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納溪古村落文化——碉樓,為什麼知道的人那麼少?'

"
"
瀘州納溪古村落文化——碉樓,為什麼知道的人那麼少?

碉樓,是一種特殊的中國民居建築,因形狀似碉堡而得名。在中國分佈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四川這邊川南一帶,清末到民國年間,很多地方還不夠開化,依山而居,匪患猖獗,社會秩序較為混亂。因此,清初即有鄉民建築碉樓作為防澇防匪之用。

說到碉樓,在瀘州的沽酒客一般會想到瀘縣方洞石牌坊,但是其實不僅僅是這裡,很多地方都有,只是不被後人重視,在納溪區的很重鄉鎮,至今還有很多碉樓存在,當然它們修建跟瀘縣還有區別,多少土碉樓,今天就對沽酒客瞭解的一部分做一個介紹。希望引起大家的關注,去探尋一些這些來歷和歷史。不知道還能保存多久。

"
瀘州納溪古村落文化——碉樓,為什麼知道的人那麼少?

碉樓,是一種特殊的中國民居建築,因形狀似碉堡而得名。在中國分佈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四川這邊川南一帶,清末到民國年間,很多地方還不夠開化,依山而居,匪患猖獗,社會秩序較為混亂。因此,清初即有鄉民建築碉樓作為防澇防匪之用。

說到碉樓,在瀘州的沽酒客一般會想到瀘縣方洞石牌坊,但是其實不僅僅是這裡,很多地方都有,只是不被後人重視,在納溪區的很重鄉鎮,至今還有很多碉樓存在,當然它們修建跟瀘縣還有區別,多少土碉樓,今天就對沽酒客瞭解的一部分做一個介紹。希望引起大家的關注,去探尋一些這些來歷和歷史。不知道還能保存多久。

瀘州納溪古村落文化——碉樓,為什麼知道的人那麼少?

今天先說這個紹壩的碉樓,在納溪護國鎮有一個地方叫紹壩,請大家不要跟合江的堯壩搞混淆了。一定有人會問江陽沽酒客,這個地方有什麼名堂嗎?如果你看瀘縣方洞的石牌坊屈氏莊園,相信你一定會對其川南建築記憶深刻,尤其是那高大的碉樓。但是在納溪紹壩這個地方,也有碉樓。

劉金娃碉樓,聽起來是不是很土氣,但是這個真是瀘州古村落裡碉樓的遺珠,相信很多人可能對它還不太瞭解。

"
瀘州納溪古村落文化——碉樓,為什麼知道的人那麼少?

碉樓,是一種特殊的中國民居建築,因形狀似碉堡而得名。在中國分佈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四川這邊川南一帶,清末到民國年間,很多地方還不夠開化,依山而居,匪患猖獗,社會秩序較為混亂。因此,清初即有鄉民建築碉樓作為防澇防匪之用。

說到碉樓,在瀘州的沽酒客一般會想到瀘縣方洞石牌坊,但是其實不僅僅是這裡,很多地方都有,只是不被後人重視,在納溪區的很重鄉鎮,至今還有很多碉樓存在,當然它們修建跟瀘縣還有區別,多少土碉樓,今天就對沽酒客瞭解的一部分做一個介紹。希望引起大家的關注,去探尋一些這些來歷和歷史。不知道還能保存多久。

瀘州納溪古村落文化——碉樓,為什麼知道的人那麼少?

今天先說這個紹壩的碉樓,在納溪護國鎮有一個地方叫紹壩,請大家不要跟合江的堯壩搞混淆了。一定有人會問江陽沽酒客,這個地方有什麼名堂嗎?如果你看瀘縣方洞的石牌坊屈氏莊園,相信你一定會對其川南建築記憶深刻,尤其是那高大的碉樓。但是在納溪紹壩這個地方,也有碉樓。

劉金娃碉樓,聽起來是不是很土氣,但是這個真是瀘州古村落裡碉樓的遺珠,相信很多人可能對它還不太瞭解。

瀘州納溪古村落文化——碉樓,為什麼知道的人那麼少?

這是一座構築在山丘上的四合院。遠遠看去,已經發黑的青瓦下是厚重的紅土牆,整齊端莊的四合院除了精美絕倫的雕樑畫棟外,四個角分別都有一座高高的碉樓,碉樓和院牆上密佈槍眼,可以形成一個完整的火力網,牢牢封鎖住大院的所有進出口。距離瀘州市區40多公里的納溪區護國鎮紹壩,是一個山高林密的古老鄉鎮。在這個以出產四川最早春茶著名的鄉鎮上,有一座頗具傳奇色彩的地主大院——劉家大院。

這個劉家大院位於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紹壩場口,距離納溪30公里,是清代封建地主劉金娃兒的宅第。始建於宣統元年,由劉黃氏(川南知名財主黃金山之女嫁入劉家後)發起修建,佔地面積3300平方米,全土石木結構,是我國南方典型的民用住宅中的一種四合院建築形式。解放後,區公所、學校、糧站、鄉政府等曾先後在這裡辦公。

"
瀘州納溪古村落文化——碉樓,為什麼知道的人那麼少?

