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戰中首先逃走的將領為何只用7天被正法?至今說法不一'

"

甲午戰爭是日本與清朝強弱分明的一個重要節點,清朝一敗,不僅敗沒了民族尊嚴,而且此後讓列強認為是可以瓜分的“肥肉”。因此戰爭勝敗決定國家興衰,戰前不訓練,將士不死戰,結局不僅僅是一個勝敗那樣簡單。

"

甲午戰爭是日本與清朝強弱分明的一個重要節點,清朝一敗,不僅敗沒了民族尊嚴,而且此後讓列強認為是可以瓜分的“肥肉”。因此戰爭勝敗決定國家興衰,戰前不訓練,將士不死戰,結局不僅僅是一個勝敗那樣簡單。

甲午海戰中首先逃走的將領為何只用7天被正法?至今說法不一

首逃之人是誰?

學過歷史的都知道,在甲午海戰中首先逃走的清朝將領叫方伯謙,字益堂,福建人,早年考入福州船政學堂學習,後來到英國學習駕駛,可以說是一個留過洋的海軍將領。

1894年六月,中日之間戰雲密佈,方伯謙率領濟遠號會同廣乙號、操江號護送高升號運兵船到朝鮮。7月25日,在豐島海面遭遇日本艦隊的襲擊。廣乙號自衛還擊,遭重創後撞海灘焚燬,操江號被擄,高升號900多名官兵誓死不降,被日艦用魚雷擊沉,除200多人生還,其餘清軍壯烈殉國。

"

甲午戰爭是日本與清朝強弱分明的一個重要節點,清朝一敗,不僅敗沒了民族尊嚴,而且此後讓列強認為是可以瓜分的“肥肉”。因此戰爭勝敗決定國家興衰,戰前不訓練,將士不死戰,結局不僅僅是一個勝敗那樣簡單。

甲午海戰中首先逃走的將領為何只用7天被正法?至今說法不一

首逃之人是誰?

學過歷史的都知道,在甲午海戰中首先逃走的清朝將領叫方伯謙,字益堂,福建人,早年考入福州船政學堂學習,後來到英國學習駕駛,可以說是一個留過洋的海軍將領。

1894年六月,中日之間戰雲密佈,方伯謙率領濟遠號會同廣乙號、操江號護送高升號運兵船到朝鮮。7月25日,在豐島海面遭遇日本艦隊的襲擊。廣乙號自衛還擊,遭重創後撞海灘焚燬,操江號被擄,高升號900多名官兵誓死不降,被日艦用魚雷擊沉,除200多人生還,其餘清軍壯烈殉國。

甲午海戰中首先逃走的將領為何只用7天被正法?至今說法不一

方伯廉管帶的濟遠號經過激戰,打不過日艦,然後逃走,並升起白旗,但濟遠號此後仍能有力打擊追來的日艦,但他沒有打,而是返回基地。9月17日,中日海軍在鴨綠江口外的大東溝海面相遇,展開一場惡戰,這就是黃海海戰。激戰三小時,方伯謙的濟遠艦西駛撤離戰場。海戰近五小時後後,日艦撤離,北洋艦隊也駛回旅順。9月24日早晨,中日甲午海戰後的第7天,海上硝煙未盡,方伯謙在旅順口被軍前正法。

"

甲午戰爭是日本與清朝強弱分明的一個重要節點,清朝一敗,不僅敗沒了民族尊嚴,而且此後讓列強認為是可以瓜分的“肥肉”。因此戰爭勝敗決定國家興衰,戰前不訓練,將士不死戰,結局不僅僅是一個勝敗那樣簡單。

甲午海戰中首先逃走的將領為何只用7天被正法?至今說法不一

首逃之人是誰?

學過歷史的都知道,在甲午海戰中首先逃走的清朝將領叫方伯謙,字益堂,福建人,早年考入福州船政學堂學習,後來到英國學習駕駛,可以說是一個留過洋的海軍將領。

1894年六月,中日之間戰雲密佈,方伯謙率領濟遠號會同廣乙號、操江號護送高升號運兵船到朝鮮。7月25日,在豐島海面遭遇日本艦隊的襲擊。廣乙號自衛還擊,遭重創後撞海灘焚燬,操江號被擄,高升號900多名官兵誓死不降,被日艦用魚雷擊沉,除200多人生還,其餘清軍壯烈殉國。

甲午海戰中首先逃走的將領為何只用7天被正法?至今說法不一

方伯廉管帶的濟遠號經過激戰,打不過日艦,然後逃走,並升起白旗,但濟遠號此後仍能有力打擊追來的日艦,但他沒有打,而是返回基地。9月17日,中日海軍在鴨綠江口外的大東溝海面相遇,展開一場惡戰,這就是黃海海戰。激戰三小時,方伯謙的濟遠艦西駛撤離戰場。海戰近五小時後後,日艦撤離,北洋艦隊也駛回旅順。9月24日早晨,中日甲午海戰後的第7天,海上硝煙未盡,方伯謙在旅順口被軍前正法。

