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公曆8月7日或8日太陽運行到黃經135度時為立秋。立秋的“立”是開始的意思,“秋”是指莊稼成熟的時期。

"

每年公曆8月7日或8日太陽運行到黃經135度時為立秋。立秋的“立”是開始的意思,“秋”是指莊稼成熟的時期。

「津雲日紀」立秋丨習俗、養生、按摩、氣候變化……你想知道的都在這兒

立秋後氣候有啥變化?

首先帶來的是天氣的變化。從這一天開始,天高氣爽,月明風清,氣溫逐漸下降。正如諺語所說:“立秋之日涼風至”,“早上立了秋,晚上涼颼颼”。

雖說立秋就是秋季開始了,但由於我國地域遼闊,各地緯度、海拔高度等的不同,不可能都在立秋這一天同時進入秋季氣候。此時大部分地區仍處於炎夏之中,尤其在我國南方地區,此時節由於颱風雨季節漸去了,氣溫更酷熱,因而中國醫學對從立秋起至秋分前這段日子稱之為“長夏”。

立秋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中醫認為,養生必須要遵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所以秋季養生務必一切要以“收”為要。古人所言“傷春悲秋”,秋天一定要注意收斂心情,主動排解鬱結,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天津立秋習俗您瞭解嗎?

老天津人的飲食習慣頗具特色,一年四季,講究什麼季節吃什麼。立秋最重要的就是“貼秋膘”!老話說得好:“秋季補的好,冬天病不找”。所以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燉肉貼秋膘。

·貼秋膘

中醫有言:“夏天過後無病三分虛”,於是便有了秋風起“貼秋膘”的習俗!一來彌補苦夏時胃口不佳失去的體重,二來又為之後的寒冬積累能量。貼秋膘,當然離不開各種肉。

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在這天吃燉肉別提多講究了。市場上買一大塊非常新鮮的豬後臀尖肉,回到家裡洗淨,在爐子上坐好了鍋,裡面除了切成方塊的肉和水以外,還要放上蔥、姜、蒜、花椒、大料、料包、大醬、鹽等,用文火燉。

在這裡面的料包可不簡單,它是由丁香、肉桂、桂皮、香葉、木香、涼姜、白芷、陳皮、豆蔻、砂仁、桂圓、小茴香、甘草等20多種中草藥香料組成的,燉出來的肉香味撲鼻。可以說在這一天裡,整個城市完全沉浸在燉肉的香味裡。

·咬秋

在飲食方面,立秋這天吃餃子,吃西瓜、蒸茄脯、煎香糯飲,或是飲燒酒,都是廣泛流傳由來已久的習俗。

"

每年公曆8月7日或8日太陽運行到黃經135度時為立秋。立秋的“立”是開始的意思,“秋”是指莊稼成熟的時期。

「津雲日紀」立秋丨習俗、養生、按摩、氣候變化……你想知道的都在這兒

立秋後氣候有啥變化?

首先帶來的是天氣的變化。從這一天開始,天高氣爽,月明風清,氣溫逐漸下降。正如諺語所說:“立秋之日涼風至”,“早上立了秋,晚上涼颼颼”。

雖說立秋就是秋季開始了,但由於我國地域遼闊,各地緯度、海拔高度等的不同,不可能都在立秋這一天同時進入秋季氣候。此時大部分地區仍處於炎夏之中,尤其在我國南方地區,此時節由於颱風雨季節漸去了,氣溫更酷熱,因而中國醫學對從立秋起至秋分前這段日子稱之為“長夏”。

立秋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中醫認為,養生必須要遵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所以秋季養生務必一切要以“收”為要。古人所言“傷春悲秋”,秋天一定要注意收斂心情,主動排解鬱結,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天津立秋習俗您瞭解嗎?

