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咱湖北的地名,

有的以山得名、以水得名,

有的以民間傳說、古代封國、村鎮得名,

也有的以宣揚武功教化、頌美吉祥得名,

有的地名歷千年不變,

有的地名則多次更換

……

今天

大家一起來漲漲知識!

"

咱湖北的地名,

有的以山得名、以水得名,

有的以民間傳說、古代封國、村鎮得名,

也有的以宣揚武功教化、頌美吉祥得名,

有的地名歷千年不變,

有的地名則多次更換

……

今天

大家一起來漲漲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湖北為啥簡稱“鄂”?

作為湖北省的簡稱,“鄂”字的來源和原義,很多人是不甚明瞭的,就是土生土長的湖北人也不見得能說得清楚。外地人更有疑問:你們湖北呀,大江大湖,水多,可為什麼簡稱“鄂”?

“鄂” 通“萼”—花朵盛開

曾有人戲謔:鄂——兩口,為多嘴多舌;一耳,乃偏聽偏信,所以總是吃“虧”。但謬矣。

我們尋根溯源,查閱辭海、辭源、說文解字等,認為鄂除姓氏、地名外,尚有多義。一義同鱷,大口巨聲;一義同諤,正直的話;一義為愕,驚之訝之;一義為邊界,“紛被麗而亡鄂”;一義為萼,花朵盛開——我們更傾向於此義,萼萼爭豔,側耳可聞,荊楚大地,繁花似錦!

“鄂” 通“鱷”—與古鄂國有關

追溯到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活動。商、周時代,噩魚大量分佈在長江流域,形成了以捕噩為生的民族,稱為鄂(古時噩,鄂同音,同義)。

清代湖北省會為鄂州的治所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荊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設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湖北一名產生。元明兩代設湖北道。清代設置湖北省。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武昌,為隋以後鄂州的治所(即江夏),故湖北簡稱“鄂”。

源於鄂國—即現在的鄂州

湖北簡稱“鄂”,緣於省會城市武漢市之武昌,自隋代起曾多次被稱為鄂州。而鄂州又與鄂王城有著直接的歷史淵源。據原大冶一中副校長鄒天福研究著述:鄂王城是遠古時期鄂氏族所建諸侯國都城;有文字記載,夏商時代的鄂國和兩週時期楚公的第二個兒子鄂王,都在這裡建都;春秋時期,鄂王城作為楚國的國都持續200餘年,直到楚文王熊貲遷都至郢。

秦統一六國後,先後在今鄂王城城址所在地及鄂州市設縣,縣名為“鄂”;三國時,孫權在今鄂州建都,改鄂王城為鄂縣。因鄂王城東南約10公里處有武昌山,遂取“以武而昌”之義,改鄂縣為武昌縣。這也是武昌的最初來源。到隋朝,鄂王城日益衰落,鄂州州治首次設在江夏,也就是今天的武昌。從此,今之武昌多次被作為鄂州首府,到清代,湖北便簡稱為“鄂”。

湖北17市州名稱都是咋來的?

知道了湖北為什麼簡稱“鄂”,再來了解下湖北17個市州的名稱都有啥來歷吧!

武 漢

"

咱湖北的地名,

有的以山得名、以水得名,

有的以民間傳說、古代封國、村鎮得名,

也有的以宣揚武功教化、頌美吉祥得名,

有的地名歷千年不變,

有的地名則多次更換

……

今天

大家一起來漲漲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湖北為啥簡稱“鄂”?

作為湖北省的簡稱,“鄂”字的來源和原義,很多人是不甚明瞭的,就是土生土長的湖北人也不見得能說得清楚。外地人更有疑問:你們湖北呀,大江大湖,水多,可為什麼簡稱“鄂”?

“鄂” 通“萼”—花朵盛開

曾有人戲謔:鄂——兩口,為多嘴多舌;一耳,乃偏聽偏信,所以總是吃“虧”。但謬矣。

我們尋根溯源,查閱辭海、辭源、說文解字等,認為鄂除姓氏、地名外,尚有多義。一義同鱷,大口巨聲;一義同諤,正直的話;一義為愕,驚之訝之;一義為邊界,“紛被麗而亡鄂”;一義為萼,花朵盛開——我們更傾向於此義,萼萼爭豔,側耳可聞,荊楚大地,繁花似錦!

“鄂” 通“鱷”—與古鄂國有關

追溯到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活動。商、周時代,噩魚大量分佈在長江流域,形成了以捕噩為生的民族,稱為鄂(古時噩,鄂同音,同義)。

清代湖北省會為鄂州的治所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荊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設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湖北一名產生。元明兩代設湖北道。清代設置湖北省。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武昌,為隋以後鄂州的治所(即江夏),故湖北簡稱“鄂”。

源於鄂國—即現在的鄂州

湖北簡稱“鄂”,緣於省會城市武漢市之武昌,自隋代起曾多次被稱為鄂州。而鄂州又與鄂王城有著直接的歷史淵源。據原大冶一中副校長鄒天福研究著述:鄂王城是遠古時期鄂氏族所建諸侯國都城;有文字記載,夏商時代的鄂國和兩週時期楚公的第二個兒子鄂王,都在這裡建都;春秋時期,鄂王城作為楚國的國都持續200餘年,直到楚文王熊貲遷都至郢。

秦統一六國後,先後在今鄂王城城址所在地及鄂州市設縣,縣名為“鄂”;三國時,孫權在今鄂州建都,改鄂王城為鄂縣。因鄂王城東南約10公里處有武昌山,遂取“以武而昌”之義,改鄂縣為武昌縣。這也是武昌的最初來源。到隋朝,鄂王城日益衰落,鄂州州治首次設在江夏,也就是今天的武昌。從此,今之武昌多次被作為鄂州首府,到清代,湖北便簡稱為“鄂”。

湖北17市州名稱都是咋來的?

知道了湖北為什麼簡稱“鄂”,再來了解下湖北17個市州的名稱都有啥來歷吧!

武 漢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武漢一詞,在明代《重修晴川閣記》中,即有出現。至清代,曾國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經常使用。

武漢地方建制始於西漢,為江夏郡沙羨縣地。東漢末年,在今漢陽先後興建卻月城和魯山城,在今武昌蛇山興建夏口城。時荊州牧劉表派黃祖為江夏太守,將郡治設在位於今漢陽龜山的“卻月城”中。“卻月城”遂成為武漢市區內已知的最早城堡。公元223年,東吳孫權在武昌蛇山修築夏口城,同時在城內的黃鵠磯上修築瞭望塔,取名黃鶴樓。南朝時,夏口擴建為郢州,成為郢州的治所。

隋朝置江夏縣和漢陽縣,分別以武昌、漢陽為治所。唐時江夏(武昌)和漢陽分別升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為長江沿岸的商業重鎮。江城之稱亦始於隋唐。此後經宋以迄明、清,均為歷代州府治所。

兩宋時武昌屬鄂州,漢陽、漢口屬漢陽軍。南宋抗金將領岳飛駐防鄂州(今武昌)八年,在此興師北伐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為湖廣行省的省治。

明成化年間,漢水改道從龜山以北匯入長江,漢陽縣所屬之夏口鎮商業發達起來,成為全國四大名鎮之首,有“楚中第一繁盛處”之稱。故雙城演變為三鎮,亦有“武陽夏”的說法。故“武漢”之名順理成章成為三鎮的統稱,因武昌、漢陽、漢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1926年10月,國民革命軍攻克武漢後,先後建立漢口市政委員會、武昌市政廳和漢陽市政委員會,12月,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國民政府委員臨時聯席會議宣佈“確立國都,以武昌、漢口、漢陽三城為一大區域作為'京兆區',定名為武漢”。

1949年,武漢三鎮解放;同年合武昌市、漢口市和漢陽縣城為武漢市。

襄 陽

"

咱湖北的地名,

有的以山得名、以水得名,

有的以民間傳說、古代封國、村鎮得名,

也有的以宣揚武功教化、頌美吉祥得名,

有的地名歷千年不變,

有的地名則多次更換

……

今天

大家一起來漲漲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湖北為啥簡稱“鄂”?

作為湖北省的簡稱,“鄂”字的來源和原義,很多人是不甚明瞭的,就是土生土長的湖北人也不見得能說得清楚。外地人更有疑問:你們湖北呀,大江大湖,水多,可為什麼簡稱“鄂”?

“鄂” 通“萼”—花朵盛開

曾有人戲謔:鄂——兩口,為多嘴多舌;一耳,乃偏聽偏信,所以總是吃“虧”。但謬矣。

我們尋根溯源,查閱辭海、辭源、說文解字等,認為鄂除姓氏、地名外,尚有多義。一義同鱷,大口巨聲;一義同諤,正直的話;一義為愕,驚之訝之;一義為邊界,“紛被麗而亡鄂”;一義為萼,花朵盛開——我們更傾向於此義,萼萼爭豔,側耳可聞,荊楚大地,繁花似錦!

“鄂” 通“鱷”—與古鄂國有關

追溯到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活動。商、周時代,噩魚大量分佈在長江流域,形成了以捕噩為生的民族,稱為鄂(古時噩,鄂同音,同義)。

清代湖北省會為鄂州的治所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荊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設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湖北一名產生。元明兩代設湖北道。清代設置湖北省。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武昌,為隋以後鄂州的治所(即江夏),故湖北簡稱“鄂”。

源於鄂國—即現在的鄂州

湖北簡稱“鄂”,緣於省會城市武漢市之武昌,自隋代起曾多次被稱為鄂州。而鄂州又與鄂王城有著直接的歷史淵源。據原大冶一中副校長鄒天福研究著述:鄂王城是遠古時期鄂氏族所建諸侯國都城;有文字記載,夏商時代的鄂國和兩週時期楚公的第二個兒子鄂王,都在這裡建都;春秋時期,鄂王城作為楚國的國都持續200餘年,直到楚文王熊貲遷都至郢。

秦統一六國後,先後在今鄂王城城址所在地及鄂州市設縣,縣名為“鄂”;三國時,孫權在今鄂州建都,改鄂王城為鄂縣。因鄂王城東南約10公里處有武昌山,遂取“以武而昌”之義,改鄂縣為武昌縣。這也是武昌的最初來源。到隋朝,鄂王城日益衰落,鄂州州治首次設在江夏,也就是今天的武昌。從此,今之武昌多次被作為鄂州首府,到清代,湖北便簡稱為“鄂”。

湖北17市州名稱都是咋來的?

知道了湖北為什麼簡稱“鄂”,再來了解下湖北17個市州的名稱都有啥來歷吧!

武 漢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武漢一詞,在明代《重修晴川閣記》中,即有出現。至清代,曾國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經常使用。

武漢地方建制始於西漢,為江夏郡沙羨縣地。東漢末年,在今漢陽先後興建卻月城和魯山城,在今武昌蛇山興建夏口城。時荊州牧劉表派黃祖為江夏太守,將郡治設在位於今漢陽龜山的“卻月城”中。“卻月城”遂成為武漢市區內已知的最早城堡。公元223年,東吳孫權在武昌蛇山修築夏口城,同時在城內的黃鵠磯上修築瞭望塔,取名黃鶴樓。南朝時,夏口擴建為郢州,成為郢州的治所。

隋朝置江夏縣和漢陽縣,分別以武昌、漢陽為治所。唐時江夏(武昌)和漢陽分別升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為長江沿岸的商業重鎮。江城之稱亦始於隋唐。此後經宋以迄明、清,均為歷代州府治所。

兩宋時武昌屬鄂州,漢陽、漢口屬漢陽軍。南宋抗金將領岳飛駐防鄂州(今武昌)八年,在此興師北伐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為湖廣行省的省治。

明成化年間,漢水改道從龜山以北匯入長江,漢陽縣所屬之夏口鎮商業發達起來,成為全國四大名鎮之首,有“楚中第一繁盛處”之稱。故雙城演變為三鎮,亦有“武陽夏”的說法。故“武漢”之名順理成章成為三鎮的統稱,因武昌、漢陽、漢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1926年10月,國民革命軍攻克武漢後,先後建立漢口市政委員會、武昌市政廳和漢陽市政委員會,12月,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國民政府委員臨時聯席會議宣佈“確立國都,以武昌、漢口、漢陽三城為一大區域作為'京兆區',定名為武漢”。

1949年,武漢三鎮解放;同年合武昌市、漢口市和漢陽縣城為武漢市。

襄 陽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秦朝時為鄧、筑陽、山都、酇、隨、鄀、鄢、邔等縣地。西漢初年始建襄陽縣,以縣治位於襄水之陽而得名。襄陽自古分為漢水(沔水)南北兩岸的襄陽及樊城二城,隔漢江相望,二城在歷史上都曾經是軍事與商業重鎮。1950年,復以襄陽縣之襄陽、樊城兩鎮組建襄樊市,分設襄城、樊城2區。2010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批覆同意,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

宜 昌

"

咱湖北的地名,

有的以山得名、以水得名,

有的以民間傳說、古代封國、村鎮得名,

也有的以宣揚武功教化、頌美吉祥得名,

有的地名歷千年不變,

有的地名則多次更換

……

今天

大家一起來漲漲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湖北為啥簡稱“鄂”?

作為湖北省的簡稱,“鄂”字的來源和原義,很多人是不甚明瞭的,就是土生土長的湖北人也不見得能說得清楚。外地人更有疑問:你們湖北呀,大江大湖,水多,可為什麼簡稱“鄂”?

“鄂” 通“萼”—花朵盛開

曾有人戲謔:鄂——兩口,為多嘴多舌;一耳,乃偏聽偏信,所以總是吃“虧”。但謬矣。

我們尋根溯源,查閱辭海、辭源、說文解字等,認為鄂除姓氏、地名外,尚有多義。一義同鱷,大口巨聲;一義同諤,正直的話;一義為愕,驚之訝之;一義為邊界,“紛被麗而亡鄂”;一義為萼,花朵盛開——我們更傾向於此義,萼萼爭豔,側耳可聞,荊楚大地,繁花似錦!

“鄂” 通“鱷”—與古鄂國有關

追溯到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活動。商、周時代,噩魚大量分佈在長江流域,形成了以捕噩為生的民族,稱為鄂(古時噩,鄂同音,同義)。

清代湖北省會為鄂州的治所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荊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設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湖北一名產生。元明兩代設湖北道。清代設置湖北省。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武昌,為隋以後鄂州的治所(即江夏),故湖北簡稱“鄂”。

源於鄂國—即現在的鄂州

湖北簡稱“鄂”,緣於省會城市武漢市之武昌,自隋代起曾多次被稱為鄂州。而鄂州又與鄂王城有著直接的歷史淵源。據原大冶一中副校長鄒天福研究著述:鄂王城是遠古時期鄂氏族所建諸侯國都城;有文字記載,夏商時代的鄂國和兩週時期楚公的第二個兒子鄂王,都在這裡建都;春秋時期,鄂王城作為楚國的國都持續200餘年,直到楚文王熊貲遷都至郢。

秦統一六國後,先後在今鄂王城城址所在地及鄂州市設縣,縣名為“鄂”;三國時,孫權在今鄂州建都,改鄂王城為鄂縣。因鄂王城東南約10公里處有武昌山,遂取“以武而昌”之義,改鄂縣為武昌縣。這也是武昌的最初來源。到隋朝,鄂王城日益衰落,鄂州州治首次設在江夏,也就是今天的武昌。從此,今之武昌多次被作為鄂州首府,到清代,湖北便簡稱為“鄂”。

湖北17市州名稱都是咋來的?

知道了湖北為什麼簡稱“鄂”,再來了解下湖北17個市州的名稱都有啥來歷吧!

武 漢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武漢一詞,在明代《重修晴川閣記》中,即有出現。至清代,曾國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經常使用。

武漢地方建制始於西漢,為江夏郡沙羨縣地。東漢末年,在今漢陽先後興建卻月城和魯山城,在今武昌蛇山興建夏口城。時荊州牧劉表派黃祖為江夏太守,將郡治設在位於今漢陽龜山的“卻月城”中。“卻月城”遂成為武漢市區內已知的最早城堡。公元223年,東吳孫權在武昌蛇山修築夏口城,同時在城內的黃鵠磯上修築瞭望塔,取名黃鶴樓。南朝時,夏口擴建為郢州,成為郢州的治所。

隋朝置江夏縣和漢陽縣,分別以武昌、漢陽為治所。唐時江夏(武昌)和漢陽分別升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為長江沿岸的商業重鎮。江城之稱亦始於隋唐。此後經宋以迄明、清,均為歷代州府治所。

兩宋時武昌屬鄂州,漢陽、漢口屬漢陽軍。南宋抗金將領岳飛駐防鄂州(今武昌)八年,在此興師北伐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為湖廣行省的省治。

明成化年間,漢水改道從龜山以北匯入長江,漢陽縣所屬之夏口鎮商業發達起來,成為全國四大名鎮之首,有“楚中第一繁盛處”之稱。故雙城演變為三鎮,亦有“武陽夏”的說法。故“武漢”之名順理成章成為三鎮的統稱,因武昌、漢陽、漢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1926年10月,國民革命軍攻克武漢後,先後建立漢口市政委員會、武昌市政廳和漢陽市政委員會,12月,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國民政府委員臨時聯席會議宣佈“確立國都,以武昌、漢口、漢陽三城為一大區域作為'京兆區',定名為武漢”。

1949年,武漢三鎮解放;同年合武昌市、漢口市和漢陽縣城為武漢市。

襄 陽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秦朝時為鄧、筑陽、山都、酇、隨、鄀、鄢、邔等縣地。西漢初年始建襄陽縣,以縣治位於襄水之陽而得名。襄陽自古分為漢水(沔水)南北兩岸的襄陽及樊城二城,隔漢江相望,二城在歷史上都曾經是軍事與商業重鎮。1950年,復以襄陽縣之襄陽、樊城兩鎮組建襄樊市,分設襄城、樊城2區。2010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批覆同意,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

宜 昌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宜昌古稱夷陵、彝陵,素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之稱。上控巴蜀,下引荊襄,曾是“楚之西塞”,一度為國之邊陲,多“蠻夷”聚居,加之東晉夷陵縣西陵峽黃牛巖至黑巖子一帶是險峻地帶,故祈求“宜於國運昌盛”之意,因而得名宜昌。

黃 石

"

咱湖北的地名,

有的以山得名、以水得名,

有的以民間傳說、古代封國、村鎮得名,

也有的以宣揚武功教化、頌美吉祥得名,

有的地名歷千年不變,

有的地名則多次更換

……

今天

大家一起來漲漲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湖北為啥簡稱“鄂”?