甲午海戰中首先逃走的將領為何只用7天被正法?至今說法不一

清朝給方伯廉定的罪名是“首先逃走,致使船伍牽亂,實屬臨陣退縮,著即行正法。”清朝如此定罪是有依據的。此依據就來自丁汝昌給清朝的報告,他指責方伯謙海戰中首先沈回,牽亂隊伍,撞壞揚威艦,導致海戰失利。很多人認為殺方伯謙是罪有應得。一些人認為豐島海戰中,方伯謙躲在船艙內,命令升上白旗,請求投降。黃海海戰中,方伯謙讓人用巨錘砸壞艦上大炮,伺機想逃跑,並誤將揚威艦撞沉。

方伯謙濟遠艦比其各艦早到旅順軍港四個多小時,而海戰總共四小時四十分鐘,認為方伯謙是一個毫無鬥志、貪生怕死之人。

"

甲午戰爭是日本與清朝強弱分明的一個重要節點,清朝一敗,不僅敗沒了民族尊嚴,而且此後讓列強認為是可以瓜分的“肥肉”。因此戰爭勝敗決定國家興衰,戰前不訓練,將士不死戰,結局不僅僅是一個勝敗那樣簡單。

甲午海戰中首先逃走的將領為何只用7天被正法?至今說法不一

首逃之人是誰?

學過歷史的都知道,在甲午海戰中首先逃走的清朝將領叫方伯謙,字益堂,福建人,早年考入福州船政學堂學習,後來到英國學習駕駛,可以說是一個留過洋的海軍將領。

1894年六月,中日之間戰雲密佈,方伯謙率領濟遠號會同廣乙號、操江號護送高升號運兵船到朝鮮。7月25日,在豐島海面遭遇日本艦隊的襲擊。廣乙號自衛還擊,遭重創後撞海灘焚燬,操江號被擄,高升號900多名官兵誓死不降,被日艦用魚雷擊沉,除200多人生還,其餘清軍壯烈殉國。

甲午海戰中首先逃走的將領為何只用7天被正法?至今說法不一

方伯廉管帶的濟遠號經過激戰,打不過日艦,然後逃走,並升起白旗,但濟遠號此後仍能有力打擊追來的日艦,但他沒有打,而是返回基地。9月17日,中日海軍在鴨綠江口外的大東溝海面相遇,展開一場惡戰,這就是黃海海戰。激戰三小時,方伯謙的濟遠艦西駛撤離戰場。海戰近五小時後後,日艦撤離,北洋艦隊也駛回旅順。9月24日早晨,中日甲午海戰後的第7天,海上硝煙未盡,方伯謙在旅順口被軍前正法。

甲午海戰中首先逃走的將領為何只用7天被正法?至今說法不一

清朝給方伯廉定的罪名是“首先逃走,致使船伍牽亂,實屬臨陣退縮,著即行正法。”清朝如此定罪是有依據的。此依據就來自丁汝昌給清朝的報告,他指責方伯謙海戰中首先沈回,牽亂隊伍,撞壞揚威艦,導致海戰失利。很多人認為殺方伯謙是罪有應得。一些人認為豐島海戰中,方伯謙躲在船艙內,命令升上白旗,請求投降。黃海海戰中,方伯謙讓人用巨錘砸壞艦上大炮,伺機想逃跑,並誤將揚威艦撞沉。

方伯謙濟遠艦比其各艦早到旅順軍港四個多小時,而海戰總共四小時四十分鐘,認為方伯謙是一個毫無鬥志、貪生怕死之人。

甲午海戰中首先逃走的將領為何只用7天被正法?至今說法不一

質疑聲音之大?

但也有人為方伯謙鳴冤的人,他們認為方伯謙在海戰中戰功顯著,是一個愛國將領。他被殺是冤殺。在豐島海戰中,方伯謙面對優勢敵艦的突然襲擊,一直堅守戰艦,指揮戰鬥,但望臺中炮,大副沈壽昌裂腦而死,方伯謙與沈並立,腦漿與血沾到他的衣上。激戰一小後,濟遠重創日艦,但畢竟寡不敵眾,艦體中彈頗多,人員傷亡慘重,若艦體再受創傷,絕無生還希望,因此方伯謙決定保艦而歸。

"

甲午戰爭是日本與清朝強弱分明的一個重要節點,清朝一敗,不僅敗沒了民族尊嚴,而且此後讓列強認為是可以瓜分的“肥肉”。因此戰爭勝敗決定國家興衰,戰前不訓練,將士不死戰,結局不僅僅是一個勝敗那樣簡單。

甲午海戰中首先逃走的將領為何只用7天被正法?至今說法不一

首逃之人是誰?

