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
"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每一位愛茶的人,必然都有相似的經歷:

買茶具,太難了。

尤其是要一款稱心如意的茶具,簡直讓人懷疑,是不是上天卯足了勁,故意來虐待我們的。

曾經有一位茶友留言,分享自己與沖泡茶具的博弈史:

“我基本買過所有的茶具,飄逸杯、玻璃杯、快客杯、紫砂壺、粗陶壺、白瓷蓋碗……”

當他嘴裡冒出一款款的茶具名稱時,只有喝茶的人甚至背後的艱辛。

曾經的年少輕狂,以前的懵懂無知,以及喝茶的各種血淚經驗,都寫在了這些茶具當中。

"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每一位愛茶的人,必然都有相似的經歷:

買茶具,太難了。

尤其是要一款稱心如意的茶具,簡直讓人懷疑,是不是上天卯足了勁,故意來虐待我們的。

曾經有一位茶友留言,分享自己與沖泡茶具的博弈史:

“我基本買過所有的茶具,飄逸杯、玻璃杯、快客杯、紫砂壺、粗陶壺、白瓷蓋碗……”

當他嘴裡冒出一款款的茶具名稱時,只有喝茶的人甚至背後的艱辛。

曾經的年少輕狂,以前的懵懂無知,以及喝茶的各種血淚經驗,都寫在了這些茶具當中。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到最後,跨過山和海,用過各類茶具,還是覺得蓋碗好用。

簡單、操作便捷的蓋碗,才真正適合沖泡所有茶,重點是——通用款的白瓷蓋碗,摔壞了不心疼。換成用紫砂壺泡茶,你摔一個,磕一個試試?心早該在滴血了!

直到茶友們解鎖了白瓷蓋碗的種種好處後,發出了感慨:此器只因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當然,有點誇張)

此時此刻,有幾分相逢恨晚的意思。

然,我們與蓋碗之間的緣分,卻不會這麼簡單。用過蓋碗泡茶的朋友,必然相同的經歷——沒被蓋碗燙過手,都不好意思說自己蓋碗用的很麻溜。

沒被蓋碗虐過,你都不知道原來泡普洱茶、白茶這麼簡單!

"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每一位愛茶的人,必然都有相似的經歷:

買茶具,太難了。

尤其是要一款稱心如意的茶具,簡直讓人懷疑,是不是上天卯足了勁,故意來虐待我們的。

曾經有一位茶友留言,分享自己與沖泡茶具的博弈史:

“我基本買過所有的茶具,飄逸杯、玻璃杯、快客杯、紫砂壺、粗陶壺、白瓷蓋碗……”

當他嘴裡冒出一款款的茶具名稱時,只有喝茶的人甚至背後的艱辛。

曾經的年少輕狂,以前的懵懂無知,以及喝茶的各種血淚經驗,都寫在了這些茶具當中。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到最後,跨過山和海,用過各類茶具,還是覺得蓋碗好用。

簡單、操作便捷的蓋碗,才真正適合沖泡所有茶,重點是——通用款的白瓷蓋碗,摔壞了不心疼。換成用紫砂壺泡茶,你摔一個,磕一個試試?心早該在滴血了!

直到茶友們解鎖了白瓷蓋碗的種種好處後,發出了感慨:此器只因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當然,有點誇張)

此時此刻,有幾分相逢恨晚的意思。

然,我們與蓋碗之間的緣分,卻不會這麼簡單。用過蓋碗泡茶的朋友,必然相同的經歷——沒被蓋碗燙過手,都不好意思說自己蓋碗用的很麻溜。

沒被蓋碗虐過,你都不知道原來泡普洱茶、白茶這麼簡單!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2》

蓋碗燙手,茶小白到高手的必經之路

想當年李麻花剛學習用蓋碗泡茶,對那些能夠雙手出湯的前輩沒,羨慕不已。

“他們怎麼這麼厲害!!!難道蓋碗不燙手嗎?”

說罷,她端起兩個蓋碗,躍躍欲試。

差點就紮起馬步,要拿出練太極拳的架勢來,花架子倒是十足。然而,假把式是經不起考驗的,剛用蓋碗泡茶不久的她,果然被熱水燙得齜牙咧嘴,直接將蓋碗一把扔在茶盤上。

可憐那紫砂茶盤,還好夠結實,倒是蓋碗,來了個“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碎成八瓣。

麻花的右手,好幾天沒敢拿畫筆。

"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每一位愛茶的人,必然都有相似的經歷:

買茶具,太難了。

尤其是要一款稱心如意的茶具,簡直讓人懷疑,是不是上天卯足了勁,故意來虐待我們的。

曾經有一位茶友留言,分享自己與沖泡茶具的博弈史:

“我基本買過所有的茶具,飄逸杯、玻璃杯、快客杯、紫砂壺、粗陶壺、白瓷蓋碗……”

當他嘴裡冒出一款款的茶具名稱時,只有喝茶的人甚至背後的艱辛。

曾經的年少輕狂,以前的懵懂無知,以及喝茶的各種血淚經驗,都寫在了這些茶具當中。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到最後,跨過山和海,用過各類茶具,還是覺得蓋碗好用。

簡單、操作便捷的蓋碗,才真正適合沖泡所有茶,重點是——通用款的白瓷蓋碗,摔壞了不心疼。換成用紫砂壺泡茶,你摔一個,磕一個試試?心早該在滴血了!

直到茶友們解鎖了白瓷蓋碗的種種好處後,發出了感慨:此器只因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當然,有點誇張)

此時此刻,有幾分相逢恨晚的意思。

然,我們與蓋碗之間的緣分,卻不會這麼簡單。用過蓋碗泡茶的朋友,必然相同的經歷——沒被蓋碗燙過手,都不好意思說自己蓋碗用的很麻溜。

沒被蓋碗虐過,你都不知道原來泡普洱茶、白茶這麼簡單!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2》

蓋碗燙手,茶小白到高手的必經之路

想當年李麻花剛學習用蓋碗泡茶,對那些能夠雙手出湯的前輩沒,羨慕不已。

“他們怎麼這麼厲害!!!難道蓋碗不燙手嗎?”

