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成為一個粗鄙的“中國大媽”?

如何避免成為一個粗鄙的“中國大媽”?

請大家在看本文時切勿對號入座,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更沒有因為個別現象否定咱們中國大媽的意思。只是就時下的現象與大家分享。

“中國大媽”,在當今,已經成了一個十足的貶義詞。如果網上搜索“中國大媽”四個字,都是滿屏的斑斑劣跡。

重慶公交墜江事件。中國大媽劉某因為錯過站點,斥責司機,用手機擊打其頭部,致使掌握著一車人性命的司機,將十餘人命葬江中。

事隔一天,北京57歲大媽也因公交坐過站,將一整箱牛奶砸向司機,司機躲閃過程中與對面轎車發生剮蹭。

南京地鐵上,一位大媽與一小夥子因座位問題爭執,倚仗自己年老,年輕人就該讓座,小夥子不讓,大媽就一屁股坐在他腿上。

浙江一姑娘,手機被一大媽撿到,姑娘買了禮品並出500元酬勞,希望拿回手機,大媽卻要求給2000元報酬才能歸還,姑娘報警,大媽就直接將手機摔碎。

出國遊的大媽們將廣場舞陣容挺進盧浮宮,大炫民族風,被當地人投訴。

瑞典酒店,因為自己少訂了一晚酒店,強行留宿,遭到拒絕,中國大媽立即躺在大街上撒潑哭鬧。

中國大媽吃垮意大利遊輪;

自助餐廳佔座位,大聲喧譁,即吃得了也要兜著走;

旅遊景點,排隊加塞,吵吵嚷嚷;

因為坐車免費,早起與上班族擠公交;

買菜要把外層葉子全扒掉;

......

就此打住!

“中國大媽”已經成為了被吐槽和詬病的群體,成為了一個粗鄙的社會人群代名詞。有人說,部分“中國大媽”已成社會公害。

更可悲的是,“中國大媽”被收入了百科詞條,還入駐了牛津詞典——“CHINESEDAMA”。

其解釋是:

中老年女性,大多數偏胖;精神飽滿,聲音很大;走路成堆,排隊夾塞;比較富裕,特愛購物;裝束臃腫,熱衷拍照;扮酷裝嫩缺心眼兒,喜歡佩戴鮮豔絲巾。

說實話,打下這幾行字,我很不忍心。人人都會老,每個年輕女孩也終會有一天變成大媽。

我,也即將步入大媽的行列。


如何避免成為一個粗鄙的“中國大媽”?


如何避免成為一個粗鄙的“中國大媽”?

曾幾何時,這些剽悍的大媽們也是羞澀的少女,也曾有過琴棋書畫詩酒花的夢想,是什麼讓她們在走過中年以後變得如此橫蠻、齷齪、粗鄙不堪?

也許是成年後,面對柴米油鹽的現實生活,不得已磨去了稜角,拼了命地努力才能養家餬口。

從貧窮的生活一路走來,物質的擁有,填補了我們的自信,我們堅信沒有什麼比自身的利益更重要。

幾十年如一日,被利益裹挾前行,到了人生後半程,已經剎不住車了。

什麼是人文精神、文化素養,好像從來沒關注過。

貧窮的磨礪讓人越來越務實,很多人並不覺得自尊是一種價值和財富。利益永遠是人生的最高目標,哪怕能得到一點點,也比不能當飯吃的自尊和修養更值得爭取。

那些社會秩序、規則、公德、他人感受,只要阻擋了我的利益,便暴露出人性的自私自利而不自知。

為了不久的將來,自己能成為一個知性、優雅、有素養的大媽,特反觀自省,警戒如下:

01

要保持身材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的消耗水平下降,吃同樣的東西,中老年人一定比年輕人更容易長肉。

人過中年,一定要時刻關注身材的管理。雖然和年輕人比起來,中老年確實要困難得多,幾天不運動,不控制飲食,腰腹的贅肉就能冒出來。

有人說:沒辦法,我喝口涼水都長肉。說這話騙騙自己就好,就不要拿出來忽悠別人了。

保持身材很難,但絕對能做到。簡簡單單的“管住嘴,邁開腿”、“早吃飽、晚吃少”,捫心自問,做到了嗎?