學過歷史的都知道,在甲午海戰中首先逃走的清朝將領叫方伯謙,字益堂,福建人,早年考入福州船政學堂學習,後來到英國學習駕駛,可以說是一個留過洋的海軍將領。

1894年六月,中日之間戰雲密佈,方伯謙率領濟遠號會同廣乙號、操江號護送高升號運兵船到朝鮮。7月25日,在豐島海面遭遇日本艦隊的襲擊。廣乙號自衛還擊,遭重創後撞海灘焚燬,操江號被擄,高升號900多名官兵誓死不降,被日艦用魚雷擊沉,除200多人生還,其餘清軍壯烈殉國。

甲午海戰中首先逃走的將領為何只用7天被正法?至今說法不一

方伯廉管帶的濟遠號經過激戰,打不過日艦,然後逃走,並升起白旗,但濟遠號此後仍能有力打擊追來的日艦,但他沒有打,而是返回基地。9月17日,中日海軍在鴨綠江口外的大東溝海面相遇,展開一場惡戰,這就是黃海海戰。激戰三小時,方伯謙的濟遠艦西駛撤離戰場。海戰近五小時後後,日艦撤離,北洋艦隊也駛回旅順。9月24日早晨,中日甲午海戰後的第7天,海上硝煙未盡,方伯謙在旅順口被軍前正法。

甲午海戰中首先逃走的將領為何只用7天被正法?至今說法不一

清朝給方伯廉定的罪名是“首先逃走,致使船伍牽亂,實屬臨陣退縮,著即行正法。”清朝如此定罪是有依據的。此依據就來自丁汝昌給清朝的報告,他指責方伯謙海戰中首先沈回,牽亂隊伍,撞壞揚威艦,導致海戰失利。很多人認為殺方伯謙是罪有應得。一些人認為豐島海戰中,方伯謙躲在船艙內,命令升上白旗,請求投降。黃海海戰中,方伯謙讓人用巨錘砸壞艦上大炮,伺機想逃跑,並誤將揚威艦撞沉。

方伯謙濟遠艦比其各艦早到旅順軍港四個多小時,而海戰總共四小時四十分鐘,認為方伯謙是一個毫無鬥志、貪生怕死之人。

甲午海戰中首先逃走的將領為何只用7天被正法?至今說法不一

質疑聲音之大?

但也有人為方伯謙鳴冤的人,他們認為方伯謙在海戰中戰功顯著,是一個愛國將領。他被殺是冤殺。在豐島海戰中,方伯謙面對優勢敵艦的突然襲擊,一直堅守戰艦,指揮戰鬥,但望臺中炮,大副沈壽昌裂腦而死,方伯謙與沈並立,腦漿與血沾到他的衣上。激戰一小後,濟遠重創日艦,但畢竟寡不敵眾,艦體中彈頗多,人員傷亡慘重,若艦體再受創傷,絕無生還希望,因此方伯謙決定保艦而歸。

甲午海戰中首先逃走的將領為何只用7天被正法?至今說法不一

日艦想俘獲濟遠號,據《中日戰爭》叢刊中記載:濟遠雖懸掛白旗和日海軍旗,但未停船。當日艦吉野快要追及濟遠,濟遠停炮詐敵,日艦造近濟遠艦後,濟遠突發後炮,一彈擊中日艦將臺,二彈毀其船頭,三彈中其船中,黑煙升起,吉野只得退走。濟遠發第四彈時,炮力不夠。吉野號懸掛白旗和大清龍旗逃走,濟遠無力追擊,向威海衛駛去。

因此歷進四小時之久的豐島海戰方告結束,黃海海戰時,濟遠號在方伯謙的指揮下,戰鬥很頑強勇敢,不幸遭受敵人炮火重創,“炮械全壞”,艦上人員傷亡慘重,已失去繼續攻擊的能力,但仍有四艘日艦攻擊濟遠艦,企圖將它一舉擊沉。因此,有人認為方伯謙在此情況下,主動退卻,保存有生力量是唯一選擇。濟遠退卻時,海戰已進行了五個多小時,與海戰結束時間相差“僅片時時”。

"

甲午戰爭是日本與清朝強弱分明的一個重要節點,清朝一敗,不僅敗沒了民族尊嚴,而且此後讓列強認為是可以瓜分的“肥肉”。因此戰爭勝敗決定國家興衰,戰前不訓練,將士不死戰,結局不僅僅是一個勝敗那樣簡單。

甲午海戰中首先逃走的將領為何只用7天被正法?至今說法不一

首逃之人是誰?

