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受著怎樣的重擔'

"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近乎完美的人物。不僅僅是因為卓越的政治、軍事才能,還有忠貞高潔的個人品德。“有一諸葛,已可使三國照耀後世,一如兩漢。”千百年來無數人傾心於諸葛亮的魅力之下,有關於諸葛亮的詩歌作品也是數不勝數。可以說諸葛亮已經成為一個人臣的終極榜樣。而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的評價就不怎麼樣了。不要說“虎父無犬子”了,諸葛瞻的評價還要低於普通人。諸葛亮的光環似乎成為諸葛瞻身上的重擔。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諸葛瞻的生平事蹟,以及抱著惶恐的心態為諸葛瞻稍作辯解。

"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近乎完美的人物。不僅僅是因為卓越的政治、軍事才能,還有忠貞高潔的個人品德。“有一諸葛,已可使三國照耀後世,一如兩漢。”千百年來無數人傾心於諸葛亮的魅力之下,有關於諸葛亮的詩歌作品也是數不勝數。可以說諸葛亮已經成為一個人臣的終極榜樣。而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的評價就不怎麼樣了。不要說“虎父無犬子”了,諸葛瞻的評價還要低於普通人。諸葛亮的光環似乎成為諸葛瞻身上的重擔。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諸葛瞻的生平事蹟,以及抱著惶恐的心態為諸葛瞻稍作辯解。

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受著怎樣的重擔

少年喪父

諸葛瞻作為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兒子,家學雜學、社會地位、未來的仕途是有保證的。但我們不能說他的童年生活是幸福的。諸葛亮忙於治理蜀漢,還要外出打仗,陪伴諸葛瞻的時間想來不會太多。而且在建興十二年(即公元234年)八月,諸葛亮在與司馬懿相持的時候,勞于軍務,病逝於五丈原。這個時候的諸葛瞻只有八歲而已。

"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近乎完美的人物。不僅僅是因為卓越的政治、軍事才能,還有忠貞高潔的個人品德。“有一諸葛,已可使三國照耀後世,一如兩漢。”千百年來無數人傾心於諸葛亮的魅力之下,有關於諸葛亮的詩歌作品也是數不勝數。可以說諸葛亮已經成為一個人臣的終極榜樣。而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的評價就不怎麼樣了。不要說“虎父無犬子”了,諸葛瞻的評價還要低於普通人。諸葛亮的光環似乎成為諸葛瞻身上的重擔。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諸葛瞻的生平事蹟,以及抱著惶恐的心態為諸葛瞻稍作辯解。

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受著怎樣的重擔

少年喪父

諸葛瞻作為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兒子,家學雜學、社會地位、未來的仕途是有保證的。但我們不能說他的童年生活是幸福的。諸葛亮忙於治理蜀漢,還要外出打仗,陪伴諸葛瞻的時間想來不會太多。而且在建興十二年(即公元234年)八月,諸葛亮在與司馬懿相持的時候,勞于軍務,病逝於五丈原。這個時候的諸葛瞻只有八歲而已。

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受著怎樣的重擔

諸葛亮給諸葛瞻留下桑樹八百棵,田地十五頃,一筆豐厚的政治遺產,無法陪伴成長的父愛,還有一腔忠君報國的熱血。

"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近乎完美的人物。不僅僅是因為卓越的政治、軍事才能,還有忠貞高潔的個人品德。“有一諸葛,已可使三國照耀後世,一如兩漢。”千百年來無數人傾心於諸葛亮的魅力之下,有關於諸葛亮的詩歌作品也是數不勝數。可以說諸葛亮已經成為一個人臣的終極榜樣。而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的評價就不怎麼樣了。不要說“虎父無犬子”了,諸葛瞻的評價還要低於普通人。諸葛亮的光環似乎成為諸葛瞻身上的重擔。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諸葛瞻的生平事蹟,以及抱著惶恐的心態為諸葛瞻稍作辯解。

