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小地方”是單讀的一個固定欄目,邀請來自不同省份、不同區縣、不同鄉鎮的人,講述他們各自的故鄉記憶。正是這些你也許從未聽過卻真實存在於版圖上的名字,組成了今天的中國,塑造了你我或清楚或模糊的面目。

今天是小地方的第十期,來自《單讀》讀者阿唐。阿唐出生於 80 年代的遼寧省葫蘆島市南票,這裡一度歸屬錦州管轄。在阿唐的童年記憶裡,天地是被黑壓壓的煤炭“塞滿”的。這個依賴礦業的小鎮,也曾隨著時代腳步建起吃喝玩樂一體化的大廈,但南票人依然習慣去錦州購物、吃街邊小攤、去公園晨練......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小地方”是單讀的一個固定欄目,邀請來自不同省份、不同區縣、不同鄉鎮的人,講述他們各自的故鄉記憶。正是這些你也許從未聽過卻真實存在於版圖上的名字,組成了今天的中國,塑造了你我或清楚或模糊的面目。

今天是小地方的第十期,來自《單讀》讀者阿唐。阿唐出生於 80 年代的遼寧省葫蘆島市南票,這裡一度歸屬錦州管轄。在阿唐的童年記憶裡,天地是被黑壓壓的煤炭“塞滿”的。這個依賴礦業的小鎮,也曾隨著時代腳步建起吃喝玩樂一體化的大廈,但南票人依然習慣去錦州購物、吃街邊小攤、去公園晨練......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在南票,有三色火車和單色天空

阿唐

火車所經之處,天地漆黑一團

我老家是南票的。南票地處遼西,葫蘆島西北部,但我總說自己是錦州人。我小時候南票歸錦州管轄,我對錦州更熟,去葫蘆島的次數掰手指都能算出來。在省外讀書時,聊起家鄉,錦州燒烤總能令滿座垂涎,讓我成為焦點。

我小時候在南票見過三種顏色的火車,綠色的客運車,橙色的油罐車,黑色的運煤車。漆黑的火車頭上沁著水珠,鼻樑頂著煙囪,像只高傲的犀牛,拉著長長的車身從邱皮溝開往女兒河或錦州,巨大的紅色車輪像切成一半的西瓜隨著鳴笛越轉越快,所經之處天地一片漆黑。

那時候,南票的礦區還沒有沉陷,黃甲屯也沒有棚戶區。我站在黃甲屯火車道旁,對面是一個黑色大坑,叫付煤廠。火車鳴笛駛過,煤廠裡煤山騷動,煤屑紛飛,裹挾著地上的黃土,摶扶搖而上,遮天蔽日,最終落在我身後那片住宅的陽臺上。小學的自然課老師住在那,一講到環境汙染,就將牙咬得嘎嘣嘎嘣響,沒完沒了地抱怨陽臺上“厚厚的黑土”。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小地方”是單讀的一個固定欄目,邀請來自不同省份、不同區縣、不同鄉鎮的人,講述他們各自的故鄉記憶。正是這些你也許從未聽過卻真實存在於版圖上的名字,組成了今天的中國,塑造了你我或清楚或模糊的面目。

今天是小地方的第十期,來自《單讀》讀者阿唐。阿唐出生於 80 年代的遼寧省葫蘆島市南票,這裡一度歸屬錦州管轄。在阿唐的童年記憶裡,天地是被黑壓壓的煤炭“塞滿”的。這個依賴礦業的小鎮,也曾隨著時代腳步建起吃喝玩樂一體化的大廈,但南票人依然習慣去錦州購物、吃街邊小攤、去公園晨練......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在南票,有三色火車和單色天空

阿唐

火車所經之處,天地漆黑一團

我老家是南票的。南票地處遼西,葫蘆島西北部,但我總說自己是錦州人。我小時候南票歸錦州管轄,我對錦州更熟,去葫蘆島的次數掰手指都能算出來。在省外讀書時,聊起家鄉,錦州燒烤總能令滿座垂涎,讓我成為焦點。

我小時候在南票見過三種顏色的火車,綠色的客運車,橙色的油罐車,黑色的運煤車。漆黑的火車頭上沁著水珠,鼻樑頂著煙囪,像只高傲的犀牛,拉著長長的車身從邱皮溝開往女兒河或錦州,巨大的紅色車輪像切成一半的西瓜隨著鳴笛越轉越快,所經之處天地一片漆黑。

那時候,南票的礦區還沒有沉陷,黃甲屯也沒有棚戶區。我站在黃甲屯火車道旁,對面是一個黑色大坑,叫付煤廠。火車鳴笛駛過,煤廠裡煤山騷動,煤屑紛飛,裹挾著地上的黃土,摶扶搖而上,遮天蔽日,最終落在我身後那片住宅的陽臺上。小學的自然課老師住在那,一講到環境汙染,就將牙咬得嘎嘣嘎嘣響,沒完沒了地抱怨陽臺上“厚厚的黑土”。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南票,大橋橫跨於公園和大廈之間

小時候問起“南票”名字的由來,我舅說,乾隆當年撇出兩張“龍票”,落在朝陽南北,北邊的叫北票,南邊的叫南票。龍票據說是開礦執照。1905年,廣東陳應南在南票成立通裕煤礦公司,1928 年被奉天礦務局接收。“九一八”事變後,煤礦被日本壟斷,成立偽滿洲礦業株式會社南票煤礦採礦所。建國後,中央煤炭工業部投資開發南票礦區,於 1957 年建立阜新礦務局南票煤炭開發處,是國內重點煤礦之一。

六七歲的時候,隨家人去過煤礦。車一拐上坡,就看見一座座煤山塞滿了整個世界,地上覆蓋的,天上籠罩的,黑壓壓的都是煤。地上一道漆黑的水溝筆直流淌,水面映著渾濁的太陽,蕩著粼粼波光。家人談事情,我在煤山上等著。黃色的剷車從頭頂穿梭,到了我所在的煤山就探出頭、張開嘴,吞下滿滿一口煤,再飛到另一座山上吐出來。我嚇得直哭,家人見了大笑,說:熊蛋包,它跑不過你,它往這邊飛,你向那邊跑,往那邊飛,你再跑回來。我在漆黑的世界裡跑到日落。

家人對旁邊的人說,這批煤“大塊兒太多”。大塊煤最接近石頭,可燃率低。小學時候我們常在學校鍋爐房後的煤堆裡撿大塊煤,在衚衕的牆上寫“某某某王八蛋”。被寫的見了,會還回去:“某某大傻X”;前一個這樣終結:“誰寫誰是大傻X”。

有人在公廁牆上寫下極為應景的謎語:

腳踏黃河兩岸,手拿祕密文件,前面機槍掃射,後面炮火連天。

住平房的幾乎家家有煤棚,夏天放自行車,到了深秋,卸一車煤進去,用來冬天取暖。天好的時候,各家會用水將粉末狀的煤和稀攪勻,用平鍬鏟到牆根兒,抹得臺階一樣平整,再用鎬或鐮刀切豆腐一樣在煤上劃出半米見方的格子。晒乾之後塊塊見方,摞到煤棚,用時拎一塊砸碎,放進爐子裡。條件好的直接買稀煤,省去很多工夫。條件再差些的就得撿煤塊。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小地方”是單讀的一個固定欄目,邀請來自不同省份、不同區縣、不同鄉鎮的人,講述他們各自的故鄉記憶。正是這些你也許從未聽過卻真實存在於版圖上的名字,組成了今天的中國,塑造了你我或清楚或模糊的面目。

今天是小地方的第十期,來自《單讀》讀者阿唐。阿唐出生於 80 年代的遼寧省葫蘆島市南票,這裡一度歸屬錦州管轄。在阿唐的童年記憶裡,天地是被黑壓壓的煤炭“塞滿”的。這個依賴礦業的小鎮,也曾隨著時代腳步建起吃喝玩樂一體化的大廈,但南票人依然習慣去錦州購物、吃街邊小攤、去公園晨練......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在南票,有三色火車和單色天空

阿唐

火車所經之處,天地漆黑一團

我老家是南票的。南票地處遼西,葫蘆島西北部,但我總說自己是錦州人。我小時候南票歸錦州管轄,我對錦州更熟,去葫蘆島的次數掰手指都能算出來。在省外讀書時,聊起家鄉,錦州燒烤總能令滿座垂涎,讓我成為焦點。

我小時候在南票見過三種顏色的火車,綠色的客運車,橙色的油罐車,黑色的運煤車。漆黑的火車頭上沁著水珠,鼻樑頂著煙囪,像只高傲的犀牛,拉著長長的車身從邱皮溝開往女兒河或錦州,巨大的紅色車輪像切成一半的西瓜隨著鳴笛越轉越快,所經之處天地一片漆黑。

那時候,南票的礦區還沒有沉陷,黃甲屯也沒有棚戶區。我站在黃甲屯火車道旁,對面是一個黑色大坑,叫付煤廠。火車鳴笛駛過,煤廠裡煤山騷動,煤屑紛飛,裹挾著地上的黃土,摶扶搖而上,遮天蔽日,最終落在我身後那片住宅的陽臺上。小學的自然課老師住在那,一講到環境汙染,就將牙咬得嘎嘣嘎嘣響,沒完沒了地抱怨陽臺上“厚厚的黑土”。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南票,大橋橫跨於公園和大廈之間

小時候問起“南票”名字的由來,我舅說,乾隆當年撇出兩張“龍票”,落在朝陽南北,北邊的叫北票,南邊的叫南票。龍票據說是開礦執照。1905年,廣東陳應南在南票成立通裕煤礦公司,1928 年被奉天礦務局接收。“九一八”事變後,煤礦被日本壟斷,成立偽滿洲礦業株式會社南票煤礦採礦所。建國後,中央煤炭工業部投資開發南票礦區,於 1957 年建立阜新礦務局南票煤炭開發處,是國內重點煤礦之一。

六七歲的時候,隨家人去過煤礦。車一拐上坡,就看見一座座煤山塞滿了整個世界,地上覆蓋的,天上籠罩的,黑壓壓的都是煤。地上一道漆黑的水溝筆直流淌,水面映著渾濁的太陽,蕩著粼粼波光。家人談事情,我在煤山上等著。黃色的剷車從頭頂穿梭,到了我所在的煤山就探出頭、張開嘴,吞下滿滿一口煤,再飛到另一座山上吐出來。我嚇得直哭,家人見了大笑,說:熊蛋包,它跑不過你,它往這邊飛,你向那邊跑,往那邊飛,你再跑回來。我在漆黑的世界裡跑到日落。

家人對旁邊的人說,這批煤“大塊兒太多”。大塊煤最接近石頭,可燃率低。小學時候我們常在學校鍋爐房後的煤堆裡撿大塊煤,在衚衕的牆上寫“某某某王八蛋”。被寫的見了,會還回去:“某某大傻X”;前一個這樣終結:“誰寫誰是大傻X”。

有人在公廁牆上寫下極為應景的謎語:

腳踏黃河兩岸,手拿祕密文件,前面機槍掃射,後面炮火連天。

住平房的幾乎家家有煤棚,夏天放自行車,到了深秋,卸一車煤進去,用來冬天取暖。天好的時候,各家會用水將粉末狀的煤和稀攪勻,用平鍬鏟到牆根兒,抹得臺階一樣平整,再用鎬或鐮刀切豆腐一樣在煤上劃出半米見方的格子。晒乾之後塊塊見方,摞到煤棚,用時拎一塊砸碎,放進爐子裡。條件好的直接買稀煤,省去很多工夫。條件再差些的就得撿煤塊。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拆掉後的煤棚

小學的時候,路上總會看到幾個老太太守在運煤拖拉機必經的路口。她們挎著褐色竹籃,握著瓦工鏟,邊談論著兒媳嚯嚯錢,邊蹲踞著伺機而動。路面坑坑窪窪的,紅色拖拉機一定顛簸,如果拉的是幹煤就直接掉出去,如果是稀煤,就像固體酸奶一樣吧唧一聲甩出來。老太太們像一群被驅散的鴨子,呼地躥過去,領先的彎腰剷煤,落後的耷拉著腦袋。拖拉機絕塵而去,老太太們蹲回原來的位置,等待下一輛的到來。拖拉機每次掉的雖然不大,但一天四五趟,每趟三四塊,省著點足夠用個兩三天。

大火車和小火車,往外走和往裡走

1983 年,錦州市在南票鎮和砂鍋屯公社建南票區,駐地黃甲屯。那時候起,黃甲屯成為南票區的交通樞紐和商業中心。南票的綠皮火車分兩類,大火車和小火車,大火車往外走,小火車往裡走。

小火車是煤礦職工的通勤車,從黃甲屯到邱皮溝,1961 年通車。我爺曾是車務段工人,我小時候坐火車到下廟子從沒花過錢,列車員總好像認識我,每次查票都給我跳過去。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小地方”是單讀的一個固定欄目,邀請來自不同省份、不同區縣、不同鄉鎮的人,講述他們各自的故鄉記憶。正是這些你也許從未聽過卻真實存在於版圖上的名字,組成了今天的中國,塑造了你我或清楚或模糊的面目。

今天是小地方的第十期,來自《單讀》讀者阿唐。阿唐出生於 80 年代的遼寧省葫蘆島市南票,這裡一度歸屬錦州管轄。在阿唐的童年記憶裡,天地是被黑壓壓的煤炭“塞滿”的。這個依賴礦業的小鎮,也曾隨著時代腳步建起吃喝玩樂一體化的大廈,但南票人依然習慣去錦州購物、吃街邊小攤、去公園晨練......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在南票,有三色火車和單色天空

阿唐

火車所經之處,天地漆黑一團

我老家是南票的。南票地處遼西,葫蘆島西北部,但我總說自己是錦州人。我小時候南票歸錦州管轄,我對錦州更熟,去葫蘆島的次數掰手指都能算出來。在省外讀書時,聊起家鄉,錦州燒烤總能令滿座垂涎,讓我成為焦點。

我小時候在南票見過三種顏色的火車,綠色的客運車,橙色的油罐車,黑色的運煤車。漆黑的火車頭上沁著水珠,鼻樑頂著煙囪,像只高傲的犀牛,拉著長長的車身從邱皮溝開往女兒河或錦州,巨大的紅色車輪像切成一半的西瓜隨著鳴笛越轉越快,所經之處天地一片漆黑。

那時候,南票的礦區還沒有沉陷,黃甲屯也沒有棚戶區。我站在黃甲屯火車道旁,對面是一個黑色大坑,叫付煤廠。火車鳴笛駛過,煤廠裡煤山騷動,煤屑紛飛,裹挾著地上的黃土,摶扶搖而上,遮天蔽日,最終落在我身後那片住宅的陽臺上。小學的自然課老師住在那,一講到環境汙染,就將牙咬得嘎嘣嘎嘣響,沒完沒了地抱怨陽臺上“厚厚的黑土”。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南票,大橋橫跨於公園和大廈之間

小時候問起“南票”名字的由來,我舅說,乾隆當年撇出兩張“龍票”,落在朝陽南北,北邊的叫北票,南邊的叫南票。龍票據說是開礦執照。1905年,廣東陳應南在南票成立通裕煤礦公司,1928 年被奉天礦務局接收。“九一八”事變後,煤礦被日本壟斷,成立偽滿洲礦業株式會社南票煤礦採礦所。建國後,中央煤炭工業部投資開發南票礦區,於 1957 年建立阜新礦務局南票煤炭開發處,是國內重點煤礦之一。

六七歲的時候,隨家人去過煤礦。車一拐上坡,就看見一座座煤山塞滿了整個世界,地上覆蓋的,天上籠罩的,黑壓壓的都是煤。地上一道漆黑的水溝筆直流淌,水面映著渾濁的太陽,蕩著粼粼波光。家人談事情,我在煤山上等著。黃色的剷車從頭頂穿梭,到了我所在的煤山就探出頭、張開嘴,吞下滿滿一口煤,再飛到另一座山上吐出來。我嚇得直哭,家人見了大笑,說:熊蛋包,它跑不過你,它往這邊飛,你向那邊跑,往那邊飛,你再跑回來。我在漆黑的世界裡跑到日落。

家人對旁邊的人說,這批煤“大塊兒太多”。大塊煤最接近石頭,可燃率低。小學時候我們常在學校鍋爐房後的煤堆裡撿大塊煤,在衚衕的牆上寫“某某某王八蛋”。被寫的見了,會還回去:“某某大傻X”;前一個這樣終結:“誰寫誰是大傻X”。

有人在公廁牆上寫下極為應景的謎語:

腳踏黃河兩岸,手拿祕密文件,前面機槍掃射,後面炮火連天。

住平房的幾乎家家有煤棚,夏天放自行車,到了深秋,卸一車煤進去,用來冬天取暖。天好的時候,各家會用水將粉末狀的煤和稀攪勻,用平鍬鏟到牆根兒,抹得臺階一樣平整,再用鎬或鐮刀切豆腐一樣在煤上劃出半米見方的格子。晒乾之後塊塊見方,摞到煤棚,用時拎一塊砸碎,放進爐子裡。條件好的直接買稀煤,省去很多工夫。條件再差些的就得撿煤塊。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拆掉後的煤棚

小學的時候,路上總會看到幾個老太太守在運煤拖拉機必經的路口。她們挎著褐色竹籃,握著瓦工鏟,邊談論著兒媳嚯嚯錢,邊蹲踞著伺機而動。路面坑坑窪窪的,紅色拖拉機一定顛簸,如果拉的是幹煤就直接掉出去,如果是稀煤,就像固體酸奶一樣吧唧一聲甩出來。老太太們像一群被驅散的鴨子,呼地躥過去,領先的彎腰剷煤,落後的耷拉著腦袋。拖拉機絕塵而去,老太太們蹲回原來的位置,等待下一輛的到來。拖拉機每次掉的雖然不大,但一天四五趟,每趟三四塊,省著點足夠用個兩三天。

大火車和小火車,往外走和往裡走

1983 年,錦州市在南票鎮和砂鍋屯公社建南票區,駐地黃甲屯。那時候起,黃甲屯成為南票區的交通樞紐和商業中心。南票的綠皮火車分兩類,大火車和小火車,大火車往外走,小火車往裡走。

小火車是煤礦職工的通勤車,從黃甲屯到邱皮溝,1961 年通車。我爺曾是車務段工人,我小時候坐火車到下廟子從沒花過錢,列車員總好像認識我,每次查票都給我跳過去。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南票黃甲屯站的站臺

車務段工人有公用澡堂,在下廟子火車站附近,我爺常帶我去那裡洗澡。晚飯之前,滾燙的熱水就已注滿水池,七點左右工人交班的時候,水溫剛好。我爺告訴我,太熱的池子不能下。曾有個老夥計,下班後渾身汗,急不可耐,脫光了就跳了進去,燙死了。我問是疼死的嗎?我爺說是熱水把汗毛燙焦了,堵死毛孔,人會憋死。有好長時間,我都習慣不時摸摸身上的絨毛,恐怕它會堵住毛孔。

大火車僅用於南票到錦州的客運,1959 年 10 月 1 日通車。

南票的商販會坐火車去錦州單洞批發日雜、玩具、衣服等物件回來賣,條件好的居民也常去錦州逛街、看親戚。我小時候,家人常帶我去錦州兒童公園、新華書店、單洞,很多書和玩具都是在錦州買的。在南票人眼中,錦州是“外面的世界”,如果誰暑假是在錦州親戚家過的,足可炫耀一個學期。錦州這一符號凝結了南票人嚮往和想象的一切,“錦州啥啥都有”,一位即將送孩子去錦州上學的阿姨這樣說。

大火車現在停運了。曾經每天早晚各一趟,十幾年間車票僅從兩塊五漲到三塊,大客雖然票價十塊,但一小時一趟,方便很多,人們可以更靈活的安排時間了。

大廈三層封頂,公園臥虎藏龍

小學時,南票“商廈”建成,三層樓,三萬多平,我們叫“大廈”。一樓賣吃的,二樓賣生活和娛樂用品,三樓是服飾和家居。我們到錦州或葫蘆島讀高中,放假時帶回城裡的戲謔:“南票人,真膽兒大,三層小樓兒叫大廈”。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小地方”是單讀的一個固定欄目,邀請來自不同省份、不同區縣、不同鄉鎮的人,講述他們各自的故鄉記憶。正是這些你也許從未聽過卻真實存在於版圖上的名字,組成了今天的中國,塑造了你我或清楚或模糊的面目。

