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周天子打第一仗的是鄭國,但它為何沒有成為春秋霸主?'

"
"
和周天子打第一仗的是鄭國,但它為何沒有成為春秋霸主?

公元前771年,申侯聯合繒國、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在驪山下殺死周幽王,西周滅亡。周幽王死後,諸侯們與申侯共同擁立前任太子姬宜臼繼位,是為周平王,史稱東周。

東遷洛邑(洛陽)的周天子,此時雖然名義上保留著天下共主的地位,但實際控制力和西周時期相比,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由於自西周成立後,一直大搞分封制,把大片的土地都封給了諸侯,周天子直轄統治的地盤卻越來越小,相對於諸侯來說,實際實力已經很弱小,無法強行號令其他諸侯。在此形勢下,諸侯趁機脫穎而出,爭奪霸主地位。

在許多的諸侯國中,有一個叫鄭國的,是在公元前806年才被分封立國的。在眾多的諸侯國裡,算是建國較晚的一個。雖然是後來者,但的確是一個後起之秀。因為鄭國的開國君主鄭桓公姬友是周厲王的幼子,與周王室關係親近,雖然給了他封國,但並沒在封地待著,他被委任為王室卿士,主持周室的中樞大政。

"
和周天子打第一仗的是鄭國,但它為何沒有成為春秋霸主?

公元前771年,申侯聯合繒國、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在驪山下殺死周幽王,西周滅亡。周幽王死後,諸侯們與申侯共同擁立前任太子姬宜臼繼位,是為周平王,史稱東周。

東遷洛邑(洛陽)的周天子,此時雖然名義上保留著天下共主的地位,但實際控制力和西周時期相比,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由於自西周成立後,一直大搞分封制,把大片的土地都封給了諸侯,周天子直轄統治的地盤卻越來越小,相對於諸侯來說,實際實力已經很弱小,無法強行號令其他諸侯。在此形勢下,諸侯趁機脫穎而出,爭奪霸主地位。

在許多的諸侯國中,有一個叫鄭國的,是在公元前806年才被分封立國的。在眾多的諸侯國裡,算是建國較晚的一個。雖然是後來者,但的確是一個後起之秀。因為鄭國的開國君主鄭桓公姬友是周厲王的幼子,與周王室關係親近,雖然給了他封國,但並沒在封地待著,他被委任為王室卿士,主持周室的中樞大政。

和周天子打第一仗的是鄭國,但它為何沒有成為春秋霸主?

公元前774年,鄭桓公將鄭國財產、部族、宗族連同商人、百姓由關中地區遷移到東虢國和鄶國之間,號稱新鄭(今河南新鄭市),使鄭國得到發展。

鄭莊公姬寤生繼位後,憑藉著國力強盛和身為周室權臣的有利條件,在行使權力時開始夾帶私貨。他竭力擴充領地,侵伐諸侯:拉攏齊、魯兩國,打擊和削弱衛、宋、陳、蔡四國,並滅亡了許國,成就了“春秋小霸”的局面。

隨著政治、軍事實力的增長,那自然說話的口氣大了、做事也強硬了,對周王室的態度開始變得倨傲不羈,開始無視天子的權威。

周平王當時在位,對此十分不滿。鄭莊公一看怎麼地,想要以勢壓我。於是開始暗地裡搞起小動作來。他先是暗示鄭卿祭足率領鄭軍在四月收割了東周王畿內溫地的麥子,又於當年秋天再率領鄭軍收割了周室稻穀,周鄭之間的關係由此急遽惡化。

"
和周天子打第一仗的是鄭國,但它為何沒有成為春秋霸主?

公元前771年,申侯聯合繒國、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在驪山下殺死周幽王,西周滅亡。周幽王死後,諸侯們與申侯共同擁立前任太子姬宜臼繼位,是為周平王,史稱東周。

東遷洛邑(洛陽)的周天子,此時雖然名義上保留著天下共主的地位,但實際控制力和西周時期相比,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由於自西周成立後,一直大搞分封制,把大片的土地都封給了諸侯,周天子直轄統治的地盤卻越來越小,相對於諸侯來說,實際實力已經很弱小,無法強行號令其他諸侯。在此形勢下,諸侯趁機脫穎而出,爭奪霸主地位。

在許多的諸侯國中,有一個叫鄭國的,是在公元前806年才被分封立國的。在眾多的諸侯國裡,算是建國較晚的一個。雖然是後來者,但的確是一個後起之秀。因為鄭國的開國君主鄭桓公姬友是周厲王的幼子,與周王室關係親近,雖然給了他封國,但並沒在封地待著,他被委任為王室卿士,主持周室的中樞大政。

和周天子打第一仗的是鄭國,但它為何沒有成為春秋霸主?

公元前774年,鄭桓公將鄭國財產、部族、宗族連同商人、百姓由關中地區遷移到東虢國和鄶國之間,號稱新鄭(今河南新鄭市),使鄭國得到發展。

鄭莊公姬寤生繼位後,憑藉著國力強盛和身為周室權臣的有利條件,在行使權力時開始夾帶私貨。他竭力擴充領地,侵伐諸侯:拉攏齊、魯兩國,打擊和削弱衛、宋、陳、蔡四國,並滅亡了許國,成就了“春秋小霸”的局面。

隨著政治、軍事實力的增長,那自然說話的口氣大了、做事也強硬了,對周王室的態度開始變得倨傲不羈,開始無視天子的權威。

周平王當時在位,對此十分不滿。鄭莊公一看怎麼地,想要以勢壓我。於是開始暗地裡搞起小動作來。他先是暗示鄭卿祭足率領鄭軍在四月收割了東周王畿內溫地的麥子,又於當年秋天再率領鄭軍收割了周室稻穀,周鄭之間的關係由此急遽惡化。

和周天子打第一仗的是鄭國,但它為何沒有成為春秋霸主?

周平王一看,你這個鄭莊公,也太不是東西了。我剛給你一點臉色,就到我的家園裡來割麥子?為了限制他,不讓他獨攬朝政,就想分政給另一個姬姓國國君虢公,以保持政權的平衡。然而,鄭莊公根本不買賬,對周平王準備採取的這一舉措怨恨不已。

在這種情況下,君臣之間為了達成妥協,建立互信關係,居然採用交換質子的方法,已經讓人感到不可思議了。這是進入春秋戰國以後各諸侯國之間才普遍採用的一種外交手段啊!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周桓王即位。桓王對鄭莊公實行強硬政策,削弱其對王室的控制,免去其卿士之職。

鄭莊公就這樣一夕之間被褫奪了朝廷內的一切職務,他憤懣的回到自己的封地。回是回去了,但他再也不屌周王了——從此不再按規定去朝覲周桓王。

周桓王的臉上終於掛不住了,他對鄭莊公的這種無禮犯上行為感到深惡痛絕,於公元前707年秋天,親自率領周軍和徵調來的陳、蔡、衛等諸侯軍大舉伐鄭,一場大戰終於在中原戰場上爆發了。

"
和周天子打第一仗的是鄭國,但它為何沒有成為春秋霸主?

公元前771年,申侯聯合繒國、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在驪山下殺死周幽王,西周滅亡。周幽王死後,諸侯們與申侯共同擁立前任太子姬宜臼繼位,是為周平王,史稱東周。

東遷洛邑(洛陽)的周天子,此時雖然名義上保留著天下共主的地位,但實際控制力和西周時期相比,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由於自西周成立後,一直大搞分封制,把大片的土地都封給了諸侯,周天子直轄統治的地盤卻越來越小,相對於諸侯來說,實際實力已經很弱小,無法強行號令其他諸侯。在此形勢下,諸侯趁機脫穎而出,爭奪霸主地位。

在許多的諸侯國中,有一個叫鄭國的,是在公元前806年才被分封立國的。在眾多的諸侯國裡,算是建國較晚的一個。雖然是後來者,但的確是一個後起之秀。因為鄭國的開國君主鄭桓公姬友是周厲王的幼子,與周王室關係親近,雖然給了他封國,但並沒在封地待著,他被委任為王室卿士,主持周室的中樞大政。

和周天子打第一仗的是鄭國,但它為何沒有成為春秋霸主?

