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

8月底在九州國立博物館觀看“室町將軍”展時,有幸一賞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的著名殘器——“馬蟥絆”青瓷碗。也算是和這次故宮“天下龍泉”之行的一次呼應。據說這件珍寶將會在10月抵達北京,在展覽最後的兩週時間內亮相,所以想親見的小夥伴可要時刻關注哈。

千峰翠色,絆如馬蟥

"

8月底在九州國立博物館觀看“室町將軍”展時,有幸一賞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的著名殘器——“馬蟥絆”青瓷碗。也算是和這次故宮“天下龍泉”之行的一次呼應。據說這件珍寶將會在10月抵達北京,在展覽最後的兩週時間內亮相,所以想親見的小夥伴可要時刻關注哈。

千峰翠色,絆如馬蟥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宋 龍泉窯青釉花口瓷碗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這件龍泉窯青釉花口瓷碗高9.6釐米,口徑15.4釐米,重292克,器身布有裂痕,被譽為日本“重要文化財”和“青瓷砧”名器之稱。(日本將重要文物劃分為三個等級,國寶為上,重要文化財(重要文化遺產)次之,重要美術品再次之。而青瓷砧時日本對高質量南宋薄胎厚釉龍泉青瓷的稱呼。)足見長期以來世人對其喜愛與珍視。

"

8月底在九州國立博物館觀看“室町將軍”展時,有幸一賞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的著名殘器——“馬蟥絆”青瓷碗。也算是和這次故宮“天下龍泉”之行的一次呼應。據說這件珍寶將會在10月抵達北京,在展覽最後的兩週時間內亮相,所以想親見的小夥伴可要時刻關注哈。

千峰翠色,絆如馬蟥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宋 龍泉窯青釉花口瓷碗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這件龍泉窯青釉花口瓷碗高9.6釐米,口徑15.4釐米,重292克,器身布有裂痕,被譽為日本“重要文化財”和“青瓷砧”名器之稱。(日本將重要文物劃分為三個等級,國寶為上,重要文化財(重要文化遺產)次之,重要美術品再次之。而青瓷砧時日本對高質量南宋薄胎厚釉龍泉青瓷的稱呼。)足見長期以來世人對其喜愛與珍視。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該瓷碗的聞名不僅因為其瑩潤如玉的梅子青釉色、精巧典雅的造型、趣味獨特的鋦釘排布,也源於其流傳有序又頗具意味的身世經歷。

傳奇身世

"

8月底在九州國立博物館觀看“室町將軍”展時,有幸一賞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的著名殘器——“馬蟥絆”青瓷碗。也算是和這次故宮“天下龍泉”之行的一次呼應。據說這件珍寶將會在10月抵達北京,在展覽最後的兩週時間內亮相,所以想親見的小夥伴可要時刻關注哈。

千峰翠色,絆如馬蟥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宋 龍泉窯青釉花口瓷碗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這件龍泉窯青釉花口瓷碗高9.6釐米,口徑15.4釐米,重292克,器身布有裂痕,被譽為日本“重要文化財”和“青瓷砧”名器之稱。(日本將重要文物劃分為三個等級,國寶為上,重要文化財(重要文化遺產)次之,重要美術品再次之。而青瓷砧時日本對高質量南宋薄胎厚釉龍泉青瓷的稱呼。)足見長期以來世人對其喜愛與珍視。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該瓷碗的聞名不僅因為其瑩潤如玉的梅子青釉色、精巧典雅的造型、趣味獨特的鋦釘排布,也源於其流傳有序又頗具意味的身世經歷。

傳奇身世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在這件生產於宋代的青瓷碗的流傳過程中,最具研究價值的相關文獻資料當屬江戶時代的漢學家伊藤東涯於1727年撰寫的《馬蟥絆茶甌記》,此文主要考證了該茶碗的歷史,也感嘆器物流傳至今得以“善傳”的珍貴。文中記述了相當於南宋時期的日本安元年間(1175-1177),將軍平重盛向杭州育王山佈施了黃金,寺院住持佛照禪師回贈謝禮,其中就包括一隻世間罕見的青瓷茶碗。

"

8月底在九州國立博物館觀看“室町將軍”展時,有幸一賞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的著名殘器——“馬蟥絆”青瓷碗。也算是和這次故宮“天下龍泉”之行的一次呼應。據說這件珍寶將會在10月抵達北京,在展覽最後的兩週時間內亮相,所以想親見的小夥伴可要時刻關注哈。

千峰翠色,絆如馬蟥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宋 龍泉窯青釉花口瓷碗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這件龍泉窯青釉花口瓷碗高9.6釐米,口徑15.4釐米,重292克,器身布有裂痕,被譽為日本“重要文化財”和“青瓷砧”名器之稱。(日本將重要文物劃分為三個等級,國寶為上,重要文化財(重要文化遺產)次之,重要美術品再次之。而青瓷砧時日本對高質量南宋薄胎厚釉龍泉青瓷的稱呼。)足見長期以來世人對其喜愛與珍視。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該瓷碗的聞名不僅因為其瑩潤如玉的梅子青釉色、精巧典雅的造型、趣味獨特的鋦釘排布,也源於其流傳有序又頗具意味的身世經歷。

傳奇身世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在這件生產於宋代的青瓷碗的流傳過程中,最具研究價值的相關文獻資料當屬江戶時代的漢學家伊藤東涯於1727年撰寫的《馬蟥絆茶甌記》,此文主要考證了該茶碗的歷史,也感嘆器物流傳至今得以“善傳”的珍貴。文中記述了相當於南宋時期的日本安元年間(1175-1177),將軍平重盛向杭州育王山佈施了黃金,寺院住持佛照禪師回贈謝禮,其中就包括一隻世間罕見的青瓷茶碗。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九州國立博物館“室町將軍”展中的展板,請注意,八代義政手中端著的正是“馬蟥絆”

之後該茶碗傳至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政(1436-1490)之手,並得到珍視,但此時碗底部已形成一條裂璺(wèn,瓷器經過劇烈磕碰坯體產生裂紋而又裡外一致的稱“璺”),因此派使者將其運往中國(明朝),希望尋求相同的瓷碗作替代品。

然而也許因為當時無法找到相似的青瓷器,明朝廷就派遣工匠將原茶碗用六隻鐵質鋦釘加以修補、固定後返還日本。鋦釘的形狀觀之宛若螞蝗,十分有趣,這便是“馬蟥絆茶甌”名稱的由來。

之後,足利義政又將此碗轉賜侍臣吉田宗臨,伊藤東涯在吉田宗臨後代府邸見到這隻青瓷碗和配套的匣盒,並撰寫此文。其後,青瓷碗和《馬蟥絆茶甌記》自角倉家(原吉田家)轉為室町三井家的藏品,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才由三井高大捐贈給東京國立博物館,並保存至今。

釉色瑩潤,翠如青梅

“馬蟥絆”青瓷碗另一為世人所驚歎的,當是其充滿張力的器壁弧度和嬌豔似玉的梅子青色釉。

南宋龍泉窯創燒的一種著名青釉品種,其色可與高級翡翠媲美。釉層較厚,釉面光亮,玻化程度高,釉面不開紋片,質瑩如玉,其色近似梅樹中生長著的“梅子”。梅子青品種僅在南宋一朝燒造,存世極少,又多為仿古銅器和玉器造型的古雅之品,彌足珍貴。

梅子青釉與粉青釉同被譽為“青瓷釉色與質地之美的頂峰”。明陸容著《菽園雜記》記龍泉窯瓷器:“凡綠豆色瑩淨無瑕者為上,生菜色者次之。然上等價高,皆轉貨他處,縣官未嘗見也。”

這裡“上等價高”者即指玉質厚釉的上品青瓷,說明即使在龍泉窯青瓷燒造早已達到成熟鼎盛的元明時期,這類高檔器物也是罕見難求的。

為何愛稱“馬蟥絆”?

"

8月底在九州國立博物館觀看“室町將軍”展時,有幸一賞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的著名殘器——“馬蟥絆”青瓷碗。也算是和這次故宮“天下龍泉”之行的一次呼應。據說這件珍寶將會在10月抵達北京,在展覽最後的兩週時間內亮相,所以想親見的小夥伴可要時刻關注哈。

千峰翠色,絆如馬蟥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宋 龍泉窯青釉花口瓷碗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這件龍泉窯青釉花口瓷碗高9.6釐米,口徑15.4釐米,重292克,器身布有裂痕,被譽為日本“重要文化財”和“青瓷砧”名器之稱。(日本將重要文物劃分為三個等級,國寶為上,重要文化財(重要文化遺產)次之,重要美術品再次之。而青瓷砧時日本對高質量南宋薄胎厚釉龍泉青瓷的稱呼。)足見長期以來世人對其喜愛與珍視。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該瓷碗的聞名不僅因為其瑩潤如玉的梅子青釉色、精巧典雅的造型、趣味獨特的鋦釘排布,也源於其流傳有序又頗具意味的身世經歷。

傳奇身世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在這件生產於宋代的青瓷碗的流傳過程中,最具研究價值的相關文獻資料當屬江戶時代的漢學家伊藤東涯於1727年撰寫的《馬蟥絆茶甌記》,此文主要考證了該茶碗的歷史,也感嘆器物流傳至今得以“善傳”的珍貴。文中記述了相當於南宋時期的日本安元年間(1175-1177),將軍平重盛向杭州育王山佈施了黃金,寺院住持佛照禪師回贈謝禮,其中就包括一隻世間罕見的青瓷茶碗。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九州國立博物館“室町將軍”展中的展板,請注意,八代義政手中端著的正是“馬蟥絆”

之後該茶碗傳至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政(1436-1490)之手,並得到珍視,但此時碗底部已形成一條裂璺(wèn,瓷器經過劇烈磕碰坯體產生裂紋而又裡外一致的稱“璺”),因此派使者將其運往中國(明朝),希望尋求相同的瓷碗作替代品。

然而也許因為當時無法找到相似的青瓷器,明朝廷就派遣工匠將原茶碗用六隻鐵質鋦釘加以修補、固定後返還日本。鋦釘的形狀觀之宛若螞蝗,十分有趣,這便是“馬蟥絆茶甌”名稱的由來。

之後,足利義政又將此碗轉賜侍臣吉田宗臨,伊藤東涯在吉田宗臨後代府邸見到這隻青瓷碗和配套的匣盒,並撰寫此文。其後,青瓷碗和《馬蟥絆茶甌記》自角倉家(原吉田家)轉為室町三井家的藏品,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才由三井高大捐贈給東京國立博物館,並保存至今。

釉色瑩潤,翠如青梅

“馬蟥絆”青瓷碗另一為世人所驚歎的,當是其充滿張力的器壁弧度和嬌豔似玉的梅子青色釉。

南宋龍泉窯創燒的一種著名青釉品種,其色可與高級翡翠媲美。釉層較厚,釉面光亮,玻化程度高,釉面不開紋片,質瑩如玉,其色近似梅樹中生長著的“梅子”。梅子青品種僅在南宋一朝燒造,存世極少,又多為仿古銅器和玉器造型的古雅之品,彌足珍貴。

梅子青釉與粉青釉同被譽為“青瓷釉色與質地之美的頂峰”。明陸容著《菽園雜記》記龍泉窯瓷器:“凡綠豆色瑩淨無瑕者為上,生菜色者次之。然上等價高,皆轉貨他處,縣官未嘗見也。”

這裡“上等價高”者即指玉質厚釉的上品青瓷,說明即使在龍泉窯青瓷燒造早已達到成熟鼎盛的元明時期,這類高檔器物也是罕見難求的。

為何愛稱“馬蟥絆”?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馬蟥絆”青瓷碗的器底和器壁布有內外穿透的裂痕,外壁嵌入六枚鋦釘,未穿透器壁。鋦釘為鐵質,形狀為勻稱的平鋦釘,規整小巧,分佈錯落有序。歷經數百年,目前鐵鋦釘已經生鏽,但依舊發揮著穩固的夾力,以預防裂璺的擴大。鋦釘的排布、形狀和耐久性等特徵表明,這件經過細膩鋸補的器物出自當時的鋦瓷高手。

"

8月底在九州國立博物館觀看“室町將軍”展時,有幸一賞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的著名殘器——“馬蟥絆”青瓷碗。也算是和這次故宮“天下龍泉”之行的一次呼應。據說這件珍寶將會在10月抵達北京,在展覽最後的兩週時間內亮相,所以想親見的小夥伴可要時刻關注哈。

千峰翠色,絆如馬蟥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宋 龍泉窯青釉花口瓷碗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這件龍泉窯青釉花口瓷碗高9.6釐米,口徑15.4釐米,重292克,器身布有裂痕,被譽為日本“重要文化財”和“青瓷砧”名器之稱。(日本將重要文物劃分為三個等級,國寶為上,重要文化財(重要文化遺產)次之,重要美術品再次之。而青瓷砧時日本對高質量南宋薄胎厚釉龍泉青瓷的稱呼。)足見長期以來世人對其喜愛與珍視。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該瓷碗的聞名不僅因為其瑩潤如玉的梅子青釉色、精巧典雅的造型、趣味獨特的鋦釘排布,也源於其流傳有序又頗具意味的身世經歷。

傳奇身世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在這件生產於宋代的青瓷碗的流傳過程中,最具研究價值的相關文獻資料當屬江戶時代的漢學家伊藤東涯於1727年撰寫的《馬蟥絆茶甌記》,此文主要考證了該茶碗的歷史,也感嘆器物流傳至今得以“善傳”的珍貴。文中記述了相當於南宋時期的日本安元年間(1175-1177),將軍平重盛向杭州育王山佈施了黃金,寺院住持佛照禪師回贈謝禮,其中就包括一隻世間罕見的青瓷茶碗。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九州國立博物館“室町將軍”展中的展板,請注意,八代義政手中端著的正是“馬蟥絆”

之後該茶碗傳至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政(1436-1490)之手,並得到珍視,但此時碗底部已形成一條裂璺(wèn,瓷器經過劇烈磕碰坯體產生裂紋而又裡外一致的稱“璺”),因此派使者將其運往中國(明朝),希望尋求相同的瓷碗作替代品。

然而也許因為當時無法找到相似的青瓷器,明朝廷就派遣工匠將原茶碗用六隻鐵質鋦釘加以修補、固定後返還日本。鋦釘的形狀觀之宛若螞蝗,十分有趣,這便是“馬蟥絆茶甌”名稱的由來。

之後,足利義政又將此碗轉賜侍臣吉田宗臨,伊藤東涯在吉田宗臨後代府邸見到這隻青瓷碗和配套的匣盒,並撰寫此文。其後,青瓷碗和《馬蟥絆茶甌記》自角倉家(原吉田家)轉為室町三井家的藏品,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才由三井高大捐贈給東京國立博物館,並保存至今。

釉色瑩潤,翠如青梅

“馬蟥絆”青瓷碗另一為世人所驚歎的,當是其充滿張力的器壁弧度和嬌豔似玉的梅子青色釉。

南宋龍泉窯創燒的一種著名青釉品種,其色可與高級翡翠媲美。釉層較厚,釉面光亮,玻化程度高,釉面不開紋片,質瑩如玉,其色近似梅樹中生長著的“梅子”。梅子青品種僅在南宋一朝燒造,存世極少,又多為仿古銅器和玉器造型的古雅之品,彌足珍貴。

梅子青釉與粉青釉同被譽為“青瓷釉色與質地之美的頂峰”。明陸容著《菽園雜記》記龍泉窯瓷器:“凡綠豆色瑩淨無瑕者為上,生菜色者次之。然上等價高,皆轉貨他處,縣官未嘗見也。”

這裡“上等價高”者即指玉質厚釉的上品青瓷,說明即使在龍泉窯青瓷燒造早已達到成熟鼎盛的元明時期,這類高檔器物也是罕見難求的。

為何愛稱“馬蟥絆”?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馬蟥絆”青瓷碗的器底和器壁布有內外穿透的裂痕,外壁嵌入六枚鋦釘,未穿透器壁。鋦釘為鐵質,形狀為勻稱的平鋦釘,規整小巧,分佈錯落有序。歷經數百年,目前鐵鋦釘已經生鏽,但依舊發揮著穩固的夾力,以預防裂璺的擴大。鋦釘的排布、形狀和耐久性等特徵表明,這件經過細膩鋸補的器物出自當時的鋦瓷高手。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至於“馬蟥絆”瓷碗上的鋦釘是否確如文獻所稱是中國匠人所為,目前尚難移論證。不過關於該瓷碗由中國運至日本,成為喜好“唐物”的足利將軍所集“東山御物”藏品一事較為可信,尤其以裝裹瓷碗的中國製漆盒為證,盒內中國製高品質錦緞的佈置與摩擦痕跡亦與瓷碗相合,表明該瓷碗應是在中國進行專門包裝後運至日本的。

“一部中國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龍泉”——這是中國近代陶瓷專家、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陳萬里先生對龍泉青瓷作出的評價。

青瓷之最

中國浙江省麗水市龍泉地區千年以來一直燒造著青瓷產品。五代到北宋早期,龍泉窯青瓷產品釉色多呈淡青色,故被稱為“淡青釉瓷”。北宋中晚期,龍泉窯青瓷釉色青綠,常被稱作“翠青釉瓷”。南宋早期,龍泉窯青瓷釉色多呈灰或淡青色,南宋中晚期,龍泉窯青瓷質量有明顯提高,優質產品的釉色有粉青、梅子青、豆青等。元代,龍泉窯青瓷在繼承了南宋時期的精美釉色基礎上,在器物造型上變得粗獷豪放,胎體也變得厚重。明代中早期,龍泉窯延續了元代的繁榮,且有許多與景德鎮窯相同的官式出現,但至明代中期,龍泉窯迅速衰落。

2009年9月30日,龍泉窯青瓷傳統燒製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是全球第一個,也是唯一入選的陶瓷類項目。青瓷被譽為“人工製造的美玉”。

"

8月底在九州國立博物館觀看“室町將軍”展時,有幸一賞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的著名殘器——“馬蟥絆”青瓷碗。也算是和這次故宮“天下龍泉”之行的一次呼應。據說這件珍寶將會在10月抵達北京,在展覽最後的兩週時間內亮相,所以想親見的小夥伴可要時刻關注哈。

千峰翠色,絆如馬蟥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宋 龍泉窯青釉花口瓷碗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這件龍泉窯青釉花口瓷碗高9.6釐米,口徑15.4釐米,重292克,器身布有裂痕,被譽為日本“重要文化財”和“青瓷砧”名器之稱。(日本將重要文物劃分為三個等級,國寶為上,重要文化財(重要文化遺產)次之,重要美術品再次之。而青瓷砧時日本對高質量南宋薄胎厚釉龍泉青瓷的稱呼。)足見長期以來世人對其喜愛與珍視。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該瓷碗的聞名不僅因為其瑩潤如玉的梅子青釉色、精巧典雅的造型、趣味獨特的鋦釘排布,也源於其流傳有序又頗具意味的身世經歷。

傳奇身世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在這件生產於宋代的青瓷碗的流傳過程中,最具研究價值的相關文獻資料當屬江戶時代的漢學家伊藤東涯於1727年撰寫的《馬蟥絆茶甌記》,此文主要考證了該茶碗的歷史,也感嘆器物流傳至今得以“善傳”的珍貴。文中記述了相當於南宋時期的日本安元年間(1175-1177),將軍平重盛向杭州育王山佈施了黃金,寺院住持佛照禪師回贈謝禮,其中就包括一隻世間罕見的青瓷茶碗。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九州國立博物館“室町將軍”展中的展板,請注意,八代義政手中端著的正是“馬蟥絆”

之後該茶碗傳至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政(1436-1490)之手,並得到珍視,但此時碗底部已形成一條裂璺(wèn,瓷器經過劇烈磕碰坯體產生裂紋而又裡外一致的稱“璺”),因此派使者將其運往中國(明朝),希望尋求相同的瓷碗作替代品。

然而也許因為當時無法找到相似的青瓷器,明朝廷就派遣工匠將原茶碗用六隻鐵質鋦釘加以修補、固定後返還日本。鋦釘的形狀觀之宛若螞蝗,十分有趣,這便是“馬蟥絆茶甌”名稱的由來。

之後,足利義政又將此碗轉賜侍臣吉田宗臨,伊藤東涯在吉田宗臨後代府邸見到這隻青瓷碗和配套的匣盒,並撰寫此文。其後,青瓷碗和《馬蟥絆茶甌記》自角倉家(原吉田家)轉為室町三井家的藏品,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才由三井高大捐贈給東京國立博物館,並保存至今。

