'外國作家寫了本《誰來養活中國人》的書,袁隆平響亮回答這些話'

袁隆平 經濟 農業 水稻 農產品 歷史解密坊 2019-09-19
"

外國作家布朗曾經寫過一本書,叫做《誰來養活中國人》,書中對我國未來糧食產業的發展提出了預測,同時還提出了“無人能養活中國人”的觀點。可令他沒想到的是,多年之後,袁隆平卻只用了一句話,就讓他從此啞口無言。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祕:

"

外國作家布朗曾經寫過一本書,叫做《誰來養活中國人》,書中對我國未來糧食產業的發展提出了預測,同時還提出了“無人能養活中國人”的觀點。可令他沒想到的是,多年之後,袁隆平卻只用了一句話,就讓他從此啞口無言。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祕:

外國作家寫了本《誰來養活中國人》的書,袁隆平響亮回答這些話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從古至今,歷代封建王朝的統治者們極為重視農業,這也讓我國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農業大國。可是幾千年的農耕文明中,祖先們雖然付出了血與汗的代價,卻礙於生產力的限制,依然逃脫不了“靠天吃飯”的尷尬。

我國在上世紀60年代——70年代初,還依然處於糧食短缺的尷尬境地,這也讓國人一直保持著對飢餓的畏懼。中國的糧食短缺問題,同樣也受到了世界各地的關注。在1994年9月,世界觀察研究所所長萊斯特·布朗對我國糧食經濟進行了調查,在得到了眾多詳實的數據後,他將自己的理論寫成了一本書——《誰來養活中國人》,書本封面之上,一個大大的問號顯得格外刺眼。

"

外國作家布朗曾經寫過一本書,叫做《誰來養活中國人》,書中對我國未來糧食產業的發展提出了預測,同時還提出了“無人能養活中國人”的觀點。可令他沒想到的是,多年之後,袁隆平卻只用了一句話,就讓他從此啞口無言。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祕:

外國作家寫了本《誰來養活中國人》的書,袁隆平響亮回答這些話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從古至今,歷代封建王朝的統治者們極為重視農業,這也讓我國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農業大國。可是幾千年的農耕文明中,祖先們雖然付出了血與汗的代價,卻礙於生產力的限制,依然逃脫不了“靠天吃飯”的尷尬。

我國在上世紀60年代——70年代初,還依然處於糧食短缺的尷尬境地,這也讓國人一直保持著對飢餓的畏懼。中國的糧食短缺問題,同樣也受到了世界各地的關注。在1994年9月,世界觀察研究所所長萊斯特·布朗對我國糧食經濟進行了調查,在得到了眾多詳實的數據後,他將自己的理論寫成了一本書——《誰來養活中國人》,書本封面之上,一個大大的問號顯得格外刺眼。

外國作家寫了本《誰來養活中國人》的書,袁隆平響亮回答這些話

布朗在書中論述了我國當前面臨的糧食短缺問題,同時對1990年到2030年40年間的糧食產值情況進行了分析。布朗斷言,到2030年時,我國人口數量將達到16.3億左右,如果按照每人每日消耗8兩糧食計算,就需要糧食6.51億噸。可是以當時的工業化形勢發展,中國的耕地面積還在日趨減少,因此糧食產量可能會下降到2.73億噸,需要從外國進口3.78億噸。

鑑於此種情況,中國會成為糧食缺口大國,大量進口外國糧食必然會導致糧食的短缺與糧食價格暴漲,繼而引起國際上的連鎖反應,導致全球糧食大恐慌。

"

外國作家布朗曾經寫過一本書,叫做《誰來養活中國人》,書中對我國未來糧食產業的發展提出了預測,同時還提出了“無人能養活中國人”的觀點。可令他沒想到的是,多年之後,袁隆平卻只用了一句話,就讓他從此啞口無言。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祕:

外國作家寫了本《誰來養活中國人》的書,袁隆平響亮回答這些話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從古至今,歷代封建王朝的統治者們極為重視農業,這也讓我國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農業大國。可是幾千年的農耕文明中,祖先們雖然付出了血與汗的代價,卻礙於生產力的限制,依然逃脫不了“靠天吃飯”的尷尬。

我國在上世紀60年代——70年代初,還依然處於糧食短缺的尷尬境地,這也讓國人一直保持著對飢餓的畏懼。中國的糧食短缺問題,同樣也受到了世界各地的關注。在1994年9月,世界觀察研究所所長萊斯特·布朗對我國糧食經濟進行了調查,在得到了眾多詳實的數據後,他將自己的理論寫成了一本書——《誰來養活中國人》,書本封面之上,一個大大的問號顯得格外刺眼。