作為湖北省的簡稱,“鄂”字的來源和原義,很多人是不甚明瞭的,就是土生土長的湖北人也不見得能說得清楚。外地人更有疑問:你們湖北呀,大江大湖,水多,可為什麼簡稱“鄂”?

“鄂” 通“萼”—花朵盛開

曾有人戲謔:鄂——兩口,為多嘴多舌;一耳,乃偏聽偏信,所以總是吃“虧”。但謬矣。

我們尋根溯源,查閱辭海、辭源、說文解字等,認為鄂除姓氏、地名外,尚有多義。一義同鱷,大口巨聲;一義同諤,正直的話;一義為愕,驚之訝之;一義為邊界,“紛被麗而亡鄂”;一義為萼,花朵盛開——我們更傾向於此義,萼萼爭豔,側耳可聞,荊楚大地,繁花似錦!

“鄂” 通“鱷”—與古鄂國有關

追溯到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活動。商、周時代,噩魚大量分佈在長江流域,形成了以捕噩為生的民族,稱為鄂(古時噩,鄂同音,同義)。

清代湖北省會為鄂州的治所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荊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設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湖北一名產生。元明兩代設湖北道。清代設置湖北省。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武昌,為隋以後鄂州的治所(即江夏),故湖北簡稱“鄂”。

源於鄂國—即現在的鄂州

湖北簡稱“鄂”,緣於省會城市武漢市之武昌,自隋代起曾多次被稱為鄂州。而鄂州又與鄂王城有著直接的歷史淵源。據原大冶一中副校長鄒天福研究著述:鄂王城是遠古時期鄂氏族所建諸侯國都城;有文字記載,夏商時代的鄂國和兩週時期楚公的第二個兒子鄂王,都在這裡建都;春秋時期,鄂王城作為楚國的國都持續200餘年,直到楚文王熊貲遷都至郢。

秦統一六國後,先後在今鄂王城城址所在地及鄂州市設縣,縣名為“鄂”;三國時,孫權在今鄂州建都,改鄂王城為鄂縣。因鄂王城東南約10公里處有武昌山,遂取“以武而昌”之義,改鄂縣為武昌縣。這也是武昌的最初來源。到隋朝,鄂王城日益衰落,鄂州州治首次設在江夏,也就是今天的武昌。從此,今之武昌多次被作為鄂州首府,到清代,湖北便簡稱為“鄂”。

湖北17市州名稱都是咋來的?

知道了湖北為什麼簡稱“鄂”,再來了解下湖北17個市州的名稱都有啥來歷吧!

武 漢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武漢一詞,在明代《重修晴川閣記》中,即有出現。至清代,曾國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經常使用。

武漢地方建制始於西漢,為江夏郡沙羨縣地。東漢末年,在今漢陽先後興建卻月城和魯山城,在今武昌蛇山興建夏口城。時荊州牧劉表派黃祖為江夏太守,將郡治設在位於今漢陽龜山的“卻月城”中。“卻月城”遂成為武漢市區內已知的最早城堡。公元223年,東吳孫權在武昌蛇山修築夏口城,同時在城內的黃鵠磯上修築瞭望塔,取名黃鶴樓。南朝時,夏口擴建為郢州,成為郢州的治所。

隋朝置江夏縣和漢陽縣,分別以武昌、漢陽為治所。唐時江夏(武昌)和漢陽分別升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為長江沿岸的商業重鎮。江城之稱亦始於隋唐。此後經宋以迄明、清,均為歷代州府治所。

兩宋時武昌屬鄂州,漢陽、漢口屬漢陽軍。南宋抗金將領岳飛駐防鄂州(今武昌)八年,在此興師北伐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為湖廣行省的省治。

明成化年間,漢水改道從龜山以北匯入長江,漢陽縣所屬之夏口鎮商業發達起來,成為全國四大名鎮之首,有“楚中第一繁盛處”之稱。故雙城演變為三鎮,亦有“武陽夏”的說法。故“武漢”之名順理成章成為三鎮的統稱,因武昌、漢陽、漢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1926年10月,國民革命軍攻克武漢後,先後建立漢口市政委員會、武昌市政廳和漢陽市政委員會,12月,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國民政府委員臨時聯席會議宣佈“確立國都,以武昌、漢口、漢陽三城為一大區域作為'京兆區',定名為武漢”。

1949年,武漢三鎮解放;同年合武昌市、漢口市和漢陽縣城為武漢市。

襄 陽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秦朝時為鄧、筑陽、山都、酇、隨、鄀、鄢、邔等縣地。西漢初年始建襄陽縣,以縣治位於襄水之陽而得名。襄陽自古分為漢水(沔水)南北兩岸的襄陽及樊城二城,隔漢江相望,二城在歷史上都曾經是軍事與商業重鎮。1950年,復以襄陽縣之襄陽、樊城兩鎮組建襄樊市,分設襄城、樊城2區。2010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批覆同意,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

宜 昌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宜昌古稱夷陵、彝陵,素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之稱。上控巴蜀,下引荊襄,曾是“楚之西塞”,一度為國之邊陲,多“蠻夷”聚居,加之東晉夷陵縣西陵峽黃牛巖至黑巖子一帶是險峻地帶,故祈求“宜於國運昌盛”之意,因而得名宜昌。

黃 石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黃石,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之右岸有黃石山,水逕其北,即黃石磯也”,因其石色皆黃故名黃石。

黃石礦產資源豐富,銅礦保有儲量佔全省的91.8%。素有“百里黃金地,江南聚寶盆”之稱。由此,黃石一名又寓意為“黃金和寶石堆積而成的地方”。

1950年8月建市,由黃石港和石灰窯各取一字命名“黃石”,這也與黃石山本來的寓意不謀而合。

十 堰

"

咱湖北的地名,

有的以山得名、以水得名,

有的以民間傳說、古代封國、村鎮得名,

也有的以宣揚武功教化、頌美吉祥得名,

有的地名歷千年不變,

有的地名則多次更換

……

今天

大家一起來漲漲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湖北為啥簡稱“鄂”?

作為湖北省的簡稱,“鄂”字的來源和原義,很多人是不甚明瞭的,就是土生土長的湖北人也不見得能說得清楚。外地人更有疑問:你們湖北呀,大江大湖,水多,可為什麼簡稱“鄂”?

“鄂” 通“萼”—花朵盛開

曾有人戲謔:鄂——兩口,為多嘴多舌;一耳,乃偏聽偏信,所以總是吃“虧”。但謬矣。

我們尋根溯源,查閱辭海、辭源、說文解字等,認為鄂除姓氏、地名外,尚有多義。一義同鱷,大口巨聲;一義同諤,正直的話;一義為愕,驚之訝之;一義為邊界,“紛被麗而亡鄂”;一義為萼,花朵盛開——我們更傾向於此義,萼萼爭豔,側耳可聞,荊楚大地,繁花似錦!

“鄂” 通“鱷”—與古鄂國有關

追溯到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活動。商、周時代,噩魚大量分佈在長江流域,形成了以捕噩為生的民族,稱為鄂(古時噩,鄂同音,同義)。

清代湖北省會為鄂州的治所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荊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設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湖北一名產生。元明兩代設湖北道。清代設置湖北省。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武昌,為隋以後鄂州的治所(即江夏),故湖北簡稱“鄂”。

源於鄂國—即現在的鄂州

湖北簡稱“鄂”,緣於省會城市武漢市之武昌,自隋代起曾多次被稱為鄂州。而鄂州又與鄂王城有著直接的歷史淵源。據原大冶一中副校長鄒天福研究著述:鄂王城是遠古時期鄂氏族所建諸侯國都城;有文字記載,夏商時代的鄂國和兩週時期楚公的第二個兒子鄂王,都在這裡建都;春秋時期,鄂王城作為楚國的國都持續200餘年,直到楚文王熊貲遷都至郢。

秦統一六國後,先後在今鄂王城城址所在地及鄂州市設縣,縣名為“鄂”;三國時,孫權在今鄂州建都,改鄂王城為鄂縣。因鄂王城東南約10公里處有武昌山,遂取“以武而昌”之義,改鄂縣為武昌縣。這也是武昌的最初來源。到隋朝,鄂王城日益衰落,鄂州州治首次設在江夏,也就是今天的武昌。從此,今之武昌多次被作為鄂州首府,到清代,湖北便簡稱為“鄂”。

湖北17市州名稱都是咋來的?

知道了湖北為什麼簡稱“鄂”,再來了解下湖北17個市州的名稱都有啥來歷吧!

武 漢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武漢一詞,在明代《重修晴川閣記》中,即有出現。至清代,曾國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經常使用。

武漢地方建制始於西漢,為江夏郡沙羨縣地。東漢末年,在今漢陽先後興建卻月城和魯山城,在今武昌蛇山興建夏口城。時荊州牧劉表派黃祖為江夏太守,將郡治設在位於今漢陽龜山的“卻月城”中。“卻月城”遂成為武漢市區內已知的最早城堡。公元223年,東吳孫權在武昌蛇山修築夏口城,同時在城內的黃鵠磯上修築瞭望塔,取名黃鶴樓。南朝時,夏口擴建為郢州,成為郢州的治所。

隋朝置江夏縣和漢陽縣,分別以武昌、漢陽為治所。唐時江夏(武昌)和漢陽分別升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為長江沿岸的商業重鎮。江城之稱亦始於隋唐。此後經宋以迄明、清,均為歷代州府治所。

兩宋時武昌屬鄂州,漢陽、漢口屬漢陽軍。南宋抗金將領岳飛駐防鄂州(今武昌)八年,在此興師北伐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為湖廣行省的省治。

明成化年間,漢水改道從龜山以北匯入長江,漢陽縣所屬之夏口鎮商業發達起來,成為全國四大名鎮之首,有“楚中第一繁盛處”之稱。故雙城演變為三鎮,亦有“武陽夏”的說法。故“武漢”之名順理成章成為三鎮的統稱,因武昌、漢陽、漢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1926年10月,國民革命軍攻克武漢後,先後建立漢口市政委員會、武昌市政廳和漢陽市政委員會,12月,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國民政府委員臨時聯席會議宣佈“確立國都,以武昌、漢口、漢陽三城為一大區域作為'京兆區',定名為武漢”。

1949年,武漢三鎮解放;同年合武昌市、漢口市和漢陽縣城為武漢市。

襄 陽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秦朝時為鄧、筑陽、山都、酇、隨、鄀、鄢、邔等縣地。西漢初年始建襄陽縣,以縣治位於襄水之陽而得名。襄陽自古分為漢水(沔水)南北兩岸的襄陽及樊城二城,隔漢江相望,二城在歷史上都曾經是軍事與商業重鎮。1950年,復以襄陽縣之襄陽、樊城兩鎮組建襄樊市,分設襄城、樊城2區。2010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批覆同意,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

宜 昌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宜昌古稱夷陵、彝陵,素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之稱。上控巴蜀,下引荊襄,曾是“楚之西塞”,一度為國之邊陲,多“蠻夷”聚居,加之東晉夷陵縣西陵峽黃牛巖至黑巖子一帶是險峻地帶,故祈求“宜於國運昌盛”之意,因而得名宜昌。

黃 石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黃石,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之右岸有黃石山,水逕其北,即黃石磯也”,因其石色皆黃故名黃石。

黃石礦產資源豐富,銅礦保有儲量佔全省的91.8%。素有“百里黃金地,江南聚寶盆”之稱。由此,黃石一名又寓意為“黃金和寶石堆積而成的地方”。

1950年8月建市,由黃石港和石灰窯各取一字命名“黃石”,這也與黃石山本來的寓意不謀而合。

十 堰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十堰地域為古人類的起源地,當地居民為灌溉農田,利用百二河攔水築堰,共修築十道堰,十堰以此得名。看到此名,都可以想象得出當時人民是怎樣在辛勤勞作。

鄂 州

"

咱湖北的地名,

有的以山得名、以水得名,

有的以民間傳說、古代封國、村鎮得名,

也有的以宣揚武功教化、頌美吉祥得名,

有的地名歷千年不變,

有的地名則多次更換

……

今天

大家一起來漲漲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湖北為啥簡稱“鄂”?

作為湖北省的簡稱,“鄂”字的來源和原義,很多人是不甚明瞭的,就是土生土長的湖北人也不見得能說得清楚。外地人更有疑問:你們湖北呀,大江大湖,水多,可為什麼簡稱“鄂”?

“鄂” 通“萼”—花朵盛開

曾有人戲謔:鄂——兩口,為多嘴多舌;一耳,乃偏聽偏信,所以總是吃“虧”。但謬矣。

我們尋根溯源,查閱辭海、辭源、說文解字等,認為鄂除姓氏、地名外,尚有多義。一義同鱷,大口巨聲;一義同諤,正直的話;一義為愕,驚之訝之;一義為邊界,“紛被麗而亡鄂”;一義為萼,花朵盛開——我們更傾向於此義,萼萼爭豔,側耳可聞,荊楚大地,繁花似錦!

“鄂” 通“鱷”—與古鄂國有關

追溯到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活動。商、周時代,噩魚大量分佈在長江流域,形成了以捕噩為生的民族,稱為鄂(古時噩,鄂同音,同義)。

清代湖北省會為鄂州的治所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荊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設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湖北一名產生。元明兩代設湖北道。清代設置湖北省。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武昌,為隋以後鄂州的治所(即江夏),故湖北簡稱“鄂”。

源於鄂國—即現在的鄂州

湖北簡稱“鄂”,緣於省會城市武漢市之武昌,自隋代起曾多次被稱為鄂州。而鄂州又與鄂王城有著直接的歷史淵源。據原大冶一中副校長鄒天福研究著述:鄂王城是遠古時期鄂氏族所建諸侯國都城;有文字記載,夏商時代的鄂國和兩週時期楚公的第二個兒子鄂王,都在這裡建都;春秋時期,鄂王城作為楚國的國都持續200餘年,直到楚文王熊貲遷都至郢。

秦統一六國後,先後在今鄂王城城址所在地及鄂州市設縣,縣名為“鄂”;三國時,孫權在今鄂州建都,改鄂王城為鄂縣。因鄂王城東南約10公里處有武昌山,遂取“以武而昌”之義,改鄂縣為武昌縣。這也是武昌的最初來源。到隋朝,鄂王城日益衰落,鄂州州治首次設在江夏,也就是今天的武昌。從此,今之武昌多次被作為鄂州首府,到清代,湖北便簡稱為“鄂”。

湖北17市州名稱都是咋來的?

知道了湖北為什麼簡稱“鄂”,再來了解下湖北17個市州的名稱都有啥來歷吧!