釉色瑩潤,翠如青梅

“馬蟥絆”青瓷碗另一為世人所驚歎的,當是其充滿張力的器壁弧度和嬌豔似玉的梅子青色釉。

南宋龍泉窯創燒的一種著名青釉品種,其色可與高級翡翠媲美。釉層較厚,釉面光亮,玻化程度高,釉面不開紋片,質瑩如玉,其色近似梅樹中生長著的“梅子”。梅子青品種僅在南宋一朝燒造,存世極少,又多為仿古銅器和玉器造型的古雅之品,彌足珍貴。

梅子青釉與粉青釉同被譽為“青瓷釉色與質地之美的頂峰”。明陸容著《菽園雜記》記龍泉窯瓷器:“凡綠豆色瑩淨無瑕者為上,生菜色者次之。然上等價高,皆轉貨他處,縣官未嘗見也。”

這裡“上等價高”者即指玉質厚釉的上品青瓷,說明即使在龍泉窯青瓷燒造早已達到成熟鼎盛的元明時期,這類高檔器物也是罕見難求的。

為何愛稱“馬蟥絆”?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馬蟥絆”青瓷碗的器底和器壁布有內外穿透的裂痕,外壁嵌入六枚鋦釘,未穿透器壁。鋦釘為鐵質,形狀為勻稱的平鋦釘,規整小巧,分佈錯落有序。歷經數百年,目前鐵鋦釘已經生鏽,但依舊發揮著穩固的夾力,以預防裂璺的擴大。鋦釘的排布、形狀和耐久性等特徵表明,這件經過細膩鋸補的器物出自當時的鋦瓷高手。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至於“馬蟥絆”瓷碗上的鋦釘是否確如文獻所稱是中國匠人所為,目前尚難移論證。不過關於該瓷碗由中國運至日本,成為喜好“唐物”的足利將軍所集“東山御物”藏品一事較為可信,尤其以裝裹瓷碗的中國製漆盒為證,盒內中國製高品質錦緞的佈置與摩擦痕跡亦與瓷碗相合,表明該瓷碗應是在中國進行專門包裝後運至日本的。

“一部中國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龍泉”——這是中國近代陶瓷專家、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陳萬里先生對龍泉青瓷作出的評價。

青瓷之最

中國浙江省麗水市龍泉地區千年以來一直燒造著青瓷產品。五代到北宋早期,龍泉窯青瓷產品釉色多呈淡青色,故被稱為“淡青釉瓷”。北宋中晚期,龍泉窯青瓷釉色青綠,常被稱作“翠青釉瓷”。南宋早期,龍泉窯青瓷釉色多呈灰或淡青色,南宋中晚期,龍泉窯青瓷質量有明顯提高,優質產品的釉色有粉青、梅子青、豆青等。元代,龍泉窯青瓷在繼承了南宋時期的精美釉色基礎上,在器物造型上變得粗獷豪放,胎體也變得厚重。明代中早期,龍泉窯延續了元代的繁榮,且有許多與景德鎮窯相同的官式出現,但至明代中期,龍泉窯迅速衰落。

2009年9月30日,龍泉窯青瓷傳統燒製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是全球第一個,也是唯一入選的陶瓷類項目。青瓷被譽為“人工製造的美玉”。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南宋龍泉窯青釉弦紋筒式三足爐

高10.4釐米,口徑14.9釐米,底徑11.8釐米

南宋中期以後,龍泉窯變為以粉青、梅子青為代表的厚釉,這種釉的特點是粘度強,適宜多次施掛,而釉層中大量的小氣泡和未融石英顆粒使光線散射,觀之滋潤柔和,猶如美玉。為突出這類釉質之美,多為素面,取代了此前流行的刻劃花裝飾。

"

8月底在九州國立博物館觀看“室町將軍”展時,有幸一賞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的著名殘器——“馬蟥絆”青瓷碗。也算是和這次故宮“天下龍泉”之行的一次呼應。據說這件珍寶將會在10月抵達北京,在展覽最後的兩週時間內亮相,所以想親見的小夥伴可要時刻關注哈。

千峰翠色,絆如馬蟥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宋 龍泉窯青釉花口瓷碗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這件龍泉窯青釉花口瓷碗高9.6釐米,口徑15.4釐米,重292克,器身布有裂痕,被譽為日本“重要文化財”和“青瓷砧”名器之稱。(日本將重要文物劃分為三個等級,國寶為上,重要文化財(重要文化遺產)次之,重要美術品再次之。而青瓷砧時日本對高質量南宋薄胎厚釉龍泉青瓷的稱呼。)足見長期以來世人對其喜愛與珍視。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該瓷碗的聞名不僅因為其瑩潤如玉的梅子青釉色、精巧典雅的造型、趣味獨特的鋦釘排布,也源於其流傳有序又頗具意味的身世經歷。

傳奇身世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在這件生產於宋代的青瓷碗的流傳過程中,最具研究價值的相關文獻資料當屬江戶時代的漢學家伊藤東涯於1727年撰寫的《馬蟥絆茶甌記》,此文主要考證了該茶碗的歷史,也感嘆器物流傳至今得以“善傳”的珍貴。文中記述了相當於南宋時期的日本安元年間(1175-1177),將軍平重盛向杭州育王山佈施了黃金,寺院住持佛照禪師回贈謝禮,其中就包括一隻世間罕見的青瓷茶碗。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九州國立博物館“室町將軍”展中的展板,請注意,八代義政手中端著的正是“馬蟥絆”

之後該茶碗傳至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政(1436-1490)之手,並得到珍視,但此時碗底部已形成一條裂璺(wèn,瓷器經過劇烈磕碰坯體產生裂紋而又裡外一致的稱“璺”),因此派使者將其運往中國(明朝),希望尋求相同的瓷碗作替代品。

然而也許因為當時無法找到相似的青瓷器,明朝廷就派遣工匠將原茶碗用六隻鐵質鋦釘加以修補、固定後返還日本。鋦釘的形狀觀之宛若螞蝗,十分有趣,這便是“馬蟥絆茶甌”名稱的由來。

之後,足利義政又將此碗轉賜侍臣吉田宗臨,伊藤東涯在吉田宗臨後代府邸見到這隻青瓷碗和配套的匣盒,並撰寫此文。其後,青瓷碗和《馬蟥絆茶甌記》自角倉家(原吉田家)轉為室町三井家的藏品,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才由三井高大捐贈給東京國立博物館,並保存至今。

釉色瑩潤,翠如青梅

“馬蟥絆”青瓷碗另一為世人所驚歎的,當是其充滿張力的器壁弧度和嬌豔似玉的梅子青色釉。

南宋龍泉窯創燒的一種著名青釉品種,其色可與高級翡翠媲美。釉層較厚,釉面光亮,玻化程度高,釉面不開紋片,質瑩如玉,其色近似梅樹中生長著的“梅子”。梅子青品種僅在南宋一朝燒造,存世極少,又多為仿古銅器和玉器造型的古雅之品,彌足珍貴。

梅子青釉與粉青釉同被譽為“青瓷釉色與質地之美的頂峰”。明陸容著《菽園雜記》記龍泉窯瓷器:“凡綠豆色瑩淨無瑕者為上,生菜色者次之。然上等價高,皆轉貨他處,縣官未嘗見也。”

這裡“上等價高”者即指玉質厚釉的上品青瓷,說明即使在龍泉窯青瓷燒造早已達到成熟鼎盛的元明時期,這類高檔器物也是罕見難求的。

為何愛稱“馬蟥絆”?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馬蟥絆”青瓷碗的器底和器壁布有內外穿透的裂痕,外壁嵌入六枚鋦釘,未穿透器壁。鋦釘為鐵質,形狀為勻稱的平鋦釘,規整小巧,分佈錯落有序。歷經數百年,目前鐵鋦釘已經生鏽,但依舊發揮著穩固的夾力,以預防裂璺的擴大。鋦釘的排布、形狀和耐久性等特徵表明,這件經過細膩鋸補的器物出自當時的鋦瓷高手。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至於“馬蟥絆”瓷碗上的鋦釘是否確如文獻所稱是中國匠人所為,目前尚難移論證。不過關於該瓷碗由中國運至日本,成為喜好“唐物”的足利將軍所集“東山御物”藏品一事較為可信,尤其以裝裹瓷碗的中國製漆盒為證,盒內中國製高品質錦緞的佈置與摩擦痕跡亦與瓷碗相合,表明該瓷碗應是在中國進行專門包裝後運至日本的。

“一部中國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龍泉”——這是中國近代陶瓷專家、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陳萬里先生對龍泉青瓷作出的評價。

青瓷之最

中國浙江省麗水市龍泉地區千年以來一直燒造著青瓷產品。五代到北宋早期,龍泉窯青瓷產品釉色多呈淡青色,故被稱為“淡青釉瓷”。北宋中晚期,龍泉窯青瓷釉色青綠,常被稱作“翠青釉瓷”。南宋早期,龍泉窯青瓷釉色多呈灰或淡青色,南宋中晚期,龍泉窯青瓷質量有明顯提高,優質產品的釉色有粉青、梅子青、豆青等。元代,龍泉窯青瓷在繼承了南宋時期的精美釉色基礎上,在器物造型上變得粗獷豪放,胎體也變得厚重。明代中早期,龍泉窯延續了元代的繁榮,且有許多與景德鎮窯相同的官式出現,但至明代中期,龍泉窯迅速衰落。

2009年9月30日,龍泉窯青瓷傳統燒製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是全球第一個,也是唯一入選的陶瓷類項目。青瓷被譽為“人工製造的美玉”。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南宋龍泉窯青釉弦紋筒式三足爐

高10.4釐米,口徑14.9釐米,底徑11.8釐米

南宋中期以後,龍泉窯變為以粉青、梅子青為代表的厚釉,這種釉的特點是粘度強,適宜多次施掛,而釉層中大量的小氣泡和未融石英顆粒使光線散射,觀之滋潤柔和,猶如美玉。為突出這類釉質之美,多為素面,取代了此前流行的刻劃花裝飾。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元 龍泉窯青釉褐斑桃花紋盤

高3釐米,口徑16.6釐米,足徑3.9釐米

"

8月底在九州國立博物館觀看“室町將軍”展時,有幸一賞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的著名殘器——“馬蟥絆”青瓷碗。也算是和這次故宮“天下龍泉”之行的一次呼應。據說這件珍寶將會在10月抵達北京,在展覽最後的兩週時間內亮相,所以想親見的小夥伴可要時刻關注哈。

千峰翠色,絆如馬蟥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宋 龍泉窯青釉花口瓷碗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這件龍泉窯青釉花口瓷碗高9.6釐米,口徑15.4釐米,重292克,器身布有裂痕,被譽為日本“重要文化財”和“青瓷砧”名器之稱。(日本將重要文物劃分為三個等級,國寶為上,重要文化財(重要文化遺產)次之,重要美術品再次之。而青瓷砧時日本對高質量南宋薄胎厚釉龍泉青瓷的稱呼。)足見長期以來世人對其喜愛與珍視。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該瓷碗的聞名不僅因為其瑩潤如玉的梅子青釉色、精巧典雅的造型、趣味獨特的鋦釘排布,也源於其流傳有序又頗具意味的身世經歷。

傳奇身世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在這件生產於宋代的青瓷碗的流傳過程中,最具研究價值的相關文獻資料當屬江戶時代的漢學家伊藤東涯於1727年撰寫的《馬蟥絆茶甌記》,此文主要考證了該茶碗的歷史,也感嘆器物流傳至今得以“善傳”的珍貴。文中記述了相當於南宋時期的日本安元年間(1175-1177),將軍平重盛向杭州育王山佈施了黃金,寺院住持佛照禪師回贈謝禮,其中就包括一隻世間罕見的青瓷茶碗。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九州國立博物館“室町將軍”展中的展板,請注意,八代義政手中端著的正是“馬蟥絆”

之後該茶碗傳至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政(1436-1490)之手,並得到珍視,但此時碗底部已形成一條裂璺(wèn,瓷器經過劇烈磕碰坯體產生裂紋而又裡外一致的稱“璺”),因此派使者將其運往中國(明朝),希望尋求相同的瓷碗作替代品。

然而也許因為當時無法找到相似的青瓷器,明朝廷就派遣工匠將原茶碗用六隻鐵質鋦釘加以修補、固定後返還日本。鋦釘的形狀觀之宛若螞蝗,十分有趣,這便是“馬蟥絆茶甌”名稱的由來。

之後,足利義政又將此碗轉賜侍臣吉田宗臨,伊藤東涯在吉田宗臨後代府邸見到這隻青瓷碗和配套的匣盒,並撰寫此文。其後,青瓷碗和《馬蟥絆茶甌記》自角倉家(原吉田家)轉為室町三井家的藏品,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才由三井高大捐贈給東京國立博物館,並保存至今。

釉色瑩潤,翠如青梅

“馬蟥絆”青瓷碗另一為世人所驚歎的,當是其充滿張力的器壁弧度和嬌豔似玉的梅子青色釉。

南宋龍泉窯創燒的一種著名青釉品種,其色可與高級翡翠媲美。釉層較厚,釉面光亮,玻化程度高,釉面不開紋片,質瑩如玉,其色近似梅樹中生長著的“梅子”。梅子青品種僅在南宋一朝燒造,存世極少,又多為仿古銅器和玉器造型的古雅之品,彌足珍貴。

梅子青釉與粉青釉同被譽為“青瓷釉色與質地之美的頂峰”。明陸容著《菽園雜記》記龍泉窯瓷器:“凡綠豆色瑩淨無瑕者為上,生菜色者次之。然上等價高,皆轉貨他處,縣官未嘗見也。”

這裡“上等價高”者即指玉質厚釉的上品青瓷,說明即使在龍泉窯青瓷燒造早已達到成熟鼎盛的元明時期,這類高檔器物也是罕見難求的。

為何愛稱“馬蟥絆”?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馬蟥絆”青瓷碗的器底和器壁布有內外穿透的裂痕,外壁嵌入六枚鋦釘,未穿透器壁。鋦釘為鐵質,形狀為勻稱的平鋦釘,規整小巧,分佈錯落有序。歷經數百年,目前鐵鋦釘已經生鏽,但依舊發揮著穩固的夾力,以預防裂璺的擴大。鋦釘的排布、形狀和耐久性等特徵表明,這件經過細膩鋸補的器物出自當時的鋦瓷高手。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至於“馬蟥絆”瓷碗上的鋦釘是否確如文獻所稱是中國匠人所為,目前尚難移論證。不過關於該瓷碗由中國運至日本,成為喜好“唐物”的足利將軍所集“東山御物”藏品一事較為可信,尤其以裝裹瓷碗的中國製漆盒為證,盒內中國製高品質錦緞的佈置與摩擦痕跡亦與瓷碗相合,表明該瓷碗應是在中國進行專門包裝後運至日本的。

“一部中國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龍泉”——這是中國近代陶瓷專家、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陳萬里先生對龍泉青瓷作出的評價。

青瓷之最

中國浙江省麗水市龍泉地區千年以來一直燒造著青瓷產品。五代到北宋早期,龍泉窯青瓷產品釉色多呈淡青色,故被稱為“淡青釉瓷”。北宋中晚期,龍泉窯青瓷釉色青綠,常被稱作“翠青釉瓷”。南宋早期,龍泉窯青瓷釉色多呈灰或淡青色,南宋中晚期,龍泉窯青瓷質量有明顯提高,優質產品的釉色有粉青、梅子青、豆青等。元代,龍泉窯青瓷在繼承了南宋時期的精美釉色基礎上,在器物造型上變得粗獷豪放,胎體也變得厚重。明代中早期,龍泉窯延續了元代的繁榮,且有許多與景德鎮窯相同的官式出現,但至明代中期,龍泉窯迅速衰落。

2009年9月30日,龍泉窯青瓷傳統燒製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是全球第一個,也是唯一入選的陶瓷類項目。青瓷被譽為“人工製造的美玉”。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南宋龍泉窯青釉弦紋筒式三足爐

高10.4釐米,口徑14.9釐米,底徑11.8釐米

南宋中期以後,龍泉窯變為以粉青、梅子青為代表的厚釉,這種釉的特點是粘度強,適宜多次施掛,而釉層中大量的小氣泡和未融石英顆粒使光線散射,觀之滋潤柔和,猶如美玉。為突出這類釉質之美,多為素面,取代了此前流行的刻劃花裝飾。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元 龍泉窯青釉褐斑桃花紋盤

高3釐米,口徑16.6釐米,足徑3.9釐米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飾有均勻分佈的點狀褐斑(鐵元素著色),盤內正中裝飾一朵由胎土堆塑而成的桃花,未施釉而泛紅色,在青釉的車拖下就像一朵盛開的桃花。露胎堆塑以及青釉褐斑的裝飾是元代典型的手法。

此類器形在韓國新安沉船出水器物中也有發現,新安沉船雖沉沒於韓國,而被認為是去往日本的船隻。日本人對這類裝飾有褐色斑點的龍泉青瓷情有獨鍾,稱之為“飛青”。

"

8月底在九州國立博物館觀看“室町將軍”展時,有幸一賞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的著名殘器——“馬蟥絆”青瓷碗。也算是和這次故宮“天下龍泉”之行的一次呼應。據說這件珍寶將會在10月抵達北京,在展覽最後的兩週時間內亮相,所以想親見的小夥伴可要時刻關注哈。

千峰翠色,絆如馬蟥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宋 龍泉窯青釉花口瓷碗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這件龍泉窯青釉花口瓷碗高9.6釐米,口徑15.4釐米,重292克,器身布有裂痕,被譽為日本“重要文化財”和“青瓷砧”名器之稱。(日本將重要文物劃分為三個等級,國寶為上,重要文化財(重要文化遺產)次之,重要美術品再次之。而青瓷砧時日本對高質量南宋薄胎厚釉龍泉青瓷的稱呼。)足見長期以來世人對其喜愛與珍視。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該瓷碗的聞名不僅因為其瑩潤如玉的梅子青釉色、精巧典雅的造型、趣味獨特的鋦釘排布,也源於其流傳有序又頗具意味的身世經歷。

傳奇身世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在這件生產於宋代的青瓷碗的流傳過程中,最具研究價值的相關文獻資料當屬江戶時代的漢學家伊藤東涯於1727年撰寫的《馬蟥絆茶甌記》,此文主要考證了該茶碗的歷史,也感嘆器物流傳至今得以“善傳”的珍貴。文中記述了相當於南宋時期的日本安元年間(1175-1177),將軍平重盛向杭州育王山佈施了黃金,寺院住持佛照禪師回贈謝禮,其中就包括一隻世間罕見的青瓷茶碗。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九州國立博物館“室町將軍”展中的展板,請注意,八代義政手中端著的正是“馬蟥絆”

之後該茶碗傳至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政(1436-1490)之手,並得到珍視,但此時碗底部已形成一條裂璺(wèn,瓷器經過劇烈磕碰坯體產生裂紋而又裡外一致的稱“璺”),因此派使者將其運往中國(明朝),希望尋求相同的瓷碗作替代品。

然而也許因為當時無法找到相似的青瓷器,明朝廷就派遣工匠將原茶碗用六隻鐵質鋦釘加以修補、固定後返還日本。鋦釘的形狀觀之宛若螞蝗,十分有趣,這便是“馬蟥絆茶甌”名稱的由來。

之後,足利義政又將此碗轉賜侍臣吉田宗臨,伊藤東涯在吉田宗臨後代府邸見到這隻青瓷碗和配套的匣盒,並撰寫此文。其後,青瓷碗和《馬蟥絆茶甌記》自角倉家(原吉田家)轉為室町三井家的藏品,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才由三井高大捐贈給東京國立博物館,並保存至今。

釉色瑩潤,翠如青梅

“馬蟥絆”青瓷碗另一為世人所驚歎的,當是其充滿張力的器壁弧度和嬌豔似玉的梅子青色釉。

南宋龍泉窯創燒的一種著名青釉品種,其色可與高級翡翠媲美。釉層較厚,釉面光亮,玻化程度高,釉面不開紋片,質瑩如玉,其色近似梅樹中生長著的“梅子”。梅子青品種僅在南宋一朝燒造,存世極少,又多為仿古銅器和玉器造型的古雅之品,彌足珍貴。

梅子青釉與粉青釉同被譽為“青瓷釉色與質地之美的頂峰”。明陸容著《菽園雜記》記龍泉窯瓷器:“凡綠豆色瑩淨無瑕者為上,生菜色者次之。然上等價高,皆轉貨他處,縣官未嘗見也。”