老天津人的飲食習慣頗具特色,一年四季,講究什麼季節吃什麼。立秋最重要的就是“貼秋膘”!老話說得好:“秋季補的好,冬天病不找”。所以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燉肉貼秋膘。

·貼秋膘

中醫有言:“夏天過後無病三分虛”,於是便有了秋風起“貼秋膘”的習俗!一來彌補苦夏時胃口不佳失去的體重,二來又為之後的寒冬積累能量。貼秋膘,當然離不開各種肉。

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在這天吃燉肉別提多講究了。市場上買一大塊非常新鮮的豬後臀尖肉,回到家裡洗淨,在爐子上坐好了鍋,裡面除了切成方塊的肉和水以外,還要放上蔥、姜、蒜、花椒、大料、料包、大醬、鹽等,用文火燉。

在這裡面的料包可不簡單,它是由丁香、肉桂、桂皮、香葉、木香、涼姜、白芷、陳皮、豆蔻、砂仁、桂圓、小茴香、甘草等20多種中草藥香料組成的,燉出來的肉香味撲鼻。可以說在這一天裡,整個城市完全沉浸在燉肉的香味裡。

·咬秋

在飲食方面,立秋這天吃餃子,吃西瓜、蒸茄脯、煎香糯飲,或是飲燒酒,都是廣泛流傳由來已久的習俗。

「津雲日紀」立秋丨習俗、養生、按摩、氣候變化……你想知道的都在這兒

“咬秋”和“咬春”之俗一樣自古有之。清代張燾在《津門雜記·歲時風俗》中記載:“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這習俗在北京、天津、河北一帶曾很流行,人們在立秋的前一天將南瓜、北瓜、茄脯及香薷湯放在庭院中晾一天,於立秋日吃下,有消除暑氣避免得痢疾腹瀉的作用。瓜類大多具有清熱消暑、利溼的功效,中醫認為,腹瀉大多與溼有關,溼去自然可以預防腹瀉。

天津人特別講究在立秋這天早晨吃甜瓜,晚上吃西瓜,稱“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值得注意的是,西瓜本身性涼,加上立秋後人的胃腸道對寒涼食物的適應力下降,所以立秋後的西瓜應少吃,尤其是冰凍的西瓜,易傷脾胃和引發其他疾病。立秋後人要吃一些溫熱的水果,如:梨、柿子、橘子等,以調理脾胃。

立秋養生四要素

·吃什麼好?

秋季養生要遵從“潤燥、補肺、養陰、多酸”的原則。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儘量少吃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果蔬;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張入秋宜食生地粥、蓮子百合湯、雪梨銀耳湯等以滋陰潤燥、健脾祛溼,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調理脾胃功能,為中、晚秋乃至冬季健康奠定基礎。

立秋時節為人體最適宜進補的時候,人們可以根據這一節氣的特點,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以補充夏季的消耗,但不能“亂補”。因為經過炎熱的夏季,人的胃腸功能較弱,還沒有調理過來,如果吃太多的肉類等高蛋白食品,會增加腸胃負擔,影響胃腸功能,因此秋季進補要適當。患有胃腸道疾病、高血脂等疾病的人不宜攝入太多肉食。與肉食相比,葉類、花菜和部分瓜果蔬菜淡補功效更為突出,如茄子、鮮藕、綠豆芽、絲瓜、黃瓜、冬瓜、苦瓜等清淡食物都具有清暑化溼的功效。

秋天的主要氣候特點是“燥”,空氣中缺少水分,人體同樣缺少水分。天喝點淡鹽水,晚上喝點蜂蜜水,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辦法又是秋季養生、抗衰老的飲食良方。

·注意調節心情

夏天進入秋天,陽光照射逐漸減少,人體的生物鐘尚不能適應日照時間短的變化,導致生理節律紊亂和內分泌失調,因而容易出現情緒及精神狀態的紊亂。而對於有抑鬱症或抑鬱情緒的人來說,秋天意味著抑鬱症到了易發作期。

秋季保持心情愉悅是戰勝悲觀情緒的基礎,多增加陽光照射,在光線充足的條件下可以調動人的情緒,增強興奮性,減輕或消除抑鬱情緒;勤於運動,多參加一些室外活動放鬆心情;培養興趣愛好,秋季情緒容易低落,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可以有效轉移注意力,同時能達到陶冶情操的目的;秋季可以適當多吃些熱量較高的飲食來滿足身體的需要等。另外情緒低落時可以適當喝點綠茶或咖啡,吃點香蕉等可以起到興奮神經系統,改善心情的作用。

·謹防“秋老虎”

立秋後,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應當開始做好保養陽氣的準備。在起居上應做到“早睡早起”,因為早睡可以順應陽氣收斂,早起可使肺氣得以舒展。