外國作家寫了本《誰來養活中國人》的書,袁隆平響亮回答這些話

布朗在書中論述了我國當前面臨的糧食短缺問題,同時對1990年到2030年40年間的糧食產值情況進行了分析。布朗斷言,到2030年時,我國人口數量將達到16.3億左右,如果按照每人每日消耗8兩糧食計算,就需要糧食6.51億噸。可是以當時的工業化形勢發展,中國的耕地面積還在日趨減少,因此糧食產量可能會下降到2.73億噸,需要從外國進口3.78億噸。

鑑於此種情況,中國會成為糧食缺口大國,大量進口外國糧食必然會導致糧食的短缺與糧食價格暴漲,繼而引起國際上的連鎖反應,導致全球糧食大恐慌。

外國作家寫了本《誰來養活中國人》的書,袁隆平響亮回答這些話

布朗是言之鑿鑿,還是危言聳聽,您接著往下看就知道了。

袁隆平是我國著名的“雜交水稻之父”,也被世人稱為“當代神農”,他所研製培育出的雜交水稻,為我國糧食短缺問題提供了重要的解決途徑,同時也改變了我國“吃不飽飯”的被動局面。

袁隆平曾讀過布朗的書籍,並對布朗著作中論證與數據非常佩服,感嘆其對於學術的認真態度。袁隆平曾坦言,布朗所列出的數據都非常準確,他非常瞭解中國,可是他的預測卻忽略了一個細節。

"

外國作家布朗曾經寫過一本書,叫做《誰來養活中國人》,書中對我國未來糧食產業的發展提出了預測,同時還提出了“無人能養活中國人”的觀點。可令他沒想到的是,多年之後,袁隆平卻只用了一句話,就讓他從此啞口無言。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祕:

外國作家寫了本《誰來養活中國人》的書,袁隆平響亮回答這些話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從古至今,歷代封建王朝的統治者們極為重視農業,這也讓我國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農業大國。可是幾千年的農耕文明中,祖先們雖然付出了血與汗的代價,卻礙於生產力的限制,依然逃脫不了“靠天吃飯”的尷尬。

我國在上世紀60年代——70年代初,還依然處於糧食短缺的尷尬境地,這也讓國人一直保持著對飢餓的畏懼。中國的糧食短缺問題,同樣也受到了世界各地的關注。在1994年9月,世界觀察研究所所長萊斯特·布朗對我國糧食經濟進行了調查,在得到了眾多詳實的數據後,他將自己的理論寫成了一本書——《誰來養活中國人》,書本封面之上,一個大大的問號顯得格外刺眼。

外國作家寫了本《誰來養活中國人》的書,袁隆平響亮回答這些話

布朗在書中論述了我國當前面臨的糧食短缺問題,同時對1990年到2030年40年間的糧食產值情況進行了分析。布朗斷言,到2030年時,我國人口數量將達到16.3億左右,如果按照每人每日消耗8兩糧食計算,就需要糧食6.51億噸。可是以當時的工業化形勢發展,中國的耕地面積還在日趨減少,因此糧食產量可能會下降到2.73億噸,需要從外國進口3.78億噸。

鑑於此種情況,中國會成為糧食缺口大國,大量進口外國糧食必然會導致糧食的短缺與糧食價格暴漲,繼而引起國際上的連鎖反應,導致全球糧食大恐慌。

外國作家寫了本《誰來養活中國人》的書,袁隆平響亮回答這些話

布朗是言之鑿鑿,還是危言聳聽,您接著往下看就知道了。

袁隆平是我國著名的“雜交水稻之父”,也被世人稱為“當代神農”,他所研製培育出的雜交水稻,為我國糧食短缺問題提供了重要的解決途徑,同時也改變了我國“吃不飽飯”的被動局面。

袁隆平曾讀過布朗的書籍,並對布朗著作中論證與數據非常佩服,感嘆其對於學術的認真態度。袁隆平曾坦言,布朗所列出的數據都非常準確,他非常瞭解中國,可是他的預測卻忽略了一個細節。

外國作家寫了本《誰來養活中國人》的書,袁隆平響亮回答這些話

布朗究竟忽略了哪一點呢?答案就是科學生產力對於糧食作物產量的影響,因為依據合理的科學理論,完全可以讓農作物的產量有所增高。

在早年的國際糧食會議上,袁隆平曾與布朗見過面,但在當時,袁隆平無法回答布朗所提出的疑問,因而兩個人也只好相互討論了些普通的學術問題。直到2006年1月1日,聯合國取消了對中國的糧食援助,其原因並不是他們的糧食不足,而是我國在糧食產量方面,已經有了自主的能力,不需要再接受國際糧食援助,已經搖身一變成為了世界第三大糧食援助捐贈國。

