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遠方叫“老周的調調兒”:歌者夜行,別來有恙'

"
"
有一種遠方叫“老周的調調兒”:歌者夜行,別來有恙

文/寶木笑

雲蓬好酒,別來有恙。2016年6月30日,周雲蓬突發中風,檢查結果是多發性腦血栓,那一年周雲蓬46歲。人到中年最怕的就是這個,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病來了,山倒了”。然而,這位中國民謠界最會寫詩的人,以及中國詩歌界最會唱歌的人,依然保留著東北人特有的幽默還有他慣有的自嘲。周雲蓬在新書《笨故事集》的後記《別來有恙》裡說:“……我跟導盲犬熊熊一起訓練的快樂時光終止了。熊熊之前幾天就總長吁短嘆的,當時我很驚奇,發覺狗原來還會嘆氣,也許它以動物的敏感早已預知,日子快到頭了……”

"
有一種遠方叫“老周的調調兒”:歌者夜行,別來有恙

文/寶木笑

雲蓬好酒,別來有恙。2016年6月30日,周雲蓬突發中風,檢查結果是多發性腦血栓,那一年周雲蓬46歲。人到中年最怕的就是這個,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病來了,山倒了”。然而,這位中國民謠界最會寫詩的人,以及中國詩歌界最會唱歌的人,依然保留著東北人特有的幽默還有他慣有的自嘲。周雲蓬在新書《笨故事集》的後記《別來有恙》裡說:“……我跟導盲犬熊熊一起訓練的快樂時光終止了。熊熊之前幾天就總長吁短嘆的,當時我很驚奇,發覺狗原來還會嘆氣,也許它以動物的敏感早已預知,日子快到頭了……”

有一種遠方叫“老周的調調兒”:歌者夜行,別來有恙

周雲蓬和導盲犬熊熊

周雲蓬是真愛酒,2008年作家綠妖在《讀庫》發表了那篇著名的長篇訪談《歌者夜行》,就屢次提到老周的酒癮:“他的演出在七點鐘,六點四十上臺調音。他揹著用慣的舊琴,一把古典吉他,琴盒裡塞著一瓶酒。或許待會兒到臺上,酒和音樂會像上螺絲一絲一絲越上越緊,最終緊緊把情緒和技巧咬合在一起,把他的情緒和臺下觀眾的情緒都咬合在一起。那酒是從超市買的十八塊錢的張裕VS金獎白蘭地,‘很難喝’,下舞臺後他說。那時他已經喝了350毫升的三分之一。”熟悉老周的人都知道,他很喜歡“整點兒”,聚會時候要“整點兒”,演出前要“整點兒”,高興了要“整點兒”,思考時還要“整點兒”……總之,老周身上帶著東北老工業區70後一代特有的“糙”和“膩”,這是一種離遠了看挺燥人,但離近了就很有殺傷力的一種男人味兒。寫完《歌者夜行》不久,綠妖和老周就在一起了……

"
有一種遠方叫“老周的調調兒”:歌者夜行,別來有恙

文/寶木笑

雲蓬好酒,別來有恙。2016年6月30日,周雲蓬突發中風,檢查結果是多發性腦血栓,那一年周雲蓬46歲。人到中年最怕的就是這個,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病來了,山倒了”。然而,這位中國民謠界最會寫詩的人,以及中國詩歌界最會唱歌的人,依然保留著東北人特有的幽默還有他慣有的自嘲。周雲蓬在新書《笨故事集》的後記《別來有恙》裡說:“……我跟導盲犬熊熊一起訓練的快樂時光終止了。熊熊之前幾天就總長吁短嘆的,當時我很驚奇,發覺狗原來還會嘆氣,也許它以動物的敏感早已預知,日子快到頭了……”

有一種遠方叫“老周的調調兒”:歌者夜行,別來有恙

周雲蓬和導盲犬熊熊

周雲蓬是真愛酒,2008年作家綠妖在《讀庫》發表了那篇著名的長篇訪談《歌者夜行》,就屢次提到老周的酒癮:“他的演出在七點鐘,六點四十上臺調音。他揹著用慣的舊琴,一把古典吉他,琴盒裡塞著一瓶酒。或許待會兒到臺上,酒和音樂會像上螺絲一絲一絲越上越緊,最終緊緊把情緒和技巧咬合在一起,把他的情緒和臺下觀眾的情緒都咬合在一起。那酒是從超市買的十八塊錢的張裕VS金獎白蘭地,‘很難喝’,下舞臺後他說。那時他已經喝了350毫升的三分之一。”熟悉老周的人都知道,他很喜歡“整點兒”,聚會時候要“整點兒”,演出前要“整點兒”,高興了要“整點兒”,思考時還要“整點兒”……總之,老周身上帶著東北老工業區70後一代特有的“糙”和“膩”,這是一種離遠了看挺燥人,但離近了就很有殺傷力的一種男人味兒。寫完《歌者夜行》不久,綠妖和老周就在一起了……

有一種遠方叫“老周的調調兒”:歌者夜行,別來有恙

2012年,周雲蓬和綠妖還是分手了,綠妖說:“多謝,圓滿。”

還記得第一次聽周雲蓬的歌,不知哪裡來的一張《沉默如謎的呼吸》,不知哪裡飄來清亮和低沉混搖的嗓音。“有一個孩子,九歲時失明,常年生活在盲人影院,從早到晚聽著那些電影,聽不懂地方靠想象來補充。他想象自己學會了彈琴,學會了唱歌,還能寫詩。揹著吉他走遍了四方,在街頭賣藝,在酒吧彈唱。他去了上海蘇州杭州南京長沙還有昆明,騰格里的沙漠阿拉善的戈壁那曲草原和拉薩聖城。他愛過一個姑娘,但姑娘不愛他,他恨過一個姑娘,那姑娘也恨他。他整夜整夜地喝酒,朗誦著號叫。”一曲自傳性質的《盲人影院》,讓人聽得心顫,最混不吝的頑主也莫名其妙地因此自傷身世。老周啊老周,你吧,哪兒都好,就是總讓人陪著你一起揪心。

老周不是一個複雜的人,但百分百是一個豐富的人。生活那個王八蛋在老周那裡貌似醉眼迷離地蜷伏著,內裡卻暗流湧動醞釀著各種可能。就好像老周自嘲,45歲了,我開始寫小說了,於是就有了《笨故事集》。這本短篇小說集充滿著老周的調調兒,什麼“真切如契訶夫,輕快如卡爾維諾,自由如王小波”,這些營銷的客氣話都是扯淡,估計老周自己也不會喜歡,他其實在一如既往地講述自己。只不過人生下半場,別來有恙後,老周突然覺得人活著其實漸漸也就成了一個故事,一個“笨故事”。

有了這個底子,整體就不容易跑偏,形式只是一種工具。老周可以在《少年心事》裡致青春,完全按照王朔的腔調回憶自己懵懂不堪的粘膩初潮;可以在《遇見阿炳》、《高漸離》裡玩兒一次穿越,就像魯迅老爺子的故事新編;甚至可以在《無人》、《養老院》裡去觸碰科幻的寫作手法……但不管是哪個故事,總是帶著那麼一絲莫名其妙和悵然若失,老周的故事就像他的歌和他的詩,調門兒不會給你起的太高。這很像他一直以來的人生,既然命運給了他一個荒誕的開篇,咱就給命運一個面子,將這種荒誕進行到底。這更像老周貌似頑主和憤青不良混搭背後的精氣神兒,既然人生擺明了就在玩兒我,那對不起,即使最後翹了辮子,也休想讓爺衝著你丫低頭,老子要遠遊。《笨故事集》裡的“我”基本上就是一行者,比較流行的說法是“揹包客”,比較文藝的稱呼是“遊吟詩人”或者“流浪歌手”。現實中的老周比小說裡要精彩,但也比小說裡體會的苦辣酸甜更多。