說罷,她端起兩個蓋碗,躍躍欲試。

差點就紮起馬步,要拿出練太極拳的架勢來,花架子倒是十足。然而,假把式是經不起考驗的,剛用蓋碗泡茶不久的她,果然被熱水燙得齜牙咧嘴,直接將蓋碗一把扔在茶盤上。

可憐那紫砂茶盤,還好夠結實,倒是蓋碗,來了個“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碎成八瓣。

麻花的右手,好幾天沒敢拿畫筆。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但神奇的是,自從被蓋碗燙手了,麻花倒是無師自通,學會了蓋碗泡茶。現如今的她,也成了其他人羨慕的,能用雙手出湯的“老司機”。

每回去鬥茶賽,總是要忍不住炫技一把,那副神氣的模樣,分明就是在拉仇恨。

在茶圈,不僅僅是李麻花,換作任何一個喜歡喝茶的朋友,都不可避免地被蓋碗燙過手。

常在水邊走,哪有不溼鞋。

只是茶友們被蓋碗燙到,理由不盡相同。

大多數情況下,是因為沒有挑選到合適的蓋碗,才導致蓋碗燙手的情況。

"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每一位愛茶的人,必然都有相似的經歷:

買茶具,太難了。

尤其是要一款稱心如意的茶具,簡直讓人懷疑,是不是上天卯足了勁,故意來虐待我們的。

曾經有一位茶友留言,分享自己與沖泡茶具的博弈史:

“我基本買過所有的茶具,飄逸杯、玻璃杯、快客杯、紫砂壺、粗陶壺、白瓷蓋碗……”

當他嘴裡冒出一款款的茶具名稱時,只有喝茶的人甚至背後的艱辛。

曾經的年少輕狂,以前的懵懂無知,以及喝茶的各種血淚經驗,都寫在了這些茶具當中。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到最後,跨過山和海,用過各類茶具,還是覺得蓋碗好用。

簡單、操作便捷的蓋碗,才真正適合沖泡所有茶,重點是——通用款的白瓷蓋碗,摔壞了不心疼。換成用紫砂壺泡茶,你摔一個,磕一個試試?心早該在滴血了!

直到茶友們解鎖了白瓷蓋碗的種種好處後,發出了感慨:此器只因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當然,有點誇張)

此時此刻,有幾分相逢恨晚的意思。

然,我們與蓋碗之間的緣分,卻不會這麼簡單。用過蓋碗泡茶的朋友,必然相同的經歷——沒被蓋碗燙過手,都不好意思說自己蓋碗用的很麻溜。

沒被蓋碗虐過,你都不知道原來泡普洱茶、白茶這麼簡單!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2》

蓋碗燙手,茶小白到高手的必經之路

想當年李麻花剛學習用蓋碗泡茶,對那些能夠雙手出湯的前輩沒,羨慕不已。

“他們怎麼這麼厲害!!!難道蓋碗不燙手嗎?”

說罷,她端起兩個蓋碗,躍躍欲試。

差點就紮起馬步,要拿出練太極拳的架勢來,花架子倒是十足。然而,假把式是經不起考驗的,剛用蓋碗泡茶不久的她,果然被熱水燙得齜牙咧嘴,直接將蓋碗一把扔在茶盤上。

可憐那紫砂茶盤,還好夠結實,倒是蓋碗,來了個“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碎成八瓣。

麻花的右手,好幾天沒敢拿畫筆。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但神奇的是,自從被蓋碗燙手了,麻花倒是無師自通,學會了蓋碗泡茶。現如今的她,也成了其他人羨慕的,能用雙手出湯的“老司機”。

每回去鬥茶賽,總是要忍不住炫技一把,那副神氣的模樣,分明就是在拉仇恨。

在茶圈,不僅僅是李麻花,換作任何一個喜歡喝茶的朋友,都不可避免地被蓋碗燙過手。

常在水邊走,哪有不溼鞋。

只是茶友們被蓋碗燙到,理由不盡相同。

大多數情況下,是因為沒有挑選到合適的蓋碗,才導致蓋碗燙手的情況。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3》

蓋碗燙手三宗罪——胎壁厚、蓋紐低、碗沿窄

自從學習喝茶以來,用過不少蓋碗。

有景德鎮陶溪川買的,模樣精緻的粉彩蓋碗;有紫砂泥料做的,不知道如何分類的蓋碗;也有汝窯開片的,會吸收茶味的蓋碗;也有茶葉店裡買的,最樸素無華,簡單的白瓷蓋碗……

最後,將這些蓋碗的特點進行總結,發現那些會燙手的蓋碗,有諸多共性。

——胎壁厚、蓋紐低、碗沿窄。

您買的蓋碗,一旦滿足其中一個要求,都難以擺脫燙手的命運。要是很“幸運”地蓋碗將這些問題都彙集在一身,那麼村姑陳可以奉勸您一句:這個蓋碗,還是儘早捨棄吧,留下來,只會燙手。

胎壁厚、蓋紐低、碗沿窄,蓋碗的這個三個缺陷,令這隻蓋碗命途多舛。

"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每一位愛茶的人,必然都有相似的經歷:

買茶具,太難了。

尤其是要一款稱心如意的茶具,簡直讓人懷疑,是不是上天卯足了勁,故意來虐待我們的。

曾經有一位茶友留言,分享自己與沖泡茶具的博弈史:

“我基本買過所有的茶具,飄逸杯、玻璃杯、快客杯、紫砂壺、粗陶壺、白瓷蓋碗……”

當他嘴裡冒出一款款的茶具名稱時,只有喝茶的人甚至背後的艱辛。

曾經的年少輕狂,以前的懵懂無知,以及喝茶的各種血淚經驗,都寫在了這些茶具當中。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到最後,跨過山和海,用過各類茶具,還是覺得蓋碗好用。

簡單、操作便捷的蓋碗,才真正適合沖泡所有茶,重點是——通用款的白瓷蓋碗,摔壞了不心疼。換成用紫砂壺泡茶,你摔一個,磕一個試試?心早該在滴血了!