這裡“上等價高”者即指玉質厚釉的上品青瓷,說明即使在龍泉窯青瓷燒造早已達到成熟鼎盛的元明時期,這類高檔器物也是罕見難求的。

為何愛稱“馬蟥絆”?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馬蟥絆”青瓷碗的器底和器壁布有內外穿透的裂痕,外壁嵌入六枚鋦釘,未穿透器壁。鋦釘為鐵質,形狀為勻稱的平鋦釘,規整小巧,分佈錯落有序。歷經數百年,目前鐵鋦釘已經生鏽,但依舊發揮著穩固的夾力,以預防裂璺的擴大。鋦釘的排布、形狀和耐久性等特徵表明,這件經過細膩鋸補的器物出自當時的鋦瓷高手。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至於“馬蟥絆”瓷碗上的鋦釘是否確如文獻所稱是中國匠人所為,目前尚難移論證。不過關於該瓷碗由中國運至日本,成為喜好“唐物”的足利將軍所集“東山御物”藏品一事較為可信,尤其以裝裹瓷碗的中國製漆盒為證,盒內中國製高品質錦緞的佈置與摩擦痕跡亦與瓷碗相合,表明該瓷碗應是在中國進行專門包裝後運至日本的。

“一部中國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龍泉”——這是中國近代陶瓷專家、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陳萬里先生對龍泉青瓷作出的評價。

青瓷之最

中國浙江省麗水市龍泉地區千年以來一直燒造著青瓷產品。五代到北宋早期,龍泉窯青瓷產品釉色多呈淡青色,故被稱為“淡青釉瓷”。北宋中晚期,龍泉窯青瓷釉色青綠,常被稱作“翠青釉瓷”。南宋早期,龍泉窯青瓷釉色多呈灰或淡青色,南宋中晚期,龍泉窯青瓷質量有明顯提高,優質產品的釉色有粉青、梅子青、豆青等。元代,龍泉窯青瓷在繼承了南宋時期的精美釉色基礎上,在器物造型上變得粗獷豪放,胎體也變得厚重。明代中早期,龍泉窯延續了元代的繁榮,且有許多與景德鎮窯相同的官式出現,但至明代中期,龍泉窯迅速衰落。

2009年9月30日,龍泉窯青瓷傳統燒製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是全球第一個,也是唯一入選的陶瓷類項目。青瓷被譽為“人工製造的美玉”。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南宋龍泉窯青釉弦紋筒式三足爐

高10.4釐米,口徑14.9釐米,底徑11.8釐米

南宋中期以後,龍泉窯變為以粉青、梅子青為代表的厚釉,這種釉的特點是粘度強,適宜多次施掛,而釉層中大量的小氣泡和未融石英顆粒使光線散射,觀之滋潤柔和,猶如美玉。為突出這類釉質之美,多為素面,取代了此前流行的刻劃花裝飾。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元 龍泉窯青釉褐斑桃花紋盤

高3釐米,口徑16.6釐米,足徑3.9釐米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飾有均勻分佈的點狀褐斑(鐵元素著色),盤內正中裝飾一朵由胎土堆塑而成的桃花,未施釉而泛紅色,在青釉的車拖下就像一朵盛開的桃花。露胎堆塑以及青釉褐斑的裝飾是元代典型的手法。

此類器形在韓國新安沉船出水器物中也有發現,新安沉船雖沉沒於韓國,而被認為是去往日本的船隻。日本人對這類裝飾有褐色斑點的龍泉青瓷情有獨鍾,稱之為“飛青”。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明中晚期 龍泉窯青釉鏤空雕獅子花卉紋繡墩

故宮博物院藏

墩面中間飾有花卉,腹部中間為鏤空裝飾,圖樣為花卉和獅子滾繡球,其上下飾錦地及鼓釘裝飾,底部還有一週蓮瓣紋,下承六個如意雲頭形足。

繡墩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坐具,明清時期繡墩的材質和裝飾都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值得注意的是,這件繡墩的造型及裝飾與景德鎮產品有相似之處,說明這可能是明代龍泉窯為宮廷燒造御用瓷器的代表作之一。

天下誰人不識“君”

龍泉青瓷發展到宋元至明代前期,數百年內,大量地運銷世界各國。

在日本、伊朗、土耳其、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朝鮮半島、巴基斯坦、新加坡、印度、斯里蘭卡、泰國、越南、伊拉克等國的國家博物館中都陳列著大量的龍泉青瓷。

在非洲和歐洲,埃及的開羅等地發掘出來的龍泉窯青瓷碎片堆積如山,埃塞俄比亞、索馬里、肯尼亞、坦桑尼亞等國家墓葬、宮殿及清真寺的裝飾中都有大量的龍泉青瓷,以炫耀墓主人和皇室寺院的豪富和權威。

"

8月底在九州國立博物館觀看“室町將軍”展時,有幸一賞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的著名殘器——“馬蟥絆”青瓷碗。也算是和這次故宮“天下龍泉”之行的一次呼應。據說這件珍寶將會在10月抵達北京,在展覽最後的兩週時間內亮相,所以想親見的小夥伴可要時刻關注哈。

千峰翠色,絆如馬蟥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宋 龍泉窯青釉花口瓷碗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這件龍泉窯青釉花口瓷碗高9.6釐米,口徑15.4釐米,重292克,器身布有裂痕,被譽為日本“重要文化財”和“青瓷砧”名器之稱。(日本將重要文物劃分為三個等級,國寶為上,重要文化財(重要文化遺產)次之,重要美術品再次之。而青瓷砧時日本對高質量南宋薄胎厚釉龍泉青瓷的稱呼。)足見長期以來世人對其喜愛與珍視。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該瓷碗的聞名不僅因為其瑩潤如玉的梅子青釉色、精巧典雅的造型、趣味獨特的鋦釘排布,也源於其流傳有序又頗具意味的身世經歷。

傳奇身世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在這件生產於宋代的青瓷碗的流傳過程中,最具研究價值的相關文獻資料當屬江戶時代的漢學家伊藤東涯於1727年撰寫的《馬蟥絆茶甌記》,此文主要考證了該茶碗的歷史,也感嘆器物流傳至今得以“善傳”的珍貴。文中記述了相當於南宋時期的日本安元年間(1175-1177),將軍平重盛向杭州育王山佈施了黃金,寺院住持佛照禪師回贈謝禮,其中就包括一隻世間罕見的青瓷茶碗。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九州國立博物館“室町將軍”展中的展板,請注意,八代義政手中端著的正是“馬蟥絆”

之後該茶碗傳至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政(1436-1490)之手,並得到珍視,但此時碗底部已形成一條裂璺(wèn,瓷器經過劇烈磕碰坯體產生裂紋而又裡外一致的稱“璺”),因此派使者將其運往中國(明朝),希望尋求相同的瓷碗作替代品。

然而也許因為當時無法找到相似的青瓷器,明朝廷就派遣工匠將原茶碗用六隻鐵質鋦釘加以修補、固定後返還日本。鋦釘的形狀觀之宛若螞蝗,十分有趣,這便是“馬蟥絆茶甌”名稱的由來。

之後,足利義政又將此碗轉賜侍臣吉田宗臨,伊藤東涯在吉田宗臨後代府邸見到這隻青瓷碗和配套的匣盒,並撰寫此文。其後,青瓷碗和《馬蟥絆茶甌記》自角倉家(原吉田家)轉為室町三井家的藏品,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才由三井高大捐贈給東京國立博物館,並保存至今。

釉色瑩潤,翠如青梅

“馬蟥絆”青瓷碗另一為世人所驚歎的,當是其充滿張力的器壁弧度和嬌豔似玉的梅子青色釉。

南宋龍泉窯創燒的一種著名青釉品種,其色可與高級翡翠媲美。釉層較厚,釉面光亮,玻化程度高,釉面不開紋片,質瑩如玉,其色近似梅樹中生長著的“梅子”。梅子青品種僅在南宋一朝燒造,存世極少,又多為仿古銅器和玉器造型的古雅之品,彌足珍貴。

梅子青釉與粉青釉同被譽為“青瓷釉色與質地之美的頂峰”。明陸容著《菽園雜記》記龍泉窯瓷器:“凡綠豆色瑩淨無瑕者為上,生菜色者次之。然上等價高,皆轉貨他處,縣官未嘗見也。”

這裡“上等價高”者即指玉質厚釉的上品青瓷,說明即使在龍泉窯青瓷燒造早已達到成熟鼎盛的元明時期,這類高檔器物也是罕見難求的。

為何愛稱“馬蟥絆”?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馬蟥絆”青瓷碗的器底和器壁布有內外穿透的裂痕,外壁嵌入六枚鋦釘,未穿透器壁。鋦釘為鐵質,形狀為勻稱的平鋦釘,規整小巧,分佈錯落有序。歷經數百年,目前鐵鋦釘已經生鏽,但依舊發揮著穩固的夾力,以預防裂璺的擴大。鋦釘的排布、形狀和耐久性等特徵表明,這件經過細膩鋸補的器物出自當時的鋦瓷高手。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至於“馬蟥絆”瓷碗上的鋦釘是否確如文獻所稱是中國匠人所為,目前尚難移論證。不過關於該瓷碗由中國運至日本,成為喜好“唐物”的足利將軍所集“東山御物”藏品一事較為可信,尤其以裝裹瓷碗的中國製漆盒為證,盒內中國製高品質錦緞的佈置與摩擦痕跡亦與瓷碗相合,表明該瓷碗應是在中國進行專門包裝後運至日本的。

“一部中國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龍泉”——這是中國近代陶瓷專家、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陳萬里先生對龍泉青瓷作出的評價。

青瓷之最

中國浙江省麗水市龍泉地區千年以來一直燒造著青瓷產品。五代到北宋早期,龍泉窯青瓷產品釉色多呈淡青色,故被稱為“淡青釉瓷”。北宋中晚期,龍泉窯青瓷釉色青綠,常被稱作“翠青釉瓷”。南宋早期,龍泉窯青瓷釉色多呈灰或淡青色,南宋中晚期,龍泉窯青瓷質量有明顯提高,優質產品的釉色有粉青、梅子青、豆青等。元代,龍泉窯青瓷在繼承了南宋時期的精美釉色基礎上,在器物造型上變得粗獷豪放,胎體也變得厚重。明代中早期,龍泉窯延續了元代的繁榮,且有許多與景德鎮窯相同的官式出現,但至明代中期,龍泉窯迅速衰落。

2009年9月30日,龍泉窯青瓷傳統燒製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是全球第一個,也是唯一入選的陶瓷類項目。青瓷被譽為“人工製造的美玉”。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南宋龍泉窯青釉弦紋筒式三足爐

高10.4釐米,口徑14.9釐米,底徑11.8釐米

南宋中期以後,龍泉窯變為以粉青、梅子青為代表的厚釉,這種釉的特點是粘度強,適宜多次施掛,而釉層中大量的小氣泡和未融石英顆粒使光線散射,觀之滋潤柔和,猶如美玉。為突出這類釉質之美,多為素面,取代了此前流行的刻劃花裝飾。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元 龍泉窯青釉褐斑桃花紋盤

高3釐米,口徑16.6釐米,足徑3.9釐米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飾有均勻分佈的點狀褐斑(鐵元素著色),盤內正中裝飾一朵由胎土堆塑而成的桃花,未施釉而泛紅色,在青釉的車拖下就像一朵盛開的桃花。露胎堆塑以及青釉褐斑的裝飾是元代典型的手法。

此類器形在韓國新安沉船出水器物中也有發現,新安沉船雖沉沒於韓國,而被認為是去往日本的船隻。日本人對這類裝飾有褐色斑點的龍泉青瓷情有獨鍾,稱之為“飛青”。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明中晚期 龍泉窯青釉鏤空雕獅子花卉紋繡墩

故宮博物院藏

墩面中間飾有花卉,腹部中間為鏤空裝飾,圖樣為花卉和獅子滾繡球,其上下飾錦地及鼓釘裝飾,底部還有一週蓮瓣紋,下承六個如意雲頭形足。

繡墩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坐具,明清時期繡墩的材質和裝飾都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值得注意的是,這件繡墩的造型及裝飾與景德鎮產品有相似之處,說明這可能是明代龍泉窯為宮廷燒造御用瓷器的代表作之一。

天下誰人不識“君”

龍泉青瓷發展到宋元至明代前期,數百年內,大量地運銷世界各國。

在日本、伊朗、土耳其、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朝鮮半島、巴基斯坦、新加坡、印度、斯里蘭卡、泰國、越南、伊拉克等國的國家博物館中都陳列著大量的龍泉青瓷。

在非洲和歐洲,埃及的開羅等地發掘出來的龍泉窯青瓷碎片堆積如山,埃塞俄比亞、索馬里、肯尼亞、坦桑尼亞等國家墓葬、宮殿及清真寺的裝飾中都有大量的龍泉青瓷,以炫耀墓主人和皇室寺院的豪富和權威。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此外東南亞沿海地區以及波斯灣等海域發現的此時期的沉船,其運載的主要產品均為龍泉青瓷,說明龍泉窯青瓷已然成為世界性的暢銷產品。

"

8月底在九州國立博物館觀看“室町將軍”展時,有幸一賞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的著名殘器——“馬蟥絆”青瓷碗。也算是和這次故宮“天下龍泉”之行的一次呼應。據說這件珍寶將會在10月抵達北京,在展覽最後的兩週時間內亮相,所以想親見的小夥伴可要時刻關注哈。

千峰翠色,絆如馬蟥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宋 龍泉窯青釉花口瓷碗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這件龍泉窯青釉花口瓷碗高9.6釐米,口徑15.4釐米,重292克,器身布有裂痕,被譽為日本“重要文化財”和“青瓷砧”名器之稱。(日本將重要文物劃分為三個等級,國寶為上,重要文化財(重要文化遺產)次之,重要美術品再次之。而青瓷砧時日本對高質量南宋薄胎厚釉龍泉青瓷的稱呼。)足見長期以來世人對其喜愛與珍視。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該瓷碗的聞名不僅因為其瑩潤如玉的梅子青釉色、精巧典雅的造型、趣味獨特的鋦釘排布,也源於其流傳有序又頗具意味的身世經歷。

傳奇身世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在這件生產於宋代的青瓷碗的流傳過程中,最具研究價值的相關文獻資料當屬江戶時代的漢學家伊藤東涯於1727年撰寫的《馬蟥絆茶甌記》,此文主要考證了該茶碗的歷史,也感嘆器物流傳至今得以“善傳”的珍貴。文中記述了相當於南宋時期的日本安元年間(1175-1177),將軍平重盛向杭州育王山佈施了黃金,寺院住持佛照禪師回贈謝禮,其中就包括一隻世間罕見的青瓷茶碗。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九州國立博物館“室町將軍”展中的展板,請注意,八代義政手中端著的正是“馬蟥絆”

之後該茶碗傳至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政(1436-1490)之手,並得到珍視,但此時碗底部已形成一條裂璺(wèn,瓷器經過劇烈磕碰坯體產生裂紋而又裡外一致的稱“璺”),因此派使者將其運往中國(明朝),希望尋求相同的瓷碗作替代品。

然而也許因為當時無法找到相似的青瓷器,明朝廷就派遣工匠將原茶碗用六隻鐵質鋦釘加以修補、固定後返還日本。鋦釘的形狀觀之宛若螞蝗,十分有趣,這便是“馬蟥絆茶甌”名稱的由來。

之後,足利義政又將此碗轉賜侍臣吉田宗臨,伊藤東涯在吉田宗臨後代府邸見到這隻青瓷碗和配套的匣盒,並撰寫此文。其後,青瓷碗和《馬蟥絆茶甌記》自角倉家(原吉田家)轉為室町三井家的藏品,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才由三井高大捐贈給東京國立博物館,並保存至今。

釉色瑩潤,翠如青梅

“馬蟥絆”青瓷碗另一為世人所驚歎的,當是其充滿張力的器壁弧度和嬌豔似玉的梅子青色釉。

南宋龍泉窯創燒的一種著名青釉品種,其色可與高級翡翠媲美。釉層較厚,釉面光亮,玻化程度高,釉面不開紋片,質瑩如玉,其色近似梅樹中生長著的“梅子”。梅子青品種僅在南宋一朝燒造,存世極少,又多為仿古銅器和玉器造型的古雅之品,彌足珍貴。

梅子青釉與粉青釉同被譽為“青瓷釉色與質地之美的頂峰”。明陸容著《菽園雜記》記龍泉窯瓷器:“凡綠豆色瑩淨無瑕者為上,生菜色者次之。然上等價高,皆轉貨他處,縣官未嘗見也。”

這裡“上等價高”者即指玉質厚釉的上品青瓷,說明即使在龍泉窯青瓷燒造早已達到成熟鼎盛的元明時期,這類高檔器物也是罕見難求的。

為何愛稱“馬蟥絆”?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馬蟥絆”青瓷碗的器底和器壁布有內外穿透的裂痕,外壁嵌入六枚鋦釘,未穿透器壁。鋦釘為鐵質,形狀為勻稱的平鋦釘,規整小巧,分佈錯落有序。歷經數百年,目前鐵鋦釘已經生鏽,但依舊發揮著穩固的夾力,以預防裂璺的擴大。鋦釘的排布、形狀和耐久性等特徵表明,這件經過細膩鋸補的器物出自當時的鋦瓷高手。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至於“馬蟥絆”瓷碗上的鋦釘是否確如文獻所稱是中國匠人所為,目前尚難移論證。不過關於該瓷碗由中國運至日本,成為喜好“唐物”的足利將軍所集“東山御物”藏品一事較為可信,尤其以裝裹瓷碗的中國製漆盒為證,盒內中國製高品質錦緞的佈置與摩擦痕跡亦與瓷碗相合,表明該瓷碗應是在中國進行專門包裝後運至日本的。

“一部中國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龍泉”——這是中國近代陶瓷專家、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陳萬里先生對龍泉青瓷作出的評價。

青瓷之最

中國浙江省麗水市龍泉地區千年以來一直燒造著青瓷產品。五代到北宋早期,龍泉窯青瓷產品釉色多呈淡青色,故被稱為“淡青釉瓷”。北宋中晚期,龍泉窯青瓷釉色青綠,常被稱作“翠青釉瓷”。南宋早期,龍泉窯青瓷釉色多呈灰或淡青色,南宋中晚期,龍泉窯青瓷質量有明顯提高,優質產品的釉色有粉青、梅子青、豆青等。元代,龍泉窯青瓷在繼承了南宋時期的精美釉色基礎上,在器物造型上變得粗獷豪放,胎體也變得厚重。明代中早期,龍泉窯延續了元代的繁榮,且有許多與景德鎮窯相同的官式出現,但至明代中期,龍泉窯迅速衰落。

2009年9月30日,龍泉窯青瓷傳統燒製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是全球第一個,也是唯一入選的陶瓷類項目。青瓷被譽為“人工製造的美玉”。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南宋龍泉窯青釉弦紋筒式三足爐

高10.4釐米,口徑14.9釐米,底徑11.8釐米

南宋中期以後,龍泉窯變為以粉青、梅子青為代表的厚釉,這種釉的特點是粘度強,適宜多次施掛,而釉層中大量的小氣泡和未融石英顆粒使光線散射,觀之滋潤柔和,猶如美玉。為突出這類釉質之美,多為素面,取代了此前流行的刻劃花裝飾。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元 龍泉窯青釉褐斑桃花紋盤

高3釐米,口徑16.6釐米,足徑3.9釐米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飾有均勻分佈的點狀褐斑(鐵元素著色),盤內正中裝飾一朵由胎土堆塑而成的桃花,未施釉而泛紅色,在青釉的車拖下就像一朵盛開的桃花。露胎堆塑以及青釉褐斑的裝飾是元代典型的手法。

此類器形在韓國新安沉船出水器物中也有發現,新安沉船雖沉沒於韓國,而被認為是去往日本的船隻。日本人對這類裝飾有褐色斑點的龍泉青瓷情有獨鍾,稱之為“飛青”。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明中晚期 龍泉窯青釉鏤空雕獅子花卉紋繡墩

故宮博物院藏

墩面中間飾有花卉,腹部中間為鏤空裝飾,圖樣為花卉和獅子滾繡球,其上下飾錦地及鼓釘裝飾,底部還有一週蓮瓣紋,下承六個如意雲頭形足。

繡墩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坐具,明清時期繡墩的材質和裝飾都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值得注意的是,這件繡墩的造型及裝飾與景德鎮產品有相似之處,說明這可能是明代龍泉窯為宮廷燒造御用瓷器的代表作之一。

天下誰人不識“君”

龍泉青瓷發展到宋元至明代前期,數百年內,大量地運銷世界各國。

在日本、伊朗、土耳其、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朝鮮半島、巴基斯坦、新加坡、印度、斯里蘭卡、泰國、越南、伊拉克等國的國家博物館中都陳列著大量的龍泉青瓷。