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受著怎樣的重擔

少年喪父

諸葛瞻作為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兒子,家學雜學、社會地位、未來的仕途是有保證的。但我們不能說他的童年生活是幸福的。諸葛亮忙於治理蜀漢,還要外出打仗,陪伴諸葛瞻的時間想來不會太多。而且在建興十二年(即公元234年)八月,諸葛亮在與司馬懿相持的時候,勞于軍務,病逝於五丈原。這個時候的諸葛瞻只有八歲而已。

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受著怎樣的重擔

諸葛亮給諸葛瞻留下桑樹八百棵,田地十五頃,一筆豐厚的政治遺產,無法陪伴成長的父愛,還有一腔忠君報國的熱血。

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受著怎樣的重擔

光環之下

諸葛亮對諸葛瞻的評價並不高,認為他雖然少年聰慧,但未來不見得成為國之重器,但諸葛瞻畢竟是諸葛亮的兒子,在諸葛亮巨大的光環之下,他的人生必定是一條坦途。

諸葛瞻在十七歲的時候,成為騎都尉;後來又頻繁遷為羽林中郎將、射聲校尉、侍中、尚書僕射,加官軍師將軍。軍師將軍是當初劉備給諸葛亮的官職,劉禪任命諸葛瞻為軍師將軍,對他的希冀不言而喻。不僅是廟堂之上,在閭里之間諸葛瞻的聲望也非常高。如果朝廷制定並下達一條善政,哪怕不是諸葛瞻提出的,蜀漢人民也會歸功於他的頭上。原因無外乎他有一個光耀蜀漢的父親。所以說諸葛瞻從小到大,從學習到工作,一直生活在諸葛亮的光環之下。

"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近乎完美的人物。不僅僅是因為卓越的政治、軍事才能,還有忠貞高潔的個人品德。“有一諸葛,已可使三國照耀後世,一如兩漢。”千百年來無數人傾心於諸葛亮的魅力之下,有關於諸葛亮的詩歌作品也是數不勝數。可以說諸葛亮已經成為一個人臣的終極榜樣。而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的評價就不怎麼樣了。不要說“虎父無犬子”了,諸葛瞻的評價還要低於普通人。諸葛亮的光環似乎成為諸葛瞻身上的重擔。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諸葛瞻的生平事蹟,以及抱著惶恐的心態為諸葛瞻稍作辯解。

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受著怎樣的重擔

少年喪父

諸葛瞻作為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兒子,家學雜學、社會地位、未來的仕途是有保證的。但我們不能說他的童年生活是幸福的。諸葛亮忙於治理蜀漢,還要外出打仗,陪伴諸葛瞻的時間想來不會太多。而且在建興十二年(即公元234年)八月,諸葛亮在與司馬懿相持的時候,勞于軍務,病逝於五丈原。這個時候的諸葛瞻只有八歲而已。

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受著怎樣的重擔

諸葛亮給諸葛瞻留下桑樹八百棵,田地十五頃,一筆豐厚的政治遺產,無法陪伴成長的父愛,還有一腔忠君報國的熱血。

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受著怎樣的重擔

光環之下

諸葛亮對諸葛瞻的評價並不高,認為他雖然少年聰慧,但未來不見得成為國之重器,但諸葛瞻畢竟是諸葛亮的兒子,在諸葛亮巨大的光環之下,他的人生必定是一條坦途。

諸葛瞻在十七歲的時候,成為騎都尉;後來又頻繁遷為羽林中郎將、射聲校尉、侍中、尚書僕射,加官軍師將軍。軍師將軍是當初劉備給諸葛亮的官職,劉禪任命諸葛瞻為軍師將軍,對他的希冀不言而喻。不僅是廟堂之上,在閭里之間諸葛瞻的聲望也非常高。如果朝廷制定並下達一條善政,哪怕不是諸葛瞻提出的,蜀漢人民也會歸功於他的頭上。原因無外乎他有一個光耀蜀漢的父親。所以說諸葛瞻從小到大,從學習到工作,一直生活在諸葛亮的光環之下。

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受著怎樣的重擔

陰欲奪權

蜀漢本來的立國之本是北伐曹魏,光復漢室;蜀漢前期也可以說是一個帶有一定理想主義色彩的政權。但血是會變涼的,理想也是要回歸現實的。到了蜀漢後期,只有姜維等寥寥幾個人還真正抱有光復漢室的想法,還一次次帶著“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勢主動對強大到絕望的曹魏發動進攻。朝堂上下瀰漫著守土偏安的反戰情緒。

