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黃車,永別吧,你真不厚道

騎行 三星 日本 P2P理財 科技 書美專欄 2018-12-07

原標題為:深陷押金難退與資金短缺困局 ofo小黃車悄然醞釀自救

小黃車,永別吧,你真不厚道

儘管ofo小黃車一次次否認面臨危機,強調公司保持正常運轉,但社會對ofo的關注和質疑,卻一直沒有停過。多地用戶稱,ofo退押金難,餘額莫名消失,客服電話打不通;ofo本身也面臨變現困難、P2P合作質疑、資金短缺的發展困境。

危機來臨

“ofo向我借了100元,我跪著也討不回來。”網友這句略顯氣憤的吐槽,揭示了最近ofo小黃車退押金難的問題。

在諸如ofo官方微博、貼吧等公共平臺上,充滿了用戶要求退押金的聲音,ofo陷入退押金潮。就在一個月前,ofo將退押金週期悄然延長至15個工作日,然而有不少用戶表示,即使過去了一個月,押金還是不見蹤影,ofo官方客服電話也越來越難打通。

石家莊市的未女士近日被ofo賬戶餘額的問題困擾,11月27日,未女士向記者反映,自己ofo賬戶中充值的150元餘額不翼而飛了,而ofo方在驗證自己身份證信息後卻並未提供查詢服務。

未女士告訴記者:“我在5月份充值了150元,之後騎了幾次車,大概有10次左右,今天又掃碼騎車,結果提示要充值。”未女士感覺不對勁,認為上次充值比較多,不會出現沒餘額的情況。“我就找到他們客服,結果我提供了手機號、身份證號及姓名等信息後還不給查,還要求說出最後充值時間或最後一次騎行時間等信息,我就覺得他們是在難為人。”未女士說。

隨後未女士查詢自己的騎行記錄,因系統只顯示近三個月的行程,未找到有效信息,最終找到微信錢包賬單裡5月份給ofo的充值記錄,卻再難以聯繫上客服。

網友“喵嗚官”最近則被押金難退的問題困擾。她告訴記者,11月16日,自己因需要騎車,就給ofo交了199元押金,騎行結束後就申請了退押金,第二天卻並未到賬,看到微博熱搜才知道許多人的ofo押金退款失敗。隨後她連續撥打ofo客服電話26次終於接通,要求ofo客服退還餘額和押金,客服表示,要1-3個工作日才能到賬。“又過了幾天,我看還未到賬,然後我就瘋狂地打電話,從上午到傍晚終於打通了,退了餘額但是拒絕退押金,要我在15個工作日後未到賬的話再聯繫客服,隨後掛了我電話,但是我實在沒有耐心打那麼多電話了。”網友“喵嗚官”向記者敘述道。

ofo相關負責人則對此迴應稱,“絕無此事。”

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錢倩律師對此表示,押金體現在一種租賃關係上,一旦租賃關係結束後,在不能證明使用者有違約行為情況下,公司方應該無條件返還押金,鑑於數額不大,多數人不會提起訴訟,但可以向消費者協會投訴。

記者嘗試撥打ofo官方客服電話,“嘟”的一聲即被切斷,隨後再次嘗試撥打,語音提示線路忙,在之後的近30次嘗試中,均未能成功接通;在ofo小黃車APP中點開在線客服通道,則一直有文字提示前面排隊50人。

信息洩露?

11月28日,中國消費者協會召開新聞發佈會,通報了100款APP個人信息收集與隱私政策測評結果,其中ofo小黃車APP在五星滿分中僅獲三星。

在作為典型案例的說明中,提到ofo小黃車APP存在以下問題:向關聯公司及第三方分享相關信息時,未單獨徵得用戶同意,且對外提供行為未體現其必要性,其存在的風險不得而知;ofo小黃車APP未向用戶說明撤回同意、刪改個人信息的方式,聯繫客服的方式不夠便利,且未說明響應時間。

這不由得讓人想起日前ofo與PPmoney的合作還未開始便匆匆夭折:11月23日,有網友在微博上反映,充值99元押金未升級成199元年卡的ofo用戶在退押金的時候,被ofo強制要求同意成為網貸平臺PPmoney用戶,且鎖定30天后才能解鎖退出。在消息曝出的一小時後,PPmoney即宣稱該合作已下線,隨後雙方聯合聲明不存在,“ofo部分用戶押金轉成P2P類投資”的說法。

對此,有用戶質疑ofo將用戶個人信息賣給了PPmoney,另有業內人士認為,ofo的行為確實涉嫌變賣用戶信息。

ofo相關負責人表示,雙方是屬於正常的合作關係,用戶可自願選擇參加,在享受ofo免押金的同時也可享受PPmoney的投資福利。

資金難題

事實上,近一年來,ofo一直被“壞消息”所圍繞,即使ofo一再予以否認,但外界對於ofo資金鍊危機的質疑從未消退;2月,ofo抵押數百萬輛單車,向阿里巴巴方面獲取17.7億貸款融資;7月以來,ofo已經退出澳大利亞、英國、日本、印度等海外市場,關閉了美國市場部分業務;8月底,上海鳳凰發佈公告稱,ofo仍拖欠鳳凰自行車貨款人民幣6815.11萬元,並且就此向法院提起訴訟;10月31日,界面新聞報道,ofo已進入破產重組階段,ofo對此稱為“無稽之談”。

另一方面,ofo也在積極自救。

今年4月,ofo在內部成立了B2B事業部,業務涵蓋車身廣告、APP端內廣告和企業綠卡;8月,ofo又新上線了短視頻廣告業務,命名為“視聽風暴”,其首批合作伙伴包括可口可樂、趣多多、BOSS直聘等。

11月28日,有媒體曝光了ofo B2B事業部的一份廣告產品對外報價信息。其中提到,“視聽風暴”全國獨播的刊例報價為175萬/天,折扣價為75萬,宣稱曝光量1500萬;另外,ofo小黃車的公眾號也可以投放軟文,最低報價48萬一條。

據悉,11月19日,ofo小黃車的公眾號推送了一篇《一個長期喝蜂蜜的人,竟然變成了這樣?》的文章,並註明“文末有福利,留言排名前10位將送出‘花嫂’特供土蜂蜜”。然而,有ofo背書的特供土蜂蜜被證實為三無產品,目前該文章已被刪除。

11月28日當天,ofo創始人兼CEO戴威發佈一封內部信,ofo決定對組織架構進行調整和升級,進行了多部門的合併與整合。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稱:共享單車市場正處於艱難的轉型期,到了真正洗牌的時候,資金問題以及市場策略的失誤,導致一些單車企業失敗,隨著市場格局的“資本熱潮”褪去,共享單車的發展迎來了巨大的挑戰。

就在數天前,面對更加複雜和困難的生存環境,一直主張ofo獨立發展的戴威終於鬆了口:ofo不會倒閉,其他都有可能。(思維財經出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