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手工粽”紅了網絡 富了村民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6月4日訊(李卓林)端午將至,走進桂陽縣流峰鎮泉金村一家粽子作坊內。四個巨型柴火灶正燒地火熱,一股股粽香帶著稻子的香氣撲鼻而來。“粽娘們”正搶抓旺季,趕包粽子,一折一卷、一包一捆,嫻熟的手法,一個個稜角分明的粽子呈現在眼前。

“非遺手工粽”紅了網絡 富了村民

“這小小一顆粽子要經歷36道工序。每一顆粽子都是傳統手工包制,是綠色生態的灰水粽。”張海平是這家手工作坊的創始人,他告訴記者稻香灰水粽是將稻草杆燒成草灰,經過泉水過濾製成灰水浸泡糯米,並佐以板栗等食材,再利用稻草杆子作為綁帶包制後煮熟而成。燃稻為鹼、谷杆裹身,這樣做出來的粽子也格外香糯可口。

“非遺手工粽”紅了網絡 富了村民

張海平一家素來有包“灰水粽”的習俗,從太爺爺那輩就已經開始,傳承下來已有百年之久。2015年剛大學畢業的張海平一心想把祖傳的老手藝——手工稻香灰水粽傳承下去,毅然返鄉創業,創辦了家庭式粽子作坊。他每天凌晨5點起床和工人們一起採粽葉、泡糯米、配佐料。他一道一道地學工序,一遍一遍地改良口感。去年,稻草灰水粽獲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他也成為了非遺手工粽的傳承人。

“非遺手工粽”紅了網絡 富了村民

在4年前,村裡根本沒人相信包粽子還能掙錢。張海平敢為人先,註冊品牌商標,陸續研發出12種口味的灰水粽。同時利用“線上線下”銷售模式,線上藉助微信、淘寶、郴州地區營銷平臺進行銷售,他還結合抖音、火山小視頻等熱門APP,邀請網紅大咖推廣。粽子觸網,銷路大開。線下開設門店,目前,在郴州市區張海平的粽子門店已有5家。

依託良好的口感和過硬的口碑,現在張海平家的“稻香灰水粽”銷量已經實現成倍增長,年產值突破180萬元。“近兩個月每天粽子的銷量都在18000個左右,不少客戶還需要提前預訂才能吃到。”張海平笑著說。

“非遺手工粽”紅了網絡 富了村民

張海平“稻香灰水粽”的發展,改變了泉金村一代代人靠種烤煙為生的狀況。張海平與村民簽訂收購協議,以不低於市場的價格收購全村的糯米、粽葉。種出的糯米不愁銷,村民人人都樂意去種。全村糯稻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目前已種植120餘畝。

“非遺手工粽”紅了網絡 富了村民

他還邀請村裡的老人和貧困戶來到粽子作坊務工,包的粽子則按每個3-5毛錢付工錢,熟練工人一天可以包500個粽子,每月“粽娘”們可增收5、6千元。張海平的 “小粽子”經濟,讓村民們搭上了產業脫貧的快車,33戶貧困戶在“小粽子”的帶動下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