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俊鵬

大鵬視野戰略策劃中心 主任

"

作者:李俊鵬

大鵬視野戰略策劃中心 主任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2005年5月22日,著名專欄作家克里斯托夫發表評論文章:《從開封到紐約———輝煌如過眼煙雲》,一石激起千層浪,迅速震醒了河南,更震醒了沉睡中的開封!自此拉開了鄭汴一體化的序幕,開封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絕佳戰略機遇期。而今,10多年過去,在這期間,開封收穫了什麼?錯失了什麼?未來又將走向哪裡?

"

作者:李俊鵬

大鵬視野戰略策劃中心 主任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2005年5月22日,著名專欄作家克里斯托夫發表評論文章:《從開封到紐約———輝煌如過眼煙雲》,一石激起千層浪,迅速震醒了河南,更震醒了沉睡中的開封!自此拉開了鄭汴一體化的序幕,開封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絕佳戰略機遇期。而今,10多年過去,在這期間,開封收穫了什麼?錯失了什麼?未來又將走向哪裡?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壹:千年一嘆

——古今興衰多少事,說不盡千古大宋情


1、不解的大宋東京情

到過開封的人,想必都會去過開封的龍頭景區-——清明上河園,更會對其宣傳語“一朝步入畫卷,一日夢迴千年”印象深刻。

不錯,千百年來,每個開封人內心都有一個說不清的“大宋情”、道不明的“東京夢”,從古至今,不曾改變!千年前,孟元老用《東京夢華錄》訴說著復興夢;千年後,開封人用《清明上河園》暢想著復興夢。沒有在開封生活過,或對開封不瞭解的人,很難真正體會這種情節。

2、自古帝王都

開封位列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說起開封的歷史,無疑更是燦爛的和輝煌的。從建城史來說,自建基伊始,至今至今已逾4100年,可以說見證整個中國歷史變遷、華夏文明傳承;從建都史來看,更是值得濃墨重彩、大書特書的,自夏朝於老丘建都,歷經戰國時魏、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和金共八個朝代,名副其實的“八朝古都”,其中,北宋東京城更是曾達到中國都城史的巔峰。

千年前的北宋東京城,在世界上的地位約等於如今的紐約!無論是人口,還是經濟、文化、科技成就,抑或坊市格局,都達到了同時代,甚至於直至近代,世界各國城市都難以企及的高度。11世紀時,北宋東京城人口超過100萬,而倫敦當時只有1.5萬人。在城市數千年發展中,屢次易名,曾稱之為:老丘、啟封、浚儀、大梁、汴州、汴梁、東都、汴京、東京等眾多名稱,但最輝煌、開封人最引以自豪、最樂於傳承的依然是北宋“東京”城。

3、浩蕩的歷史,跌宕的變遷

——城市的發展大多是時代產物,與城市自身關係不大。但歷經數千年的演變,會逐步內化為區域文化基因,尤其是經過大的變遷會更加強化某些文化特質,進而深刻後世對重大決策的判斷和抉擇。

(1)大歷史觀下的千年輪迴

從長時段的時間維度來審視,自開封建基,而今已4000餘年;自戰國魏建都,至今2000多年;北宋開國,登峰造極至今也逾1000多年;可以看出基本上是一千年一個興衰週期,也就是說,自北宋建都至今,開封又經歷和基本完成了新一輪的千年興衰期。

(2)浩蕩的城市歷程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以此來形容開封再合適不過。一部開封史,半部中國史,這一點不為過。細數開封建城史,至今4100多年,期間經歷眾多朝代更替,尤其是曾作為八朝古都,更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焦點,承載了太多的輝煌,更見證了歷史興衰。縱觀數千年發展,真正主宰開封城市發展進程的主要是地位、交通條件、紛爭和黃河氾濫。

農業文明時期,城市地位的高低決定了城市發展建制規模、經濟水平,某種程度上,開封城市變遷史也就是城市地位高低的變遷史;交通條件,尤其是在近代鐵路發明之前,水運交通條件,可以說是城市,甚至是整個朝代的命脈,“因水而興、因水而衰”,以此來形容開封無比恰當,從戰國時的“鴻溝”,再到北宋的“汴河”,無不締造了開封的輝煌,也因為近代以來水系的堵塞以及鐵路的興起,開封逐步衰敗;除去趙匡胤實現朝代的平穩更替,任何一次的朝代更替必然是伴隨著一次次的紛爭和一次次的城池破壞和重建;開封人對於黃河可謂愛恨交加,黃河孕育了開封,同時也歷次毀滅了開封,開封“城摞城”的奇觀也多是拜黃河所賜,隨著黃河的歷次改道,尤其近代以來,黃河帶來的泛濫多達百餘次,對開封城市構成了極大威脅。

(3)跌宕的現代變遷

近半個多世紀以來,開封完成了大的歷史變遷,進入了真正的和平發展時期,城市的影響因素也發生了根本改變,以往的黃河氾濫、水運等因素淡出歷史舞臺。

"

作者:李俊鵬

大鵬視野戰略策劃中心 主任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2005年5月22日,著名專欄作家克里斯托夫發表評論文章:《從開封到紐約———輝煌如過眼煙雲》,一石激起千層浪,迅速震醒了河南,更震醒了沉睡中的開封!自此拉開了鄭汴一體化的序幕,開封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絕佳戰略機遇期。而今,10多年過去,在這期間,開封收穫了什麼?錯失了什麼?未來又將走向哪裡?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壹:千年一嘆

——古今興衰多少事,說不盡千古大宋情


1、不解的大宋東京情

到過開封的人,想必都會去過開封的龍頭景區-——清明上河園,更會對其宣傳語“一朝步入畫卷,一日夢迴千年”印象深刻。

不錯,千百年來,每個開封人內心都有一個說不清的“大宋情”、道不明的“東京夢”,從古至今,不曾改變!千年前,孟元老用《東京夢華錄》訴說著復興夢;千年後,開封人用《清明上河園》暢想著復興夢。沒有在開封生活過,或對開封不瞭解的人,很難真正體會這種情節。

2、自古帝王都

開封位列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說起開封的歷史,無疑更是燦爛的和輝煌的。從建城史來說,自建基伊始,至今至今已逾4100年,可以說見證整個中國歷史變遷、華夏文明傳承;從建都史來看,更是值得濃墨重彩、大書特書的,自夏朝於老丘建都,歷經戰國時魏、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和金共八個朝代,名副其實的“八朝古都”,其中,北宋東京城更是曾達到中國都城史的巔峰。

千年前的北宋東京城,在世界上的地位約等於如今的紐約!無論是人口,還是經濟、文化、科技成就,抑或坊市格局,都達到了同時代,甚至於直至近代,世界各國城市都難以企及的高度。11世紀時,北宋東京城人口超過100萬,而倫敦當時只有1.5萬人。在城市數千年發展中,屢次易名,曾稱之為:老丘、啟封、浚儀、大梁、汴州、汴梁、東都、汴京、東京等眾多名稱,但最輝煌、開封人最引以自豪、最樂於傳承的依然是北宋“東京”城。

3、浩蕩的歷史,跌宕的變遷

——城市的發展大多是時代產物,與城市自身關係不大。但歷經數千年的演變,會逐步內化為區域文化基因,尤其是經過大的變遷會更加強化某些文化特質,進而深刻後世對重大決策的判斷和抉擇。

(1)大歷史觀下的千年輪迴

從長時段的時間維度來審視,自開封建基,而今已4000餘年;自戰國魏建都,至今2000多年;北宋開國,登峰造極至今也逾1000多年;可以看出基本上是一千年一個興衰週期,也就是說,自北宋建都至今,開封又經歷和基本完成了新一輪的千年興衰期。

(2)浩蕩的城市歷程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以此來形容開封再合適不過。一部開封史,半部中國史,這一點不為過。細數開封建城史,至今4100多年,期間經歷眾多朝代更替,尤其是曾作為八朝古都,更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焦點,承載了太多的輝煌,更見證了歷史興衰。縱觀數千年發展,真正主宰開封城市發展進程的主要是地位、交通條件、紛爭和黃河氾濫。

農業文明時期,城市地位的高低決定了城市發展建制規模、經濟水平,某種程度上,開封城市變遷史也就是城市地位高低的變遷史;交通條件,尤其是在近代鐵路發明之前,水運交通條件,可以說是城市,甚至是整個朝代的命脈,“因水而興、因水而衰”,以此來形容開封無比恰當,從戰國時的“鴻溝”,再到北宋的“汴河”,無不締造了開封的輝煌,也因為近代以來水系的堵塞以及鐵路的興起,開封逐步衰敗;除去趙匡胤實現朝代的平穩更替,任何一次的朝代更替必然是伴隨著一次次的紛爭和一次次的城池破壞和重建;開封人對於黃河可謂愛恨交加,黃河孕育了開封,同時也歷次毀滅了開封,開封“城摞城”的奇觀也多是拜黃河所賜,隨著黃河的歷次改道,尤其近代以來,黃河帶來的泛濫多達百餘次,對開封城市構成了極大威脅。

(3)跌宕的現代變遷

近半個多世紀以來,開封完成了大的歷史變遷,進入了真正的和平發展時期,城市的影響因素也發生了根本改變,以往的黃河氾濫、水運等因素淡出歷史舞臺。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現代以來開封發展影響因素

和平穩定,並不意味著發展步伐就此停滯,相反,對於開封來說,歷程同樣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至近幾十年河南的發展,可以說就是開封和鄭州的“雙城故事會”。對於開封來說,1954年,省會由開封遷往鄭州,十幾萬人撤離,且都是精英階層;1983年,區劃調整,將鞏義、新密、登封等經濟強縣併入鄭州,使原本就元氣大傷的開封,更加雪上結霜,不僅僅是物質、經濟層面的,更是心理上的打擊;自此之後,長達十幾年,經濟持續低迷,大約到1993年左右,跌入歷史最低谷。以至於,1994年2月28日,《經濟日報》頭版頭條以《開封何時能“開封”》為題,指出“人稱“鄭汴洛”,曾以“豫老二”聞名的開封,在改革開放中落後了,主要經濟指標排名全部在全省後幾位“。面對低迷的經濟、尷尬的現實,回憶曾經的輝煌、過往的榮耀,這種心理落差、這種複雜心境,可想而知!

雖同為八朝古都,都歷經朝代更替,但而今,西安也罷,杭州也罷,南京也罷,如今仍為省會,至少享受一省之寵,更遑論北京貴為首都,即使洛陽,也享有8縣1市6區,兩倍有餘於自身的廣大腹地優勢、巨大的經濟體量和雄厚的工業基礎。而對於開封,縱觀其歷史跌宕程度之大、曾經創造輝煌之高,尤其是近現當代以來所經歷變遷之複雜,都是其它古都不曾經歷過,使得與洛陽,西安等城市相比,開封人民的心態更為複雜多樣,可謂五味雜陳。面對尷尬的現實窘境,愈加激發了開封人對於過往歷史的眷戀,因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何開封人的大宋東京情節為何如此強烈。

"

作者:李俊鵬

大鵬視野戰略策劃中心 主任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2005年5月22日,著名專欄作家克里斯托夫發表評論文章:《從開封到紐約———輝煌如過眼煙雲》,一石激起千層浪,迅速震醒了河南,更震醒了沉睡中的開封!自此拉開了鄭汴一體化的序幕,開封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絕佳戰略機遇期。而今,10多年過去,在這期間,開封收穫了什麼?錯失了什麼?未來又將走向哪裡?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壹:千年一嘆

——古今興衰多少事,說不盡千古大宋情


1、不解的大宋東京情

到過開封的人,想必都會去過開封的龍頭景區-——清明上河園,更會對其宣傳語“一朝步入畫卷,一日夢迴千年”印象深刻。

不錯,千百年來,每個開封人內心都有一個說不清的“大宋情”、道不明的“東京夢”,從古至今,不曾改變!千年前,孟元老用《東京夢華錄》訴說著復興夢;千年後,開封人用《清明上河園》暢想著復興夢。沒有在開封生活過,或對開封不瞭解的人,很難真正體會這種情節。

2、自古帝王都

開封位列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說起開封的歷史,無疑更是燦爛的和輝煌的。從建城史來說,自建基伊始,至今至今已逾4100年,可以說見證整個中國歷史變遷、華夏文明傳承;從建都史來看,更是值得濃墨重彩、大書特書的,自夏朝於老丘建都,歷經戰國時魏、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和金共八個朝代,名副其實的“八朝古都”,其中,北宋東京城更是曾達到中國都城史的巔峰。

千年前的北宋東京城,在世界上的地位約等於如今的紐約!無論是人口,還是經濟、文化、科技成就,抑或坊市格局,都達到了同時代,甚至於直至近代,世界各國城市都難以企及的高度。11世紀時,北宋東京城人口超過100萬,而倫敦當時只有1.5萬人。在城市數千年發展中,屢次易名,曾稱之為:老丘、啟封、浚儀、大梁、汴州、汴梁、東都、汴京、東京等眾多名稱,但最輝煌、開封人最引以自豪、最樂於傳承的依然是北宋“東京”城。

3、浩蕩的歷史,跌宕的變遷

——城市的發展大多是時代產物,與城市自身關係不大。但歷經數千年的演變,會逐步內化為區域文化基因,尤其是經過大的變遷會更加強化某些文化特質,進而深刻後世對重大決策的判斷和抉擇。

(1)大歷史觀下的千年輪迴

從長時段的時間維度來審視,自開封建基,而今已4000餘年;自戰國魏建都,至今2000多年;北宋開國,登峰造極至今也逾1000多年;可以看出基本上是一千年一個興衰週期,也就是說,自北宋建都至今,開封又經歷和基本完成了新一輪的千年興衰期。

(2)浩蕩的城市歷程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以此來形容開封再合適不過。一部開封史,半部中國史,這一點不為過。細數開封建城史,至今4100多年,期間經歷眾多朝代更替,尤其是曾作為八朝古都,更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焦點,承載了太多的輝煌,更見證了歷史興衰。縱觀數千年發展,真正主宰開封城市發展進程的主要是地位、交通條件、紛爭和黃河氾濫。

農業文明時期,城市地位的高低決定了城市發展建制規模、經濟水平,某種程度上,開封城市變遷史也就是城市地位高低的變遷史;交通條件,尤其是在近代鐵路發明之前,水運交通條件,可以說是城市,甚至是整個朝代的命脈,“因水而興、因水而衰”,以此來形容開封無比恰當,從戰國時的“鴻溝”,再到北宋的“汴河”,無不締造了開封的輝煌,也因為近代以來水系的堵塞以及鐵路的興起,開封逐步衰敗;除去趙匡胤實現朝代的平穩更替,任何一次的朝代更替必然是伴隨著一次次的紛爭和一次次的城池破壞和重建;開封人對於黃河可謂愛恨交加,黃河孕育了開封,同時也歷次毀滅了開封,開封“城摞城”的奇觀也多是拜黃河所賜,隨著黃河的歷次改道,尤其近代以來,黃河帶來的泛濫多達百餘次,對開封城市構成了極大威脅。

(3)跌宕的現代變遷

近半個多世紀以來,開封完成了大的歷史變遷,進入了真正的和平發展時期,城市的影響因素也發生了根本改變,以往的黃河氾濫、水運等因素淡出歷史舞臺。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現代以來開封發展影響因素

和平穩定,並不意味著發展步伐就此停滯,相反,對於開封來說,歷程同樣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至近幾十年河南的發展,可以說就是開封和鄭州的“雙城故事會”。對於開封來說,1954年,省會由開封遷往鄭州,十幾萬人撤離,且都是精英階層;1983年,區劃調整,將鞏義、新密、登封等經濟強縣併入鄭州,使原本就元氣大傷的開封,更加雪上結霜,不僅僅是物質、經濟層面的,更是心理上的打擊;自此之後,長達十幾年,經濟持續低迷,大約到1993年左右,跌入歷史最低谷。以至於,1994年2月28日,《經濟日報》頭版頭條以《開封何時能“開封”》為題,指出“人稱“鄭汴洛”,曾以“豫老二”聞名的開封,在改革開放中落後了,主要經濟指標排名全部在全省後幾位“。面對低迷的經濟、尷尬的現實,回憶曾經的輝煌、過往的榮耀,這種心理落差、這種複雜心境,可想而知!

雖同為八朝古都,都歷經朝代更替,但而今,西安也罷,杭州也罷,南京也罷,如今仍為省會,至少享受一省之寵,更遑論北京貴為首都,即使洛陽,也享有8縣1市6區,兩倍有餘於自身的廣大腹地優勢、巨大的經濟體量和雄厚的工業基礎。而對於開封,縱觀其歷史跌宕程度之大、曾經創造輝煌之高,尤其是近現當代以來所經歷變遷之複雜,都是其它古都不曾經歷過,使得與洛陽,西安等城市相比,開封人民的心態更為複雜多樣,可謂五味雜陳。面對尷尬的現實窘境,愈加激發了開封人對於過往歷史的眷戀,因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何開封人的大宋東京情節為何如此強烈。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貳:十年之問

——鄭汴一體化這十多年是開封最接近復興夢的戰略機遇期,在這十多年,開封經歷了什麼,收穫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


1、偶然VS必然

所謂物極必反,正當開封在低谷“顧影自憐”之時,終於,到了2005年,開封迎來了自己的貴人,更神奇的是,這位貴人來自於千年後的世界第一大都會、大洋彼岸的紐約!是歷史的偶然也好,是歷史的必然也罷,正是這位貴人的一次看似無心之舉,完成了東西方兩大都會跨越時空的“第一次牽手”!

2、歷史的跨越

客觀來說,正是得益於鄭汴一體化,使得開封徹底走出了發展低谷,徹底擺脫了上世紀90年代,各類經濟指標幾乎墊底的尷尬境地,成為河南省中原城市群、中原經濟區建設中的第一批最先受益者,更是在建設之初成為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寵兒。鄭汴一體化成為全國競相學習的對象,開封成為全省各地市的榜樣和豔羨的對象。

具體表現在:全市經濟總量和增速,一度曾經在省域地市排名中比較靠前,甚至某些單項指標名列前茅;城市空間格局實現質的飛躍,城市框架拉大,徹底擺脫受制於老城區的限制,新區和老區雙核引領,汴西新區傲然屹立,汴西湖更是如一顆璀璨明珠,為整個城市添彩;設施更是超前先行,鄭開大道、物流通道、開港大道、鄭開城際軌道、鄭開公交、電信同城等一系列建設和舉措穩步推進;招商引資更是如魚得水,引進各類項目,尤其如奇瑞、恆大、銀基、綠地、建業等一大批知名企業項目入駐;產業結構逐步優化,新型工業化為代表的二產和文化旅遊為代表的三產交相輝映;尤其文化旅遊業的發展,更是異彩紛呈,宋都古城文化產業園區,獲得肯定和讚許,推出的“一河兩街三秀”“一湖兩巷三園九館”等一大批文化旅遊精品,是對開封已形成的文化資源的利用和整合,御河的開通凸顯出開封北方水城的特色,可以說近10多年的發展,對於開封自身來說,確實是質的飛躍。

3、反思:鄭汴一體化真偽之辨

正如著名區域經濟學者芒福德所說,任何城市問題皆是區域問題。因此,要求看任何一座城市的發展,一方面要縱向來看城市自身發展,另一方面也要橫向來看整體宏觀形勢和區域發展,如此才能對城市有一個立體和全面的客觀認知。誠然,開封在近10多年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發展對於不同城市而言,是相同的,開封在發展,其它城市也在發展,甚至發展的更迅猛,而且橫向之間的比較顯得更為重要和迫切。實際上,也正是在鄭汴一體化轟轟烈烈開展的10多年間,開封面臨的區域發展形勢也發生了巨大變化,變得更為複雜和微妙,甚至可以說,變得更為嚴峻!

"

作者:李俊鵬

大鵬視野戰略策劃中心 主任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2005年5月22日,著名專欄作家克里斯托夫發表評論文章:《從開封到紐約———輝煌如過眼煙雲》,一石激起千層浪,迅速震醒了河南,更震醒了沉睡中的開封!自此拉開了鄭汴一體化的序幕,開封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絕佳戰略機遇期。而今,10多年過去,在這期間,開封收穫了什麼?錯失了什麼?未來又將走向哪裡?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壹:千年一嘆

——古今興衰多少事,說不盡千古大宋情


1、不解的大宋東京情

到過開封的人,想必都會去過開封的龍頭景區-——清明上河園,更會對其宣傳語“一朝步入畫卷,一日夢迴千年”印象深刻。

不錯,千百年來,每個開封人內心都有一個說不清的“大宋情”、道不明的“東京夢”,從古至今,不曾改變!千年前,孟元老用《東京夢華錄》訴說著復興夢;千年後,開封人用《清明上河園》暢想著復興夢。沒有在開封生活過,或對開封不瞭解的人,很難真正體會這種情節。

2、自古帝王都

開封位列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說起開封的歷史,無疑更是燦爛的和輝煌的。從建城史來說,自建基伊始,至今至今已逾4100年,可以說見證整個中國歷史變遷、華夏文明傳承;從建都史來看,更是值得濃墨重彩、大書特書的,自夏朝於老丘建都,歷經戰國時魏、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和金共八個朝代,名副其實的“八朝古都”,其中,北宋東京城更是曾達到中國都城史的巔峰。

千年前的北宋東京城,在世界上的地位約等於如今的紐約!無論是人口,還是經濟、文化、科技成就,抑或坊市格局,都達到了同時代,甚至於直至近代,世界各國城市都難以企及的高度。11世紀時,北宋東京城人口超過100萬,而倫敦當時只有1.5萬人。在城市數千年發展中,屢次易名,曾稱之為:老丘、啟封、浚儀、大梁、汴州、汴梁、東都、汴京、東京等眾多名稱,但最輝煌、開封人最引以自豪、最樂於傳承的依然是北宋“東京”城。

3、浩蕩的歷史,跌宕的變遷

——城市的發展大多是時代產物,與城市自身關係不大。但歷經數千年的演變,會逐步內化為區域文化基因,尤其是經過大的變遷會更加強化某些文化特質,進而深刻後世對重大決策的判斷和抉擇。

(1)大歷史觀下的千年輪迴

從長時段的時間維度來審視,自開封建基,而今已4000餘年;自戰國魏建都,至今2000多年;北宋開國,登峰造極至今也逾1000多年;可以看出基本上是一千年一個興衰週期,也就是說,自北宋建都至今,開封又經歷和基本完成了新一輪的千年興衰期。

(2)浩蕩的城市歷程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以此來形容開封再合適不過。一部開封史,半部中國史,這一點不為過。細數開封建城史,至今4100多年,期間經歷眾多朝代更替,尤其是曾作為八朝古都,更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焦點,承載了太多的輝煌,更見證了歷史興衰。縱觀數千年發展,真正主宰開封城市發展進程的主要是地位、交通條件、紛爭和黃河氾濫。

農業文明時期,城市地位的高低決定了城市發展建制規模、經濟水平,某種程度上,開封城市變遷史也就是城市地位高低的變遷史;交通條件,尤其是在近代鐵路發明之前,水運交通條件,可以說是城市,甚至是整個朝代的命脈,“因水而興、因水而衰”,以此來形容開封無比恰當,從戰國時的“鴻溝”,再到北宋的“汴河”,無不締造了開封的輝煌,也因為近代以來水系的堵塞以及鐵路的興起,開封逐步衰敗;除去趙匡胤實現朝代的平穩更替,任何一次的朝代更替必然是伴隨著一次次的紛爭和一次次的城池破壞和重建;開封人對於黃河可謂愛恨交加,黃河孕育了開封,同時也歷次毀滅了開封,開封“城摞城”的奇觀也多是拜黃河所賜,隨著黃河的歷次改道,尤其近代以來,黃河帶來的泛濫多達百餘次,對開封城市構成了極大威脅。

(3)跌宕的現代變遷

近半個多世紀以來,開封完成了大的歷史變遷,進入了真正的和平發展時期,城市的影響因素也發生了根本改變,以往的黃河氾濫、水運等因素淡出歷史舞臺。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現代以來開封發展影響因素

和平穩定,並不意味著發展步伐就此停滯,相反,對於開封來說,歷程同樣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至近幾十年河南的發展,可以說就是開封和鄭州的“雙城故事會”。對於開封來說,1954年,省會由開封遷往鄭州,十幾萬人撤離,且都是精英階層;1983年,區劃調整,將鞏義、新密、登封等經濟強縣併入鄭州,使原本就元氣大傷的開封,更加雪上結霜,不僅僅是物質、經濟層面的,更是心理上的打擊;自此之後,長達十幾年,經濟持續低迷,大約到1993年左右,跌入歷史最低谷。以至於,1994年2月28日,《經濟日報》頭版頭條以《開封何時能“開封”》為題,指出“人稱“鄭汴洛”,曾以“豫老二”聞名的開封,在改革開放中落後了,主要經濟指標排名全部在全省後幾位“。面對低迷的經濟、尷尬的現實,回憶曾經的輝煌、過往的榮耀,這種心理落差、這種複雜心境,可想而知!

雖同為八朝古都,都歷經朝代更替,但而今,西安也罷,杭州也罷,南京也罷,如今仍為省會,至少享受一省之寵,更遑論北京貴為首都,即使洛陽,也享有8縣1市6區,兩倍有餘於自身的廣大腹地優勢、巨大的經濟體量和雄厚的工業基礎。而對於開封,縱觀其歷史跌宕程度之大、曾經創造輝煌之高,尤其是近現當代以來所經歷變遷之複雜,都是其它古都不曾經歷過,使得與洛陽,西安等城市相比,開封人民的心態更為複雜多樣,可謂五味雜陳。面對尷尬的現實窘境,愈加激發了開封人對於過往歷史的眷戀,因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何開封人的大宋東京情節為何如此強烈。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貳:十年之問

——鄭汴一體化這十多年是開封最接近復興夢的戰略機遇期,在這十多年,開封經歷了什麼,收穫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


1、偶然VS必然

所謂物極必反,正當開封在低谷“顧影自憐”之時,終於,到了2005年,開封迎來了自己的貴人,更神奇的是,這位貴人來自於千年後的世界第一大都會、大洋彼岸的紐約!是歷史的偶然也好,是歷史的必然也罷,正是這位貴人的一次看似無心之舉,完成了東西方兩大都會跨越時空的“第一次牽手”!

2、歷史的跨越

客觀來說,正是得益於鄭汴一體化,使得開封徹底走出了發展低谷,徹底擺脫了上世紀90年代,各類經濟指標幾乎墊底的尷尬境地,成為河南省中原城市群、中原經濟區建設中的第一批最先受益者,更是在建設之初成為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寵兒。鄭汴一體化成為全國競相學習的對象,開封成為全省各地市的榜樣和豔羨的對象。

具體表現在:全市經濟總量和增速,一度曾經在省域地市排名中比較靠前,甚至某些單項指標名列前茅;城市空間格局實現質的飛躍,城市框架拉大,徹底擺脫受制於老城區的限制,新區和老區雙核引領,汴西新區傲然屹立,汴西湖更是如一顆璀璨明珠,為整個城市添彩;設施更是超前先行,鄭開大道、物流通道、開港大道、鄭開城際軌道、鄭開公交、電信同城等一系列建設和舉措穩步推進;招商引資更是如魚得水,引進各類項目,尤其如奇瑞、恆大、銀基、綠地、建業等一大批知名企業項目入駐;產業結構逐步優化,新型工業化為代表的二產和文化旅遊為代表的三產交相輝映;尤其文化旅遊業的發展,更是異彩紛呈,宋都古城文化產業園區,獲得肯定和讚許,推出的“一河兩街三秀”“一湖兩巷三園九館”等一大批文化旅遊精品,是對開封已形成的文化資源的利用和整合,御河的開通凸顯出開封北方水城的特色,可以說近10多年的發展,對於開封自身來說,確實是質的飛躍。

3、反思:鄭汴一體化真偽之辨

正如著名區域經濟學者芒福德所說,任何城市問題皆是區域問題。因此,要求看任何一座城市的發展,一方面要縱向來看城市自身發展,另一方面也要橫向來看整體宏觀形勢和區域發展,如此才能對城市有一個立體和全面的客觀認知。誠然,開封在近10多年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發展對於不同城市而言,是相同的,開封在發展,其它城市也在發展,甚至發展的更迅猛,而且橫向之間的比較顯得更為重要和迫切。實際上,也正是在鄭汴一體化轟轟烈烈開展的10多年間,開封面臨的區域發展形勢也發生了巨大變化,變得更為複雜和微妙,甚至可以說,變得更為嚴峻!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2017年河南省各地市GDP情況

具體表現在:(1)戰略地位下降,由“唯一”變為“之一”。曾經鄭汴一體化是作為推進中原城市群建設的唯一核心引擎,到如今“1+4”構建大鄭州都市區, “鄭許融合” 更是後來居上,短短一年之內上升為“鄭許一體化”,與鄭汴一體化並駕齊驅,且勢頭更猛。在含金量非常高的“自貿區”和“自創區”戰略中,也被洛陽、新鄉各搶走一杯羹;(2)經濟相對滯後,屢被趕超,依然處於第三陣營。雖然在鄭汴一體化之初取得了較大的經濟發展 ,但只是相對和短期的優勢,後來逐步被其它地市趕超,以2017年經濟總量和增速來看,依然處於全省中下游,並且隨著中原城市群中各地市的積極推進,開封原本佔優的某些指標也開始逐步被追上,甚至趕超。(3)房價、地價高企,尤其是新區房價極速增高,拉高了進入門檻,降低了區域競爭力,與自身經濟水平和地位不相稱,弱化了後發優勢和區域競爭優勢。(4)汴西新區大量空置、老城區凋敝、棚戶區遍佈;(5)招商引資和招賢納才雙雙舉步維艱。招商項目來看,大多是地產項目,實業項目並不多,屈指可數的奇瑞、啟源、恆大等少數優質項目,諾大的產業集聚區空置等。

總之,開封曾經在2005年伊始所享有的作為中原城市群唯一核心引擎的“鄭汴一體化”光環,逐漸變得黯淡,處境開始變得更為微妙。更直白一點說,開封在近10多年的發展中走了彎路、出現了問題,因此,必須在此時刻保持高度警醒,正視問題、看清形勢、理順思路,否則就會在新一輪區域競爭中又將逐步淪為邊緣,失去此輪機遇,若再想謀求復興,只得空留哀嘆!

"

作者:李俊鵬

大鵬視野戰略策劃中心 主任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2005年5月22日,著名專欄作家克里斯托夫發表評論文章:《從開封到紐約———輝煌如過眼煙雲》,一石激起千層浪,迅速震醒了河南,更震醒了沉睡中的開封!自此拉開了鄭汴一體化的序幕,開封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絕佳戰略機遇期。而今,10多年過去,在這期間,開封收穫了什麼?錯失了什麼?未來又將走向哪裡?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壹:千年一嘆

——古今興衰多少事,說不盡千古大宋情


1、不解的大宋東京情

到過開封的人,想必都會去過開封的龍頭景區-——清明上河園,更會對其宣傳語“一朝步入畫卷,一日夢迴千年”印象深刻。

不錯,千百年來,每個開封人內心都有一個說不清的“大宋情”、道不明的“東京夢”,從古至今,不曾改變!千年前,孟元老用《東京夢華錄》訴說著復興夢;千年後,開封人用《清明上河園》暢想著復興夢。沒有在開封生活過,或對開封不瞭解的人,很難真正體會這種情節。

2、自古帝王都

開封位列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說起開封的歷史,無疑更是燦爛的和輝煌的。從建城史來說,自建基伊始,至今至今已逾4100年,可以說見證整個中國歷史變遷、華夏文明傳承;從建都史來看,更是值得濃墨重彩、大書特書的,自夏朝於老丘建都,歷經戰國時魏、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和金共八個朝代,名副其實的“八朝古都”,其中,北宋東京城更是曾達到中國都城史的巔峰。

千年前的北宋東京城,在世界上的地位約等於如今的紐約!無論是人口,還是經濟、文化、科技成就,抑或坊市格局,都達到了同時代,甚至於直至近代,世界各國城市都難以企及的高度。11世紀時,北宋東京城人口超過100萬,而倫敦當時只有1.5萬人。在城市數千年發展中,屢次易名,曾稱之為:老丘、啟封、浚儀、大梁、汴州、汴梁、東都、汴京、東京等眾多名稱,但最輝煌、開封人最引以自豪、最樂於傳承的依然是北宋“東京”城。

3、浩蕩的歷史,跌宕的變遷

——城市的發展大多是時代產物,與城市自身關係不大。但歷經數千年的演變,會逐步內化為區域文化基因,尤其是經過大的變遷會更加強化某些文化特質,進而深刻後世對重大決策的判斷和抉擇。

(1)大歷史觀下的千年輪迴

從長時段的時間維度來審視,自開封建基,而今已4000餘年;自戰國魏建都,至今2000多年;北宋開國,登峰造極至今也逾1000多年;可以看出基本上是一千年一個興衰週期,也就是說,自北宋建都至今,開封又經歷和基本完成了新一輪的千年興衰期。

(2)浩蕩的城市歷程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以此來形容開封再合適不過。一部開封史,半部中國史,這一點不為過。細數開封建城史,至今4100多年,期間經歷眾多朝代更替,尤其是曾作為八朝古都,更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焦點,承載了太多的輝煌,更見證了歷史興衰。縱觀數千年發展,真正主宰開封城市發展進程的主要是地位、交通條件、紛爭和黃河氾濫。

農業文明時期,城市地位的高低決定了城市發展建制規模、經濟水平,某種程度上,開封城市變遷史也就是城市地位高低的變遷史;交通條件,尤其是在近代鐵路發明之前,水運交通條件,可以說是城市,甚至是整個朝代的命脈,“因水而興、因水而衰”,以此來形容開封無比恰當,從戰國時的“鴻溝”,再到北宋的“汴河”,無不締造了開封的輝煌,也因為近代以來水系的堵塞以及鐵路的興起,開封逐步衰敗;除去趙匡胤實現朝代的平穩更替,任何一次的朝代更替必然是伴隨著一次次的紛爭和一次次的城池破壞和重建;開封人對於黃河可謂愛恨交加,黃河孕育了開封,同時也歷次毀滅了開封,開封“城摞城”的奇觀也多是拜黃河所賜,隨著黃河的歷次改道,尤其近代以來,黃河帶來的泛濫多達百餘次,對開封城市構成了極大威脅。

(3)跌宕的現代變遷

近半個多世紀以來,開封完成了大的歷史變遷,進入了真正的和平發展時期,城市的影響因素也發生了根本改變,以往的黃河氾濫、水運等因素淡出歷史舞臺。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現代以來開封發展影響因素

和平穩定,並不意味著發展步伐就此停滯,相反,對於開封來說,歷程同樣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至近幾十年河南的發展,可以說就是開封和鄭州的“雙城故事會”。對於開封來說,1954年,省會由開封遷往鄭州,十幾萬人撤離,且都是精英階層;1983年,區劃調整,將鞏義、新密、登封等經濟強縣併入鄭州,使原本就元氣大傷的開封,更加雪上結霜,不僅僅是物質、經濟層面的,更是心理上的打擊;自此之後,長達十幾年,經濟持續低迷,大約到1993年左右,跌入歷史最低谷。以至於,1994年2月28日,《經濟日報》頭版頭條以《開封何時能“開封”》為題,指出“人稱“鄭汴洛”,曾以“豫老二”聞名的開封,在改革開放中落後了,主要經濟指標排名全部在全省後幾位“。面對低迷的經濟、尷尬的現實,回憶曾經的輝煌、過往的榮耀,這種心理落差、這種複雜心境,可想而知!

雖同為八朝古都,都歷經朝代更替,但而今,西安也罷,杭州也罷,南京也罷,如今仍為省會,至少享受一省之寵,更遑論北京貴為首都,即使洛陽,也享有8縣1市6區,兩倍有餘於自身的廣大腹地優勢、巨大的經濟體量和雄厚的工業基礎。而對於開封,縱觀其歷史跌宕程度之大、曾經創造輝煌之高,尤其是近現當代以來所經歷變遷之複雜,都是其它古都不曾經歷過,使得與洛陽,西安等城市相比,開封人民的心態更為複雜多樣,可謂五味雜陳。面對尷尬的現實窘境,愈加激發了開封人對於過往歷史的眷戀,因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何開封人的大宋東京情節為何如此強烈。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貳:十年之問

——鄭汴一體化這十多年是開封最接近復興夢的戰略機遇期,在這十多年,開封經歷了什麼,收穫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


1、偶然VS必然

所謂物極必反,正當開封在低谷“顧影自憐”之時,終於,到了2005年,開封迎來了自己的貴人,更神奇的是,這位貴人來自於千年後的世界第一大都會、大洋彼岸的紐約!是歷史的偶然也好,是歷史的必然也罷,正是這位貴人的一次看似無心之舉,完成了東西方兩大都會跨越時空的“第一次牽手”!

