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蒂和爺爺:做春天的小孩,心底的花會開

海蒂和爺爺:做春天的小孩,心底的花會開

好的電影,哪怕是零碎的片段,也能讓人熱淚盈眶,直抵人心。近期上映的高口碑電影《海蒂和爺爺》便是這樣一部處處洋溢著感動的電影。

這部電影改編自瑞典作家約翰娜·斯比麗的同名長篇小說。小女孩海蒂父母雙亡,姨媽將她送到居住在阿爾卑斯山下的爺爺那裡。

爺爺性格孤僻,起初十分嫌棄這個素未謀面的孫子。在三天短暫的相處過後,爺爺的心開始融化,並喜歡上了這個天真可愛的小孫女。

不料狠心的姨媽卻為了錢財,偷偷將海蒂賣到一位富人家,海蒂和爺爺被迫分開,從此成了富人小姐克拉拉的玩伴。克拉拉因為經歷母親去世的打擊而無法走路,一直坐在輪椅上,海蒂的到來讓她重新展露笑容。

在和克拉拉的友誼日漸濃厚時,海蒂卻因思念爺爺而患上了抑鬱症。幸運的是,善良的富人奶奶在得知實情後,將海蒂再次送回到了爺爺身邊。而同樣思念海蒂的克拉拉也最終來到爺爺家,在大自然的懷抱裡,克拉拉奇蹟般地站了起來。

潔淨的自然風光,純淨的人性之光,國內上映不到一星期,這部電影便被稱為2019年度最治癒電影,豆瓣評分高達9.1。

海蒂和爺爺:做春天的小孩,心底的花會開

電影中有兩個奇蹟轉折點,也是引發觀眾集體淚點的地方。

一個是海蒂在被迫離家後再次歸來,她脫掉繁縟的華麗外套,一邊奔跑一邊大聲呼喚著爺爺,爺孫倆久別重逢,甜蜜相擁。

海蒂和爺爺:做春天的小孩,心底的花會開

另一個則是克拉拉的父親一邊指責母親不應該帶女兒來此地一邊焦急地尋找著女兒,而在聽到克拉拉的呼喚,看到女兒一步一步地朝著自己走過來時,父親激動地留下熱淚。

海蒂和爺爺:做春天的小孩,心底的花會開

對於兩位年幼的小女孩來講,這樣的時刻像是奇蹟一樣。而之所以發生這樣的奇蹟,源自於她們內心對於生命本真美好的感受力。

感受力是一個人對內外世界的感知能力,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共情能力或同理心,但這種共情或同理的對象,不止是對於他人,也包括對自己身心,包括對自然萬物的感知。

一個人感受力的高低,特別是對生命本真美好的感受,不僅決定了其自身生命的質量和幸福指數,還會深刻影響到其他人。

正如這本書的作者或電影的導演一樣,如果她們沒有對生命對自然美好的感受力,我們就無法看到如此感人肺腑的著作和畫面。

而對於觀眾,我們之所被治癒,也正是因為潛藏於我們內心的某些美好感受被喚醒了,透過眼睛和心靈,我們與電影中的畫面和人物產生了共振,所以我們才會感動。

而對於每一個人,美好的感受力可以帶來三方面的幸福。

(一)美好的感受力帶來高效的人際溝通

海蒂和爺爺:做春天的小孩,心底的花會開

電影中,海蒂因天性自由而被女管家各種投訴,女管家告狀海蒂不好好學習耽誤了克拉拉小姐,但是富人奶奶並沒有聽信女管家的一面之詞責備海蒂,反而是在入睡前耐心地跟海蒂講故事,和她相處,瞭解真實的海蒂。

在這個過程中她感受到了海蒂對故事的好奇和喜愛,進而引導海蒂要學會認字才能知道故事的結局。於是在奶奶離開後,海蒂開始認真識字。

目前很多人都在親子關係和夫妻關係中受困,其中關鍵原因是因為我們和孩子或伴侶之間缺乏基於感受的溝通。

不論是對於孩子還是伴侶,我們最常用的溝通,類似與電影中女管家的做法,就是試圖用一堆看似正確的道理和教條來規範對方,但這樣不但達不到最初的目的,反而會引起雙方之間更深更大的矛盾。