公元前774年,鄭桓公將鄭國財產、部族、宗族連同商人、百姓由關中地區遷移到東虢國和鄶國之間,號稱新鄭(今河南新鄭市),使鄭國得到發展。

鄭莊公姬寤生繼位後,憑藉著國力強盛和身為周室權臣的有利條件,在行使權力時開始夾帶私貨。他竭力擴充領地,侵伐諸侯:拉攏齊、魯兩國,打擊和削弱衛、宋、陳、蔡四國,並滅亡了許國,成就了“春秋小霸”的局面。

隨著政治、軍事實力的增長,那自然說話的口氣大了、做事也強硬了,對周王室的態度開始變得倨傲不羈,開始無視天子的權威。

周平王當時在位,對此十分不滿。鄭莊公一看怎麼地,想要以勢壓我。於是開始暗地裡搞起小動作來。他先是暗示鄭卿祭足率領鄭軍在四月收割了東周王畿內溫地的麥子,又於當年秋天再率領鄭軍收割了周室稻穀,周鄭之間的關係由此急遽惡化。

和周天子打第一仗的是鄭國,但它為何沒有成為春秋霸主?

周平王一看,你這個鄭莊公,也太不是東西了。我剛給你一點臉色,就到我的家園裡來割麥子?為了限制他,不讓他獨攬朝政,就想分政給另一個姬姓國國君虢公,以保持政權的平衡。然而,鄭莊公根本不買賬,對周平王準備採取的這一舉措怨恨不已。

在這種情況下,君臣之間為了達成妥協,建立互信關係,居然採用交換質子的方法,已經讓人感到不可思議了。這是進入春秋戰國以後各諸侯國之間才普遍採用的一種外交手段啊!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周桓王即位。桓王對鄭莊公實行強硬政策,削弱其對王室的控制,免去其卿士之職。

鄭莊公就這樣一夕之間被褫奪了朝廷內的一切職務,他憤懣的回到自己的封地。回是回去了,但他再也不屌周王了——從此不再按規定去朝覲周桓王。

周桓王的臉上終於掛不住了,他對鄭莊公的這種無禮犯上行為感到深惡痛絕,於公元前707年秋天,親自率領周軍和徵調來的陳、蔡、衛等諸侯軍大舉伐鄭,一場大戰終於在中原戰場上爆發了。

和周天子打第一仗的是鄭國,但它為何沒有成為春秋霸主?

鄭莊公聞報周室聯軍傾巢而來,也親率大軍前往迎擊。很快的,兩軍在一個叫繻葛(河南省長葛市)的地方相遇了。雙方軍隊一相遇,都趕緊調兵遣將,佈列陣勢。

古代有一部兵書,名字叫《司馬法》, 這本書中強調,打仗要光明正大。當時打仗還有時間、地點的限制,戰爭有時限,並且中途還休息,原則上只打一天,分出勝負即可。打仗一般只能在邊疆,所以戰場也叫疆場。

即便戰敗了,也有“逃跑超過五十步不能追擊”的規則。就是輸的一方逃跑時,勝利者可以追,但是以五十步為限,超出五十步就不能再追了。

作戰原則是:戰爭不能違背農時;戰爭不能在疫病流行時進行;戰爭不能強加給有國喪的國家;戰爭不能在敵國受災時發動,也不能在夏、秋兩季興兵,以愛護敵對雙方的民。 這樣的戰爭,就叫做君子間的戰爭。

"
和周天子打第一仗的是鄭國,但它為何沒有成為春秋霸主?

公元前771年,申侯聯合繒國、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在驪山下殺死周幽王,西周滅亡。周幽王死後,諸侯們與申侯共同擁立前任太子姬宜臼繼位,是為周平王,史稱東周。

東遷洛邑(洛陽)的周天子,此時雖然名義上保留著天下共主的地位,但實際控制力和西周時期相比,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由於自西周成立後,一直大搞分封制,把大片的土地都封給了諸侯,周天子直轄統治的地盤卻越來越小,相對於諸侯來說,實際實力已經很弱小,無法強行號令其他諸侯。在此形勢下,諸侯趁機脫穎而出,爭奪霸主地位。

在許多的諸侯國中,有一個叫鄭國的,是在公元前806年才被分封立國的。在眾多的諸侯國裡,算是建國較晚的一個。雖然是後來者,但的確是一個後起之秀。因為鄭國的開國君主鄭桓公姬友是周厲王的幼子,與周王室關係親近,雖然給了他封國,但並沒在封地待著,他被委任為王室卿士,主持周室的中樞大政。

和周天子打第一仗的是鄭國,但它為何沒有成為春秋霸主?

公元前774年,鄭桓公將鄭國財產、部族、宗族連同商人、百姓由關中地區遷移到東虢國和鄶國之間,號稱新鄭(今河南新鄭市),使鄭國得到發展。

鄭莊公姬寤生繼位後,憑藉著國力強盛和身為周室權臣的有利條件,在行使權力時開始夾帶私貨。他竭力擴充領地,侵伐諸侯:拉攏齊、魯兩國,打擊和削弱衛、宋、陳、蔡四國,並滅亡了許國,成就了“春秋小霸”的局面。

隨著政治、軍事實力的增長,那自然說話的口氣大了、做事也強硬了,對周王室的態度開始變得倨傲不羈,開始無視天子的權威。

周平王當時在位,對此十分不滿。鄭莊公一看怎麼地,想要以勢壓我。於是開始暗地裡搞起小動作來。他先是暗示鄭卿祭足率領鄭軍在四月收割了東周王畿內溫地的麥子,又於當年秋天再率領鄭軍收割了周室稻穀,周鄭之間的關係由此急遽惡化。

和周天子打第一仗的是鄭國,但它為何沒有成為春秋霸主?

周平王一看,你這個鄭莊公,也太不是東西了。我剛給你一點臉色,就到我的家園裡來割麥子?為了限制他,不讓他獨攬朝政,就想分政給另一個姬姓國國君虢公,以保持政權的平衡。然而,鄭莊公根本不買賬,對周平王準備採取的這一舉措怨恨不已。

在這種情況下,君臣之間為了達成妥協,建立互信關係,居然採用交換質子的方法,已經讓人感到不可思議了。這是進入春秋戰國以後各諸侯國之間才普遍採用的一種外交手段啊!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周桓王即位。桓王對鄭莊公實行強硬政策,削弱其對王室的控制,免去其卿士之職。

鄭莊公就這樣一夕之間被褫奪了朝廷內的一切職務,他憤懣的回到自己的封地。回是回去了,但他再也不屌周王了——從此不再按規定去朝覲周桓王。

周桓王的臉上終於掛不住了,他對鄭莊公的這種無禮犯上行為感到深惡痛絕,於公元前707年秋天,親自率領周軍和徵調來的陳、蔡、衛等諸侯軍大舉伐鄭,一場大戰終於在中原戰場上爆發了。

和周天子打第一仗的是鄭國,但它為何沒有成為春秋霸主?

鄭莊公聞報周室聯軍傾巢而來,也親率大軍前往迎擊。很快的,兩軍在一個叫繻葛(河南省長葛市)的地方相遇了。雙方軍隊一相遇,都趕緊調兵遣將,佈列陣勢。

古代有一部兵書,名字叫《司馬法》, 這本書中強調,打仗要光明正大。當時打仗還有時間、地點的限制,戰爭有時限,並且中途還休息,原則上只打一天,分出勝負即可。打仗一般只能在邊疆,所以戰場也叫疆場。

即便戰敗了,也有“逃跑超過五十步不能追擊”的規則。就是輸的一方逃跑時,勝利者可以追,但是以五十步為限,超出五十步就不能再追了。

作戰原則是:戰爭不能違背農時;戰爭不能在疫病流行時進行;戰爭不能強加給有國喪的國家;戰爭不能在敵國受災時發動,也不能在夏、秋兩季興兵,以愛護敵對雙方的民。 這樣的戰爭,就叫做君子間的戰爭。

和周天子打第一仗的是鄭國,但它為何沒有成為春秋霸主?