同時要密切注意天氣預報,一旦出現“秋老虎”,要注意防暑降溫。立秋後晝夜溫差逐漸變大,也要預防感冒著涼等疾病,在衣著和居家休息方面,應更注意防止夜間著涼,儘量少用空調。早晚清涼時分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適度運動

秋天是養“收”的時分,因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內養期間,故運動也要順應這一原則。

秋天在運動的時候,要科學選擇一些使情緒穩定、安定心神的運動方式,如太極拳、瑜伽,八段錦、五禽戲等中醫養生操都是不錯的選擇。要顧護陽氣,不適合選擇運動量大的運動,避免運動後出汗過多,容易使邪氣趁虛而入。尤其是老人、體質虛弱者更要注意運動適度。

立秋保健按摩

《黃帝內經·素問》指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經常按摩這些穴位可以固本培元、補充陽氣。

·大椎穴:保健要穴、主宰全身

"

每年公曆8月7日或8日太陽運行到黃經135度時為立秋。立秋的“立”是開始的意思,“秋”是指莊稼成熟的時期。

「津雲日紀」立秋丨習俗、養生、按摩、氣候變化……你想知道的都在這兒

立秋後氣候有啥變化?

首先帶來的是天氣的變化。從這一天開始,天高氣爽,月明風清,氣溫逐漸下降。正如諺語所說:“立秋之日涼風至”,“早上立了秋,晚上涼颼颼”。

雖說立秋就是秋季開始了,但由於我國地域遼闊,各地緯度、海拔高度等的不同,不可能都在立秋這一天同時進入秋季氣候。此時大部分地區仍處於炎夏之中,尤其在我國南方地區,此時節由於颱風雨季節漸去了,氣溫更酷熱,因而中國醫學對從立秋起至秋分前這段日子稱之為“長夏”。

立秋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中醫認為,養生必須要遵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所以秋季養生務必一切要以“收”為要。古人所言“傷春悲秋”,秋天一定要注意收斂心情,主動排解鬱結,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天津立秋習俗您瞭解嗎?

老天津人的飲食習慣頗具特色,一年四季,講究什麼季節吃什麼。立秋最重要的就是“貼秋膘”!老話說得好:“秋季補的好,冬天病不找”。所以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燉肉貼秋膘。

·貼秋膘

中醫有言:“夏天過後無病三分虛”,於是便有了秋風起“貼秋膘”的習俗!一來彌補苦夏時胃口不佳失去的體重,二來又為之後的寒冬積累能量。貼秋膘,當然離不開各種肉。

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在這天吃燉肉別提多講究了。市場上買一大塊非常新鮮的豬後臀尖肉,回到家裡洗淨,在爐子上坐好了鍋,裡面除了切成方塊的肉和水以外,還要放上蔥、姜、蒜、花椒、大料、料包、大醬、鹽等,用文火燉。

在這裡面的料包可不簡單,它是由丁香、肉桂、桂皮、香葉、木香、涼姜、白芷、陳皮、豆蔻、砂仁、桂圓、小茴香、甘草等20多種中草藥香料組成的,燉出來的肉香味撲鼻。可以說在這一天裡,整個城市完全沉浸在燉肉的香味裡。

·咬秋

在飲食方面,立秋這天吃餃子,吃西瓜、蒸茄脯、煎香糯飲,或是飲燒酒,都是廣泛流傳由來已久的習俗。

「津雲日紀」立秋丨習俗、養生、按摩、氣候變化……你想知道的都在這兒

“咬秋”和“咬春”之俗一樣自古有之。清代張燾在《津門雜記·歲時風俗》中記載:“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這習俗在北京、天津、河北一帶曾很流行,人們在立秋的前一天將南瓜、北瓜、茄脯及香薷湯放在庭院中晾一天,於立秋日吃下,有消除暑氣避免得痢疾腹瀉的作用。瓜類大多具有清熱消暑、利溼的功效,中醫認為,腹瀉大多與溼有關,溼去自然可以預防腹瀉。

天津人特別講究在立秋這天早晨吃甜瓜,晚上吃西瓜,稱“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值得注意的是,西瓜本身性涼,加上立秋後人的胃腸道對寒涼食物的適應力下降,所以立秋後的西瓜應少吃,尤其是冰凍的西瓜,易傷脾胃和引發其他疾病。立秋後人要吃一些溫熱的水果,如:梨、柿子、橘子等,以調理脾胃。

立秋養生四要素

·吃什麼好?