而正如奶奶所做,她沒有直接說教海蒂應該怎樣做,而是透過感受海蒂的內心渴望,感受她本真的生命狀態,進而說出她真正能聽懂和願意實施的建議。

溝通的本質是雙方能量的互動,但互動的前提是彼此敞開心扉,而只有當我們用心去感受對方,去共情對方時,對方的心才會向我們敞開,此時我們給出建議才會有效,而我們和對方的關係也會更加融洽。

(二)美好的感受力可以讓我們夢想成真

海蒂和爺爺:做春天的小孩,心底的花會開

在《無量之網》一書中,作者佈雷登明確指出,美好的感受才是祈禱能真正顯化的關鍵。同樣的真相在《祕密的副作用》中也被提到。

為什麼有的人向神靈或宇宙許願,卻沒有如願,關鍵就是在於他內心的感受和他的語言不一致。

很多人嘴上祈禱著有更多錢,更大的房子,更好的工作,但內心卻是“還不夠”的匱乏感,語言是會騙人的,感受卻不會,因此宇宙只會按著一個人內心真實的感受為他下訂單。所以內心匱乏的人,宇宙會繼續為他強化外在匱乏的現實。

而那些天性單純、樂觀、滿懷感恩之心的人,在他們身上卻極易發生奇蹟和好運。

比如克拉拉,在海蒂的陪伴下,在大自然的懷抱裡,她開始真正感受到生命的多姿多彩和無限可能,當她內心被無拘無束的美好日漸充盈,當她全心渴望像蝴蝶一樣自由飛翔時,她自然而然地站了起來。

(三)美好的感受力可以開啟你的天賦潛能

海蒂和爺爺:做春天的小孩,心底的花會開

感受力的本質是對雙方能量的互通和迴應。人們透過眼睛、鼻子、耳朵、手、心靈等感受到萬事萬物,與此同時,萬物的能量也在穿透人類的身心,在這種互動的過程中,雙方能量共振或合一,此時一方所擁有的美好品質也會傳遞給另一方。

就像水一樣,當我們去觸摸水流時,我們可以感受到它的清涼,但同時水流也正在滋潤和清洗著我們的雙手。它會洗掉那些塵封的汙垢,露出原來的純淨。

相比較普通人,藝術家們的感受力是非常強烈和敏銳的,而很多藝術家或者創作者,都特別喜歡去親近自然環境,正是因為通過感受自然中那些純粹的能量,人們的身心被滋潤後,靈感、創意、天賦之類的東西便會浮上來,這時往往會激發出不可思議的潛能。

電影中,和海蒂一起上學的孩子們,儘管她們和海蒂生活在類似的自然環境中,但是他們並沒有發展出敏銳的感受力,所以她們的夢想幾乎是延續父輩的職業。

可是天性善良純粹的海蒂,在與草地、河流、動物等自然全身心互動的過程中,不但培養出了極高的感受力,而且也擁有了自然的品質。

她沒有任何來自世俗和人工設定的限制性信念和思維,她所有的行為和品質就像花草溪水的品質一樣,只是順其自然地流動著,於是她的夢想超出了其他所有同學的認知範疇,不是放羊,不是當木匠,而是寫故事,這是她內心自然流淌的渴望,而這恰恰也是她的潛能。

海蒂和爺爺:做春天的小孩,心底的花會開

在《共同創造》一書中,主人公阿納斯塔夏指出,最初的人類具有非常豐富和敏銳的感受力,就像很多神話故事中所描述的那樣,人類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萬事萬物,可以和動物們溝通,可以跟石頭花朵溝通,可惜的是這種強大的感受力卻因各種主客觀原因給封閉了。

