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美學,不只是你以為的精緻和極簡'

"


"


生活中的美學,不只是你以為的精緻和極簡

來源:正心正舉公眾號

文丨月月


羅曼·羅蘭曾說:“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的確,生活美學不一定意味著高雅、高級、高消費,也不代表著高不可攀的陽春白雪。真正的生活美學,應當發生在眾生身上,發生在原本“苟且”的生活裡。

"


生活中的美學,不只是你以為的精緻和極簡

來源:正心正舉公眾號

文丨月月


羅曼·羅蘭曾說:“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的確,生活美學不一定意味著高雅、高級、高消費,也不代表著高不可攀的陽春白雪。真正的生活美學,應當發生在眾生身上,發生在原本“苟且”的生活裡。

生活中的美學,不只是你以為的精緻和極簡


01

精緻生活,其實與錢無關

前段時間,一則新聞上了微博熱搜。一個叫李玫的90後女護士欠下幾十萬的網貸,在母親幫她償還了23.8萬元後,她仍然偷偷瞞著父母借貸。

結果,母親一怒之下拿出了領養證說,其實你不是我的女兒,然後和她斷絕了母女關係。

很多人說,李玫是被精緻生活掏空的年輕人。所謂精緻生活,它的本意,是讓我們注重生活的品味和質量,就像有句話說的:“房子是租來的,但生活不是。”

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精緻生活成了“費錢”的代名詞。買名牌包是精緻,打卡網紅店是精緻,在風和日麗的下午手上捧著一杯星巴克,也叫精緻。

然而,這種表面的精緻,不僅不是生活美學,而且是對生活的最大諷刺。

真正的精緻生活,是意識到自身的價值和存在,是一種不將就、不湊合的生活態度。

就像福樓拜說的那樣:“一位真正的貴族不在於他生來就是貴族,而在於他直到去世,都一直保持著貴族的風采和尊嚴。”在我看來,所謂“精緻生活”也是如此。真正的精緻生活,不在於掏空自己的錢包,過上奢侈的生活,而是無論身處怎樣的境地,都擁有一顆旺盛的熱愛生活的心。真正的精緻生活,不在於你有錢、有時間的時候多講究,而在於沒錢、沒時間的時候不將就。

把房間打掃乾淨,不生活在邋遢的環境中;管理好自己的身材和容貌,不因歲月漸長而自暴自棄;穿著得體大方,不因生活忙碌就邋里邋遢;對言行嚴格要求,不因焦慮而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永遠保持學習的動力,哪怕已經垂垂老矣。

這些,才是我們所需要的精緻生活。真正的精緻生活不在於生活怎樣,而在於我們能用一顆精緻的心,永遠熱情地對待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


生活中的美學,不只是你以為的精緻和極簡

來源:正心正舉公眾號

文丨月月


羅曼·羅蘭曾說:“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的確,生活美學不一定意味著高雅、高級、高消費,也不代表著高不可攀的陽春白雪。真正的生活美學,應當發生在眾生身上,發生在原本“苟且”的生活裡。

生活中的美學,不只是你以為的精緻和極簡


01

精緻生活,其實與錢無關

前段時間,一則新聞上了微博熱搜。一個叫李玫的90後女護士欠下幾十萬的網貸,在母親幫她償還了23.8萬元後,她仍然偷偷瞞著父母借貸。

結果,母親一怒之下拿出了領養證說,其實你不是我的女兒,然後和她斷絕了母女關係。

很多人說,李玫是被精緻生活掏空的年輕人。所謂精緻生活,它的本意,是讓我們注重生活的品味和質量,就像有句話說的:“房子是租來的,但生活不是。”

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精緻生活成了“費錢”的代名詞。買名牌包是精緻,打卡網紅店是精緻,在風和日麗的下午手上捧著一杯星巴克,也叫精緻。

然而,這種表面的精緻,不僅不是生活美學,而且是對生活的最大諷刺。

真正的精緻生活,是意識到自身的價值和存在,是一種不將就、不湊合的生活態度。

就像福樓拜說的那樣:“一位真正的貴族不在於他生來就是貴族,而在於他直到去世,都一直保持著貴族的風采和尊嚴。”在我看來,所謂“精緻生活”也是如此。真正的精緻生活,不在於掏空自己的錢包,過上奢侈的生活,而是無論身處怎樣的境地,都擁有一顆旺盛的熱愛生活的心。真正的精緻生活,不在於你有錢、有時間的時候多講究,而在於沒錢、沒時間的時候不將就。

