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鹽城人知道什麼叫“草爐餅”?'

"

草爐餅,其實也就是我們鹽城人說的黃燒餅。

"

草爐餅,其實也就是我們鹽城人說的黃燒餅。

有多少鹽城人知道什麼叫“草爐餅”?

我以前一直不知道黃燒餅就是草爐餅,因為鹽城人好像沒的喊草爐餅的,後來無意中聽我奶奶說起過草爐餅這個名字,因為好奇追問了幾句才知道,原來是同一種餅。小的時候我也不喜歡吃這種餅,我覺得這餅長得厚厚的,全是面,又不甜不鹹的,不曉得好吃在哪裡。可是我媽媽和奶奶都特別喜歡吃這種餅,那時的我十分不理解。後來漸漸我長大了,可能口味改變了一些,再吃到黃燒餅居然能感受它醇厚的香味,還微微帶點回甜,就此喜歡上了。

它的製作方法與一般的燒餅不同。據說做草爐餅的爐子,是用一口大口的砂缸,把砂缸的底小心地敲掉,用來做爐門,周圍用泥沙固定好。缸裡面的四周,全部用來貼餅。怪不得小時候每次看到有賣黃燒餅的地方,都會有一口大缸。

"

草爐餅,其實也就是我們鹽城人說的黃燒餅。

有多少鹽城人知道什麼叫“草爐餅”?

我以前一直不知道黃燒餅就是草爐餅,因為鹽城人好像沒的喊草爐餅的,後來無意中聽我奶奶說起過草爐餅這個名字,因為好奇追問了幾句才知道,原來是同一種餅。小的時候我也不喜歡吃這種餅,我覺得這餅長得厚厚的,全是面,又不甜不鹹的,不曉得好吃在哪裡。可是我媽媽和奶奶都特別喜歡吃這種餅,那時的我十分不理解。後來漸漸我長大了,可能口味改變了一些,再吃到黃燒餅居然能感受它醇厚的香味,還微微帶點回甜,就此喜歡上了。

它的製作方法與一般的燒餅不同。據說做草爐餅的爐子,是用一口大口的砂缸,把砂缸的底小心地敲掉,用來做爐門,周圍用泥沙固定好。缸裡面的四周,全部用來貼餅。怪不得小時候每次看到有賣黃燒餅的地方,都會有一口大缸。

有多少鹽城人知道什麼叫“草爐餅”?

我查了一下製作"草爐餅"的方法,製作過程非常辛苦。首先要用草將爐膛燒紅,等溫度上來了,就用火剪拔草灰,把燙手的火苗蓋住。這個時候,"貼餅師傅"需要用非常快的速度,兩隻手左右開弓地抓著餅胚,把爐膛貼滿。貼滿之後再用火剪把蓋住的火苗放出來,加高溫度燒烤餅胚。很快,餅坯漸漸被烤得鼓起來,餅面開始發黃,這時餅面上的芝麻香撲鼻而來。故技重施,再用草灰把火苗蓋住,壓住火頭。一手拿鏟子,一手拿著網,一個一個把燒餅鏟進網內。趁熱吃,香脆甜酥,是很多人喜愛的一種物美價廉的大眾食品。

草爐餅的用料、發酵相當講究,麵粉要特別有勁道,不然餅胚在煉製過程中會掉下來。發酵不用酵母,是利用老面自然發酵,夏天都要發4小時左右,冬天時間就更長了,要8個小時以上。成功的草爐餅經過火烤以後變成金黃色,口感爽口綿甜。

原先的草爐餅主要是用柴草和小麥杆草作為燃料,烤餅的時候沒有煤炭的煙火味,乾淨衛生。現在已經看不到用草用燃料來製作草爐餅的餅鋪了,所以漸漸的草爐餅這個名字也淡出了人們的生活圈,說起黃燒餅倒是家喻戶曉,很多上了年紀的人就好這一口。我們家的上海親戚每次回鹽城,必須帶二十連黃燒餅回去,幹吃、煮雞蛋吃、炒片吃,很多花樣。我想,如果是正宗草爐餅,肯定更香更好吃,那他們還不得成箱往回裝啊,嘿嘿......