秋季養生要遵從“潤燥、補肺、養陰、多酸”的原則。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儘量少吃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果蔬;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張入秋宜食生地粥、蓮子百合湯、雪梨銀耳湯等以滋陰潤燥、健脾祛溼,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調理脾胃功能,為中、晚秋乃至冬季健康奠定基礎。

立秋時節為人體最適宜進補的時候,人們可以根據這一節氣的特點,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以補充夏季的消耗,但不能“亂補”。因為經過炎熱的夏季,人的胃腸功能較弱,還沒有調理過來,如果吃太多的肉類等高蛋白食品,會增加腸胃負擔,影響胃腸功能,因此秋季進補要適當。患有胃腸道疾病、高血脂等疾病的人不宜攝入太多肉食。與肉食相比,葉類、花菜和部分瓜果蔬菜淡補功效更為突出,如茄子、鮮藕、綠豆芽、絲瓜、黃瓜、冬瓜、苦瓜等清淡食物都具有清暑化溼的功效。

秋天的主要氣候特點是“燥”,空氣中缺少水分,人體同樣缺少水分。天喝點淡鹽水,晚上喝點蜂蜜水,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辦法又是秋季養生、抗衰老的飲食良方。

·注意調節心情

夏天進入秋天,陽光照射逐漸減少,人體的生物鐘尚不能適應日照時間短的變化,導致生理節律紊亂和內分泌失調,因而容易出現情緒及精神狀態的紊亂。而對於有抑鬱症或抑鬱情緒的人來說,秋天意味著抑鬱症到了易發作期。

秋季保持心情愉悅是戰勝悲觀情緒的基礎,多增加陽光照射,在光線充足的條件下可以調動人的情緒,增強興奮性,減輕或消除抑鬱情緒;勤於運動,多參加一些室外活動放鬆心情;培養興趣愛好,秋季情緒容易低落,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可以有效轉移注意力,同時能達到陶冶情操的目的;秋季可以適當多吃些熱量較高的飲食來滿足身體的需要等。另外情緒低落時可以適當喝點綠茶或咖啡,吃點香蕉等可以起到興奮神經系統,改善心情的作用。

·謹防“秋老虎”

立秋後,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應當開始做好保養陽氣的準備。在起居上應做到“早睡早起”,因為早睡可以順應陽氣收斂,早起可使肺氣得以舒展。

同時要密切注意天氣預報,一旦出現“秋老虎”,要注意防暑降溫。立秋後晝夜溫差逐漸變大,也要預防感冒著涼等疾病,在衣著和居家休息方面,應更注意防止夜間著涼,儘量少用空調。早晚清涼時分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適度運動

秋天是養“收”的時分,因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內養期間,故運動也要順應這一原則。

秋天在運動的時候,要科學選擇一些使情緒穩定、安定心神的運動方式,如太極拳、瑜伽,八段錦、五禽戲等中醫養生操都是不錯的選擇。要顧護陽氣,不適合選擇運動量大的運動,避免運動後出汗過多,容易使邪氣趁虛而入。尤其是老人、體質虛弱者更要注意運動適度。

立秋保健按摩

《黃帝內經·素問》指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經常按摩這些穴位可以固本培元、補充陽氣。

·大椎穴:保健要穴、主宰全身

「津雲日紀」立秋丨習俗、養生、按摩、氣候變化……你想知道的都在這兒

《甲乙經》說過“大椎,三陽,督脈之會”,大椎穴又稱“督陽之海”,能主宰全身,更是保健要穴。所以按摩、艾灸等可以起到提高人體免疫力,改善肺功能的作用。

取穴: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若突起骨不太明顯,讓患者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為第一胸椎,約與肩平齊。

·太白穴:補充氣血、美容養顏

"

每年公曆8月7日或8日太陽運行到黃經135度時為立秋。立秋的“立”是開始的意思,“秋”是指莊稼成熟的時期。

「津雲日紀」立秋丨習俗、養生、按摩、氣候變化……你想知道的都在這兒

立秋後氣候有啥變化?