今天是小地方的第十期,來自《單讀》讀者阿唐。阿唐出生於 80 年代的遼寧省葫蘆島市南票,這裡一度歸屬錦州管轄。在阿唐的童年記憶裡,天地是被黑壓壓的煤炭“塞滿”的。這個依賴礦業的小鎮,也曾隨著時代腳步建起吃喝玩樂一體化的大廈,但南票人依然習慣去錦州購物、吃街邊小攤、去公園晨練......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在南票,有三色火車和單色天空

阿唐

火車所經之處,天地漆黑一團

我老家是南票的。南票地處遼西,葫蘆島西北部,但我總說自己是錦州人。我小時候南票歸錦州管轄,我對錦州更熟,去葫蘆島的次數掰手指都能算出來。在省外讀書時,聊起家鄉,錦州燒烤總能令滿座垂涎,讓我成為焦點。

我小時候在南票見過三種顏色的火車,綠色的客運車,橙色的油罐車,黑色的運煤車。漆黑的火車頭上沁著水珠,鼻樑頂著煙囪,像只高傲的犀牛,拉著長長的車身從邱皮溝開往女兒河或錦州,巨大的紅色車輪像切成一半的西瓜隨著鳴笛越轉越快,所經之處天地一片漆黑。

那時候,南票的礦區還沒有沉陷,黃甲屯也沒有棚戶區。我站在黃甲屯火車道旁,對面是一個黑色大坑,叫付煤廠。火車鳴笛駛過,煤廠裡煤山騷動,煤屑紛飛,裹挾著地上的黃土,摶扶搖而上,遮天蔽日,最終落在我身後那片住宅的陽臺上。小學的自然課老師住在那,一講到環境汙染,就將牙咬得嘎嘣嘎嘣響,沒完沒了地抱怨陽臺上“厚厚的黑土”。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南票,大橋橫跨於公園和大廈之間

小時候問起“南票”名字的由來,我舅說,乾隆當年撇出兩張“龍票”,落在朝陽南北,北邊的叫北票,南邊的叫南票。龍票據說是開礦執照。1905年,廣東陳應南在南票成立通裕煤礦公司,1928 年被奉天礦務局接收。“九一八”事變後,煤礦被日本壟斷,成立偽滿洲礦業株式會社南票煤礦採礦所。建國後,中央煤炭工業部投資開發南票礦區,於 1957 年建立阜新礦務局南票煤炭開發處,是國內重點煤礦之一。

六七歲的時候,隨家人去過煤礦。車一拐上坡,就看見一座座煤山塞滿了整個世界,地上覆蓋的,天上籠罩的,黑壓壓的都是煤。地上一道漆黑的水溝筆直流淌,水面映著渾濁的太陽,蕩著粼粼波光。家人談事情,我在煤山上等著。黃色的剷車從頭頂穿梭,到了我所在的煤山就探出頭、張開嘴,吞下滿滿一口煤,再飛到另一座山上吐出來。我嚇得直哭,家人見了大笑,說:熊蛋包,它跑不過你,它往這邊飛,你向那邊跑,往那邊飛,你再跑回來。我在漆黑的世界裡跑到日落。

家人對旁邊的人說,這批煤“大塊兒太多”。大塊煤最接近石頭,可燃率低。小學時候我們常在學校鍋爐房後的煤堆裡撿大塊煤,在衚衕的牆上寫“某某某王八蛋”。被寫的見了,會還回去:“某某大傻X”;前一個這樣終結:“誰寫誰是大傻X”。

有人在公廁牆上寫下極為應景的謎語:

腳踏黃河兩岸,手拿祕密文件,前面機槍掃射,後面炮火連天。

住平房的幾乎家家有煤棚,夏天放自行車,到了深秋,卸一車煤進去,用來冬天取暖。天好的時候,各家會用水將粉末狀的煤和稀攪勻,用平鍬鏟到牆根兒,抹得臺階一樣平整,再用鎬或鐮刀切豆腐一樣在煤上劃出半米見方的格子。晒乾之後塊塊見方,摞到煤棚,用時拎一塊砸碎,放進爐子裡。條件好的直接買稀煤,省去很多工夫。條件再差些的就得撿煤塊。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拆掉後的煤棚

小學的時候,路上總會看到幾個老太太守在運煤拖拉機必經的路口。她們挎著褐色竹籃,握著瓦工鏟,邊談論著兒媳嚯嚯錢,邊蹲踞著伺機而動。路面坑坑窪窪的,紅色拖拉機一定顛簸,如果拉的是幹煤就直接掉出去,如果是稀煤,就像固體酸奶一樣吧唧一聲甩出來。老太太們像一群被驅散的鴨子,呼地躥過去,領先的彎腰剷煤,落後的耷拉著腦袋。拖拉機絕塵而去,老太太們蹲回原來的位置,等待下一輛的到來。拖拉機每次掉的雖然不大,但一天四五趟,每趟三四塊,省著點足夠用個兩三天。

大火車和小火車,往外走和往裡走

1983 年,錦州市在南票鎮和砂鍋屯公社建南票區,駐地黃甲屯。那時候起,黃甲屯成為南票區的交通樞紐和商業中心。南票的綠皮火車分兩類,大火車和小火車,大火車往外走,小火車往裡走。

小火車是煤礦職工的通勤車,從黃甲屯到邱皮溝,1961 年通車。我爺曾是車務段工人,我小時候坐火車到下廟子從沒花過錢,列車員總好像認識我,每次查票都給我跳過去。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南票黃甲屯站的站臺

車務段工人有公用澡堂,在下廟子火車站附近,我爺常帶我去那裡洗澡。晚飯之前,滾燙的熱水就已注滿水池,七點左右工人交班的時候,水溫剛好。我爺告訴我,太熱的池子不能下。曾有個老夥計,下班後渾身汗,急不可耐,脫光了就跳了進去,燙死了。我問是疼死的嗎?我爺說是熱水把汗毛燙焦了,堵死毛孔,人會憋死。有好長時間,我都習慣不時摸摸身上的絨毛,恐怕它會堵住毛孔。

大火車僅用於南票到錦州的客運,1959 年 10 月 1 日通車。

南票的商販會坐火車去錦州單洞批發日雜、玩具、衣服等物件回來賣,條件好的居民也常去錦州逛街、看親戚。我小時候,家人常帶我去錦州兒童公園、新華書店、單洞,很多書和玩具都是在錦州買的。在南票人眼中,錦州是“外面的世界”,如果誰暑假是在錦州親戚家過的,足可炫耀一個學期。錦州這一符號凝結了南票人嚮往和想象的一切,“錦州啥啥都有”,一位即將送孩子去錦州上學的阿姨這樣說。

大火車現在停運了。曾經每天早晚各一趟,十幾年間車票僅從兩塊五漲到三塊,大客雖然票價十塊,但一小時一趟,方便很多,人們可以更靈活的安排時間了。

大廈三層封頂,公園臥虎藏龍

小學時,南票“商廈”建成,三層樓,三萬多平,我們叫“大廈”。一樓賣吃的,二樓賣生活和娛樂用品,三樓是服飾和家居。我們到錦州或葫蘆島讀高中,放假時帶回城裡的戲謔:“南票人,真膽兒大,三層小樓兒叫大廈”。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南票商廈夜景

大廈是城市生活的投射,晚上或週末逛上一圈,人會充實不少。“去錦州幹啥,大廈買不就中麼”,人們這樣勸想週末去錦州的家人。消費者的充實感並不靠佔有很多物品,而是靠置身琳琅滿目的商品中,感受可隨時獲取任何商品的可能性。實際點說,等需要時,我買得到也買得起。當超市取代小賣點和商店,人們更直觀地感受到,消費不僅是權益也是權力。

大廈對面的日日升超市,自 2000 年一直開到今天。高中畢業後,有一次去超市買水,看到初中同學雙雙在收銀。她膚色黝黑,大眼睛,笑時嘴角有酒窩。我問她去哪上學,她細聲細語,說還沒出結果。後來,從班主任那得知,雙雙家只能供兒子上學,姑娘家咋的都會嫁出去。她在電話裡哭了一晚。

大廈對面是“西山公園”,現更名“九龍公園”,這是南票人休閒的去處。

走進大門,圓形大水池中央,盤踞著九條泥塑的龍,漆成赤橙黃綠青藍紫白黑,龍嘴噴著水柱,偶爾哪個噴口壞了,水柱就哈喇子似的從龍的嘴角汩汩流下。沿著坡走到頭是一扇塑著二龍戲珠的水泥,裡面是六邊形石板鋪的廣場,十四五個人排成三五排打太極拳,五六個人分成兩三組打羽毛球,三五個老頭擠在石墩周圍下棋。石墩上刻著金色的棋盤,旁邊三個石凳,下棋的興之所至會拍案而起,腳踩石凳叫到“跟臭棋簍子下棋,越下越臭”,或是“倆人下棋,多嘴是驢”。當人群散去,幽深的樹林裡晚風瑟瑟,朦朧月色下一副殘局。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小地方”是單讀的一個固定欄目,邀請來自不同省份、不同區縣、不同鄉鎮的人,講述他們各自的故鄉記憶。正是這些你也許從未聽過卻真實存在於版圖上的名字,組成了今天的中國,塑造了你我或清楚或模糊的面目。

今天是小地方的第十期,來自《單讀》讀者阿唐。阿唐出生於 80 年代的遼寧省葫蘆島市南票,這裡一度歸屬錦州管轄。在阿唐的童年記憶裡,天地是被黑壓壓的煤炭“塞滿”的。這個依賴礦業的小鎮,也曾隨著時代腳步建起吃喝玩樂一體化的大廈,但南票人依然習慣去錦州購物、吃街邊小攤、去公園晨練......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在南票,有三色火車和單色天空

阿唐

火車所經之處,天地漆黑一團

我老家是南票的。南票地處遼西,葫蘆島西北部,但我總說自己是錦州人。我小時候南票歸錦州管轄,我對錦州更熟,去葫蘆島的次數掰手指都能算出來。在省外讀書時,聊起家鄉,錦州燒烤總能令滿座垂涎,讓我成為焦點。

我小時候在南票見過三種顏色的火車,綠色的客運車,橙色的油罐車,黑色的運煤車。漆黑的火車頭上沁著水珠,鼻樑頂著煙囪,像只高傲的犀牛,拉著長長的車身從邱皮溝開往女兒河或錦州,巨大的紅色車輪像切成一半的西瓜隨著鳴笛越轉越快,所經之處天地一片漆黑。

那時候,南票的礦區還沒有沉陷,黃甲屯也沒有棚戶區。我站在黃甲屯火車道旁,對面是一個黑色大坑,叫付煤廠。火車鳴笛駛過,煤廠裡煤山騷動,煤屑紛飛,裹挾著地上的黃土,摶扶搖而上,遮天蔽日,最終落在我身後那片住宅的陽臺上。小學的自然課老師住在那,一講到環境汙染,就將牙咬得嘎嘣嘎嘣響,沒完沒了地抱怨陽臺上“厚厚的黑土”。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南票,大橋橫跨於公園和大廈之間

小時候問起“南票”名字的由來,我舅說,乾隆當年撇出兩張“龍票”,落在朝陽南北,北邊的叫北票,南邊的叫南票。龍票據說是開礦執照。1905年,廣東陳應南在南票成立通裕煤礦公司,1928 年被奉天礦務局接收。“九一八”事變後,煤礦被日本壟斷,成立偽滿洲礦業株式會社南票煤礦採礦所。建國後,中央煤炭工業部投資開發南票礦區,於 1957 年建立阜新礦務局南票煤炭開發處,是國內重點煤礦之一。

六七歲的時候,隨家人去過煤礦。車一拐上坡,就看見一座座煤山塞滿了整個世界,地上覆蓋的,天上籠罩的,黑壓壓的都是煤。地上一道漆黑的水溝筆直流淌,水面映著渾濁的太陽,蕩著粼粼波光。家人談事情,我在煤山上等著。黃色的剷車從頭頂穿梭,到了我所在的煤山就探出頭、張開嘴,吞下滿滿一口煤,再飛到另一座山上吐出來。我嚇得直哭,家人見了大笑,說:熊蛋包,它跑不過你,它往這邊飛,你向那邊跑,往那邊飛,你再跑回來。我在漆黑的世界裡跑到日落。

家人對旁邊的人說,這批煤“大塊兒太多”。大塊煤最接近石頭,可燃率低。小學時候我們常在學校鍋爐房後的煤堆裡撿大塊煤,在衚衕的牆上寫“某某某王八蛋”。被寫的見了,會還回去:“某某大傻X”;前一個這樣終結:“誰寫誰是大傻X”。

有人在公廁牆上寫下極為應景的謎語:

腳踏黃河兩岸,手拿祕密文件,前面機槍掃射,後面炮火連天。

住平房的幾乎家家有煤棚,夏天放自行車,到了深秋,卸一車煤進去,用來冬天取暖。天好的時候,各家會用水將粉末狀的煤和稀攪勻,用平鍬鏟到牆根兒,抹得臺階一樣平整,再用鎬或鐮刀切豆腐一樣在煤上劃出半米見方的格子。晒乾之後塊塊見方,摞到煤棚,用時拎一塊砸碎,放進爐子裡。條件好的直接買稀煤,省去很多工夫。條件再差些的就得撿煤塊。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拆掉後的煤棚

小學的時候,路上總會看到幾個老太太守在運煤拖拉機必經的路口。她們挎著褐色竹籃,握著瓦工鏟,邊談論著兒媳嚯嚯錢,邊蹲踞著伺機而動。路面坑坑窪窪的,紅色拖拉機一定顛簸,如果拉的是幹煤就直接掉出去,如果是稀煤,就像固體酸奶一樣吧唧一聲甩出來。老太太們像一群被驅散的鴨子,呼地躥過去,領先的彎腰剷煤,落後的耷拉著腦袋。拖拉機絕塵而去,老太太們蹲回原來的位置,等待下一輛的到來。拖拉機每次掉的雖然不大,但一天四五趟,每趟三四塊,省著點足夠用個兩三天。

大火車和小火車,往外走和往裡走

1983 年,錦州市在南票鎮和砂鍋屯公社建南票區,駐地黃甲屯。那時候起,黃甲屯成為南票區的交通樞紐和商業中心。南票的綠皮火車分兩類,大火車和小火車,大火車往外走,小火車往裡走。

小火車是煤礦職工的通勤車,從黃甲屯到邱皮溝,1961 年通車。我爺曾是車務段工人,我小時候坐火車到下廟子從沒花過錢,列車員總好像認識我,每次查票都給我跳過去。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南票黃甲屯站的站臺

車務段工人有公用澡堂,在下廟子火車站附近,我爺常帶我去那裡洗澡。晚飯之前,滾燙的熱水就已注滿水池,七點左右工人交班的時候,水溫剛好。我爺告訴我,太熱的池子不能下。曾有個老夥計,下班後渾身汗,急不可耐,脫光了就跳了進去,燙死了。我問是疼死的嗎?我爺說是熱水把汗毛燙焦了,堵死毛孔,人會憋死。有好長時間,我都習慣不時摸摸身上的絨毛,恐怕它會堵住毛孔。

大火車僅用於南票到錦州的客運,1959 年 10 月 1 日通車。

南票的商販會坐火車去錦州單洞批發日雜、玩具、衣服等物件回來賣,條件好的居民也常去錦州逛街、看親戚。我小時候,家人常帶我去錦州兒童公園、新華書店、單洞,很多書和玩具都是在錦州買的。在南票人眼中,錦州是“外面的世界”,如果誰暑假是在錦州親戚家過的,足可炫耀一個學期。錦州這一符號凝結了南票人嚮往和想象的一切,“錦州啥啥都有”,一位即將送孩子去錦州上學的阿姨這樣說。

大火車現在停運了。曾經每天早晚各一趟,十幾年間車票僅從兩塊五漲到三塊,大客雖然票價十塊,但一小時一趟,方便很多,人們可以更靈活的安排時間了。

大廈三層封頂,公園臥虎藏龍

小學時,南票“商廈”建成,三層樓,三萬多平,我們叫“大廈”。一樓賣吃的,二樓賣生活和娛樂用品,三樓是服飾和家居。我們到錦州或葫蘆島讀高中,放假時帶回城裡的戲謔:“南票人,真膽兒大,三層小樓兒叫大廈”。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南票商廈夜景

大廈是城市生活的投射,晚上或週末逛上一圈,人會充實不少。“去錦州幹啥,大廈買不就中麼”,人們這樣勸想週末去錦州的家人。消費者的充實感並不靠佔有很多物品,而是靠置身琳琅滿目的商品中,感受可隨時獲取任何商品的可能性。實際點說,等需要時,我買得到也買得起。當超市取代小賣點和商店,人們更直觀地感受到,消費不僅是權益也是權力。

大廈對面的日日升超市,自 2000 年一直開到今天。高中畢業後,有一次去超市買水,看到初中同學雙雙在收銀。她膚色黝黑,大眼睛,笑時嘴角有酒窩。我問她去哪上學,她細聲細語,說還沒出結果。後來,從班主任那得知,雙雙家只能供兒子上學,姑娘家咋的都會嫁出去。她在電話裡哭了一晚。

大廈對面是“西山公園”,現更名“九龍公園”,這是南票人休閒的去處。

走進大門,圓形大水池中央,盤踞著九條泥塑的龍,漆成赤橙黃綠青藍紫白黑,龍嘴噴著水柱,偶爾哪個噴口壞了,水柱就哈喇子似的從龍的嘴角汩汩流下。沿著坡走到頭是一扇塑著二龍戲珠的水泥,裡面是六邊形石板鋪的廣場,十四五個人排成三五排打太極拳,五六個人分成兩三組打羽毛球,三五個老頭擠在石墩周圍下棋。石墩上刻著金色的棋盤,旁邊三個石凳,下棋的興之所至會拍案而起,腳踩石凳叫到“跟臭棋簍子下棋,越下越臭”,或是“倆人下棋,多嘴是驢”。當人群散去,幽深的樹林裡晚風瑟瑟,朦朧月色下一副殘局。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南票九龍公園裡的舞者

早上,公園熱鬧且臥虎藏龍。第一波晨練的,據說凌晨三點半就上山了。他們自嘲:人老,快完犢子了,少睡點覺吧。他們下山時是一天中最黑的時候,第二波晨練者剛剛上來。有愛惡作劇的,蹲在草稞裡,等人過來就“嗷”一嗓子,嚇得人直罵:“老梆子給我嚇尿嘍,蹲草稞子嚎,屁眼兒讓野豬頂了?”