在非洲和歐洲,埃及的開羅等地發掘出來的龍泉窯青瓷碎片堆積如山,埃塞俄比亞、索馬里、肯尼亞、坦桑尼亞等國家墓葬、宮殿及清真寺的裝飾中都有大量的龍泉青瓷,以炫耀墓主人和皇室寺院的豪富和權威。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此外東南亞沿海地區以及波斯灣等海域發現的此時期的沉船,其運載的主要產品均為龍泉青瓷,說明龍泉窯青瓷已然成為世界性的暢銷產品。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比如,發現於西沙群島海域的華光礁一號沉船,該船約沉沒於12世紀中葉的南宋前期,打撈出水大量龍泉窯青瓷,研究表明,華光礁一號沉船當年是由泉州港出發,經由西沙群島,駛往東南亞。還有1987年在廣東陽江海域發現的南海一號沉船,這是一艘南宋早期的貿易船,距今800多年。從沉船中打撈出水的大量龍泉窯青瓷和福建各地瓷窯燒造的仿龍泉窯青瓷,為進一步研究龍泉窯系青瓷的對外輸出和海上絲綢之路對中國經濟、社會的影響,提供了重要依據。

"

8月底在九州國立博物館觀看“室町將軍”展時,有幸一賞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的著名殘器——“馬蟥絆”青瓷碗。也算是和這次故宮“天下龍泉”之行的一次呼應。據說這件珍寶將會在10月抵達北京,在展覽最後的兩週時間內亮相,所以想親見的小夥伴可要時刻關注哈。

千峰翠色,絆如馬蟥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宋 龍泉窯青釉花口瓷碗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這件龍泉窯青釉花口瓷碗高9.6釐米,口徑15.4釐米,重292克,器身布有裂痕,被譽為日本“重要文化財”和“青瓷砧”名器之稱。(日本將重要文物劃分為三個等級,國寶為上,重要文化財(重要文化遺產)次之,重要美術品再次之。而青瓷砧時日本對高質量南宋薄胎厚釉龍泉青瓷的稱呼。)足見長期以來世人對其喜愛與珍視。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該瓷碗的聞名不僅因為其瑩潤如玉的梅子青釉色、精巧典雅的造型、趣味獨特的鋦釘排布,也源於其流傳有序又頗具意味的身世經歷。

傳奇身世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在這件生產於宋代的青瓷碗的流傳過程中,最具研究價值的相關文獻資料當屬江戶時代的漢學家伊藤東涯於1727年撰寫的《馬蟥絆茶甌記》,此文主要考證了該茶碗的歷史,也感嘆器物流傳至今得以“善傳”的珍貴。文中記述了相當於南宋時期的日本安元年間(1175-1177),將軍平重盛向杭州育王山佈施了黃金,寺院住持佛照禪師回贈謝禮,其中就包括一隻世間罕見的青瓷茶碗。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九州國立博物館“室町將軍”展中的展板,請注意,八代義政手中端著的正是“馬蟥絆”

之後該茶碗傳至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政(1436-1490)之手,並得到珍視,但此時碗底部已形成一條裂璺(wèn,瓷器經過劇烈磕碰坯體產生裂紋而又裡外一致的稱“璺”),因此派使者將其運往中國(明朝),希望尋求相同的瓷碗作替代品。

然而也許因為當時無法找到相似的青瓷器,明朝廷就派遣工匠將原茶碗用六隻鐵質鋦釘加以修補、固定後返還日本。鋦釘的形狀觀之宛若螞蝗,十分有趣,這便是“馬蟥絆茶甌”名稱的由來。

之後,足利義政又將此碗轉賜侍臣吉田宗臨,伊藤東涯在吉田宗臨後代府邸見到這隻青瓷碗和配套的匣盒,並撰寫此文。其後,青瓷碗和《馬蟥絆茶甌記》自角倉家(原吉田家)轉為室町三井家的藏品,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才由三井高大捐贈給東京國立博物館,並保存至今。

釉色瑩潤,翠如青梅

“馬蟥絆”青瓷碗另一為世人所驚歎的,當是其充滿張力的器壁弧度和嬌豔似玉的梅子青色釉。

南宋龍泉窯創燒的一種著名青釉品種,其色可與高級翡翠媲美。釉層較厚,釉面光亮,玻化程度高,釉面不開紋片,質瑩如玉,其色近似梅樹中生長著的“梅子”。梅子青品種僅在南宋一朝燒造,存世極少,又多為仿古銅器和玉器造型的古雅之品,彌足珍貴。

梅子青釉與粉青釉同被譽為“青瓷釉色與質地之美的頂峰”。明陸容著《菽園雜記》記龍泉窯瓷器:“凡綠豆色瑩淨無瑕者為上,生菜色者次之。然上等價高,皆轉貨他處,縣官未嘗見也。”

這裡“上等價高”者即指玉質厚釉的上品青瓷,說明即使在龍泉窯青瓷燒造早已達到成熟鼎盛的元明時期,這類高檔器物也是罕見難求的。

為何愛稱“馬蟥絆”?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馬蟥絆”青瓷碗的器底和器壁布有內外穿透的裂痕,外壁嵌入六枚鋦釘,未穿透器壁。鋦釘為鐵質,形狀為勻稱的平鋦釘,規整小巧,分佈錯落有序。歷經數百年,目前鐵鋦釘已經生鏽,但依舊發揮著穩固的夾力,以預防裂璺的擴大。鋦釘的排布、形狀和耐久性等特徵表明,這件經過細膩鋸補的器物出自當時的鋦瓷高手。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至於“馬蟥絆”瓷碗上的鋦釘是否確如文獻所稱是中國匠人所為,目前尚難移論證。不過關於該瓷碗由中國運至日本,成為喜好“唐物”的足利將軍所集“東山御物”藏品一事較為可信,尤其以裝裹瓷碗的中國製漆盒為證,盒內中國製高品質錦緞的佈置與摩擦痕跡亦與瓷碗相合,表明該瓷碗應是在中國進行專門包裝後運至日本的。

“一部中國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龍泉”——這是中國近代陶瓷專家、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陳萬里先生對龍泉青瓷作出的評價。

青瓷之最

中國浙江省麗水市龍泉地區千年以來一直燒造著青瓷產品。五代到北宋早期,龍泉窯青瓷產品釉色多呈淡青色,故被稱為“淡青釉瓷”。北宋中晚期,龍泉窯青瓷釉色青綠,常被稱作“翠青釉瓷”。南宋早期,龍泉窯青瓷釉色多呈灰或淡青色,南宋中晚期,龍泉窯青瓷質量有明顯提高,優質產品的釉色有粉青、梅子青、豆青等。元代,龍泉窯青瓷在繼承了南宋時期的精美釉色基礎上,在器物造型上變得粗獷豪放,胎體也變得厚重。明代中早期,龍泉窯延續了元代的繁榮,且有許多與景德鎮窯相同的官式出現,但至明代中期,龍泉窯迅速衰落。

2009年9月30日,龍泉窯青瓷傳統燒製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是全球第一個,也是唯一入選的陶瓷類項目。青瓷被譽為“人工製造的美玉”。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南宋龍泉窯青釉弦紋筒式三足爐

高10.4釐米,口徑14.9釐米,底徑11.8釐米

南宋中期以後,龍泉窯變為以粉青、梅子青為代表的厚釉,這種釉的特點是粘度強,適宜多次施掛,而釉層中大量的小氣泡和未融石英顆粒使光線散射,觀之滋潤柔和,猶如美玉。為突出這類釉質之美,多為素面,取代了此前流行的刻劃花裝飾。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元 龍泉窯青釉褐斑桃花紋盤

高3釐米,口徑16.6釐米,足徑3.9釐米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飾有均勻分佈的點狀褐斑(鐵元素著色),盤內正中裝飾一朵由胎土堆塑而成的桃花,未施釉而泛紅色,在青釉的車拖下就像一朵盛開的桃花。露胎堆塑以及青釉褐斑的裝飾是元代典型的手法。

此類器形在韓國新安沉船出水器物中也有發現,新安沉船雖沉沒於韓國,而被認為是去往日本的船隻。日本人對這類裝飾有褐色斑點的龍泉青瓷情有獨鍾,稱之為“飛青”。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明中晚期 龍泉窯青釉鏤空雕獅子花卉紋繡墩

故宮博物院藏

墩面中間飾有花卉,腹部中間為鏤空裝飾,圖樣為花卉和獅子滾繡球,其上下飾錦地及鼓釘裝飾,底部還有一週蓮瓣紋,下承六個如意雲頭形足。

繡墩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坐具,明清時期繡墩的材質和裝飾都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值得注意的是,這件繡墩的造型及裝飾與景德鎮產品有相似之處,說明這可能是明代龍泉窯為宮廷燒造御用瓷器的代表作之一。

天下誰人不識“君”

龍泉青瓷發展到宋元至明代前期,數百年內,大量地運銷世界各國。

在日本、伊朗、土耳其、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朝鮮半島、巴基斯坦、新加坡、印度、斯里蘭卡、泰國、越南、伊拉克等國的國家博物館中都陳列著大量的龍泉青瓷。

在非洲和歐洲,埃及的開羅等地發掘出來的龍泉窯青瓷碎片堆積如山,埃塞俄比亞、索馬里、肯尼亞、坦桑尼亞等國家墓葬、宮殿及清真寺的裝飾中都有大量的龍泉青瓷,以炫耀墓主人和皇室寺院的豪富和權威。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此外東南亞沿海地區以及波斯灣等海域發現的此時期的沉船,其運載的主要產品均為龍泉青瓷,說明龍泉窯青瓷已然成為世界性的暢銷產品。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比如,發現於西沙群島海域的華光礁一號沉船,該船約沉沒於12世紀中葉的南宋前期,打撈出水大量龍泉窯青瓷,研究表明,華光礁一號沉船當年是由泉州港出發,經由西沙群島,駛往東南亞。還有1987年在廣東陽江海域發現的南海一號沉船,這是一艘南宋早期的貿易船,距今800多年。從沉船中打撈出水的大量龍泉窯青瓷和福建各地瓷窯燒造的仿龍泉窯青瓷,為進一步研究龍泉窯系青瓷的對外輸出和海上絲綢之路對中國經濟、社會的影響,提供了重要依據。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南海一號沉船打撈瓷

新安沉船

"

8月底在九州國立博物館觀看“室町將軍”展時,有幸一賞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的著名殘器——“馬蟥絆”青瓷碗。也算是和這次故宮“天下龍泉”之行的一次呼應。據說這件珍寶將會在10月抵達北京,在展覽最後的兩週時間內亮相,所以想親見的小夥伴可要時刻關注哈。

千峰翠色,絆如馬蟥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宋 龍泉窯青釉花口瓷碗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這件龍泉窯青釉花口瓷碗高9.6釐米,口徑15.4釐米,重292克,器身布有裂痕,被譽為日本“重要文化財”和“青瓷砧”名器之稱。(日本將重要文物劃分為三個等級,國寶為上,重要文化財(重要文化遺產)次之,重要美術品再次之。而青瓷砧時日本對高質量南宋薄胎厚釉龍泉青瓷的稱呼。)足見長期以來世人對其喜愛與珍視。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該瓷碗的聞名不僅因為其瑩潤如玉的梅子青釉色、精巧典雅的造型、趣味獨特的鋦釘排布,也源於其流傳有序又頗具意味的身世經歷。

傳奇身世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在這件生產於宋代的青瓷碗的流傳過程中,最具研究價值的相關文獻資料當屬江戶時代的漢學家伊藤東涯於1727年撰寫的《馬蟥絆茶甌記》,此文主要考證了該茶碗的歷史,也感嘆器物流傳至今得以“善傳”的珍貴。文中記述了相當於南宋時期的日本安元年間(1175-1177),將軍平重盛向杭州育王山佈施了黃金,寺院住持佛照禪師回贈謝禮,其中就包括一隻世間罕見的青瓷茶碗。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九州國立博物館“室町將軍”展中的展板,請注意,八代義政手中端著的正是“馬蟥絆”

之後該茶碗傳至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政(1436-1490)之手,並得到珍視,但此時碗底部已形成一條裂璺(wèn,瓷器經過劇烈磕碰坯體產生裂紋而又裡外一致的稱“璺”),因此派使者將其運往中國(明朝),希望尋求相同的瓷碗作替代品。

然而也許因為當時無法找到相似的青瓷器,明朝廷就派遣工匠將原茶碗用六隻鐵質鋦釘加以修補、固定後返還日本。鋦釘的形狀觀之宛若螞蝗,十分有趣,這便是“馬蟥絆茶甌”名稱的由來。

之後,足利義政又將此碗轉賜侍臣吉田宗臨,伊藤東涯在吉田宗臨後代府邸見到這隻青瓷碗和配套的匣盒,並撰寫此文。其後,青瓷碗和《馬蟥絆茶甌記》自角倉家(原吉田家)轉為室町三井家的藏品,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才由三井高大捐贈給東京國立博物館,並保存至今。

釉色瑩潤,翠如青梅

“馬蟥絆”青瓷碗另一為世人所驚歎的,當是其充滿張力的器壁弧度和嬌豔似玉的梅子青色釉。

南宋龍泉窯創燒的一種著名青釉品種,其色可與高級翡翠媲美。釉層較厚,釉面光亮,玻化程度高,釉面不開紋片,質瑩如玉,其色近似梅樹中生長著的“梅子”。梅子青品種僅在南宋一朝燒造,存世極少,又多為仿古銅器和玉器造型的古雅之品,彌足珍貴。

梅子青釉與粉青釉同被譽為“青瓷釉色與質地之美的頂峰”。明陸容著《菽園雜記》記龍泉窯瓷器:“凡綠豆色瑩淨無瑕者為上,生菜色者次之。然上等價高,皆轉貨他處,縣官未嘗見也。”

這裡“上等價高”者即指玉質厚釉的上品青瓷,說明即使在龍泉窯青瓷燒造早已達到成熟鼎盛的元明時期,這類高檔器物也是罕見難求的。

為何愛稱“馬蟥絆”?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馬蟥絆”青瓷碗的器底和器壁布有內外穿透的裂痕,外壁嵌入六枚鋦釘,未穿透器壁。鋦釘為鐵質,形狀為勻稱的平鋦釘,規整小巧,分佈錯落有序。歷經數百年,目前鐵鋦釘已經生鏽,但依舊發揮著穩固的夾力,以預防裂璺的擴大。鋦釘的排布、形狀和耐久性等特徵表明,這件經過細膩鋸補的器物出自當時的鋦瓷高手。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至於“馬蟥絆”瓷碗上的鋦釘是否確如文獻所稱是中國匠人所為,目前尚難移論證。不過關於該瓷碗由中國運至日本,成為喜好“唐物”的足利將軍所集“東山御物”藏品一事較為可信,尤其以裝裹瓷碗的中國製漆盒為證,盒內中國製高品質錦緞的佈置與摩擦痕跡亦與瓷碗相合,表明該瓷碗應是在中國進行專門包裝後運至日本的。

“一部中國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龍泉”——這是中國近代陶瓷專家、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陳萬里先生對龍泉青瓷作出的評價。

青瓷之最

中國浙江省麗水市龍泉地區千年以來一直燒造著青瓷產品。五代到北宋早期,龍泉窯青瓷產品釉色多呈淡青色,故被稱為“淡青釉瓷”。北宋中晚期,龍泉窯青瓷釉色青綠,常被稱作“翠青釉瓷”。南宋早期,龍泉窯青瓷釉色多呈灰或淡青色,南宋中晚期,龍泉窯青瓷質量有明顯提高,優質產品的釉色有粉青、梅子青、豆青等。元代,龍泉窯青瓷在繼承了南宋時期的精美釉色基礎上,在器物造型上變得粗獷豪放,胎體也變得厚重。明代中早期,龍泉窯延續了元代的繁榮,且有許多與景德鎮窯相同的官式出現,但至明代中期,龍泉窯迅速衰落。

2009年9月30日,龍泉窯青瓷傳統燒製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是全球第一個,也是唯一入選的陶瓷類項目。青瓷被譽為“人工製造的美玉”。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南宋龍泉窯青釉弦紋筒式三足爐

高10.4釐米,口徑14.9釐米,底徑11.8釐米

南宋中期以後,龍泉窯變為以粉青、梅子青為代表的厚釉,這種釉的特點是粘度強,適宜多次施掛,而釉層中大量的小氣泡和未融石英顆粒使光線散射,觀之滋潤柔和,猶如美玉。為突出這類釉質之美,多為素面,取代了此前流行的刻劃花裝飾。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元 龍泉窯青釉褐斑桃花紋盤

高3釐米,口徑16.6釐米,足徑3.9釐米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飾有均勻分佈的點狀褐斑(鐵元素著色),盤內正中裝飾一朵由胎土堆塑而成的桃花,未施釉而泛紅色,在青釉的車拖下就像一朵盛開的桃花。露胎堆塑以及青釉褐斑的裝飾是元代典型的手法。

此類器形在韓國新安沉船出水器物中也有發現,新安沉船雖沉沒於韓國,而被認為是去往日本的船隻。日本人對這類裝飾有褐色斑點的龍泉青瓷情有獨鍾,稱之為“飛青”。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明中晚期 龍泉窯青釉鏤空雕獅子花卉紋繡墩

故宮博物院藏

墩面中間飾有花卉,腹部中間為鏤空裝飾,圖樣為花卉和獅子滾繡球,其上下飾錦地及鼓釘裝飾,底部還有一週蓮瓣紋,下承六個如意雲頭形足。

繡墩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坐具,明清時期繡墩的材質和裝飾都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值得注意的是,這件繡墩的造型及裝飾與景德鎮產品有相似之處,說明這可能是明代龍泉窯為宮廷燒造御用瓷器的代表作之一。

天下誰人不識“君”

龍泉青瓷發展到宋元至明代前期,數百年內,大量地運銷世界各國。

在日本、伊朗、土耳其、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朝鮮半島、巴基斯坦、新加坡、印度、斯里蘭卡、泰國、越南、伊拉克等國的國家博物館中都陳列著大量的龍泉青瓷。

在非洲和歐洲,埃及的開羅等地發掘出來的龍泉窯青瓷碎片堆積如山,埃塞俄比亞、索馬里、肯尼亞、坦桑尼亞等國家墓葬、宮殿及清真寺的裝飾中都有大量的龍泉青瓷,以炫耀墓主人和皇室寺院的豪富和權威。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此外東南亞沿海地區以及波斯灣等海域發現的此時期的沉船,其運載的主要產品均為龍泉青瓷,說明龍泉窯青瓷已然成為世界性的暢銷產品。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比如,發現於西沙群島海域的華光礁一號沉船,該船約沉沒於12世紀中葉的南宋前期,打撈出水大量龍泉窯青瓷,研究表明,華光礁一號沉船當年是由泉州港出發,經由西沙群島,駛往東南亞。還有1987年在廣東陽江海域發現的南海一號沉船,這是一艘南宋早期的貿易船,距今800多年。從沉船中打撈出水的大量龍泉窯青瓷和福建各地瓷窯燒造的仿龍泉窯青瓷,為進一步研究龍泉窯系青瓷的對外輸出和海上絲綢之路對中國經濟、社會的影響,提供了重要依據。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南海一號沉船打撈瓷

新安沉船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

8月底在九州國立博物館觀看“室町將軍”展時,有幸一賞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的著名殘器——“馬蟥絆”青瓷碗。也算是和這次故宮“天下龍泉”之行的一次呼應。據說這件珍寶將會在10月抵達北京,在展覽最後的兩週時間內亮相,所以想親見的小夥伴可要時刻關注哈。

千峰翠色,絆如馬蟥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宋 龍泉窯青釉花口瓷碗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這件龍泉窯青釉花口瓷碗高9.6釐米,口徑15.4釐米,重292克,器身布有裂痕,被譽為日本“重要文化財”和“青瓷砧”名器之稱。(日本將重要文物劃分為三個等級,國寶為上,重要文化財(重要文化遺產)次之,重要美術品再次之。而青瓷砧時日本對高質量南宋薄胎厚釉龍泉青瓷的稱呼。)足見長期以來世人對其喜愛與珍視。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該瓷碗的聞名不僅因為其瑩潤如玉的梅子青釉色、精巧典雅的造型、趣味獨特的鋦釘排布,也源於其流傳有序又頗具意味的身世經歷。

傳奇身世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在這件生產於宋代的青瓷碗的流傳過程中,最具研究價值的相關文獻資料當屬江戶時代的漢學家伊藤東涯於1727年撰寫的《馬蟥絆茶甌記》,此文主要考證了該茶碗的歷史,也感嘆器物流傳至今得以“善傳”的珍貴。文中記述了相當於南宋時期的日本安元年間(1175-1177),將軍平重盛向杭州育王山佈施了黃金,寺院住持佛照禪師回贈謝禮,其中就包括一隻世間罕見的青瓷茶碗。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九州國立博物館“室町將軍”展中的展板,請注意,八代義政手中端著的正是“馬蟥絆”

之後該茶碗傳至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政(1436-1490)之手,並得到珍視,但此時碗底部已形成一條裂璺(wèn,瓷器經過劇烈磕碰坯體產生裂紋而又裡外一致的稱“璺”),因此派使者將其運往中國(明朝),希望尋求相同的瓷碗作替代品。