首先帶來的是天氣的變化。從這一天開始,天高氣爽,月明風清,氣溫逐漸下降。正如諺語所說:“立秋之日涼風至”,“早上立了秋,晚上涼颼颼”。

雖說立秋就是秋季開始了,但由於我國地域遼闊,各地緯度、海拔高度等的不同,不可能都在立秋這一天同時進入秋季氣候。此時大部分地區仍處於炎夏之中,尤其在我國南方地區,此時節由於颱風雨季節漸去了,氣溫更酷熱,因而中國醫學對從立秋起至秋分前這段日子稱之為“長夏”。

立秋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中醫認為,養生必須要遵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所以秋季養生務必一切要以“收”為要。古人所言“傷春悲秋”,秋天一定要注意收斂心情,主動排解鬱結,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天津立秋習俗您瞭解嗎?

老天津人的飲食習慣頗具特色,一年四季,講究什麼季節吃什麼。立秋最重要的就是“貼秋膘”!老話說得好:“秋季補的好,冬天病不找”。所以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燉肉貼秋膘。

·貼秋膘

中醫有言:“夏天過後無病三分虛”,於是便有了秋風起“貼秋膘”的習俗!一來彌補苦夏時胃口不佳失去的體重,二來又為之後的寒冬積累能量。貼秋膘,當然離不開各種肉。

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在這天吃燉肉別提多講究了。市場上買一大塊非常新鮮的豬後臀尖肉,回到家裡洗淨,在爐子上坐好了鍋,裡面除了切成方塊的肉和水以外,還要放上蔥、姜、蒜、花椒、大料、料包、大醬、鹽等,用文火燉。

在這裡面的料包可不簡單,它是由丁香、肉桂、桂皮、香葉、木香、涼姜、白芷、陳皮、豆蔻、砂仁、桂圓、小茴香、甘草等20多種中草藥香料組成的,燉出來的肉香味撲鼻。可以說在這一天裡,整個城市完全沉浸在燉肉的香味裡。

·咬秋

在飲食方面,立秋這天吃餃子,吃西瓜、蒸茄脯、煎香糯飲,或是飲燒酒,都是廣泛流傳由來已久的習俗。

「津雲日紀」立秋丨習俗、養生、按摩、氣候變化……你想知道的都在這兒

“咬秋”和“咬春”之俗一樣自古有之。清代張燾在《津門雜記·歲時風俗》中記載:“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這習俗在北京、天津、河北一帶曾很流行,人們在立秋的前一天將南瓜、北瓜、茄脯及香薷湯放在庭院中晾一天,於立秋日吃下,有消除暑氣避免得痢疾腹瀉的作用。瓜類大多具有清熱消暑、利溼的功效,中醫認為,腹瀉大多與溼有關,溼去自然可以預防腹瀉。

天津人特別講究在立秋這天早晨吃甜瓜,晚上吃西瓜,稱“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值得注意的是,西瓜本身性涼,加上立秋後人的胃腸道對寒涼食物的適應力下降,所以立秋後的西瓜應少吃,尤其是冰凍的西瓜,易傷脾胃和引發其他疾病。立秋後人要吃一些溫熱的水果,如:梨、柿子、橘子等,以調理脾胃。

立秋養生四要素

·吃什麼好?

秋季養生要遵從“潤燥、補肺、養陰、多酸”的原則。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儘量少吃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果蔬;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張入秋宜食生地粥、蓮子百合湯、雪梨銀耳湯等以滋陰潤燥、健脾祛溼,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調理脾胃功能,為中、晚秋乃至冬季健康奠定基礎。

立秋時節為人體最適宜進補的時候,人們可以根據這一節氣的特點,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以補充夏季的消耗,但不能“亂補”。因為經過炎熱的夏季,人的胃腸功能較弱,還沒有調理過來,如果吃太多的肉類等高蛋白食品,會增加腸胃負擔,影響胃腸功能,因此秋季進補要適當。患有胃腸道疾病、高血脂等疾病的人不宜攝入太多肉食。與肉食相比,葉類、花菜和部分瓜果蔬菜淡補功效更為突出,如茄子、鮮藕、綠豆芽、絲瓜、黃瓜、冬瓜、苦瓜等清淡食物都具有清暑化溼的功效。

