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京車展到上海車展 這一年造車新勢力們都過得好嗎?

回想一年之前的北京車展,不少造車新勢力品牌對大眾來說還是個新鮮事物,是從PPT到實車的第一次亮相,人們帶著好奇的眼光,審視著這些“新物種”。

一年後的今天,上海車展也已經拉開帷幕,蔚來小鵬等造車新勢力紛紛亮相,展現一年以來公司的最新成果。如今其中一部分車已經進行量產交付,走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還有一部分公司仍處在萌芽階段,是否能破土而出仍是未知數。一年之間,他們還好嗎?

成真

“PPT造車”,這是北京車展以前很多人對造車新勢力的評價,即便是擁有十餘家廠商參展,帶來了不少量產車型,仍然無法擋住人們的質疑。

去年蔚來並不是第一次參加車展。早在2017年蔚來就已經展出了ES8,並於同年12月正式發佈,但傳言中將要亮相2018年北京車展的ES6並沒有如約出現,蔚來只是展出了ES8的六座版以及EP9等原有車型。

這場展出只是ES8從PPT中成真的一個序幕,6月底蔚來勉強開始了交付,隨後通過加班加點,度過產能爬坡難關最終實現大規模交付。蔚來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3月,公司已經交付了超過1.5W輛ES8。

從銷量來看,蔚來無疑是造車新勢力當中最成功的。既是朋友也是競爭對手的李想也毫不吝嗇自己的讚美,認為蔚來第一款車非常成功,“因為大家比的是特斯拉Model X,而Model X要一百多萬,ES8只需要40多萬就能買到,所以車主是很滿意的。”

從北京車展到上海車展 這一年造車新勢力們都過得好嗎?

蔚來eT

​作為後來者,車和家並沒有趕上北京車展,而是按照自己的節奏,在砍掉了原有的SEV項目後,2018年10月發佈首款量產車型理想ONE,並於近日正式開始預訂。雖然車輛成真了,但他並不對銷量做任何預期,在他看來,出牌機會只有一次,下半年對於車和家來說十分關鍵。

同樣成真的還有小鵬汽車。去年何小鵬並沒有帶著G3參與北京車展,而是選擇了同時段的GMIC會議,一邊談著AI對汽車的影響,一邊另闢蹊徑做著G3第一次國內的公開亮相,並且開啟預訂。

何小鵬一度認為2018年內沒有造車新勢力能交付1萬臺,但他並沒有想到蔚來的速度這麼快,在與李斌的賭局之中,輸掉了一輛ES8。當然,這只是一個小小的插曲,2018年12月小鵬也正式開啟了量產交付。

小鵬汽車CMO熊青雲此前透露,小鵬G3訂單數量已突破了1萬輛,一月份小鵬G3共交付903輛。但對於大量的訂單來說,如此交付數字還顯得比較少。此前何小鵬發表內部信也表示,2019年是小鵬汽車的品質年、交付年、運營年,體現了對交付的重視。畢竟,等到小鵬G3交付萬輛的時候,李斌還將送上一筆訂單。

從北京車展到上海車展 這一年造車新勢力們都過得好嗎?

小鵬G3

波折

本來要與蔚來在交付數據上“平起平坐”的威馬汽車則顯得並非那麼順遂。

2018年沈暉立了一個小目標,要在年內交付1萬輛,“2019年我們有三款車型,希望交付量在10萬輛以上。”但現實的困難遠比想象的大。到了年底,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由於交付環節太“複雜”,威馬原定於年內完成的1萬輛交付目標,將延期至2019年初才能完成。

去年的北京車展上就已經將第二款車型EX6對外展出,儘管早有規劃,但面對10萬輛的目標,仍要畫上大大的問號。

雖然量產小幅遇到波折,但對於剛剛完成30億元融資的威馬,至少在資金層面還不用擔心。不過正如沈暉自己所說,公司發展不能只靠融資,“我們認為最重要的目標還是要精細化運營,把量跑起來,把普及者的角色做好,底線是要靠自己造血。”

從北京車展到上海車展 這一年造車新勢力們都過得好嗎?