"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近乎完美的人物。不僅僅是因為卓越的政治、軍事才能,還有忠貞高潔的個人品德。“有一諸葛,已可使三國照耀後世,一如兩漢。”千百年來無數人傾心於諸葛亮的魅力之下,有關於諸葛亮的詩歌作品也是數不勝數。可以說諸葛亮已經成為一個人臣的終極榜樣。而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的評價就不怎麼樣了。不要說“虎父無犬子”了,諸葛瞻的評價還要低於普通人。諸葛亮的光環似乎成為諸葛瞻身上的重擔。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諸葛瞻的生平事蹟,以及抱著惶恐的心態為諸葛瞻稍作辯解。

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受著怎樣的重擔

少年喪父

諸葛瞻作為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兒子,家學雜學、社會地位、未來的仕途是有保證的。但我們不能說他的童年生活是幸福的。諸葛亮忙於治理蜀漢,還要外出打仗,陪伴諸葛瞻的時間想來不會太多。而且在建興十二年(即公元234年)八月,諸葛亮在與司馬懿相持的時候,勞于軍務,病逝於五丈原。這個時候的諸葛瞻只有八歲而已。

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受著怎樣的重擔

諸葛亮給諸葛瞻留下桑樹八百棵,田地十五頃,一筆豐厚的政治遺產,無法陪伴成長的父愛,還有一腔忠君報國的熱血。

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受著怎樣的重擔

光環之下

諸葛亮對諸葛瞻的評價並不高,認為他雖然少年聰慧,但未來不見得成為國之重器,但諸葛瞻畢竟是諸葛亮的兒子,在諸葛亮巨大的光環之下,他的人生必定是一條坦途。

諸葛瞻在十七歲的時候,成為騎都尉;後來又頻繁遷為羽林中郎將、射聲校尉、侍中、尚書僕射,加官軍師將軍。軍師將軍是當初劉備給諸葛亮的官職,劉禪任命諸葛瞻為軍師將軍,對他的希冀不言而喻。不僅是廟堂之上,在閭里之間諸葛瞻的聲望也非常高。如果朝廷制定並下達一條善政,哪怕不是諸葛瞻提出的,蜀漢人民也會歸功於他的頭上。原因無外乎他有一個光耀蜀漢的父親。所以說諸葛瞻從小到大,從學習到工作,一直生活在諸葛亮的光環之下。

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受著怎樣的重擔

陰欲奪權

蜀漢本來的立國之本是北伐曹魏,光復漢室;蜀漢前期也可以說是一個帶有一定理想主義色彩的政權。但血是會變涼的,理想也是要回歸現實的。到了蜀漢後期,只有姜維等寥寥幾個人還真正抱有光復漢室的想法,還一次次帶著“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勢主動對強大到絕望的曹魏發動進攻。朝堂上下瀰漫著守土偏安的反戰情緒。

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受著怎樣的重擔

在“段谷之戰”的巨大失敗,以及尚書令陳袛去世後,這種反戰情緒已經壓制不住,諸葛瞻作為諸葛亮的兒子,並沒有繼承諸葛亮的北伐精神,他也是反戰派中的重要人物。除此之外還有董厥、黃皓、閻宇,甚至姜維的老戰友廖化、張翼都是反戰派的人物,這些人並不是一個團體,反對北伐也不是為了一己私利,而是代表著整個蜀漢上層的風氣。可見姜維進行北伐時的阻力。

在景耀四年(即公元260年),諸葛誕拜中都護、衛將軍;董厥拜輔國大將軍,二人共同平尚書事。姜維名義上是大將軍錄尚書事,但由於常常領兵在外,在尚書檯中的權重並不高。姜維感受到真切的威脅,在景耀五年(公元261年)又一次對曹魏進行北伐,企圖以武功打開局面,但是失敗了。於是諸葛瞻、董厥、黃皓等人趁機上表剝奪姜維的軍權,以閻宇代替大將軍一職。姜維留在沓中不回成都,諸葛瞻等人的奪權計劃失敗,姜維也羈留在沓中屯田避禍。