碉樓,是一種特殊的中國民居建築,因形狀似碉堡而得名。在中國分佈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四川這邊川南一帶,清末到民國年間,很多地方還不夠開化,依山而居,匪患猖獗,社會秩序較為混亂。因此,清初即有鄉民建築碉樓作為防澇防匪之用。

說到碉樓,在瀘州的沽酒客一般會想到瀘縣方洞石牌坊,但是其實不僅僅是這裡,很多地方都有,只是不被後人重視,在納溪區的很重鄉鎮,至今還有很多碉樓存在,當然它們修建跟瀘縣還有區別,多少土碉樓,今天就對沽酒客瞭解的一部分做一個介紹。希望引起大家的關注,去探尋一些這些來歷和歷史。不知道還能保存多久。

瀘州納溪古村落文化——碉樓,為什麼知道的人那麼少?

今天先說這個紹壩的碉樓,在納溪護國鎮有一個地方叫紹壩,請大家不要跟合江的堯壩搞混淆了。一定有人會問江陽沽酒客,這個地方有什麼名堂嗎?如果你看瀘縣方洞的石牌坊屈氏莊園,相信你一定會對其川南建築記憶深刻,尤其是那高大的碉樓。但是在納溪紹壩這個地方,也有碉樓。

劉金娃碉樓,聽起來是不是很土氣,但是這個真是瀘州古村落裡碉樓的遺珠,相信很多人可能對它還不太瞭解。

瀘州納溪古村落文化——碉樓,為什麼知道的人那麼少?

這是一座構築在山丘上的四合院。遠遠看去,已經發黑的青瓦下是厚重的紅土牆,整齊端莊的四合院除了精美絕倫的雕樑畫棟外,四個角分別都有一座高高的碉樓,碉樓和院牆上密佈槍眼,可以形成一個完整的火力網,牢牢封鎖住大院的所有進出口。距離瀘州市區40多公里的納溪區護國鎮紹壩,是一個山高林密的古老鄉鎮。在這個以出產四川最早春茶著名的鄉鎮上,有一座頗具傳奇色彩的地主大院——劉家大院。

這個劉家大院位於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紹壩場口,距離納溪30公里,是清代封建地主劉金娃兒的宅第。始建於宣統元年,由劉黃氏(川南知名財主黃金山之女嫁入劉家後)發起修建,佔地面積3300平方米,全土石木結構,是我國南方典型的民用住宅中的一種四合院建築形式。解放後,區公所、學校、糧站、鄉政府等曾先後在這裡辦公。

瀘州納溪古村落文化——碉樓,為什麼知道的人那麼少?

鄉政府搬離後,劉家大院面臨拆遷被毀,為把這歷史遺蹟保留下來,原紹壩鄉黨委書記許星彩用三萬塊錢於1996年買下了劉家大院,並用自己微薄的退休工資對其進行搶救和維護恢復。歷經百年滄桑歷史的劉家城堡大院,至今仍然保存較完整,在四川,保存如此完好的大型民宅,也是屈指可數。

當地人說,後來許多年劉金娃的後代回鄉祭祖,人們才知道劉金娃的大名叫劉仲其。但是,一說起劉家大院的主人,人們還是習慣說:“哦,那是劉金娃修的。”

劉金娃祖籍在敘永馬嶺桂花衝,家境相當富裕。劉金娃自幼體弱多病,父母多方求醫,還專門請了奶媽伺候他。劉父後來對人說:“給兒子看病花的錢,買成金子來堆,都有娃娃那麼大了。”從此,“劉金娃”就喊開來,真名卻漸漸被人們忘了。

"
瀘州納溪古村落文化——碉樓,為什麼知道的人那麼少?

碉樓,是一種特殊的中國民居建築,因形狀似碉堡而得名。在中國分佈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四川這邊川南一帶,清末到民國年間,很多地方還不夠開化,依山而居,匪患猖獗,社會秩序較為混亂。因此,清初即有鄉民建築碉樓作為防澇防匪之用。

說到碉樓,在瀘州的沽酒客一般會想到瀘縣方洞石牌坊,但是其實不僅僅是這裡,很多地方都有,只是不被後人重視,在納溪區的很重鄉鎮,至今還有很多碉樓存在,當然它們修建跟瀘縣還有區別,多少土碉樓,今天就對沽酒客瞭解的一部分做一個介紹。希望引起大家的關注,去探尋一些這些來歷和歷史。不知道還能保存多久。

瀘州納溪古村落文化——碉樓,為什麼知道的人那麼少?

今天先說這個紹壩的碉樓,在納溪護國鎮有一個地方叫紹壩,請大家不要跟合江的堯壩搞混淆了。一定有人會問江陽沽酒客,這個地方有什麼名堂嗎?如果你看瀘縣方洞的石牌坊屈氏莊園,相信你一定會對其川南建築記憶深刻,尤其是那高大的碉樓。但是在納溪紹壩這個地方,也有碉樓。

劉金娃碉樓,聽起來是不是很土氣,但是這個真是瀘州古村落裡碉樓的遺珠,相信很多人可能對它還不太瞭解。

瀘州納溪古村落文化——碉樓,為什麼知道的人那麼少?