學過歷史的都知道,在甲午海戰中首先逃走的清朝將領叫方伯謙,字益堂,福建人,早年考入福州船政學堂學習,後來到英國學習駕駛,可以說是一個留過洋的海軍將領。

1894年六月,中日之間戰雲密佈,方伯謙率領濟遠號會同廣乙號、操江號護送高升號運兵船到朝鮮。7月25日,在豐島海面遭遇日本艦隊的襲擊。廣乙號自衛還擊,遭重創後撞海灘焚燬,操江號被擄,高升號900多名官兵誓死不降,被日艦用魚雷擊沉,除200多人生還,其餘清軍壯烈殉國。

甲午海戰中首先逃走的將領為何只用7天被正法?至今說法不一

方伯廉管帶的濟遠號經過激戰,打不過日艦,然後逃走,並升起白旗,但濟遠號此後仍能有力打擊追來的日艦,但他沒有打,而是返回基地。9月17日,中日海軍在鴨綠江口外的大東溝海面相遇,展開一場惡戰,這就是黃海海戰。激戰三小時,方伯謙的濟遠艦西駛撤離戰場。海戰近五小時後後,日艦撤離,北洋艦隊也駛回旅順。9月24日早晨,中日甲午海戰後的第7天,海上硝煙未盡,方伯謙在旅順口被軍前正法。

甲午海戰中首先逃走的將領為何只用7天被正法?至今說法不一

清朝給方伯廉定的罪名是“首先逃走,致使船伍牽亂,實屬臨陣退縮,著即行正法。”清朝如此定罪是有依據的。此依據就來自丁汝昌給清朝的報告,他指責方伯謙海戰中首先沈回,牽亂隊伍,撞壞揚威艦,導致海戰失利。很多人認為殺方伯謙是罪有應得。一些人認為豐島海戰中,方伯謙躲在船艙內,命令升上白旗,請求投降。黃海海戰中,方伯謙讓人用巨錘砸壞艦上大炮,伺機想逃跑,並誤將揚威艦撞沉。

方伯謙濟遠艦比其各艦早到旅順軍港四個多小時,而海戰總共四小時四十分鐘,認為方伯謙是一個毫無鬥志、貪生怕死之人。

甲午海戰中首先逃走的將領為何只用7天被正法?至今說法不一

質疑聲音之大?

但也有人為方伯謙鳴冤的人,他們認為方伯謙在海戰中戰功顯著,是一個愛國將領。他被殺是冤殺。在豐島海戰中,方伯謙面對優勢敵艦的突然襲擊,一直堅守戰艦,指揮戰鬥,但望臺中炮,大副沈壽昌裂腦而死,方伯謙與沈並立,腦漿與血沾到他的衣上。激戰一小後,濟遠重創日艦,但畢竟寡不敵眾,艦體中彈頗多,人員傷亡慘重,若艦體再受創傷,絕無生還希望,因此方伯謙決定保艦而歸。

甲午海戰中首先逃走的將領為何只用7天被正法?至今說法不一

日艦想俘獲濟遠號,據《中日戰爭》叢刊中記載:濟遠雖懸掛白旗和日海軍旗,但未停船。當日艦吉野快要追及濟遠,濟遠停炮詐敵,日艦造近濟遠艦後,濟遠突發後炮,一彈擊中日艦將臺,二彈毀其船頭,三彈中其船中,黑煙升起,吉野只得退走。濟遠發第四彈時,炮力不夠。吉野號懸掛白旗和大清龍旗逃走,濟遠無力追擊,向威海衛駛去。

因此歷進四小時之久的豐島海戰方告結束,黃海海戰時,濟遠號在方伯謙的指揮下,戰鬥很頑強勇敢,不幸遭受敵人炮火重創,“炮械全壞”,艦上人員傷亡慘重,已失去繼續攻擊的能力,但仍有四艘日艦攻擊濟遠艦,企圖將它一舉擊沉。因此,有人認為方伯謙在此情況下,主動退卻,保存有生力量是唯一選擇。濟遠退卻時,海戰已進行了五個多小時,與海戰結束時間相差“僅片時時”。

甲午海戰中首先逃走的將領為何只用7天被正法?至今說法不一

另據記載,首先逃離海戰的不是濟遠艦,而是廣甲艦。濟遠艦二副守備阿天德寫的《冤海述聞》中稱:“廣甲自午開仗,約一點鐘時,即離隊”。照此說法,方伯謙率濟遠艦“首先逃走”是不成立的。

此外接敵時,由於陣形忽變,造成陣勢散亂,給日艦以乘勢嵌進的機會,而這時“督船帥旗於第三次排炮時,即被敵擊落,便不再升……。督船不升,各船耳目無所繫屬。督忽左忽右,亦無旗領,而陣勢益散漫。”在這種不利條件下,日艦進攻更加猖狂,清軍只能陷入被動挨打的境地。

"

甲午戰爭是日本與清朝強弱分明的一個重要節點,清朝一敗,不僅敗沒了民族尊嚴,而且此後讓列強認為是可以瓜分的“肥肉”。因此戰爭勝敗決定國家興衰,戰前不訓練,將士不死戰,結局不僅僅是一個勝敗那樣簡單。

甲午海戰中首先逃走的將領為何只用7天被正法?至今說法不一

首逃之人是誰?

