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

那是一個尚處於青銅文明階段的古老時代,卻已發展出了令人歎為觀止的墓葬防盜術。一座已有兩千年曆史的春秋楚墓,向我們昭示著古人的聰明才智。墓中的重重阻隔,令歷代盜墓者每每望而興嘆。兩千年間幾經盜掘,它始終未被侵入者攻破最後的防線。

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楚墓,從戰國時期開始就有盜墓賊光顧。但是,兩千多年間,盜墓賊十多次盜挖墓葬,都沒有得逞。是什麼奇異的防盜術阻止了一次又一次的盜墓行動?考古隊在清理墓頂和墓室外圍時,發現了幾具屍骨。這些屍骨側身蜷曲著,他們是盜墓者嗎?古墓為什麼建在一座村莊的遺址之上?它的主人究竟是誰?距墓葬23米遠處又發現了另外一座墓室,它的墓主人又是誰?與一號墓主有著怎樣的關係?

楚墓疑雲

2005年11月,在河南省上蔡縣的古墓發掘現場,大墓的發掘已經到了關鍵時刻,備受矚目的主棺清理工作即將開始。

這是一座罕見的積石積沙墓,雖然經歷了兩千多年的風雨和十二次的盜掘,仍倖存下來大量珍貴文物,其中有圓形蓋印鼎5件、四龍耳鑑2件、方壺2件、鬲1件、敦1件、浴缶1件、甬鍾3件、柱頭飾10餘件、石編磬10件,以及一些戈、矛、鏃、車軎、馬銜、節約等青銅器和一定數量的包金銅片、玉貝、海貝、骨質仿貝等。其中不乏精美重器,除圓形蓋鼎外,兩件四龍耳銅鑑口徑67釐米,形體較大。兩件雙龍耳方壺,花紋精美。石磬為實用器,質地精良,十分難得。

"

那是一個尚處於青銅文明階段的古老時代,卻已發展出了令人歎為觀止的墓葬防盜術。一座已有兩千年曆史的春秋楚墓,向我們昭示著古人的聰明才智。墓中的重重阻隔,令歷代盜墓者每每望而興嘆。兩千年間幾經盜掘,它始終未被侵入者攻破最後的防線。

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楚墓,從戰國時期開始就有盜墓賊光顧。但是,兩千多年間,盜墓賊十多次盜挖墓葬,都沒有得逞。是什麼奇異的防盜術阻止了一次又一次的盜墓行動?考古隊在清理墓頂和墓室外圍時,發現了幾具屍骨。這些屍骨側身蜷曲著,他們是盜墓者嗎?古墓為什麼建在一座村莊的遺址之上?它的主人究竟是誰?距墓葬23米遠處又發現了另外一座墓室,它的墓主人又是誰?與一號墓主有著怎樣的關係?

楚墓疑雲

2005年11月,在河南省上蔡縣的古墓發掘現場,大墓的發掘已經到了關鍵時刻,備受矚目的主棺清理工作即將開始。

這是一座罕見的積石積沙墓,雖然經歷了兩千多年的風雨和十二次的盜掘,仍倖存下來大量珍貴文物,其中有圓形蓋印鼎5件、四龍耳鑑2件、方壺2件、鬲1件、敦1件、浴缶1件、甬鍾3件、柱頭飾10餘件、石編磬10件,以及一些戈、矛、鏃、車軎、馬銜、節約等青銅器和一定數量的包金銅片、玉貝、海貝、骨質仿貝等。其中不乏精美重器,除圓形蓋鼎外,兩件四龍耳銅鑑口徑67釐米,形體較大。兩件雙龍耳方壺,花紋精美。石磬為實用器,質地精良,十分難得。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經過六個多月的艱苦發掘,由於年代久遠已腐朽成灰的棺槨終於展現在人們面前,長眠棺內兩千多年的墓主人的身份是這座古墓給人們留下的最大懸念。

發掘中出土的第一件文物是青銅浴缶,這件帶有戰國時期楚國風格的隨葬品引起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郝本性的注意。青銅浴缶裡有一種叫罐缶,在北方很少見,因為南方天氣炎熱需要經常沐浴,所以必然使用這種器物來盛水。普通人使用的一般是瓦罐,而高級貴族就會用特定的青銅器作為儲水器物。上蔡古墓出土了不少青銅器,從種類上來看,有一些是楚國所特有的,比如升鼎,在中原地區是沒有的;還有龍耳方壺,也只有在春秋楚墓裡才會發現。

從古墓往東三公里就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蔡國故城,蔡國在此立都五百年,歷經十幾位國君。人們紛紛猜測:這位神祕的墓主人會不會是蔡國的某位國君呢?

"

那是一個尚處於青銅文明階段的古老時代,卻已發展出了令人歎為觀止的墓葬防盜術。一座已有兩千年曆史的春秋楚墓,向我們昭示著古人的聰明才智。墓中的重重阻隔,令歷代盜墓者每每望而興嘆。兩千年間幾經盜掘,它始終未被侵入者攻破最後的防線。

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楚墓,從戰國時期開始就有盜墓賊光顧。但是,兩千多年間,盜墓賊十多次盜挖墓葬,都沒有得逞。是什麼奇異的防盜術阻止了一次又一次的盜墓行動?考古隊在清理墓頂和墓室外圍時,發現了幾具屍骨。這些屍骨側身蜷曲著,他們是盜墓者嗎?古墓為什麼建在一座村莊的遺址之上?它的主人究竟是誰?距墓葬23米遠處又發現了另外一座墓室,它的墓主人又是誰?與一號墓主有著怎樣的關係?

楚墓疑雲

2005年11月,在河南省上蔡縣的古墓發掘現場,大墓的發掘已經到了關鍵時刻,備受矚目的主棺清理工作即將開始。

這是一座罕見的積石積沙墓,雖然經歷了兩千多年的風雨和十二次的盜掘,仍倖存下來大量珍貴文物,其中有圓形蓋印鼎5件、四龍耳鑑2件、方壺2件、鬲1件、敦1件、浴缶1件、甬鍾3件、柱頭飾10餘件、石編磬10件,以及一些戈、矛、鏃、車軎、馬銜、節約等青銅器和一定數量的包金銅片、玉貝、海貝、骨質仿貝等。其中不乏精美重器,除圓形蓋鼎外,兩件四龍耳銅鑑口徑67釐米,形體較大。兩件雙龍耳方壺,花紋精美。石磬為實用器,質地精良,十分難得。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經過六個多月的艱苦發掘,由於年代久遠已腐朽成灰的棺槨終於展現在人們面前,長眠棺內兩千多年的墓主人的身份是這座古墓給人們留下的最大懸念。

發掘中出土的第一件文物是青銅浴缶,這件帶有戰國時期楚國風格的隨葬品引起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郝本性的注意。青銅浴缶裡有一種叫罐缶,在北方很少見,因為南方天氣炎熱需要經常沐浴,所以必然使用這種器物來盛水。普通人使用的一般是瓦罐,而高級貴族就會用特定的青銅器作為儲水器物。上蔡古墓出土了不少青銅器,從種類上來看,有一些是楚國所特有的,比如升鼎,在中原地區是沒有的;還有龍耳方壺,也只有在春秋楚墓裡才會發現。

從古墓往東三公里就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蔡國故城,蔡國在此立都五百年,歷經十幾位國君。人們紛紛猜測:這位神祕的墓主人會不會是蔡國的某位國君呢?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蔡國是西周時期一個重要的諸侯國,如今我們能看到的這幾段殘垣斷壁,就是周朝初年由兩代蔡侯相繼築城建起的城牆,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但是在那個群雄並起、刀光劍影、

相互兼併的亂世,蔡國高大的城牆並沒能阻擋住楚國的戰車,最終還是歸降了楚國。

投降之後,楚國的條件就是蔡國必須遷走,文獻中說的"枯爾遷墓",意思就是都城遷走後蔡國的祖廟、祖墳也隨之遷移了。上蔡楚墓從歷史年代上判斷是建於戰國初期,這個時期蔡國已經遷到安徽壽縣一帶,墓葬所在地已為楚國佔領。由此判斷,這應該是楚國的貴族墓。

在考古現場,開棺的過程非常漫長。要見到這位來自遙遠楚國的墓主人,必須先清理掉厚厚的棺灰。在主棺的壁上,人們發現了大量的金箔片,在金箔之下是一層青銅的底託,這些應該是從棺板上脫落下來的裝飾,棺板以金箔來裝飾讓考古領隊馬俊才十分吃驚。這些金箔

絕大多數還是光亮如初,看起來純度很高,不亞於目前看到的18k金,而且清理出土的金箔數量龐大。金箔裝飾,目前來說在楚墓裡面,甚至是在戰國時期別的大墓裡面都很少發現。只有淅川的春秋中期偏晚或者春秋晚期楚國王子墓裡面發現了一定數量的這種黃金箔片裝飾,它們和上蔡楚墓的棺板金箔裝飾幾乎是一脈相承。

馬俊才認為,雖然現在還無法確定墓主人是否是王子級別的人物,但至少他是享受了和楚國王子同樣級別的喪葬待遇。馬俊才試著將這些金箔殘片拼對起來,發現拼對出來的圖案是一種龍的形象:龍圖騰。再結合發現的眉毛、鼻子、嘴,經過拼對發現龍面的個體非常大,眼珠的直徑就有20釐米。作為東周時期大型墓葬的壁畫裝飾,用金做主花紋的裝飾是比較罕見的,而且這種龍形象是第一次出現。

這些金箔片組成的獸面紋也稱"饕餮紋",是商周青銅器上最常見的一種裝飾紋樣,象徵著古代傳說中的貪食的惡獸,具有鮮明的宗教文化特徵。

"

那是一個尚處於青銅文明階段的古老時代,卻已發展出了令人歎為觀止的墓葬防盜術。一座已有兩千年曆史的春秋楚墓,向我們昭示著古人的聰明才智。墓中的重重阻隔,令歷代盜墓者每每望而興嘆。兩千年間幾經盜掘,它始終未被侵入者攻破最後的防線。

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楚墓,從戰國時期開始就有盜墓賊光顧。但是,兩千多年間,盜墓賊十多次盜挖墓葬,都沒有得逞。是什麼奇異的防盜術阻止了一次又一次的盜墓行動?考古隊在清理墓頂和墓室外圍時,發現了幾具屍骨。這些屍骨側身蜷曲著,他們是盜墓者嗎?古墓為什麼建在一座村莊的遺址之上?它的主人究竟是誰?距墓葬23米遠處又發現了另外一座墓室,它的墓主人又是誰?與一號墓主有著怎樣的關係?

楚墓疑雲

2005年11月,在河南省上蔡縣的古墓發掘現場,大墓的發掘已經到了關鍵時刻,備受矚目的主棺清理工作即將開始。

這是一座罕見的積石積沙墓,雖然經歷了兩千多年的風雨和十二次的盜掘,仍倖存下來大量珍貴文物,其中有圓形蓋印鼎5件、四龍耳鑑2件、方壺2件、鬲1件、敦1件、浴缶1件、甬鍾3件、柱頭飾10餘件、石編磬10件,以及一些戈、矛、鏃、車軎、馬銜、節約等青銅器和一定數量的包金銅片、玉貝、海貝、骨質仿貝等。其中不乏精美重器,除圓形蓋鼎外,兩件四龍耳銅鑑口徑67釐米,形體較大。兩件雙龍耳方壺,花紋精美。石磬為實用器,質地精良,十分難得。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經過六個多月的艱苦發掘,由於年代久遠已腐朽成灰的棺槨終於展現在人們面前,長眠棺內兩千多年的墓主人的身份是這座古墓給人們留下的最大懸念。

發掘中出土的第一件文物是青銅浴缶,這件帶有戰國時期楚國風格的隨葬品引起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郝本性的注意。青銅浴缶裡有一種叫罐缶,在北方很少見,因為南方天氣炎熱需要經常沐浴,所以必然使用這種器物來盛水。普通人使用的一般是瓦罐,而高級貴族就會用特定的青銅器作為儲水器物。上蔡古墓出土了不少青銅器,從種類上來看,有一些是楚國所特有的,比如升鼎,在中原地區是沒有的;還有龍耳方壺,也只有在春秋楚墓裡才會發現。

從古墓往東三公里就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蔡國故城,蔡國在此立都五百年,歷經十幾位國君。人們紛紛猜測:這位神祕的墓主人會不會是蔡國的某位國君呢?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蔡國是西周時期一個重要的諸侯國,如今我們能看到的這幾段殘垣斷壁,就是周朝初年由兩代蔡侯相繼築城建起的城牆,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但是在那個群雄並起、刀光劍影、

相互兼併的亂世,蔡國高大的城牆並沒能阻擋住楚國的戰車,最終還是歸降了楚國。

投降之後,楚國的條件就是蔡國必須遷走,文獻中說的"枯爾遷墓",意思就是都城遷走後蔡國的祖廟、祖墳也隨之遷移了。上蔡楚墓從歷史年代上判斷是建於戰國初期,這個時期蔡國已經遷到安徽壽縣一帶,墓葬所在地已為楚國佔領。由此判斷,這應該是楚國的貴族墓。

在考古現場,開棺的過程非常漫長。要見到這位來自遙遠楚國的墓主人,必須先清理掉厚厚的棺灰。在主棺的壁上,人們發現了大量的金箔片,在金箔之下是一層青銅的底託,這些應該是從棺板上脫落下來的裝飾,棺板以金箔來裝飾讓考古領隊馬俊才十分吃驚。這些金箔

絕大多數還是光亮如初,看起來純度很高,不亞於目前看到的18k金,而且清理出土的金箔數量龐大。金箔裝飾,目前來說在楚墓裡面,甚至是在戰國時期別的大墓裡面都很少發現。只有淅川的春秋中期偏晚或者春秋晚期楚國王子墓裡面發現了一定數量的這種黃金箔片裝飾,它們和上蔡楚墓的棺板金箔裝飾幾乎是一脈相承。

馬俊才認為,雖然現在還無法確定墓主人是否是王子級別的人物,但至少他是享受了和楚國王子同樣級別的喪葬待遇。馬俊才試著將這些金箔殘片拼對起來,發現拼對出來的圖案是一種龍的形象:龍圖騰。再結合發現的眉毛、鼻子、嘴,經過拼對發現龍面的個體非常大,眼珠的直徑就有20釐米。作為東周時期大型墓葬的壁畫裝飾,用金做主花紋的裝飾是比較罕見的,而且這種龍形象是第一次出現。

這些金箔片組成的獸面紋也稱"饕餮紋",是商周青銅器上最常見的一種裝飾紋樣,象徵著古代傳說中的貪食的惡獸,具有鮮明的宗教文化特徵。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能夠使用黃金做成的饕餮紋來裝飾自己的墓室,可以想像墓主人權高位重,即使在他逝去之後也還是在追求著生前的威嚴權勢。

在已經發掘的戰國大墓中,這個墓的規模實屬罕見,墓室長25米多、寬17米、深18米,在當時生產力比較低下,社會經濟尚不發達的情況下,它的主人應該擁有至高的權勢和無窮的財富,才有條件有能力修建如此宏偉的身後歸宿。

主棺裡放置的隨葬器物都是墓主人最珍貴的物品,然而主棺旁邊出現的一個現代盜洞卻讓考古隊員們十分擔心。

經過了七天的清理,主棺終於被打開,然而人們最不希望看到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棺室內明顯是經過了盜擾,底部僅剩一些海貝、玉琮、玉璧等隨葬品,而墓主人的屍骨卻蹤影全無。

從墓中出土的大量兵器看來,墓主人應該十分善戰,但被稱為鎮墓之寶的青銅劍卻遲遲沒有發現。戰國時期,楚人大舉擴張,拓寬疆土,尚武之風在國內頗為盛行,所以大凡男子的墓中,劍是必出的武器,楚人制造的青銅劍直到今天都赫赫有名。楚墓因此有個特點,出土寶劍較多。楚國領兵打仗的將領如果戰敗就會自殺,或者是被殺,劍是平日防身武器,很少離開身邊。另外,春秋時期的戰爭,形式以車戰為主,貴族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軍事訓練,每一個高級貴族都既會使用武器,又能夠統帥軍隊。劍作為常用兵器必然成為必不可少的隨葬品。

"

那是一個尚處於青銅文明階段的古老時代,卻已發展出了令人歎為觀止的墓葬防盜術。一座已有兩千年曆史的春秋楚墓,向我們昭示著古人的聰明才智。墓中的重重阻隔,令歷代盜墓者每每望而興嘆。兩千年間幾經盜掘,它始終未被侵入者攻破最後的防線。

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楚墓,從戰國時期開始就有盜墓賊光顧。但是,兩千多年間,盜墓賊十多次盜挖墓葬,都沒有得逞。是什麼奇異的防盜術阻止了一次又一次的盜墓行動?考古隊在清理墓頂和墓室外圍時,發現了幾具屍骨。這些屍骨側身蜷曲著,他們是盜墓者嗎?古墓為什麼建在一座村莊的遺址之上?它的主人究竟是誰?距墓葬23米遠處又發現了另外一座墓室,它的墓主人又是誰?與一號墓主有著怎樣的關係?

楚墓疑雲

2005年11月,在河南省上蔡縣的古墓發掘現場,大墓的發掘已經到了關鍵時刻,備受矚目的主棺清理工作即將開始。

這是一座罕見的積石積沙墓,雖然經歷了兩千多年的風雨和十二次的盜掘,仍倖存下來大量珍貴文物,其中有圓形蓋印鼎5件、四龍耳鑑2件、方壺2件、鬲1件、敦1件、浴缶1件、甬鍾3件、柱頭飾10餘件、石編磬10件,以及一些戈、矛、鏃、車軎、馬銜、節約等青銅器和一定數量的包金銅片、玉貝、海貝、骨質仿貝等。其中不乏精美重器,除圓形蓋鼎外,兩件四龍耳銅鑑口徑67釐米,形體較大。兩件雙龍耳方壺,花紋精美。石磬為實用器,質地精良,十分難得。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經過六個多月的艱苦發掘,由於年代久遠已腐朽成灰的棺槨終於展現在人們面前,長眠棺內兩千多年的墓主人的身份是這座古墓給人們留下的最大懸念。

發掘中出土的第一件文物是青銅浴缶,這件帶有戰國時期楚國風格的隨葬品引起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郝本性的注意。青銅浴缶裡有一種叫罐缶,在北方很少見,因為南方天氣炎熱需要經常沐浴,所以必然使用這種器物來盛水。普通人使用的一般是瓦罐,而高級貴族就會用特定的青銅器作為儲水器物。上蔡古墓出土了不少青銅器,從種類上來看,有一些是楚國所特有的,比如升鼎,在中原地區是沒有的;還有龍耳方壺,也只有在春秋楚墓裡才會發現。

從古墓往東三公里就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蔡國故城,蔡國在此立都五百年,歷經十幾位國君。人們紛紛猜測:這位神祕的墓主人會不會是蔡國的某位國君呢?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蔡國是西周時期一個重要的諸侯國,如今我們能看到的這幾段殘垣斷壁,就是周朝初年由兩代蔡侯相繼築城建起的城牆,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但是在那個群雄並起、刀光劍影、

相互兼併的亂世,蔡國高大的城牆並沒能阻擋住楚國的戰車,最終還是歸降了楚國。

投降之後,楚國的條件就是蔡國必須遷走,文獻中說的"枯爾遷墓",意思就是都城遷走後蔡國的祖廟、祖墳也隨之遷移了。上蔡楚墓從歷史年代上判斷是建於戰國初期,這個時期蔡國已經遷到安徽壽縣一帶,墓葬所在地已為楚國佔領。由此判斷,這應該是楚國的貴族墓。

在考古現場,開棺的過程非常漫長。要見到這位來自遙遠楚國的墓主人,必須先清理掉厚厚的棺灰。在主棺的壁上,人們發現了大量的金箔片,在金箔之下是一層青銅的底託,這些應該是從棺板上脫落下來的裝飾,棺板以金箔來裝飾讓考古領隊馬俊才十分吃驚。這些金箔

絕大多數還是光亮如初,看起來純度很高,不亞於目前看到的18k金,而且清理出土的金箔數量龐大。金箔裝飾,目前來說在楚墓裡面,甚至是在戰國時期別的大墓裡面都很少發現。只有淅川的春秋中期偏晚或者春秋晚期楚國王子墓裡面發現了一定數量的這種黃金箔片裝飾,它們和上蔡楚墓的棺板金箔裝飾幾乎是一脈相承。

馬俊才認為,雖然現在還無法確定墓主人是否是王子級別的人物,但至少他是享受了和楚國王子同樣級別的喪葬待遇。馬俊才試著將這些金箔殘片拼對起來,發現拼對出來的圖案是一種龍的形象:龍圖騰。再結合發現的眉毛、鼻子、嘴,經過拼對發現龍面的個體非常大,眼珠的直徑就有20釐米。作為東周時期大型墓葬的壁畫裝飾,用金做主花紋的裝飾是比較罕見的,而且這種龍形象是第一次出現。

這些金箔片組成的獸面紋也稱"饕餮紋",是商周青銅器上最常見的一種裝飾紋樣,象徵著古代傳說中的貪食的惡獸,具有鮮明的宗教文化特徵。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能夠使用黃金做成的饕餮紋來裝飾自己的墓室,可以想像墓主人權高位重,即使在他逝去之後也還是在追求著生前的威嚴權勢。

在已經發掘的戰國大墓中,這個墓的規模實屬罕見,墓室長25米多、寬17米、深18米,在當時生產力比較低下,社會經濟尚不發達的情況下,它的主人應該擁有至高的權勢和無窮的財富,才有條件有能力修建如此宏偉的身後歸宿。

主棺裡放置的隨葬器物都是墓主人最珍貴的物品,然而主棺旁邊出現的一個現代盜洞卻讓考古隊員們十分擔心。

經過了七天的清理,主棺終於被打開,然而人們最不希望看到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棺室內明顯是經過了盜擾,底部僅剩一些海貝、玉琮、玉璧等隨葬品,而墓主人的屍骨卻蹤影全無。

從墓中出土的大量兵器看來,墓主人應該十分善戰,但被稱為鎮墓之寶的青銅劍卻遲遲沒有發現。戰國時期,楚人大舉擴張,拓寬疆土,尚武之風在國內頗為盛行,所以大凡男子的墓中,劍是必出的武器,楚人制造的青銅劍直到今天都赫赫有名。楚墓因此有個特點,出土寶劍較多。楚國領兵打仗的將領如果戰敗就會自殺,或者是被殺,劍是平日防身武器,很少離開身邊。另外,春秋時期的戰爭,形式以車戰為主,貴族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軍事訓練,每一個高級貴族都既會使用武器,又能夠統帥軍隊。劍作為常用兵器必然成為必不可少的隨葬品。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墓主人的失蹤讓人們懷疑這是個衣冠冢,也許墓主人已經戰死疆場、屍骨無存,楚王為了表彰他的戰功,為他舉行了厚葬。

經過勘探,墓中主棺並沒有直接壓著生土,在棺槨下方還有一米多厚的積沙,這其中又會隱藏著些什麼玄機呢?

在發掘商周時期的墓葬時,人們大都以隨葬品來確定墓主人的身份地位。這個墓中最先出土的青銅禮器是一隻大鼎,鼎中還存有一些獸骨。銅鼎是國王和高級貴族在祭祀的時候煮肉或盛肉的一種器皿,鼎的大小輕重反映出使用者的等級高低和權力大小。鼎是祭祀時必須使用的重要禮器,同時也是社稷的象徵。

上蔡楚墓出土的銅鼎有80釐米高。這尊巨型圓鼎,在至今我國出土的楚國銅器中體量僅次於楚幽王墓鑊鼎(高76釐米),足以展示墓主人的顯赫身份。難道這又是個楚王墓嗎?

但是楚王是絕對不可能葬在這兒的。楚王之下還有幾級:令尹(相當於後來的宰相),司馬(類似後來的三軍司令),縣公。楚滅蔡以後,把蔡國變為楚的蔡縣,縣裡握有兵權的最高行政長官被稱為縣公。楚國最早有設縣之舉,此外秦國設縣也比較早。它們不是普遍地設縣,而是在邊防重鎮,目的在於向外擴展或是抵禦外敵,設縣本身就成為了一種政治改革,

在公元前500年那個動盪的年代裡,楚是南方一個古老的大國,實力雄厚。滅掉蔡國後,為了入主中原,楚國開始一步步蠶食汝河中下游一帶的小國家。已被楚國佔領的蔡國故城,地處汝河中游,也就成為楚國進攻中原的戰略要地,必然以重兵把守,被派到此地的也是國王最親信的王族子弟。在這個特定的歷史環境下,縣公就成了手握兵權的重要人物,甚至未來會獲得更高的地位。楚平王在成為國王之前,就曾經是蔡地的縣公。

春秋戰國時期,鼎是最重要的禮器,不同的鼎有不同的用途,從而形成了一套嚴格的用鼎制度。天子可以用九鼎,諸侯能用七鼎,大夫只能用五鼎,士最多隻能用兩鼎。唯有楚國是用升鼎來顯示身份地位的高低的。上蔡楚墓中發現了四個升鼎和一個鼎腿,但從五個鼎擺放的位置來看,中間存在著空地,人們推測墓中原來曾有七件升鼎,有兩件已被盜墓賊盜走。

在河南淅川發現了令尹子庚的墓,《左傳》中有令尹子庚的名字。令尹子庚墓中出土了七個升鼎,上蔡楚墓裡現在保存有四個升鼎,其餘已經被盜。如果原來是七個升鼎,墓主就至少是個令尹;如果是五個升鼎,起碼也是司馬。遺憾的是,現在已經不齊全。另外,也不要小看縣宮,因為楚平王在當國王之前,就是蔡地的縣宮。

"

那是一個尚處於青銅文明階段的古老時代,卻已發展出了令人歎為觀止的墓葬防盜術。一座已有兩千年曆史的春秋楚墓,向我們昭示著古人的聰明才智。墓中的重重阻隔,令歷代盜墓者每每望而興嘆。兩千年間幾經盜掘,它始終未被侵入者攻破最後的防線。

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楚墓,從戰國時期開始就有盜墓賊光顧。但是,兩千多年間,盜墓賊十多次盜挖墓葬,都沒有得逞。是什麼奇異的防盜術阻止了一次又一次的盜墓行動?考古隊在清理墓頂和墓室外圍時,發現了幾具屍骨。這些屍骨側身蜷曲著,他們是盜墓者嗎?古墓為什麼建在一座村莊的遺址之上?它的主人究竟是誰?距墓葬23米遠處又發現了另外一座墓室,它的墓主人又是誰?與一號墓主有著怎樣的關係?