這是一座構築在山丘上的四合院。遠遠看去,已經發黑的青瓦下是厚重的紅土牆,整齊端莊的四合院除了精美絕倫的雕樑畫棟外,四個角分別都有一座高高的碉樓,碉樓和院牆上密佈槍眼,可以形成一個完整的火力網,牢牢封鎖住大院的所有進出口。距離瀘州市區40多公里的納溪區護國鎮紹壩,是一個山高林密的古老鄉鎮。在這個以出產四川最早春茶著名的鄉鎮上,有一座頗具傳奇色彩的地主大院——劉家大院。

這個劉家大院位於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紹壩場口,距離納溪30公里,是清代封建地主劉金娃兒的宅第。始建於宣統元年,由劉黃氏(川南知名財主黃金山之女嫁入劉家後)發起修建,佔地面積3300平方米,全土石木結構,是我國南方典型的民用住宅中的一種四合院建築形式。解放後,區公所、學校、糧站、鄉政府等曾先後在這裡辦公。

瀘州納溪古村落文化——碉樓,為什麼知道的人那麼少?

鄉政府搬離後,劉家大院面臨拆遷被毀,為把這歷史遺蹟保留下來,原紹壩鄉黨委書記許星彩用三萬塊錢於1996年買下了劉家大院,並用自己微薄的退休工資對其進行搶救和維護恢復。歷經百年滄桑歷史的劉家城堡大院,至今仍然保存較完整,在四川,保存如此完好的大型民宅,也是屈指可數。

當地人說,後來許多年劉金娃的後代回鄉祭祖,人們才知道劉金娃的大名叫劉仲其。但是,一說起劉家大院的主人,人們還是習慣說:“哦,那是劉金娃修的。”

劉金娃祖籍在敘永馬嶺桂花衝,家境相當富裕。劉金娃自幼體弱多病,父母多方求醫,還專門請了奶媽伺候他。劉父後來對人說:“給兒子看病花的錢,買成金子來堆,都有娃娃那麼大了。”從此,“劉金娃”就喊開來,真名卻漸漸被人們忘了。

瀘州納溪古村落文化——碉樓,為什麼知道的人那麼少?

金娃長到16歲,父母便想為子提親。劉父請來紹壩黃家山的易經大師黃金山給兒子看相算命。黃金山發現自己大女兒的八字與劉子相合,兩家遂成姻親。

不久,劉金娃父母相繼赴黃泉。因劉金娃體弱多病,21歲的劉黃氏成為劉家當家人。

在兵荒馬亂的年代裡,這座歷時22年建成,由4個碉樓拱衛,100多個槍眼交叉掩護的地主莊園,因為其完美的防衛系統,令遠近土匪談之色變。自建成後的10多年間,劉家大院從未遭遇過土匪進攻。

劉家大院是一座標準的四四方方的院落,全院佈局俯視成“口”字形。建築面積2200平方米,有130多間房屋。

"
瀘州納溪古村落文化——碉樓,為什麼知道的人那麼少?

碉樓,是一種特殊的中國民居建築,因形狀似碉堡而得名。在中國分佈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四川這邊川南一帶,清末到民國年間,很多地方還不夠開化,依山而居,匪患猖獗,社會秩序較為混亂。因此,清初即有鄉民建築碉樓作為防澇防匪之用。

說到碉樓,在瀘州的沽酒客一般會想到瀘縣方洞石牌坊,但是其實不僅僅是這裡,很多地方都有,只是不被後人重視,在納溪區的很重鄉鎮,至今還有很多碉樓存在,當然它們修建跟瀘縣還有區別,多少土碉樓,今天就對沽酒客瞭解的一部分做一個介紹。希望引起大家的關注,去探尋一些這些來歷和歷史。不知道還能保存多久。

瀘州納溪古村落文化——碉樓,為什麼知道的人那麼少?

今天先說這個紹壩的碉樓,在納溪護國鎮有一個地方叫紹壩,請大家不要跟合江的堯壩搞混淆了。一定有人會問江陽沽酒客,這個地方有什麼名堂嗎?如果你看瀘縣方洞的石牌坊屈氏莊園,相信你一定會對其川南建築記憶深刻,尤其是那高大的碉樓。但是在納溪紹壩這個地方,也有碉樓。

劉金娃碉樓,聽起來是不是很土氣,但是這個真是瀘州古村落裡碉樓的遺珠,相信很多人可能對它還不太瞭解。

瀘州納溪古村落文化——碉樓,為什麼知道的人那麼少?