學過歷史的都知道,在甲午海戰中首先逃走的清朝將領叫方伯謙,字益堂,福建人,早年考入福州船政學堂學習,後來到英國學習駕駛,可以說是一個留過洋的海軍將領。

1894年六月,中日之間戰雲密佈,方伯謙率領濟遠號會同廣乙號、操江號護送高升號運兵船到朝鮮。7月25日,在豐島海面遭遇日本艦隊的襲擊。廣乙號自衛還擊,遭重創後撞海灘焚燬,操江號被擄,高升號900多名官兵誓死不降,被日艦用魚雷擊沉,除200多人生還,其餘清軍壯烈殉國。

甲午海戰中首先逃走的將領為何只用7天被正法?至今說法不一

方伯廉管帶的濟遠號經過激戰,打不過日艦,然後逃走,並升起白旗,但濟遠號此後仍能有力打擊追來的日艦,但他沒有打,而是返回基地。9月17日,中日海軍在鴨綠江口外的大東溝海面相遇,展開一場惡戰,這就是黃海海戰。激戰三小時,方伯謙的濟遠艦西駛撤離戰場。海戰近五小時後後,日艦撤離,北洋艦隊也駛回旅順。9月24日早晨,中日甲午海戰後的第7天,海上硝煙未盡,方伯謙在旅順口被軍前正法。

甲午海戰中首先逃走的將領為何只用7天被正法?至今說法不一

清朝給方伯廉定的罪名是“首先逃走,致使船伍牽亂,實屬臨陣退縮,著即行正法。”清朝如此定罪是有依據的。此依據就來自丁汝昌給清朝的報告,他指責方伯謙海戰中首先沈回,牽亂隊伍,撞壞揚威艦,導致海戰失利。很多人認為殺方伯謙是罪有應得。一些人認為豐島海戰中,方伯謙躲在船艙內,命令升上白旗,請求投降。黃海海戰中,方伯謙讓人用巨錘砸壞艦上大炮,伺機想逃跑,並誤將揚威艦撞沉。

方伯謙濟遠艦比其各艦早到旅順軍港四個多小時,而海戰總共四小時四十分鐘,認為方伯謙是一個毫無鬥志、貪生怕死之人。

甲午海戰中首先逃走的將領為何只用7天被正法?至今說法不一

質疑聲音之大?

但也有人為方伯謙鳴冤的人,他們認為方伯謙在海戰中戰功顯著,是一個愛國將領。他被殺是冤殺。在豐島海戰中,方伯謙面對優勢敵艦的突然襲擊,一直堅守戰艦,指揮戰鬥,但望臺中炮,大副沈壽昌裂腦而死,方伯謙與沈並立,腦漿與血沾到他的衣上。激戰一小後,濟遠重創日艦,但畢竟寡不敵眾,艦體中彈頗多,人員傷亡慘重,若艦體再受創傷,絕無生還希望,因此方伯謙決定保艦而歸。

甲午海戰中首先逃走的將領為何只用7天被正法?至今說法不一

日艦想俘獲濟遠號,據《中日戰爭》叢刊中記載:濟遠雖懸掛白旗和日海軍旗,但未停船。當日艦吉野快要追及濟遠,濟遠停炮詐敵,日艦造近濟遠艦後,濟遠突發後炮,一彈擊中日艦將臺,二彈毀其船頭,三彈中其船中,黑煙升起,吉野只得退走。濟遠發第四彈時,炮力不夠。吉野號懸掛白旗和大清龍旗逃走,濟遠無力追擊,向威海衛駛去。

因此歷進四小時之久的豐島海戰方告結束,黃海海戰時,濟遠號在方伯謙的指揮下,戰鬥很頑強勇敢,不幸遭受敵人炮火重創,“炮械全壞”,艦上人員傷亡慘重,已失去繼續攻擊的能力,但仍有四艘日艦攻擊濟遠艦,企圖將它一舉擊沉。因此,有人認為方伯謙在此情況下,主動退卻,保存有生力量是唯一選擇。濟遠退卻時,海戰已進行了五個多小時,與海戰結束時間相差“僅片時時”。

甲午海戰中首先逃走的將領為何只用7天被正法?至今說法不一

另據記載,首先逃離海戰的不是濟遠艦,而是廣甲艦。濟遠艦二副守備阿天德寫的《冤海述聞》中稱:“廣甲自午開仗,約一點鐘時,即離隊”。照此說法,方伯謙率濟遠艦“首先逃走”是不成立的。

此外接敵時,由於陣形忽變,造成陣勢散亂,給日艦以乘勢嵌進的機會,而這時“督船帥旗於第三次排炮時,即被敵擊落,便不再升……。督船不升,各船耳目無所繫屬。督忽左忽右,亦無旗領,而陣勢益散漫。”在這種不利條件下,日艦進攻更加猖狂,清軍只能陷入被動挨打的境地。

甲午海戰中首先逃走的將領為何只用7天被正法?至今說法不一

從日本記載看,丁汝昌以犄角雁行陣與日艦接敵是錯誤的,造成清軍隊形散漫,因此“船伍牽知”之罪不可能在發生在方伯謙身上,是丁汝昌指揮導致。另外,揚威艦被毀的根本原因,是日艦攻擊,“敵彈入機艙”,起火焚燒。當時揚威朝大鹿島退去,而濟遠“保船西駛”,兩艦行駛方向相反,距離遙遠,又怎能撞得著?可見濟遠撞壞揚威是無中生有。

匆忙被殺原因?

