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求佛菩薩,他們卻不顯靈,讓善知識長久住世,我們該怎麼做?

觀音 佛教 電飯鍋 雞湯 了凡佛語 了凡佛語 2017-08-26

凡夫眾生,你要一直精進比較困難,一段時間會很精進,出家人也是如是,在家居士也會這樣。出家人一生都住在寺院裡,天天那麼精進他很難,一段時間,他就會懈怠,乃至會退道心。那麼居士修道呢,剛到寺院來,他很積極,寺院比較清靜,家裡比較嘈雜,經常恆常的,保持那種心態去修行是比較困難的。

為什麼你求佛菩薩,他們卻不顯靈,讓善知識長久住世,我們該怎麼做?

我常說,修道只有兩個字,堅持。你一直堅持,哪怕功課做一點點,不要太長,一點點,你能夠堅持,那就叫做不懈;堅持不懈怠,你就會有無量無邊的受用。你念的很多,做的很多,功課做的很長,可是堅持不了,很不容易。我昨天講,初心很難保持的,剛出家的時候呢,通常都是怎麼樣,鐵釘都能咬得下去,我這下什麼苦都吃的了。剛出家的人,你看他什麼苦都能吃,什麼活都能幹,過一段時間呢,豆腐都咬不動了。這個也做不了啦,那個也苦啦,這事情就出來了。什麼原因?懈怠墮落,心懈怠了。初心是有一種殷重心,虔誠心,想得到稀奇,神通的事情,一直堅持了一段時間,稀奇、神通都沒有了。

經裡面說,普門品裡面講,念觀音菩薩,種種感應,可是念了半天,觀音菩薩沒感應。有一個師父生病了,得了癌症,他拼命誦經,誦著誦著他說,我誦經這麼久,唸佛念這麼久,怎麼菩薩也不來管我,也不來救我呢。病越來越嚴重,越來越嚴重,後來死了,臨死他自己也搞不明白,菩薩怎麼就不管我呢。你這種心態來修行,本身就是很糟糕的事,帶著一種責備,煩惱的心去修行,時時乞盼著菩薩現前,來加持你,你自己都沒做到。

為什麼你求佛菩薩,他們卻不顯靈,讓善知識長久住世,我們該怎麼做?

今天還有一個師父講這麼一件事情,老師父他說做飯用電飯煲,做著做著,一會打開看看,那飯能煮的熟嗎?你們做飯的人都知道,過去在鍋裡煮,鍋蓋也不能一直打開的,尤其煮白米飯,你一打開它就煮不熟。現在無論是高壓鍋,現在用高壓鍋的人還比較少,都用電飯煲,電飯煲也不能一直打開呀,是不是這樣。修行也是這樣,你功夫都沒做到家,一天到晚說菩薩沒來,沒來看你,如何這般,是不是這樣。你功夫都沒做嘛,你那我都沒破,少分的煩惱都沒有降服,佛菩薩時時都在我們身邊,你怎麼知道,你看到啦?我們功夫沒做,煩惱在那裡,就象今天的天,太陽有沒在那裡,太陽在那裡,雲擋的實實的,所以你看不見,就要“常行精進,破煩惱惡”,要破煩惱的惡。

我們凡夫的每個細胞都充滿了輪迴的力量。眾生貪嗔痴造作的惡業,要靠佛果地的威德才能折服,所以大家平時要多祈禱。不僅祈禱自己健康,更要祈禱善知識長壽。

善知識總集三寶一切功德,是佛弟子一切功德的來源,是佛法在人間教化眾生的力量來處。佛法的弘揚必須藉助大德僧伽之力,而大德僧伽也需要四眾弟子和合地追隨,才會有力量。

為什麼你求佛菩薩,他們卻不顯靈,讓善知識長久住世,我們該怎麼做?

修行要有悟性,要啟迪參悟的智慧。佛法不是簡單地看《地藏經》,字是認識了,裡面的意思你其實並不明白。漢傳佛教是大乘佛法,什麼是大乘?我們每個人生命的涼亭找到了嗎?生命的歇腳處找到了嗎?如果歇腳處都沒找到,就說明連小乘的邊都還沒沾到!如果你的煩惱還沒有熄止,生死輪迴的逼迫就還沒有停止。

我們連小乘是什麼都不知道,又怎麼能知道大乘?修小乘得到安止處了,你才得到小乘的利益。這時再發起菩提心,廣行清淨的身口意三業、六度萬行,繼而從相似的菩提心,慢慢提升,增加資糧,才能明白大乘是什麼。

佛陀勸小向大,為了勸阿羅漢們轉向大乘,費了多少口舌!佛陀甚至還呵斥他們:再不轉,不進修,就是焦芽敗種!對阿羅漢尚且如此,我們反思一下:大乘經典真能一下讀懂嗎?以為自己懂,其實根本不懂。

大乘經典,在佛法裡都是很甚深的。我之所以多囉嗦一點,是鞭策大家要生起出離心和無常觀,明白死亡的逼迫性及對惡道的恐懼,這些都是修小乘的前方便。

為什麼你求佛菩薩,他們卻不顯靈,讓善知識長久住世,我們該怎麼做?

其實出離心有出離心的禪定、出離心的戒、出離心的慧。如果小乘的戒定慧修起來了,你沉浸在裡面了,好比昨天我們有位師父說的,現在看到男女老少都會找到一點親人的感覺,看他們都像自己的爸爸媽媽,這就是大乘的種子開始萌芽了。

但是大乘的種子一萌芽,馬上就要有空性的智慧去保護它。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度一切眾生皆入無餘涅槃,而實無一眾生得滅度者,這是金剛的智慧,離相超宗。依這樣的智慧去做度眾生的事,就可以不被眾生相染汙,就可以保護自己的成長。否則只是以俗諦的菩提心觀一切眾生皆如父母,只是沾了一點大乘的邊,修行的路還很遠。

修行這條路,我剛剛親近師父的時候,師父就說,“欲知山下路,須問過來人!”這條路別人走過了,你要去問他,不然自己走是不好走的。所以我們佛教有清淨的傳承,一代一代見證,一代一代相傳。

修行是一件很神聖也很實在的事,不是一種口號,不是虛幻的空想,更不是蒼白的理論,是嚴格與實踐相結合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