據說,有一年區裡歌手大賽冠軍是個賣豆腐的。那賣豆腐的每天都上山吊嗓子。六點左右,沿街住戶不論樓房平房,都會聽到高亢清亮的“豆腐——豆腐腦兒嘍”。住平房的趿拉著拖鞋,端碗出來。住樓的用繩子繫住菜籃子從樓上放下來,籃子裡裝著正好的錢,賣豆腐的盛出豆腐,再把籃子拉上去。看著菜籃子緩緩升起,我總能體會到週一升旗的神聖感。

五點以後是較成規模的晨練景象,跑步的、跳繩的、耍單槓的、練武術的。有位大叔對著大樹練功,肘撞、掌劈、指戳,折騰一番後,貼著樹、蹲著馬步繞圈走,走幾步猛地一撞,撞得腰一般粗的大樹簌簌發抖。還有時,畫家會來寫生,戴著鴨舌帽,架著畫板,邊抽菸邊畫畫。不管這些人在公園有怎樣的名望,清晨結束,他們扮演成各自的角色,過起各自的平淡生活,機關的套上工裝,老師走上講臺,開出租的等待乘客,炸麻花的繫上圍裙,清晨的公園是另一個時空的江湖。

搓澡,燒烤,冰棗糕

2000 年前後,公園門口開了家浴池,全鎮譁然,大家沒聽過“浴池”,只知道“澡堂子”。浴池裡不僅有搓澡的,連澡巾、毛巾、內褲都不用帶。當時我上初中,歷史老師不屑地說:“掙本地人錢算啥,有剛兒你掙外國人錢去。”果真,浴池沒幾年就黃了。有錢有頭腦的商人到外地經商,有錢的居民去外地消費。本地無錢可賺,有錢無處可花。

但那以後,住宅樓附近都開起浴池,三塊錢洗澡,五塊錢搓澡。有個二十來歲的搓澡工,說搓澡是從宮廷流傳民間的,那口氣好像宮裡的太監,大清亡國後淪落到衚衕裡。他自稱在錦州某高端洗浴中心幹過,貼著別人耳朵說“那兒有小姐”。在他看來搓澡是門功夫,澡巾是兵器,顧客要求用自帶的澡巾,他卻說用別人的澡巾有礙他發揮,非要用自己的,關公的青龍偃月刀,張飛的丈八點蛇矛,能隨便換麼。沒多久,老闆就把他轟走了。

公園前面是大橋,白天通車,晚上又增加了步行街的功能。六點左右,商販們陸續就位,賣襪子內褲、賣蘋果葡萄、賣鑰匙扣情侶鏈、賣麻辣燙烤苞米鐵板魷魚等等,間雜著過往行人和車輛,熱鬧得一塌糊塗。同學聚會通常是先轉一圈公園,再吃一頓鐵板魷魚。汽水喝多了就站在橋下對著寬闊的河面撒尿。那條河在照片裡很美,離近了卻不堪入目。河裡長滿雜亂的蘆葦,漂著厚厚一層綠藻,水中懸浮著樹杈、蘆葦杆、塑料袋、死耗子、易拉罐。

南票的鐵板魷魚除了塊大,並無特殊之處,真正的名吃還得是燒烤。錦州沒有錦州燒烤,南票曾是錦州轄區,也沒有錦州燒烤,其他地方才有,凡是掛著“錦州燒烤”招牌的都不正宗。正不正宗,除了味道,還得看餐桌上有沒有蒜蓉辣醬和大蒜,這是和餐具同樣重要的標配。每個燒烤店門口,都有一個穿黑色跨欄背心的壯漢,一手握著肉串,一手握著刷子,在騰騰冒煙的烤爐上揮斥方遒。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小地方”是單讀的一個固定欄目,邀請來自不同省份、不同區縣、不同鄉鎮的人,講述他們各自的故鄉記憶。正是這些你也許從未聽過卻真實存在於版圖上的名字,組成了今天的中國,塑造了你我或清楚或模糊的面目。

今天是小地方的第十期,來自《單讀》讀者阿唐。阿唐出生於 80 年代的遼寧省葫蘆島市南票,這裡一度歸屬錦州管轄。在阿唐的童年記憶裡,天地是被黑壓壓的煤炭“塞滿”的。這個依賴礦業的小鎮,也曾隨著時代腳步建起吃喝玩樂一體化的大廈,但南票人依然習慣去錦州購物、吃街邊小攤、去公園晨練......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在南票,有三色火車和單色天空

阿唐

火車所經之處,天地漆黑一團

我老家是南票的。南票地處遼西,葫蘆島西北部,但我總說自己是錦州人。我小時候南票歸錦州管轄,我對錦州更熟,去葫蘆島的次數掰手指都能算出來。在省外讀書時,聊起家鄉,錦州燒烤總能令滿座垂涎,讓我成為焦點。

我小時候在南票見過三種顏色的火車,綠色的客運車,橙色的油罐車,黑色的運煤車。漆黑的火車頭上沁著水珠,鼻樑頂著煙囪,像只高傲的犀牛,拉著長長的車身從邱皮溝開往女兒河或錦州,巨大的紅色車輪像切成一半的西瓜隨著鳴笛越轉越快,所經之處天地一片漆黑。

那時候,南票的礦區還沒有沉陷,黃甲屯也沒有棚戶區。我站在黃甲屯火車道旁,對面是一個黑色大坑,叫付煤廠。火車鳴笛駛過,煤廠裡煤山騷動,煤屑紛飛,裹挾著地上的黃土,摶扶搖而上,遮天蔽日,最終落在我身後那片住宅的陽臺上。小學的自然課老師住在那,一講到環境汙染,就將牙咬得嘎嘣嘎嘣響,沒完沒了地抱怨陽臺上“厚厚的黑土”。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南票,大橋橫跨於公園和大廈之間

小時候問起“南票”名字的由來,我舅說,乾隆當年撇出兩張“龍票”,落在朝陽南北,北邊的叫北票,南邊的叫南票。龍票據說是開礦執照。1905年,廣東陳應南在南票成立通裕煤礦公司,1928 年被奉天礦務局接收。“九一八”事變後,煤礦被日本壟斷,成立偽滿洲礦業株式會社南票煤礦採礦所。建國後,中央煤炭工業部投資開發南票礦區,於 1957 年建立阜新礦務局南票煤炭開發處,是國內重點煤礦之一。

六七歲的時候,隨家人去過煤礦。車一拐上坡,就看見一座座煤山塞滿了整個世界,地上覆蓋的,天上籠罩的,黑壓壓的都是煤。地上一道漆黑的水溝筆直流淌,水面映著渾濁的太陽,蕩著粼粼波光。家人談事情,我在煤山上等著。黃色的剷車從頭頂穿梭,到了我所在的煤山就探出頭、張開嘴,吞下滿滿一口煤,再飛到另一座山上吐出來。我嚇得直哭,家人見了大笑,說:熊蛋包,它跑不過你,它往這邊飛,你向那邊跑,往那邊飛,你再跑回來。我在漆黑的世界裡跑到日落。

家人對旁邊的人說,這批煤“大塊兒太多”。大塊煤最接近石頭,可燃率低。小學時候我們常在學校鍋爐房後的煤堆裡撿大塊煤,在衚衕的牆上寫“某某某王八蛋”。被寫的見了,會還回去:“某某大傻X”;前一個這樣終結:“誰寫誰是大傻X”。

有人在公廁牆上寫下極為應景的謎語:

腳踏黃河兩岸,手拿祕密文件,前面機槍掃射,後面炮火連天。

住平房的幾乎家家有煤棚,夏天放自行車,到了深秋,卸一車煤進去,用來冬天取暖。天好的時候,各家會用水將粉末狀的煤和稀攪勻,用平鍬鏟到牆根兒,抹得臺階一樣平整,再用鎬或鐮刀切豆腐一樣在煤上劃出半米見方的格子。晒乾之後塊塊見方,摞到煤棚,用時拎一塊砸碎,放進爐子裡。條件好的直接買稀煤,省去很多工夫。條件再差些的就得撿煤塊。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拆掉後的煤棚

小學的時候,路上總會看到幾個老太太守在運煤拖拉機必經的路口。她們挎著褐色竹籃,握著瓦工鏟,邊談論著兒媳嚯嚯錢,邊蹲踞著伺機而動。路面坑坑窪窪的,紅色拖拉機一定顛簸,如果拉的是幹煤就直接掉出去,如果是稀煤,就像固體酸奶一樣吧唧一聲甩出來。老太太們像一群被驅散的鴨子,呼地躥過去,領先的彎腰剷煤,落後的耷拉著腦袋。拖拉機絕塵而去,老太太們蹲回原來的位置,等待下一輛的到來。拖拉機每次掉的雖然不大,但一天四五趟,每趟三四塊,省著點足夠用個兩三天。

大火車和小火車,往外走和往裡走

1983 年,錦州市在南票鎮和砂鍋屯公社建南票區,駐地黃甲屯。那時候起,黃甲屯成為南票區的交通樞紐和商業中心。南票的綠皮火車分兩類,大火車和小火車,大火車往外走,小火車往裡走。

小火車是煤礦職工的通勤車,從黃甲屯到邱皮溝,1961 年通車。我爺曾是車務段工人,我小時候坐火車到下廟子從沒花過錢,列車員總好像認識我,每次查票都給我跳過去。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南票黃甲屯站的站臺

車務段工人有公用澡堂,在下廟子火車站附近,我爺常帶我去那裡洗澡。晚飯之前,滾燙的熱水就已注滿水池,七點左右工人交班的時候,水溫剛好。我爺告訴我,太熱的池子不能下。曾有個老夥計,下班後渾身汗,急不可耐,脫光了就跳了進去,燙死了。我問是疼死的嗎?我爺說是熱水把汗毛燙焦了,堵死毛孔,人會憋死。有好長時間,我都習慣不時摸摸身上的絨毛,恐怕它會堵住毛孔。

大火車僅用於南票到錦州的客運,1959 年 10 月 1 日通車。

南票的商販會坐火車去錦州單洞批發日雜、玩具、衣服等物件回來賣,條件好的居民也常去錦州逛街、看親戚。我小時候,家人常帶我去錦州兒童公園、新華書店、單洞,很多書和玩具都是在錦州買的。在南票人眼中,錦州是“外面的世界”,如果誰暑假是在錦州親戚家過的,足可炫耀一個學期。錦州這一符號凝結了南票人嚮往和想象的一切,“錦州啥啥都有”,一位即將送孩子去錦州上學的阿姨這樣說。

大火車現在停運了。曾經每天早晚各一趟,十幾年間車票僅從兩塊五漲到三塊,大客雖然票價十塊,但一小時一趟,方便很多,人們可以更靈活的安排時間了。

大廈三層封頂,公園臥虎藏龍

小學時,南票“商廈”建成,三層樓,三萬多平,我們叫“大廈”。一樓賣吃的,二樓賣生活和娛樂用品,三樓是服飾和家居。我們到錦州或葫蘆島讀高中,放假時帶回城裡的戲謔:“南票人,真膽兒大,三層小樓兒叫大廈”。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南票商廈夜景

大廈是城市生活的投射,晚上或週末逛上一圈,人會充實不少。“去錦州幹啥,大廈買不就中麼”,人們這樣勸想週末去錦州的家人。消費者的充實感並不靠佔有很多物品,而是靠置身琳琅滿目的商品中,感受可隨時獲取任何商品的可能性。實際點說,等需要時,我買得到也買得起。當超市取代小賣點和商店,人們更直觀地感受到,消費不僅是權益也是權力。

大廈對面的日日升超市,自 2000 年一直開到今天。高中畢業後,有一次去超市買水,看到初中同學雙雙在收銀。她膚色黝黑,大眼睛,笑時嘴角有酒窩。我問她去哪上學,她細聲細語,說還沒出結果。後來,從班主任那得知,雙雙家只能供兒子上學,姑娘家咋的都會嫁出去。她在電話裡哭了一晚。

大廈對面是“西山公園”,現更名“九龍公園”,這是南票人休閒的去處。

走進大門,圓形大水池中央,盤踞著九條泥塑的龍,漆成赤橙黃綠青藍紫白黑,龍嘴噴著水柱,偶爾哪個噴口壞了,水柱就哈喇子似的從龍的嘴角汩汩流下。沿著坡走到頭是一扇塑著二龍戲珠的水泥,裡面是六邊形石板鋪的廣場,十四五個人排成三五排打太極拳,五六個人分成兩三組打羽毛球,三五個老頭擠在石墩周圍下棋。石墩上刻著金色的棋盤,旁邊三個石凳,下棋的興之所至會拍案而起,腳踩石凳叫到“跟臭棋簍子下棋,越下越臭”,或是“倆人下棋,多嘴是驢”。當人群散去,幽深的樹林裡晚風瑟瑟,朦朧月色下一副殘局。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南票九龍公園裡的舞者

早上,公園熱鬧且臥虎藏龍。第一波晨練的,據說凌晨三點半就上山了。他們自嘲:人老,快完犢子了,少睡點覺吧。他們下山時是一天中最黑的時候,第二波晨練者剛剛上來。有愛惡作劇的,蹲在草稞裡,等人過來就“嗷”一嗓子,嚇得人直罵:“老梆子給我嚇尿嘍,蹲草稞子嚎,屁眼兒讓野豬頂了?”

據說,有一年區裡歌手大賽冠軍是個賣豆腐的。那賣豆腐的每天都上山吊嗓子。六點左右,沿街住戶不論樓房平房,都會聽到高亢清亮的“豆腐——豆腐腦兒嘍”。住平房的趿拉著拖鞋,端碗出來。住樓的用繩子繫住菜籃子從樓上放下來,籃子裡裝著正好的錢,賣豆腐的盛出豆腐,再把籃子拉上去。看著菜籃子緩緩升起,我總能體會到週一升旗的神聖感。

五點以後是較成規模的晨練景象,跑步的、跳繩的、耍單槓的、練武術的。有位大叔對著大樹練功,肘撞、掌劈、指戳,折騰一番後,貼著樹、蹲著馬步繞圈走,走幾步猛地一撞,撞得腰一般粗的大樹簌簌發抖。還有時,畫家會來寫生,戴著鴨舌帽,架著畫板,邊抽菸邊畫畫。不管這些人在公園有怎樣的名望,清晨結束,他們扮演成各自的角色,過起各自的平淡生活,機關的套上工裝,老師走上講臺,開出租的等待乘客,炸麻花的繫上圍裙,清晨的公園是另一個時空的江湖。

搓澡,燒烤,冰棗糕

2000 年前後,公園門口開了家浴池,全鎮譁然,大家沒聽過“浴池”,只知道“澡堂子”。浴池裡不僅有搓澡的,連澡巾、毛巾、內褲都不用帶。當時我上初中,歷史老師不屑地說:“掙本地人錢算啥,有剛兒你掙外國人錢去。”果真,浴池沒幾年就黃了。有錢有頭腦的商人到外地經商,有錢的居民去外地消費。本地無錢可賺,有錢無處可花。

但那以後,住宅樓附近都開起浴池,三塊錢洗澡,五塊錢搓澡。有個二十來歲的搓澡工,說搓澡是從宮廷流傳民間的,那口氣好像宮裡的太監,大清亡國後淪落到衚衕裡。他自稱在錦州某高端洗浴中心幹過,貼著別人耳朵說“那兒有小姐”。在他看來搓澡是門功夫,澡巾是兵器,顧客要求用自帶的澡巾,他卻說用別人的澡巾有礙他發揮,非要用自己的,關公的青龍偃月刀,張飛的丈八點蛇矛,能隨便換麼。沒多久,老闆就把他轟走了。

公園前面是大橋,白天通車,晚上又增加了步行街的功能。六點左右,商販們陸續就位,賣襪子內褲、賣蘋果葡萄、賣鑰匙扣情侶鏈、賣麻辣燙烤苞米鐵板魷魚等等,間雜著過往行人和車輛,熱鬧得一塌糊塗。同學聚會通常是先轉一圈公園,再吃一頓鐵板魷魚。汽水喝多了就站在橋下對著寬闊的河面撒尿。那條河在照片裡很美,離近了卻不堪入目。河裡長滿雜亂的蘆葦,漂著厚厚一層綠藻,水中懸浮著樹杈、蘆葦杆、塑料袋、死耗子、易拉罐。

南票的鐵板魷魚除了塊大,並無特殊之處,真正的名吃還得是燒烤。錦州沒有錦州燒烤,南票曾是錦州轄區,也沒有錦州燒烤,其他地方才有,凡是掛著“錦州燒烤”招牌的都不正宗。正不正宗,除了味道,還得看餐桌上有沒有蒜蓉辣醬和大蒜,這是和餐具同樣重要的標配。每個燒烤店門口,都有一個穿黑色跨欄背心的壯漢,一手握著肉串,一手握著刷子,在騰騰冒煙的烤爐上揮斥方遒。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南票“燒烤一條街”

在南票上學時,穿過學校對面的衚衕,整條街都是小吃。最受歡迎的是麻辣串。豆皮泡開,切成長條,用竹籤穿上,刷辣醬、撒孜然,愛吃辣的就撒些辣椒末,一毛錢一串。別出心裁的會撒芝麻、刷甜麵醬。更高明的將豆皮先在排骨湯裡泡一下,然後刷醬撒料,味道更好。吃完麻辣串我們還會花兩毛錢買一塊冰棗糕來解辣。酸棗糕就是冰糕,將酸棗弄碎凍在沙冰裡,一口下去,酸溜溜透心涼。

高考結束後和大一放假時,初中同學聚會還會到賣麻辣串的家裡吃一頓。小時候三串五串的買,十串都是多的,長大以後相聚時少,一百串一百串的要,酸棗糕嘛,只管吃吧。大二放假,我們再去的時候,那家人就已經不幹了,他們的兒子已經大學畢業並結了婚。從那以後,我們這夥人再沒相聚過。

石頭山上,孫悟空死去

我小時候,九龍山下的河套,清澈得能看見水底的石頭。我們常去憋魚。先用泥堆個壩,等魚進來就往裡撒石灰,看魚翻白眼。河套裡還會看到小孩們光屁股洗澡。

那時候,南票人和大自然尚未斷了關係。有富龍山的同學,說家長在山上跑步看見過狼。有同學家的房頂放兩個大籠子,裝的是貉子,整天趴著睡覺,從院裡看像兩頭大熊。我爺家院子裡落過貓頭鷹,放在箱子裡餵養。打開箱子,漆黑中一雙黃色的眼睛,懶懶的,很亮。前幾年回家辦婚禮。飯店在公路邊,對面是片黃褐色的荒山,天上有鷹在盤旋,我那時就想起,小時候常聽到誰家的小雞被鷹叼走了。

南票的水庫叫烏金塘。大壩上赫然五個大字“烏金塘水庫”,廣場立著二十來米高的田螺仙女,舉著田螺,眺望大海。水庫旁有片樹林,可以野餐,學校組織的春遊就常去那裡。九七年大旱,水庫乾涸。周邊村民說,以前捉到鱉,覺得通神靈,都放生了,後來人貪還不忌諱,都嘖嘖稱讚王八個兒大,捉到了就賣錢了。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小地方”是單讀的一個固定欄目,邀請來自不同省份、不同區縣、不同鄉鎮的人,講述他們各自的故鄉記憶。正是這些你也許從未聽過卻真實存在於版圖上的名字,組成了今天的中國,塑造了你我或清楚或模糊的面目。

今天是小地方的第十期,來自《單讀》讀者阿唐。阿唐出生於 80 年代的遼寧省葫蘆島市南票,這裡一度歸屬錦州管轄。在阿唐的童年記憶裡,天地是被黑壓壓的煤炭“塞滿”的。這個依賴礦業的小鎮,也曾隨著時代腳步建起吃喝玩樂一體化的大廈,但南票人依然習慣去錦州購物、吃街邊小攤、去公園晨練......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在南票,有三色火車和單色天空

阿唐

火車所經之處,天地漆黑一團

我老家是南票的。南票地處遼西,葫蘆島西北部,但我總說自己是錦州人。我小時候南票歸錦州管轄,我對錦州更熟,去葫蘆島的次數掰手指都能算出來。在省外讀書時,聊起家鄉,錦州燒烤總能令滿座垂涎,讓我成為焦點。

我小時候在南票見過三種顏色的火車,綠色的客運車,橙色的油罐車,黑色的運煤車。漆黑的火車頭上沁著水珠,鼻樑頂著煙囪,像只高傲的犀牛,拉著長長的車身從邱皮溝開往女兒河或錦州,巨大的紅色車輪像切成一半的西瓜隨著鳴笛越轉越快,所經之處天地一片漆黑。

那時候,南票的礦區還沒有沉陷,黃甲屯也沒有棚戶區。我站在黃甲屯火車道旁,對面是一個黑色大坑,叫付煤廠。火車鳴笛駛過,煤廠裡煤山騷動,煤屑紛飛,裹挾著地上的黃土,摶扶搖而上,遮天蔽日,最終落在我身後那片住宅的陽臺上。小學的自然課老師住在那,一講到環境汙染,就將牙咬得嘎嘣嘎嘣響,沒完沒了地抱怨陽臺上“厚厚的黑土”。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南票,大橋橫跨於公園和大廈之間