"
有一種遠方叫“老周的調調兒”:歌者夜行,別來有恙

文/寶木笑

雲蓬好酒,別來有恙。2016年6月30日,周雲蓬突發中風,檢查結果是多發性腦血栓,那一年周雲蓬46歲。人到中年最怕的就是這個,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病來了,山倒了”。然而,這位中國民謠界最會寫詩的人,以及中國詩歌界最會唱歌的人,依然保留著東北人特有的幽默還有他慣有的自嘲。周雲蓬在新書《笨故事集》的後記《別來有恙》裡說:“……我跟導盲犬熊熊一起訓練的快樂時光終止了。熊熊之前幾天就總長吁短嘆的,當時我很驚奇,發覺狗原來還會嘆氣,也許它以動物的敏感早已預知,日子快到頭了……”

有一種遠方叫“老周的調調兒”:歌者夜行,別來有恙

周雲蓬和導盲犬熊熊

周雲蓬是真愛酒,2008年作家綠妖在《讀庫》發表了那篇著名的長篇訪談《歌者夜行》,就屢次提到老周的酒癮:“他的演出在七點鐘,六點四十上臺調音。他揹著用慣的舊琴,一把古典吉他,琴盒裡塞著一瓶酒。或許待會兒到臺上,酒和音樂會像上螺絲一絲一絲越上越緊,最終緊緊把情緒和技巧咬合在一起,把他的情緒和臺下觀眾的情緒都咬合在一起。那酒是從超市買的十八塊錢的張裕VS金獎白蘭地,‘很難喝’,下舞臺後他說。那時他已經喝了350毫升的三分之一。”熟悉老周的人都知道,他很喜歡“整點兒”,聚會時候要“整點兒”,演出前要“整點兒”,高興了要“整點兒”,思考時還要“整點兒”……總之,老周身上帶著東北老工業區70後一代特有的“糙”和“膩”,這是一種離遠了看挺燥人,但離近了就很有殺傷力的一種男人味兒。寫完《歌者夜行》不久,綠妖和老周就在一起了……

有一種遠方叫“老周的調調兒”:歌者夜行,別來有恙

2012年,周雲蓬和綠妖還是分手了,綠妖說:“多謝,圓滿。”

還記得第一次聽周雲蓬的歌,不知哪裡來的一張《沉默如謎的呼吸》,不知哪裡飄來清亮和低沉混搖的嗓音。“有一個孩子,九歲時失明,常年生活在盲人影院,從早到晚聽著那些電影,聽不懂地方靠想象來補充。他想象自己學會了彈琴,學會了唱歌,還能寫詩。揹著吉他走遍了四方,在街頭賣藝,在酒吧彈唱。他去了上海蘇州杭州南京長沙還有昆明,騰格里的沙漠阿拉善的戈壁那曲草原和拉薩聖城。他愛過一個姑娘,但姑娘不愛他,他恨過一個姑娘,那姑娘也恨他。他整夜整夜地喝酒,朗誦著號叫。”一曲自傳性質的《盲人影院》,讓人聽得心顫,最混不吝的頑主也莫名其妙地因此自傷身世。老周啊老周,你吧,哪兒都好,就是總讓人陪著你一起揪心。

老周不是一個複雜的人,但百分百是一個豐富的人。生活那個王八蛋在老周那裡貌似醉眼迷離地蜷伏著,內裡卻暗流湧動醞釀著各種可能。就好像老周自嘲,45歲了,我開始寫小說了,於是就有了《笨故事集》。這本短篇小說集充滿著老周的調調兒,什麼“真切如契訶夫,輕快如卡爾維諾,自由如王小波”,這些營銷的客氣話都是扯淡,估計老周自己也不會喜歡,他其實在一如既往地講述自己。只不過人生下半場,別來有恙後,老周突然覺得人活著其實漸漸也就成了一個故事,一個“笨故事”。

有了這個底子,整體就不容易跑偏,形式只是一種工具。老周可以在《少年心事》裡致青春,完全按照王朔的腔調回憶自己懵懂不堪的粘膩初潮;可以在《遇見阿炳》、《高漸離》裡玩兒一次穿越,就像魯迅老爺子的故事新編;甚至可以在《無人》、《養老院》裡去觸碰科幻的寫作手法……但不管是哪個故事,總是帶著那麼一絲莫名其妙和悵然若失,老周的故事就像他的歌和他的詩,調門兒不會給你起的太高。這很像他一直以來的人生,既然命運給了他一個荒誕的開篇,咱就給命運一個面子,將這種荒誕進行到底。這更像老周貌似頑主和憤青不良混搭背後的精氣神兒,既然人生擺明了就在玩兒我,那對不起,即使最後翹了辮子,也休想讓爺衝著你丫低頭,老子要遠遊。《笨故事集》裡的“我”基本上就是一行者,比較流行的說法是“揹包客”,比較文藝的稱呼是“遊吟詩人”或者“流浪歌手”。現實中的老周比小說裡要精彩,但也比小說裡體會的苦辣酸甜更多。

有一種遠方叫“老周的調調兒”:歌者夜行,別來有恙

1970年12月15日,老周出生在瀋陽鐵西區。那是著了名的老工業區,就像雙雪濤、賈行家、班宇、鄭執等人筆下的老家,這塊兒地兒從來不缺故事,更不缺人世滄桑。除了宏大背景下的悲歡離合,老周的故事更多是個人的命運無常,彷彿有意無意在給故鄉的劇本做著力所能及的補充。9歲那年,黑暗降臨,老周失明瞭。之前的日子裡,周媽媽帶著兒子四處求醫,從瀋陽坐了兩天一夜的綠皮火車到上海看眼睛,最後還是無力迴天。周媽媽很疼愛孩子,一想到孩子的未來就心如刀割,於是領著兒子來到黃浦江邊上說:“兒子,你這都看不見了,要不咱娘倆就跳江吧?”9歲的老周這時顯示出了日後性格的冰山一角,小老周撇撇嘴說:“為啥要跳江,你自己跳吧,我要回家。”周媽媽一愣,而後顫巍巍地說:“那算了,不跳了。”原本一幕人間慘劇就這樣變成了一本荒誕小說。

而這其實也是《笨故事集》主要的腔調,用荒誕沖淡人生的悲哀,用情慾掩飾人心的悵然。人這一輩子,誰都是一個挺笨的故事,你笨拙地來到世間,笨拙地長大,笨拙地讀書,笨拙地戀愛,笨拙地老去……《養老院》的廣播裡用英漢雙語循環播放著一句話:“死不死啊?”熱愛生活的、積極向上的,可以優先死,悲觀厭世看破紅塵的,請耐心等候。那些普通人大呼小叫,我要死,該我了,湧向登機口。另一些頭等艙或特殊旅客,悠閒地玩兒著手機,坐在椅子上,不為所動,喊也沒用,我們不先死,你們就只能湊活著活著。周圍的朋友沒有逃脫老周開始寫小說的手,“小河搶救過來,由於天氣原因,航班延誤”,左小祖咒得了老年痴呆,被安排住進了101房間,老周說左小祖咒“一輩子都是個大瘋子,所以,他的老年痴呆的症狀是寧靜致遠”。

這言語間的頑主腔調和情節設計的荒誕味道,總讓我感覺書頁裡面還藏著半個馮唐。這兩位前後差一歲的老炮兒,在某個不知名的地方實現了共振。不管是老周還是馮唐,女人這個話題肯定是繞不開的。“用情慾掩飾人心的悵然”是標準的文藝評論語言,通俗地說,他們都和女人有著各種各樣的故事。女人不僅僅是他們的戀人、愛人、朋友和知己,更是他們的老師、母親、靈感和人生。桑格格給老周的回信挺有意思,說之所以沒辦法寫序,是因為“你這本有大量和性有關的故事,而我自己對於這一塊的問題也在考慮,沒有辦法突破呢”。

"
有一種遠方叫“老周的調調兒”:歌者夜行,別來有恙

文/寶木笑

雲蓬好酒,別來有恙。2016年6月30日,周雲蓬突發中風,檢查結果是多發性腦血栓,那一年周雲蓬46歲。人到中年最怕的就是這個,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病來了,山倒了”。然而,這位中國民謠界最會寫詩的人,以及中國詩歌界最會唱歌的人,依然保留著東北人特有的幽默還有他慣有的自嘲。周雲蓬在新書《笨故事集》的後記《別來有恙》裡說:“……我跟導盲犬熊熊一起訓練的快樂時光終止了。熊熊之前幾天就總長吁短嘆的,當時我很驚奇,發覺狗原來還會嘆氣,也許它以動物的敏感早已預知,日子快到頭了……”