威馬EX5

​相較之下,拜騰目前總共融資還不及威馬的三分之一,而還曾遭到騰訊富士康等原股東撤資,傳言中C輪5億美元融資也遲遲未能落定。

2018年的CES,拜騰發佈了BYTON-Concept,酷炫的車型引起了很大討論,去年北京車展上,拜騰也將這款車帶到了國內,今年年初也已經對外展出了量產車型,但是面對今年才落成的廠房,真正走向市場尚有時日,而其主打的大屏交互,也有了理想ONE等先發。

從北京車展到上海車展 這一年造車新勢力們都過得好嗎?

拜騰BYTON-Concept

​隨著新造車勢力的逐步交付,沒有交付的車企自然面臨巨大的增長壓力和生存壓力。全國乘聯會主席崔東樹分析稱,“新能源車應該是沒有退路的,只有加速實現新品的量產,與補貼搶時間,與對手搶關注,才能有希望笑到最後。”

不過量產交付並不是只有上述幾家遇到的問題,在汽車整體市場萎縮的情況下,如何能賣出更多的車,實現自身造血並最終活下來,是所有造車新勢力都必須思考的問題。

從北京車展到上海車展 這一年造車新勢力們都過得好嗎?

拜騰原董事長畢福康

​更讓拜騰糟心的是,原董事長畢福康已經離職,投身另一家初創公司之中。儘管拜騰已經在1月份進行架構調整,公司原總裁戴雷出任CEO,拜騰方面也表示開展業務運營正常,但核心高管的流失,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公司前路的未知。

上述問題僅僅是公司發展中遭到的一些小挫折,可如果處理不當,危機就將來臨。

從北京車展到上海車展 這一年造車新勢力們都過得好嗎?

FF91

危機

去年北京車展前,一度有傳言稱FF 91將參與展出,這也是賈躍亭被列為老賴出走美國之後,久違的好消息。

但是現實並沒有如願,FF後來所稱的“正在進行清關,5月份將亮相”也成為一句空話。這只不過是FF危機的序幕。燒了近200億都沒有實現量產,再加上與恆大的紛爭,一步步將FF推向深淵。

種種跡象表明,FF的資金已經告急。2018年10月,FF曾發佈內部信宣佈被迫降薪20%,創始人兼CEO賈躍亭只領取一美元年薪,與此同時公司也進行了大規模優化,僅留下約500多位員工核心團隊成員。

即便是剩下的這些人,FF也無法給出任何資金方面的保障。核心團隊公司減少工資,而對於5月起入職的員工更是進一步採取停薪留職措施。

內部連員工工資都已無法保障,外部則接連遭到曾經的合作伙伴起訴。據外媒報道,FF的供應商和承包商已提起了11起新的訴訟,總計要求FF支付近8000萬美元的欠款、賠償金等費用。

從北京車展到上海車展 這一年造車新勢力們都過得好嗎?

​為了緩解資金上的壓力,3月以來,FF既要賣內華達州的土地,同時將公司在洛杉磯的總部也賣了。

不過近期FF的動作很大,第九城市攜兩家投行投資引發關注,可是分三期等額支付,最高注資6億美元,率先支付500萬美元簽約金真能拉FF上岸麼?至少今年上海車展,再也沒了FF的聲音。

從北京車展到上海車展 這一年造車新勢力們都過得好嗎?

奇點iS6

​同樣遇到危機的還有奇點汽車。2018年10月,奇點汽車全體員工接到了一封郵件,宣佈由於公司資金在其他賬戶,轉移資金需要時間,工資將暫緩發放。

但是近三個月過去了,延期發放的工資仍然不見蹤影,這讓員工有些慌了,為了穩定情緒,高層在12月專門召開了一次特別會議,表示公司正在積極融資解決問題。

到了12月10日晚上,財務部門才向員工告知了未來三個月的工資發放形式:9月份工資算公司向員工借款,按照年化約10%的利息償還,約在1月份發放;12月份發放10月份工資的65%,餘下35%預計14號發放;11月工資移至12月底發放。

如此將員工們的工資“乾坤大挪移”,也暴露了奇點在資金上的缺口。就在這個時候,安徽銅陵政府伸出了援手,提出“全面推進奇點汽車項目建設”,但與此同時,作為股東也會督促安徽奇點公司健全內控體系和制度。

從北京車展到上海車展 這一年造車新勢力們都過得好嗎?

