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有前途'

"

週五,不說股票,我們聊點小粉紅的內容。


從建國開始,我們的基本國策一直是韜光養晦,畢竟和西方列強差的太遠,埋頭猛追是全國人民的首要任務。

狂追七十年,不小心追到了世界第二,愣是把鷹醬的獨角戲幹成了二人轉,也就難怪這兩年鷹醬對我們的全面敵視。

花果山原來有個猴王,結果不知道從哪蹦出來個孫悟空,眼看著要把猴王拿下,不急眼都新鮮了。

如果不出意外,雙方的博弈應該是個長線操作,我們要做好持久戰的準備,還好這方面我們熟,幾十年前就有偉人給我們打下了理論基礎。


在傳統的博弈思維中,老二求變,只有變才有拿下老大的機會,而老大求穩,你們都別動,我和他單挑,只要一對一的幹,我就能贏。

但是,國家博弈和流氓火併不一樣,雙方所處局勢的複雜程度完全不在一個數據級,博弈的結果根本無法預料。


我不是政治專家,沒法判斷這場博弈的結果,但可以從幾個細節闡明觀點:

拋開政治、軍事、金融、科技、貿易、文化等等方面的博弈不談,單從人類最基本的發展邏輯上看,中國是世界上最有前途的國家。

人類的發展,歸根結底是生產力的發展,而生產力發展直接導致生產效率提升。

最直接的例子是糧食生產,我們現在用更少的耕地,養活了幾百年前根本無法想象的人口,這就是生產效率提升的結果。

鷹醬之所以強大,本質上是它的生產效率高,如果能在生產效率方面超越它,實現綜合實力超越就只是時間問題。


在我看來,決定生產效率的關鍵要素有三個:市場、科技、資源。


先說市場。

目前雙方的博弈其實是技術和市場的博弈,鷹醬有技術,我們有市場,兩者相互制衡,這因為如此,雙方都有底氣,都覺得自己是優勢方。

之所以說市場決定生產效率,原因在於市場誕生需求,而需求是生產效率提升的最根本動力。

舉個例子,在農業時代,人類對交通運輸的需求不強,因此幾千年來一直用馬車,隨著工業革命到來,交通運輸需求大幅提升,才誕生了火車和汽車,進入全球化時代,飛機則變得越來越重要。

對交通運輸需求的提升,推動了交通運輸的技術革新。

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市場,而且是建立在國人高儲蓄率基礎之上,隨著國民收入提升及消費意識甦醒,中國的市場規模還會擴大幾倍甚至幾十倍。

巨大的市場醞釀著巨大的需求,巨大的需求反過來推動技術的快速革新,為什麼中國的技術進步這麼快,表面看是華人聰明,是人多力量大,本質上是需求帶來的必然結果。

鷹醬希望搶佔中國市場,同時又不允許中國的技術進步,這是不可能的,且不說中國不屈服,關鍵是這種做法違背最底層的理論基礎。

說白了,鷹醬推行的是自由貿易體系下的新殖民主義,要求我們買他們的高技術含量產品,卻只允許我們生產鍋碗瓢盆,很對得起他們名字裡那個美字,想的美。

試想一下,中國坐擁全球最大的市場,我們的技術水平提升速度一定遠超其他所有國家,有市場,就有未來。

再說科技。

說這個之前,先要搞清楚科技和技術的區別,科技的重點是科,主要是理論研究,而技術的重點是術,側重於實際應用。

可以這麼說,科技是技術進步的理論邊界,技術是和科技的現實應用。

早在100年前,愛老爺子就已經把科技的終點給我們畫好了,之後所有的研究都是向那個終點無限靠近的過程。

時至今日,人類已經逐漸觸摸到科技的天花板,意味技術的發展也將走到盡頭,國與國之間在技術方面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小,這是不可逆的。

比如摩爾定律,說的是科技產品每隔18到24個月就會經歷一次迭代,運行速度變成之前的一倍,而現在科技產品的運行速度已經接近物理極限,如果沒有科技的突破,摩爾定律也將徹底失效。

科技這顆檸檬已經被人類榨的差不多了,現在只剩最後幾滴檸檬汁,孕育著人類的最後希望:人工智能、量子通信、可控核聚變。

不論哪個方向有所突破,都能把現有的生產效率提升到新的數量級。

我不是搞科學的,沒法把我們國家在這些領域的發展狀況講清楚,但可以做一個橫向對比,在這三個方面,我們都處於第一集團,甚至有些許的領跑優勢。

這是和幾十年前的信新技術革命最大的區別,當時我們是觀眾,現在我們是主角。

搞科技和搞股票差不多,入門之前都是韭菜,一旦捅破這層窗戶紙,就會出現明顯的滾雪球效應,擁有先發優勢的國家會越跑越快,後邊的國家很可能連屁都吃不到熱乎的。

在科技領域,我們有優勢,而且很大。


最後說資源。

任何文明的發展都離不開資源,人類也是這樣,從猴兒到現在,人類所有的戰爭,歸根結底都是對資源的爭奪,比如土地、奴隸、原材料、石油等等。

在可預見的未來,對資源的爭奪仍會是人類的重要話題,如果三大科技方向成功突破,不但將徹底顛覆人類文明現有的發展模式,更會讓人類重塑對資源的認知。

比如資源裡邊的最重要部分:能源。

煤炭、石油和天然氣是支撐當前人類發展的三大能源體系,至少現在看起來非常重要,如果可控核聚變技術實現,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到那時候,能源對於人類而言就像空氣和陽光,屬於真正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東西,現有的傳統能源也將失去它們的價值。

解決能源問題還不是最重要的,如果人類走進人工智能時代,真正重要的資源只有一個:數據。

數據是人工智能系統的源動力,人工智能系統的一切行為也將以數據為基礎。

放眼全球,中國現在雖然不是技術水平最領先的國家,但絕對是數據化程度最深的國家,我們的衣食住行幾乎已經全面數據化,這是人工智能最優質的孵化器,也是我們在人工智能領域率先實現突破的最重要籌碼。

理想的情況下,可控核聚變將解決全球的能源供給,而數據將成為人類最重要的資源,而這部分資源的核心,在中國。


在我看來,如果只看眼前的博弈,將使我們陷入一個個細節交織的困局中,不可能找到答案。

當我們把思考的維度提高,站在人類全局的角度判斷,你會發現答案很明顯:

中國真的有前途。


就醬!債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