直到茶友們解鎖了白瓷蓋碗的種種好處後,發出了感慨:此器只因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當然,有點誇張)

此時此刻,有幾分相逢恨晚的意思。

然,我們與蓋碗之間的緣分,卻不會這麼簡單。用過蓋碗泡茶的朋友,必然相同的經歷——沒被蓋碗燙過手,都不好意思說自己蓋碗用的很麻溜。

沒被蓋碗虐過,你都不知道原來泡普洱茶、白茶這麼簡單!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2》

蓋碗燙手,茶小白到高手的必經之路

想當年李麻花剛學習用蓋碗泡茶,對那些能夠雙手出湯的前輩沒,羨慕不已。

“他們怎麼這麼厲害!!!難道蓋碗不燙手嗎?”

說罷,她端起兩個蓋碗,躍躍欲試。

差點就紮起馬步,要拿出練太極拳的架勢來,花架子倒是十足。然而,假把式是經不起考驗的,剛用蓋碗泡茶不久的她,果然被熱水燙得齜牙咧嘴,直接將蓋碗一把扔在茶盤上。

可憐那紫砂茶盤,還好夠結實,倒是蓋碗,來了個“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碎成八瓣。

麻花的右手,好幾天沒敢拿畫筆。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但神奇的是,自從被蓋碗燙手了,麻花倒是無師自通,學會了蓋碗泡茶。現如今的她,也成了其他人羨慕的,能用雙手出湯的“老司機”。

每回去鬥茶賽,總是要忍不住炫技一把,那副神氣的模樣,分明就是在拉仇恨。

在茶圈,不僅僅是李麻花,換作任何一個喜歡喝茶的朋友,都不可避免地被蓋碗燙過手。

常在水邊走,哪有不溼鞋。

只是茶友們被蓋碗燙到,理由不盡相同。

大多數情況下,是因為沒有挑選到合適的蓋碗,才導致蓋碗燙手的情況。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3》

蓋碗燙手三宗罪——胎壁厚、蓋紐低、碗沿窄

自從學習喝茶以來,用過不少蓋碗。

有景德鎮陶溪川買的,模樣精緻的粉彩蓋碗;有紫砂泥料做的,不知道如何分類的蓋碗;也有汝窯開片的,會吸收茶味的蓋碗;也有茶葉店裡買的,最樸素無華,簡單的白瓷蓋碗……

最後,將這些蓋碗的特點進行總結,發現那些會燙手的蓋碗,有諸多共性。

——胎壁厚、蓋紐低、碗沿窄。

您買的蓋碗,一旦滿足其中一個要求,都難以擺脫燙手的命運。要是很“幸運”地蓋碗將這些問題都彙集在一身,那麼村姑陳可以奉勸您一句:這個蓋碗,還是儘早捨棄吧,留下來,只會燙手。

胎壁厚、蓋紐低、碗沿窄,蓋碗的這個三個缺陷,令這隻蓋碗命途多舛。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胎壁厚,蓋碗的碗身,從此有了臃腫的模樣。看起很敦厚老實,但只要和沸水一相遇,原形畢露。

厚實的碗身,將沸水裡的這些熱量都囤積起來,被牢牢地吸附在碗身上。

這些熱量,不能在短時間內散發,就會作用在我們的手指上。此時,大拇指和中指與蓋碗一觸碰,就會感覺到“燙”,而後身體的應激性將會開啟,讓你不敢再碰這隻蓋碗。

最後,茶也就泡不成了。

只有等到茶湯徹底涼了,才能繼續出水,只是這個時候的湯水早已苦澀濃烈,哪裡還能入得了口。

蓋紐,即杯蓋上那個凸起的部分,是食指的受力點。這個部位,也要儘可能地離碗身遠一些。這樣可以遠離熱源,不容易導致燙手。

"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每一位愛茶的人,必然都有相似的經歷:

買茶具,太難了。

尤其是要一款稱心如意的茶具,簡直讓人懷疑,是不是上天卯足了勁,故意來虐待我們的。

曾經有一位茶友留言,分享自己與沖泡茶具的博弈史:

“我基本買過所有的茶具,飄逸杯、玻璃杯、快客杯、紫砂壺、粗陶壺、白瓷蓋碗……”

當他嘴裡冒出一款款的茶具名稱時,只有喝茶的人甚至背後的艱辛。

曾經的年少輕狂,以前的懵懂無知,以及喝茶的各種血淚經驗,都寫在了這些茶具當中。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到最後,跨過山和海,用過各類茶具,還是覺得蓋碗好用。

簡單、操作便捷的蓋碗,才真正適合沖泡所有茶,重點是——通用款的白瓷蓋碗,摔壞了不心疼。換成用紫砂壺泡茶,你摔一個,磕一個試試?心早該在滴血了!

直到茶友們解鎖了白瓷蓋碗的種種好處後,發出了感慨:此器只因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當然,有點誇張)

此時此刻,有幾分相逢恨晚的意思。

然,我們與蓋碗之間的緣分,卻不會這麼簡單。用過蓋碗泡茶的朋友,必然相同的經歷——沒被蓋碗燙過手,都不好意思說自己蓋碗用的很麻溜。

沒被蓋碗虐過,你都不知道原來泡普洱茶、白茶這麼簡單!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2》

蓋碗燙手,茶小白到高手的必經之路

想當年李麻花剛學習用蓋碗泡茶,對那些能夠雙手出湯的前輩沒,羨慕不已。

“他們怎麼這麼厲害!!!難道蓋碗不燙手嗎?”

說罷,她端起兩個蓋碗,躍躍欲試。

差點就紮起馬步,要拿出練太極拳的架勢來,花架子倒是十足。然而,假把式是經不起考驗的,剛用蓋碗泡茶不久的她,果然被熱水燙得齜牙咧嘴,直接將蓋碗一把扔在茶盤上。

可憐那紫砂茶盤,還好夠結實,倒是蓋碗,來了個“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碎成八瓣。

麻花的右手,好幾天沒敢拿畫筆。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但神奇的是,自從被蓋碗燙手了,麻花倒是無師自通,學會了蓋碗泡茶。現如今的她,也成了其他人羨慕的,能用雙手出湯的“老司機”。

每回去鬥茶賽,總是要忍不住炫技一把,那副神氣的模樣,分明就是在拉仇恨。

在茶圈,不僅僅是李麻花,換作任何一個喜歡喝茶的朋友,都不可避免地被蓋碗燙過手。

常在水邊走,哪有不溼鞋。

只是茶友們被蓋碗燙到,理由不盡相同。

大多數情況下,是因為沒有挑選到合適的蓋碗,才導致蓋碗燙手的情況。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3》