武 漢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武漢一詞,在明代《重修晴川閣記》中,即有出現。至清代,曾國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經常使用。

武漢地方建制始於西漢,為江夏郡沙羨縣地。東漢末年,在今漢陽先後興建卻月城和魯山城,在今武昌蛇山興建夏口城。時荊州牧劉表派黃祖為江夏太守,將郡治設在位於今漢陽龜山的“卻月城”中。“卻月城”遂成為武漢市區內已知的最早城堡。公元223年,東吳孫權在武昌蛇山修築夏口城,同時在城內的黃鵠磯上修築瞭望塔,取名黃鶴樓。南朝時,夏口擴建為郢州,成為郢州的治所。

隋朝置江夏縣和漢陽縣,分別以武昌、漢陽為治所。唐時江夏(武昌)和漢陽分別升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為長江沿岸的商業重鎮。江城之稱亦始於隋唐。此後經宋以迄明、清,均為歷代州府治所。

兩宋時武昌屬鄂州,漢陽、漢口屬漢陽軍。南宋抗金將領岳飛駐防鄂州(今武昌)八年,在此興師北伐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為湖廣行省的省治。

明成化年間,漢水改道從龜山以北匯入長江,漢陽縣所屬之夏口鎮商業發達起來,成為全國四大名鎮之首,有“楚中第一繁盛處”之稱。故雙城演變為三鎮,亦有“武陽夏”的說法。故“武漢”之名順理成章成為三鎮的統稱,因武昌、漢陽、漢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1926年10月,國民革命軍攻克武漢後,先後建立漢口市政委員會、武昌市政廳和漢陽市政委員會,12月,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國民政府委員臨時聯席會議宣佈“確立國都,以武昌、漢口、漢陽三城為一大區域作為'京兆區',定名為武漢”。

1949年,武漢三鎮解放;同年合武昌市、漢口市和漢陽縣城為武漢市。

襄 陽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秦朝時為鄧、筑陽、山都、酇、隨、鄀、鄢、邔等縣地。西漢初年始建襄陽縣,以縣治位於襄水之陽而得名。襄陽自古分為漢水(沔水)南北兩岸的襄陽及樊城二城,隔漢江相望,二城在歷史上都曾經是軍事與商業重鎮。1950年,復以襄陽縣之襄陽、樊城兩鎮組建襄樊市,分設襄城、樊城2區。2010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批覆同意,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

宜 昌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宜昌古稱夷陵、彝陵,素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之稱。上控巴蜀,下引荊襄,曾是“楚之西塞”,一度為國之邊陲,多“蠻夷”聚居,加之東晉夷陵縣西陵峽黃牛巖至黑巖子一帶是險峻地帶,故祈求“宜於國運昌盛”之意,因而得名宜昌。

黃 石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黃石,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之右岸有黃石山,水逕其北,即黃石磯也”,因其石色皆黃故名黃石。

黃石礦產資源豐富,銅礦保有儲量佔全省的91.8%。素有“百里黃金地,江南聚寶盆”之稱。由此,黃石一名又寓意為“黃金和寶石堆積而成的地方”。

1950年8月建市,由黃石港和石灰窯各取一字命名“黃石”,這也與黃石山本來的寓意不謀而合。

十 堰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十堰地域為古人類的起源地,當地居民為灌溉農田,利用百二河攔水築堰,共修築十道堰,十堰以此得名。看到此名,都可以想象得出當時人民是怎樣在辛勤勞作。

鄂 州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鄂州,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楚王熊渠分封其子熊紅到此地為鄂王,修築鄂王城,故名鄂城。帝堯時為“樊國”,夏時為“鄂都”,殷商時為“鄂國”,春秋戰國時楚鄂王封地。三國時期,吳王孫權在此建都,改名為武昌,取“ 以武而昌”之意。從三國至民國初年,鄂縣一直稱武昌。

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合併鄂城縣、鄂城市和黃岡縣的黃州鎮,取鄂城的“鄂”字和黃州的“州”字,成立湖北省轄鄂州市。1987年2月,國務院批准原黃州鎮地域劃歸黃岡縣。

荊 門

"

咱湖北的地名,

有的以山得名、以水得名,

有的以民間傳說、古代封國、村鎮得名,

也有的以宣揚武功教化、頌美吉祥得名,

有的地名歷千年不變,

有的地名則多次更換

……

今天

大家一起來漲漲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湖北為啥簡稱“鄂”?

作為湖北省的簡稱,“鄂”字的來源和原義,很多人是不甚明瞭的,就是土生土長的湖北人也不見得能說得清楚。外地人更有疑問:你們湖北呀,大江大湖,水多,可為什麼簡稱“鄂”?

“鄂” 通“萼”—花朵盛開

曾有人戲謔:鄂——兩口,為多嘴多舌;一耳,乃偏聽偏信,所以總是吃“虧”。但謬矣。

我們尋根溯源,查閱辭海、辭源、說文解字等,認為鄂除姓氏、地名外,尚有多義。一義同鱷,大口巨聲;一義同諤,正直的話;一義為愕,驚之訝之;一義為邊界,“紛被麗而亡鄂”;一義為萼,花朵盛開——我們更傾向於此義,萼萼爭豔,側耳可聞,荊楚大地,繁花似錦!

“鄂” 通“鱷”—與古鄂國有關

追溯到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活動。商、周時代,噩魚大量分佈在長江流域,形成了以捕噩為生的民族,稱為鄂(古時噩,鄂同音,同義)。

清代湖北省會為鄂州的治所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荊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設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湖北一名產生。元明兩代設湖北道。清代設置湖北省。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武昌,為隋以後鄂州的治所(即江夏),故湖北簡稱“鄂”。

源於鄂國—即現在的鄂州

湖北簡稱“鄂”,緣於省會城市武漢市之武昌,自隋代起曾多次被稱為鄂州。而鄂州又與鄂王城有著直接的歷史淵源。據原大冶一中副校長鄒天福研究著述:鄂王城是遠古時期鄂氏族所建諸侯國都城;有文字記載,夏商時代的鄂國和兩週時期楚公的第二個兒子鄂王,都在這裡建都;春秋時期,鄂王城作為楚國的國都持續200餘年,直到楚文王熊貲遷都至郢。

秦統一六國後,先後在今鄂王城城址所在地及鄂州市設縣,縣名為“鄂”;三國時,孫權在今鄂州建都,改鄂王城為鄂縣。因鄂王城東南約10公里處有武昌山,遂取“以武而昌”之義,改鄂縣為武昌縣。這也是武昌的最初來源。到隋朝,鄂王城日益衰落,鄂州州治首次設在江夏,也就是今天的武昌。從此,今之武昌多次被作為鄂州首府,到清代,湖北便簡稱為“鄂”。

湖北17市州名稱都是咋來的?

知道了湖北為什麼簡稱“鄂”,再來了解下湖北17個市州的名稱都有啥來歷吧!

武 漢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武漢一詞,在明代《重修晴川閣記》中,即有出現。至清代,曾國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經常使用。

武漢地方建制始於西漢,為江夏郡沙羨縣地。東漢末年,在今漢陽先後興建卻月城和魯山城,在今武昌蛇山興建夏口城。時荊州牧劉表派黃祖為江夏太守,將郡治設在位於今漢陽龜山的“卻月城”中。“卻月城”遂成為武漢市區內已知的最早城堡。公元223年,東吳孫權在武昌蛇山修築夏口城,同時在城內的黃鵠磯上修築瞭望塔,取名黃鶴樓。南朝時,夏口擴建為郢州,成為郢州的治所。

隋朝置江夏縣和漢陽縣,分別以武昌、漢陽為治所。唐時江夏(武昌)和漢陽分別升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為長江沿岸的商業重鎮。江城之稱亦始於隋唐。此後經宋以迄明、清,均為歷代州府治所。

兩宋時武昌屬鄂州,漢陽、漢口屬漢陽軍。南宋抗金將領岳飛駐防鄂州(今武昌)八年,在此興師北伐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為湖廣行省的省治。

明成化年間,漢水改道從龜山以北匯入長江,漢陽縣所屬之夏口鎮商業發達起來,成為全國四大名鎮之首,有“楚中第一繁盛處”之稱。故雙城演變為三鎮,亦有“武陽夏”的說法。故“武漢”之名順理成章成為三鎮的統稱,因武昌、漢陽、漢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1926年10月,國民革命軍攻克武漢後,先後建立漢口市政委員會、武昌市政廳和漢陽市政委員會,12月,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國民政府委員臨時聯席會議宣佈“確立國都,以武昌、漢口、漢陽三城為一大區域作為'京兆區',定名為武漢”。

1949年,武漢三鎮解放;同年合武昌市、漢口市和漢陽縣城為武漢市。

襄 陽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秦朝時為鄧、筑陽、山都、酇、隨、鄀、鄢、邔等縣地。西漢初年始建襄陽縣,以縣治位於襄水之陽而得名。襄陽自古分為漢水(沔水)南北兩岸的襄陽及樊城二城,隔漢江相望,二城在歷史上都曾經是軍事與商業重鎮。1950年,復以襄陽縣之襄陽、樊城兩鎮組建襄樊市,分設襄城、樊城2區。2010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批覆同意,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

宜 昌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宜昌古稱夷陵、彝陵,素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之稱。上控巴蜀,下引荊襄,曾是“楚之西塞”,一度為國之邊陲,多“蠻夷”聚居,加之東晉夷陵縣西陵峽黃牛巖至黑巖子一帶是險峻地帶,故祈求“宜於國運昌盛”之意,因而得名宜昌。

黃 石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黃石,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之右岸有黃石山,水逕其北,即黃石磯也”,因其石色皆黃故名黃石。

黃石礦產資源豐富,銅礦保有儲量佔全省的91.8%。素有“百里黃金地,江南聚寶盆”之稱。由此,黃石一名又寓意為“黃金和寶石堆積而成的地方”。

1950年8月建市,由黃石港和石灰窯各取一字命名“黃石”,這也與黃石山本來的寓意不謀而合。

十 堰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十堰地域為古人類的起源地,當地居民為灌溉農田,利用百二河攔水築堰,共修築十道堰,十堰以此得名。看到此名,都可以想象得出當時人民是怎樣在辛勤勞作。

鄂 州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鄂州,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楚王熊渠分封其子熊紅到此地為鄂王,修築鄂王城,故名鄂城。帝堯時為“樊國”,夏時為“鄂都”,殷商時為“鄂國”,春秋戰國時楚鄂王封地。三國時期,吳王孫權在此建都,改名為武昌,取“ 以武而昌”之意。從三國至民國初年,鄂縣一直稱武昌。

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合併鄂城縣、鄂城市和黃岡縣的黃州鎮,取鄂城的“鄂”字和黃州的“州”字,成立湖北省轄鄂州市。1987年2月,國務院批准原黃州鎮地域劃歸黃岡縣。

荊 門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荊門,因“全楚西塞第一關”“川鄂咽喉”的荊門山而得名。唐書有記載,“荊州有荊門縣,以荊門山名”。

關於荊門山有一段有趣的神話故事:相傳在遠古時代,由巫山神女峰飛來一頭雄獅,由安徽的黃山飛來一隻猛虎,它們為爭奪山水,咧牙相鬥,被夏禹發現,拋出一根鐵鏈把它們鎖住,從此,獅虎各踞南北,故稱“青獅對白虎”。由於虎牙上合下開,酷似大門,故稱荊門。

不過,如今的荊門山有兩處,一處位於宜都市西北、長江南岸,另一處位於荊門市境內,具體位置現無準確定論。

孝 感

"

咱湖北的地名,

有的以山得名、以水得名,

有的以民間傳說、古代封國、村鎮得名,

也有的以宣揚武功教化、頌美吉祥得名,

有的地名歷千年不變,

有的地名則多次更換

……

今天

大家一起來漲漲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湖北為啥簡稱“鄂”?

作為湖北省的簡稱,“鄂”字的來源和原義,很多人是不甚明瞭的,就是土生土長的湖北人也不見得能說得清楚。外地人更有疑問:你們湖北呀,大江大湖,水多,可為什麼簡稱“鄂”?

“鄂” 通“萼”—花朵盛開

曾有人戲謔:鄂——兩口,為多嘴多舌;一耳,乃偏聽偏信,所以總是吃“虧”。但謬矣。

我們尋根溯源,查閱辭海、辭源、說文解字等,認為鄂除姓氏、地名外,尚有多義。一義同鱷,大口巨聲;一義同諤,正直的話;一義為愕,驚之訝之;一義為邊界,“紛被麗而亡鄂”;一義為萼,花朵盛開——我們更傾向於此義,萼萼爭豔,側耳可聞,荊楚大地,繁花似錦!

“鄂” 通“鱷”—與古鄂國有關

追溯到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活動。商、周時代,噩魚大量分佈在長江流域,形成了以捕噩為生的民族,稱為鄂(古時噩,鄂同音,同義)。

清代湖北省會為鄂州的治所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荊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設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湖北一名產生。元明兩代設湖北道。清代設置湖北省。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武昌,為隋以後鄂州的治所(即江夏),故湖北簡稱“鄂”。

源於鄂國—即現在的鄂州

湖北簡稱“鄂”,緣於省會城市武漢市之武昌,自隋代起曾多次被稱為鄂州。而鄂州又與鄂王城有著直接的歷史淵源。據原大冶一中副校長鄒天福研究著述:鄂王城是遠古時期鄂氏族所建諸侯國都城;有文字記載,夏商時代的鄂國和兩週時期楚公的第二個兒子鄂王,都在這裡建都;春秋時期,鄂王城作為楚國的國都持續200餘年,直到楚文王熊貲遷都至郢。

秦統一六國後,先後在今鄂王城城址所在地及鄂州市設縣,縣名為“鄂”;三國時,孫權在今鄂州建都,改鄂王城為鄂縣。因鄂王城東南約10公里處有武昌山,遂取“以武而昌”之義,改鄂縣為武昌縣。這也是武昌的最初來源。到隋朝,鄂王城日益衰落,鄂州州治首次設在江夏,也就是今天的武昌。從此,今之武昌多次被作為鄂州首府,到清代,湖北便簡稱為“鄂”。

湖北17市州名稱都是咋來的?

知道了湖北為什麼簡稱“鄂”,再來了解下湖北17個市州的名稱都有啥來歷吧!

武 漢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武漢一詞,在明代《重修晴川閣記》中,即有出現。至清代,曾國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經常使用。

武漢地方建制始於西漢,為江夏郡沙羨縣地。東漢末年,在今漢陽先後興建卻月城和魯山城,在今武昌蛇山興建夏口城。時荊州牧劉表派黃祖為江夏太守,將郡治設在位於今漢陽龜山的“卻月城”中。“卻月城”遂成為武漢市區內已知的最早城堡。公元223年,東吳孫權在武昌蛇山修築夏口城,同時在城內的黃鵠磯上修築瞭望塔,取名黃鶴樓。南朝時,夏口擴建為郢州,成為郢州的治所。

隋朝置江夏縣和漢陽縣,分別以武昌、漢陽為治所。唐時江夏(武昌)和漢陽分別升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為長江沿岸的商業重鎮。江城之稱亦始於隋唐。此後經宋以迄明、清,均為歷代州府治所。

兩宋時武昌屬鄂州,漢陽、漢口屬漢陽軍。南宋抗金將領岳飛駐防鄂州(今武昌)八年,在此興師北伐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為湖廣行省的省治。

明成化年間,漢水改道從龜山以北匯入長江,漢陽縣所屬之夏口鎮商業發達起來,成為全國四大名鎮之首,有“楚中第一繁盛處”之稱。故雙城演變為三鎮,亦有“武陽夏”的說法。故“武漢”之名順理成章成為三鎮的統稱,因武昌、漢陽、漢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1926年10月,國民革命軍攻克武漢後,先後建立漢口市政委員會、武昌市政廳和漢陽市政委員會,12月,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國民政府委員臨時聯席會議宣佈“確立國都,以武昌、漢口、漢陽三城為一大區域作為'京兆區',定名為武漢”。

1949年,武漢三鎮解放;同年合武昌市、漢口市和漢陽縣城為武漢市。

襄 陽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秦朝時為鄧、筑陽、山都、酇、隨、鄀、鄢、邔等縣地。西漢初年始建襄陽縣,以縣治位於襄水之陽而得名。襄陽自古分為漢水(沔水)南北兩岸的襄陽及樊城二城,隔漢江相望,二城在歷史上都曾經是軍事與商業重鎮。1950年,復以襄陽縣之襄陽、樊城兩鎮組建襄樊市,分設襄城、樊城2區。2010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批覆同意,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

宜 昌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宜昌古稱夷陵、彝陵,素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之稱。上控巴蜀,下引荊襄,曾是“楚之西塞”,一度為國之邊陲,多“蠻夷”聚居,加之東晉夷陵縣西陵峽黃牛巖至黑巖子一帶是險峻地帶,故祈求“宜於國運昌盛”之意,因而得名宜昌。

黃 石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黃石,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之右岸有黃石山,水逕其北,即黃石磯也”,因其石色皆黃故名黃石。

黃石礦產資源豐富,銅礦保有儲量佔全省的91.8%。素有“百里黃金地,江南聚寶盆”之稱。由此,黃石一名又寓意為“黃金和寶石堆積而成的地方”。

1950年8月建市,由黃石港和石灰窯各取一字命名“黃石”,這也與黃石山本來的寓意不謀而合。

十 堰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十堰地域為古人類的起源地,當地居民為灌溉農田,利用百二河攔水築堰,共修築十道堰,十堰以此得名。看到此名,都可以想象得出當時人民是怎樣在辛勤勞作。

鄂 州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鄂州,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楚王熊渠分封其子熊紅到此地為鄂王,修築鄂王城,故名鄂城。帝堯時為“樊國”,夏時為“鄂都”,殷商時為“鄂國”,春秋戰國時楚鄂王封地。三國時期,吳王孫權在此建都,改名為武昌,取“ 以武而昌”之意。從三國至民國初年,鄂縣一直稱武昌。

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合併鄂城縣、鄂城市和黃岡縣的黃州鎮,取鄂城的“鄂”字和黃州的“州”字,成立湖北省轄鄂州市。1987年2月,國務院批准原黃州鎮地域劃歸黃岡縣。

荊 門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荊門,因“全楚西塞第一關”“川鄂咽喉”的荊門山而得名。唐書有記載,“荊州有荊門縣,以荊門山名”。

關於荊門山有一段有趣的神話故事:相傳在遠古時代,由巫山神女峰飛來一頭雄獅,由安徽的黃山飛來一隻猛虎,它們為爭奪山水,咧牙相鬥,被夏禹發現,拋出一根鐵鏈把它們鎖住,從此,獅虎各踞南北,故稱“青獅對白虎”。由於虎牙上合下開,酷似大門,故稱荊門。

不過,如今的荊門山有兩處,一處位於宜都市西北、長江南岸,另一處位於荊門市境內,具體位置現無準確定論。

孝 感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孝感,中國唯一一座以孝命名的地級城市。

孝感具有深厚的孝文化底蘊,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因此地“孝子昌盛”,將縣名取為“孝昌”。後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莊宗李存勖因孝昌縣名的“昌”字犯了其祖父名諱,於是根據董永賣身葬父、黃香扇衾溫被和孟宗哭竹生筍等孝子感天動地的故事,改孝昌縣為孝感縣。

荊 州

"

咱湖北的地名,

有的以山得名、以水得名,

有的以民間傳說、古代封國、村鎮得名,

也有的以宣揚武功教化、頌美吉祥得名,

有的地名歷千年不變,

有的地名則多次更換

……

今天

大家一起來漲漲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湖北為啥簡稱“鄂”?

