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狂人日記》發表於1918年5月15日,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作為中國新文學開山之作,誕生伊始,就引起了熱切關注,在此後近一個世紀的變遷中,對於它的不同理解和闡釋從未間斷,甚至形成所謂的"狂人學史"。

魯迅《狂人日記》中'吃人'究竟什麼意思?

《狂人日記》整篇作品幾乎都是狂人內心世界的表白,狂人認為周圍的人都在吃人,自己也要被迫吃人或被人吃,狂人被關起來,拒絕家人送來的飯菜,拒絕被醫治,一直勸說周圍人不要再吃人,直到最後狂人發現,也許自己就曾在無意中吃過自己妹妹的肉,絕望中的狂人發出"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的呼喊。

整篇小說給讀者帶來最具衝擊力的閱讀體驗,便是"吃人"。"吃人"這一行為令主人公"狂人"恐懼,也強烈震撼著讀者。

我們查看原文,發現全篇共4870 字,而"吃人"一詞出現28 次,

平均每170 字出現一次,可以說,"吃人"作為核心語詞支撐和統領了全文,成為解讀這篇文章的關鍵。那麼"吃人"究竟有什麼含義呢?

1、 真的吃人

真的吃人意思就是真的吃人肉,這層含義從哪裡得知呢?

查閱魯迅致許壽裳信: "偶閱《通鑑》,乃悟中國尚是食人民族,因成此篇。"——意思就是說魯迅是偶然閱讀《資治通鑑》記載的吃人史實,並且明白到中國尚是食人民族所以寫下這篇文章。因此,"吃人"的含義本就含有"食人"之意。

狂人曾說:

"古來時常吃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

"易牙蒸了他兒子,給桀紂吃,還是一直從前的事。誰曉得從盤古開闢天地以後,一直吃到易牙的兒子;從易牙的兒子,一直吃到徐錫林;從徐錫林,又一直吃到狼子村捉住的人。去年城裡殺了犯人,還有一個生癆病的人,用饅頭蘸血舐。"

雖然狂人作為一個精神病患者,患有被害狂傾向。但是我們查閱歷史,狂人所言也並非全無道理,歷史上確實有過很多"吃人"事件。比如狂人所說"易牙蒸子",其典故見於《管子·小稱》,文曰:"夫易牙者,以調和事公。 公曰:'惟蒸嬰兒未嘗。'於是蒸其首子而獻之公。" 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齊國有一個管理齊桓公烹飪的廚師易牙,桓公久居宮中,什麼珍饈佳餚、山珍海味都吃膩了,有一次半開玩笑地對易牙說:"我就是蒸嬰兒的肉沒有吃過。"易牙為了滿足桓公的慾望,將自己的三歲兒子蒸了獻給了桓公吃,雖然狂人記錯了人物年代,但這個事件卻是真實的。

魯迅《狂人日記》中'吃人'究竟什麼意思?

此外,徐錫麟作為革命黨人,被清廷殺於安慶撫院門前,心肝被挖,用於炒菜,時年35歲;魯迅作品《藥》也寫過人血饅頭治療癆病。如果我們再繼續查看歷史,諸如"易子而食"、"蒸醢剖心"("醢"意味把人剁成肉醬)等等事件也是比比皆是,可見"吃人"本身就含有生理上的"食人"之意。

2、 禮教"吃人"

封建禮教吃人恐怕是如今最為大眾所認可而廣為流傳的說法了,其實封建禮教"吃人"的含義來源於周作人,周作人曾經解釋說: 魯迅是通過閱讀中國古書,獲知吃人史實,並歸結為"禮教吃人"。而這個含義一方面確實是文中所蘊含之意,另一方面,它之所以流傳如此之廣,還有背後深層次的政治關係:即當時的新文化運動。通過對於封建禮教"吃人"本質的闡釋,來達到對於舊道德的批判,對新道德的提倡的目的。那麼,撇開這層政治上的目的來說,我們是從哪裡看出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呢?

試看原文:

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這一段可真謂鞭辟入裡,直切中封建禮教的核心要害!"仁義道德"作為封建禮教的直接表現,在封建社會被詮釋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副"父慈子孝,君仁臣忠,兄悌友善"的面孔,然而撕去他們的偽裝的面孔,內地裡卻都是要"吃人"!實則一個個都是食人血髓的惡魔,卻偏偏要披上"仁義禮教"的外衣,裝出一副仁德服人的表象。

可笑的是,"吃人"與"仁義道德"本就是兩個毫無關聯甚至互相矛盾的詞語,卻在封建統治者們的身上完美和諧的統一起來,似乎這本就是一體。否則,何以開創貞觀盛世、愛民如子的唐太宗李世民為求得皇位,而殺兄逼父?"仁德"的漢王劉邦數次拋妻棄子、"分羹乃父",誅滅功臣?翻開歷史,我們分明看到統治者們用鮮血及累累白骨織就成了一件刺繡著滿是"仁德""愛民"字體的華衣,披在身上,還不忘向世人炫耀他衣服的美麗哩!

魯迅《狂人日記》中'吃人'究竟什麼意思?

魯迅《狂人日記》中'吃人'究竟什麼意思?

如果說,"真的吃人"是表,那麼"禮教吃人"就是裡,兩者並不是截然無關的,而是互為表裡,"禮教吃人"是其核心內核,"真的吃人"則是其最變態、最極端的體現。兩者共同構成對於整個封建專制落後愚昧思想文化制度體系的強有力的批判。

3、 自身 "吃人"

我以為,除了上述兩個含義外,這裡的"吃人"應該還有第三層含義,即"自身吃人",被封建禮教毒害下的中國人已經是痛苦不堪,卻轉而去吃更弱小者,充當了"吃人"的第三者!

我們學過魯迅先生的《藤野先生》,"神情麻木"的中國人,在淡然地圍觀被當作俄國偵探處死的同胞,深受刺激,認為即使醫好了人的身體,強健了體魄,依舊無法使得國家富強,因為中國人的思想本質還是"吃人者"!於是轉而棄醫從文,從此走向了一條以筆為文以期喚醒國人思想的道路,可見中國人的思想愚昧麻木到了何等地步!而魯迅也是期盼能通過文字來喚醒他們的良知!

魯迅《狂人日記》中'吃人'究竟什麼意思?

封建禮教本就是一頭吃人的猛獸,在它的荼毒下,不少人已經失去了自己鮮活的"生命"。而僥倖活下來的人們,更是轉而作為它的犬牙,甘心受它奴役、驅使。不得不說,國人思想裡有一種劣根性——奴性,而這一點讓魯迅最為深惡痛絕的。

一方面,"被吃人者"們擔心著被"吃人者"們吃,另一方面,他們又心安理得地轉化成了"吃人者"本身:

"吃人的人,什麼事做不出;他們會吃我,也會吃你,一夥裡面,也會自吃。"

被奴役狀態、尤其是為順從奴役亦即為順從自身"被吃"辯護,以至於人們可以心安理得地處於這狀態中,並且去"吃人"。這構成了中國文化"吃人"本質的最深層結構。

《狂人日記》借狂人的口不斷地說:

"你們可以改了,從真心改起!","你們立刻改了,從真心改起!"

可見魯迅多麼渴盼著中國人思想的覺悟啊!不要再做個"吃人者"了!

《狂人日記》一書,"吃人"事件通過狂人這一悲劇性的文學形象深化為對封建禮教的批判,繼而與國民奴性相連接,由表及理的揭露諷刺而批判,正是魯迅改造國民性的思想最深刻的體現。(一往文學作者:解語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