秋天的主要氣候特點是“燥”,空氣中缺少水分,人體同樣缺少水分。天喝點淡鹽水,晚上喝點蜂蜜水,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辦法又是秋季養生、抗衰老的飲食良方。

·注意調節心情

夏天進入秋天,陽光照射逐漸減少,人體的生物鐘尚不能適應日照時間短的變化,導致生理節律紊亂和內分泌失調,因而容易出現情緒及精神狀態的紊亂。而對於有抑鬱症或抑鬱情緒的人來說,秋天意味著抑鬱症到了易發作期。

秋季保持心情愉悅是戰勝悲觀情緒的基礎,多增加陽光照射,在光線充足的條件下可以調動人的情緒,增強興奮性,減輕或消除抑鬱情緒;勤於運動,多參加一些室外活動放鬆心情;培養興趣愛好,秋季情緒容易低落,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可以有效轉移注意力,同時能達到陶冶情操的目的;秋季可以適當多吃些熱量較高的飲食來滿足身體的需要等。另外情緒低落時可以適當喝點綠茶或咖啡,吃點香蕉等可以起到興奮神經系統,改善心情的作用。

·謹防“秋老虎”

立秋後,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應當開始做好保養陽氣的準備。在起居上應做到“早睡早起”,因為早睡可以順應陽氣收斂,早起可使肺氣得以舒展。

同時要密切注意天氣預報,一旦出現“秋老虎”,要注意防暑降溫。立秋後晝夜溫差逐漸變大,也要預防感冒著涼等疾病,在衣著和居家休息方面,應更注意防止夜間著涼,儘量少用空調。早晚清涼時分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適度運動

秋天是養“收”的時分,因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內養期間,故運動也要順應這一原則。

秋天在運動的時候,要科學選擇一些使情緒穩定、安定心神的運動方式,如太極拳、瑜伽,八段錦、五禽戲等中醫養生操都是不錯的選擇。要顧護陽氣,不適合選擇運動量大的運動,避免運動後出汗過多,容易使邪氣趁虛而入。尤其是老人、體質虛弱者更要注意運動適度。

立秋保健按摩

《黃帝內經·素問》指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經常按摩這些穴位可以固本培元、補充陽氣。

·大椎穴:保健要穴、主宰全身

「津雲日紀」立秋丨習俗、養生、按摩、氣候變化……你想知道的都在這兒

《甲乙經》說過“大椎,三陽,督脈之會”,大椎穴又稱“督陽之海”,能主宰全身,更是保健要穴。所以按摩、艾灸等可以起到提高人體免疫力,改善肺功能的作用。

取穴: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若突起骨不太明顯,讓患者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為第一胸椎,約與肩平齊。

·太白穴:補充氣血、美容養顏

「津雲日紀」立秋丨習俗、養生、按摩、氣候變化……你想知道的都在這兒

太白是脾經的原穴,健脾補脾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強。脾經為少氣多血之經,氣不足、血有餘,所以脾經常出現脾氣虛的症狀,我們常說的黃臉婆就是脾虛的象,每天按摩這個穴位能較好地充補脾經經氣的不足,為脾經經氣的供養之源。

取穴: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跖趾關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關元穴:理氣和血、補虛益損

"

每年公曆8月7日或8日太陽運行到黃經135度時為立秋。立秋的“立”是開始的意思,“秋”是指莊稼成熟的時期。

「津雲日紀」立秋丨習俗、養生、按摩、氣候變化……你想知道的都在這兒

立秋後氣候有啥變化?

首先帶來的是天氣的變化。從這一天開始,天高氣爽,月明風清,氣溫逐漸下降。正如諺語所說:“立秋之日涼風至”,“早上立了秋,晚上涼颼颼”。

雖說立秋就是秋季開始了,但由於我國地域遼闊,各地緯度、海拔高度等的不同,不可能都在立秋這一天同時進入秋季氣候。此時大部分地區仍處於炎夏之中,尤其在我國南方地區,此時節由於颱風雨季節漸去了,氣溫更酷熱,因而中國醫學對從立秋起至秋分前這段日子稱之為“長夏”。

立秋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中醫認為,養生必須要遵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所以秋季養生務必一切要以“收”為要。古人所言“傷春悲秋”,秋天一定要注意收斂心情,主動排解鬱結,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天津立秋習俗您瞭解嗎?