2、歷史的跨越

客觀來說,正是得益於鄭汴一體化,使得開封徹底走出了發展低谷,徹底擺脫了上世紀90年代,各類經濟指標幾乎墊底的尷尬境地,成為河南省中原城市群、中原經濟區建設中的第一批最先受益者,更是在建設之初成為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寵兒。鄭汴一體化成為全國競相學習的對象,開封成為全省各地市的榜樣和豔羨的對象。

具體表現在:全市經濟總量和增速,一度曾經在省域地市排名中比較靠前,甚至某些單項指標名列前茅;城市空間格局實現質的飛躍,城市框架拉大,徹底擺脫受制於老城區的限制,新區和老區雙核引領,汴西新區傲然屹立,汴西湖更是如一顆璀璨明珠,為整個城市添彩;設施更是超前先行,鄭開大道、物流通道、開港大道、鄭開城際軌道、鄭開公交、電信同城等一系列建設和舉措穩步推進;招商引資更是如魚得水,引進各類項目,尤其如奇瑞、恆大、銀基、綠地、建業等一大批知名企業項目入駐;產業結構逐步優化,新型工業化為代表的二產和文化旅遊為代表的三產交相輝映;尤其文化旅遊業的發展,更是異彩紛呈,宋都古城文化產業園區,獲得肯定和讚許,推出的“一河兩街三秀”“一湖兩巷三園九館”等一大批文化旅遊精品,是對開封已形成的文化資源的利用和整合,御河的開通凸顯出開封北方水城的特色,可以說近10多年的發展,對於開封自身來說,確實是質的飛躍。

3、反思:鄭汴一體化真偽之辨

正如著名區域經濟學者芒福德所說,任何城市問題皆是區域問題。因此,要求看任何一座城市的發展,一方面要縱向來看城市自身發展,另一方面也要橫向來看整體宏觀形勢和區域發展,如此才能對城市有一個立體和全面的客觀認知。誠然,開封在近10多年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發展對於不同城市而言,是相同的,開封在發展,其它城市也在發展,甚至發展的更迅猛,而且橫向之間的比較顯得更為重要和迫切。實際上,也正是在鄭汴一體化轟轟烈烈開展的10多年間,開封面臨的區域發展形勢也發生了巨大變化,變得更為複雜和微妙,甚至可以說,變得更為嚴峻!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2017年河南省各地市GDP情況

具體表現在:(1)戰略地位下降,由“唯一”變為“之一”。曾經鄭汴一體化是作為推進中原城市群建設的唯一核心引擎,到如今“1+4”構建大鄭州都市區, “鄭許融合” 更是後來居上,短短一年之內上升為“鄭許一體化”,與鄭汴一體化並駕齊驅,且勢頭更猛。在含金量非常高的“自貿區”和“自創區”戰略中,也被洛陽、新鄉各搶走一杯羹;(2)經濟相對滯後,屢被趕超,依然處於第三陣營。雖然在鄭汴一體化之初取得了較大的經濟發展 ,但只是相對和短期的優勢,後來逐步被其它地市趕超,以2017年經濟總量和增速來看,依然處於全省中下游,並且隨著中原城市群中各地市的積極推進,開封原本佔優的某些指標也開始逐步被追上,甚至趕超。(3)房價、地價高企,尤其是新區房價極速增高,拉高了進入門檻,降低了區域競爭力,與自身經濟水平和地位不相稱,弱化了後發優勢和區域競爭優勢。(4)汴西新區大量空置、老城區凋敝、棚戶區遍佈;(5)招商引資和招賢納才雙雙舉步維艱。招商項目來看,大多是地產項目,實業項目並不多,屈指可數的奇瑞、啟源、恆大等少數優質項目,諾大的產業集聚區空置等。

總之,開封曾經在2005年伊始所享有的作為中原城市群唯一核心引擎的“鄭汴一體化”光環,逐漸變得黯淡,處境開始變得更為微妙。更直白一點說,開封在近10多年的發展中走了彎路、出現了問題,因此,必須在此時刻保持高度警醒,正視問題、看清形勢、理順思路,否則就會在新一輪區域競爭中又將逐步淪為邊緣,失去此輪機遇,若再想謀求復興,只得空留哀嘆!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叄:上下求索

——市場經濟時代,尤其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時代,賦予了城市自身更多的發展活力和空間,如若再失去本輪機遇,則在迷失中沉淪是必然!


1、認清自我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認清自我,才能超越自我。

(1)單一性

開封最大的一個特徵是單一性的城市。首先,文化單一。雖然歷經4100多年滄桑,但真正對開封地域文化帶來深遠影響的是宋文化,在每個開封人心中根深蒂固。其次,人口單一。開封人口組成以本地人為主,基本無外來人口流入。第三,產業單一。基本無主導產業,所謂的主導產業只是基於城市自身內部產業比較而言,在更大尺度區域競爭中毫無優勢和競爭力可言。第四,經濟單一。除了未改制徹底的國有和集體經濟,民營經濟基本沒有。以上要素構成了開封城市的單一性,正因為單一性,造就了封閉落後保守,缺乏活力和創新,另一方面也造就了過分自戀同時又極度自卑的城市特質。

(2)五大短板

概括來說,開封存在以下六大短板:一、缺戰略。多是對上層戰略的被動跟進,命題時思維,缺乏自主創新探索,沒有真正結合自身的長遠戰略,使得鄭汴一體化的十多年,不僅自身逐步滯後,更被趕超。二、缺定力。由於未有真正結合自身的長遠戰略全面統籌,使得全市戰略和發展思路時刻在變,無法形成合力和工作成效疊加。三、缺資金。自身經濟體量小,難以將戰略和思路有效實施。四、缺活力。無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市場機制,民營經濟發展滯後,整體市場缺乏活力。五、缺人才。目前的一大弊端是缺乏外來人口,尤其是高端人口的注入,實際上歷來也非常注重人才引進,但為何一直效果欠佳,根源在於沒有發達的經濟、充足的就業創業機會、廣闊的上升空間、高端的配套設施和良好的生活環境、封閉的社會氛圍,相反,為何成都能被成為“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應該多向其學習。六、缺投資。基於以上五項因素,使得招商引資工作舉步維艱。


"

作者:李俊鵬

大鵬視野戰略策劃中心 主任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2005年5月22日,著名專欄作家克里斯托夫發表評論文章:《從開封到紐約———輝煌如過眼煙雲》,一石激起千層浪,迅速震醒了河南,更震醒了沉睡中的開封!自此拉開了鄭汴一體化的序幕,開封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絕佳戰略機遇期。而今,10多年過去,在這期間,開封收穫了什麼?錯失了什麼?未來又將走向哪裡?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壹:千年一嘆

——古今興衰多少事,說不盡千古大宋情


1、不解的大宋東京情

到過開封的人,想必都會去過開封的龍頭景區-——清明上河園,更會對其宣傳語“一朝步入畫卷,一日夢迴千年”印象深刻。

不錯,千百年來,每個開封人內心都有一個說不清的“大宋情”、道不明的“東京夢”,從古至今,不曾改變!千年前,孟元老用《東京夢華錄》訴說著復興夢;千年後,開封人用《清明上河園》暢想著復興夢。沒有在開封生活過,或對開封不瞭解的人,很難真正體會這種情節。

2、自古帝王都

開封位列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說起開封的歷史,無疑更是燦爛的和輝煌的。從建城史來說,自建基伊始,至今至今已逾4100年,可以說見證整個中國歷史變遷、華夏文明傳承;從建都史來看,更是值得濃墨重彩、大書特書的,自夏朝於老丘建都,歷經戰國時魏、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和金共八個朝代,名副其實的“八朝古都”,其中,北宋東京城更是曾達到中國都城史的巔峰。

千年前的北宋東京城,在世界上的地位約等於如今的紐約!無論是人口,還是經濟、文化、科技成就,抑或坊市格局,都達到了同時代,甚至於直至近代,世界各國城市都難以企及的高度。11世紀時,北宋東京城人口超過100萬,而倫敦當時只有1.5萬人。在城市數千年發展中,屢次易名,曾稱之為:老丘、啟封、浚儀、大梁、汴州、汴梁、東都、汴京、東京等眾多名稱,但最輝煌、開封人最引以自豪、最樂於傳承的依然是北宋“東京”城。

3、浩蕩的歷史,跌宕的變遷

——城市的發展大多是時代產物,與城市自身關係不大。但歷經數千年的演變,會逐步內化為區域文化基因,尤其是經過大的變遷會更加強化某些文化特質,進而深刻後世對重大決策的判斷和抉擇。

(1)大歷史觀下的千年輪迴

從長時段的時間維度來審視,自開封建基,而今已4000餘年;自戰國魏建都,至今2000多年;北宋開國,登峰造極至今也逾1000多年;可以看出基本上是一千年一個興衰週期,也就是說,自北宋建都至今,開封又經歷和基本完成了新一輪的千年興衰期。

(2)浩蕩的城市歷程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以此來形容開封再合適不過。一部開封史,半部中國史,這一點不為過。細數開封建城史,至今4100多年,期間經歷眾多朝代更替,尤其是曾作為八朝古都,更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焦點,承載了太多的輝煌,更見證了歷史興衰。縱觀數千年發展,真正主宰開封城市發展進程的主要是地位、交通條件、紛爭和黃河氾濫。

農業文明時期,城市地位的高低決定了城市發展建制規模、經濟水平,某種程度上,開封城市變遷史也就是城市地位高低的變遷史;交通條件,尤其是在近代鐵路發明之前,水運交通條件,可以說是城市,甚至是整個朝代的命脈,“因水而興、因水而衰”,以此來形容開封無比恰當,從戰國時的“鴻溝”,再到北宋的“汴河”,無不締造了開封的輝煌,也因為近代以來水系的堵塞以及鐵路的興起,開封逐步衰敗;除去趙匡胤實現朝代的平穩更替,任何一次的朝代更替必然是伴隨著一次次的紛爭和一次次的城池破壞和重建;開封人對於黃河可謂愛恨交加,黃河孕育了開封,同時也歷次毀滅了開封,開封“城摞城”的奇觀也多是拜黃河所賜,隨著黃河的歷次改道,尤其近代以來,黃河帶來的泛濫多達百餘次,對開封城市構成了極大威脅。

(3)跌宕的現代變遷

近半個多世紀以來,開封完成了大的歷史變遷,進入了真正的和平發展時期,城市的影響因素也發生了根本改變,以往的黃河氾濫、水運等因素淡出歷史舞臺。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現代以來開封發展影響因素

和平穩定,並不意味著發展步伐就此停滯,相反,對於開封來說,歷程同樣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至近幾十年河南的發展,可以說就是開封和鄭州的“雙城故事會”。對於開封來說,1954年,省會由開封遷往鄭州,十幾萬人撤離,且都是精英階層;1983年,區劃調整,將鞏義、新密、登封等經濟強縣併入鄭州,使原本就元氣大傷的開封,更加雪上結霜,不僅僅是物質、經濟層面的,更是心理上的打擊;自此之後,長達十幾年,經濟持續低迷,大約到1993年左右,跌入歷史最低谷。以至於,1994年2月28日,《經濟日報》頭版頭條以《開封何時能“開封”》為題,指出“人稱“鄭汴洛”,曾以“豫老二”聞名的開封,在改革開放中落後了,主要經濟指標排名全部在全省後幾位“。面對低迷的經濟、尷尬的現實,回憶曾經的輝煌、過往的榮耀,這種心理落差、這種複雜心境,可想而知!

雖同為八朝古都,都歷經朝代更替,但而今,西安也罷,杭州也罷,南京也罷,如今仍為省會,至少享受一省之寵,更遑論北京貴為首都,即使洛陽,也享有8縣1市6區,兩倍有餘於自身的廣大腹地優勢、巨大的經濟體量和雄厚的工業基礎。而對於開封,縱觀其歷史跌宕程度之大、曾經創造輝煌之高,尤其是近現當代以來所經歷變遷之複雜,都是其它古都不曾經歷過,使得與洛陽,西安等城市相比,開封人民的心態更為複雜多樣,可謂五味雜陳。面對尷尬的現實窘境,愈加激發了開封人對於過往歷史的眷戀,因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何開封人的大宋東京情節為何如此強烈。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貳:十年之問

——鄭汴一體化這十多年是開封最接近復興夢的戰略機遇期,在這十多年,開封經歷了什麼,收穫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


1、偶然VS必然

所謂物極必反,正當開封在低谷“顧影自憐”之時,終於,到了2005年,開封迎來了自己的貴人,更神奇的是,這位貴人來自於千年後的世界第一大都會、大洋彼岸的紐約!是歷史的偶然也好,是歷史的必然也罷,正是這位貴人的一次看似無心之舉,完成了東西方兩大都會跨越時空的“第一次牽手”!

2、歷史的跨越

客觀來說,正是得益於鄭汴一體化,使得開封徹底走出了發展低谷,徹底擺脫了上世紀90年代,各類經濟指標幾乎墊底的尷尬境地,成為河南省中原城市群、中原經濟區建設中的第一批最先受益者,更是在建設之初成為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寵兒。鄭汴一體化成為全國競相學習的對象,開封成為全省各地市的榜樣和豔羨的對象。

具體表現在:全市經濟總量和增速,一度曾經在省域地市排名中比較靠前,甚至某些單項指標名列前茅;城市空間格局實現質的飛躍,城市框架拉大,徹底擺脫受制於老城區的限制,新區和老區雙核引領,汴西新區傲然屹立,汴西湖更是如一顆璀璨明珠,為整個城市添彩;設施更是超前先行,鄭開大道、物流通道、開港大道、鄭開城際軌道、鄭開公交、電信同城等一系列建設和舉措穩步推進;招商引資更是如魚得水,引進各類項目,尤其如奇瑞、恆大、銀基、綠地、建業等一大批知名企業項目入駐;產業結構逐步優化,新型工業化為代表的二產和文化旅遊為代表的三產交相輝映;尤其文化旅遊業的發展,更是異彩紛呈,宋都古城文化產業園區,獲得肯定和讚許,推出的“一河兩街三秀”“一湖兩巷三園九館”等一大批文化旅遊精品,是對開封已形成的文化資源的利用和整合,御河的開通凸顯出開封北方水城的特色,可以說近10多年的發展,對於開封自身來說,確實是質的飛躍。

3、反思:鄭汴一體化真偽之辨

正如著名區域經濟學者芒福德所說,任何城市問題皆是區域問題。因此,要求看任何一座城市的發展,一方面要縱向來看城市自身發展,另一方面也要橫向來看整體宏觀形勢和區域發展,如此才能對城市有一個立體和全面的客觀認知。誠然,開封在近10多年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發展對於不同城市而言,是相同的,開封在發展,其它城市也在發展,甚至發展的更迅猛,而且橫向之間的比較顯得更為重要和迫切。實際上,也正是在鄭汴一體化轟轟烈烈開展的10多年間,開封面臨的區域發展形勢也發生了巨大變化,變得更為複雜和微妙,甚至可以說,變得更為嚴峻!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2017年河南省各地市GDP情況

具體表現在:(1)戰略地位下降,由“唯一”變為“之一”。曾經鄭汴一體化是作為推進中原城市群建設的唯一核心引擎,到如今“1+4”構建大鄭州都市區, “鄭許融合” 更是後來居上,短短一年之內上升為“鄭許一體化”,與鄭汴一體化並駕齊驅,且勢頭更猛。在含金量非常高的“自貿區”和“自創區”戰略中,也被洛陽、新鄉各搶走一杯羹;(2)經濟相對滯後,屢被趕超,依然處於第三陣營。雖然在鄭汴一體化之初取得了較大的經濟發展 ,但只是相對和短期的優勢,後來逐步被其它地市趕超,以2017年經濟總量和增速來看,依然處於全省中下游,並且隨著中原城市群中各地市的積極推進,開封原本佔優的某些指標也開始逐步被追上,甚至趕超。(3)房價、地價高企,尤其是新區房價極速增高,拉高了進入門檻,降低了區域競爭力,與自身經濟水平和地位不相稱,弱化了後發優勢和區域競爭優勢。(4)汴西新區大量空置、老城區凋敝、棚戶區遍佈;(5)招商引資和招賢納才雙雙舉步維艱。招商項目來看,大多是地產項目,實業項目並不多,屈指可數的奇瑞、啟源、恆大等少數優質項目,諾大的產業集聚區空置等。

總之,開封曾經在2005年伊始所享有的作為中原城市群唯一核心引擎的“鄭汴一體化”光環,逐漸變得黯淡,處境開始變得更為微妙。更直白一點說,開封在近10多年的發展中走了彎路、出現了問題,因此,必須在此時刻保持高度警醒,正視問題、看清形勢、理順思路,否則就會在新一輪區域競爭中又將逐步淪為邊緣,失去此輪機遇,若再想謀求復興,只得空留哀嘆!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叄:上下求索

——市場經濟時代,尤其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時代,賦予了城市自身更多的發展活力和空間,如若再失去本輪機遇,則在迷失中沉淪是必然!


1、認清自我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認清自我,才能超越自我。

(1)單一性

開封最大的一個特徵是單一性的城市。首先,文化單一。雖然歷經4100多年滄桑,但真正對開封地域文化帶來深遠影響的是宋文化,在每個開封人心中根深蒂固。其次,人口單一。開封人口組成以本地人為主,基本無外來人口流入。第三,產業單一。基本無主導產業,所謂的主導產業只是基於城市自身內部產業比較而言,在更大尺度區域競爭中毫無優勢和競爭力可言。第四,經濟單一。除了未改制徹底的國有和集體經濟,民營經濟基本沒有。以上要素構成了開封城市的單一性,正因為單一性,造就了封閉落後保守,缺乏活力和創新,另一方面也造就了過分自戀同時又極度自卑的城市特質。

(2)五大短板

概括來說,開封存在以下六大短板:一、缺戰略。多是對上層戰略的被動跟進,命題時思維,缺乏自主創新探索,沒有真正結合自身的長遠戰略,使得鄭汴一體化的十多年,不僅自身逐步滯後,更被趕超。二、缺定力。由於未有真正結合自身的長遠戰略全面統籌,使得全市戰略和發展思路時刻在變,無法形成合力和工作成效疊加。三、缺資金。自身經濟體量小,難以將戰略和思路有效實施。四、缺活力。無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市場機制,民營經濟發展滯後,整體市場缺乏活力。五、缺人才。目前的一大弊端是缺乏外來人口,尤其是高端人口的注入,實際上歷來也非常注重人才引進,但為何一直效果欠佳,根源在於沒有發達的經濟、充足的就業創業機會、廣闊的上升空間、高端的配套設施和良好的生活環境、封閉的社會氛圍,相反,為何成都能被成為“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應該多向其學習。六、缺投資。基於以上五項因素,使得招商引資工作舉步維艱。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2、十大協調

(1)自身與鄭州關係

實際上,一直以來,開封並沒有真正認清與鄭州之間的關係,沒有擺正和鄭州之間應有的地位、態度和定位,一直存在認知誤區,這是影響一系列決策的根源。

首先,自身定位誤判。從國家和河南省決策層來看,省域的中心只有一個——鄭州,決定了一切的資源和要素一定優先向鄭州集聚;從建制上,鄭州是省會,而開封市普通的地級市;從人口和經濟體量來看,鄭州都數倍於開封;從地緣關係來看,邊界距離不足40公里;這些都決定了兩者之間地位不可能是兄弟平等關係,只可能是從屬關係,只有找準適合自身的功能定位才是根本出路。

其次,盲目求大求規模。片面地認為規模越大實力越強,缺乏對城市區域功能的認知。放眼全球,頂級城市之間的競爭,根本不是規模的較量,而在於功能層級,功能決定一切。論規模,當今世界,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拉美國家特大城市比比皆是,又有哪幾個位列全球城市,哪個不是中等收入陷阱,貧民窟遍佈?

第三,對一體化存在誤判。過分解讀所謂的一體化即為空間、設施的一體化,因此,盲目追求空間外延式擴張、產業帶的建設,將全市有限的資源和財力孤注一擲,加速了本市的空心化,並形成一片片、一條條的空間圖斑和巨量的空曠用地。忽視了城市間功能的互補才是一體化的精髓,更忽略了一體化進程的漸進性。

第四,過分就鄭汴談鄭汴,忽視與周邊區域間的協調。實際上,自中原城市群開始建設的10多年來,城市群內部,甚至外圍的各城市都在考慮加強如鄭州之間的空間聯繫和功能互補,尤其是許昌、新鄉、焦作,如許昌積極北上,建設許昌新區、航空港試驗區承接區、長葛華夏幸福產業新城,新鄉則積極推進平原新區,謀求與鄭州跨黃河合作,各大開放商更是早已著手佈局,平原新區各類樓盤早已建成;焦作亦是不甘落後,積極充當鄭州西北向與太原加強合作的紐帶作用,武陟華夏幸福產業新城建設和招商更是如火如荼;不能就鄭汴一體化談鄭汴一體化,極易陷入僅考慮與鄭州之間的探討,而忽視周邊區域之間關係的思索,尤其更大空間尺度的戰略定位,很容易迷失方向。

(2)市區與市域關係

鄭汴一體化這10多年,鄭州可以說是在全域化發展,而開封則只有城區參與,可以說就是在單兵作戰,最終形成了一大奇觀,都市區內的典型“空間二元”:1)開封整體實力與鄭州都市區之間差距拉大;2)市區與郊縣差距拉大。緊鄰都市區反而加速衰落,形成極不和諧的“燈下黑”、“都市區型貧窮”,根源在於發展重心偏離。缺乏強有力的縣域經濟支撐,市區只能是無本之木,根本難以為繼,更無法在激烈的區域競爭中獲取優勢。

(3)新區與舊區關係

首先,未認識到自身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在於老城區,而是將有限的財力集中於追求與鄭州等量齊觀的汴西新區,盲目求大、即趕快上,誠然汴西新區建設也可圈可點,尤其汴西湖彰顯了城市氣魄和格局,但忽視了城市自身地位和競爭力,導致了目前的房價虛高、房屋空置、設施配套滯後、缺乏活力。

其次,老城區雖經過“一湖兩巷三園九館”等一系列改造有較大改觀,但依然因棚戶區遍佈、環境整治不力、道路改造滯後、設施配套匱乏等影響,與開封市所提出的“國際文化旅遊名城”目標差距甚遠。

(4)營商關係

民營經濟單薄一直是制約開封經濟發展的一大短板,從體量來看,民營經濟隊伍還較小,目前全市上市企業僅有約10家,且基本全是新三板,市場競爭力十分有限。

固然,民營經濟的發展與地方文化基因和其他諸多因素有關,但其中營商環境是一個關鍵因素,可喜的是,開封市也開始意識到該問題,並在前不久召開了全市的民營經濟座談會,但總體來看目前還更多的停留在形式層面,亟需在務實操作層面給予民營企業更多支持,要遠學浙江、近學許昌,為民營企業發展營造更加肥沃的土壤。

(5)文旅與工業關係

縱觀開封40年來的經濟發展歷程,幾乎可以說就是文旅與工業之間此消彼長的過程,尤其是在鄭汴一體化提出後的最近10多年,曾經也存在過很多認識誤區,將兩者對立起來。

雖然目前正式說法是“新型工業化”與“國際文化旅遊名城”並駕齊驅,但在實際工作中仍會存在偏差,主要表現為:其一,工作重心上偏向工業為主。最典型的莫過於在招商引資過程中以經濟增長為首要衡量指標,對項目類型是否對旅遊城市定位相匹配暫且勿論。其二,空間佈局上的相互博弈。尤其是在產業集聚區戰略下,各區爭相擴建產業園區,從而造成園區四面開花、工業四面圍城的尷尬窘境,極大地影響城市整體空間形象和環境品質提升,與旅遊城市定位不符。

(6)“古都復興”與“古城更新”關係

對於歷史城區的保護和利用上存在一大誤區,那就是未充分認識到“古都”與“古城”之間區別。尤其是對曾經“八荒爭湊,萬國鹹通”的世界名都,缺乏大的魄力和格局,僅僅定位為一般的中小歷史文化名城來改造和更新,缺少西安大唐芙蓉園為代表的“曲江模式”,也缺乏大同古城復建的大手筆,更缺乏德國古根海姆博物館的經典標杆項目,也缺乏成都錦裡和寬窄巷子的精品項目,歸根到底是缺乏放眼天下的視野和胸懷。曾經影響世界城市格局的東京城坊市格局和商業文明,也只能在壓縮版的清明上河園景區內體驗到,實際上更應該在整個古都復興中得到真正體現,曾經的輝煌也只能在《清明上河圖》的畫卷中和《東京夢華錄》的文字中尋覓,這本身就是一種“暴殄天物”。

(7)小旅遊與大旅遊關係

雖然說開封旅遊業發展已幾十年,無論是發展經驗,還是當前的旅遊經濟產值,在省內都處於前列,但是必須指出,當前的發展模式依然是延續以觀光旅遊為主導的“景區型經濟”。景點類型單一,人文景點多且集中,遊客多以觀光遊為主,加之景區多為國有景區,缺乏產品創新,景點間產品同質化明顯加之都收費,所以只會在有限的景點中挑選精華景點而不去其他景點,更進一步縮短觀光時間。自然景觀和休閒環境缺乏,城市品位和環境品質亟待提高,並且接待設施數量和類型單一,尤其高檔次的不多,造成遊客在開封停留時間短,消費水平低,旅遊產出比不高,未能真正起到旅遊作為戰略支柱產業的功能。這種以傳統的“景區型經濟”為代表的小旅遊亟需轉型,由“小旅遊”走向“大旅遊”。

(8)融資關係

將金融放在第八項來談論,並不意味著不重要。可以說金融是當前面臨所有問題的“最大瓶頸”,也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金鑰匙”,但對金融的認知的缺乏和金融工具的熟練運用,恰恰也正是開封市所面臨的“最大難題”。

當前所有的建設和項目的開發,幾乎全部是用有限的財力和有限的融資手段來支撐。2017年,宋都古城文化產業園區項目總投資近100億元,完成投資超過45億元,收儲土地1000多畝,通過各類戰略支持和金融機構融資,近三年累計直接融資超40億元;設立的有文化旅遊發展專項資金,每年投入5000萬,這些對於一個地級市來說,尤其對於致力於打造國際文化旅遊名城的古都來說,可謂杯水車薪,在資金如此窘迫之下,根本不可能建造出轟動性的標杆項目,更難以引起市場轟動效應,帶動城市的跨越式發展。

(9)城市與黃河關係

一部開封城市史,可以說就是開封與黃河的愛恨糾葛史。開封的興衰更替與黃河有太多淵源,同時,相信大多數人知道開封也是從教科書上的“地上懸河”開始,因此,談論開封的發展,必然要考慮黃河。但長久以來,開封並沒有充分利用好黃河這一王牌資源。如何在保障城市和黃河防洪的前提下,巧妙利用舉世無雙的“地上懸河”和生態旅遊資源優勢,將黃河的“綠”與開封的“文”完美結合,真正做成有全球影響力的文化旅遊品牌是未來開封要認真考慮的重大事項,也是開封謀求國際文化旅遊名城的最大王牌。

(10)新開封與老開封關係

這涉及到城市的形象認知,正如1994年《經濟日報》對於開封的認知:封閉、落後;2005年,克里斯托弗對於開封的認知:落後、衰敗、落魄,這應該是外界大多數人對於開封的認知,一旦這樣的形象在人們心中定形,則很難改變,進而會極大地影響消費決策、旅遊地選擇、招商引資等一系列行為,無疑對於開封造成深遠影響。未來,必須進行自身的形象重塑,扭轉古老封閉落後的舊開封,重塑活力開放包容創新宜居的新開封。

"

作者:李俊鵬

大鵬視野戰略策劃中心 主任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2005年5月22日,著名專欄作家克里斯托夫發表評論文章:《從開封到紐約———輝煌如過眼煙雲》,一石激起千層浪,迅速震醒了河南,更震醒了沉睡中的開封!自此拉開了鄭汴一體化的序幕,開封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絕佳戰略機遇期。而今,10多年過去,在這期間,開封收穫了什麼?錯失了什麼?未來又將走向哪裡?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壹:千年一嘆

——古今興衰多少事,說不盡千古大宋情


1、不解的大宋東京情

到過開封的人,想必都會去過開封的龍頭景區-——清明上河園,更會對其宣傳語“一朝步入畫卷,一日夢迴千年”印象深刻。

不錯,千百年來,每個開封人內心都有一個說不清的“大宋情”、道不明的“東京夢”,從古至今,不曾改變!千年前,孟元老用《東京夢華錄》訴說著復興夢;千年後,開封人用《清明上河園》暢想著復興夢。沒有在開封生活過,或對開封不瞭解的人,很難真正體會這種情節。

2、自古帝王都

開封位列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說起開封的歷史,無疑更是燦爛的和輝煌的。從建城史來說,自建基伊始,至今至今已逾4100年,可以說見證整個中國歷史變遷、華夏文明傳承;從建都史來看,更是值得濃墨重彩、大書特書的,自夏朝於老丘建都,歷經戰國時魏、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和金共八個朝代,名副其實的“八朝古都”,其中,北宋東京城更是曾達到中國都城史的巔峰。

千年前的北宋東京城,在世界上的地位約等於如今的紐約!無論是人口,還是經濟、文化、科技成就,抑或坊市格局,都達到了同時代,甚至於直至近代,世界各國城市都難以企及的高度。11世紀時,北宋東京城人口超過100萬,而倫敦當時只有1.5萬人。在城市數千年發展中,屢次易名,曾稱之為:老丘、啟封、浚儀、大梁、汴州、汴梁、東都、汴京、東京等眾多名稱,但最輝煌、開封人最引以自豪、最樂於傳承的依然是北宋“東京”城。

3、浩蕩的歷史,跌宕的變遷

——城市的發展大多是時代產物,與城市自身關係不大。但歷經數千年的演變,會逐步內化為區域文化基因,尤其是經過大的變遷會更加強化某些文化特質,進而深刻後世對重大決策的判斷和抉擇。

(1)大歷史觀下的千年輪迴

從長時段的時間維度來審視,自開封建基,而今已4000餘年;自戰國魏建都,至今2000多年;北宋開國,登峰造極至今也逾1000多年;可以看出基本上是一千年一個興衰週期,也就是說,自北宋建都至今,開封又經歷和基本完成了新一輪的千年興衰期。

(2)浩蕩的城市歷程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以此來形容開封再合適不過。一部開封史,半部中國史,這一點不為過。細數開封建城史,至今4100多年,期間經歷眾多朝代更替,尤其是曾作為八朝古都,更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焦點,承載了太多的輝煌,更見證了歷史興衰。縱觀數千年發展,真正主宰開封城市發展進程的主要是地位、交通條件、紛爭和黃河氾濫。

農業文明時期,城市地位的高低決定了城市發展建制規模、經濟水平,某種程度上,開封城市變遷史也就是城市地位高低的變遷史;交通條件,尤其是在近代鐵路發明之前,水運交通條件,可以說是城市,甚至是整個朝代的命脈,“因水而興、因水而衰”,以此來形容開封無比恰當,從戰國時的“鴻溝”,再到北宋的“汴河”,無不締造了開封的輝煌,也因為近代以來水系的堵塞以及鐵路的興起,開封逐步衰敗;除去趙匡胤實現朝代的平穩更替,任何一次的朝代更替必然是伴隨著一次次的紛爭和一次次的城池破壞和重建;開封人對於黃河可謂愛恨交加,黃河孕育了開封,同時也歷次毀滅了開封,開封“城摞城”的奇觀也多是拜黃河所賜,隨著黃河的歷次改道,尤其近代以來,黃河帶來的泛濫多達百餘次,對開封城市構成了極大威脅。

(3)跌宕的現代變遷

近半個多世紀以來,開封完成了大的歷史變遷,進入了真正的和平發展時期,城市的影響因素也發生了根本改變,以往的黃河氾濫、水運等因素淡出歷史舞臺。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現代以來開封發展影響因素

和平穩定,並不意味著發展步伐就此停滯,相反,對於開封來說,歷程同樣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至近幾十年河南的發展,可以說就是開封和鄭州的“雙城故事會”。對於開封來說,1954年,省會由開封遷往鄭州,十幾萬人撤離,且都是精英階層;1983年,區劃調整,將鞏義、新密、登封等經濟強縣併入鄭州,使原本就元氣大傷的開封,更加雪上結霜,不僅僅是物質、經濟層面的,更是心理上的打擊;自此之後,長達十幾年,經濟持續低迷,大約到1993年左右,跌入歷史最低谷。以至於,1994年2月28日,《經濟日報》頭版頭條以《開封何時能“開封”》為題,指出“人稱“鄭汴洛”,曾以“豫老二”聞名的開封,在改革開放中落後了,主要經濟指標排名全部在全省後幾位“。面對低迷的經濟、尷尬的現實,回憶曾經的輝煌、過往的榮耀,這種心理落差、這種複雜心境,可想而知!

雖同為八朝古都,都歷經朝代更替,但而今,西安也罷,杭州也罷,南京也罷,如今仍為省會,至少享受一省之寵,更遑論北京貴為首都,即使洛陽,也享有8縣1市6區,兩倍有餘於自身的廣大腹地優勢、巨大的經濟體量和雄厚的工業基礎。而對於開封,縱觀其歷史跌宕程度之大、曾經創造輝煌之高,尤其是近現當代以來所經歷變遷之複雜,都是其它古都不曾經歷過,使得與洛陽,西安等城市相比,開封人民的心態更為複雜多樣,可謂五味雜陳。面對尷尬的現實窘境,愈加激發了開封人對於過往歷史的眷戀,因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何開封人的大宋東京情節為何如此強烈。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貳:十年之問

——鄭汴一體化這十多年是開封最接近復興夢的戰略機遇期,在這十多年,開封經歷了什麼,收穫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


1、偶然VS必然

所謂物極必反,正當開封在低谷“顧影自憐”之時,終於,到了2005年,開封迎來了自己的貴人,更神奇的是,這位貴人來自於千年後的世界第一大都會、大洋彼岸的紐約!是歷史的偶然也好,是歷史的必然也罷,正是這位貴人的一次看似無心之舉,完成了東西方兩大都會跨越時空的“第一次牽手”!

2、歷史的跨越

客觀來說,正是得益於鄭汴一體化,使得開封徹底走出了發展低谷,徹底擺脫了上世紀90年代,各類經濟指標幾乎墊底的尷尬境地,成為河南省中原城市群、中原經濟區建設中的第一批最先受益者,更是在建設之初成為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寵兒。鄭汴一體化成為全國競相學習的對象,開封成為全省各地市的榜樣和豔羨的對象。

具體表現在:全市經濟總量和增速,一度曾經在省域地市排名中比較靠前,甚至某些單項指標名列前茅;城市空間格局實現質的飛躍,城市框架拉大,徹底擺脫受制於老城區的限制,新區和老區雙核引領,汴西新區傲然屹立,汴西湖更是如一顆璀璨明珠,為整個城市添彩;設施更是超前先行,鄭開大道、物流通道、開港大道、鄭開城際軌道、鄭開公交、電信同城等一系列建設和舉措穩步推進;招商引資更是如魚得水,引進各類項目,尤其如奇瑞、恆大、銀基、綠地、建業等一大批知名企業項目入駐;產業結構逐步優化,新型工業化為代表的二產和文化旅遊為代表的三產交相輝映;尤其文化旅遊業的發展,更是異彩紛呈,宋都古城文化產業園區,獲得肯定和讚許,推出的“一河兩街三秀”“一湖兩巷三園九館”等一大批文化旅遊精品,是對開封已形成的文化資源的利用和整合,御河的開通凸顯出開封北方水城的特色,可以說近10多年的發展,對於開封自身來說,確實是質的飛躍。

3、反思:鄭汴一體化真偽之辨

正如著名區域經濟學者芒福德所說,任何城市問題皆是區域問題。因此,要求看任何一座城市的發展,一方面要縱向來看城市自身發展,另一方面也要橫向來看整體宏觀形勢和區域發展,如此才能對城市有一個立體和全面的客觀認知。誠然,開封在近10多年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發展對於不同城市而言,是相同的,開封在發展,其它城市也在發展,甚至發展的更迅猛,而且橫向之間的比較顯得更為重要和迫切。實際上,也正是在鄭汴一體化轟轟烈烈開展的10多年間,開封面臨的區域發展形勢也發生了巨大變化,變得更為複雜和微妙,甚至可以說,變得更為嚴峻!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2017年河南省各地市GDP情況

具體表現在:(1)戰略地位下降,由“唯一”變為“之一”。曾經鄭汴一體化是作為推進中原城市群建設的唯一核心引擎,到如今“1+4”構建大鄭州都市區, “鄭許融合” 更是後來居上,短短一年之內上升為“鄭許一體化”,與鄭汴一體化並駕齊驅,且勢頭更猛。在含金量非常高的“自貿區”和“自創區”戰略中,也被洛陽、新鄉各搶走一杯羹;(2)經濟相對滯後,屢被趕超,依然處於第三陣營。雖然在鄭汴一體化之初取得了較大的經濟發展 ,但只是相對和短期的優勢,後來逐步被其它地市趕超,以2017年經濟總量和增速來看,依然處於全省中下游,並且隨著中原城市群中各地市的積極推進,開封原本佔優的某些指標也開始逐步被追上,甚至趕超。(3)房價、地價高企,尤其是新區房價極速增高,拉高了進入門檻,降低了區域競爭力,與自身經濟水平和地位不相稱,弱化了後發優勢和區域競爭優勢。(4)汴西新區大量空置、老城區凋敝、棚戶區遍佈;(5)招商引資和招賢納才雙雙舉步維艱。招商項目來看,大多是地產項目,實業項目並不多,屈指可數的奇瑞、啟源、恆大等少數優質項目,諾大的產業集聚區空置等。

總之,開封曾經在2005年伊始所享有的作為中原城市群唯一核心引擎的“鄭汴一體化”光環,逐漸變得黯淡,處境開始變得更為微妙。更直白一點說,開封在近10多年的發展中走了彎路、出現了問題,因此,必須在此時刻保持高度警醒,正視問題、看清形勢、理順思路,否則就會在新一輪區域競爭中又將逐步淪為邊緣,失去此輪機遇,若再想謀求復興,只得空留哀嘆!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叄:上下求索

——市場經濟時代,尤其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時代,賦予了城市自身更多的發展活力和空間,如若再失去本輪機遇,則在迷失中沉淪是必然!