身上的贅肉就是因為吃得多消耗得少。所以,少吃一些大魚大肉,米飯饅頭少吃一點,蛋糕、甜點、零食能不碰就不碰,食堂的大姐給咱盛的飯少了些,別抱怨,權當人家幫咱減肥。

人過中年,肌肉就會流失,肌肉是人體消耗能量的動力。保持身材不僅要少吃多動,還要持之以恆地做點力量鍛鍊,女人也要長點肌肉。

保持身材不僅是為了好看,更讓肥胖引發的疾病離咱們遠一點,少些贅肉壓迫我們的骨骼,肌肉有力量,行動就會更靈活,讓我們身形輕盈,精神抖擻。

02

儘量少穿戴誇張服飾

穿什麼,戴什麼,是每個人的自由和權利,他人無權干涉。但不管怎麼說,穿衣打扮是反映一個人審美品位最直觀的方式。

我們經常會發現,很多女人到了四、五十歲以後,會越發喜歡大紅大紫大綠、圖案誇張、設計奇特的服飾。

也許是年輕時沒穿過豔麗衣服,也許是這些服飾能掩蓋一些衰老,但不可否認的是,

誇張的設計讓衰老的容貌變得更加引人注目。

當然,也有一些7、80歲的老人,穿著豔麗,化著妝,也毫無違和感。但我們可以發現,那些老人很少有臃腫的身材,她們要麼年輕時就是時裝模特,要麼擁有賢淑優雅的氣質,

或者她們本身就是豪門貴族,盛裝打扮於她們來講不過是對從容自若生活的一種點綴。

如果我們普通人,連沉澱下內心讀一本好書、有興趣學習一種豐盈自己的技能都做不到,唯獨鍾情於誇張的服裝、奇特的飾品來裝扮外表,其實,不過是消磨時光的一種遊戲,令人乏味。

人,越有底氣,就越不在意外表的普通,越不會殫精竭慮地把心思花在外在以獲取存在感。

如何避免成為一個粗鄙的“中國大媽”?


03

少關注養生和心靈雞湯

大多數中老年人轉發的養生文,大多都是偽養生。

《長壽祕訣被諾貝爾獎得主破解,快來看》、《人體排毒時刻表,趕緊收藏》、《這篇文章關乎你的心臟,不看就晚了》、《經常做這10個動作,想不長壽都難》……

全部都是套路文。寫文章的人只為了點擊量,而讀它的人卻把文中內容奉為寶典。

如果真的關注養生,就買幾本和中醫有關的書,好好讀一讀,悟一悟,領略傳統醫學裡的哲學智慧和養生之道。

如果沒有耐心去讀,就索性“管住嘴,邁開腿,知足常樂,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一簞食,一瓢飲,身體不需要莫須有的營養,沒必要整得那麼複雜。整天把養生掛在嘴邊,只能說明我們沒有更重要的事可做。

總看這些養生文,且不說題目總是一驚一乍,讓人受不了。今天“出大事了”,明天“不看就晚了”,各路觀點互相打架,搞得自己都不知道怎麼吃,怎麼動了。怕這怕那,怕得癌怕早死,人生的樂趣都沒了。

心靈雞湯,偶爾看看就好。努力拼命的人看,是一種激勵,無所事事的人看,就是麻醉劑,除了讓心裡舒服,自我感動之外,沒有太大用處。

《聰明人,一輩子,三不說》、《人有教養的十大特徵》、《人活著,六個不能缺》,這類情感文大多在題目後面跟一個(),要麼是(深度好文)、(寫的真好)、要麼是(太經典了)、(火了)、(必看)。