蓋碗燙手三宗罪——胎壁厚、蓋紐低、碗沿窄

自從學習喝茶以來,用過不少蓋碗。

有景德鎮陶溪川買的,模樣精緻的粉彩蓋碗;有紫砂泥料做的,不知道如何分類的蓋碗;也有汝窯開片的,會吸收茶味的蓋碗;也有茶葉店裡買的,最樸素無華,簡單的白瓷蓋碗……

最後,將這些蓋碗的特點進行總結,發現那些會燙手的蓋碗,有諸多共性。

——胎壁厚、蓋紐低、碗沿窄。

您買的蓋碗,一旦滿足其中一個要求,都難以擺脫燙手的命運。要是很“幸運”地蓋碗將這些問題都彙集在一身,那麼村姑陳可以奉勸您一句:這個蓋碗,還是儘早捨棄吧,留下來,只會燙手。

胎壁厚、蓋紐低、碗沿窄,蓋碗的這個三個缺陷,令這隻蓋碗命途多舛。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胎壁厚,蓋碗的碗身,從此有了臃腫的模樣。看起很敦厚老實,但只要和沸水一相遇,原形畢露。

厚實的碗身,將沸水裡的這些熱量都囤積起來,被牢牢地吸附在碗身上。

這些熱量,不能在短時間內散發,就會作用在我們的手指上。此時,大拇指和中指與蓋碗一觸碰,就會感覺到“燙”,而後身體的應激性將會開啟,讓你不敢再碰這隻蓋碗。

最後,茶也就泡不成了。

只有等到茶湯徹底涼了,才能繼續出水,只是這個時候的湯水早已苦澀濃烈,哪裡還能入得了口。

蓋紐,即杯蓋上那個凸起的部分,是食指的受力點。這個部位,也要儘可能地離碗身遠一些。這樣可以遠離熱源,不容易導致燙手。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要是蓋紐太低,距離熱源太近,蓋紐將會大量地吸收熱量,當食指與其解除後,就會有燙手的感覺。

同時,食指放在蓋碗上時,方式要對,別扣在蓋碗的凹陷處,這樣反而增加了和熱源接觸的距離,燙手也就出現了。

正確的做法,是要讓食指儘可能遠離熱源,才能避免燙手的情況。

碗沿,即碗身往外伸展的部分。

這個部分,是大拇指、中指的受力點,碗沿要儘可能地往外翻,這樣可以遠離熱量。

尤其是對蓋碗泡茶不熟悉,沒有太多經驗的茶友,更要注意選擇碗沿外翻,距離碗身遠的蓋碗。這類器型,可以大大地降低燙手的概率。

"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每一位愛茶的人,必然都有相似的經歷:

買茶具,太難了。

尤其是要一款稱心如意的茶具,簡直讓人懷疑,是不是上天卯足了勁,故意來虐待我們的。

曾經有一位茶友留言,分享自己與沖泡茶具的博弈史:

“我基本買過所有的茶具,飄逸杯、玻璃杯、快客杯、紫砂壺、粗陶壺、白瓷蓋碗……”

當他嘴裡冒出一款款的茶具名稱時,只有喝茶的人甚至背後的艱辛。

曾經的年少輕狂,以前的懵懂無知,以及喝茶的各種血淚經驗,都寫在了這些茶具當中。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到最後,跨過山和海,用過各類茶具,還是覺得蓋碗好用。

簡單、操作便捷的蓋碗,才真正適合沖泡所有茶,重點是——通用款的白瓷蓋碗,摔壞了不心疼。換成用紫砂壺泡茶,你摔一個,磕一個試試?心早該在滴血了!

直到茶友們解鎖了白瓷蓋碗的種種好處後,發出了感慨:此器只因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當然,有點誇張)

此時此刻,有幾分相逢恨晚的意思。

然,我們與蓋碗之間的緣分,卻不會這麼簡單。用過蓋碗泡茶的朋友,必然相同的經歷——沒被蓋碗燙過手,都不好意思說自己蓋碗用的很麻溜。

沒被蓋碗虐過,你都不知道原來泡普洱茶、白茶這麼簡單!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2》

蓋碗燙手,茶小白到高手的必經之路

想當年李麻花剛學習用蓋碗泡茶,對那些能夠雙手出湯的前輩沒,羨慕不已。

“他們怎麼這麼厲害!!!難道蓋碗不燙手嗎?”

說罷,她端起兩個蓋碗,躍躍欲試。

差點就紮起馬步,要拿出練太極拳的架勢來,花架子倒是十足。然而,假把式是經不起考驗的,剛用蓋碗泡茶不久的她,果然被熱水燙得齜牙咧嘴,直接將蓋碗一把扔在茶盤上。

可憐那紫砂茶盤,還好夠結實,倒是蓋碗,來了個“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碎成八瓣。

麻花的右手,好幾天沒敢拿畫筆。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但神奇的是,自從被蓋碗燙手了,麻花倒是無師自通,學會了蓋碗泡茶。現如今的她,也成了其他人羨慕的,能用雙手出湯的“老司機”。

每回去鬥茶賽,總是要忍不住炫技一把,那副神氣的模樣,分明就是在拉仇恨。

在茶圈,不僅僅是李麻花,換作任何一個喜歡喝茶的朋友,都不可避免地被蓋碗燙過手。

常在水邊走,哪有不溼鞋。

只是茶友們被蓋碗燙到,理由不盡相同。

大多數情況下,是因為沒有挑選到合適的蓋碗,才導致蓋碗燙手的情況。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3》

蓋碗燙手三宗罪——胎壁厚、蓋紐低、碗沿窄

自從學習喝茶以來,用過不少蓋碗。

有景德鎮陶溪川買的,模樣精緻的粉彩蓋碗;有紫砂泥料做的,不知道如何分類的蓋碗;也有汝窯開片的,會吸收茶味的蓋碗;也有茶葉店裡買的,最樸素無華,簡單的白瓷蓋碗……

最後,將這些蓋碗的特點進行總結,發現那些會燙手的蓋碗,有諸多共性。

——胎壁厚、蓋紐低、碗沿窄。

您買的蓋碗,一旦滿足其中一個要求,都難以擺脫燙手的命運。要是很“幸運”地蓋碗將這些問題都彙集在一身,那麼村姑陳可以奉勸您一句:這個蓋碗,還是儘早捨棄吧,留下來,只會燙手。