周桓王將周室聯軍分為三軍:右軍、左軍、中軍,其中右軍由卿士虢公林父指揮,蔡、衛軍附屬於其中;左軍由卿士周公黑肩指揮,陳軍附屬於內;中軍則由桓王親自指揮。

鄭軍一看周室聯軍擺出這種陣勢,也相應作了必要而充分的部署。他們將鄭軍也編組為三個部分:中軍、左拒和右拒,鄭莊公及原繁、高 渠彌等人率領中軍,祭仲指揮左拒,曼伯統率右拒,準備與周軍一決雌雄。

交戰之前,鄭國大夫公子元詳細分析了周室聯軍的情況。

他指出,陳國國內正發生動亂,因此它的軍隊沒有鬥志,如果首先對陳軍所在的周左軍實施打擊,陳軍一定會迅速崩潰;而蔡、衛兩軍戰鬥力不強,屆時在鄭軍的進攻之下,也將難以抗衡,先行潰退。

根據這一實際情況,公子元建議鄭軍應首先擊破周室聯軍薄弱的左右兩翼,然後再集中兵力攻擊他們的中軍。由於他的分析頭頭是道、十分符合實際,鄭莊公就採納了他的建議。

"
和周天子打第一仗的是鄭國,但它為何沒有成為春秋霸主?

公元前771年,申侯聯合繒國、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在驪山下殺死周幽王,西周滅亡。周幽王死後,諸侯們與申侯共同擁立前任太子姬宜臼繼位,是為周平王,史稱東周。

東遷洛邑(洛陽)的周天子,此時雖然名義上保留著天下共主的地位,但實際控制力和西周時期相比,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由於自西周成立後,一直大搞分封制,把大片的土地都封給了諸侯,周天子直轄統治的地盤卻越來越小,相對於諸侯來說,實際實力已經很弱小,無法強行號令其他諸侯。在此形勢下,諸侯趁機脫穎而出,爭奪霸主地位。

在許多的諸侯國中,有一個叫鄭國的,是在公元前806年才被分封立國的。在眾多的諸侯國裡,算是建國較晚的一個。雖然是後來者,但的確是一個後起之秀。因為鄭國的開國君主鄭桓公姬友是周厲王的幼子,與周王室關係親近,雖然給了他封國,但並沒在封地待著,他被委任為王室卿士,主持周室的中樞大政。

和周天子打第一仗的是鄭國,但它為何沒有成為春秋霸主?

公元前774年,鄭桓公將鄭國財產、部族、宗族連同商人、百姓由關中地區遷移到東虢國和鄶國之間,號稱新鄭(今河南新鄭市),使鄭國得到發展。

鄭莊公姬寤生繼位後,憑藉著國力強盛和身為周室權臣的有利條件,在行使權力時開始夾帶私貨。他竭力擴充領地,侵伐諸侯:拉攏齊、魯兩國,打擊和削弱衛、宋、陳、蔡四國,並滅亡了許國,成就了“春秋小霸”的局面。

隨著政治、軍事實力的增長,那自然說話的口氣大了、做事也強硬了,對周王室的態度開始變得倨傲不羈,開始無視天子的權威。

周平王當時在位,對此十分不滿。鄭莊公一看怎麼地,想要以勢壓我。於是開始暗地裡搞起小動作來。他先是暗示鄭卿祭足率領鄭軍在四月收割了東周王畿內溫地的麥子,又於當年秋天再率領鄭軍收割了周室稻穀,周鄭之間的關係由此急遽惡化。

和周天子打第一仗的是鄭國,但它為何沒有成為春秋霸主?

周平王一看,你這個鄭莊公,也太不是東西了。我剛給你一點臉色,就到我的家園裡來割麥子?為了限制他,不讓他獨攬朝政,就想分政給另一個姬姓國國君虢公,以保持政權的平衡。然而,鄭莊公根本不買賬,對周平王準備採取的這一舉措怨恨不已。

在這種情況下,君臣之間為了達成妥協,建立互信關係,居然採用交換質子的方法,已經讓人感到不可思議了。這是進入春秋戰國以後各諸侯國之間才普遍採用的一種外交手段啊!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周桓王即位。桓王對鄭莊公實行強硬政策,削弱其對王室的控制,免去其卿士之職。

鄭莊公就這樣一夕之間被褫奪了朝廷內的一切職務,他憤懣的回到自己的封地。回是回去了,但他再也不屌周王了——從此不再按規定去朝覲周桓王。

周桓王的臉上終於掛不住了,他對鄭莊公的這種無禮犯上行為感到深惡痛絕,於公元前707年秋天,親自率領周軍和徵調來的陳、蔡、衛等諸侯軍大舉伐鄭,一場大戰終於在中原戰場上爆發了。

和周天子打第一仗的是鄭國,但它為何沒有成為春秋霸主?

鄭莊公聞報周室聯軍傾巢而來,也親率大軍前往迎擊。很快的,兩軍在一個叫繻葛(河南省長葛市)的地方相遇了。雙方軍隊一相遇,都趕緊調兵遣將,佈列陣勢。

古代有一部兵書,名字叫《司馬法》, 這本書中強調,打仗要光明正大。當時打仗還有時間、地點的限制,戰爭有時限,並且中途還休息,原則上只打一天,分出勝負即可。打仗一般只能在邊疆,所以戰場也叫疆場。

即便戰敗了,也有“逃跑超過五十步不能追擊”的規則。就是輸的一方逃跑時,勝利者可以追,但是以五十步為限,超出五十步就不能再追了。

作戰原則是:戰爭不能違背農時;戰爭不能在疫病流行時進行;戰爭不能強加給有國喪的國家;戰爭不能在敵國受災時發動,也不能在夏、秋兩季興兵,以愛護敵對雙方的民。 這樣的戰爭,就叫做君子間的戰爭。

和周天子打第一仗的是鄭國,但它為何沒有成為春秋霸主?

周桓王將周室聯軍分為三軍:右軍、左軍、中軍,其中右軍由卿士虢公林父指揮,蔡、衛軍附屬於其中;左軍由卿士周公黑肩指揮,陳軍附屬於內;中軍則由桓王親自指揮。

鄭軍一看周室聯軍擺出這種陣勢,也相應作了必要而充分的部署。他們將鄭軍也編組為三個部分:中軍、左拒和右拒,鄭莊公及原繁、高 渠彌等人率領中軍,祭仲指揮左拒,曼伯統率右拒,準備與周軍一決雌雄。

交戰之前,鄭國大夫公子元詳細分析了周室聯軍的情況。

他指出,陳國國內正發生動亂,因此它的軍隊沒有鬥志,如果首先對陳軍所在的周左軍實施打擊,陳軍一定會迅速崩潰;而蔡、衛兩軍戰鬥力不強,屆時在鄭軍的進攻之下,也將難以抗衡,先行潰退。

根據這一實際情況,公子元建議鄭軍應首先擊破周室聯軍薄弱的左右兩翼,然後再集中兵力攻擊他們的中軍。由於他的分析頭頭是道、十分符合實際,鄭莊公就採納了他的建議。

和周天子打第一仗的是鄭國,但它為何沒有成為春秋霸主?

另一位鄭國大夫高渠彌,提出改變以往車兵、步兵的笨拙協同作戰 方式,編成“魚麗陣”以應敵的建議。

所謂“魚麗陣”,其特點便是“先偏後伍”、 “伍承彌縫”,即將戰車佈列在前面,將步卒疏散配置於戰車兩側及後方,從而形成步車協同配合、攻防靈活自如的整體。

這種戰法以往沒有使用過,屬於新戰法,要在戰場上使用具有很大的冒險性。但鄭莊公本身就不是一個因循守舊的諸侯,而是一位善於接受新鮮事物的統治者,所以高渠彌的這一戰術新建議也被他所採納了。

會戰開始後,鄭軍方面即按照既定作戰部署向周室聯軍主動發起猛烈的進攻:“旗動而鼓”,擊鼓而進。

鄭右軍方陣首先攻擊周室聯軍左翼的陳軍,陳軍果然兵無鬥志,一觸即潰,逃離了戰場,周室聯軍的左翼迅即解體。與此同時,祭仲也指揮鄭軍左方陣進攻蔡、衛兩軍所在的周右翼部隊,右翼的部隊和左翼的情況差不多,兩軍稍經交鋒,便紛紛敗退。

失去兩個翅膀的周室中軍,為潰兵所擾,陣勢頓時大亂。

"
和周天子打第一仗的是鄭國,但它為何沒有成為春秋霸主?