楚墓疑雲

2005年11月,在河南省上蔡縣的古墓發掘現場,大墓的發掘已經到了關鍵時刻,備受矚目的主棺清理工作即將開始。

這是一座罕見的積石積沙墓,雖然經歷了兩千多年的風雨和十二次的盜掘,仍倖存下來大量珍貴文物,其中有圓形蓋印鼎5件、四龍耳鑑2件、方壺2件、鬲1件、敦1件、浴缶1件、甬鍾3件、柱頭飾10餘件、石編磬10件,以及一些戈、矛、鏃、車軎、馬銜、節約等青銅器和一定數量的包金銅片、玉貝、海貝、骨質仿貝等。其中不乏精美重器,除圓形蓋鼎外,兩件四龍耳銅鑑口徑67釐米,形體較大。兩件雙龍耳方壺,花紋精美。石磬為實用器,質地精良,十分難得。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經過六個多月的艱苦發掘,由於年代久遠已腐朽成灰的棺槨終於展現在人們面前,長眠棺內兩千多年的墓主人的身份是這座古墓給人們留下的最大懸念。

發掘中出土的第一件文物是青銅浴缶,這件帶有戰國時期楚國風格的隨葬品引起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郝本性的注意。青銅浴缶裡有一種叫罐缶,在北方很少見,因為南方天氣炎熱需要經常沐浴,所以必然使用這種器物來盛水。普通人使用的一般是瓦罐,而高級貴族就會用特定的青銅器作為儲水器物。上蔡古墓出土了不少青銅器,從種類上來看,有一些是楚國所特有的,比如升鼎,在中原地區是沒有的;還有龍耳方壺,也只有在春秋楚墓裡才會發現。

從古墓往東三公里就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蔡國故城,蔡國在此立都五百年,歷經十幾位國君。人們紛紛猜測:這位神祕的墓主人會不會是蔡國的某位國君呢?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蔡國是西周時期一個重要的諸侯國,如今我們能看到的這幾段殘垣斷壁,就是周朝初年由兩代蔡侯相繼築城建起的城牆,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但是在那個群雄並起、刀光劍影、

相互兼併的亂世,蔡國高大的城牆並沒能阻擋住楚國的戰車,最終還是歸降了楚國。

投降之後,楚國的條件就是蔡國必須遷走,文獻中說的"枯爾遷墓",意思就是都城遷走後蔡國的祖廟、祖墳也隨之遷移了。上蔡楚墓從歷史年代上判斷是建於戰國初期,這個時期蔡國已經遷到安徽壽縣一帶,墓葬所在地已為楚國佔領。由此判斷,這應該是楚國的貴族墓。

在考古現場,開棺的過程非常漫長。要見到這位來自遙遠楚國的墓主人,必須先清理掉厚厚的棺灰。在主棺的壁上,人們發現了大量的金箔片,在金箔之下是一層青銅的底託,這些應該是從棺板上脫落下來的裝飾,棺板以金箔來裝飾讓考古領隊馬俊才十分吃驚。這些金箔

絕大多數還是光亮如初,看起來純度很高,不亞於目前看到的18k金,而且清理出土的金箔數量龐大。金箔裝飾,目前來說在楚墓裡面,甚至是在戰國時期別的大墓裡面都很少發現。只有淅川的春秋中期偏晚或者春秋晚期楚國王子墓裡面發現了一定數量的這種黃金箔片裝飾,它們和上蔡楚墓的棺板金箔裝飾幾乎是一脈相承。

馬俊才認為,雖然現在還無法確定墓主人是否是王子級別的人物,但至少他是享受了和楚國王子同樣級別的喪葬待遇。馬俊才試著將這些金箔殘片拼對起來,發現拼對出來的圖案是一種龍的形象:龍圖騰。再結合發現的眉毛、鼻子、嘴,經過拼對發現龍面的個體非常大,眼珠的直徑就有20釐米。作為東周時期大型墓葬的壁畫裝飾,用金做主花紋的裝飾是比較罕見的,而且這種龍形象是第一次出現。

這些金箔片組成的獸面紋也稱"饕餮紋",是商周青銅器上最常見的一種裝飾紋樣,象徵著古代傳說中的貪食的惡獸,具有鮮明的宗教文化特徵。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能夠使用黃金做成的饕餮紋來裝飾自己的墓室,可以想像墓主人權高位重,即使在他逝去之後也還是在追求著生前的威嚴權勢。

在已經發掘的戰國大墓中,這個墓的規模實屬罕見,墓室長25米多、寬17米、深18米,在當時生產力比較低下,社會經濟尚不發達的情況下,它的主人應該擁有至高的權勢和無窮的財富,才有條件有能力修建如此宏偉的身後歸宿。

主棺裡放置的隨葬器物都是墓主人最珍貴的物品,然而主棺旁邊出現的一個現代盜洞卻讓考古隊員們十分擔心。

經過了七天的清理,主棺終於被打開,然而人們最不希望看到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棺室內明顯是經過了盜擾,底部僅剩一些海貝、玉琮、玉璧等隨葬品,而墓主人的屍骨卻蹤影全無。

從墓中出土的大量兵器看來,墓主人應該十分善戰,但被稱為鎮墓之寶的青銅劍卻遲遲沒有發現。戰國時期,楚人大舉擴張,拓寬疆土,尚武之風在國內頗為盛行,所以大凡男子的墓中,劍是必出的武器,楚人制造的青銅劍直到今天都赫赫有名。楚墓因此有個特點,出土寶劍較多。楚國領兵打仗的將領如果戰敗就會自殺,或者是被殺,劍是平日防身武器,很少離開身邊。另外,春秋時期的戰爭,形式以車戰為主,貴族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軍事訓練,每一個高級貴族都既會使用武器,又能夠統帥軍隊。劍作為常用兵器必然成為必不可少的隨葬品。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墓主人的失蹤讓人們懷疑這是個衣冠冢,也許墓主人已經戰死疆場、屍骨無存,楚王為了表彰他的戰功,為他舉行了厚葬。

經過勘探,墓中主棺並沒有直接壓著生土,在棺槨下方還有一米多厚的積沙,這其中又會隱藏著些什麼玄機呢?

在發掘商周時期的墓葬時,人們大都以隨葬品來確定墓主人的身份地位。這個墓中最先出土的青銅禮器是一隻大鼎,鼎中還存有一些獸骨。銅鼎是國王和高級貴族在祭祀的時候煮肉或盛肉的一種器皿,鼎的大小輕重反映出使用者的等級高低和權力大小。鼎是祭祀時必須使用的重要禮器,同時也是社稷的象徵。

上蔡楚墓出土的銅鼎有80釐米高。這尊巨型圓鼎,在至今我國出土的楚國銅器中體量僅次於楚幽王墓鑊鼎(高76釐米),足以展示墓主人的顯赫身份。難道這又是個楚王墓嗎?

但是楚王是絕對不可能葬在這兒的。楚王之下還有幾級:令尹(相當於後來的宰相),司馬(類似後來的三軍司令),縣公。楚滅蔡以後,把蔡國變為楚的蔡縣,縣裡握有兵權的最高行政長官被稱為縣公。楚國最早有設縣之舉,此外秦國設縣也比較早。它們不是普遍地設縣,而是在邊防重鎮,目的在於向外擴展或是抵禦外敵,設縣本身就成為了一種政治改革,

在公元前500年那個動盪的年代裡,楚是南方一個古老的大國,實力雄厚。滅掉蔡國後,為了入主中原,楚國開始一步步蠶食汝河中下游一帶的小國家。已被楚國佔領的蔡國故城,地處汝河中游,也就成為楚國進攻中原的戰略要地,必然以重兵把守,被派到此地的也是國王最親信的王族子弟。在這個特定的歷史環境下,縣公就成了手握兵權的重要人物,甚至未來會獲得更高的地位。楚平王在成為國王之前,就曾經是蔡地的縣公。

春秋戰國時期,鼎是最重要的禮器,不同的鼎有不同的用途,從而形成了一套嚴格的用鼎制度。天子可以用九鼎,諸侯能用七鼎,大夫只能用五鼎,士最多隻能用兩鼎。唯有楚國是用升鼎來顯示身份地位的高低的。上蔡楚墓中發現了四個升鼎和一個鼎腿,但從五個鼎擺放的位置來看,中間存在著空地,人們推測墓中原來曾有七件升鼎,有兩件已被盜墓賊盜走。

在河南淅川發現了令尹子庚的墓,《左傳》中有令尹子庚的名字。令尹子庚墓中出土了七個升鼎,上蔡楚墓裡現在保存有四個升鼎,其餘已經被盜。如果原來是七個升鼎,墓主就至少是個令尹;如果是五個升鼎,起碼也是司馬。遺憾的是,現在已經不齊全。另外,也不要小看縣宮,因為楚平王在當國王之前,就是蔡地的縣宮。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在墓坑的東邊,散落著十三個石罄和三枚甬鍾,青銅編鐘是王室的禮樂重器,它和鼎一樣是權力和身份的象徵,能使用甬鐘的是級別非常高的貴族。

1978年,曾侯乙墓曾出土一組編鐘,是楚王送給曾國的陪葬品。最上面一層斜掛著的叫"鈕鍾",中間及下面一層直懸的就是"甬鍾",按形體大小和音階排列成組的是"編鐘"。甬鍾與"編鐘"和"紐鍾"齊名,號稱古樂"三鍾"。楚國音樂非常發達,具有濃郁的地方風格,被稱為"楚聲"或"南音"。

現在還無法判斷原來隨葬的甬鍾到底有多少。從墓中僅剩的三個甬鍾看,每個鉦部都鑄有銘文,甬鐘上的銘文是春秋戰國時期被稱為"鳥篆"的古文字,因為字數太少,同樣無法成為判定墓主人身份的依據。

上蔡楚墓是一座罕見的積石積沙防盜墓,墓主人為自己修建的墓穴深18米,其中10米都是細沙,細沙中還混雜了數千塊大小不一、石質紛雜的石塊。一旦有人進入,石塊和細沙將會把進入墓穴的人埋住,夾雜在沙中的石塊都是經過了特別地挑選。沙中石塊的邊角非常鋒利,說明了從遙遠的地方運來的運輸過程中,經過顛簸磕碰的機會不多。水運是最穩妥的運輸方式。

"

那是一個尚處於青銅文明階段的古老時代,卻已發展出了令人歎為觀止的墓葬防盜術。一座已有兩千年曆史的春秋楚墓,向我們昭示著古人的聰明才智。墓中的重重阻隔,令歷代盜墓者每每望而興嘆。兩千年間幾經盜掘,它始終未被侵入者攻破最後的防線。

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楚墓,從戰國時期開始就有盜墓賊光顧。但是,兩千多年間,盜墓賊十多次盜挖墓葬,都沒有得逞。是什麼奇異的防盜術阻止了一次又一次的盜墓行動?考古隊在清理墓頂和墓室外圍時,發現了幾具屍骨。這些屍骨側身蜷曲著,他們是盜墓者嗎?古墓為什麼建在一座村莊的遺址之上?它的主人究竟是誰?距墓葬23米遠處又發現了另外一座墓室,它的墓主人又是誰?與一號墓主有著怎樣的關係?

楚墓疑雲

2005年11月,在河南省上蔡縣的古墓發掘現場,大墓的發掘已經到了關鍵時刻,備受矚目的主棺清理工作即將開始。

這是一座罕見的積石積沙墓,雖然經歷了兩千多年的風雨和十二次的盜掘,仍倖存下來大量珍貴文物,其中有圓形蓋印鼎5件、四龍耳鑑2件、方壺2件、鬲1件、敦1件、浴缶1件、甬鍾3件、柱頭飾10餘件、石編磬10件,以及一些戈、矛、鏃、車軎、馬銜、節約等青銅器和一定數量的包金銅片、玉貝、海貝、骨質仿貝等。其中不乏精美重器,除圓形蓋鼎外,兩件四龍耳銅鑑口徑67釐米,形體較大。兩件雙龍耳方壺,花紋精美。石磬為實用器,質地精良,十分難得。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經過六個多月的艱苦發掘,由於年代久遠已腐朽成灰的棺槨終於展現在人們面前,長眠棺內兩千多年的墓主人的身份是這座古墓給人們留下的最大懸念。

發掘中出土的第一件文物是青銅浴缶,這件帶有戰國時期楚國風格的隨葬品引起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郝本性的注意。青銅浴缶裡有一種叫罐缶,在北方很少見,因為南方天氣炎熱需要經常沐浴,所以必然使用這種器物來盛水。普通人使用的一般是瓦罐,而高級貴族就會用特定的青銅器作為儲水器物。上蔡古墓出土了不少青銅器,從種類上來看,有一些是楚國所特有的,比如升鼎,在中原地區是沒有的;還有龍耳方壺,也只有在春秋楚墓裡才會發現。

從古墓往東三公里就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蔡國故城,蔡國在此立都五百年,歷經十幾位國君。人們紛紛猜測:這位神祕的墓主人會不會是蔡國的某位國君呢?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蔡國是西周時期一個重要的諸侯國,如今我們能看到的這幾段殘垣斷壁,就是周朝初年由兩代蔡侯相繼築城建起的城牆,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但是在那個群雄並起、刀光劍影、

相互兼併的亂世,蔡國高大的城牆並沒能阻擋住楚國的戰車,最終還是歸降了楚國。

投降之後,楚國的條件就是蔡國必須遷走,文獻中說的"枯爾遷墓",意思就是都城遷走後蔡國的祖廟、祖墳也隨之遷移了。上蔡楚墓從歷史年代上判斷是建於戰國初期,這個時期蔡國已經遷到安徽壽縣一帶,墓葬所在地已為楚國佔領。由此判斷,這應該是楚國的貴族墓。

在考古現場,開棺的過程非常漫長。要見到這位來自遙遠楚國的墓主人,必須先清理掉厚厚的棺灰。在主棺的壁上,人們發現了大量的金箔片,在金箔之下是一層青銅的底託,這些應該是從棺板上脫落下來的裝飾,棺板以金箔來裝飾讓考古領隊馬俊才十分吃驚。這些金箔

絕大多數還是光亮如初,看起來純度很高,不亞於目前看到的18k金,而且清理出土的金箔數量龐大。金箔裝飾,目前來說在楚墓裡面,甚至是在戰國時期別的大墓裡面都很少發現。只有淅川的春秋中期偏晚或者春秋晚期楚國王子墓裡面發現了一定數量的這種黃金箔片裝飾,它們和上蔡楚墓的棺板金箔裝飾幾乎是一脈相承。

馬俊才認為,雖然現在還無法確定墓主人是否是王子級別的人物,但至少他是享受了和楚國王子同樣級別的喪葬待遇。馬俊才試著將這些金箔殘片拼對起來,發現拼對出來的圖案是一種龍的形象:龍圖騰。再結合發現的眉毛、鼻子、嘴,經過拼對發現龍面的個體非常大,眼珠的直徑就有20釐米。作為東周時期大型墓葬的壁畫裝飾,用金做主花紋的裝飾是比較罕見的,而且這種龍形象是第一次出現。

這些金箔片組成的獸面紋也稱"饕餮紋",是商周青銅器上最常見的一種裝飾紋樣,象徵著古代傳說中的貪食的惡獸,具有鮮明的宗教文化特徵。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能夠使用黃金做成的饕餮紋來裝飾自己的墓室,可以想像墓主人權高位重,即使在他逝去之後也還是在追求著生前的威嚴權勢。

在已經發掘的戰國大墓中,這個墓的規模實屬罕見,墓室長25米多、寬17米、深18米,在當時生產力比較低下,社會經濟尚不發達的情況下,它的主人應該擁有至高的權勢和無窮的財富,才有條件有能力修建如此宏偉的身後歸宿。

主棺裡放置的隨葬器物都是墓主人最珍貴的物品,然而主棺旁邊出現的一個現代盜洞卻讓考古隊員們十分擔心。

經過了七天的清理,主棺終於被打開,然而人們最不希望看到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棺室內明顯是經過了盜擾,底部僅剩一些海貝、玉琮、玉璧等隨葬品,而墓主人的屍骨卻蹤影全無。

從墓中出土的大量兵器看來,墓主人應該十分善戰,但被稱為鎮墓之寶的青銅劍卻遲遲沒有發現。戰國時期,楚人大舉擴張,拓寬疆土,尚武之風在國內頗為盛行,所以大凡男子的墓中,劍是必出的武器,楚人制造的青銅劍直到今天都赫赫有名。楚墓因此有個特點,出土寶劍較多。楚國領兵打仗的將領如果戰敗就會自殺,或者是被殺,劍是平日防身武器,很少離開身邊。另外,春秋時期的戰爭,形式以車戰為主,貴族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軍事訓練,每一個高級貴族都既會使用武器,又能夠統帥軍隊。劍作為常用兵器必然成為必不可少的隨葬品。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墓主人的失蹤讓人們懷疑這是個衣冠冢,也許墓主人已經戰死疆場、屍骨無存,楚王為了表彰他的戰功,為他舉行了厚葬。

經過勘探,墓中主棺並沒有直接壓著生土,在棺槨下方還有一米多厚的積沙,這其中又會隱藏著些什麼玄機呢?

在發掘商周時期的墓葬時,人們大都以隨葬品來確定墓主人的身份地位。這個墓中最先出土的青銅禮器是一隻大鼎,鼎中還存有一些獸骨。銅鼎是國王和高級貴族在祭祀的時候煮肉或盛肉的一種器皿,鼎的大小輕重反映出使用者的等級高低和權力大小。鼎是祭祀時必須使用的重要禮器,同時也是社稷的象徵。

上蔡楚墓出土的銅鼎有80釐米高。這尊巨型圓鼎,在至今我國出土的楚國銅器中體量僅次於楚幽王墓鑊鼎(高76釐米),足以展示墓主人的顯赫身份。難道這又是個楚王墓嗎?

但是楚王是絕對不可能葬在這兒的。楚王之下還有幾級:令尹(相當於後來的宰相),司馬(類似後來的三軍司令),縣公。楚滅蔡以後,把蔡國變為楚的蔡縣,縣裡握有兵權的最高行政長官被稱為縣公。楚國最早有設縣之舉,此外秦國設縣也比較早。它們不是普遍地設縣,而是在邊防重鎮,目的在於向外擴展或是抵禦外敵,設縣本身就成為了一種政治改革,

在公元前500年那個動盪的年代裡,楚是南方一個古老的大國,實力雄厚。滅掉蔡國後,為了入主中原,楚國開始一步步蠶食汝河中下游一帶的小國家。已被楚國佔領的蔡國故城,地處汝河中游,也就成為楚國進攻中原的戰略要地,必然以重兵把守,被派到此地的也是國王最親信的王族子弟。在這個特定的歷史環境下,縣公就成了手握兵權的重要人物,甚至未來會獲得更高的地位。楚平王在成為國王之前,就曾經是蔡地的縣公。

春秋戰國時期,鼎是最重要的禮器,不同的鼎有不同的用途,從而形成了一套嚴格的用鼎制度。天子可以用九鼎,諸侯能用七鼎,大夫只能用五鼎,士最多隻能用兩鼎。唯有楚國是用升鼎來顯示身份地位的高低的。上蔡楚墓中發現了四個升鼎和一個鼎腿,但從五個鼎擺放的位置來看,中間存在著空地,人們推測墓中原來曾有七件升鼎,有兩件已被盜墓賊盜走。

在河南淅川發現了令尹子庚的墓,《左傳》中有令尹子庚的名字。令尹子庚墓中出土了七個升鼎,上蔡楚墓裡現在保存有四個升鼎,其餘已經被盜。如果原來是七個升鼎,墓主就至少是個令尹;如果是五個升鼎,起碼也是司馬。遺憾的是,現在已經不齊全。另外,也不要小看縣宮,因為楚平王在當國王之前,就是蔡地的縣宮。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在墓坑的東邊,散落著十三個石罄和三枚甬鍾,青銅編鐘是王室的禮樂重器,它和鼎一樣是權力和身份的象徵,能使用甬鐘的是級別非常高的貴族。

1978年,曾侯乙墓曾出土一組編鐘,是楚王送給曾國的陪葬品。最上面一層斜掛著的叫"鈕鍾",中間及下面一層直懸的就是"甬鍾",按形體大小和音階排列成組的是"編鐘"。甬鍾與"編鐘"和"紐鍾"齊名,號稱古樂"三鍾"。楚國音樂非常發達,具有濃郁的地方風格,被稱為"楚聲"或"南音"。

現在還無法判斷原來隨葬的甬鍾到底有多少。從墓中僅剩的三個甬鍾看,每個鉦部都鑄有銘文,甬鐘上的銘文是春秋戰國時期被稱為"鳥篆"的古文字,因為字數太少,同樣無法成為判定墓主人身份的依據。

上蔡楚墓是一座罕見的積石積沙防盜墓,墓主人為自己修建的墓穴深18米,其中10米都是細沙,細沙中還混雜了數千塊大小不一、石質紛雜的石塊。一旦有人進入,石塊和細沙將會把進入墓穴的人埋住,夾雜在沙中的石塊都是經過了特別地挑選。沙中石塊的邊角非常鋒利,說明了從遙遠的地方運來的運輸過程中,經過顛簸磕碰的機會不多。水運是最穩妥的運輸方式。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當地的老人們說,以前站在墓地封土的高崗子上就能看到遠處有條河,至今還有座很大的石橋。從墓地出發沿著麥田走半個小時就可以到達朱裡橋,老人說,現在河裡水少了,他小時候,這河裡還能走很大的船。當年墓主人也許就是為了運沙石的便利,所以墓地選在了離河道和近的地方,

在離墓葬不足十米的地方,出土了大量魚鉤、網墜和貝殼。兩千多年前這裡曾是蔡國的一個漁獵經濟發達的居落,一定是造墓者看中了這塊風水寶地,利用手中的權力將整個居落遷走。

與當時特定的社會環境和歷史背景相關,楚國兩次滅蔡,而且在第一次滅蔡的時候,用卑鄙的欺騙手段把蔡侯殺死,在佔領蔡地方之後又讓當地人民負擔沉重,當地民眾對佔領者肯定有一種刻骨的仇恨。人們猜測,一定是這位墓主人生前已經感覺到了蔡國百姓對他的仇視,所以他不惜代價為自己修建了這座戒備森嚴的墓穴。

考古發掘還在繼續,人們在主棺周圍發現了13具屍骸。在墓主人生活的年代還盛行殉葬,級別越高則殉葬人數越多。根據墓中殘存的骨骼推測,她們的年齡都在20—30歲之間。其中兩具屍骸完整,而且自帶棺木,分別緊貼在主棺的左右兩側。

其中一位緊靠主棺的陪葬人有些特別,她的年齡在20歲左右,從她的棺木內發現了精美的玉質耳挖勺。這個兩千多年前的玉質耳挖勺,一定是墓主人生前喜愛或使用過的物品,耳挖勺上雕刻著的是一個跪姿的裸女。

在這十三具人骨殘骸上都沒有明顯的損傷,不像是被砍殺的,姿勢自然,很可能是被毒殺。她們或許是墓主人的妻妾,或許是他的侍女,總之是生前陪伴在他身邊的女人。當墓主人死後,她們就理所當然地成為他的殉葬品。

當主棺清理即將結束時,考古隊員們在主棺的朽灰中找到了半個頭骨。根據頭骨上的硃砂,馬俊才判定這就是墓主人的頭骨。因為只有高級貴族的墓葬中才能使用硃砂,陪葬人是沒有資格使用的。古人認為硃砂有防腐的功能,所以應用於墓葬中對屍體和棺木進行防蟲防腐。

由墓葬中的隨葬器物和眾多殉葬者看,墓主人應該是個男性。由墓主人的頭骨殘片看,他的年齡最多隻有四十歲,也就是在盛年時期死亡的。

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使得這位英年早逝的墓主人僅剩了半個頭顱在墓中?

原來漢代盜墓者在主棺棺蓋兩邊鑿洞,把蓋拉塌,棺蓋塌落正好壓在棺中墓主人的頭上。墓主應該是男性,因為棺中沒有那麼多的首飾,只在嘴裡含了玉,盜墓者將玉取出後就沒有必要把頭再抱出去了。至於他的軀幹部分,主棺內沒有軀幹部分的骨骼,因為他的身體上有很多的裝飾品,可能當時漢代盜墓賊將軀幹部分骨骼取出瓜分了上面的隨葬品,然後隨手丟棄。

"

那是一個尚處於青銅文明階段的古老時代,卻已發展出了令人歎為觀止的墓葬防盜術。一座已有兩千年曆史的春秋楚墓,向我們昭示著古人的聰明才智。墓中的重重阻隔,令歷代盜墓者每每望而興嘆。兩千年間幾經盜掘,它始終未被侵入者攻破最後的防線。

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楚墓,從戰國時期開始就有盜墓賊光顧。但是,兩千多年間,盜墓賊十多次盜挖墓葬,都沒有得逞。是什麼奇異的防盜術阻止了一次又一次的盜墓行動?考古隊在清理墓頂和墓室外圍時,發現了幾具屍骨。這些屍骨側身蜷曲著,他們是盜墓者嗎?古墓為什麼建在一座村莊的遺址之上?它的主人究竟是誰?距墓葬23米遠處又發現了另外一座墓室,它的墓主人又是誰?與一號墓主有著怎樣的關係?