胎壁厚、蓋紐低、碗沿窄,蓋碗的這個三個缺陷,令這隻蓋碗命途多舛。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胎壁厚,蓋碗的碗身,從此有了臃腫的模樣。看起很敦厚老實,但只要和沸水一相遇,原形畢露。

厚實的碗身,將沸水裡的這些熱量都囤積起來,被牢牢地吸附在碗身上。

這些熱量,不能在短時間內散發,就會作用在我們的手指上。此時,大拇指和中指與蓋碗一觸碰,就會感覺到“燙”,而後身體的應激性將會開啟,讓你不敢再碰這隻蓋碗。

最後,茶也就泡不成了。

只有等到茶湯徹底涼了,才能繼續出水,只是這個時候的湯水早已苦澀濃烈,哪裡還能入得了口。

蓋紐,即杯蓋上那個凸起的部分,是食指的受力點。這個部位,也要儘可能地離碗身遠一些。這樣可以遠離熱源,不容易導致燙手。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要是蓋紐太低,距離熱源太近,蓋紐將會大量地吸收熱量,當食指與其解除後,就會有燙手的感覺。

同時,食指放在蓋碗上時,方式要對,別扣在蓋碗的凹陷處,這樣反而增加了和熱源接觸的距離,燙手也就出現了。

正確的做法,是要讓食指儘可能遠離熱源,才能避免燙手的情況。

碗沿,即碗身往外伸展的部分。

這個部分,是大拇指、中指的受力點,碗沿要儘可能地往外翻,這樣可以遠離熱量。

尤其是對蓋碗泡茶不熟悉,沒有太多經驗的茶友,更要注意選擇碗沿外翻,距離碗身遠的蓋碗。這類器型,可以大大地降低燙手的概率。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4》

規避蓋碗燙手雷區,還要學會正確使用方法。

當這些雷區規避後,是否就能遠離蓋碗燙手問題?

不盡然!

還要看個人的使用手法。

蓋碗泡茶不燙手,先讓大拇指、食指、中指協調好。

三根手指頭,各司其職。

大拇指與中指相互配合,安放在碗身上。手指放的位置,也頗有講究,是放在蓋碗最外沿的部分。

許多人在使用蓋碗時,會將手指房子蓋碗的碗身上,殊不知這一位置是距離熱量最近的地方,非但不能成功端起蓋碗茶湯,反而會被燙成紅豬手。

"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每一位愛茶的人,必然都有相似的經歷:

買茶具,太難了。

尤其是要一款稱心如意的茶具,簡直讓人懷疑,是不是上天卯足了勁,故意來虐待我們的。

曾經有一位茶友留言,分享自己與沖泡茶具的博弈史:

“我基本買過所有的茶具,飄逸杯、玻璃杯、快客杯、紫砂壺、粗陶壺、白瓷蓋碗……”

當他嘴裡冒出一款款的茶具名稱時,只有喝茶的人甚至背後的艱辛。

曾經的年少輕狂,以前的懵懂無知,以及喝茶的各種血淚經驗,都寫在了這些茶具當中。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到最後,跨過山和海,用過各類茶具,還是覺得蓋碗好用。

簡單、操作便捷的蓋碗,才真正適合沖泡所有茶,重點是——通用款的白瓷蓋碗,摔壞了不心疼。換成用紫砂壺泡茶,你摔一個,磕一個試試?心早該在滴血了!

直到茶友們解鎖了白瓷蓋碗的種種好處後,發出了感慨:此器只因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當然,有點誇張)

此時此刻,有幾分相逢恨晚的意思。

然,我們與蓋碗之間的緣分,卻不會這麼簡單。用過蓋碗泡茶的朋友,必然相同的經歷——沒被蓋碗燙過手,都不好意思說自己蓋碗用的很麻溜。

沒被蓋碗虐過,你都不知道原來泡普洱茶、白茶這麼簡單!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2》

蓋碗燙手,茶小白到高手的必經之路

想當年李麻花剛學習用蓋碗泡茶,對那些能夠雙手出湯的前輩沒,羨慕不已。

“他們怎麼這麼厲害!!!難道蓋碗不燙手嗎?”

說罷,她端起兩個蓋碗,躍躍欲試。

差點就紮起馬步,要拿出練太極拳的架勢來,花架子倒是十足。然而,假把式是經不起考驗的,剛用蓋碗泡茶不久的她,果然被熱水燙得齜牙咧嘴,直接將蓋碗一把扔在茶盤上。

可憐那紫砂茶盤,還好夠結實,倒是蓋碗,來了個“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碎成八瓣。

麻花的右手,好幾天沒敢拿畫筆。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但神奇的是,自從被蓋碗燙手了,麻花倒是無師自通,學會了蓋碗泡茶。現如今的她,也成了其他人羨慕的,能用雙手出湯的“老司機”。

每回去鬥茶賽,總是要忍不住炫技一把,那副神氣的模樣,分明就是在拉仇恨。

在茶圈,不僅僅是李麻花,換作任何一個喜歡喝茶的朋友,都不可避免地被蓋碗燙過手。

常在水邊走,哪有不溼鞋。

只是茶友們被蓋碗燙到,理由不盡相同。

大多數情況下,是因為沒有挑選到合適的蓋碗,才導致蓋碗燙手的情況。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3》

蓋碗燙手三宗罪——胎壁厚、蓋紐低、碗沿窄

自從學習喝茶以來,用過不少蓋碗。

有景德鎮陶溪川買的,模樣精緻的粉彩蓋碗;有紫砂泥料做的,不知道如何分類的蓋碗;也有汝窯開片的,會吸收茶味的蓋碗;也有茶葉店裡買的,最樸素無華,簡單的白瓷蓋碗……

最後,將這些蓋碗的特點進行總結,發現那些會燙手的蓋碗,有諸多共性。

——胎壁厚、蓋紐低、碗沿窄。

您買的蓋碗,一旦滿足其中一個要求,都難以擺脫燙手的命運。要是很“幸運”地蓋碗將這些問題都彙集在一身,那麼村姑陳可以奉勸您一句:這個蓋碗,還是儘早捨棄吧,留下來,只會燙手。