"

草爐餅,其實也就是我們鹽城人說的黃燒餅。

有多少鹽城人知道什麼叫“草爐餅”?

我以前一直不知道黃燒餅就是草爐餅,因為鹽城人好像沒的喊草爐餅的,後來無意中聽我奶奶說起過草爐餅這個名字,因為好奇追問了幾句才知道,原來是同一種餅。小的時候我也不喜歡吃這種餅,我覺得這餅長得厚厚的,全是面,又不甜不鹹的,不曉得好吃在哪裡。可是我媽媽和奶奶都特別喜歡吃這種餅,那時的我十分不理解。後來漸漸我長大了,可能口味改變了一些,再吃到黃燒餅居然能感受它醇厚的香味,還微微帶點回甜,就此喜歡上了。

它的製作方法與一般的燒餅不同。據說做草爐餅的爐子,是用一口大口的砂缸,把砂缸的底小心地敲掉,用來做爐門,周圍用泥沙固定好。缸裡面的四周,全部用來貼餅。怪不得小時候每次看到有賣黃燒餅的地方,都會有一口大缸。

有多少鹽城人知道什麼叫“草爐餅”?

我查了一下製作"草爐餅"的方法,製作過程非常辛苦。首先要用草將爐膛燒紅,等溫度上來了,就用火剪拔草灰,把燙手的火苗蓋住。這個時候,"貼餅師傅"需要用非常快的速度,兩隻手左右開弓地抓著餅胚,把爐膛貼滿。貼滿之後再用火剪把蓋住的火苗放出來,加高溫度燒烤餅胚。很快,餅坯漸漸被烤得鼓起來,餅面開始發黃,這時餅面上的芝麻香撲鼻而來。故技重施,再用草灰把火苗蓋住,壓住火頭。一手拿鏟子,一手拿著網,一個一個把燒餅鏟進網內。趁熱吃,香脆甜酥,是很多人喜愛的一種物美價廉的大眾食品。

草爐餅的用料、發酵相當講究,麵粉要特別有勁道,不然餅胚在煉製過程中會掉下來。發酵不用酵母,是利用老面自然發酵,夏天都要發4小時左右,冬天時間就更長了,要8個小時以上。成功的草爐餅經過火烤以後變成金黃色,口感爽口綿甜。

原先的草爐餅主要是用柴草和小麥杆草作為燃料,烤餅的時候沒有煤炭的煙火味,乾淨衛生。現在已經看不到用草用燃料來製作草爐餅的餅鋪了,所以漸漸的草爐餅這個名字也淡出了人們的生活圈,說起黃燒餅倒是家喻戶曉,很多上了年紀的人就好這一口。我們家的上海親戚每次回鹽城,必須帶二十連黃燒餅回去,幹吃、煮雞蛋吃、炒片吃,很多花樣。我想,如果是正宗草爐餅,肯定更香更好吃,那他們還不得成箱往回裝啊,嘿嘿......

有多少鹽城人知道什麼叫“草爐餅”?

據說鹽城建湖上岡鎮至今還有兩家正宗的草爐燒餅鋪。草爐餅售價不高,多在一元左右,可想而知鋪主的經濟收益並不可觀,至少不會掙大錢。在現如今這個各種美食層出不窮的社會,能堅守著這份樸素與清貧,太不容易了。

在我看來,草爐餅的衰退,主要有兩點。一是會做草爐餅的手藝人應該年紀都大了,想要發展已經很難,需要年輕人集思廣益,想一些點子來宣傳推廣,拯救草爐餅。二是在於後繼無人。現在的年輕人誰願意去做一份這麼辛苦而收入卻不成正比的工作。這也是草爐餅面臨的一大尷尬吧。

希望這種古老的飲食文化能夠被髮揚光大,香飄久遠。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