公元前771年,申侯聯合繒國、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在驪山下殺死周幽王,西周滅亡。周幽王死後,諸侯們與申侯共同擁立前任太子姬宜臼繼位,是為周平王,史稱東周。

東遷洛邑(洛陽)的周天子,此時雖然名義上保留著天下共主的地位,但實際控制力和西周時期相比,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由於自西周成立後,一直大搞分封制,把大片的土地都封給了諸侯,周天子直轄統治的地盤卻越來越小,相對於諸侯來說,實際實力已經很弱小,無法強行號令其他諸侯。在此形勢下,諸侯趁機脫穎而出,爭奪霸主地位。

在許多的諸侯國中,有一個叫鄭國的,是在公元前806年才被分封立國的。在眾多的諸侯國裡,算是建國較晚的一個。雖然是後來者,但的確是一個後起之秀。因為鄭國的開國君主鄭桓公姬友是周厲王的幼子,與周王室關係親近,雖然給了他封國,但並沒在封地待著,他被委任為王室卿士,主持周室的中樞大政。

和周天子打第一仗的是鄭國,但它為何沒有成為春秋霸主?

公元前774年,鄭桓公將鄭國財產、部族、宗族連同商人、百姓由關中地區遷移到東虢國和鄶國之間,號稱新鄭(今河南新鄭市),使鄭國得到發展。

鄭莊公姬寤生繼位後,憑藉著國力強盛和身為周室權臣的有利條件,在行使權力時開始夾帶私貨。他竭力擴充領地,侵伐諸侯:拉攏齊、魯兩國,打擊和削弱衛、宋、陳、蔡四國,並滅亡了許國,成就了“春秋小霸”的局面。

隨著政治、軍事實力的增長,那自然說話的口氣大了、做事也強硬了,對周王室的態度開始變得倨傲不羈,開始無視天子的權威。

周平王當時在位,對此十分不滿。鄭莊公一看怎麼地,想要以勢壓我。於是開始暗地裡搞起小動作來。他先是暗示鄭卿祭足率領鄭軍在四月收割了東周王畿內溫地的麥子,又於當年秋天再率領鄭軍收割了周室稻穀,周鄭之間的關係由此急遽惡化。

和周天子打第一仗的是鄭國,但它為何沒有成為春秋霸主?

周平王一看,你這個鄭莊公,也太不是東西了。我剛給你一點臉色,就到我的家園裡來割麥子?為了限制他,不讓他獨攬朝政,就想分政給另一個姬姓國國君虢公,以保持政權的平衡。然而,鄭莊公根本不買賬,對周平王準備採取的這一舉措怨恨不已。

在這種情況下,君臣之間為了達成妥協,建立互信關係,居然採用交換質子的方法,已經讓人感到不可思議了。這是進入春秋戰國以後各諸侯國之間才普遍採用的一種外交手段啊!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周桓王即位。桓王對鄭莊公實行強硬政策,削弱其對王室的控制,免去其卿士之職。

鄭莊公就這樣一夕之間被褫奪了朝廷內的一切職務,他憤懣的回到自己的封地。回是回去了,但他再也不屌周王了——從此不再按規定去朝覲周桓王。

周桓王的臉上終於掛不住了,他對鄭莊公的這種無禮犯上行為感到深惡痛絕,於公元前707年秋天,親自率領周軍和徵調來的陳、蔡、衛等諸侯軍大舉伐鄭,一場大戰終於在中原戰場上爆發了。

和周天子打第一仗的是鄭國,但它為何沒有成為春秋霸主?

鄭莊公聞報周室聯軍傾巢而來,也親率大軍前往迎擊。很快的,兩軍在一個叫繻葛(河南省長葛市)的地方相遇了。雙方軍隊一相遇,都趕緊調兵遣將,佈列陣勢。

古代有一部兵書,名字叫《司馬法》, 這本書中強調,打仗要光明正大。當時打仗還有時間、地點的限制,戰爭有時限,並且中途還休息,原則上只打一天,分出勝負即可。打仗一般只能在邊疆,所以戰場也叫疆場。

即便戰敗了,也有“逃跑超過五十步不能追擊”的規則。就是輸的一方逃跑時,勝利者可以追,但是以五十步為限,超出五十步就不能再追了。

作戰原則是:戰爭不能違背農時;戰爭不能在疫病流行時進行;戰爭不能強加給有國喪的國家;戰爭不能在敵國受災時發動,也不能在夏、秋兩季興兵,以愛護敵對雙方的民。 這樣的戰爭,就叫做君子間的戰爭。

和周天子打第一仗的是鄭國,但它為何沒有成為春秋霸主?

周桓王將周室聯軍分為三軍:右軍、左軍、中軍,其中右軍由卿士虢公林父指揮,蔡、衛軍附屬於其中;左軍由卿士周公黑肩指揮,陳軍附屬於內;中軍則由桓王親自指揮。

鄭軍一看周室聯軍擺出這種陣勢,也相應作了必要而充分的部署。他們將鄭軍也編組為三個部分:中軍、左拒和右拒,鄭莊公及原繁、高 渠彌等人率領中軍,祭仲指揮左拒,曼伯統率右拒,準備與周軍一決雌雄。

交戰之前,鄭國大夫公子元詳細分析了周室聯軍的情況。

他指出,陳國國內正發生動亂,因此它的軍隊沒有鬥志,如果首先對陳軍所在的周左軍實施打擊,陳軍一定會迅速崩潰;而蔡、衛兩軍戰鬥力不強,屆時在鄭軍的進攻之下,也將難以抗衡,先行潰退。

根據這一實際情況,公子元建議鄭軍應首先擊破周室聯軍薄弱的左右兩翼,然後再集中兵力攻擊他們的中軍。由於他的分析頭頭是道、十分符合實際,鄭莊公就採納了他的建議。

和周天子打第一仗的是鄭國,但它為何沒有成為春秋霸主?

另一位鄭國大夫高渠彌,提出改變以往車兵、步兵的笨拙協同作戰 方式,編成“魚麗陣”以應敵的建議。

所謂“魚麗陣”,其特點便是“先偏後伍”、 “伍承彌縫”,即將戰車佈列在前面,將步卒疏散配置於戰車兩側及後方,從而形成步車協同配合、攻防靈活自如的整體。

這種戰法以往沒有使用過,屬於新戰法,要在戰場上使用具有很大的冒險性。但鄭莊公本身就不是一個因循守舊的諸侯,而是一位善於接受新鮮事物的統治者,所以高渠彌的這一戰術新建議也被他所採納了。

會戰開始後,鄭軍方面即按照既定作戰部署向周室聯軍主動發起猛烈的進攻:“旗動而鼓”,擊鼓而進。

鄭右軍方陣首先攻擊周室聯軍左翼的陳軍,陳軍果然兵無鬥志,一觸即潰,逃離了戰場,周室聯軍的左翼迅即解體。與此同時,祭仲也指揮鄭軍左方陣進攻蔡、衛兩軍所在的周右翼部隊,右翼的部隊和左翼的情況差不多,兩軍稍經交鋒,便紛紛敗退。

失去兩個翅膀的周室中軍,為潰兵所擾,陣勢頓時大亂。

和周天子打第一仗的是鄭國,但它為何沒有成為春秋霸主?

機會難得!

鄭莊公見狀,立即搖旗指揮中軍發動攻擊。祭仲、曼伯所分別指揮的鄭左右兩方陣也乘勢合擊,猛攻週中軍。

失去左右兩翼掩護協同的週中軍,此時已經沒有能力抵擋鄭軍的三面合圍,大敗後撤。

在撤退過程中,周桓王本人也身負箭傷。

鄭軍的指揮者見周師潰退,十分振奮。祝聃等人遂建議立即追擊,擴大戰果,但為鄭莊公所拒絕。他的看法是“君子不欲多上人,況敢凌天子乎?”於是戰場便這樣沉寂了下來。

鄭莊公這麼做,其意義十分明確,周天子的地位雖已今非昔比,但他畢竟還是天子,是天下的共主,長久以來形成的巨大威望還是存在的。

就像俗話所說的,虎死雄風在,鄭國今天雖然勝了,但也不可過分冒犯,否則很容易引起其他諸侯國的敵視和作對。

不光如此,當天晚上,他還委派祭足去周營慰問負傷的周桓王,以緩和兩國間的尖銳矛盾。這才是打一巴掌給個甜棗,周桓王心裡有苦說不出來。

"
和周天子打第一仗的是鄭國,但它為何沒有成為春秋霸主?