有一種遠方叫“老周的調調兒”:歌者夜行,別來有恙

周雲蓬和導盲犬熊熊

周雲蓬是真愛酒,2008年作家綠妖在《讀庫》發表了那篇著名的長篇訪談《歌者夜行》,就屢次提到老周的酒癮:“他的演出在七點鐘,六點四十上臺調音。他揹著用慣的舊琴,一把古典吉他,琴盒裡塞著一瓶酒。或許待會兒到臺上,酒和音樂會像上螺絲一絲一絲越上越緊,最終緊緊把情緒和技巧咬合在一起,把他的情緒和臺下觀眾的情緒都咬合在一起。那酒是從超市買的十八塊錢的張裕VS金獎白蘭地,‘很難喝’,下舞臺後他說。那時他已經喝了350毫升的三分之一。”熟悉老周的人都知道,他很喜歡“整點兒”,聚會時候要“整點兒”,演出前要“整點兒”,高興了要“整點兒”,思考時還要“整點兒”……總之,老周身上帶著東北老工業區70後一代特有的“糙”和“膩”,這是一種離遠了看挺燥人,但離近了就很有殺傷力的一種男人味兒。寫完《歌者夜行》不久,綠妖和老周就在一起了……

有一種遠方叫“老周的調調兒”:歌者夜行,別來有恙

2012年,周雲蓬和綠妖還是分手了,綠妖說:“多謝,圓滿。”

還記得第一次聽周雲蓬的歌,不知哪裡來的一張《沉默如謎的呼吸》,不知哪裡飄來清亮和低沉混搖的嗓音。“有一個孩子,九歲時失明,常年生活在盲人影院,從早到晚聽著那些電影,聽不懂地方靠想象來補充。他想象自己學會了彈琴,學會了唱歌,還能寫詩。揹著吉他走遍了四方,在街頭賣藝,在酒吧彈唱。他去了上海蘇州杭州南京長沙還有昆明,騰格里的沙漠阿拉善的戈壁那曲草原和拉薩聖城。他愛過一個姑娘,但姑娘不愛他,他恨過一個姑娘,那姑娘也恨他。他整夜整夜地喝酒,朗誦著號叫。”一曲自傳性質的《盲人影院》,讓人聽得心顫,最混不吝的頑主也莫名其妙地因此自傷身世。老周啊老周,你吧,哪兒都好,就是總讓人陪著你一起揪心。

老周不是一個複雜的人,但百分百是一個豐富的人。生活那個王八蛋在老周那裡貌似醉眼迷離地蜷伏著,內裡卻暗流湧動醞釀著各種可能。就好像老周自嘲,45歲了,我開始寫小說了,於是就有了《笨故事集》。這本短篇小說集充滿著老周的調調兒,什麼“真切如契訶夫,輕快如卡爾維諾,自由如王小波”,這些營銷的客氣話都是扯淡,估計老周自己也不會喜歡,他其實在一如既往地講述自己。只不過人生下半場,別來有恙後,老周突然覺得人活著其實漸漸也就成了一個故事,一個“笨故事”。

有了這個底子,整體就不容易跑偏,形式只是一種工具。老周可以在《少年心事》裡致青春,完全按照王朔的腔調回憶自己懵懂不堪的粘膩初潮;可以在《遇見阿炳》、《高漸離》裡玩兒一次穿越,就像魯迅老爺子的故事新編;甚至可以在《無人》、《養老院》裡去觸碰科幻的寫作手法……但不管是哪個故事,總是帶著那麼一絲莫名其妙和悵然若失,老周的故事就像他的歌和他的詩,調門兒不會給你起的太高。這很像他一直以來的人生,既然命運給了他一個荒誕的開篇,咱就給命運一個面子,將這種荒誕進行到底。這更像老周貌似頑主和憤青不良混搭背後的精氣神兒,既然人生擺明了就在玩兒我,那對不起,即使最後翹了辮子,也休想讓爺衝著你丫低頭,老子要遠遊。《笨故事集》裡的“我”基本上就是一行者,比較流行的說法是“揹包客”,比較文藝的稱呼是“遊吟詩人”或者“流浪歌手”。現實中的老周比小說裡要精彩,但也比小說裡體會的苦辣酸甜更多。

有一種遠方叫“老周的調調兒”:歌者夜行,別來有恙

1970年12月15日,老周出生在瀋陽鐵西區。那是著了名的老工業區,就像雙雪濤、賈行家、班宇、鄭執等人筆下的老家,這塊兒地兒從來不缺故事,更不缺人世滄桑。除了宏大背景下的悲歡離合,老周的故事更多是個人的命運無常,彷彿有意無意在給故鄉的劇本做著力所能及的補充。9歲那年,黑暗降臨,老周失明瞭。之前的日子裡,周媽媽帶著兒子四處求醫,從瀋陽坐了兩天一夜的綠皮火車到上海看眼睛,最後還是無力迴天。周媽媽很疼愛孩子,一想到孩子的未來就心如刀割,於是領著兒子來到黃浦江邊上說:“兒子,你這都看不見了,要不咱娘倆就跳江吧?”9歲的老周這時顯示出了日後性格的冰山一角,小老周撇撇嘴說:“為啥要跳江,你自己跳吧,我要回家。”周媽媽一愣,而後顫巍巍地說:“那算了,不跳了。”原本一幕人間慘劇就這樣變成了一本荒誕小說。

而這其實也是《笨故事集》主要的腔調,用荒誕沖淡人生的悲哀,用情慾掩飾人心的悵然。人這一輩子,誰都是一個挺笨的故事,你笨拙地來到世間,笨拙地長大,笨拙地讀書,笨拙地戀愛,笨拙地老去……《養老院》的廣播裡用英漢雙語循環播放著一句話:“死不死啊?”熱愛生活的、積極向上的,可以優先死,悲觀厭世看破紅塵的,請耐心等候。那些普通人大呼小叫,我要死,該我了,湧向登機口。另一些頭等艙或特殊旅客,悠閒地玩兒著手機,坐在椅子上,不為所動,喊也沒用,我們不先死,你們就只能湊活著活著。周圍的朋友沒有逃脫老周開始寫小說的手,“小河搶救過來,由於天氣原因,航班延誤”,左小祖咒得了老年痴呆,被安排住進了101房間,老周說左小祖咒“一輩子都是個大瘋子,所以,他的老年痴呆的症狀是寧靜致遠”。

這言語間的頑主腔調和情節設計的荒誕味道,總讓我感覺書頁裡面還藏著半個馮唐。這兩位前後差一歲的老炮兒,在某個不知名的地方實現了共振。不管是老周還是馮唐,女人這個話題肯定是繞不開的。“用情慾掩飾人心的悵然”是標準的文藝評論語言,通俗地說,他們都和女人有著各種各樣的故事。女人不僅僅是他們的戀人、愛人、朋友和知己,更是他們的老師、母親、靈感和人生。桑格格給老周的回信挺有意思,說之所以沒辦法寫序,是因為“你這本有大量和性有關的故事,而我自己對於這一塊的問題也在考慮,沒有辦法突破呢”。

有一種遠方叫“老周的調調兒”:歌者夜行,別來有恙

這絕對是高看了也是小瞧了老周。沒錯,《笨故事集》基本上都和女人有關,和性有關的地方也不少,但說實話,更多的都是一些意象,老周沒玩兒真的。那些故事幾乎都是一種擦肩而過和露水姻緣,《敬亭山》裡的小晴最後送走了老周,“結婚時候要來告訴一聲哦”,《飛行故事》裡體貼善良、愛好先鋒文學的空姐,最後帶著老周走出了航站樓,《沙溪》裡獨自旅行的女大學生與老周揮手告別,“老師,我要去看香格里拉了”,只剩下老周自己在碎碎念:“我需要的不是寧靜,我要一個能抱在懷裡的姑娘”……