小時候問起“南票”名字的由來,我舅說,乾隆當年撇出兩張“龍票”,落在朝陽南北,北邊的叫北票,南邊的叫南票。龍票據說是開礦執照。1905年,廣東陳應南在南票成立通裕煤礦公司,1928 年被奉天礦務局接收。“九一八”事變後,煤礦被日本壟斷,成立偽滿洲礦業株式會社南票煤礦採礦所。建國後,中央煤炭工業部投資開發南票礦區,於 1957 年建立阜新礦務局南票煤炭開發處,是國內重點煤礦之一。

六七歲的時候,隨家人去過煤礦。車一拐上坡,就看見一座座煤山塞滿了整個世界,地上覆蓋的,天上籠罩的,黑壓壓的都是煤。地上一道漆黑的水溝筆直流淌,水面映著渾濁的太陽,蕩著粼粼波光。家人談事情,我在煤山上等著。黃色的剷車從頭頂穿梭,到了我所在的煤山就探出頭、張開嘴,吞下滿滿一口煤,再飛到另一座山上吐出來。我嚇得直哭,家人見了大笑,說:熊蛋包,它跑不過你,它往這邊飛,你向那邊跑,往那邊飛,你再跑回來。我在漆黑的世界裡跑到日落。

家人對旁邊的人說,這批煤“大塊兒太多”。大塊煤最接近石頭,可燃率低。小學時候我們常在學校鍋爐房後的煤堆裡撿大塊煤,在衚衕的牆上寫“某某某王八蛋”。被寫的見了,會還回去:“某某大傻X”;前一個這樣終結:“誰寫誰是大傻X”。

有人在公廁牆上寫下極為應景的謎語:

腳踏黃河兩岸,手拿祕密文件,前面機槍掃射,後面炮火連天。

住平房的幾乎家家有煤棚,夏天放自行車,到了深秋,卸一車煤進去,用來冬天取暖。天好的時候,各家會用水將粉末狀的煤和稀攪勻,用平鍬鏟到牆根兒,抹得臺階一樣平整,再用鎬或鐮刀切豆腐一樣在煤上劃出半米見方的格子。晒乾之後塊塊見方,摞到煤棚,用時拎一塊砸碎,放進爐子裡。條件好的直接買稀煤,省去很多工夫。條件再差些的就得撿煤塊。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拆掉後的煤棚

小學的時候,路上總會看到幾個老太太守在運煤拖拉機必經的路口。她們挎著褐色竹籃,握著瓦工鏟,邊談論著兒媳嚯嚯錢,邊蹲踞著伺機而動。路面坑坑窪窪的,紅色拖拉機一定顛簸,如果拉的是幹煤就直接掉出去,如果是稀煤,就像固體酸奶一樣吧唧一聲甩出來。老太太們像一群被驅散的鴨子,呼地躥過去,領先的彎腰剷煤,落後的耷拉著腦袋。拖拉機絕塵而去,老太太們蹲回原來的位置,等待下一輛的到來。拖拉機每次掉的雖然不大,但一天四五趟,每趟三四塊,省著點足夠用個兩三天。

大火車和小火車,往外走和往裡走

1983 年,錦州市在南票鎮和砂鍋屯公社建南票區,駐地黃甲屯。那時候起,黃甲屯成為南票區的交通樞紐和商業中心。南票的綠皮火車分兩類,大火車和小火車,大火車往外走,小火車往裡走。

小火車是煤礦職工的通勤車,從黃甲屯到邱皮溝,1961 年通車。我爺曾是車務段工人,我小時候坐火車到下廟子從沒花過錢,列車員總好像認識我,每次查票都給我跳過去。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南票黃甲屯站的站臺

車務段工人有公用澡堂,在下廟子火車站附近,我爺常帶我去那裡洗澡。晚飯之前,滾燙的熱水就已注滿水池,七點左右工人交班的時候,水溫剛好。我爺告訴我,太熱的池子不能下。曾有個老夥計,下班後渾身汗,急不可耐,脫光了就跳了進去,燙死了。我問是疼死的嗎?我爺說是熱水把汗毛燙焦了,堵死毛孔,人會憋死。有好長時間,我都習慣不時摸摸身上的絨毛,恐怕它會堵住毛孔。

大火車僅用於南票到錦州的客運,1959 年 10 月 1 日通車。

南票的商販會坐火車去錦州單洞批發日雜、玩具、衣服等物件回來賣,條件好的居民也常去錦州逛街、看親戚。我小時候,家人常帶我去錦州兒童公園、新華書店、單洞,很多書和玩具都是在錦州買的。在南票人眼中,錦州是“外面的世界”,如果誰暑假是在錦州親戚家過的,足可炫耀一個學期。錦州這一符號凝結了南票人嚮往和想象的一切,“錦州啥啥都有”,一位即將送孩子去錦州上學的阿姨這樣說。

大火車現在停運了。曾經每天早晚各一趟,十幾年間車票僅從兩塊五漲到三塊,大客雖然票價十塊,但一小時一趟,方便很多,人們可以更靈活的安排時間了。

大廈三層封頂,公園臥虎藏龍

小學時,南票“商廈”建成,三層樓,三萬多平,我們叫“大廈”。一樓賣吃的,二樓賣生活和娛樂用品,三樓是服飾和家居。我們到錦州或葫蘆島讀高中,放假時帶回城裡的戲謔:“南票人,真膽兒大,三層小樓兒叫大廈”。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南票商廈夜景

大廈是城市生活的投射,晚上或週末逛上一圈,人會充實不少。“去錦州幹啥,大廈買不就中麼”,人們這樣勸想週末去錦州的家人。消費者的充實感並不靠佔有很多物品,而是靠置身琳琅滿目的商品中,感受可隨時獲取任何商品的可能性。實際點說,等需要時,我買得到也買得起。當超市取代小賣點和商店,人們更直觀地感受到,消費不僅是權益也是權力。

大廈對面的日日升超市,自 2000 年一直開到今天。高中畢業後,有一次去超市買水,看到初中同學雙雙在收銀。她膚色黝黑,大眼睛,笑時嘴角有酒窩。我問她去哪上學,她細聲細語,說還沒出結果。後來,從班主任那得知,雙雙家只能供兒子上學,姑娘家咋的都會嫁出去。她在電話裡哭了一晚。

大廈對面是“西山公園”,現更名“九龍公園”,這是南票人休閒的去處。

走進大門,圓形大水池中央,盤踞著九條泥塑的龍,漆成赤橙黃綠青藍紫白黑,龍嘴噴著水柱,偶爾哪個噴口壞了,水柱就哈喇子似的從龍的嘴角汩汩流下。沿著坡走到頭是一扇塑著二龍戲珠的水泥,裡面是六邊形石板鋪的廣場,十四五個人排成三五排打太極拳,五六個人分成兩三組打羽毛球,三五個老頭擠在石墩周圍下棋。石墩上刻著金色的棋盤,旁邊三個石凳,下棋的興之所至會拍案而起,腳踩石凳叫到“跟臭棋簍子下棋,越下越臭”,或是“倆人下棋,多嘴是驢”。當人群散去,幽深的樹林裡晚風瑟瑟,朦朧月色下一副殘局。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南票九龍公園裡的舞者

早上,公園熱鬧且臥虎藏龍。第一波晨練的,據說凌晨三點半就上山了。他們自嘲:人老,快完犢子了,少睡點覺吧。他們下山時是一天中最黑的時候,第二波晨練者剛剛上來。有愛惡作劇的,蹲在草稞裡,等人過來就“嗷”一嗓子,嚇得人直罵:“老梆子給我嚇尿嘍,蹲草稞子嚎,屁眼兒讓野豬頂了?”

據說,有一年區裡歌手大賽冠軍是個賣豆腐的。那賣豆腐的每天都上山吊嗓子。六點左右,沿街住戶不論樓房平房,都會聽到高亢清亮的“豆腐——豆腐腦兒嘍”。住平房的趿拉著拖鞋,端碗出來。住樓的用繩子繫住菜籃子從樓上放下來,籃子裡裝著正好的錢,賣豆腐的盛出豆腐,再把籃子拉上去。看著菜籃子緩緩升起,我總能體會到週一升旗的神聖感。

五點以後是較成規模的晨練景象,跑步的、跳繩的、耍單槓的、練武術的。有位大叔對著大樹練功,肘撞、掌劈、指戳,折騰一番後,貼著樹、蹲著馬步繞圈走,走幾步猛地一撞,撞得腰一般粗的大樹簌簌發抖。還有時,畫家會來寫生,戴著鴨舌帽,架著畫板,邊抽菸邊畫畫。不管這些人在公園有怎樣的名望,清晨結束,他們扮演成各自的角色,過起各自的平淡生活,機關的套上工裝,老師走上講臺,開出租的等待乘客,炸麻花的繫上圍裙,清晨的公園是另一個時空的江湖。

搓澡,燒烤,冰棗糕

2000 年前後,公園門口開了家浴池,全鎮譁然,大家沒聽過“浴池”,只知道“澡堂子”。浴池裡不僅有搓澡的,連澡巾、毛巾、內褲都不用帶。當時我上初中,歷史老師不屑地說:“掙本地人錢算啥,有剛兒你掙外國人錢去。”果真,浴池沒幾年就黃了。有錢有頭腦的商人到外地經商,有錢的居民去外地消費。本地無錢可賺,有錢無處可花。

但那以後,住宅樓附近都開起浴池,三塊錢洗澡,五塊錢搓澡。有個二十來歲的搓澡工,說搓澡是從宮廷流傳民間的,那口氣好像宮裡的太監,大清亡國後淪落到衚衕裡。他自稱在錦州某高端洗浴中心幹過,貼著別人耳朵說“那兒有小姐”。在他看來搓澡是門功夫,澡巾是兵器,顧客要求用自帶的澡巾,他卻說用別人的澡巾有礙他發揮,非要用自己的,關公的青龍偃月刀,張飛的丈八點蛇矛,能隨便換麼。沒多久,老闆就把他轟走了。

公園前面是大橋,白天通車,晚上又增加了步行街的功能。六點左右,商販們陸續就位,賣襪子內褲、賣蘋果葡萄、賣鑰匙扣情侶鏈、賣麻辣燙烤苞米鐵板魷魚等等,間雜著過往行人和車輛,熱鬧得一塌糊塗。同學聚會通常是先轉一圈公園,再吃一頓鐵板魷魚。汽水喝多了就站在橋下對著寬闊的河面撒尿。那條河在照片裡很美,離近了卻不堪入目。河裡長滿雜亂的蘆葦,漂著厚厚一層綠藻,水中懸浮著樹杈、蘆葦杆、塑料袋、死耗子、易拉罐。

南票的鐵板魷魚除了塊大,並無特殊之處,真正的名吃還得是燒烤。錦州沒有錦州燒烤,南票曾是錦州轄區,也沒有錦州燒烤,其他地方才有,凡是掛著“錦州燒烤”招牌的都不正宗。正不正宗,除了味道,還得看餐桌上有沒有蒜蓉辣醬和大蒜,這是和餐具同樣重要的標配。每個燒烤店門口,都有一個穿黑色跨欄背心的壯漢,一手握著肉串,一手握著刷子,在騰騰冒煙的烤爐上揮斥方遒。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南票“燒烤一條街”

在南票上學時,穿過學校對面的衚衕,整條街都是小吃。最受歡迎的是麻辣串。豆皮泡開,切成長條,用竹籤穿上,刷辣醬、撒孜然,愛吃辣的就撒些辣椒末,一毛錢一串。別出心裁的會撒芝麻、刷甜麵醬。更高明的將豆皮先在排骨湯裡泡一下,然後刷醬撒料,味道更好。吃完麻辣串我們還會花兩毛錢買一塊冰棗糕來解辣。酸棗糕就是冰糕,將酸棗弄碎凍在沙冰裡,一口下去,酸溜溜透心涼。

高考結束後和大一放假時,初中同學聚會還會到賣麻辣串的家裡吃一頓。小時候三串五串的買,十串都是多的,長大以後相聚時少,一百串一百串的要,酸棗糕嘛,只管吃吧。大二放假,我們再去的時候,那家人就已經不幹了,他們的兒子已經大學畢業並結了婚。從那以後,我們這夥人再沒相聚過。

石頭山上,孫悟空死去

我小時候,九龍山下的河套,清澈得能看見水底的石頭。我們常去憋魚。先用泥堆個壩,等魚進來就往裡撒石灰,看魚翻白眼。河套裡還會看到小孩們光屁股洗澡。

那時候,南票人和大自然尚未斷了關係。有富龍山的同學,說家長在山上跑步看見過狼。有同學家的房頂放兩個大籠子,裝的是貉子,整天趴著睡覺,從院裡看像兩頭大熊。我爺家院子裡落過貓頭鷹,放在箱子裡餵養。打開箱子,漆黑中一雙黃色的眼睛,懶懶的,很亮。前幾年回家辦婚禮。飯店在公路邊,對面是片黃褐色的荒山,天上有鷹在盤旋,我那時就想起,小時候常聽到誰家的小雞被鷹叼走了。

南票的水庫叫烏金塘。大壩上赫然五個大字“烏金塘水庫”,廣場立著二十來米高的田螺仙女,舉著田螺,眺望大海。水庫旁有片樹林,可以野餐,學校組織的春遊就常去那裡。九七年大旱,水庫乾涸。周邊村民說,以前捉到鱉,覺得通神靈,都放生了,後來人貪還不忌諱,都嘖嘖稱讚王八個兒大,捉到了就賣錢了。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烏金塘水庫

我媽的一個朋友講,她家住三樓,有一天早上開門,門口趴著一隻鱉,看個頭少說六十歲。家人不敢得罪,說比咱歲數都大,得好好伺候。於是,餵養了幾天,裝在籃子裡,開車去水庫放生。起初,那鱉還不走,伸著脖子回頭看。那位阿姨說:走吧,回家去吧。那鱉又動動脖子,像點頭似的,然後才轉身入河,順水而去。

南票地屬丘陵,群山環列,土地貧瘠,“一步踩不著石頭,便是神仙”。開車來南票,一路景色盡是荒涼。眼前的農作物是焦枯的,遠處的山是灰褐色的,灰色的石頭,褐色的沙土,中間夾雜著一撮撮綠色的松樹。公路另一側是山的側面,刀劈了一樣的石砬子,我小時候就愛在這樣近於垂直的山體上爬。遼東山區的人來了會納悶,這裡人靠什麼活?

我奶家就住在下廟子的山上。我爺繞著房子圈了個果園,種棗、葡萄,養雞、兔子、鴿子,還養過狗,後來被人偷走了。出了果園就能上山。

山腰上有五塊石頭,四塊相連,一塊獨臥。我姑說那是唐僧師徒休息的地方,單獨的一塊是白龍馬的。那是我小時候流連最多的地方。坐在石頭上,順著雜草往下看,一排排灰色的房屋將人們圈進一塊塊格子裡,人們在裡面聊天、洗衣服、摘花弄草。炊煙升起時,老太太們喊孫子回家吃飯,哀求聲,叫罵聲,在街上此起彼伏、四處迴盪。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小地方”是單讀的一個固定欄目,邀請來自不同省份、不同區縣、不同鄉鎮的人,講述他們各自的故鄉記憶。正是這些你也許從未聽過卻真實存在於版圖上的名字,組成了今天的中國,塑造了你我或清楚或模糊的面目。

今天是小地方的第十期,來自《單讀》讀者阿唐。阿唐出生於 80 年代的遼寧省葫蘆島市南票,這裡一度歸屬錦州管轄。在阿唐的童年記憶裡,天地是被黑壓壓的煤炭“塞滿”的。這個依賴礦業的小鎮,也曾隨著時代腳步建起吃喝玩樂一體化的大廈,但南票人依然習慣去錦州購物、吃街邊小攤、去公園晨練......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在南票,有三色火車和單色天空

阿唐

火車所經之處,天地漆黑一團

我老家是南票的。南票地處遼西,葫蘆島西北部,但我總說自己是錦州人。我小時候南票歸錦州管轄,我對錦州更熟,去葫蘆島的次數掰手指都能算出來。在省外讀書時,聊起家鄉,錦州燒烤總能令滿座垂涎,讓我成為焦點。

我小時候在南票見過三種顏色的火車,綠色的客運車,橙色的油罐車,黑色的運煤車。漆黑的火車頭上沁著水珠,鼻樑頂著煙囪,像只高傲的犀牛,拉著長長的車身從邱皮溝開往女兒河或錦州,巨大的紅色車輪像切成一半的西瓜隨著鳴笛越轉越快,所經之處天地一片漆黑。

那時候,南票的礦區還沒有沉陷,黃甲屯也沒有棚戶區。我站在黃甲屯火車道旁,對面是一個黑色大坑,叫付煤廠。火車鳴笛駛過,煤廠裡煤山騷動,煤屑紛飛,裹挾著地上的黃土,摶扶搖而上,遮天蔽日,最終落在我身後那片住宅的陽臺上。小學的自然課老師住在那,一講到環境汙染,就將牙咬得嘎嘣嘎嘣響,沒完沒了地抱怨陽臺上“厚厚的黑土”。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南票,大橋橫跨於公園和大廈之間

小時候問起“南票”名字的由來,我舅說,乾隆當年撇出兩張“龍票”,落在朝陽南北,北邊的叫北票,南邊的叫南票。龍票據說是開礦執照。1905年,廣東陳應南在南票成立通裕煤礦公司,1928 年被奉天礦務局接收。“九一八”事變後,煤礦被日本壟斷,成立偽滿洲礦業株式會社南票煤礦採礦所。建國後,中央煤炭工業部投資開發南票礦區,於 1957 年建立阜新礦務局南票煤炭開發處,是國內重點煤礦之一。

六七歲的時候,隨家人去過煤礦。車一拐上坡,就看見一座座煤山塞滿了整個世界,地上覆蓋的,天上籠罩的,黑壓壓的都是煤。地上一道漆黑的水溝筆直流淌,水面映著渾濁的太陽,蕩著粼粼波光。家人談事情,我在煤山上等著。黃色的剷車從頭頂穿梭,到了我所在的煤山就探出頭、張開嘴,吞下滿滿一口煤,再飛到另一座山上吐出來。我嚇得直哭,家人見了大笑,說:熊蛋包,它跑不過你,它往這邊飛,你向那邊跑,往那邊飛,你再跑回來。我在漆黑的世界裡跑到日落。

家人對旁邊的人說,這批煤“大塊兒太多”。大塊煤最接近石頭,可燃率低。小學時候我們常在學校鍋爐房後的煤堆裡撿大塊煤,在衚衕的牆上寫“某某某王八蛋”。被寫的見了,會還回去:“某某大傻X”;前一個這樣終結:“誰寫誰是大傻X”。

有人在公廁牆上寫下極為應景的謎語:

腳踏黃河兩岸,手拿祕密文件,前面機槍掃射,後面炮火連天。

住平房的幾乎家家有煤棚,夏天放自行車,到了深秋,卸一車煤進去,用來冬天取暖。天好的時候,各家會用水將粉末狀的煤和稀攪勻,用平鍬鏟到牆根兒,抹得臺階一樣平整,再用鎬或鐮刀切豆腐一樣在煤上劃出半米見方的格子。晒乾之後塊塊見方,摞到煤棚,用時拎一塊砸碎,放進爐子裡。條件好的直接買稀煤,省去很多工夫。條件再差些的就得撿煤塊。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拆掉後的煤棚

小學的時候,路上總會看到幾個老太太守在運煤拖拉機必經的路口。她們挎著褐色竹籃,握著瓦工鏟,邊談論著兒媳嚯嚯錢,邊蹲踞著伺機而動。路面坑坑窪窪的,紅色拖拉機一定顛簸,如果拉的是幹煤就直接掉出去,如果是稀煤,就像固體酸奶一樣吧唧一聲甩出來。老太太們像一群被驅散的鴨子,呼地躥過去,領先的彎腰剷煤,落後的耷拉著腦袋。拖拉機絕塵而去,老太太們蹲回原來的位置,等待下一輛的到來。拖拉機每次掉的雖然不大,但一天四五趟,每趟三四塊,省著點足夠用個兩三天。