楚墓疑雲

2005年11月,在河南省上蔡縣的古墓發掘現場,大墓的發掘已經到了關鍵時刻,備受矚目的主棺清理工作即將開始。

這是一座罕見的積石積沙墓,雖然經歷了兩千多年的風雨和十二次的盜掘,仍倖存下來大量珍貴文物,其中有圓形蓋印鼎5件、四龍耳鑑2件、方壺2件、鬲1件、敦1件、浴缶1件、甬鍾3件、柱頭飾10餘件、石編磬10件,以及一些戈、矛、鏃、車軎、馬銜、節約等青銅器和一定數量的包金銅片、玉貝、海貝、骨質仿貝等。其中不乏精美重器,除圓形蓋鼎外,兩件四龍耳銅鑑口徑67釐米,形體較大。兩件雙龍耳方壺,花紋精美。石磬為實用器,質地精良,十分難得。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經過六個多月的艱苦發掘,由於年代久遠已腐朽成灰的棺槨終於展現在人們面前,長眠棺內兩千多年的墓主人的身份是這座古墓給人們留下的最大懸念。

發掘中出土的第一件文物是青銅浴缶,這件帶有戰國時期楚國風格的隨葬品引起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郝本性的注意。青銅浴缶裡有一種叫罐缶,在北方很少見,因為南方天氣炎熱需要經常沐浴,所以必然使用這種器物來盛水。普通人使用的一般是瓦罐,而高級貴族就會用特定的青銅器作為儲水器物。上蔡古墓出土了不少青銅器,從種類上來看,有一些是楚國所特有的,比如升鼎,在中原地區是沒有的;還有龍耳方壺,也只有在春秋楚墓裡才會發現。

從古墓往東三公里就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蔡國故城,蔡國在此立都五百年,歷經十幾位國君。人們紛紛猜測:這位神祕的墓主人會不會是蔡國的某位國君呢?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蔡國是西周時期一個重要的諸侯國,如今我們能看到的這幾段殘垣斷壁,就是周朝初年由兩代蔡侯相繼築城建起的城牆,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但是在那個群雄並起、刀光劍影、

相互兼併的亂世,蔡國高大的城牆並沒能阻擋住楚國的戰車,最終還是歸降了楚國。

投降之後,楚國的條件就是蔡國必須遷走,文獻中說的"枯爾遷墓",意思就是都城遷走後蔡國的祖廟、祖墳也隨之遷移了。上蔡楚墓從歷史年代上判斷是建於戰國初期,這個時期蔡國已經遷到安徽壽縣一帶,墓葬所在地已為楚國佔領。由此判斷,這應該是楚國的貴族墓。

在考古現場,開棺的過程非常漫長。要見到這位來自遙遠楚國的墓主人,必須先清理掉厚厚的棺灰。在主棺的壁上,人們發現了大量的金箔片,在金箔之下是一層青銅的底託,這些應該是從棺板上脫落下來的裝飾,棺板以金箔來裝飾讓考古領隊馬俊才十分吃驚。這些金箔

絕大多數還是光亮如初,看起來純度很高,不亞於目前看到的18k金,而且清理出土的金箔數量龐大。金箔裝飾,目前來說在楚墓裡面,甚至是在戰國時期別的大墓裡面都很少發現。只有淅川的春秋中期偏晚或者春秋晚期楚國王子墓裡面發現了一定數量的這種黃金箔片裝飾,它們和上蔡楚墓的棺板金箔裝飾幾乎是一脈相承。

馬俊才認為,雖然現在還無法確定墓主人是否是王子級別的人物,但至少他是享受了和楚國王子同樣級別的喪葬待遇。馬俊才試著將這些金箔殘片拼對起來,發現拼對出來的圖案是一種龍的形象:龍圖騰。再結合發現的眉毛、鼻子、嘴,經過拼對發現龍面的個體非常大,眼珠的直徑就有20釐米。作為東周時期大型墓葬的壁畫裝飾,用金做主花紋的裝飾是比較罕見的,而且這種龍形象是第一次出現。

這些金箔片組成的獸面紋也稱"饕餮紋",是商周青銅器上最常見的一種裝飾紋樣,象徵著古代傳說中的貪食的惡獸,具有鮮明的宗教文化特徵。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能夠使用黃金做成的饕餮紋來裝飾自己的墓室,可以想像墓主人權高位重,即使在他逝去之後也還是在追求著生前的威嚴權勢。

在已經發掘的戰國大墓中,這個墓的規模實屬罕見,墓室長25米多、寬17米、深18米,在當時生產力比較低下,社會經濟尚不發達的情況下,它的主人應該擁有至高的權勢和無窮的財富,才有條件有能力修建如此宏偉的身後歸宿。

主棺裡放置的隨葬器物都是墓主人最珍貴的物品,然而主棺旁邊出現的一個現代盜洞卻讓考古隊員們十分擔心。

經過了七天的清理,主棺終於被打開,然而人們最不希望看到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棺室內明顯是經過了盜擾,底部僅剩一些海貝、玉琮、玉璧等隨葬品,而墓主人的屍骨卻蹤影全無。

從墓中出土的大量兵器看來,墓主人應該十分善戰,但被稱為鎮墓之寶的青銅劍卻遲遲沒有發現。戰國時期,楚人大舉擴張,拓寬疆土,尚武之風在國內頗為盛行,所以大凡男子的墓中,劍是必出的武器,楚人制造的青銅劍直到今天都赫赫有名。楚墓因此有個特點,出土寶劍較多。楚國領兵打仗的將領如果戰敗就會自殺,或者是被殺,劍是平日防身武器,很少離開身邊。另外,春秋時期的戰爭,形式以車戰為主,貴族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軍事訓練,每一個高級貴族都既會使用武器,又能夠統帥軍隊。劍作為常用兵器必然成為必不可少的隨葬品。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墓主人的失蹤讓人們懷疑這是個衣冠冢,也許墓主人已經戰死疆場、屍骨無存,楚王為了表彰他的戰功,為他舉行了厚葬。

經過勘探,墓中主棺並沒有直接壓著生土,在棺槨下方還有一米多厚的積沙,這其中又會隱藏著些什麼玄機呢?

在發掘商周時期的墓葬時,人們大都以隨葬品來確定墓主人的身份地位。這個墓中最先出土的青銅禮器是一隻大鼎,鼎中還存有一些獸骨。銅鼎是國王和高級貴族在祭祀的時候煮肉或盛肉的一種器皿,鼎的大小輕重反映出使用者的等級高低和權力大小。鼎是祭祀時必須使用的重要禮器,同時也是社稷的象徵。

上蔡楚墓出土的銅鼎有80釐米高。這尊巨型圓鼎,在至今我國出土的楚國銅器中體量僅次於楚幽王墓鑊鼎(高76釐米),足以展示墓主人的顯赫身份。難道這又是個楚王墓嗎?

但是楚王是絕對不可能葬在這兒的。楚王之下還有幾級:令尹(相當於後來的宰相),司馬(類似後來的三軍司令),縣公。楚滅蔡以後,把蔡國變為楚的蔡縣,縣裡握有兵權的最高行政長官被稱為縣公。楚國最早有設縣之舉,此外秦國設縣也比較早。它們不是普遍地設縣,而是在邊防重鎮,目的在於向外擴展或是抵禦外敵,設縣本身就成為了一種政治改革,

在公元前500年那個動盪的年代裡,楚是南方一個古老的大國,實力雄厚。滅掉蔡國後,為了入主中原,楚國開始一步步蠶食汝河中下游一帶的小國家。已被楚國佔領的蔡國故城,地處汝河中游,也就成為楚國進攻中原的戰略要地,必然以重兵把守,被派到此地的也是國王最親信的王族子弟。在這個特定的歷史環境下,縣公就成了手握兵權的重要人物,甚至未來會獲得更高的地位。楚平王在成為國王之前,就曾經是蔡地的縣公。

春秋戰國時期,鼎是最重要的禮器,不同的鼎有不同的用途,從而形成了一套嚴格的用鼎制度。天子可以用九鼎,諸侯能用七鼎,大夫只能用五鼎,士最多隻能用兩鼎。唯有楚國是用升鼎來顯示身份地位的高低的。上蔡楚墓中發現了四個升鼎和一個鼎腿,但從五個鼎擺放的位置來看,中間存在著空地,人們推測墓中原來曾有七件升鼎,有兩件已被盜墓賊盜走。

在河南淅川發現了令尹子庚的墓,《左傳》中有令尹子庚的名字。令尹子庚墓中出土了七個升鼎,上蔡楚墓裡現在保存有四個升鼎,其餘已經被盜。如果原來是七個升鼎,墓主就至少是個令尹;如果是五個升鼎,起碼也是司馬。遺憾的是,現在已經不齊全。另外,也不要小看縣宮,因為楚平王在當國王之前,就是蔡地的縣宮。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在墓坑的東邊,散落著十三個石罄和三枚甬鍾,青銅編鐘是王室的禮樂重器,它和鼎一樣是權力和身份的象徵,能使用甬鐘的是級別非常高的貴族。

1978年,曾侯乙墓曾出土一組編鐘,是楚王送給曾國的陪葬品。最上面一層斜掛著的叫"鈕鍾",中間及下面一層直懸的就是"甬鍾",按形體大小和音階排列成組的是"編鐘"。甬鍾與"編鐘"和"紐鍾"齊名,號稱古樂"三鍾"。楚國音樂非常發達,具有濃郁的地方風格,被稱為"楚聲"或"南音"。

現在還無法判斷原來隨葬的甬鍾到底有多少。從墓中僅剩的三個甬鍾看,每個鉦部都鑄有銘文,甬鐘上的銘文是春秋戰國時期被稱為"鳥篆"的古文字,因為字數太少,同樣無法成為判定墓主人身份的依據。

上蔡楚墓是一座罕見的積石積沙防盜墓,墓主人為自己修建的墓穴深18米,其中10米都是細沙,細沙中還混雜了數千塊大小不一、石質紛雜的石塊。一旦有人進入,石塊和細沙將會把進入墓穴的人埋住,夾雜在沙中的石塊都是經過了特別地挑選。沙中石塊的邊角非常鋒利,說明了從遙遠的地方運來的運輸過程中,經過顛簸磕碰的機會不多。水運是最穩妥的運輸方式。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當地的老人們說,以前站在墓地封土的高崗子上就能看到遠處有條河,至今還有座很大的石橋。從墓地出發沿著麥田走半個小時就可以到達朱裡橋,老人說,現在河裡水少了,他小時候,這河裡還能走很大的船。當年墓主人也許就是為了運沙石的便利,所以墓地選在了離河道和近的地方,

在離墓葬不足十米的地方,出土了大量魚鉤、網墜和貝殼。兩千多年前這裡曾是蔡國的一個漁獵經濟發達的居落,一定是造墓者看中了這塊風水寶地,利用手中的權力將整個居落遷走。

與當時特定的社會環境和歷史背景相關,楚國兩次滅蔡,而且在第一次滅蔡的時候,用卑鄙的欺騙手段把蔡侯殺死,在佔領蔡地方之後又讓當地人民負擔沉重,當地民眾對佔領者肯定有一種刻骨的仇恨。人們猜測,一定是這位墓主人生前已經感覺到了蔡國百姓對他的仇視,所以他不惜代價為自己修建了這座戒備森嚴的墓穴。

考古發掘還在繼續,人們在主棺周圍發現了13具屍骸。在墓主人生活的年代還盛行殉葬,級別越高則殉葬人數越多。根據墓中殘存的骨骼推測,她們的年齡都在20—30歲之間。其中兩具屍骸完整,而且自帶棺木,分別緊貼在主棺的左右兩側。

其中一位緊靠主棺的陪葬人有些特別,她的年齡在20歲左右,從她的棺木內發現了精美的玉質耳挖勺。這個兩千多年前的玉質耳挖勺,一定是墓主人生前喜愛或使用過的物品,耳挖勺上雕刻著的是一個跪姿的裸女。

在這十三具人骨殘骸上都沒有明顯的損傷,不像是被砍殺的,姿勢自然,很可能是被毒殺。她們或許是墓主人的妻妾,或許是他的侍女,總之是生前陪伴在他身邊的女人。當墓主人死後,她們就理所當然地成為他的殉葬品。

當主棺清理即將結束時,考古隊員們在主棺的朽灰中找到了半個頭骨。根據頭骨上的硃砂,馬俊才判定這就是墓主人的頭骨。因為只有高級貴族的墓葬中才能使用硃砂,陪葬人是沒有資格使用的。古人認為硃砂有防腐的功能,所以應用於墓葬中對屍體和棺木進行防蟲防腐。

由墓葬中的隨葬器物和眾多殉葬者看,墓主人應該是個男性。由墓主人的頭骨殘片看,他的年齡最多隻有四十歲,也就是在盛年時期死亡的。

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使得這位英年早逝的墓主人僅剩了半個頭顱在墓中?

原來漢代盜墓者在主棺棺蓋兩邊鑿洞,把蓋拉塌,棺蓋塌落正好壓在棺中墓主人的頭上。墓主應該是男性,因為棺中沒有那麼多的首飾,只在嘴裡含了玉,盜墓者將玉取出後就沒有必要把頭再抱出去了。至於他的軀幹部分,主棺內沒有軀幹部分的骨骼,因為他的身體上有很多的裝飾品,可能當時漢代盜墓賊將軀幹部分骨骼取出瓜分了上面的隨葬品,然後隨手丟棄。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人們一直好奇著,大墓主棺離墓底的一米深的細沙裡到底隱藏了什麼祕密?謎底終於揭開,一把極為罕見的帶玉柄的青銅劍顯露了出來。這把玉柄的青銅劍,已經斷成了三截。

寶劍為什麼會埋在棺槨下面,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想見,這把劍在當年一定是青光閃爍、寒氣逼人,曾幫助墓主人立下過赫赫戰功。寶劍與它的主人曾經一同經歷了一番非同尋常的磨礪,它承載的無數傳奇往事伴隨著主人的謝世而宣告終結,有關它的種種不為外人主棺周圍發現了所知的祕密也與主人一起埋藏在了墓穴之中。

經過鑽探,在距這處墓葬23米遠的地方還有一個墓葬存在。根據楚國高級貴族夫婦異穴合葬的習俗,人們推測這可能是一號墓主的夫人墓。

人們面前,長眠棺內兩千多年的墓主人的身份是這座古墓給人們留下的最大懸念。

發掘中出土的第一件文物是青銅浴缶,這件帶有戰國時期楚國風格的隨葬品引起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郝本性的注意。青銅浴缶裡有一種叫罐缶,在北方很少見,因為南方天氣炎熱需要經常沐浴,所以必然使用這種器物來盛水。普通人使用的一般是瓦罐,而高級貴族就會用特定的青銅器作為儲水器物。上蔡古墓出土了不少青銅器,從種類上來看,有一些是楚國所特有的,比如升鼎,在中原地區是沒有的;還有龍耳方壺,也只有在春秋楚墓裡才會發現。

"

那是一個尚處於青銅文明階段的古老時代,卻已發展出了令人歎為觀止的墓葬防盜術。一座已有兩千年曆史的春秋楚墓,向我們昭示著古人的聰明才智。墓中的重重阻隔,令歷代盜墓者每每望而興嘆。兩千年間幾經盜掘,它始終未被侵入者攻破最後的防線。

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楚墓,從戰國時期開始就有盜墓賊光顧。但是,兩千多年間,盜墓賊十多次盜挖墓葬,都沒有得逞。是什麼奇異的防盜術阻止了一次又一次的盜墓行動?考古隊在清理墓頂和墓室外圍時,發現了幾具屍骨。這些屍骨側身蜷曲著,他們是盜墓者嗎?古墓為什麼建在一座村莊的遺址之上?它的主人究竟是誰?距墓葬23米遠處又發現了另外一座墓室,它的墓主人又是誰?與一號墓主有著怎樣的關係?

楚墓疑雲

2005年11月,在河南省上蔡縣的古墓發掘現場,大墓的發掘已經到了關鍵時刻,備受矚目的主棺清理工作即將開始。

這是一座罕見的積石積沙墓,雖然經歷了兩千多年的風雨和十二次的盜掘,仍倖存下來大量珍貴文物,其中有圓形蓋印鼎5件、四龍耳鑑2件、方壺2件、鬲1件、敦1件、浴缶1件、甬鍾3件、柱頭飾10餘件、石編磬10件,以及一些戈、矛、鏃、車軎、馬銜、節約等青銅器和一定數量的包金銅片、玉貝、海貝、骨質仿貝等。其中不乏精美重器,除圓形蓋鼎外,兩件四龍耳銅鑑口徑67釐米,形體較大。兩件雙龍耳方壺,花紋精美。石磬為實用器,質地精良,十分難得。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經過六個多月的艱苦發掘,由於年代久遠已腐朽成灰的棺槨終於展現在人們面前,長眠棺內兩千多年的墓主人的身份是這座古墓給人們留下的最大懸念。

發掘中出土的第一件文物是青銅浴缶,這件帶有戰國時期楚國風格的隨葬品引起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郝本性的注意。青銅浴缶裡有一種叫罐缶,在北方很少見,因為南方天氣炎熱需要經常沐浴,所以必然使用這種器物來盛水。普通人使用的一般是瓦罐,而高級貴族就會用特定的青銅器作為儲水器物。上蔡古墓出土了不少青銅器,從種類上來看,有一些是楚國所特有的,比如升鼎,在中原地區是沒有的;還有龍耳方壺,也只有在春秋楚墓裡才會發現。

從古墓往東三公里就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蔡國故城,蔡國在此立都五百年,歷經十幾位國君。人們紛紛猜測:這位神祕的墓主人會不會是蔡國的某位國君呢?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蔡國是西周時期一個重要的諸侯國,如今我們能看到的這幾段殘垣斷壁,就是周朝初年由兩代蔡侯相繼築城建起的城牆,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但是在那個群雄並起、刀光劍影、

相互兼併的亂世,蔡國高大的城牆並沒能阻擋住楚國的戰車,最終還是歸降了楚國。

投降之後,楚國的條件就是蔡國必須遷走,文獻中說的"枯爾遷墓",意思就是都城遷走後蔡國的祖廟、祖墳也隨之遷移了。上蔡楚墓從歷史年代上判斷是建於戰國初期,這個時期蔡國已經遷到安徽壽縣一帶,墓葬所在地已為楚國佔領。由此判斷,這應該是楚國的貴族墓。

在考古現場,開棺的過程非常漫長。要見到這位來自遙遠楚國的墓主人,必須先清理掉厚厚的棺灰。在主棺的壁上,人們發現了大量的金箔片,在金箔之下是一層青銅的底託,這些應該是從棺板上脫落下來的裝飾,棺板以金箔來裝飾讓考古領隊馬俊才十分吃驚。這些金箔

絕大多數還是光亮如初,看起來純度很高,不亞於目前看到的18k金,而且清理出土的金箔數量龐大。金箔裝飾,目前來說在楚墓裡面,甚至是在戰國時期別的大墓裡面都很少發現。只有淅川的春秋中期偏晚或者春秋晚期楚國王子墓裡面發現了一定數量的這種黃金箔片裝飾,它們和上蔡楚墓的棺板金箔裝飾幾乎是一脈相承。

馬俊才認為,雖然現在還無法確定墓主人是否是王子級別的人物,但至少他是享受了和楚國王子同樣級別的喪葬待遇。馬俊才試著將這些金箔殘片拼對起來,發現拼對出來的圖案是一種龍的形象:龍圖騰。再結合發現的眉毛、鼻子、嘴,經過拼對發現龍面的個體非常大,眼珠的直徑就有20釐米。作為東周時期大型墓葬的壁畫裝飾,用金做主花紋的裝飾是比較罕見的,而且這種龍形象是第一次出現。

這些金箔片組成的獸面紋也稱"饕餮紋",是商周青銅器上最常見的一種裝飾紋樣,象徵著古代傳說中的貪食的惡獸,具有鮮明的宗教文化特徵。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能夠使用黃金做成的饕餮紋來裝飾自己的墓室,可以想像墓主人權高位重,即使在他逝去之後也還是在追求著生前的威嚴權勢。

在已經發掘的戰國大墓中,這個墓的規模實屬罕見,墓室長25米多、寬17米、深18米,在當時生產力比較低下,社會經濟尚不發達的情況下,它的主人應該擁有至高的權勢和無窮的財富,才有條件有能力修建如此宏偉的身後歸宿。

主棺裡放置的隨葬器物都是墓主人最珍貴的物品,然而主棺旁邊出現的一個現代盜洞卻讓考古隊員們十分擔心。

經過了七天的清理,主棺終於被打開,然而人們最不希望看到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棺室內明顯是經過了盜擾,底部僅剩一些海貝、玉琮、玉璧等隨葬品,而墓主人的屍骨卻蹤影全無。

從墓中出土的大量兵器看來,墓主人應該十分善戰,但被稱為鎮墓之寶的青銅劍卻遲遲沒有發現。戰國時期,楚人大舉擴張,拓寬疆土,尚武之風在國內頗為盛行,所以大凡男子的墓中,劍是必出的武器,楚人制造的青銅劍直到今天都赫赫有名。楚墓因此有個特點,出土寶劍較多。楚國領兵打仗的將領如果戰敗就會自殺,或者是被殺,劍是平日防身武器,很少離開身邊。另外,春秋時期的戰爭,形式以車戰為主,貴族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軍事訓練,每一個高級貴族都既會使用武器,又能夠統帥軍隊。劍作為常用兵器必然成為必不可少的隨葬品。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墓主人的失蹤讓人們懷疑這是個衣冠冢,也許墓主人已經戰死疆場、屍骨無存,楚王為了表彰他的戰功,為他舉行了厚葬。

經過勘探,墓中主棺並沒有直接壓著生土,在棺槨下方還有一米多厚的積沙,這其中又會隱藏著些什麼玄機呢?

在發掘商周時期的墓葬時,人們大都以隨葬品來確定墓主人的身份地位。這個墓中最先出土的青銅禮器是一隻大鼎,鼎中還存有一些獸骨。銅鼎是國王和高級貴族在祭祀的時候煮肉或盛肉的一種器皿,鼎的大小輕重反映出使用者的等級高低和權力大小。鼎是祭祀時必須使用的重要禮器,同時也是社稷的象徵。

上蔡楚墓出土的銅鼎有80釐米高。這尊巨型圓鼎,在至今我國出土的楚國銅器中體量僅次於楚幽王墓鑊鼎(高76釐米),足以展示墓主人的顯赫身份。難道這又是個楚王墓嗎?

但是楚王是絕對不可能葬在這兒的。楚王之下還有幾級:令尹(相當於後來的宰相),司馬(類似後來的三軍司令),縣公。楚滅蔡以後,把蔡國變為楚的蔡縣,縣裡握有兵權的最高行政長官被稱為縣公。楚國最早有設縣之舉,此外秦國設縣也比較早。它們不是普遍地設縣,而是在邊防重鎮,目的在於向外擴展或是抵禦外敵,設縣本身就成為了一種政治改革,

在公元前500年那個動盪的年代裡,楚是南方一個古老的大國,實力雄厚。滅掉蔡國後,為了入主中原,楚國開始一步步蠶食汝河中下游一帶的小國家。已被楚國佔領的蔡國故城,地處汝河中游,也就成為楚國進攻中原的戰略要地,必然以重兵把守,被派到此地的也是國王最親信的王族子弟。在這個特定的歷史環境下,縣公就成了手握兵權的重要人物,甚至未來會獲得更高的地位。楚平王在成為國王之前,就曾經是蔡地的縣公。

春秋戰國時期,鼎是最重要的禮器,不同的鼎有不同的用途,從而形成了一套嚴格的用鼎制度。天子可以用九鼎,諸侯能用七鼎,大夫只能用五鼎,士最多隻能用兩鼎。唯有楚國是用升鼎來顯示身份地位的高低的。上蔡楚墓中發現了四個升鼎和一個鼎腿,但從五個鼎擺放的位置來看,中間存在著空地,人們推測墓中原來曾有七件升鼎,有兩件已被盜墓賊盜走。

在河南淅川發現了令尹子庚的墓,《左傳》中有令尹子庚的名字。令尹子庚墓中出土了七個升鼎,上蔡楚墓裡現在保存有四個升鼎,其餘已經被盜。如果原來是七個升鼎,墓主就至少是個令尹;如果是五個升鼎,起碼也是司馬。遺憾的是,現在已經不齊全。另外,也不要小看縣宮,因為楚平王在當國王之前,就是蔡地的縣宮。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在墓坑的東邊,散落著十三個石罄和三枚甬鍾,青銅編鐘是王室的禮樂重器,它和鼎一樣是權力和身份的象徵,能使用甬鐘的是級別非常高的貴族。

1978年,曾侯乙墓曾出土一組編鐘,是楚王送給曾國的陪葬品。最上面一層斜掛著的叫"鈕鍾",中間及下面一層直懸的就是"甬鍾",按形體大小和音階排列成組的是"編鐘"。甬鍾與"編鐘"和"紐鍾"齊名,號稱古樂"三鍾"。楚國音樂非常發達,具有濃郁的地方風格,被稱為"楚聲"或"南音"。

現在還無法判斷原來隨葬的甬鍾到底有多少。從墓中僅剩的三個甬鍾看,每個鉦部都鑄有銘文,甬鐘上的銘文是春秋戰國時期被稱為"鳥篆"的古文字,因為字數太少,同樣無法成為判定墓主人身份的依據。

上蔡楚墓是一座罕見的積石積沙防盜墓,墓主人為自己修建的墓穴深18米,其中10米都是細沙,細沙中還混雜了數千塊大小不一、石質紛雜的石塊。一旦有人進入,石塊和細沙將會把進入墓穴的人埋住,夾雜在沙中的石塊都是經過了特別地挑選。沙中石塊的邊角非常鋒利,說明了從遙遠的地方運來的運輸過程中,經過顛簸磕碰的機會不多。水運是最穩妥的運輸方式。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當地的老人們說,以前站在墓地封土的高崗子上就能看到遠處有條河,至今還有座很大的石橋。從墓地出發沿著麥田走半個小時就可以到達朱裡橋,老人說,現在河裡水少了,他小時候,這河裡還能走很大的船。當年墓主人也許就是為了運沙石的便利,所以墓地選在了離河道和近的地方,

在離墓葬不足十米的地方,出土了大量魚鉤、網墜和貝殼。兩千多年前這裡曾是蔡國的一個漁獵經濟發達的居落,一定是造墓者看中了這塊風水寶地,利用手中的權力將整個居落遷走。

與當時特定的社會環境和歷史背景相關,楚國兩次滅蔡,而且在第一次滅蔡的時候,用卑鄙的欺騙手段把蔡侯殺死,在佔領蔡地方之後又讓當地人民負擔沉重,當地民眾對佔領者肯定有一種刻骨的仇恨。人們猜測,一定是這位墓主人生前已經感覺到了蔡國百姓對他的仇視,所以他不惜代價為自己修建了這座戒備森嚴的墓穴。

考古發掘還在繼續,人們在主棺周圍發現了13具屍骸。在墓主人生活的年代還盛行殉葬,級別越高則殉葬人數越多。根據墓中殘存的骨骼推測,她們的年齡都在20—30歲之間。其中兩具屍骸完整,而且自帶棺木,分別緊貼在主棺的左右兩側。

其中一位緊靠主棺的陪葬人有些特別,她的年齡在20歲左右,從她的棺木內發現了精美的玉質耳挖勺。這個兩千多年前的玉質耳挖勺,一定是墓主人生前喜愛或使用過的物品,耳挖勺上雕刻著的是一個跪姿的裸女。

在這十三具人骨殘骸上都沒有明顯的損傷,不像是被砍殺的,姿勢自然,很可能是被毒殺。她們或許是墓主人的妻妾,或許是他的侍女,總之是生前陪伴在他身邊的女人。當墓主人死後,她們就理所當然地成為他的殉葬品。

當主棺清理即將結束時,考古隊員們在主棺的朽灰中找到了半個頭骨。根據頭骨上的硃砂,馬俊才判定這就是墓主人的頭骨。因為只有高級貴族的墓葬中才能使用硃砂,陪葬人是沒有資格使用的。古人認為硃砂有防腐的功能,所以應用於墓葬中對屍體和棺木進行防蟲防腐。

由墓葬中的隨葬器物和眾多殉葬者看,墓主人應該是個男性。由墓主人的頭骨殘片看,他的年齡最多隻有四十歲,也就是在盛年時期死亡的。

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使得這位英年早逝的墓主人僅剩了半個頭顱在墓中?