沒錯,不管是馮唐還是老周,他們那代人基本上是沒救了,小布爾喬亞的細胞擴散全身,蘇格蘭調情的味道蔓延五臟,對於女人他們有著天然的崇敬,對於姑娘他們有著深刻的景仰。他們小心翼翼,他們哆哆嗦嗦,能說出“春風十里不如你”這樣話的,基本上都是這些“老人”。他們是男女情愛的原教旨主義者,沒有半點兒如今某些偽文青、小明星和網絡大V們的膽識。他們不知道世風已經悄悄日下,如今流行的不是和你一起去看流星雨,而是先推倒再說,最好還能拍個小視頻。老周的情愛原教旨主義指數比馮唐更甚,馮唐的文畢竟還是比較撩的,姑娘讀起來會心癢癢,而老周最虧也最冤。一頭烏黑靚麗也許油膩擀氈的長髮,一副酷炫的大墨鏡,東北大漢的粗獷輪廓,不苟言笑的木訥表情,完全的社會大哥造型,誰看都覺得這廝一定閱女無數。

再加上老周這人屬於吆喝起來嗓門兒特別大的,他的文字,不管是詩還是歌,初看起來幾乎都越過了“撩”的邊界,一往無前衝著“色”就去了。老周的名句“解開你的紅肚帶,灑一床雪花白”就是這種典型的竇娥冤。人們說這特麼寫的什麼,這簡直就是那個啥……只有瞭解老周和他的文、他的歌,你才會特憤慨地與這些人互懟。你們完整地讀完那首詩了麼?你們去感知裡面的情緒了麼?你們知道詩人曾經走過的路、見過的人、讀過的書、經過的事兒麼?老周是個冤大頭,這廝從來就沒有寫過和情色有關的實質性東西,他寫了各種姑娘的青春氣息,最後望著走向香格里拉的女大學生,卻只會在心裡唸叨:“我需要的不是寧靜,我要一個能抱在懷裡的姑娘。”

"
有一種遠方叫“老周的調調兒”:歌者夜行,別來有恙

文/寶木笑

雲蓬好酒,別來有恙。2016年6月30日,周雲蓬突發中風,檢查結果是多發性腦血栓,那一年周雲蓬46歲。人到中年最怕的就是這個,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病來了,山倒了”。然而,這位中國民謠界最會寫詩的人,以及中國詩歌界最會唱歌的人,依然保留著東北人特有的幽默還有他慣有的自嘲。周雲蓬在新書《笨故事集》的後記《別來有恙》裡說:“……我跟導盲犬熊熊一起訓練的快樂時光終止了。熊熊之前幾天就總長吁短嘆的,當時我很驚奇,發覺狗原來還會嘆氣,也許它以動物的敏感早已預知,日子快到頭了……”

有一種遠方叫“老周的調調兒”:歌者夜行,別來有恙

周雲蓬和導盲犬熊熊

周雲蓬是真愛酒,2008年作家綠妖在《讀庫》發表了那篇著名的長篇訪談《歌者夜行》,就屢次提到老周的酒癮:“他的演出在七點鐘,六點四十上臺調音。他揹著用慣的舊琴,一把古典吉他,琴盒裡塞著一瓶酒。或許待會兒到臺上,酒和音樂會像上螺絲一絲一絲越上越緊,最終緊緊把情緒和技巧咬合在一起,把他的情緒和臺下觀眾的情緒都咬合在一起。那酒是從超市買的十八塊錢的張裕VS金獎白蘭地,‘很難喝’,下舞臺後他說。那時他已經喝了350毫升的三分之一。”熟悉老周的人都知道,他很喜歡“整點兒”,聚會時候要“整點兒”,演出前要“整點兒”,高興了要“整點兒”,思考時還要“整點兒”……總之,老周身上帶著東北老工業區70後一代特有的“糙”和“膩”,這是一種離遠了看挺燥人,但離近了就很有殺傷力的一種男人味兒。寫完《歌者夜行》不久,綠妖和老周就在一起了……

有一種遠方叫“老周的調調兒”:歌者夜行,別來有恙

2012年,周雲蓬和綠妖還是分手了,綠妖說:“多謝,圓滿。”

還記得第一次聽周雲蓬的歌,不知哪裡來的一張《沉默如謎的呼吸》,不知哪裡飄來清亮和低沉混搖的嗓音。“有一個孩子,九歲時失明,常年生活在盲人影院,從早到晚聽著那些電影,聽不懂地方靠想象來補充。他想象自己學會了彈琴,學會了唱歌,還能寫詩。揹著吉他走遍了四方,在街頭賣藝,在酒吧彈唱。他去了上海蘇州杭州南京長沙還有昆明,騰格里的沙漠阿拉善的戈壁那曲草原和拉薩聖城。他愛過一個姑娘,但姑娘不愛他,他恨過一個姑娘,那姑娘也恨他。他整夜整夜地喝酒,朗誦著號叫。”一曲自傳性質的《盲人影院》,讓人聽得心顫,最混不吝的頑主也莫名其妙地因此自傷身世。老周啊老周,你吧,哪兒都好,就是總讓人陪著你一起揪心。

老周不是一個複雜的人,但百分百是一個豐富的人。生活那個王八蛋在老周那裡貌似醉眼迷離地蜷伏著,內裡卻暗流湧動醞釀著各種可能。就好像老周自嘲,45歲了,我開始寫小說了,於是就有了《笨故事集》。這本短篇小說集充滿著老周的調調兒,什麼“真切如契訶夫,輕快如卡爾維諾,自由如王小波”,這些營銷的客氣話都是扯淡,估計老周自己也不會喜歡,他其實在一如既往地講述自己。只不過人生下半場,別來有恙後,老周突然覺得人活著其實漸漸也就成了一個故事,一個“笨故事”。

有了這個底子,整體就不容易跑偏,形式只是一種工具。老周可以在《少年心事》裡致青春,完全按照王朔的腔調回憶自己懵懂不堪的粘膩初潮;可以在《遇見阿炳》、《高漸離》裡玩兒一次穿越,就像魯迅老爺子的故事新編;甚至可以在《無人》、《養老院》裡去觸碰科幻的寫作手法……但不管是哪個故事,總是帶著那麼一絲莫名其妙和悵然若失,老周的故事就像他的歌和他的詩,調門兒不會給你起的太高。這很像他一直以來的人生,既然命運給了他一個荒誕的開篇,咱就給命運一個面子,將這種荒誕進行到底。這更像老周貌似頑主和憤青不良混搭背後的精氣神兒,既然人生擺明了就在玩兒我,那對不起,即使最後翹了辮子,也休想讓爺衝著你丫低頭,老子要遠遊。《笨故事集》裡的“我”基本上就是一行者,比較流行的說法是“揹包客”,比較文藝的稱呼是“遊吟詩人”或者“流浪歌手”。現實中的老周比小說裡要精彩,但也比小說裡體會的苦辣酸甜更多。

有一種遠方叫“老周的調調兒”:歌者夜行,別來有恙

1970年12月15日,老周出生在瀋陽鐵西區。那是著了名的老工業區,就像雙雪濤、賈行家、班宇、鄭執等人筆下的老家,這塊兒地兒從來不缺故事,更不缺人世滄桑。除了宏大背景下的悲歡離合,老周的故事更多是個人的命運無常,彷彿有意無意在給故鄉的劇本做著力所能及的補充。9歲那年,黑暗降臨,老周失明瞭。之前的日子裡,周媽媽帶著兒子四處求醫,從瀋陽坐了兩天一夜的綠皮火車到上海看眼睛,最後還是無力迴天。周媽媽很疼愛孩子,一想到孩子的未來就心如刀割,於是領著兒子來到黃浦江邊上說:“兒子,你這都看不見了,要不咱娘倆就跳江吧?”9歲的老周這時顯示出了日後性格的冰山一角,小老周撇撇嘴說:“為啥要跳江,你自己跳吧,我要回家。”周媽媽一愣,而後顫巍巍地說:“那算了,不跳了。”原本一幕人間慘劇就這樣變成了一本荒誕小說。