大火車和小火車,往外走和往裡走

1983 年,錦州市在南票鎮和砂鍋屯公社建南票區,駐地黃甲屯。那時候起,黃甲屯成為南票區的交通樞紐和商業中心。南票的綠皮火車分兩類,大火車和小火車,大火車往外走,小火車往裡走。

小火車是煤礦職工的通勤車,從黃甲屯到邱皮溝,1961 年通車。我爺曾是車務段工人,我小時候坐火車到下廟子從沒花過錢,列車員總好像認識我,每次查票都給我跳過去。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南票黃甲屯站的站臺

車務段工人有公用澡堂,在下廟子火車站附近,我爺常帶我去那裡洗澡。晚飯之前,滾燙的熱水就已注滿水池,七點左右工人交班的時候,水溫剛好。我爺告訴我,太熱的池子不能下。曾有個老夥計,下班後渾身汗,急不可耐,脫光了就跳了進去,燙死了。我問是疼死的嗎?我爺說是熱水把汗毛燙焦了,堵死毛孔,人會憋死。有好長時間,我都習慣不時摸摸身上的絨毛,恐怕它會堵住毛孔。

大火車僅用於南票到錦州的客運,1959 年 10 月 1 日通車。

南票的商販會坐火車去錦州單洞批發日雜、玩具、衣服等物件回來賣,條件好的居民也常去錦州逛街、看親戚。我小時候,家人常帶我去錦州兒童公園、新華書店、單洞,很多書和玩具都是在錦州買的。在南票人眼中,錦州是“外面的世界”,如果誰暑假是在錦州親戚家過的,足可炫耀一個學期。錦州這一符號凝結了南票人嚮往和想象的一切,“錦州啥啥都有”,一位即將送孩子去錦州上學的阿姨這樣說。

大火車現在停運了。曾經每天早晚各一趟,十幾年間車票僅從兩塊五漲到三塊,大客雖然票價十塊,但一小時一趟,方便很多,人們可以更靈活的安排時間了。

大廈三層封頂,公園臥虎藏龍

小學時,南票“商廈”建成,三層樓,三萬多平,我們叫“大廈”。一樓賣吃的,二樓賣生活和娛樂用品,三樓是服飾和家居。我們到錦州或葫蘆島讀高中,放假時帶回城裡的戲謔:“南票人,真膽兒大,三層小樓兒叫大廈”。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南票商廈夜景

大廈是城市生活的投射,晚上或週末逛上一圈,人會充實不少。“去錦州幹啥,大廈買不就中麼”,人們這樣勸想週末去錦州的家人。消費者的充實感並不靠佔有很多物品,而是靠置身琳琅滿目的商品中,感受可隨時獲取任何商品的可能性。實際點說,等需要時,我買得到也買得起。當超市取代小賣點和商店,人們更直觀地感受到,消費不僅是權益也是權力。

大廈對面的日日升超市,自 2000 年一直開到今天。高中畢業後,有一次去超市買水,看到初中同學雙雙在收銀。她膚色黝黑,大眼睛,笑時嘴角有酒窩。我問她去哪上學,她細聲細語,說還沒出結果。後來,從班主任那得知,雙雙家只能供兒子上學,姑娘家咋的都會嫁出去。她在電話裡哭了一晚。

大廈對面是“西山公園”,現更名“九龍公園”,這是南票人休閒的去處。

走進大門,圓形大水池中央,盤踞著九條泥塑的龍,漆成赤橙黃綠青藍紫白黑,龍嘴噴著水柱,偶爾哪個噴口壞了,水柱就哈喇子似的從龍的嘴角汩汩流下。沿著坡走到頭是一扇塑著二龍戲珠的水泥,裡面是六邊形石板鋪的廣場,十四五個人排成三五排打太極拳,五六個人分成兩三組打羽毛球,三五個老頭擠在石墩周圍下棋。石墩上刻著金色的棋盤,旁邊三個石凳,下棋的興之所至會拍案而起,腳踩石凳叫到“跟臭棋簍子下棋,越下越臭”,或是“倆人下棋,多嘴是驢”。當人群散去,幽深的樹林裡晚風瑟瑟,朦朧月色下一副殘局。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南票九龍公園裡的舞者

早上,公園熱鬧且臥虎藏龍。第一波晨練的,據說凌晨三點半就上山了。他們自嘲:人老,快完犢子了,少睡點覺吧。他們下山時是一天中最黑的時候,第二波晨練者剛剛上來。有愛惡作劇的,蹲在草稞裡,等人過來就“嗷”一嗓子,嚇得人直罵:“老梆子給我嚇尿嘍,蹲草稞子嚎,屁眼兒讓野豬頂了?”

據說,有一年區裡歌手大賽冠軍是個賣豆腐的。那賣豆腐的每天都上山吊嗓子。六點左右,沿街住戶不論樓房平房,都會聽到高亢清亮的“豆腐——豆腐腦兒嘍”。住平房的趿拉著拖鞋,端碗出來。住樓的用繩子繫住菜籃子從樓上放下來,籃子裡裝著正好的錢,賣豆腐的盛出豆腐,再把籃子拉上去。看著菜籃子緩緩升起,我總能體會到週一升旗的神聖感。

五點以後是較成規模的晨練景象,跑步的、跳繩的、耍單槓的、練武術的。有位大叔對著大樹練功,肘撞、掌劈、指戳,折騰一番後,貼著樹、蹲著馬步繞圈走,走幾步猛地一撞,撞得腰一般粗的大樹簌簌發抖。還有時,畫家會來寫生,戴著鴨舌帽,架著畫板,邊抽菸邊畫畫。不管這些人在公園有怎樣的名望,清晨結束,他們扮演成各自的角色,過起各自的平淡生活,機關的套上工裝,老師走上講臺,開出租的等待乘客,炸麻花的繫上圍裙,清晨的公園是另一個時空的江湖。

搓澡,燒烤,冰棗糕

2000 年前後,公園門口開了家浴池,全鎮譁然,大家沒聽過“浴池”,只知道“澡堂子”。浴池裡不僅有搓澡的,連澡巾、毛巾、內褲都不用帶。當時我上初中,歷史老師不屑地說:“掙本地人錢算啥,有剛兒你掙外國人錢去。”果真,浴池沒幾年就黃了。有錢有頭腦的商人到外地經商,有錢的居民去外地消費。本地無錢可賺,有錢無處可花。

但那以後,住宅樓附近都開起浴池,三塊錢洗澡,五塊錢搓澡。有個二十來歲的搓澡工,說搓澡是從宮廷流傳民間的,那口氣好像宮裡的太監,大清亡國後淪落到衚衕裡。他自稱在錦州某高端洗浴中心幹過,貼著別人耳朵說“那兒有小姐”。在他看來搓澡是門功夫,澡巾是兵器,顧客要求用自帶的澡巾,他卻說用別人的澡巾有礙他發揮,非要用自己的,關公的青龍偃月刀,張飛的丈八點蛇矛,能隨便換麼。沒多久,老闆就把他轟走了。

公園前面是大橋,白天通車,晚上又增加了步行街的功能。六點左右,商販們陸續就位,賣襪子內褲、賣蘋果葡萄、賣鑰匙扣情侶鏈、賣麻辣燙烤苞米鐵板魷魚等等,間雜著過往行人和車輛,熱鬧得一塌糊塗。同學聚會通常是先轉一圈公園,再吃一頓鐵板魷魚。汽水喝多了就站在橋下對著寬闊的河面撒尿。那條河在照片裡很美,離近了卻不堪入目。河裡長滿雜亂的蘆葦,漂著厚厚一層綠藻,水中懸浮著樹杈、蘆葦杆、塑料袋、死耗子、易拉罐。

南票的鐵板魷魚除了塊大,並無特殊之處,真正的名吃還得是燒烤。錦州沒有錦州燒烤,南票曾是錦州轄區,也沒有錦州燒烤,其他地方才有,凡是掛著“錦州燒烤”招牌的都不正宗。正不正宗,除了味道,還得看餐桌上有沒有蒜蓉辣醬和大蒜,這是和餐具同樣重要的標配。每個燒烤店門口,都有一個穿黑色跨欄背心的壯漢,一手握著肉串,一手握著刷子,在騰騰冒煙的烤爐上揮斥方遒。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南票“燒烤一條街”

在南票上學時,穿過學校對面的衚衕,整條街都是小吃。最受歡迎的是麻辣串。豆皮泡開,切成長條,用竹籤穿上,刷辣醬、撒孜然,愛吃辣的就撒些辣椒末,一毛錢一串。別出心裁的會撒芝麻、刷甜麵醬。更高明的將豆皮先在排骨湯裡泡一下,然後刷醬撒料,味道更好。吃完麻辣串我們還會花兩毛錢買一塊冰棗糕來解辣。酸棗糕就是冰糕,將酸棗弄碎凍在沙冰裡,一口下去,酸溜溜透心涼。

高考結束後和大一放假時,初中同學聚會還會到賣麻辣串的家裡吃一頓。小時候三串五串的買,十串都是多的,長大以後相聚時少,一百串一百串的要,酸棗糕嘛,只管吃吧。大二放假,我們再去的時候,那家人就已經不幹了,他們的兒子已經大學畢業並結了婚。從那以後,我們這夥人再沒相聚過。

石頭山上,孫悟空死去

我小時候,九龍山下的河套,清澈得能看見水底的石頭。我們常去憋魚。先用泥堆個壩,等魚進來就往裡撒石灰,看魚翻白眼。河套裡還會看到小孩們光屁股洗澡。

那時候,南票人和大自然尚未斷了關係。有富龍山的同學,說家長在山上跑步看見過狼。有同學家的房頂放兩個大籠子,裝的是貉子,整天趴著睡覺,從院裡看像兩頭大熊。我爺家院子裡落過貓頭鷹,放在箱子裡餵養。打開箱子,漆黑中一雙黃色的眼睛,懶懶的,很亮。前幾年回家辦婚禮。飯店在公路邊,對面是片黃褐色的荒山,天上有鷹在盤旋,我那時就想起,小時候常聽到誰家的小雞被鷹叼走了。

南票的水庫叫烏金塘。大壩上赫然五個大字“烏金塘水庫”,廣場立著二十來米高的田螺仙女,舉著田螺,眺望大海。水庫旁有片樹林,可以野餐,學校組織的春遊就常去那裡。九七年大旱,水庫乾涸。周邊村民說,以前捉到鱉,覺得通神靈,都放生了,後來人貪還不忌諱,都嘖嘖稱讚王八個兒大,捉到了就賣錢了。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烏金塘水庫

我媽的一個朋友講,她家住三樓,有一天早上開門,門口趴著一隻鱉,看個頭少說六十歲。家人不敢得罪,說比咱歲數都大,得好好伺候。於是,餵養了幾天,裝在籃子裡,開車去水庫放生。起初,那鱉還不走,伸著脖子回頭看。那位阿姨說:走吧,回家去吧。那鱉又動動脖子,像點頭似的,然後才轉身入河,順水而去。

南票地屬丘陵,群山環列,土地貧瘠,“一步踩不著石頭,便是神仙”。開車來南票,一路景色盡是荒涼。眼前的農作物是焦枯的,遠處的山是灰褐色的,灰色的石頭,褐色的沙土,中間夾雜著一撮撮綠色的松樹。公路另一側是山的側面,刀劈了一樣的石砬子,我小時候就愛在這樣近於垂直的山體上爬。遼東山區的人來了會納悶,這裡人靠什麼活?

我奶家就住在下廟子的山上。我爺繞著房子圈了個果園,種棗、葡萄,養雞、兔子、鴿子,還養過狗,後來被人偷走了。出了果園就能上山。

山腰上有五塊石頭,四塊相連,一塊獨臥。我姑說那是唐僧師徒休息的地方,單獨的一塊是白龍馬的。那是我小時候流連最多的地方。坐在石頭上,順著雜草往下看,一排排灰色的房屋將人們圈進一塊塊格子裡,人們在裡面聊天、洗衣服、摘花弄草。炊煙升起時,老太太們喊孫子回家吃飯,哀求聲,叫罵聲,在街上此起彼伏、四處迴盪。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站在山上俯瞰南票

山的更深處住著一戶人家。那家老頭常拄著鐵鎬,踏著鋪滿黃土沙石的路面,面向枯黃的玉米地和貧瘠的大山唱著沒有調子的歌:

三盅散白酒,

二兩幹豆腐,

山溝兒裡一窩,

天不怕,地不服,

我比皇帝還享福。

這本是生活的真實一面,但在童年的眼裡卻如此虛幻,而我姑講的山裡的老虎、長頸鹿、獅子、大象、狗熊……似乎才是真的。後來,在那五塊石頭旁,我奶告訴我,就算孫悟空真有其人,到今天也早就死了。

這個噩耗可以算作童年的結束吧。

火車不停留,而我們在凋敝

南票是靠煤炭發展起來的,最早的採煤記錄據說在唐代,但已無證可考。從清朝到民國,從偽滿洲到新中國成立,南票始終是重點開採的煤礦之一。建國後成立礦務局。我的小學叫礦務局實驗小學,初中叫礦務局實驗中學,除此還有礦務局醫院、洗澡堂、招待所等等。然而,九十年代大批員工下崗。再後來,地表因常年開採而下沉,曾經的礦區成為沉陷區。

2006 年,我從礦區路過。車在土路上行駛,司機說路面是靠不斷充水浮起來的,下面早空了。我順著他的手指看,旁邊是一座教學樓,大概五層,已經沉陷得只剩兩層了。佈滿泥土的窗戶就像失明的眼睛,看不見過去未來,而當下正在一點點地沉陷。私有煤礦的礦主自然不愁,他們或挖新礦,或早賺夠了一輩子的錢。他們將子女送往國外,告誡他們永遠不要回來。礦區的工人和農民成了動遷戶,搬到黃甲屯,住在商貿城附近的樓裡,他們的孩子成了黃甲人,再不用回到那漆黑、荒涼、冰冷的地方去了。每個人都過上了夢寐以求的生活。

初中的時候,大廈附近有一家書店,叫“文友書店”。那時新華書店已停業,文友書店是僅有的書店。我在那買過很多書,魯迅的《吶喊》,老舍的《駱駝祥子》,高爾基的《童年》,凡爾納的《神祕島》,吉卜林的《叢林故事》……高一寒假回來,書店裡堆滿了大蔥、白菜,高二再回來,那裡變成火鍋店了。即便到今天,南票也沒有一家真正意義上的書店。

十幾年前,原付煤場的位置建起一座商貿城,和城裡蔬菜水果超市一樣,只是除了蔬菜水果,還有日雜和衣服售賣。黃甲賣菜的不比買菜的少,商貿城外的馬路也成了菜市場。晚上,商貿城關門,馬路上的菜攤也散去,色彩斑斕的爛水果、閃光的魚鱗、血淋淋的豬下水在路邊發酵,腥臭味瀰漫整條街道。而我們卻覺得比前幾年乾淨多了。有人說南票“垃圾堆上擺攤點,小河溝邊走行人”。我推測這人是在炫耀幸福。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小地方”是單讀的一個固定欄目,邀請來自不同省份、不同區縣、不同鄉鎮的人,講述他們各自的故鄉記憶。正是這些你也許從未聽過卻真實存在於版圖上的名字,組成了今天的中國,塑造了你我或清楚或模糊的面目。

今天是小地方的第十期,來自《單讀》讀者阿唐。阿唐出生於 80 年代的遼寧省葫蘆島市南票,這裡一度歸屬錦州管轄。在阿唐的童年記憶裡,天地是被黑壓壓的煤炭“塞滿”的。這個依賴礦業的小鎮,也曾隨著時代腳步建起吃喝玩樂一體化的大廈,但南票人依然習慣去錦州購物、吃街邊小攤、去公園晨練......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在南票,有三色火車和單色天空

阿唐

火車所經之處,天地漆黑一團

我老家是南票的。南票地處遼西,葫蘆島西北部,但我總說自己是錦州人。我小時候南票歸錦州管轄,我對錦州更熟,去葫蘆島的次數掰手指都能算出來。在省外讀書時,聊起家鄉,錦州燒烤總能令滿座垂涎,讓我成為焦點。

我小時候在南票見過三種顏色的火車,綠色的客運車,橙色的油罐車,黑色的運煤車。漆黑的火車頭上沁著水珠,鼻樑頂著煙囪,像只高傲的犀牛,拉著長長的車身從邱皮溝開往女兒河或錦州,巨大的紅色車輪像切成一半的西瓜隨著鳴笛越轉越快,所經之處天地一片漆黑。

那時候,南票的礦區還沒有沉陷,黃甲屯也沒有棚戶區。我站在黃甲屯火車道旁,對面是一個黑色大坑,叫付煤廠。火車鳴笛駛過,煤廠裡煤山騷動,煤屑紛飛,裹挾著地上的黃土,摶扶搖而上,遮天蔽日,最終落在我身後那片住宅的陽臺上。小學的自然課老師住在那,一講到環境汙染,就將牙咬得嘎嘣嘎嘣響,沒完沒了地抱怨陽臺上“厚厚的黑土”。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南票,大橋橫跨於公園和大廈之間

小時候問起“南票”名字的由來,我舅說,乾隆當年撇出兩張“龍票”,落在朝陽南北,北邊的叫北票,南邊的叫南票。龍票據說是開礦執照。1905年,廣東陳應南在南票成立通裕煤礦公司,1928 年被奉天礦務局接收。“九一八”事變後,煤礦被日本壟斷,成立偽滿洲礦業株式會社南票煤礦採礦所。建國後,中央煤炭工業部投資開發南票礦區,於 1957 年建立阜新礦務局南票煤炭開發處,是國內重點煤礦之一。

六七歲的時候,隨家人去過煤礦。車一拐上坡,就看見一座座煤山塞滿了整個世界,地上覆蓋的,天上籠罩的,黑壓壓的都是煤。地上一道漆黑的水溝筆直流淌,水面映著渾濁的太陽,蕩著粼粼波光。家人談事情,我在煤山上等著。黃色的剷車從頭頂穿梭,到了我所在的煤山就探出頭、張開嘴,吞下滿滿一口煤,再飛到另一座山上吐出來。我嚇得直哭,家人見了大笑,說:熊蛋包,它跑不過你,它往這邊飛,你向那邊跑,往那邊飛,你再跑回來。我在漆黑的世界裡跑到日落。

家人對旁邊的人說,這批煤“大塊兒太多”。大塊煤最接近石頭,可燃率低。小學時候我們常在學校鍋爐房後的煤堆裡撿大塊煤,在衚衕的牆上寫“某某某王八蛋”。被寫的見了,會還回去:“某某大傻X”;前一個這樣終結:“誰寫誰是大傻X”。

有人在公廁牆上寫下極為應景的謎語:

腳踏黃河兩岸,手拿祕密文件,前面機槍掃射,後面炮火連天。

住平房的幾乎家家有煤棚,夏天放自行車,到了深秋,卸一車煤進去,用來冬天取暖。天好的時候,各家會用水將粉末狀的煤和稀攪勻,用平鍬鏟到牆根兒,抹得臺階一樣平整,再用鎬或鐮刀切豆腐一樣在煤上劃出半米見方的格子。晒乾之後塊塊見方,摞到煤棚,用時拎一塊砸碎,放進爐子裡。條件好的直接買稀煤,省去很多工夫。條件再差些的就得撿煤塊。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拆掉後的煤棚

小學的時候,路上總會看到幾個老太太守在運煤拖拉機必經的路口。她們挎著褐色竹籃,握著瓦工鏟,邊談論著兒媳嚯嚯錢,邊蹲踞著伺機而動。路面坑坑窪窪的,紅色拖拉機一定顛簸,如果拉的是幹煤就直接掉出去,如果是稀煤,就像固體酸奶一樣吧唧一聲甩出來。老太太們像一群被驅散的鴨子,呼地躥過去,領先的彎腰剷煤,落後的耷拉著腦袋。拖拉機絕塵而去,老太太們蹲回原來的位置,等待下一輛的到來。拖拉機每次掉的雖然不大,但一天四五趟,每趟三四塊,省著點足夠用個兩三天。