把房間打掃乾淨,不生活在邋遢的環境中;管理好自己的身材和容貌,不因歲月漸長而自暴自棄;穿著得體大方,不因生活忙碌就邋里邋遢;對言行嚴格要求,不因焦慮而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永遠保持學習的動力,哪怕已經垂垂老矣。

這些,才是我們所需要的精緻生活。真正的精緻生活不在於生活怎樣,而在於我們能用一顆精緻的心,永遠熱情地對待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生活中的美學,不只是你以為的精緻和極簡


02

極簡生活,不是簡單“扔東西”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極簡之風席捲了整個世界,“斷舍離”成了大家口中常常提起的熱詞。曾看過新聞,武漢有個網店店主,對斷舍離上了癮,剛剛搬進自己250平的新房時,每十天就要扔一次東西,前後扔掉了500樣東西,最後家裡只剩下9件傢俱。

這樣的斷舍離不僅浪費,而且生活在這樣的家裡,想必也一點也不方便。很多人把極簡生活理解成簡單的“扔東西”,但這其實並不是。真正的極簡是幫助我們去除生活中不必要的東西,而去除這些東西最重要的目的,是在於找到我們真正想要的。

舉個例子來說,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困擾:衣櫃裡的衣服多得都塞不下,等到真正要穿的時候,卻找不到一件像樣的衣服。日本生活美學家有川真由美就曾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問題所在:原因就在於你在迎合衣服,而不是讓衣服迎合你。你不是缺少衣服穿,而是不知道怎樣的穿搭才是真正適合自己的。

“找不到真正想要的”,這是我們之所以過得焦慮的根本原因。因為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所以我們才會東買西買,花了一大堆錢,卻常常不滿意;因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我們才會在很多不必要的事情上花費大量的時間,比如無效的社交,沒有意義的消遣娛樂,然後又覺得自己忙得筋疲力盡;因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我們才常常覺得自己很窮,在可有可無的事情上花了大量的金錢,卻再沒有餘錢用來買真正喜歡的東西。

所以,極簡生活的核心不在於扔東西,而在於瞭解自己。扔掉一些用不上的東西,騰出空間來,這樣我們就不用生活在亂糟糟的環境中,也不用每天為了找東西而焦頭爛額;拒絕一些不必要的社交活動,我們就能從忙碌的生活中騰出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從可有可無的事情上省出一點錢來,把它用在最想要、最能自己開心的地方,這樣金錢就能發揮最大的作用,幸福感自然就能上升。

就像木心說的那樣:“能做的事只是長途跋涉後的返璞歸真。”從物質到精神、從信息到時間,人生的每一個維度其實都可以化繁為簡,只專注於心中追求,也許更能獲得心靈深處的愉悅。

“刪繁就簡三秋樹,標新立異二月花。”簡單而豐富,輕鬆又有個性,這大概才是極簡生活美學真正想要追求的東西。

"


生活中的美學,不只是你以為的精緻和極簡

來源:正心正舉公眾號

文丨月月


羅曼·羅蘭曾說:“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的確,生活美學不一定意味著高雅、高級、高消費,也不代表著高不可攀的陽春白雪。真正的生活美學,應當發生在眾生身上,發生在原本“苟且”的生活裡。

生活中的美學,不只是你以為的精緻和極簡


01

精緻生活,其實與錢無關

前段時間,一則新聞上了微博熱搜。一個叫李玫的90後女護士欠下幾十萬的網貸,在母親幫她償還了23.8萬元後,她仍然偷偷瞞著父母借貸。

結果,母親一怒之下拿出了領養證說,其實你不是我的女兒,然後和她斷絕了母女關係。

很多人說,李玫是被精緻生活掏空的年輕人。所謂精緻生活,它的本意,是讓我們注重生活的品味和質量,就像有句話說的:“房子是租來的,但生活不是。”

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精緻生活成了“費錢”的代名詞。買名牌包是精緻,打卡網紅店是精緻,在風和日麗的下午手上捧著一杯星巴克,也叫精緻。

然而,這種表面的精緻,不僅不是生活美學,而且是對生活的最大諷刺。

真正的精緻生活,是意識到自身的價值和存在,是一種不將就、不湊合的生活態度。

就像福樓拜說的那樣:“一位真正的貴族不在於他生來就是貴族,而在於他直到去世,都一直保持著貴族的風采和尊嚴。”在我看來,所謂“精緻生活”也是如此。真正的精緻生活,不在於掏空自己的錢包,過上奢侈的生活,而是無論身處怎樣的境地,都擁有一顆旺盛的熱愛生活的心。真正的精緻生活,不在於你有錢、有時間的時候多講究,而在於沒錢、沒時間的時候不將就。