對於方伯謙匆忙被殺的原因,有史料記載,在戰前,方伯謙與丁汝昌有矛盾而結怨,所以丁汝昌藉故殺方伯謙。

"

甲午戰爭是日本與清朝強弱分明的一個重要節點,清朝一敗,不僅敗沒了民族尊嚴,而且此後讓列強認為是可以瓜分的“肥肉”。因此戰爭勝敗決定國家興衰,戰前不訓練,將士不死戰,結局不僅僅是一個勝敗那樣簡單。

甲午海戰中首先逃走的將領為何只用7天被正法?至今說法不一

首逃之人是誰?

學過歷史的都知道,在甲午海戰中首先逃走的清朝將領叫方伯謙,字益堂,福建人,早年考入福州船政學堂學習,後來到英國學習駕駛,可以說是一個留過洋的海軍將領。

1894年六月,中日之間戰雲密佈,方伯謙率領濟遠號會同廣乙號、操江號護送高升號運兵船到朝鮮。7月25日,在豐島海面遭遇日本艦隊的襲擊。廣乙號自衛還擊,遭重創後撞海灘焚燬,操江號被擄,高升號900多名官兵誓死不降,被日艦用魚雷擊沉,除200多人生還,其餘清軍壯烈殉國。

甲午海戰中首先逃走的將領為何只用7天被正法?至今說法不一

方伯廉管帶的濟遠號經過激戰,打不過日艦,然後逃走,並升起白旗,但濟遠號此後仍能有力打擊追來的日艦,但他沒有打,而是返回基地。9月17日,中日海軍在鴨綠江口外的大東溝海面相遇,展開一場惡戰,這就是黃海海戰。激戰三小時,方伯謙的濟遠艦西駛撤離戰場。海戰近五小時後後,日艦撤離,北洋艦隊也駛回旅順。9月24日早晨,中日甲午海戰後的第7天,海上硝煙未盡,方伯謙在旅順口被軍前正法。

甲午海戰中首先逃走的將領為何只用7天被正法?至今說法不一

清朝給方伯廉定的罪名是“首先逃走,致使船伍牽亂,實屬臨陣退縮,著即行正法。”清朝如此定罪是有依據的。此依據就來自丁汝昌給清朝的報告,他指責方伯謙海戰中首先沈回,牽亂隊伍,撞壞揚威艦,導致海戰失利。很多人認為殺方伯謙是罪有應得。一些人認為豐島海戰中,方伯謙躲在船艙內,命令升上白旗,請求投降。黃海海戰中,方伯謙讓人用巨錘砸壞艦上大炮,伺機想逃跑,並誤將揚威艦撞沉。

方伯謙濟遠艦比其各艦早到旅順軍港四個多小時,而海戰總共四小時四十分鐘,認為方伯謙是一個毫無鬥志、貪生怕死之人。

甲午海戰中首先逃走的將領為何只用7天被正法?至今說法不一

質疑聲音之大?

但也有人為方伯謙鳴冤的人,他們認為方伯謙在海戰中戰功顯著,是一個愛國將領。他被殺是冤殺。在豐島海戰中,方伯謙面對優勢敵艦的突然襲擊,一直堅守戰艦,指揮戰鬥,但望臺中炮,大副沈壽昌裂腦而死,方伯謙與沈並立,腦漿與血沾到他的衣上。激戰一小後,濟遠重創日艦,但畢竟寡不敵眾,艦體中彈頗多,人員傷亡慘重,若艦體再受創傷,絕無生還希望,因此方伯謙決定保艦而歸。

甲午海戰中首先逃走的將領為何只用7天被正法?至今說法不一

日艦想俘獲濟遠號,據《中日戰爭》叢刊中記載:濟遠雖懸掛白旗和日海軍旗,但未停船。當日艦吉野快要追及濟遠,濟遠停炮詐敵,日艦造近濟遠艦後,濟遠突發後炮,一彈擊中日艦將臺,二彈毀其船頭,三彈中其船中,黑煙升起,吉野只得退走。濟遠發第四彈時,炮力不夠。吉野號懸掛白旗和大清龍旗逃走,濟遠無力追擊,向威海衛駛去。

因此歷進四小時之久的豐島海戰方告結束,黃海海戰時,濟遠號在方伯謙的指揮下,戰鬥很頑強勇敢,不幸遭受敵人炮火重創,“炮械全壞”,艦上人員傷亡慘重,已失去繼續攻擊的能力,但仍有四艘日艦攻擊濟遠艦,企圖將它一舉擊沉。因此,有人認為方伯謙在此情況下,主動退卻,保存有生力量是唯一選擇。濟遠退卻時,海戰已進行了五個多小時,與海戰結束時間相差“僅片時時”。

