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毛峰的典故傳說

黃山毛峰的典故傳說

黃山毛峰是我國的十大名茶之一,同時也是我國的歷史名茶,產於風景優美的安徽黃山之間,成品茶外形細嫩捲曲,茶葉多毫,味醇甘甜,沖泡後香氣四溢。其最早是創制於清朝的光緒年間。

不過黃山茶最早可以的時期應該是在宋朝時期,當時的僧人們就有將喝茶用來提神用,因此他們就在黃山上自己種植上茶樹然後自己採摘自己製作,然後泡茶來飲用,使得在打坐的過程中不會感到困。

對於黃山毛峰來說也存在著這麼一個傳說,當時有個縣官去黃山遊玩迷路了,然後碰到一個老和尚,被帶回寺中。老和尚請他喝茶,縣官被該差說吸引,茶葉舒展,外形細嫩,香味四溢,喝起來滋味甜醇,老和尚告訴他是黃山毛峰。縣官走後還帶了一些茶回去,之後經過一番過程被皇帝叫去表演沖泡茶藝,皇帝看後很高興,封他做大官,不過縣官沒有接受確跑到該寺院中當和尚去了。這就是有關黃山毛峰的傳說了。

黃山毛峰的典故傳說

最早的茶歷史典故

在古代史料中,有關茶的名稱很多,到了中唐時,茶的音、形、義已趨於統一,後來,又因陸羽《茶經》的廣為流傳,“茶”的字形進一步得到確立,直至今天。下面就最早的茶歷史典故做一詳細介紹。

神農,也就是遠古三皇之一的炎帝,相傳在公元前2700多年以前的神農時代。神農為了給人治病,經常到深山野嶺去採集草藥,他不僅要走很多路,而且還要對採集的草藥親口嘗試,體會、鑑別草藥的功能。 有一天,神農在採藥中嚐到了一種有毒的草,頓時感到口乾舌麻,頭暈目眩,他趕緊找一棵大樹背靠著坐下,閉目休息。這時,一陣風吹來,樹上落下幾片綠油油的帶著清香的葉子,神農隨後揀了兩片放在嘴裡咀嚼,沒想到一股清香油然而生,頓時感覺舌底生津,精神振奮,剛才的不適一掃而空。他感到好奇怪,於是,再拾起幾片葉子細細觀察,他發現這種樹葉的葉形、葉脈、葉緣均與一般的樹木不同。神農便採集了一些帶回去細細研究。後來,就把它命名為"茶"。這就可能是歷史上最早的茶了吧。

黃山毛峰的典故傳說

1、孫皓賜茶代酒

據《三國志·吳志·韋曜傳》載:吳國的第四代國君孫皓,嗜好飲酒,每次設宴,來客至少飲酒七升。但是他對博學多聞而酒量不大的朝臣韋曜甚為器重,常常破例。每當韋曜難以下臺時,他便"密賜茶荈以代酒"。

2、陸納杖侄

曾任吳興太守,累遷尚書令,有"恪勤貞固,始終勿渝",的口碑,是一個以儉德著稱的人。有一次,衛將軍謝安要去拜訪陸納,陸納的侄子陸俶對叔父招待之品僅僅為茶果而不滿。陸納便自作主張,暗暗備下豐盛的菜餚。待謝安來了,陸俶便獻上了這桌豐筵。客人走後,陸納憤責陸俶"汝既不能光益叔父奈何穢吾素業"。並打了侄子四十大板,狠狠教訓了一頓。事見陸羽《茶經》轉引晉《中興書》。

3、單道開飲茶蘇

陸羽《茶經七之事》引《藝術傳》曰:"敦煌人單道開,不畏寒暑,常服小石子,所服藥有鬆、桂、蜜之氣,所飲茶蘇而已。"單道開,姓孟,晉代人。好隱棲,修行辟穀,七年後,他逐漸達到冬能自暖,夏能自涼,晝夜不臥,一日可行七百餘里。後來移居河南臨漳縣昭德寺,設禪室坐禪,以飲茶驅睡。後入廣東羅浮山百餘歲而卒。所謂"茶蘇",是一種用茶和紫蘇調劑的飲料。

黃山毛峰的典故傳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