胎壁厚、蓋紐低、碗沿窄,蓋碗的這個三個缺陷,令這隻蓋碗命途多舛。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胎壁厚,蓋碗的碗身,從此有了臃腫的模樣。看起很敦厚老實,但只要和沸水一相遇,原形畢露。

厚實的碗身,將沸水裡的這些熱量都囤積起來,被牢牢地吸附在碗身上。

這些熱量,不能在短時間內散發,就會作用在我們的手指上。此時,大拇指和中指與蓋碗一觸碰,就會感覺到“燙”,而後身體的應激性將會開啟,讓你不敢再碰這隻蓋碗。

最後,茶也就泡不成了。

只有等到茶湯徹底涼了,才能繼續出水,只是這個時候的湯水早已苦澀濃烈,哪裡還能入得了口。

蓋紐,即杯蓋上那個凸起的部分,是食指的受力點。這個部位,也要儘可能地離碗身遠一些。這樣可以遠離熱源,不容易導致燙手。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要是蓋紐太低,距離熱源太近,蓋紐將會大量地吸收熱量,當食指與其解除後,就會有燙手的感覺。

同時,食指放在蓋碗上時,方式要對,別扣在蓋碗的凹陷處,這樣反而增加了和熱源接觸的距離,燙手也就出現了。

正確的做法,是要讓食指儘可能遠離熱源,才能避免燙手的情況。

碗沿,即碗身往外伸展的部分。

這個部分,是大拇指、中指的受力點,碗沿要儘可能地往外翻,這樣可以遠離熱量。

尤其是對蓋碗泡茶不熟悉,沒有太多經驗的茶友,更要注意選擇碗沿外翻,距離碗身遠的蓋碗。這類器型,可以大大地降低燙手的概率。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4》

規避蓋碗燙手雷區,還要學會正確使用方法。

當這些雷區規避後,是否就能遠離蓋碗燙手問題?

不盡然!

還要看個人的使用手法。

蓋碗泡茶不燙手,先讓大拇指、食指、中指協調好。

三根手指頭,各司其職。

大拇指與中指相互配合,安放在碗身上。手指放的位置,也頗有講究,是放在蓋碗最外沿的部分。

許多人在使用蓋碗時,會將手指房子蓋碗的碗身上,殊不知這一位置是距離熱量最近的地方,非但不能成功端起蓋碗茶湯,反而會被燙成紅豬手。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中指,則是控制好杯蓋,安放在蓋紐上。

中指放的位置,也大有講究,是扣在蓋紐的最高處,而不是將食指扣進蓋紐裡。

三個手指的配合說完後,再來說沖泡的手勢。

蓋碗泡茶,先注水。

注入的沸水,合適即可,不必過滿。

水滿則溢。

加入過量的沸水後,合蓋,水將溢出碗身,此時出湯,難度增大。大拇指與中指將無處安放。

通常,沸水與碗口齊平即可,不必太滿。

"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每一位愛茶的人,必然都有相似的經歷:

買茶具,太難了。

尤其是要一款稱心如意的茶具,簡直讓人懷疑,是不是上天卯足了勁,故意來虐待我們的。

曾經有一位茶友留言,分享自己與沖泡茶具的博弈史:

“我基本買過所有的茶具,飄逸杯、玻璃杯、快客杯、紫砂壺、粗陶壺、白瓷蓋碗……”

當他嘴裡冒出一款款的茶具名稱時,只有喝茶的人甚至背後的艱辛。

曾經的年少輕狂,以前的懵懂無知,以及喝茶的各種血淚經驗,都寫在了這些茶具當中。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到最後,跨過山和海,用過各類茶具,還是覺得蓋碗好用。

簡單、操作便捷的蓋碗,才真正適合沖泡所有茶,重點是——通用款的白瓷蓋碗,摔壞了不心疼。換成用紫砂壺泡茶,你摔一個,磕一個試試?心早該在滴血了!

直到茶友們解鎖了白瓷蓋碗的種種好處後,發出了感慨:此器只因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當然,有點誇張)

此時此刻,有幾分相逢恨晚的意思。

然,我們與蓋碗之間的緣分,卻不會這麼簡單。用過蓋碗泡茶的朋友,必然相同的經歷——沒被蓋碗燙過手,都不好意思說自己蓋碗用的很麻溜。

沒被蓋碗虐過,你都不知道原來泡普洱茶、白茶這麼簡單!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2》

蓋碗燙手,茶小白到高手的必經之路

想當年李麻花剛學習用蓋碗泡茶,對那些能夠雙手出湯的前輩沒,羨慕不已。

“他們怎麼這麼厲害!!!難道蓋碗不燙手嗎?”

說罷,她端起兩個蓋碗,躍躍欲試。

差點就紮起馬步,要拿出練太極拳的架勢來,花架子倒是十足。然而,假把式是經不起考驗的,剛用蓋碗泡茶不久的她,果然被熱水燙得齜牙咧嘴,直接將蓋碗一把扔在茶盤上。

可憐那紫砂茶盤,還好夠結實,倒是蓋碗,來了個“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碎成八瓣。

麻花的右手,好幾天沒敢拿畫筆。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但神奇的是,自從被蓋碗燙手了,麻花倒是無師自通,學會了蓋碗泡茶。現如今的她,也成了其他人羨慕的,能用雙手出湯的“老司機”。

每回去鬥茶賽,總是要忍不住炫技一把,那副神氣的模樣,分明就是在拉仇恨。

在茶圈,不僅僅是李麻花,換作任何一個喜歡喝茶的朋友,都不可避免地被蓋碗燙過手。

常在水邊走,哪有不溼鞋。

只是茶友們被蓋碗燙到,理由不盡相同。

大多數情況下,是因為沒有挑選到合適的蓋碗,才導致蓋碗燙手的情況。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3》