"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近乎完美的人物。不僅僅是因為卓越的政治、軍事才能,還有忠貞高潔的個人品德。“有一諸葛,已可使三國照耀後世,一如兩漢。”千百年來無數人傾心於諸葛亮的魅力之下,有關於諸葛亮的詩歌作品也是數不勝數。可以說諸葛亮已經成為一個人臣的終極榜樣。而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的評價就不怎麼樣了。不要說“虎父無犬子”了,諸葛瞻的評價還要低於普通人。諸葛亮的光環似乎成為諸葛瞻身上的重擔。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諸葛瞻的生平事蹟,以及抱著惶恐的心態為諸葛瞻稍作辯解。

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受著怎樣的重擔

少年喪父

諸葛瞻作為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兒子,家學雜學、社會地位、未來的仕途是有保證的。但我們不能說他的童年生活是幸福的。諸葛亮忙於治理蜀漢,還要外出打仗,陪伴諸葛瞻的時間想來不會太多。而且在建興十二年(即公元234年)八月,諸葛亮在與司馬懿相持的時候,勞于軍務,病逝於五丈原。這個時候的諸葛瞻只有八歲而已。

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受著怎樣的重擔

諸葛亮給諸葛瞻留下桑樹八百棵,田地十五頃,一筆豐厚的政治遺產,無法陪伴成長的父愛,還有一腔忠君報國的熱血。

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受著怎樣的重擔

光環之下

諸葛亮對諸葛瞻的評價並不高,認為他雖然少年聰慧,但未來不見得成為國之重器,但諸葛瞻畢竟是諸葛亮的兒子,在諸葛亮巨大的光環之下,他的人生必定是一條坦途。

諸葛瞻在十七歲的時候,成為騎都尉;後來又頻繁遷為羽林中郎將、射聲校尉、侍中、尚書僕射,加官軍師將軍。軍師將軍是當初劉備給諸葛亮的官職,劉禪任命諸葛瞻為軍師將軍,對他的希冀不言而喻。不僅是廟堂之上,在閭里之間諸葛瞻的聲望也非常高。如果朝廷制定並下達一條善政,哪怕不是諸葛瞻提出的,蜀漢人民也會歸功於他的頭上。原因無外乎他有一個光耀蜀漢的父親。所以說諸葛瞻從小到大,從學習到工作,一直生活在諸葛亮的光環之下。

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受著怎樣的重擔

陰欲奪權

蜀漢本來的立國之本是北伐曹魏,光復漢室;蜀漢前期也可以說是一個帶有一定理想主義色彩的政權。但血是會變涼的,理想也是要回歸現實的。到了蜀漢後期,只有姜維等寥寥幾個人還真正抱有光復漢室的想法,還一次次帶著“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勢主動對強大到絕望的曹魏發動進攻。朝堂上下瀰漫著守土偏安的反戰情緒。

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受著怎樣的重擔

在“段谷之戰”的巨大失敗,以及尚書令陳袛去世後,這種反戰情緒已經壓制不住,諸葛瞻作為諸葛亮的兒子,並沒有繼承諸葛亮的北伐精神,他也是反戰派中的重要人物。除此之外還有董厥、黃皓、閻宇,甚至姜維的老戰友廖化、張翼都是反戰派的人物,這些人並不是一個團體,反對北伐也不是為了一己私利,而是代表著整個蜀漢上層的風氣。可見姜維進行北伐時的阻力。

在景耀四年(即公元260年),諸葛誕拜中都護、衛將軍;董厥拜輔國大將軍,二人共同平尚書事。姜維名義上是大將軍錄尚書事,但由於常常領兵在外,在尚書檯中的權重並不高。姜維感受到真切的威脅,在景耀五年(公元261年)又一次對曹魏進行北伐,企圖以武功打開局面,但是失敗了。於是諸葛瞻、董厥、黃皓等人趁機上表剝奪姜維的軍權,以閻宇代替大將軍一職。姜維留在沓中不回成都,諸葛瞻等人的奪權計劃失敗,姜維也羈留在沓中屯田避禍。