大火車和小火車,往外走和往裡走

1983 年,錦州市在南票鎮和砂鍋屯公社建南票區,駐地黃甲屯。那時候起,黃甲屯成為南票區的交通樞紐和商業中心。南票的綠皮火車分兩類,大火車和小火車,大火車往外走,小火車往裡走。

小火車是煤礦職工的通勤車,從黃甲屯到邱皮溝,1961 年通車。我爺曾是車務段工人,我小時候坐火車到下廟子從沒花過錢,列車員總好像認識我,每次查票都給我跳過去。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南票黃甲屯站的站臺

車務段工人有公用澡堂,在下廟子火車站附近,我爺常帶我去那裡洗澡。晚飯之前,滾燙的熱水就已注滿水池,七點左右工人交班的時候,水溫剛好。我爺告訴我,太熱的池子不能下。曾有個老夥計,下班後渾身汗,急不可耐,脫光了就跳了進去,燙死了。我問是疼死的嗎?我爺說是熱水把汗毛燙焦了,堵死毛孔,人會憋死。有好長時間,我都習慣不時摸摸身上的絨毛,恐怕它會堵住毛孔。

大火車僅用於南票到錦州的客運,1959 年 10 月 1 日通車。

南票的商販會坐火車去錦州單洞批發日雜、玩具、衣服等物件回來賣,條件好的居民也常去錦州逛街、看親戚。我小時候,家人常帶我去錦州兒童公園、新華書店、單洞,很多書和玩具都是在錦州買的。在南票人眼中,錦州是“外面的世界”,如果誰暑假是在錦州親戚家過的,足可炫耀一個學期。錦州這一符號凝結了南票人嚮往和想象的一切,“錦州啥啥都有”,一位即將送孩子去錦州上學的阿姨這樣說。

大火車現在停運了。曾經每天早晚各一趟,十幾年間車票僅從兩塊五漲到三塊,大客雖然票價十塊,但一小時一趟,方便很多,人們可以更靈活的安排時間了。

大廈三層封頂,公園臥虎藏龍

小學時,南票“商廈”建成,三層樓,三萬多平,我們叫“大廈”。一樓賣吃的,二樓賣生活和娛樂用品,三樓是服飾和家居。我們到錦州或葫蘆島讀高中,放假時帶回城裡的戲謔:“南票人,真膽兒大,三層小樓兒叫大廈”。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南票商廈夜景

大廈是城市生活的投射,晚上或週末逛上一圈,人會充實不少。“去錦州幹啥,大廈買不就中麼”,人們這樣勸想週末去錦州的家人。消費者的充實感並不靠佔有很多物品,而是靠置身琳琅滿目的商品中,感受可隨時獲取任何商品的可能性。實際點說,等需要時,我買得到也買得起。當超市取代小賣點和商店,人們更直觀地感受到,消費不僅是權益也是權力。

大廈對面的日日升超市,自 2000 年一直開到今天。高中畢業後,有一次去超市買水,看到初中同學雙雙在收銀。她膚色黝黑,大眼睛,笑時嘴角有酒窩。我問她去哪上學,她細聲細語,說還沒出結果。後來,從班主任那得知,雙雙家只能供兒子上學,姑娘家咋的都會嫁出去。她在電話裡哭了一晚。

大廈對面是“西山公園”,現更名“九龍公園”,這是南票人休閒的去處。

走進大門,圓形大水池中央,盤踞著九條泥塑的龍,漆成赤橙黃綠青藍紫白黑,龍嘴噴著水柱,偶爾哪個噴口壞了,水柱就哈喇子似的從龍的嘴角汩汩流下。沿著坡走到頭是一扇塑著二龍戲珠的水泥,裡面是六邊形石板鋪的廣場,十四五個人排成三五排打太極拳,五六個人分成兩三組打羽毛球,三五個老頭擠在石墩周圍下棋。石墩上刻著金色的棋盤,旁邊三個石凳,下棋的興之所至會拍案而起,腳踩石凳叫到“跟臭棋簍子下棋,越下越臭”,或是“倆人下棋,多嘴是驢”。當人群散去,幽深的樹林裡晚風瑟瑟,朦朧月色下一副殘局。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南票九龍公園裡的舞者

早上,公園熱鬧且臥虎藏龍。第一波晨練的,據說凌晨三點半就上山了。他們自嘲:人老,快完犢子了,少睡點覺吧。他們下山時是一天中最黑的時候,第二波晨練者剛剛上來。有愛惡作劇的,蹲在草稞裡,等人過來就“嗷”一嗓子,嚇得人直罵:“老梆子給我嚇尿嘍,蹲草稞子嚎,屁眼兒讓野豬頂了?”

據說,有一年區裡歌手大賽冠軍是個賣豆腐的。那賣豆腐的每天都上山吊嗓子。六點左右,沿街住戶不論樓房平房,都會聽到高亢清亮的“豆腐——豆腐腦兒嘍”。住平房的趿拉著拖鞋,端碗出來。住樓的用繩子繫住菜籃子從樓上放下來,籃子裡裝著正好的錢,賣豆腐的盛出豆腐,再把籃子拉上去。看著菜籃子緩緩升起,我總能體會到週一升旗的神聖感。

五點以後是較成規模的晨練景象,跑步的、跳繩的、耍單槓的、練武術的。有位大叔對著大樹練功,肘撞、掌劈、指戳,折騰一番後,貼著樹、蹲著馬步繞圈走,走幾步猛地一撞,撞得腰一般粗的大樹簌簌發抖。還有時,畫家會來寫生,戴著鴨舌帽,架著畫板,邊抽菸邊畫畫。不管這些人在公園有怎樣的名望,清晨結束,他們扮演成各自的角色,過起各自的平淡生活,機關的套上工裝,老師走上講臺,開出租的等待乘客,炸麻花的繫上圍裙,清晨的公園是另一個時空的江湖。

搓澡,燒烤,冰棗糕

2000 年前後,公園門口開了家浴池,全鎮譁然,大家沒聽過“浴池”,只知道“澡堂子”。浴池裡不僅有搓澡的,連澡巾、毛巾、內褲都不用帶。當時我上初中,歷史老師不屑地說:“掙本地人錢算啥,有剛兒你掙外國人錢去。”果真,浴池沒幾年就黃了。有錢有頭腦的商人到外地經商,有錢的居民去外地消費。本地無錢可賺,有錢無處可花。

但那以後,住宅樓附近都開起浴池,三塊錢洗澡,五塊錢搓澡。有個二十來歲的搓澡工,說搓澡是從宮廷流傳民間的,那口氣好像宮裡的太監,大清亡國後淪落到衚衕裡。他自稱在錦州某高端洗浴中心幹過,貼著別人耳朵說“那兒有小姐”。在他看來搓澡是門功夫,澡巾是兵器,顧客要求用自帶的澡巾,他卻說用別人的澡巾有礙他發揮,非要用自己的,關公的青龍偃月刀,張飛的丈八點蛇矛,能隨便換麼。沒多久,老闆就把他轟走了。

公園前面是大橋,白天通車,晚上又增加了步行街的功能。六點左右,商販們陸續就位,賣襪子內褲、賣蘋果葡萄、賣鑰匙扣情侶鏈、賣麻辣燙烤苞米鐵板魷魚等等,間雜著過往行人和車輛,熱鬧得一塌糊塗。同學聚會通常是先轉一圈公園,再吃一頓鐵板魷魚。汽水喝多了就站在橋下對著寬闊的河面撒尿。那條河在照片裡很美,離近了卻不堪入目。河裡長滿雜亂的蘆葦,漂著厚厚一層綠藻,水中懸浮著樹杈、蘆葦杆、塑料袋、死耗子、易拉罐。

南票的鐵板魷魚除了塊大,並無特殊之處,真正的名吃還得是燒烤。錦州沒有錦州燒烤,南票曾是錦州轄區,也沒有錦州燒烤,其他地方才有,凡是掛著“錦州燒烤”招牌的都不正宗。正不正宗,除了味道,還得看餐桌上有沒有蒜蓉辣醬和大蒜,這是和餐具同樣重要的標配。每個燒烤店門口,都有一個穿黑色跨欄背心的壯漢,一手握著肉串,一手握著刷子,在騰騰冒煙的烤爐上揮斥方遒。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南票“燒烤一條街”

在南票上學時,穿過學校對面的衚衕,整條街都是小吃。最受歡迎的是麻辣串。豆皮泡開,切成長條,用竹籤穿上,刷辣醬、撒孜然,愛吃辣的就撒些辣椒末,一毛錢一串。別出心裁的會撒芝麻、刷甜麵醬。更高明的將豆皮先在排骨湯裡泡一下,然後刷醬撒料,味道更好。吃完麻辣串我們還會花兩毛錢買一塊冰棗糕來解辣。酸棗糕就是冰糕,將酸棗弄碎凍在沙冰裡,一口下去,酸溜溜透心涼。

高考結束後和大一放假時,初中同學聚會還會到賣麻辣串的家裡吃一頓。小時候三串五串的買,十串都是多的,長大以後相聚時少,一百串一百串的要,酸棗糕嘛,只管吃吧。大二放假,我們再去的時候,那家人就已經不幹了,他們的兒子已經大學畢業並結了婚。從那以後,我們這夥人再沒相聚過。

石頭山上,孫悟空死去

我小時候,九龍山下的河套,清澈得能看見水底的石頭。我們常去憋魚。先用泥堆個壩,等魚進來就往裡撒石灰,看魚翻白眼。河套裡還會看到小孩們光屁股洗澡。

那時候,南票人和大自然尚未斷了關係。有富龍山的同學,說家長在山上跑步看見過狼。有同學家的房頂放兩個大籠子,裝的是貉子,整天趴著睡覺,從院裡看像兩頭大熊。我爺家院子裡落過貓頭鷹,放在箱子裡餵養。打開箱子,漆黑中一雙黃色的眼睛,懶懶的,很亮。前幾年回家辦婚禮。飯店在公路邊,對面是片黃褐色的荒山,天上有鷹在盤旋,我那時就想起,小時候常聽到誰家的小雞被鷹叼走了。

南票的水庫叫烏金塘。大壩上赫然五個大字“烏金塘水庫”,廣場立著二十來米高的田螺仙女,舉著田螺,眺望大海。水庫旁有片樹林,可以野餐,學校組織的春遊就常去那裡。九七年大旱,水庫乾涸。周邊村民說,以前捉到鱉,覺得通神靈,都放生了,後來人貪還不忌諱,都嘖嘖稱讚王八個兒大,捉到了就賣錢了。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烏金塘水庫

我媽的一個朋友講,她家住三樓,有一天早上開門,門口趴著一隻鱉,看個頭少說六十歲。家人不敢得罪,說比咱歲數都大,得好好伺候。於是,餵養了幾天,裝在籃子裡,開車去水庫放生。起初,那鱉還不走,伸著脖子回頭看。那位阿姨說:走吧,回家去吧。那鱉又動動脖子,像點頭似的,然後才轉身入河,順水而去。

南票地屬丘陵,群山環列,土地貧瘠,“一步踩不著石頭,便是神仙”。開車來南票,一路景色盡是荒涼。眼前的農作物是焦枯的,遠處的山是灰褐色的,灰色的石頭,褐色的沙土,中間夾雜著一撮撮綠色的松樹。公路另一側是山的側面,刀劈了一樣的石砬子,我小時候就愛在這樣近於垂直的山體上爬。遼東山區的人來了會納悶,這裡人靠什麼活?

我奶家就住在下廟子的山上。我爺繞著房子圈了個果園,種棗、葡萄,養雞、兔子、鴿子,還養過狗,後來被人偷走了。出了果園就能上山。

山腰上有五塊石頭,四塊相連,一塊獨臥。我姑說那是唐僧師徒休息的地方,單獨的一塊是白龍馬的。那是我小時候流連最多的地方。坐在石頭上,順著雜草往下看,一排排灰色的房屋將人們圈進一塊塊格子裡,人們在裡面聊天、洗衣服、摘花弄草。炊煙升起時,老太太們喊孫子回家吃飯,哀求聲,叫罵聲,在街上此起彼伏、四處迴盪。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站在山上俯瞰南票

山的更深處住著一戶人家。那家老頭常拄著鐵鎬,踏著鋪滿黃土沙石的路面,面向枯黃的玉米地和貧瘠的大山唱著沒有調子的歌:

三盅散白酒,

二兩幹豆腐,

山溝兒裡一窩,

天不怕,地不服,

我比皇帝還享福。

這本是生活的真實一面,但在童年的眼裡卻如此虛幻,而我姑講的山裡的老虎、長頸鹿、獅子、大象、狗熊……似乎才是真的。後來,在那五塊石頭旁,我奶告訴我,就算孫悟空真有其人,到今天也早就死了。

這個噩耗可以算作童年的結束吧。

火車不停留,而我們在凋敝

南票是靠煤炭發展起來的,最早的採煤記錄據說在唐代,但已無證可考。從清朝到民國,從偽滿洲到新中國成立,南票始終是重點開採的煤礦之一。建國後成立礦務局。我的小學叫礦務局實驗小學,初中叫礦務局實驗中學,除此還有礦務局醫院、洗澡堂、招待所等等。然而,九十年代大批員工下崗。再後來,地表因常年開採而下沉,曾經的礦區成為沉陷區。

2006 年,我從礦區路過。車在土路上行駛,司機說路面是靠不斷充水浮起來的,下面早空了。我順著他的手指看,旁邊是一座教學樓,大概五層,已經沉陷得只剩兩層了。佈滿泥土的窗戶就像失明的眼睛,看不見過去未來,而當下正在一點點地沉陷。私有煤礦的礦主自然不愁,他們或挖新礦,或早賺夠了一輩子的錢。他們將子女送往國外,告誡他們永遠不要回來。礦區的工人和農民成了動遷戶,搬到黃甲屯,住在商貿城附近的樓裡,他們的孩子成了黃甲人,再不用回到那漆黑、荒涼、冰冷的地方去了。每個人都過上了夢寐以求的生活。

初中的時候,大廈附近有一家書店,叫“文友書店”。那時新華書店已停業,文友書店是僅有的書店。我在那買過很多書,魯迅的《吶喊》,老舍的《駱駝祥子》,高爾基的《童年》,凡爾納的《神祕島》,吉卜林的《叢林故事》……高一寒假回來,書店裡堆滿了大蔥、白菜,高二再回來,那裡變成火鍋店了。即便到今天,南票也沒有一家真正意義上的書店。

十幾年前,原付煤場的位置建起一座商貿城,和城裡蔬菜水果超市一樣,只是除了蔬菜水果,還有日雜和衣服售賣。黃甲賣菜的不比買菜的少,商貿城外的馬路也成了菜市場。晚上,商貿城關門,馬路上的菜攤也散去,色彩斑斕的爛水果、閃光的魚鱗、血淋淋的豬下水在路邊發酵,腥臭味瀰漫整條街道。而我們卻覺得比前幾年乾淨多了。有人說南票“垃圾堆上擺攤點,小河溝邊走行人”。我推測這人是在炫耀幸福。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南票商貿城

近幾年人們一直在傳區政府搬遷的消息。南票人一直努力往外走,出去以後誰也不愛回去。南票已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像一條被割斷、扔棄的臍帶。

近百年來,南票的行政歸屬上始終更迭不斷,但南票人靠煤而生的生活卻從未變過。年輕人流失,中年人鄙夷,區政府等待搬遷,老年人等待歸塵,這裡還將剩下什麼?再過幾年,說起自己是南票人,在新南票人那裡將激不起任何共鳴。那些飄蕩在外的南票人已經沒有退路,他們走到哪,哪就是最後的路。

當堅固的都成為果凍,人自身的整全該如何實現?馬爾克斯的馬孔多,福克納的約克納帕法,普魯斯特的小瑪德萊娜蛋糕……漂泊無依的人在追憶和重構中能重獲自身的整全。地名不再僅僅是行政區域和地理位置,而是將人的情感維繫一起的符號。然而,當符號抽空了所指,能指將僅剩下風乾的蝸牛殼,一觸即碎。

前文提到,南票因乾隆下發龍票而得名。後來有學者提出質疑,經過考察論證,他說龍票並非採礦執照,而是土地執照。清政府割地賠款時搜刮民脂民膏,慈禧開始出售龍票來拍賣土地,到宣統元年,大量出售,龍票流落民間。

在科學的強光下,神話墮入黑暗之中。至此,南票掏空了內臟,抹去了名字。隨著地表下沉、火車停運,隨著孫悟空死去、龍票失真,隨著出去的人都不再回來,駛過的列車都不再停留,我們將四散飄零、逐漸凋敝,最終隨著滔天的巨浪沉入水底。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小地方”是單讀的一個固定欄目,邀請來自不同省份、不同區縣、不同鄉鎮的人,講述他們各自的故鄉記憶。正是這些你也許從未聽過卻真實存在於版圖上的名字,組成了今天的中國,塑造了你我或清楚或模糊的面目。

今天是小地方的第十期,來自《單讀》讀者阿唐。阿唐出生於 80 年代的遼寧省葫蘆島市南票,這裡一度歸屬錦州管轄。在阿唐的童年記憶裡,天地是被黑壓壓的煤炭“塞滿”的。這個依賴礦業的小鎮,也曾隨著時代腳步建起吃喝玩樂一體化的大廈,但南票人依然習慣去錦州購物、吃街邊小攤、去公園晨練......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在南票,有三色火車和單色天空

阿唐

火車所經之處,天地漆黑一團

我老家是南票的。南票地處遼西,葫蘆島西北部,但我總說自己是錦州人。我小時候南票歸錦州管轄,我對錦州更熟,去葫蘆島的次數掰手指都能算出來。在省外讀書時,聊起家鄉,錦州燒烤總能令滿座垂涎,讓我成為焦點。

我小時候在南票見過三種顏色的火車,綠色的客運車,橙色的油罐車,黑色的運煤車。漆黑的火車頭上沁著水珠,鼻樑頂著煙囪,像只高傲的犀牛,拉著長長的車身從邱皮溝開往女兒河或錦州,巨大的紅色車輪像切成一半的西瓜隨著鳴笛越轉越快,所經之處天地一片漆黑。

那時候,南票的礦區還沒有沉陷,黃甲屯也沒有棚戶區。我站在黃甲屯火車道旁,對面是一個黑色大坑,叫付煤廠。火車鳴笛駛過,煤廠裡煤山騷動,煤屑紛飛,裹挾著地上的黃土,摶扶搖而上,遮天蔽日,最終落在我身後那片住宅的陽臺上。小學的自然課老師住在那,一講到環境汙染,就將牙咬得嘎嘣嘎嘣響,沒完沒了地抱怨陽臺上“厚厚的黑土”。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南票,大橋橫跨於公園和大廈之間

小時候問起“南票”名字的由來,我舅說,乾隆當年撇出兩張“龍票”,落在朝陽南北,北邊的叫北票,南邊的叫南票。龍票據說是開礦執照。1905年,廣東陳應南在南票成立通裕煤礦公司,1928 年被奉天礦務局接收。“九一八”事變後,煤礦被日本壟斷,成立偽滿洲礦業株式會社南票煤礦採礦所。建國後,中央煤炭工業部投資開發南票礦區,於 1957 年建立阜新礦務局南票煤炭開發處,是國內重點煤礦之一。

六七歲的時候,隨家人去過煤礦。車一拐上坡,就看見一座座煤山塞滿了整個世界,地上覆蓋的,天上籠罩的,黑壓壓的都是煤。地上一道漆黑的水溝筆直流淌,水面映著渾濁的太陽,蕩著粼粼波光。家人談事情,我在煤山上等著。黃色的剷車從頭頂穿梭,到了我所在的煤山就探出頭、張開嘴,吞下滿滿一口煤,再飛到另一座山上吐出來。我嚇得直哭,家人見了大笑,說:熊蛋包,它跑不過你,它往這邊飛,你向那邊跑,往那邊飛,你再跑回來。我在漆黑的世界裡跑到日落。