1、認清自我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認清自我,才能超越自我。

(1)單一性

開封最大的一個特徵是單一性的城市。首先,文化單一。雖然歷經4100多年滄桑,但真正對開封地域文化帶來深遠影響的是宋文化,在每個開封人心中根深蒂固。其次,人口單一。開封人口組成以本地人為主,基本無外來人口流入。第三,產業單一。基本無主導產業,所謂的主導產業只是基於城市自身內部產業比較而言,在更大尺度區域競爭中毫無優勢和競爭力可言。第四,經濟單一。除了未改制徹底的國有和集體經濟,民營經濟基本沒有。以上要素構成了開封城市的單一性,正因為單一性,造就了封閉落後保守,缺乏活力和創新,另一方面也造就了過分自戀同時又極度自卑的城市特質。

(2)五大短板

概括來說,開封存在以下六大短板:一、缺戰略。多是對上層戰略的被動跟進,命題時思維,缺乏自主創新探索,沒有真正結合自身的長遠戰略,使得鄭汴一體化的十多年,不僅自身逐步滯後,更被趕超。二、缺定力。由於未有真正結合自身的長遠戰略全面統籌,使得全市戰略和發展思路時刻在變,無法形成合力和工作成效疊加。三、缺資金。自身經濟體量小,難以將戰略和思路有效實施。四、缺活力。無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市場機制,民營經濟發展滯後,整體市場缺乏活力。五、缺人才。目前的一大弊端是缺乏外來人口,尤其是高端人口的注入,實際上歷來也非常注重人才引進,但為何一直效果欠佳,根源在於沒有發達的經濟、充足的就業創業機會、廣闊的上升空間、高端的配套設施和良好的生活環境、封閉的社會氛圍,相反,為何成都能被成為“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應該多向其學習。六、缺投資。基於以上五項因素,使得招商引資工作舉步維艱。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2、十大協調

(1)自身與鄭州關係

實際上,一直以來,開封並沒有真正認清與鄭州之間的關係,沒有擺正和鄭州之間應有的地位、態度和定位,一直存在認知誤區,這是影響一系列決策的根源。

首先,自身定位誤判。從國家和河南省決策層來看,省域的中心只有一個——鄭州,決定了一切的資源和要素一定優先向鄭州集聚;從建制上,鄭州是省會,而開封市普通的地級市;從人口和經濟體量來看,鄭州都數倍於開封;從地緣關係來看,邊界距離不足40公里;這些都決定了兩者之間地位不可能是兄弟平等關係,只可能是從屬關係,只有找準適合自身的功能定位才是根本出路。

其次,盲目求大求規模。片面地認為規模越大實力越強,缺乏對城市區域功能的認知。放眼全球,頂級城市之間的競爭,根本不是規模的較量,而在於功能層級,功能決定一切。論規模,當今世界,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拉美國家特大城市比比皆是,又有哪幾個位列全球城市,哪個不是中等收入陷阱,貧民窟遍佈?

第三,對一體化存在誤判。過分解讀所謂的一體化即為空間、設施的一體化,因此,盲目追求空間外延式擴張、產業帶的建設,將全市有限的資源和財力孤注一擲,加速了本市的空心化,並形成一片片、一條條的空間圖斑和巨量的空曠用地。忽視了城市間功能的互補才是一體化的精髓,更忽略了一體化進程的漸進性。

第四,過分就鄭汴談鄭汴,忽視與周邊區域間的協調。實際上,自中原城市群開始建設的10多年來,城市群內部,甚至外圍的各城市都在考慮加強如鄭州之間的空間聯繫和功能互補,尤其是許昌、新鄉、焦作,如許昌積極北上,建設許昌新區、航空港試驗區承接區、長葛華夏幸福產業新城,新鄉則積極推進平原新區,謀求與鄭州跨黃河合作,各大開放商更是早已著手佈局,平原新區各類樓盤早已建成;焦作亦是不甘落後,積極充當鄭州西北向與太原加強合作的紐帶作用,武陟華夏幸福產業新城建設和招商更是如火如荼;不能就鄭汴一體化談鄭汴一體化,極易陷入僅考慮與鄭州之間的探討,而忽視周邊區域之間關係的思索,尤其更大空間尺度的戰略定位,很容易迷失方向。

(2)市區與市域關係

鄭汴一體化這10多年,鄭州可以說是在全域化發展,而開封則只有城區參與,可以說就是在單兵作戰,最終形成了一大奇觀,都市區內的典型“空間二元”:1)開封整體實力與鄭州都市區之間差距拉大;2)市區與郊縣差距拉大。緊鄰都市區反而加速衰落,形成極不和諧的“燈下黑”、“都市區型貧窮”,根源在於發展重心偏離。缺乏強有力的縣域經濟支撐,市區只能是無本之木,根本難以為繼,更無法在激烈的區域競爭中獲取優勢。

(3)新區與舊區關係

首先,未認識到自身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在於老城區,而是將有限的財力集中於追求與鄭州等量齊觀的汴西新區,盲目求大、即趕快上,誠然汴西新區建設也可圈可點,尤其汴西湖彰顯了城市氣魄和格局,但忽視了城市自身地位和競爭力,導致了目前的房價虛高、房屋空置、設施配套滯後、缺乏活力。

其次,老城區雖經過“一湖兩巷三園九館”等一系列改造有較大改觀,但依然因棚戶區遍佈、環境整治不力、道路改造滯後、設施配套匱乏等影響,與開封市所提出的“國際文化旅遊名城”目標差距甚遠。

(4)營商關係

民營經濟單薄一直是制約開封經濟發展的一大短板,從體量來看,民營經濟隊伍還較小,目前全市上市企業僅有約10家,且基本全是新三板,市場競爭力十分有限。

固然,民營經濟的發展與地方文化基因和其他諸多因素有關,但其中營商環境是一個關鍵因素,可喜的是,開封市也開始意識到該問題,並在前不久召開了全市的民營經濟座談會,但總體來看目前還更多的停留在形式層面,亟需在務實操作層面給予民營企業更多支持,要遠學浙江、近學許昌,為民營企業發展營造更加肥沃的土壤。

(5)文旅與工業關係

縱觀開封40年來的經濟發展歷程,幾乎可以說就是文旅與工業之間此消彼長的過程,尤其是在鄭汴一體化提出後的最近10多年,曾經也存在過很多認識誤區,將兩者對立起來。

雖然目前正式說法是“新型工業化”與“國際文化旅遊名城”並駕齊驅,但在實際工作中仍會存在偏差,主要表現為:其一,工作重心上偏向工業為主。最典型的莫過於在招商引資過程中以經濟增長為首要衡量指標,對項目類型是否對旅遊城市定位相匹配暫且勿論。其二,空間佈局上的相互博弈。尤其是在產業集聚區戰略下,各區爭相擴建產業園區,從而造成園區四面開花、工業四面圍城的尷尬窘境,極大地影響城市整體空間形象和環境品質提升,與旅遊城市定位不符。

(6)“古都復興”與“古城更新”關係

對於歷史城區的保護和利用上存在一大誤區,那就是未充分認識到“古都”與“古城”之間區別。尤其是對曾經“八荒爭湊,萬國鹹通”的世界名都,缺乏大的魄力和格局,僅僅定位為一般的中小歷史文化名城來改造和更新,缺少西安大唐芙蓉園為代表的“曲江模式”,也缺乏大同古城復建的大手筆,更缺乏德國古根海姆博物館的經典標杆項目,也缺乏成都錦裡和寬窄巷子的精品項目,歸根到底是缺乏放眼天下的視野和胸懷。曾經影響世界城市格局的東京城坊市格局和商業文明,也只能在壓縮版的清明上河園景區內體驗到,實際上更應該在整個古都復興中得到真正體現,曾經的輝煌也只能在《清明上河圖》的畫卷中和《東京夢華錄》的文字中尋覓,這本身就是一種“暴殄天物”。

(7)小旅遊與大旅遊關係

雖然說開封旅遊業發展已幾十年,無論是發展經驗,還是當前的旅遊經濟產值,在省內都處於前列,但是必須指出,當前的發展模式依然是延續以觀光旅遊為主導的“景區型經濟”。景點類型單一,人文景點多且集中,遊客多以觀光遊為主,加之景區多為國有景區,缺乏產品創新,景點間產品同質化明顯加之都收費,所以只會在有限的景點中挑選精華景點而不去其他景點,更進一步縮短觀光時間。自然景觀和休閒環境缺乏,城市品位和環境品質亟待提高,並且接待設施數量和類型單一,尤其高檔次的不多,造成遊客在開封停留時間短,消費水平低,旅遊產出比不高,未能真正起到旅遊作為戰略支柱產業的功能。這種以傳統的“景區型經濟”為代表的小旅遊亟需轉型,由“小旅遊”走向“大旅遊”。

(8)融資關係

將金融放在第八項來談論,並不意味著不重要。可以說金融是當前面臨所有問題的“最大瓶頸”,也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金鑰匙”,但對金融的認知的缺乏和金融工具的熟練運用,恰恰也正是開封市所面臨的“最大難題”。

當前所有的建設和項目的開發,幾乎全部是用有限的財力和有限的融資手段來支撐。2017年,宋都古城文化產業園區項目總投資近100億元,完成投資超過45億元,收儲土地1000多畝,通過各類戰略支持和金融機構融資,近三年累計直接融資超40億元;設立的有文化旅遊發展專項資金,每年投入5000萬,這些對於一個地級市來說,尤其對於致力於打造國際文化旅遊名城的古都來說,可謂杯水車薪,在資金如此窘迫之下,根本不可能建造出轟動性的標杆項目,更難以引起市場轟動效應,帶動城市的跨越式發展。

(9)城市與黃河關係

一部開封城市史,可以說就是開封與黃河的愛恨糾葛史。開封的興衰更替與黃河有太多淵源,同時,相信大多數人知道開封也是從教科書上的“地上懸河”開始,因此,談論開封的發展,必然要考慮黃河。但長久以來,開封並沒有充分利用好黃河這一王牌資源。如何在保障城市和黃河防洪的前提下,巧妙利用舉世無雙的“地上懸河”和生態旅遊資源優勢,將黃河的“綠”與開封的“文”完美結合,真正做成有全球影響力的文化旅遊品牌是未來開封要認真考慮的重大事項,也是開封謀求國際文化旅遊名城的最大王牌。

(10)新開封與老開封關係

這涉及到城市的形象認知,正如1994年《經濟日報》對於開封的認知:封閉、落後;2005年,克里斯托弗對於開封的認知:落後、衰敗、落魄,這應該是外界大多數人對於開封的認知,一旦這樣的形象在人們心中定形,則很難改變,進而會極大地影響消費決策、旅遊地選擇、招商引資等一系列行為,無疑對於開封造成深遠影響。未來,必須進行自身的形象重塑,扭轉古老封閉落後的舊開封,重塑活力開放包容創新宜居的新開封。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3、大勢研判

——認清形勢,把握趨勢

(1)都市區化趨勢明顯

對於中原城市群來說,打造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大鄭州都市區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期的戰略中心,結合鄭州當下所處的城市發展階段,未來發展的主基調仍將是加速集聚,對於周邊區域的虹吸效應還會持續增強。這就要求周邊城市必須與鄭州差異化發展,否則會在同質化競爭中持續受挫。同時,隨著快速交通時代的到來,都市圈內的時空距離在縮小,時空圈會逐步變大,雙城生活時代也會逐步到來,這對於開封來說是巨大利好。

(2)文化休閒需求增加

當人均GDP達到3000美金,休閒旅遊需求就會快速增強,以目前中國經濟發展速度,這一時代會很快到來。隨著這一時代的到來,文化、旅遊、休閒等產業會快速發展,尤其是圍繞高消費群體的文化、商務、休閒、度假、健康、養生等業態會井噴式增長,相比傳統的大眾旅遊,這類業態投入產出比更高,對地方經濟帶動能力更強。

(3)生態宜居需求增加

經過40年發展,我國已由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逐步向生態文明時代轉型。在新時代,人們對於生態水平、環境質量、生活品質會有更高的要求,相比大城市的擁堵、汙染、高房價、快節奏,生態優美、環境優良、舒適宜居的中小城市,對於居民,尤其是精英階層會有越來越強的吸引力。

(4)綠色發展時代來臨

隨著生活品質的提升,人們對於綠色食品、健康食品的需求和要求會越來越高。對於大鄭州都市區,未來將有可能是容納兩三千萬人的巨型城市,巨量的人口,則意味著巨大的食品、農產品、蔬菜,尤其是綠色和有機農產品和品牌農產品的巨大需求。

(5)城市競爭升級換代

主要是兩個方面:其一,相比傳統城市之間競爭,未來城市間競爭會進一步加劇,激烈程度會遠超以往;其二,城市,尤其是高層階的城市之間的競爭,已由單純規模和數量競爭,逐步轉化為功能和質量競爭。

(6)考核趨於多元

在新時代,對於主政者來說,考核趨於多元化,不再唯GDP論英雄,而是以特色取勝。這實際上包含兩層意思,一則考核多元,不再唯GDP定成敗,而以特色取勝;二則特色化,特色化不排斥GDP,如若定位精準科學,反而更利於拉動GDP。

"

作者:李俊鵬

大鵬視野戰略策劃中心 主任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2005年5月22日,著名專欄作家克里斯托夫發表評論文章:《從開封到紐約———輝煌如過眼煙雲》,一石激起千層浪,迅速震醒了河南,更震醒了沉睡中的開封!自此拉開了鄭汴一體化的序幕,開封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絕佳戰略機遇期。而今,10多年過去,在這期間,開封收穫了什麼?錯失了什麼?未來又將走向哪裡?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壹:千年一嘆

——古今興衰多少事,說不盡千古大宋情


1、不解的大宋東京情

到過開封的人,想必都會去過開封的龍頭景區-——清明上河園,更會對其宣傳語“一朝步入畫卷,一日夢迴千年”印象深刻。

不錯,千百年來,每個開封人內心都有一個說不清的“大宋情”、道不明的“東京夢”,從古至今,不曾改變!千年前,孟元老用《東京夢華錄》訴說著復興夢;千年後,開封人用《清明上河園》暢想著復興夢。沒有在開封生活過,或對開封不瞭解的人,很難真正體會這種情節。

2、自古帝王都

開封位列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說起開封的歷史,無疑更是燦爛的和輝煌的。從建城史來說,自建基伊始,至今至今已逾4100年,可以說見證整個中國歷史變遷、華夏文明傳承;從建都史來看,更是值得濃墨重彩、大書特書的,自夏朝於老丘建都,歷經戰國時魏、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和金共八個朝代,名副其實的“八朝古都”,其中,北宋東京城更是曾達到中國都城史的巔峰。

千年前的北宋東京城,在世界上的地位約等於如今的紐約!無論是人口,還是經濟、文化、科技成就,抑或坊市格局,都達到了同時代,甚至於直至近代,世界各國城市都難以企及的高度。11世紀時,北宋東京城人口超過100萬,而倫敦當時只有1.5萬人。在城市數千年發展中,屢次易名,曾稱之為:老丘、啟封、浚儀、大梁、汴州、汴梁、東都、汴京、東京等眾多名稱,但最輝煌、開封人最引以自豪、最樂於傳承的依然是北宋“東京”城。

3、浩蕩的歷史,跌宕的變遷

——城市的發展大多是時代產物,與城市自身關係不大。但歷經數千年的演變,會逐步內化為區域文化基因,尤其是經過大的變遷會更加強化某些文化特質,進而深刻後世對重大決策的判斷和抉擇。

(1)大歷史觀下的千年輪迴

從長時段的時間維度來審視,自開封建基,而今已4000餘年;自戰國魏建都,至今2000多年;北宋開國,登峰造極至今也逾1000多年;可以看出基本上是一千年一個興衰週期,也就是說,自北宋建都至今,開封又經歷和基本完成了新一輪的千年興衰期。

(2)浩蕩的城市歷程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以此來形容開封再合適不過。一部開封史,半部中國史,這一點不為過。細數開封建城史,至今4100多年,期間經歷眾多朝代更替,尤其是曾作為八朝古都,更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焦點,承載了太多的輝煌,更見證了歷史興衰。縱觀數千年發展,真正主宰開封城市發展進程的主要是地位、交通條件、紛爭和黃河氾濫。

農業文明時期,城市地位的高低決定了城市發展建制規模、經濟水平,某種程度上,開封城市變遷史也就是城市地位高低的變遷史;交通條件,尤其是在近代鐵路發明之前,水運交通條件,可以說是城市,甚至是整個朝代的命脈,“因水而興、因水而衰”,以此來形容開封無比恰當,從戰國時的“鴻溝”,再到北宋的“汴河”,無不締造了開封的輝煌,也因為近代以來水系的堵塞以及鐵路的興起,開封逐步衰敗;除去趙匡胤實現朝代的平穩更替,任何一次的朝代更替必然是伴隨著一次次的紛爭和一次次的城池破壞和重建;開封人對於黃河可謂愛恨交加,黃河孕育了開封,同時也歷次毀滅了開封,開封“城摞城”的奇觀也多是拜黃河所賜,隨著黃河的歷次改道,尤其近代以來,黃河帶來的泛濫多達百餘次,對開封城市構成了極大威脅。

(3)跌宕的現代變遷

近半個多世紀以來,開封完成了大的歷史變遷,進入了真正的和平發展時期,城市的影響因素也發生了根本改變,以往的黃河氾濫、水運等因素淡出歷史舞臺。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現代以來開封發展影響因素

和平穩定,並不意味著發展步伐就此停滯,相反,對於開封來說,歷程同樣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至近幾十年河南的發展,可以說就是開封和鄭州的“雙城故事會”。對於開封來說,1954年,省會由開封遷往鄭州,十幾萬人撤離,且都是精英階層;1983年,區劃調整,將鞏義、新密、登封等經濟強縣併入鄭州,使原本就元氣大傷的開封,更加雪上結霜,不僅僅是物質、經濟層面的,更是心理上的打擊;自此之後,長達十幾年,經濟持續低迷,大約到1993年左右,跌入歷史最低谷。以至於,1994年2月28日,《經濟日報》頭版頭條以《開封何時能“開封”》為題,指出“人稱“鄭汴洛”,曾以“豫老二”聞名的開封,在改革開放中落後了,主要經濟指標排名全部在全省後幾位“。面對低迷的經濟、尷尬的現實,回憶曾經的輝煌、過往的榮耀,這種心理落差、這種複雜心境,可想而知!

雖同為八朝古都,都歷經朝代更替,但而今,西安也罷,杭州也罷,南京也罷,如今仍為省會,至少享受一省之寵,更遑論北京貴為首都,即使洛陽,也享有8縣1市6區,兩倍有餘於自身的廣大腹地優勢、巨大的經濟體量和雄厚的工業基礎。而對於開封,縱觀其歷史跌宕程度之大、曾經創造輝煌之高,尤其是近現當代以來所經歷變遷之複雜,都是其它古都不曾經歷過,使得與洛陽,西安等城市相比,開封人民的心態更為複雜多樣,可謂五味雜陳。面對尷尬的現實窘境,愈加激發了開封人對於過往歷史的眷戀,因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何開封人的大宋東京情節為何如此強烈。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貳:十年之問

——鄭汴一體化這十多年是開封最接近復興夢的戰略機遇期,在這十多年,開封經歷了什麼,收穫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


1、偶然VS必然

所謂物極必反,正當開封在低谷“顧影自憐”之時,終於,到了2005年,開封迎來了自己的貴人,更神奇的是,這位貴人來自於千年後的世界第一大都會、大洋彼岸的紐約!是歷史的偶然也好,是歷史的必然也罷,正是這位貴人的一次看似無心之舉,完成了東西方兩大都會跨越時空的“第一次牽手”!

2、歷史的跨越

客觀來說,正是得益於鄭汴一體化,使得開封徹底走出了發展低谷,徹底擺脫了上世紀90年代,各類經濟指標幾乎墊底的尷尬境地,成為河南省中原城市群、中原經濟區建設中的第一批最先受益者,更是在建設之初成為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寵兒。鄭汴一體化成為全國競相學習的對象,開封成為全省各地市的榜樣和豔羨的對象。

具體表現在:全市經濟總量和增速,一度曾經在省域地市排名中比較靠前,甚至某些單項指標名列前茅;城市空間格局實現質的飛躍,城市框架拉大,徹底擺脫受制於老城區的限制,新區和老區雙核引領,汴西新區傲然屹立,汴西湖更是如一顆璀璨明珠,為整個城市添彩;設施更是超前先行,鄭開大道、物流通道、開港大道、鄭開城際軌道、鄭開公交、電信同城等一系列建設和舉措穩步推進;招商引資更是如魚得水,引進各類項目,尤其如奇瑞、恆大、銀基、綠地、建業等一大批知名企業項目入駐;產業結構逐步優化,新型工業化為代表的二產和文化旅遊為代表的三產交相輝映;尤其文化旅遊業的發展,更是異彩紛呈,宋都古城文化產業園區,獲得肯定和讚許,推出的“一河兩街三秀”“一湖兩巷三園九館”等一大批文化旅遊精品,是對開封已形成的文化資源的利用和整合,御河的開通凸顯出開封北方水城的特色,可以說近10多年的發展,對於開封自身來說,確實是質的飛躍。

3、反思:鄭汴一體化真偽之辨

正如著名區域經濟學者芒福德所說,任何城市問題皆是區域問題。因此,要求看任何一座城市的發展,一方面要縱向來看城市自身發展,另一方面也要橫向來看整體宏觀形勢和區域發展,如此才能對城市有一個立體和全面的客觀認知。誠然,開封在近10多年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發展對於不同城市而言,是相同的,開封在發展,其它城市也在發展,甚至發展的更迅猛,而且橫向之間的比較顯得更為重要和迫切。實際上,也正是在鄭汴一體化轟轟烈烈開展的10多年間,開封面臨的區域發展形勢也發生了巨大變化,變得更為複雜和微妙,甚至可以說,變得更為嚴峻!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2017年河南省各地市GDP情況

具體表現在:(1)戰略地位下降,由“唯一”變為“之一”。曾經鄭汴一體化是作為推進中原城市群建設的唯一核心引擎,到如今“1+4”構建大鄭州都市區, “鄭許融合” 更是後來居上,短短一年之內上升為“鄭許一體化”,與鄭汴一體化並駕齊驅,且勢頭更猛。在含金量非常高的“自貿區”和“自創區”戰略中,也被洛陽、新鄉各搶走一杯羹;(2)經濟相對滯後,屢被趕超,依然處於第三陣營。雖然在鄭汴一體化之初取得了較大的經濟發展 ,但只是相對和短期的優勢,後來逐步被其它地市趕超,以2017年經濟總量和增速來看,依然處於全省中下游,並且隨著中原城市群中各地市的積極推進,開封原本佔優的某些指標也開始逐步被追上,甚至趕超。(3)房價、地價高企,尤其是新區房價極速增高,拉高了進入門檻,降低了區域競爭力,與自身經濟水平和地位不相稱,弱化了後發優勢和區域競爭優勢。(4)汴西新區大量空置、老城區凋敝、棚戶區遍佈;(5)招商引資和招賢納才雙雙舉步維艱。招商項目來看,大多是地產項目,實業項目並不多,屈指可數的奇瑞、啟源、恆大等少數優質項目,諾大的產業集聚區空置等。

總之,開封曾經在2005年伊始所享有的作為中原城市群唯一核心引擎的“鄭汴一體化”光環,逐漸變得黯淡,處境開始變得更為微妙。更直白一點說,開封在近10多年的發展中走了彎路、出現了問題,因此,必須在此時刻保持高度警醒,正視問題、看清形勢、理順思路,否則就會在新一輪區域競爭中又將逐步淪為邊緣,失去此輪機遇,若再想謀求復興,只得空留哀嘆!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叄:上下求索

——市場經濟時代,尤其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時代,賦予了城市自身更多的發展活力和空間,如若再失去本輪機遇,則在迷失中沉淪是必然!


1、認清自我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認清自我,才能超越自我。

(1)單一性

開封最大的一個特徵是單一性的城市。首先,文化單一。雖然歷經4100多年滄桑,但真正對開封地域文化帶來深遠影響的是宋文化,在每個開封人心中根深蒂固。其次,人口單一。開封人口組成以本地人為主,基本無外來人口流入。第三,產業單一。基本無主導產業,所謂的主導產業只是基於城市自身內部產業比較而言,在更大尺度區域競爭中毫無優勢和競爭力可言。第四,經濟單一。除了未改制徹底的國有和集體經濟,民營經濟基本沒有。以上要素構成了開封城市的單一性,正因為單一性,造就了封閉落後保守,缺乏活力和創新,另一方面也造就了過分自戀同時又極度自卑的城市特質。

(2)五大短板

概括來說,開封存在以下六大短板:一、缺戰略。多是對上層戰略的被動跟進,命題時思維,缺乏自主創新探索,沒有真正結合自身的長遠戰略,使得鄭汴一體化的十多年,不僅自身逐步滯後,更被趕超。二、缺定力。由於未有真正結合自身的長遠戰略全面統籌,使得全市戰略和發展思路時刻在變,無法形成合力和工作成效疊加。三、缺資金。自身經濟體量小,難以將戰略和思路有效實施。四、缺活力。無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市場機制,民營經濟發展滯後,整體市場缺乏活力。五、缺人才。目前的一大弊端是缺乏外來人口,尤其是高端人口的注入,實際上歷來也非常注重人才引進,但為何一直效果欠佳,根源在於沒有發達的經濟、充足的就業創業機會、廣闊的上升空間、高端的配套設施和良好的生活環境、封閉的社會氛圍,相反,為何成都能被成為“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應該多向其學習。六、缺投資。基於以上五項因素,使得招商引資工作舉步維艱。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2、十大協調

(1)自身與鄭州關係

實際上,一直以來,開封並沒有真正認清與鄭州之間的關係,沒有擺正和鄭州之間應有的地位、態度和定位,一直存在認知誤區,這是影響一系列決策的根源。

首先,自身定位誤判。從國家和河南省決策層來看,省域的中心只有一個——鄭州,決定了一切的資源和要素一定優先向鄭州集聚;從建制上,鄭州是省會,而開封市普通的地級市;從人口和經濟體量來看,鄭州都數倍於開封;從地緣關係來看,邊界距離不足40公里;這些都決定了兩者之間地位不可能是兄弟平等關係,只可能是從屬關係,只有找準適合自身的功能定位才是根本出路。

其次,盲目求大求規模。片面地認為規模越大實力越強,缺乏對城市區域功能的認知。放眼全球,頂級城市之間的競爭,根本不是規模的較量,而在於功能層級,功能決定一切。論規模,當今世界,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拉美國家特大城市比比皆是,又有哪幾個位列全球城市,哪個不是中等收入陷阱,貧民窟遍佈?

第三,對一體化存在誤判。過分解讀所謂的一體化即為空間、設施的一體化,因此,盲目追求空間外延式擴張、產業帶的建設,將全市有限的資源和財力孤注一擲,加速了本市的空心化,並形成一片片、一條條的空間圖斑和巨量的空曠用地。忽視了城市間功能的互補才是一體化的精髓,更忽略了一體化進程的漸進性。

第四,過分就鄭汴談鄭汴,忽視與周邊區域間的協調。實際上,自中原城市群開始建設的10多年來,城市群內部,甚至外圍的各城市都在考慮加強如鄭州之間的空間聯繫和功能互補,尤其是許昌、新鄉、焦作,如許昌積極北上,建設許昌新區、航空港試驗區承接區、長葛華夏幸福產業新城,新鄉則積極推進平原新區,謀求與鄭州跨黃河合作,各大開放商更是早已著手佈局,平原新區各類樓盤早已建成;焦作亦是不甘落後,積極充當鄭州西北向與太原加強合作的紐帶作用,武陟華夏幸福產業新城建設和招商更是如火如荼;不能就鄭汴一體化談鄭汴一體化,極易陷入僅考慮與鄭州之間的探討,而忽視周邊區域之間關係的思索,尤其更大空間尺度的戰略定位,很容易迷失方向。

(2)市區與市域關係

鄭汴一體化這10多年,鄭州可以說是在全域化發展,而開封則只有城區參與,可以說就是在單兵作戰,最終形成了一大奇觀,都市區內的典型“空間二元”:1)開封整體實力與鄭州都市區之間差距拉大;2)市區與郊縣差距拉大。緊鄰都市區反而加速衰落,形成極不和諧的“燈下黑”、“都市區型貧窮”,根源在於發展重心偏離。缺乏強有力的縣域經濟支撐,市區只能是無本之木,根本難以為繼,更無法在激烈的區域競爭中獲取優勢。

(3)新區與舊區關係

首先,未認識到自身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在於老城區,而是將有限的財力集中於追求與鄭州等量齊觀的汴西新區,盲目求大、即趕快上,誠然汴西新區建設也可圈可點,尤其汴西湖彰顯了城市氣魄和格局,但忽視了城市自身地位和競爭力,導致了目前的房價虛高、房屋空置、設施配套滯後、缺乏活力。

其次,老城區雖經過“一湖兩巷三園九館”等一系列改造有較大改觀,但依然因棚戶區遍佈、環境整治不力、道路改造滯後、設施配套匱乏等影響,與開封市所提出的“國際文化旅遊名城”目標差距甚遠。

(4)營商關係

民營經濟單薄一直是制約開封經濟發展的一大短板,從體量來看,民營經濟隊伍還較小,目前全市上市企業僅有約10家,且基本全是新三板,市場競爭力十分有限。

固然,民營經濟的發展與地方文化基因和其他諸多因素有關,但其中營商環境是一個關鍵因素,可喜的是,開封市也開始意識到該問題,並在前不久召開了全市的民營經濟座談會,但總體來看目前還更多的停留在形式層面,亟需在務實操作層面給予民營企業更多支持,要遠學浙江、近學許昌,為民營企業發展營造更加肥沃的土壤。

(5)文旅與工業關係

縱觀開封40年來的經濟發展歷程,幾乎可以說就是文旅與工業之間此消彼長的過程,尤其是在鄭汴一體化提出後的最近10多年,曾經也存在過很多認識誤區,將兩者對立起來。

雖然目前正式說法是“新型工業化”與“國際文化旅遊名城”並駕齊驅,但在實際工作中仍會存在偏差,主要表現為:其一,工作重心上偏向工業為主。最典型的莫過於在招商引資過程中以經濟增長為首要衡量指標,對項目類型是否對旅遊城市定位相匹配暫且勿論。其二,空間佈局上的相互博弈。尤其是在產業集聚區戰略下,各區爭相擴建產業園區,從而造成園區四面開花、工業四面圍城的尷尬窘境,極大地影響城市整體空間形象和環境品質提升,與旅遊城市定位不符。

(6)“古都復興”與“古城更新”關係

對於歷史城區的保護和利用上存在一大誤區,那就是未充分認識到“古都”與“古城”之間區別。尤其是對曾經“八荒爭湊,萬國鹹通”的世界名都,缺乏大的魄力和格局,僅僅定位為一般的中小歷史文化名城來改造和更新,缺少西安大唐芙蓉園為代表的“曲江模式”,也缺乏大同古城復建的大手筆,更缺乏德國古根海姆博物館的經典標杆項目,也缺乏成都錦裡和寬窄巷子的精品項目,歸根到底是缺乏放眼天下的視野和胸懷。曾經影響世界城市格局的東京城坊市格局和商業文明,也只能在壓縮版的清明上河園景區內體驗到,實際上更應該在整個古都復興中得到真正體現,曾經的輝煌也只能在《清明上河圖》的畫卷中和《東京夢華錄》的文字中尋覓,這本身就是一種“暴殄天物”。

(7)小旅遊與大旅遊關係

雖然說開封旅遊業發展已幾十年,無論是發展經驗,還是當前的旅遊經濟產值,在省內都處於前列,但是必須指出,當前的發展模式依然是延續以觀光旅遊為主導的“景區型經濟”。景點類型單一,人文景點多且集中,遊客多以觀光遊為主,加之景區多為國有景區,缺乏產品創新,景點間產品同質化明顯加之都收費,所以只會在有限的景點中挑選精華景點而不去其他景點,更進一步縮短觀光時間。自然景觀和休閒環境缺乏,城市品位和環境品質亟待提高,並且接待設施數量和類型單一,尤其高檔次的不多,造成遊客在開封停留時間短,消費水平低,旅遊產出比不高,未能真正起到旅遊作為戰略支柱產業的功能。這種以傳統的“景區型經濟”為代表的小旅遊亟需轉型,由“小旅遊”走向“大旅遊”。

(8)融資關係

將金融放在第八項來談論,並不意味著不重要。可以說金融是當前面臨所有問題的“最大瓶頸”,也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金鑰匙”,但對金融的認知的缺乏和金融工具的熟練運用,恰恰也正是開封市所面臨的“最大難題”。

當前所有的建設和項目的開發,幾乎全部是用有限的財力和有限的融資手段來支撐。2017年,宋都古城文化產業園區項目總投資近100億元,完成投資超過45億元,收儲土地1000多畝,通過各類戰略支持和金融機構融資,近三年累計直接融資超40億元;設立的有文化旅遊發展專項資金,每年投入5000萬,這些對於一個地級市來說,尤其對於致力於打造國際文化旅遊名城的古都來說,可謂杯水車薪,在資金如此窘迫之下,根本不可能建造出轟動性的標杆項目,更難以引起市場轟動效應,帶動城市的跨越式發展。

(9)城市與黃河關係

一部開封城市史,可以說就是開封與黃河的愛恨糾葛史。開封的興衰更替與黃河有太多淵源,同時,相信大多數人知道開封也是從教科書上的“地上懸河”開始,因此,談論開封的發展,必然要考慮黃河。但長久以來,開封並沒有充分利用好黃河這一王牌資源。如何在保障城市和黃河防洪的前提下,巧妙利用舉世無雙的“地上懸河”和生態旅遊資源優勢,將黃河的“綠”與開封的“文”完美結合,真正做成有全球影響力的文化旅遊品牌是未來開封要認真考慮的重大事項,也是開封謀求國際文化旅遊名城的最大王牌。

(10)新開封與老開封關係

這涉及到城市的形象認知,正如1994年《經濟日報》對於開封的認知:封閉、落後;2005年,克里斯托弗對於開封的認知:落後、衰敗、落魄,這應該是外界大多數人對於開封的認知,一旦這樣的形象在人們心中定形,則很難改變,進而會極大地影響消費決策、旅遊地選擇、招商引資等一系列行為,無疑對於開封造成深遠影響。未來,必須進行自身的形象重塑,扭轉古老封閉落後的舊開封,重塑活力開放包容創新宜居的新開封。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3、大勢研判

——認清形勢,把握趨勢

(1)都市區化趨勢明顯

對於中原城市群來說,打造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大鄭州都市區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期的戰略中心,結合鄭州當下所處的城市發展階段,未來發展的主基調仍將是加速集聚,對於周邊區域的虹吸效應還會持續增強。這就要求周邊城市必須與鄭州差異化發展,否則會在同質化競爭中持續受挫。同時,隨著快速交通時代的到來,都市圈內的時空距離在縮小,時空圈會逐步變大,雙城生活時代也會逐步到來,這對於開封來說是巨大利好。

(2)文化休閒需求增加

當人均GDP達到3000美金,休閒旅遊需求就會快速增強,以目前中國經濟發展速度,這一時代會很快到來。隨著這一時代的到來,文化、旅遊、休閒等產業會快速發展,尤其是圍繞高消費群體的文化、商務、休閒、度假、健康、養生等業態會井噴式增長,相比傳統的大眾旅遊,這類業態投入產出比更高,對地方經濟帶動能力更強。

(3)生態宜居需求增加

經過40年發展,我國已由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逐步向生態文明時代轉型。在新時代,人們對於生態水平、環境質量、生活品質會有更高的要求,相比大城市的擁堵、汙染、高房價、快節奏,生態優美、環境優良、舒適宜居的中小城市,對於居民,尤其是精英階層會有越來越強的吸引力。

(4)綠色發展時代來臨

隨著生活品質的提升,人們對於綠色食品、健康食品的需求和要求會越來越高。對於大鄭州都市區,未來將有可能是容納兩三千萬人的巨型城市,巨量的人口,則意味著巨大的食品、農產品、蔬菜,尤其是綠色和有機農產品和品牌農產品的巨大需求。

(5)城市競爭升級換代

主要是兩個方面:其一,相比傳統城市之間競爭,未來城市間競爭會進一步加劇,激烈程度會遠超以往;其二,城市,尤其是高層階的城市之間的競爭,已由單純規模和數量競爭,逐步轉化為功能和質量競爭。

(6)考核趨於多元

在新時代,對於主政者來說,考核趨於多元化,不再唯GDP論英雄,而是以特色取勝。這實際上包含兩層意思,一則考核多元,不再唯GDP定成敗,而以特色取勝;二則特色化,特色化不排斥GDP,如若定位精準科學,反而更利於拉動GDP。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肆:重整河山