這是一座構築在山丘上的四合院。遠遠看去,已經發黑的青瓦下是厚重的紅土牆,整齊端莊的四合院除了精美絕倫的雕樑畫棟外,四個角分別都有一座高高的碉樓,碉樓和院牆上密佈槍眼,可以形成一個完整的火力網,牢牢封鎖住大院的所有進出口。距離瀘州市區40多公里的納溪區護國鎮紹壩,是一個山高林密的古老鄉鎮。在這個以出產四川最早春茶著名的鄉鎮上,有一座頗具傳奇色彩的地主大院——劉家大院。

這個劉家大院位於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紹壩場口,距離納溪30公里,是清代封建地主劉金娃兒的宅第。始建於宣統元年,由劉黃氏(川南知名財主黃金山之女嫁入劉家後)發起修建,佔地面積3300平方米,全土石木結構,是我國南方典型的民用住宅中的一種四合院建築形式。解放後,區公所、學校、糧站、鄉政府等曾先後在這裡辦公。

瀘州納溪古村落文化——碉樓,為什麼知道的人那麼少?

鄉政府搬離後,劉家大院面臨拆遷被毀,為把這歷史遺蹟保留下來,原紹壩鄉黨委書記許星彩用三萬塊錢於1996年買下了劉家大院,並用自己微薄的退休工資對其進行搶救和維護恢復。歷經百年滄桑歷史的劉家城堡大院,至今仍然保存較完整,在四川,保存如此完好的大型民宅,也是屈指可數。

當地人說,後來許多年劉金娃的後代回鄉祭祖,人們才知道劉金娃的大名叫劉仲其。但是,一說起劉家大院的主人,人們還是習慣說:“哦,那是劉金娃修的。”

劉金娃祖籍在敘永馬嶺桂花衝,家境相當富裕。劉金娃自幼體弱多病,父母多方求醫,還專門請了奶媽伺候他。劉父後來對人說:“給兒子看病花的錢,買成金子來堆,都有娃娃那麼大了。”從此,“劉金娃”就喊開來,真名卻漸漸被人們忘了。

瀘州納溪古村落文化——碉樓,為什麼知道的人那麼少?

金娃長到16歲,父母便想為子提親。劉父請來紹壩黃家山的易經大師黃金山給兒子看相算命。黃金山發現自己大女兒的八字與劉子相合,兩家遂成姻親。

不久,劉金娃父母相繼赴黃泉。因劉金娃體弱多病,21歲的劉黃氏成為劉家當家人。

在兵荒馬亂的年代裡,這座歷時22年建成,由4個碉樓拱衛,100多個槍眼交叉掩護的地主莊園,因為其完美的防衛系統,令遠近土匪談之色變。自建成後的10多年間,劉家大院從未遭遇過土匪進攻。

劉家大院是一座標準的四四方方的院落,全院佈局俯視成“口”字形。建築面積2200平方米,有130多間房屋。

瀘州納溪古村落文化——碉樓,為什麼知道的人那麼少?

大院四方外圍是5米多高的長條形石頭圍繞而砌的牆腳,土牆厚度達80釐米(普通民用房土牆厚度40釐米)。外圍設有朝門,朝門後才是大門,均為圓弧形城門洞式的石門。

院內四方走道相通,重牆夾屋,密道縱橫,佈局有序,機關重重,防禦嚴謹,宛若迷宮一般。

整座大院建築十分考究,有長方形、方形、梯形、菱形等各種造型的大小房間,處處樓閣亭臺,雕樑畫棟,各種格子窗柵,雕花門縷、飛禽走獸、奇花異草等隨處可見。

實際上,劉家大院相當於一個城堡。東南西北邊四角分別各建有一個碉樓,遙相呼應。院內之間的門戶相通,牆頭互相連接,修有通道,可以從院內快速到達任何一個碉樓。院內有取之不盡的水源,有菜地。即使被圍困一年半載,院內之人也生活無憂。

"
瀘州納溪古村落文化——碉樓,為什麼知道的人那麼少?

碉樓,是一種特殊的中國民居建築,因形狀似碉堡而得名。在中國分佈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四川這邊川南一帶,清末到民國年間,很多地方還不夠開化,依山而居,匪患猖獗,社會秩序較為混亂。因此,清初即有鄉民建築碉樓作為防澇防匪之用。

說到碉樓,在瀘州的沽酒客一般會想到瀘縣方洞石牌坊,但是其實不僅僅是這裡,很多地方都有,只是不被後人重視,在納溪區的很重鄉鎮,至今還有很多碉樓存在,當然它們修建跟瀘縣還有區別,多少土碉樓,今天就對沽酒客瞭解的一部分做一個介紹。希望引起大家的關注,去探尋一些這些來歷和歷史。不知道還能保存多久。

瀘州納溪古村落文化——碉樓,為什麼知道的人那麼少?

今天先說這個紹壩的碉樓,在納溪護國鎮有一個地方叫紹壩,請大家不要跟合江的堯壩搞混淆了。一定有人會問江陽沽酒客,這個地方有什麼名堂嗎?如果你看瀘縣方洞的石牌坊屈氏莊園,相信你一定會對其川南建築記憶深刻,尤其是那高大的碉樓。但是在納溪紹壩這個地方,也有碉樓。

劉金娃碉樓,聽起來是不是很土氣,但是這個真是瀘州古村落裡碉樓的遺珠,相信很多人可能對它還不太瞭解。

瀘州納溪古村落文化——碉樓,為什麼知道的人那麼少?