蓋碗燙手三宗罪——胎壁厚、蓋紐低、碗沿窄

自從學習喝茶以來,用過不少蓋碗。

有景德鎮陶溪川買的,模樣精緻的粉彩蓋碗;有紫砂泥料做的,不知道如何分類的蓋碗;也有汝窯開片的,會吸收茶味的蓋碗;也有茶葉店裡買的,最樸素無華,簡單的白瓷蓋碗……

最後,將這些蓋碗的特點進行總結,發現那些會燙手的蓋碗,有諸多共性。

——胎壁厚、蓋紐低、碗沿窄。

您買的蓋碗,一旦滿足其中一個要求,都難以擺脫燙手的命運。要是很“幸運”地蓋碗將這些問題都彙集在一身,那麼村姑陳可以奉勸您一句:這個蓋碗,還是儘早捨棄吧,留下來,只會燙手。

胎壁厚、蓋紐低、碗沿窄,蓋碗的這個三個缺陷,令這隻蓋碗命途多舛。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胎壁厚,蓋碗的碗身,從此有了臃腫的模樣。看起很敦厚老實,但只要和沸水一相遇,原形畢露。

厚實的碗身,將沸水裡的這些熱量都囤積起來,被牢牢地吸附在碗身上。

這些熱量,不能在短時間內散發,就會作用在我們的手指上。此時,大拇指和中指與蓋碗一觸碰,就會感覺到“燙”,而後身體的應激性將會開啟,讓你不敢再碰這隻蓋碗。

最後,茶也就泡不成了。

只有等到茶湯徹底涼了,才能繼續出水,只是這個時候的湯水早已苦澀濃烈,哪裡還能入得了口。

蓋紐,即杯蓋上那個凸起的部分,是食指的受力點。這個部位,也要儘可能地離碗身遠一些。這樣可以遠離熱源,不容易導致燙手。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要是蓋紐太低,距離熱源太近,蓋紐將會大量地吸收熱量,當食指與其解除後,就會有燙手的感覺。

同時,食指放在蓋碗上時,方式要對,別扣在蓋碗的凹陷處,這樣反而增加了和熱源接觸的距離,燙手也就出現了。

正確的做法,是要讓食指儘可能遠離熱源,才能避免燙手的情況。

碗沿,即碗身往外伸展的部分。

這個部分,是大拇指、中指的受力點,碗沿要儘可能地往外翻,這樣可以遠離熱量。

尤其是對蓋碗泡茶不熟悉,沒有太多經驗的茶友,更要注意選擇碗沿外翻,距離碗身遠的蓋碗。這類器型,可以大大地降低燙手的概率。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4》

規避蓋碗燙手雷區,還要學會正確使用方法。

當這些雷區規避後,是否就能遠離蓋碗燙手問題?

不盡然!

還要看個人的使用手法。

蓋碗泡茶不燙手,先讓大拇指、食指、中指協調好。

三根手指頭,各司其職。

大拇指與中指相互配合,安放在碗身上。手指放的位置,也頗有講究,是放在蓋碗最外沿的部分。

許多人在使用蓋碗時,會將手指房子蓋碗的碗身上,殊不知這一位置是距離熱量最近的地方,非但不能成功端起蓋碗茶湯,反而會被燙成紅豬手。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中指,則是控制好杯蓋,安放在蓋紐上。

中指放的位置,也大有講究,是扣在蓋紐的最高處,而不是將食指扣進蓋紐裡。

三個手指的配合說完後,再來說沖泡的手勢。

蓋碗泡茶,先注水。

注入的沸水,合適即可,不必過滿。

水滿則溢。

加入過量的沸水後,合蓋,水將溢出碗身,此時出湯,難度增大。大拇指與中指將無處安放。

通常,沸水與碗口齊平即可,不必太滿。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沖泡後,合蓋,出湯。剛開始沖泡時,不建議長時間坐杯,最好用快出水的方式。

坐杯後,沸水中的熱量將會殘留在蓋碗上,蓋碗吸熱後,成了燙手山芋。尤其是之前未是用過蓋碗沖泡的茶客,雙手嬌嫩,容易被燙到。

故而,剛開始練習泡茶,最好別坐杯。

最後就是出湯手勢。

許多茶友在使用蓋碗泡茶時,大拇指總是容易被燙到。原因正是手勢不對。出湯時,要是出水口朝著大拇指方向傾斜,水流將不受控制地朝著大拇指襲來。

沸水來勢洶洶,當然就出現了燙手情況。

最好的做法,是讓茶出水口與食指處於同一方向,如此一來,不必擔心大拇指或者是中指被燙到。

"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每一位愛茶的人,必然都有相似的經歷:

買茶具,太難了。

尤其是要一款稱心如意的茶具,簡直讓人懷疑,是不是上天卯足了勁,故意來虐待我們的。

曾經有一位茶友留言,分享自己與沖泡茶具的博弈史:

“我基本買過所有的茶具,飄逸杯、玻璃杯、快客杯、紫砂壺、粗陶壺、白瓷蓋碗……”

當他嘴裡冒出一款款的茶具名稱時,只有喝茶的人甚至背後的艱辛。

曾經的年少輕狂,以前的懵懂無知,以及喝茶的各種血淚經驗,都寫在了這些茶具當中。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到最後,跨過山和海,用過各類茶具,還是覺得蓋碗好用。

簡單、操作便捷的蓋碗,才真正適合沖泡所有茶,重點是——通用款的白瓷蓋碗,摔壞了不心疼。換成用紫砂壺泡茶,你摔一個,磕一個試試?心早該在滴血了!

直到茶友們解鎖了白瓷蓋碗的種種好處後,發出了感慨:此器只因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當然,有點誇張)

此時此刻,有幾分相逢恨晚的意思。

然,我們與蓋碗之間的緣分,卻不會這麼簡單。用過蓋碗泡茶的朋友,必然相同的經歷——沒被蓋碗燙過手,都不好意思說自己蓋碗用的很麻溜。

沒被蓋碗虐過,你都不知道原來泡普洱茶、白茶這麼簡單!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2》

蓋碗燙手,茶小白到高手的必經之路

想當年李麻花剛學習用蓋碗泡茶,對那些能夠雙手出湯的前輩沒,羨慕不已。

“他們怎麼這麼厲害!!!難道蓋碗不燙手嗎?”