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受著怎樣的重擔

“魏滅蜀之戰”

這個時候司馬氏早就綁架了曹魏的政權,實際上的實權人物是司馬昭。司馬氏歷經兩代人的經營,拔掉許多反抗的刺頭,形勢已經非常穩定,就等著消滅蜀漢和東吳,讓天下重歸一統。此時姜維羈留在沓中,正是伐蜀的好機會。於是司馬昭下令發動三路大軍,兩路牽制、消滅姜維,一路直攻漢中,不求一舉消滅蜀漢,也要侵吞掉漢中。

"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近乎完美的人物。不僅僅是因為卓越的政治、軍事才能,還有忠貞高潔的個人品德。“有一諸葛,已可使三國照耀後世,一如兩漢。”千百年來無數人傾心於諸葛亮的魅力之下,有關於諸葛亮的詩歌作品也是數不勝數。可以說諸葛亮已經成為一個人臣的終極榜樣。而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的評價就不怎麼樣了。不要說“虎父無犬子”了,諸葛瞻的評價還要低於普通人。諸葛亮的光環似乎成為諸葛瞻身上的重擔。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諸葛瞻的生平事蹟,以及抱著惶恐的心態為諸葛瞻稍作辯解。

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受著怎樣的重擔

少年喪父

諸葛瞻作為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兒子,家學雜學、社會地位、未來的仕途是有保證的。但我們不能說他的童年生活是幸福的。諸葛亮忙於治理蜀漢,還要外出打仗,陪伴諸葛瞻的時間想來不會太多。而且在建興十二年(即公元234年)八月,諸葛亮在與司馬懿相持的時候,勞于軍務,病逝於五丈原。這個時候的諸葛瞻只有八歲而已。

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受著怎樣的重擔

諸葛亮給諸葛瞻留下桑樹八百棵,田地十五頃,一筆豐厚的政治遺產,無法陪伴成長的父愛,還有一腔忠君報國的熱血。

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受著怎樣的重擔

光環之下

諸葛亮對諸葛瞻的評價並不高,認為他雖然少年聰慧,但未來不見得成為國之重器,但諸葛瞻畢竟是諸葛亮的兒子,在諸葛亮巨大的光環之下,他的人生必定是一條坦途。

諸葛瞻在十七歲的時候,成為騎都尉;後來又頻繁遷為羽林中郎將、射聲校尉、侍中、尚書僕射,加官軍師將軍。軍師將軍是當初劉備給諸葛亮的官職,劉禪任命諸葛瞻為軍師將軍,對他的希冀不言而喻。不僅是廟堂之上,在閭里之間諸葛瞻的聲望也非常高。如果朝廷制定並下達一條善政,哪怕不是諸葛瞻提出的,蜀漢人民也會歸功於他的頭上。原因無外乎他有一個光耀蜀漢的父親。所以說諸葛瞻從小到大,從學習到工作,一直生活在諸葛亮的光環之下。

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受著怎樣的重擔

陰欲奪權

蜀漢本來的立國之本是北伐曹魏,光復漢室;蜀漢前期也可以說是一個帶有一定理想主義色彩的政權。但血是會變涼的,理想也是要回歸現實的。到了蜀漢後期,只有姜維等寥寥幾個人還真正抱有光復漢室的想法,還一次次帶著“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勢主動對強大到絕望的曹魏發動進攻。朝堂上下瀰漫著守土偏安的反戰情緒。

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受著怎樣的重擔

在“段谷之戰”的巨大失敗,以及尚書令陳袛去世後,這種反戰情緒已經壓制不住,諸葛瞻作為諸葛亮的兒子,並沒有繼承諸葛亮的北伐精神,他也是反戰派中的重要人物。除此之外還有董厥、黃皓、閻宇,甚至姜維的老戰友廖化、張翼都是反戰派的人物,這些人並不是一個團體,反對北伐也不是為了一己私利,而是代表著整個蜀漢上層的風氣。可見姜維進行北伐時的阻力。