特別是近幾百年,人們遠離自然,崇尚科學理性和各種教條規範,在這些刻板死硬的框架束縛下,屬於感性範疇的感受力被無限壓抑,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在內的各種感知器官功能,也史無前例地退化,變得空前麻木,越來越多的人像是機器人一樣,只有物質屬性,卻失了情感,喪失了對生命本真的美好感受。

而感受力的喪失,使得人們越來越物質,越來越無趣,越來越挑剔。人們感受不到美好,對於眼前的美好也都視而不見,麻木不仁。不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別人,都失去了愛。

到了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渴望迴歸自然,返璞歸真,這種趨勢的背後是人們開始意識到,生命本真的美好才是我們幸福和快樂的源泉。

除了時常接近大自然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通過一些小的練習來喚醒自己的感受力,提升我們對點滴幸福的感知能力。

(一)提升身體感受力

海蒂和爺爺:做春天的小孩,心底的花會開

身體是我們感受力的基礎載體,也是我們與萬物溝通的媒介。提升感受力首先是從身體開始,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有意識地練習將注意力放在自己當下的身體反應上。

比如我們可以在每天有意識地練習深呼吸,在呼吸的過程中,帶著覺知去體會空氣進出鼻腔的感覺;吃飯的時候,我們放下手機或書本,靜靜體驗食物的味道;走路的時候,我們可以放慢腳步,仔細感受腳底和地面的接觸,感受陽光照耀身體的溫暖,聞聞撲面而來的花香。

海蒂和爺爺:做春天的小孩,心底的花會開

當我們能夠給予足夠的關注和覺知在身體的感受上時,慢慢地,我們的觸覺、味覺、視覺、嗅覺等便會靈敏起來,當這些基礎感覺器官的敏銳度不斷提升時,便會出現類似“通感”的體驗,那是一種在全然狀態與萬物合一的感受。

(二)提升心靈的感受力

海蒂和爺爺:做春天的小孩,心底的花會開

最高的感受力是和心靈直接相關的,包括直覺、靈感、創意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心有靈犀等,它們其實都是心靈感受的直接投射。

心靈感受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並且幾乎不受物質層面的阻礙。在一些科技電影中,我們會看到類似於心電感應的溝通模式,而這種模式也被預言為人類最終極也是最初的溝通方式。

要喚醒或提升心靈的感受力,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放下外在限定的條條框框,尊重並追求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渴望、熱情等。

就像電影中,奶奶送給海蒂一個空白本子讓她去寫故事,奶奶鼓勵海蒂:

如果生活中有什麼讓你快樂,不要管別人說什麼,只管去做吧。

每個人心中感受到的真善美,才是那個指引我們前進的最佳嚮導。

海蒂和爺爺:做春天的小孩,心底的花會開

正如海蒂一樣,一個有美好感受力的人,她一定是一個幸福的人。因為哪怕是再平凡的事物,她都從中感受到美好;哪怕是再糟糕的境地,她都能從中找到快樂。

正如克拉拉一樣,一個有美好感受力的人,她一定是一個幸運的人。因為當她敞開心扉時,一切的美好都會湧向她,支持她,奇蹟會不期而至。

正如奶奶一樣,一個有美好感受力的人,她一定是一個慈悲的人。因為她能感同身受到另一個人,她能撫慰和指引到另一個人。

正如電影主題曲所唱的那樣,做春天的小孩,心底的花會開。

每一個擁有美好感受力的人,不論年齡大小,她們都是春天的小孩,她們永遠生機勃勃,簡單純淨。

願我們都成為春天的小孩,美好地感受一切,也被一切美好地感受。

海蒂和爺爺:做春天的小孩,心底的花會開

作者:杜芬女神,勇敢做自己,無所畏懼地活。全然綻放,芬芳大地。2019,用文字喚醒自己,喚醒更多的我。

圖片來源:所有配圖來自網絡,作者二次編輯。感謝原圖作者的傑作,感恩遇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