——百年大計,謀事在人


1、找準戰略定位,保持發展定力

總體上由綜合型城市向功能性城市轉型,謀取在中原城市群、大都市區層面的某一或數項功能,特色化、差異化取勝。尤其是大鄭州都市區內應搶佔三大高地:文化高地、綠色高地和休閒宜居高地。其中文化高地重點強化都市區文化中心、文化、會議、會展、展覽、創意功能;綠色高地重點強化中原綠谷、綠色食品、品牌農業、都市區“生態廚房”;休閒宜居高地則重點強化,鄭州都市區精英階層“第二居所”首選、“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休閒度假首選。

(1)國際文化休閒名城

開封目前自身定位為國家文化旅遊名城,但這裡更傾向於將其定位為國際文化休閒名城。兩字之差,實質上意味著目標市場定位、產品業態構成、生態環境質量、設施配套層次、城市治理水平的更高要求。

實際上,在這一點上開封最應該學的是成都和杭州,兩座都是成功實現由旅遊城市向休閒城市轉型升級的典型,也正是休閒名城的打造促進了城市的全面提升,實現了質的飛躍。正如成都的宣傳語“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這個用來形容開封也最恰當不過。同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成都正是藉助城市休閒主導功能定位的轉型,扭轉了與重慶由最初競爭工業投資,到後來主主打休閒和文化創意,從而實現區域良性互動的成功典範,這對於當下的開封和鄭州尤其值得借鑑,倘若如此,定能四兩撥千斤。

縱觀整個中原地區,開封可以說是與成都氣質最為相近的城市。宋文化最核心的內涵在於市民文化,這也正是開封作為八大古都之一,區別於其它古都的最大特徵,在彰顯皇權獨尊的同時更注重市民性,放在當今時代語境實質就是要突出其文化休閒宜居,而不能僅停留於目前所謂的“過境式”文化旅遊城市,而終極目的是吸引中產階級和文化精英人士前來休閒生活創業,只有通過外來中高端人口的注入實現社會階層的流動,激發社會活力,進而從根本上實現古都的復興。

未來通過完善和強化文化旅遊、休閒度假、會議會展、展覽展示等複合型功能,更應該學習杭州免費開放西湖的氣魄、積極承辦國際休閒博覽會的舉措,將龍亭、包公祠、天波楊府、鐵塔等傳統國有景區逐步免費開放,並積極承辦一些國際性會議會展、節慶賽事,逐步走向國際化,將整個城區主題景區化,實現由“小景區經濟”走向“大旅遊經濟”進而到“全域旅遊經濟”到“大休閒經濟”轉型。等到開封何時真正擺脫文物點、景區點、旅遊點依賴之時,才是開封旅遊真正崛起之時,這才是開封經濟真正崛起之時。

(2)新型工業之城

總體上,未來開封工業上應堅持生態型工業為主,具體產業選擇上,未來重點併購、重組做大做強先進製造、汽車零部件製造、空分設備等優勢產業基礎上,重點培育食品加工作為未來戰略性主導產業。空間佈局上,城區甚至全市工業優先集中佈局,尤其是城區內一定不可以工業園區四面開花,集中佈局於新區,加快增強城區集聚性和首位度,提高對縣市的集聚和輻射能力,真正實現產城融合發展。此外,一定要對工業列出負面清單,汙染型工業堅決取締。

(3)生態宜居之城

相比較於鄭州過高的房價、擁堵的交通、緊張的節奏、汙染的環境,開封無疑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加之優越的區位、便捷的交通、舒適的生活,未來只要開封能夠控制好房價,無疑會對鄭州都市區內大量人群,尤其是年輕的精英階層產生巨大的引力,從而實現人口的流入、人才的入駐,藉助人口和人才優勢,更有可能吸引高端業態和項目入駐,實現經濟的快速高效良性發展。

(4)中原“綠谷”

正如前面分析中談到,未來人們對綠色農產品和健康食品的需求與日俱增,大鄭州都市區未來兩千萬左右巨量人口帶來的巨大需求,加之對鄉村振興和農業的巨大戰略利好,可以想見未來與農相關的農業、農產品必將迎來巨大利好。而且,與傳統工業相比,綠色農業、有機農業和品牌農業所帶來的效益毫不遜色,甚至更有更大空間。放眼整個大鄭州都市區,有基礎、有條件、有優勢的非開封莫屬。開封一定要加快推進佈局,在各縣區結合鄉村振興、特色小鎮的打造,積極推動建設各類農業體驗公園、設施農業、休閒農業、農業科研,生產新鮮的蔬果、水果、乳製品等,進而帶動綠色、有機農產品深加工、品牌農產品全鏈條的發展,構建大都市生態農業圈,著力打造大鄭州都市區的“綠谷”和“生態廚房”,從而實現經濟的彎道超車。

"

作者:李俊鵬

大鵬視野戰略策劃中心 主任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2005年5月22日,著名專欄作家克里斯托夫發表評論文章:《從開封到紐約———輝煌如過眼煙雲》,一石激起千層浪,迅速震醒了河南,更震醒了沉睡中的開封!自此拉開了鄭汴一體化的序幕,開封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絕佳戰略機遇期。而今,10多年過去,在這期間,開封收穫了什麼?錯失了什麼?未來又將走向哪裡?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壹:千年一嘆

——古今興衰多少事,說不盡千古大宋情


1、不解的大宋東京情

到過開封的人,想必都會去過開封的龍頭景區-——清明上河園,更會對其宣傳語“一朝步入畫卷,一日夢迴千年”印象深刻。

不錯,千百年來,每個開封人內心都有一個說不清的“大宋情”、道不明的“東京夢”,從古至今,不曾改變!千年前,孟元老用《東京夢華錄》訴說著復興夢;千年後,開封人用《清明上河園》暢想著復興夢。沒有在開封生活過,或對開封不瞭解的人,很難真正體會這種情節。

2、自古帝王都

開封位列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說起開封的歷史,無疑更是燦爛的和輝煌的。從建城史來說,自建基伊始,至今至今已逾4100年,可以說見證整個中國歷史變遷、華夏文明傳承;從建都史來看,更是值得濃墨重彩、大書特書的,自夏朝於老丘建都,歷經戰國時魏、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和金共八個朝代,名副其實的“八朝古都”,其中,北宋東京城更是曾達到中國都城史的巔峰。

千年前的北宋東京城,在世界上的地位約等於如今的紐約!無論是人口,還是經濟、文化、科技成就,抑或坊市格局,都達到了同時代,甚至於直至近代,世界各國城市都難以企及的高度。11世紀時,北宋東京城人口超過100萬,而倫敦當時只有1.5萬人。在城市數千年發展中,屢次易名,曾稱之為:老丘、啟封、浚儀、大梁、汴州、汴梁、東都、汴京、東京等眾多名稱,但最輝煌、開封人最引以自豪、最樂於傳承的依然是北宋“東京”城。

3、浩蕩的歷史,跌宕的變遷

——城市的發展大多是時代產物,與城市自身關係不大。但歷經數千年的演變,會逐步內化為區域文化基因,尤其是經過大的變遷會更加強化某些文化特質,進而深刻後世對重大決策的判斷和抉擇。

(1)大歷史觀下的千年輪迴

從長時段的時間維度來審視,自開封建基,而今已4000餘年;自戰國魏建都,至今2000多年;北宋開國,登峰造極至今也逾1000多年;可以看出基本上是一千年一個興衰週期,也就是說,自北宋建都至今,開封又經歷和基本完成了新一輪的千年興衰期。

(2)浩蕩的城市歷程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以此來形容開封再合適不過。一部開封史,半部中國史,這一點不為過。細數開封建城史,至今4100多年,期間經歷眾多朝代更替,尤其是曾作為八朝古都,更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焦點,承載了太多的輝煌,更見證了歷史興衰。縱觀數千年發展,真正主宰開封城市發展進程的主要是地位、交通條件、紛爭和黃河氾濫。

農業文明時期,城市地位的高低決定了城市發展建制規模、經濟水平,某種程度上,開封城市變遷史也就是城市地位高低的變遷史;交通條件,尤其是在近代鐵路發明之前,水運交通條件,可以說是城市,甚至是整個朝代的命脈,“因水而興、因水而衰”,以此來形容開封無比恰當,從戰國時的“鴻溝”,再到北宋的“汴河”,無不締造了開封的輝煌,也因為近代以來水系的堵塞以及鐵路的興起,開封逐步衰敗;除去趙匡胤實現朝代的平穩更替,任何一次的朝代更替必然是伴隨著一次次的紛爭和一次次的城池破壞和重建;開封人對於黃河可謂愛恨交加,黃河孕育了開封,同時也歷次毀滅了開封,開封“城摞城”的奇觀也多是拜黃河所賜,隨著黃河的歷次改道,尤其近代以來,黃河帶來的泛濫多達百餘次,對開封城市構成了極大威脅。

(3)跌宕的現代變遷

近半個多世紀以來,開封完成了大的歷史變遷,進入了真正的和平發展時期,城市的影響因素也發生了根本改變,以往的黃河氾濫、水運等因素淡出歷史舞臺。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現代以來開封發展影響因素

和平穩定,並不意味著發展步伐就此停滯,相反,對於開封來說,歷程同樣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至近幾十年河南的發展,可以說就是開封和鄭州的“雙城故事會”。對於開封來說,1954年,省會由開封遷往鄭州,十幾萬人撤離,且都是精英階層;1983年,區劃調整,將鞏義、新密、登封等經濟強縣併入鄭州,使原本就元氣大傷的開封,更加雪上結霜,不僅僅是物質、經濟層面的,更是心理上的打擊;自此之後,長達十幾年,經濟持續低迷,大約到1993年左右,跌入歷史最低谷。以至於,1994年2月28日,《經濟日報》頭版頭條以《開封何時能“開封”》為題,指出“人稱“鄭汴洛”,曾以“豫老二”聞名的開封,在改革開放中落後了,主要經濟指標排名全部在全省後幾位“。面對低迷的經濟、尷尬的現實,回憶曾經的輝煌、過往的榮耀,這種心理落差、這種複雜心境,可想而知!

雖同為八朝古都,都歷經朝代更替,但而今,西安也罷,杭州也罷,南京也罷,如今仍為省會,至少享受一省之寵,更遑論北京貴為首都,即使洛陽,也享有8縣1市6區,兩倍有餘於自身的廣大腹地優勢、巨大的經濟體量和雄厚的工業基礎。而對於開封,縱觀其歷史跌宕程度之大、曾經創造輝煌之高,尤其是近現當代以來所經歷變遷之複雜,都是其它古都不曾經歷過,使得與洛陽,西安等城市相比,開封人民的心態更為複雜多樣,可謂五味雜陳。面對尷尬的現實窘境,愈加激發了開封人對於過往歷史的眷戀,因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何開封人的大宋東京情節為何如此強烈。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貳:十年之問

——鄭汴一體化這十多年是開封最接近復興夢的戰略機遇期,在這十多年,開封經歷了什麼,收穫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


1、偶然VS必然

所謂物極必反,正當開封在低谷“顧影自憐”之時,終於,到了2005年,開封迎來了自己的貴人,更神奇的是,這位貴人來自於千年後的世界第一大都會、大洋彼岸的紐約!是歷史的偶然也好,是歷史的必然也罷,正是這位貴人的一次看似無心之舉,完成了東西方兩大都會跨越時空的“第一次牽手”!

2、歷史的跨越

客觀來說,正是得益於鄭汴一體化,使得開封徹底走出了發展低谷,徹底擺脫了上世紀90年代,各類經濟指標幾乎墊底的尷尬境地,成為河南省中原城市群、中原經濟區建設中的第一批最先受益者,更是在建設之初成為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寵兒。鄭汴一體化成為全國競相學習的對象,開封成為全省各地市的榜樣和豔羨的對象。

具體表現在:全市經濟總量和增速,一度曾經在省域地市排名中比較靠前,甚至某些單項指標名列前茅;城市空間格局實現質的飛躍,城市框架拉大,徹底擺脫受制於老城區的限制,新區和老區雙核引領,汴西新區傲然屹立,汴西湖更是如一顆璀璨明珠,為整個城市添彩;設施更是超前先行,鄭開大道、物流通道、開港大道、鄭開城際軌道、鄭開公交、電信同城等一系列建設和舉措穩步推進;招商引資更是如魚得水,引進各類項目,尤其如奇瑞、恆大、銀基、綠地、建業等一大批知名企業項目入駐;產業結構逐步優化,新型工業化為代表的二產和文化旅遊為代表的三產交相輝映;尤其文化旅遊業的發展,更是異彩紛呈,宋都古城文化產業園區,獲得肯定和讚許,推出的“一河兩街三秀”“一湖兩巷三園九館”等一大批文化旅遊精品,是對開封已形成的文化資源的利用和整合,御河的開通凸顯出開封北方水城的特色,可以說近10多年的發展,對於開封自身來說,確實是質的飛躍。

3、反思:鄭汴一體化真偽之辨

正如著名區域經濟學者芒福德所說,任何城市問題皆是區域問題。因此,要求看任何一座城市的發展,一方面要縱向來看城市自身發展,另一方面也要橫向來看整體宏觀形勢和區域發展,如此才能對城市有一個立體和全面的客觀認知。誠然,開封在近10多年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發展對於不同城市而言,是相同的,開封在發展,其它城市也在發展,甚至發展的更迅猛,而且橫向之間的比較顯得更為重要和迫切。實際上,也正是在鄭汴一體化轟轟烈烈開展的10多年間,開封面臨的區域發展形勢也發生了巨大變化,變得更為複雜和微妙,甚至可以說,變得更為嚴峻!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2017年河南省各地市GDP情況

具體表現在:(1)戰略地位下降,由“唯一”變為“之一”。曾經鄭汴一體化是作為推進中原城市群建設的唯一核心引擎,到如今“1+4”構建大鄭州都市區, “鄭許融合” 更是後來居上,短短一年之內上升為“鄭許一體化”,與鄭汴一體化並駕齊驅,且勢頭更猛。在含金量非常高的“自貿區”和“自創區”戰略中,也被洛陽、新鄉各搶走一杯羹;(2)經濟相對滯後,屢被趕超,依然處於第三陣營。雖然在鄭汴一體化之初取得了較大的經濟發展 ,但只是相對和短期的優勢,後來逐步被其它地市趕超,以2017年經濟總量和增速來看,依然處於全省中下游,並且隨著中原城市群中各地市的積極推進,開封原本佔優的某些指標也開始逐步被追上,甚至趕超。(3)房價、地價高企,尤其是新區房價極速增高,拉高了進入門檻,降低了區域競爭力,與自身經濟水平和地位不相稱,弱化了後發優勢和區域競爭優勢。(4)汴西新區大量空置、老城區凋敝、棚戶區遍佈;(5)招商引資和招賢納才雙雙舉步維艱。招商項目來看,大多是地產項目,實業項目並不多,屈指可數的奇瑞、啟源、恆大等少數優質項目,諾大的產業集聚區空置等。

總之,開封曾經在2005年伊始所享有的作為中原城市群唯一核心引擎的“鄭汴一體化”光環,逐漸變得黯淡,處境開始變得更為微妙。更直白一點說,開封在近10多年的發展中走了彎路、出現了問題,因此,必須在此時刻保持高度警醒,正視問題、看清形勢、理順思路,否則就會在新一輪區域競爭中又將逐步淪為邊緣,失去此輪機遇,若再想謀求復興,只得空留哀嘆!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叄:上下求索

——市場經濟時代,尤其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時代,賦予了城市自身更多的發展活力和空間,如若再失去本輪機遇,則在迷失中沉淪是必然!


1、認清自我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認清自我,才能超越自我。

(1)單一性

開封最大的一個特徵是單一性的城市。首先,文化單一。雖然歷經4100多年滄桑,但真正對開封地域文化帶來深遠影響的是宋文化,在每個開封人心中根深蒂固。其次,人口單一。開封人口組成以本地人為主,基本無外來人口流入。第三,產業單一。基本無主導產業,所謂的主導產業只是基於城市自身內部產業比較而言,在更大尺度區域競爭中毫無優勢和競爭力可言。第四,經濟單一。除了未改制徹底的國有和集體經濟,民營經濟基本沒有。以上要素構成了開封城市的單一性,正因為單一性,造就了封閉落後保守,缺乏活力和創新,另一方面也造就了過分自戀同時又極度自卑的城市特質。

(2)五大短板

概括來說,開封存在以下六大短板:一、缺戰略。多是對上層戰略的被動跟進,命題時思維,缺乏自主創新探索,沒有真正結合自身的長遠戰略,使得鄭汴一體化的十多年,不僅自身逐步滯後,更被趕超。二、缺定力。由於未有真正結合自身的長遠戰略全面統籌,使得全市戰略和發展思路時刻在變,無法形成合力和工作成效疊加。三、缺資金。自身經濟體量小,難以將戰略和思路有效實施。四、缺活力。無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市場機制,民營經濟發展滯後,整體市場缺乏活力。五、缺人才。目前的一大弊端是缺乏外來人口,尤其是高端人口的注入,實際上歷來也非常注重人才引進,但為何一直效果欠佳,根源在於沒有發達的經濟、充足的就業創業機會、廣闊的上升空間、高端的配套設施和良好的生活環境、封閉的社會氛圍,相反,為何成都能被成為“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應該多向其學習。六、缺投資。基於以上五項因素,使得招商引資工作舉步維艱。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2、十大協調

(1)自身與鄭州關係

實際上,一直以來,開封並沒有真正認清與鄭州之間的關係,沒有擺正和鄭州之間應有的地位、態度和定位,一直存在認知誤區,這是影響一系列決策的根源。

首先,自身定位誤判。從國家和河南省決策層來看,省域的中心只有一個——鄭州,決定了一切的資源和要素一定優先向鄭州集聚;從建制上,鄭州是省會,而開封市普通的地級市;從人口和經濟體量來看,鄭州都數倍於開封;從地緣關係來看,邊界距離不足40公里;這些都決定了兩者之間地位不可能是兄弟平等關係,只可能是從屬關係,只有找準適合自身的功能定位才是根本出路。

其次,盲目求大求規模。片面地認為規模越大實力越強,缺乏對城市區域功能的認知。放眼全球,頂級城市之間的競爭,根本不是規模的較量,而在於功能層級,功能決定一切。論規模,當今世界,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拉美國家特大城市比比皆是,又有哪幾個位列全球城市,哪個不是中等收入陷阱,貧民窟遍佈?

第三,對一體化存在誤判。過分解讀所謂的一體化即為空間、設施的一體化,因此,盲目追求空間外延式擴張、產業帶的建設,將全市有限的資源和財力孤注一擲,加速了本市的空心化,並形成一片片、一條條的空間圖斑和巨量的空曠用地。忽視了城市間功能的互補才是一體化的精髓,更忽略了一體化進程的漸進性。

第四,過分就鄭汴談鄭汴,忽視與周邊區域間的協調。實際上,自中原城市群開始建設的10多年來,城市群內部,甚至外圍的各城市都在考慮加強如鄭州之間的空間聯繫和功能互補,尤其是許昌、新鄉、焦作,如許昌積極北上,建設許昌新區、航空港試驗區承接區、長葛華夏幸福產業新城,新鄉則積極推進平原新區,謀求與鄭州跨黃河合作,各大開放商更是早已著手佈局,平原新區各類樓盤早已建成;焦作亦是不甘落後,積極充當鄭州西北向與太原加強合作的紐帶作用,武陟華夏幸福產業新城建設和招商更是如火如荼;不能就鄭汴一體化談鄭汴一體化,極易陷入僅考慮與鄭州之間的探討,而忽視周邊區域之間關係的思索,尤其更大空間尺度的戰略定位,很容易迷失方向。

(2)市區與市域關係

鄭汴一體化這10多年,鄭州可以說是在全域化發展,而開封則只有城區參與,可以說就是在單兵作戰,最終形成了一大奇觀,都市區內的典型“空間二元”:1)開封整體實力與鄭州都市區之間差距拉大;2)市區與郊縣差距拉大。緊鄰都市區反而加速衰落,形成極不和諧的“燈下黑”、“都市區型貧窮”,根源在於發展重心偏離。缺乏強有力的縣域經濟支撐,市區只能是無本之木,根本難以為繼,更無法在激烈的區域競爭中獲取優勢。

(3)新區與舊區關係

首先,未認識到自身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在於老城區,而是將有限的財力集中於追求與鄭州等量齊觀的汴西新區,盲目求大、即趕快上,誠然汴西新區建設也可圈可點,尤其汴西湖彰顯了城市氣魄和格局,但忽視了城市自身地位和競爭力,導致了目前的房價虛高、房屋空置、設施配套滯後、缺乏活力。

其次,老城區雖經過“一湖兩巷三園九館”等一系列改造有較大改觀,但依然因棚戶區遍佈、環境整治不力、道路改造滯後、設施配套匱乏等影響,與開封市所提出的“國際文化旅遊名城”目標差距甚遠。

(4)營商關係

民營經濟單薄一直是制約開封經濟發展的一大短板,從體量來看,民營經濟隊伍還較小,目前全市上市企業僅有約10家,且基本全是新三板,市場競爭力十分有限。

固然,民營經濟的發展與地方文化基因和其他諸多因素有關,但其中營商環境是一個關鍵因素,可喜的是,開封市也開始意識到該問題,並在前不久召開了全市的民營經濟座談會,但總體來看目前還更多的停留在形式層面,亟需在務實操作層面給予民營企業更多支持,要遠學浙江、近學許昌,為民營企業發展營造更加肥沃的土壤。

(5)文旅與工業關係

縱觀開封40年來的經濟發展歷程,幾乎可以說就是文旅與工業之間此消彼長的過程,尤其是在鄭汴一體化提出後的最近10多年,曾經也存在過很多認識誤區,將兩者對立起來。

雖然目前正式說法是“新型工業化”與“國際文化旅遊名城”並駕齊驅,但在實際工作中仍會存在偏差,主要表現為:其一,工作重心上偏向工業為主。最典型的莫過於在招商引資過程中以經濟增長為首要衡量指標,對項目類型是否對旅遊城市定位相匹配暫且勿論。其二,空間佈局上的相互博弈。尤其是在產業集聚區戰略下,各區爭相擴建產業園區,從而造成園區四面開花、工業四面圍城的尷尬窘境,極大地影響城市整體空間形象和環境品質提升,與旅遊城市定位不符。

(6)“古都復興”與“古城更新”關係

對於歷史城區的保護和利用上存在一大誤區,那就是未充分認識到“古都”與“古城”之間區別。尤其是對曾經“八荒爭湊,萬國鹹通”的世界名都,缺乏大的魄力和格局,僅僅定位為一般的中小歷史文化名城來改造和更新,缺少西安大唐芙蓉園為代表的“曲江模式”,也缺乏大同古城復建的大手筆,更缺乏德國古根海姆博物館的經典標杆項目,也缺乏成都錦裡和寬窄巷子的精品項目,歸根到底是缺乏放眼天下的視野和胸懷。曾經影響世界城市格局的東京城坊市格局和商業文明,也只能在壓縮版的清明上河園景區內體驗到,實際上更應該在整個古都復興中得到真正體現,曾經的輝煌也只能在《清明上河圖》的畫卷中和《東京夢華錄》的文字中尋覓,這本身就是一種“暴殄天物”。

(7)小旅遊與大旅遊關係

雖然說開封旅遊業發展已幾十年,無論是發展經驗,還是當前的旅遊經濟產值,在省內都處於前列,但是必須指出,當前的發展模式依然是延續以觀光旅遊為主導的“景區型經濟”。景點類型單一,人文景點多且集中,遊客多以觀光遊為主,加之景區多為國有景區,缺乏產品創新,景點間產品同質化明顯加之都收費,所以只會在有限的景點中挑選精華景點而不去其他景點,更進一步縮短觀光時間。自然景觀和休閒環境缺乏,城市品位和環境品質亟待提高,並且接待設施數量和類型單一,尤其高檔次的不多,造成遊客在開封停留時間短,消費水平低,旅遊產出比不高,未能真正起到旅遊作為戰略支柱產業的功能。這種以傳統的“景區型經濟”為代表的小旅遊亟需轉型,由“小旅遊”走向“大旅遊”。

(8)融資關係

將金融放在第八項來談論,並不意味著不重要。可以說金融是當前面臨所有問題的“最大瓶頸”,也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金鑰匙”,但對金融的認知的缺乏和金融工具的熟練運用,恰恰也正是開封市所面臨的“最大難題”。

當前所有的建設和項目的開發,幾乎全部是用有限的財力和有限的融資手段來支撐。2017年,宋都古城文化產業園區項目總投資近100億元,完成投資超過45億元,收儲土地1000多畝,通過各類戰略支持和金融機構融資,近三年累計直接融資超40億元;設立的有文化旅遊發展專項資金,每年投入5000萬,這些對於一個地級市來說,尤其對於致力於打造國際文化旅遊名城的古都來說,可謂杯水車薪,在資金如此窘迫之下,根本不可能建造出轟動性的標杆項目,更難以引起市場轟動效應,帶動城市的跨越式發展。

(9)城市與黃河關係

一部開封城市史,可以說就是開封與黃河的愛恨糾葛史。開封的興衰更替與黃河有太多淵源,同時,相信大多數人知道開封也是從教科書上的“地上懸河”開始,因此,談論開封的發展,必然要考慮黃河。但長久以來,開封並沒有充分利用好黃河這一王牌資源。如何在保障城市和黃河防洪的前提下,巧妙利用舉世無雙的“地上懸河”和生態旅遊資源優勢,將黃河的“綠”與開封的“文”完美結合,真正做成有全球影響力的文化旅遊品牌是未來開封要認真考慮的重大事項,也是開封謀求國際文化旅遊名城的最大王牌。

(10)新開封與老開封關係

這涉及到城市的形象認知,正如1994年《經濟日報》對於開封的認知:封閉、落後;2005年,克里斯托弗對於開封的認知:落後、衰敗、落魄,這應該是外界大多數人對於開封的認知,一旦這樣的形象在人們心中定形,則很難改變,進而會極大地影響消費決策、旅遊地選擇、招商引資等一系列行為,無疑對於開封造成深遠影響。未來,必須進行自身的形象重塑,扭轉古老封閉落後的舊開封,重塑活力開放包容創新宜居的新開封。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3、大勢研判

——認清形勢,把握趨勢

(1)都市區化趨勢明顯

對於中原城市群來說,打造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大鄭州都市區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期的戰略中心,結合鄭州當下所處的城市發展階段,未來發展的主基調仍將是加速集聚,對於周邊區域的虹吸效應還會持續增強。這就要求周邊城市必須與鄭州差異化發展,否則會在同質化競爭中持續受挫。同時,隨著快速交通時代的到來,都市圈內的時空距離在縮小,時空圈會逐步變大,雙城生活時代也會逐步到來,這對於開封來說是巨大利好。

(2)文化休閒需求增加

當人均GDP達到3000美金,休閒旅遊需求就會快速增強,以目前中國經濟發展速度,這一時代會很快到來。隨著這一時代的到來,文化、旅遊、休閒等產業會快速發展,尤其是圍繞高消費群體的文化、商務、休閒、度假、健康、養生等業態會井噴式增長,相比傳統的大眾旅遊,這類業態投入產出比更高,對地方經濟帶動能力更強。

(3)生態宜居需求增加

經過40年發展,我國已由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逐步向生態文明時代轉型。在新時代,人們對於生態水平、環境質量、生活品質會有更高的要求,相比大城市的擁堵、汙染、高房價、快節奏,生態優美、環境優良、舒適宜居的中小城市,對於居民,尤其是精英階層會有越來越強的吸引力。

(4)綠色發展時代來臨

隨著生活品質的提升,人們對於綠色食品、健康食品的需求和要求會越來越高。對於大鄭州都市區,未來將有可能是容納兩三千萬人的巨型城市,巨量的人口,則意味著巨大的食品、農產品、蔬菜,尤其是綠色和有機農產品和品牌農產品的巨大需求。

(5)城市競爭升級換代

主要是兩個方面:其一,相比傳統城市之間競爭,未來城市間競爭會進一步加劇,激烈程度會遠超以往;其二,城市,尤其是高層階的城市之間的競爭,已由單純規模和數量競爭,逐步轉化為功能和質量競爭。

(6)考核趨於多元

在新時代,對於主政者來說,考核趨於多元化,不再唯GDP論英雄,而是以特色取勝。這實際上包含兩層意思,一則考核多元,不再唯GDP定成敗,而以特色取勝;二則特色化,特色化不排斥GDP,如若定位精準科學,反而更利於拉動GDP。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肆:重整河山

——百年大計,謀事在人


1、找準戰略定位,保持發展定力

總體上由綜合型城市向功能性城市轉型,謀取在中原城市群、大都市區層面的某一或數項功能,特色化、差異化取勝。尤其是大鄭州都市區內應搶佔三大高地:文化高地、綠色高地和休閒宜居高地。其中文化高地重點強化都市區文化中心、文化、會議、會展、展覽、創意功能;綠色高地重點強化中原綠谷、綠色食品、品牌農業、都市區“生態廚房”;休閒宜居高地則重點強化,鄭州都市區精英階層“第二居所”首選、“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休閒度假首選。

(1)國際文化休閒名城

開封目前自身定位為國家文化旅遊名城,但這裡更傾向於將其定位為國際文化休閒名城。兩字之差,實質上意味著目標市場定位、產品業態構成、生態環境質量、設施配套層次、城市治理水平的更高要求。

實際上,在這一點上開封最應該學的是成都和杭州,兩座都是成功實現由旅遊城市向休閒城市轉型升級的典型,也正是休閒名城的打造促進了城市的全面提升,實現了質的飛躍。正如成都的宣傳語“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這個用來形容開封也最恰當不過。同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成都正是藉助城市休閒主導功能定位的轉型,扭轉了與重慶由最初競爭工業投資,到後來主主打休閒和文化創意,從而實現區域良性互動的成功典範,這對於當下的開封和鄭州尤其值得借鑑,倘若如此,定能四兩撥千斤。

縱觀整個中原地區,開封可以說是與成都氣質最為相近的城市。宋文化最核心的內涵在於市民文化,這也正是開封作為八大古都之一,區別於其它古都的最大特徵,在彰顯皇權獨尊的同時更注重市民性,放在當今時代語境實質就是要突出其文化休閒宜居,而不能僅停留於目前所謂的“過境式”文化旅遊城市,而終極目的是吸引中產階級和文化精英人士前來休閒生活創業,只有通過外來中高端人口的注入實現社會階層的流動,激發社會活力,進而從根本上實現古都的復興。

未來通過完善和強化文化旅遊、休閒度假、會議會展、展覽展示等複合型功能,更應該學習杭州免費開放西湖的氣魄、積極承辦國際休閒博覽會的舉措,將龍亭、包公祠、天波楊府、鐵塔等傳統國有景區逐步免費開放,並積極承辦一些國際性會議會展、節慶賽事,逐步走向國際化,將整個城區主題景區化,實現由“小景區經濟”走向“大旅遊經濟”進而到“全域旅遊經濟”到“大休閒經濟”轉型。等到開封何時真正擺脫文物點、景區點、旅遊點依賴之時,才是開封旅遊真正崛起之時,這才是開封經濟真正崛起之時。

(2)新型工業之城

總體上,未來開封工業上應堅持生態型工業為主,具體產業選擇上,未來重點併購、重組做大做強先進製造、汽車零部件製造、空分設備等優勢產業基礎上,重點培育食品加工作為未來戰略性主導產業。空間佈局上,城區甚至全市工業優先集中佈局,尤其是城區內一定不可以工業園區四面開花,集中佈局於新區,加快增強城區集聚性和首位度,提高對縣市的集聚和輻射能力,真正實現產城融合發展。此外,一定要對工業列出負面清單,汙染型工業堅決取締。

(3)生態宜居之城

相比較於鄭州過高的房價、擁堵的交通、緊張的節奏、汙染的環境,開封無疑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加之優越的區位、便捷的交通、舒適的生活,未來只要開封能夠控制好房價,無疑會對鄭州都市區內大量人群,尤其是年輕的精英階層產生巨大的引力,從而實現人口的流入、人才的入駐,藉助人口和人才優勢,更有可能吸引高端業態和項目入駐,實現經濟的快速高效良性發展。

(4)中原“綠谷”

正如前面分析中談到,未來人們對綠色農產品和健康食品的需求與日俱增,大鄭州都市區未來兩千萬左右巨量人口帶來的巨大需求,加之對鄉村振興和農業的巨大戰略利好,可以想見未來與農相關的農業、農產品必將迎來巨大利好。而且,與傳統工業相比,綠色農業、有機農業和品牌農業所帶來的效益毫不遜色,甚至更有更大空間。放眼整個大鄭州都市區,有基礎、有條件、有優勢的非開封莫屬。開封一定要加快推進佈局,在各縣區結合鄉村振興、特色小鎮的打造,積極推動建設各類農業體驗公園、設施農業、休閒農業、農業科研,生產新鮮的蔬果、水果、乳製品等,進而帶動綠色、有機農產品深加工、品牌農產品全鏈條的發展,構建大都市生態農業圈,著力打造大鄭州都市區的“綠谷”和“生態廚房”,從而實現經濟的彎道超車。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2、優化城市整體空間格局

首先,大鄭州都市區層面,更多強調與鄭州功能上、交通和產業上的聯繫,而非機械的空間連片。通過高鐵、城際軌道、高速、快速通道建設,強化與鄭州和機場聯繫,尤其強化開封至新鄭機場軌道交通和高速公路建設,實現“一場兩用”,擺脫無民用機場的尷尬。適當優化四大產業帶(自貿聯動帶、開港經濟帶、鄭開創新創業走廊、文旅經濟帶)的組團化佈局,而非線狀蔓延,但重心一定在開封城區,不可偏頗。

其次,優先發展內城,新區預留戰略空間顯得尤為可貴,尤其是所謂的“開港金三角” 遠期尚可考慮,但近期一定要慎重,極有可能成為新一輪圈地行動,喪失長遠後發戰略優勢。對於省域和鄭州都市區層面來看,肯定優先投資鄭州和港區,而非開封區域,更多是一廂情願,餅不可攤得太大。浦東新區集全國之力也經歷二十多年才具有雛形,鄭東新區集全省之力也經歷十多年,而今仍處於成長期,蘇州新區則也是經過近二十多年,以開封目前經濟實力,倘若鋪如此之大攤子,前景堪憂。

第三,市域層面,儘快啟動全市空間規劃的編制,整合全市資源優勢,強化開封城區與市轄縣區的空間聯繫。儘快打通市區至通許、尉氏、杞縣、祥符、蘭考、朱仙鎮的高等級快速通道建設,打破交通瓶頸,形成網絡化整體;研究城際軌道延伸至朱仙鎮;各縣城一定杜絕蔓延式擴張,而應強化提質增效,人居環境提升;加快產業集聚區整治、縮減和撤併,以及內部的企業併購;將縣城和產業集聚區節約建設用地指標,進行指標入市轉化為資金。研究制定戰略,充分激發縣域經濟活力。

第四,未來城市空間審慎擴張,逐步由增量發展向存量提質轉化。將重心轉向現有的汴西新區和老城區;新區佈局生態型、技術密集型工業、現代服務業、文創研發產業,老城區則以文化旅遊、休閒宜居、文化創意、會展現代服務和生態居住為主導。將新區消化庫存與老城區棚戶區改造相結合,採用貨幣化安置模式,實現新老城區人口、空間的合理置換,大手筆恢復老城區肌理和特色風貌,實現真正的城區主題園區化;城市道路網優化,合理規避過境交通和交通性需求對城區,尤其是老城區的干擾。


"

作者:李俊鵬

大鵬視野戰略策劃中心 主任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2005年5月22日,著名專欄作家克里斯托夫發表評論文章:《從開封到紐約———輝煌如過眼煙雲》,一石激起千層浪,迅速震醒了河南,更震醒了沉睡中的開封!自此拉開了鄭汴一體化的序幕,開封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絕佳戰略機遇期。而今,10多年過去,在這期間,開封收穫了什麼?錯失了什麼?未來又將走向哪裡?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壹:千年一嘆

——古今興衰多少事,說不盡千古大宋情


1、不解的大宋東京情

到過開封的人,想必都會去過開封的龍頭景區-——清明上河園,更會對其宣傳語“一朝步入畫卷,一日夢迴千年”印象深刻。

不錯,千百年來,每個開封人內心都有一個說不清的“大宋情”、道不明的“東京夢”,從古至今,不曾改變!千年前,孟元老用《東京夢華錄》訴說著復興夢;千年後,開封人用《清明上河園》暢想著復興夢。沒有在開封生活過,或對開封不瞭解的人,很難真正體會這種情節。

2、自古帝王都

開封位列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說起開封的歷史,無疑更是燦爛的和輝煌的。從建城史來說,自建基伊始,至今至今已逾4100年,可以說見證整個中國歷史變遷、華夏文明傳承;從建都史來看,更是值得濃墨重彩、大書特書的,自夏朝於老丘建都,歷經戰國時魏、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和金共八個朝代,名副其實的“八朝古都”,其中,北宋東京城更是曾達到中國都城史的巔峰。

千年前的北宋東京城,在世界上的地位約等於如今的紐約!無論是人口,還是經濟、文化、科技成就,抑或坊市格局,都達到了同時代,甚至於直至近代,世界各國城市都難以企及的高度。11世紀時,北宋東京城人口超過100萬,而倫敦當時只有1.5萬人。在城市數千年發展中,屢次易名,曾稱之為:老丘、啟封、浚儀、大梁、汴州、汴梁、東都、汴京、東京等眾多名稱,但最輝煌、開封人最引以自豪、最樂於傳承的依然是北宋“東京”城。

3、浩蕩的歷史,跌宕的變遷

——城市的發展大多是時代產物,與城市自身關係不大。但歷經數千年的演變,會逐步內化為區域文化基因,尤其是經過大的變遷會更加強化某些文化特質,進而深刻後世對重大決策的判斷和抉擇。

(1)大歷史觀下的千年輪迴

從長時段的時間維度來審視,自開封建基,而今已4000餘年;自戰國魏建都,至今2000多年;北宋開國,登峰造極至今也逾1000多年;可以看出基本上是一千年一個興衰週期,也就是說,自北宋建都至今,開封又經歷和基本完成了新一輪的千年興衰期。

(2)浩蕩的城市歷程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以此來形容開封再合適不過。一部開封史,半部中國史,這一點不為過。細數開封建城史,至今4100多年,期間經歷眾多朝代更替,尤其是曾作為八朝古都,更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焦點,承載了太多的輝煌,更見證了歷史興衰。縱觀數千年發展,真正主宰開封城市發展進程的主要是地位、交通條件、紛爭和黃河氾濫。

農業文明時期,城市地位的高低決定了城市發展建制規模、經濟水平,某種程度上,開封城市變遷史也就是城市地位高低的變遷史;交通條件,尤其是在近代鐵路發明之前,水運交通條件,可以說是城市,甚至是整個朝代的命脈,“因水而興、因水而衰”,以此來形容開封無比恰當,從戰國時的“鴻溝”,再到北宋的“汴河”,無不締造了開封的輝煌,也因為近代以來水系的堵塞以及鐵路的興起,開封逐步衰敗;除去趙匡胤實現朝代的平穩更替,任何一次的朝代更替必然是伴隨著一次次的紛爭和一次次的城池破壞和重建;開封人對於黃河可謂愛恨交加,黃河孕育了開封,同時也歷次毀滅了開封,開封“城摞城”的奇觀也多是拜黃河所賜,隨著黃河的歷次改道,尤其近代以來,黃河帶來的泛濫多達百餘次,對開封城市構成了極大威脅。

(3)跌宕的現代變遷

近半個多世紀以來,開封完成了大的歷史變遷,進入了真正的和平發展時期,城市的影響因素也發生了根本改變,以往的黃河氾濫、水運等因素淡出歷史舞臺。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現代以來開封發展影響因素

和平穩定,並不意味著發展步伐就此停滯,相反,對於開封來說,歷程同樣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至近幾十年河南的發展,可以說就是開封和鄭州的“雙城故事會”。對於開封來說,1954年,省會由開封遷往鄭州,十幾萬人撤離,且都是精英階層;1983年,區劃調整,將鞏義、新密、登封等經濟強縣併入鄭州,使原本就元氣大傷的開封,更加雪上結霜,不僅僅是物質、經濟層面的,更是心理上的打擊;自此之後,長達十幾年,經濟持續低迷,大約到1993年左右,跌入歷史最低谷。以至於,1994年2月28日,《經濟日報》頭版頭條以《開封何時能“開封”》為題,指出“人稱“鄭汴洛”,曾以“豫老二”聞名的開封,在改革開放中落後了,主要經濟指標排名全部在全省後幾位“。面對低迷的經濟、尷尬的現實,回憶曾經的輝煌、過往的榮耀,這種心理落差、這種複雜心境,可想而知!