公元前771年,申侯聯合繒國、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在驪山下殺死周幽王,西周滅亡。周幽王死後,諸侯們與申侯共同擁立前任太子姬宜臼繼位,是為周平王,史稱東周。

東遷洛邑(洛陽)的周天子,此時雖然名義上保留著天下共主的地位,但實際控制力和西周時期相比,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由於自西周成立後,一直大搞分封制,把大片的土地都封給了諸侯,周天子直轄統治的地盤卻越來越小,相對於諸侯來說,實際實力已經很弱小,無法強行號令其他諸侯。在此形勢下,諸侯趁機脫穎而出,爭奪霸主地位。

在許多的諸侯國中,有一個叫鄭國的,是在公元前806年才被分封立國的。在眾多的諸侯國裡,算是建國較晚的一個。雖然是後來者,但的確是一個後起之秀。因為鄭國的開國君主鄭桓公姬友是周厲王的幼子,與周王室關係親近,雖然給了他封國,但並沒在封地待著,他被委任為王室卿士,主持周室的中樞大政。

和周天子打第一仗的是鄭國,但它為何沒有成為春秋霸主?

公元前774年,鄭桓公將鄭國財產、部族、宗族連同商人、百姓由關中地區遷移到東虢國和鄶國之間,號稱新鄭(今河南新鄭市),使鄭國得到發展。

鄭莊公姬寤生繼位後,憑藉著國力強盛和身為周室權臣的有利條件,在行使權力時開始夾帶私貨。他竭力擴充領地,侵伐諸侯:拉攏齊、魯兩國,打擊和削弱衛、宋、陳、蔡四國,並滅亡了許國,成就了“春秋小霸”的局面。

隨著政治、軍事實力的增長,那自然說話的口氣大了、做事也強硬了,對周王室的態度開始變得倨傲不羈,開始無視天子的權威。

周平王當時在位,對此十分不滿。鄭莊公一看怎麼地,想要以勢壓我。於是開始暗地裡搞起小動作來。他先是暗示鄭卿祭足率領鄭軍在四月收割了東周王畿內溫地的麥子,又於當年秋天再率領鄭軍收割了周室稻穀,周鄭之間的關係由此急遽惡化。

和周天子打第一仗的是鄭國,但它為何沒有成為春秋霸主?

周平王一看,你這個鄭莊公,也太不是東西了。我剛給你一點臉色,就到我的家園裡來割麥子?為了限制他,不讓他獨攬朝政,就想分政給另一個姬姓國國君虢公,以保持政權的平衡。然而,鄭莊公根本不買賬,對周平王準備採取的這一舉措怨恨不已。

在這種情況下,君臣之間為了達成妥協,建立互信關係,居然採用交換質子的方法,已經讓人感到不可思議了。這是進入春秋戰國以後各諸侯國之間才普遍採用的一種外交手段啊!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周桓王即位。桓王對鄭莊公實行強硬政策,削弱其對王室的控制,免去其卿士之職。

鄭莊公就這樣一夕之間被褫奪了朝廷內的一切職務,他憤懣的回到自己的封地。回是回去了,但他再也不屌周王了——從此不再按規定去朝覲周桓王。

周桓王的臉上終於掛不住了,他對鄭莊公的這種無禮犯上行為感到深惡痛絕,於公元前707年秋天,親自率領周軍和徵調來的陳、蔡、衛等諸侯軍大舉伐鄭,一場大戰終於在中原戰場上爆發了。

和周天子打第一仗的是鄭國,但它為何沒有成為春秋霸主?

鄭莊公聞報周室聯軍傾巢而來,也親率大軍前往迎擊。很快的,兩軍在一個叫繻葛(河南省長葛市)的地方相遇了。雙方軍隊一相遇,都趕緊調兵遣將,佈列陣勢。

古代有一部兵書,名字叫《司馬法》, 這本書中強調,打仗要光明正大。當時打仗還有時間、地點的限制,戰爭有時限,並且中途還休息,原則上只打一天,分出勝負即可。打仗一般只能在邊疆,所以戰場也叫疆場。

即便戰敗了,也有“逃跑超過五十步不能追擊”的規則。就是輸的一方逃跑時,勝利者可以追,但是以五十步為限,超出五十步就不能再追了。

作戰原則是:戰爭不能違背農時;戰爭不能在疫病流行時進行;戰爭不能強加給有國喪的國家;戰爭不能在敵國受災時發動,也不能在夏、秋兩季興兵,以愛護敵對雙方的民。 這樣的戰爭,就叫做君子間的戰爭。

和周天子打第一仗的是鄭國,但它為何沒有成為春秋霸主?

周桓王將周室聯軍分為三軍:右軍、左軍、中軍,其中右軍由卿士虢公林父指揮,蔡、衛軍附屬於其中;左軍由卿士周公黑肩指揮,陳軍附屬於內;中軍則由桓王親自指揮。

鄭軍一看周室聯軍擺出這種陣勢,也相應作了必要而充分的部署。他們將鄭軍也編組為三個部分:中軍、左拒和右拒,鄭莊公及原繁、高 渠彌等人率領中軍,祭仲指揮左拒,曼伯統率右拒,準備與周軍一決雌雄。

交戰之前,鄭國大夫公子元詳細分析了周室聯軍的情況。

他指出,陳國國內正發生動亂,因此它的軍隊沒有鬥志,如果首先對陳軍所在的周左軍實施打擊,陳軍一定會迅速崩潰;而蔡、衛兩軍戰鬥力不強,屆時在鄭軍的進攻之下,也將難以抗衡,先行潰退。

根據這一實際情況,公子元建議鄭軍應首先擊破周室聯軍薄弱的左右兩翼,然後再集中兵力攻擊他們的中軍。由於他的分析頭頭是道、十分符合實際,鄭莊公就採納了他的建議。

和周天子打第一仗的是鄭國,但它為何沒有成為春秋霸主?

另一位鄭國大夫高渠彌,提出改變以往車兵、步兵的笨拙協同作戰 方式,編成“魚麗陣”以應敵的建議。

所謂“魚麗陣”,其特點便是“先偏後伍”、 “伍承彌縫”,即將戰車佈列在前面,將步卒疏散配置於戰車兩側及後方,從而形成步車協同配合、攻防靈活自如的整體。

這種戰法以往沒有使用過,屬於新戰法,要在戰場上使用具有很大的冒險性。但鄭莊公本身就不是一個因循守舊的諸侯,而是一位善於接受新鮮事物的統治者,所以高渠彌的這一戰術新建議也被他所採納了。

會戰開始後,鄭軍方面即按照既定作戰部署向周室聯軍主動發起猛烈的進攻:“旗動而鼓”,擊鼓而進。

鄭右軍方陣首先攻擊周室聯軍左翼的陳軍,陳軍果然兵無鬥志,一觸即潰,逃離了戰場,周室聯軍的左翼迅即解體。與此同時,祭仲也指揮鄭軍左方陣進攻蔡、衛兩軍所在的周右翼部隊,右翼的部隊和左翼的情況差不多,兩軍稍經交鋒,便紛紛敗退。

失去兩個翅膀的周室中軍,為潰兵所擾,陣勢頓時大亂。

和周天子打第一仗的是鄭國,但它為何沒有成為春秋霸主?

機會難得!