家人對旁邊的人說,這批煤“大塊兒太多”。大塊煤最接近石頭,可燃率低。小學時候我們常在學校鍋爐房後的煤堆裡撿大塊煤,在衚衕的牆上寫“某某某王八蛋”。被寫的見了,會還回去:“某某大傻X”;前一個這樣終結:“誰寫誰是大傻X”。

有人在公廁牆上寫下極為應景的謎語:

腳踏黃河兩岸,手拿祕密文件,前面機槍掃射,後面炮火連天。

住平房的幾乎家家有煤棚,夏天放自行車,到了深秋,卸一車煤進去,用來冬天取暖。天好的時候,各家會用水將粉末狀的煤和稀攪勻,用平鍬鏟到牆根兒,抹得臺階一樣平整,再用鎬或鐮刀切豆腐一樣在煤上劃出半米見方的格子。晒乾之後塊塊見方,摞到煤棚,用時拎一塊砸碎,放進爐子裡。條件好的直接買稀煤,省去很多工夫。條件再差些的就得撿煤塊。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拆掉後的煤棚

小學的時候,路上總會看到幾個老太太守在運煤拖拉機必經的路口。她們挎著褐色竹籃,握著瓦工鏟,邊談論著兒媳嚯嚯錢,邊蹲踞著伺機而動。路面坑坑窪窪的,紅色拖拉機一定顛簸,如果拉的是幹煤就直接掉出去,如果是稀煤,就像固體酸奶一樣吧唧一聲甩出來。老太太們像一群被驅散的鴨子,呼地躥過去,領先的彎腰剷煤,落後的耷拉著腦袋。拖拉機絕塵而去,老太太們蹲回原來的位置,等待下一輛的到來。拖拉機每次掉的雖然不大,但一天四五趟,每趟三四塊,省著點足夠用個兩三天。

大火車和小火車,往外走和往裡走

1983 年,錦州市在南票鎮和砂鍋屯公社建南票區,駐地黃甲屯。那時候起,黃甲屯成為南票區的交通樞紐和商業中心。南票的綠皮火車分兩類,大火車和小火車,大火車往外走,小火車往裡走。

小火車是煤礦職工的通勤車,從黃甲屯到邱皮溝,1961 年通車。我爺曾是車務段工人,我小時候坐火車到下廟子從沒花過錢,列車員總好像認識我,每次查票都給我跳過去。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南票黃甲屯站的站臺

車務段工人有公用澡堂,在下廟子火車站附近,我爺常帶我去那裡洗澡。晚飯之前,滾燙的熱水就已注滿水池,七點左右工人交班的時候,水溫剛好。我爺告訴我,太熱的池子不能下。曾有個老夥計,下班後渾身汗,急不可耐,脫光了就跳了進去,燙死了。我問是疼死的嗎?我爺說是熱水把汗毛燙焦了,堵死毛孔,人會憋死。有好長時間,我都習慣不時摸摸身上的絨毛,恐怕它會堵住毛孔。

大火車僅用於南票到錦州的客運,1959 年 10 月 1 日通車。

南票的商販會坐火車去錦州單洞批發日雜、玩具、衣服等物件回來賣,條件好的居民也常去錦州逛街、看親戚。我小時候,家人常帶我去錦州兒童公園、新華書店、單洞,很多書和玩具都是在錦州買的。在南票人眼中,錦州是“外面的世界”,如果誰暑假是在錦州親戚家過的,足可炫耀一個學期。錦州這一符號凝結了南票人嚮往和想象的一切,“錦州啥啥都有”,一位即將送孩子去錦州上學的阿姨這樣說。

大火車現在停運了。曾經每天早晚各一趟,十幾年間車票僅從兩塊五漲到三塊,大客雖然票價十塊,但一小時一趟,方便很多,人們可以更靈活的安排時間了。

大廈三層封頂,公園臥虎藏龍

小學時,南票“商廈”建成,三層樓,三萬多平,我們叫“大廈”。一樓賣吃的,二樓賣生活和娛樂用品,三樓是服飾和家居。我們到錦州或葫蘆島讀高中,放假時帶回城裡的戲謔:“南票人,真膽兒大,三層小樓兒叫大廈”。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南票商廈夜景

大廈是城市生活的投射,晚上或週末逛上一圈,人會充實不少。“去錦州幹啥,大廈買不就中麼”,人們這樣勸想週末去錦州的家人。消費者的充實感並不靠佔有很多物品,而是靠置身琳琅滿目的商品中,感受可隨時獲取任何商品的可能性。實際點說,等需要時,我買得到也買得起。當超市取代小賣點和商店,人們更直觀地感受到,消費不僅是權益也是權力。

大廈對面的日日升超市,自 2000 年一直開到今天。高中畢業後,有一次去超市買水,看到初中同學雙雙在收銀。她膚色黝黑,大眼睛,笑時嘴角有酒窩。我問她去哪上學,她細聲細語,說還沒出結果。後來,從班主任那得知,雙雙家只能供兒子上學,姑娘家咋的都會嫁出去。她在電話裡哭了一晚。

大廈對面是“西山公園”,現更名“九龍公園”,這是南票人休閒的去處。

走進大門,圓形大水池中央,盤踞著九條泥塑的龍,漆成赤橙黃綠青藍紫白黑,龍嘴噴著水柱,偶爾哪個噴口壞了,水柱就哈喇子似的從龍的嘴角汩汩流下。沿著坡走到頭是一扇塑著二龍戲珠的水泥,裡面是六邊形石板鋪的廣場,十四五個人排成三五排打太極拳,五六個人分成兩三組打羽毛球,三五個老頭擠在石墩周圍下棋。石墩上刻著金色的棋盤,旁邊三個石凳,下棋的興之所至會拍案而起,腳踩石凳叫到“跟臭棋簍子下棋,越下越臭”,或是“倆人下棋,多嘴是驢”。當人群散去,幽深的樹林裡晚風瑟瑟,朦朧月色下一副殘局。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南票九龍公園裡的舞者

早上,公園熱鬧且臥虎藏龍。第一波晨練的,據說凌晨三點半就上山了。他們自嘲:人老,快完犢子了,少睡點覺吧。他們下山時是一天中最黑的時候,第二波晨練者剛剛上來。有愛惡作劇的,蹲在草稞裡,等人過來就“嗷”一嗓子,嚇得人直罵:“老梆子給我嚇尿嘍,蹲草稞子嚎,屁眼兒讓野豬頂了?”

據說,有一年區裡歌手大賽冠軍是個賣豆腐的。那賣豆腐的每天都上山吊嗓子。六點左右,沿街住戶不論樓房平房,都會聽到高亢清亮的“豆腐——豆腐腦兒嘍”。住平房的趿拉著拖鞋,端碗出來。住樓的用繩子繫住菜籃子從樓上放下來,籃子裡裝著正好的錢,賣豆腐的盛出豆腐,再把籃子拉上去。看著菜籃子緩緩升起,我總能體會到週一升旗的神聖感。

五點以後是較成規模的晨練景象,跑步的、跳繩的、耍單槓的、練武術的。有位大叔對著大樹練功,肘撞、掌劈、指戳,折騰一番後,貼著樹、蹲著馬步繞圈走,走幾步猛地一撞,撞得腰一般粗的大樹簌簌發抖。還有時,畫家會來寫生,戴著鴨舌帽,架著畫板,邊抽菸邊畫畫。不管這些人在公園有怎樣的名望,清晨結束,他們扮演成各自的角色,過起各自的平淡生活,機關的套上工裝,老師走上講臺,開出租的等待乘客,炸麻花的繫上圍裙,清晨的公園是另一個時空的江湖。

搓澡,燒烤,冰棗糕

2000 年前後,公園門口開了家浴池,全鎮譁然,大家沒聽過“浴池”,只知道“澡堂子”。浴池裡不僅有搓澡的,連澡巾、毛巾、內褲都不用帶。當時我上初中,歷史老師不屑地說:“掙本地人錢算啥,有剛兒你掙外國人錢去。”果真,浴池沒幾年就黃了。有錢有頭腦的商人到外地經商,有錢的居民去外地消費。本地無錢可賺,有錢無處可花。

但那以後,住宅樓附近都開起浴池,三塊錢洗澡,五塊錢搓澡。有個二十來歲的搓澡工,說搓澡是從宮廷流傳民間的,那口氣好像宮裡的太監,大清亡國後淪落到衚衕裡。他自稱在錦州某高端洗浴中心幹過,貼著別人耳朵說“那兒有小姐”。在他看來搓澡是門功夫,澡巾是兵器,顧客要求用自帶的澡巾,他卻說用別人的澡巾有礙他發揮,非要用自己的,關公的青龍偃月刀,張飛的丈八點蛇矛,能隨便換麼。沒多久,老闆就把他轟走了。

公園前面是大橋,白天通車,晚上又增加了步行街的功能。六點左右,商販們陸續就位,賣襪子內褲、賣蘋果葡萄、賣鑰匙扣情侶鏈、賣麻辣燙烤苞米鐵板魷魚等等,間雜著過往行人和車輛,熱鬧得一塌糊塗。同學聚會通常是先轉一圈公園,再吃一頓鐵板魷魚。汽水喝多了就站在橋下對著寬闊的河面撒尿。那條河在照片裡很美,離近了卻不堪入目。河裡長滿雜亂的蘆葦,漂著厚厚一層綠藻,水中懸浮著樹杈、蘆葦杆、塑料袋、死耗子、易拉罐。

南票的鐵板魷魚除了塊大,並無特殊之處,真正的名吃還得是燒烤。錦州沒有錦州燒烤,南票曾是錦州轄區,也沒有錦州燒烤,其他地方才有,凡是掛著“錦州燒烤”招牌的都不正宗。正不正宗,除了味道,還得看餐桌上有沒有蒜蓉辣醬和大蒜,這是和餐具同樣重要的標配。每個燒烤店門口,都有一個穿黑色跨欄背心的壯漢,一手握著肉串,一手握著刷子,在騰騰冒煙的烤爐上揮斥方遒。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南票“燒烤一條街”

在南票上學時,穿過學校對面的衚衕,整條街都是小吃。最受歡迎的是麻辣串。豆皮泡開,切成長條,用竹籤穿上,刷辣醬、撒孜然,愛吃辣的就撒些辣椒末,一毛錢一串。別出心裁的會撒芝麻、刷甜麵醬。更高明的將豆皮先在排骨湯裡泡一下,然後刷醬撒料,味道更好。吃完麻辣串我們還會花兩毛錢買一塊冰棗糕來解辣。酸棗糕就是冰糕,將酸棗弄碎凍在沙冰裡,一口下去,酸溜溜透心涼。

高考結束後和大一放假時,初中同學聚會還會到賣麻辣串的家裡吃一頓。小時候三串五串的買,十串都是多的,長大以後相聚時少,一百串一百串的要,酸棗糕嘛,只管吃吧。大二放假,我們再去的時候,那家人就已經不幹了,他們的兒子已經大學畢業並結了婚。從那以後,我們這夥人再沒相聚過。

石頭山上,孫悟空死去

我小時候,九龍山下的河套,清澈得能看見水底的石頭。我們常去憋魚。先用泥堆個壩,等魚進來就往裡撒石灰,看魚翻白眼。河套裡還會看到小孩們光屁股洗澡。

那時候,南票人和大自然尚未斷了關係。有富龍山的同學,說家長在山上跑步看見過狼。有同學家的房頂放兩個大籠子,裝的是貉子,整天趴著睡覺,從院裡看像兩頭大熊。我爺家院子裡落過貓頭鷹,放在箱子裡餵養。打開箱子,漆黑中一雙黃色的眼睛,懶懶的,很亮。前幾年回家辦婚禮。飯店在公路邊,對面是片黃褐色的荒山,天上有鷹在盤旋,我那時就想起,小時候常聽到誰家的小雞被鷹叼走了。

南票的水庫叫烏金塘。大壩上赫然五個大字“烏金塘水庫”,廣場立著二十來米高的田螺仙女,舉著田螺,眺望大海。水庫旁有片樹林,可以野餐,學校組織的春遊就常去那裡。九七年大旱,水庫乾涸。周邊村民說,以前捉到鱉,覺得通神靈,都放生了,後來人貪還不忌諱,都嘖嘖稱讚王八個兒大,捉到了就賣錢了。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烏金塘水庫

我媽的一個朋友講,她家住三樓,有一天早上開門,門口趴著一隻鱉,看個頭少說六十歲。家人不敢得罪,說比咱歲數都大,得好好伺候。於是,餵養了幾天,裝在籃子裡,開車去水庫放生。起初,那鱉還不走,伸著脖子回頭看。那位阿姨說:走吧,回家去吧。那鱉又動動脖子,像點頭似的,然後才轉身入河,順水而去。

南票地屬丘陵,群山環列,土地貧瘠,“一步踩不著石頭,便是神仙”。開車來南票,一路景色盡是荒涼。眼前的農作物是焦枯的,遠處的山是灰褐色的,灰色的石頭,褐色的沙土,中間夾雜著一撮撮綠色的松樹。公路另一側是山的側面,刀劈了一樣的石砬子,我小時候就愛在這樣近於垂直的山體上爬。遼東山區的人來了會納悶,這裡人靠什麼活?

我奶家就住在下廟子的山上。我爺繞著房子圈了個果園,種棗、葡萄,養雞、兔子、鴿子,還養過狗,後來被人偷走了。出了果園就能上山。

山腰上有五塊石頭,四塊相連,一塊獨臥。我姑說那是唐僧師徒休息的地方,單獨的一塊是白龍馬的。那是我小時候流連最多的地方。坐在石頭上,順著雜草往下看,一排排灰色的房屋將人們圈進一塊塊格子裡,人們在裡面聊天、洗衣服、摘花弄草。炊煙升起時,老太太們喊孫子回家吃飯,哀求聲,叫罵聲,在街上此起彼伏、四處迴盪。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站在山上俯瞰南票

山的更深處住著一戶人家。那家老頭常拄著鐵鎬,踏著鋪滿黃土沙石的路面,面向枯黃的玉米地和貧瘠的大山唱著沒有調子的歌:

三盅散白酒,

二兩幹豆腐,

山溝兒裡一窩,

天不怕,地不服,

我比皇帝還享福。

這本是生活的真實一面,但在童年的眼裡卻如此虛幻,而我姑講的山裡的老虎、長頸鹿、獅子、大象、狗熊……似乎才是真的。後來,在那五塊石頭旁,我奶告訴我,就算孫悟空真有其人,到今天也早就死了。

這個噩耗可以算作童年的結束吧。

火車不停留,而我們在凋敝

南票是靠煤炭發展起來的,最早的採煤記錄據說在唐代,但已無證可考。從清朝到民國,從偽滿洲到新中國成立,南票始終是重點開採的煤礦之一。建國後成立礦務局。我的小學叫礦務局實驗小學,初中叫礦務局實驗中學,除此還有礦務局醫院、洗澡堂、招待所等等。然而,九十年代大批員工下崗。再後來,地表因常年開採而下沉,曾經的礦區成為沉陷區。

2006 年,我從礦區路過。車在土路上行駛,司機說路面是靠不斷充水浮起來的,下面早空了。我順著他的手指看,旁邊是一座教學樓,大概五層,已經沉陷得只剩兩層了。佈滿泥土的窗戶就像失明的眼睛,看不見過去未來,而當下正在一點點地沉陷。私有煤礦的礦主自然不愁,他們或挖新礦,或早賺夠了一輩子的錢。他們將子女送往國外,告誡他們永遠不要回來。礦區的工人和農民成了動遷戶,搬到黃甲屯,住在商貿城附近的樓裡,他們的孩子成了黃甲人,再不用回到那漆黑、荒涼、冰冷的地方去了。每個人都過上了夢寐以求的生活。

初中的時候,大廈附近有一家書店,叫“文友書店”。那時新華書店已停業,文友書店是僅有的書店。我在那買過很多書,魯迅的《吶喊》,老舍的《駱駝祥子》,高爾基的《童年》,凡爾納的《神祕島》,吉卜林的《叢林故事》……高一寒假回來,書店裡堆滿了大蔥、白菜,高二再回來,那裡變成火鍋店了。即便到今天,南票也沒有一家真正意義上的書店。

十幾年前,原付煤場的位置建起一座商貿城,和城裡蔬菜水果超市一樣,只是除了蔬菜水果,還有日雜和衣服售賣。黃甲賣菜的不比買菜的少,商貿城外的馬路也成了菜市場。晚上,商貿城關門,馬路上的菜攤也散去,色彩斑斕的爛水果、閃光的魚鱗、血淋淋的豬下水在路邊發酵,腥臭味瀰漫整條街道。而我們卻覺得比前幾年乾淨多了。有人說南票“垃圾堆上擺攤點,小河溝邊走行人”。我推測這人是在炫耀幸福。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南票商貿城

近幾年人們一直在傳區政府搬遷的消息。南票人一直努力往外走,出去以後誰也不愛回去。南票已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像一條被割斷、扔棄的臍帶。

近百年來,南票的行政歸屬上始終更迭不斷,但南票人靠煤而生的生活卻從未變過。年輕人流失,中年人鄙夷,區政府等待搬遷,老年人等待歸塵,這裡還將剩下什麼?再過幾年,說起自己是南票人,在新南票人那裡將激不起任何共鳴。那些飄蕩在外的南票人已經沒有退路,他們走到哪,哪就是最後的路。

當堅固的都成為果凍,人自身的整全該如何實現?馬爾克斯的馬孔多,福克納的約克納帕法,普魯斯特的小瑪德萊娜蛋糕……漂泊無依的人在追憶和重構中能重獲自身的整全。地名不再僅僅是行政區域和地理位置,而是將人的情感維繫一起的符號。然而,當符號抽空了所指,能指將僅剩下風乾的蝸牛殼,一觸即碎。

前文提到,南票因乾隆下發龍票而得名。後來有學者提出質疑,經過考察論證,他說龍票並非採礦執照,而是土地執照。清政府割地賠款時搜刮民脂民膏,慈禧開始出售龍票來拍賣土地,到宣統元年,大量出售,龍票流落民間。

在科學的強光下,神話墮入黑暗之中。至此,南票掏空了內臟,抹去了名字。隨著地表下沉、火車停運,隨著孫悟空死去、龍票失真,隨著出去的人都不再回來,駛過的列車都不再停留,我們將四散飄零、逐漸凋敝,最終隨著滔天的巨浪沉入水底。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編輯丨葛溫

圖片來自阿唐的家人和朋友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小地方”是單讀的一個固定欄目,邀請來自不同省份、不同區縣、不同鄉鎮的人,講述他們各自的故鄉記憶。正是這些你也許從未聽過卻真實存在於版圖上的名字,組成了今天的中國,塑造了你我或清楚或模糊的面目。

今天是小地方的第十期,來自《單讀》讀者阿唐。阿唐出生於 80 年代的遼寧省葫蘆島市南票,這裡一度歸屬錦州管轄。在阿唐的童年記憶裡,天地是被黑壓壓的煤炭“塞滿”的。這個依賴礦業的小鎮,也曾隨著時代腳步建起吃喝玩樂一體化的大廈,但南票人依然習慣去錦州購物、吃街邊小攤、去公園晨練......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在南票,有三色火車和單色天空

阿唐

火車所經之處,天地漆黑一團

我老家是南票的。南票地處遼西,葫蘆島西北部,但我總說自己是錦州人。我小時候南票歸錦州管轄,我對錦州更熟,去葫蘆島的次數掰手指都能算出來。在省外讀書時,聊起家鄉,錦州燒烤總能令滿座垂涎,讓我成為焦點。

我小時候在南票見過三種顏色的火車,綠色的客運車,橙色的油罐車,黑色的運煤車。漆黑的火車頭上沁著水珠,鼻樑頂著煙囪,像只高傲的犀牛,拉著長長的車身從邱皮溝開往女兒河或錦州,巨大的紅色車輪像切成一半的西瓜隨著鳴笛越轉越快,所經之處天地一片漆黑。