雖同為八朝古都,都歷經朝代更替,但而今,西安也罷,杭州也罷,南京也罷,如今仍為省會,至少享受一省之寵,更遑論北京貴為首都,即使洛陽,也享有8縣1市6區,兩倍有餘於自身的廣大腹地優勢、巨大的經濟體量和雄厚的工業基礎。而對於開封,縱觀其歷史跌宕程度之大、曾經創造輝煌之高,尤其是近現當代以來所經歷變遷之複雜,都是其它古都不曾經歷過,使得與洛陽,西安等城市相比,開封人民的心態更為複雜多樣,可謂五味雜陳。面對尷尬的現實窘境,愈加激發了開封人對於過往歷史的眷戀,因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何開封人的大宋東京情節為何如此強烈。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貳:十年之問

——鄭汴一體化這十多年是開封最接近復興夢的戰略機遇期,在這十多年,開封經歷了什麼,收穫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


1、偶然VS必然

所謂物極必反,正當開封在低谷“顧影自憐”之時,終於,到了2005年,開封迎來了自己的貴人,更神奇的是,這位貴人來自於千年後的世界第一大都會、大洋彼岸的紐約!是歷史的偶然也好,是歷史的必然也罷,正是這位貴人的一次看似無心之舉,完成了東西方兩大都會跨越時空的“第一次牽手”!

2、歷史的跨越

客觀來說,正是得益於鄭汴一體化,使得開封徹底走出了發展低谷,徹底擺脫了上世紀90年代,各類經濟指標幾乎墊底的尷尬境地,成為河南省中原城市群、中原經濟區建設中的第一批最先受益者,更是在建設之初成為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寵兒。鄭汴一體化成為全國競相學習的對象,開封成為全省各地市的榜樣和豔羨的對象。

具體表現在:全市經濟總量和增速,一度曾經在省域地市排名中比較靠前,甚至某些單項指標名列前茅;城市空間格局實現質的飛躍,城市框架拉大,徹底擺脫受制於老城區的限制,新區和老區雙核引領,汴西新區傲然屹立,汴西湖更是如一顆璀璨明珠,為整個城市添彩;設施更是超前先行,鄭開大道、物流通道、開港大道、鄭開城際軌道、鄭開公交、電信同城等一系列建設和舉措穩步推進;招商引資更是如魚得水,引進各類項目,尤其如奇瑞、恆大、銀基、綠地、建業等一大批知名企業項目入駐;產業結構逐步優化,新型工業化為代表的二產和文化旅遊為代表的三產交相輝映;尤其文化旅遊業的發展,更是異彩紛呈,宋都古城文化產業園區,獲得肯定和讚許,推出的“一河兩街三秀”“一湖兩巷三園九館”等一大批文化旅遊精品,是對開封已形成的文化資源的利用和整合,御河的開通凸顯出開封北方水城的特色,可以說近10多年的發展,對於開封自身來說,確實是質的飛躍。

3、反思:鄭汴一體化真偽之辨

正如著名區域經濟學者芒福德所說,任何城市問題皆是區域問題。因此,要求看任何一座城市的發展,一方面要縱向來看城市自身發展,另一方面也要橫向來看整體宏觀形勢和區域發展,如此才能對城市有一個立體和全面的客觀認知。誠然,開封在近10多年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發展對於不同城市而言,是相同的,開封在發展,其它城市也在發展,甚至發展的更迅猛,而且橫向之間的比較顯得更為重要和迫切。實際上,也正是在鄭汴一體化轟轟烈烈開展的10多年間,開封面臨的區域發展形勢也發生了巨大變化,變得更為複雜和微妙,甚至可以說,變得更為嚴峻!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2017年河南省各地市GDP情況

具體表現在:(1)戰略地位下降,由“唯一”變為“之一”。曾經鄭汴一體化是作為推進中原城市群建設的唯一核心引擎,到如今“1+4”構建大鄭州都市區, “鄭許融合” 更是後來居上,短短一年之內上升為“鄭許一體化”,與鄭汴一體化並駕齊驅,且勢頭更猛。在含金量非常高的“自貿區”和“自創區”戰略中,也被洛陽、新鄉各搶走一杯羹;(2)經濟相對滯後,屢被趕超,依然處於第三陣營。雖然在鄭汴一體化之初取得了較大的經濟發展 ,但只是相對和短期的優勢,後來逐步被其它地市趕超,以2017年經濟總量和增速來看,依然處於全省中下游,並且隨著中原城市群中各地市的積極推進,開封原本佔優的某些指標也開始逐步被追上,甚至趕超。(3)房價、地價高企,尤其是新區房價極速增高,拉高了進入門檻,降低了區域競爭力,與自身經濟水平和地位不相稱,弱化了後發優勢和區域競爭優勢。(4)汴西新區大量空置、老城區凋敝、棚戶區遍佈;(5)招商引資和招賢納才雙雙舉步維艱。招商項目來看,大多是地產項目,實業項目並不多,屈指可數的奇瑞、啟源、恆大等少數優質項目,諾大的產業集聚區空置等。

總之,開封曾經在2005年伊始所享有的作為中原城市群唯一核心引擎的“鄭汴一體化”光環,逐漸變得黯淡,處境開始變得更為微妙。更直白一點說,開封在近10多年的發展中走了彎路、出現了問題,因此,必須在此時刻保持高度警醒,正視問題、看清形勢、理順思路,否則就會在新一輪區域競爭中又將逐步淪為邊緣,失去此輪機遇,若再想謀求復興,只得空留哀嘆!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叄:上下求索

——市場經濟時代,尤其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時代,賦予了城市自身更多的發展活力和空間,如若再失去本輪機遇,則在迷失中沉淪是必然!


1、認清自我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認清自我,才能超越自我。

(1)單一性

開封最大的一個特徵是單一性的城市。首先,文化單一。雖然歷經4100多年滄桑,但真正對開封地域文化帶來深遠影響的是宋文化,在每個開封人心中根深蒂固。其次,人口單一。開封人口組成以本地人為主,基本無外來人口流入。第三,產業單一。基本無主導產業,所謂的主導產業只是基於城市自身內部產業比較而言,在更大尺度區域競爭中毫無優勢和競爭力可言。第四,經濟單一。除了未改制徹底的國有和集體經濟,民營經濟基本沒有。以上要素構成了開封城市的單一性,正因為單一性,造就了封閉落後保守,缺乏活力和創新,另一方面也造就了過分自戀同時又極度自卑的城市特質。

(2)五大短板

概括來說,開封存在以下六大短板:一、缺戰略。多是對上層戰略的被動跟進,命題時思維,缺乏自主創新探索,沒有真正結合自身的長遠戰略,使得鄭汴一體化的十多年,不僅自身逐步滯後,更被趕超。二、缺定力。由於未有真正結合自身的長遠戰略全面統籌,使得全市戰略和發展思路時刻在變,無法形成合力和工作成效疊加。三、缺資金。自身經濟體量小,難以將戰略和思路有效實施。四、缺活力。無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市場機制,民營經濟發展滯後,整體市場缺乏活力。五、缺人才。目前的一大弊端是缺乏外來人口,尤其是高端人口的注入,實際上歷來也非常注重人才引進,但為何一直效果欠佳,根源在於沒有發達的經濟、充足的就業創業機會、廣闊的上升空間、高端的配套設施和良好的生活環境、封閉的社會氛圍,相反,為何成都能被成為“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應該多向其學習。六、缺投資。基於以上五項因素,使得招商引資工作舉步維艱。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2、十大協調

(1)自身與鄭州關係

實際上,一直以來,開封並沒有真正認清與鄭州之間的關係,沒有擺正和鄭州之間應有的地位、態度和定位,一直存在認知誤區,這是影響一系列決策的根源。

首先,自身定位誤判。從國家和河南省決策層來看,省域的中心只有一個——鄭州,決定了一切的資源和要素一定優先向鄭州集聚;從建制上,鄭州是省會,而開封市普通的地級市;從人口和經濟體量來看,鄭州都數倍於開封;從地緣關係來看,邊界距離不足40公里;這些都決定了兩者之間地位不可能是兄弟平等關係,只可能是從屬關係,只有找準適合自身的功能定位才是根本出路。

其次,盲目求大求規模。片面地認為規模越大實力越強,缺乏對城市區域功能的認知。放眼全球,頂級城市之間的競爭,根本不是規模的較量,而在於功能層級,功能決定一切。論規模,當今世界,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拉美國家特大城市比比皆是,又有哪幾個位列全球城市,哪個不是中等收入陷阱,貧民窟遍佈?

第三,對一體化存在誤判。過分解讀所謂的一體化即為空間、設施的一體化,因此,盲目追求空間外延式擴張、產業帶的建設,將全市有限的資源和財力孤注一擲,加速了本市的空心化,並形成一片片、一條條的空間圖斑和巨量的空曠用地。忽視了城市間功能的互補才是一體化的精髓,更忽略了一體化進程的漸進性。

第四,過分就鄭汴談鄭汴,忽視與周邊區域間的協調。實際上,自中原城市群開始建設的10多年來,城市群內部,甚至外圍的各城市都在考慮加強如鄭州之間的空間聯繫和功能互補,尤其是許昌、新鄉、焦作,如許昌積極北上,建設許昌新區、航空港試驗區承接區、長葛華夏幸福產業新城,新鄉則積極推進平原新區,謀求與鄭州跨黃河合作,各大開放商更是早已著手佈局,平原新區各類樓盤早已建成;焦作亦是不甘落後,積極充當鄭州西北向與太原加強合作的紐帶作用,武陟華夏幸福產業新城建設和招商更是如火如荼;不能就鄭汴一體化談鄭汴一體化,極易陷入僅考慮與鄭州之間的探討,而忽視周邊區域之間關係的思索,尤其更大空間尺度的戰略定位,很容易迷失方向。

(2)市區與市域關係

鄭汴一體化這10多年,鄭州可以說是在全域化發展,而開封則只有城區參與,可以說就是在單兵作戰,最終形成了一大奇觀,都市區內的典型“空間二元”:1)開封整體實力與鄭州都市區之間差距拉大;2)市區與郊縣差距拉大。緊鄰都市區反而加速衰落,形成極不和諧的“燈下黑”、“都市區型貧窮”,根源在於發展重心偏離。缺乏強有力的縣域經濟支撐,市區只能是無本之木,根本難以為繼,更無法在激烈的區域競爭中獲取優勢。

(3)新區與舊區關係

首先,未認識到自身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在於老城區,而是將有限的財力集中於追求與鄭州等量齊觀的汴西新區,盲目求大、即趕快上,誠然汴西新區建設也可圈可點,尤其汴西湖彰顯了城市氣魄和格局,但忽視了城市自身地位和競爭力,導致了目前的房價虛高、房屋空置、設施配套滯後、缺乏活力。

其次,老城區雖經過“一湖兩巷三園九館”等一系列改造有較大改觀,但依然因棚戶區遍佈、環境整治不力、道路改造滯後、設施配套匱乏等影響,與開封市所提出的“國際文化旅遊名城”目標差距甚遠。

(4)營商關係

民營經濟單薄一直是制約開封經濟發展的一大短板,從體量來看,民營經濟隊伍還較小,目前全市上市企業僅有約10家,且基本全是新三板,市場競爭力十分有限。

固然,民營經濟的發展與地方文化基因和其他諸多因素有關,但其中營商環境是一個關鍵因素,可喜的是,開封市也開始意識到該問題,並在前不久召開了全市的民營經濟座談會,但總體來看目前還更多的停留在形式層面,亟需在務實操作層面給予民營企業更多支持,要遠學浙江、近學許昌,為民營企業發展營造更加肥沃的土壤。

(5)文旅與工業關係

縱觀開封40年來的經濟發展歷程,幾乎可以說就是文旅與工業之間此消彼長的過程,尤其是在鄭汴一體化提出後的最近10多年,曾經也存在過很多認識誤區,將兩者對立起來。

雖然目前正式說法是“新型工業化”與“國際文化旅遊名城”並駕齊驅,但在實際工作中仍會存在偏差,主要表現為:其一,工作重心上偏向工業為主。最典型的莫過於在招商引資過程中以經濟增長為首要衡量指標,對項目類型是否對旅遊城市定位相匹配暫且勿論。其二,空間佈局上的相互博弈。尤其是在產業集聚區戰略下,各區爭相擴建產業園區,從而造成園區四面開花、工業四面圍城的尷尬窘境,極大地影響城市整體空間形象和環境品質提升,與旅遊城市定位不符。

(6)“古都復興”與“古城更新”關係

對於歷史城區的保護和利用上存在一大誤區,那就是未充分認識到“古都”與“古城”之間區別。尤其是對曾經“八荒爭湊,萬國鹹通”的世界名都,缺乏大的魄力和格局,僅僅定位為一般的中小歷史文化名城來改造和更新,缺少西安大唐芙蓉園為代表的“曲江模式”,也缺乏大同古城復建的大手筆,更缺乏德國古根海姆博物館的經典標杆項目,也缺乏成都錦裡和寬窄巷子的精品項目,歸根到底是缺乏放眼天下的視野和胸懷。曾經影響世界城市格局的東京城坊市格局和商業文明,也只能在壓縮版的清明上河園景區內體驗到,實際上更應該在整個古都復興中得到真正體現,曾經的輝煌也只能在《清明上河圖》的畫卷中和《東京夢華錄》的文字中尋覓,這本身就是一種“暴殄天物”。

(7)小旅遊與大旅遊關係

雖然說開封旅遊業發展已幾十年,無論是發展經驗,還是當前的旅遊經濟產值,在省內都處於前列,但是必須指出,當前的發展模式依然是延續以觀光旅遊為主導的“景區型經濟”。景點類型單一,人文景點多且集中,遊客多以觀光遊為主,加之景區多為國有景區,缺乏產品創新,景點間產品同質化明顯加之都收費,所以只會在有限的景點中挑選精華景點而不去其他景點,更進一步縮短觀光時間。自然景觀和休閒環境缺乏,城市品位和環境品質亟待提高,並且接待設施數量和類型單一,尤其高檔次的不多,造成遊客在開封停留時間短,消費水平低,旅遊產出比不高,未能真正起到旅遊作為戰略支柱產業的功能。這種以傳統的“景區型經濟”為代表的小旅遊亟需轉型,由“小旅遊”走向“大旅遊”。

(8)融資關係

將金融放在第八項來談論,並不意味著不重要。可以說金融是當前面臨所有問題的“最大瓶頸”,也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金鑰匙”,但對金融的認知的缺乏和金融工具的熟練運用,恰恰也正是開封市所面臨的“最大難題”。

當前所有的建設和項目的開發,幾乎全部是用有限的財力和有限的融資手段來支撐。2017年,宋都古城文化產業園區項目總投資近100億元,完成投資超過45億元,收儲土地1000多畝,通過各類戰略支持和金融機構融資,近三年累計直接融資超40億元;設立的有文化旅遊發展專項資金,每年投入5000萬,這些對於一個地級市來說,尤其對於致力於打造國際文化旅遊名城的古都來說,可謂杯水車薪,在資金如此窘迫之下,根本不可能建造出轟動性的標杆項目,更難以引起市場轟動效應,帶動城市的跨越式發展。

(9)城市與黃河關係

一部開封城市史,可以說就是開封與黃河的愛恨糾葛史。開封的興衰更替與黃河有太多淵源,同時,相信大多數人知道開封也是從教科書上的“地上懸河”開始,因此,談論開封的發展,必然要考慮黃河。但長久以來,開封並沒有充分利用好黃河這一王牌資源。如何在保障城市和黃河防洪的前提下,巧妙利用舉世無雙的“地上懸河”和生態旅遊資源優勢,將黃河的“綠”與開封的“文”完美結合,真正做成有全球影響力的文化旅遊品牌是未來開封要認真考慮的重大事項,也是開封謀求國際文化旅遊名城的最大王牌。

(10)新開封與老開封關係

這涉及到城市的形象認知,正如1994年《經濟日報》對於開封的認知:封閉、落後;2005年,克里斯托弗對於開封的認知:落後、衰敗、落魄,這應該是外界大多數人對於開封的認知,一旦這樣的形象在人們心中定形,則很難改變,進而會極大地影響消費決策、旅遊地選擇、招商引資等一系列行為,無疑對於開封造成深遠影響。未來,必須進行自身的形象重塑,扭轉古老封閉落後的舊開封,重塑活力開放包容創新宜居的新開封。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3、大勢研判

——認清形勢,把握趨勢

(1)都市區化趨勢明顯

對於中原城市群來說,打造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大鄭州都市區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期的戰略中心,結合鄭州當下所處的城市發展階段,未來發展的主基調仍將是加速集聚,對於周邊區域的虹吸效應還會持續增強。這就要求周邊城市必須與鄭州差異化發展,否則會在同質化競爭中持續受挫。同時,隨著快速交通時代的到來,都市圈內的時空距離在縮小,時空圈會逐步變大,雙城生活時代也會逐步到來,這對於開封來說是巨大利好。

(2)文化休閒需求增加

當人均GDP達到3000美金,休閒旅遊需求就會快速增強,以目前中國經濟發展速度,這一時代會很快到來。隨著這一時代的到來,文化、旅遊、休閒等產業會快速發展,尤其是圍繞高消費群體的文化、商務、休閒、度假、健康、養生等業態會井噴式增長,相比傳統的大眾旅遊,這類業態投入產出比更高,對地方經濟帶動能力更強。

(3)生態宜居需求增加

經過40年發展,我國已由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逐步向生態文明時代轉型。在新時代,人們對於生態水平、環境質量、生活品質會有更高的要求,相比大城市的擁堵、汙染、高房價、快節奏,生態優美、環境優良、舒適宜居的中小城市,對於居民,尤其是精英階層會有越來越強的吸引力。

(4)綠色發展時代來臨

隨著生活品質的提升,人們對於綠色食品、健康食品的需求和要求會越來越高。對於大鄭州都市區,未來將有可能是容納兩三千萬人的巨型城市,巨量的人口,則意味著巨大的食品、農產品、蔬菜,尤其是綠色和有機農產品和品牌農產品的巨大需求。

(5)城市競爭升級換代

主要是兩個方面:其一,相比傳統城市之間競爭,未來城市間競爭會進一步加劇,激烈程度會遠超以往;其二,城市,尤其是高層階的城市之間的競爭,已由單純規模和數量競爭,逐步轉化為功能和質量競爭。

(6)考核趨於多元

在新時代,對於主政者來說,考核趨於多元化,不再唯GDP論英雄,而是以特色取勝。這實際上包含兩層意思,一則考核多元,不再唯GDP定成敗,而以特色取勝;二則特色化,特色化不排斥GDP,如若定位精準科學,反而更利於拉動GDP。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肆:重整河山

——百年大計,謀事在人


1、找準戰略定位,保持發展定力

總體上由綜合型城市向功能性城市轉型,謀取在中原城市群、大都市區層面的某一或數項功能,特色化、差異化取勝。尤其是大鄭州都市區內應搶佔三大高地:文化高地、綠色高地和休閒宜居高地。其中文化高地重點強化都市區文化中心、文化、會議、會展、展覽、創意功能;綠色高地重點強化中原綠谷、綠色食品、品牌農業、都市區“生態廚房”;休閒宜居高地則重點強化,鄭州都市區精英階層“第二居所”首選、“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休閒度假首選。

(1)國際文化休閒名城

開封目前自身定位為國家文化旅遊名城,但這裡更傾向於將其定位為國際文化休閒名城。兩字之差,實質上意味著目標市場定位、產品業態構成、生態環境質量、設施配套層次、城市治理水平的更高要求。

實際上,在這一點上開封最應該學的是成都和杭州,兩座都是成功實現由旅遊城市向休閒城市轉型升級的典型,也正是休閒名城的打造促進了城市的全面提升,實現了質的飛躍。正如成都的宣傳語“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這個用來形容開封也最恰當不過。同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成都正是藉助城市休閒主導功能定位的轉型,扭轉了與重慶由最初競爭工業投資,到後來主主打休閒和文化創意,從而實現區域良性互動的成功典範,這對於當下的開封和鄭州尤其值得借鑑,倘若如此,定能四兩撥千斤。

縱觀整個中原地區,開封可以說是與成都氣質最為相近的城市。宋文化最核心的內涵在於市民文化,這也正是開封作為八大古都之一,區別於其它古都的最大特徵,在彰顯皇權獨尊的同時更注重市民性,放在當今時代語境實質就是要突出其文化休閒宜居,而不能僅停留於目前所謂的“過境式”文化旅遊城市,而終極目的是吸引中產階級和文化精英人士前來休閒生活創業,只有通過外來中高端人口的注入實現社會階層的流動,激發社會活力,進而從根本上實現古都的復興。

未來通過完善和強化文化旅遊、休閒度假、會議會展、展覽展示等複合型功能,更應該學習杭州免費開放西湖的氣魄、積極承辦國際休閒博覽會的舉措,將龍亭、包公祠、天波楊府、鐵塔等傳統國有景區逐步免費開放,並積極承辦一些國際性會議會展、節慶賽事,逐步走向國際化,將整個城區主題景區化,實現由“小景區經濟”走向“大旅遊經濟”進而到“全域旅遊經濟”到“大休閒經濟”轉型。等到開封何時真正擺脫文物點、景區點、旅遊點依賴之時,才是開封旅遊真正崛起之時,這才是開封經濟真正崛起之時。

(2)新型工業之城

總體上,未來開封工業上應堅持生態型工業為主,具體產業選擇上,未來重點併購、重組做大做強先進製造、汽車零部件製造、空分設備等優勢產業基礎上,重點培育食品加工作為未來戰略性主導產業。空間佈局上,城區甚至全市工業優先集中佈局,尤其是城區內一定不可以工業園區四面開花,集中佈局於新區,加快增強城區集聚性和首位度,提高對縣市的集聚和輻射能力,真正實現產城融合發展。此外,一定要對工業列出負面清單,汙染型工業堅決取締。

(3)生態宜居之城

相比較於鄭州過高的房價、擁堵的交通、緊張的節奏、汙染的環境,開封無疑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加之優越的區位、便捷的交通、舒適的生活,未來只要開封能夠控制好房價,無疑會對鄭州都市區內大量人群,尤其是年輕的精英階層產生巨大的引力,從而實現人口的流入、人才的入駐,藉助人口和人才優勢,更有可能吸引高端業態和項目入駐,實現經濟的快速高效良性發展。

(4)中原“綠谷”

正如前面分析中談到,未來人們對綠色農產品和健康食品的需求與日俱增,大鄭州都市區未來兩千萬左右巨量人口帶來的巨大需求,加之對鄉村振興和農業的巨大戰略利好,可以想見未來與農相關的農業、農產品必將迎來巨大利好。而且,與傳統工業相比,綠色農業、有機農業和品牌農業所帶來的效益毫不遜色,甚至更有更大空間。放眼整個大鄭州都市區,有基礎、有條件、有優勢的非開封莫屬。開封一定要加快推進佈局,在各縣區結合鄉村振興、特色小鎮的打造,積極推動建設各類農業體驗公園、設施農業、休閒農業、農業科研,生產新鮮的蔬果、水果、乳製品等,進而帶動綠色、有機農產品深加工、品牌農產品全鏈條的發展,構建大都市生態農業圈,著力打造大鄭州都市區的“綠谷”和“生態廚房”,從而實現經濟的彎道超車。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2、優化城市整體空間格局

首先,大鄭州都市區層面,更多強調與鄭州功能上、交通和產業上的聯繫,而非機械的空間連片。通過高鐵、城際軌道、高速、快速通道建設,強化與鄭州和機場聯繫,尤其強化開封至新鄭機場軌道交通和高速公路建設,實現“一場兩用”,擺脫無民用機場的尷尬。適當優化四大產業帶(自貿聯動帶、開港經濟帶、鄭開創新創業走廊、文旅經濟帶)的組團化佈局,而非線狀蔓延,但重心一定在開封城區,不可偏頗。

其次,優先發展內城,新區預留戰略空間顯得尤為可貴,尤其是所謂的“開港金三角” 遠期尚可考慮,但近期一定要慎重,極有可能成為新一輪圈地行動,喪失長遠後發戰略優勢。對於省域和鄭州都市區層面來看,肯定優先投資鄭州和港區,而非開封區域,更多是一廂情願,餅不可攤得太大。浦東新區集全國之力也經歷二十多年才具有雛形,鄭東新區集全省之力也經歷十多年,而今仍處於成長期,蘇州新區則也是經過近二十多年,以開封目前經濟實力,倘若鋪如此之大攤子,前景堪憂。

第三,市域層面,儘快啟動全市空間規劃的編制,整合全市資源優勢,強化開封城區與市轄縣區的空間聯繫。儘快打通市區至通許、尉氏、杞縣、祥符、蘭考、朱仙鎮的高等級快速通道建設,打破交通瓶頸,形成網絡化整體;研究城際軌道延伸至朱仙鎮;各縣城一定杜絕蔓延式擴張,而應強化提質增效,人居環境提升;加快產業集聚區整治、縮減和撤併,以及內部的企業併購;將縣城和產業集聚區節約建設用地指標,進行指標入市轉化為資金。研究制定戰略,充分激發縣域經濟活力。

第四,未來城市空間審慎擴張,逐步由增量發展向存量提質轉化。將重心轉向現有的汴西新區和老城區;新區佈局生態型、技術密集型工業、現代服務業、文創研發產業,老城區則以文化旅遊、休閒宜居、文化創意、會展現代服務和生態居住為主導。將新區消化庫存與老城區棚戶區改造相結合,採用貨幣化安置模式,實現新老城區人口、空間的合理置換,大手筆恢復老城區肌理和特色風貌,實現真正的城區主題園區化;城市道路網優化,合理規避過境交通和交通性需求對城區,尤其是老城區的干擾。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3、標杆性龍頭項目

(1)一座古都:宋都文化主題園

近幾屆班子將整合古城區以主題功能化打造宋都古城文化產業園區,推出的“一河兩街三秀”“一湖兩巷三園九館”等一大批文化旅遊精品,這個方向非常正確,應該在此基礎上,更大力度、更大手筆、更大氣魄來推動。從功能上,對舊城功能置換和疏解,從空間上,對於遍佈的棚戶區,與汴西新區去庫存相結合,採取貨幣化安置,實現整個城區的“騰籠換鳥”,新舊功能和人口的置換。對與古都風貌和空間肌理明顯不同的樓盤,逐步改造甚至整體拆遷。將整個古城區作為景區就應該按照景區的經營管理模式來操作,機動車限行,最好能實行真正的非機動化和地面軌道化交通,智能公交化。繞古城牆和御河水系和主要街道敷設觀光小火車;修建觀光步道和旅遊服務設施;環境大力整治提升,街景整治,戶外廣告牌匾,色彩和建築風格建築高度控制;多增加綠地和廣場;休閒餐飲,酒店住宿,會議度假設施完善。在建設過程中,一定要突出古都,而非古城,因此,各類建設標準和水平一定要有更高要求。

(2)一座地標:東京塔

正如德國古根海姆因一座博物館建築傑作,帶動整個城市崛起一樣,開封同樣需要這樣一座巨型、地標性項目。邀請全球或國內知名建築大師,在遼闊的汴西湖畔建設建設一座令人震撼的地標“東京塔”,再現北宋東京城“世界第一大都會”的氣魄和格局,彰顯新開封的國際化視野和現代化氣息,與歷史城區的鐵塔呼應,更與鄭東新區的千璽塔、中原福塔遙相呼應,構建鄭州大都市區的時空軸。同時,從中國傳統風水角度,也與廣闊的汴西湖構成陰陽相生的和諧關係。建築功能上可以集會議會展、文物館藏、文化展示、圖書館、科技館、展覽館、休閒旅遊度假、購物酒店為一體,用最先進的聲光電及VR技術,再現北宋皇城盛況。

(3)一座園林:艮嶽

邀請世界知名園林設計機構,大手筆恢復建設體現北宋皇家園林巔峰的“艮嶽”,打造開封版的“大唐芙蓉園”,體現北宋東京城國際氣派的同時,也極大提升城市生態環境品質,未來可以作為休博會主會場。

(4)一處奇觀:黃河地上懸河奇觀

利用“地上懸河”的知名度,利用黃河生態旅遊資源優勢,大手筆重點打造黃河“地上懸河”景觀,高價全球徵集方案,高起點高標準建設,集生態旅遊、會議會展、休閒度假、健康養生等為一體,從而與古都形成自然與人文的完美結合。

(5)一場盛會:國際休閒博覽會

雖有數十年的開封菊花花會辦會經驗,但至今未承辦過一次國際性會展,從而使得整體建設水平、環境品質、設施標準、服務檔次、產業化程度都與國際、甚至國內同類城市存在較大差距,正如昆明世博會、杭州休博會帶動城市經濟發展、品質提高、國際開放、形象提升一樣,開封也需要通過一場國際性會議的舉辦,帶動硬件層面的全面系統改觀,更促進觀念的一次徹底改觀,對於未來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大有裨益。

4、善用金融槓桿,積極進行模式創新

“自身資金短缺、金融手段匱乏”是以往困擾開封各項工作開展的最大短板,目前實際迎來了巨大利好。當前,全面深化改革正開始進入深水區,亟需要各領域先行先試,尤其放開了對土地的多年羈絆,同時,大力提倡鄉村振興和精準扶貧舉措,這對於有廣闊農村腹地、以傳統農業為主的開封來了無疑迎來了發揮後發優勢的機遇。以信陽息縣為例,每年利用通過國土系統土地綜合整治所節約出建設用地指標進行入市交易就能實現二三十億元的收益。倘若,未來開封能積極學習借鑑息縣、盧氏和其它地方先進經驗,在此領域大力探索和嘗試;同時,結合各縣市區對城區、產業集聚區、的建設規模控制、用地挖掘和整理;以自身廣闊的腹地,加之允許跨省進行建設用地指標交易,這無疑挖掘出蘊藏的鉅額寶庫;全市進行資金的統一調度和整合,並整合各類資金,形成資金池,進而運用金融手段撬動社會資本,這必將釋放巨大的金融能量,在此基礎上,分別成立各類大型項目開發基金、產業發展基金、鄉村振興發展基金、民營經濟發展基金、民營企業家培養基金等。在金融運用方面,建議成立專門的金融局和各類基金管理機構,尤其要捨得花巨資引進高精尖的金融人才進行運作,加強監管即可。可以想見未來開封的發展空間將是巨大的。

5、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樹立創新思維,重塑活力開封新形象

(1)真正營造“親、清”的營商環境

不僅僅是停留於會議和口號,而是真正貫穿於各環節、各流程、各場所,營造積極作為的幹事環境、穩定團結的管理隊伍,親商安商的創業環境。積極運用好自貿試驗區平臺,並積極總結自貿試驗區開封片區率先在全國實現“二十二證合一”“四十八證+X”聯辦的成功經驗,切實提高效率,為民營企業發展創造廣闊的空間。

(2)樹立創新思維

開封亟需要一場思維觀念開放領域一次徹底的全市改革發展大討論,杜絕以往落後、保守觀念,真正樹立勇於改革的新理念,銳意進取,全面深化改革,在此基礎上,積極探索機構改革,借鑑沿海地區先進經驗,成立新型機構,適應未來發展新戰略。

(3)重塑活力開放新形象

扭轉封閉落後保守形象,樹立開放活力格局,積極承辦各類體育,娛樂,科技等會議,論壇,賽事,節慶等,尤其一些現代時尚前衛的音樂節、電影節、動漫展、文創會議、互聯網大會等賽事節慶活動,在塑造新形象的同時,促進自身觀念思維的更新,適應新的時代發展!

"

作者:李俊鵬

大鵬視野戰略策劃中心 主任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2005年5月22日,著名專欄作家克里斯托夫發表評論文章:《從開封到紐約———輝煌如過眼煙雲》,一石激起千層浪,迅速震醒了河南,更震醒了沉睡中的開封!自此拉開了鄭汴一體化的序幕,開封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絕佳戰略機遇期。而今,10多年過去,在這期間,開封收穫了什麼?錯失了什麼?未來又將走向哪裡?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壹:千年一嘆

——古今興衰多少事,說不盡千古大宋情


1、不解的大宋東京情

到過開封的人,想必都會去過開封的龍頭景區-——清明上河園,更會對其宣傳語“一朝步入畫卷,一日夢迴千年”印象深刻。

不錯,千百年來,每個開封人內心都有一個說不清的“大宋情”、道不明的“東京夢”,從古至今,不曾改變!千年前,孟元老用《東京夢華錄》訴說著復興夢;千年後,開封人用《清明上河園》暢想著復興夢。沒有在開封生活過,或對開封不瞭解的人,很難真正體會這種情節。

2、自古帝王都

開封位列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說起開封的歷史,無疑更是燦爛的和輝煌的。從建城史來說,自建基伊始,至今至今已逾4100年,可以說見證整個中國歷史變遷、華夏文明傳承;從建都史來看,更是值得濃墨重彩、大書特書的,自夏朝於老丘建都,歷經戰國時魏、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和金共八個朝代,名副其實的“八朝古都”,其中,北宋東京城更是曾達到中國都城史的巔峰。

千年前的北宋東京城,在世界上的地位約等於如今的紐約!無論是人口,還是經濟、文化、科技成就,抑或坊市格局,都達到了同時代,甚至於直至近代,世界各國城市都難以企及的高度。11世紀時,北宋東京城人口超過100萬,而倫敦當時只有1.5萬人。在城市數千年發展中,屢次易名,曾稱之為:老丘、啟封、浚儀、大梁、汴州、汴梁、東都、汴京、東京等眾多名稱,但最輝煌、開封人最引以自豪、最樂於傳承的依然是北宋“東京”城。

3、浩蕩的歷史,跌宕的變遷

——城市的發展大多是時代產物,與城市自身關係不大。但歷經數千年的演變,會逐步內化為區域文化基因,尤其是經過大的變遷會更加強化某些文化特質,進而深刻後世對重大決策的判斷和抉擇。

(1)大歷史觀下的千年輪迴

從長時段的時間維度來審視,自開封建基,而今已4000餘年;自戰國魏建都,至今2000多年;北宋開國,登峰造極至今也逾1000多年;可以看出基本上是一千年一個興衰週期,也就是說,自北宋建都至今,開封又經歷和基本完成了新一輪的千年興衰期。

(2)浩蕩的城市歷程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以此來形容開封再合適不過。一部開封史,半部中國史,這一點不為過。細數開封建城史,至今4100多年,期間經歷眾多朝代更替,尤其是曾作為八朝古都,更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焦點,承載了太多的輝煌,更見證了歷史興衰。縱觀數千年發展,真正主宰開封城市發展進程的主要是地位、交通條件、紛爭和黃河氾濫。

農業文明時期,城市地位的高低決定了城市發展建制規模、經濟水平,某種程度上,開封城市變遷史也就是城市地位高低的變遷史;交通條件,尤其是在近代鐵路發明之前,水運交通條件,可以說是城市,甚至是整個朝代的命脈,“因水而興、因水而衰”,以此來形容開封無比恰當,從戰國時的“鴻溝”,再到北宋的“汴河”,無不締造了開封的輝煌,也因為近代以來水系的堵塞以及鐵路的興起,開封逐步衰敗;除去趙匡胤實現朝代的平穩更替,任何一次的朝代更替必然是伴隨著一次次的紛爭和一次次的城池破壞和重建;開封人對於黃河可謂愛恨交加,黃河孕育了開封,同時也歷次毀滅了開封,開封“城摞城”的奇觀也多是拜黃河所賜,隨著黃河的歷次改道,尤其近代以來,黃河帶來的泛濫多達百餘次,對開封城市構成了極大威脅。

(3)跌宕的現代變遷

近半個多世紀以來,開封完成了大的歷史變遷,進入了真正的和平發展時期,城市的影響因素也發生了根本改變,以往的黃河氾濫、水運等因素淡出歷史舞臺。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現代以來開封發展影響因素

和平穩定,並不意味著發展步伐就此停滯,相反,對於開封來說,歷程同樣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至近幾十年河南的發展,可以說就是開封和鄭州的“雙城故事會”。對於開封來說,1954年,省會由開封遷往鄭州,十幾萬人撤離,且都是精英階層;1983年,區劃調整,將鞏義、新密、登封等經濟強縣併入鄭州,使原本就元氣大傷的開封,更加雪上結霜,不僅僅是物質、經濟層面的,更是心理上的打擊;自此之後,長達十幾年,經濟持續低迷,大約到1993年左右,跌入歷史最低谷。以至於,1994年2月28日,《經濟日報》頭版頭條以《開封何時能“開封”》為題,指出“人稱“鄭汴洛”,曾以“豫老二”聞名的開封,在改革開放中落後了,主要經濟指標排名全部在全省後幾位“。面對低迷的經濟、尷尬的現實,回憶曾經的輝煌、過往的榮耀,這種心理落差、這種複雜心境,可想而知!