而這其實也是《笨故事集》主要的腔調,用荒誕沖淡人生的悲哀,用情慾掩飾人心的悵然。人這一輩子,誰都是一個挺笨的故事,你笨拙地來到世間,笨拙地長大,笨拙地讀書,笨拙地戀愛,笨拙地老去……《養老院》的廣播裡用英漢雙語循環播放著一句話:“死不死啊?”熱愛生活的、積極向上的,可以優先死,悲觀厭世看破紅塵的,請耐心等候。那些普通人大呼小叫,我要死,該我了,湧向登機口。另一些頭等艙或特殊旅客,悠閒地玩兒著手機,坐在椅子上,不為所動,喊也沒用,我們不先死,你們就只能湊活著活著。周圍的朋友沒有逃脫老周開始寫小說的手,“小河搶救過來,由於天氣原因,航班延誤”,左小祖咒得了老年痴呆,被安排住進了101房間,老周說左小祖咒“一輩子都是個大瘋子,所以,他的老年痴呆的症狀是寧靜致遠”。

這言語間的頑主腔調和情節設計的荒誕味道,總讓我感覺書頁裡面還藏著半個馮唐。這兩位前後差一歲的老炮兒,在某個不知名的地方實現了共振。不管是老周還是馮唐,女人這個話題肯定是繞不開的。“用情慾掩飾人心的悵然”是標準的文藝評論語言,通俗地說,他們都和女人有著各種各樣的故事。女人不僅僅是他們的戀人、愛人、朋友和知己,更是他們的老師、母親、靈感和人生。桑格格給老周的回信挺有意思,說之所以沒辦法寫序,是因為“你這本有大量和性有關的故事,而我自己對於這一塊的問題也在考慮,沒有辦法突破呢”。

有一種遠方叫“老周的調調兒”:歌者夜行,別來有恙

這絕對是高看了也是小瞧了老周。沒錯,《笨故事集》基本上都和女人有關,和性有關的地方也不少,但說實話,更多的都是一些意象,老周沒玩兒真的。那些故事幾乎都是一種擦肩而過和露水姻緣,《敬亭山》裡的小晴最後送走了老周,“結婚時候要來告訴一聲哦”,《飛行故事》裡體貼善良、愛好先鋒文學的空姐,最後帶著老周走出了航站樓,《沙溪》裡獨自旅行的女大學生與老周揮手告別,“老師,我要去看香格里拉了”,只剩下老周自己在碎碎念:“我需要的不是寧靜,我要一個能抱在懷裡的姑娘”……

沒錯,不管是馮唐還是老周,他們那代人基本上是沒救了,小布爾喬亞的細胞擴散全身,蘇格蘭調情的味道蔓延五臟,對於女人他們有著天然的崇敬,對於姑娘他們有著深刻的景仰。他們小心翼翼,他們哆哆嗦嗦,能說出“春風十里不如你”這樣話的,基本上都是這些“老人”。他們是男女情愛的原教旨主義者,沒有半點兒如今某些偽文青、小明星和網絡大V們的膽識。他們不知道世風已經悄悄日下,如今流行的不是和你一起去看流星雨,而是先推倒再說,最好還能拍個小視頻。老周的情愛原教旨主義指數比馮唐更甚,馮唐的文畢竟還是比較撩的,姑娘讀起來會心癢癢,而老周最虧也最冤。一頭烏黑靚麗也許油膩擀氈的長髮,一副酷炫的大墨鏡,東北大漢的粗獷輪廓,不苟言笑的木訥表情,完全的社會大哥造型,誰看都覺得這廝一定閱女無數。

再加上老周這人屬於吆喝起來嗓門兒特別大的,他的文字,不管是詩還是歌,初看起來幾乎都越過了“撩”的邊界,一往無前衝著“色”就去了。老周的名句“解開你的紅肚帶,灑一床雪花白”就是這種典型的竇娥冤。人們說這特麼寫的什麼,這簡直就是那個啥……只有瞭解老周和他的文、他的歌,你才會特憤慨地與這些人互懟。你們完整地讀完那首詩了麼?你們去感知裡面的情緒了麼?你們知道詩人曾經走過的路、見過的人、讀過的書、經過的事兒麼?老周是個冤大頭,這廝從來就沒有寫過和情色有關的實質性東西,他寫了各種姑娘的青春氣息,最後望著走向香格里拉的女大學生,卻只會在心裡唸叨:“我需要的不是寧靜,我要一個能抱在懷裡的姑娘。”

有一種遠方叫“老周的調調兒”:歌者夜行,別來有恙

老周的簽名是一個很認真寫下的“雲”字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中文專業出身的老周可能很早就把這話當成真理了,所以義無反顧地踏上一路風塵。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和偽文青們,拿著爹媽的錢在各個景點打卡,在朋友圈晒自拍,在網上寫些所謂的辛苦和委屈,然後偽裝成一個理想主義者,在泡妹子的禽獸之路上一路向西。而1994年大學畢業的老周,一個人、一把琴、一根盲杖,從此浪跡天涯,幾乎行遍全國。他住過最廉價的旅館,在最亂的酒吧唱歌,和最底層、最貧苦的人同吃同住。當年從故鄉初來北京,住圓明園,每天賣唱,日常的飲食就是鹽水煮麵條,他讀陀思妥耶夫斯基,讀舍斯托夫,他的朋友後來含著淚回憶當年的老周:“他喝醉了,一屁股坐在門前冰冷的水泥地上,死活不肯進屋,還用盲杖敲著地面,一遍遍狂喊:‘要麼握手,要麼絕望……要麼握手,要麼絕望’。”

"
有一種遠方叫“老周的調調兒”:歌者夜行,別來有恙

文/寶木笑

雲蓬好酒,別來有恙。2016年6月30日,周雲蓬突發中風,檢查結果是多發性腦血栓,那一年周雲蓬46歲。人到中年最怕的就是這個,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病來了,山倒了”。然而,這位中國民謠界最會寫詩的人,以及中國詩歌界最會唱歌的人,依然保留著東北人特有的幽默還有他慣有的自嘲。周雲蓬在新書《笨故事集》的後記《別來有恙》裡說:“……我跟導盲犬熊熊一起訓練的快樂時光終止了。熊熊之前幾天就總長吁短嘆的,當時我很驚奇,發覺狗原來還會嘆氣,也許它以動物的敏感早已預知,日子快到頭了……”

有一種遠方叫“老周的調調兒”:歌者夜行,別來有恙

周雲蓬和導盲犬熊熊

周雲蓬是真愛酒,2008年作家綠妖在《讀庫》發表了那篇著名的長篇訪談《歌者夜行》,就屢次提到老周的酒癮:“他的演出在七點鐘,六點四十上臺調音。他揹著用慣的舊琴,一把古典吉他,琴盒裡塞著一瓶酒。或許待會兒到臺上,酒和音樂會像上螺絲一絲一絲越上越緊,最終緊緊把情緒和技巧咬合在一起,把他的情緒和臺下觀眾的情緒都咬合在一起。那酒是從超市買的十八塊錢的張裕VS金獎白蘭地,‘很難喝’,下舞臺後他說。那時他已經喝了350毫升的三分之一。”熟悉老周的人都知道,他很喜歡“整點兒”,聚會時候要“整點兒”,演出前要“整點兒”,高興了要“整點兒”,思考時還要“整點兒”……總之,老周身上帶著東北老工業區70後一代特有的“糙”和“膩”,這是一種離遠了看挺燥人,但離近了就很有殺傷力的一種男人味兒。寫完《歌者夜行》不久,綠妖和老周就在一起了……

有一種遠方叫“老周的調調兒”:歌者夜行,別來有恙

2012年,周雲蓬和綠妖還是分手了,綠妖說:“多謝,圓滿。”