把房間打掃乾淨,不生活在邋遢的環境中;管理好自己的身材和容貌,不因歲月漸長而自暴自棄;穿著得體大方,不因生活忙碌就邋里邋遢;對言行嚴格要求,不因焦慮而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永遠保持學習的動力,哪怕已經垂垂老矣。

這些,才是我們所需要的精緻生活。真正的精緻生活不在於生活怎樣,而在於我們能用一顆精緻的心,永遠熱情地對待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生活中的美學,不只是你以為的精緻和極簡


02

極簡生活,不是簡單“扔東西”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極簡之風席捲了整個世界,“斷舍離”成了大家口中常常提起的熱詞。曾看過新聞,武漢有個網店店主,對斷舍離上了癮,剛剛搬進自己250平的新房時,每十天就要扔一次東西,前後扔掉了500樣東西,最後家裡只剩下9件傢俱。

這樣的斷舍離不僅浪費,而且生活在這樣的家裡,想必也一點也不方便。很多人把極簡生活理解成簡單的“扔東西”,但這其實並不是。真正的極簡是幫助我們去除生活中不必要的東西,而去除這些東西最重要的目的,是在於找到我們真正想要的。

舉個例子來說,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困擾:衣櫃裡的衣服多得都塞不下,等到真正要穿的時候,卻找不到一件像樣的衣服。日本生活美學家有川真由美就曾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問題所在:原因就在於你在迎合衣服,而不是讓衣服迎合你。你不是缺少衣服穿,而是不知道怎樣的穿搭才是真正適合自己的。

“找不到真正想要的”,這是我們之所以過得焦慮的根本原因。因為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所以我們才會東買西買,花了一大堆錢,卻常常不滿意;因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我們才會在很多不必要的事情上花費大量的時間,比如無效的社交,沒有意義的消遣娛樂,然後又覺得自己忙得筋疲力盡;因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我們才常常覺得自己很窮,在可有可無的事情上花了大量的金錢,卻再沒有餘錢用來買真正喜歡的東西。

所以,極簡生活的核心不在於扔東西,而在於瞭解自己。扔掉一些用不上的東西,騰出空間來,這樣我們就不用生活在亂糟糟的環境中,也不用每天為了找東西而焦頭爛額;拒絕一些不必要的社交活動,我們就能從忙碌的生活中騰出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從可有可無的事情上省出一點錢來,把它用在最想要、最能自己開心的地方,這樣金錢就能發揮最大的作用,幸福感自然就能上升。

就像木心說的那樣:“能做的事只是長途跋涉後的返璞歸真。”從物質到精神、從信息到時間,人生的每一個維度其實都可以化繁為簡,只專注於心中追求,也許更能獲得心靈深處的愉悅。

“刪繁就簡三秋樹,標新立異二月花。”簡單而豐富,輕鬆又有個性,這大概才是極簡生活美學真正想要追求的東西。

生活中的美學,不只是你以為的精緻和極簡


03

侘寂,缺憾也是一種美

說起侘寂美學,可能很多人都不瞭解,但如果提起“無印良品”,恐怕無人不曉。無論是無印良品、蘋果手機,在風格上都與侘寂相關。

侘寂的表現形式很多。比如:日本有一種特殊的庭院景觀,叫“枯山水”。用砂石來代替“水”,輔助放上一些疊放有致的石頭,構成了一個縮微式的園林景觀。

這些精益求精的日本工匠,會花費好幾個月的時間打磨每一顆石子,讓砂石上面的紋路能夠很好地表現水的流動。據說,“枯山水”的產生,源自於日本京都的缺水地貌。

又比如,充滿侘寂美的器物往往製作得很“粗糙”。形狀不對稱、不規則,材質簡單、原始,給人感覺甚至有些廉價。

再比如,侘寂式的家居設計,給人一種迴歸原始、迴歸自然的感覺,沒有過多的裝飾,原木樹皮、石塊這些隨處可得的材料,成了裝飾的點睛之筆。

無論是園林景觀,或是生活器皿,再或者是室內裝修,侘寂美的表現形式雖然多樣,但都在傳達一種觀念,那就是“不完美”。在不完美中發現美,接受自然的生死循環,不得不說,侘寂不僅是美學,更是哲學。