在景耀四年(即公元260年),諸葛誕拜中都護、衛將軍;董厥拜輔國大將軍,二人共同平尚書事。姜維名義上是大將軍錄尚書事,但由於常常領兵在外,在尚書檯中的權重並不高。姜維感受到真切的威脅,在景耀五年(公元261年)又一次對曹魏進行北伐,企圖以武功打開局面,但是失敗了。於是諸葛瞻、董厥、黃皓等人趁機上表剝奪姜維的軍權,以閻宇代替大將軍一職。姜維留在沓中不回成都,諸葛瞻等人的奪權計劃失敗,姜維也羈留在沓中屯田避禍。

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受著怎樣的重擔

“魏滅蜀之戰”

這個時候司馬氏早就綁架了曹魏的政權,實際上的實權人物是司馬昭。司馬氏歷經兩代人的經營,拔掉許多反抗的刺頭,形勢已經非常穩定,就等著消滅蜀漢和東吳,讓天下重歸一統。此時姜維羈留在沓中,正是伐蜀的好機會。於是司馬昭下令發動三路大軍,兩路牽制、消滅姜維,一路直攻漢中,不求一舉消滅蜀漢,也要侵吞掉漢中。

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受著怎樣的重擔

結果姜維成功脫圍,趕到劍閣阻擋住鍾會的十萬大軍。鍾會雖然已經得到漢中,但始終無法前進一步,糧草也慢慢成為問題,動了撤軍的打算。這是蜀漢苟延殘喘的一個機會,但是被鄧艾毀掉。鄧艾趁姜維主力與鍾會在劍閣相持的時候,選擇從西邊的陰平景谷道偷渡到四川平原,拉扯姜維的兵力,或者直接插進蜀漢的心臟——成都。

面對鄧艾這支奇兵,蜀漢必須要採取措施,防止鄧艾進入平原。這就是蜀漢的“生死存亡之際”,長期生活在諸葛亮的光環之下的諸葛瞻,也承擔了諸葛亮當初挑起的重擔,成為阻截鄧艾的主帥。此時能夠挽救蜀漢的只有諸葛瞻這個沒打過仗的“官二代”,一支少經戰事的中央軍,還有守衛四川平原的江油。

結果江油守將馬邈輕易投降,江油身後是德陽亭,德陽亭一過,基本上就進入了平原地帶,鄧艾這支軍隊就可以繼續向南深入,完成當時劉備消滅劉璋時的壯舉。也就是說,諸葛瞻身上的重擔又重了幾分。那麼諸葛瞻的表現是怎樣的呢?

"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近乎完美的人物。不僅僅是因為卓越的政治、軍事才能,還有忠貞高潔的個人品德。“有一諸葛,已可使三國照耀後世,一如兩漢。”千百年來無數人傾心於諸葛亮的魅力之下,有關於諸葛亮的詩歌作品也是數不勝數。可以說諸葛亮已經成為一個人臣的終極榜樣。而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的評價就不怎麼樣了。不要說“虎父無犬子”了,諸葛瞻的評價還要低於普通人。諸葛亮的光環似乎成為諸葛瞻身上的重擔。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諸葛瞻的生平事蹟,以及抱著惶恐的心態為諸葛瞻稍作辯解。

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受著怎樣的重擔

少年喪父

諸葛瞻作為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兒子,家學雜學、社會地位、未來的仕途是有保證的。但我們不能說他的童年生活是幸福的。諸葛亮忙於治理蜀漢,還要外出打仗,陪伴諸葛瞻的時間想來不會太多。而且在建興十二年(即公元234年)八月,諸葛亮在與司馬懿相持的時候,勞于軍務,病逝於五丈原。這個時候的諸葛瞻只有八歲而已。

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受著怎樣的重擔

諸葛亮給諸葛瞻留下桑樹八百棵,田地十五頃,一筆豐厚的政治遺產,無法陪伴成長的父愛,還有一腔忠君報國的熱血。

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受著怎樣的重擔

光環之下

諸葛亮對諸葛瞻的評價並不高,認為他雖然少年聰慧,但未來不見得成為國之重器,但諸葛瞻畢竟是諸葛亮的兒子,在諸葛亮巨大的光環之下,他的人生必定是一條坦途。

諸葛瞻在十七歲的時候,成為騎都尉;後來又頻繁遷為羽林中郎將、射聲校尉、侍中、尚書僕射,加官軍師將軍。軍師將軍是當初劉備給諸葛亮的官職,劉禪任命諸葛瞻為軍師將軍,對他的希冀不言而喻。不僅是廟堂之上,在閭里之間諸葛瞻的聲望也非常高。如果朝廷制定並下達一條善政,哪怕不是諸葛瞻提出的,蜀漢人民也會歸功於他的頭上。原因無外乎他有一個光耀蜀漢的父親。所以說諸葛瞻從小到大,從學習到工作,一直生活在諸葛亮的光環之下。