還記得第一次聽周雲蓬的歌,不知哪裡來的一張《沉默如謎的呼吸》,不知哪裡飄來清亮和低沉混搖的嗓音。“有一個孩子,九歲時失明,常年生活在盲人影院,從早到晚聽著那些電影,聽不懂地方靠想象來補充。他想象自己學會了彈琴,學會了唱歌,還能寫詩。揹著吉他走遍了四方,在街頭賣藝,在酒吧彈唱。他去了上海蘇州杭州南京長沙還有昆明,騰格里的沙漠阿拉善的戈壁那曲草原和拉薩聖城。他愛過一個姑娘,但姑娘不愛他,他恨過一個姑娘,那姑娘也恨他。他整夜整夜地喝酒,朗誦著號叫。”一曲自傳性質的《盲人影院》,讓人聽得心顫,最混不吝的頑主也莫名其妙地因此自傷身世。老周啊老周,你吧,哪兒都好,就是總讓人陪著你一起揪心。

老周不是一個複雜的人,但百分百是一個豐富的人。生活那個王八蛋在老周那裡貌似醉眼迷離地蜷伏著,內裡卻暗流湧動醞釀著各種可能。就好像老周自嘲,45歲了,我開始寫小說了,於是就有了《笨故事集》。這本短篇小說集充滿著老周的調調兒,什麼“真切如契訶夫,輕快如卡爾維諾,自由如王小波”,這些營銷的客氣話都是扯淡,估計老周自己也不會喜歡,他其實在一如既往地講述自己。只不過人生下半場,別來有恙後,老周突然覺得人活著其實漸漸也就成了一個故事,一個“笨故事”。

有了這個底子,整體就不容易跑偏,形式只是一種工具。老周可以在《少年心事》裡致青春,完全按照王朔的腔調回憶自己懵懂不堪的粘膩初潮;可以在《遇見阿炳》、《高漸離》裡玩兒一次穿越,就像魯迅老爺子的故事新編;甚至可以在《無人》、《養老院》裡去觸碰科幻的寫作手法……但不管是哪個故事,總是帶著那麼一絲莫名其妙和悵然若失,老周的故事就像他的歌和他的詩,調門兒不會給你起的太高。這很像他一直以來的人生,既然命運給了他一個荒誕的開篇,咱就給命運一個面子,將這種荒誕進行到底。這更像老周貌似頑主和憤青不良混搭背後的精氣神兒,既然人生擺明了就在玩兒我,那對不起,即使最後翹了辮子,也休想讓爺衝著你丫低頭,老子要遠遊。《笨故事集》裡的“我”基本上就是一行者,比較流行的說法是“揹包客”,比較文藝的稱呼是“遊吟詩人”或者“流浪歌手”。現實中的老周比小說裡要精彩,但也比小說裡體會的苦辣酸甜更多。

有一種遠方叫“老周的調調兒”:歌者夜行,別來有恙

1970年12月15日,老周出生在瀋陽鐵西區。那是著了名的老工業區,就像雙雪濤、賈行家、班宇、鄭執等人筆下的老家,這塊兒地兒從來不缺故事,更不缺人世滄桑。除了宏大背景下的悲歡離合,老周的故事更多是個人的命運無常,彷彿有意無意在給故鄉的劇本做著力所能及的補充。9歲那年,黑暗降臨,老周失明瞭。之前的日子裡,周媽媽帶著兒子四處求醫,從瀋陽坐了兩天一夜的綠皮火車到上海看眼睛,最後還是無力迴天。周媽媽很疼愛孩子,一想到孩子的未來就心如刀割,於是領著兒子來到黃浦江邊上說:“兒子,你這都看不見了,要不咱娘倆就跳江吧?”9歲的老周這時顯示出了日後性格的冰山一角,小老周撇撇嘴說:“為啥要跳江,你自己跳吧,我要回家。”周媽媽一愣,而後顫巍巍地說:“那算了,不跳了。”原本一幕人間慘劇就這樣變成了一本荒誕小說。

而這其實也是《笨故事集》主要的腔調,用荒誕沖淡人生的悲哀,用情慾掩飾人心的悵然。人這一輩子,誰都是一個挺笨的故事,你笨拙地來到世間,笨拙地長大,笨拙地讀書,笨拙地戀愛,笨拙地老去……《養老院》的廣播裡用英漢雙語循環播放著一句話:“死不死啊?”熱愛生活的、積極向上的,可以優先死,悲觀厭世看破紅塵的,請耐心等候。那些普通人大呼小叫,我要死,該我了,湧向登機口。另一些頭等艙或特殊旅客,悠閒地玩兒著手機,坐在椅子上,不為所動,喊也沒用,我們不先死,你們就只能湊活著活著。周圍的朋友沒有逃脫老周開始寫小說的手,“小河搶救過來,由於天氣原因,航班延誤”,左小祖咒得了老年痴呆,被安排住進了101房間,老周說左小祖咒“一輩子都是個大瘋子,所以,他的老年痴呆的症狀是寧靜致遠”。

這言語間的頑主腔調和情節設計的荒誕味道,總讓我感覺書頁裡面還藏著半個馮唐。這兩位前後差一歲的老炮兒,在某個不知名的地方實現了共振。不管是老周還是馮唐,女人這個話題肯定是繞不開的。“用情慾掩飾人心的悵然”是標準的文藝評論語言,通俗地說,他們都和女人有著各種各樣的故事。女人不僅僅是他們的戀人、愛人、朋友和知己,更是他們的老師、母親、靈感和人生。桑格格給老周的回信挺有意思,說之所以沒辦法寫序,是因為“你這本有大量和性有關的故事,而我自己對於這一塊的問題也在考慮,沒有辦法突破呢”。

有一種遠方叫“老周的調調兒”:歌者夜行,別來有恙

這絕對是高看了也是小瞧了老周。沒錯,《笨故事集》基本上都和女人有關,和性有關的地方也不少,但說實話,更多的都是一些意象,老周沒玩兒真的。那些故事幾乎都是一種擦肩而過和露水姻緣,《敬亭山》裡的小晴最後送走了老周,“結婚時候要來告訴一聲哦”,《飛行故事》裡體貼善良、愛好先鋒文學的空姐,最後帶著老周走出了航站樓,《沙溪》裡獨自旅行的女大學生與老周揮手告別,“老師,我要去看香格里拉了”,只剩下老周自己在碎碎念:“我需要的不是寧靜,我要一個能抱在懷裡的姑娘”……

沒錯,不管是馮唐還是老周,他們那代人基本上是沒救了,小布爾喬亞的細胞擴散全身,蘇格蘭調情的味道蔓延五臟,對於女人他們有著天然的崇敬,對於姑娘他們有著深刻的景仰。他們小心翼翼,他們哆哆嗦嗦,能說出“春風十里不如你”這樣話的,基本上都是這些“老人”。他們是男女情愛的原教旨主義者,沒有半點兒如今某些偽文青、小明星和網絡大V們的膽識。他們不知道世風已經悄悄日下,如今流行的不是和你一起去看流星雨,而是先推倒再說,最好還能拍個小視頻。老周的情愛原教旨主義指數比馮唐更甚,馮唐的文畢竟還是比較撩的,姑娘讀起來會心癢癢,而老周最虧也最冤。一頭烏黑靚麗也許油膩擀氈的長髮,一副酷炫的大墨鏡,東北大漢的粗獷輪廓,不苟言笑的木訥表情,完全的社會大哥造型,誰看都覺得這廝一定閱女無數。

再加上老周這人屬於吆喝起來嗓門兒特別大的,他的文字,不管是詩還是歌,初看起來幾乎都越過了“撩”的邊界,一往無前衝著“色”就去了。老周的名句“解開你的紅肚帶,灑一床雪花白”就是這種典型的竇娥冤。人們說這特麼寫的什麼,這簡直就是那個啥……只有瞭解老周和他的文、他的歌,你才會特憤慨地與這些人互懟。你們完整地讀完那首詩了麼?你們去感知裡面的情緒了麼?你們知道詩人曾經走過的路、見過的人、讀過的書、經過的事兒麼?老周是個冤大頭,這廝從來就沒有寫過和情色有關的實質性東西,他寫了各種姑娘的青春氣息,最後望著走向香格里拉的女大學生,卻只會在心裡唸叨:“我需要的不是寧靜,我要一個能抱在懷裡的姑娘。”