反觀我們自身,許多時候我們之所以不快樂,原因不就在於不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嗎?我們忙碌,是因為自以為所獲得的還不夠多,能爬到的位置還不夠高;我們焦慮,是你以為自己沒能給孩子更好的教育,給家人更高級的生活。

可是我們忘記了,對於完美的追逐是無止境的,很多時候,它不是上進的表現,只是我們慾望的膨脹。唯有缺憾,才是人生的常態。

就像心理學家羅傑斯說的那樣:“愛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納。”當我們能理解和接納生活中的不完美,這些不完美就會變成美,成為你生命中最璀璨的東西。

當我們撫摸著充滿侘寂美學的生活器物,哪怕只是一個簡單的陶碗,上面的壓痕和劃痕都在告訴我們:這些看似不完美的痕跡是歲月給我們留下的痕跡,抹去它,就等於抹去了生命的印記。保留不完美,並從缺陷中發現美,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一種生活美學。


"


生活中的美學,不只是你以為的精緻和極簡

來源:正心正舉公眾號

文丨月月


羅曼·羅蘭曾說:“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的確,生活美學不一定意味著高雅、高級、高消費,也不代表著高不可攀的陽春白雪。真正的生活美學,應當發生在眾生身上,發生在原本“苟且”的生活裡。

生活中的美學,不只是你以為的精緻和極簡


01

精緻生活,其實與錢無關

前段時間,一則新聞上了微博熱搜。一個叫李玫的90後女護士欠下幾十萬的網貸,在母親幫她償還了23.8萬元後,她仍然偷偷瞞著父母借貸。

結果,母親一怒之下拿出了領養證說,其實你不是我的女兒,然後和她斷絕了母女關係。

很多人說,李玫是被精緻生活掏空的年輕人。所謂精緻生活,它的本意,是讓我們注重生活的品味和質量,就像有句話說的:“房子是租來的,但生活不是。”

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精緻生活成了“費錢”的代名詞。買名牌包是精緻,打卡網紅店是精緻,在風和日麗的下午手上捧著一杯星巴克,也叫精緻。

然而,這種表面的精緻,不僅不是生活美學,而且是對生活的最大諷刺。

真正的精緻生活,是意識到自身的價值和存在,是一種不將就、不湊合的生活態度。

就像福樓拜說的那樣:“一位真正的貴族不在於他生來就是貴族,而在於他直到去世,都一直保持著貴族的風采和尊嚴。”在我看來,所謂“精緻生活”也是如此。真正的精緻生活,不在於掏空自己的錢包,過上奢侈的生活,而是無論身處怎樣的境地,都擁有一顆旺盛的熱愛生活的心。真正的精緻生活,不在於你有錢、有時間的時候多講究,而在於沒錢、沒時間的時候不將就。

把房間打掃乾淨,不生活在邋遢的環境中;管理好自己的身材和容貌,不因歲月漸長而自暴自棄;穿著得體大方,不因生活忙碌就邋里邋遢;對言行嚴格要求,不因焦慮而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永遠保持學習的動力,哪怕已經垂垂老矣。

這些,才是我們所需要的精緻生活。真正的精緻生活不在於生活怎樣,而在於我們能用一顆精緻的心,永遠熱情地對待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生活中的美學,不只是你以為的精緻和極簡


02

極簡生活,不是簡單“扔東西”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極簡之風席捲了整個世界,“斷舍離”成了大家口中常常提起的熱詞。曾看過新聞,武漢有個網店店主,對斷舍離上了癮,剛剛搬進自己250平的新房時,每十天就要扔一次東西,前後扔掉了500樣東西,最後家裡只剩下9件傢俱。

這樣的斷舍離不僅浪費,而且生活在這樣的家裡,想必也一點也不方便。很多人把極簡生活理解成簡單的“扔東西”,但這其實並不是。真正的極簡是幫助我們去除生活中不必要的東西,而去除這些東西最重要的目的,是在於找到我們真正想要的。

舉個例子來說,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困擾:衣櫃裡的衣服多得都塞不下,等到真正要穿的時候,卻找不到一件像樣的衣服。日本生活美學家有川真由美就曾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問題所在:原因就在於你在迎合衣服,而不是讓衣服迎合你。你不是缺少衣服穿,而是不知道怎樣的穿搭才是真正適合自己的。