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受著怎樣的重擔

陰欲奪權

蜀漢本來的立國之本是北伐曹魏,光復漢室;蜀漢前期也可以說是一個帶有一定理想主義色彩的政權。但血是會變涼的,理想也是要回歸現實的。到了蜀漢後期,只有姜維等寥寥幾個人還真正抱有光復漢室的想法,還一次次帶著“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勢主動對強大到絕望的曹魏發動進攻。朝堂上下瀰漫著守土偏安的反戰情緒。

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受著怎樣的重擔

在“段谷之戰”的巨大失敗,以及尚書令陳袛去世後,這種反戰情緒已經壓制不住,諸葛瞻作為諸葛亮的兒子,並沒有繼承諸葛亮的北伐精神,他也是反戰派中的重要人物。除此之外還有董厥、黃皓、閻宇,甚至姜維的老戰友廖化、張翼都是反戰派的人物,這些人並不是一個團體,反對北伐也不是為了一己私利,而是代表著整個蜀漢上層的風氣。可見姜維進行北伐時的阻力。

在景耀四年(即公元260年),諸葛誕拜中都護、衛將軍;董厥拜輔國大將軍,二人共同平尚書事。姜維名義上是大將軍錄尚書事,但由於常常領兵在外,在尚書檯中的權重並不高。姜維感受到真切的威脅,在景耀五年(公元261年)又一次對曹魏進行北伐,企圖以武功打開局面,但是失敗了。於是諸葛瞻、董厥、黃皓等人趁機上表剝奪姜維的軍權,以閻宇代替大將軍一職。姜維留在沓中不回成都,諸葛瞻等人的奪權計劃失敗,姜維也羈留在沓中屯田避禍。

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受著怎樣的重擔

“魏滅蜀之戰”

這個時候司馬氏早就綁架了曹魏的政權,實際上的實權人物是司馬昭。司馬氏歷經兩代人的經營,拔掉許多反抗的刺頭,形勢已經非常穩定,就等著消滅蜀漢和東吳,讓天下重歸一統。此時姜維羈留在沓中,正是伐蜀的好機會。於是司馬昭下令發動三路大軍,兩路牽制、消滅姜維,一路直攻漢中,不求一舉消滅蜀漢,也要侵吞掉漢中。

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受著怎樣的重擔

結果姜維成功脫圍,趕到劍閣阻擋住鍾會的十萬大軍。鍾會雖然已經得到漢中,但始終無法前進一步,糧草也慢慢成為問題,動了撤軍的打算。這是蜀漢苟延殘喘的一個機會,但是被鄧艾毀掉。鄧艾趁姜維主力與鍾會在劍閣相持的時候,選擇從西邊的陰平景谷道偷渡到四川平原,拉扯姜維的兵力,或者直接插進蜀漢的心臟——成都。

面對鄧艾這支奇兵,蜀漢必須要採取措施,防止鄧艾進入平原。這就是蜀漢的“生死存亡之際”,長期生活在諸葛亮的光環之下的諸葛瞻,也承擔了諸葛亮當初挑起的重擔,成為阻截鄧艾的主帥。此時能夠挽救蜀漢的只有諸葛瞻這個沒打過仗的“官二代”,一支少經戰事的中央軍,還有守衛四川平原的江油。

結果江油守將馬邈輕易投降,江油身後是德陽亭,德陽亭一過,基本上就進入了平原地帶,鄧艾這支軍隊就可以繼續向南深入,完成當時劉備消滅劉璋時的壯舉。也就是說,諸葛瞻身上的重擔又重了幾分。那麼諸葛瞻的表現是怎樣的呢?