原來漢代盜墓者在主棺棺蓋兩邊鑿洞,把蓋拉塌,棺蓋塌落正好壓在棺中墓主人的頭上。墓主應該是男性,因為棺中沒有那麼多的首飾,只在嘴裡含了玉,盜墓者將玉取出後就沒有必要把頭再抱出去了。至於他的軀幹部分,主棺內沒有軀幹部分的骨骼,因為他的身體上有很多的裝飾品,可能當時漢代盜墓賊將軀幹部分骨骼取出瓜分了上面的隨葬品,然後隨手丟棄。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人們一直好奇著,大墓主棺離墓底的一米深的細沙裡到底隱藏了什麼祕密?謎底終於揭開,一把極為罕見的帶玉柄的青銅劍顯露了出來。這把玉柄的青銅劍,已經斷成了三截。

寶劍為什麼會埋在棺槨下面,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想見,這把劍在當年一定是青光閃爍、寒氣逼人,曾幫助墓主人立下過赫赫戰功。寶劍與它的主人曾經一同經歷了一番非同尋常的磨礪,它承載的無數傳奇往事伴隨著主人的謝世而宣告終結,有關它的種種不為外人主棺周圍發現了所知的祕密也與主人一起埋藏在了墓穴之中。

經過鑽探,在距這處墓葬23米遠的地方還有一個墓葬存在。根據楚國高級貴族夫婦異穴合葬的習俗,人們推測這可能是一號墓主的夫人墓。

人們面前,長眠棺內兩千多年的墓主人的身份是這座古墓給人們留下的最大懸念。

發掘中出土的第一件文物是青銅浴缶,這件帶有戰國時期楚國風格的隨葬品引起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郝本性的注意。青銅浴缶裡有一種叫罐缶,在北方很少見,因為南方天氣炎熱需要經常沐浴,所以必然使用這種器物來盛水。普通人使用的一般是瓦罐,而高級貴族就會用特定的青銅器作為儲水器物。上蔡古墓出土了不少青銅器,從種類上來看,有一些是楚國所特有的,比如升鼎,在中原地區是沒有的;還有龍耳方壺,也只有在春秋楚墓裡才會發現。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從古墓往東三公里就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蔡國故城,蔡國在此立都五百年,歷經十幾位國君。人們紛紛猜測:這位神祕的墓主人會不會是蔡國的某位國君呢?

蔡國是西周時期一個重要的諸侯國,如今我們能看到的這幾段殘垣斷壁,就是周朝初年由兩代蔡侯相繼築城建起的城牆,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但是在那個群雄並起、刀光劍影、相互兼併的亂世,蔡國高大的城牆並沒能阻擋住楚國的戰車,最終還是歸降了楚國。

投降之後,楚國的條件就是蔡國必須遷走,文獻中說的"枯爾遷墓",意思就是都城遷走後蔡國的祖廟、祖墳也隨之遷移了。上蔡楚墓從歷史年代上判斷是建於戰國初期,這個時期蔡國已經遷到安徽壽縣一帶,墓葬所在地已為楚國佔領。由此判斷,這應該是楚國的貴族墓。

在考古現場,開棺的過程非常漫長。要見到這位來自遙遠楚國的墓主人,必須先清理掉厚厚的棺灰。在主棺的壁上,人們發現了大量的金箔片,在金箔之下是一層青銅的底託,這些應該是從棺板上脫落下來的裝飾,棺板以金箔來裝飾讓考古領隊馬俊才十分吃驚。這些金箔

絕大多數還是光亮如初,看起來純度很高,不亞於目前看到的18k金,而且清理出土的金箔數量龐大。金箔裝飾,目前來說在楚墓裡面,甚至是在戰國時期別的大墓裡面都很少發現。只有淅川的春秋中期偏晚或者春秋晚期楚國王子墓裡面發現了一定數量的這種黃金箔片裝飾,它們和上蔡楚墓的棺板金箔裝飾幾乎是一脈相承。

"

那是一個尚處於青銅文明階段的古老時代,卻已發展出了令人歎為觀止的墓葬防盜術。一座已有兩千年曆史的春秋楚墓,向我們昭示著古人的聰明才智。墓中的重重阻隔,令歷代盜墓者每每望而興嘆。兩千年間幾經盜掘,它始終未被侵入者攻破最後的防線。

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楚墓,從戰國時期開始就有盜墓賊光顧。但是,兩千多年間,盜墓賊十多次盜挖墓葬,都沒有得逞。是什麼奇異的防盜術阻止了一次又一次的盜墓行動?考古隊在清理墓頂和墓室外圍時,發現了幾具屍骨。這些屍骨側身蜷曲著,他們是盜墓者嗎?古墓為什麼建在一座村莊的遺址之上?它的主人究竟是誰?距墓葬23米遠處又發現了另外一座墓室,它的墓主人又是誰?與一號墓主有著怎樣的關係?

楚墓疑雲

2005年11月,在河南省上蔡縣的古墓發掘現場,大墓的發掘已經到了關鍵時刻,備受矚目的主棺清理工作即將開始。

這是一座罕見的積石積沙墓,雖然經歷了兩千多年的風雨和十二次的盜掘,仍倖存下來大量珍貴文物,其中有圓形蓋印鼎5件、四龍耳鑑2件、方壺2件、鬲1件、敦1件、浴缶1件、甬鍾3件、柱頭飾10餘件、石編磬10件,以及一些戈、矛、鏃、車軎、馬銜、節約等青銅器和一定數量的包金銅片、玉貝、海貝、骨質仿貝等。其中不乏精美重器,除圓形蓋鼎外,兩件四龍耳銅鑑口徑67釐米,形體較大。兩件雙龍耳方壺,花紋精美。石磬為實用器,質地精良,十分難得。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經過六個多月的艱苦發掘,由於年代久遠已腐朽成灰的棺槨終於展現在人們面前,長眠棺內兩千多年的墓主人的身份是這座古墓給人們留下的最大懸念。

發掘中出土的第一件文物是青銅浴缶,這件帶有戰國時期楚國風格的隨葬品引起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郝本性的注意。青銅浴缶裡有一種叫罐缶,在北方很少見,因為南方天氣炎熱需要經常沐浴,所以必然使用這種器物來盛水。普通人使用的一般是瓦罐,而高級貴族就會用特定的青銅器作為儲水器物。上蔡古墓出土了不少青銅器,從種類上來看,有一些是楚國所特有的,比如升鼎,在中原地區是沒有的;還有龍耳方壺,也只有在春秋楚墓裡才會發現。

從古墓往東三公里就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蔡國故城,蔡國在此立都五百年,歷經十幾位國君。人們紛紛猜測:這位神祕的墓主人會不會是蔡國的某位國君呢?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蔡國是西周時期一個重要的諸侯國,如今我們能看到的這幾段殘垣斷壁,就是周朝初年由兩代蔡侯相繼築城建起的城牆,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但是在那個群雄並起、刀光劍影、

相互兼併的亂世,蔡國高大的城牆並沒能阻擋住楚國的戰車,最終還是歸降了楚國。

投降之後,楚國的條件就是蔡國必須遷走,文獻中說的"枯爾遷墓",意思就是都城遷走後蔡國的祖廟、祖墳也隨之遷移了。上蔡楚墓從歷史年代上判斷是建於戰國初期,這個時期蔡國已經遷到安徽壽縣一帶,墓葬所在地已為楚國佔領。由此判斷,這應該是楚國的貴族墓。

在考古現場,開棺的過程非常漫長。要見到這位來自遙遠楚國的墓主人,必須先清理掉厚厚的棺灰。在主棺的壁上,人們發現了大量的金箔片,在金箔之下是一層青銅的底託,這些應該是從棺板上脫落下來的裝飾,棺板以金箔來裝飾讓考古領隊馬俊才十分吃驚。這些金箔

絕大多數還是光亮如初,看起來純度很高,不亞於目前看到的18k金,而且清理出土的金箔數量龐大。金箔裝飾,目前來說在楚墓裡面,甚至是在戰國時期別的大墓裡面都很少發現。只有淅川的春秋中期偏晚或者春秋晚期楚國王子墓裡面發現了一定數量的這種黃金箔片裝飾,它們和上蔡楚墓的棺板金箔裝飾幾乎是一脈相承。

馬俊才認為,雖然現在還無法確定墓主人是否是王子級別的人物,但至少他是享受了和楚國王子同樣級別的喪葬待遇。馬俊才試著將這些金箔殘片拼對起來,發現拼對出來的圖案是一種龍的形象:龍圖騰。再結合發現的眉毛、鼻子、嘴,經過拼對發現龍面的個體非常大,眼珠的直徑就有20釐米。作為東周時期大型墓葬的壁畫裝飾,用金做主花紋的裝飾是比較罕見的,而且這種龍形象是第一次出現。

這些金箔片組成的獸面紋也稱"饕餮紋",是商周青銅器上最常見的一種裝飾紋樣,象徵著古代傳說中的貪食的惡獸,具有鮮明的宗教文化特徵。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能夠使用黃金做成的饕餮紋來裝飾自己的墓室,可以想像墓主人權高位重,即使在他逝去之後也還是在追求著生前的威嚴權勢。

在已經發掘的戰國大墓中,這個墓的規模實屬罕見,墓室長25米多、寬17米、深18米,在當時生產力比較低下,社會經濟尚不發達的情況下,它的主人應該擁有至高的權勢和無窮的財富,才有條件有能力修建如此宏偉的身後歸宿。

主棺裡放置的隨葬器物都是墓主人最珍貴的物品,然而主棺旁邊出現的一個現代盜洞卻讓考古隊員們十分擔心。

經過了七天的清理,主棺終於被打開,然而人們最不希望看到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棺室內明顯是經過了盜擾,底部僅剩一些海貝、玉琮、玉璧等隨葬品,而墓主人的屍骨卻蹤影全無。

從墓中出土的大量兵器看來,墓主人應該十分善戰,但被稱為鎮墓之寶的青銅劍卻遲遲沒有發現。戰國時期,楚人大舉擴張,拓寬疆土,尚武之風在國內頗為盛行,所以大凡男子的墓中,劍是必出的武器,楚人制造的青銅劍直到今天都赫赫有名。楚墓因此有個特點,出土寶劍較多。楚國領兵打仗的將領如果戰敗就會自殺,或者是被殺,劍是平日防身武器,很少離開身邊。另外,春秋時期的戰爭,形式以車戰為主,貴族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軍事訓練,每一個高級貴族都既會使用武器,又能夠統帥軍隊。劍作為常用兵器必然成為必不可少的隨葬品。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墓主人的失蹤讓人們懷疑這是個衣冠冢,也許墓主人已經戰死疆場、屍骨無存,楚王為了表彰他的戰功,為他舉行了厚葬。

經過勘探,墓中主棺並沒有直接壓著生土,在棺槨下方還有一米多厚的積沙,這其中又會隱藏著些什麼玄機呢?

在發掘商周時期的墓葬時,人們大都以隨葬品來確定墓主人的身份地位。這個墓中最先出土的青銅禮器是一隻大鼎,鼎中還存有一些獸骨。銅鼎是國王和高級貴族在祭祀的時候煮肉或盛肉的一種器皿,鼎的大小輕重反映出使用者的等級高低和權力大小。鼎是祭祀時必須使用的重要禮器,同時也是社稷的象徵。

上蔡楚墓出土的銅鼎有80釐米高。這尊巨型圓鼎,在至今我國出土的楚國銅器中體量僅次於楚幽王墓鑊鼎(高76釐米),足以展示墓主人的顯赫身份。難道這又是個楚王墓嗎?

但是楚王是絕對不可能葬在這兒的。楚王之下還有幾級:令尹(相當於後來的宰相),司馬(類似後來的三軍司令),縣公。楚滅蔡以後,把蔡國變為楚的蔡縣,縣裡握有兵權的最高行政長官被稱為縣公。楚國最早有設縣之舉,此外秦國設縣也比較早。它們不是普遍地設縣,而是在邊防重鎮,目的在於向外擴展或是抵禦外敵,設縣本身就成為了一種政治改革,

在公元前500年那個動盪的年代裡,楚是南方一個古老的大國,實力雄厚。滅掉蔡國後,為了入主中原,楚國開始一步步蠶食汝河中下游一帶的小國家。已被楚國佔領的蔡國故城,地處汝河中游,也就成為楚國進攻中原的戰略要地,必然以重兵把守,被派到此地的也是國王最親信的王族子弟。在這個特定的歷史環境下,縣公就成了手握兵權的重要人物,甚至未來會獲得更高的地位。楚平王在成為國王之前,就曾經是蔡地的縣公。

春秋戰國時期,鼎是最重要的禮器,不同的鼎有不同的用途,從而形成了一套嚴格的用鼎制度。天子可以用九鼎,諸侯能用七鼎,大夫只能用五鼎,士最多隻能用兩鼎。唯有楚國是用升鼎來顯示身份地位的高低的。上蔡楚墓中發現了四個升鼎和一個鼎腿,但從五個鼎擺放的位置來看,中間存在著空地,人們推測墓中原來曾有七件升鼎,有兩件已被盜墓賊盜走。

在河南淅川發現了令尹子庚的墓,《左傳》中有令尹子庚的名字。令尹子庚墓中出土了七個升鼎,上蔡楚墓裡現在保存有四個升鼎,其餘已經被盜。如果原來是七個升鼎,墓主就至少是個令尹;如果是五個升鼎,起碼也是司馬。遺憾的是,現在已經不齊全。另外,也不要小看縣宮,因為楚平王在當國王之前,就是蔡地的縣宮。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在墓坑的東邊,散落著十三個石罄和三枚甬鍾,青銅編鐘是王室的禮樂重器,它和鼎一樣是權力和身份的象徵,能使用甬鐘的是級別非常高的貴族。

1978年,曾侯乙墓曾出土一組編鐘,是楚王送給曾國的陪葬品。最上面一層斜掛著的叫"鈕鍾",中間及下面一層直懸的就是"甬鍾",按形體大小和音階排列成組的是"編鐘"。甬鍾與"編鐘"和"紐鍾"齊名,號稱古樂"三鍾"。楚國音樂非常發達,具有濃郁的地方風格,被稱為"楚聲"或"南音"。

現在還無法判斷原來隨葬的甬鍾到底有多少。從墓中僅剩的三個甬鍾看,每個鉦部都鑄有銘文,甬鐘上的銘文是春秋戰國時期被稱為"鳥篆"的古文字,因為字數太少,同樣無法成為判定墓主人身份的依據。

上蔡楚墓是一座罕見的積石積沙防盜墓,墓主人為自己修建的墓穴深18米,其中10米都是細沙,細沙中還混雜了數千塊大小不一、石質紛雜的石塊。一旦有人進入,石塊和細沙將會把進入墓穴的人埋住,夾雜在沙中的石塊都是經過了特別地挑選。沙中石塊的邊角非常鋒利,說明了從遙遠的地方運來的運輸過程中,經過顛簸磕碰的機會不多。水運是最穩妥的運輸方式。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當地的老人們說,以前站在墓地封土的高崗子上就能看到遠處有條河,至今還有座很大的石橋。從墓地出發沿著麥田走半個小時就可以到達朱裡橋,老人說,現在河裡水少了,他小時候,這河裡還能走很大的船。當年墓主人也許就是為了運沙石的便利,所以墓地選在了離河道和近的地方,

在離墓葬不足十米的地方,出土了大量魚鉤、網墜和貝殼。兩千多年前這裡曾是蔡國的一個漁獵經濟發達的居落,一定是造墓者看中了這塊風水寶地,利用手中的權力將整個居落遷走。

與當時特定的社會環境和歷史背景相關,楚國兩次滅蔡,而且在第一次滅蔡的時候,用卑鄙的欺騙手段把蔡侯殺死,在佔領蔡地方之後又讓當地人民負擔沉重,當地民眾對佔領者肯定有一種刻骨的仇恨。人們猜測,一定是這位墓主人生前已經感覺到了蔡國百姓對他的仇視,所以他不惜代價為自己修建了這座戒備森嚴的墓穴。

考古發掘還在繼續,人們在主棺周圍發現了13具屍骸。在墓主人生活的年代還盛行殉葬,級別越高則殉葬人數越多。根據墓中殘存的骨骼推測,她們的年齡都在20—30歲之間。其中兩具屍骸完整,而且自帶棺木,分別緊貼在主棺的左右兩側。

其中一位緊靠主棺的陪葬人有些特別,她的年齡在20歲左右,從她的棺木內發現了精美的玉質耳挖勺。這個兩千多年前的玉質耳挖勺,一定是墓主人生前喜愛或使用過的物品,耳挖勺上雕刻著的是一個跪姿的裸女。

在這十三具人骨殘骸上都沒有明顯的損傷,不像是被砍殺的,姿勢自然,很可能是被毒殺。她們或許是墓主人的妻妾,或許是他的侍女,總之是生前陪伴在他身邊的女人。當墓主人死後,她們就理所當然地成為他的殉葬品。

當主棺清理即將結束時,考古隊員們在主棺的朽灰中找到了半個頭骨。根據頭骨上的硃砂,馬俊才判定這就是墓主人的頭骨。因為只有高級貴族的墓葬中才能使用硃砂,陪葬人是沒有資格使用的。古人認為硃砂有防腐的功能,所以應用於墓葬中對屍體和棺木進行防蟲防腐。

由墓葬中的隨葬器物和眾多殉葬者看,墓主人應該是個男性。由墓主人的頭骨殘片看,他的年齡最多隻有四十歲,也就是在盛年時期死亡的。

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使得這位英年早逝的墓主人僅剩了半個頭顱在墓中?

原來漢代盜墓者在主棺棺蓋兩邊鑿洞,把蓋拉塌,棺蓋塌落正好壓在棺中墓主人的頭上。墓主應該是男性,因為棺中沒有那麼多的首飾,只在嘴裡含了玉,盜墓者將玉取出後就沒有必要把頭再抱出去了。至於他的軀幹部分,主棺內沒有軀幹部分的骨骼,因為他的身體上有很多的裝飾品,可能當時漢代盜墓賊將軀幹部分骨骼取出瓜分了上面的隨葬品,然後隨手丟棄。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人們一直好奇著,大墓主棺離墓底的一米深的細沙裡到底隱藏了什麼祕密?謎底終於揭開,一把極為罕見的帶玉柄的青銅劍顯露了出來。這把玉柄的青銅劍,已經斷成了三截。

寶劍為什麼會埋在棺槨下面,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想見,這把劍在當年一定是青光閃爍、寒氣逼人,曾幫助墓主人立下過赫赫戰功。寶劍與它的主人曾經一同經歷了一番非同尋常的磨礪,它承載的無數傳奇往事伴隨著主人的謝世而宣告終結,有關它的種種不為外人主棺周圍發現了所知的祕密也與主人一起埋藏在了墓穴之中。

經過鑽探,在距這處墓葬23米遠的地方還有一個墓葬存在。根據楚國高級貴族夫婦異穴合葬的習俗,人們推測這可能是一號墓主的夫人墓。

人們面前,長眠棺內兩千多年的墓主人的身份是這座古墓給人們留下的最大懸念。

發掘中出土的第一件文物是青銅浴缶,這件帶有戰國時期楚國風格的隨葬品引起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郝本性的注意。青銅浴缶裡有一種叫罐缶,在北方很少見,因為南方天氣炎熱需要經常沐浴,所以必然使用這種器物來盛水。普通人使用的一般是瓦罐,而高級貴族就會用特定的青銅器作為儲水器物。上蔡古墓出土了不少青銅器,從種類上來看,有一些是楚國所特有的,比如升鼎,在中原地區是沒有的;還有龍耳方壺,也只有在春秋楚墓裡才會發現。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從古墓往東三公里就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蔡國故城,蔡國在此立都五百年,歷經十幾位國君。人們紛紛猜測:這位神祕的墓主人會不會是蔡國的某位國君呢?

蔡國是西周時期一個重要的諸侯國,如今我們能看到的這幾段殘垣斷壁,就是周朝初年由兩代蔡侯相繼築城建起的城牆,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但是在那個群雄並起、刀光劍影、相互兼併的亂世,蔡國高大的城牆並沒能阻擋住楚國的戰車,最終還是歸降了楚國。

投降之後,楚國的條件就是蔡國必須遷走,文獻中說的"枯爾遷墓",意思就是都城遷走後蔡國的祖廟、祖墳也隨之遷移了。上蔡楚墓從歷史年代上判斷是建於戰國初期,這個時期蔡國已經遷到安徽壽縣一帶,墓葬所在地已為楚國佔領。由此判斷,這應該是楚國的貴族墓。

在考古現場,開棺的過程非常漫長。要見到這位來自遙遠楚國的墓主人,必須先清理掉厚厚的棺灰。在主棺的壁上,人們發現了大量的金箔片,在金箔之下是一層青銅的底託,這些應該是從棺板上脫落下來的裝飾,棺板以金箔來裝飾讓考古領隊馬俊才十分吃驚。這些金箔

絕大多數還是光亮如初,看起來純度很高,不亞於目前看到的18k金,而且清理出土的金箔數量龐大。金箔裝飾,目前來說在楚墓裡面,甚至是在戰國時期別的大墓裡面都很少發現。只有淅川的春秋中期偏晚或者春秋晚期楚國王子墓裡面發現了一定數量的這種黃金箔片裝飾,它們和上蔡楚墓的棺板金箔裝飾幾乎是一脈相承。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馬俊才認為,雖然現在還無法確定墓主人是否是王子級別的人物,但至少他是享受了和楚國王子同樣級別的喪葬待遇。馬俊才試著將這些金箔殘片拼對起來,發現拼對出來的圖案是一種龍的形象:龍圖騰。再結合發現的眉毛、鼻子、嘴,經過拼對發現龍面的個體非常大,眼珠的直徑就有20釐米。作為東周時期大型墓葬的壁畫裝飾,用金做主花紋的裝飾是比較罕見的,而且這種龍形象是第一次出現。

這些金箔片組成的獸面紋也稱"饕餮紋",是商周青銅器上最常見的一種裝飾紋樣,象徵著古代傳說中的貪食的惡獸,具有鮮明的宗教文化特徵。

能夠使用黃金做成的饕餮紋來裝飾自己的墓室,可以想像墓主人權高位重,即使在他逝去之後也還是在追求著生前的威嚴權勢。

在已經發掘的戰國大墓中,這個墓的規模實屬罕見,墓室長25米多、寬17米、深18米,在當時生產力比較低下,社會經濟尚不發達的情況下,它的主人應該擁有至高的權勢和無窮的財富,才有條件有能力修建如此宏偉的身後歸宿。

主棺裡放置的隨葬器物都是墓主人最珍貴的物品,然而主棺旁邊出現的一個現代盜洞卻讓考古隊員們十分擔心。

經過了七天的清理,主棺終於被打開,然而人們最不希望看到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棺室內明顯是經過了盜擾,底部僅剩一些海貝、玉琮、玉璧等隨葬品,而墓主人的屍骨卻蹤影全無。

從墓中出土的大量兵器看來,墓主人應該十分善戰,但被稱為鎮墓之寶的青銅劍卻遲遲沒有發現。戰國時期,楚人大舉擴張,拓寬疆土,尚武之風在國內頗為盛行,所以大凡男子的墓中,劍是必出的武器,楚人制造的青銅劍直到今天都赫赫有名。楚墓因此有個特點,出土寶劍較多。楚國領兵打仗的將領如果戰敗就會自殺,或者是被殺,劍是平日防身武器,很少離開身邊。另外,春秋時期的戰爭,形式以車戰為主,貴族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軍事訓練,每一個高級貴族都既會使用武器,又能夠統帥軍隊。劍作為常用兵器必然成為必不可少的隨葬品。

墓主人的失蹤讓人們懷疑這是個衣冠冢,也許墓主人已經戰死疆場、屍骨無存,楚王為了表彰他的戰功,為他舉行了厚葬。

"

那是一個尚處於青銅文明階段的古老時代,卻已發展出了令人歎為觀止的墓葬防盜術。一座已有兩千年曆史的春秋楚墓,向我們昭示著古人的聰明才智。墓中的重重阻隔,令歷代盜墓者每每望而興嘆。兩千年間幾經盜掘,它始終未被侵入者攻破最後的防線。

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楚墓,從戰國時期開始就有盜墓賊光顧。但是,兩千多年間,盜墓賊十多次盜挖墓葬,都沒有得逞。是什麼奇異的防盜術阻止了一次又一次的盜墓行動?考古隊在清理墓頂和墓室外圍時,發現了幾具屍骨。這些屍骨側身蜷曲著,他們是盜墓者嗎?古墓為什麼建在一座村莊的遺址之上?它的主人究竟是誰?距墓葬23米遠處又發現了另外一座墓室,它的墓主人又是誰?與一號墓主有著怎樣的關係?