“找不到真正想要的”,這是我們之所以過得焦慮的根本原因。因為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所以我們才會東買西買,花了一大堆錢,卻常常不滿意;因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我們才會在很多不必要的事情上花費大量的時間,比如無效的社交,沒有意義的消遣娛樂,然後又覺得自己忙得筋疲力盡;因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我們才常常覺得自己很窮,在可有可無的事情上花了大量的金錢,卻再沒有餘錢用來買真正喜歡的東西。

所以,極簡生活的核心不在於扔東西,而在於瞭解自己。扔掉一些用不上的東西,騰出空間來,這樣我們就不用生活在亂糟糟的環境中,也不用每天為了找東西而焦頭爛額;拒絕一些不必要的社交活動,我們就能從忙碌的生活中騰出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從可有可無的事情上省出一點錢來,把它用在最想要、最能自己開心的地方,這樣金錢就能發揮最大的作用,幸福感自然就能上升。

就像木心說的那樣:“能做的事只是長途跋涉後的返璞歸真。”從物質到精神、從信息到時間,人生的每一個維度其實都可以化繁為簡,只專注於心中追求,也許更能獲得心靈深處的愉悅。

“刪繁就簡三秋樹,標新立異二月花。”簡單而豐富,輕鬆又有個性,這大概才是極簡生活美學真正想要追求的東西。

生活中的美學,不只是你以為的精緻和極簡


03

侘寂,缺憾也是一種美

說起侘寂美學,可能很多人都不瞭解,但如果提起“無印良品”,恐怕無人不曉。無論是無印良品、蘋果手機,在風格上都與侘寂相關。

侘寂的表現形式很多。比如:日本有一種特殊的庭院景觀,叫“枯山水”。用砂石來代替“水”,輔助放上一些疊放有致的石頭,構成了一個縮微式的園林景觀。

這些精益求精的日本工匠,會花費好幾個月的時間打磨每一顆石子,讓砂石上面的紋路能夠很好地表現水的流動。據說,“枯山水”的產生,源自於日本京都的缺水地貌。

又比如,充滿侘寂美的器物往往製作得很“粗糙”。形狀不對稱、不規則,材質簡單、原始,給人感覺甚至有些廉價。

再比如,侘寂式的家居設計,給人一種迴歸原始、迴歸自然的感覺,沒有過多的裝飾,原木樹皮、石塊這些隨處可得的材料,成了裝飾的點睛之筆。

無論是園林景觀,或是生活器皿,再或者是室內裝修,侘寂美的表現形式雖然多樣,但都在傳達一種觀念,那就是“不完美”。在不完美中發現美,接受自然的生死循環,不得不說,侘寂不僅是美學,更是哲學。

反觀我們自身,許多時候我們之所以不快樂,原因不就在於不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嗎?我們忙碌,是因為自以為所獲得的還不夠多,能爬到的位置還不夠高;我們焦慮,是你以為自己沒能給孩子更好的教育,給家人更高級的生活。

可是我們忘記了,對於完美的追逐是無止境的,很多時候,它不是上進的表現,只是我們慾望的膨脹。唯有缺憾,才是人生的常態。

就像心理學家羅傑斯說的那樣:“愛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納。”當我們能理解和接納生活中的不完美,這些不完美就會變成美,成為你生命中最璀璨的東西。

當我們撫摸著充滿侘寂美學的生活器物,哪怕只是一個簡單的陶碗,上面的壓痕和劃痕都在告訴我們:這些看似不完美的痕跡是歲月給我們留下的痕跡,抹去它,就等於抹去了生命的印記。保留不完美,並從缺陷中發現美,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一種生活美學。


生活中的美學,不只是你以為的精緻和極簡



04


生活美學各式各樣,但無論如何,它們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讓你能找回自己。就像日本生活美學家松浦彌太郎說的那樣:“一切的根源都在‘自己’”。

身處於這個繁忙的世界中,我們有無數個感到焦慮的時刻,也有無數個無法安眠的夜晚,但卻鮮少靜下心來問自己:“這真的是我想要的生活嗎?”如果不是,那麼我們又為什麼要背離美學的初衷,在焦慮的大道上狂奔不止?

其實,生活中從來不缺美學,缺的是靜下心來感受,那些能讓你感到發自內心滿足與舒心的,就是獨屬於你的生活美學。發現美,感受美,才會發現,原來生活美學並不需要“高大上”,它就藏在一日三餐中,藏在煙火氣息裡。


·end·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文章版權歸本平臺所有 轉載請聯繫“正心正舉”

本文由正心正舉研究院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