"

外國作家布朗曾經寫過一本書,叫做《誰來養活中國人》,書中對我國未來糧食產業的發展提出了預測,同時還提出了“無人能養活中國人”的觀點。可令他沒想到的是,多年之後,袁隆平卻只用了一句話,就讓他從此啞口無言。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祕:

外國作家寫了本《誰來養活中國人》的書,袁隆平響亮回答這些話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從古至今,歷代封建王朝的統治者們極為重視農業,這也讓我國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農業大國。可是幾千年的農耕文明中,祖先們雖然付出了血與汗的代價,卻礙於生產力的限制,依然逃脫不了“靠天吃飯”的尷尬。

我國在上世紀60年代——70年代初,還依然處於糧食短缺的尷尬境地,這也讓國人一直保持著對飢餓的畏懼。中國的糧食短缺問題,同樣也受到了世界各地的關注。在1994年9月,世界觀察研究所所長萊斯特·布朗對我國糧食經濟進行了調查,在得到了眾多詳實的數據後,他將自己的理論寫成了一本書——《誰來養活中國人》,書本封面之上,一個大大的問號顯得格外刺眼。

外國作家寫了本《誰來養活中國人》的書,袁隆平響亮回答這些話

布朗在書中論述了我國當前面臨的糧食短缺問題,同時對1990年到2030年40年間的糧食產值情況進行了分析。布朗斷言,到2030年時,我國人口數量將達到16.3億左右,如果按照每人每日消耗8兩糧食計算,就需要糧食6.51億噸。可是以當時的工業化形勢發展,中國的耕地面積還在日趨減少,因此糧食產量可能會下降到2.73億噸,需要從外國進口3.78億噸。

鑑於此種情況,中國會成為糧食缺口大國,大量進口外國糧食必然會導致糧食的短缺與糧食價格暴漲,繼而引起國際上的連鎖反應,導致全球糧食大恐慌。

外國作家寫了本《誰來養活中國人》的書,袁隆平響亮回答這些話

布朗是言之鑿鑿,還是危言聳聽,您接著往下看就知道了。

袁隆平是我國著名的“雜交水稻之父”,也被世人稱為“當代神農”,他所研製培育出的雜交水稻,為我國糧食短缺問題提供了重要的解決途徑,同時也改變了我國“吃不飽飯”的被動局面。

袁隆平曾讀過布朗的書籍,並對布朗著作中論證與數據非常佩服,感嘆其對於學術的認真態度。袁隆平曾坦言,布朗所列出的數據都非常準確,他非常瞭解中國,可是他的預測卻忽略了一個細節。

外國作家寫了本《誰來養活中國人》的書,袁隆平響亮回答這些話

布朗究竟忽略了哪一點呢?答案就是科學生產力對於糧食作物產量的影響,因為依據合理的科學理論,完全可以讓農作物的產量有所增高。

在早年的國際糧食會議上,袁隆平曾與布朗見過面,但在當時,袁隆平無法回答布朗所提出的疑問,因而兩個人也只好相互討論了些普通的學術問題。直到2006年1月1日,聯合國取消了對中國的糧食援助,其原因並不是他們的糧食不足,而是我國在糧食產量方面,已經有了自主的能力,不需要再接受國際糧食援助,已經搖身一變成為了世界第三大糧食援助捐贈國。

外國作家寫了本《誰來養活中國人》的書,袁隆平響亮回答這些話

對於我國農業經濟來說,糧食產量是決定經濟走向的強力引擎。自1973年起,在袁隆平的帶領之下,水稻科研團隊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在前人理論的基礎之上,研製培育了著名的雜交水稻。當時雜交水稻的平均畝產量約為650公斤,相比於曾經普通水稻畝產量400公斤來說,已經算是突破了極限。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在1996年時,我國又提出了超級水稻計劃,經過三個階段的測試,超級水稻的平均畝產量居然突破了900公斤的大關,用普通水稻的產量對比來說,整整翻了2倍之多。

中國超級稻驚人的產量,不僅讓中國人從此不再受飢餓的困擾,同時也受到了世界的矚目。此時的袁隆平可以站出來,替中國人大聲喊出一句話,來回答布朗的問題——“我們中國人就可以養活自己”。

"