楚墓疑雲

2005年11月,在河南省上蔡縣的古墓發掘現場,大墓的發掘已經到了關鍵時刻,備受矚目的主棺清理工作即將開始。

這是一座罕見的積石積沙墓,雖然經歷了兩千多年的風雨和十二次的盜掘,仍倖存下來大量珍貴文物,其中有圓形蓋印鼎5件、四龍耳鑑2件、方壺2件、鬲1件、敦1件、浴缶1件、甬鍾3件、柱頭飾10餘件、石編磬10件,以及一些戈、矛、鏃、車軎、馬銜、節約等青銅器和一定數量的包金銅片、玉貝、海貝、骨質仿貝等。其中不乏精美重器,除圓形蓋鼎外,兩件四龍耳銅鑑口徑67釐米,形體較大。兩件雙龍耳方壺,花紋精美。石磬為實用器,質地精良,十分難得。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經過六個多月的艱苦發掘,由於年代久遠已腐朽成灰的棺槨終於展現在人們面前,長眠棺內兩千多年的墓主人的身份是這座古墓給人們留下的最大懸念。

發掘中出土的第一件文物是青銅浴缶,這件帶有戰國時期楚國風格的隨葬品引起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郝本性的注意。青銅浴缶裡有一種叫罐缶,在北方很少見,因為南方天氣炎熱需要經常沐浴,所以必然使用這種器物來盛水。普通人使用的一般是瓦罐,而高級貴族就會用特定的青銅器作為儲水器物。上蔡古墓出土了不少青銅器,從種類上來看,有一些是楚國所特有的,比如升鼎,在中原地區是沒有的;還有龍耳方壺,也只有在春秋楚墓裡才會發現。

從古墓往東三公里就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蔡國故城,蔡國在此立都五百年,歷經十幾位國君。人們紛紛猜測:這位神祕的墓主人會不會是蔡國的某位國君呢?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蔡國是西周時期一個重要的諸侯國,如今我們能看到的這幾段殘垣斷壁,就是周朝初年由兩代蔡侯相繼築城建起的城牆,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但是在那個群雄並起、刀光劍影、

相互兼併的亂世,蔡國高大的城牆並沒能阻擋住楚國的戰車,最終還是歸降了楚國。

投降之後,楚國的條件就是蔡國必須遷走,文獻中說的"枯爾遷墓",意思就是都城遷走後蔡國的祖廟、祖墳也隨之遷移了。上蔡楚墓從歷史年代上判斷是建於戰國初期,這個時期蔡國已經遷到安徽壽縣一帶,墓葬所在地已為楚國佔領。由此判斷,這應該是楚國的貴族墓。

在考古現場,開棺的過程非常漫長。要見到這位來自遙遠楚國的墓主人,必須先清理掉厚厚的棺灰。在主棺的壁上,人們發現了大量的金箔片,在金箔之下是一層青銅的底託,這些應該是從棺板上脫落下來的裝飾,棺板以金箔來裝飾讓考古領隊馬俊才十分吃驚。這些金箔

絕大多數還是光亮如初,看起來純度很高,不亞於目前看到的18k金,而且清理出土的金箔數量龐大。金箔裝飾,目前來說在楚墓裡面,甚至是在戰國時期別的大墓裡面都很少發現。只有淅川的春秋中期偏晚或者春秋晚期楚國王子墓裡面發現了一定數量的這種黃金箔片裝飾,它們和上蔡楚墓的棺板金箔裝飾幾乎是一脈相承。

馬俊才認為,雖然現在還無法確定墓主人是否是王子級別的人物,但至少他是享受了和楚國王子同樣級別的喪葬待遇。馬俊才試著將這些金箔殘片拼對起來,發現拼對出來的圖案是一種龍的形象:龍圖騰。再結合發現的眉毛、鼻子、嘴,經過拼對發現龍面的個體非常大,眼珠的直徑就有20釐米。作為東周時期大型墓葬的壁畫裝飾,用金做主花紋的裝飾是比較罕見的,而且這種龍形象是第一次出現。

這些金箔片組成的獸面紋也稱"饕餮紋",是商周青銅器上最常見的一種裝飾紋樣,象徵著古代傳說中的貪食的惡獸,具有鮮明的宗教文化特徵。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能夠使用黃金做成的饕餮紋來裝飾自己的墓室,可以想像墓主人權高位重,即使在他逝去之後也還是在追求著生前的威嚴權勢。

在已經發掘的戰國大墓中,這個墓的規模實屬罕見,墓室長25米多、寬17米、深18米,在當時生產力比較低下,社會經濟尚不發達的情況下,它的主人應該擁有至高的權勢和無窮的財富,才有條件有能力修建如此宏偉的身後歸宿。

主棺裡放置的隨葬器物都是墓主人最珍貴的物品,然而主棺旁邊出現的一個現代盜洞卻讓考古隊員們十分擔心。

經過了七天的清理,主棺終於被打開,然而人們最不希望看到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棺室內明顯是經過了盜擾,底部僅剩一些海貝、玉琮、玉璧等隨葬品,而墓主人的屍骨卻蹤影全無。

從墓中出土的大量兵器看來,墓主人應該十分善戰,但被稱為鎮墓之寶的青銅劍卻遲遲沒有發現。戰國時期,楚人大舉擴張,拓寬疆土,尚武之風在國內頗為盛行,所以大凡男子的墓中,劍是必出的武器,楚人制造的青銅劍直到今天都赫赫有名。楚墓因此有個特點,出土寶劍較多。楚國領兵打仗的將領如果戰敗就會自殺,或者是被殺,劍是平日防身武器,很少離開身邊。另外,春秋時期的戰爭,形式以車戰為主,貴族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軍事訓練,每一個高級貴族都既會使用武器,又能夠統帥軍隊。劍作為常用兵器必然成為必不可少的隨葬品。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墓主人的失蹤讓人們懷疑這是個衣冠冢,也許墓主人已經戰死疆場、屍骨無存,楚王為了表彰他的戰功,為他舉行了厚葬。

經過勘探,墓中主棺並沒有直接壓著生土,在棺槨下方還有一米多厚的積沙,這其中又會隱藏著些什麼玄機呢?

在發掘商周時期的墓葬時,人們大都以隨葬品來確定墓主人的身份地位。這個墓中最先出土的青銅禮器是一隻大鼎,鼎中還存有一些獸骨。銅鼎是國王和高級貴族在祭祀的時候煮肉或盛肉的一種器皿,鼎的大小輕重反映出使用者的等級高低和權力大小。鼎是祭祀時必須使用的重要禮器,同時也是社稷的象徵。

上蔡楚墓出土的銅鼎有80釐米高。這尊巨型圓鼎,在至今我國出土的楚國銅器中體量僅次於楚幽王墓鑊鼎(高76釐米),足以展示墓主人的顯赫身份。難道這又是個楚王墓嗎?

但是楚王是絕對不可能葬在這兒的。楚王之下還有幾級:令尹(相當於後來的宰相),司馬(類似後來的三軍司令),縣公。楚滅蔡以後,把蔡國變為楚的蔡縣,縣裡握有兵權的最高行政長官被稱為縣公。楚國最早有設縣之舉,此外秦國設縣也比較早。它們不是普遍地設縣,而是在邊防重鎮,目的在於向外擴展或是抵禦外敵,設縣本身就成為了一種政治改革,

在公元前500年那個動盪的年代裡,楚是南方一個古老的大國,實力雄厚。滅掉蔡國後,為了入主中原,楚國開始一步步蠶食汝河中下游一帶的小國家。已被楚國佔領的蔡國故城,地處汝河中游,也就成為楚國進攻中原的戰略要地,必然以重兵把守,被派到此地的也是國王最親信的王族子弟。在這個特定的歷史環境下,縣公就成了手握兵權的重要人物,甚至未來會獲得更高的地位。楚平王在成為國王之前,就曾經是蔡地的縣公。

春秋戰國時期,鼎是最重要的禮器,不同的鼎有不同的用途,從而形成了一套嚴格的用鼎制度。天子可以用九鼎,諸侯能用七鼎,大夫只能用五鼎,士最多隻能用兩鼎。唯有楚國是用升鼎來顯示身份地位的高低的。上蔡楚墓中發現了四個升鼎和一個鼎腿,但從五個鼎擺放的位置來看,中間存在著空地,人們推測墓中原來曾有七件升鼎,有兩件已被盜墓賊盜走。

在河南淅川發現了令尹子庚的墓,《左傳》中有令尹子庚的名字。令尹子庚墓中出土了七個升鼎,上蔡楚墓裡現在保存有四個升鼎,其餘已經被盜。如果原來是七個升鼎,墓主就至少是個令尹;如果是五個升鼎,起碼也是司馬。遺憾的是,現在已經不齊全。另外,也不要小看縣宮,因為楚平王在當國王之前,就是蔡地的縣宮。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在墓坑的東邊,散落著十三個石罄和三枚甬鍾,青銅編鐘是王室的禮樂重器,它和鼎一樣是權力和身份的象徵,能使用甬鐘的是級別非常高的貴族。

1978年,曾侯乙墓曾出土一組編鐘,是楚王送給曾國的陪葬品。最上面一層斜掛著的叫"鈕鍾",中間及下面一層直懸的就是"甬鍾",按形體大小和音階排列成組的是"編鐘"。甬鍾與"編鐘"和"紐鍾"齊名,號稱古樂"三鍾"。楚國音樂非常發達,具有濃郁的地方風格,被稱為"楚聲"或"南音"。

現在還無法判斷原來隨葬的甬鍾到底有多少。從墓中僅剩的三個甬鍾看,每個鉦部都鑄有銘文,甬鐘上的銘文是春秋戰國時期被稱為"鳥篆"的古文字,因為字數太少,同樣無法成為判定墓主人身份的依據。

上蔡楚墓是一座罕見的積石積沙防盜墓,墓主人為自己修建的墓穴深18米,其中10米都是細沙,細沙中還混雜了數千塊大小不一、石質紛雜的石塊。一旦有人進入,石塊和細沙將會把進入墓穴的人埋住,夾雜在沙中的石塊都是經過了特別地挑選。沙中石塊的邊角非常鋒利,說明了從遙遠的地方運來的運輸過程中,經過顛簸磕碰的機會不多。水運是最穩妥的運輸方式。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當地的老人們說,以前站在墓地封土的高崗子上就能看到遠處有條河,至今還有座很大的石橋。從墓地出發沿著麥田走半個小時就可以到達朱裡橋,老人說,現在河裡水少了,他小時候,這河裡還能走很大的船。當年墓主人也許就是為了運沙石的便利,所以墓地選在了離河道和近的地方,

在離墓葬不足十米的地方,出土了大量魚鉤、網墜和貝殼。兩千多年前這裡曾是蔡國的一個漁獵經濟發達的居落,一定是造墓者看中了這塊風水寶地,利用手中的權力將整個居落遷走。

與當時特定的社會環境和歷史背景相關,楚國兩次滅蔡,而且在第一次滅蔡的時候,用卑鄙的欺騙手段把蔡侯殺死,在佔領蔡地方之後又讓當地人民負擔沉重,當地民眾對佔領者肯定有一種刻骨的仇恨。人們猜測,一定是這位墓主人生前已經感覺到了蔡國百姓對他的仇視,所以他不惜代價為自己修建了這座戒備森嚴的墓穴。

考古發掘還在繼續,人們在主棺周圍發現了13具屍骸。在墓主人生活的年代還盛行殉葬,級別越高則殉葬人數越多。根據墓中殘存的骨骼推測,她們的年齡都在20—30歲之間。其中兩具屍骸完整,而且自帶棺木,分別緊貼在主棺的左右兩側。

其中一位緊靠主棺的陪葬人有些特別,她的年齡在20歲左右,從她的棺木內發現了精美的玉質耳挖勺。這個兩千多年前的玉質耳挖勺,一定是墓主人生前喜愛或使用過的物品,耳挖勺上雕刻著的是一個跪姿的裸女。

在這十三具人骨殘骸上都沒有明顯的損傷,不像是被砍殺的,姿勢自然,很可能是被毒殺。她們或許是墓主人的妻妾,或許是他的侍女,總之是生前陪伴在他身邊的女人。當墓主人死後,她們就理所當然地成為他的殉葬品。

當主棺清理即將結束時,考古隊員們在主棺的朽灰中找到了半個頭骨。根據頭骨上的硃砂,馬俊才判定這就是墓主人的頭骨。因為只有高級貴族的墓葬中才能使用硃砂,陪葬人是沒有資格使用的。古人認為硃砂有防腐的功能,所以應用於墓葬中對屍體和棺木進行防蟲防腐。

由墓葬中的隨葬器物和眾多殉葬者看,墓主人應該是個男性。由墓主人的頭骨殘片看,他的年齡最多隻有四十歲,也就是在盛年時期死亡的。

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使得這位英年早逝的墓主人僅剩了半個頭顱在墓中?

原來漢代盜墓者在主棺棺蓋兩邊鑿洞,把蓋拉塌,棺蓋塌落正好壓在棺中墓主人的頭上。墓主應該是男性,因為棺中沒有那麼多的首飾,只在嘴裡含了玉,盜墓者將玉取出後就沒有必要把頭再抱出去了。至於他的軀幹部分,主棺內沒有軀幹部分的骨骼,因為他的身體上有很多的裝飾品,可能當時漢代盜墓賊將軀幹部分骨骼取出瓜分了上面的隨葬品,然後隨手丟棄。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人們一直好奇著,大墓主棺離墓底的一米深的細沙裡到底隱藏了什麼祕密?謎底終於揭開,一把極為罕見的帶玉柄的青銅劍顯露了出來。這把玉柄的青銅劍,已經斷成了三截。

寶劍為什麼會埋在棺槨下面,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想見,這把劍在當年一定是青光閃爍、寒氣逼人,曾幫助墓主人立下過赫赫戰功。寶劍與它的主人曾經一同經歷了一番非同尋常的磨礪,它承載的無數傳奇往事伴隨著主人的謝世而宣告終結,有關它的種種不為外人主棺周圍發現了所知的祕密也與主人一起埋藏在了墓穴之中。

經過鑽探,在距這處墓葬23米遠的地方還有一個墓葬存在。根據楚國高級貴族夫婦異穴合葬的習俗,人們推測這可能是一號墓主的夫人墓。

人們面前,長眠棺內兩千多年的墓主人的身份是這座古墓給人們留下的最大懸念。

發掘中出土的第一件文物是青銅浴缶,這件帶有戰國時期楚國風格的隨葬品引起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郝本性的注意。青銅浴缶裡有一種叫罐缶,在北方很少見,因為南方天氣炎熱需要經常沐浴,所以必然使用這種器物來盛水。普通人使用的一般是瓦罐,而高級貴族就會用特定的青銅器作為儲水器物。上蔡古墓出土了不少青銅器,從種類上來看,有一些是楚國所特有的,比如升鼎,在中原地區是沒有的;還有龍耳方壺,也只有在春秋楚墓裡才會發現。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從古墓往東三公里就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蔡國故城,蔡國在此立都五百年,歷經十幾位國君。人們紛紛猜測:這位神祕的墓主人會不會是蔡國的某位國君呢?

蔡國是西周時期一個重要的諸侯國,如今我們能看到的這幾段殘垣斷壁,就是周朝初年由兩代蔡侯相繼築城建起的城牆,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但是在那個群雄並起、刀光劍影、相互兼併的亂世,蔡國高大的城牆並沒能阻擋住楚國的戰車,最終還是歸降了楚國。

投降之後,楚國的條件就是蔡國必須遷走,文獻中說的"枯爾遷墓",意思就是都城遷走後蔡國的祖廟、祖墳也隨之遷移了。上蔡楚墓從歷史年代上判斷是建於戰國初期,這個時期蔡國已經遷到安徽壽縣一帶,墓葬所在地已為楚國佔領。由此判斷,這應該是楚國的貴族墓。

在考古現場,開棺的過程非常漫長。要見到這位來自遙遠楚國的墓主人,必須先清理掉厚厚的棺灰。在主棺的壁上,人們發現了大量的金箔片,在金箔之下是一層青銅的底託,這些應該是從棺板上脫落下來的裝飾,棺板以金箔來裝飾讓考古領隊馬俊才十分吃驚。這些金箔

絕大多數還是光亮如初,看起來純度很高,不亞於目前看到的18k金,而且清理出土的金箔數量龐大。金箔裝飾,目前來說在楚墓裡面,甚至是在戰國時期別的大墓裡面都很少發現。只有淅川的春秋中期偏晚或者春秋晚期楚國王子墓裡面發現了一定數量的這種黃金箔片裝飾,它們和上蔡楚墓的棺板金箔裝飾幾乎是一脈相承。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馬俊才認為,雖然現在還無法確定墓主人是否是王子級別的人物,但至少他是享受了和楚國王子同樣級別的喪葬待遇。馬俊才試著將這些金箔殘片拼對起來,發現拼對出來的圖案是一種龍的形象:龍圖騰。再結合發現的眉毛、鼻子、嘴,經過拼對發現龍面的個體非常大,眼珠的直徑就有20釐米。作為東周時期大型墓葬的壁畫裝飾,用金做主花紋的裝飾是比較罕見的,而且這種龍形象是第一次出現。

這些金箔片組成的獸面紋也稱"饕餮紋",是商周青銅器上最常見的一種裝飾紋樣,象徵著古代傳說中的貪食的惡獸,具有鮮明的宗教文化特徵。

能夠使用黃金做成的饕餮紋來裝飾自己的墓室,可以想像墓主人權高位重,即使在他逝去之後也還是在追求著生前的威嚴權勢。

在已經發掘的戰國大墓中,這個墓的規模實屬罕見,墓室長25米多、寬17米、深18米,在當時生產力比較低下,社會經濟尚不發達的情況下,它的主人應該擁有至高的權勢和無窮的財富,才有條件有能力修建如此宏偉的身後歸宿。

主棺裡放置的隨葬器物都是墓主人最珍貴的物品,然而主棺旁邊出現的一個現代盜洞卻讓考古隊員們十分擔心。

經過了七天的清理,主棺終於被打開,然而人們最不希望看到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棺室內明顯是經過了盜擾,底部僅剩一些海貝、玉琮、玉璧等隨葬品,而墓主人的屍骨卻蹤影全無。

從墓中出土的大量兵器看來,墓主人應該十分善戰,但被稱為鎮墓之寶的青銅劍卻遲遲沒有發現。戰國時期,楚人大舉擴張,拓寬疆土,尚武之風在國內頗為盛行,所以大凡男子的墓中,劍是必出的武器,楚人制造的青銅劍直到今天都赫赫有名。楚墓因此有個特點,出土寶劍較多。楚國領兵打仗的將領如果戰敗就會自殺,或者是被殺,劍是平日防身武器,很少離開身邊。另外,春秋時期的戰爭,形式以車戰為主,貴族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軍事訓練,每一個高級貴族都既會使用武器,又能夠統帥軍隊。劍作為常用兵器必然成為必不可少的隨葬品。

墓主人的失蹤讓人們懷疑這是個衣冠冢,也許墓主人已經戰死疆場、屍骨無存,楚王為了表彰他的戰功,為他舉行了厚葬。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經過勘探,墓中主棺並沒有直接壓著生土,在棺槨下方還有一米多厚的積沙,這其中又會隱藏著些什麼玄機呢?

在發掘商周時期的墓葬時,人們大都以隨葬品來確定墓主人的身份地位。這個墓中最先出土的青銅禮器是一隻大鼎,鼎中還存有一些獸骨。銅鼎是國王和高級貴族在祭祀的時候煮肉或盛肉的一種器皿,鼎的大小輕重反映出使用者的等級高低和權力大小。鼎是祭祀時必須使用的重要禮器,同時也是社稷的象徵。

上蔡楚墓出土的銅鼎有80釐米高。這尊巨型圓鼎,在至今我國出土的楚國銅器中體量僅次於楚幽王墓鑊鼎(高76釐米),足以展示墓主人的顯赫身份。難道這又是個楚王墓嗎?

但是楚王是絕對不可能葬在這兒的。楚王之下還有幾級:令尹(相當於後來的宰相),司馬(類似後來的三軍司令),縣公。楚滅蔡以後,把蔡國變為楚的蔡縣,縣裡握有兵權的最高行政長官被稱為縣公。楚國最早有設縣之舉,此外秦國設縣也比較早。它們不是普遍地設縣,而是在邊防重鎮,目的在於向外擴展或是抵禦外敵,設縣本身就成為了一種政治改革,

在公元前500年那個動盪的年代裡,楚是南方一個古老的大國,實力雄厚。滅掉蔡國後,為了入主中原,楚國開始一步步蠶食汝河中下游一帶的小國家。已被楚國佔領的蔡國故城,地處汝河中游,也就成為楚國進攻中原的戰略要地,必然以重兵把守,被派到此地的也是國王最親信的王族子弟。在這個特定的歷史環境下,縣公就成了手握兵權的重要人物,甚至未來會獲得更高的地位。楚平王在成為國王之前,就曾經是蔡地的縣公。

春秋戰國時期,鼎是最重要的禮器,不同的鼎有不同的用途,從而形成了一套嚴格的用鼎制度。天子可以用九鼎,諸侯能用七鼎,大夫只能用五鼎,士最多隻能用兩鼎。唯有楚國是用升鼎來顯示身份地位的高低的。上蔡楚墓中發現了四個升鼎和一個鼎腿,但從五個鼎擺放的位置來看,中間存在著空地,人們推測墓中原來曾有七件升鼎,有兩件已被盜墓賊盜走。

在河南淅川發現了令尹子庚的墓,《左傳》中有令尹子庚的名字。令尹子庚墓中出土了七個升鼎,上蔡楚墓裡現在保存有四個升鼎,其餘已經被盜。如果原來是七個升鼎,墓主就至少是個令尹;如果是五個升鼎,起碼也是司馬。遺憾的是,現在已經不齊全。另外,也不要小看縣宮,因為楚平王在當國王之前,就是蔡地的縣宮。

"

那是一個尚處於青銅文明階段的古老時代,卻已發展出了令人歎為觀止的墓葬防盜術。一座已有兩千年曆史的春秋楚墓,向我們昭示著古人的聰明才智。墓中的重重阻隔,令歷代盜墓者每每望而興嘆。兩千年間幾經盜掘,它始終未被侵入者攻破最後的防線。

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楚墓,從戰國時期開始就有盜墓賊光顧。但是,兩千多年間,盜墓賊十多次盜挖墓葬,都沒有得逞。是什麼奇異的防盜術阻止了一次又一次的盜墓行動?考古隊在清理墓頂和墓室外圍時,發現了幾具屍骨。這些屍骨側身蜷曲著,他們是盜墓者嗎?古墓為什麼建在一座村莊的遺址之上?它的主人究竟是誰?距墓葬23米遠處又發現了另外一座墓室,它的墓主人又是誰?與一號墓主有著怎樣的關係?