有一種遠方叫“老周的調調兒”:歌者夜行,別來有恙

老周的簽名是一個很認真寫下的“雲”字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中文專業出身的老周可能很早就把這話當成真理了,所以義無反顧地踏上一路風塵。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和偽文青們,拿著爹媽的錢在各個景點打卡,在朋友圈晒自拍,在網上寫些所謂的辛苦和委屈,然後偽裝成一個理想主義者,在泡妹子的禽獸之路上一路向西。而1994年大學畢業的老周,一個人、一把琴、一根盲杖,從此浪跡天涯,幾乎行遍全國。他住過最廉價的旅館,在最亂的酒吧唱歌,和最底層、最貧苦的人同吃同住。當年從故鄉初來北京,住圓明園,每天賣唱,日常的飲食就是鹽水煮麵條,他讀陀思妥耶夫斯基,讀舍斯托夫,他的朋友後來含著淚回憶當年的老周:“他喝醉了,一屁股坐在門前冰冷的水泥地上,死活不肯進屋,還用盲杖敲著地面,一遍遍狂喊:‘要麼握手,要麼絕望……要麼握手,要麼絕望’。”

有一種遠方叫“老周的調調兒”:歌者夜行,別來有恙

老周孤身步行上青藏,走滇藏路,徒步到昆明。隨身的帳篷是拜託裁縫店用塑料布縫起來的,風一刮就倒。無數個晚上,老週一個人坐在雨裡,身上的晚餐是四個包子,一瓶小二。一頭長頭髮胡亂糊在臉上,他在唱著歌,那是《九月》、是《不會說話的愛情》、是《中國孩子》、是《盲人影院》、是《一江水》……老周這個拿過人民文學獎詩歌獎的賣唱的,這個拿過華語傳媒“最佳民謠藝人”獎的流浪的,如今搗鼓出一本叫《笨故事集》的小說來,還煞有介事地對你說:“四十六歲那年,我的人生有了新的轉機,戒菸戒酒了,順帶把豬肉也戒了”,因為他中風了,差點兒就徹底廢了。

"
有一種遠方叫“老周的調調兒”:歌者夜行,別來有恙

文/寶木笑

雲蓬好酒,別來有恙。2016年6月30日,周雲蓬突發中風,檢查結果是多發性腦血栓,那一年周雲蓬46歲。人到中年最怕的就是這個,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病來了,山倒了”。然而,這位中國民謠界最會寫詩的人,以及中國詩歌界最會唱歌的人,依然保留著東北人特有的幽默還有他慣有的自嘲。周雲蓬在新書《笨故事集》的後記《別來有恙》裡說:“……我跟導盲犬熊熊一起訓練的快樂時光終止了。熊熊之前幾天就總長吁短嘆的,當時我很驚奇,發覺狗原來還會嘆氣,也許它以動物的敏感早已預知,日子快到頭了……”

有一種遠方叫“老周的調調兒”:歌者夜行,別來有恙

周雲蓬和導盲犬熊熊

周雲蓬是真愛酒,2008年作家綠妖在《讀庫》發表了那篇著名的長篇訪談《歌者夜行》,就屢次提到老周的酒癮:“他的演出在七點鐘,六點四十上臺調音。他揹著用慣的舊琴,一把古典吉他,琴盒裡塞著一瓶酒。或許待會兒到臺上,酒和音樂會像上螺絲一絲一絲越上越緊,最終緊緊把情緒和技巧咬合在一起,把他的情緒和臺下觀眾的情緒都咬合在一起。那酒是從超市買的十八塊錢的張裕VS金獎白蘭地,‘很難喝’,下舞臺後他說。那時他已經喝了350毫升的三分之一。”熟悉老周的人都知道,他很喜歡“整點兒”,聚會時候要“整點兒”,演出前要“整點兒”,高興了要“整點兒”,思考時還要“整點兒”……總之,老周身上帶著東北老工業區70後一代特有的“糙”和“膩”,這是一種離遠了看挺燥人,但離近了就很有殺傷力的一種男人味兒。寫完《歌者夜行》不久,綠妖和老周就在一起了……

有一種遠方叫“老周的調調兒”:歌者夜行,別來有恙

2012年,周雲蓬和綠妖還是分手了,綠妖說:“多謝,圓滿。”

還記得第一次聽周雲蓬的歌,不知哪裡來的一張《沉默如謎的呼吸》,不知哪裡飄來清亮和低沉混搖的嗓音。“有一個孩子,九歲時失明,常年生活在盲人影院,從早到晚聽著那些電影,聽不懂地方靠想象來補充。他想象自己學會了彈琴,學會了唱歌,還能寫詩。揹著吉他走遍了四方,在街頭賣藝,在酒吧彈唱。他去了上海蘇州杭州南京長沙還有昆明,騰格里的沙漠阿拉善的戈壁那曲草原和拉薩聖城。他愛過一個姑娘,但姑娘不愛他,他恨過一個姑娘,那姑娘也恨他。他整夜整夜地喝酒,朗誦著號叫。”一曲自傳性質的《盲人影院》,讓人聽得心顫,最混不吝的頑主也莫名其妙地因此自傷身世。老周啊老周,你吧,哪兒都好,就是總讓人陪著你一起揪心。

老周不是一個複雜的人,但百分百是一個豐富的人。生活那個王八蛋在老周那裡貌似醉眼迷離地蜷伏著,內裡卻暗流湧動醞釀著各種可能。就好像老周自嘲,45歲了,我開始寫小說了,於是就有了《笨故事集》。這本短篇小說集充滿著老周的調調兒,什麼“真切如契訶夫,輕快如卡爾維諾,自由如王小波”,這些營銷的客氣話都是扯淡,估計老周自己也不會喜歡,他其實在一如既往地講述自己。只不過人生下半場,別來有恙後,老周突然覺得人活著其實漸漸也就成了一個故事,一個“笨故事”。

有了這個底子,整體就不容易跑偏,形式只是一種工具。老周可以在《少年心事》裡致青春,完全按照王朔的腔調回憶自己懵懂不堪的粘膩初潮;可以在《遇見阿炳》、《高漸離》裡玩兒一次穿越,就像魯迅老爺子的故事新編;甚至可以在《無人》、《養老院》裡去觸碰科幻的寫作手法……但不管是哪個故事,總是帶著那麼一絲莫名其妙和悵然若失,老周的故事就像他的歌和他的詩,調門兒不會給你起的太高。這很像他一直以來的人生,既然命運給了他一個荒誕的開篇,咱就給命運一個面子,將這種荒誕進行到底。這更像老周貌似頑主和憤青不良混搭背後的精氣神兒,既然人生擺明了就在玩兒我,那對不起,即使最後翹了辮子,也休想讓爺衝著你丫低頭,老子要遠遊。《笨故事集》裡的“我”基本上就是一行者,比較流行的說法是“揹包客”,比較文藝的稱呼是“遊吟詩人”或者“流浪歌手”。現實中的老周比小說裡要精彩,但也比小說裡體會的苦辣酸甜更多。

有一種遠方叫“老周的調調兒”:歌者夜行,別來有恙

1970年12月15日,老周出生在瀋陽鐵西區。那是著了名的老工業區,就像雙雪濤、賈行家、班宇、鄭執等人筆下的老家,這塊兒地兒從來不缺故事,更不缺人世滄桑。除了宏大背景下的悲歡離合,老周的故事更多是個人的命運無常,彷彿有意無意在給故鄉的劇本做著力所能及的補充。9歲那年,黑暗降臨,老周失明瞭。之前的日子裡,周媽媽帶著兒子四處求醫,從瀋陽坐了兩天一夜的綠皮火車到上海看眼睛,最後還是無力迴天。周媽媽很疼愛孩子,一想到孩子的未來就心如刀割,於是領著兒子來到黃浦江邊上說:“兒子,你這都看不見了,要不咱娘倆就跳江吧?”9歲的老周這時顯示出了日後性格的冰山一角,小老周撇撇嘴說:“為啥要跳江,你自己跳吧,我要回家。”周媽媽一愣,而後顫巍巍地說:“那算了,不跳了。”原本一幕人間慘劇就這樣變成了一本荒誕小說。