雖同為八朝古都,都歷經朝代更替,但而今,西安也罷,杭州也罷,南京也罷,如今仍為省會,至少享受一省之寵,更遑論北京貴為首都,即使洛陽,也享有8縣1市6區,兩倍有餘於自身的廣大腹地優勢、巨大的經濟體量和雄厚的工業基礎。而對於開封,縱觀其歷史跌宕程度之大、曾經創造輝煌之高,尤其是近現當代以來所經歷變遷之複雜,都是其它古都不曾經歷過,使得與洛陽,西安等城市相比,開封人民的心態更為複雜多樣,可謂五味雜陳。面對尷尬的現實窘境,愈加激發了開封人對於過往歷史的眷戀,因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何開封人的大宋東京情節為何如此強烈。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貳:十年之問

——鄭汴一體化這十多年是開封最接近復興夢的戰略機遇期,在這十多年,開封經歷了什麼,收穫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


1、偶然VS必然

所謂物極必反,正當開封在低谷“顧影自憐”之時,終於,到了2005年,開封迎來了自己的貴人,更神奇的是,這位貴人來自於千年後的世界第一大都會、大洋彼岸的紐約!是歷史的偶然也好,是歷史的必然也罷,正是這位貴人的一次看似無心之舉,完成了東西方兩大都會跨越時空的“第一次牽手”!

2、歷史的跨越

客觀來說,正是得益於鄭汴一體化,使得開封徹底走出了發展低谷,徹底擺脫了上世紀90年代,各類經濟指標幾乎墊底的尷尬境地,成為河南省中原城市群、中原經濟區建設中的第一批最先受益者,更是在建設之初成為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寵兒。鄭汴一體化成為全國競相學習的對象,開封成為全省各地市的榜樣和豔羨的對象。

具體表現在:全市經濟總量和增速,一度曾經在省域地市排名中比較靠前,甚至某些單項指標名列前茅;城市空間格局實現質的飛躍,城市框架拉大,徹底擺脫受制於老城區的限制,新區和老區雙核引領,汴西新區傲然屹立,汴西湖更是如一顆璀璨明珠,為整個城市添彩;設施更是超前先行,鄭開大道、物流通道、開港大道、鄭開城際軌道、鄭開公交、電信同城等一系列建設和舉措穩步推進;招商引資更是如魚得水,引進各類項目,尤其如奇瑞、恆大、銀基、綠地、建業等一大批知名企業項目入駐;產業結構逐步優化,新型工業化為代表的二產和文化旅遊為代表的三產交相輝映;尤其文化旅遊業的發展,更是異彩紛呈,宋都古城文化產業園區,獲得肯定和讚許,推出的“一河兩街三秀”“一湖兩巷三園九館”等一大批文化旅遊精品,是對開封已形成的文化資源的利用和整合,御河的開通凸顯出開封北方水城的特色,可以說近10多年的發展,對於開封自身來說,確實是質的飛躍。

3、反思:鄭汴一體化真偽之辨

正如著名區域經濟學者芒福德所說,任何城市問題皆是區域問題。因此,要求看任何一座城市的發展,一方面要縱向來看城市自身發展,另一方面也要橫向來看整體宏觀形勢和區域發展,如此才能對城市有一個立體和全面的客觀認知。誠然,開封在近10多年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發展對於不同城市而言,是相同的,開封在發展,其它城市也在發展,甚至發展的更迅猛,而且橫向之間的比較顯得更為重要和迫切。實際上,也正是在鄭汴一體化轟轟烈烈開展的10多年間,開封面臨的區域發展形勢也發生了巨大變化,變得更為複雜和微妙,甚至可以說,變得更為嚴峻!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2017年河南省各地市GDP情況

具體表現在:(1)戰略地位下降,由“唯一”變為“之一”。曾經鄭汴一體化是作為推進中原城市群建設的唯一核心引擎,到如今“1+4”構建大鄭州都市區, “鄭許融合” 更是後來居上,短短一年之內上升為“鄭許一體化”,與鄭汴一體化並駕齊驅,且勢頭更猛。在含金量非常高的“自貿區”和“自創區”戰略中,也被洛陽、新鄉各搶走一杯羹;(2)經濟相對滯後,屢被趕超,依然處於第三陣營。雖然在鄭汴一體化之初取得了較大的經濟發展 ,但只是相對和短期的優勢,後來逐步被其它地市趕超,以2017年經濟總量和增速來看,依然處於全省中下游,並且隨著中原城市群中各地市的積極推進,開封原本佔優的某些指標也開始逐步被追上,甚至趕超。(3)房價、地價高企,尤其是新區房價極速增高,拉高了進入門檻,降低了區域競爭力,與自身經濟水平和地位不相稱,弱化了後發優勢和區域競爭優勢。(4)汴西新區大量空置、老城區凋敝、棚戶區遍佈;(5)招商引資和招賢納才雙雙舉步維艱。招商項目來看,大多是地產項目,實業項目並不多,屈指可數的奇瑞、啟源、恆大等少數優質項目,諾大的產業集聚區空置等。

總之,開封曾經在2005年伊始所享有的作為中原城市群唯一核心引擎的“鄭汴一體化”光環,逐漸變得黯淡,處境開始變得更為微妙。更直白一點說,開封在近10多年的發展中走了彎路、出現了問題,因此,必須在此時刻保持高度警醒,正視問題、看清形勢、理順思路,否則就會在新一輪區域競爭中又將逐步淪為邊緣,失去此輪機遇,若再想謀求復興,只得空留哀嘆!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叄:上下求索

——市場經濟時代,尤其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時代,賦予了城市自身更多的發展活力和空間,如若再失去本輪機遇,則在迷失中沉淪是必然!


1、認清自我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認清自我,才能超越自我。

(1)單一性

開封最大的一個特徵是單一性的城市。首先,文化單一。雖然歷經4100多年滄桑,但真正對開封地域文化帶來深遠影響的是宋文化,在每個開封人心中根深蒂固。其次,人口單一。開封人口組成以本地人為主,基本無外來人口流入。第三,產業單一。基本無主導產業,所謂的主導產業只是基於城市自身內部產業比較而言,在更大尺度區域競爭中毫無優勢和競爭力可言。第四,經濟單一。除了未改制徹底的國有和集體經濟,民營經濟基本沒有。以上要素構成了開封城市的單一性,正因為單一性,造就了封閉落後保守,缺乏活力和創新,另一方面也造就了過分自戀同時又極度自卑的城市特質。

(2)五大短板

概括來說,開封存在以下六大短板:一、缺戰略。多是對上層戰略的被動跟進,命題時思維,缺乏自主創新探索,沒有真正結合自身的長遠戰略,使得鄭汴一體化的十多年,不僅自身逐步滯後,更被趕超。二、缺定力。由於未有真正結合自身的長遠戰略全面統籌,使得全市戰略和發展思路時刻在變,無法形成合力和工作成效疊加。三、缺資金。自身經濟體量小,難以將戰略和思路有效實施。四、缺活力。無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市場機制,民營經濟發展滯後,整體市場缺乏活力。五、缺人才。目前的一大弊端是缺乏外來人口,尤其是高端人口的注入,實際上歷來也非常注重人才引進,但為何一直效果欠佳,根源在於沒有發達的經濟、充足的就業創業機會、廣闊的上升空間、高端的配套設施和良好的生活環境、封閉的社會氛圍,相反,為何成都能被成為“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應該多向其學習。六、缺投資。基於以上五項因素,使得招商引資工作舉步維艱。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2、十大協調

(1)自身與鄭州關係

實際上,一直以來,開封並沒有真正認清與鄭州之間的關係,沒有擺正和鄭州之間應有的地位、態度和定位,一直存在認知誤區,這是影響一系列決策的根源。

首先,自身定位誤判。從國家和河南省決策層來看,省域的中心只有一個——鄭州,決定了一切的資源和要素一定優先向鄭州集聚;從建制上,鄭州是省會,而開封市普通的地級市;從人口和經濟體量來看,鄭州都數倍於開封;從地緣關係來看,邊界距離不足40公里;這些都決定了兩者之間地位不可能是兄弟平等關係,只可能是從屬關係,只有找準適合自身的功能定位才是根本出路。

其次,盲目求大求規模。片面地認為規模越大實力越強,缺乏對城市區域功能的認知。放眼全球,頂級城市之間的競爭,根本不是規模的較量,而在於功能層級,功能決定一切。論規模,當今世界,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拉美國家特大城市比比皆是,又有哪幾個位列全球城市,哪個不是中等收入陷阱,貧民窟遍佈?

第三,對一體化存在誤判。過分解讀所謂的一體化即為空間、設施的一體化,因此,盲目追求空間外延式擴張、產業帶的建設,將全市有限的資源和財力孤注一擲,加速了本市的空心化,並形成一片片、一條條的空間圖斑和巨量的空曠用地。忽視了城市間功能的互補才是一體化的精髓,更忽略了一體化進程的漸進性。

第四,過分就鄭汴談鄭汴,忽視與周邊區域間的協調。實際上,自中原城市群開始建設的10多年來,城市群內部,甚至外圍的各城市都在考慮加強如鄭州之間的空間聯繫和功能互補,尤其是許昌、新鄉、焦作,如許昌積極北上,建設許昌新區、航空港試驗區承接區、長葛華夏幸福產業新城,新鄉則積極推進平原新區,謀求與鄭州跨黃河合作,各大開放商更是早已著手佈局,平原新區各類樓盤早已建成;焦作亦是不甘落後,積極充當鄭州西北向與太原加強合作的紐帶作用,武陟華夏幸福產業新城建設和招商更是如火如荼;不能就鄭汴一體化談鄭汴一體化,極易陷入僅考慮與鄭州之間的探討,而忽視周邊區域之間關係的思索,尤其更大空間尺度的戰略定位,很容易迷失方向。

(2)市區與市域關係

鄭汴一體化這10多年,鄭州可以說是在全域化發展,而開封則只有城區參與,可以說就是在單兵作戰,最終形成了一大奇觀,都市區內的典型“空間二元”:1)開封整體實力與鄭州都市區之間差距拉大;2)市區與郊縣差距拉大。緊鄰都市區反而加速衰落,形成極不和諧的“燈下黑”、“都市區型貧窮”,根源在於發展重心偏離。缺乏強有力的縣域經濟支撐,市區只能是無本之木,根本難以為繼,更無法在激烈的區域競爭中獲取優勢。

(3)新區與舊區關係

首先,未認識到自身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在於老城區,而是將有限的財力集中於追求與鄭州等量齊觀的汴西新區,盲目求大、即趕快上,誠然汴西新區建設也可圈可點,尤其汴西湖彰顯了城市氣魄和格局,但忽視了城市自身地位和競爭力,導致了目前的房價虛高、房屋空置、設施配套滯後、缺乏活力。

其次,老城區雖經過“一湖兩巷三園九館”等一系列改造有較大改觀,但依然因棚戶區遍佈、環境整治不力、道路改造滯後、設施配套匱乏等影響,與開封市所提出的“國際文化旅遊名城”目標差距甚遠。

(4)營商關係

民營經濟單薄一直是制約開封經濟發展的一大短板,從體量來看,民營經濟隊伍還較小,目前全市上市企業僅有約10家,且基本全是新三板,市場競爭力十分有限。

固然,民營經濟的發展與地方文化基因和其他諸多因素有關,但其中營商環境是一個關鍵因素,可喜的是,開封市也開始意識到該問題,並在前不久召開了全市的民營經濟座談會,但總體來看目前還更多的停留在形式層面,亟需在務實操作層面給予民營企業更多支持,要遠學浙江、近學許昌,為民營企業發展營造更加肥沃的土壤。

(5)文旅與工業關係

縱觀開封40年來的經濟發展歷程,幾乎可以說就是文旅與工業之間此消彼長的過程,尤其是在鄭汴一體化提出後的最近10多年,曾經也存在過很多認識誤區,將兩者對立起來。

雖然目前正式說法是“新型工業化”與“國際文化旅遊名城”並駕齊驅,但在實際工作中仍會存在偏差,主要表現為:其一,工作重心上偏向工業為主。最典型的莫過於在招商引資過程中以經濟增長為首要衡量指標,對項目類型是否對旅遊城市定位相匹配暫且勿論。其二,空間佈局上的相互博弈。尤其是在產業集聚區戰略下,各區爭相擴建產業園區,從而造成園區四面開花、工業四面圍城的尷尬窘境,極大地影響城市整體空間形象和環境品質提升,與旅遊城市定位不符。

(6)“古都復興”與“古城更新”關係

對於歷史城區的保護和利用上存在一大誤區,那就是未充分認識到“古都”與“古城”之間區別。尤其是對曾經“八荒爭湊,萬國鹹通”的世界名都,缺乏大的魄力和格局,僅僅定位為一般的中小歷史文化名城來改造和更新,缺少西安大唐芙蓉園為代表的“曲江模式”,也缺乏大同古城復建的大手筆,更缺乏德國古根海姆博物館的經典標杆項目,也缺乏成都錦裡和寬窄巷子的精品項目,歸根到底是缺乏放眼天下的視野和胸懷。曾經影響世界城市格局的東京城坊市格局和商業文明,也只能在壓縮版的清明上河園景區內體驗到,實際上更應該在整個古都復興中得到真正體現,曾經的輝煌也只能在《清明上河圖》的畫卷中和《東京夢華錄》的文字中尋覓,這本身就是一種“暴殄天物”。

(7)小旅遊與大旅遊關係

雖然說開封旅遊業發展已幾十年,無論是發展經驗,還是當前的旅遊經濟產值,在省內都處於前列,但是必須指出,當前的發展模式依然是延續以觀光旅遊為主導的“景區型經濟”。景點類型單一,人文景點多且集中,遊客多以觀光遊為主,加之景區多為國有景區,缺乏產品創新,景點間產品同質化明顯加之都收費,所以只會在有限的景點中挑選精華景點而不去其他景點,更進一步縮短觀光時間。自然景觀和休閒環境缺乏,城市品位和環境品質亟待提高,並且接待設施數量和類型單一,尤其高檔次的不多,造成遊客在開封停留時間短,消費水平低,旅遊產出比不高,未能真正起到旅遊作為戰略支柱產業的功能。這種以傳統的“景區型經濟”為代表的小旅遊亟需轉型,由“小旅遊”走向“大旅遊”。

(8)融資關係

將金融放在第八項來談論,並不意味著不重要。可以說金融是當前面臨所有問題的“最大瓶頸”,也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金鑰匙”,但對金融的認知的缺乏和金融工具的熟練運用,恰恰也正是開封市所面臨的“最大難題”。

當前所有的建設和項目的開發,幾乎全部是用有限的財力和有限的融資手段來支撐。2017年,宋都古城文化產業園區項目總投資近100億元,完成投資超過45億元,收儲土地1000多畝,通過各類戰略支持和金融機構融資,近三年累計直接融資超40億元;設立的有文化旅遊發展專項資金,每年投入5000萬,這些對於一個地級市來說,尤其對於致力於打造國際文化旅遊名城的古都來說,可謂杯水車薪,在資金如此窘迫之下,根本不可能建造出轟動性的標杆項目,更難以引起市場轟動效應,帶動城市的跨越式發展。

(9)城市與黃河關係

一部開封城市史,可以說就是開封與黃河的愛恨糾葛史。開封的興衰更替與黃河有太多淵源,同時,相信大多數人知道開封也是從教科書上的“地上懸河”開始,因此,談論開封的發展,必然要考慮黃河。但長久以來,開封並沒有充分利用好黃河這一王牌資源。如何在保障城市和黃河防洪的前提下,巧妙利用舉世無雙的“地上懸河”和生態旅遊資源優勢,將黃河的“綠”與開封的“文”完美結合,真正做成有全球影響力的文化旅遊品牌是未來開封要認真考慮的重大事項,也是開封謀求國際文化旅遊名城的最大王牌。

(10)新開封與老開封關係

這涉及到城市的形象認知,正如1994年《經濟日報》對於開封的認知:封閉、落後;2005年,克里斯托弗對於開封的認知:落後、衰敗、落魄,這應該是外界大多數人對於開封的認知,一旦這樣的形象在人們心中定形,則很難改變,進而會極大地影響消費決策、旅遊地選擇、招商引資等一系列行為,無疑對於開封造成深遠影響。未來,必須進行自身的形象重塑,扭轉古老封閉落後的舊開封,重塑活力開放包容創新宜居的新開封。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3、大勢研判

——認清形勢,把握趨勢

(1)都市區化趨勢明顯

對於中原城市群來說,打造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大鄭州都市區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期的戰略中心,結合鄭州當下所處的城市發展階段,未來發展的主基調仍將是加速集聚,對於周邊區域的虹吸效應還會持續增強。這就要求周邊城市必須與鄭州差異化發展,否則會在同質化競爭中持續受挫。同時,隨著快速交通時代的到來,都市圈內的時空距離在縮小,時空圈會逐步變大,雙城生活時代也會逐步到來,這對於開封來說是巨大利好。

(2)文化休閒需求增加

當人均GDP達到3000美金,休閒旅遊需求就會快速增強,以目前中國經濟發展速度,這一時代會很快到來。隨著這一時代的到來,文化、旅遊、休閒等產業會快速發展,尤其是圍繞高消費群體的文化、商務、休閒、度假、健康、養生等業態會井噴式增長,相比傳統的大眾旅遊,這類業態投入產出比更高,對地方經濟帶動能力更強。

(3)生態宜居需求增加

經過40年發展,我國已由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逐步向生態文明時代轉型。在新時代,人們對於生態水平、環境質量、生活品質會有更高的要求,相比大城市的擁堵、汙染、高房價、快節奏,生態優美、環境優良、舒適宜居的中小城市,對於居民,尤其是精英階層會有越來越強的吸引力。

(4)綠色發展時代來臨

隨著生活品質的提升,人們對於綠色食品、健康食品的需求和要求會越來越高。對於大鄭州都市區,未來將有可能是容納兩三千萬人的巨型城市,巨量的人口,則意味著巨大的食品、農產品、蔬菜,尤其是綠色和有機農產品和品牌農產品的巨大需求。

(5)城市競爭升級換代

主要是兩個方面:其一,相比傳統城市之間競爭,未來城市間競爭會進一步加劇,激烈程度會遠超以往;其二,城市,尤其是高層階的城市之間的競爭,已由單純規模和數量競爭,逐步轉化為功能和質量競爭。

(6)考核趨於多元

在新時代,對於主政者來說,考核趨於多元化,不再唯GDP論英雄,而是以特色取勝。這實際上包含兩層意思,一則考核多元,不再唯GDP定成敗,而以特色取勝;二則特色化,特色化不排斥GDP,如若定位精準科學,反而更利於拉動GDP。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肆:重整河山

——百年大計,謀事在人


1、找準戰略定位,保持發展定力

總體上由綜合型城市向功能性城市轉型,謀取在中原城市群、大都市區層面的某一或數項功能,特色化、差異化取勝。尤其是大鄭州都市區內應搶佔三大高地:文化高地、綠色高地和休閒宜居高地。其中文化高地重點強化都市區文化中心、文化、會議、會展、展覽、創意功能;綠色高地重點強化中原綠谷、綠色食品、品牌農業、都市區“生態廚房”;休閒宜居高地則重點強化,鄭州都市區精英階層“第二居所”首選、“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休閒度假首選。

(1)國際文化休閒名城

開封目前自身定位為國家文化旅遊名城,但這裡更傾向於將其定位為國際文化休閒名城。兩字之差,實質上意味著目標市場定位、產品業態構成、生態環境質量、設施配套層次、城市治理水平的更高要求。

實際上,在這一點上開封最應該學的是成都和杭州,兩座都是成功實現由旅遊城市向休閒城市轉型升級的典型,也正是休閒名城的打造促進了城市的全面提升,實現了質的飛躍。正如成都的宣傳語“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這個用來形容開封也最恰當不過。同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成都正是藉助城市休閒主導功能定位的轉型,扭轉了與重慶由最初競爭工業投資,到後來主主打休閒和文化創意,從而實現區域良性互動的成功典範,這對於當下的開封和鄭州尤其值得借鑑,倘若如此,定能四兩撥千斤。

縱觀整個中原地區,開封可以說是與成都氣質最為相近的城市。宋文化最核心的內涵在於市民文化,這也正是開封作為八大古都之一,區別於其它古都的最大特徵,在彰顯皇權獨尊的同時更注重市民性,放在當今時代語境實質就是要突出其文化休閒宜居,而不能僅停留於目前所謂的“過境式”文化旅遊城市,而終極目的是吸引中產階級和文化精英人士前來休閒生活創業,只有通過外來中高端人口的注入實現社會階層的流動,激發社會活力,進而從根本上實現古都的復興。

未來通過完善和強化文化旅遊、休閒度假、會議會展、展覽展示等複合型功能,更應該學習杭州免費開放西湖的氣魄、積極承辦國際休閒博覽會的舉措,將龍亭、包公祠、天波楊府、鐵塔等傳統國有景區逐步免費開放,並積極承辦一些國際性會議會展、節慶賽事,逐步走向國際化,將整個城區主題景區化,實現由“小景區經濟”走向“大旅遊經濟”進而到“全域旅遊經濟”到“大休閒經濟”轉型。等到開封何時真正擺脫文物點、景區點、旅遊點依賴之時,才是開封旅遊真正崛起之時,這才是開封經濟真正崛起之時。

(2)新型工業之城

總體上,未來開封工業上應堅持生態型工業為主,具體產業選擇上,未來重點併購、重組做大做強先進製造、汽車零部件製造、空分設備等優勢產業基礎上,重點培育食品加工作為未來戰略性主導產業。空間佈局上,城區甚至全市工業優先集中佈局,尤其是城區內一定不可以工業園區四面開花,集中佈局於新區,加快增強城區集聚性和首位度,提高對縣市的集聚和輻射能力,真正實現產城融合發展。此外,一定要對工業列出負面清單,汙染型工業堅決取締。

(3)生態宜居之城

相比較於鄭州過高的房價、擁堵的交通、緊張的節奏、汙染的環境,開封無疑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加之優越的區位、便捷的交通、舒適的生活,未來只要開封能夠控制好房價,無疑會對鄭州都市區內大量人群,尤其是年輕的精英階層產生巨大的引力,從而實現人口的流入、人才的入駐,藉助人口和人才優勢,更有可能吸引高端業態和項目入駐,實現經濟的快速高效良性發展。

(4)中原“綠谷”

正如前面分析中談到,未來人們對綠色農產品和健康食品的需求與日俱增,大鄭州都市區未來兩千萬左右巨量人口帶來的巨大需求,加之對鄉村振興和農業的巨大戰略利好,可以想見未來與農相關的農業、農產品必將迎來巨大利好。而且,與傳統工業相比,綠色農業、有機農業和品牌農業所帶來的效益毫不遜色,甚至更有更大空間。放眼整個大鄭州都市區,有基礎、有條件、有優勢的非開封莫屬。開封一定要加快推進佈局,在各縣區結合鄉村振興、特色小鎮的打造,積極推動建設各類農業體驗公園、設施農業、休閒農業、農業科研,生產新鮮的蔬果、水果、乳製品等,進而帶動綠色、有機農產品深加工、品牌農產品全鏈條的發展,構建大都市生態農業圈,著力打造大鄭州都市區的“綠谷”和“生態廚房”,從而實現經濟的彎道超車。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2、優化城市整體空間格局

首先,大鄭州都市區層面,更多強調與鄭州功能上、交通和產業上的聯繫,而非機械的空間連片。通過高鐵、城際軌道、高速、快速通道建設,強化與鄭州和機場聯繫,尤其強化開封至新鄭機場軌道交通和高速公路建設,實現“一場兩用”,擺脫無民用機場的尷尬。適當優化四大產業帶(自貿聯動帶、開港經濟帶、鄭開創新創業走廊、文旅經濟帶)的組團化佈局,而非線狀蔓延,但重心一定在開封城區,不可偏頗。

其次,優先發展內城,新區預留戰略空間顯得尤為可貴,尤其是所謂的“開港金三角” 遠期尚可考慮,但近期一定要慎重,極有可能成為新一輪圈地行動,喪失長遠後發戰略優勢。對於省域和鄭州都市區層面來看,肯定優先投資鄭州和港區,而非開封區域,更多是一廂情願,餅不可攤得太大。浦東新區集全國之力也經歷二十多年才具有雛形,鄭東新區集全省之力也經歷十多年,而今仍處於成長期,蘇州新區則也是經過近二十多年,以開封目前經濟實力,倘若鋪如此之大攤子,前景堪憂。

第三,市域層面,儘快啟動全市空間規劃的編制,整合全市資源優勢,強化開封城區與市轄縣區的空間聯繫。儘快打通市區至通許、尉氏、杞縣、祥符、蘭考、朱仙鎮的高等級快速通道建設,打破交通瓶頸,形成網絡化整體;研究城際軌道延伸至朱仙鎮;各縣城一定杜絕蔓延式擴張,而應強化提質增效,人居環境提升;加快產業集聚區整治、縮減和撤併,以及內部的企業併購;將縣城和產業集聚區節約建設用地指標,進行指標入市轉化為資金。研究制定戰略,充分激發縣域經濟活力。

第四,未來城市空間審慎擴張,逐步由增量發展向存量提質轉化。將重心轉向現有的汴西新區和老城區;新區佈局生態型、技術密集型工業、現代服務業、文創研發產業,老城區則以文化旅遊、休閒宜居、文化創意、會展現代服務和生態居住為主導。將新區消化庫存與老城區棚戶區改造相結合,採用貨幣化安置模式,實現新老城區人口、空間的合理置換,大手筆恢復老城區肌理和特色風貌,實現真正的城區主題園區化;城市道路網優化,合理規避過境交通和交通性需求對城區,尤其是老城區的干擾。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3、標杆性龍頭項目

(1)一座古都:宋都文化主題園

近幾屆班子將整合古城區以主題功能化打造宋都古城文化產業園區,推出的“一河兩街三秀”“一湖兩巷三園九館”等一大批文化旅遊精品,這個方向非常正確,應該在此基礎上,更大力度、更大手筆、更大氣魄來推動。從功能上,對舊城功能置換和疏解,從空間上,對於遍佈的棚戶區,與汴西新區去庫存相結合,採取貨幣化安置,實現整個城區的“騰籠換鳥”,新舊功能和人口的置換。對與古都風貌和空間肌理明顯不同的樓盤,逐步改造甚至整體拆遷。將整個古城區作為景區就應該按照景區的經營管理模式來操作,機動車限行,最好能實行真正的非機動化和地面軌道化交通,智能公交化。繞古城牆和御河水系和主要街道敷設觀光小火車;修建觀光步道和旅遊服務設施;環境大力整治提升,街景整治,戶外廣告牌匾,色彩和建築風格建築高度控制;多增加綠地和廣場;休閒餐飲,酒店住宿,會議度假設施完善。在建設過程中,一定要突出古都,而非古城,因此,各類建設標準和水平一定要有更高要求。

(2)一座地標:東京塔

正如德國古根海姆因一座博物館建築傑作,帶動整個城市崛起一樣,開封同樣需要這樣一座巨型、地標性項目。邀請全球或國內知名建築大師,在遼闊的汴西湖畔建設建設一座令人震撼的地標“東京塔”,再現北宋東京城“世界第一大都會”的氣魄和格局,彰顯新開封的國際化視野和現代化氣息,與歷史城區的鐵塔呼應,更與鄭東新區的千璽塔、中原福塔遙相呼應,構建鄭州大都市區的時空軸。同時,從中國傳統風水角度,也與廣闊的汴西湖構成陰陽相生的和諧關係。建築功能上可以集會議會展、文物館藏、文化展示、圖書館、科技館、展覽館、休閒旅遊度假、購物酒店為一體,用最先進的聲光電及VR技術,再現北宋皇城盛況。

(3)一座園林:艮嶽

邀請世界知名園林設計機構,大手筆恢復建設體現北宋皇家園林巔峰的“艮嶽”,打造開封版的“大唐芙蓉園”,體現北宋東京城國際氣派的同時,也極大提升城市生態環境品質,未來可以作為休博會主會場。

(4)一處奇觀:黃河地上懸河奇觀

利用“地上懸河”的知名度,利用黃河生態旅遊資源優勢,大手筆重點打造黃河“地上懸河”景觀,高價全球徵集方案,高起點高標準建設,集生態旅遊、會議會展、休閒度假、健康養生等為一體,從而與古都形成自然與人文的完美結合。

(5)一場盛會:國際休閒博覽會

雖有數十年的開封菊花花會辦會經驗,但至今未承辦過一次國際性會展,從而使得整體建設水平、環境品質、設施標準、服務檔次、產業化程度都與國際、甚至國內同類城市存在較大差距,正如昆明世博會、杭州休博會帶動城市經濟發展、品質提高、國際開放、形象提升一樣,開封也需要通過一場國際性會議的舉辦,帶動硬件層面的全面系統改觀,更促進觀念的一次徹底改觀,對於未來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大有裨益。

4、善用金融槓桿,積極進行模式創新

“自身資金短缺、金融手段匱乏”是以往困擾開封各項工作開展的最大短板,目前實際迎來了巨大利好。當前,全面深化改革正開始進入深水區,亟需要各領域先行先試,尤其放開了對土地的多年羈絆,同時,大力提倡鄉村振興和精準扶貧舉措,這對於有廣闊農村腹地、以傳統農業為主的開封來了無疑迎來了發揮後發優勢的機遇。以信陽息縣為例,每年利用通過國土系統土地綜合整治所節約出建設用地指標進行入市交易就能實現二三十億元的收益。倘若,未來開封能積極學習借鑑息縣、盧氏和其它地方先進經驗,在此領域大力探索和嘗試;同時,結合各縣市區對城區、產業集聚區、的建設規模控制、用地挖掘和整理;以自身廣闊的腹地,加之允許跨省進行建設用地指標交易,這無疑挖掘出蘊藏的鉅額寶庫;全市進行資金的統一調度和整合,並整合各類資金,形成資金池,進而運用金融手段撬動社會資本,這必將釋放巨大的金融能量,在此基礎上,分別成立各類大型項目開發基金、產業發展基金、鄉村振興發展基金、民營經濟發展基金、民營企業家培養基金等。在金融運用方面,建議成立專門的金融局和各類基金管理機構,尤其要捨得花巨資引進高精尖的金融人才進行運作,加強監管即可。可以想見未來開封的發展空間將是巨大的。

5、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樹立創新思維,重塑活力開封新形象

(1)真正營造“親、清”的營商環境

不僅僅是停留於會議和口號,而是真正貫穿於各環節、各流程、各場所,營造積極作為的幹事環境、穩定團結的管理隊伍,親商安商的創業環境。積極運用好自貿試驗區平臺,並積極總結自貿試驗區開封片區率先在全國實現“二十二證合一”“四十八證+X”聯辦的成功經驗,切實提高效率,為民營企業發展創造廣闊的空間。

(2)樹立創新思維

開封亟需要一場思維觀念開放領域一次徹底的全市改革發展大討論,杜絕以往落後、保守觀念,真正樹立勇於改革的新理念,銳意進取,全面深化改革,在此基礎上,積極探索機構改革,借鑑沿海地區先進經驗,成立新型機構,適應未來發展新戰略。

(3)重塑活力開放新形象

扭轉封閉落後保守形象,樹立開放活力格局,積極承辦各類體育,娛樂,科技等會議,論壇,賽事,節慶等,尤其一些現代時尚前衛的音樂節、電影節、動漫展、文創會議、互聯網大會等賽事節慶活動,在塑造新形象的同時,促進自身觀念思維的更新,適應新的時代發展!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文中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會及時刪除。


李俊鵬

大鵬視野戰略策劃中心 主任

國家註冊城鄉規劃師,高級工程師

聚焦區域和城市發展戰略、文旅項目策劃諮詢、相關規劃技術諮詢,從業10餘年,操盤各類實戰案例100多項。

-----往期推薦 ----

  1. 大鄭州,浮出水面
  2. 焦慮的河南,究竟該怎麼辦?
  3. 焦慮的開封:前10年迷茫,後10年彷徨
  4. 鄭州OR武漢:誰將成為第20個國家級新區?
  5. 缺水的河南,為何“水城”卻越來越多?
  6. 未來10年,誰將成為”中原第一縣”?
  7. 近30年來,河南105個縣排名下滑最快的縣究竟是誰?
  8. 近30年河南進步最快的三個縣,有你家鄉嘛?
  9. 河南105個縣的城市定位,誰一鳴驚人?誰默默無聞?
  10. 北龍湖之後,鄭州下一個市場引爆點在何處?
  11. 鄭州航空港區崛起背後,真正的推手是誰?
  12. 警惕!鄭汴新區屢次失利,誰之過?
  13. 為什麼90%的文旅古鎮都面臨困境,根源究竟是什麼?
  14. 120億,為何仍然難以拯救“四大名鎮”朱仙鎮的衰落?
  15. 鄉村振興:繞不開的悖論與困局
  16. 鄉村振興隱約可見的躁動與不安
  17. 鄉村振興究竟是什麼?到底怎麼幹?
  18. 鄉村振興,百年未遇之變局


長按二維碼關注“大鵬視野”

"

作者:李俊鵬

大鵬視野戰略策劃中心 主任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2005年5月22日,著名專欄作家克里斯托夫發表評論文章:《從開封到紐約———輝煌如過眼煙雲》,一石激起千層浪,迅速震醒了河南,更震醒了沉睡中的開封!自此拉開了鄭汴一體化的序幕,開封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絕佳戰略機遇期。而今,10多年過去,在這期間,開封收穫了什麼?錯失了什麼?未來又將走向哪裡?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壹:千年一嘆

——古今興衰多少事,說不盡千古大宋情


1、不解的大宋東京情

到過開封的人,想必都會去過開封的龍頭景區-——清明上河園,更會對其宣傳語“一朝步入畫卷,一日夢迴千年”印象深刻。

不錯,千百年來,每個開封人內心都有一個說不清的“大宋情”、道不明的“東京夢”,從古至今,不曾改變!千年前,孟元老用《東京夢華錄》訴說著復興夢;千年後,開封人用《清明上河園》暢想著復興夢。沒有在開封生活過,或對開封不瞭解的人,很難真正體會這種情節。

2、自古帝王都

開封位列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說起開封的歷史,無疑更是燦爛的和輝煌的。從建城史來說,自建基伊始,至今至今已逾4100年,可以說見證整個中國歷史變遷、華夏文明傳承;從建都史來看,更是值得濃墨重彩、大書特書的,自夏朝於老丘建都,歷經戰國時魏、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和金共八個朝代,名副其實的“八朝古都”,其中,北宋東京城更是曾達到中國都城史的巔峰。

千年前的北宋東京城,在世界上的地位約等於如今的紐約!無論是人口,還是經濟、文化、科技成就,抑或坊市格局,都達到了同時代,甚至於直至近代,世界各國城市都難以企及的高度。11世紀時,北宋東京城人口超過100萬,而倫敦當時只有1.5萬人。在城市數千年發展中,屢次易名,曾稱之為:老丘、啟封、浚儀、大梁、汴州、汴梁、東都、汴京、東京等眾多名稱,但最輝煌、開封人最引以自豪、最樂於傳承的依然是北宋“東京”城。

3、浩蕩的歷史,跌宕的變遷

——城市的發展大多是時代產物,與城市自身關係不大。但歷經數千年的演變,會逐步內化為區域文化基因,尤其是經過大的變遷會更加強化某些文化特質,進而深刻後世對重大決策的判斷和抉擇。

(1)大歷史觀下的千年輪迴

從長時段的時間維度來審視,自開封建基,而今已4000餘年;自戰國魏建都,至今2000多年;北宋開國,登峰造極至今也逾1000多年;可以看出基本上是一千年一個興衰週期,也就是說,自北宋建都至今,開封又經歷和基本完成了新一輪的千年興衰期。

(2)浩蕩的城市歷程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以此來形容開封再合適不過。一部開封史,半部中國史,這一點不為過。細數開封建城史,至今4100多年,期間經歷眾多朝代更替,尤其是曾作為八朝古都,更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焦點,承載了太多的輝煌,更見證了歷史興衰。縱觀數千年發展,真正主宰開封城市發展進程的主要是地位、交通條件、紛爭和黃河氾濫。

農業文明時期,城市地位的高低決定了城市發展建制規模、經濟水平,某種程度上,開封城市變遷史也就是城市地位高低的變遷史;交通條件,尤其是在近代鐵路發明之前,水運交通條件,可以說是城市,甚至是整個朝代的命脈,“因水而興、因水而衰”,以此來形容開封無比恰當,從戰國時的“鴻溝”,再到北宋的“汴河”,無不締造了開封的輝煌,也因為近代以來水系的堵塞以及鐵路的興起,開封逐步衰敗;除去趙匡胤實現朝代的平穩更替,任何一次的朝代更替必然是伴隨著一次次的紛爭和一次次的城池破壞和重建;開封人對於黃河可謂愛恨交加,黃河孕育了開封,同時也歷次毀滅了開封,開封“城摞城”的奇觀也多是拜黃河所賜,隨著黃河的歷次改道,尤其近代以來,黃河帶來的泛濫多達百餘次,對開封城市構成了極大威脅。

(3)跌宕的現代變遷

近半個多世紀以來,開封完成了大的歷史變遷,進入了真正的和平發展時期,城市的影響因素也發生了根本改變,以往的黃河氾濫、水運等因素淡出歷史舞臺。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現代以來開封發展影響因素

和平穩定,並不意味著發展步伐就此停滯,相反,對於開封來說,歷程同樣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至近幾十年河南的發展,可以說就是開封和鄭州的“雙城故事會”。對於開封來說,1954年,省會由開封遷往鄭州,十幾萬人撤離,且都是精英階層;1983年,區劃調整,將鞏義、新密、登封等經濟強縣併入鄭州,使原本就元氣大傷的開封,更加雪上結霜,不僅僅是物質、經濟層面的,更是心理上的打擊;自此之後,長達十幾年,經濟持續低迷,大約到1993年左右,跌入歷史最低谷。以至於,1994年2月28日,《經濟日報》頭版頭條以《開封何時能“開封”》為題,指出“人稱“鄭汴洛”,曾以“豫老二”聞名的開封,在改革開放中落後了,主要經濟指標排名全部在全省後幾位“。面對低迷的經濟、尷尬的現實,回憶曾經的輝煌、過往的榮耀,這種心理落差、這種複雜心境,可想而知!