然而也許因為當時無法找到相似的青瓷器,明朝廷就派遣工匠將原茶碗用六隻鐵質鋦釘加以修補、固定後返還日本。鋦釘的形狀觀之宛若螞蝗,十分有趣,這便是“馬蟥絆茶甌”名稱的由來。

之後,足利義政又將此碗轉賜侍臣吉田宗臨,伊藤東涯在吉田宗臨後代府邸見到這隻青瓷碗和配套的匣盒,並撰寫此文。其後,青瓷碗和《馬蟥絆茶甌記》自角倉家(原吉田家)轉為室町三井家的藏品,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才由三井高大捐贈給東京國立博物館,並保存至今。

釉色瑩潤,翠如青梅

“馬蟥絆”青瓷碗另一為世人所驚歎的,當是其充滿張力的器壁弧度和嬌豔似玉的梅子青色釉。

南宋龍泉窯創燒的一種著名青釉品種,其色可與高級翡翠媲美。釉層較厚,釉面光亮,玻化程度高,釉面不開紋片,質瑩如玉,其色近似梅樹中生長著的“梅子”。梅子青品種僅在南宋一朝燒造,存世極少,又多為仿古銅器和玉器造型的古雅之品,彌足珍貴。

梅子青釉與粉青釉同被譽為“青瓷釉色與質地之美的頂峰”。明陸容著《菽園雜記》記龍泉窯瓷器:“凡綠豆色瑩淨無瑕者為上,生菜色者次之。然上等價高,皆轉貨他處,縣官未嘗見也。”

這裡“上等價高”者即指玉質厚釉的上品青瓷,說明即使在龍泉窯青瓷燒造早已達到成熟鼎盛的元明時期,這類高檔器物也是罕見難求的。

為何愛稱“馬蟥絆”?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馬蟥絆”青瓷碗的器底和器壁布有內外穿透的裂痕,外壁嵌入六枚鋦釘,未穿透器壁。鋦釘為鐵質,形狀為勻稱的平鋦釘,規整小巧,分佈錯落有序。歷經數百年,目前鐵鋦釘已經生鏽,但依舊發揮著穩固的夾力,以預防裂璺的擴大。鋦釘的排布、形狀和耐久性等特徵表明,這件經過細膩鋸補的器物出自當時的鋦瓷高手。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至於“馬蟥絆”瓷碗上的鋦釘是否確如文獻所稱是中國匠人所為,目前尚難移論證。不過關於該瓷碗由中國運至日本,成為喜好“唐物”的足利將軍所集“東山御物”藏品一事較為可信,尤其以裝裹瓷碗的中國製漆盒為證,盒內中國製高品質錦緞的佈置與摩擦痕跡亦與瓷碗相合,表明該瓷碗應是在中國進行專門包裝後運至日本的。

“一部中國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龍泉”——這是中國近代陶瓷專家、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陳萬里先生對龍泉青瓷作出的評價。

青瓷之最

中國浙江省麗水市龍泉地區千年以來一直燒造著青瓷產品。五代到北宋早期,龍泉窯青瓷產品釉色多呈淡青色,故被稱為“淡青釉瓷”。北宋中晚期,龍泉窯青瓷釉色青綠,常被稱作“翠青釉瓷”。南宋早期,龍泉窯青瓷釉色多呈灰或淡青色,南宋中晚期,龍泉窯青瓷質量有明顯提高,優質產品的釉色有粉青、梅子青、豆青等。元代,龍泉窯青瓷在繼承了南宋時期的精美釉色基礎上,在器物造型上變得粗獷豪放,胎體也變得厚重。明代中早期,龍泉窯延續了元代的繁榮,且有許多與景德鎮窯相同的官式出現,但至明代中期,龍泉窯迅速衰落。

2009年9月30日,龍泉窯青瓷傳統燒製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是全球第一個,也是唯一入選的陶瓷類項目。青瓷被譽為“人工製造的美玉”。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南宋龍泉窯青釉弦紋筒式三足爐

高10.4釐米,口徑14.9釐米,底徑11.8釐米

南宋中期以後,龍泉窯變為以粉青、梅子青為代表的厚釉,這種釉的特點是粘度強,適宜多次施掛,而釉層中大量的小氣泡和未融石英顆粒使光線散射,觀之滋潤柔和,猶如美玉。為突出這類釉質之美,多為素面,取代了此前流行的刻劃花裝飾。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元 龍泉窯青釉褐斑桃花紋盤

高3釐米,口徑16.6釐米,足徑3.9釐米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飾有均勻分佈的點狀褐斑(鐵元素著色),盤內正中裝飾一朵由胎土堆塑而成的桃花,未施釉而泛紅色,在青釉的車拖下就像一朵盛開的桃花。露胎堆塑以及青釉褐斑的裝飾是元代典型的手法。

此類器形在韓國新安沉船出水器物中也有發現,新安沉船雖沉沒於韓國,而被認為是去往日本的船隻。日本人對這類裝飾有褐色斑點的龍泉青瓷情有獨鍾,稱之為“飛青”。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明中晚期 龍泉窯青釉鏤空雕獅子花卉紋繡墩

故宮博物院藏

墩面中間飾有花卉,腹部中間為鏤空裝飾,圖樣為花卉和獅子滾繡球,其上下飾錦地及鼓釘裝飾,底部還有一週蓮瓣紋,下承六個如意雲頭形足。

繡墩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坐具,明清時期繡墩的材質和裝飾都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值得注意的是,這件繡墩的造型及裝飾與景德鎮產品有相似之處,說明這可能是明代龍泉窯為宮廷燒造御用瓷器的代表作之一。

天下誰人不識“君”

龍泉青瓷發展到宋元至明代前期,數百年內,大量地運銷世界各國。

在日本、伊朗、土耳其、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朝鮮半島、巴基斯坦、新加坡、印度、斯里蘭卡、泰國、越南、伊拉克等國的國家博物館中都陳列著大量的龍泉青瓷。

在非洲和歐洲,埃及的開羅等地發掘出來的龍泉窯青瓷碎片堆積如山,埃塞俄比亞、索馬里、肯尼亞、坦桑尼亞等國家墓葬、宮殿及清真寺的裝飾中都有大量的龍泉青瓷,以炫耀墓主人和皇室寺院的豪富和權威。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此外東南亞沿海地區以及波斯灣等海域發現的此時期的沉船,其運載的主要產品均為龍泉青瓷,說明龍泉窯青瓷已然成為世界性的暢銷產品。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比如,發現於西沙群島海域的華光礁一號沉船,該船約沉沒於12世紀中葉的南宋前期,打撈出水大量龍泉窯青瓷,研究表明,華光礁一號沉船當年是由泉州港出發,經由西沙群島,駛往東南亞。還有1987年在廣東陽江海域發現的南海一號沉船,這是一艘南宋早期的貿易船,距今800多年。從沉船中打撈出水的大量龍泉窯青瓷和福建各地瓷窯燒造的仿龍泉窯青瓷,為進一步研究龍泉窯系青瓷的對外輸出和海上絲綢之路對中國經濟、社會的影響,提供了重要依據。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南海一號沉船打撈瓷

新安沉船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1975年,韓國在新安海域打撈出一艘宋元時期的中國海船,共獲得20661件陶瓷,在近17000件中國陶瓷中,龍泉窯系青釉瓷多大9000餘件。根據帶有銘文的遺物推斷,該沉船是在元代至正三年(1323)後從浙江寧波港啟航,駛向日本福岡港的對外貿易船。

"

8月底在九州國立博物館觀看“室町將軍”展時,有幸一賞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的著名殘器——“馬蟥絆”青瓷碗。也算是和這次故宮“天下龍泉”之行的一次呼應。據說這件珍寶將會在10月抵達北京,在展覽最後的兩週時間內亮相,所以想親見的小夥伴可要時刻關注哈。

千峰翠色,絆如馬蟥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宋 龍泉窯青釉花口瓷碗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這件龍泉窯青釉花口瓷碗高9.6釐米,口徑15.4釐米,重292克,器身布有裂痕,被譽為日本“重要文化財”和“青瓷砧”名器之稱。(日本將重要文物劃分為三個等級,國寶為上,重要文化財(重要文化遺產)次之,重要美術品再次之。而青瓷砧時日本對高質量南宋薄胎厚釉龍泉青瓷的稱呼。)足見長期以來世人對其喜愛與珍視。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該瓷碗的聞名不僅因為其瑩潤如玉的梅子青釉色、精巧典雅的造型、趣味獨特的鋦釘排布,也源於其流傳有序又頗具意味的身世經歷。

傳奇身世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在這件生產於宋代的青瓷碗的流傳過程中,最具研究價值的相關文獻資料當屬江戶時代的漢學家伊藤東涯於1727年撰寫的《馬蟥絆茶甌記》,此文主要考證了該茶碗的歷史,也感嘆器物流傳至今得以“善傳”的珍貴。文中記述了相當於南宋時期的日本安元年間(1175-1177),將軍平重盛向杭州育王山佈施了黃金,寺院住持佛照禪師回贈謝禮,其中就包括一隻世間罕見的青瓷茶碗。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九州國立博物館“室町將軍”展中的展板,請注意,八代義政手中端著的正是“馬蟥絆”

之後該茶碗傳至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政(1436-1490)之手,並得到珍視,但此時碗底部已形成一條裂璺(wèn,瓷器經過劇烈磕碰坯體產生裂紋而又裡外一致的稱“璺”),因此派使者將其運往中國(明朝),希望尋求相同的瓷碗作替代品。

然而也許因為當時無法找到相似的青瓷器,明朝廷就派遣工匠將原茶碗用六隻鐵質鋦釘加以修補、固定後返還日本。鋦釘的形狀觀之宛若螞蝗,十分有趣,這便是“馬蟥絆茶甌”名稱的由來。

之後,足利義政又將此碗轉賜侍臣吉田宗臨,伊藤東涯在吉田宗臨後代府邸見到這隻青瓷碗和配套的匣盒,並撰寫此文。其後,青瓷碗和《馬蟥絆茶甌記》自角倉家(原吉田家)轉為室町三井家的藏品,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才由三井高大捐贈給東京國立博物館,並保存至今。

釉色瑩潤,翠如青梅

“馬蟥絆”青瓷碗另一為世人所驚歎的,當是其充滿張力的器壁弧度和嬌豔似玉的梅子青色釉。

南宋龍泉窯創燒的一種著名青釉品種,其色可與高級翡翠媲美。釉層較厚,釉面光亮,玻化程度高,釉面不開紋片,質瑩如玉,其色近似梅樹中生長著的“梅子”。梅子青品種僅在南宋一朝燒造,存世極少,又多為仿古銅器和玉器造型的古雅之品,彌足珍貴。

梅子青釉與粉青釉同被譽為“青瓷釉色與質地之美的頂峰”。明陸容著《菽園雜記》記龍泉窯瓷器:“凡綠豆色瑩淨無瑕者為上,生菜色者次之。然上等價高,皆轉貨他處,縣官未嘗見也。”

這裡“上等價高”者即指玉質厚釉的上品青瓷,說明即使在龍泉窯青瓷燒造早已達到成熟鼎盛的元明時期,這類高檔器物也是罕見難求的。

為何愛稱“馬蟥絆”?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馬蟥絆”青瓷碗的器底和器壁布有內外穿透的裂痕,外壁嵌入六枚鋦釘,未穿透器壁。鋦釘為鐵質,形狀為勻稱的平鋦釘,規整小巧,分佈錯落有序。歷經數百年,目前鐵鋦釘已經生鏽,但依舊發揮著穩固的夾力,以預防裂璺的擴大。鋦釘的排布、形狀和耐久性等特徵表明,這件經過細膩鋸補的器物出自當時的鋦瓷高手。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至於“馬蟥絆”瓷碗上的鋦釘是否確如文獻所稱是中國匠人所為,目前尚難移論證。不過關於該瓷碗由中國運至日本,成為喜好“唐物”的足利將軍所集“東山御物”藏品一事較為可信,尤其以裝裹瓷碗的中國製漆盒為證,盒內中國製高品質錦緞的佈置與摩擦痕跡亦與瓷碗相合,表明該瓷碗應是在中國進行專門包裝後運至日本的。

“一部中國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龍泉”——這是中國近代陶瓷專家、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陳萬里先生對龍泉青瓷作出的評價。

青瓷之最

中國浙江省麗水市龍泉地區千年以來一直燒造著青瓷產品。五代到北宋早期,龍泉窯青瓷產品釉色多呈淡青色,故被稱為“淡青釉瓷”。北宋中晚期,龍泉窯青瓷釉色青綠,常被稱作“翠青釉瓷”。南宋早期,龍泉窯青瓷釉色多呈灰或淡青色,南宋中晚期,龍泉窯青瓷質量有明顯提高,優質產品的釉色有粉青、梅子青、豆青等。元代,龍泉窯青瓷在繼承了南宋時期的精美釉色基礎上,在器物造型上變得粗獷豪放,胎體也變得厚重。明代中早期,龍泉窯延續了元代的繁榮,且有許多與景德鎮窯相同的官式出現,但至明代中期,龍泉窯迅速衰落。

2009年9月30日,龍泉窯青瓷傳統燒製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是全球第一個,也是唯一入選的陶瓷類項目。青瓷被譽為“人工製造的美玉”。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南宋龍泉窯青釉弦紋筒式三足爐

高10.4釐米,口徑14.9釐米,底徑11.8釐米

南宋中期以後,龍泉窯變為以粉青、梅子青為代表的厚釉,這種釉的特點是粘度強,適宜多次施掛,而釉層中大量的小氣泡和未融石英顆粒使光線散射,觀之滋潤柔和,猶如美玉。為突出這類釉質之美,多為素面,取代了此前流行的刻劃花裝飾。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元 龍泉窯青釉褐斑桃花紋盤

高3釐米,口徑16.6釐米,足徑3.9釐米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飾有均勻分佈的點狀褐斑(鐵元素著色),盤內正中裝飾一朵由胎土堆塑而成的桃花,未施釉而泛紅色,在青釉的車拖下就像一朵盛開的桃花。露胎堆塑以及青釉褐斑的裝飾是元代典型的手法。

此類器形在韓國新安沉船出水器物中也有發現,新安沉船雖沉沒於韓國,而被認為是去往日本的船隻。日本人對這類裝飾有褐色斑點的龍泉青瓷情有獨鍾,稱之為“飛青”。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明中晚期 龍泉窯青釉鏤空雕獅子花卉紋繡墩

故宮博物院藏

墩面中間飾有花卉,腹部中間為鏤空裝飾,圖樣為花卉和獅子滾繡球,其上下飾錦地及鼓釘裝飾,底部還有一週蓮瓣紋,下承六個如意雲頭形足。

繡墩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坐具,明清時期繡墩的材質和裝飾都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值得注意的是,這件繡墩的造型及裝飾與景德鎮產品有相似之處,說明這可能是明代龍泉窯為宮廷燒造御用瓷器的代表作之一。

天下誰人不識“君”

龍泉青瓷發展到宋元至明代前期,數百年內,大量地運銷世界各國。

在日本、伊朗、土耳其、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朝鮮半島、巴基斯坦、新加坡、印度、斯里蘭卡、泰國、越南、伊拉克等國的國家博物館中都陳列著大量的龍泉青瓷。

在非洲和歐洲,埃及的開羅等地發掘出來的龍泉窯青瓷碎片堆積如山,埃塞俄比亞、索馬里、肯尼亞、坦桑尼亞等國家墓葬、宮殿及清真寺的裝飾中都有大量的龍泉青瓷,以炫耀墓主人和皇室寺院的豪富和權威。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此外東南亞沿海地區以及波斯灣等海域發現的此時期的沉船,其運載的主要產品均為龍泉青瓷,說明龍泉窯青瓷已然成為世界性的暢銷產品。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比如,發現於西沙群島海域的華光礁一號沉船,該船約沉沒於12世紀中葉的南宋前期,打撈出水大量龍泉窯青瓷,研究表明,華光礁一號沉船當年是由泉州港出發,經由西沙群島,駛往東南亞。還有1987年在廣東陽江海域發現的南海一號沉船,這是一艘南宋早期的貿易船,距今800多年。從沉船中打撈出水的大量龍泉窯青瓷和福建各地瓷窯燒造的仿龍泉窯青瓷,為進一步研究龍泉窯系青瓷的對外輸出和海上絲綢之路對中國經濟、社會的影響,提供了重要依據。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南海一號沉船打撈瓷

新安沉船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1975年,韓國在新安海域打撈出一艘宋元時期的中國海船,共獲得20661件陶瓷,在近17000件中國陶瓷中,龍泉窯系青釉瓷多大9000餘件。根據帶有銘文的遺物推斷,該沉船是在元代至正三年(1323)後從浙江寧波港啟航,駛向日本福岡港的對外貿易船。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元 龍泉窯青釉荷葉蓋罐(左)

新安沉船出水

元 龍泉窯青釉荷葉蓋罐(右)

故宮博物院藏

琉球

"

8月底在九州國立博物館觀看“室町將軍”展時,有幸一賞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的著名殘器——“馬蟥絆”青瓷碗。也算是和這次故宮“天下龍泉”之行的一次呼應。據說這件珍寶將會在10月抵達北京,在展覽最後的兩週時間內亮相,所以想親見的小夥伴可要時刻關注哈。

千峰翠色,絆如馬蟥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宋 龍泉窯青釉花口瓷碗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這件龍泉窯青釉花口瓷碗高9.6釐米,口徑15.4釐米,重292克,器身布有裂痕,被譽為日本“重要文化財”和“青瓷砧”名器之稱。(日本將重要文物劃分為三個等級,國寶為上,重要文化財(重要文化遺產)次之,重要美術品再次之。而青瓷砧時日本對高質量南宋薄胎厚釉龍泉青瓷的稱呼。)足見長期以來世人對其喜愛與珍視。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該瓷碗的聞名不僅因為其瑩潤如玉的梅子青釉色、精巧典雅的造型、趣味獨特的鋦釘排布,也源於其流傳有序又頗具意味的身世經歷。

傳奇身世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在這件生產於宋代的青瓷碗的流傳過程中,最具研究價值的相關文獻資料當屬江戶時代的漢學家伊藤東涯於1727年撰寫的《馬蟥絆茶甌記》,此文主要考證了該茶碗的歷史,也感嘆器物流傳至今得以“善傳”的珍貴。文中記述了相當於南宋時期的日本安元年間(1175-1177),將軍平重盛向杭州育王山佈施了黃金,寺院住持佛照禪師回贈謝禮,其中就包括一隻世間罕見的青瓷茶碗。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九州國立博物館“室町將軍”展中的展板,請注意,八代義政手中端著的正是“馬蟥絆”

之後該茶碗傳至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政(1436-1490)之手,並得到珍視,但此時碗底部已形成一條裂璺(wèn,瓷器經過劇烈磕碰坯體產生裂紋而又裡外一致的稱“璺”),因此派使者將其運往中國(明朝),希望尋求相同的瓷碗作替代品。

然而也許因為當時無法找到相似的青瓷器,明朝廷就派遣工匠將原茶碗用六隻鐵質鋦釘加以修補、固定後返還日本。鋦釘的形狀觀之宛若螞蝗,十分有趣,這便是“馬蟥絆茶甌”名稱的由來。

之後,足利義政又將此碗轉賜侍臣吉田宗臨,伊藤東涯在吉田宗臨後代府邸見到這隻青瓷碗和配套的匣盒,並撰寫此文。其後,青瓷碗和《馬蟥絆茶甌記》自角倉家(原吉田家)轉為室町三井家的藏品,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才由三井高大捐贈給東京國立博物館,並保存至今。

釉色瑩潤,翠如青梅

“馬蟥絆”青瓷碗另一為世人所驚歎的,當是其充滿張力的器壁弧度和嬌豔似玉的梅子青色釉。

南宋龍泉窯創燒的一種著名青釉品種,其色可與高級翡翠媲美。釉層較厚,釉面光亮,玻化程度高,釉面不開紋片,質瑩如玉,其色近似梅樹中生長著的“梅子”。梅子青品種僅在南宋一朝燒造,存世極少,又多為仿古銅器和玉器造型的古雅之品,彌足珍貴。

梅子青釉與粉青釉同被譽為“青瓷釉色與質地之美的頂峰”。明陸容著《菽園雜記》記龍泉窯瓷器:“凡綠豆色瑩淨無瑕者為上,生菜色者次之。然上等價高,皆轉貨他處,縣官未嘗見也。”