這是一座構築在山丘上的四合院。遠遠看去,已經發黑的青瓦下是厚重的紅土牆,整齊端莊的四合院除了精美絕倫的雕樑畫棟外,四個角分別都有一座高高的碉樓,碉樓和院牆上密佈槍眼,可以形成一個完整的火力網,牢牢封鎖住大院的所有進出口。距離瀘州市區40多公里的納溪區護國鎮紹壩,是一個山高林密的古老鄉鎮。在這個以出產四川最早春茶著名的鄉鎮上,有一座頗具傳奇色彩的地主大院——劉家大院。

這個劉家大院位於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紹壩場口,距離納溪30公里,是清代封建地主劉金娃兒的宅第。始建於宣統元年,由劉黃氏(川南知名財主黃金山之女嫁入劉家後)發起修建,佔地面積3300平方米,全土石木結構,是我國南方典型的民用住宅中的一種四合院建築形式。解放後,區公所、學校、糧站、鄉政府等曾先後在這裡辦公。

瀘州納溪古村落文化——碉樓,為什麼知道的人那麼少?

鄉政府搬離後,劉家大院面臨拆遷被毀,為把這歷史遺蹟保留下來,原紹壩鄉黨委書記許星彩用三萬塊錢於1996年買下了劉家大院,並用自己微薄的退休工資對其進行搶救和維護恢復。歷經百年滄桑歷史的劉家城堡大院,至今仍然保存較完整,在四川,保存如此完好的大型民宅,也是屈指可數。

當地人說,後來許多年劉金娃的後代回鄉祭祖,人們才知道劉金娃的大名叫劉仲其。但是,一說起劉家大院的主人,人們還是習慣說:“哦,那是劉金娃修的。”

劉金娃祖籍在敘永馬嶺桂花衝,家境相當富裕。劉金娃自幼體弱多病,父母多方求醫,還專門請了奶媽伺候他。劉父後來對人說:“給兒子看病花的錢,買成金子來堆,都有娃娃那麼大了。”從此,“劉金娃”就喊開來,真名卻漸漸被人們忘了。

瀘州納溪古村落文化——碉樓,為什麼知道的人那麼少?

金娃長到16歲,父母便想為子提親。劉父請來紹壩黃家山的易經大師黃金山給兒子看相算命。黃金山發現自己大女兒的八字與劉子相合,兩家遂成姻親。

不久,劉金娃父母相繼赴黃泉。因劉金娃體弱多病,21歲的劉黃氏成為劉家當家人。

在兵荒馬亂的年代裡,這座歷時22年建成,由4個碉樓拱衛,100多個槍眼交叉掩護的地主莊園,因為其完美的防衛系統,令遠近土匪談之色變。自建成後的10多年間,劉家大院從未遭遇過土匪進攻。

劉家大院是一座標準的四四方方的院落,全院佈局俯視成“口”字形。建築面積2200平方米,有130多間房屋。

瀘州納溪古村落文化——碉樓,為什麼知道的人那麼少?

大院四方外圍是5米多高的長條形石頭圍繞而砌的牆腳,土牆厚度達80釐米(普通民用房土牆厚度40釐米)。外圍設有朝門,朝門後才是大門,均為圓弧形城門洞式的石門。

院內四方走道相通,重牆夾屋,密道縱橫,佈局有序,機關重重,防禦嚴謹,宛若迷宮一般。

整座大院建築十分考究,有長方形、方形、梯形、菱形等各種造型的大小房間,處處樓閣亭臺,雕樑畫棟,各種格子窗柵,雕花門縷、飛禽走獸、奇花異草等隨處可見。

實際上,劉家大院相當於一個城堡。東南西北邊四角分別各建有一個碉樓,遙相呼應。院內之間的門戶相通,牆頭互相連接,修有通道,可以從院內快速到達任何一個碉樓。院內有取之不盡的水源,有菜地。即使被圍困一年半載,院內之人也生活無憂。

瀘州納溪古村落文化——碉樓,為什麼知道的人那麼少?

時值清末民初,位於川南山區的敘永一帶土匪猖獗世道亂,打家劫舍“牽肥豬”時有發生。劉金娃家在敘永只是經濟地主,沒有政治靠山。為了躲避匪患,夫婦合計舉家遷往紹壩。

因黃金山家族在納溪有官僚背景,在紹壩不受人欺侮,紹壩山高閉塞,匪患相對較少。

劉黃氏的父親為女兒女婿一家相中了一塊寶地,劉金娃夫妻掘出其父留在奶媽居室下的寶藏,帶上奶媽和兩個兒子離開了敘永老家來到紹壩。劉黃氏決定,在父親選中的獅子山寶地上修建一座攻不進來,圍困不死的大院,確保一家平安。

"
瀘州納溪古村落文化——碉樓,為什麼知道的人那麼少?

