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說:關於大益,不得不說的故事

普洱 古樹茶 文化 普洱茶圈 2017-04-26

談普洱離不開品牌,談品牌又繞不過大益。大益就像普洱茶的代言人,隨著當代普洱茶的發展而崛起。讀懂了大益就讀懂了過去20年的普洱茶市場。大益的前身是勐海國營茶廠,再往前就是民國時期的勐海茶廠。但真正對市場形成影響力,也不過是近15年的事情。它是怎樣從一家瀕臨倒閉的茶廠一躍成為現在普洱茶市場的NO.1?

普洱說:關於大益,不得不說的故事

實力+運氣,如果說大益茶廠的成功完全靠實力,這絕對是一種誇張的說法。在計劃經濟時期,除了勐海茶廠,還有昆明茶廠,下關茶廠以及黎明茶廠。另外三家論製茶能力相對於大益,可以說伯仲之間。論早期的影響力,昆明茶廠更是遠超大益。但就是因為這種遠超,才使得大益舉步維艱,才有了民資收購,才有了市場支持。市場開了一個灰色的玩笑。

實力+運氣,如果說大益茶廠的成功完全靠實力,這絕對是一種誇張的說法。在計劃經濟時期,除了勐海茶廠,還有昆明茶廠,下關茶廠以及黎明茶廠。另外三家論製茶能力相對於大益,可以說伯仲之間。論早期的影響力,昆明茶廠更是遠超大益。但就是因為這種遠超,才使得大益舉步維艱,才有了民資收購,才有了市場支持。市場開了一個灰色的玩笑。

普洱說:關於大益,不得不說的故事

大益在2002~2003年間陷入了嚴重的經濟危機,茶廠經營陷入混亂,產品嚴重滯銷。甚至連工人的薪水都用茶來支付。換做現在這可能是一種幸福,但在當時卻是一種不幸---普洱茶太不值錢。就算白菜班章這樣的頂級茶,出廠價不超過10元一片。工廠接近倒閉,以吳遠之為代表的博文科技入主勐海茶廠,大益開始改組,接下來大益便開始扶搖直上。

普洱說:關於大益,不得不說的故事

直到現在很多人都不明白,為什麼中茶、下關會被大益超越。究其原因,還是僵化的市場思維,2000年以後中國最大的茶葉市場—廣州芳村茶葉市場開始快速發展。活躍於芳村的茶商開始涉足普洱茶領域,茶商需要更靈活的配貨方案,更多類型的產品。要知道,這時候國有茶企異常死板,計劃生產,配額銷售,已經成為普洱茶市場發展的毒瘤。老產品不受歡迎,新產品研發緩慢。而大益呢,完全根據市場需求進行發展,經銷商加盟,從配貨價到指導銷售價,再到與港澳臺茶商的合作,很快大益在芳村落地生根。在互聯網沒有興起之前,得芳村者得天下。

直到現在很多人都不明白,為什麼中茶、下關會被大益超越。究其原因,還是僵化的市場思維,2000年以後中國最大的茶葉市場—廣州芳村茶葉市場開始快速發展。活躍於芳村的茶商開始涉足普洱茶領域,茶商需要更靈活的配貨方案,更多類型的產品。要知道,這時候國有茶企異常死板,計劃生產,配額銷售,已經成為普洱茶市場發展的毒瘤。老產品不受歡迎,新產品研發緩慢。而大益呢,完全根據市場需求進行發展,經銷商加盟,從配貨價到指導銷售價,再到與港澳臺茶商的合作,很快大益在芳村落地生根。在互聯網沒有興起之前,得芳村者得天下。

普洱說:關於大益,不得不說的故事

大益的成功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尤其是在2007年普洱茶風波到來之前。昌泰就是一個強有力的競爭者,老茶客都知道那句“生昌泰,熟大益”。昌泰的沒落與中茶、下關截然相反---擴張速度太快。在普洱茶炒作最瘋狂的2007年初,昌泰不惜舉債做茶,後來茶市回落,價格崩盤,導致資不抵債。大益在2007年普洱茶暴跌風波中受損最小,所以大益成為了今天的王者。這中間又有太多謎底尚未揭開,大益的經銷商加盟模式開啟了普洱茶新品炒作的時代。2006年大益7542成為市場的寵兒,大益的產品也成為炒作的對象。等到暴跌來臨,很多炒大益茶的人血本無歸,但最後大益反而脫穎而出。不得不說大益集團對市場的駕馭能力,至於這中間的祕密是什麼?恐怕只有當事人才明白了。

普洱說:關於大益,不得不說的故事

在古樹茶興起的時代大益依然穩居普洱茶市場第一把交椅。現在茶客談論大益茶,強調的多是大益茶作為茶市“硬通貨”的流通能力。至於早些年的“勐海味”,“後期轉化”提的人越來越少。倘若再這麼發展10年,大益是否會成為一家金融公司?

88青是普洱茶的神話,大益是普洱茶市場的神話。既令人著迷,也令人不解。有誰真能讀懂大益,誰就能真正瞭解普洱茶市場。

瞭解更多普洱茶知識訪問普洱中國網:www.puerzg.cn

歡迎點贊、評論、收藏、轉發我們的文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