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在用虛假的努力欺騙自己

考研 不勞而禍 心理學 減肥 虛度時光讀吧 虛度時光讀吧 2017-09-23

作者:衛藍

前段時間我出差去了深圳,順道看望了在深大備戰考研的朋友。這個朋友已經算是“三戰”了,一戰的時候吊兒郎當地學著,所以知道自己的底到哪裡,考完一科政治就放棄了。二戰的時候,幾乎是全心全意,但最後只是過了國家線但是不願意將就,然後打算三戰。

他告訴我,去年他幾乎一直在做筆記,一直在讀書,幾乎天天朝五晚十一地學習,本來很自信會考上的,但是最後的成績非常不理想。

事實上,這種情況在我們的生活中非常普遍。比如我們的學生時代,班級裡總會有那麼一兩個非常努力但是成績只是中游的同學。或者是職場中像頭牛一樣工作的同事業績往往業績很一般。

那麼,他們的問題都出在哪裡呢?實際上,是因為他們的虛假勤勞感在限制著他們,讓他們的付出與收穫不對等。

為什麼會產生虛假勤勞感呢?

1.道德許可

心理學上有一個“道德許可”效應,指的是一些人一旦在某一方面努力,實際上在另一方面反而會鬆懈。通過觀察發現,很多想要減肥的人在主食在非常剋制點了非常綠色健康的食物,但是他們在副食上卻點了“垃圾食品”。在一方面剋制,但是在另一方面放縱,最後他們的體重也就很難降下來。

同樣的,很多人在學習和工作的過程中也會產生“道德許可”的現象。比如說,一些人學習一段時間後就會告訴自己打一局王者再學習吧。用“學習了一段時間”來作為“打王者”的許可證。當然,這種勞逸結合還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我們不可能讓自己神經一直緊繃著。

而更讓人不知不覺地陷入“虛假勤勞感”的是:很多人喜歡在一些重點的句段下面劃線,以欺騙自己在學習,但是很多人一劃線就下意識地跳過了這一部分。另外則是一些人通過抄錄來讓自己看上去很有效率。從記憶的加工水平看,做筆記和抄錄可以讓知識更鞏固,但是很多人在摘錄的過程中放棄了思考,反而更加走神了,並沒有達到深入學習的目的。

2.知道感

我們都知道做選擇題比做填空題簡單地多,因為前者有答案的提示詞,但是後者則需要對知識進行更準確的加工。我們對知識的掌握大多也保留在較為粗略的水平,因為對每個知識都進行細緻加工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這也就導致了我們對一些知識的掌握處於一種模糊狀態,如果缺乏足夠的提示,可能就想不清這些知識。所以,也就不奇怪很多人上了考場,感覺考試的內容都會就是不知道如何下筆。

可就是很多人在這種程度的學習上放棄了進一步深化,以為自己會了,然後就進行下一步的學習。這就導致了很多知識都是以“一知半解”的狀態存在。不斷地學習可能會增加知識的廣度,但是深度卻很有限。

3.沒有掌握學習的辦法

君子性非異,善假於物。很多成績好的人可能並不聰明,但是很懂得利用前人的經驗和學習方法,讓自己少走彎路。但是虛假勤奮的人更喜歡用時間去堆成績。雖然在一定範圍內,學習時間的長短與成績正相關,但是時間是有限的,通過投入時間獲得成績的辦法也非常低效和有限。

陷入用時間換成績的人往往只能夠處於中下游水平,就像學習時代最勤奮但是成績很一般的人一樣。付出不一定會有收穫,大量付出會有一定收穫,但是這種收穫很難讓自己達到目標。

那麼,怎樣才能夠避免這種虛假勤奮感呢?

1.預認知

關於改變,我很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改變就像是自我博弈,只有提前知道另一個自己要怎麼走,自己才能夠提前堵住他”。同樣的,想要避免虛假勤奮感,我們也需要在學習的過程中有預認知,也就是提前知道自己可能存在的不足。比如說,你想減肥,你看到別人的心理學實驗發現減肥的人在飲食方面存在“道德許可”,那麼你就會提前制止自己可能點“垃圾食品”的行為,進而提高減肥成功的概率。

同樣的,學習過程中也是如此。提前知道自己在劃了線的知識點會下意識地跳過,那麼就會多加留心這些知識,避免遺漏。做筆記時導致意識的鬆懈也可以通過提前感知來減少。

2.及時反饋

人都是追求確定性的動物,沒有反饋我們就無法確定自己對知識的掌握層次,更無法知道自己的方式是否正確。所以,我們需要構建一個能夠及時反饋知識掌握情況的系統,避免自己沉浸在知道感中。這也是我們學生時代為什麼總是那麼多測試的原因,實際上這些測試就是一種反饋系統,讓我們知道自己的掌握情況,避免自己過度自信,也避免在錯誤的道路越走越遠。

除此之外,我們可以通過把書合上,看自己是否真的能夠記憶出書上的大致內容。我這個“三戰”的同學就是吃了這一方面的虧。他背誦的時候經常是讀個十幾次,然後認為自己瞭解個大致上考場會用就好,但是結果真正記起來的知識點真的太少了,尤其是主觀題,知道有這麼個知識點,但是卻不知道如何下筆。因此,要通過合上書記憶的方式看自己是否能夠用自己的語言組織出來。

3.總結辦法

我們都知道物理學上做功量等於效率乘以時間。但是時間是有限的,堆時間獲得效益的辦法也是有限的。想要更好的提高做功量,我們需要提高我們的學習效率。而提高學習效率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學習方法上做改進。

我在做一件事情之前一定會把這件事情相關的信息都收集到,並且借鑑和總結別人是如何完成這件事情的,然後再動手。考研過程中也是如此,我們在學習的時候,可以在網上收集大神是如何複習的,怎樣做進度的規劃,需不需要報班之類的。這也給自己省了非常多的功夫,避免無用功。

別在用虛假的努力欺騙自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