碉樓,是一種特殊的中國民居建築,因形狀似碉堡而得名。在中國分佈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四川這邊川南一帶,清末到民國年間,很多地方還不夠開化,依山而居,匪患猖獗,社會秩序較為混亂。因此,清初即有鄉民建築碉樓作為防澇防匪之用。

說到碉樓,在瀘州的沽酒客一般會想到瀘縣方洞石牌坊,但是其實不僅僅是這裡,很多地方都有,只是不被後人重視,在納溪區的很重鄉鎮,至今還有很多碉樓存在,當然它們修建跟瀘縣還有區別,多少土碉樓,今天就對沽酒客瞭解的一部分做一個介紹。希望引起大家的關注,去探尋一些這些來歷和歷史。不知道還能保存多久。

瀘州納溪古村落文化——碉樓,為什麼知道的人那麼少?

今天先說這個紹壩的碉樓,在納溪護國鎮有一個地方叫紹壩,請大家不要跟合江的堯壩搞混淆了。一定有人會問江陽沽酒客,這個地方有什麼名堂嗎?如果你看瀘縣方洞的石牌坊屈氏莊園,相信你一定會對其川南建築記憶深刻,尤其是那高大的碉樓。但是在納溪紹壩這個地方,也有碉樓。

劉金娃碉樓,聽起來是不是很土氣,但是這個真是瀘州古村落裡碉樓的遺珠,相信很多人可能對它還不太瞭解。

瀘州納溪古村落文化——碉樓,為什麼知道的人那麼少?

這是一座構築在山丘上的四合院。遠遠看去,已經發黑的青瓦下是厚重的紅土牆,整齊端莊的四合院除了精美絕倫的雕樑畫棟外,四個角分別都有一座高高的碉樓,碉樓和院牆上密佈槍眼,可以形成一個完整的火力網,牢牢封鎖住大院的所有進出口。距離瀘州市區40多公里的納溪區護國鎮紹壩,是一個山高林密的古老鄉鎮。在這個以出產四川最早春茶著名的鄉鎮上,有一座頗具傳奇色彩的地主大院——劉家大院。

這個劉家大院位於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紹壩場口,距離納溪30公里,是清代封建地主劉金娃兒的宅第。始建於宣統元年,由劉黃氏(川南知名財主黃金山之女嫁入劉家後)發起修建,佔地面積3300平方米,全土石木結構,是我國南方典型的民用住宅中的一種四合院建築形式。解放後,區公所、學校、糧站、鄉政府等曾先後在這裡辦公。

瀘州納溪古村落文化——碉樓,為什麼知道的人那麼少?

鄉政府搬離後,劉家大院面臨拆遷被毀,為把這歷史遺蹟保留下來,原紹壩鄉黨委書記許星彩用三萬塊錢於1996年買下了劉家大院,並用自己微薄的退休工資對其進行搶救和維護恢復。歷經百年滄桑歷史的劉家城堡大院,至今仍然保存較完整,在四川,保存如此完好的大型民宅,也是屈指可數。

當地人說,後來許多年劉金娃的後代回鄉祭祖,人們才知道劉金娃的大名叫劉仲其。但是,一說起劉家大院的主人,人們還是習慣說:“哦,那是劉金娃修的。”

劉金娃祖籍在敘永馬嶺桂花衝,家境相當富裕。劉金娃自幼體弱多病,父母多方求醫,還專門請了奶媽伺候他。劉父後來對人說:“給兒子看病花的錢,買成金子來堆,都有娃娃那麼大了。”從此,“劉金娃”就喊開來,真名卻漸漸被人們忘了。

瀘州納溪古村落文化——碉樓,為什麼知道的人那麼少?

金娃長到16歲,父母便想為子提親。劉父請來紹壩黃家山的易經大師黃金山給兒子看相算命。黃金山發現自己大女兒的八字與劉子相合,兩家遂成姻親。

不久,劉金娃父母相繼赴黃泉。因劉金娃體弱多病,21歲的劉黃氏成為劉家當家人。

在兵荒馬亂的年代裡,這座歷時22年建成,由4個碉樓拱衛,100多個槍眼交叉掩護的地主莊園,因為其完美的防衛系統,令遠近土匪談之色變。自建成後的10多年間,劉家大院從未遭遇過土匪進攻。

劉家大院是一座標準的四四方方的院落,全院佈局俯視成“口”字形。建築面積2200平方米,有130多間房屋。

瀘州納溪古村落文化——碉樓,為什麼知道的人那麼少?

大院四方外圍是5米多高的長條形石頭圍繞而砌的牆腳,土牆厚度達80釐米(普通民用房土牆厚度40釐米)。外圍設有朝門,朝門後才是大門,均為圓弧形城門洞式的石門。

院內四方走道相通,重牆夾屋,密道縱橫,佈局有序,機關重重,防禦嚴謹,宛若迷宮一般。

整座大院建築十分考究,有長方形、方形、梯形、菱形等各種造型的大小房間,處處樓閣亭臺,雕樑畫棟,各種格子窗柵,雕花門縷、飛禽走獸、奇花異草等隨處可見。

實際上,劉家大院相當於一個城堡。東南西北邊四角分別各建有一個碉樓,遙相呼應。院內之間的門戶相通,牆頭互相連接,修有通道,可以從院內快速到達任何一個碉樓。院內有取之不盡的水源,有菜地。即使被圍困一年半載,院內之人也生活無憂。

瀘州納溪古村落文化——碉樓,為什麼知道的人那麼少?