雖同為八朝古都,都歷經朝代更替,但而今,西安也罷,杭州也罷,南京也罷,如今仍為省會,至少享受一省之寵,更遑論北京貴為首都,即使洛陽,也享有8縣1市6區,兩倍有餘於自身的廣大腹地優勢、巨大的經濟體量和雄厚的工業基礎。而對於開封,縱觀其歷史跌宕程度之大、曾經創造輝煌之高,尤其是近現當代以來所經歷變遷之複雜,都是其它古都不曾經歷過,使得與洛陽,西安等城市相比,開封人民的心態更為複雜多樣,可謂五味雜陳。面對尷尬的現實窘境,愈加激發了開封人對於過往歷史的眷戀,因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何開封人的大宋東京情節為何如此強烈。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貳:十年之問

——鄭汴一體化這十多年是開封最接近復興夢的戰略機遇期,在這十多年,開封經歷了什麼,收穫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


1、偶然VS必然

所謂物極必反,正當開封在低谷“顧影自憐”之時,終於,到了2005年,開封迎來了自己的貴人,更神奇的是,這位貴人來自於千年後的世界第一大都會、大洋彼岸的紐約!是歷史的偶然也好,是歷史的必然也罷,正是這位貴人的一次看似無心之舉,完成了東西方兩大都會跨越時空的“第一次牽手”!

2、歷史的跨越

客觀來說,正是得益於鄭汴一體化,使得開封徹底走出了發展低谷,徹底擺脫了上世紀90年代,各類經濟指標幾乎墊底的尷尬境地,成為河南省中原城市群、中原經濟區建設中的第一批最先受益者,更是在建設之初成為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寵兒。鄭汴一體化成為全國競相學習的對象,開封成為全省各地市的榜樣和豔羨的對象。

具體表現在:全市經濟總量和增速,一度曾經在省域地市排名中比較靠前,甚至某些單項指標名列前茅;城市空間格局實現質的飛躍,城市框架拉大,徹底擺脫受制於老城區的限制,新區和老區雙核引領,汴西新區傲然屹立,汴西湖更是如一顆璀璨明珠,為整個城市添彩;設施更是超前先行,鄭開大道、物流通道、開港大道、鄭開城際軌道、鄭開公交、電信同城等一系列建設和舉措穩步推進;招商引資更是如魚得水,引進各類項目,尤其如奇瑞、恆大、銀基、綠地、建業等一大批知名企業項目入駐;產業結構逐步優化,新型工業化為代表的二產和文化旅遊為代表的三產交相輝映;尤其文化旅遊業的發展,更是異彩紛呈,宋都古城文化產業園區,獲得肯定和讚許,推出的“一河兩街三秀”“一湖兩巷三園九館”等一大批文化旅遊精品,是對開封已形成的文化資源的利用和整合,御河的開通凸顯出開封北方水城的特色,可以說近10多年的發展,對於開封自身來說,確實是質的飛躍。

3、反思:鄭汴一體化真偽之辨

正如著名區域經濟學者芒福德所說,任何城市問題皆是區域問題。因此,要求看任何一座城市的發展,一方面要縱向來看城市自身發展,另一方面也要橫向來看整體宏觀形勢和區域發展,如此才能對城市有一個立體和全面的客觀認知。誠然,開封在近10多年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發展對於不同城市而言,是相同的,開封在發展,其它城市也在發展,甚至發展的更迅猛,而且橫向之間的比較顯得更為重要和迫切。實際上,也正是在鄭汴一體化轟轟烈烈開展的10多年間,開封面臨的區域發展形勢也發生了巨大變化,變得更為複雜和微妙,甚至可以說,變得更為嚴峻!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2017年河南省各地市GDP情況

具體表現在:(1)戰略地位下降,由“唯一”變為“之一”。曾經鄭汴一體化是作為推進中原城市群建設的唯一核心引擎,到如今“1+4”構建大鄭州都市區, “鄭許融合” 更是後來居上,短短一年之內上升為“鄭許一體化”,與鄭汴一體化並駕齊驅,且勢頭更猛。在含金量非常高的“自貿區”和“自創區”戰略中,也被洛陽、新鄉各搶走一杯羹;(2)經濟相對滯後,屢被趕超,依然處於第三陣營。雖然在鄭汴一體化之初取得了較大的經濟發展 ,但只是相對和短期的優勢,後來逐步被其它地市趕超,以2017年經濟總量和增速來看,依然處於全省中下游,並且隨著中原城市群中各地市的積極推進,開封原本佔優的某些指標也開始逐步被追上,甚至趕超。(3)房價、地價高企,尤其是新區房價極速增高,拉高了進入門檻,降低了區域競爭力,與自身經濟水平和地位不相稱,弱化了後發優勢和區域競爭優勢。(4)汴西新區大量空置、老城區凋敝、棚戶區遍佈;(5)招商引資和招賢納才雙雙舉步維艱。招商項目來看,大多是地產項目,實業項目並不多,屈指可數的奇瑞、啟源、恆大等少數優質項目,諾大的產業集聚區空置等。

總之,開封曾經在2005年伊始所享有的作為中原城市群唯一核心引擎的“鄭汴一體化”光環,逐漸變得黯淡,處境開始變得更為微妙。更直白一點說,開封在近10多年的發展中走了彎路、出現了問題,因此,必須在此時刻保持高度警醒,正視問題、看清形勢、理順思路,否則就會在新一輪區域競爭中又將逐步淪為邊緣,失去此輪機遇,若再想謀求復興,只得空留哀嘆!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叄:上下求索

——市場經濟時代,尤其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時代,賦予了城市自身更多的發展活力和空間,如若再失去本輪機遇,則在迷失中沉淪是必然!


1、認清自我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認清自我,才能超越自我。

(1)單一性

開封最大的一個特徵是單一性的城市。首先,文化單一。雖然歷經4100多年滄桑,但真正對開封地域文化帶來深遠影響的是宋文化,在每個開封人心中根深蒂固。其次,人口單一。開封人口組成以本地人為主,基本無外來人口流入。第三,產業單一。基本無主導產業,所謂的主導產業只是基於城市自身內部產業比較而言,在更大尺度區域競爭中毫無優勢和競爭力可言。第四,經濟單一。除了未改制徹底的國有和集體經濟,民營經濟基本沒有。以上要素構成了開封城市的單一性,正因為單一性,造就了封閉落後保守,缺乏活力和創新,另一方面也造就了過分自戀同時又極度自卑的城市特質。

(2)五大短板

概括來說,開封存在以下六大短板:一、缺戰略。多是對上層戰略的被動跟進,命題時思維,缺乏自主創新探索,沒有真正結合自身的長遠戰略,使得鄭汴一體化的十多年,不僅自身逐步滯後,更被趕超。二、缺定力。由於未有真正結合自身的長遠戰略全面統籌,使得全市戰略和發展思路時刻在變,無法形成合力和工作成效疊加。三、缺資金。自身經濟體量小,難以將戰略和思路有效實施。四、缺活力。無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市場機制,民營經濟發展滯後,整體市場缺乏活力。五、缺人才。目前的一大弊端是缺乏外來人口,尤其是高端人口的注入,實際上歷來也非常注重人才引進,但為何一直效果欠佳,根源在於沒有發達的經濟、充足的就業創業機會、廣闊的上升空間、高端的配套設施和良好的生活環境、封閉的社會氛圍,相反,為何成都能被成為“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應該多向其學習。六、缺投資。基於以上五項因素,使得招商引資工作舉步維艱。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2、十大協調

(1)自身與鄭州關係

實際上,一直以來,開封並沒有真正認清與鄭州之間的關係,沒有擺正和鄭州之間應有的地位、態度和定位,一直存在認知誤區,這是影響一系列決策的根源。

首先,自身定位誤判。從國家和河南省決策層來看,省域的中心只有一個——鄭州,決定了一切的資源和要素一定優先向鄭州集聚;從建制上,鄭州是省會,而開封市普通的地級市;從人口和經濟體量來看,鄭州都數倍於開封;從地緣關係來看,邊界距離不足40公里;這些都決定了兩者之間地位不可能是兄弟平等關係,只可能是從屬關係,只有找準適合自身的功能定位才是根本出路。

其次,盲目求大求規模。片面地認為規模越大實力越強,缺乏對城市區域功能的認知。放眼全球,頂級城市之間的競爭,根本不是規模的較量,而在於功能層級,功能決定一切。論規模,當今世界,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拉美國家特大城市比比皆是,又有哪幾個位列全球城市,哪個不是中等收入陷阱,貧民窟遍佈?

第三,對一體化存在誤判。過分解讀所謂的一體化即為空間、設施的一體化,因此,盲目追求空間外延式擴張、產業帶的建設,將全市有限的資源和財力孤注一擲,加速了本市的空心化,並形成一片片、一條條的空間圖斑和巨量的空曠用地。忽視了城市間功能的互補才是一體化的精髓,更忽略了一體化進程的漸進性。

第四,過分就鄭汴談鄭汴,忽視與周邊區域間的協調。實際上,自中原城市群開始建設的10多年來,城市群內部,甚至外圍的各城市都在考慮加強如鄭州之間的空間聯繫和功能互補,尤其是許昌、新鄉、焦作,如許昌積極北上,建設許昌新區、航空港試驗區承接區、長葛華夏幸福產業新城,新鄉則積極推進平原新區,謀求與鄭州跨黃河合作,各大開放商更是早已著手佈局,平原新區各類樓盤早已建成;焦作亦是不甘落後,積極充當鄭州西北向與太原加強合作的紐帶作用,武陟華夏幸福產業新城建設和招商更是如火如荼;不能就鄭汴一體化談鄭汴一體化,極易陷入僅考慮與鄭州之間的探討,而忽視周邊區域之間關係的思索,尤其更大空間尺度的戰略定位,很容易迷失方向。

(2)市區與市域關係

鄭汴一體化這10多年,鄭州可以說是在全域化發展,而開封則只有城區參與,可以說就是在單兵作戰,最終形成了一大奇觀,都市區內的典型“空間二元”:1)開封整體實力與鄭州都市區之間差距拉大;2)市區與郊縣差距拉大。緊鄰都市區反而加速衰落,形成極不和諧的“燈下黑”、“都市區型貧窮”,根源在於發展重心偏離。缺乏強有力的縣域經濟支撐,市區只能是無本之木,根本難以為繼,更無法在激烈的區域競爭中獲取優勢。

(3)新區與舊區關係

首先,未認識到自身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在於老城區,而是將有限的財力集中於追求與鄭州等量齊觀的汴西新區,盲目求大、即趕快上,誠然汴西新區建設也可圈可點,尤其汴西湖彰顯了城市氣魄和格局,但忽視了城市自身地位和競爭力,導致了目前的房價虛高、房屋空置、設施配套滯後、缺乏活力。

其次,老城區雖經過“一湖兩巷三園九館”等一系列改造有較大改觀,但依然因棚戶區遍佈、環境整治不力、道路改造滯後、設施配套匱乏等影響,與開封市所提出的“國際文化旅遊名城”目標差距甚遠。

(4)營商關係

民營經濟單薄一直是制約開封經濟發展的一大短板,從體量來看,民營經濟隊伍還較小,目前全市上市企業僅有約10家,且基本全是新三板,市場競爭力十分有限。

固然,民營經濟的發展與地方文化基因和其他諸多因素有關,但其中營商環境是一個關鍵因素,可喜的是,開封市也開始意識到該問題,並在前不久召開了全市的民營經濟座談會,但總體來看目前還更多的停留在形式層面,亟需在務實操作層面給予民營企業更多支持,要遠學浙江、近學許昌,為民營企業發展營造更加肥沃的土壤。

(5)文旅與工業關係

縱觀開封40年來的經濟發展歷程,幾乎可以說就是文旅與工業之間此消彼長的過程,尤其是在鄭汴一體化提出後的最近10多年,曾經也存在過很多認識誤區,將兩者對立起來。

雖然目前正式說法是“新型工業化”與“國際文化旅遊名城”並駕齊驅,但在實際工作中仍會存在偏差,主要表現為:其一,工作重心上偏向工業為主。最典型的莫過於在招商引資過程中以經濟增長為首要衡量指標,對項目類型是否對旅遊城市定位相匹配暫且勿論。其二,空間佈局上的相互博弈。尤其是在產業集聚區戰略下,各區爭相擴建產業園區,從而造成園區四面開花、工業四面圍城的尷尬窘境,極大地影響城市整體空間形象和環境品質提升,與旅遊城市定位不符。

(6)“古都復興”與“古城更新”關係

對於歷史城區的保護和利用上存在一大誤區,那就是未充分認識到“古都”與“古城”之間區別。尤其是對曾經“八荒爭湊,萬國鹹通”的世界名都,缺乏大的魄力和格局,僅僅定位為一般的中小歷史文化名城來改造和更新,缺少西安大唐芙蓉園為代表的“曲江模式”,也缺乏大同古城復建的大手筆,更缺乏德國古根海姆博物館的經典標杆項目,也缺乏成都錦裡和寬窄巷子的精品項目,歸根到底是缺乏放眼天下的視野和胸懷。曾經影響世界城市格局的東京城坊市格局和商業文明,也只能在壓縮版的清明上河園景區內體驗到,實際上更應該在整個古都復興中得到真正體現,曾經的輝煌也只能在《清明上河圖》的畫卷中和《東京夢華錄》的文字中尋覓,這本身就是一種“暴殄天物”。

(7)小旅遊與大旅遊關係

雖然說開封旅遊業發展已幾十年,無論是發展經驗,還是當前的旅遊經濟產值,在省內都處於前列,但是必須指出,當前的發展模式依然是延續以觀光旅遊為主導的“景區型經濟”。景點類型單一,人文景點多且集中,遊客多以觀光遊為主,加之景區多為國有景區,缺乏產品創新,景點間產品同質化明顯加之都收費,所以只會在有限的景點中挑選精華景點而不去其他景點,更進一步縮短觀光時間。自然景觀和休閒環境缺乏,城市品位和環境品質亟待提高,並且接待設施數量和類型單一,尤其高檔次的不多,造成遊客在開封停留時間短,消費水平低,旅遊產出比不高,未能真正起到旅遊作為戰略支柱產業的功能。這種以傳統的“景區型經濟”為代表的小旅遊亟需轉型,由“小旅遊”走向“大旅遊”。

(8)融資關係

將金融放在第八項來談論,並不意味著不重要。可以說金融是當前面臨所有問題的“最大瓶頸”,也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金鑰匙”,但對金融的認知的缺乏和金融工具的熟練運用,恰恰也正是開封市所面臨的“最大難題”。

當前所有的建設和項目的開發,幾乎全部是用有限的財力和有限的融資手段來支撐。2017年,宋都古城文化產業園區項目總投資近100億元,完成投資超過45億元,收儲土地1000多畝,通過各類戰略支持和金融機構融資,近三年累計直接融資超40億元;設立的有文化旅遊發展專項資金,每年投入5000萬,這些對於一個地級市來說,尤其對於致力於打造國際文化旅遊名城的古都來說,可謂杯水車薪,在資金如此窘迫之下,根本不可能建造出轟動性的標杆項目,更難以引起市場轟動效應,帶動城市的跨越式發展。

(9)城市與黃河關係

一部開封城市史,可以說就是開封與黃河的愛恨糾葛史。開封的興衰更替與黃河有太多淵源,同時,相信大多數人知道開封也是從教科書上的“地上懸河”開始,因此,談論開封的發展,必然要考慮黃河。但長久以來,開封並沒有充分利用好黃河這一王牌資源。如何在保障城市和黃河防洪的前提下,巧妙利用舉世無雙的“地上懸河”和生態旅遊資源優勢,將黃河的“綠”與開封的“文”完美結合,真正做成有全球影響力的文化旅遊品牌是未來開封要認真考慮的重大事項,也是開封謀求國際文化旅遊名城的最大王牌。

(10)新開封與老開封關係

這涉及到城市的形象認知,正如1994年《經濟日報》對於開封的認知:封閉、落後;2005年,克里斯托弗對於開封的認知:落後、衰敗、落魄,這應該是外界大多數人對於開封的認知,一旦這樣的形象在人們心中定形,則很難改變,進而會極大地影響消費決策、旅遊地選擇、招商引資等一系列行為,無疑對於開封造成深遠影響。未來,必須進行自身的形象重塑,扭轉古老封閉落後的舊開封,重塑活力開放包容創新宜居的新開封。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3、大勢研判

——認清形勢,把握趨勢

(1)都市區化趨勢明顯

對於中原城市群來說,打造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大鄭州都市區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期的戰略中心,結合鄭州當下所處的城市發展階段,未來發展的主基調仍將是加速集聚,對於周邊區域的虹吸效應還會持續增強。這就要求周邊城市必須與鄭州差異化發展,否則會在同質化競爭中持續受挫。同時,隨著快速交通時代的到來,都市圈內的時空距離在縮小,時空圈會逐步變大,雙城生活時代也會逐步到來,這對於開封來說是巨大利好。

(2)文化休閒需求增加

當人均GDP達到3000美金,休閒旅遊需求就會快速增強,以目前中國經濟發展速度,這一時代會很快到來。隨著這一時代的到來,文化、旅遊、休閒等產業會快速發展,尤其是圍繞高消費群體的文化、商務、休閒、度假、健康、養生等業態會井噴式增長,相比傳統的大眾旅遊,這類業態投入產出比更高,對地方經濟帶動能力更強。

(3)生態宜居需求增加

經過40年發展,我國已由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逐步向生態文明時代轉型。在新時代,人們對於生態水平、環境質量、生活品質會有更高的要求,相比大城市的擁堵、汙染、高房價、快節奏,生態優美、環境優良、舒適宜居的中小城市,對於居民,尤其是精英階層會有越來越強的吸引力。

(4)綠色發展時代來臨

隨著生活品質的提升,人們對於綠色食品、健康食品的需求和要求會越來越高。對於大鄭州都市區,未來將有可能是容納兩三千萬人的巨型城市,巨量的人口,則意味著巨大的食品、農產品、蔬菜,尤其是綠色和有機農產品和品牌農產品的巨大需求。

(5)城市競爭升級換代

主要是兩個方面:其一,相比傳統城市之間競爭,未來城市間競爭會進一步加劇,激烈程度會遠超以往;其二,城市,尤其是高層階的城市之間的競爭,已由單純規模和數量競爭,逐步轉化為功能和質量競爭。

(6)考核趨於多元

在新時代,對於主政者來說,考核趨於多元化,不再唯GDP論英雄,而是以特色取勝。這實際上包含兩層意思,一則考核多元,不再唯GDP定成敗,而以特色取勝;二則特色化,特色化不排斥GDP,如若定位精準科學,反而更利於拉動GDP。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肆:重整河山

——百年大計,謀事在人


1、找準戰略定位,保持發展定力

總體上由綜合型城市向功能性城市轉型,謀取在中原城市群、大都市區層面的某一或數項功能,特色化、差異化取勝。尤其是大鄭州都市區內應搶佔三大高地:文化高地、綠色高地和休閒宜居高地。其中文化高地重點強化都市區文化中心、文化、會議、會展、展覽、創意功能;綠色高地重點強化中原綠谷、綠色食品、品牌農業、都市區“生態廚房”;休閒宜居高地則重點強化,鄭州都市區精英階層“第二居所”首選、“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休閒度假首選。

(1)國際文化休閒名城

開封目前自身定位為國家文化旅遊名城,但這裡更傾向於將其定位為國際文化休閒名城。兩字之差,實質上意味著目標市場定位、產品業態構成、生態環境質量、設施配套層次、城市治理水平的更高要求。

實際上,在這一點上開封最應該學的是成都和杭州,兩座都是成功實現由旅遊城市向休閒城市轉型升級的典型,也正是休閒名城的打造促進了城市的全面提升,實現了質的飛躍。正如成都的宣傳語“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這個用來形容開封也最恰當不過。同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成都正是藉助城市休閒主導功能定位的轉型,扭轉了與重慶由最初競爭工業投資,到後來主主打休閒和文化創意,從而實現區域良性互動的成功典範,這對於當下的開封和鄭州尤其值得借鑑,倘若如此,定能四兩撥千斤。

縱觀整個中原地區,開封可以說是與成都氣質最為相近的城市。宋文化最核心的內涵在於市民文化,這也正是開封作為八大古都之一,區別於其它古都的最大特徵,在彰顯皇權獨尊的同時更注重市民性,放在當今時代語境實質就是要突出其文化休閒宜居,而不能僅停留於目前所謂的“過境式”文化旅遊城市,而終極目的是吸引中產階級和文化精英人士前來休閒生活創業,只有通過外來中高端人口的注入實現社會階層的流動,激發社會活力,進而從根本上實現古都的復興。

未來通過完善和強化文化旅遊、休閒度假、會議會展、展覽展示等複合型功能,更應該學習杭州免費開放西湖的氣魄、積極承辦國際休閒博覽會的舉措,將龍亭、包公祠、天波楊府、鐵塔等傳統國有景區逐步免費開放,並積極承辦一些國際性會議會展、節慶賽事,逐步走向國際化,將整個城區主題景區化,實現由“小景區經濟”走向“大旅遊經濟”進而到“全域旅遊經濟”到“大休閒經濟”轉型。等到開封何時真正擺脫文物點、景區點、旅遊點依賴之時,才是開封旅遊真正崛起之時,這才是開封經濟真正崛起之時。

(2)新型工業之城

總體上,未來開封工業上應堅持生態型工業為主,具體產業選擇上,未來重點併購、重組做大做強先進製造、汽車零部件製造、空分設備等優勢產業基礎上,重點培育食品加工作為未來戰略性主導產業。空間佈局上,城區甚至全市工業優先集中佈局,尤其是城區內一定不可以工業園區四面開花,集中佈局於新區,加快增強城區集聚性和首位度,提高對縣市的集聚和輻射能力,真正實現產城融合發展。此外,一定要對工業列出負面清單,汙染型工業堅決取締。

(3)生態宜居之城

相比較於鄭州過高的房價、擁堵的交通、緊張的節奏、汙染的環境,開封無疑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加之優越的區位、便捷的交通、舒適的生活,未來只要開封能夠控制好房價,無疑會對鄭州都市區內大量人群,尤其是年輕的精英階層產生巨大的引力,從而實現人口的流入、人才的入駐,藉助人口和人才優勢,更有可能吸引高端業態和項目入駐,實現經濟的快速高效良性發展。

(4)中原“綠谷”

正如前面分析中談到,未來人們對綠色農產品和健康食品的需求與日俱增,大鄭州都市區未來兩千萬左右巨量人口帶來的巨大需求,加之對鄉村振興和農業的巨大戰略利好,可以想見未來與農相關的農業、農產品必將迎來巨大利好。而且,與傳統工業相比,綠色農業、有機農業和品牌農業所帶來的效益毫不遜色,甚至更有更大空間。放眼整個大鄭州都市區,有基礎、有條件、有優勢的非開封莫屬。開封一定要加快推進佈局,在各縣區結合鄉村振興、特色小鎮的打造,積極推動建設各類農業體驗公園、設施農業、休閒農業、農業科研,生產新鮮的蔬果、水果、乳製品等,進而帶動綠色、有機農產品深加工、品牌農產品全鏈條的發展,構建大都市生態農業圈,著力打造大鄭州都市區的“綠谷”和“生態廚房”,從而實現經濟的彎道超車。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2、優化城市整體空間格局

首先,大鄭州都市區層面,更多強調與鄭州功能上、交通和產業上的聯繫,而非機械的空間連片。通過高鐵、城際軌道、高速、快速通道建設,強化與鄭州和機場聯繫,尤其強化開封至新鄭機場軌道交通和高速公路建設,實現“一場兩用”,擺脫無民用機場的尷尬。適當優化四大產業帶(自貿聯動帶、開港經濟帶、鄭開創新創業走廊、文旅經濟帶)的組團化佈局,而非線狀蔓延,但重心一定在開封城區,不可偏頗。

其次,優先發展內城,新區預留戰略空間顯得尤為可貴,尤其是所謂的“開港金三角” 遠期尚可考慮,但近期一定要慎重,極有可能成為新一輪圈地行動,喪失長遠後發戰略優勢。對於省域和鄭州都市區層面來看,肯定優先投資鄭州和港區,而非開封區域,更多是一廂情願,餅不可攤得太大。浦東新區集全國之力也經歷二十多年才具有雛形,鄭東新區集全省之力也經歷十多年,而今仍處於成長期,蘇州新區則也是經過近二十多年,以開封目前經濟實力,倘若鋪如此之大攤子,前景堪憂。

第三,市域層面,儘快啟動全市空間規劃的編制,整合全市資源優勢,強化開封城區與市轄縣區的空間聯繫。儘快打通市區至通許、尉氏、杞縣、祥符、蘭考、朱仙鎮的高等級快速通道建設,打破交通瓶頸,形成網絡化整體;研究城際軌道延伸至朱仙鎮;各縣城一定杜絕蔓延式擴張,而應強化提質增效,人居環境提升;加快產業集聚區整治、縮減和撤併,以及內部的企業併購;將縣城和產業集聚區節約建設用地指標,進行指標入市轉化為資金。研究制定戰略,充分激發縣域經濟活力。

第四,未來城市空間審慎擴張,逐步由增量發展向存量提質轉化。將重心轉向現有的汴西新區和老城區;新區佈局生態型、技術密集型工業、現代服務業、文創研發產業,老城區則以文化旅遊、休閒宜居、文化創意、會展現代服務和生態居住為主導。將新區消化庫存與老城區棚戶區改造相結合,採用貨幣化安置模式,實現新老城區人口、空間的合理置換,大手筆恢復老城區肌理和特色風貌,實現真正的城區主題園區化;城市道路網優化,合理規避過境交通和交通性需求對城區,尤其是老城區的干擾。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3、標杆性龍頭項目

(1)一座古都:宋都文化主題園

近幾屆班子將整合古城區以主題功能化打造宋都古城文化產業園區,推出的“一河兩街三秀”“一湖兩巷三園九館”等一大批文化旅遊精品,這個方向非常正確,應該在此基礎上,更大力度、更大手筆、更大氣魄來推動。從功能上,對舊城功能置換和疏解,從空間上,對於遍佈的棚戶區,與汴西新區去庫存相結合,採取貨幣化安置,實現整個城區的“騰籠換鳥”,新舊功能和人口的置換。對與古都風貌和空間肌理明顯不同的樓盤,逐步改造甚至整體拆遷。將整個古城區作為景區就應該按照景區的經營管理模式來操作,機動車限行,最好能實行真正的非機動化和地面軌道化交通,智能公交化。繞古城牆和御河水系和主要街道敷設觀光小火車;修建觀光步道和旅遊服務設施;環境大力整治提升,街景整治,戶外廣告牌匾,色彩和建築風格建築高度控制;多增加綠地和廣場;休閒餐飲,酒店住宿,會議度假設施完善。在建設過程中,一定要突出古都,而非古城,因此,各類建設標準和水平一定要有更高要求。

(2)一座地標:東京塔

正如德國古根海姆因一座博物館建築傑作,帶動整個城市崛起一樣,開封同樣需要這樣一座巨型、地標性項目。邀請全球或國內知名建築大師,在遼闊的汴西湖畔建設建設一座令人震撼的地標“東京塔”,再現北宋東京城“世界第一大都會”的氣魄和格局,彰顯新開封的國際化視野和現代化氣息,與歷史城區的鐵塔呼應,更與鄭東新區的千璽塔、中原福塔遙相呼應,構建鄭州大都市區的時空軸。同時,從中國傳統風水角度,也與廣闊的汴西湖構成陰陽相生的和諧關係。建築功能上可以集會議會展、文物館藏、文化展示、圖書館、科技館、展覽館、休閒旅遊度假、購物酒店為一體,用最先進的聲光電及VR技術,再現北宋皇城盛況。

(3)一座園林:艮嶽

邀請世界知名園林設計機構,大手筆恢復建設體現北宋皇家園林巔峰的“艮嶽”,打造開封版的“大唐芙蓉園”,體現北宋東京城國際氣派的同時,也極大提升城市生態環境品質,未來可以作為休博會主會場。

(4)一處奇觀:黃河地上懸河奇觀

利用“地上懸河”的知名度,利用黃河生態旅遊資源優勢,大手筆重點打造黃河“地上懸河”景觀,高價全球徵集方案,高起點高標準建設,集生態旅遊、會議會展、休閒度假、健康養生等為一體,從而與古都形成自然與人文的完美結合。

(5)一場盛會:國際休閒博覽會

雖有數十年的開封菊花花會辦會經驗,但至今未承辦過一次國際性會展,從而使得整體建設水平、環境品質、設施標準、服務檔次、產業化程度都與國際、甚至國內同類城市存在較大差距,正如昆明世博會、杭州休博會帶動城市經濟發展、品質提高、國際開放、形象提升一樣,開封也需要通過一場國際性會議的舉辦,帶動硬件層面的全面系統改觀,更促進觀念的一次徹底改觀,對於未來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大有裨益。

4、善用金融槓桿,積極進行模式創新

“自身資金短缺、金融手段匱乏”是以往困擾開封各項工作開展的最大短板,目前實際迎來了巨大利好。當前,全面深化改革正開始進入深水區,亟需要各領域先行先試,尤其放開了對土地的多年羈絆,同時,大力提倡鄉村振興和精準扶貧舉措,這對於有廣闊農村腹地、以傳統農業為主的開封來了無疑迎來了發揮後發優勢的機遇。以信陽息縣為例,每年利用通過國土系統土地綜合整治所節約出建設用地指標進行入市交易就能實現二三十億元的收益。倘若,未來開封能積極學習借鑑息縣、盧氏和其它地方先進經驗,在此領域大力探索和嘗試;同時,結合各縣市區對城區、產業集聚區、的建設規模控制、用地挖掘和整理;以自身廣闊的腹地,加之允許跨省進行建設用地指標交易,這無疑挖掘出蘊藏的鉅額寶庫;全市進行資金的統一調度和整合,並整合各類資金,形成資金池,進而運用金融手段撬動社會資本,這必將釋放巨大的金融能量,在此基礎上,分別成立各類大型項目開發基金、產業發展基金、鄉村振興發展基金、民營經濟發展基金、民營企業家培養基金等。在金融運用方面,建議成立專門的金融局和各類基金管理機構,尤其要捨得花巨資引進高精尖的金融人才進行運作,加強監管即可。可以想見未來開封的發展空間將是巨大的。

5、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樹立創新思維,重塑活力開封新形象

(1)真正營造“親、清”的營商環境

不僅僅是停留於會議和口號,而是真正貫穿於各環節、各流程、各場所,營造積極作為的幹事環境、穩定團結的管理隊伍,親商安商的創業環境。積極運用好自貿試驗區平臺,並積極總結自貿試驗區開封片區率先在全國實現“二十二證合一”“四十八證+X”聯辦的成功經驗,切實提高效率,為民營企業發展創造廣闊的空間。

(2)樹立創新思維

開封亟需要一場思維觀念開放領域一次徹底的全市改革發展大討論,杜絕以往落後、保守觀念,真正樹立勇於改革的新理念,銳意進取,全面深化改革,在此基礎上,積極探索機構改革,借鑑沿海地區先進經驗,成立新型機構,適應未來發展新戰略。

(3)重塑活力開放新形象

扭轉封閉落後保守形象,樹立開放活力格局,積極承辦各類體育,娛樂,科技等會議,論壇,賽事,節慶等,尤其一些現代時尚前衛的音樂節、電影節、動漫展、文創會議、互聯網大會等賽事節慶活動,在塑造新形象的同時,促進自身觀念思維的更新,適應新的時代發展!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文中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會及時刪除。


李俊鵬

大鵬視野戰略策劃中心 主任

國家註冊城鄉規劃師,高級工程師

聚焦區域和城市發展戰略、文旅項目策劃諮詢、相關規劃技術諮詢,從業10餘年,操盤各類實戰案例100多項。

-----往期推薦 ----

  1. 大鄭州,浮出水面
  2. 焦慮的河南,究竟該怎麼辦?
  3. 焦慮的開封:前10年迷茫,後10年彷徨
  4. 鄭州OR武漢:誰將成為第20個國家級新區?
  5. 缺水的河南,為何“水城”卻越來越多?
  6. 未來10年,誰將成為”中原第一縣”?
  7. 近30年來,河南105個縣排名下滑最快的縣究竟是誰?
  8. 近30年河南進步最快的三個縣,有你家鄉嘛?
  9. 河南105個縣的城市定位,誰一鳴驚人?誰默默無聞?
  10. 北龍湖之後,鄭州下一個市場引爆點在何處?
  11. 鄭州航空港區崛起背後,真正的推手是誰?
  12. 警惕!鄭汴新區屢次失利,誰之過?
  13. 為什麼90%的文旅古鎮都面臨困境,根源究竟是什麼?
  14. 120億,為何仍然難以拯救“四大名鎮”朱仙鎮的衰落?
  15. 鄉村振興:繞不開的悖論與困局
  16. 鄉村振興隱約可見的躁動與不安
  17. 鄉村振興究竟是什麼?到底怎麼幹?
  18. 鄉村振興,百年未遇之變局


長按二維碼關注“大鵬視野”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歡迎添加“李俊鵬”個人號

"

作者:李俊鵬

大鵬視野戰略策劃中心 主任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2005年5月22日,著名專欄作家克里斯托夫發表評論文章:《從開封到紐約———輝煌如過眼煙雲》,一石激起千層浪,迅速震醒了河南,更震醒了沉睡中的開封!自此拉開了鄭汴一體化的序幕,開封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絕佳戰略機遇期。而今,10多年過去,在這期間,開封收穫了什麼?錯失了什麼?未來又將走向哪裡?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壹:千年一嘆

——古今興衰多少事,說不盡千古大宋情


1、不解的大宋東京情

到過開封的人,想必都會去過開封的龍頭景區-——清明上河園,更會對其宣傳語“一朝步入畫卷,一日夢迴千年”印象深刻。

不錯,千百年來,每個開封人內心都有一個說不清的“大宋情”、道不明的“東京夢”,從古至今,不曾改變!千年前,孟元老用《東京夢華錄》訴說著復興夢;千年後,開封人用《清明上河園》暢想著復興夢。沒有在開封生活過,或對開封不瞭解的人,很難真正體會這種情節。

2、自古帝王都

開封位列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說起開封的歷史,無疑更是燦爛的和輝煌的。從建城史來說,自建基伊始,至今至今已逾4100年,可以說見證整個中國歷史變遷、華夏文明傳承;從建都史來看,更是值得濃墨重彩、大書特書的,自夏朝於老丘建都,歷經戰國時魏、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和金共八個朝代,名副其實的“八朝古都”,其中,北宋東京城更是曾達到中國都城史的巔峰。

千年前的北宋東京城,在世界上的地位約等於如今的紐約!無論是人口,還是經濟、文化、科技成就,抑或坊市格局,都達到了同時代,甚至於直至近代,世界各國城市都難以企及的高度。11世紀時,北宋東京城人口超過100萬,而倫敦當時只有1.5萬人。在城市數千年發展中,屢次易名,曾稱之為:老丘、啟封、浚儀、大梁、汴州、汴梁、東都、汴京、東京等眾多名稱,但最輝煌、開封人最引以自豪、最樂於傳承的依然是北宋“東京”城。

3、浩蕩的歷史,跌宕的變遷

——城市的發展大多是時代產物,與城市自身關係不大。但歷經數千年的演變,會逐步內化為區域文化基因,尤其是經過大的變遷會更加強化某些文化特質,進而深刻後世對重大決策的判斷和抉擇。

(1)大歷史觀下的千年輪迴

從長時段的時間維度來審視,自開封建基,而今已4000餘年;自戰國魏建都,至今2000多年;北宋開國,登峰造極至今也逾1000多年;可以看出基本上是一千年一個興衰週期,也就是說,自北宋建都至今,開封又經歷和基本完成了新一輪的千年興衰期。

(2)浩蕩的城市歷程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以此來形容開封再合適不過。一部開封史,半部中國史,這一點不為過。細數開封建城史,至今4100多年,期間經歷眾多朝代更替,尤其是曾作為八朝古都,更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焦點,承載了太多的輝煌,更見證了歷史興衰。縱觀數千年發展,真正主宰開封城市發展進程的主要是地位、交通條件、紛爭和黃河氾濫。

農業文明時期,城市地位的高低決定了城市發展建制規模、經濟水平,某種程度上,開封城市變遷史也就是城市地位高低的變遷史;交通條件,尤其是在近代鐵路發明之前,水運交通條件,可以說是城市,甚至是整個朝代的命脈,“因水而興、因水而衰”,以此來形容開封無比恰當,從戰國時的“鴻溝”,再到北宋的“汴河”,無不締造了開封的輝煌,也因為近代以來水系的堵塞以及鐵路的興起,開封逐步衰敗;除去趙匡胤實現朝代的平穩更替,任何一次的朝代更替必然是伴隨著一次次的紛爭和一次次的城池破壞和重建;開封人對於黃河可謂愛恨交加,黃河孕育了開封,同時也歷次毀滅了開封,開封“城摞城”的奇觀也多是拜黃河所賜,隨著黃河的歷次改道,尤其近代以來,黃河帶來的泛濫多達百餘次,對開封城市構成了極大威脅。

(3)跌宕的現代變遷

近半個多世紀以來,開封完成了大的歷史變遷,進入了真正的和平發展時期,城市的影響因素也發生了根本改變,以往的黃河氾濫、水運等因素淡出歷史舞臺。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現代以來開封發展影響因素

和平穩定,並不意味著發展步伐就此停滯,相反,對於開封來說,歷程同樣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至近幾十年河南的發展,可以說就是開封和鄭州的“雙城故事會”。對於開封來說,1954年,省會由開封遷往鄭州,十幾萬人撤離,且都是精英階層;1983年,區劃調整,將鞏義、新密、登封等經濟強縣併入鄭州,使原本就元氣大傷的開封,更加雪上結霜,不僅僅是物質、經濟層面的,更是心理上的打擊;自此之後,長達十幾年,經濟持續低迷,大約到1993年左右,跌入歷史最低谷。以至於,1994年2月28日,《經濟日報》頭版頭條以《開封何時能“開封”》為題,指出“人稱“鄭汴洛”,曾以“豫老二”聞名的開封,在改革開放中落後了,主要經濟指標排名全部在全省後幾位“。面對低迷的經濟、尷尬的現實,回憶曾經的輝煌、過往的榮耀,這種心理落差、這種複雜心境,可想而知!

