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竇建德死後,有很多人為其扼腕嘆息?一個石碑揭露真相

竇建德,出身扶風竇氏,世代務農,崇尚豪俠,為鄉里敬重。大業七年,隋煬帝募兵高句麗之時,擔任二百人長,目睹兵民困苦,遂抗拒東征。帶領孫安祖進入高雞泊,舉兵反叛,全家坐罪遇害。率部歸順高士達起義軍,先後擊敗魏刀兒、宇文化及、孟海公等,稱雄於河北一帶。

最終,到了武德四年(621年),為了拯救鄭王王世充,帶兵攻打虎牢關,為秦王李世民所敗和俘虜,押解長安處死。

為什麼竇建德死後,有很多人為其扼腕嘆息?一個石碑揭露真相

每當歷史愛好者讀起關於竇建德的故事,總會覺得扼腕嘆息。竇建德不同於一般的草莽流寇,這個傢伙身上,雖然有桀驁不馴的氣質,但是,他待人寬厚、親政愛民、信守承諾。更為難得的是,在那個封建迷信成風的年代,竇建德是為數不多的“唯物主義者”。

竇建德遭人詬病的缺點很少,以至於他的生死大敵,一個唐朝的小官殷侔,竟不顧忌諱替他樹立了一塊紀念碑,還親筆寫下一篇慷慨激昂的碑文:

“感豪傑之興奮,吊經營之勿終,始知天命之莫幹,惜霸略之旋隕。”這篇碑文末尾的四句話,堪稱竇建德生平的真實寫照,一個有希望建立王圖霸業的梟雄,竟因為莫名其妙的“天命”,中道崩殂,著實令人惋惜。正因這篇碑文,後人才格外感慨竇建德的失敗。

為了一個無德行無能力,且背信棄義的小人王世充,竇建德竟率十萬主力前往虎牢關,與如日中天的秦王李世民殊死決戰。結果,這場惡戰成就了李世民的偉業,竇建德本人則被押送到長安砍了腦袋。

為什麼竇建德死後,有很多人為其扼腕嘆息?一個石碑揭露真相

十一年辛苦經營的基業,就這樣為了一個人品敗壞的小人付諸東流,這場仗打得真是要多窩囊有多窩囊。後人在總結這場虎牢關大戰之時,都覺得竇大王犯下兩個原則性錯誤:

首先,竇建德不該挑起這場戰爭,王世充這個傢伙本就是個喪盡天良的王八蛋,根本不值得竇建德賭上身家性命相救。李世民兵強馬壯,正值事業巔峰,竇建德若顧全大局,根本不應該拭其纓鋒;

其次,就算竇建德有一萬個理由出兵,也不應該直取虎牢關,與李世民的主力硬碰硬。若竇建德採納國子祭酒凌敬的計策,轉道進攻太原,搞一出“圍魏救趙”,沒準能解王世充之圍,至少,不會讓自己身陷囫圇。

為什麼竇建德死後,有很多人為其扼腕嘆息?一個石碑揭露真相

實際上,後人對竇建德仍存在曲解。

其實,竇建德有不得不救王世充的理由,而且,進攻虎牢關也是無奈之舉。竇建德被俘後,李世民責備道:“我徵王世充,關你何事,你越界而來,冒犯我軍士的鋒銳!”建德說:“今日,若我不自己來,日後,恐怕有勞你遠取。”

所以說,以上兩點對竇建德原則性錯誤的總結純屬謬論。

曾有人抱怨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支援那些拉丁美洲的獨裁國家,甚至,說這些國家不值得援助,但是,艾森豪威爾卻依舊慷慨大方地幫助了這些國家。其實,國際政治無外乎就是這麼回事兒,不論古今中外,類似的情況大同小異。

王世充雖然是個喪盡天良的王八蛋,但是,他卻是個有實力的傢伙,他的兵力可以牽制唐軍的主力,消除竇建德的後顧之憂。若王世充與唐軍僵持不下,竇建德就能獲得喘息之機,積蓄力量。就是因為這個原因,竇建德才不得不容忍王世充這個小人盤踞在自己的大後方,這樣竇大王才能專心對付大唐在山東的守軍,並藉機奪取大半個中原。

為什麼竇建德死後,有很多人為其扼腕嘆息?一個石碑揭露真相

試想,當時若王世充被唐軍幹掉,那麼,竇建德轄區北方就會面臨羅藝。要知道羅藝可是與大唐穿一條褲子的軍閥,過早地與羅藝交手,對竇建德來說沒有一丁點好處,反而弊病無窮。李世民雖兵強馬壯,但在討伐王世充時還是費了一番手腳的,若竇建德不趁著這個機會與王世充聯手攻打李世民,等李世民解決了王世充後積蓄實力,屆時等待竇建德的下場豈不是更慘?

至於凌敬的計策更是荒謬,太原是李淵父子的“龍興之地”,是大唐王朝的“革命根據地”。竇建德若想從河北直取太原,起碼要率軍翻越一座太行山。且不說這段路有多艱難,若唐軍及時兩面夾擊將竇建德堵在太行山上,恐怕竇建德也會回天乏術。更何況,此時的李淵父子已穩居長安,太原的戰略地位已不重要,至少不會逼得唐軍“救魏”。

後來,一個叫劉武周的軍閥佔領了太原,李氏父子不還是安之若素?

為什麼竇建德死後,有很多人為其扼腕嘆息?一個石碑揭露真相

按說,竇建德進攻李世民時,雙方的兵力應該差不多,雖然,《新唐書》中著力渲染這場戰爭李世民以少打多,但畢竟這是唐人的史書,所以,真實性有待考量。

從兩軍的表現來看,決戰之際雙方是勢均力敵的,不過,竇建德此時剛剛擊敗了孟海公,又因長途跋涉全軍人困馬乏,最好的辦法應該是就地紮營疏通糧道,與李世民打持久戰。如此佈局,唐軍若撤退,竇建德即可順理成章地蠶食王世充的地盤,若唐軍不撤,戰局亦對竇建德有利。可惜的是,竇建德帶著疲憊不堪的將士們羊入虎口,遭到李世民的偷襲,最終功敗垂成。

常言道“勝敗乃兵家常事”,這是以後人眼光說出的話。但是,對於戰場上的當事人來說,也許一個小小的失敗就會讓自己掉了腦袋,關於自己的歷史亦戛然而止,再也沒有覆盤的機會。

參考資料:

【《竇建德碑》、《舊唐書》、《新唐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