楚墓疑雲

2005年11月,在河南省上蔡縣的古墓發掘現場,大墓的發掘已經到了關鍵時刻,備受矚目的主棺清理工作即將開始。

這是一座罕見的積石積沙墓,雖然經歷了兩千多年的風雨和十二次的盜掘,仍倖存下來大量珍貴文物,其中有圓形蓋印鼎5件、四龍耳鑑2件、方壺2件、鬲1件、敦1件、浴缶1件、甬鍾3件、柱頭飾10餘件、石編磬10件,以及一些戈、矛、鏃、車軎、馬銜、節約等青銅器和一定數量的包金銅片、玉貝、海貝、骨質仿貝等。其中不乏精美重器,除圓形蓋鼎外,兩件四龍耳銅鑑口徑67釐米,形體較大。兩件雙龍耳方壺,花紋精美。石磬為實用器,質地精良,十分難得。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經過六個多月的艱苦發掘,由於年代久遠已腐朽成灰的棺槨終於展現在人們面前,長眠棺內兩千多年的墓主人的身份是這座古墓給人們留下的最大懸念。

發掘中出土的第一件文物是青銅浴缶,這件帶有戰國時期楚國風格的隨葬品引起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郝本性的注意。青銅浴缶裡有一種叫罐缶,在北方很少見,因為南方天氣炎熱需要經常沐浴,所以必然使用這種器物來盛水。普通人使用的一般是瓦罐,而高級貴族就會用特定的青銅器作為儲水器物。上蔡古墓出土了不少青銅器,從種類上來看,有一些是楚國所特有的,比如升鼎,在中原地區是沒有的;還有龍耳方壺,也只有在春秋楚墓裡才會發現。

從古墓往東三公里就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蔡國故城,蔡國在此立都五百年,歷經十幾位國君。人們紛紛猜測:這位神祕的墓主人會不會是蔡國的某位國君呢?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蔡國是西周時期一個重要的諸侯國,如今我們能看到的這幾段殘垣斷壁,就是周朝初年由兩代蔡侯相繼築城建起的城牆,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但是在那個群雄並起、刀光劍影、

相互兼併的亂世,蔡國高大的城牆並沒能阻擋住楚國的戰車,最終還是歸降了楚國。

投降之後,楚國的條件就是蔡國必須遷走,文獻中說的"枯爾遷墓",意思就是都城遷走後蔡國的祖廟、祖墳也隨之遷移了。上蔡楚墓從歷史年代上判斷是建於戰國初期,這個時期蔡國已經遷到安徽壽縣一帶,墓葬所在地已為楚國佔領。由此判斷,這應該是楚國的貴族墓。

在考古現場,開棺的過程非常漫長。要見到這位來自遙遠楚國的墓主人,必須先清理掉厚厚的棺灰。在主棺的壁上,人們發現了大量的金箔片,在金箔之下是一層青銅的底託,這些應該是從棺板上脫落下來的裝飾,棺板以金箔來裝飾讓考古領隊馬俊才十分吃驚。這些金箔

絕大多數還是光亮如初,看起來純度很高,不亞於目前看到的18k金,而且清理出土的金箔數量龐大。金箔裝飾,目前來說在楚墓裡面,甚至是在戰國時期別的大墓裡面都很少發現。只有淅川的春秋中期偏晚或者春秋晚期楚國王子墓裡面發現了一定數量的這種黃金箔片裝飾,它們和上蔡楚墓的棺板金箔裝飾幾乎是一脈相承。

馬俊才認為,雖然現在還無法確定墓主人是否是王子級別的人物,但至少他是享受了和楚國王子同樣級別的喪葬待遇。馬俊才試著將這些金箔殘片拼對起來,發現拼對出來的圖案是一種龍的形象:龍圖騰。再結合發現的眉毛、鼻子、嘴,經過拼對發現龍面的個體非常大,眼珠的直徑就有20釐米。作為東周時期大型墓葬的壁畫裝飾,用金做主花紋的裝飾是比較罕見的,而且這種龍形象是第一次出現。

這些金箔片組成的獸面紋也稱"饕餮紋",是商周青銅器上最常見的一種裝飾紋樣,象徵著古代傳說中的貪食的惡獸,具有鮮明的宗教文化特徵。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能夠使用黃金做成的饕餮紋來裝飾自己的墓室,可以想像墓主人權高位重,即使在他逝去之後也還是在追求著生前的威嚴權勢。

在已經發掘的戰國大墓中,這個墓的規模實屬罕見,墓室長25米多、寬17米、深18米,在當時生產力比較低下,社會經濟尚不發達的情況下,它的主人應該擁有至高的權勢和無窮的財富,才有條件有能力修建如此宏偉的身後歸宿。

主棺裡放置的隨葬器物都是墓主人最珍貴的物品,然而主棺旁邊出現的一個現代盜洞卻讓考古隊員們十分擔心。

經過了七天的清理,主棺終於被打開,然而人們最不希望看到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棺室內明顯是經過了盜擾,底部僅剩一些海貝、玉琮、玉璧等隨葬品,而墓主人的屍骨卻蹤影全無。

從墓中出土的大量兵器看來,墓主人應該十分善戰,但被稱為鎮墓之寶的青銅劍卻遲遲沒有發現。戰國時期,楚人大舉擴張,拓寬疆土,尚武之風在國內頗為盛行,所以大凡男子的墓中,劍是必出的武器,楚人制造的青銅劍直到今天都赫赫有名。楚墓因此有個特點,出土寶劍較多。楚國領兵打仗的將領如果戰敗就會自殺,或者是被殺,劍是平日防身武器,很少離開身邊。另外,春秋時期的戰爭,形式以車戰為主,貴族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軍事訓練,每一個高級貴族都既會使用武器,又能夠統帥軍隊。劍作為常用兵器必然成為必不可少的隨葬品。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墓主人的失蹤讓人們懷疑這是個衣冠冢,也許墓主人已經戰死疆場、屍骨無存,楚王為了表彰他的戰功,為他舉行了厚葬。

經過勘探,墓中主棺並沒有直接壓著生土,在棺槨下方還有一米多厚的積沙,這其中又會隱藏著些什麼玄機呢?

在發掘商周時期的墓葬時,人們大都以隨葬品來確定墓主人的身份地位。這個墓中最先出土的青銅禮器是一隻大鼎,鼎中還存有一些獸骨。銅鼎是國王和高級貴族在祭祀的時候煮肉或盛肉的一種器皿,鼎的大小輕重反映出使用者的等級高低和權力大小。鼎是祭祀時必須使用的重要禮器,同時也是社稷的象徵。

上蔡楚墓出土的銅鼎有80釐米高。這尊巨型圓鼎,在至今我國出土的楚國銅器中體量僅次於楚幽王墓鑊鼎(高76釐米),足以展示墓主人的顯赫身份。難道這又是個楚王墓嗎?

但是楚王是絕對不可能葬在這兒的。楚王之下還有幾級:令尹(相當於後來的宰相),司馬(類似後來的三軍司令),縣公。楚滅蔡以後,把蔡國變為楚的蔡縣,縣裡握有兵權的最高行政長官被稱為縣公。楚國最早有設縣之舉,此外秦國設縣也比較早。它們不是普遍地設縣,而是在邊防重鎮,目的在於向外擴展或是抵禦外敵,設縣本身就成為了一種政治改革,

在公元前500年那個動盪的年代裡,楚是南方一個古老的大國,實力雄厚。滅掉蔡國後,為了入主中原,楚國開始一步步蠶食汝河中下游一帶的小國家。已被楚國佔領的蔡國故城,地處汝河中游,也就成為楚國進攻中原的戰略要地,必然以重兵把守,被派到此地的也是國王最親信的王族子弟。在這個特定的歷史環境下,縣公就成了手握兵權的重要人物,甚至未來會獲得更高的地位。楚平王在成為國王之前,就曾經是蔡地的縣公。

春秋戰國時期,鼎是最重要的禮器,不同的鼎有不同的用途,從而形成了一套嚴格的用鼎制度。天子可以用九鼎,諸侯能用七鼎,大夫只能用五鼎,士最多隻能用兩鼎。唯有楚國是用升鼎來顯示身份地位的高低的。上蔡楚墓中發現了四個升鼎和一個鼎腿,但從五個鼎擺放的位置來看,中間存在著空地,人們推測墓中原來曾有七件升鼎,有兩件已被盜墓賊盜走。

在河南淅川發現了令尹子庚的墓,《左傳》中有令尹子庚的名字。令尹子庚墓中出土了七個升鼎,上蔡楚墓裡現在保存有四個升鼎,其餘已經被盜。如果原來是七個升鼎,墓主就至少是個令尹;如果是五個升鼎,起碼也是司馬。遺憾的是,現在已經不齊全。另外,也不要小看縣宮,因為楚平王在當國王之前,就是蔡地的縣宮。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在墓坑的東邊,散落著十三個石罄和三枚甬鍾,青銅編鐘是王室的禮樂重器,它和鼎一樣是權力和身份的象徵,能使用甬鐘的是級別非常高的貴族。

1978年,曾侯乙墓曾出土一組編鐘,是楚王送給曾國的陪葬品。最上面一層斜掛著的叫"鈕鍾",中間及下面一層直懸的就是"甬鍾",按形體大小和音階排列成組的是"編鐘"。甬鍾與"編鐘"和"紐鍾"齊名,號稱古樂"三鍾"。楚國音樂非常發達,具有濃郁的地方風格,被稱為"楚聲"或"南音"。

現在還無法判斷原來隨葬的甬鍾到底有多少。從墓中僅剩的三個甬鍾看,每個鉦部都鑄有銘文,甬鐘上的銘文是春秋戰國時期被稱為"鳥篆"的古文字,因為字數太少,同樣無法成為判定墓主人身份的依據。

上蔡楚墓是一座罕見的積石積沙防盜墓,墓主人為自己修建的墓穴深18米,其中10米都是細沙,細沙中還混雜了數千塊大小不一、石質紛雜的石塊。一旦有人進入,石塊和細沙將會把進入墓穴的人埋住,夾雜在沙中的石塊都是經過了特別地挑選。沙中石塊的邊角非常鋒利,說明了從遙遠的地方運來的運輸過程中,經過顛簸磕碰的機會不多。水運是最穩妥的運輸方式。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當地的老人們說,以前站在墓地封土的高崗子上就能看到遠處有條河,至今還有座很大的石橋。從墓地出發沿著麥田走半個小時就可以到達朱裡橋,老人說,現在河裡水少了,他小時候,這河裡還能走很大的船。當年墓主人也許就是為了運沙石的便利,所以墓地選在了離河道和近的地方,

在離墓葬不足十米的地方,出土了大量魚鉤、網墜和貝殼。兩千多年前這裡曾是蔡國的一個漁獵經濟發達的居落,一定是造墓者看中了這塊風水寶地,利用手中的權力將整個居落遷走。

與當時特定的社會環境和歷史背景相關,楚國兩次滅蔡,而且在第一次滅蔡的時候,用卑鄙的欺騙手段把蔡侯殺死,在佔領蔡地方之後又讓當地人民負擔沉重,當地民眾對佔領者肯定有一種刻骨的仇恨。人們猜測,一定是這位墓主人生前已經感覺到了蔡國百姓對他的仇視,所以他不惜代價為自己修建了這座戒備森嚴的墓穴。

考古發掘還在繼續,人們在主棺周圍發現了13具屍骸。在墓主人生活的年代還盛行殉葬,級別越高則殉葬人數越多。根據墓中殘存的骨骼推測,她們的年齡都在20—30歲之間。其中兩具屍骸完整,而且自帶棺木,分別緊貼在主棺的左右兩側。

其中一位緊靠主棺的陪葬人有些特別,她的年齡在20歲左右,從她的棺木內發現了精美的玉質耳挖勺。這個兩千多年前的玉質耳挖勺,一定是墓主人生前喜愛或使用過的物品,耳挖勺上雕刻著的是一個跪姿的裸女。

在這十三具人骨殘骸上都沒有明顯的損傷,不像是被砍殺的,姿勢自然,很可能是被毒殺。她們或許是墓主人的妻妾,或許是他的侍女,總之是生前陪伴在他身邊的女人。當墓主人死後,她們就理所當然地成為他的殉葬品。

當主棺清理即將結束時,考古隊員們在主棺的朽灰中找到了半個頭骨。根據頭骨上的硃砂,馬俊才判定這就是墓主人的頭骨。因為只有高級貴族的墓葬中才能使用硃砂,陪葬人是沒有資格使用的。古人認為硃砂有防腐的功能,所以應用於墓葬中對屍體和棺木進行防蟲防腐。

由墓葬中的隨葬器物和眾多殉葬者看,墓主人應該是個男性。由墓主人的頭骨殘片看,他的年齡最多隻有四十歲,也就是在盛年時期死亡的。

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使得這位英年早逝的墓主人僅剩了半個頭顱在墓中?

原來漢代盜墓者在主棺棺蓋兩邊鑿洞,把蓋拉塌,棺蓋塌落正好壓在棺中墓主人的頭上。墓主應該是男性,因為棺中沒有那麼多的首飾,只在嘴裡含了玉,盜墓者將玉取出後就沒有必要把頭再抱出去了。至於他的軀幹部分,主棺內沒有軀幹部分的骨骼,因為他的身體上有很多的裝飾品,可能當時漢代盜墓賊將軀幹部分骨骼取出瓜分了上面的隨葬品,然後隨手丟棄。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人們一直好奇著,大墓主棺離墓底的一米深的細沙裡到底隱藏了什麼祕密?謎底終於揭開,一把極為罕見的帶玉柄的青銅劍顯露了出來。這把玉柄的青銅劍,已經斷成了三截。

寶劍為什麼會埋在棺槨下面,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想見,這把劍在當年一定是青光閃爍、寒氣逼人,曾幫助墓主人立下過赫赫戰功。寶劍與它的主人曾經一同經歷了一番非同尋常的磨礪,它承載的無數傳奇往事伴隨著主人的謝世而宣告終結,有關它的種種不為外人主棺周圍發現了所知的祕密也與主人一起埋藏在了墓穴之中。

經過鑽探,在距這處墓葬23米遠的地方還有一個墓葬存在。根據楚國高級貴族夫婦異穴合葬的習俗,人們推測這可能是一號墓主的夫人墓。

人們面前,長眠棺內兩千多年的墓主人的身份是這座古墓給人們留下的最大懸念。

發掘中出土的第一件文物是青銅浴缶,這件帶有戰國時期楚國風格的隨葬品引起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郝本性的注意。青銅浴缶裡有一種叫罐缶,在北方很少見,因為南方天氣炎熱需要經常沐浴,所以必然使用這種器物來盛水。普通人使用的一般是瓦罐,而高級貴族就會用特定的青銅器作為儲水器物。上蔡古墓出土了不少青銅器,從種類上來看,有一些是楚國所特有的,比如升鼎,在中原地區是沒有的;還有龍耳方壺,也只有在春秋楚墓裡才會發現。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從古墓往東三公里就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蔡國故城,蔡國在此立都五百年,歷經十幾位國君。人們紛紛猜測:這位神祕的墓主人會不會是蔡國的某位國君呢?

蔡國是西周時期一個重要的諸侯國,如今我們能看到的這幾段殘垣斷壁,就是周朝初年由兩代蔡侯相繼築城建起的城牆,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但是在那個群雄並起、刀光劍影、相互兼併的亂世,蔡國高大的城牆並沒能阻擋住楚國的戰車,最終還是歸降了楚國。

投降之後,楚國的條件就是蔡國必須遷走,文獻中說的"枯爾遷墓",意思就是都城遷走後蔡國的祖廟、祖墳也隨之遷移了。上蔡楚墓從歷史年代上判斷是建於戰國初期,這個時期蔡國已經遷到安徽壽縣一帶,墓葬所在地已為楚國佔領。由此判斷,這應該是楚國的貴族墓。

在考古現場,開棺的過程非常漫長。要見到這位來自遙遠楚國的墓主人,必須先清理掉厚厚的棺灰。在主棺的壁上,人們發現了大量的金箔片,在金箔之下是一層青銅的底託,這些應該是從棺板上脫落下來的裝飾,棺板以金箔來裝飾讓考古領隊馬俊才十分吃驚。這些金箔

絕大多數還是光亮如初,看起來純度很高,不亞於目前看到的18k金,而且清理出土的金箔數量龐大。金箔裝飾,目前來說在楚墓裡面,甚至是在戰國時期別的大墓裡面都很少發現。只有淅川的春秋中期偏晚或者春秋晚期楚國王子墓裡面發現了一定數量的這種黃金箔片裝飾,它們和上蔡楚墓的棺板金箔裝飾幾乎是一脈相承。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馬俊才認為,雖然現在還無法確定墓主人是否是王子級別的人物,但至少他是享受了和楚國王子同樣級別的喪葬待遇。馬俊才試著將這些金箔殘片拼對起來,發現拼對出來的圖案是一種龍的形象:龍圖騰。再結合發現的眉毛、鼻子、嘴,經過拼對發現龍面的個體非常大,眼珠的直徑就有20釐米。作為東周時期大型墓葬的壁畫裝飾,用金做主花紋的裝飾是比較罕見的,而且這種龍形象是第一次出現。

這些金箔片組成的獸面紋也稱"饕餮紋",是商周青銅器上最常見的一種裝飾紋樣,象徵著古代傳說中的貪食的惡獸,具有鮮明的宗教文化特徵。

能夠使用黃金做成的饕餮紋來裝飾自己的墓室,可以想像墓主人權高位重,即使在他逝去之後也還是在追求著生前的威嚴權勢。

在已經發掘的戰國大墓中,這個墓的規模實屬罕見,墓室長25米多、寬17米、深18米,在當時生產力比較低下,社會經濟尚不發達的情況下,它的主人應該擁有至高的權勢和無窮的財富,才有條件有能力修建如此宏偉的身後歸宿。

主棺裡放置的隨葬器物都是墓主人最珍貴的物品,然而主棺旁邊出現的一個現代盜洞卻讓考古隊員們十分擔心。

經過了七天的清理,主棺終於被打開,然而人們最不希望看到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棺室內明顯是經過了盜擾,底部僅剩一些海貝、玉琮、玉璧等隨葬品,而墓主人的屍骨卻蹤影全無。

從墓中出土的大量兵器看來,墓主人應該十分善戰,但被稱為鎮墓之寶的青銅劍卻遲遲沒有發現。戰國時期,楚人大舉擴張,拓寬疆土,尚武之風在國內頗為盛行,所以大凡男子的墓中,劍是必出的武器,楚人制造的青銅劍直到今天都赫赫有名。楚墓因此有個特點,出土寶劍較多。楚國領兵打仗的將領如果戰敗就會自殺,或者是被殺,劍是平日防身武器,很少離開身邊。另外,春秋時期的戰爭,形式以車戰為主,貴族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軍事訓練,每一個高級貴族都既會使用武器,又能夠統帥軍隊。劍作為常用兵器必然成為必不可少的隨葬品。

墓主人的失蹤讓人們懷疑這是個衣冠冢,也許墓主人已經戰死疆場、屍骨無存,楚王為了表彰他的戰功,為他舉行了厚葬。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經過勘探,墓中主棺並沒有直接壓著生土,在棺槨下方還有一米多厚的積沙,這其中又會隱藏著些什麼玄機呢?

在發掘商周時期的墓葬時,人們大都以隨葬品來確定墓主人的身份地位。這個墓中最先出土的青銅禮器是一隻大鼎,鼎中還存有一些獸骨。銅鼎是國王和高級貴族在祭祀的時候煮肉或盛肉的一種器皿,鼎的大小輕重反映出使用者的等級高低和權力大小。鼎是祭祀時必須使用的重要禮器,同時也是社稷的象徵。

上蔡楚墓出土的銅鼎有80釐米高。這尊巨型圓鼎,在至今我國出土的楚國銅器中體量僅次於楚幽王墓鑊鼎(高76釐米),足以展示墓主人的顯赫身份。難道這又是個楚王墓嗎?

但是楚王是絕對不可能葬在這兒的。楚王之下還有幾級:令尹(相當於後來的宰相),司馬(類似後來的三軍司令),縣公。楚滅蔡以後,把蔡國變為楚的蔡縣,縣裡握有兵權的最高行政長官被稱為縣公。楚國最早有設縣之舉,此外秦國設縣也比較早。它們不是普遍地設縣,而是在邊防重鎮,目的在於向外擴展或是抵禦外敵,設縣本身就成為了一種政治改革,

在公元前500年那個動盪的年代裡,楚是南方一個古老的大國,實力雄厚。滅掉蔡國後,為了入主中原,楚國開始一步步蠶食汝河中下游一帶的小國家。已被楚國佔領的蔡國故城,地處汝河中游,也就成為楚國進攻中原的戰略要地,必然以重兵把守,被派到此地的也是國王最親信的王族子弟。在這個特定的歷史環境下,縣公就成了手握兵權的重要人物,甚至未來會獲得更高的地位。楚平王在成為國王之前,就曾經是蔡地的縣公。

春秋戰國時期,鼎是最重要的禮器,不同的鼎有不同的用途,從而形成了一套嚴格的用鼎制度。天子可以用九鼎,諸侯能用七鼎,大夫只能用五鼎,士最多隻能用兩鼎。唯有楚國是用升鼎來顯示身份地位的高低的。上蔡楚墓中發現了四個升鼎和一個鼎腿,但從五個鼎擺放的位置來看,中間存在著空地,人們推測墓中原來曾有七件升鼎,有兩件已被盜墓賊盜走。

在河南淅川發現了令尹子庚的墓,《左傳》中有令尹子庚的名字。令尹子庚墓中出土了七個升鼎,上蔡楚墓裡現在保存有四個升鼎,其餘已經被盜。如果原來是七個升鼎,墓主就至少是個令尹;如果是五個升鼎,起碼也是司馬。遺憾的是,現在已經不齊全。另外,也不要小看縣宮,因為楚平王在當國王之前,就是蔡地的縣宮。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在墓坑的東邊,散落著十三個石罄和三枚甬鍾,青銅編鐘是王室的禮樂重器,它和鼎一樣是權力和身份的象徵,能使用甬鐘的是級別非常高的貴族。

1978年,曾侯乙墓曾出土一組編鐘,是楚王送給曾國的陪葬品。最上面一層斜掛著的叫"鈕鍾",中間及下面一層直懸的就是"甬鍾",按形體大小和音階排列成組的是"編鐘"。甬鍾與"編鐘"和"紐鍾"齊名,號稱古樂"三鍾"。楚國音樂非常發達,具有濃郁的地方風格,被稱為"楚聲"或"南音"。

現在還無法判斷原來隨葬的甬鍾到底有多少。從墓中僅剩的三個甬鍾看,每個鉦部都鑄有銘文,甬鐘上的銘文是春秋戰國時期被稱為"鳥篆"的古文字,因為字數太少,同樣無法成為判定墓主人身份的依據。

上蔡楚墓是一座罕見的積石積沙防盜墓,墓主人為自己修建的墓穴深18米,其中10米都是細沙,細沙中還混雜了數千塊大小不一、石質紛雜的石塊。一旦有人進入,石塊和細沙將會把進入墓穴的人埋住,夾雜在沙中的石塊都是經過了特別地挑選。沙中石塊的邊角非常鋒利,說明了從遙遠的地方運來的運輸過程中,經過顛簸磕碰的機會不多。水運是最穩妥的運輸方式。

"

那是一個尚處於青銅文明階段的古老時代,卻已發展出了令人歎為觀止的墓葬防盜術。一座已有兩千年曆史的春秋楚墓,向我們昭示著古人的聰明才智。墓中的重重阻隔,令歷代盜墓者每每望而興嘆。兩千年間幾經盜掘,它始終未被侵入者攻破最後的防線。

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楚墓,從戰國時期開始就有盜墓賊光顧。但是,兩千多年間,盜墓賊十多次盜挖墓葬,都沒有得逞。是什麼奇異的防盜術阻止了一次又一次的盜墓行動?考古隊在清理墓頂和墓室外圍時,發現了幾具屍骨。這些屍骨側身蜷曲著,他們是盜墓者嗎?古墓為什麼建在一座村莊的遺址之上?它的主人究竟是誰?距墓葬23米遠處又發現了另外一座墓室,它的墓主人又是誰?與一號墓主有著怎樣的關係?

楚墓疑雲

2005年11月,在河南省上蔡縣的古墓發掘現場,大墓的發掘已經到了關鍵時刻,備受矚目的主棺清理工作即將開始。

這是一座罕見的積石積沙墓,雖然經歷了兩千多年的風雨和十二次的盜掘,仍倖存下來大量珍貴文物,其中有圓形蓋印鼎5件、四龍耳鑑2件、方壺2件、鬲1件、敦1件、浴缶1件、甬鍾3件、柱頭飾10餘件、石編磬10件,以及一些戈、矛、鏃、車軎、馬銜、節約等青銅器和一定數量的包金銅片、玉貝、海貝、骨質仿貝等。其中不乏精美重器,除圓形蓋鼎外,兩件四龍耳銅鑑口徑67釐米,形體較大。兩件雙龍耳方壺,花紋精美。石磬為實用器,質地精良,十分難得。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經過六個多月的艱苦發掘,由於年代久遠已腐朽成灰的棺槨終於展現在人們面前,長眠棺內兩千多年的墓主人的身份是這座古墓給人們留下的最大懸念。

發掘中出土的第一件文物是青銅浴缶,這件帶有戰國時期楚國風格的隨葬品引起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郝本性的注意。青銅浴缶裡有一種叫罐缶,在北方很少見,因為南方天氣炎熱需要經常沐浴,所以必然使用這種器物來盛水。普通人使用的一般是瓦罐,而高級貴族就會用特定的青銅器作為儲水器物。上蔡古墓出土了不少青銅器,從種類上來看,有一些是楚國所特有的,比如升鼎,在中原地區是沒有的;還有龍耳方壺,也只有在春秋楚墓裡才會發現。

從古墓往東三公里就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蔡國故城,蔡國在此立都五百年,歷經十幾位國君。人們紛紛猜測:這位神祕的墓主人會不會是蔡國的某位國君呢?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蔡國是西周時期一個重要的諸侯國,如今我們能看到的這幾段殘垣斷壁,就是周朝初年由兩代蔡侯相繼築城建起的城牆,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但是在那個群雄並起、刀光劍影、

相互兼併的亂世,蔡國高大的城牆並沒能阻擋住楚國的戰車,最終還是歸降了楚國。

投降之後,楚國的條件就是蔡國必須遷走,文獻中說的"枯爾遷墓",意思就是都城遷走後蔡國的祖廟、祖墳也隨之遷移了。上蔡楚墓從歷史年代上判斷是建於戰國初期,這個時期蔡國已經遷到安徽壽縣一帶,墓葬所在地已為楚國佔領。由此判斷,這應該是楚國的貴族墓。

在考古現場,開棺的過程非常漫長。要見到這位來自遙遠楚國的墓主人,必須先清理掉厚厚的棺灰。在主棺的壁上,人們發現了大量的金箔片,在金箔之下是一層青銅的底託,這些應該是從棺板上脫落下來的裝飾,棺板以金箔來裝飾讓考古領隊馬俊才十分吃驚。這些金箔

絕大多數還是光亮如初,看起來純度很高,不亞於目前看到的18k金,而且清理出土的金箔數量龐大。金箔裝飾,目前來說在楚墓裡面,甚至是在戰國時期別的大墓裡面都很少發現。只有淅川的春秋中期偏晚或者春秋晚期楚國王子墓裡面發現了一定數量的這種黃金箔片裝飾,它們和上蔡楚墓的棺板金箔裝飾幾乎是一脈相承。

馬俊才認為,雖然現在還無法確定墓主人是否是王子級別的人物,但至少他是享受了和楚國王子同樣級別的喪葬待遇。馬俊才試著將這些金箔殘片拼對起來,發現拼對出來的圖案是一種龍的形象:龍圖騰。再結合發現的眉毛、鼻子、嘴,經過拼對發現龍面的個體非常大,眼珠的直徑就有20釐米。作為東周時期大型墓葬的壁畫裝飾,用金做主花紋的裝飾是比較罕見的,而且這種龍形象是第一次出現。

這些金箔片組成的獸面紋也稱"饕餮紋",是商周青銅器上最常見的一種裝飾紋樣,象徵著古代傳說中的貪食的惡獸,具有鮮明的宗教文化特徵。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能夠使用黃金做成的饕餮紋來裝飾自己的墓室,可以想像墓主人權高位重,即使在他逝去之後也還是在追求著生前的威嚴權勢。

在已經發掘的戰國大墓中,這個墓的規模實屬罕見,墓室長25米多、寬17米、深18米,在當時生產力比較低下,社會經濟尚不發達的情況下,它的主人應該擁有至高的權勢和無窮的財富,才有條件有能力修建如此宏偉的身後歸宿。

主棺裡放置的隨葬器物都是墓主人最珍貴的物品,然而主棺旁邊出現的一個現代盜洞卻讓考古隊員們十分擔心。

經過了七天的清理,主棺終於被打開,然而人們最不希望看到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棺室內明顯是經過了盜擾,底部僅剩一些海貝、玉琮、玉璧等隨葬品,而墓主人的屍骨卻蹤影全無。

從墓中出土的大量兵器看來,墓主人應該十分善戰,但被稱為鎮墓之寶的青銅劍卻遲遲沒有發現。戰國時期,楚人大舉擴張,拓寬疆土,尚武之風在國內頗為盛行,所以大凡男子的墓中,劍是必出的武器,楚人制造的青銅劍直到今天都赫赫有名。楚墓因此有個特點,出土寶劍較多。楚國領兵打仗的將領如果戰敗就會自殺,或者是被殺,劍是平日防身武器,很少離開身邊。另外,春秋時期的戰爭,形式以車戰為主,貴族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軍事訓練,每一個高級貴族都既會使用武器,又能夠統帥軍隊。劍作為常用兵器必然成為必不可少的隨葬品。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墓主人的失蹤讓人們懷疑這是個衣冠冢,也許墓主人已經戰死疆場、屍骨無存,楚王為了表彰他的戰功,為他舉行了厚葬。

經過勘探,墓中主棺並沒有直接壓著生土,在棺槨下方還有一米多厚的積沙,這其中又會隱藏著些什麼玄機呢?