這裡“上等價高”者即指玉質厚釉的上品青瓷,說明即使在龍泉窯青瓷燒造早已達到成熟鼎盛的元明時期,這類高檔器物也是罕見難求的。

為何愛稱“馬蟥絆”?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馬蟥絆”青瓷碗的器底和器壁布有內外穿透的裂痕,外壁嵌入六枚鋦釘,未穿透器壁。鋦釘為鐵質,形狀為勻稱的平鋦釘,規整小巧,分佈錯落有序。歷經數百年,目前鐵鋦釘已經生鏽,但依舊發揮著穩固的夾力,以預防裂璺的擴大。鋦釘的排布、形狀和耐久性等特徵表明,這件經過細膩鋸補的器物出自當時的鋦瓷高手。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至於“馬蟥絆”瓷碗上的鋦釘是否確如文獻所稱是中國匠人所為,目前尚難移論證。不過關於該瓷碗由中國運至日本,成為喜好“唐物”的足利將軍所集“東山御物”藏品一事較為可信,尤其以裝裹瓷碗的中國製漆盒為證,盒內中國製高品質錦緞的佈置與摩擦痕跡亦與瓷碗相合,表明該瓷碗應是在中國進行專門包裝後運至日本的。

“一部中國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龍泉”——這是中國近代陶瓷專家、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陳萬里先生對龍泉青瓷作出的評價。

青瓷之最

中國浙江省麗水市龍泉地區千年以來一直燒造著青瓷產品。五代到北宋早期,龍泉窯青瓷產品釉色多呈淡青色,故被稱為“淡青釉瓷”。北宋中晚期,龍泉窯青瓷釉色青綠,常被稱作“翠青釉瓷”。南宋早期,龍泉窯青瓷釉色多呈灰或淡青色,南宋中晚期,龍泉窯青瓷質量有明顯提高,優質產品的釉色有粉青、梅子青、豆青等。元代,龍泉窯青瓷在繼承了南宋時期的精美釉色基礎上,在器物造型上變得粗獷豪放,胎體也變得厚重。明代中早期,龍泉窯延續了元代的繁榮,且有許多與景德鎮窯相同的官式出現,但至明代中期,龍泉窯迅速衰落。

2009年9月30日,龍泉窯青瓷傳統燒製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是全球第一個,也是唯一入選的陶瓷類項目。青瓷被譽為“人工製造的美玉”。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南宋龍泉窯青釉弦紋筒式三足爐

高10.4釐米,口徑14.9釐米,底徑11.8釐米

南宋中期以後,龍泉窯變為以粉青、梅子青為代表的厚釉,這種釉的特點是粘度強,適宜多次施掛,而釉層中大量的小氣泡和未融石英顆粒使光線散射,觀之滋潤柔和,猶如美玉。為突出這類釉質之美,多為素面,取代了此前流行的刻劃花裝飾。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元 龍泉窯青釉褐斑桃花紋盤

高3釐米,口徑16.6釐米,足徑3.9釐米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飾有均勻分佈的點狀褐斑(鐵元素著色),盤內正中裝飾一朵由胎土堆塑而成的桃花,未施釉而泛紅色,在青釉的車拖下就像一朵盛開的桃花。露胎堆塑以及青釉褐斑的裝飾是元代典型的手法。

此類器形在韓國新安沉船出水器物中也有發現,新安沉船雖沉沒於韓國,而被認為是去往日本的船隻。日本人對這類裝飾有褐色斑點的龍泉青瓷情有獨鍾,稱之為“飛青”。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明中晚期 龍泉窯青釉鏤空雕獅子花卉紋繡墩

故宮博物院藏

墩面中間飾有花卉,腹部中間為鏤空裝飾,圖樣為花卉和獅子滾繡球,其上下飾錦地及鼓釘裝飾,底部還有一週蓮瓣紋,下承六個如意雲頭形足。

繡墩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坐具,明清時期繡墩的材質和裝飾都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值得注意的是,這件繡墩的造型及裝飾與景德鎮產品有相似之處,說明這可能是明代龍泉窯為宮廷燒造御用瓷器的代表作之一。

天下誰人不識“君”

龍泉青瓷發展到宋元至明代前期,數百年內,大量地運銷世界各國。

在日本、伊朗、土耳其、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朝鮮半島、巴基斯坦、新加坡、印度、斯里蘭卡、泰國、越南、伊拉克等國的國家博物館中都陳列著大量的龍泉青瓷。

在非洲和歐洲,埃及的開羅等地發掘出來的龍泉窯青瓷碎片堆積如山,埃塞俄比亞、索馬里、肯尼亞、坦桑尼亞等國家墓葬、宮殿及清真寺的裝飾中都有大量的龍泉青瓷,以炫耀墓主人和皇室寺院的豪富和權威。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此外東南亞沿海地區以及波斯灣等海域發現的此時期的沉船,其運載的主要產品均為龍泉青瓷,說明龍泉窯青瓷已然成為世界性的暢銷產品。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比如,發現於西沙群島海域的華光礁一號沉船,該船約沉沒於12世紀中葉的南宋前期,打撈出水大量龍泉窯青瓷,研究表明,華光礁一號沉船當年是由泉州港出發,經由西沙群島,駛往東南亞。還有1987年在廣東陽江海域發現的南海一號沉船,這是一艘南宋早期的貿易船,距今800多年。從沉船中打撈出水的大量龍泉窯青瓷和福建各地瓷窯燒造的仿龍泉窯青瓷,為進一步研究龍泉窯系青瓷的對外輸出和海上絲綢之路對中國經濟、社會的影響,提供了重要依據。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南海一號沉船打撈瓷

新安沉船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1975年,韓國在新安海域打撈出一艘宋元時期的中國海船,共獲得20661件陶瓷,在近17000件中國陶瓷中,龍泉窯系青釉瓷多大9000餘件。根據帶有銘文的遺物推斷,該沉船是在元代至正三年(1323)後從浙江寧波港啟航,駛向日本福岡港的對外貿易船。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元 龍泉窯青釉荷葉蓋罐(左)

新安沉船出水

元 龍泉窯青釉荷葉蓋罐(右)

故宮博物院藏

琉球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

8月底在九州國立博物館觀看“室町將軍”展時,有幸一賞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的著名殘器——“馬蟥絆”青瓷碗。也算是和這次故宮“天下龍泉”之行的一次呼應。據說這件珍寶將會在10月抵達北京,在展覽最後的兩週時間內亮相,所以想親見的小夥伴可要時刻關注哈。

千峰翠色,絆如馬蟥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宋 龍泉窯青釉花口瓷碗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這件龍泉窯青釉花口瓷碗高9.6釐米,口徑15.4釐米,重292克,器身布有裂痕,被譽為日本“重要文化財”和“青瓷砧”名器之稱。(日本將重要文物劃分為三個等級,國寶為上,重要文化財(重要文化遺產)次之,重要美術品再次之。而青瓷砧時日本對高質量南宋薄胎厚釉龍泉青瓷的稱呼。)足見長期以來世人對其喜愛與珍視。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該瓷碗的聞名不僅因為其瑩潤如玉的梅子青釉色、精巧典雅的造型、趣味獨特的鋦釘排布,也源於其流傳有序又頗具意味的身世經歷。

傳奇身世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在這件生產於宋代的青瓷碗的流傳過程中,最具研究價值的相關文獻資料當屬江戶時代的漢學家伊藤東涯於1727年撰寫的《馬蟥絆茶甌記》,此文主要考證了該茶碗的歷史,也感嘆器物流傳至今得以“善傳”的珍貴。文中記述了相當於南宋時期的日本安元年間(1175-1177),將軍平重盛向杭州育王山佈施了黃金,寺院住持佛照禪師回贈謝禮,其中就包括一隻世間罕見的青瓷茶碗。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九州國立博物館“室町將軍”展中的展板,請注意,八代義政手中端著的正是“馬蟥絆”

之後該茶碗傳至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政(1436-1490)之手,並得到珍視,但此時碗底部已形成一條裂璺(wèn,瓷器經過劇烈磕碰坯體產生裂紋而又裡外一致的稱“璺”),因此派使者將其運往中國(明朝),希望尋求相同的瓷碗作替代品。

然而也許因為當時無法找到相似的青瓷器,明朝廷就派遣工匠將原茶碗用六隻鐵質鋦釘加以修補、固定後返還日本。鋦釘的形狀觀之宛若螞蝗,十分有趣,這便是“馬蟥絆茶甌”名稱的由來。

之後,足利義政又將此碗轉賜侍臣吉田宗臨,伊藤東涯在吉田宗臨後代府邸見到這隻青瓷碗和配套的匣盒,並撰寫此文。其後,青瓷碗和《馬蟥絆茶甌記》自角倉家(原吉田家)轉為室町三井家的藏品,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才由三井高大捐贈給東京國立博物館,並保存至今。

釉色瑩潤,翠如青梅

“馬蟥絆”青瓷碗另一為世人所驚歎的,當是其充滿張力的器壁弧度和嬌豔似玉的梅子青色釉。

南宋龍泉窯創燒的一種著名青釉品種,其色可與高級翡翠媲美。釉層較厚,釉面光亮,玻化程度高,釉面不開紋片,質瑩如玉,其色近似梅樹中生長著的“梅子”。梅子青品種僅在南宋一朝燒造,存世極少,又多為仿古銅器和玉器造型的古雅之品,彌足珍貴。

梅子青釉與粉青釉同被譽為“青瓷釉色與質地之美的頂峰”。明陸容著《菽園雜記》記龍泉窯瓷器:“凡綠豆色瑩淨無瑕者為上,生菜色者次之。然上等價高,皆轉貨他處,縣官未嘗見也。”

這裡“上等價高”者即指玉質厚釉的上品青瓷,說明即使在龍泉窯青瓷燒造早已達到成熟鼎盛的元明時期,這類高檔器物也是罕見難求的。

為何愛稱“馬蟥絆”?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馬蟥絆”青瓷碗的器底和器壁布有內外穿透的裂痕,外壁嵌入六枚鋦釘,未穿透器壁。鋦釘為鐵質,形狀為勻稱的平鋦釘,規整小巧,分佈錯落有序。歷經數百年,目前鐵鋦釘已經生鏽,但依舊發揮著穩固的夾力,以預防裂璺的擴大。鋦釘的排布、形狀和耐久性等特徵表明,這件經過細膩鋸補的器物出自當時的鋦瓷高手。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至於“馬蟥絆”瓷碗上的鋦釘是否確如文獻所稱是中國匠人所為,目前尚難移論證。不過關於該瓷碗由中國運至日本,成為喜好“唐物”的足利將軍所集“東山御物”藏品一事較為可信,尤其以裝裹瓷碗的中國製漆盒為證,盒內中國製高品質錦緞的佈置與摩擦痕跡亦與瓷碗相合,表明該瓷碗應是在中國進行專門包裝後運至日本的。

“一部中國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龍泉”——這是中國近代陶瓷專家、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陳萬里先生對龍泉青瓷作出的評價。

青瓷之最

中國浙江省麗水市龍泉地區千年以來一直燒造著青瓷產品。五代到北宋早期,龍泉窯青瓷產品釉色多呈淡青色,故被稱為“淡青釉瓷”。北宋中晚期,龍泉窯青瓷釉色青綠,常被稱作“翠青釉瓷”。南宋早期,龍泉窯青瓷釉色多呈灰或淡青色,南宋中晚期,龍泉窯青瓷質量有明顯提高,優質產品的釉色有粉青、梅子青、豆青等。元代,龍泉窯青瓷在繼承了南宋時期的精美釉色基礎上,在器物造型上變得粗獷豪放,胎體也變得厚重。明代中早期,龍泉窯延續了元代的繁榮,且有許多與景德鎮窯相同的官式出現,但至明代中期,龍泉窯迅速衰落。

2009年9月30日,龍泉窯青瓷傳統燒製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是全球第一個,也是唯一入選的陶瓷類項目。青瓷被譽為“人工製造的美玉”。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南宋龍泉窯青釉弦紋筒式三足爐

高10.4釐米,口徑14.9釐米,底徑11.8釐米

南宋中期以後,龍泉窯變為以粉青、梅子青為代表的厚釉,這種釉的特點是粘度強,適宜多次施掛,而釉層中大量的小氣泡和未融石英顆粒使光線散射,觀之滋潤柔和,猶如美玉。為突出這類釉質之美,多為素面,取代了此前流行的刻劃花裝飾。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元 龍泉窯青釉褐斑桃花紋盤

高3釐米,口徑16.6釐米,足徑3.9釐米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飾有均勻分佈的點狀褐斑(鐵元素著色),盤內正中裝飾一朵由胎土堆塑而成的桃花,未施釉而泛紅色,在青釉的車拖下就像一朵盛開的桃花。露胎堆塑以及青釉褐斑的裝飾是元代典型的手法。

此類器形在韓國新安沉船出水器物中也有發現,新安沉船雖沉沒於韓國,而被認為是去往日本的船隻。日本人對這類裝飾有褐色斑點的龍泉青瓷情有獨鍾,稱之為“飛青”。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明中晚期 龍泉窯青釉鏤空雕獅子花卉紋繡墩

故宮博物院藏

墩面中間飾有花卉,腹部中間為鏤空裝飾,圖樣為花卉和獅子滾繡球,其上下飾錦地及鼓釘裝飾,底部還有一週蓮瓣紋,下承六個如意雲頭形足。

繡墩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坐具,明清時期繡墩的材質和裝飾都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值得注意的是,這件繡墩的造型及裝飾與景德鎮產品有相似之處,說明這可能是明代龍泉窯為宮廷燒造御用瓷器的代表作之一。

天下誰人不識“君”

龍泉青瓷發展到宋元至明代前期,數百年內,大量地運銷世界各國。

在日本、伊朗、土耳其、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朝鮮半島、巴基斯坦、新加坡、印度、斯里蘭卡、泰國、越南、伊拉克等國的國家博物館中都陳列著大量的龍泉青瓷。

在非洲和歐洲,埃及的開羅等地發掘出來的龍泉窯青瓷碎片堆積如山,埃塞俄比亞、索馬里、肯尼亞、坦桑尼亞等國家墓葬、宮殿及清真寺的裝飾中都有大量的龍泉青瓷,以炫耀墓主人和皇室寺院的豪富和權威。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此外東南亞沿海地區以及波斯灣等海域發現的此時期的沉船,其運載的主要產品均為龍泉青瓷,說明龍泉窯青瓷已然成為世界性的暢銷產品。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比如,發現於西沙群島海域的華光礁一號沉船,該船約沉沒於12世紀中葉的南宋前期,打撈出水大量龍泉窯青瓷,研究表明,華光礁一號沉船當年是由泉州港出發,經由西沙群島,駛往東南亞。還有1987年在廣東陽江海域發現的南海一號沉船,這是一艘南宋早期的貿易船,距今800多年。從沉船中打撈出水的大量龍泉窯青瓷和福建各地瓷窯燒造的仿龍泉窯青瓷,為進一步研究龍泉窯系青瓷的對外輸出和海上絲綢之路對中國經濟、社會的影響,提供了重要依據。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南海一號沉船打撈瓷

新安沉船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1975年,韓國在新安海域打撈出一艘宋元時期的中國海船,共獲得20661件陶瓷,在近17000件中國陶瓷中,龍泉窯系青釉瓷多大9000餘件。根據帶有銘文的遺物推斷,該沉船是在元代至正三年(1323)後從浙江寧波港啟航,駛向日本福岡港的對外貿易船。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元 龍泉窯青釉荷葉蓋罐(左)

新安沉船出水

元 龍泉窯青釉荷葉蓋罐(右)

故宮博物院藏

琉球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從明代初年開始,琉球王國就與中國保持著良好的朝貢關係,並對中國瓷器喜愛有加。在琉球首裡的京之內SK01遺蹟,在15世紀曾是中山過往府倉庫。此地出土的1162件陶瓷中,有609件中國青瓷。其中一件外刻“清香美酒”銘文的龍泉窯青釉荷葉蓋罐頗為引人注目,巧合的是,在故宮博物院中也藏有一間書寫著“清香美酒”字樣的大罐,從器形到紋樣,再到書寫的文字,幾乎完全一致。說明在當時的明朝和琉球,此類器物都是宮廷之內的皇室御用器物。

"

8月底在九州國立博物館觀看“室町將軍”展時,有幸一賞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的著名殘器——“馬蟥絆”青瓷碗。也算是和這次故宮“天下龍泉”之行的一次呼應。據說這件珍寶將會在10月抵達北京,在展覽最後的兩週時間內亮相,所以想親見的小夥伴可要時刻關注哈。

千峰翠色,絆如馬蟥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宋 龍泉窯青釉花口瓷碗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這件龍泉窯青釉花口瓷碗高9.6釐米,口徑15.4釐米,重292克,器身布有裂痕,被譽為日本“重要文化財”和“青瓷砧”名器之稱。(日本將重要文物劃分為三個等級,國寶為上,重要文化財(重要文化遺產)次之,重要美術品再次之。而青瓷砧時日本對高質量南宋薄胎厚釉龍泉青瓷的稱呼。)足見長期以來世人對其喜愛與珍視。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該瓷碗的聞名不僅因為其瑩潤如玉的梅子青釉色、精巧典雅的造型、趣味獨特的鋦釘排布,也源於其流傳有序又頗具意味的身世經歷。

傳奇身世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在這件生產於宋代的青瓷碗的流傳過程中,最具研究價值的相關文獻資料當屬江戶時代的漢學家伊藤東涯於1727年撰寫的《馬蟥絆茶甌記》,此文主要考證了該茶碗的歷史,也感嘆器物流傳至今得以“善傳”的珍貴。文中記述了相當於南宋時期的日本安元年間(1175-1177),將軍平重盛向杭州育王山佈施了黃金,寺院住持佛照禪師回贈謝禮,其中就包括一隻世間罕見的青瓷茶碗。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九州國立博物館“室町將軍”展中的展板,請注意,八代義政手中端著的正是“馬蟥絆”

之後該茶碗傳至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政(1436-1490)之手,並得到珍視,但此時碗底部已形成一條裂璺(wèn,瓷器經過劇烈磕碰坯體產生裂紋而又裡外一致的稱“璺”),因此派使者將其運往中國(明朝),希望尋求相同的瓷碗作替代品。

然而也許因為當時無法找到相似的青瓷器,明朝廷就派遣工匠將原茶碗用六隻鐵質鋦釘加以修補、固定後返還日本。鋦釘的形狀觀之宛若螞蝗,十分有趣,這便是“馬蟥絆茶甌”名稱的由來。

之後,足利義政又將此碗轉賜侍臣吉田宗臨,伊藤東涯在吉田宗臨後代府邸見到這隻青瓷碗和配套的匣盒,並撰寫此文。其後,青瓷碗和《馬蟥絆茶甌記》自角倉家(原吉田家)轉為室町三井家的藏品,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才由三井高大捐贈給東京國立博物館,並保存至今。

釉色瑩潤,翠如青梅

“馬蟥絆”青瓷碗另一為世人所驚歎的,當是其充滿張力的器壁弧度和嬌豔似玉的梅子青色釉。

南宋龍泉窯創燒的一種著名青釉品種,其色可與高級翡翠媲美。釉層較厚,釉面光亮,玻化程度高,釉面不開紋片,質瑩如玉,其色近似梅樹中生長著的“梅子”。梅子青品種僅在南宋一朝燒造,存世極少,又多為仿古銅器和玉器造型的古雅之品,彌足珍貴。

梅子青釉與粉青釉同被譽為“青瓷釉色與質地之美的頂峰”。明陸容著《菽園雜記》記龍泉窯瓷器:“凡綠豆色瑩淨無瑕者為上,生菜色者次之。然上等價高,皆轉貨他處,縣官未嘗見也。”

這裡“上等價高”者即指玉質厚釉的上品青瓷,說明即使在龍泉窯青瓷燒造早已達到成熟鼎盛的元明時期,這類高檔器物也是罕見難求的。

為何愛稱“馬蟥絆”?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馬蟥絆”青瓷碗的器底和器壁布有內外穿透的裂痕,外壁嵌入六枚鋦釘,未穿透器壁。鋦釘為鐵質,形狀為勻稱的平鋦釘,規整小巧,分佈錯落有序。歷經數百年,目前鐵鋦釘已經生鏽,但依舊發揮著穩固的夾力,以預防裂璺的擴大。鋦釘的排布、形狀和耐久性等特徵表明,這件經過細膩鋸補的器物出自當時的鋦瓷高手。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至於“馬蟥絆”瓷碗上的鋦釘是否確如文獻所稱是中國匠人所為,目前尚難移論證。不過關於該瓷碗由中國運至日本,成為喜好“唐物”的足利將軍所集“東山御物”藏品一事較為可信,尤其以裝裹瓷碗的中國製漆盒為證,盒內中國製高品質錦緞的佈置與摩擦痕跡亦與瓷碗相合,表明該瓷碗應是在中國進行專門包裝後運至日本的。

“一部中國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龍泉”——這是中國近代陶瓷專家、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陳萬里先生對龍泉青瓷作出的評價。