時值清末民初,位於川南山區的敘永一帶土匪猖獗世道亂,打家劫舍“牽肥豬”時有發生。劉金娃家在敘永只是經濟地主,沒有政治靠山。為了躲避匪患,夫婦合計舉家遷往紹壩。

因黃金山家族在納溪有官僚背景,在紹壩不受人欺侮,紹壩山高閉塞,匪患相對較少。

劉黃氏的父親為女兒女婿一家相中了一塊寶地,劉金娃夫妻掘出其父留在奶媽居室下的寶藏,帶上奶媽和兩個兒子離開了敘永老家來到紹壩。劉黃氏決定,在父親選中的獅子山寶地上修建一座攻不進來,圍困不死的大院,確保一家平安。

瀘州納溪古村落文化——碉樓,為什麼知道的人那麼少?

大約在民國三年(1914年),劉黃氏開始了修建大院的工程。大院開工當年,劉黃氏千辛萬苦備好的木材,被一把大火燒個精光。火災後不久,劉黃氏的父親黃金山去世。工程被迫停下。料理完父親的後事後,倔強的劉黃氏派人到敘永老家,在自家柴山地伐木,再通過永寧河船運到納溪護國灣灘。再僱工人扛到紹壩。歷時4年,才備足了大院所需的原木。

在劉家大院修建過程中,遠近幾十裡的壯男都到劉家大院來打過工。大院的土牆太厚,夯實土牆的大石頭要4個壯男才能提起。為了保證土牆不開裂,劉黃氏不惜血本,用糯米漿澆鑄土牆。直到今天,這些土牆除表面部分開始脫落外,總體依然堅挺。直到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月,耗時22年的劉家大院才全部完工。

"
瀘州納溪古村落文化——碉樓,為什麼知道的人那麼少?

碉樓,是一種特殊的中國民居建築,因形狀似碉堡而得名。在中國分佈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四川這邊川南一帶,清末到民國年間,很多地方還不夠開化,依山而居,匪患猖獗,社會秩序較為混亂。因此,清初即有鄉民建築碉樓作為防澇防匪之用。

說到碉樓,在瀘州的沽酒客一般會想到瀘縣方洞石牌坊,但是其實不僅僅是這裡,很多地方都有,只是不被後人重視,在納溪區的很重鄉鎮,至今還有很多碉樓存在,當然它們修建跟瀘縣還有區別,多少土碉樓,今天就對沽酒客瞭解的一部分做一個介紹。希望引起大家的關注,去探尋一些這些來歷和歷史。不知道還能保存多久。

瀘州納溪古村落文化——碉樓,為什麼知道的人那麼少?

今天先說這個紹壩的碉樓,在納溪護國鎮有一個地方叫紹壩,請大家不要跟合江的堯壩搞混淆了。一定有人會問江陽沽酒客,這個地方有什麼名堂嗎?如果你看瀘縣方洞的石牌坊屈氏莊園,相信你一定會對其川南建築記憶深刻,尤其是那高大的碉樓。但是在納溪紹壩這個地方,也有碉樓。

劉金娃碉樓,聽起來是不是很土氣,但是這個真是瀘州古村落裡碉樓的遺珠,相信很多人可能對它還不太瞭解。

瀘州納溪古村落文化——碉樓,為什麼知道的人那麼少?

這是一座構築在山丘上的四合院。遠遠看去,已經發黑的青瓦下是厚重的紅土牆,整齊端莊的四合院除了精美絕倫的雕樑畫棟外,四個角分別都有一座高高的碉樓,碉樓和院牆上密佈槍眼,可以形成一個完整的火力網,牢牢封鎖住大院的所有進出口。距離瀘州市區40多公里的納溪區護國鎮紹壩,是一個山高林密的古老鄉鎮。在這個以出產四川最早春茶著名的鄉鎮上,有一座頗具傳奇色彩的地主大院——劉家大院。

這個劉家大院位於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紹壩場口,距離納溪30公里,是清代封建地主劉金娃兒的宅第。始建於宣統元年,由劉黃氏(川南知名財主黃金山之女嫁入劉家後)發起修建,佔地面積3300平方米,全土石木結構,是我國南方典型的民用住宅中的一種四合院建築形式。解放後,區公所、學校、糧站、鄉政府等曾先後在這裡辦公。

瀘州納溪古村落文化——碉樓,為什麼知道的人那麼少?