鄭莊公見狀,立即搖旗指揮中軍發動攻擊。祭仲、曼伯所分別指揮的鄭左右兩方陣也乘勢合擊,猛攻週中軍。

失去左右兩翼掩護協同的週中軍,此時已經沒有能力抵擋鄭軍的三面合圍,大敗後撤。

在撤退過程中,周桓王本人也身負箭傷。

鄭軍的指揮者見周師潰退,十分振奮。祝聃等人遂建議立即追擊,擴大戰果,但為鄭莊公所拒絕。他的看法是“君子不欲多上人,況敢凌天子乎?”於是戰場便這樣沉寂了下來。

鄭莊公這麼做,其意義十分明確,周天子的地位雖已今非昔比,但他畢竟還是天子,是天下的共主,長久以來形成的巨大威望還是存在的。

就像俗話所說的,虎死雄風在,鄭國今天雖然勝了,但也不可過分冒犯,否則很容易引起其他諸侯國的敵視和作對。

不光如此,當天晚上,他還委派祭足去周營慰問負傷的周桓王,以緩和兩國間的尖銳矛盾。這才是打一巴掌給個甜棗,周桓王心裡有苦說不出來。

和周天子打第一仗的是鄭國,但它為何沒有成為春秋霸主?

繻葛之戰使周天子威信掃地,只有周天子擁有製作禮樂及發令征伐的權力的傳統從此消失。“禮崩樂壞”自此從大家的口頭禪變成了殘酷的現實。

鄭莊公時期的鄭國,是它的最強盛時期。此時鄭國疆土,南建櫟邑 (今禹卅市),東建啟封(今開封),北與衛、晉交錯,西控鞏、洛,脅宋迫許,威加北戎,常受王命伐叛臣,抗王命主公道。

鄭莊公由於身前接班人沒有選好,在其死後,鄭國即陷入內亂。經過幾次君位爭奪,鄭國國勢大不如前,而周邊列強則紛紛而起。繼鄭國之後,齊國、晉國、楚國,秦國等大國先後興起。

齊桓公即國君位後,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齊國逐漸強盛。當時中原華夏諸侯苦於戎狄等遊牧部落的攻擊,於是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九合諸侯,北擊山戎,南伐楚國,一時勢不可擋。

"
和周天子打第一仗的是鄭國,但它為何沒有成為春秋霸主?

公元前771年,申侯聯合繒國、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在驪山下殺死周幽王,西周滅亡。周幽王死後,諸侯們與申侯共同擁立前任太子姬宜臼繼位,是為周平王,史稱東周。

東遷洛邑(洛陽)的周天子,此時雖然名義上保留著天下共主的地位,但實際控制力和西周時期相比,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由於自西周成立後,一直大搞分封制,把大片的土地都封給了諸侯,周天子直轄統治的地盤卻越來越小,相對於諸侯來說,實際實力已經很弱小,無法強行號令其他諸侯。在此形勢下,諸侯趁機脫穎而出,爭奪霸主地位。

在許多的諸侯國中,有一個叫鄭國的,是在公元前806年才被分封立國的。在眾多的諸侯國裡,算是建國較晚的一個。雖然是後來者,但的確是一個後起之秀。因為鄭國的開國君主鄭桓公姬友是周厲王的幼子,與周王室關係親近,雖然給了他封國,但並沒在封地待著,他被委任為王室卿士,主持周室的中樞大政。

和周天子打第一仗的是鄭國,但它為何沒有成為春秋霸主?

公元前774年,鄭桓公將鄭國財產、部族、宗族連同商人、百姓由關中地區遷移到東虢國和鄶國之間,號稱新鄭(今河南新鄭市),使鄭國得到發展。

鄭莊公姬寤生繼位後,憑藉著國力強盛和身為周室權臣的有利條件,在行使權力時開始夾帶私貨。他竭力擴充領地,侵伐諸侯:拉攏齊、魯兩國,打擊和削弱衛、宋、陳、蔡四國,並滅亡了許國,成就了“春秋小霸”的局面。

隨著政治、軍事實力的增長,那自然說話的口氣大了、做事也強硬了,對周王室的態度開始變得倨傲不羈,開始無視天子的權威。

周平王當時在位,對此十分不滿。鄭莊公一看怎麼地,想要以勢壓我。於是開始暗地裡搞起小動作來。他先是暗示鄭卿祭足率領鄭軍在四月收割了東周王畿內溫地的麥子,又於當年秋天再率領鄭軍收割了周室稻穀,周鄭之間的關係由此急遽惡化。

和周天子打第一仗的是鄭國,但它為何沒有成為春秋霸主?

周平王一看,你這個鄭莊公,也太不是東西了。我剛給你一點臉色,就到我的家園裡來割麥子?為了限制他,不讓他獨攬朝政,就想分政給另一個姬姓國國君虢公,以保持政權的平衡。然而,鄭莊公根本不買賬,對周平王準備採取的這一舉措怨恨不已。

在這種情況下,君臣之間為了達成妥協,建立互信關係,居然採用交換質子的方法,已經讓人感到不可思議了。這是進入春秋戰國以後各諸侯國之間才普遍採用的一種外交手段啊!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周桓王即位。桓王對鄭莊公實行強硬政策,削弱其對王室的控制,免去其卿士之職。

鄭莊公就這樣一夕之間被褫奪了朝廷內的一切職務,他憤懣的回到自己的封地。回是回去了,但他再也不屌周王了——從此不再按規定去朝覲周桓王。

周桓王的臉上終於掛不住了,他對鄭莊公的這種無禮犯上行為感到深惡痛絕,於公元前707年秋天,親自率領周軍和徵調來的陳、蔡、衛等諸侯軍大舉伐鄭,一場大戰終於在中原戰場上爆發了。

和周天子打第一仗的是鄭國,但它為何沒有成為春秋霸主?

鄭莊公聞報周室聯軍傾巢而來,也親率大軍前往迎擊。很快的,兩軍在一個叫繻葛(河南省長葛市)的地方相遇了。雙方軍隊一相遇,都趕緊調兵遣將,佈列陣勢。

古代有一部兵書,名字叫《司馬法》, 這本書中強調,打仗要光明正大。當時打仗還有時間、地點的限制,戰爭有時限,並且中途還休息,原則上只打一天,分出勝負即可。打仗一般只能在邊疆,所以戰場也叫疆場。

即便戰敗了,也有“逃跑超過五十步不能追擊”的規則。就是輸的一方逃跑時,勝利者可以追,但是以五十步為限,超出五十步就不能再追了。

作戰原則是:戰爭不能違背農時;戰爭不能在疫病流行時進行;戰爭不能強加給有國喪的國家;戰爭不能在敵國受災時發動,也不能在夏、秋兩季興兵,以愛護敵對雙方的民。 這樣的戰爭,就叫做君子間的戰爭。

和周天子打第一仗的是鄭國,但它為何沒有成為春秋霸主?

周桓王將周室聯軍分為三軍:右軍、左軍、中軍,其中右軍由卿士虢公林父指揮,蔡、衛軍附屬於其中;左軍由卿士周公黑肩指揮,陳軍附屬於內;中軍則由桓王親自指揮。

鄭軍一看周室聯軍擺出這種陣勢,也相應作了必要而充分的部署。他們將鄭軍也編組為三個部分:中軍、左拒和右拒,鄭莊公及原繁、高 渠彌等人率領中軍,祭仲指揮左拒,曼伯統率右拒,準備與周軍一決雌雄。

交戰之前,鄭國大夫公子元詳細分析了周室聯軍的情況。

他指出,陳國國內正發生動亂,因此它的軍隊沒有鬥志,如果首先對陳軍所在的周左軍實施打擊,陳軍一定會迅速崩潰;而蔡、衛兩軍戰鬥力不強,屆時在鄭軍的進攻之下,也將難以抗衡,先行潰退。

根據這一實際情況,公子元建議鄭軍應首先擊破周室聯軍薄弱的左右兩翼,然後再集中兵力攻擊他們的中軍。由於他的分析頭頭是道、十分符合實際,鄭莊公就採納了他的建議。

和周天子打第一仗的是鄭國,但它為何沒有成為春秋霸主?