說罷,她端起兩個蓋碗,躍躍欲試。

差點就紮起馬步,要拿出練太極拳的架勢來,花架子倒是十足。然而,假把式是經不起考驗的,剛用蓋碗泡茶不久的她,果然被熱水燙得齜牙咧嘴,直接將蓋碗一把扔在茶盤上。

可憐那紫砂茶盤,還好夠結實,倒是蓋碗,來了個“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碎成八瓣。

麻花的右手,好幾天沒敢拿畫筆。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但神奇的是,自從被蓋碗燙手了,麻花倒是無師自通,學會了蓋碗泡茶。現如今的她,也成了其他人羨慕的,能用雙手出湯的“老司機”。

每回去鬥茶賽,總是要忍不住炫技一把,那副神氣的模樣,分明就是在拉仇恨。

在茶圈,不僅僅是李麻花,換作任何一個喜歡喝茶的朋友,都不可避免地被蓋碗燙過手。

常在水邊走,哪有不溼鞋。

只是茶友們被蓋碗燙到,理由不盡相同。

大多數情況下,是因為沒有挑選到合適的蓋碗,才導致蓋碗燙手的情況。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3》

蓋碗燙手三宗罪——胎壁厚、蓋紐低、碗沿窄

自從學習喝茶以來,用過不少蓋碗。

有景德鎮陶溪川買的,模樣精緻的粉彩蓋碗;有紫砂泥料做的,不知道如何分類的蓋碗;也有汝窯開片的,會吸收茶味的蓋碗;也有茶葉店裡買的,最樸素無華,簡單的白瓷蓋碗……

最後,將這些蓋碗的特點進行總結,發現那些會燙手的蓋碗,有諸多共性。

——胎壁厚、蓋紐低、碗沿窄。

您買的蓋碗,一旦滿足其中一個要求,都難以擺脫燙手的命運。要是很“幸運”地蓋碗將這些問題都彙集在一身,那麼村姑陳可以奉勸您一句:這個蓋碗,還是儘早捨棄吧,留下來,只會燙手。

胎壁厚、蓋紐低、碗沿窄,蓋碗的這個三個缺陷,令這隻蓋碗命途多舛。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胎壁厚,蓋碗的碗身,從此有了臃腫的模樣。看起很敦厚老實,但只要和沸水一相遇,原形畢露。

厚實的碗身,將沸水裡的這些熱量都囤積起來,被牢牢地吸附在碗身上。

這些熱量,不能在短時間內散發,就會作用在我們的手指上。此時,大拇指和中指與蓋碗一觸碰,就會感覺到“燙”,而後身體的應激性將會開啟,讓你不敢再碰這隻蓋碗。

最後,茶也就泡不成了。

只有等到茶湯徹底涼了,才能繼續出水,只是這個時候的湯水早已苦澀濃烈,哪裡還能入得了口。

蓋紐,即杯蓋上那個凸起的部分,是食指的受力點。這個部位,也要儘可能地離碗身遠一些。這樣可以遠離熱源,不容易導致燙手。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要是蓋紐太低,距離熱源太近,蓋紐將會大量地吸收熱量,當食指與其解除後,就會有燙手的感覺。

同時,食指放在蓋碗上時,方式要對,別扣在蓋碗的凹陷處,這樣反而增加了和熱源接觸的距離,燙手也就出現了。

正確的做法,是要讓食指儘可能遠離熱源,才能避免燙手的情況。

碗沿,即碗身往外伸展的部分。

這個部分,是大拇指、中指的受力點,碗沿要儘可能地往外翻,這樣可以遠離熱量。

尤其是對蓋碗泡茶不熟悉,沒有太多經驗的茶友,更要注意選擇碗沿外翻,距離碗身遠的蓋碗。這類器型,可以大大地降低燙手的概率。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4》

規避蓋碗燙手雷區,還要學會正確使用方法。

當這些雷區規避後,是否就能遠離蓋碗燙手問題?

不盡然!

還要看個人的使用手法。

蓋碗泡茶不燙手,先讓大拇指、食指、中指協調好。

三根手指頭,各司其職。

大拇指與中指相互配合,安放在碗身上。手指放的位置,也頗有講究,是放在蓋碗最外沿的部分。

許多人在使用蓋碗時,會將手指房子蓋碗的碗身上,殊不知這一位置是距離熱量最近的地方,非但不能成功端起蓋碗茶湯,反而會被燙成紅豬手。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中指,則是控制好杯蓋,安放在蓋紐上。

中指放的位置,也大有講究,是扣在蓋紐的最高處,而不是將食指扣進蓋紐裡。

三個手指的配合說完後,再來說沖泡的手勢。

蓋碗泡茶,先注水。

注入的沸水,合適即可,不必過滿。

水滿則溢。

加入過量的沸水後,合蓋,水將溢出碗身,此時出湯,難度增大。大拇指與中指將無處安放。

通常,沸水與碗口齊平即可,不必太滿。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沖泡後,合蓋,出湯。剛開始沖泡時,不建議長時間坐杯,最好用快出水的方式。

坐杯後,沸水中的熱量將會殘留在蓋碗上,蓋碗吸熱後,成了燙手山芋。尤其是之前未是用過蓋碗沖泡的茶客,雙手嬌嫩,容易被燙到。

故而,剛開始練習泡茶,最好別坐杯。

最後就是出湯手勢。

許多茶友在使用蓋碗泡茶時,大拇指總是容易被燙到。原因正是手勢不對。出湯時,要是出水口朝著大拇指方向傾斜,水流將不受控制地朝著大拇指襲來。

沸水來勢洶洶,當然就出現了燙手情況。

最好的做法,是讓茶出水口與食指處於同一方向,如此一來,不必擔心大拇指或者是中指被燙到。

學會蓋碗泡茶,原來沖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5》

燙手,是所有茶客泡茶時,都會經歷的階段。

但更為神奇的是,沒經過燙手這一環節,好似永遠都無法掌握蓋碗泡茶的精髓,總是難以拿捏好分寸。

經過燙手這麼一考驗,倒是無師自通般,學會了蓋碗使用,換作任何一款蓋碗,都能駕輕就熟。

使用蓋碗沖泡真的很重要,它是解鎖六大茶類,最本真風味的重要命門。

它的存在價值,非一般茶器可替代。

學會蓋碗泡茶,你會發現:原來泡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是這麼的簡單。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或者直接手機端點擊下方的“瞭解更多”!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