在發掘商周時期的墓葬時,人們大都以隨葬品來確定墓主人的身份地位。這個墓中最先出土的青銅禮器是一隻大鼎,鼎中還存有一些獸骨。銅鼎是國王和高級貴族在祭祀的時候煮肉或盛肉的一種器皿,鼎的大小輕重反映出使用者的等級高低和權力大小。鼎是祭祀時必須使用的重要禮器,同時也是社稷的象徵。

上蔡楚墓出土的銅鼎有80釐米高。這尊巨型圓鼎,在至今我國出土的楚國銅器中體量僅次於楚幽王墓鑊鼎(高76釐米),足以展示墓主人的顯赫身份。難道這又是個楚王墓嗎?

但是楚王是絕對不可能葬在這兒的。楚王之下還有幾級:令尹(相當於後來的宰相),司馬(類似後來的三軍司令),縣公。楚滅蔡以後,把蔡國變為楚的蔡縣,縣裡握有兵權的最高行政長官被稱為縣公。楚國最早有設縣之舉,此外秦國設縣也比較早。它們不是普遍地設縣,而是在邊防重鎮,目的在於向外擴展或是抵禦外敵,設縣本身就成為了一種政治改革,

在公元前500年那個動盪的年代裡,楚是南方一個古老的大國,實力雄厚。滅掉蔡國後,為了入主中原,楚國開始一步步蠶食汝河中下游一帶的小國家。已被楚國佔領的蔡國故城,地處汝河中游,也就成為楚國進攻中原的戰略要地,必然以重兵把守,被派到此地的也是國王最親信的王族子弟。在這個特定的歷史環境下,縣公就成了手握兵權的重要人物,甚至未來會獲得更高的地位。楚平王在成為國王之前,就曾經是蔡地的縣公。

春秋戰國時期,鼎是最重要的禮器,不同的鼎有不同的用途,從而形成了一套嚴格的用鼎制度。天子可以用九鼎,諸侯能用七鼎,大夫只能用五鼎,士最多隻能用兩鼎。唯有楚國是用升鼎來顯示身份地位的高低的。上蔡楚墓中發現了四個升鼎和一個鼎腿,但從五個鼎擺放的位置來看,中間存在著空地,人們推測墓中原來曾有七件升鼎,有兩件已被盜墓賊盜走。

在河南淅川發現了令尹子庚的墓,《左傳》中有令尹子庚的名字。令尹子庚墓中出土了七個升鼎,上蔡楚墓裡現在保存有四個升鼎,其餘已經被盜。如果原來是七個升鼎,墓主就至少是個令尹;如果是五個升鼎,起碼也是司馬。遺憾的是,現在已經不齊全。另外,也不要小看縣宮,因為楚平王在當國王之前,就是蔡地的縣宮。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在墓坑的東邊,散落著十三個石罄和三枚甬鍾,青銅編鐘是王室的禮樂重器,它和鼎一樣是權力和身份的象徵,能使用甬鐘的是級別非常高的貴族。

1978年,曾侯乙墓曾出土一組編鐘,是楚王送給曾國的陪葬品。最上面一層斜掛著的叫"鈕鍾",中間及下面一層直懸的就是"甬鍾",按形體大小和音階排列成組的是"編鐘"。甬鍾與"編鐘"和"紐鍾"齊名,號稱古樂"三鍾"。楚國音樂非常發達,具有濃郁的地方風格,被稱為"楚聲"或"南音"。

現在還無法判斷原來隨葬的甬鍾到底有多少。從墓中僅剩的三個甬鍾看,每個鉦部都鑄有銘文,甬鐘上的銘文是春秋戰國時期被稱為"鳥篆"的古文字,因為字數太少,同樣無法成為判定墓主人身份的依據。

上蔡楚墓是一座罕見的積石積沙防盜墓,墓主人為自己修建的墓穴深18米,其中10米都是細沙,細沙中還混雜了數千塊大小不一、石質紛雜的石塊。一旦有人進入,石塊和細沙將會把進入墓穴的人埋住,夾雜在沙中的石塊都是經過了特別地挑選。沙中石塊的邊角非常鋒利,說明了從遙遠的地方運來的運輸過程中,經過顛簸磕碰的機會不多。水運是最穩妥的運輸方式。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當地的老人們說,以前站在墓地封土的高崗子上就能看到遠處有條河,至今還有座很大的石橋。從墓地出發沿著麥田走半個小時就可以到達朱裡橋,老人說,現在河裡水少了,他小時候,這河裡還能走很大的船。當年墓主人也許就是為了運沙石的便利,所以墓地選在了離河道和近的地方,

在離墓葬不足十米的地方,出土了大量魚鉤、網墜和貝殼。兩千多年前這裡曾是蔡國的一個漁獵經濟發達的居落,一定是造墓者看中了這塊風水寶地,利用手中的權力將整個居落遷走。

與當時特定的社會環境和歷史背景相關,楚國兩次滅蔡,而且在第一次滅蔡的時候,用卑鄙的欺騙手段把蔡侯殺死,在佔領蔡地方之後又讓當地人民負擔沉重,當地民眾對佔領者肯定有一種刻骨的仇恨。人們猜測,一定是這位墓主人生前已經感覺到了蔡國百姓對他的仇視,所以他不惜代價為自己修建了這座戒備森嚴的墓穴。

考古發掘還在繼續,人們在主棺周圍發現了13具屍骸。在墓主人生活的年代還盛行殉葬,級別越高則殉葬人數越多。根據墓中殘存的骨骼推測,她們的年齡都在20—30歲之間。其中兩具屍骸完整,而且自帶棺木,分別緊貼在主棺的左右兩側。

其中一位緊靠主棺的陪葬人有些特別,她的年齡在20歲左右,從她的棺木內發現了精美的玉質耳挖勺。這個兩千多年前的玉質耳挖勺,一定是墓主人生前喜愛或使用過的物品,耳挖勺上雕刻著的是一個跪姿的裸女。

在這十三具人骨殘骸上都沒有明顯的損傷,不像是被砍殺的,姿勢自然,很可能是被毒殺。她們或許是墓主人的妻妾,或許是他的侍女,總之是生前陪伴在他身邊的女人。當墓主人死後,她們就理所當然地成為他的殉葬品。

當主棺清理即將結束時,考古隊員們在主棺的朽灰中找到了半個頭骨。根據頭骨上的硃砂,馬俊才判定這就是墓主人的頭骨。因為只有高級貴族的墓葬中才能使用硃砂,陪葬人是沒有資格使用的。古人認為硃砂有防腐的功能,所以應用於墓葬中對屍體和棺木進行防蟲防腐。

由墓葬中的隨葬器物和眾多殉葬者看,墓主人應該是個男性。由墓主人的頭骨殘片看,他的年齡最多隻有四十歲,也就是在盛年時期死亡的。

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使得這位英年早逝的墓主人僅剩了半個頭顱在墓中?

原來漢代盜墓者在主棺棺蓋兩邊鑿洞,把蓋拉塌,棺蓋塌落正好壓在棺中墓主人的頭上。墓主應該是男性,因為棺中沒有那麼多的首飾,只在嘴裡含了玉,盜墓者將玉取出後就沒有必要把頭再抱出去了。至於他的軀幹部分,主棺內沒有軀幹部分的骨骼,因為他的身體上有很多的裝飾品,可能當時漢代盜墓賊將軀幹部分骨骼取出瓜分了上面的隨葬品,然後隨手丟棄。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人們一直好奇著,大墓主棺離墓底的一米深的細沙裡到底隱藏了什麼祕密?謎底終於揭開,一把極為罕見的帶玉柄的青銅劍顯露了出來。這把玉柄的青銅劍,已經斷成了三截。

寶劍為什麼會埋在棺槨下面,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想見,這把劍在當年一定是青光閃爍、寒氣逼人,曾幫助墓主人立下過赫赫戰功。寶劍與它的主人曾經一同經歷了一番非同尋常的磨礪,它承載的無數傳奇往事伴隨著主人的謝世而宣告終結,有關它的種種不為外人主棺周圍發現了所知的祕密也與主人一起埋藏在了墓穴之中。

經過鑽探,在距這處墓葬23米遠的地方還有一個墓葬存在。根據楚國高級貴族夫婦異穴合葬的習俗,人們推測這可能是一號墓主的夫人墓。

人們面前,長眠棺內兩千多年的墓主人的身份是這座古墓給人們留下的最大懸念。

發掘中出土的第一件文物是青銅浴缶,這件帶有戰國時期楚國風格的隨葬品引起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郝本性的注意。青銅浴缶裡有一種叫罐缶,在北方很少見,因為南方天氣炎熱需要經常沐浴,所以必然使用這種器物來盛水。普通人使用的一般是瓦罐,而高級貴族就會用特定的青銅器作為儲水器物。上蔡古墓出土了不少青銅器,從種類上來看,有一些是楚國所特有的,比如升鼎,在中原地區是沒有的;還有龍耳方壺,也只有在春秋楚墓裡才會發現。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從古墓往東三公里就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蔡國故城,蔡國在此立都五百年,歷經十幾位國君。人們紛紛猜測:這位神祕的墓主人會不會是蔡國的某位國君呢?

蔡國是西周時期一個重要的諸侯國,如今我們能看到的這幾段殘垣斷壁,就是周朝初年由兩代蔡侯相繼築城建起的城牆,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但是在那個群雄並起、刀光劍影、相互兼併的亂世,蔡國高大的城牆並沒能阻擋住楚國的戰車,最終還是歸降了楚國。

投降之後,楚國的條件就是蔡國必須遷走,文獻中說的"枯爾遷墓",意思就是都城遷走後蔡國的祖廟、祖墳也隨之遷移了。上蔡楚墓從歷史年代上判斷是建於戰國初期,這個時期蔡國已經遷到安徽壽縣一帶,墓葬所在地已為楚國佔領。由此判斷,這應該是楚國的貴族墓。

在考古現場,開棺的過程非常漫長。要見到這位來自遙遠楚國的墓主人,必須先清理掉厚厚的棺灰。在主棺的壁上,人們發現了大量的金箔片,在金箔之下是一層青銅的底託,這些應該是從棺板上脫落下來的裝飾,棺板以金箔來裝飾讓考古領隊馬俊才十分吃驚。這些金箔

絕大多數還是光亮如初,看起來純度很高,不亞於目前看到的18k金,而且清理出土的金箔數量龐大。金箔裝飾,目前來說在楚墓裡面,甚至是在戰國時期別的大墓裡面都很少發現。只有淅川的春秋中期偏晚或者春秋晚期楚國王子墓裡面發現了一定數量的這種黃金箔片裝飾,它們和上蔡楚墓的棺板金箔裝飾幾乎是一脈相承。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馬俊才認為,雖然現在還無法確定墓主人是否是王子級別的人物,但至少他是享受了和楚國王子同樣級別的喪葬待遇。馬俊才試著將這些金箔殘片拼對起來,發現拼對出來的圖案是一種龍的形象:龍圖騰。再結合發現的眉毛、鼻子、嘴,經過拼對發現龍面的個體非常大,眼珠的直徑就有20釐米。作為東周時期大型墓葬的壁畫裝飾,用金做主花紋的裝飾是比較罕見的,而且這種龍形象是第一次出現。

這些金箔片組成的獸面紋也稱"饕餮紋",是商周青銅器上最常見的一種裝飾紋樣,象徵著古代傳說中的貪食的惡獸,具有鮮明的宗教文化特徵。

能夠使用黃金做成的饕餮紋來裝飾自己的墓室,可以想像墓主人權高位重,即使在他逝去之後也還是在追求著生前的威嚴權勢。

在已經發掘的戰國大墓中,這個墓的規模實屬罕見,墓室長25米多、寬17米、深18米,在當時生產力比較低下,社會經濟尚不發達的情況下,它的主人應該擁有至高的權勢和無窮的財富,才有條件有能力修建如此宏偉的身後歸宿。

主棺裡放置的隨葬器物都是墓主人最珍貴的物品,然而主棺旁邊出現的一個現代盜洞卻讓考古隊員們十分擔心。

經過了七天的清理,主棺終於被打開,然而人們最不希望看到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棺室內明顯是經過了盜擾,底部僅剩一些海貝、玉琮、玉璧等隨葬品,而墓主人的屍骨卻蹤影全無。

從墓中出土的大量兵器看來,墓主人應該十分善戰,但被稱為鎮墓之寶的青銅劍卻遲遲沒有發現。戰國時期,楚人大舉擴張,拓寬疆土,尚武之風在國內頗為盛行,所以大凡男子的墓中,劍是必出的武器,楚人制造的青銅劍直到今天都赫赫有名。楚墓因此有個特點,出土寶劍較多。楚國領兵打仗的將領如果戰敗就會自殺,或者是被殺,劍是平日防身武器,很少離開身邊。另外,春秋時期的戰爭,形式以車戰為主,貴族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軍事訓練,每一個高級貴族都既會使用武器,又能夠統帥軍隊。劍作為常用兵器必然成為必不可少的隨葬品。

墓主人的失蹤讓人們懷疑這是個衣冠冢,也許墓主人已經戰死疆場、屍骨無存,楚王為了表彰他的戰功,為他舉行了厚葬。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經過勘探,墓中主棺並沒有直接壓著生土,在棺槨下方還有一米多厚的積沙,這其中又會隱藏著些什麼玄機呢?

在發掘商周時期的墓葬時,人們大都以隨葬品來確定墓主人的身份地位。這個墓中最先出土的青銅禮器是一隻大鼎,鼎中還存有一些獸骨。銅鼎是國王和高級貴族在祭祀的時候煮肉或盛肉的一種器皿,鼎的大小輕重反映出使用者的等級高低和權力大小。鼎是祭祀時必須使用的重要禮器,同時也是社稷的象徵。

上蔡楚墓出土的銅鼎有80釐米高。這尊巨型圓鼎,在至今我國出土的楚國銅器中體量僅次於楚幽王墓鑊鼎(高76釐米),足以展示墓主人的顯赫身份。難道這又是個楚王墓嗎?

但是楚王是絕對不可能葬在這兒的。楚王之下還有幾級:令尹(相當於後來的宰相),司馬(類似後來的三軍司令),縣公。楚滅蔡以後,把蔡國變為楚的蔡縣,縣裡握有兵權的最高行政長官被稱為縣公。楚國最早有設縣之舉,此外秦國設縣也比較早。它們不是普遍地設縣,而是在邊防重鎮,目的在於向外擴展或是抵禦外敵,設縣本身就成為了一種政治改革,

在公元前500年那個動盪的年代裡,楚是南方一個古老的大國,實力雄厚。滅掉蔡國後,為了入主中原,楚國開始一步步蠶食汝河中下游一帶的小國家。已被楚國佔領的蔡國故城,地處汝河中游,也就成為楚國進攻中原的戰略要地,必然以重兵把守,被派到此地的也是國王最親信的王族子弟。在這個特定的歷史環境下,縣公就成了手握兵權的重要人物,甚至未來會獲得更高的地位。楚平王在成為國王之前,就曾經是蔡地的縣公。

春秋戰國時期,鼎是最重要的禮器,不同的鼎有不同的用途,從而形成了一套嚴格的用鼎制度。天子可以用九鼎,諸侯能用七鼎,大夫只能用五鼎,士最多隻能用兩鼎。唯有楚國是用升鼎來顯示身份地位的高低的。上蔡楚墓中發現了四個升鼎和一個鼎腿,但從五個鼎擺放的位置來看,中間存在著空地,人們推測墓中原來曾有七件升鼎,有兩件已被盜墓賊盜走。

在河南淅川發現了令尹子庚的墓,《左傳》中有令尹子庚的名字。令尹子庚墓中出土了七個升鼎,上蔡楚墓裡現在保存有四個升鼎,其餘已經被盜。如果原來是七個升鼎,墓主就至少是個令尹;如果是五個升鼎,起碼也是司馬。遺憾的是,現在已經不齊全。另外,也不要小看縣宮,因為楚平王在當國王之前,就是蔡地的縣宮。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在墓坑的東邊,散落著十三個石罄和三枚甬鍾,青銅編鐘是王室的禮樂重器,它和鼎一樣是權力和身份的象徵,能使用甬鐘的是級別非常高的貴族。

1978年,曾侯乙墓曾出土一組編鐘,是楚王送給曾國的陪葬品。最上面一層斜掛著的叫"鈕鍾",中間及下面一層直懸的就是"甬鍾",按形體大小和音階排列成組的是"編鐘"。甬鍾與"編鐘"和"紐鍾"齊名,號稱古樂"三鍾"。楚國音樂非常發達,具有濃郁的地方風格,被稱為"楚聲"或"南音"。

現在還無法判斷原來隨葬的甬鍾到底有多少。從墓中僅剩的三個甬鍾看,每個鉦部都鑄有銘文,甬鐘上的銘文是春秋戰國時期被稱為"鳥篆"的古文字,因為字數太少,同樣無法成為判定墓主人身份的依據。

上蔡楚墓是一座罕見的積石積沙防盜墓,墓主人為自己修建的墓穴深18米,其中10米都是細沙,細沙中還混雜了數千塊大小不一、石質紛雜的石塊。一旦有人進入,石塊和細沙將會把進入墓穴的人埋住,夾雜在沙中的石塊都是經過了特別地挑選。沙中石塊的邊角非常鋒利,說明了從遙遠的地方運來的運輸過程中,經過顛簸磕碰的機會不多。水運是最穩妥的運輸方式。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當地的老人們說,以前站在墓地封土的高崗子上就能看到遠處有條河,至今還有座很大的石橋。從墓地出發沿著麥田走半個小時就可以到達朱裡橋,老人說,現在河裡水少了,他小時候,這河裡還能走很大的船。當年墓主人也許就是為了運沙石的便利,所以墓地選在了離河道和近的地方,在離墓葬不足十米的地方,出土了大量魚鉤、網墜和貝殼。兩千多年前這裡曾是蔡國的一個漁獵經濟發達的居落,一定是造墓者看中了這塊風水寶地,利用手中的權力將整個居落遷走。

與當時特定的社會環境和歷史背景相關,楚國兩次滅蔡,而且在第一次滅蔡的時候,用卑鄙的欺騙手段把蔡侯殺死,在佔領蔡地方之後又讓當地人民負擔沉重,當地民眾對佔領者肯定有一種刻骨的仇恨。人們猜測,一定是這位墓主人生前已經感覺到了蔡國百姓對他的仇視,所以他不惜代價為自己修建了這座戒備森嚴的墓穴。

考古發掘還在繼續,人們在主棺周圍發現了13具屍骸。在墓主人生活的年代還盛行殉葬,級別越高則殉葬人數越多。根據墓中殘存的骨骼推測,她們的年齡都在20—30歲之間。其中兩具屍骸完整,而且自帶棺木,分別緊貼在主棺的左右兩側。

其中一位緊靠主棺的陪葬人有些特別,她的年齡在20歲左右,從她的棺木內發現了精美的玉質耳挖勺。這個兩千多年前的玉質耳挖勺,一定是墓主人生前喜愛或使用過的物品,耳挖勺上雕刻著的是一個跪姿的裸女。

在這十三具人骨殘骸上都沒有明顯的損傷,不像是被砍殺的,姿勢自然,很可能是被毒殺。她們或許是墓主人的妻妾,或許是他的侍女,總之是生前陪伴在他身邊的女人。當墓主人死後,她們就理所當然地成為他的殉葬品。

當主棺清理即將結束時,考古隊員們在主棺的朽灰中找到了半個頭骨。根據頭骨上的硃砂,馬俊才判定這就是墓主人的頭骨。因為只有高級貴族的墓葬中才能使用硃砂,陪葬人是沒有資格使用的。古人認為硃砂有防腐的功能,所以應用於墓葬中對屍體和棺木進行防蟲防腐。

由墓葬中的隨葬器物和眾多殉葬者看,墓主人應該是個男性。由墓主人的頭骨殘片看,他的年齡最多隻有四十歲,也就是在盛年時期死亡的。

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使得這位英年早逝的墓主人僅剩了半個頭顱在墓中?

原來漢代盜墓者在主棺棺蓋兩邊鑿洞,把蓋拉塌,棺蓋塌落正好壓在棺中墓主人的頭上。墓主應該是男性,因為棺中沒有那麼多的首飾,只在嘴裡含了玉,盜墓者將玉取出後就沒有必要把頭再抱出去了。至於他的軀幹部分,主棺內沒有軀幹部分的骨骼,因為他的身體上有很多的裝飾品,可能當時漢代盜墓賊將軀幹部分骨骼取出瓜分了上面的隨葬品,然後隨手丟棄。

"

那是一個尚處於青銅文明階段的古老時代,卻已發展出了令人歎為觀止的墓葬防盜術。一座已有兩千年曆史的春秋楚墓,向我們昭示著古人的聰明才智。墓中的重重阻隔,令歷代盜墓者每每望而興嘆。兩千年間幾經盜掘,它始終未被侵入者攻破最後的防線。

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楚墓,從戰國時期開始就有盜墓賊光顧。但是,兩千多年間,盜墓賊十多次盜挖墓葬,都沒有得逞。是什麼奇異的防盜術阻止了一次又一次的盜墓行動?考古隊在清理墓頂和墓室外圍時,發現了幾具屍骨。這些屍骨側身蜷曲著,他們是盜墓者嗎?古墓為什麼建在一座村莊的遺址之上?它的主人究竟是誰?距墓葬23米遠處又發現了另外一座墓室,它的墓主人又是誰?與一號墓主有著怎樣的關係?