作為湖北省的簡稱,“鄂”字的來源和原義,很多人是不甚明瞭的,就是土生土長的湖北人也不見得能說得清楚。外地人更有疑問:你們湖北呀,大江大湖,水多,可為什麼簡稱“鄂”?

“鄂” 通“萼”—花朵盛開

曾有人戲謔:鄂——兩口,為多嘴多舌;一耳,乃偏聽偏信,所以總是吃“虧”。但謬矣。

我們尋根溯源,查閱辭海、辭源、說文解字等,認為鄂除姓氏、地名外,尚有多義。一義同鱷,大口巨聲;一義同諤,正直的話;一義為愕,驚之訝之;一義為邊界,“紛被麗而亡鄂”;一義為萼,花朵盛開——我們更傾向於此義,萼萼爭豔,側耳可聞,荊楚大地,繁花似錦!

“鄂” 通“鱷”—與古鄂國有關

追溯到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活動。商、周時代,噩魚大量分佈在長江流域,形成了以捕噩為生的民族,稱為鄂(古時噩,鄂同音,同義)。

清代湖北省會為鄂州的治所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荊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設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湖北一名產生。元明兩代設湖北道。清代設置湖北省。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武昌,為隋以後鄂州的治所(即江夏),故湖北簡稱“鄂”。

源於鄂國—即現在的鄂州

湖北簡稱“鄂”,緣於省會城市武漢市之武昌,自隋代起曾多次被稱為鄂州。而鄂州又與鄂王城有著直接的歷史淵源。據原大冶一中副校長鄒天福研究著述:鄂王城是遠古時期鄂氏族所建諸侯國都城;有文字記載,夏商時代的鄂國和兩週時期楚公的第二個兒子鄂王,都在這裡建都;春秋時期,鄂王城作為楚國的國都持續200餘年,直到楚文王熊貲遷都至郢。

秦統一六國後,先後在今鄂王城城址所在地及鄂州市設縣,縣名為“鄂”;三國時,孫權在今鄂州建都,改鄂王城為鄂縣。因鄂王城東南約10公里處有武昌山,遂取“以武而昌”之義,改鄂縣為武昌縣。這也是武昌的最初來源。到隋朝,鄂王城日益衰落,鄂州州治首次設在江夏,也就是今天的武昌。從此,今之武昌多次被作為鄂州首府,到清代,湖北便簡稱為“鄂”。

湖北17市州名稱都是咋來的?

知道了湖北為什麼簡稱“鄂”,再來了解下湖北17個市州的名稱都有啥來歷吧!

武 漢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武漢一詞,在明代《重修晴川閣記》中,即有出現。至清代,曾國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經常使用。

武漢地方建制始於西漢,為江夏郡沙羨縣地。東漢末年,在今漢陽先後興建卻月城和魯山城,在今武昌蛇山興建夏口城。時荊州牧劉表派黃祖為江夏太守,將郡治設在位於今漢陽龜山的“卻月城”中。“卻月城”遂成為武漢市區內已知的最早城堡。公元223年,東吳孫權在武昌蛇山修築夏口城,同時在城內的黃鵠磯上修築瞭望塔,取名黃鶴樓。南朝時,夏口擴建為郢州,成為郢州的治所。

隋朝置江夏縣和漢陽縣,分別以武昌、漢陽為治所。唐時江夏(武昌)和漢陽分別升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為長江沿岸的商業重鎮。江城之稱亦始於隋唐。此後經宋以迄明、清,均為歷代州府治所。

兩宋時武昌屬鄂州,漢陽、漢口屬漢陽軍。南宋抗金將領岳飛駐防鄂州(今武昌)八年,在此興師北伐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為湖廣行省的省治。

明成化年間,漢水改道從龜山以北匯入長江,漢陽縣所屬之夏口鎮商業發達起來,成為全國四大名鎮之首,有“楚中第一繁盛處”之稱。故雙城演變為三鎮,亦有“武陽夏”的說法。故“武漢”之名順理成章成為三鎮的統稱,因武昌、漢陽、漢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1926年10月,國民革命軍攻克武漢後,先後建立漢口市政委員會、武昌市政廳和漢陽市政委員會,12月,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國民政府委員臨時聯席會議宣佈“確立國都,以武昌、漢口、漢陽三城為一大區域作為'京兆區',定名為武漢”。

1949年,武漢三鎮解放;同年合武昌市、漢口市和漢陽縣城為武漢市。

襄 陽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秦朝時為鄧、筑陽、山都、酇、隨、鄀、鄢、邔等縣地。西漢初年始建襄陽縣,以縣治位於襄水之陽而得名。襄陽自古分為漢水(沔水)南北兩岸的襄陽及樊城二城,隔漢江相望,二城在歷史上都曾經是軍事與商業重鎮。1950年,復以襄陽縣之襄陽、樊城兩鎮組建襄樊市,分設襄城、樊城2區。2010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批覆同意,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

宜 昌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宜昌古稱夷陵、彝陵,素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之稱。上控巴蜀,下引荊襄,曾是“楚之西塞”,一度為國之邊陲,多“蠻夷”聚居,加之東晉夷陵縣西陵峽黃牛巖至黑巖子一帶是險峻地帶,故祈求“宜於國運昌盛”之意,因而得名宜昌。

黃 石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黃石,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之右岸有黃石山,水逕其北,即黃石磯也”,因其石色皆黃故名黃石。

黃石礦產資源豐富,銅礦保有儲量佔全省的91.8%。素有“百里黃金地,江南聚寶盆”之稱。由此,黃石一名又寓意為“黃金和寶石堆積而成的地方”。

1950年8月建市,由黃石港和石灰窯各取一字命名“黃石”,這也與黃石山本來的寓意不謀而合。

十 堰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十堰地域為古人類的起源地,當地居民為灌溉農田,利用百二河攔水築堰,共修築十道堰,十堰以此得名。看到此名,都可以想象得出當時人民是怎樣在辛勤勞作。

鄂 州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鄂州,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楚王熊渠分封其子熊紅到此地為鄂王,修築鄂王城,故名鄂城。帝堯時為“樊國”,夏時為“鄂都”,殷商時為“鄂國”,春秋戰國時楚鄂王封地。三國時期,吳王孫權在此建都,改名為武昌,取“ 以武而昌”之意。從三國至民國初年,鄂縣一直稱武昌。

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合併鄂城縣、鄂城市和黃岡縣的黃州鎮,取鄂城的“鄂”字和黃州的“州”字,成立湖北省轄鄂州市。1987年2月,國務院批准原黃州鎮地域劃歸黃岡縣。

荊 門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荊門,因“全楚西塞第一關”“川鄂咽喉”的荊門山而得名。唐書有記載,“荊州有荊門縣,以荊門山名”。

關於荊門山有一段有趣的神話故事:相傳在遠古時代,由巫山神女峰飛來一頭雄獅,由安徽的黃山飛來一隻猛虎,它們為爭奪山水,咧牙相鬥,被夏禹發現,拋出一根鐵鏈把它們鎖住,從此,獅虎各踞南北,故稱“青獅對白虎”。由於虎牙上合下開,酷似大門,故稱荊門。

不過,如今的荊門山有兩處,一處位於宜都市西北、長江南岸,另一處位於荊門市境內,具體位置現無準確定論。

孝 感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孝感,中國唯一一座以孝命名的地級城市。

孝感具有深厚的孝文化底蘊,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因此地“孝子昌盛”,將縣名取為“孝昌”。後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莊宗李存勖因孝昌縣名的“昌”字犯了其祖父名諱,於是根據董永賣身葬父、黃香扇衾溫被和孟宗哭竹生筍等孝子感天動地的故事,改孝昌縣為孝感縣。

荊 州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荊州,古稱“江陵”,是春秋戰國時楚國都城所在地,歷來成為帝都、藩鎮和州府的治所。荊州為古九州之一,荊是古代楚國的別稱,因楚曾建國於荊山,所以荊州是以原境內蜿蜒高聳的荊山而得名。故古時荊、楚通用,時至今日,荊楚成了湖北的代名詞。

黃 岡

"

咱湖北的地名,

有的以山得名、以水得名,

有的以民間傳說、古代封國、村鎮得名,

也有的以宣揚武功教化、頌美吉祥得名,

有的地名歷千年不變,

有的地名則多次更換

……

今天

大家一起來漲漲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湖北為啥簡稱“鄂”?

作為湖北省的簡稱,“鄂”字的來源和原義,很多人是不甚明瞭的,就是土生土長的湖北人也不見得能說得清楚。外地人更有疑問:你們湖北呀,大江大湖,水多,可為什麼簡稱“鄂”?

“鄂” 通“萼”—花朵盛開

曾有人戲謔:鄂——兩口,為多嘴多舌;一耳,乃偏聽偏信,所以總是吃“虧”。但謬矣。

我們尋根溯源,查閱辭海、辭源、說文解字等,認為鄂除姓氏、地名外,尚有多義。一義同鱷,大口巨聲;一義同諤,正直的話;一義為愕,驚之訝之;一義為邊界,“紛被麗而亡鄂”;一義為萼,花朵盛開——我們更傾向於此義,萼萼爭豔,側耳可聞,荊楚大地,繁花似錦!

“鄂” 通“鱷”—與古鄂國有關

追溯到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活動。商、周時代,噩魚大量分佈在長江流域,形成了以捕噩為生的民族,稱為鄂(古時噩,鄂同音,同義)。

清代湖北省會為鄂州的治所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荊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設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湖北一名產生。元明兩代設湖北道。清代設置湖北省。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武昌,為隋以後鄂州的治所(即江夏),故湖北簡稱“鄂”。

源於鄂國—即現在的鄂州

湖北簡稱“鄂”,緣於省會城市武漢市之武昌,自隋代起曾多次被稱為鄂州。而鄂州又與鄂王城有著直接的歷史淵源。據原大冶一中副校長鄒天福研究著述:鄂王城是遠古時期鄂氏族所建諸侯國都城;有文字記載,夏商時代的鄂國和兩週時期楚公的第二個兒子鄂王,都在這裡建都;春秋時期,鄂王城作為楚國的國都持續200餘年,直到楚文王熊貲遷都至郢。

秦統一六國後,先後在今鄂王城城址所在地及鄂州市設縣,縣名為“鄂”;三國時,孫權在今鄂州建都,改鄂王城為鄂縣。因鄂王城東南約10公里處有武昌山,遂取“以武而昌”之義,改鄂縣為武昌縣。這也是武昌的最初來源。到隋朝,鄂王城日益衰落,鄂州州治首次設在江夏,也就是今天的武昌。從此,今之武昌多次被作為鄂州首府,到清代,湖北便簡稱為“鄂”。

湖北17市州名稱都是咋來的?

知道了湖北為什麼簡稱“鄂”,再來了解下湖北17個市州的名稱都有啥來歷吧!

武 漢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武漢一詞,在明代《重修晴川閣記》中,即有出現。至清代,曾國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經常使用。

武漢地方建制始於西漢,為江夏郡沙羨縣地。東漢末年,在今漢陽先後興建卻月城和魯山城,在今武昌蛇山興建夏口城。時荊州牧劉表派黃祖為江夏太守,將郡治設在位於今漢陽龜山的“卻月城”中。“卻月城”遂成為武漢市區內已知的最早城堡。公元223年,東吳孫權在武昌蛇山修築夏口城,同時在城內的黃鵠磯上修築瞭望塔,取名黃鶴樓。南朝時,夏口擴建為郢州,成為郢州的治所。

隋朝置江夏縣和漢陽縣,分別以武昌、漢陽為治所。唐時江夏(武昌)和漢陽分別升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為長江沿岸的商業重鎮。江城之稱亦始於隋唐。此後經宋以迄明、清,均為歷代州府治所。

兩宋時武昌屬鄂州,漢陽、漢口屬漢陽軍。南宋抗金將領岳飛駐防鄂州(今武昌)八年,在此興師北伐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為湖廣行省的省治。

明成化年間,漢水改道從龜山以北匯入長江,漢陽縣所屬之夏口鎮商業發達起來,成為全國四大名鎮之首,有“楚中第一繁盛處”之稱。故雙城演變為三鎮,亦有“武陽夏”的說法。故“武漢”之名順理成章成為三鎮的統稱,因武昌、漢陽、漢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1926年10月,國民革命軍攻克武漢後,先後建立漢口市政委員會、武昌市政廳和漢陽市政委員會,12月,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國民政府委員臨時聯席會議宣佈“確立國都,以武昌、漢口、漢陽三城為一大區域作為'京兆區',定名為武漢”。

1949年,武漢三鎮解放;同年合武昌市、漢口市和漢陽縣城為武漢市。

襄 陽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秦朝時為鄧、筑陽、山都、酇、隨、鄀、鄢、邔等縣地。西漢初年始建襄陽縣,以縣治位於襄水之陽而得名。襄陽自古分為漢水(沔水)南北兩岸的襄陽及樊城二城,隔漢江相望,二城在歷史上都曾經是軍事與商業重鎮。1950年,復以襄陽縣之襄陽、樊城兩鎮組建襄樊市,分設襄城、樊城2區。2010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批覆同意,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

宜 昌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宜昌古稱夷陵、彝陵,素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之稱。上控巴蜀,下引荊襄,曾是“楚之西塞”,一度為國之邊陲,多“蠻夷”聚居,加之東晉夷陵縣西陵峽黃牛巖至黑巖子一帶是險峻地帶,故祈求“宜於國運昌盛”之意,因而得名宜昌。

黃 石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黃石,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之右岸有黃石山,水逕其北,即黃石磯也”,因其石色皆黃故名黃石。

黃石礦產資源豐富,銅礦保有儲量佔全省的91.8%。素有“百里黃金地,江南聚寶盆”之稱。由此,黃石一名又寓意為“黃金和寶石堆積而成的地方”。

1950年8月建市,由黃石港和石灰窯各取一字命名“黃石”,這也與黃石山本來的寓意不謀而合。

十 堰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十堰地域為古人類的起源地,當地居民為灌溉農田,利用百二河攔水築堰,共修築十道堰,十堰以此得名。看到此名,都可以想象得出當時人民是怎樣在辛勤勞作。

鄂 州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鄂州,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楚王熊渠分封其子熊紅到此地為鄂王,修築鄂王城,故名鄂城。帝堯時為“樊國”,夏時為“鄂都”,殷商時為“鄂國”,春秋戰國時楚鄂王封地。三國時期,吳王孫權在此建都,改名為武昌,取“ 以武而昌”之意。從三國至民國初年,鄂縣一直稱武昌。

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合併鄂城縣、鄂城市和黃岡縣的黃州鎮,取鄂城的“鄂”字和黃州的“州”字,成立湖北省轄鄂州市。1987年2月,國務院批准原黃州鎮地域劃歸黃岡縣。

荊 門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荊門,因“全楚西塞第一關”“川鄂咽喉”的荊門山而得名。唐書有記載,“荊州有荊門縣,以荊門山名”。

關於荊門山有一段有趣的神話故事:相傳在遠古時代,由巫山神女峰飛來一頭雄獅,由安徽的黃山飛來一隻猛虎,它們為爭奪山水,咧牙相鬥,被夏禹發現,拋出一根鐵鏈把它們鎖住,從此,獅虎各踞南北,故稱“青獅對白虎”。由於虎牙上合下開,酷似大門,故稱荊門。

不過,如今的荊門山有兩處,一處位於宜都市西北、長江南岸,另一處位於荊門市境內,具體位置現無準確定論。

孝 感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孝感,中國唯一一座以孝命名的地級城市。

孝感具有深厚的孝文化底蘊,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因此地“孝子昌盛”,將縣名取為“孝昌”。後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莊宗李存勖因孝昌縣名的“昌”字犯了其祖父名諱,於是根據董永賣身葬父、黃香扇衾溫被和孟宗哭竹生筍等孝子感天動地的故事,改孝昌縣為孝感縣。

荊 州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荊州,古稱“江陵”,是春秋戰國時楚國都城所在地,歷來成為帝都、藩鎮和州府的治所。荊州為古九州之一,荊是古代楚國的別稱,因楚曾建國於荊山,所以荊州是以原境內蜿蜒高聳的荊山而得名。故古時荊、楚通用,時至今日,荊楚成了湖北的代名詞。

黃 岡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黃岡,因黃岡山得名。據明代弘治年間(1501年)《黃州府志》載:“黃岡山,在府城南。”隋開皇十八年(598年)置黃岡縣。據《今縣釋名》:“西北有黃岡山,因古黃國得名。”清稱鼓樓崗。黃岡山在今黃州區安國寺一帶。

鹹 寧

"

咱湖北的地名,

有的以山得名、以水得名,

有的以民間傳說、古代封國、村鎮得名,

也有的以宣揚武功教化、頌美吉祥得名,

有的地名歷千年不變,

有的地名則多次更換

……

今天

大家一起來漲漲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湖北為啥簡稱“鄂”?

作為湖北省的簡稱,“鄂”字的來源和原義,很多人是不甚明瞭的,就是土生土長的湖北人也不見得能說得清楚。外地人更有疑問:你們湖北呀,大江大湖,水多,可為什麼簡稱“鄂”?

“鄂” 通“萼”—花朵盛開

曾有人戲謔:鄂——兩口,為多嘴多舌;一耳,乃偏聽偏信,所以總是吃“虧”。但謬矣。

我們尋根溯源,查閱辭海、辭源、說文解字等,認為鄂除姓氏、地名外,尚有多義。一義同鱷,大口巨聲;一義同諤,正直的話;一義為愕,驚之訝之;一義為邊界,“紛被麗而亡鄂”;一義為萼,花朵盛開——我們更傾向於此義,萼萼爭豔,側耳可聞,荊楚大地,繁花似錦!