奇點汽車CEO瀋海寅

​捉襟見肘的資金也拖累了奇點的生產進度。早在2017年4月就已經發布的首款量產車型奇點iS6至今仍沒有量產,原定與2018年下半年正式上市的時間也一拖再拖。雖然奇點汽車CEO瀋海寅將其歸結於“沒必要搶時間,品質更重要”,但隨著時間的流逝,留給奇點的時間不多了。

未來

雖然第一款車型還沒正式量產,但在上海車展上奇點汽車已經帶來了全新戰略車型iC3的概念車,不同於iS6主要針對都市中遠途出行,iC3十分迷你,目標人群也定為95後年輕人群。

從北京車展到上海車展 這一年造車新勢力們都過得好嗎?

奇點iC3

​同樣帶來新車的還有小鵬,小鵬發佈了旗下第二款量產車型智能電動轎跑P7,NEDC續航里程超過600公里,百公里加速在4秒的級別。同時小鵬還對G3銷量立下flag:計劃於7月底交付1萬輛,2019年內交付4萬輛。

而作為上海車展造車新勢力中展臺最大的蔚來,則選擇側重於服務端,公佈加電體系數據。截至15日,蔚來一鍵加電已經累計服務93304次,並且這項能力還將正式對外開放,按李斌的話就是“以後加電就跟叫外賣一樣簡單”。與此同時,蔚來還在現場展示了首款轎車車型ET的預覽版。

從北京車展到上海車展 這一年造車新勢力們都過得好嗎?

​“自主造車新勢力的產品技術總體亮點很強,尤其是選擇SUV作為主要的產品突破方向的效果良好。”崔東樹認為,作為首款新勢力產品,幾家產品的市場滿意度總體較高,這也是奠定了巨大的消費者信心,相信未來的產品升級潛力仍是巨大。

與此同時,造車新勢力帶來新思維、新技術的變革也逐漸影響著全行業。新浪科技在上海車展發現,汽車智能化、網聯化已經不單單在停留在造車新勢力中,對於傳統車企來說也逐漸成為日常。此前比亞迪發佈的9款新車,官方宣稱已經實現了L2輔助駕駛的標配,同時車內K歌的功能也成為了宣傳點。不過,隨著越來越多傳統車企佈局,也將進一步壓縮造車新勢力的優勢。

從北京車展到上海車展 這一年造車新勢力們都過得好嗎?

上海車展上 李書福“點贊”李想

​除此之外,造車需要巨大的資本投入,崔東樹表示,“量產車型上市後,如果不能快速打開銷路,就只能依賴後續資金的強力“補血”,否則企業將難以為繼。”但2018年下半年以來,資本的縮緊讓僅僅通過融資來維持發展的路變得十分艱難,所有造車新勢力必須學會自我造血。

2019年對於所有造車新勢力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挑戰,對那些還沒實現量產交付的公司,再不抓緊就很難拿到準生證,而對於那些已經交付的企業,能否通過車輛帶來好口碑,從而吸引更多用戶購買,成為了關鍵所在。

正如李想所說,大家都只有一次出牌機會,如果失敗了可能就再也沒有機會。而這其中最簡單的標準就是“到2020年誰能達到十萬輛以上,這才是從孃胎裡生下來了,但大部分就胎死腹中不會出現了。”

從北京車展到上海車展 這一年造車新勢力們都過得好嗎?

​誰能順利“降生”尚不得知,至少從北京到上海車展的一年間,各家企業都在造車的路上前進,而隨著車展的再度來臨,造車新勢力們又一次站在聚光燈下,接受人們的檢驗。這一次褪去概念,專注賣車的他們能獲得消費者的青睞嗎?又能在市場上繼續“狂奔”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