甲午海戰中首先逃走的將領為何只用7天被正法?至今說法不一

另據記載,首先逃離海戰的不是濟遠艦,而是廣甲艦。濟遠艦二副守備阿天德寫的《冤海述聞》中稱:“廣甲自午開仗,約一點鐘時,即離隊”。照此說法,方伯謙率濟遠艦“首先逃走”是不成立的。

此外接敵時,由於陣形忽變,造成陣勢散亂,給日艦以乘勢嵌進的機會,而這時“督船帥旗於第三次排炮時,即被敵擊落,便不再升……。督船不升,各船耳目無所繫屬。督忽左忽右,亦無旗領,而陣勢益散漫。”在這種不利條件下,日艦進攻更加猖狂,清軍只能陷入被動挨打的境地。

甲午海戰中首先逃走的將領為何只用7天被正法?至今說法不一

從日本記載看,丁汝昌以犄角雁行陣與日艦接敵是錯誤的,造成清軍隊形散漫,因此“船伍牽知”之罪不可能在發生在方伯謙身上,是丁汝昌指揮導致。另外,揚威艦被毀的根本原因,是日艦攻擊,“敵彈入機艙”,起火焚燒。當時揚威朝大鹿島退去,而濟遠“保船西駛”,兩艦行駛方向相反,距離遙遠,又怎能撞得著?可見濟遠撞壞揚威是無中生有。

匆忙被殺原因?

對於方伯謙匆忙被殺的原因,有史料記載,在戰前,方伯謙與丁汝昌有矛盾而結怨,所以丁汝昌藉故殺方伯謙。

甲午海戰中首先逃走的將領為何只用7天被正法?至今說法不一

但更多史學家指出,丁汝昌殺方伯謙的根本原因是丁汝昌、李鴻章為了逃避黃海之戰失敗的責任。北洋艦隊是李鴻間保持權勢、飛黃騰達的依仗。如果丁汝昌治罪,李鴻章不但失去一個親信,更嚴重的是北洋艦隊將落入外人之手,關係到李鴻章在朝廷中的地位穩固。因此,李鴻章精心策劃,找到方伯謙作為替罪羊,以保全海戰失敗的主帥丁汝昌。

"

甲午戰爭是日本與清朝強弱分明的一個重要節點,清朝一敗,不僅敗沒了民族尊嚴,而且此後讓列強認為是可以瓜分的“肥肉”。因此戰爭勝敗決定國家興衰,戰前不訓練,將士不死戰,結局不僅僅是一個勝敗那樣簡單。

甲午海戰中首先逃走的將領為何只用7天被正法?至今說法不一

首逃之人是誰?

學過歷史的都知道,在甲午海戰中首先逃走的清朝將領叫方伯謙,字益堂,福建人,早年考入福州船政學堂學習,後來到英國學習駕駛,可以說是一個留過洋的海軍將領。

1894年六月,中日之間戰雲密佈,方伯謙率領濟遠號會同廣乙號、操江號護送高升號運兵船到朝鮮。7月25日,在豐島海面遭遇日本艦隊的襲擊。廣乙號自衛還擊,遭重創後撞海灘焚燬,操江號被擄,高升號900多名官兵誓死不降,被日艦用魚雷擊沉,除200多人生還,其餘清軍壯烈殉國。

甲午海戰中首先逃走的將領為何只用7天被正法?至今說法不一

方伯廉管帶的濟遠號經過激戰,打不過日艦,然後逃走,並升起白旗,但濟遠號此後仍能有力打擊追來的日艦,但他沒有打,而是返回基地。9月17日,中日海軍在鴨綠江口外的大東溝海面相遇,展開一場惡戰,這就是黃海海戰。激戰三小時,方伯謙的濟遠艦西駛撤離戰場。海戰近五小時後後,日艦撤離,北洋艦隊也駛回旅順。9月24日早晨,中日甲午海戰後的第7天,海上硝煙未盡,方伯謙在旅順口被軍前正法。

甲午海戰中首先逃走的將領為何只用7天被正法?至今說法不一

清朝給方伯廉定的罪名是“首先逃走,致使船伍牽亂,實屬臨陣退縮,著即行正法。”清朝如此定罪是有依據的。此依據就來自丁汝昌給清朝的報告,他指責方伯謙海戰中首先沈回,牽亂隊伍,撞壞揚威艦,導致海戰失利。很多人認為殺方伯謙是罪有應得。一些人認為豐島海戰中,方伯謙躲在船艙內,命令升上白旗,請求投降。黃海海戰中,方伯謙讓人用巨錘砸壞艦上大炮,伺機想逃跑,並誤將揚威艦撞沉。

方伯謙濟遠艦比其各艦早到旅順軍港四個多小時,而海戰總共四小時四十分鐘,認為方伯謙是一個毫無鬥志、貪生怕死之人。

甲午海戰中首先逃走的將領為何只用7天被正法?至今說法不一

質疑聲音之大?