鄉政府搬離後,劉家大院面臨拆遷被毀,為把這歷史遺蹟保留下來,原紹壩鄉黨委書記許星彩用三萬塊錢於1996年買下了劉家大院,並用自己微薄的退休工資對其進行搶救和維護恢復。歷經百年滄桑歷史的劉家城堡大院,至今仍然保存較完整,在四川,保存如此完好的大型民宅,也是屈指可數。

當地人說,後來許多年劉金娃的後代回鄉祭祖,人們才知道劉金娃的大名叫劉仲其。但是,一說起劉家大院的主人,人們還是習慣說:“哦,那是劉金娃修的。”

劉金娃祖籍在敘永馬嶺桂花衝,家境相當富裕。劉金娃自幼體弱多病,父母多方求醫,還專門請了奶媽伺候他。劉父後來對人說:“給兒子看病花的錢,買成金子來堆,都有娃娃那麼大了。”從此,“劉金娃”就喊開來,真名卻漸漸被人們忘了。

瀘州納溪古村落文化——碉樓,為什麼知道的人那麼少?

金娃長到16歲,父母便想為子提親。劉父請來紹壩黃家山的易經大師黃金山給兒子看相算命。黃金山發現自己大女兒的八字與劉子相合,兩家遂成姻親。

不久,劉金娃父母相繼赴黃泉。因劉金娃體弱多病,21歲的劉黃氏成為劉家當家人。

在兵荒馬亂的年代裡,這座歷時22年建成,由4個碉樓拱衛,100多個槍眼交叉掩護的地主莊園,因為其完美的防衛系統,令遠近土匪談之色變。自建成後的10多年間,劉家大院從未遭遇過土匪進攻。

劉家大院是一座標準的四四方方的院落,全院佈局俯視成“口”字形。建築面積2200平方米,有130多間房屋。

瀘州納溪古村落文化——碉樓,為什麼知道的人那麼少?

大院四方外圍是5米多高的長條形石頭圍繞而砌的牆腳,土牆厚度達80釐米(普通民用房土牆厚度40釐米)。外圍設有朝門,朝門後才是大門,均為圓弧形城門洞式的石門。

院內四方走道相通,重牆夾屋,密道縱橫,佈局有序,機關重重,防禦嚴謹,宛若迷宮一般。

整座大院建築十分考究,有長方形、方形、梯形、菱形等各種造型的大小房間,處處樓閣亭臺,雕樑畫棟,各種格子窗柵,雕花門縷、飛禽走獸、奇花異草等隨處可見。

實際上,劉家大院相當於一個城堡。東南西北邊四角分別各建有一個碉樓,遙相呼應。院內之間的門戶相通,牆頭互相連接,修有通道,可以從院內快速到達任何一個碉樓。院內有取之不盡的水源,有菜地。即使被圍困一年半載,院內之人也生活無憂。

瀘州納溪古村落文化——碉樓,為什麼知道的人那麼少?

時值清末民初,位於川南山區的敘永一帶土匪猖獗世道亂,打家劫舍“牽肥豬”時有發生。劉金娃家在敘永只是經濟地主,沒有政治靠山。為了躲避匪患,夫婦合計舉家遷往紹壩。

因黃金山家族在納溪有官僚背景,在紹壩不受人欺侮,紹壩山高閉塞,匪患相對較少。

劉黃氏的父親為女兒女婿一家相中了一塊寶地,劉金娃夫妻掘出其父留在奶媽居室下的寶藏,帶上奶媽和兩個兒子離開了敘永老家來到紹壩。劉黃氏決定,在父親選中的獅子山寶地上修建一座攻不進來,圍困不死的大院,確保一家平安。

瀘州納溪古村落文化——碉樓,為什麼知道的人那麼少?

大約在民國三年(1914年),劉黃氏開始了修建大院的工程。大院開工當年,劉黃氏千辛萬苦備好的木材,被一把大火燒個精光。火災後不久,劉黃氏的父親黃金山去世。工程被迫停下。料理完父親的後事後,倔強的劉黃氏派人到敘永老家,在自家柴山地伐木,再通過永寧河船運到納溪護國灣灘。再僱工人扛到紹壩。歷時4年,才備足了大院所需的原木。

在劉家大院修建過程中,遠近幾十裡的壯男都到劉家大院來打過工。大院的土牆太厚,夯實土牆的大石頭要4個壯男才能提起。為了保證土牆不開裂,劉黃氏不惜血本,用糯米漿澆鑄土牆。直到今天,這些土牆除表面部分開始脫落外,總體依然堅挺。直到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月,耗時22年的劉家大院才全部完工。

瀘州納溪古村落文化——碉樓,為什麼知道的人那麼少?

納溪的碉樓不僅僅止劉金娃一處,據說紹壩,渠壩,棉花坡,雙才子村等都有頗具規模的類似土堡碉樓,有時間可以慢慢去尋蹤發掘。這個也算瀘州納溪古村落的一道特殊的民俗景觀了。

附錄:劉金娃碉樓就在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紹壩場口,距離納溪30公里,圖片來自粉絲提供,據說在花田酒地上面漂流起點順公路上起大摡2公里,其他碉樓由於信息不全歡迎大家補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