作者寫完文章,還要誇自己“寫得真好”,不覺得是一種滑稽嗎?可是看的人卻真以為“寫得真好”。

但凡讓自己越看心裡越舒服的文章,還是少看。人習慣活在自己的認知世界裡,愛聽自己喜歡聽的話,愛看自己願意看的事情。

大腦是需要鍛鍊的,是用來思考、批判、掌握人生方向的,總讓別人來按摩,不如自己去開動,學些有用的東西。

04

少看電視,多看書

那些冗長的電視劇,幾十集地播放,我們舒舒服服地窩在沙發裡,跟著劇情消耗我們的時間和喜怒哀樂。

越是舒服的東西,位置越低。

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愚”。書,是打開我們認知世界的一扇大門。

為什麼很多人隨著年齡的增加,慢慢與周圍世界脫節?

因為我們的認知一直停留在年輕時代。

當我們需要與外界交互的時候,我們沒有能力招架,只能固執己見,端出“我老我有理”的架勢維護自己僅有的那點自尊。

我們看不到廣博的外面,就只好把眼前的芝麻綠豆當成全世界,困在自己的情緒裡無法自拔。眼前的雞毛蒜皮成了天大的事,更聽不進別人的意見。

那些痴迷於保健品,將幾千幾萬的錢財拱手送給騙子的老人,他們的兒女哪個不是苦口婆心規勸,最後,都空留一聲嘆息。

讀書,意味著我們能“進入”自己之外的那個世界,獲取更多的參照點,不再固步自封,不再用自身的經驗去推想外面的世界。

讀書,我們才能發現自己的淺薄。

不會把雞湯當做人類思想的精華,不會以老自居,和年輕人只講尊老美德不講邏輯,更不會因為週末兒子媳婦沒來看望而苦惱。

如何避免成為一個粗鄙的“中國大媽”?


05

與時俱進,要學習

當今時代的發展速度,和我們年輕時代不可同日而語。不掌握生活的科技應用,將寸步難行,永遠不知道前行路上設置了哪些障礙。

“我不學,我怕被騙”、“我怕點錯”、“我怕麻煩”......

在我們還尚未老去的時候,就拒絕學習,怕這怕那,難道就不怕被時代拋棄?

所謂的“高科技”,聽著很唬人,其實每一件產品設計者都把它弄得更加簡單和人性化、傻瓜化,一步一步引導我們方便操作。

只是,再簡單的東西,不嘗試,不去碰,神仙也幫不了我們。

學習新東西一點都不難,也永遠都不晚,難的是我們總以“老”為藉口,不敢邁出那一步,拒絕學習,拒絕改變。

拒絕學習,讓我們只能理解表象的世界,理解不了表象下面的抽象思維。

同樣是健康話題,打著“祖傳”、“民間”、“無毒”、“無副作用”旗號的偏方,我們會認為,比那些寫滿了概率和不良反應的醫學療法更加靠譜。

中老年人,本來就在走向衰退,如果再不給大腦一點學習鍛鍊的機會,就真的不可救藥了。

06

說話小聲點

不知為什麼,隨著年齡的增長,女人說話的音量也在提高。

也許是早年的田間勞作,在地頭聲音小了聽不見;也許是每天面對熊孩子,邋遢老公,聲音小了,震懾不住;出門在外,嗓門小了說話沒人聽;太考慮別人感受自己要吃虧。

久而久之,大嗓門就煉成了,而且好處多多:它能彰顯咱強大的內心;和別人辯論,首先在氣勢上就壓人一籌;大嗓門,透著一種霸氣外漏,不用看別人的臉色。

在公共場合高談闊論,鏘鏘鏘地熱鬧一陣子,也不管別人是否捂上了耳朵,不用管別人的感受,至少我們痛快了。

大嗓門給別人的印象是什麼呢?

只輸出不交流,更不接納,不傾聽,也不融入,功夫自成一派,充滿了傲慢。

年齡大了,還是有意識地矜持一些吧。

我們關心的、知道的、懂得的、熱衷的事情,別人未必感興趣,也沒有必要用大喇叭讓全世界都知道。如果真想嗨個痛快,就約上三五個好友,單獨找個地方,盡情地說,盡情地笑。

在公共場合,在有他人在場的環境,收斂一些,別給人留下粗魯擾民的印象。

社會文明在進步,有修養的人才彰顯實力,才更值得讓人尊重。

如何避免成為一個粗鄙的“中國大媽”?