“鄂” 通“鱷”—與古鄂國有關

追溯到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活動。商、周時代,噩魚大量分佈在長江流域,形成了以捕噩為生的民族,稱為鄂(古時噩,鄂同音,同義)。

清代湖北省會為鄂州的治所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荊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設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湖北一名產生。元明兩代設湖北道。清代設置湖北省。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武昌,為隋以後鄂州的治所(即江夏),故湖北簡稱“鄂”。

源於鄂國—即現在的鄂州

湖北簡稱“鄂”,緣於省會城市武漢市之武昌,自隋代起曾多次被稱為鄂州。而鄂州又與鄂王城有著直接的歷史淵源。據原大冶一中副校長鄒天福研究著述:鄂王城是遠古時期鄂氏族所建諸侯國都城;有文字記載,夏商時代的鄂國和兩週時期楚公的第二個兒子鄂王,都在這裡建都;春秋時期,鄂王城作為楚國的國都持續200餘年,直到楚文王熊貲遷都至郢。

秦統一六國後,先後在今鄂王城城址所在地及鄂州市設縣,縣名為“鄂”;三國時,孫權在今鄂州建都,改鄂王城為鄂縣。因鄂王城東南約10公里處有武昌山,遂取“以武而昌”之義,改鄂縣為武昌縣。這也是武昌的最初來源。到隋朝,鄂王城日益衰落,鄂州州治首次設在江夏,也就是今天的武昌。從此,今之武昌多次被作為鄂州首府,到清代,湖北便簡稱為“鄂”。

湖北17市州名稱都是咋來的?

知道了湖北為什麼簡稱“鄂”,再來了解下湖北17個市州的名稱都有啥來歷吧!

武 漢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武漢一詞,在明代《重修晴川閣記》中,即有出現。至清代,曾國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經常使用。

武漢地方建制始於西漢,為江夏郡沙羨縣地。東漢末年,在今漢陽先後興建卻月城和魯山城,在今武昌蛇山興建夏口城。時荊州牧劉表派黃祖為江夏太守,將郡治設在位於今漢陽龜山的“卻月城”中。“卻月城”遂成為武漢市區內已知的最早城堡。公元223年,東吳孫權在武昌蛇山修築夏口城,同時在城內的黃鵠磯上修築瞭望塔,取名黃鶴樓。南朝時,夏口擴建為郢州,成為郢州的治所。

隋朝置江夏縣和漢陽縣,分別以武昌、漢陽為治所。唐時江夏(武昌)和漢陽分別升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為長江沿岸的商業重鎮。江城之稱亦始於隋唐。此後經宋以迄明、清,均為歷代州府治所。

兩宋時武昌屬鄂州,漢陽、漢口屬漢陽軍。南宋抗金將領岳飛駐防鄂州(今武昌)八年,在此興師北伐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為湖廣行省的省治。

明成化年間,漢水改道從龜山以北匯入長江,漢陽縣所屬之夏口鎮商業發達起來,成為全國四大名鎮之首,有“楚中第一繁盛處”之稱。故雙城演變為三鎮,亦有“武陽夏”的說法。故“武漢”之名順理成章成為三鎮的統稱,因武昌、漢陽、漢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1926年10月,國民革命軍攻克武漢後,先後建立漢口市政委員會、武昌市政廳和漢陽市政委員會,12月,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國民政府委員臨時聯席會議宣佈“確立國都,以武昌、漢口、漢陽三城為一大區域作為'京兆區',定名為武漢”。

1949年,武漢三鎮解放;同年合武昌市、漢口市和漢陽縣城為武漢市。

襄 陽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秦朝時為鄧、筑陽、山都、酇、隨、鄀、鄢、邔等縣地。西漢初年始建襄陽縣,以縣治位於襄水之陽而得名。襄陽自古分為漢水(沔水)南北兩岸的襄陽及樊城二城,隔漢江相望,二城在歷史上都曾經是軍事與商業重鎮。1950年,復以襄陽縣之襄陽、樊城兩鎮組建襄樊市,分設襄城、樊城2區。2010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批覆同意,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

宜 昌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宜昌古稱夷陵、彝陵,素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之稱。上控巴蜀,下引荊襄,曾是“楚之西塞”,一度為國之邊陲,多“蠻夷”聚居,加之東晉夷陵縣西陵峽黃牛巖至黑巖子一帶是險峻地帶,故祈求“宜於國運昌盛”之意,因而得名宜昌。

黃 石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黃石,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之右岸有黃石山,水逕其北,即黃石磯也”,因其石色皆黃故名黃石。

黃石礦產資源豐富,銅礦保有儲量佔全省的91.8%。素有“百里黃金地,江南聚寶盆”之稱。由此,黃石一名又寓意為“黃金和寶石堆積而成的地方”。

1950年8月建市,由黃石港和石灰窯各取一字命名“黃石”,這也與黃石山本來的寓意不謀而合。

十 堰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十堰地域為古人類的起源地,當地居民為灌溉農田,利用百二河攔水築堰,共修築十道堰,十堰以此得名。看到此名,都可以想象得出當時人民是怎樣在辛勤勞作。

鄂 州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鄂州,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楚王熊渠分封其子熊紅到此地為鄂王,修築鄂王城,故名鄂城。帝堯時為“樊國”,夏時為“鄂都”,殷商時為“鄂國”,春秋戰國時楚鄂王封地。三國時期,吳王孫權在此建都,改名為武昌,取“ 以武而昌”之意。從三國至民國初年,鄂縣一直稱武昌。

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合併鄂城縣、鄂城市和黃岡縣的黃州鎮,取鄂城的“鄂”字和黃州的“州”字,成立湖北省轄鄂州市。1987年2月,國務院批准原黃州鎮地域劃歸黃岡縣。

荊 門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荊門,因“全楚西塞第一關”“川鄂咽喉”的荊門山而得名。唐書有記載,“荊州有荊門縣,以荊門山名”。

關於荊門山有一段有趣的神話故事:相傳在遠古時代,由巫山神女峰飛來一頭雄獅,由安徽的黃山飛來一隻猛虎,它們為爭奪山水,咧牙相鬥,被夏禹發現,拋出一根鐵鏈把它們鎖住,從此,獅虎各踞南北,故稱“青獅對白虎”。由於虎牙上合下開,酷似大門,故稱荊門。

不過,如今的荊門山有兩處,一處位於宜都市西北、長江南岸,另一處位於荊門市境內,具體位置現無準確定論。

孝 感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孝感,中國唯一一座以孝命名的地級城市。

孝感具有深厚的孝文化底蘊,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因此地“孝子昌盛”,將縣名取為“孝昌”。後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莊宗李存勖因孝昌縣名的“昌”字犯了其祖父名諱,於是根據董永賣身葬父、黃香扇衾溫被和孟宗哭竹生筍等孝子感天動地的故事,改孝昌縣為孝感縣。

荊 州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荊州,古稱“江陵”,是春秋戰國時楚國都城所在地,歷來成為帝都、藩鎮和州府的治所。荊州為古九州之一,荊是古代楚國的別稱,因楚曾建國於荊山,所以荊州是以原境內蜿蜒高聳的荊山而得名。故古時荊、楚通用,時至今日,荊楚成了湖北的代名詞。

黃 岡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黃岡,因黃岡山得名。據明代弘治年間(1501年)《黃州府志》載:“黃岡山,在府城南。”隋開皇十八年(598年)置黃岡縣。據《今縣釋名》:“西北有黃岡山,因古黃國得名。”清稱鼓樓崗。黃岡山在今黃州區安國寺一帶。

鹹 寧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咸寧在唐代宗大曆三年(768年)始稱永安,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為避宋太祖永安陵諱,取《易.乾象》“萬國咸寧”之義易名咸寧,寓大家都安寧之意。

隨 州

"

咱湖北的地名,

有的以山得名、以水得名,

有的以民間傳說、古代封國、村鎮得名,

也有的以宣揚武功教化、頌美吉祥得名,

有的地名歷千年不變,

有的地名則多次更換

……

今天

大家一起來漲漲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湖北為啥簡稱“鄂”?

作為湖北省的簡稱,“鄂”字的來源和原義,很多人是不甚明瞭的,就是土生土長的湖北人也不見得能說得清楚。外地人更有疑問:你們湖北呀,大江大湖,水多,可為什麼簡稱“鄂”?

“鄂” 通“萼”—花朵盛開

曾有人戲謔:鄂——兩口,為多嘴多舌;一耳,乃偏聽偏信,所以總是吃“虧”。但謬矣。

我們尋根溯源,查閱辭海、辭源、說文解字等,認為鄂除姓氏、地名外,尚有多義。一義同鱷,大口巨聲;一義同諤,正直的話;一義為愕,驚之訝之;一義為邊界,“紛被麗而亡鄂”;一義為萼,花朵盛開——我們更傾向於此義,萼萼爭豔,側耳可聞,荊楚大地,繁花似錦!

“鄂” 通“鱷”—與古鄂國有關

追溯到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活動。商、周時代,噩魚大量分佈在長江流域,形成了以捕噩為生的民族,稱為鄂(古時噩,鄂同音,同義)。

清代湖北省會為鄂州的治所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荊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設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湖北一名產生。元明兩代設湖北道。清代設置湖北省。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武昌,為隋以後鄂州的治所(即江夏),故湖北簡稱“鄂”。

源於鄂國—即現在的鄂州

湖北簡稱“鄂”,緣於省會城市武漢市之武昌,自隋代起曾多次被稱為鄂州。而鄂州又與鄂王城有著直接的歷史淵源。據原大冶一中副校長鄒天福研究著述:鄂王城是遠古時期鄂氏族所建諸侯國都城;有文字記載,夏商時代的鄂國和兩週時期楚公的第二個兒子鄂王,都在這裡建都;春秋時期,鄂王城作為楚國的國都持續200餘年,直到楚文王熊貲遷都至郢。

秦統一六國後,先後在今鄂王城城址所在地及鄂州市設縣,縣名為“鄂”;三國時,孫權在今鄂州建都,改鄂王城為鄂縣。因鄂王城東南約10公里處有武昌山,遂取“以武而昌”之義,改鄂縣為武昌縣。這也是武昌的最初來源。到隋朝,鄂王城日益衰落,鄂州州治首次設在江夏,也就是今天的武昌。從此,今之武昌多次被作為鄂州首府,到清代,湖北便簡稱為“鄂”。

湖北17市州名稱都是咋來的?

知道了湖北為什麼簡稱“鄂”,再來了解下湖北17個市州的名稱都有啥來歷吧!

武 漢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武漢一詞,在明代《重修晴川閣記》中,即有出現。至清代,曾國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經常使用。

武漢地方建制始於西漢,為江夏郡沙羨縣地。東漢末年,在今漢陽先後興建卻月城和魯山城,在今武昌蛇山興建夏口城。時荊州牧劉表派黃祖為江夏太守,將郡治設在位於今漢陽龜山的“卻月城”中。“卻月城”遂成為武漢市區內已知的最早城堡。公元223年,東吳孫權在武昌蛇山修築夏口城,同時在城內的黃鵠磯上修築瞭望塔,取名黃鶴樓。南朝時,夏口擴建為郢州,成為郢州的治所。

隋朝置江夏縣和漢陽縣,分別以武昌、漢陽為治所。唐時江夏(武昌)和漢陽分別升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為長江沿岸的商業重鎮。江城之稱亦始於隋唐。此後經宋以迄明、清,均為歷代州府治所。

兩宋時武昌屬鄂州,漢陽、漢口屬漢陽軍。南宋抗金將領岳飛駐防鄂州(今武昌)八年,在此興師北伐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為湖廣行省的省治。

明成化年間,漢水改道從龜山以北匯入長江,漢陽縣所屬之夏口鎮商業發達起來,成為全國四大名鎮之首,有“楚中第一繁盛處”之稱。故雙城演變為三鎮,亦有“武陽夏”的說法。故“武漢”之名順理成章成為三鎮的統稱,因武昌、漢陽、漢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1926年10月,國民革命軍攻克武漢後,先後建立漢口市政委員會、武昌市政廳和漢陽市政委員會,12月,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國民政府委員臨時聯席會議宣佈“確立國都,以武昌、漢口、漢陽三城為一大區域作為'京兆區',定名為武漢”。

1949年,武漢三鎮解放;同年合武昌市、漢口市和漢陽縣城為武漢市。

襄 陽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秦朝時為鄧、筑陽、山都、酇、隨、鄀、鄢、邔等縣地。西漢初年始建襄陽縣,以縣治位於襄水之陽而得名。襄陽自古分為漢水(沔水)南北兩岸的襄陽及樊城二城,隔漢江相望,二城在歷史上都曾經是軍事與商業重鎮。1950年,復以襄陽縣之襄陽、樊城兩鎮組建襄樊市,分設襄城、樊城2區。2010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批覆同意,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

宜 昌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宜昌古稱夷陵、彝陵,素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之稱。上控巴蜀,下引荊襄,曾是“楚之西塞”,一度為國之邊陲,多“蠻夷”聚居,加之東晉夷陵縣西陵峽黃牛巖至黑巖子一帶是險峻地帶,故祈求“宜於國運昌盛”之意,因而得名宜昌。

黃 石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黃石,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之右岸有黃石山,水逕其北,即黃石磯也”,因其石色皆黃故名黃石。

黃石礦產資源豐富,銅礦保有儲量佔全省的91.8%。素有“百里黃金地,江南聚寶盆”之稱。由此,黃石一名又寓意為“黃金和寶石堆積而成的地方”。

1950年8月建市,由黃石港和石灰窯各取一字命名“黃石”,這也與黃石山本來的寓意不謀而合。

十 堰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十堰地域為古人類的起源地,當地居民為灌溉農田,利用百二河攔水築堰,共修築十道堰,十堰以此得名。看到此名,都可以想象得出當時人民是怎樣在辛勤勞作。

鄂 州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鄂州,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楚王熊渠分封其子熊紅到此地為鄂王,修築鄂王城,故名鄂城。帝堯時為“樊國”,夏時為“鄂都”,殷商時為“鄂國”,春秋戰國時楚鄂王封地。三國時期,吳王孫權在此建都,改名為武昌,取“ 以武而昌”之意。從三國至民國初年,鄂縣一直稱武昌。

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合併鄂城縣、鄂城市和黃岡縣的黃州鎮,取鄂城的“鄂”字和黃州的“州”字,成立湖北省轄鄂州市。1987年2月,國務院批准原黃州鎮地域劃歸黃岡縣。

荊 門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荊門,因“全楚西塞第一關”“川鄂咽喉”的荊門山而得名。唐書有記載,“荊州有荊門縣,以荊門山名”。

關於荊門山有一段有趣的神話故事:相傳在遠古時代,由巫山神女峰飛來一頭雄獅,由安徽的黃山飛來一隻猛虎,它們為爭奪山水,咧牙相鬥,被夏禹發現,拋出一根鐵鏈把它們鎖住,從此,獅虎各踞南北,故稱“青獅對白虎”。由於虎牙上合下開,酷似大門,故稱荊門。

不過,如今的荊門山有兩處,一處位於宜都市西北、長江南岸,另一處位於荊門市境內,具體位置現無準確定論。

孝 感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孝感,中國唯一一座以孝命名的地級城市。

孝感具有深厚的孝文化底蘊,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因此地“孝子昌盛”,將縣名取為“孝昌”。後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莊宗李存勖因孝昌縣名的“昌”字犯了其祖父名諱,於是根據董永賣身葬父、黃香扇衾溫被和孟宗哭竹生筍等孝子感天動地的故事,改孝昌縣為孝感縣。

荊 州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荊州,古稱“江陵”,是春秋戰國時楚國都城所在地,歷來成為帝都、藩鎮和州府的治所。荊州為古九州之一,荊是古代楚國的別稱,因楚曾建國於荊山,所以荊州是以原境內蜿蜒高聳的荊山而得名。故古時荊、楚通用,時至今日,荊楚成了湖北的代名詞。

黃 岡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黃岡,因黃岡山得名。據明代弘治年間(1501年)《黃州府志》載:“黃岡山,在府城南。”隋開皇十八年(598年)置黃岡縣。據《今縣釋名》:“西北有黃岡山,因古黃國得名。”清稱鼓樓崗。黃岡山在今黃州區安國寺一帶。

鹹 寧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咸寧在唐代宗大曆三年(768年)始稱永安,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為避宋太祖永安陵諱,取《易.乾象》“萬國咸寧”之義易名咸寧,寓大家都安寧之意。

隨 州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隨州的“隨”,最早出於西周“漢中隨為大”,當時隨國為一諸侯國,附庸在楚國之下,附近有陳國、蔡國、唐國等。自西周後,“隨”這一古地名得以流傳下來。據《水經注》:“楚滅隨以為縣”,以國為名,漢置隨縣。所以,隨州是以古隨國得名。

2000年,設立地級隨州市。

恩 施

"

咱湖北的地名,

有的以山得名、以水得名,

有的以民間傳說、古代封國、村鎮得名,

也有的以宣揚武功教化、頌美吉祥得名,

有的地名歷千年不變,

有的地名則多次更換

……

今天

大家一起來漲漲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湖北為啥簡稱“鄂”?

作為湖北省的簡稱,“鄂”字的來源和原義,很多人是不甚明瞭的,就是土生土長的湖北人也不見得能說得清楚。外地人更有疑問:你們湖北呀,大江大湖,水多,可為什麼簡稱“鄂”?