楚墓疑雲

2005年11月,在河南省上蔡縣的古墓發掘現場,大墓的發掘已經到了關鍵時刻,備受矚目的主棺清理工作即將開始。

這是一座罕見的積石積沙墓,雖然經歷了兩千多年的風雨和十二次的盜掘,仍倖存下來大量珍貴文物,其中有圓形蓋印鼎5件、四龍耳鑑2件、方壺2件、鬲1件、敦1件、浴缶1件、甬鍾3件、柱頭飾10餘件、石編磬10件,以及一些戈、矛、鏃、車軎、馬銜、節約等青銅器和一定數量的包金銅片、玉貝、海貝、骨質仿貝等。其中不乏精美重器,除圓形蓋鼎外,兩件四龍耳銅鑑口徑67釐米,形體較大。兩件雙龍耳方壺,花紋精美。石磬為實用器,質地精良,十分難得。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經過六個多月的艱苦發掘,由於年代久遠已腐朽成灰的棺槨終於展現在人們面前,長眠棺內兩千多年的墓主人的身份是這座古墓給人們留下的最大懸念。

發掘中出土的第一件文物是青銅浴缶,這件帶有戰國時期楚國風格的隨葬品引起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郝本性的注意。青銅浴缶裡有一種叫罐缶,在北方很少見,因為南方天氣炎熱需要經常沐浴,所以必然使用這種器物來盛水。普通人使用的一般是瓦罐,而高級貴族就會用特定的青銅器作為儲水器物。上蔡古墓出土了不少青銅器,從種類上來看,有一些是楚國所特有的,比如升鼎,在中原地區是沒有的;還有龍耳方壺,也只有在春秋楚墓裡才會發現。

從古墓往東三公里就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蔡國故城,蔡國在此立都五百年,歷經十幾位國君。人們紛紛猜測:這位神祕的墓主人會不會是蔡國的某位國君呢?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蔡國是西周時期一個重要的諸侯國,如今我們能看到的這幾段殘垣斷壁,就是周朝初年由兩代蔡侯相繼築城建起的城牆,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但是在那個群雄並起、刀光劍影、

相互兼併的亂世,蔡國高大的城牆並沒能阻擋住楚國的戰車,最終還是歸降了楚國。

投降之後,楚國的條件就是蔡國必須遷走,文獻中說的"枯爾遷墓",意思就是都城遷走後蔡國的祖廟、祖墳也隨之遷移了。上蔡楚墓從歷史年代上判斷是建於戰國初期,這個時期蔡國已經遷到安徽壽縣一帶,墓葬所在地已為楚國佔領。由此判斷,這應該是楚國的貴族墓。

在考古現場,開棺的過程非常漫長。要見到這位來自遙遠楚國的墓主人,必須先清理掉厚厚的棺灰。在主棺的壁上,人們發現了大量的金箔片,在金箔之下是一層青銅的底託,這些應該是從棺板上脫落下來的裝飾,棺板以金箔來裝飾讓考古領隊馬俊才十分吃驚。這些金箔

絕大多數還是光亮如初,看起來純度很高,不亞於目前看到的18k金,而且清理出土的金箔數量龐大。金箔裝飾,目前來說在楚墓裡面,甚至是在戰國時期別的大墓裡面都很少發現。只有淅川的春秋中期偏晚或者春秋晚期楚國王子墓裡面發現了一定數量的這種黃金箔片裝飾,它們和上蔡楚墓的棺板金箔裝飾幾乎是一脈相承。

馬俊才認為,雖然現在還無法確定墓主人是否是王子級別的人物,但至少他是享受了和楚國王子同樣級別的喪葬待遇。馬俊才試著將這些金箔殘片拼對起來,發現拼對出來的圖案是一種龍的形象:龍圖騰。再結合發現的眉毛、鼻子、嘴,經過拼對發現龍面的個體非常大,眼珠的直徑就有20釐米。作為東周時期大型墓葬的壁畫裝飾,用金做主花紋的裝飾是比較罕見的,而且這種龍形象是第一次出現。

這些金箔片組成的獸面紋也稱"饕餮紋",是商周青銅器上最常見的一種裝飾紋樣,象徵著古代傳說中的貪食的惡獸,具有鮮明的宗教文化特徵。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能夠使用黃金做成的饕餮紋來裝飾自己的墓室,可以想像墓主人權高位重,即使在他逝去之後也還是在追求著生前的威嚴權勢。

在已經發掘的戰國大墓中,這個墓的規模實屬罕見,墓室長25米多、寬17米、深18米,在當時生產力比較低下,社會經濟尚不發達的情況下,它的主人應該擁有至高的權勢和無窮的財富,才有條件有能力修建如此宏偉的身後歸宿。

主棺裡放置的隨葬器物都是墓主人最珍貴的物品,然而主棺旁邊出現的一個現代盜洞卻讓考古隊員們十分擔心。

經過了七天的清理,主棺終於被打開,然而人們最不希望看到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棺室內明顯是經過了盜擾,底部僅剩一些海貝、玉琮、玉璧等隨葬品,而墓主人的屍骨卻蹤影全無。

從墓中出土的大量兵器看來,墓主人應該十分善戰,但被稱為鎮墓之寶的青銅劍卻遲遲沒有發現。戰國時期,楚人大舉擴張,拓寬疆土,尚武之風在國內頗為盛行,所以大凡男子的墓中,劍是必出的武器,楚人制造的青銅劍直到今天都赫赫有名。楚墓因此有個特點,出土寶劍較多。楚國領兵打仗的將領如果戰敗就會自殺,或者是被殺,劍是平日防身武器,很少離開身邊。另外,春秋時期的戰爭,形式以車戰為主,貴族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軍事訓練,每一個高級貴族都既會使用武器,又能夠統帥軍隊。劍作為常用兵器必然成為必不可少的隨葬品。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墓主人的失蹤讓人們懷疑這是個衣冠冢,也許墓主人已經戰死疆場、屍骨無存,楚王為了表彰他的戰功,為他舉行了厚葬。

經過勘探,墓中主棺並沒有直接壓著生土,在棺槨下方還有一米多厚的積沙,這其中又會隱藏著些什麼玄機呢?

在發掘商周時期的墓葬時,人們大都以隨葬品來確定墓主人的身份地位。這個墓中最先出土的青銅禮器是一隻大鼎,鼎中還存有一些獸骨。銅鼎是國王和高級貴族在祭祀的時候煮肉或盛肉的一種器皿,鼎的大小輕重反映出使用者的等級高低和權力大小。鼎是祭祀時必須使用的重要禮器,同時也是社稷的象徵。

上蔡楚墓出土的銅鼎有80釐米高。這尊巨型圓鼎,在至今我國出土的楚國銅器中體量僅次於楚幽王墓鑊鼎(高76釐米),足以展示墓主人的顯赫身份。難道這又是個楚王墓嗎?

但是楚王是絕對不可能葬在這兒的。楚王之下還有幾級:令尹(相當於後來的宰相),司馬(類似後來的三軍司令),縣公。楚滅蔡以後,把蔡國變為楚的蔡縣,縣裡握有兵權的最高行政長官被稱為縣公。楚國最早有設縣之舉,此外秦國設縣也比較早。它們不是普遍地設縣,而是在邊防重鎮,目的在於向外擴展或是抵禦外敵,設縣本身就成為了一種政治改革,

在公元前500年那個動盪的年代裡,楚是南方一個古老的大國,實力雄厚。滅掉蔡國後,為了入主中原,楚國開始一步步蠶食汝河中下游一帶的小國家。已被楚國佔領的蔡國故城,地處汝河中游,也就成為楚國進攻中原的戰略要地,必然以重兵把守,被派到此地的也是國王最親信的王族子弟。在這個特定的歷史環境下,縣公就成了手握兵權的重要人物,甚至未來會獲得更高的地位。楚平王在成為國王之前,就曾經是蔡地的縣公。

春秋戰國時期,鼎是最重要的禮器,不同的鼎有不同的用途,從而形成了一套嚴格的用鼎制度。天子可以用九鼎,諸侯能用七鼎,大夫只能用五鼎,士最多隻能用兩鼎。唯有楚國是用升鼎來顯示身份地位的高低的。上蔡楚墓中發現了四個升鼎和一個鼎腿,但從五個鼎擺放的位置來看,中間存在著空地,人們推測墓中原來曾有七件升鼎,有兩件已被盜墓賊盜走。

在河南淅川發現了令尹子庚的墓,《左傳》中有令尹子庚的名字。令尹子庚墓中出土了七個升鼎,上蔡楚墓裡現在保存有四個升鼎,其餘已經被盜。如果原來是七個升鼎,墓主就至少是個令尹;如果是五個升鼎,起碼也是司馬。遺憾的是,現在已經不齊全。另外,也不要小看縣宮,因為楚平王在當國王之前,就是蔡地的縣宮。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在墓坑的東邊,散落著十三個石罄和三枚甬鍾,青銅編鐘是王室的禮樂重器,它和鼎一樣是權力和身份的象徵,能使用甬鐘的是級別非常高的貴族。

1978年,曾侯乙墓曾出土一組編鐘,是楚王送給曾國的陪葬品。最上面一層斜掛著的叫"鈕鍾",中間及下面一層直懸的就是"甬鍾",按形體大小和音階排列成組的是"編鐘"。甬鍾與"編鐘"和"紐鍾"齊名,號稱古樂"三鍾"。楚國音樂非常發達,具有濃郁的地方風格,被稱為"楚聲"或"南音"。

現在還無法判斷原來隨葬的甬鍾到底有多少。從墓中僅剩的三個甬鍾看,每個鉦部都鑄有銘文,甬鐘上的銘文是春秋戰國時期被稱為"鳥篆"的古文字,因為字數太少,同樣無法成為判定墓主人身份的依據。

上蔡楚墓是一座罕見的積石積沙防盜墓,墓主人為自己修建的墓穴深18米,其中10米都是細沙,細沙中還混雜了數千塊大小不一、石質紛雜的石塊。一旦有人進入,石塊和細沙將會把進入墓穴的人埋住,夾雜在沙中的石塊都是經過了特別地挑選。沙中石塊的邊角非常鋒利,說明了從遙遠的地方運來的運輸過程中,經過顛簸磕碰的機會不多。水運是最穩妥的運輸方式。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當地的老人們說,以前站在墓地封土的高崗子上就能看到遠處有條河,至今還有座很大的石橋。從墓地出發沿著麥田走半個小時就可以到達朱裡橋,老人說,現在河裡水少了,他小時候,這河裡還能走很大的船。當年墓主人也許就是為了運沙石的便利,所以墓地選在了離河道和近的地方,

在離墓葬不足十米的地方,出土了大量魚鉤、網墜和貝殼。兩千多年前這裡曾是蔡國的一個漁獵經濟發達的居落,一定是造墓者看中了這塊風水寶地,利用手中的權力將整個居落遷走。

與當時特定的社會環境和歷史背景相關,楚國兩次滅蔡,而且在第一次滅蔡的時候,用卑鄙的欺騙手段把蔡侯殺死,在佔領蔡地方之後又讓當地人民負擔沉重,當地民眾對佔領者肯定有一種刻骨的仇恨。人們猜測,一定是這位墓主人生前已經感覺到了蔡國百姓對他的仇視,所以他不惜代價為自己修建了這座戒備森嚴的墓穴。

考古發掘還在繼續,人們在主棺周圍發現了13具屍骸。在墓主人生活的年代還盛行殉葬,級別越高則殉葬人數越多。根據墓中殘存的骨骼推測,她們的年齡都在20—30歲之間。其中兩具屍骸完整,而且自帶棺木,分別緊貼在主棺的左右兩側。

其中一位緊靠主棺的陪葬人有些特別,她的年齡在20歲左右,從她的棺木內發現了精美的玉質耳挖勺。這個兩千多年前的玉質耳挖勺,一定是墓主人生前喜愛或使用過的物品,耳挖勺上雕刻著的是一個跪姿的裸女。

在這十三具人骨殘骸上都沒有明顯的損傷,不像是被砍殺的,姿勢自然,很可能是被毒殺。她們或許是墓主人的妻妾,或許是他的侍女,總之是生前陪伴在他身邊的女人。當墓主人死後,她們就理所當然地成為他的殉葬品。

當主棺清理即將結束時,考古隊員們在主棺的朽灰中找到了半個頭骨。根據頭骨上的硃砂,馬俊才判定這就是墓主人的頭骨。因為只有高級貴族的墓葬中才能使用硃砂,陪葬人是沒有資格使用的。古人認為硃砂有防腐的功能,所以應用於墓葬中對屍體和棺木進行防蟲防腐。

由墓葬中的隨葬器物和眾多殉葬者看,墓主人應該是個男性。由墓主人的頭骨殘片看,他的年齡最多隻有四十歲,也就是在盛年時期死亡的。

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使得這位英年早逝的墓主人僅剩了半個頭顱在墓中?

原來漢代盜墓者在主棺棺蓋兩邊鑿洞,把蓋拉塌,棺蓋塌落正好壓在棺中墓主人的頭上。墓主應該是男性,因為棺中沒有那麼多的首飾,只在嘴裡含了玉,盜墓者將玉取出後就沒有必要把頭再抱出去了。至於他的軀幹部分,主棺內沒有軀幹部分的骨骼,因為他的身體上有很多的裝飾品,可能當時漢代盜墓賊將軀幹部分骨骼取出瓜分了上面的隨葬品,然後隨手丟棄。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人們一直好奇著,大墓主棺離墓底的一米深的細沙裡到底隱藏了什麼祕密?謎底終於揭開,一把極為罕見的帶玉柄的青銅劍顯露了出來。這把玉柄的青銅劍,已經斷成了三截。

寶劍為什麼會埋在棺槨下面,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想見,這把劍在當年一定是青光閃爍、寒氣逼人,曾幫助墓主人立下過赫赫戰功。寶劍與它的主人曾經一同經歷了一番非同尋常的磨礪,它承載的無數傳奇往事伴隨著主人的謝世而宣告終結,有關它的種種不為外人主棺周圍發現了所知的祕密也與主人一起埋藏在了墓穴之中。

經過鑽探,在距這處墓葬23米遠的地方還有一個墓葬存在。根據楚國高級貴族夫婦異穴合葬的習俗,人們推測這可能是一號墓主的夫人墓。

人們面前,長眠棺內兩千多年的墓主人的身份是這座古墓給人們留下的最大懸念。

發掘中出土的第一件文物是青銅浴缶,這件帶有戰國時期楚國風格的隨葬品引起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郝本性的注意。青銅浴缶裡有一種叫罐缶,在北方很少見,因為南方天氣炎熱需要經常沐浴,所以必然使用這種器物來盛水。普通人使用的一般是瓦罐,而高級貴族就會用特定的青銅器作為儲水器物。上蔡古墓出土了不少青銅器,從種類上來看,有一些是楚國所特有的,比如升鼎,在中原地區是沒有的;還有龍耳方壺,也只有在春秋楚墓裡才會發現。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從古墓往東三公里就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蔡國故城,蔡國在此立都五百年,歷經十幾位國君。人們紛紛猜測:這位神祕的墓主人會不會是蔡國的某位國君呢?

蔡國是西周時期一個重要的諸侯國,如今我們能看到的這幾段殘垣斷壁,就是周朝初年由兩代蔡侯相繼築城建起的城牆,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但是在那個群雄並起、刀光劍影、相互兼併的亂世,蔡國高大的城牆並沒能阻擋住楚國的戰車,最終還是歸降了楚國。

投降之後,楚國的條件就是蔡國必須遷走,文獻中說的"枯爾遷墓",意思就是都城遷走後蔡國的祖廟、祖墳也隨之遷移了。上蔡楚墓從歷史年代上判斷是建於戰國初期,這個時期蔡國已經遷到安徽壽縣一帶,墓葬所在地已為楚國佔領。由此判斷,這應該是楚國的貴族墓。

在考古現場,開棺的過程非常漫長。要見到這位來自遙遠楚國的墓主人,必須先清理掉厚厚的棺灰。在主棺的壁上,人們發現了大量的金箔片,在金箔之下是一層青銅的底託,這些應該是從棺板上脫落下來的裝飾,棺板以金箔來裝飾讓考古領隊馬俊才十分吃驚。這些金箔

絕大多數還是光亮如初,看起來純度很高,不亞於目前看到的18k金,而且清理出土的金箔數量龐大。金箔裝飾,目前來說在楚墓裡面,甚至是在戰國時期別的大墓裡面都很少發現。只有淅川的春秋中期偏晚或者春秋晚期楚國王子墓裡面發現了一定數量的這種黃金箔片裝飾,它們和上蔡楚墓的棺板金箔裝飾幾乎是一脈相承。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馬俊才認為,雖然現在還無法確定墓主人是否是王子級別的人物,但至少他是享受了和楚國王子同樣級別的喪葬待遇。馬俊才試著將這些金箔殘片拼對起來,發現拼對出來的圖案是一種龍的形象:龍圖騰。再結合發現的眉毛、鼻子、嘴,經過拼對發現龍面的個體非常大,眼珠的直徑就有20釐米。作為東周時期大型墓葬的壁畫裝飾,用金做主花紋的裝飾是比較罕見的,而且這種龍形象是第一次出現。

這些金箔片組成的獸面紋也稱"饕餮紋",是商周青銅器上最常見的一種裝飾紋樣,象徵著古代傳說中的貪食的惡獸,具有鮮明的宗教文化特徵。

能夠使用黃金做成的饕餮紋來裝飾自己的墓室,可以想像墓主人權高位重,即使在他逝去之後也還是在追求著生前的威嚴權勢。

在已經發掘的戰國大墓中,這個墓的規模實屬罕見,墓室長25米多、寬17米、深18米,在當時生產力比較低下,社會經濟尚不發達的情況下,它的主人應該擁有至高的權勢和無窮的財富,才有條件有能力修建如此宏偉的身後歸宿。

主棺裡放置的隨葬器物都是墓主人最珍貴的物品,然而主棺旁邊出現的一個現代盜洞卻讓考古隊員們十分擔心。

經過了七天的清理,主棺終於被打開,然而人們最不希望看到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棺室內明顯是經過了盜擾,底部僅剩一些海貝、玉琮、玉璧等隨葬品,而墓主人的屍骨卻蹤影全無。

從墓中出土的大量兵器看來,墓主人應該十分善戰,但被稱為鎮墓之寶的青銅劍卻遲遲沒有發現。戰國時期,楚人大舉擴張,拓寬疆土,尚武之風在國內頗為盛行,所以大凡男子的墓中,劍是必出的武器,楚人制造的青銅劍直到今天都赫赫有名。楚墓因此有個特點,出土寶劍較多。楚國領兵打仗的將領如果戰敗就會自殺,或者是被殺,劍是平日防身武器,很少離開身邊。另外,春秋時期的戰爭,形式以車戰為主,貴族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軍事訓練,每一個高級貴族都既會使用武器,又能夠統帥軍隊。劍作為常用兵器必然成為必不可少的隨葬品。

墓主人的失蹤讓人們懷疑這是個衣冠冢,也許墓主人已經戰死疆場、屍骨無存,楚王為了表彰他的戰功,為他舉行了厚葬。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經過勘探,墓中主棺並沒有直接壓著生土,在棺槨下方還有一米多厚的積沙,這其中又會隱藏著些什麼玄機呢?

在發掘商周時期的墓葬時,人們大都以隨葬品來確定墓主人的身份地位。這個墓中最先出土的青銅禮器是一隻大鼎,鼎中還存有一些獸骨。銅鼎是國王和高級貴族在祭祀的時候煮肉或盛肉的一種器皿,鼎的大小輕重反映出使用者的等級高低和權力大小。鼎是祭祀時必須使用的重要禮器,同時也是社稷的象徵。

上蔡楚墓出土的銅鼎有80釐米高。這尊巨型圓鼎,在至今我國出土的楚國銅器中體量僅次於楚幽王墓鑊鼎(高76釐米),足以展示墓主人的顯赫身份。難道這又是個楚王墓嗎?

但是楚王是絕對不可能葬在這兒的。楚王之下還有幾級:令尹(相當於後來的宰相),司馬(類似後來的三軍司令),縣公。楚滅蔡以後,把蔡國變為楚的蔡縣,縣裡握有兵權的最高行政長官被稱為縣公。楚國最早有設縣之舉,此外秦國設縣也比較早。它們不是普遍地設縣,而是在邊防重鎮,目的在於向外擴展或是抵禦外敵,設縣本身就成為了一種政治改革,

在公元前500年那個動盪的年代裡,楚是南方一個古老的大國,實力雄厚。滅掉蔡國後,為了入主中原,楚國開始一步步蠶食汝河中下游一帶的小國家。已被楚國佔領的蔡國故城,地處汝河中游,也就成為楚國進攻中原的戰略要地,必然以重兵把守,被派到此地的也是國王最親信的王族子弟。在這個特定的歷史環境下,縣公就成了手握兵權的重要人物,甚至未來會獲得更高的地位。楚平王在成為國王之前,就曾經是蔡地的縣公。

春秋戰國時期,鼎是最重要的禮器,不同的鼎有不同的用途,從而形成了一套嚴格的用鼎制度。天子可以用九鼎,諸侯能用七鼎,大夫只能用五鼎,士最多隻能用兩鼎。唯有楚國是用升鼎來顯示身份地位的高低的。上蔡楚墓中發現了四個升鼎和一個鼎腿,但從五個鼎擺放的位置來看,中間存在著空地,人們推測墓中原來曾有七件升鼎,有兩件已被盜墓賊盜走。

在河南淅川發現了令尹子庚的墓,《左傳》中有令尹子庚的名字。令尹子庚墓中出土了七個升鼎,上蔡楚墓裡現在保存有四個升鼎,其餘已經被盜。如果原來是七個升鼎,墓主就至少是個令尹;如果是五個升鼎,起碼也是司馬。遺憾的是,現在已經不齊全。另外,也不要小看縣宮,因為楚平王在當國王之前,就是蔡地的縣宮。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在墓坑的東邊,散落著十三個石罄和三枚甬鍾,青銅編鐘是王室的禮樂重器,它和鼎一樣是權力和身份的象徵,能使用甬鐘的是級別非常高的貴族。

1978年,曾侯乙墓曾出土一組編鐘,是楚王送給曾國的陪葬品。最上面一層斜掛著的叫"鈕鍾",中間及下面一層直懸的就是"甬鍾",按形體大小和音階排列成組的是"編鐘"。甬鍾與"編鐘"和"紐鍾"齊名,號稱古樂"三鍾"。楚國音樂非常發達,具有濃郁的地方風格,被稱為"楚聲"或"南音"。

現在還無法判斷原來隨葬的甬鍾到底有多少。從墓中僅剩的三個甬鍾看,每個鉦部都鑄有銘文,甬鐘上的銘文是春秋戰國時期被稱為"鳥篆"的古文字,因為字數太少,同樣無法成為判定墓主人身份的依據。

上蔡楚墓是一座罕見的積石積沙防盜墓,墓主人為自己修建的墓穴深18米,其中10米都是細沙,細沙中還混雜了數千塊大小不一、石質紛雜的石塊。一旦有人進入,石塊和細沙將會把進入墓穴的人埋住,夾雜在沙中的石塊都是經過了特別地挑選。沙中石塊的邊角非常鋒利,說明了從遙遠的地方運來的運輸過程中,經過顛簸磕碰的機會不多。水運是最穩妥的運輸方式。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當地的老人們說,以前站在墓地封土的高崗子上就能看到遠處有條河,至今還有座很大的石橋。從墓地出發沿著麥田走半個小時就可以到達朱裡橋,老人說,現在河裡水少了,他小時候,這河裡還能走很大的船。當年墓主人也許就是為了運沙石的便利,所以墓地選在了離河道和近的地方,在離墓葬不足十米的地方,出土了大量魚鉤、網墜和貝殼。兩千多年前這裡曾是蔡國的一個漁獵經濟發達的居落,一定是造墓者看中了這塊風水寶地,利用手中的權力將整個居落遷走。

與當時特定的社會環境和歷史背景相關,楚國兩次滅蔡,而且在第一次滅蔡的時候,用卑鄙的欺騙手段把蔡侯殺死,在佔領蔡地方之後又讓當地人民負擔沉重,當地民眾對佔領者肯定有一種刻骨的仇恨。人們猜測,一定是這位墓主人生前已經感覺到了蔡國百姓對他的仇視,所以他不惜代價為自己修建了這座戒備森嚴的墓穴。

考古發掘還在繼續,人們在主棺周圍發現了13具屍骸。在墓主人生活的年代還盛行殉葬,級別越高則殉葬人數越多。根據墓中殘存的骨骼推測,她們的年齡都在20—30歲之間。其中兩具屍骸完整,而且自帶棺木,分別緊貼在主棺的左右兩側。

其中一位緊靠主棺的陪葬人有些特別,她的年齡在20歲左右,從她的棺木內發現了精美的玉質耳挖勺。這個兩千多年前的玉質耳挖勺,一定是墓主人生前喜愛或使用過的物品,耳挖勺上雕刻著的是一個跪姿的裸女。

在這十三具人骨殘骸上都沒有明顯的損傷,不像是被砍殺的,姿勢自然,很可能是被毒殺。她們或許是墓主人的妻妾,或許是他的侍女,總之是生前陪伴在他身邊的女人。當墓主人死後,她們就理所當然地成為他的殉葬品。

當主棺清理即將結束時,考古隊員們在主棺的朽灰中找到了半個頭骨。根據頭骨上的硃砂,馬俊才判定這就是墓主人的頭骨。因為只有高級貴族的墓葬中才能使用硃砂,陪葬人是沒有資格使用的。古人認為硃砂有防腐的功能,所以應用於墓葬中對屍體和棺木進行防蟲防腐。

由墓葬中的隨葬器物和眾多殉葬者看,墓主人應該是個男性。由墓主人的頭骨殘片看,他的年齡最多隻有四十歲,也就是在盛年時期死亡的。

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使得這位英年早逝的墓主人僅剩了半個頭顱在墓中?

原來漢代盜墓者在主棺棺蓋兩邊鑿洞,把蓋拉塌,棺蓋塌落正好壓在棺中墓主人的頭上。墓主應該是男性,因為棺中沒有那麼多的首飾,只在嘴裡含了玉,盜墓者將玉取出後就沒有必要把頭再抱出去了。至於他的軀幹部分,主棺內沒有軀幹部分的骨骼,因為他的身體上有很多的裝飾品,可能當時漢代盜墓賊將軀幹部分骨骼取出瓜分了上面的隨葬品,然後隨手丟棄。

一座青銅時期的古墓,為何被稱為盜墓賊的傷心地?(中)

人們一直好奇著,大墓主棺離墓底的一米深的細沙裡到底隱藏了什麼祕密?謎底終於揭開,一把極為罕見的帶玉柄的青銅劍顯露了出來。這把玉柄的青銅劍,已經斷成了三截。

寶劍為什麼會埋在棺槨下面,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想見,這把劍在當年一定是青光閃爍、寒氣逼人,曾幫助墓主人立下過赫赫戰功。寶劍與它的主人曾經一同經歷了一番非同尋常的磨礪,它承載的無數傳奇往事伴隨著主人的謝世而宣告終結,有關它的種種不為外人主棺周圍發現了所知的祕密也與主人一起埋藏在了墓穴之中。

經過鑽探,在距這處墓葬23米遠的地方還有一個墓葬存在。根據楚國高級貴族夫婦異穴合葬的習俗,人們推測這可能是一號墓主的夫人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