老天津人的飲食習慣頗具特色,一年四季,講究什麼季節吃什麼。立秋最重要的就是“貼秋膘”!老話說得好:“秋季補的好,冬天病不找”。所以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燉肉貼秋膘。

·貼秋膘

中醫有言:“夏天過後無病三分虛”,於是便有了秋風起“貼秋膘”的習俗!一來彌補苦夏時胃口不佳失去的體重,二來又為之後的寒冬積累能量。貼秋膘,當然離不開各種肉。

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在這天吃燉肉別提多講究了。市場上買一大塊非常新鮮的豬後臀尖肉,回到家裡洗淨,在爐子上坐好了鍋,裡面除了切成方塊的肉和水以外,還要放上蔥、姜、蒜、花椒、大料、料包、大醬、鹽等,用文火燉。

在這裡面的料包可不簡單,它是由丁香、肉桂、桂皮、香葉、木香、涼姜、白芷、陳皮、豆蔻、砂仁、桂圓、小茴香、甘草等20多種中草藥香料組成的,燉出來的肉香味撲鼻。可以說在這一天裡,整個城市完全沉浸在燉肉的香味裡。

·咬秋

在飲食方面,立秋這天吃餃子,吃西瓜、蒸茄脯、煎香糯飲,或是飲燒酒,都是廣泛流傳由來已久的習俗。

「津雲日紀」立秋丨習俗、養生、按摩、氣候變化……你想知道的都在這兒

“咬秋”和“咬春”之俗一樣自古有之。清代張燾在《津門雜記·歲時風俗》中記載:“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這習俗在北京、天津、河北一帶曾很流行,人們在立秋的前一天將南瓜、北瓜、茄脯及香薷湯放在庭院中晾一天,於立秋日吃下,有消除暑氣避免得痢疾腹瀉的作用。瓜類大多具有清熱消暑、利溼的功效,中醫認為,腹瀉大多與溼有關,溼去自然可以預防腹瀉。

天津人特別講究在立秋這天早晨吃甜瓜,晚上吃西瓜,稱“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值得注意的是,西瓜本身性涼,加上立秋後人的胃腸道對寒涼食物的適應力下降,所以立秋後的西瓜應少吃,尤其是冰凍的西瓜,易傷脾胃和引發其他疾病。立秋後人要吃一些溫熱的水果,如:梨、柿子、橘子等,以調理脾胃。

立秋養生四要素

·吃什麼好?

秋季養生要遵從“潤燥、補肺、養陰、多酸”的原則。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儘量少吃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果蔬;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張入秋宜食生地粥、蓮子百合湯、雪梨銀耳湯等以滋陰潤燥、健脾祛溼,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調理脾胃功能,為中、晚秋乃至冬季健康奠定基礎。

立秋時節為人體最適宜進補的時候,人們可以根據這一節氣的特點,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以補充夏季的消耗,但不能“亂補”。因為經過炎熱的夏季,人的胃腸功能較弱,還沒有調理過來,如果吃太多的肉類等高蛋白食品,會增加腸胃負擔,影響胃腸功能,因此秋季進補要適當。患有胃腸道疾病、高血脂等疾病的人不宜攝入太多肉食。與肉食相比,葉類、花菜和部分瓜果蔬菜淡補功效更為突出,如茄子、鮮藕、綠豆芽、絲瓜、黃瓜、冬瓜、苦瓜等清淡食物都具有清暑化溼的功效。

秋天的主要氣候特點是“燥”,空氣中缺少水分,人體同樣缺少水分。天喝點淡鹽水,晚上喝點蜂蜜水,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辦法又是秋季養生、抗衰老的飲食良方。

·注意調節心情

夏天進入秋天,陽光照射逐漸減少,人體的生物鐘尚不能適應日照時間短的變化,導致生理節律紊亂和內分泌失調,因而容易出現情緒及精神狀態的紊亂。而對於有抑鬱症或抑鬱情緒的人來說,秋天意味著抑鬱症到了易發作期。