07

不要貪小便宜

中老年人,年輕時窮怕了,現如今只要見到“免費”、“贈品”、“打折”、“清倉”就興奮異常。

殊不知這只是商家的銷售伎倆。

如果我們能多讀些書,多瞭解一些社會常識,就會發現,營銷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

它專門研究人性,研究什麼樣的套路能吸引人的購買衝動;用什麼方法勾出人們貪小便宜的弱點,多賣出東西。

輕則讓我們多花冤枉錢,重則就是騙。

年輕時代,窮,沒見過這麼多好東西。現在商品已經極大豐富,沒必要把很多東西搬到家裡來。

買東西只買自己需要的,那些贈品拿回家裡除了佔地方也沒什麼用處。

老話說“貪小便宜吃大虧”、“天上不會掉餡餅”、“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每個成年人都耳熟能詳,但就是見到免費、贈送就挪不動腳步。

另外,現在市場競爭激烈,商家也不容易,那些菜店、路邊攤、自助餐廳的老闆也沒賺我們多少錢。

東西輕拿輕放,食物夠吃就得,找錢時毛八分的別計較,人家辛苦批發來的菜,別總是扒淨外皮再上秤,別佔那麼點小便宜。

08

對子女不要太苛求

“養兒防老”是我們的傳統。但現在已經今非昔比,兒女們也沒有經歷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悠閒生活。

他們在學業、工作和事業上,承受的壓力比我們年輕時要大得多,更何況當今家庭大多隻有一個孩子,我們比從前的老人又長壽了很多,讓雙方兒女擔負四個老人,八個老人的養老,是不現實的事情。

自己的養老要自己打算,兒女幫襯是我們的福分,作為老人要懂得知足。

曾有一位老人,死後床下藏有10萬塊錢,但兒女們苦澀地說:再多我們也不領情。

20年前我們貸款創業,一分錢掰成兩半花,他分文不減追著要養老費,結果把應急錢存成死錢,如今我們都是千萬身家,分這幾個錢有何用?

有的老人說,我正因為少給兒女添負擔,才摳門攢錢,為了保養身體才買保健品,想多賺點養老錢,才被騙子騙。

我們要承認,這不是為兒女著想,這是無知。

如何避免成為一個粗鄙的“中國大媽”?


090

多關注內心,少聊些家長裡短

別人的日子過得怎麼樣,和我們沒有關係。

張家的兒子不孝,李家的生意虧本,孫家能全款買房,趙家的媳婦又和婆婆吵起來了......

別人的生活我們再瞭解也是旁觀者。看的再多也是面兒,什麼樣的裡子我們不知道,也沒有必要知道,那是別人的生活。

鄰居有困難幫一把,親戚有事去看一看。不要有事沒事總找人扯閒篇,把別人的糟心事當做自己閒聊的談資。

每天的話題總是圍繞在張家長李家短的聊天中,說明我們的內心太匱乏。

實在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和成就感,就在“別人過得不如我”,“別人的兒子不成器”的語境裡找些心理的優越感。

姐妹們聚在一起,切磋一下廚藝;聊聊誰有什麼拿手絕活,學一學;琴棋書畫之類接觸一些,陶冶自己的情操,也增長見識。

有一句話講:

“人無癖,便無趣。人無癖,就活得百無聊賴。人有癖,功夫花在所癖之事上,物我兩忘,不是高人,便是妙人。”

這裡的“癖”就是自己內心真正喜歡,能帶給我們快樂的事情。人在世上走一遭,總要做點自己鍾愛的事,否則該是多麼遺憾。

有這個時間,回家多看看書,學門小技藝,都會讓我們充實快樂,這樣的生活才有意思。

如何避免成為一個粗鄙的“中國大媽”?

洋洋灑灑寫了很多,就寫到這裡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