那時候,南票的礦區還沒有沉陷,黃甲屯也沒有棚戶區。我站在黃甲屯火車道旁,對面是一個黑色大坑,叫付煤廠。火車鳴笛駛過,煤廠裡煤山騷動,煤屑紛飛,裹挾著地上的黃土,摶扶搖而上,遮天蔽日,最終落在我身後那片住宅的陽臺上。小學的自然課老師住在那,一講到環境汙染,就將牙咬得嘎嘣嘎嘣響,沒完沒了地抱怨陽臺上“厚厚的黑土”。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南票,大橋橫跨於公園和大廈之間

小時候問起“南票”名字的由來,我舅說,乾隆當年撇出兩張“龍票”,落在朝陽南北,北邊的叫北票,南邊的叫南票。龍票據說是開礦執照。1905年,廣東陳應南在南票成立通裕煤礦公司,1928 年被奉天礦務局接收。“九一八”事變後,煤礦被日本壟斷,成立偽滿洲礦業株式會社南票煤礦採礦所。建國後,中央煤炭工業部投資開發南票礦區,於 1957 年建立阜新礦務局南票煤炭開發處,是國內重點煤礦之一。

六七歲的時候,隨家人去過煤礦。車一拐上坡,就看見一座座煤山塞滿了整個世界,地上覆蓋的,天上籠罩的,黑壓壓的都是煤。地上一道漆黑的水溝筆直流淌,水面映著渾濁的太陽,蕩著粼粼波光。家人談事情,我在煤山上等著。黃色的剷車從頭頂穿梭,到了我所在的煤山就探出頭、張開嘴,吞下滿滿一口煤,再飛到另一座山上吐出來。我嚇得直哭,家人見了大笑,說:熊蛋包,它跑不過你,它往這邊飛,你向那邊跑,往那邊飛,你再跑回來。我在漆黑的世界裡跑到日落。

家人對旁邊的人說,這批煤“大塊兒太多”。大塊煤最接近石頭,可燃率低。小學時候我們常在學校鍋爐房後的煤堆裡撿大塊煤,在衚衕的牆上寫“某某某王八蛋”。被寫的見了,會還回去:“某某大傻X”;前一個這樣終結:“誰寫誰是大傻X”。

有人在公廁牆上寫下極為應景的謎語:

腳踏黃河兩岸,手拿祕密文件,前面機槍掃射,後面炮火連天。

住平房的幾乎家家有煤棚,夏天放自行車,到了深秋,卸一車煤進去,用來冬天取暖。天好的時候,各家會用水將粉末狀的煤和稀攪勻,用平鍬鏟到牆根兒,抹得臺階一樣平整,再用鎬或鐮刀切豆腐一樣在煤上劃出半米見方的格子。晒乾之後塊塊見方,摞到煤棚,用時拎一塊砸碎,放進爐子裡。條件好的直接買稀煤,省去很多工夫。條件再差些的就得撿煤塊。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拆掉後的煤棚

小學的時候,路上總會看到幾個老太太守在運煤拖拉機必經的路口。她們挎著褐色竹籃,握著瓦工鏟,邊談論著兒媳嚯嚯錢,邊蹲踞著伺機而動。路面坑坑窪窪的,紅色拖拉機一定顛簸,如果拉的是幹煤就直接掉出去,如果是稀煤,就像固體酸奶一樣吧唧一聲甩出來。老太太們像一群被驅散的鴨子,呼地躥過去,領先的彎腰剷煤,落後的耷拉著腦袋。拖拉機絕塵而去,老太太們蹲回原來的位置,等待下一輛的到來。拖拉機每次掉的雖然不大,但一天四五趟,每趟三四塊,省著點足夠用個兩三天。

大火車和小火車,往外走和往裡走

1983 年,錦州市在南票鎮和砂鍋屯公社建南票區,駐地黃甲屯。那時候起,黃甲屯成為南票區的交通樞紐和商業中心。南票的綠皮火車分兩類,大火車和小火車,大火車往外走,小火車往裡走。

小火車是煤礦職工的通勤車,從黃甲屯到邱皮溝,1961 年通車。我爺曾是車務段工人,我小時候坐火車到下廟子從沒花過錢,列車員總好像認識我,每次查票都給我跳過去。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南票黃甲屯站的站臺

車務段工人有公用澡堂,在下廟子火車站附近,我爺常帶我去那裡洗澡。晚飯之前,滾燙的熱水就已注滿水池,七點左右工人交班的時候,水溫剛好。我爺告訴我,太熱的池子不能下。曾有個老夥計,下班後渾身汗,急不可耐,脫光了就跳了進去,燙死了。我問是疼死的嗎?我爺說是熱水把汗毛燙焦了,堵死毛孔,人會憋死。有好長時間,我都習慣不時摸摸身上的絨毛,恐怕它會堵住毛孔。

大火車僅用於南票到錦州的客運,1959 年 10 月 1 日通車。

南票的商販會坐火車去錦州單洞批發日雜、玩具、衣服等物件回來賣,條件好的居民也常去錦州逛街、看親戚。我小時候,家人常帶我去錦州兒童公園、新華書店、單洞,很多書和玩具都是在錦州買的。在南票人眼中,錦州是“外面的世界”,如果誰暑假是在錦州親戚家過的,足可炫耀一個學期。錦州這一符號凝結了南票人嚮往和想象的一切,“錦州啥啥都有”,一位即將送孩子去錦州上學的阿姨這樣說。

大火車現在停運了。曾經每天早晚各一趟,十幾年間車票僅從兩塊五漲到三塊,大客雖然票價十塊,但一小時一趟,方便很多,人們可以更靈活的安排時間了。

大廈三層封頂,公園臥虎藏龍

小學時,南票“商廈”建成,三層樓,三萬多平,我們叫“大廈”。一樓賣吃的,二樓賣生活和娛樂用品,三樓是服飾和家居。我們到錦州或葫蘆島讀高中,放假時帶回城裡的戲謔:“南票人,真膽兒大,三層小樓兒叫大廈”。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南票商廈夜景

大廈是城市生活的投射,晚上或週末逛上一圈,人會充實不少。“去錦州幹啥,大廈買不就中麼”,人們這樣勸想週末去錦州的家人。消費者的充實感並不靠佔有很多物品,而是靠置身琳琅滿目的商品中,感受可隨時獲取任何商品的可能性。實際點說,等需要時,我買得到也買得起。當超市取代小賣點和商店,人們更直觀地感受到,消費不僅是權益也是權力。

大廈對面的日日升超市,自 2000 年一直開到今天。高中畢業後,有一次去超市買水,看到初中同學雙雙在收銀。她膚色黝黑,大眼睛,笑時嘴角有酒窩。我問她去哪上學,她細聲細語,說還沒出結果。後來,從班主任那得知,雙雙家只能供兒子上學,姑娘家咋的都會嫁出去。她在電話裡哭了一晚。

大廈對面是“西山公園”,現更名“九龍公園”,這是南票人休閒的去處。

走進大門,圓形大水池中央,盤踞著九條泥塑的龍,漆成赤橙黃綠青藍紫白黑,龍嘴噴著水柱,偶爾哪個噴口壞了,水柱就哈喇子似的從龍的嘴角汩汩流下。沿著坡走到頭是一扇塑著二龍戲珠的水泥,裡面是六邊形石板鋪的廣場,十四五個人排成三五排打太極拳,五六個人分成兩三組打羽毛球,三五個老頭擠在石墩周圍下棋。石墩上刻著金色的棋盤,旁邊三個石凳,下棋的興之所至會拍案而起,腳踩石凳叫到“跟臭棋簍子下棋,越下越臭”,或是“倆人下棋,多嘴是驢”。當人群散去,幽深的樹林裡晚風瑟瑟,朦朧月色下一副殘局。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南票九龍公園裡的舞者

早上,公園熱鬧且臥虎藏龍。第一波晨練的,據說凌晨三點半就上山了。他們自嘲:人老,快完犢子了,少睡點覺吧。他們下山時是一天中最黑的時候,第二波晨練者剛剛上來。有愛惡作劇的,蹲在草稞裡,等人過來就“嗷”一嗓子,嚇得人直罵:“老梆子給我嚇尿嘍,蹲草稞子嚎,屁眼兒讓野豬頂了?”

據說,有一年區裡歌手大賽冠軍是個賣豆腐的。那賣豆腐的每天都上山吊嗓子。六點左右,沿街住戶不論樓房平房,都會聽到高亢清亮的“豆腐——豆腐腦兒嘍”。住平房的趿拉著拖鞋,端碗出來。住樓的用繩子繫住菜籃子從樓上放下來,籃子裡裝著正好的錢,賣豆腐的盛出豆腐,再把籃子拉上去。看著菜籃子緩緩升起,我總能體會到週一升旗的神聖感。

五點以後是較成規模的晨練景象,跑步的、跳繩的、耍單槓的、練武術的。有位大叔對著大樹練功,肘撞、掌劈、指戳,折騰一番後,貼著樹、蹲著馬步繞圈走,走幾步猛地一撞,撞得腰一般粗的大樹簌簌發抖。還有時,畫家會來寫生,戴著鴨舌帽,架著畫板,邊抽菸邊畫畫。不管這些人在公園有怎樣的名望,清晨結束,他們扮演成各自的角色,過起各自的平淡生活,機關的套上工裝,老師走上講臺,開出租的等待乘客,炸麻花的繫上圍裙,清晨的公園是另一個時空的江湖。

搓澡,燒烤,冰棗糕

2000 年前後,公園門口開了家浴池,全鎮譁然,大家沒聽過“浴池”,只知道“澡堂子”。浴池裡不僅有搓澡的,連澡巾、毛巾、內褲都不用帶。當時我上初中,歷史老師不屑地說:“掙本地人錢算啥,有剛兒你掙外國人錢去。”果真,浴池沒幾年就黃了。有錢有頭腦的商人到外地經商,有錢的居民去外地消費。本地無錢可賺,有錢無處可花。

但那以後,住宅樓附近都開起浴池,三塊錢洗澡,五塊錢搓澡。有個二十來歲的搓澡工,說搓澡是從宮廷流傳民間的,那口氣好像宮裡的太監,大清亡國後淪落到衚衕裡。他自稱在錦州某高端洗浴中心幹過,貼著別人耳朵說“那兒有小姐”。在他看來搓澡是門功夫,澡巾是兵器,顧客要求用自帶的澡巾,他卻說用別人的澡巾有礙他發揮,非要用自己的,關公的青龍偃月刀,張飛的丈八點蛇矛,能隨便換麼。沒多久,老闆就把他轟走了。

公園前面是大橋,白天通車,晚上又增加了步行街的功能。六點左右,商販們陸續就位,賣襪子內褲、賣蘋果葡萄、賣鑰匙扣情侶鏈、賣麻辣燙烤苞米鐵板魷魚等等,間雜著過往行人和車輛,熱鬧得一塌糊塗。同學聚會通常是先轉一圈公園,再吃一頓鐵板魷魚。汽水喝多了就站在橋下對著寬闊的河面撒尿。那條河在照片裡很美,離近了卻不堪入目。河裡長滿雜亂的蘆葦,漂著厚厚一層綠藻,水中懸浮著樹杈、蘆葦杆、塑料袋、死耗子、易拉罐。

南票的鐵板魷魚除了塊大,並無特殊之處,真正的名吃還得是燒烤。錦州沒有錦州燒烤,南票曾是錦州轄區,也沒有錦州燒烤,其他地方才有,凡是掛著“錦州燒烤”招牌的都不正宗。正不正宗,除了味道,還得看餐桌上有沒有蒜蓉辣醬和大蒜,這是和餐具同樣重要的標配。每個燒烤店門口,都有一個穿黑色跨欄背心的壯漢,一手握著肉串,一手握著刷子,在騰騰冒煙的烤爐上揮斥方遒。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南票“燒烤一條街”

在南票上學時,穿過學校對面的衚衕,整條街都是小吃。最受歡迎的是麻辣串。豆皮泡開,切成長條,用竹籤穿上,刷辣醬、撒孜然,愛吃辣的就撒些辣椒末,一毛錢一串。別出心裁的會撒芝麻、刷甜麵醬。更高明的將豆皮先在排骨湯裡泡一下,然後刷醬撒料,味道更好。吃完麻辣串我們還會花兩毛錢買一塊冰棗糕來解辣。酸棗糕就是冰糕,將酸棗弄碎凍在沙冰裡,一口下去,酸溜溜透心涼。

高考結束後和大一放假時,初中同學聚會還會到賣麻辣串的家裡吃一頓。小時候三串五串的買,十串都是多的,長大以後相聚時少,一百串一百串的要,酸棗糕嘛,只管吃吧。大二放假,我們再去的時候,那家人就已經不幹了,他們的兒子已經大學畢業並結了婚。從那以後,我們這夥人再沒相聚過。

石頭山上,孫悟空死去

我小時候,九龍山下的河套,清澈得能看見水底的石頭。我們常去憋魚。先用泥堆個壩,等魚進來就往裡撒石灰,看魚翻白眼。河套裡還會看到小孩們光屁股洗澡。

那時候,南票人和大自然尚未斷了關係。有富龍山的同學,說家長在山上跑步看見過狼。有同學家的房頂放兩個大籠子,裝的是貉子,整天趴著睡覺,從院裡看像兩頭大熊。我爺家院子裡落過貓頭鷹,放在箱子裡餵養。打開箱子,漆黑中一雙黃色的眼睛,懶懶的,很亮。前幾年回家辦婚禮。飯店在公路邊,對面是片黃褐色的荒山,天上有鷹在盤旋,我那時就想起,小時候常聽到誰家的小雞被鷹叼走了。

南票的水庫叫烏金塘。大壩上赫然五個大字“烏金塘水庫”,廣場立著二十來米高的田螺仙女,舉著田螺,眺望大海。水庫旁有片樹林,可以野餐,學校組織的春遊就常去那裡。九七年大旱,水庫乾涸。周邊村民說,以前捉到鱉,覺得通神靈,都放生了,後來人貪還不忌諱,都嘖嘖稱讚王八個兒大,捉到了就賣錢了。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烏金塘水庫

我媽的一個朋友講,她家住三樓,有一天早上開門,門口趴著一隻鱉,看個頭少說六十歲。家人不敢得罪,說比咱歲數都大,得好好伺候。於是,餵養了幾天,裝在籃子裡,開車去水庫放生。起初,那鱉還不走,伸著脖子回頭看。那位阿姨說:走吧,回家去吧。那鱉又動動脖子,像點頭似的,然後才轉身入河,順水而去。

南票地屬丘陵,群山環列,土地貧瘠,“一步踩不著石頭,便是神仙”。開車來南票,一路景色盡是荒涼。眼前的農作物是焦枯的,遠處的山是灰褐色的,灰色的石頭,褐色的沙土,中間夾雜著一撮撮綠色的松樹。公路另一側是山的側面,刀劈了一樣的石砬子,我小時候就愛在這樣近於垂直的山體上爬。遼東山區的人來了會納悶,這裡人靠什麼活?

我奶家就住在下廟子的山上。我爺繞著房子圈了個果園,種棗、葡萄,養雞、兔子、鴿子,還養過狗,後來被人偷走了。出了果園就能上山。

山腰上有五塊石頭,四塊相連,一塊獨臥。我姑說那是唐僧師徒休息的地方,單獨的一塊是白龍馬的。那是我小時候流連最多的地方。坐在石頭上,順著雜草往下看,一排排灰色的房屋將人們圈進一塊塊格子裡,人們在裡面聊天、洗衣服、摘花弄草。炊煙升起時,老太太們喊孫子回家吃飯,哀求聲,叫罵聲,在街上此起彼伏、四處迴盪。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站在山上俯瞰南票

山的更深處住著一戶人家。那家老頭常拄著鐵鎬,踏著鋪滿黃土沙石的路面,面向枯黃的玉米地和貧瘠的大山唱著沒有調子的歌:

三盅散白酒,

二兩幹豆腐,

山溝兒裡一窩,

天不怕,地不服,

我比皇帝還享福。

這本是生活的真實一面,但在童年的眼裡卻如此虛幻,而我姑講的山裡的老虎、長頸鹿、獅子、大象、狗熊……似乎才是真的。後來,在那五塊石頭旁,我奶告訴我,就算孫悟空真有其人,到今天也早就死了。

這個噩耗可以算作童年的結束吧。

火車不停留,而我們在凋敝

南票是靠煤炭發展起來的,最早的採煤記錄據說在唐代,但已無證可考。從清朝到民國,從偽滿洲到新中國成立,南票始終是重點開採的煤礦之一。建國後成立礦務局。我的小學叫礦務局實驗小學,初中叫礦務局實驗中學,除此還有礦務局醫院、洗澡堂、招待所等等。然而,九十年代大批員工下崗。再後來,地表因常年開採而下沉,曾經的礦區成為沉陷區。

2006 年,我從礦區路過。車在土路上行駛,司機說路面是靠不斷充水浮起來的,下面早空了。我順著他的手指看,旁邊是一座教學樓,大概五層,已經沉陷得只剩兩層了。佈滿泥土的窗戶就像失明的眼睛,看不見過去未來,而當下正在一點點地沉陷。私有煤礦的礦主自然不愁,他們或挖新礦,或早賺夠了一輩子的錢。他們將子女送往國外,告誡他們永遠不要回來。礦區的工人和農民成了動遷戶,搬到黃甲屯,住在商貿城附近的樓裡,他們的孩子成了黃甲人,再不用回到那漆黑、荒涼、冰冷的地方去了。每個人都過上了夢寐以求的生活。

初中的時候,大廈附近有一家書店,叫“文友書店”。那時新華書店已停業,文友書店是僅有的書店。我在那買過很多書,魯迅的《吶喊》,老舍的《駱駝祥子》,高爾基的《童年》,凡爾納的《神祕島》,吉卜林的《叢林故事》……高一寒假回來,書店裡堆滿了大蔥、白菜,高二再回來,那裡變成火鍋店了。即便到今天,南票也沒有一家真正意義上的書店。

十幾年前,原付煤場的位置建起一座商貿城,和城裡蔬菜水果超市一樣,只是除了蔬菜水果,還有日雜和衣服售賣。黃甲賣菜的不比買菜的少,商貿城外的馬路也成了菜市場。晚上,商貿城關門,馬路上的菜攤也散去,色彩斑斕的爛水果、閃光的魚鱗、血淋淋的豬下水在路邊發酵,腥臭味瀰漫整條街道。而我們卻覺得比前幾年乾淨多了。有人說南票“垃圾堆上擺攤點,小河溝邊走行人”。我推測這人是在炫耀幸福。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南票商貿城

近幾年人們一直在傳區政府搬遷的消息。南票人一直努力往外走,出去以後誰也不愛回去。南票已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像一條被割斷、扔棄的臍帶。

近百年來,南票的行政歸屬上始終更迭不斷,但南票人靠煤而生的生活卻從未變過。年輕人流失,中年人鄙夷,區政府等待搬遷,老年人等待歸塵,這裡還將剩下什麼?再過幾年,說起自己是南票人,在新南票人那裡將激不起任何共鳴。那些飄蕩在外的南票人已經沒有退路,他們走到哪,哪就是最後的路。

當堅固的都成為果凍,人自身的整全該如何實現?馬爾克斯的馬孔多,福克納的約克納帕法,普魯斯特的小瑪德萊娜蛋糕……漂泊無依的人在追憶和重構中能重獲自身的整全。地名不再僅僅是行政區域和地理位置,而是將人的情感維繫一起的符號。然而,當符號抽空了所指,能指將僅剩下風乾的蝸牛殼,一觸即碎。

前文提到,南票因乾隆下發龍票而得名。後來有學者提出質疑,經過考察論證,他說龍票並非採礦執照,而是土地執照。清政府割地賠款時搜刮民脂民膏,慈禧開始出售龍票來拍賣土地,到宣統元年,大量出售,龍票流落民間。

在科學的強光下,神話墮入黑暗之中。至此,南票掏空了內臟,抹去了名字。隨著地表下沉、火車停運,隨著孫悟空死去、龍票失真,隨著出去的人都不再回來,駛過的列車都不再停留,我們將四散飄零、逐漸凋敝,最終隨著滔天的巨浪沉入水底。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編輯丨葛溫

圖片來自阿唐的家人和朋友

在南票,有一種訣別叫礦區沉陷丨小地方

▼▼失真龍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