“鄂” 通“萼”—花朵盛開

曾有人戲謔:鄂——兩口,為多嘴多舌;一耳,乃偏聽偏信,所以總是吃“虧”。但謬矣。

我們尋根溯源,查閱辭海、辭源、說文解字等,認為鄂除姓氏、地名外,尚有多義。一義同鱷,大口巨聲;一義同諤,正直的話;一義為愕,驚之訝之;一義為邊界,“紛被麗而亡鄂”;一義為萼,花朵盛開——我們更傾向於此義,萼萼爭豔,側耳可聞,荊楚大地,繁花似錦!

“鄂” 通“鱷”—與古鄂國有關

追溯到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活動。商、周時代,噩魚大量分佈在長江流域,形成了以捕噩為生的民族,稱為鄂(古時噩,鄂同音,同義)。

清代湖北省會為鄂州的治所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荊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設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湖北一名產生。元明兩代設湖北道。清代設置湖北省。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武昌,為隋以後鄂州的治所(即江夏),故湖北簡稱“鄂”。

源於鄂國—即現在的鄂州

湖北簡稱“鄂”,緣於省會城市武漢市之武昌,自隋代起曾多次被稱為鄂州。而鄂州又與鄂王城有著直接的歷史淵源。據原大冶一中副校長鄒天福研究著述:鄂王城是遠古時期鄂氏族所建諸侯國都城;有文字記載,夏商時代的鄂國和兩週時期楚公的第二個兒子鄂王,都在這裡建都;春秋時期,鄂王城作為楚國的國都持續200餘年,直到楚文王熊貲遷都至郢。

秦統一六國後,先後在今鄂王城城址所在地及鄂州市設縣,縣名為“鄂”;三國時,孫權在今鄂州建都,改鄂王城為鄂縣。因鄂王城東南約10公里處有武昌山,遂取“以武而昌”之義,改鄂縣為武昌縣。這也是武昌的最初來源。到隋朝,鄂王城日益衰落,鄂州州治首次設在江夏,也就是今天的武昌。從此,今之武昌多次被作為鄂州首府,到清代,湖北便簡稱為“鄂”。

湖北17市州名稱都是咋來的?

知道了湖北為什麼簡稱“鄂”,再來了解下湖北17個市州的名稱都有啥來歷吧!

武 漢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武漢一詞,在明代《重修晴川閣記》中,即有出現。至清代,曾國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經常使用。

武漢地方建制始於西漢,為江夏郡沙羨縣地。東漢末年,在今漢陽先後興建卻月城和魯山城,在今武昌蛇山興建夏口城。時荊州牧劉表派黃祖為江夏太守,將郡治設在位於今漢陽龜山的“卻月城”中。“卻月城”遂成為武漢市區內已知的最早城堡。公元223年,東吳孫權在武昌蛇山修築夏口城,同時在城內的黃鵠磯上修築瞭望塔,取名黃鶴樓。南朝時,夏口擴建為郢州,成為郢州的治所。

隋朝置江夏縣和漢陽縣,分別以武昌、漢陽為治所。唐時江夏(武昌)和漢陽分別升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為長江沿岸的商業重鎮。江城之稱亦始於隋唐。此後經宋以迄明、清,均為歷代州府治所。

兩宋時武昌屬鄂州,漢陽、漢口屬漢陽軍。南宋抗金將領岳飛駐防鄂州(今武昌)八年,在此興師北伐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為湖廣行省的省治。

明成化年間,漢水改道從龜山以北匯入長江,漢陽縣所屬之夏口鎮商業發達起來,成為全國四大名鎮之首,有“楚中第一繁盛處”之稱。故雙城演變為三鎮,亦有“武陽夏”的說法。故“武漢”之名順理成章成為三鎮的統稱,因武昌、漢陽、漢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1926年10月,國民革命軍攻克武漢後,先後建立漢口市政委員會、武昌市政廳和漢陽市政委員會,12月,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國民政府委員臨時聯席會議宣佈“確立國都,以武昌、漢口、漢陽三城為一大區域作為'京兆區',定名為武漢”。

1949年,武漢三鎮解放;同年合武昌市、漢口市和漢陽縣城為武漢市。

襄 陽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秦朝時為鄧、筑陽、山都、酇、隨、鄀、鄢、邔等縣地。西漢初年始建襄陽縣,以縣治位於襄水之陽而得名。襄陽自古分為漢水(沔水)南北兩岸的襄陽及樊城二城,隔漢江相望,二城在歷史上都曾經是軍事與商業重鎮。1950年,復以襄陽縣之襄陽、樊城兩鎮組建襄樊市,分設襄城、樊城2區。2010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批覆同意,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

宜 昌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宜昌古稱夷陵、彝陵,素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之稱。上控巴蜀,下引荊襄,曾是“楚之西塞”,一度為國之邊陲,多“蠻夷”聚居,加之東晉夷陵縣西陵峽黃牛巖至黑巖子一帶是險峻地帶,故祈求“宜於國運昌盛”之意,因而得名宜昌。

黃 石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黃石,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之右岸有黃石山,水逕其北,即黃石磯也”,因其石色皆黃故名黃石。

黃石礦產資源豐富,銅礦保有儲量佔全省的91.8%。素有“百里黃金地,江南聚寶盆”之稱。由此,黃石一名又寓意為“黃金和寶石堆積而成的地方”。

1950年8月建市,由黃石港和石灰窯各取一字命名“黃石”,這也與黃石山本來的寓意不謀而合。

十 堰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十堰地域為古人類的起源地,當地居民為灌溉農田,利用百二河攔水築堰,共修築十道堰,十堰以此得名。看到此名,都可以想象得出當時人民是怎樣在辛勤勞作。

鄂 州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鄂州,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楚王熊渠分封其子熊紅到此地為鄂王,修築鄂王城,故名鄂城。帝堯時為“樊國”,夏時為“鄂都”,殷商時為“鄂國”,春秋戰國時楚鄂王封地。三國時期,吳王孫權在此建都,改名為武昌,取“ 以武而昌”之意。從三國至民國初年,鄂縣一直稱武昌。

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合併鄂城縣、鄂城市和黃岡縣的黃州鎮,取鄂城的“鄂”字和黃州的“州”字,成立湖北省轄鄂州市。1987年2月,國務院批准原黃州鎮地域劃歸黃岡縣。

荊 門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荊門,因“全楚西塞第一關”“川鄂咽喉”的荊門山而得名。唐書有記載,“荊州有荊門縣,以荊門山名”。

關於荊門山有一段有趣的神話故事:相傳在遠古時代,由巫山神女峰飛來一頭雄獅,由安徽的黃山飛來一隻猛虎,它們為爭奪山水,咧牙相鬥,被夏禹發現,拋出一根鐵鏈把它們鎖住,從此,獅虎各踞南北,故稱“青獅對白虎”。由於虎牙上合下開,酷似大門,故稱荊門。

不過,如今的荊門山有兩處,一處位於宜都市西北、長江南岸,另一處位於荊門市境內,具體位置現無準確定論。

孝 感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孝感,中國唯一一座以孝命名的地級城市。

孝感具有深厚的孝文化底蘊,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因此地“孝子昌盛”,將縣名取為“孝昌”。後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莊宗李存勖因孝昌縣名的“昌”字犯了其祖父名諱,於是根據董永賣身葬父、黃香扇衾溫被和孟宗哭竹生筍等孝子感天動地的故事,改孝昌縣為孝感縣。

荊 州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荊州,古稱“江陵”,是春秋戰國時楚國都城所在地,歷來成為帝都、藩鎮和州府的治所。荊州為古九州之一,荊是古代楚國的別稱,因楚曾建國於荊山,所以荊州是以原境內蜿蜒高聳的荊山而得名。故古時荊、楚通用,時至今日,荊楚成了湖北的代名詞。

黃 岡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黃岡,因黃岡山得名。據明代弘治年間(1501年)《黃州府志》載:“黃岡山,在府城南。”隋開皇十八年(598年)置黃岡縣。據《今縣釋名》:“西北有黃岡山,因古黃國得名。”清稱鼓樓崗。黃岡山在今黃州區安國寺一帶。

鹹 寧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咸寧在唐代宗大曆三年(768年)始稱永安,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為避宋太祖永安陵諱,取《易.乾象》“萬國咸寧”之義易名咸寧,寓大家都安寧之意。

隨 州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隨州的“隨”,最早出於西周“漢中隨為大”,當時隨國為一諸侯國,附庸在楚國之下,附近有陳國、蔡國、唐國等。自西周後,“隨”這一古地名得以流傳下來。據《水經注》:“楚滅隨以為縣”,以國為名,漢置隨縣。所以,隨州是以古隨國得名。

2000年,設立地級隨州市。

恩 施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恩施之稱源於施王屯(又名蠻王寨,現恩施市舞陽辦事處紅廟居委會瓦店子處)。據《恩施縣誌》載:“東晉末,桓無子誕竄蠻中,自稱施王,築城臨施水,號施王。”清雍正六年(1728年)置施縣,七年改為恩施縣,取皇帝恩賜於施縣之意。

仙 桃

"

咱湖北的地名,

有的以山得名、以水得名,

有的以民間傳說、古代封國、村鎮得名,

也有的以宣揚武功教化、頌美吉祥得名,

有的地名歷千年不變,

有的地名則多次更換

……

今天

大家一起來漲漲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湖北為啥簡稱“鄂”?

作為湖北省的簡稱,“鄂”字的來源和原義,很多人是不甚明瞭的,就是土生土長的湖北人也不見得能說得清楚。外地人更有疑問:你們湖北呀,大江大湖,水多,可為什麼簡稱“鄂”?

“鄂” 通“萼”—花朵盛開

曾有人戲謔:鄂——兩口,為多嘴多舌;一耳,乃偏聽偏信,所以總是吃“虧”。但謬矣。

我們尋根溯源,查閱辭海、辭源、說文解字等,認為鄂除姓氏、地名外,尚有多義。一義同鱷,大口巨聲;一義同諤,正直的話;一義為愕,驚之訝之;一義為邊界,“紛被麗而亡鄂”;一義為萼,花朵盛開——我們更傾向於此義,萼萼爭豔,側耳可聞,荊楚大地,繁花似錦!

“鄂” 通“鱷”—與古鄂國有關

追溯到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活動。商、周時代,噩魚大量分佈在長江流域,形成了以捕噩為生的民族,稱為鄂(古時噩,鄂同音,同義)。

清代湖北省會為鄂州的治所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荊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設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湖北一名產生。元明兩代設湖北道。清代設置湖北省。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武昌,為隋以後鄂州的治所(即江夏),故湖北簡稱“鄂”。

源於鄂國—即現在的鄂州

湖北簡稱“鄂”,緣於省會城市武漢市之武昌,自隋代起曾多次被稱為鄂州。而鄂州又與鄂王城有著直接的歷史淵源。據原大冶一中副校長鄒天福研究著述:鄂王城是遠古時期鄂氏族所建諸侯國都城;有文字記載,夏商時代的鄂國和兩週時期楚公的第二個兒子鄂王,都在這裡建都;春秋時期,鄂王城作為楚國的國都持續200餘年,直到楚文王熊貲遷都至郢。

秦統一六國後,先後在今鄂王城城址所在地及鄂州市設縣,縣名為“鄂”;三國時,孫權在今鄂州建都,改鄂王城為鄂縣。因鄂王城東南約10公里處有武昌山,遂取“以武而昌”之義,改鄂縣為武昌縣。這也是武昌的最初來源。到隋朝,鄂王城日益衰落,鄂州州治首次設在江夏,也就是今天的武昌。從此,今之武昌多次被作為鄂州首府,到清代,湖北便簡稱為“鄂”。

湖北17市州名稱都是咋來的?

知道了湖北為什麼簡稱“鄂”,再來了解下湖北17個市州的名稱都有啥來歷吧!

武 漢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武漢一詞,在明代《重修晴川閣記》中,即有出現。至清代,曾國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經常使用。

武漢地方建制始於西漢,為江夏郡沙羨縣地。東漢末年,在今漢陽先後興建卻月城和魯山城,在今武昌蛇山興建夏口城。時荊州牧劉表派黃祖為江夏太守,將郡治設在位於今漢陽龜山的“卻月城”中。“卻月城”遂成為武漢市區內已知的最早城堡。公元223年,東吳孫權在武昌蛇山修築夏口城,同時在城內的黃鵠磯上修築瞭望塔,取名黃鶴樓。南朝時,夏口擴建為郢州,成為郢州的治所。

隋朝置江夏縣和漢陽縣,分別以武昌、漢陽為治所。唐時江夏(武昌)和漢陽分別升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為長江沿岸的商業重鎮。江城之稱亦始於隋唐。此後經宋以迄明、清,均為歷代州府治所。

兩宋時武昌屬鄂州,漢陽、漢口屬漢陽軍。南宋抗金將領岳飛駐防鄂州(今武昌)八年,在此興師北伐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為湖廣行省的省治。

明成化年間,漢水改道從龜山以北匯入長江,漢陽縣所屬之夏口鎮商業發達起來,成為全國四大名鎮之首,有“楚中第一繁盛處”之稱。故雙城演變為三鎮,亦有“武陽夏”的說法。故“武漢”之名順理成章成為三鎮的統稱,因武昌、漢陽、漢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1926年10月,國民革命軍攻克武漢後,先後建立漢口市政委員會、武昌市政廳和漢陽市政委員會,12月,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國民政府委員臨時聯席會議宣佈“確立國都,以武昌、漢口、漢陽三城為一大區域作為'京兆區',定名為武漢”。

1949年,武漢三鎮解放;同年合武昌市、漢口市和漢陽縣城為武漢市。

襄 陽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秦朝時為鄧、筑陽、山都、酇、隨、鄀、鄢、邔等縣地。西漢初年始建襄陽縣,以縣治位於襄水之陽而得名。襄陽自古分為漢水(沔水)南北兩岸的襄陽及樊城二城,隔漢江相望,二城在歷史上都曾經是軍事與商業重鎮。1950年,復以襄陽縣之襄陽、樊城兩鎮組建襄樊市,分設襄城、樊城2區。2010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批覆同意,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

宜 昌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宜昌古稱夷陵、彝陵,素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之稱。上控巴蜀,下引荊襄,曾是“楚之西塞”,一度為國之邊陲,多“蠻夷”聚居,加之東晉夷陵縣西陵峽黃牛巖至黑巖子一帶是險峻地帶,故祈求“宜於國運昌盛”之意,因而得名宜昌。

黃 石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黃石,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之右岸有黃石山,水逕其北,即黃石磯也”,因其石色皆黃故名黃石。

黃石礦產資源豐富,銅礦保有儲量佔全省的91.8%。素有“百里黃金地,江南聚寶盆”之稱。由此,黃石一名又寓意為“黃金和寶石堆積而成的地方”。

1950年8月建市,由黃石港和石灰窯各取一字命名“黃石”,這也與黃石山本來的寓意不謀而合。

十 堰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十堰地域為古人類的起源地,當地居民為灌溉農田,利用百二河攔水築堰,共修築十道堰,十堰以此得名。看到此名,都可以想象得出當時人民是怎樣在辛勤勞作。

鄂 州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鄂州,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楚王熊渠分封其子熊紅到此地為鄂王,修築鄂王城,故名鄂城。帝堯時為“樊國”,夏時為“鄂都”,殷商時為“鄂國”,春秋戰國時楚鄂王封地。三國時期,吳王孫權在此建都,改名為武昌,取“ 以武而昌”之意。從三國至民國初年,鄂縣一直稱武昌。

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合併鄂城縣、鄂城市和黃岡縣的黃州鎮,取鄂城的“鄂”字和黃州的“州”字,成立湖北省轄鄂州市。1987年2月,國務院批准原黃州鎮地域劃歸黃岡縣。

荊 門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荊門,因“全楚西塞第一關”“川鄂咽喉”的荊門山而得名。唐書有記載,“荊州有荊門縣,以荊門山名”。

關於荊門山有一段有趣的神話故事:相傳在遠古時代,由巫山神女峰飛來一頭雄獅,由安徽的黃山飛來一隻猛虎,它們為爭奪山水,咧牙相鬥,被夏禹發現,拋出一根鐵鏈把它們鎖住,從此,獅虎各踞南北,故稱“青獅對白虎”。由於虎牙上合下開,酷似大門,故稱荊門。

不過,如今的荊門山有兩處,一處位於宜都市西北、長江南岸,另一處位於荊門市境內,具體位置現無準確定論。

孝 感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孝感,中國唯一一座以孝命名的地級城市。

孝感具有深厚的孝文化底蘊,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因此地“孝子昌盛”,將縣名取為“孝昌”。後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莊宗李存勖因孝昌縣名的“昌”字犯了其祖父名諱,於是根據董永賣身葬父、黃香扇衾溫被和孟宗哭竹生筍等孝子感天動地的故事,改孝昌縣為孝感縣。

荊 州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荊州,古稱“江陵”,是春秋戰國時楚國都城所在地,歷來成為帝都、藩鎮和州府的治所。荊州為古九州之一,荊是古代楚國的別稱,因楚曾建國於荊山,所以荊州是以原境內蜿蜒高聳的荊山而得名。故古時荊、楚通用,時至今日,荊楚成了湖北的代名詞。

黃 岡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黃岡,因黃岡山得名。據明代弘治年間(1501年)《黃州府志》載:“黃岡山,在府城南。”隋開皇十八年(598年)置黃岡縣。據《今縣釋名》:“西北有黃岡山,因古黃國得名。”清稱鼓樓崗。黃岡山在今黃州區安國寺一帶。

鹹 寧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咸寧在唐代宗大曆三年(768年)始稱永安,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為避宋太祖永安陵諱,取《易.乾象》“萬國咸寧”之義易名咸寧,寓大家都安寧之意。

隨 州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隨州的“隨”,最早出於西周“漢中隨為大”,當時隨國為一諸侯國,附庸在楚國之下,附近有陳國、蔡國、唐國等。自西周後,“隨”這一古地名得以流傳下來。據《水經注》:“楚滅隨以為縣”,以國為名,漢置隨縣。所以,隨州是以古隨國得名。

2000年,設立地級隨州市。

恩 施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恩施之稱源於施王屯(又名蠻王寨,現恩施市舞陽辦事處紅廟居委會瓦店子處)。據《恩施縣誌》載:“東晉末,桓無子誕竄蠻中,自稱施王,築城臨施水,號施王。”清雍正六年(1728年)置施縣,七年改為恩施縣,取皇帝恩賜於施縣之意。

仙 桃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仙桃之名傳說版:傳一群仙女手捧仙桃前去為王母娘娘祝壽,行至此地,見下方一綠洲上人趕集,乃擺攤賣桃,以探民風。購者紛紛,或說上敬雙親,或說下慈子女。仙女感動,乃騰空撒桃。一會兒工夫,十里桃林,桃花灼灼,仙桃累累,香飄四方。“仙桃”之名由此而來。

仙桃之名現實版:據有關資料記載,錦瑞河與漢江水流經此地,形成尖形陸地碼頭,得名“尖刀嘴”。明嘉靖年間,船民認為“尖刀嘴”不吉利,於是根據它的桃形地勢稱之為“仙桃渡”。明末,李自成起義軍逼近沔陽,設行政機構於此,稱“仙鎮公署”,後諧音為仙桃鎮,沿襲至今。1952年,沔陽縣治遷入仙桃鎮。1986年撤縣建市,以縣治地名為仙桃市。

潛 江

"

咱湖北的地名,

有的以山得名、以水得名,

有的以民間傳說、古代封國、村鎮得名,

也有的以宣揚武功教化、頌美吉祥得名,

有的地名歷千年不變,

有的地名則多次更換

……

今天

大家一起來漲漲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湖北為啥簡稱“鄂”?