另一位鄭國大夫高渠彌,提出改變以往車兵、步兵的笨拙協同作戰 方式,編成“魚麗陣”以應敵的建議。

所謂“魚麗陣”,其特點便是“先偏後伍”、 “伍承彌縫”,即將戰車佈列在前面,將步卒疏散配置於戰車兩側及後方,從而形成步車協同配合、攻防靈活自如的整體。

這種戰法以往沒有使用過,屬於新戰法,要在戰場上使用具有很大的冒險性。但鄭莊公本身就不是一個因循守舊的諸侯,而是一位善於接受新鮮事物的統治者,所以高渠彌的這一戰術新建議也被他所採納了。

會戰開始後,鄭軍方面即按照既定作戰部署向周室聯軍主動發起猛烈的進攻:“旗動而鼓”,擊鼓而進。

鄭右軍方陣首先攻擊周室聯軍左翼的陳軍,陳軍果然兵無鬥志,一觸即潰,逃離了戰場,周室聯軍的左翼迅即解體。與此同時,祭仲也指揮鄭軍左方陣進攻蔡、衛兩軍所在的周右翼部隊,右翼的部隊和左翼的情況差不多,兩軍稍經交鋒,便紛紛敗退。

失去兩個翅膀的周室中軍,為潰兵所擾,陣勢頓時大亂。

和周天子打第一仗的是鄭國,但它為何沒有成為春秋霸主?

機會難得!

鄭莊公見狀,立即搖旗指揮中軍發動攻擊。祭仲、曼伯所分別指揮的鄭左右兩方陣也乘勢合擊,猛攻週中軍。

失去左右兩翼掩護協同的週中軍,此時已經沒有能力抵擋鄭軍的三面合圍,大敗後撤。

在撤退過程中,周桓王本人也身負箭傷。

鄭軍的指揮者見周師潰退,十分振奮。祝聃等人遂建議立即追擊,擴大戰果,但為鄭莊公所拒絕。他的看法是“君子不欲多上人,況敢凌天子乎?”於是戰場便這樣沉寂了下來。

鄭莊公這麼做,其意義十分明確,周天子的地位雖已今非昔比,但他畢竟還是天子,是天下的共主,長久以來形成的巨大威望還是存在的。

就像俗話所說的,虎死雄風在,鄭國今天雖然勝了,但也不可過分冒犯,否則很容易引起其他諸侯國的敵視和作對。

不光如此,當天晚上,他還委派祭足去周營慰問負傷的周桓王,以緩和兩國間的尖銳矛盾。這才是打一巴掌給個甜棗,周桓王心裡有苦說不出來。

和周天子打第一仗的是鄭國,但它為何沒有成為春秋霸主?

繻葛之戰使周天子威信掃地,只有周天子擁有製作禮樂及發令征伐的權力的傳統從此消失。“禮崩樂壞”自此從大家的口頭禪變成了殘酷的現實。

鄭莊公時期的鄭國,是它的最強盛時期。此時鄭國疆土,南建櫟邑 (今禹卅市),東建啟封(今開封),北與衛、晉交錯,西控鞏、洛,脅宋迫許,威加北戎,常受王命伐叛臣,抗王命主公道。

鄭莊公由於身前接班人沒有選好,在其死後,鄭國即陷入內亂。經過幾次君位爭奪,鄭國國勢大不如前,而周邊列強則紛紛而起。繼鄭國之後,齊國、晉國、楚國,秦國等大國先後興起。

齊桓公即國君位後,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齊國逐漸強盛。當時中原華夏諸侯苦於戎狄等遊牧部落的攻擊,於是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九合諸侯,北擊山戎,南伐楚國,一時勢不可擋。

和周天子打第一仗的是鄭國,但它為何沒有成為春秋霸主?

公元前651年,齊桓公與各諸侯國在葵丘(今河南蘭考)會盟,制定五禁條款:

一、誅殺不孝之人,勿改變已確立的太子,不要以妾為妻;

二、尊重賢能之人,培育人才,要大力表彰那些有德行的人;

三、尊重老人,愛護孩童,不忘來賓和旅客;

四、士不能世世為官,官吏的事情讓他們自己去辦,不要獨攬。取士一定要得到能人,不專殺大夫;

五、不要故意設堤壩,不要阻止別國人來糴糧食,也不能不報告天子就封國封邑。

(《孟子·告子下》)

這“五禁”條款分明是齊桓公成就霸業的經驗總結。

周襄王因齊桓公帶頭支持自己繼位,便派宰孔賜給齊桓公祭廟所用的胙肉、彤弓矢以及天子車馬,這是周天子對於諸侯國的最高獎賞。周襄王的此舉,等於是承認了齊桓公的霸主地位。

鄭國努力了一溜十三招,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相反倒是為他人做了嫁衣,齊桓公成為了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

"
和周天子打第一仗的是鄭國,但它為何沒有成為春秋霸主?

公元前771年,申侯聯合繒國、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在驪山下殺死周幽王,西周滅亡。周幽王死後,諸侯們與申侯共同擁立前任太子姬宜臼繼位,是為周平王,史稱東周。

東遷洛邑(洛陽)的周天子,此時雖然名義上保留著天下共主的地位,但實際控制力和西周時期相比,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由於自西周成立後,一直大搞分封制,把大片的土地都封給了諸侯,周天子直轄統治的地盤卻越來越小,相對於諸侯來說,實際實力已經很弱小,無法強行號令其他諸侯。在此形勢下,諸侯趁機脫穎而出,爭奪霸主地位。

在許多的諸侯國中,有一個叫鄭國的,是在公元前806年才被分封立國的。在眾多的諸侯國裡,算是建國較晚的一個。雖然是後來者,但的確是一個後起之秀。因為鄭國的開國君主鄭桓公姬友是周厲王的幼子,與周王室關係親近,雖然給了他封國,但並沒在封地待著,他被委任為王室卿士,主持周室的中樞大政。

和周天子打第一仗的是鄭國,但它為何沒有成為春秋霸主?

公元前774年,鄭桓公將鄭國財產、部族、宗族連同商人、百姓由關中地區遷移到東虢國和鄶國之間,號稱新鄭(今河南新鄭市),使鄭國得到發展。

鄭莊公姬寤生繼位後,憑藉著國力強盛和身為周室權臣的有利條件,在行使權力時開始夾帶私貨。他竭力擴充領地,侵伐諸侯:拉攏齊、魯兩國,打擊和削弱衛、宋、陳、蔡四國,並滅亡了許國,成就了“春秋小霸”的局面。

隨著政治、軍事實力的增長,那自然說話的口氣大了、做事也強硬了,對周王室的態度開始變得倨傲不羈,開始無視天子的權威。

周平王當時在位,對此十分不滿。鄭莊公一看怎麼地,想要以勢壓我。於是開始暗地裡搞起小動作來。他先是暗示鄭卿祭足率領鄭軍在四月收割了東周王畿內溫地的麥子,又於當年秋天再率領鄭軍收割了周室稻穀,周鄭之間的關係由此急遽惡化。

和周天子打第一仗的是鄭國,但它為何沒有成為春秋霸主?

周平王一看,你這個鄭莊公,也太不是東西了。我剛給你一點臉色,就到我的家園裡來割麥子?為了限制他,不讓他獨攬朝政,就想分政給另一個姬姓國國君虢公,以保持政權的平衡。然而,鄭莊公根本不買賬,對周平王準備採取的這一舉措怨恨不已。

在這種情況下,君臣之間為了達成妥協,建立互信關係,居然採用交換質子的方法,已經讓人感到不可思議了。這是進入春秋戰國以後各諸侯國之間才普遍採用的一種外交手段啊!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周桓王即位。桓王對鄭莊公實行強硬政策,削弱其對王室的控制,免去其卿士之職。

鄭莊公就這樣一夕之間被褫奪了朝廷內的一切職務,他憤懣的回到自己的封地。回是回去了,但他再也不屌周王了——從此不再按規定去朝覲周桓王。

周桓王的臉上終於掛不住了,他對鄭莊公的這種無禮犯上行為感到深惡痛絕,於公元前707年秋天,親自率領周軍和徵調來的陳、蔡、衛等諸侯軍大舉伐鄭,一場大戰終於在中原戰場上爆發了。

和周天子打第一仗的是鄭國,但它為何沒有成為春秋霸主?