而這其實也是《笨故事集》主要的腔調,用荒誕沖淡人生的悲哀,用情慾掩飾人心的悵然。人這一輩子,誰都是一個挺笨的故事,你笨拙地來到世間,笨拙地長大,笨拙地讀書,笨拙地戀愛,笨拙地老去……《養老院》的廣播裡用英漢雙語循環播放著一句話:“死不死啊?”熱愛生活的、積極向上的,可以優先死,悲觀厭世看破紅塵的,請耐心等候。那些普通人大呼小叫,我要死,該我了,湧向登機口。另一些頭等艙或特殊旅客,悠閒地玩兒著手機,坐在椅子上,不為所動,喊也沒用,我們不先死,你們就只能湊活著活著。周圍的朋友沒有逃脫老周開始寫小說的手,“小河搶救過來,由於天氣原因,航班延誤”,左小祖咒得了老年痴呆,被安排住進了101房間,老周說左小祖咒“一輩子都是個大瘋子,所以,他的老年痴呆的症狀是寧靜致遠”。

這言語間的頑主腔調和情節設計的荒誕味道,總讓我感覺書頁裡面還藏著半個馮唐。這兩位前後差一歲的老炮兒,在某個不知名的地方實現了共振。不管是老周還是馮唐,女人這個話題肯定是繞不開的。“用情慾掩飾人心的悵然”是標準的文藝評論語言,通俗地說,他們都和女人有著各種各樣的故事。女人不僅僅是他們的戀人、愛人、朋友和知己,更是他們的老師、母親、靈感和人生。桑格格給老周的回信挺有意思,說之所以沒辦法寫序,是因為“你這本有大量和性有關的故事,而我自己對於這一塊的問題也在考慮,沒有辦法突破呢”。

有一種遠方叫“老周的調調兒”:歌者夜行,別來有恙

這絕對是高看了也是小瞧了老周。沒錯,《笨故事集》基本上都和女人有關,和性有關的地方也不少,但說實話,更多的都是一些意象,老周沒玩兒真的。那些故事幾乎都是一種擦肩而過和露水姻緣,《敬亭山》裡的小晴最後送走了老周,“結婚時候要來告訴一聲哦”,《飛行故事》裡體貼善良、愛好先鋒文學的空姐,最後帶著老周走出了航站樓,《沙溪》裡獨自旅行的女大學生與老周揮手告別,“老師,我要去看香格里拉了”,只剩下老周自己在碎碎念:“我需要的不是寧靜,我要一個能抱在懷裡的姑娘”……

沒錯,不管是馮唐還是老周,他們那代人基本上是沒救了,小布爾喬亞的細胞擴散全身,蘇格蘭調情的味道蔓延五臟,對於女人他們有著天然的崇敬,對於姑娘他們有著深刻的景仰。他們小心翼翼,他們哆哆嗦嗦,能說出“春風十里不如你”這樣話的,基本上都是這些“老人”。他們是男女情愛的原教旨主義者,沒有半點兒如今某些偽文青、小明星和網絡大V們的膽識。他們不知道世風已經悄悄日下,如今流行的不是和你一起去看流星雨,而是先推倒再說,最好還能拍個小視頻。老周的情愛原教旨主義指數比馮唐更甚,馮唐的文畢竟還是比較撩的,姑娘讀起來會心癢癢,而老周最虧也最冤。一頭烏黑靚麗也許油膩擀氈的長髮,一副酷炫的大墨鏡,東北大漢的粗獷輪廓,不苟言笑的木訥表情,完全的社會大哥造型,誰看都覺得這廝一定閱女無數。

再加上老周這人屬於吆喝起來嗓門兒特別大的,他的文字,不管是詩還是歌,初看起來幾乎都越過了“撩”的邊界,一往無前衝著“色”就去了。老周的名句“解開你的紅肚帶,灑一床雪花白”就是這種典型的竇娥冤。人們說這特麼寫的什麼,這簡直就是那個啥……只有瞭解老周和他的文、他的歌,你才會特憤慨地與這些人互懟。你們完整地讀完那首詩了麼?你們去感知裡面的情緒了麼?你們知道詩人曾經走過的路、見過的人、讀過的書、經過的事兒麼?老周是個冤大頭,這廝從來就沒有寫過和情色有關的實質性東西,他寫了各種姑娘的青春氣息,最後望著走向香格里拉的女大學生,卻只會在心裡唸叨:“我需要的不是寧靜,我要一個能抱在懷裡的姑娘。”

有一種遠方叫“老周的調調兒”:歌者夜行,別來有恙

老周的簽名是一個很認真寫下的“雲”字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中文專業出身的老周可能很早就把這話當成真理了,所以義無反顧地踏上一路風塵。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和偽文青們,拿著爹媽的錢在各個景點打卡,在朋友圈晒自拍,在網上寫些所謂的辛苦和委屈,然後偽裝成一個理想主義者,在泡妹子的禽獸之路上一路向西。而1994年大學畢業的老周,一個人、一把琴、一根盲杖,從此浪跡天涯,幾乎行遍全國。他住過最廉價的旅館,在最亂的酒吧唱歌,和最底層、最貧苦的人同吃同住。當年從故鄉初來北京,住圓明園,每天賣唱,日常的飲食就是鹽水煮麵條,他讀陀思妥耶夫斯基,讀舍斯托夫,他的朋友後來含著淚回憶當年的老周:“他喝醉了,一屁股坐在門前冰冷的水泥地上,死活不肯進屋,還用盲杖敲著地面,一遍遍狂喊:‘要麼握手,要麼絕望……要麼握手,要麼絕望’。”

有一種遠方叫“老周的調調兒”:歌者夜行,別來有恙

老周孤身步行上青藏,走滇藏路,徒步到昆明。隨身的帳篷是拜託裁縫店用塑料布縫起來的,風一刮就倒。無數個晚上,老週一個人坐在雨裡,身上的晚餐是四個包子,一瓶小二。一頭長頭髮胡亂糊在臉上,他在唱著歌,那是《九月》、是《不會說話的愛情》、是《中國孩子》、是《盲人影院》、是《一江水》……老周這個拿過人民文學獎詩歌獎的賣唱的,這個拿過華語傳媒“最佳民謠藝人”獎的流浪的,如今搗鼓出一本叫《笨故事集》的小說來,還煞有介事地對你說:“四十六歲那年,我的人生有了新的轉機,戒菸戒酒了,順帶把豬肉也戒了”,因為他中風了,差點兒就徹底廢了。

有一種遠方叫“老周的調調兒”:歌者夜行,別來有恙

當年一床雪花白,如今半生轉頭歌。真正走過滄桑的人,如歌者夜行,寂然無聲;真正認識生命的人,別來有恙,灑然自嘲;真正經歷過銘心刻骨的人,寫“解開你的紅肚帶,灑一床雪花白”,雖不能白頭到老,也不願相忘江湖;真正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的人,不會告訴你他讀過的書、走過的路、遇過的人、經過的事,他只會一直往前走,一直往前走……也許,這就是老周的調調兒。

繡花繡得累了

牛羊也下山了

我們燒自己的房子和身體生起火來

解開你紅肚帶

撒一床雪花白

普天下所有的水都在你眼裡盪開

沒有窗亮著燈

沒有人在途中

只有我們的木床唱起歌說幸福它走了

我最親愛的妹呦

我最親愛的姐

我最可憐的皇后我屋旁的小白菜

日子快到頭了

果子也熟透了

我們最後一次收割對方從此仇深似海

從此你去你的未來

從此我去我的未來

從此在彼此的夢境裡虛幻的徘徊

徘徊在你的未來

徘徊在我的未來

徘徊在水裡火裡湯裡冒著熱氣期待

期待更好的人到來

期待美的人到來

期待往日我們的靈魂附體它重新回來

它重新再回來

期待更好的人到來

期待更美的人到來

期待我們往日的靈魂附體它重新回來

期待更好的人到來

期待更美的人到來

期待我們往日的靈魂附體它重新回來

它重新再回來

——周雲蓬•《不會說話的愛情》

—END—


歡迎關注,敬請點贊,我們一起講述屬於自己的讀書生活。

我是寶木笑,在等你。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