外國作家布朗曾經寫過一本書,叫做《誰來養活中國人》,書中對我國未來糧食產業的發展提出了預測,同時還提出了“無人能養活中國人”的觀點。可令他沒想到的是,多年之後,袁隆平卻只用了一句話,就讓他從此啞口無言。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祕:

外國作家寫了本《誰來養活中國人》的書,袁隆平響亮回答這些話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從古至今,歷代封建王朝的統治者們極為重視農業,這也讓我國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農業大國。可是幾千年的農耕文明中,祖先們雖然付出了血與汗的代價,卻礙於生產力的限制,依然逃脫不了“靠天吃飯”的尷尬。

我國在上世紀60年代——70年代初,還依然處於糧食短缺的尷尬境地,這也讓國人一直保持著對飢餓的畏懼。中國的糧食短缺問題,同樣也受到了世界各地的關注。在1994年9月,世界觀察研究所所長萊斯特·布朗對我國糧食經濟進行了調查,在得到了眾多詳實的數據後,他將自己的理論寫成了一本書——《誰來養活中國人》,書本封面之上,一個大大的問號顯得格外刺眼。

外國作家寫了本《誰來養活中國人》的書,袁隆平響亮回答這些話

布朗在書中論述了我國當前面臨的糧食短缺問題,同時對1990年到2030年40年間的糧食產值情況進行了分析。布朗斷言,到2030年時,我國人口數量將達到16.3億左右,如果按照每人每日消耗8兩糧食計算,就需要糧食6.51億噸。可是以當時的工業化形勢發展,中國的耕地面積還在日趨減少,因此糧食產量可能會下降到2.73億噸,需要從外國進口3.78億噸。

鑑於此種情況,中國會成為糧食缺口大國,大量進口外國糧食必然會導致糧食的短缺與糧食價格暴漲,繼而引起國際上的連鎖反應,導致全球糧食大恐慌。

外國作家寫了本《誰來養活中國人》的書,袁隆平響亮回答這些話

布朗是言之鑿鑿,還是危言聳聽,您接著往下看就知道了。

袁隆平是我國著名的“雜交水稻之父”,也被世人稱為“當代神農”,他所研製培育出的雜交水稻,為我國糧食短缺問題提供了重要的解決途徑,同時也改變了我國“吃不飽飯”的被動局面。

袁隆平曾讀過布朗的書籍,並對布朗著作中論證與數據非常佩服,感嘆其對於學術的認真態度。袁隆平曾坦言,布朗所列出的數據都非常準確,他非常瞭解中國,可是他的預測卻忽略了一個細節。

外國作家寫了本《誰來養活中國人》的書,袁隆平響亮回答這些話

布朗究竟忽略了哪一點呢?答案就是科學生產力對於糧食作物產量的影響,因為依據合理的科學理論,完全可以讓農作物的產量有所增高。

在早年的國際糧食會議上,袁隆平曾與布朗見過面,但在當時,袁隆平無法回答布朗所提出的疑問,因而兩個人也只好相互討論了些普通的學術問題。直到2006年1月1日,聯合國取消了對中國的糧食援助,其原因並不是他們的糧食不足,而是我國在糧食產量方面,已經有了自主的能力,不需要再接受國際糧食援助,已經搖身一變成為了世界第三大糧食援助捐贈國。

外國作家寫了本《誰來養活中國人》的書,袁隆平響亮回答這些話

對於我國農業經濟來說,糧食產量是決定經濟走向的強力引擎。自1973年起,在袁隆平的帶領之下,水稻科研團隊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在前人理論的基礎之上,研製培育了著名的雜交水稻。當時雜交水稻的平均畝產量約為650公斤,相比於曾經普通水稻畝產量400公斤來說,已經算是突破了極限。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在1996年時,我國又提出了超級水稻計劃,經過三個階段的測試,超級水稻的平均畝產量居然突破了900公斤的大關,用普通水稻的產量對比來說,整整翻了2倍之多。

中國超級稻驚人的產量,不僅讓中國人從此不再受飢餓的困擾,同時也受到了世界的矚目。此時的袁隆平可以站出來,替中國人大聲喊出一句話,來回答布朗的問題——“我們中國人就可以養活自己”。

外國作家寫了本《誰來養活中國人》的書,袁隆平響亮回答這些話

不得不說,外國人有些門縫看人的習慣,這與百年之前我國積貧積弱的形象有著很大的關係。他們小看了中國的科學家,低估了我國存在的巨大潛力,如今的中國能取得如此成就,正是說明華夏民族已經再次騰飛,以最嶄新的面貌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這份成績,都是我們自己靠著胼手胼足的努力而爭取而來的。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