作為湖北省的簡稱,“鄂”字的來源和原義,很多人是不甚明瞭的,就是土生土長的湖北人也不見得能說得清楚。外地人更有疑問:你們湖北呀,大江大湖,水多,可為什麼簡稱“鄂”?

“鄂” 通“萼”—花朵盛開

曾有人戲謔:鄂——兩口,為多嘴多舌;一耳,乃偏聽偏信,所以總是吃“虧”。但謬矣。

我們尋根溯源,查閱辭海、辭源、說文解字等,認為鄂除姓氏、地名外,尚有多義。一義同鱷,大口巨聲;一義同諤,正直的話;一義為愕,驚之訝之;一義為邊界,“紛被麗而亡鄂”;一義為萼,花朵盛開——我們更傾向於此義,萼萼爭豔,側耳可聞,荊楚大地,繁花似錦!

“鄂” 通“鱷”—與古鄂國有關

追溯到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活動。商、周時代,噩魚大量分佈在長江流域,形成了以捕噩為生的民族,稱為鄂(古時噩,鄂同音,同義)。

清代湖北省會為鄂州的治所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荊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設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湖北一名產生。元明兩代設湖北道。清代設置湖北省。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武昌,為隋以後鄂州的治所(即江夏),故湖北簡稱“鄂”。

源於鄂國—即現在的鄂州

湖北簡稱“鄂”,緣於省會城市武漢市之武昌,自隋代起曾多次被稱為鄂州。而鄂州又與鄂王城有著直接的歷史淵源。據原大冶一中副校長鄒天福研究著述:鄂王城是遠古時期鄂氏族所建諸侯國都城;有文字記載,夏商時代的鄂國和兩週時期楚公的第二個兒子鄂王,都在這裡建都;春秋時期,鄂王城作為楚國的國都持續200餘年,直到楚文王熊貲遷都至郢。

秦統一六國後,先後在今鄂王城城址所在地及鄂州市設縣,縣名為“鄂”;三國時,孫權在今鄂州建都,改鄂王城為鄂縣。因鄂王城東南約10公里處有武昌山,遂取“以武而昌”之義,改鄂縣為武昌縣。這也是武昌的最初來源。到隋朝,鄂王城日益衰落,鄂州州治首次設在江夏,也就是今天的武昌。從此,今之武昌多次被作為鄂州首府,到清代,湖北便簡稱為“鄂”。

湖北17市州名稱都是咋來的?

知道了湖北為什麼簡稱“鄂”,再來了解下湖北17個市州的名稱都有啥來歷吧!

武 漢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武漢一詞,在明代《重修晴川閣記》中,即有出現。至清代,曾國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經常使用。

武漢地方建制始於西漢,為江夏郡沙羨縣地。東漢末年,在今漢陽先後興建卻月城和魯山城,在今武昌蛇山興建夏口城。時荊州牧劉表派黃祖為江夏太守,將郡治設在位於今漢陽龜山的“卻月城”中。“卻月城”遂成為武漢市區內已知的最早城堡。公元223年,東吳孫權在武昌蛇山修築夏口城,同時在城內的黃鵠磯上修築瞭望塔,取名黃鶴樓。南朝時,夏口擴建為郢州,成為郢州的治所。

隋朝置江夏縣和漢陽縣,分別以武昌、漢陽為治所。唐時江夏(武昌)和漢陽分別升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為長江沿岸的商業重鎮。江城之稱亦始於隋唐。此後經宋以迄明、清,均為歷代州府治所。

兩宋時武昌屬鄂州,漢陽、漢口屬漢陽軍。南宋抗金將領岳飛駐防鄂州(今武昌)八年,在此興師北伐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為湖廣行省的省治。

明成化年間,漢水改道從龜山以北匯入長江,漢陽縣所屬之夏口鎮商業發達起來,成為全國四大名鎮之首,有“楚中第一繁盛處”之稱。故雙城演變為三鎮,亦有“武陽夏”的說法。故“武漢”之名順理成章成為三鎮的統稱,因武昌、漢陽、漢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1926年10月,國民革命軍攻克武漢後,先後建立漢口市政委員會、武昌市政廳和漢陽市政委員會,12月,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國民政府委員臨時聯席會議宣佈“確立國都,以武昌、漢口、漢陽三城為一大區域作為'京兆區',定名為武漢”。

1949年,武漢三鎮解放;同年合武昌市、漢口市和漢陽縣城為武漢市。

襄 陽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秦朝時為鄧、筑陽、山都、酇、隨、鄀、鄢、邔等縣地。西漢初年始建襄陽縣,以縣治位於襄水之陽而得名。襄陽自古分為漢水(沔水)南北兩岸的襄陽及樊城二城,隔漢江相望,二城在歷史上都曾經是軍事與商業重鎮。1950年,復以襄陽縣之襄陽、樊城兩鎮組建襄樊市,分設襄城、樊城2區。2010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批覆同意,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

宜 昌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宜昌古稱夷陵、彝陵,素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之稱。上控巴蜀,下引荊襄,曾是“楚之西塞”,一度為國之邊陲,多“蠻夷”聚居,加之東晉夷陵縣西陵峽黃牛巖至黑巖子一帶是險峻地帶,故祈求“宜於國運昌盛”之意,因而得名宜昌。

黃 石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黃石,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之右岸有黃石山,水逕其北,即黃石磯也”,因其石色皆黃故名黃石。

黃石礦產資源豐富,銅礦保有儲量佔全省的91.8%。素有“百里黃金地,江南聚寶盆”之稱。由此,黃石一名又寓意為“黃金和寶石堆積而成的地方”。

1950年8月建市,由黃石港和石灰窯各取一字命名“黃石”,這也與黃石山本來的寓意不謀而合。

十 堰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十堰地域為古人類的起源地,當地居民為灌溉農田,利用百二河攔水築堰,共修築十道堰,十堰以此得名。看到此名,都可以想象得出當時人民是怎樣在辛勤勞作。

鄂 州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鄂州,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楚王熊渠分封其子熊紅到此地為鄂王,修築鄂王城,故名鄂城。帝堯時為“樊國”,夏時為“鄂都”,殷商時為“鄂國”,春秋戰國時楚鄂王封地。三國時期,吳王孫權在此建都,改名為武昌,取“ 以武而昌”之意。從三國至民國初年,鄂縣一直稱武昌。

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合併鄂城縣、鄂城市和黃岡縣的黃州鎮,取鄂城的“鄂”字和黃州的“州”字,成立湖北省轄鄂州市。1987年2月,國務院批准原黃州鎮地域劃歸黃岡縣。

荊 門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荊門,因“全楚西塞第一關”“川鄂咽喉”的荊門山而得名。唐書有記載,“荊州有荊門縣,以荊門山名”。

關於荊門山有一段有趣的神話故事:相傳在遠古時代,由巫山神女峰飛來一頭雄獅,由安徽的黃山飛來一隻猛虎,它們為爭奪山水,咧牙相鬥,被夏禹發現,拋出一根鐵鏈把它們鎖住,從此,獅虎各踞南北,故稱“青獅對白虎”。由於虎牙上合下開,酷似大門,故稱荊門。

不過,如今的荊門山有兩處,一處位於宜都市西北、長江南岸,另一處位於荊門市境內,具體位置現無準確定論。

孝 感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孝感,中國唯一一座以孝命名的地級城市。

孝感具有深厚的孝文化底蘊,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因此地“孝子昌盛”,將縣名取為“孝昌”。後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莊宗李存勖因孝昌縣名的“昌”字犯了其祖父名諱,於是根據董永賣身葬父、黃香扇衾溫被和孟宗哭竹生筍等孝子感天動地的故事,改孝昌縣為孝感縣。

荊 州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荊州,古稱“江陵”,是春秋戰國時楚國都城所在地,歷來成為帝都、藩鎮和州府的治所。荊州為古九州之一,荊是古代楚國的別稱,因楚曾建國於荊山,所以荊州是以原境內蜿蜒高聳的荊山而得名。故古時荊、楚通用,時至今日,荊楚成了湖北的代名詞。

黃 岡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黃岡,因黃岡山得名。據明代弘治年間(1501年)《黃州府志》載:“黃岡山,在府城南。”隋開皇十八年(598年)置黃岡縣。據《今縣釋名》:“西北有黃岡山,因古黃國得名。”清稱鼓樓崗。黃岡山在今黃州區安國寺一帶。

鹹 寧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咸寧在唐代宗大曆三年(768年)始稱永安,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為避宋太祖永安陵諱,取《易.乾象》“萬國咸寧”之義易名咸寧,寓大家都安寧之意。

隨 州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隨州的“隨”,最早出於西周“漢中隨為大”,當時隨國為一諸侯國,附庸在楚國之下,附近有陳國、蔡國、唐國等。自西周後,“隨”這一古地名得以流傳下來。據《水經注》:“楚滅隨以為縣”,以國為名,漢置隨縣。所以,隨州是以古隨國得名。

2000年,設立地級隨州市。

恩 施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恩施之稱源於施王屯(又名蠻王寨,現恩施市舞陽辦事處紅廟居委會瓦店子處)。據《恩施縣誌》載:“東晉末,桓無子誕竄蠻中,自稱施王,築城臨施水,號施王。”清雍正六年(1728年)置施縣,七年改為恩施縣,取皇帝恩賜於施縣之意。

仙 桃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仙桃之名傳說版:傳一群仙女手捧仙桃前去為王母娘娘祝壽,行至此地,見下方一綠洲上人趕集,乃擺攤賣桃,以探民風。購者紛紛,或說上敬雙親,或說下慈子女。仙女感動,乃騰空撒桃。一會兒工夫,十里桃林,桃花灼灼,仙桃累累,香飄四方。“仙桃”之名由此而來。

仙桃之名現實版:據有關資料記載,錦瑞河與漢江水流經此地,形成尖形陸地碼頭,得名“尖刀嘴”。明嘉靖年間,船民認為“尖刀嘴”不吉利,於是根據它的桃形地勢稱之為“仙桃渡”。明末,李自成起義軍逼近沔陽,設行政機構於此,稱“仙鎮公署”,後諧音為仙桃鎮,沿襲至今。1952年,沔陽縣治遷入仙桃鎮。1986年撤縣建市,以縣治地名為仙桃市。

潛 江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潛江,據《水經注》:“潛水蓋漢水枝分潛出,故受其稱耳”。因境內有河道分流漢水入長江,取“漢出為潛”意,命名潛江。

天 門

"

咱湖北的地名,

有的以山得名、以水得名,

有的以民間傳說、古代封國、村鎮得名,

也有的以宣揚武功教化、頌美吉祥得名,

有的地名歷千年不變,

有的地名則多次更換

……

今天

大家一起來漲漲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湖北為啥簡稱“鄂”?

作為湖北省的簡稱,“鄂”字的來源和原義,很多人是不甚明瞭的,就是土生土長的湖北人也不見得能說得清楚。外地人更有疑問:你們湖北呀,大江大湖,水多,可為什麼簡稱“鄂”?

“鄂” 通“萼”—花朵盛開

曾有人戲謔:鄂——兩口,為多嘴多舌;一耳,乃偏聽偏信,所以總是吃“虧”。但謬矣。

我們尋根溯源,查閱辭海、辭源、說文解字等,認為鄂除姓氏、地名外,尚有多義。一義同鱷,大口巨聲;一義同諤,正直的話;一義為愕,驚之訝之;一義為邊界,“紛被麗而亡鄂”;一義為萼,花朵盛開——我們更傾向於此義,萼萼爭豔,側耳可聞,荊楚大地,繁花似錦!

“鄂” 通“鱷”—與古鄂國有關

追溯到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活動。商、周時代,噩魚大量分佈在長江流域,形成了以捕噩為生的民族,稱為鄂(古時噩,鄂同音,同義)。

清代湖北省會為鄂州的治所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荊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設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湖北一名產生。元明兩代設湖北道。清代設置湖北省。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武昌,為隋以後鄂州的治所(即江夏),故湖北簡稱“鄂”。

源於鄂國—即現在的鄂州

湖北簡稱“鄂”,緣於省會城市武漢市之武昌,自隋代起曾多次被稱為鄂州。而鄂州又與鄂王城有著直接的歷史淵源。據原大冶一中副校長鄒天福研究著述:鄂王城是遠古時期鄂氏族所建諸侯國都城;有文字記載,夏商時代的鄂國和兩週時期楚公的第二個兒子鄂王,都在這裡建都;春秋時期,鄂王城作為楚國的國都持續200餘年,直到楚文王熊貲遷都至郢。

秦統一六國後,先後在今鄂王城城址所在地及鄂州市設縣,縣名為“鄂”;三國時,孫權在今鄂州建都,改鄂王城為鄂縣。因鄂王城東南約10公里處有武昌山,遂取“以武而昌”之義,改鄂縣為武昌縣。這也是武昌的最初來源。到隋朝,鄂王城日益衰落,鄂州州治首次設在江夏,也就是今天的武昌。從此,今之武昌多次被作為鄂州首府,到清代,湖北便簡稱為“鄂”。

湖北17市州名稱都是咋來的?

知道了湖北為什麼簡稱“鄂”,再來了解下湖北17個市州的名稱都有啥來歷吧!