但也有人為方伯謙鳴冤的人,他們認為方伯謙在海戰中戰功顯著,是一個愛國將領。他被殺是冤殺。在豐島海戰中,方伯謙面對優勢敵艦的突然襲擊,一直堅守戰艦,指揮戰鬥,但望臺中炮,大副沈壽昌裂腦而死,方伯謙與沈並立,腦漿與血沾到他的衣上。激戰一小後,濟遠重創日艦,但畢竟寡不敵眾,艦體中彈頗多,人員傷亡慘重,若艦體再受創傷,絕無生還希望,因此方伯謙決定保艦而歸。

甲午海戰中首先逃走的將領為何只用7天被正法?至今說法不一

日艦想俘獲濟遠號,據《中日戰爭》叢刊中記載:濟遠雖懸掛白旗和日海軍旗,但未停船。當日艦吉野快要追及濟遠,濟遠停炮詐敵,日艦造近濟遠艦後,濟遠突發後炮,一彈擊中日艦將臺,二彈毀其船頭,三彈中其船中,黑煙升起,吉野只得退走。濟遠發第四彈時,炮力不夠。吉野號懸掛白旗和大清龍旗逃走,濟遠無力追擊,向威海衛駛去。

因此歷進四小時之久的豐島海戰方告結束,黃海海戰時,濟遠號在方伯謙的指揮下,戰鬥很頑強勇敢,不幸遭受敵人炮火重創,“炮械全壞”,艦上人員傷亡慘重,已失去繼續攻擊的能力,但仍有四艘日艦攻擊濟遠艦,企圖將它一舉擊沉。因此,有人認為方伯謙在此情況下,主動退卻,保存有生力量是唯一選擇。濟遠退卻時,海戰已進行了五個多小時,與海戰結束時間相差“僅片時時”。

甲午海戰中首先逃走的將領為何只用7天被正法?至今說法不一

另據記載,首先逃離海戰的不是濟遠艦,而是廣甲艦。濟遠艦二副守備阿天德寫的《冤海述聞》中稱:“廣甲自午開仗,約一點鐘時,即離隊”。照此說法,方伯謙率濟遠艦“首先逃走”是不成立的。

此外接敵時,由於陣形忽變,造成陣勢散亂,給日艦以乘勢嵌進的機會,而這時“督船帥旗於第三次排炮時,即被敵擊落,便不再升……。督船不升,各船耳目無所繫屬。督忽左忽右,亦無旗領,而陣勢益散漫。”在這種不利條件下,日艦進攻更加猖狂,清軍只能陷入被動挨打的境地。

甲午海戰中首先逃走的將領為何只用7天被正法?至今說法不一

從日本記載看,丁汝昌以犄角雁行陣與日艦接敵是錯誤的,造成清軍隊形散漫,因此“船伍牽知”之罪不可能在發生在方伯謙身上,是丁汝昌指揮導致。另外,揚威艦被毀的根本原因,是日艦攻擊,“敵彈入機艙”,起火焚燒。當時揚威朝大鹿島退去,而濟遠“保船西駛”,兩艦行駛方向相反,距離遙遠,又怎能撞得著?可見濟遠撞壞揚威是無中生有。

匆忙被殺原因?

對於方伯謙匆忙被殺的原因,有史料記載,在戰前,方伯謙與丁汝昌有矛盾而結怨,所以丁汝昌藉故殺方伯謙。

甲午海戰中首先逃走的將領為何只用7天被正法?至今說法不一

但更多史學家指出,丁汝昌殺方伯謙的根本原因是丁汝昌、李鴻章為了逃避黃海之戰失敗的責任。北洋艦隊是李鴻間保持權勢、飛黃騰達的依仗。如果丁汝昌治罪,李鴻章不但失去一個親信,更嚴重的是北洋艦隊將落入外人之手,關係到李鴻章在朝廷中的地位穩固。因此,李鴻章精心策劃,找到方伯謙作為替罪羊,以保全海戰失敗的主帥丁汝昌。

甲午海戰中首先逃走的將領為何只用7天被正法?至今說法不一

李鴻章在處理方伯謙事上,一改往日謹慎,雷厲風行,9月22日就向朝廷建議嚴懲方伯謙。第二天朝廷同意,25日就行刑。連讓方伯謙申辯的機會也沒有。

《冤海述聞》記載:“方伯謙在不察地形,不經審訊,強加罪”的情況下被殺。《海軍大事記》中說:“濟遠管帶方伯謙被讒以逃軍,軍前正法,軍中冤之。”這是事實。

究竟方伯謙是貪生怕死的之人,還是有戰功的海軍將領?他是罪有應得,還是蒙冤而死?

歡迎各位看官批評指正,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