雖同為八朝古都,都歷經朝代更替,但而今,西安也罷,杭州也罷,南京也罷,如今仍為省會,至少享受一省之寵,更遑論北京貴為首都,即使洛陽,也享有8縣1市6區,兩倍有餘於自身的廣大腹地優勢、巨大的經濟體量和雄厚的工業基礎。而對於開封,縱觀其歷史跌宕程度之大、曾經創造輝煌之高,尤其是近現當代以來所經歷變遷之複雜,都是其它古都不曾經歷過,使得與洛陽,西安等城市相比,開封人民的心態更為複雜多樣,可謂五味雜陳。面對尷尬的現實窘境,愈加激發了開封人對於過往歷史的眷戀,因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何開封人的大宋東京情節為何如此強烈。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貳:十年之問

——鄭汴一體化這十多年是開封最接近復興夢的戰略機遇期,在這十多年,開封經歷了什麼,收穫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


1、偶然VS必然

所謂物極必反,正當開封在低谷“顧影自憐”之時,終於,到了2005年,開封迎來了自己的貴人,更神奇的是,這位貴人來自於千年後的世界第一大都會、大洋彼岸的紐約!是歷史的偶然也好,是歷史的必然也罷,正是這位貴人的一次看似無心之舉,完成了東西方兩大都會跨越時空的“第一次牽手”!

2、歷史的跨越

客觀來說,正是得益於鄭汴一體化,使得開封徹底走出了發展低谷,徹底擺脫了上世紀90年代,各類經濟指標幾乎墊底的尷尬境地,成為河南省中原城市群、中原經濟區建設中的第一批最先受益者,更是在建設之初成為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寵兒。鄭汴一體化成為全國競相學習的對象,開封成為全省各地市的榜樣和豔羨的對象。

具體表現在:全市經濟總量和增速,一度曾經在省域地市排名中比較靠前,甚至某些單項指標名列前茅;城市空間格局實現質的飛躍,城市框架拉大,徹底擺脫受制於老城區的限制,新區和老區雙核引領,汴西新區傲然屹立,汴西湖更是如一顆璀璨明珠,為整個城市添彩;設施更是超前先行,鄭開大道、物流通道、開港大道、鄭開城際軌道、鄭開公交、電信同城等一系列建設和舉措穩步推進;招商引資更是如魚得水,引進各類項目,尤其如奇瑞、恆大、銀基、綠地、建業等一大批知名企業項目入駐;產業結構逐步優化,新型工業化為代表的二產和文化旅遊為代表的三產交相輝映;尤其文化旅遊業的發展,更是異彩紛呈,宋都古城文化產業園區,獲得肯定和讚許,推出的“一河兩街三秀”“一湖兩巷三園九館”等一大批文化旅遊精品,是對開封已形成的文化資源的利用和整合,御河的開通凸顯出開封北方水城的特色,可以說近10多年的發展,對於開封自身來說,確實是質的飛躍。

3、反思:鄭汴一體化真偽之辨

正如著名區域經濟學者芒福德所說,任何城市問題皆是區域問題。因此,要求看任何一座城市的發展,一方面要縱向來看城市自身發展,另一方面也要橫向來看整體宏觀形勢和區域發展,如此才能對城市有一個立體和全面的客觀認知。誠然,開封在近10多年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發展對於不同城市而言,是相同的,開封在發展,其它城市也在發展,甚至發展的更迅猛,而且橫向之間的比較顯得更為重要和迫切。實際上,也正是在鄭汴一體化轟轟烈烈開展的10多年間,開封面臨的區域發展形勢也發生了巨大變化,變得更為複雜和微妙,甚至可以說,變得更為嚴峻!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2017年河南省各地市GDP情況

具體表現在:(1)戰略地位下降,由“唯一”變為“之一”。曾經鄭汴一體化是作為推進中原城市群建設的唯一核心引擎,到如今“1+4”構建大鄭州都市區, “鄭許融合” 更是後來居上,短短一年之內上升為“鄭許一體化”,與鄭汴一體化並駕齊驅,且勢頭更猛。在含金量非常高的“自貿區”和“自創區”戰略中,也被洛陽、新鄉各搶走一杯羹;(2)經濟相對滯後,屢被趕超,依然處於第三陣營。雖然在鄭汴一體化之初取得了較大的經濟發展 ,但只是相對和短期的優勢,後來逐步被其它地市趕超,以2017年經濟總量和增速來看,依然處於全省中下游,並且隨著中原城市群中各地市的積極推進,開封原本佔優的某些指標也開始逐步被追上,甚至趕超。(3)房價、地價高企,尤其是新區房價極速增高,拉高了進入門檻,降低了區域競爭力,與自身經濟水平和地位不相稱,弱化了後發優勢和區域競爭優勢。(4)汴西新區大量空置、老城區凋敝、棚戶區遍佈;(5)招商引資和招賢納才雙雙舉步維艱。招商項目來看,大多是地產項目,實業項目並不多,屈指可數的奇瑞、啟源、恆大等少數優質項目,諾大的產業集聚區空置等。

總之,開封曾經在2005年伊始所享有的作為中原城市群唯一核心引擎的“鄭汴一體化”光環,逐漸變得黯淡,處境開始變得更為微妙。更直白一點說,開封在近10多年的發展中走了彎路、出現了問題,因此,必須在此時刻保持高度警醒,正視問題、看清形勢、理順思路,否則就會在新一輪區域競爭中又將逐步淪為邊緣,失去此輪機遇,若再想謀求復興,只得空留哀嘆!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叄:上下求索

——市場經濟時代,尤其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時代,賦予了城市自身更多的發展活力和空間,如若再失去本輪機遇,則在迷失中沉淪是必然!


1、認清自我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認清自我,才能超越自我。

(1)單一性

開封最大的一個特徵是單一性的城市。首先,文化單一。雖然歷經4100多年滄桑,但真正對開封地域文化帶來深遠影響的是宋文化,在每個開封人心中根深蒂固。其次,人口單一。開封人口組成以本地人為主,基本無外來人口流入。第三,產業單一。基本無主導產業,所謂的主導產業只是基於城市自身內部產業比較而言,在更大尺度區域競爭中毫無優勢和競爭力可言。第四,經濟單一。除了未改制徹底的國有和集體經濟,民營經濟基本沒有。以上要素構成了開封城市的單一性,正因為單一性,造就了封閉落後保守,缺乏活力和創新,另一方面也造就了過分自戀同時又極度自卑的城市特質。

(2)五大短板

概括來說,開封存在以下六大短板:一、缺戰略。多是對上層戰略的被動跟進,命題時思維,缺乏自主創新探索,沒有真正結合自身的長遠戰略,使得鄭汴一體化的十多年,不僅自身逐步滯後,更被趕超。二、缺定力。由於未有真正結合自身的長遠戰略全面統籌,使得全市戰略和發展思路時刻在變,無法形成合力和工作成效疊加。三、缺資金。自身經濟體量小,難以將戰略和思路有效實施。四、缺活力。無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市場機制,民營經濟發展滯後,整體市場缺乏活力。五、缺人才。目前的一大弊端是缺乏外來人口,尤其是高端人口的注入,實際上歷來也非常注重人才引進,但為何一直效果欠佳,根源在於沒有發達的經濟、充足的就業創業機會、廣闊的上升空間、高端的配套設施和良好的生活環境、封閉的社會氛圍,相反,為何成都能被成為“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應該多向其學習。六、缺投資。基於以上五項因素,使得招商引資工作舉步維艱。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2、十大協調

(1)自身與鄭州關係

實際上,一直以來,開封並沒有真正認清與鄭州之間的關係,沒有擺正和鄭州之間應有的地位、態度和定位,一直存在認知誤區,這是影響一系列決策的根源。

首先,自身定位誤判。從國家和河南省決策層來看,省域的中心只有一個——鄭州,決定了一切的資源和要素一定優先向鄭州集聚;從建制上,鄭州是省會,而開封市普通的地級市;從人口和經濟體量來看,鄭州都數倍於開封;從地緣關係來看,邊界距離不足40公里;這些都決定了兩者之間地位不可能是兄弟平等關係,只可能是從屬關係,只有找準適合自身的功能定位才是根本出路。

其次,盲目求大求規模。片面地認為規模越大實力越強,缺乏對城市區域功能的認知。放眼全球,頂級城市之間的競爭,根本不是規模的較量,而在於功能層級,功能決定一切。論規模,當今世界,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拉美國家特大城市比比皆是,又有哪幾個位列全球城市,哪個不是中等收入陷阱,貧民窟遍佈?

第三,對一體化存在誤判。過分解讀所謂的一體化即為空間、設施的一體化,因此,盲目追求空間外延式擴張、產業帶的建設,將全市有限的資源和財力孤注一擲,加速了本市的空心化,並形成一片片、一條條的空間圖斑和巨量的空曠用地。忽視了城市間功能的互補才是一體化的精髓,更忽略了一體化進程的漸進性。

第四,過分就鄭汴談鄭汴,忽視與周邊區域間的協調。實際上,自中原城市群開始建設的10多年來,城市群內部,甚至外圍的各城市都在考慮加強如鄭州之間的空間聯繫和功能互補,尤其是許昌、新鄉、焦作,如許昌積極北上,建設許昌新區、航空港試驗區承接區、長葛華夏幸福產業新城,新鄉則積極推進平原新區,謀求與鄭州跨黃河合作,各大開放商更是早已著手佈局,平原新區各類樓盤早已建成;焦作亦是不甘落後,積極充當鄭州西北向與太原加強合作的紐帶作用,武陟華夏幸福產業新城建設和招商更是如火如荼;不能就鄭汴一體化談鄭汴一體化,極易陷入僅考慮與鄭州之間的探討,而忽視周邊區域之間關係的思索,尤其更大空間尺度的戰略定位,很容易迷失方向。

(2)市區與市域關係

鄭汴一體化這10多年,鄭州可以說是在全域化發展,而開封則只有城區參與,可以說就是在單兵作戰,最終形成了一大奇觀,都市區內的典型“空間二元”:1)開封整體實力與鄭州都市區之間差距拉大;2)市區與郊縣差距拉大。緊鄰都市區反而加速衰落,形成極不和諧的“燈下黑”、“都市區型貧窮”,根源在於發展重心偏離。缺乏強有力的縣域經濟支撐,市區只能是無本之木,根本難以為繼,更無法在激烈的區域競爭中獲取優勢。

(3)新區與舊區關係

首先,未認識到自身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在於老城區,而是將有限的財力集中於追求與鄭州等量齊觀的汴西新區,盲目求大、即趕快上,誠然汴西新區建設也可圈可點,尤其汴西湖彰顯了城市氣魄和格局,但忽視了城市自身地位和競爭力,導致了目前的房價虛高、房屋空置、設施配套滯後、缺乏活力。

其次,老城區雖經過“一湖兩巷三園九館”等一系列改造有較大改觀,但依然因棚戶區遍佈、環境整治不力、道路改造滯後、設施配套匱乏等影響,與開封市所提出的“國際文化旅遊名城”目標差距甚遠。

(4)營商關係

民營經濟單薄一直是制約開封經濟發展的一大短板,從體量來看,民營經濟隊伍還較小,目前全市上市企業僅有約10家,且基本全是新三板,市場競爭力十分有限。

固然,民營經濟的發展與地方文化基因和其他諸多因素有關,但其中營商環境是一個關鍵因素,可喜的是,開封市也開始意識到該問題,並在前不久召開了全市的民營經濟座談會,但總體來看目前還更多的停留在形式層面,亟需在務實操作層面給予民營企業更多支持,要遠學浙江、近學許昌,為民營企業發展營造更加肥沃的土壤。

(5)文旅與工業關係

縱觀開封40年來的經濟發展歷程,幾乎可以說就是文旅與工業之間此消彼長的過程,尤其是在鄭汴一體化提出後的最近10多年,曾經也存在過很多認識誤區,將兩者對立起來。

雖然目前正式說法是“新型工業化”與“國際文化旅遊名城”並駕齊驅,但在實際工作中仍會存在偏差,主要表現為:其一,工作重心上偏向工業為主。最典型的莫過於在招商引資過程中以經濟增長為首要衡量指標,對項目類型是否對旅遊城市定位相匹配暫且勿論。其二,空間佈局上的相互博弈。尤其是在產業集聚區戰略下,各區爭相擴建產業園區,從而造成園區四面開花、工業四面圍城的尷尬窘境,極大地影響城市整體空間形象和環境品質提升,與旅遊城市定位不符。

(6)“古都復興”與“古城更新”關係

對於歷史城區的保護和利用上存在一大誤區,那就是未充分認識到“古都”與“古城”之間區別。尤其是對曾經“八荒爭湊,萬國鹹通”的世界名都,缺乏大的魄力和格局,僅僅定位為一般的中小歷史文化名城來改造和更新,缺少西安大唐芙蓉園為代表的“曲江模式”,也缺乏大同古城復建的大手筆,更缺乏德國古根海姆博物館的經典標杆項目,也缺乏成都錦裡和寬窄巷子的精品項目,歸根到底是缺乏放眼天下的視野和胸懷。曾經影響世界城市格局的東京城坊市格局和商業文明,也只能在壓縮版的清明上河園景區內體驗到,實際上更應該在整個古都復興中得到真正體現,曾經的輝煌也只能在《清明上河圖》的畫卷中和《東京夢華錄》的文字中尋覓,這本身就是一種“暴殄天物”。

(7)小旅遊與大旅遊關係

雖然說開封旅遊業發展已幾十年,無論是發展經驗,還是當前的旅遊經濟產值,在省內都處於前列,但是必須指出,當前的發展模式依然是延續以觀光旅遊為主導的“景區型經濟”。景點類型單一,人文景點多且集中,遊客多以觀光遊為主,加之景區多為國有景區,缺乏產品創新,景點間產品同質化明顯加之都收費,所以只會在有限的景點中挑選精華景點而不去其他景點,更進一步縮短觀光時間。自然景觀和休閒環境缺乏,城市品位和環境品質亟待提高,並且接待設施數量和類型單一,尤其高檔次的不多,造成遊客在開封停留時間短,消費水平低,旅遊產出比不高,未能真正起到旅遊作為戰略支柱產業的功能。這種以傳統的“景區型經濟”為代表的小旅遊亟需轉型,由“小旅遊”走向“大旅遊”。

(8)融資關係

將金融放在第八項來談論,並不意味著不重要。可以說金融是當前面臨所有問題的“最大瓶頸”,也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金鑰匙”,但對金融的認知的缺乏和金融工具的熟練運用,恰恰也正是開封市所面臨的“最大難題”。

當前所有的建設和項目的開發,幾乎全部是用有限的財力和有限的融資手段來支撐。2017年,宋都古城文化產業園區項目總投資近100億元,完成投資超過45億元,收儲土地1000多畝,通過各類戰略支持和金融機構融資,近三年累計直接融資超40億元;設立的有文化旅遊發展專項資金,每年投入5000萬,這些對於一個地級市來說,尤其對於致力於打造國際文化旅遊名城的古都來說,可謂杯水車薪,在資金如此窘迫之下,根本不可能建造出轟動性的標杆項目,更難以引起市場轟動效應,帶動城市的跨越式發展。

(9)城市與黃河關係

一部開封城市史,可以說就是開封與黃河的愛恨糾葛史。開封的興衰更替與黃河有太多淵源,同時,相信大多數人知道開封也是從教科書上的“地上懸河”開始,因此,談論開封的發展,必然要考慮黃河。但長久以來,開封並沒有充分利用好黃河這一王牌資源。如何在保障城市和黃河防洪的前提下,巧妙利用舉世無雙的“地上懸河”和生態旅遊資源優勢,將黃河的“綠”與開封的“文”完美結合,真正做成有全球影響力的文化旅遊品牌是未來開封要認真考慮的重大事項,也是開封謀求國際文化旅遊名城的最大王牌。

(10)新開封與老開封關係

這涉及到城市的形象認知,正如1994年《經濟日報》對於開封的認知:封閉、落後;2005年,克里斯托弗對於開封的認知:落後、衰敗、落魄,這應該是外界大多數人對於開封的認知,一旦這樣的形象在人們心中定形,則很難改變,進而會極大地影響消費決策、旅遊地選擇、招商引資等一系列行為,無疑對於開封造成深遠影響。未來,必須進行自身的形象重塑,扭轉古老封閉落後的舊開封,重塑活力開放包容創新宜居的新開封。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3、大勢研判

——認清形勢,把握趨勢

(1)都市區化趨勢明顯

對於中原城市群來說,打造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大鄭州都市區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期的戰略中心,結合鄭州當下所處的城市發展階段,未來發展的主基調仍將是加速集聚,對於周邊區域的虹吸效應還會持續增強。這就要求周邊城市必須與鄭州差異化發展,否則會在同質化競爭中持續受挫。同時,隨著快速交通時代的到來,都市圈內的時空距離在縮小,時空圈會逐步變大,雙城生活時代也會逐步到來,這對於開封來說是巨大利好。

(2)文化休閒需求增加

當人均GDP達到3000美金,休閒旅遊需求就會快速增強,以目前中國經濟發展速度,這一時代會很快到來。隨著這一時代的到來,文化、旅遊、休閒等產業會快速發展,尤其是圍繞高消費群體的文化、商務、休閒、度假、健康、養生等業態會井噴式增長,相比傳統的大眾旅遊,這類業態投入產出比更高,對地方經濟帶動能力更強。

(3)生態宜居需求增加

經過40年發展,我國已由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逐步向生態文明時代轉型。在新時代,人們對於生態水平、環境質量、生活品質會有更高的要求,相比大城市的擁堵、汙染、高房價、快節奏,生態優美、環境優良、舒適宜居的中小城市,對於居民,尤其是精英階層會有越來越強的吸引力。

(4)綠色發展時代來臨

隨著生活品質的提升,人們對於綠色食品、健康食品的需求和要求會越來越高。對於大鄭州都市區,未來將有可能是容納兩三千萬人的巨型城市,巨量的人口,則意味著巨大的食品、農產品、蔬菜,尤其是綠色和有機農產品和品牌農產品的巨大需求。

(5)城市競爭升級換代

主要是兩個方面:其一,相比傳統城市之間競爭,未來城市間競爭會進一步加劇,激烈程度會遠超以往;其二,城市,尤其是高層階的城市之間的競爭,已由單純規模和數量競爭,逐步轉化為功能和質量競爭。

(6)考核趨於多元

在新時代,對於主政者來說,考核趨於多元化,不再唯GDP論英雄,而是以特色取勝。這實際上包含兩層意思,一則考核多元,不再唯GDP定成敗,而以特色取勝;二則特色化,特色化不排斥GDP,如若定位精準科學,反而更利於拉動GDP。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肆:重整河山

——百年大計,謀事在人


1、找準戰略定位,保持發展定力

總體上由綜合型城市向功能性城市轉型,謀取在中原城市群、大都市區層面的某一或數項功能,特色化、差異化取勝。尤其是大鄭州都市區內應搶佔三大高地:文化高地、綠色高地和休閒宜居高地。其中文化高地重點強化都市區文化中心、文化、會議、會展、展覽、創意功能;綠色高地重點強化中原綠谷、綠色食品、品牌農業、都市區“生態廚房”;休閒宜居高地則重點強化,鄭州都市區精英階層“第二居所”首選、“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休閒度假首選。

(1)國際文化休閒名城

開封目前自身定位為國家文化旅遊名城,但這裡更傾向於將其定位為國際文化休閒名城。兩字之差,實質上意味著目標市場定位、產品業態構成、生態環境質量、設施配套層次、城市治理水平的更高要求。

實際上,在這一點上開封最應該學的是成都和杭州,兩座都是成功實現由旅遊城市向休閒城市轉型升級的典型,也正是休閒名城的打造促進了城市的全面提升,實現了質的飛躍。正如成都的宣傳語“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這個用來形容開封也最恰當不過。同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成都正是藉助城市休閒主導功能定位的轉型,扭轉了與重慶由最初競爭工業投資,到後來主主打休閒和文化創意,從而實現區域良性互動的成功典範,這對於當下的開封和鄭州尤其值得借鑑,倘若如此,定能四兩撥千斤。

縱觀整個中原地區,開封可以說是與成都氣質最為相近的城市。宋文化最核心的內涵在於市民文化,這也正是開封作為八大古都之一,區別於其它古都的最大特徵,在彰顯皇權獨尊的同時更注重市民性,放在當今時代語境實質就是要突出其文化休閒宜居,而不能僅停留於目前所謂的“過境式”文化旅遊城市,而終極目的是吸引中產階級和文化精英人士前來休閒生活創業,只有通過外來中高端人口的注入實現社會階層的流動,激發社會活力,進而從根本上實現古都的復興。

未來通過完善和強化文化旅遊、休閒度假、會議會展、展覽展示等複合型功能,更應該學習杭州免費開放西湖的氣魄、積極承辦國際休閒博覽會的舉措,將龍亭、包公祠、天波楊府、鐵塔等傳統國有景區逐步免費開放,並積極承辦一些國際性會議會展、節慶賽事,逐步走向國際化,將整個城區主題景區化,實現由“小景區經濟”走向“大旅遊經濟”進而到“全域旅遊經濟”到“大休閒經濟”轉型。等到開封何時真正擺脫文物點、景區點、旅遊點依賴之時,才是開封旅遊真正崛起之時,這才是開封經濟真正崛起之時。

(2)新型工業之城

總體上,未來開封工業上應堅持生態型工業為主,具體產業選擇上,未來重點併購、重組做大做強先進製造、汽車零部件製造、空分設備等優勢產業基礎上,重點培育食品加工作為未來戰略性主導產業。空間佈局上,城區甚至全市工業優先集中佈局,尤其是城區內一定不可以工業園區四面開花,集中佈局於新區,加快增強城區集聚性和首位度,提高對縣市的集聚和輻射能力,真正實現產城融合發展。此外,一定要對工業列出負面清單,汙染型工業堅決取締。

(3)生態宜居之城

相比較於鄭州過高的房價、擁堵的交通、緊張的節奏、汙染的環境,開封無疑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加之優越的區位、便捷的交通、舒適的生活,未來只要開封能夠控制好房價,無疑會對鄭州都市區內大量人群,尤其是年輕的精英階層產生巨大的引力,從而實現人口的流入、人才的入駐,藉助人口和人才優勢,更有可能吸引高端業態和項目入駐,實現經濟的快速高效良性發展。

(4)中原“綠谷”

正如前面分析中談到,未來人們對綠色農產品和健康食品的需求與日俱增,大鄭州都市區未來兩千萬左右巨量人口帶來的巨大需求,加之對鄉村振興和農業的巨大戰略利好,可以想見未來與農相關的農業、農產品必將迎來巨大利好。而且,與傳統工業相比,綠色農業、有機農業和品牌農業所帶來的效益毫不遜色,甚至更有更大空間。放眼整個大鄭州都市區,有基礎、有條件、有優勢的非開封莫屬。開封一定要加快推進佈局,在各縣區結合鄉村振興、特色小鎮的打造,積極推動建設各類農業體驗公園、設施農業、休閒農業、農業科研,生產新鮮的蔬果、水果、乳製品等,進而帶動綠色、有機農產品深加工、品牌農產品全鏈條的發展,構建大都市生態農業圈,著力打造大鄭州都市區的“綠谷”和“生態廚房”,從而實現經濟的彎道超車。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2、優化城市整體空間格局

首先,大鄭州都市區層面,更多強調與鄭州功能上、交通和產業上的聯繫,而非機械的空間連片。通過高鐵、城際軌道、高速、快速通道建設,強化與鄭州和機場聯繫,尤其強化開封至新鄭機場軌道交通和高速公路建設,實現“一場兩用”,擺脫無民用機場的尷尬。適當優化四大產業帶(自貿聯動帶、開港經濟帶、鄭開創新創業走廊、文旅經濟帶)的組團化佈局,而非線狀蔓延,但重心一定在開封城區,不可偏頗。

其次,優先發展內城,新區預留戰略空間顯得尤為可貴,尤其是所謂的“開港金三角” 遠期尚可考慮,但近期一定要慎重,極有可能成為新一輪圈地行動,喪失長遠後發戰略優勢。對於省域和鄭州都市區層面來看,肯定優先投資鄭州和港區,而非開封區域,更多是一廂情願,餅不可攤得太大。浦東新區集全國之力也經歷二十多年才具有雛形,鄭東新區集全省之力也經歷十多年,而今仍處於成長期,蘇州新區則也是經過近二十多年,以開封目前經濟實力,倘若鋪如此之大攤子,前景堪憂。

第三,市域層面,儘快啟動全市空間規劃的編制,整合全市資源優勢,強化開封城區與市轄縣區的空間聯繫。儘快打通市區至通許、尉氏、杞縣、祥符、蘭考、朱仙鎮的高等級快速通道建設,打破交通瓶頸,形成網絡化整體;研究城際軌道延伸至朱仙鎮;各縣城一定杜絕蔓延式擴張,而應強化提質增效,人居環境提升;加快產業集聚區整治、縮減和撤併,以及內部的企業併購;將縣城和產業集聚區節約建設用地指標,進行指標入市轉化為資金。研究制定戰略,充分激發縣域經濟活力。

第四,未來城市空間審慎擴張,逐步由增量發展向存量提質轉化。將重心轉向現有的汴西新區和老城區;新區佈局生態型、技術密集型工業、現代服務業、文創研發產業,老城區則以文化旅遊、休閒宜居、文化創意、會展現代服務和生態居住為主導。將新區消化庫存與老城區棚戶區改造相結合,採用貨幣化安置模式,實現新老城區人口、空間的合理置換,大手筆恢復老城區肌理和特色風貌,實現真正的城區主題園區化;城市道路網優化,合理規避過境交通和交通性需求對城區,尤其是老城區的干擾。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3、標杆性龍頭項目

(1)一座古都:宋都文化主題園

近幾屆班子將整合古城區以主題功能化打造宋都古城文化產業園區,推出的“一河兩街三秀”“一湖兩巷三園九館”等一大批文化旅遊精品,這個方向非常正確,應該在此基礎上,更大力度、更大手筆、更大氣魄來推動。從功能上,對舊城功能置換和疏解,從空間上,對於遍佈的棚戶區,與汴西新區去庫存相結合,採取貨幣化安置,實現整個城區的“騰籠換鳥”,新舊功能和人口的置換。對與古都風貌和空間肌理明顯不同的樓盤,逐步改造甚至整體拆遷。將整個古城區作為景區就應該按照景區的經營管理模式來操作,機動車限行,最好能實行真正的非機動化和地面軌道化交通,智能公交化。繞古城牆和御河水系和主要街道敷設觀光小火車;修建觀光步道和旅遊服務設施;環境大力整治提升,街景整治,戶外廣告牌匾,色彩和建築風格建築高度控制;多增加綠地和廣場;休閒餐飲,酒店住宿,會議度假設施完善。在建設過程中,一定要突出古都,而非古城,因此,各類建設標準和水平一定要有更高要求。

(2)一座地標:東京塔

正如德國古根海姆因一座博物館建築傑作,帶動整個城市崛起一樣,開封同樣需要這樣一座巨型、地標性項目。邀請全球或國內知名建築大師,在遼闊的汴西湖畔建設建設一座令人震撼的地標“東京塔”,再現北宋東京城“世界第一大都會”的氣魄和格局,彰顯新開封的國際化視野和現代化氣息,與歷史城區的鐵塔呼應,更與鄭東新區的千璽塔、中原福塔遙相呼應,構建鄭州大都市區的時空軸。同時,從中國傳統風水角度,也與廣闊的汴西湖構成陰陽相生的和諧關係。建築功能上可以集會議會展、文物館藏、文化展示、圖書館、科技館、展覽館、休閒旅遊度假、購物酒店為一體,用最先進的聲光電及VR技術,再現北宋皇城盛況。

(3)一座園林:艮嶽

邀請世界知名園林設計機構,大手筆恢復建設體現北宋皇家園林巔峰的“艮嶽”,打造開封版的“大唐芙蓉園”,體現北宋東京城國際氣派的同時,也極大提升城市生態環境品質,未來可以作為休博會主會場。

(4)一處奇觀:黃河地上懸河奇觀

利用“地上懸河”的知名度,利用黃河生態旅遊資源優勢,大手筆重點打造黃河“地上懸河”景觀,高價全球徵集方案,高起點高標準建設,集生態旅遊、會議會展、休閒度假、健康養生等為一體,從而與古都形成自然與人文的完美結合。

(5)一場盛會:國際休閒博覽會

雖有數十年的開封菊花花會辦會經驗,但至今未承辦過一次國際性會展,從而使得整體建設水平、環境品質、設施標準、服務檔次、產業化程度都與國際、甚至國內同類城市存在較大差距,正如昆明世博會、杭州休博會帶動城市經濟發展、品質提高、國際開放、形象提升一樣,開封也需要通過一場國際性會議的舉辦,帶動硬件層面的全面系統改觀,更促進觀念的一次徹底改觀,對於未來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大有裨益。

4、善用金融槓桿,積極進行模式創新

“自身資金短缺、金融手段匱乏”是以往困擾開封各項工作開展的最大短板,目前實際迎來了巨大利好。當前,全面深化改革正開始進入深水區,亟需要各領域先行先試,尤其放開了對土地的多年羈絆,同時,大力提倡鄉村振興和精準扶貧舉措,這對於有廣闊農村腹地、以傳統農業為主的開封來了無疑迎來了發揮後發優勢的機遇。以信陽息縣為例,每年利用通過國土系統土地綜合整治所節約出建設用地指標進行入市交易就能實現二三十億元的收益。倘若,未來開封能積極學習借鑑息縣、盧氏和其它地方先進經驗,在此領域大力探索和嘗試;同時,結合各縣市區對城區、產業集聚區、的建設規模控制、用地挖掘和整理;以自身廣闊的腹地,加之允許跨省進行建設用地指標交易,這無疑挖掘出蘊藏的鉅額寶庫;全市進行資金的統一調度和整合,並整合各類資金,形成資金池,進而運用金融手段撬動社會資本,這必將釋放巨大的金融能量,在此基礎上,分別成立各類大型項目開發基金、產業發展基金、鄉村振興發展基金、民營經濟發展基金、民營企業家培養基金等。在金融運用方面,建議成立專門的金融局和各類基金管理機構,尤其要捨得花巨資引進高精尖的金融人才進行運作,加強監管即可。可以想見未來開封的發展空間將是巨大的。

5、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樹立創新思維,重塑活力開封新形象

(1)真正營造“親、清”的營商環境

不僅僅是停留於會議和口號,而是真正貫穿於各環節、各流程、各場所,營造積極作為的幹事環境、穩定團結的管理隊伍,親商安商的創業環境。積極運用好自貿試驗區平臺,並積極總結自貿試驗區開封片區率先在全國實現“二十二證合一”“四十八證+X”聯辦的成功經驗,切實提高效率,為民營企業發展創造廣闊的空間。

(2)樹立創新思維

開封亟需要一場思維觀念開放領域一次徹底的全市改革發展大討論,杜絕以往落後、保守觀念,真正樹立勇於改革的新理念,銳意進取,全面深化改革,在此基礎上,積極探索機構改革,借鑑沿海地區先進經驗,成立新型機構,適應未來發展新戰略。

(3)重塑活力開放新形象

扭轉封閉落後保守形象,樹立開放活力格局,積極承辦各類體育,娛樂,科技等會議,論壇,賽事,節慶等,尤其一些現代時尚前衛的音樂節、電影節、動漫展、文創會議、互聯網大會等賽事節慶活動,在塑造新形象的同時,促進自身觀念思維的更新,適應新的時代發展!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文中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會及時刪除。


李俊鵬

大鵬視野戰略策劃中心 主任

國家註冊城鄉規劃師,高級工程師

聚焦區域和城市發展戰略、文旅項目策劃諮詢、相關規劃技術諮詢,從業10餘年,操盤各類實戰案例100多項。

-----往期推薦 ----

  1. 大鄭州,浮出水面
  2. 焦慮的河南,究竟該怎麼辦?
  3. 焦慮的開封:前10年迷茫,後10年彷徨
  4. 鄭州OR武漢:誰將成為第20個國家級新區?
  5. 缺水的河南,為何“水城”卻越來越多?
  6. 未來10年,誰將成為”中原第一縣”?
  7. 近30年來,河南105個縣排名下滑最快的縣究竟是誰?
  8. 近30年河南進步最快的三個縣,有你家鄉嘛?
  9. 河南105個縣的城市定位,誰一鳴驚人?誰默默無聞?
  10. 北龍湖之後,鄭州下一個市場引爆點在何處?
  11. 鄭州航空港區崛起背後,真正的推手是誰?
  12. 警惕!鄭汴新區屢次失利,誰之過?
  13. 為什麼90%的文旅古鎮都面臨困境,根源究竟是什麼?
  14. 120億,為何仍然難以拯救“四大名鎮”朱仙鎮的衰落?
  15. 鄉村振興:繞不開的悖論與困局
  16. 鄉村振興隱約可見的躁動與不安
  17. 鄉村振興究竟是什麼?到底怎麼幹?
  18. 鄉村振興,百年未遇之變局


長按二維碼關注“大鵬視野”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歡迎添加“李俊鵬”個人號

鄭汴一體化10多年,開封為何依然“塵封”?


歡迎各位大神留言評論,感謝支持!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