秋季保持心情愉悅是戰勝悲觀情緒的基礎,多增加陽光照射,在光線充足的條件下可以調動人的情緒,增強興奮性,減輕或消除抑鬱情緒;勤於運動,多參加一些室外活動放鬆心情;培養興趣愛好,秋季情緒容易低落,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可以有效轉移注意力,同時能達到陶冶情操的目的;秋季可以適當多吃些熱量較高的飲食來滿足身體的需要等。另外情緒低落時可以適當喝點綠茶或咖啡,吃點香蕉等可以起到興奮神經系統,改善心情的作用。

·謹防“秋老虎”

立秋後,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應當開始做好保養陽氣的準備。在起居上應做到“早睡早起”,因為早睡可以順應陽氣收斂,早起可使肺氣得以舒展。

同時要密切注意天氣預報,一旦出現“秋老虎”,要注意防暑降溫。立秋後晝夜溫差逐漸變大,也要預防感冒著涼等疾病,在衣著和居家休息方面,應更注意防止夜間著涼,儘量少用空調。早晚清涼時分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適度運動

秋天是養“收”的時分,因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內養期間,故運動也要順應這一原則。

秋天在運動的時候,要科學選擇一些使情緒穩定、安定心神的運動方式,如太極拳、瑜伽,八段錦、五禽戲等中醫養生操都是不錯的選擇。要顧護陽氣,不適合選擇運動量大的運動,避免運動後出汗過多,容易使邪氣趁虛而入。尤其是老人、體質虛弱者更要注意運動適度。

立秋保健按摩

《黃帝內經·素問》指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經常按摩這些穴位可以固本培元、補充陽氣。

·大椎穴:保健要穴、主宰全身

「津雲日紀」立秋丨習俗、養生、按摩、氣候變化……你想知道的都在這兒

《甲乙經》說過“大椎,三陽,督脈之會”,大椎穴又稱“督陽之海”,能主宰全身,更是保健要穴。所以按摩、艾灸等可以起到提高人體免疫力,改善肺功能的作用。

取穴: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若突起骨不太明顯,讓患者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為第一胸椎,約與肩平齊。

·太白穴:補充氣血、美容養顏

「津雲日紀」立秋丨習俗、養生、按摩、氣候變化……你想知道的都在這兒

太白是脾經的原穴,健脾補脾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強。脾經為少氣多血之經,氣不足、血有餘,所以脾經常出現脾氣虛的症狀,我們常說的黃臉婆就是脾虛的象,每天按摩這個穴位能較好地充補脾經經氣的不足,為脾經經氣的供養之源。

取穴: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跖趾關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關元穴:理氣和血、補虛益損

「津雲日紀」立秋丨習俗、養生、按摩、氣候變化……你想知道的都在這兒

關元是小腸的募穴。意味著它是小腸的氣積聚在腹部的穴位。《扁鵲心書》裡面的,“每夏秋之交,即灼關元千柱,久久不畏寒暑”,艾灸關元,不但可以疏通脈絡、強壯腰脊,還可以很好地理氣和血,補虛益損。不方便艾灸的可以每日圍繞關元穴順時針方向按摩。

取穴: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3寸,是元氣出入的關卡。

·氣海穴:扶正固本、培補元氣

中醫認為此處是人體之中央,是生氣之源,人身真氣由此而生,所以對於陽氣不足,生氣乏源所導致的虛寒性疾患,按摩氣海穴往往具有溫養益氣,扶正固本,培元補虛之功效。

取穴: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1.5寸,是陰中之陽、元氣之海。

雖說立秋就是涼爽的秋季開始了,但由於我國地域遼闊,各地緯度、海拔高度等的不同,不可能都在立秋這一天同時進入秋季氣候。此時大部分地區仍處於炎夏之中,尤其在我國南方地區,此時節由於颱風雨季節漸去了,氣溫更酷熱,因而中國醫學對從立秋起至秋分前這段日子稱之為“長夏”。

秋氣肅殺,在精神上,我們要保持內心寧靜,心情舒暢。此外,要注意溫度的變化,隨時增減衣物。

(津雲新聞記者 王曉羽)

(綜合:新華網 人民網 中國醫藥報 天津族公眾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