武 漢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武漢一詞,在明代《重修晴川閣記》中,即有出現。至清代,曾國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經常使用。

武漢地方建制始於西漢,為江夏郡沙羨縣地。東漢末年,在今漢陽先後興建卻月城和魯山城,在今武昌蛇山興建夏口城。時荊州牧劉表派黃祖為江夏太守,將郡治設在位於今漢陽龜山的“卻月城”中。“卻月城”遂成為武漢市區內已知的最早城堡。公元223年,東吳孫權在武昌蛇山修築夏口城,同時在城內的黃鵠磯上修築瞭望塔,取名黃鶴樓。南朝時,夏口擴建為郢州,成為郢州的治所。

隋朝置江夏縣和漢陽縣,分別以武昌、漢陽為治所。唐時江夏(武昌)和漢陽分別升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為長江沿岸的商業重鎮。江城之稱亦始於隋唐。此後經宋以迄明、清,均為歷代州府治所。

兩宋時武昌屬鄂州,漢陽、漢口屬漢陽軍。南宋抗金將領岳飛駐防鄂州(今武昌)八年,在此興師北伐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為湖廣行省的省治。

明成化年間,漢水改道從龜山以北匯入長江,漢陽縣所屬之夏口鎮商業發達起來,成為全國四大名鎮之首,有“楚中第一繁盛處”之稱。故雙城演變為三鎮,亦有“武陽夏”的說法。故“武漢”之名順理成章成為三鎮的統稱,因武昌、漢陽、漢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1926年10月,國民革命軍攻克武漢後,先後建立漢口市政委員會、武昌市政廳和漢陽市政委員會,12月,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國民政府委員臨時聯席會議宣佈“確立國都,以武昌、漢口、漢陽三城為一大區域作為'京兆區',定名為武漢”。

1949年,武漢三鎮解放;同年合武昌市、漢口市和漢陽縣城為武漢市。

襄 陽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秦朝時為鄧、筑陽、山都、酇、隨、鄀、鄢、邔等縣地。西漢初年始建襄陽縣,以縣治位於襄水之陽而得名。襄陽自古分為漢水(沔水)南北兩岸的襄陽及樊城二城,隔漢江相望,二城在歷史上都曾經是軍事與商業重鎮。1950年,復以襄陽縣之襄陽、樊城兩鎮組建襄樊市,分設襄城、樊城2區。2010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批覆同意,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

宜 昌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宜昌古稱夷陵、彝陵,素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之稱。上控巴蜀,下引荊襄,曾是“楚之西塞”,一度為國之邊陲,多“蠻夷”聚居,加之東晉夷陵縣西陵峽黃牛巖至黑巖子一帶是險峻地帶,故祈求“宜於國運昌盛”之意,因而得名宜昌。

黃 石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黃石,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之右岸有黃石山,水逕其北,即黃石磯也”,因其石色皆黃故名黃石。

黃石礦產資源豐富,銅礦保有儲量佔全省的91.8%。素有“百里黃金地,江南聚寶盆”之稱。由此,黃石一名又寓意為“黃金和寶石堆積而成的地方”。

1950年8月建市,由黃石港和石灰窯各取一字命名“黃石”,這也與黃石山本來的寓意不謀而合。

十 堰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十堰地域為古人類的起源地,當地居民為灌溉農田,利用百二河攔水築堰,共修築十道堰,十堰以此得名。看到此名,都可以想象得出當時人民是怎樣在辛勤勞作。

鄂 州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鄂州,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楚王熊渠分封其子熊紅到此地為鄂王,修築鄂王城,故名鄂城。帝堯時為“樊國”,夏時為“鄂都”,殷商時為“鄂國”,春秋戰國時楚鄂王封地。三國時期,吳王孫權在此建都,改名為武昌,取“ 以武而昌”之意。從三國至民國初年,鄂縣一直稱武昌。

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合併鄂城縣、鄂城市和黃岡縣的黃州鎮,取鄂城的“鄂”字和黃州的“州”字,成立湖北省轄鄂州市。1987年2月,國務院批准原黃州鎮地域劃歸黃岡縣。

荊 門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荊門,因“全楚西塞第一關”“川鄂咽喉”的荊門山而得名。唐書有記載,“荊州有荊門縣,以荊門山名”。

關於荊門山有一段有趣的神話故事:相傳在遠古時代,由巫山神女峰飛來一頭雄獅,由安徽的黃山飛來一隻猛虎,它們為爭奪山水,咧牙相鬥,被夏禹發現,拋出一根鐵鏈把它們鎖住,從此,獅虎各踞南北,故稱“青獅對白虎”。由於虎牙上合下開,酷似大門,故稱荊門。

不過,如今的荊門山有兩處,一處位於宜都市西北、長江南岸,另一處位於荊門市境內,具體位置現無準確定論。

孝 感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孝感,中國唯一一座以孝命名的地級城市。

孝感具有深厚的孝文化底蘊,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因此地“孝子昌盛”,將縣名取為“孝昌”。後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莊宗李存勖因孝昌縣名的“昌”字犯了其祖父名諱,於是根據董永賣身葬父、黃香扇衾溫被和孟宗哭竹生筍等孝子感天動地的故事,改孝昌縣為孝感縣。

荊 州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荊州,古稱“江陵”,是春秋戰國時楚國都城所在地,歷來成為帝都、藩鎮和州府的治所。荊州為古九州之一,荊是古代楚國的別稱,因楚曾建國於荊山,所以荊州是以原境內蜿蜒高聳的荊山而得名。故古時荊、楚通用,時至今日,荊楚成了湖北的代名詞。

黃 岡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黃岡,因黃岡山得名。據明代弘治年間(1501年)《黃州府志》載:“黃岡山,在府城南。”隋開皇十八年(598年)置黃岡縣。據《今縣釋名》:“西北有黃岡山,因古黃國得名。”清稱鼓樓崗。黃岡山在今黃州區安國寺一帶。

鹹 寧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咸寧在唐代宗大曆三年(768年)始稱永安,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為避宋太祖永安陵諱,取《易.乾象》“萬國咸寧”之義易名咸寧,寓大家都安寧之意。

隨 州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隨州的“隨”,最早出於西周“漢中隨為大”,當時隨國為一諸侯國,附庸在楚國之下,附近有陳國、蔡國、唐國等。自西周後,“隨”這一古地名得以流傳下來。據《水經注》:“楚滅隨以為縣”,以國為名,漢置隨縣。所以,隨州是以古隨國得名。

2000年,設立地級隨州市。

恩 施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恩施之稱源於施王屯(又名蠻王寨,現恩施市舞陽辦事處紅廟居委會瓦店子處)。據《恩施縣誌》載:“東晉末,桓無子誕竄蠻中,自稱施王,築城臨施水,號施王。”清雍正六年(1728年)置施縣,七年改為恩施縣,取皇帝恩賜於施縣之意。

仙 桃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仙桃之名傳說版:傳一群仙女手捧仙桃前去為王母娘娘祝壽,行至此地,見下方一綠洲上人趕集,乃擺攤賣桃,以探民風。購者紛紛,或說上敬雙親,或說下慈子女。仙女感動,乃騰空撒桃。一會兒工夫,十里桃林,桃花灼灼,仙桃累累,香飄四方。“仙桃”之名由此而來。

仙桃之名現實版:據有關資料記載,錦瑞河與漢江水流經此地,形成尖形陸地碼頭,得名“尖刀嘴”。明嘉靖年間,船民認為“尖刀嘴”不吉利,於是根據它的桃形地勢稱之為“仙桃渡”。明末,李自成起義軍逼近沔陽,設行政機構於此,稱“仙鎮公署”,後諧音為仙桃鎮,沿襲至今。1952年,沔陽縣治遷入仙桃鎮。1986年撤縣建市,以縣治地名為仙桃市。

潛 江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潛江,據《水經注》:“潛水蓋漢水枝分潛出,故受其稱耳”。因境內有河道分流漢水入長江,取“漢出為潛”意,命名潛江。

天 門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天門,古為雲夢澤風國地,春秋為鄖國地,戰國時期為楚竟陵邑,因大洪山餘脈在此終止,即“陵之竟也”而得名。秦統一中國後,設竟陵縣,隸屬南郡。五代後晉天福元年(公元936年),為避晉高祖石敬瑭名諱(敬、竟同音),改竟陵縣為景陵縣,屬直隸防禦州,州治設此。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為避康熙墓名(景陵)諱,改為天門縣,隸屬湖北安陸府,此為第一次定名天門,沿用至今。

神農架

"

咱湖北的地名,

有的以山得名、以水得名,

有的以民間傳說、古代封國、村鎮得名,

也有的以宣揚武功教化、頌美吉祥得名,

有的地名歷千年不變,

有的地名則多次更換

……

今天

大家一起來漲漲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湖北為啥簡稱“鄂”?

作為湖北省的簡稱,“鄂”字的來源和原義,很多人是不甚明瞭的,就是土生土長的湖北人也不見得能說得清楚。外地人更有疑問:你們湖北呀,大江大湖,水多,可為什麼簡稱“鄂”?

“鄂” 通“萼”—花朵盛開

曾有人戲謔:鄂——兩口,為多嘴多舌;一耳,乃偏聽偏信,所以總是吃“虧”。但謬矣。

我們尋根溯源,查閱辭海、辭源、說文解字等,認為鄂除姓氏、地名外,尚有多義。一義同鱷,大口巨聲;一義同諤,正直的話;一義為愕,驚之訝之;一義為邊界,“紛被麗而亡鄂”;一義為萼,花朵盛開——我們更傾向於此義,萼萼爭豔,側耳可聞,荊楚大地,繁花似錦!

“鄂” 通“鱷”—與古鄂國有關

追溯到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活動。商、周時代,噩魚大量分佈在長江流域,形成了以捕噩為生的民族,稱為鄂(古時噩,鄂同音,同義)。

清代湖北省會為鄂州的治所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荊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設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湖北一名產生。元明兩代設湖北道。清代設置湖北省。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武昌,為隋以後鄂州的治所(即江夏),故湖北簡稱“鄂”。

源於鄂國—即現在的鄂州

湖北簡稱“鄂”,緣於省會城市武漢市之武昌,自隋代起曾多次被稱為鄂州。而鄂州又與鄂王城有著直接的歷史淵源。據原大冶一中副校長鄒天福研究著述:鄂王城是遠古時期鄂氏族所建諸侯國都城;有文字記載,夏商時代的鄂國和兩週時期楚公的第二個兒子鄂王,都在這裡建都;春秋時期,鄂王城作為楚國的國都持續200餘年,直到楚文王熊貲遷都至郢。

秦統一六國後,先後在今鄂王城城址所在地及鄂州市設縣,縣名為“鄂”;三國時,孫權在今鄂州建都,改鄂王城為鄂縣。因鄂王城東南約10公里處有武昌山,遂取“以武而昌”之義,改鄂縣為武昌縣。這也是武昌的最初來源。到隋朝,鄂王城日益衰落,鄂州州治首次設在江夏,也就是今天的武昌。從此,今之武昌多次被作為鄂州首府,到清代,湖北便簡稱為“鄂”。

湖北17市州名稱都是咋來的?

知道了湖北為什麼簡稱“鄂”,再來了解下湖北17個市州的名稱都有啥來歷吧!

武 漢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武漢一詞,在明代《重修晴川閣記》中,即有出現。至清代,曾國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經常使用。

武漢地方建制始於西漢,為江夏郡沙羨縣地。東漢末年,在今漢陽先後興建卻月城和魯山城,在今武昌蛇山興建夏口城。時荊州牧劉表派黃祖為江夏太守,將郡治設在位於今漢陽龜山的“卻月城”中。“卻月城”遂成為武漢市區內已知的最早城堡。公元223年,東吳孫權在武昌蛇山修築夏口城,同時在城內的黃鵠磯上修築瞭望塔,取名黃鶴樓。南朝時,夏口擴建為郢州,成為郢州的治所。

隋朝置江夏縣和漢陽縣,分別以武昌、漢陽為治所。唐時江夏(武昌)和漢陽分別升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為長江沿岸的商業重鎮。江城之稱亦始於隋唐。此後經宋以迄明、清,均為歷代州府治所。

兩宋時武昌屬鄂州,漢陽、漢口屬漢陽軍。南宋抗金將領岳飛駐防鄂州(今武昌)八年,在此興師北伐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為湖廣行省的省治。

明成化年間,漢水改道從龜山以北匯入長江,漢陽縣所屬之夏口鎮商業發達起來,成為全國四大名鎮之首,有“楚中第一繁盛處”之稱。故雙城演變為三鎮,亦有“武陽夏”的說法。故“武漢”之名順理成章成為三鎮的統稱,因武昌、漢陽、漢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1926年10月,國民革命軍攻克武漢後,先後建立漢口市政委員會、武昌市政廳和漢陽市政委員會,12月,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國民政府委員臨時聯席會議宣佈“確立國都,以武昌、漢口、漢陽三城為一大區域作為'京兆區',定名為武漢”。

1949年,武漢三鎮解放;同年合武昌市、漢口市和漢陽縣城為武漢市。

襄 陽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秦朝時為鄧、筑陽、山都、酇、隨、鄀、鄢、邔等縣地。西漢初年始建襄陽縣,以縣治位於襄水之陽而得名。襄陽自古分為漢水(沔水)南北兩岸的襄陽及樊城二城,隔漢江相望,二城在歷史上都曾經是軍事與商業重鎮。1950年,復以襄陽縣之襄陽、樊城兩鎮組建襄樊市,分設襄城、樊城2區。2010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批覆同意,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

宜 昌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宜昌古稱夷陵、彝陵,素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之稱。上控巴蜀,下引荊襄,曾是“楚之西塞”,一度為國之邊陲,多“蠻夷”聚居,加之東晉夷陵縣西陵峽黃牛巖至黑巖子一帶是險峻地帶,故祈求“宜於國運昌盛”之意,因而得名宜昌。

黃 石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黃石,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之右岸有黃石山,水逕其北,即黃石磯也”,因其石色皆黃故名黃石。

黃石礦產資源豐富,銅礦保有儲量佔全省的91.8%。素有“百里黃金地,江南聚寶盆”之稱。由此,黃石一名又寓意為“黃金和寶石堆積而成的地方”。

1950年8月建市,由黃石港和石灰窯各取一字命名“黃石”,這也與黃石山本來的寓意不謀而合。

十 堰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十堰地域為古人類的起源地,當地居民為灌溉農田,利用百二河攔水築堰,共修築十道堰,十堰以此得名。看到此名,都可以想象得出當時人民是怎樣在辛勤勞作。

鄂 州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鄂州,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楚王熊渠分封其子熊紅到此地為鄂王,修築鄂王城,故名鄂城。帝堯時為“樊國”,夏時為“鄂都”,殷商時為“鄂國”,春秋戰國時楚鄂王封地。三國時期,吳王孫權在此建都,改名為武昌,取“ 以武而昌”之意。從三國至民國初年,鄂縣一直稱武昌。

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合併鄂城縣、鄂城市和黃岡縣的黃州鎮,取鄂城的“鄂”字和黃州的“州”字,成立湖北省轄鄂州市。1987年2月,國務院批准原黃州鎮地域劃歸黃岡縣。

荊 門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荊門,因“全楚西塞第一關”“川鄂咽喉”的荊門山而得名。唐書有記載,“荊州有荊門縣,以荊門山名”。

關於荊門山有一段有趣的神話故事:相傳在遠古時代,由巫山神女峰飛來一頭雄獅,由安徽的黃山飛來一隻猛虎,它們為爭奪山水,咧牙相鬥,被夏禹發現,拋出一根鐵鏈把它們鎖住,從此,獅虎各踞南北,故稱“青獅對白虎”。由於虎牙上合下開,酷似大門,故稱荊門。

不過,如今的荊門山有兩處,一處位於宜都市西北、長江南岸,另一處位於荊門市境內,具體位置現無準確定論。

孝 感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孝感,中國唯一一座以孝命名的地級城市。

孝感具有深厚的孝文化底蘊,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因此地“孝子昌盛”,將縣名取為“孝昌”。後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莊宗李存勖因孝昌縣名的“昌”字犯了其祖父名諱,於是根據董永賣身葬父、黃香扇衾溫被和孟宗哭竹生筍等孝子感天動地的故事,改孝昌縣為孝感縣。

荊 州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荊州,古稱“江陵”,是春秋戰國時楚國都城所在地,歷來成為帝都、藩鎮和州府的治所。荊州為古九州之一,荊是古代楚國的別稱,因楚曾建國於荊山,所以荊州是以原境內蜿蜒高聳的荊山而得名。故古時荊、楚通用,時至今日,荊楚成了湖北的代名詞。

黃 岡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黃岡,因黃岡山得名。據明代弘治年間(1501年)《黃州府志》載:“黃岡山,在府城南。”隋開皇十八年(598年)置黃岡縣。據《今縣釋名》:“西北有黃岡山,因古黃國得名。”清稱鼓樓崗。黃岡山在今黃州區安國寺一帶。

鹹 寧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咸寧在唐代宗大曆三年(768年)始稱永安,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為避宋太祖永安陵諱,取《易.乾象》“萬國咸寧”之義易名咸寧,寓大家都安寧之意。

隨 州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隨州的“隨”,最早出於西周“漢中隨為大”,當時隨國為一諸侯國,附庸在楚國之下,附近有陳國、蔡國、唐國等。自西周後,“隨”這一古地名得以流傳下來。據《水經注》:“楚滅隨以為縣”,以國為名,漢置隨縣。所以,隨州是以古隨國得名。

2000年,設立地級隨州市。

恩 施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恩施之稱源於施王屯(又名蠻王寨,現恩施市舞陽辦事處紅廟居委會瓦店子處)。據《恩施縣誌》載:“東晉末,桓無子誕竄蠻中,自稱施王,築城臨施水,號施王。”清雍正六年(1728年)置施縣,七年改為恩施縣,取皇帝恩賜於施縣之意。

仙 桃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仙桃之名傳說版:傳一群仙女手捧仙桃前去為王母娘娘祝壽,行至此地,見下方一綠洲上人趕集,乃擺攤賣桃,以探民風。購者紛紛,或說上敬雙親,或說下慈子女。仙女感動,乃騰空撒桃。一會兒工夫,十里桃林,桃花灼灼,仙桃累累,香飄四方。“仙桃”之名由此而來。

仙桃之名現實版:據有關資料記載,錦瑞河與漢江水流經此地,形成尖形陸地碼頭,得名“尖刀嘴”。明嘉靖年間,船民認為“尖刀嘴”不吉利,於是根據它的桃形地勢稱之為“仙桃渡”。明末,李自成起義軍逼近沔陽,設行政機構於此,稱“仙鎮公署”,後諧音為仙桃鎮,沿襲至今。1952年,沔陽縣治遷入仙桃鎮。1986年撤縣建市,以縣治地名為仙桃市。

潛 江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潛江,據《水經注》:“潛水蓋漢水枝分潛出,故受其稱耳”。因境內有河道分流漢水入長江,取“漢出為潛”意,命名潛江。

天 門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天門,古為雲夢澤風國地,春秋為鄖國地,戰國時期為楚竟陵邑,因大洪山餘脈在此終止,即“陵之竟也”而得名。秦統一中國後,設竟陵縣,隸屬南郡。五代後晉天福元年(公元936年),為避晉高祖石敬瑭名諱(敬、竟同音),改竟陵縣為景陵縣,屬直隸防禦州,州治設此。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為避康熙墓名(景陵)諱,改為天門縣,隸屬湖北安陸府,此為第一次定名天門,沿用至今。

神農架

湖北為啥簡稱“鄂”?潛江為何叫潛江?這些地名知識你懂嗎

神農架,相傳神農氏為治民眾疾病,跋山涉水來此地採藥。莽莽群山,路途艱險,神農“架木為梯助攀援”;晚上“架木為屋避風寒”。採藥大功告成之日,天帝為神農造福生靈的行為所感,派仙鶴接他昇天成仙。因高樹遮掩,神農“架木為壇昇仙天”。如此,神農架即由神農氏採藥“架木為梯”、“架木為屋”、“架木為壇”而得名。

來源:湖北日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