鄭莊公聞報周室聯軍傾巢而來,也親率大軍前往迎擊。很快的,兩軍在一個叫繻葛(河南省長葛市)的地方相遇了。雙方軍隊一相遇,都趕緊調兵遣將,佈列陣勢。

古代有一部兵書,名字叫《司馬法》, 這本書中強調,打仗要光明正大。當時打仗還有時間、地點的限制,戰爭有時限,並且中途還休息,原則上只打一天,分出勝負即可。打仗一般只能在邊疆,所以戰場也叫疆場。

即便戰敗了,也有“逃跑超過五十步不能追擊”的規則。就是輸的一方逃跑時,勝利者可以追,但是以五十步為限,超出五十步就不能再追了。

作戰原則是:戰爭不能違背農時;戰爭不能在疫病流行時進行;戰爭不能強加給有國喪的國家;戰爭不能在敵國受災時發動,也不能在夏、秋兩季興兵,以愛護敵對雙方的民。 這樣的戰爭,就叫做君子間的戰爭。

和周天子打第一仗的是鄭國,但它為何沒有成為春秋霸主?

周桓王將周室聯軍分為三軍:右軍、左軍、中軍,其中右軍由卿士虢公林父指揮,蔡、衛軍附屬於其中;左軍由卿士周公黑肩指揮,陳軍附屬於內;中軍則由桓王親自指揮。

鄭軍一看周室聯軍擺出這種陣勢,也相應作了必要而充分的部署。他們將鄭軍也編組為三個部分:中軍、左拒和右拒,鄭莊公及原繁、高 渠彌等人率領中軍,祭仲指揮左拒,曼伯統率右拒,準備與周軍一決雌雄。

交戰之前,鄭國大夫公子元詳細分析了周室聯軍的情況。

他指出,陳國國內正發生動亂,因此它的軍隊沒有鬥志,如果首先對陳軍所在的周左軍實施打擊,陳軍一定會迅速崩潰;而蔡、衛兩軍戰鬥力不強,屆時在鄭軍的進攻之下,也將難以抗衡,先行潰退。

根據這一實際情況,公子元建議鄭軍應首先擊破周室聯軍薄弱的左右兩翼,然後再集中兵力攻擊他們的中軍。由於他的分析頭頭是道、十分符合實際,鄭莊公就採納了他的建議。

和周天子打第一仗的是鄭國,但它為何沒有成為春秋霸主?

另一位鄭國大夫高渠彌,提出改變以往車兵、步兵的笨拙協同作戰 方式,編成“魚麗陣”以應敵的建議。

所謂“魚麗陣”,其特點便是“先偏後伍”、 “伍承彌縫”,即將戰車佈列在前面,將步卒疏散配置於戰車兩側及後方,從而形成步車協同配合、攻防靈活自如的整體。

這種戰法以往沒有使用過,屬於新戰法,要在戰場上使用具有很大的冒險性。但鄭莊公本身就不是一個因循守舊的諸侯,而是一位善於接受新鮮事物的統治者,所以高渠彌的這一戰術新建議也被他所採納了。

會戰開始後,鄭軍方面即按照既定作戰部署向周室聯軍主動發起猛烈的進攻:“旗動而鼓”,擊鼓而進。

鄭右軍方陣首先攻擊周室聯軍左翼的陳軍,陳軍果然兵無鬥志,一觸即潰,逃離了戰場,周室聯軍的左翼迅即解體。與此同時,祭仲也指揮鄭軍左方陣進攻蔡、衛兩軍所在的周右翼部隊,右翼的部隊和左翼的情況差不多,兩軍稍經交鋒,便紛紛敗退。

失去兩個翅膀的周室中軍,為潰兵所擾,陣勢頓時大亂。

和周天子打第一仗的是鄭國,但它為何沒有成為春秋霸主?

機會難得!

鄭莊公見狀,立即搖旗指揮中軍發動攻擊。祭仲、曼伯所分別指揮的鄭左右兩方陣也乘勢合擊,猛攻週中軍。

失去左右兩翼掩護協同的週中軍,此時已經沒有能力抵擋鄭軍的三面合圍,大敗後撤。

在撤退過程中,周桓王本人也身負箭傷。

鄭軍的指揮者見周師潰退,十分振奮。祝聃等人遂建議立即追擊,擴大戰果,但為鄭莊公所拒絕。他的看法是“君子不欲多上人,況敢凌天子乎?”於是戰場便這樣沉寂了下來。

鄭莊公這麼做,其意義十分明確,周天子的地位雖已今非昔比,但他畢竟還是天子,是天下的共主,長久以來形成的巨大威望還是存在的。

就像俗話所說的,虎死雄風在,鄭國今天雖然勝了,但也不可過分冒犯,否則很容易引起其他諸侯國的敵視和作對。

不光如此,當天晚上,他還委派祭足去周營慰問負傷的周桓王,以緩和兩國間的尖銳矛盾。這才是打一巴掌給個甜棗,周桓王心裡有苦說不出來。

和周天子打第一仗的是鄭國,但它為何沒有成為春秋霸主?

繻葛之戰使周天子威信掃地,只有周天子擁有製作禮樂及發令征伐的權力的傳統從此消失。“禮崩樂壞”自此從大家的口頭禪變成了殘酷的現實。

鄭莊公時期的鄭國,是它的最強盛時期。此時鄭國疆土,南建櫟邑 (今禹卅市),東建啟封(今開封),北與衛、晉交錯,西控鞏、洛,脅宋迫許,威加北戎,常受王命伐叛臣,抗王命主公道。

鄭莊公由於身前接班人沒有選好,在其死後,鄭國即陷入內亂。經過幾次君位爭奪,鄭國國勢大不如前,而周邊列強則紛紛而起。繼鄭國之後,齊國、晉國、楚國,秦國等大國先後興起。

齊桓公即國君位後,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齊國逐漸強盛。當時中原華夏諸侯苦於戎狄等遊牧部落的攻擊,於是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九合諸侯,北擊山戎,南伐楚國,一時勢不可擋。

和周天子打第一仗的是鄭國,但它為何沒有成為春秋霸主?

公元前651年,齊桓公與各諸侯國在葵丘(今河南蘭考)會盟,制定五禁條款:

一、誅殺不孝之人,勿改變已確立的太子,不要以妾為妻;

二、尊重賢能之人,培育人才,要大力表彰那些有德行的人;

三、尊重老人,愛護孩童,不忘來賓和旅客;

四、士不能世世為官,官吏的事情讓他們自己去辦,不要獨攬。取士一定要得到能人,不專殺大夫;

五、不要故意設堤壩,不要阻止別國人來糴糧食,也不能不報告天子就封國封邑。

(《孟子·告子下》)

這“五禁”條款分明是齊桓公成就霸業的經驗總結。

周襄王因齊桓公帶頭支持自己繼位,便派宰孔賜給齊桓公祭廟所用的胙肉、彤弓矢以及天子車馬,這是周天子對於諸侯國的最高獎賞。周襄王的此舉,等於是承認了齊桓公的霸主地位。

鄭國努力了一溜十三招,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相反倒是為他人做了嫁衣,齊桓公成為了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

和周天子打第一仗的是鄭國,但它為何沒有成為春秋霸主?

這個結果讓人很唏噓,為什麼這麼好的稱霸機會給錯過了?現在總結起來,不外乎以下幾點:

一、內訌

鄭莊公死後,鄭國即陷入內亂。鄭昭公即位後不久,又換了為鄭厲公,後來鄭昭公,然後為鄭子亹,再然後為鄭子嬰,最後又鄭厲公。君王走馬燈似的更換,內部的紛爭導致了國力的下降。

二、地域位置不好

經過幾次君位爭奪,鄭國國力急劇下降,而周邊列強則紛紛崛起。南方有楚國,北方有晉國,東面有齊國。鄭國夾於這些大國之間,無險可守。列強爭霸時,就常把鄭國作為雙方開戰的戰場。

三、外交政策的搖擺性

在對外政策中,鄭時而親楚,時而親晉。導致短短二三十年內,晉國一共打了它五次,而楚國一共打了二次,最終鄭國基本上是被打殘了。

所以後來很多人在談到大國(晉楚)爭霸時,都喜歡說上一句“吃飯、睡覺、打鄭國”,鄭國成為了它們茶餘飯後的一個消遣品。

參考資料:

《左傳》春秋·左丘明

《史記》漢·司馬遷

老衲侃春秋嚴正聲明:原創作品,禁止非法轉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