青瓷之最

中國浙江省麗水市龍泉地區千年以來一直燒造著青瓷產品。五代到北宋早期,龍泉窯青瓷產品釉色多呈淡青色,故被稱為“淡青釉瓷”。北宋中晚期,龍泉窯青瓷釉色青綠,常被稱作“翠青釉瓷”。南宋早期,龍泉窯青瓷釉色多呈灰或淡青色,南宋中晚期,龍泉窯青瓷質量有明顯提高,優質產品的釉色有粉青、梅子青、豆青等。元代,龍泉窯青瓷在繼承了南宋時期的精美釉色基礎上,在器物造型上變得粗獷豪放,胎體也變得厚重。明代中早期,龍泉窯延續了元代的繁榮,且有許多與景德鎮窯相同的官式出現,但至明代中期,龍泉窯迅速衰落。

2009年9月30日,龍泉窯青瓷傳統燒製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是全球第一個,也是唯一入選的陶瓷類項目。青瓷被譽為“人工製造的美玉”。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南宋龍泉窯青釉弦紋筒式三足爐

高10.4釐米,口徑14.9釐米,底徑11.8釐米

南宋中期以後,龍泉窯變為以粉青、梅子青為代表的厚釉,這種釉的特點是粘度強,適宜多次施掛,而釉層中大量的小氣泡和未融石英顆粒使光線散射,觀之滋潤柔和,猶如美玉。為突出這類釉質之美,多為素面,取代了此前流行的刻劃花裝飾。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元 龍泉窯青釉褐斑桃花紋盤

高3釐米,口徑16.6釐米,足徑3.9釐米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飾有均勻分佈的點狀褐斑(鐵元素著色),盤內正中裝飾一朵由胎土堆塑而成的桃花,未施釉而泛紅色,在青釉的車拖下就像一朵盛開的桃花。露胎堆塑以及青釉褐斑的裝飾是元代典型的手法。

此類器形在韓國新安沉船出水器物中也有發現,新安沉船雖沉沒於韓國,而被認為是去往日本的船隻。日本人對這類裝飾有褐色斑點的龍泉青瓷情有獨鍾,稱之為“飛青”。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明中晚期 龍泉窯青釉鏤空雕獅子花卉紋繡墩

故宮博物院藏

墩面中間飾有花卉,腹部中間為鏤空裝飾,圖樣為花卉和獅子滾繡球,其上下飾錦地及鼓釘裝飾,底部還有一週蓮瓣紋,下承六個如意雲頭形足。

繡墩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坐具,明清時期繡墩的材質和裝飾都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值得注意的是,這件繡墩的造型及裝飾與景德鎮產品有相似之處,說明這可能是明代龍泉窯為宮廷燒造御用瓷器的代表作之一。

天下誰人不識“君”

龍泉青瓷發展到宋元至明代前期,數百年內,大量地運銷世界各國。

在日本、伊朗、土耳其、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朝鮮半島、巴基斯坦、新加坡、印度、斯里蘭卡、泰國、越南、伊拉克等國的國家博物館中都陳列著大量的龍泉青瓷。

在非洲和歐洲,埃及的開羅等地發掘出來的龍泉窯青瓷碎片堆積如山,埃塞俄比亞、索馬里、肯尼亞、坦桑尼亞等國家墓葬、宮殿及清真寺的裝飾中都有大量的龍泉青瓷,以炫耀墓主人和皇室寺院的豪富和權威。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此外東南亞沿海地區以及波斯灣等海域發現的此時期的沉船,其運載的主要產品均為龍泉青瓷,說明龍泉窯青瓷已然成為世界性的暢銷產品。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比如,發現於西沙群島海域的華光礁一號沉船,該船約沉沒於12世紀中葉的南宋前期,打撈出水大量龍泉窯青瓷,研究表明,華光礁一號沉船當年是由泉州港出發,經由西沙群島,駛往東南亞。還有1987年在廣東陽江海域發現的南海一號沉船,這是一艘南宋早期的貿易船,距今800多年。從沉船中打撈出水的大量龍泉窯青瓷和福建各地瓷窯燒造的仿龍泉窯青瓷,為進一步研究龍泉窯系青瓷的對外輸出和海上絲綢之路對中國經濟、社會的影響,提供了重要依據。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南海一號沉船打撈瓷

新安沉船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1975年,韓國在新安海域打撈出一艘宋元時期的中國海船,共獲得20661件陶瓷,在近17000件中國陶瓷中,龍泉窯系青釉瓷多大9000餘件。根據帶有銘文的遺物推斷,該沉船是在元代至正三年(1323)後從浙江寧波港啟航,駛向日本福岡港的對外貿易船。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元 龍泉窯青釉荷葉蓋罐(左)

新安沉船出水

元 龍泉窯青釉荷葉蓋罐(右)

故宮博物院藏

琉球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從明代初年開始,琉球王國就與中國保持著良好的朝貢關係,並對中國瓷器喜愛有加。在琉球首裡的京之內SK01遺蹟,在15世紀曾是中山過往府倉庫。此地出土的1162件陶瓷中,有609件中國青瓷。其中一件外刻“清香美酒”銘文的龍泉窯青釉荷葉蓋罐頗為引人注目,巧合的是,在故宮博物院中也藏有一間書寫著“清香美酒”字樣的大罐,從器形到紋樣,再到書寫的文字,幾乎完全一致。說明在當時的明朝和琉球,此類器物都是宮廷之內的皇室御用器物。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龍泉窯青釉蓋罐(左)

明前期,日本沖繩

龍泉窯青釉“清香美酒”銘刻蓋罐(右)

明,故宮藏

印度Purana Qila舊宮城址

"

8月底在九州國立博物館觀看“室町將軍”展時,有幸一賞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的著名殘器——“馬蟥絆”青瓷碗。也算是和這次故宮“天下龍泉”之行的一次呼應。據說這件珍寶將會在10月抵達北京,在展覽最後的兩週時間內亮相,所以想親見的小夥伴可要時刻關注哈。

千峰翠色,絆如馬蟥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宋 龍泉窯青釉花口瓷碗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這件龍泉窯青釉花口瓷碗高9.6釐米,口徑15.4釐米,重292克,器身布有裂痕,被譽為日本“重要文化財”和“青瓷砧”名器之稱。(日本將重要文物劃分為三個等級,國寶為上,重要文化財(重要文化遺產)次之,重要美術品再次之。而青瓷砧時日本對高質量南宋薄胎厚釉龍泉青瓷的稱呼。)足見長期以來世人對其喜愛與珍視。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該瓷碗的聞名不僅因為其瑩潤如玉的梅子青釉色、精巧典雅的造型、趣味獨特的鋦釘排布,也源於其流傳有序又頗具意味的身世經歷。

傳奇身世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在這件生產於宋代的青瓷碗的流傳過程中,最具研究價值的相關文獻資料當屬江戶時代的漢學家伊藤東涯於1727年撰寫的《馬蟥絆茶甌記》,此文主要考證了該茶碗的歷史,也感嘆器物流傳至今得以“善傳”的珍貴。文中記述了相當於南宋時期的日本安元年間(1175-1177),將軍平重盛向杭州育王山佈施了黃金,寺院住持佛照禪師回贈謝禮,其中就包括一隻世間罕見的青瓷茶碗。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九州國立博物館“室町將軍”展中的展板,請注意,八代義政手中端著的正是“馬蟥絆”

之後該茶碗傳至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政(1436-1490)之手,並得到珍視,但此時碗底部已形成一條裂璺(wèn,瓷器經過劇烈磕碰坯體產生裂紋而又裡外一致的稱“璺”),因此派使者將其運往中國(明朝),希望尋求相同的瓷碗作替代品。

然而也許因為當時無法找到相似的青瓷器,明朝廷就派遣工匠將原茶碗用六隻鐵質鋦釘加以修補、固定後返還日本。鋦釘的形狀觀之宛若螞蝗,十分有趣,這便是“馬蟥絆茶甌”名稱的由來。

之後,足利義政又將此碗轉賜侍臣吉田宗臨,伊藤東涯在吉田宗臨後代府邸見到這隻青瓷碗和配套的匣盒,並撰寫此文。其後,青瓷碗和《馬蟥絆茶甌記》自角倉家(原吉田家)轉為室町三井家的藏品,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才由三井高大捐贈給東京國立博物館,並保存至今。

釉色瑩潤,翠如青梅

“馬蟥絆”青瓷碗另一為世人所驚歎的,當是其充滿張力的器壁弧度和嬌豔似玉的梅子青色釉。

南宋龍泉窯創燒的一種著名青釉品種,其色可與高級翡翠媲美。釉層較厚,釉面光亮,玻化程度高,釉面不開紋片,質瑩如玉,其色近似梅樹中生長著的“梅子”。梅子青品種僅在南宋一朝燒造,存世極少,又多為仿古銅器和玉器造型的古雅之品,彌足珍貴。

梅子青釉與粉青釉同被譽為“青瓷釉色與質地之美的頂峰”。明陸容著《菽園雜記》記龍泉窯瓷器:“凡綠豆色瑩淨無瑕者為上,生菜色者次之。然上等價高,皆轉貨他處,縣官未嘗見也。”

這裡“上等價高”者即指玉質厚釉的上品青瓷,說明即使在龍泉窯青瓷燒造早已達到成熟鼎盛的元明時期,這類高檔器物也是罕見難求的。

為何愛稱“馬蟥絆”?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馬蟥絆”青瓷碗的器底和器壁布有內外穿透的裂痕,外壁嵌入六枚鋦釘,未穿透器壁。鋦釘為鐵質,形狀為勻稱的平鋦釘,規整小巧,分佈錯落有序。歷經數百年,目前鐵鋦釘已經生鏽,但依舊發揮著穩固的夾力,以預防裂璺的擴大。鋦釘的排布、形狀和耐久性等特徵表明,這件經過細膩鋸補的器物出自當時的鋦瓷高手。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至於“馬蟥絆”瓷碗上的鋦釘是否確如文獻所稱是中國匠人所為,目前尚難移論證。不過關於該瓷碗由中國運至日本,成為喜好“唐物”的足利將軍所集“東山御物”藏品一事較為可信,尤其以裝裹瓷碗的中國製漆盒為證,盒內中國製高品質錦緞的佈置與摩擦痕跡亦與瓷碗相合,表明該瓷碗應是在中國進行專門包裝後運至日本的。

“一部中國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龍泉”——這是中國近代陶瓷專家、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陳萬里先生對龍泉青瓷作出的評價。

青瓷之最

中國浙江省麗水市龍泉地區千年以來一直燒造著青瓷產品。五代到北宋早期,龍泉窯青瓷產品釉色多呈淡青色,故被稱為“淡青釉瓷”。北宋中晚期,龍泉窯青瓷釉色青綠,常被稱作“翠青釉瓷”。南宋早期,龍泉窯青瓷釉色多呈灰或淡青色,南宋中晚期,龍泉窯青瓷質量有明顯提高,優質產品的釉色有粉青、梅子青、豆青等。元代,龍泉窯青瓷在繼承了南宋時期的精美釉色基礎上,在器物造型上變得粗獷豪放,胎體也變得厚重。明代中早期,龍泉窯延續了元代的繁榮,且有許多與景德鎮窯相同的官式出現,但至明代中期,龍泉窯迅速衰落。

2009年9月30日,龍泉窯青瓷傳統燒製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是全球第一個,也是唯一入選的陶瓷類項目。青瓷被譽為“人工製造的美玉”。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南宋龍泉窯青釉弦紋筒式三足爐

高10.4釐米,口徑14.9釐米,底徑11.8釐米

南宋中期以後,龍泉窯變為以粉青、梅子青為代表的厚釉,這種釉的特點是粘度強,適宜多次施掛,而釉層中大量的小氣泡和未融石英顆粒使光線散射,觀之滋潤柔和,猶如美玉。為突出這類釉質之美,多為素面,取代了此前流行的刻劃花裝飾。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元 龍泉窯青釉褐斑桃花紋盤

高3釐米,口徑16.6釐米,足徑3.9釐米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飾有均勻分佈的點狀褐斑(鐵元素著色),盤內正中裝飾一朵由胎土堆塑而成的桃花,未施釉而泛紅色,在青釉的車拖下就像一朵盛開的桃花。露胎堆塑以及青釉褐斑的裝飾是元代典型的手法。

此類器形在韓國新安沉船出水器物中也有發現,新安沉船雖沉沒於韓國,而被認為是去往日本的船隻。日本人對這類裝飾有褐色斑點的龍泉青瓷情有獨鍾,稱之為“飛青”。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明中晚期 龍泉窯青釉鏤空雕獅子花卉紋繡墩

故宮博物院藏

墩面中間飾有花卉,腹部中間為鏤空裝飾,圖樣為花卉和獅子滾繡球,其上下飾錦地及鼓釘裝飾,底部還有一週蓮瓣紋,下承六個如意雲頭形足。

繡墩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坐具,明清時期繡墩的材質和裝飾都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值得注意的是,這件繡墩的造型及裝飾與景德鎮產品有相似之處,說明這可能是明代龍泉窯為宮廷燒造御用瓷器的代表作之一。

天下誰人不識“君”

龍泉青瓷發展到宋元至明代前期,數百年內,大量地運銷世界各國。

在日本、伊朗、土耳其、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朝鮮半島、巴基斯坦、新加坡、印度、斯里蘭卡、泰國、越南、伊拉克等國的國家博物館中都陳列著大量的龍泉青瓷。

在非洲和歐洲,埃及的開羅等地發掘出來的龍泉窯青瓷碎片堆積如山,埃塞俄比亞、索馬里、肯尼亞、坦桑尼亞等國家墓葬、宮殿及清真寺的裝飾中都有大量的龍泉青瓷,以炫耀墓主人和皇室寺院的豪富和權威。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此外東南亞沿海地區以及波斯灣等海域發現的此時期的沉船,其運載的主要產品均為龍泉青瓷,說明龍泉窯青瓷已然成為世界性的暢銷產品。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比如,發現於西沙群島海域的華光礁一號沉船,該船約沉沒於12世紀中葉的南宋前期,打撈出水大量龍泉窯青瓷,研究表明,華光礁一號沉船當年是由泉州港出發,經由西沙群島,駛往東南亞。還有1987年在廣東陽江海域發現的南海一號沉船,這是一艘南宋早期的貿易船,距今800多年。從沉船中打撈出水的大量龍泉窯青瓷和福建各地瓷窯燒造的仿龍泉窯青瓷,為進一步研究龍泉窯系青瓷的對外輸出和海上絲綢之路對中國經濟、社會的影響,提供了重要依據。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南海一號沉船打撈瓷

新安沉船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1975年,韓國在新安海域打撈出一艘宋元時期的中國海船,共獲得20661件陶瓷,在近17000件中國陶瓷中,龍泉窯系青釉瓷多大9000餘件。根據帶有銘文的遺物推斷,該沉船是在元代至正三年(1323)後從浙江寧波港啟航,駛向日本福岡港的對外貿易船。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元 龍泉窯青釉荷葉蓋罐(左)

新安沉船出水

元 龍泉窯青釉荷葉蓋罐(右)

故宮博物院藏

琉球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從明代初年開始,琉球王國就與中國保持著良好的朝貢關係,並對中國瓷器喜愛有加。在琉球首裡的京之內SK01遺蹟,在15世紀曾是中山過往府倉庫。此地出土的1162件陶瓷中,有609件中國青瓷。其中一件外刻“清香美酒”銘文的龍泉窯青釉荷葉蓋罐頗為引人注目,巧合的是,在故宮博物院中也藏有一間書寫著“清香美酒”字樣的大罐,從器形到紋樣,再到書寫的文字,幾乎完全一致。說明在當時的明朝和琉球,此類器物都是宮廷之內的皇室御用器物。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龍泉窯青釉蓋罐(左)

明前期,日本沖繩

龍泉窯青釉“清香美酒”銘刻蓋罐(右)

明,故宮藏

印度Purana Qila舊宮城址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Purana是古老之意,Qila是城堡,位於印度新德里,是16世紀中期莫臥兒王朝的第二代君王胡馬雍的居所,在其城址內發掘出了包括元代龍泉窯青瓷和元代景德鎮青花瓷在內的大量中國元代陶瓷器。

龍泉青瓷的還有個外國名——雪拉同

法國人對我國龍泉青瓷釉色的稱謂。在16世紀,當龍泉青瓷首次出現在法國市場時,它的瑩體玉質令法蘭西人驚歎不已。風趣的巴黎人將青瓷的美色與當時風靡歐洲的名劇《牧羊女》中的主角雪拉同的美麗青袍相比擬,稱其為“雪拉同”,表達了對它的讚美之情。這一稱謂一直沿襲至今。

要知道16世紀龍泉青瓷傳到歐洲,身價竟和黃金一樣貴重。歐洲薩克森國王奧古斯特二世,特地建了一座宮殿,珍藏中國青瓷,其鄰國普魯士王威廉的妃子也珍藏有大量瓷器,公元1717年4月19日,雙方經外交談判,達成協議,薩克森國王以600名強壯士兵換來普魯士的127件中國瓷,其中有龍泉青瓷花瓶。

英國的大英博物館和維多利亞博物館、德國的卡賽爾朗博物館和德累斯頓博物館、俄羅斯莫斯科國家東方民族藝術博物館以及瑞典、葡萄牙、比利時、丹麥、挪威、波蘭等歐洲各國的博物館中都可見到宋元時期的龍泉青瓷。

"

8月底在九州國立博物館觀看“室町將軍”展時,有幸一賞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的著名殘器——“馬蟥絆”青瓷碗。也算是和這次故宮“天下龍泉”之行的一次呼應。據說這件珍寶將會在10月抵達北京,在展覽最後的兩週時間內亮相,所以想親見的小夥伴可要時刻關注哈。

千峰翠色,絆如馬蟥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宋 龍泉窯青釉花口瓷碗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這件龍泉窯青釉花口瓷碗高9.6釐米,口徑15.4釐米,重292克,器身布有裂痕,被譽為日本“重要文化財”和“青瓷砧”名器之稱。(日本將重要文物劃分為三個等級,國寶為上,重要文化財(重要文化遺產)次之,重要美術品再次之。而青瓷砧時日本對高質量南宋薄胎厚釉龍泉青瓷的稱呼。)足見長期以來世人對其喜愛與珍視。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該瓷碗的聞名不僅因為其瑩潤如玉的梅子青釉色、精巧典雅的造型、趣味獨特的鋦釘排布,也源於其流傳有序又頗具意味的身世經歷。

傳奇身世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在這件生產於宋代的青瓷碗的流傳過程中,最具研究價值的相關文獻資料當屬江戶時代的漢學家伊藤東涯於1727年撰寫的《馬蟥絆茶甌記》,此文主要考證了該茶碗的歷史,也感嘆器物流傳至今得以“善傳”的珍貴。文中記述了相當於南宋時期的日本安元年間(1175-1177),將軍平重盛向杭州育王山佈施了黃金,寺院住持佛照禪師回贈謝禮,其中就包括一隻世間罕見的青瓷茶碗。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九州國立博物館“室町將軍”展中的展板,請注意,八代義政手中端著的正是“馬蟥絆”

之後該茶碗傳至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政(1436-1490)之手,並得到珍視,但此時碗底部已形成一條裂璺(wèn,瓷器經過劇烈磕碰坯體產生裂紋而又裡外一致的稱“璺”),因此派使者將其運往中國(明朝),希望尋求相同的瓷碗作替代品。

然而也許因為當時無法找到相似的青瓷器,明朝廷就派遣工匠將原茶碗用六隻鐵質鋦釘加以修補、固定後返還日本。鋦釘的形狀觀之宛若螞蝗,十分有趣,這便是“馬蟥絆茶甌”名稱的由來。

之後,足利義政又將此碗轉賜侍臣吉田宗臨,伊藤東涯在吉田宗臨後代府邸見到這隻青瓷碗和配套的匣盒,並撰寫此文。其後,青瓷碗和《馬蟥絆茶甌記》自角倉家(原吉田家)轉為室町三井家的藏品,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才由三井高大捐贈給東京國立博物館,並保存至今。

釉色瑩潤,翠如青梅

“馬蟥絆”青瓷碗另一為世人所驚歎的,當是其充滿張力的器壁弧度和嬌豔似玉的梅子青色釉。

南宋龍泉窯創燒的一種著名青釉品種,其色可與高級翡翠媲美。釉層較厚,釉面光亮,玻化程度高,釉面不開紋片,質瑩如玉,其色近似梅樹中生長著的“梅子”。梅子青品種僅在南宋一朝燒造,存世極少,又多為仿古銅器和玉器造型的古雅之品,彌足珍貴。

梅子青釉與粉青釉同被譽為“青瓷釉色與質地之美的頂峰”。明陸容著《菽園雜記》記龍泉窯瓷器:“凡綠豆色瑩淨無瑕者為上,生菜色者次之。然上等價高,皆轉貨他處,縣官未嘗見也。”

這裡“上等價高”者即指玉質厚釉的上品青瓷,說明即使在龍泉窯青瓷燒造早已達到成熟鼎盛的元明時期,這類高檔器物也是罕見難求的。

為何愛稱“馬蟥絆”?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馬蟥絆”青瓷碗的器底和器壁布有內外穿透的裂痕,外壁嵌入六枚鋦釘,未穿透器壁。鋦釘為鐵質,形狀為勻稱的平鋦釘,規整小巧,分佈錯落有序。歷經數百年,目前鐵鋦釘已經生鏽,但依舊發揮著穩固的夾力,以預防裂璺的擴大。鋦釘的排布、形狀和耐久性等特徵表明,這件經過細膩鋸補的器物出自當時的鋦瓷高手。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至於“馬蟥絆”瓷碗上的鋦釘是否確如文獻所稱是中國匠人所為,目前尚難移論證。不過關於該瓷碗由中國運至日本,成為喜好“唐物”的足利將軍所集“東山御物”藏品一事較為可信,尤其以裝裹瓷碗的中國製漆盒為證,盒內中國製高品質錦緞的佈置與摩擦痕跡亦與瓷碗相合,表明該瓷碗應是在中國進行專門包裝後運至日本的。

“一部中國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龍泉”——這是中國近代陶瓷專家、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陳萬里先生對龍泉青瓷作出的評價。

青瓷之最

中國浙江省麗水市龍泉地區千年以來一直燒造著青瓷產品。五代到北宋早期,龍泉窯青瓷產品釉色多呈淡青色,故被稱為“淡青釉瓷”。北宋中晚期,龍泉窯青瓷釉色青綠,常被稱作“翠青釉瓷”。南宋早期,龍泉窯青瓷釉色多呈灰或淡青色,南宋中晚期,龍泉窯青瓷質量有明顯提高,優質產品的釉色有粉青、梅子青、豆青等。元代,龍泉窯青瓷在繼承了南宋時期的精美釉色基礎上,在器物造型上變得粗獷豪放,胎體也變得厚重。明代中早期,龍泉窯延續了元代的繁榮,且有許多與景德鎮窯相同的官式出現,但至明代中期,龍泉窯迅速衰落。

2009年9月30日,龍泉窯青瓷傳統燒製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是全球第一個,也是唯一入選的陶瓷類項目。青瓷被譽為“人工製造的美玉”。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南宋龍泉窯青釉弦紋筒式三足爐

高10.4釐米,口徑14.9釐米,底徑11.8釐米

南宋中期以後,龍泉窯變為以粉青、梅子青為代表的厚釉,這種釉的特點是粘度強,適宜多次施掛,而釉層中大量的小氣泡和未融石英顆粒使光線散射,觀之滋潤柔和,猶如美玉。為突出這類釉質之美,多為素面,取代了此前流行的刻劃花裝飾。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元 龍泉窯青釉褐斑桃花紋盤

高3釐米,口徑16.6釐米,足徑3.9釐米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飾有均勻分佈的點狀褐斑(鐵元素著色),盤內正中裝飾一朵由胎土堆塑而成的桃花,未施釉而泛紅色,在青釉的車拖下就像一朵盛開的桃花。露胎堆塑以及青釉褐斑的裝飾是元代典型的手法。

此類器形在韓國新安沉船出水器物中也有發現,新安沉船雖沉沒於韓國,而被認為是去往日本的船隻。日本人對這類裝飾有褐色斑點的龍泉青瓷情有獨鍾,稱之為“飛青”。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明中晚期 龍泉窯青釉鏤空雕獅子花卉紋繡墩

故宮博物院藏

墩面中間飾有花卉,腹部中間為鏤空裝飾,圖樣為花卉和獅子滾繡球,其上下飾錦地及鼓釘裝飾,底部還有一週蓮瓣紋,下承六個如意雲頭形足。

繡墩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坐具,明清時期繡墩的材質和裝飾都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值得注意的是,這件繡墩的造型及裝飾與景德鎮產品有相似之處,說明這可能是明代龍泉窯為宮廷燒造御用瓷器的代表作之一。

天下誰人不識“君”

龍泉青瓷發展到宋元至明代前期,數百年內,大量地運銷世界各國。

在日本、伊朗、土耳其、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朝鮮半島、巴基斯坦、新加坡、印度、斯里蘭卡、泰國、越南、伊拉克等國的國家博物館中都陳列著大量的龍泉青瓷。

在非洲和歐洲,埃及的開羅等地發掘出來的龍泉窯青瓷碎片堆積如山,埃塞俄比亞、索馬里、肯尼亞、坦桑尼亞等國家墓葬、宮殿及清真寺的裝飾中都有大量的龍泉青瓷,以炫耀墓主人和皇室寺院的豪富和權威。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此外東南亞沿海地區以及波斯灣等海域發現的此時期的沉船,其運載的主要產品均為龍泉青瓷,說明龍泉窯青瓷已然成為世界性的暢銷產品。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比如,發現於西沙群島海域的華光礁一號沉船,該船約沉沒於12世紀中葉的南宋前期,打撈出水大量龍泉窯青瓷,研究表明,華光礁一號沉船當年是由泉州港出發,經由西沙群島,駛往東南亞。還有1987年在廣東陽江海域發現的南海一號沉船,這是一艘南宋早期的貿易船,距今800多年。從沉船中打撈出水的大量龍泉窯青瓷和福建各地瓷窯燒造的仿龍泉窯青瓷,為進一步研究龍泉窯系青瓷的對外輸出和海上絲綢之路對中國經濟、社會的影響,提供了重要依據。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南海一號沉船打撈瓷

新安沉船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1975年,韓國在新安海域打撈出一艘宋元時期的中國海船,共獲得20661件陶瓷,在近17000件中國陶瓷中,龍泉窯系青釉瓷多大9000餘件。根據帶有銘文的遺物推斷,該沉船是在元代至正三年(1323)後從浙江寧波港啟航,駛向日本福岡港的對外貿易船。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元 龍泉窯青釉荷葉蓋罐(左)

新安沉船出水

元 龍泉窯青釉荷葉蓋罐(右)

故宮博物院藏

琉球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從明代初年開始,琉球王國就與中國保持著良好的朝貢關係,並對中國瓷器喜愛有加。在琉球首裡的京之內SK01遺蹟,在15世紀曾是中山過往府倉庫。此地出土的1162件陶瓷中,有609件中國青瓷。其中一件外刻“清香美酒”銘文的龍泉窯青釉荷葉蓋罐頗為引人注目,巧合的是,在故宮博物院中也藏有一間書寫著“清香美酒”字樣的大罐,從器形到紋樣,再到書寫的文字,幾乎完全一致。說明在當時的明朝和琉球,此類器物都是宮廷之內的皇室御用器物。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龍泉窯青釉蓋罐(左)

明前期,日本沖繩

龍泉窯青釉“清香美酒”銘刻蓋罐(右)

明,故宮藏

印度Purana Qila舊宮城址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Purana是古老之意,Qila是城堡,位於印度新德里,是16世紀中期莫臥兒王朝的第二代君王胡馬雍的居所,在其城址內發掘出了包括元代龍泉窯青瓷和元代景德鎮青花瓷在內的大量中國元代陶瓷器。

龍泉青瓷的還有個外國名——雪拉同

法國人對我國龍泉青瓷釉色的稱謂。在16世紀,當龍泉青瓷首次出現在法國市場時,它的瑩體玉質令法蘭西人驚歎不已。風趣的巴黎人將青瓷的美色與當時風靡歐洲的名劇《牧羊女》中的主角雪拉同的美麗青袍相比擬,稱其為“雪拉同”,表達了對它的讚美之情。這一稱謂一直沿襲至今。

要知道16世紀龍泉青瓷傳到歐洲,身價竟和黃金一樣貴重。歐洲薩克森國王奧古斯特二世,特地建了一座宮殿,珍藏中國青瓷,其鄰國普魯士王威廉的妃子也珍藏有大量瓷器,公元1717年4月19日,雙方經外交談判,達成協議,薩克森國王以600名強壯士兵換來普魯士的127件中國瓷,其中有龍泉青瓷花瓶。

英國的大英博物館和維多利亞博物館、德國的卡賽爾朗博物館和德累斯頓博物館、俄羅斯莫斯科國家東方民族藝術博物館以及瑞典、葡萄牙、比利時、丹麥、挪威、波蘭等歐洲各國的博物館中都可見到宋元時期的龍泉青瓷。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明洪武龍泉窯青釉盞託,大英博物館

"

8月底在九州國立博物館觀看“室町將軍”展時,有幸一賞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的著名殘器——“馬蟥絆”青瓷碗。也算是和這次故宮“天下龍泉”之行的一次呼應。據說這件珍寶將會在10月抵達北京,在展覽最後的兩週時間內亮相,所以想親見的小夥伴可要時刻關注哈。

千峰翠色,絆如馬蟥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宋 龍泉窯青釉花口瓷碗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這件龍泉窯青釉花口瓷碗高9.6釐米,口徑15.4釐米,重292克,器身布有裂痕,被譽為日本“重要文化財”和“青瓷砧”名器之稱。(日本將重要文物劃分為三個等級,國寶為上,重要文化財(重要文化遺產)次之,重要美術品再次之。而青瓷砧時日本對高質量南宋薄胎厚釉龍泉青瓷的稱呼。)足見長期以來世人對其喜愛與珍視。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該瓷碗的聞名不僅因為其瑩潤如玉的梅子青釉色、精巧典雅的造型、趣味獨特的鋦釘排布,也源於其流傳有序又頗具意味的身世經歷。

傳奇身世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在這件生產於宋代的青瓷碗的流傳過程中,最具研究價值的相關文獻資料當屬江戶時代的漢學家伊藤東涯於1727年撰寫的《馬蟥絆茶甌記》,此文主要考證了該茶碗的歷史,也感嘆器物流傳至今得以“善傳”的珍貴。文中記述了相當於南宋時期的日本安元年間(1175-1177),將軍平重盛向杭州育王山佈施了黃金,寺院住持佛照禪師回贈謝禮,其中就包括一隻世間罕見的青瓷茶碗。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九州國立博物館“室町將軍”展中的展板,請注意,八代義政手中端著的正是“馬蟥絆”

之後該茶碗傳至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政(1436-1490)之手,並得到珍視,但此時碗底部已形成一條裂璺(wèn,瓷器經過劇烈磕碰坯體產生裂紋而又裡外一致的稱“璺”),因此派使者將其運往中國(明朝),希望尋求相同的瓷碗作替代品。

然而也許因為當時無法找到相似的青瓷器,明朝廷就派遣工匠將原茶碗用六隻鐵質鋦釘加以修補、固定後返還日本。鋦釘的形狀觀之宛若螞蝗,十分有趣,這便是“馬蟥絆茶甌”名稱的由來。

之後,足利義政又將此碗轉賜侍臣吉田宗臨,伊藤東涯在吉田宗臨後代府邸見到這隻青瓷碗和配套的匣盒,並撰寫此文。其後,青瓷碗和《馬蟥絆茶甌記》自角倉家(原吉田家)轉為室町三井家的藏品,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才由三井高大捐贈給東京國立博物館,並保存至今。

釉色瑩潤,翠如青梅

“馬蟥絆”青瓷碗另一為世人所驚歎的,當是其充滿張力的器壁弧度和嬌豔似玉的梅子青色釉。

南宋龍泉窯創燒的一種著名青釉品種,其色可與高級翡翠媲美。釉層較厚,釉面光亮,玻化程度高,釉面不開紋片,質瑩如玉,其色近似梅樹中生長著的“梅子”。梅子青品種僅在南宋一朝燒造,存世極少,又多為仿古銅器和玉器造型的古雅之品,彌足珍貴。

梅子青釉與粉青釉同被譽為“青瓷釉色與質地之美的頂峰”。明陸容著《菽園雜記》記龍泉窯瓷器:“凡綠豆色瑩淨無瑕者為上,生菜色者次之。然上等價高,皆轉貨他處,縣官未嘗見也。”

這裡“上等價高”者即指玉質厚釉的上品青瓷,說明即使在龍泉窯青瓷燒造早已達到成熟鼎盛的元明時期,這類高檔器物也是罕見難求的。

為何愛稱“馬蟥絆”?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馬蟥絆”青瓷碗的器底和器壁布有內外穿透的裂痕,外壁嵌入六枚鋦釘,未穿透器壁。鋦釘為鐵質,形狀為勻稱的平鋦釘,規整小巧,分佈錯落有序。歷經數百年,目前鐵鋦釘已經生鏽,但依舊發揮著穩固的夾力,以預防裂璺的擴大。鋦釘的排布、形狀和耐久性等特徵表明,這件經過細膩鋸補的器物出自當時的鋦瓷高手。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至於“馬蟥絆”瓷碗上的鋦釘是否確如文獻所稱是中國匠人所為,目前尚難移論證。不過關於該瓷碗由中國運至日本,成為喜好“唐物”的足利將軍所集“東山御物”藏品一事較為可信,尤其以裝裹瓷碗的中國製漆盒為證,盒內中國製高品質錦緞的佈置與摩擦痕跡亦與瓷碗相合,表明該瓷碗應是在中國進行專門包裝後運至日本的。

“一部中國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龍泉”——這是中國近代陶瓷專家、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陳萬里先生對龍泉青瓷作出的評價。

青瓷之最

中國浙江省麗水市龍泉地區千年以來一直燒造著青瓷產品。五代到北宋早期,龍泉窯青瓷產品釉色多呈淡青色,故被稱為“淡青釉瓷”。北宋中晚期,龍泉窯青瓷釉色青綠,常被稱作“翠青釉瓷”。南宋早期,龍泉窯青瓷釉色多呈灰或淡青色,南宋中晚期,龍泉窯青瓷質量有明顯提高,優質產品的釉色有粉青、梅子青、豆青等。元代,龍泉窯青瓷在繼承了南宋時期的精美釉色基礎上,在器物造型上變得粗獷豪放,胎體也變得厚重。明代中早期,龍泉窯延續了元代的繁榮,且有許多與景德鎮窯相同的官式出現,但至明代中期,龍泉窯迅速衰落。

2009年9月30日,龍泉窯青瓷傳統燒製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是全球第一個,也是唯一入選的陶瓷類項目。青瓷被譽為“人工製造的美玉”。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南宋龍泉窯青釉弦紋筒式三足爐

高10.4釐米,口徑14.9釐米,底徑11.8釐米

南宋中期以後,龍泉窯變為以粉青、梅子青為代表的厚釉,這種釉的特點是粘度強,適宜多次施掛,而釉層中大量的小氣泡和未融石英顆粒使光線散射,觀之滋潤柔和,猶如美玉。為突出這類釉質之美,多為素面,取代了此前流行的刻劃花裝飾。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元 龍泉窯青釉褐斑桃花紋盤

高3釐米,口徑16.6釐米,足徑3.9釐米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飾有均勻分佈的點狀褐斑(鐵元素著色),盤內正中裝飾一朵由胎土堆塑而成的桃花,未施釉而泛紅色,在青釉的車拖下就像一朵盛開的桃花。露胎堆塑以及青釉褐斑的裝飾是元代典型的手法。

此類器形在韓國新安沉船出水器物中也有發現,新安沉船雖沉沒於韓國,而被認為是去往日本的船隻。日本人對這類裝飾有褐色斑點的龍泉青瓷情有獨鍾,稱之為“飛青”。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明中晚期 龍泉窯青釉鏤空雕獅子花卉紋繡墩

故宮博物院藏

墩面中間飾有花卉,腹部中間為鏤空裝飾,圖樣為花卉和獅子滾繡球,其上下飾錦地及鼓釘裝飾,底部還有一週蓮瓣紋,下承六個如意雲頭形足。

繡墩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坐具,明清時期繡墩的材質和裝飾都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值得注意的是,這件繡墩的造型及裝飾與景德鎮產品有相似之處,說明這可能是明代龍泉窯為宮廷燒造御用瓷器的代表作之一。

天下誰人不識“君”

龍泉青瓷發展到宋元至明代前期,數百年內,大量地運銷世界各國。

在日本、伊朗、土耳其、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朝鮮半島、巴基斯坦、新加坡、印度、斯里蘭卡、泰國、越南、伊拉克等國的國家博物館中都陳列著大量的龍泉青瓷。

在非洲和歐洲,埃及的開羅等地發掘出來的龍泉窯青瓷碎片堆積如山,埃塞俄比亞、索馬里、肯尼亞、坦桑尼亞等國家墓葬、宮殿及清真寺的裝飾中都有大量的龍泉青瓷,以炫耀墓主人和皇室寺院的豪富和權威。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此外東南亞沿海地區以及波斯灣等海域發現的此時期的沉船,其運載的主要產品均為龍泉青瓷,說明龍泉窯青瓷已然成為世界性的暢銷產品。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比如,發現於西沙群島海域的華光礁一號沉船,該船約沉沒於12世紀中葉的南宋前期,打撈出水大量龍泉窯青瓷,研究表明,華光礁一號沉船當年是由泉州港出發,經由西沙群島,駛往東南亞。還有1987年在廣東陽江海域發現的南海一號沉船,這是一艘南宋早期的貿易船,距今800多年。從沉船中打撈出水的大量龍泉窯青瓷和福建各地瓷窯燒造的仿龍泉窯青瓷,為進一步研究龍泉窯系青瓷的對外輸出和海上絲綢之路對中國經濟、社會的影響,提供了重要依據。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南海一號沉船打撈瓷

新安沉船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1975年,韓國在新安海域打撈出一艘宋元時期的中國海船,共獲得20661件陶瓷,在近17000件中國陶瓷中,龍泉窯系青釉瓷多大9000餘件。根據帶有銘文的遺物推斷,該沉船是在元代至正三年(1323)後從浙江寧波港啟航,駛向日本福岡港的對外貿易船。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元 龍泉窯青釉荷葉蓋罐(左)

新安沉船出水

元 龍泉窯青釉荷葉蓋罐(右)

故宮博物院藏

琉球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從明代初年開始,琉球王國就與中國保持著良好的朝貢關係,並對中國瓷器喜愛有加。在琉球首裡的京之內SK01遺蹟,在15世紀曾是中山過往府倉庫。此地出土的1162件陶瓷中,有609件中國青瓷。其中一件外刻“清香美酒”銘文的龍泉窯青釉荷葉蓋罐頗為引人注目,巧合的是,在故宮博物院中也藏有一間書寫著“清香美酒”字樣的大罐,從器形到紋樣,再到書寫的文字,幾乎完全一致。說明在當時的明朝和琉球,此類器物都是宮廷之內的皇室御用器物。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龍泉窯青釉蓋罐(左)

明前期,日本沖繩

龍泉窯青釉“清香美酒”銘刻蓋罐(右)

明,故宮藏

印度Purana Qila舊宮城址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Purana是古老之意,Qila是城堡,位於印度新德里,是16世紀中期莫臥兒王朝的第二代君王胡馬雍的居所,在其城址內發掘出了包括元代龍泉窯青瓷和元代景德鎮青花瓷在內的大量中國元代陶瓷器。

龍泉青瓷的還有個外國名——雪拉同

法國人對我國龍泉青瓷釉色的稱謂。在16世紀,當龍泉青瓷首次出現在法國市場時,它的瑩體玉質令法蘭西人驚歎不已。風趣的巴黎人將青瓷的美色與當時風靡歐洲的名劇《牧羊女》中的主角雪拉同的美麗青袍相比擬,稱其為“雪拉同”,表達了對它的讚美之情。這一稱謂一直沿襲至今。

要知道16世紀龍泉青瓷傳到歐洲,身價竟和黃金一樣貴重。歐洲薩克森國王奧古斯特二世,特地建了一座宮殿,珍藏中國青瓷,其鄰國普魯士王威廉的妃子也珍藏有大量瓷器,公元1717年4月19日,雙方經外交談判,達成協議,薩克森國王以600名強壯士兵換來普魯士的127件中國瓷,其中有龍泉青瓷花瓶。

英國的大英博物館和維多利亞博物館、德國的卡賽爾朗博物館和德累斯頓博物館、俄羅斯莫斯科國家東方民族藝術博物館以及瑞典、葡萄牙、比利時、丹麥、挪威、波蘭等歐洲各國的博物館中都可見到宋元時期的龍泉青瓷。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明洪武龍泉窯青釉盞託,大英博物館

一件殘器為何成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僅次於國寶,只因是龍泉青瓷

明龍泉窯青釉人物雕像,大英博物館藏

在展覽現場還有35件來自越南、日本、伊朗、埃及、英國等國家和地區在不同時期模仿龍泉青瓷的作品,可以說從中國走向世界各地的龍泉青瓷和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眾多的仿龍泉產品,真正成就了“天下龍泉”。

誠如著名歷史地理學家、浙江大學教授陳橋驛所述:“一千多年以來,就是這個縣份,以它品質優異的大量青瓷器,在世界各地為我們換回了鉅額財富,贏得了莫大的榮譽……”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