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受著怎樣的重擔

諸葛瞻行軍到涪縣,開始徘徊不前。另一個“官二代”黃崇(黃權的兒子)反覆催促諸葛瞻迅速行軍,趕緊佔據險要地勢,防止鄧艾進入平原,以至於流淚。但是諸葛瞻不敢,他不敢確定鄧艾是否已經拿下江油;不敢帶著這支弱軍深入到山嶺之中,去面對可能已經列陣以待的曹魏精銳;不敢拿蜀漢最後的力量去賭。在這樣的重擔之下,任何人都不敢輕舉妄動,再瘋狂的人也會變得小心謹慎。於是諸葛瞻選擇相對穩妥的方式,大軍駐紮在涪城,派出前鋒支援江油。結果鄧艾成功進入平原地區,並且擊敗了諸葛瞻的前鋒。諸葛瞻後撤到綿竹。

鄧艾寫信勸降諸葛瞻,許給他優厚的待遇。想想看,諸葛亮的兒子如果投降了曹魏,那是一面多麼有利的旗幟啊。但反戰派和投降派有天壤之別。諸葛瞻的態度很堅決,斬殺鄧艾使者。或許是擔心鄧艾返身斷絕姜維的後路;或許是希望趁鄧艾立足未穩時徹底擊潰鄧艾;又或許是政治上、人心上的壓力,諸葛瞻沒有選擇死守綿竹,事實上江油失守,鄧艾已經可以盡情馳騁,諸葛瞻無險可守,他的選擇只有一個:與鄧艾決一死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近乎完美的人物。不僅僅是因為卓越的政治、軍事才能,還有忠貞高潔的個人品德。“有一諸葛,已可使三國照耀後世,一如兩漢。”千百年來無數人傾心於諸葛亮的魅力之下,有關於諸葛亮的詩歌作品也是數不勝數。可以說諸葛亮已經成為一個人臣的終極榜樣。而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的評價就不怎麼樣了。不要說“虎父無犬子”了,諸葛瞻的評價還要低於普通人。諸葛亮的光環似乎成為諸葛瞻身上的重擔。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諸葛瞻的生平事蹟,以及抱著惶恐的心態為諸葛瞻稍作辯解。

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受著怎樣的重擔

少年喪父

諸葛瞻作為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兒子,家學雜學、社會地位、未來的仕途是有保證的。但我們不能說他的童年生活是幸福的。諸葛亮忙於治理蜀漢,還要外出打仗,陪伴諸葛瞻的時間想來不會太多。而且在建興十二年(即公元234年)八月,諸葛亮在與司馬懿相持的時候,勞于軍務,病逝於五丈原。這個時候的諸葛瞻只有八歲而已。

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受著怎樣的重擔

諸葛亮給諸葛瞻留下桑樹八百棵,田地十五頃,一筆豐厚的政治遺產,無法陪伴成長的父愛,還有一腔忠君報國的熱血。

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受著怎樣的重擔

光環之下

諸葛亮對諸葛瞻的評價並不高,認為他雖然少年聰慧,但未來不見得成為國之重器,但諸葛瞻畢竟是諸葛亮的兒子,在諸葛亮巨大的光環之下,他的人生必定是一條坦途。

諸葛瞻在十七歲的時候,成為騎都尉;後來又頻繁遷為羽林中郎將、射聲校尉、侍中、尚書僕射,加官軍師將軍。軍師將軍是當初劉備給諸葛亮的官職,劉禪任命諸葛瞻為軍師將軍,對他的希冀不言而喻。不僅是廟堂之上,在閭里之間諸葛瞻的聲望也非常高。如果朝廷制定並下達一條善政,哪怕不是諸葛瞻提出的,蜀漢人民也會歸功於他的頭上。原因無外乎他有一個光耀蜀漢的父親。所以說諸葛瞻從小到大,從學習到工作,一直生活在諸葛亮的光環之下。

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受著怎樣的重擔

陰欲奪權

蜀漢本來的立國之本是北伐曹魏,光復漢室;蜀漢前期也可以說是一個帶有一定理想主義色彩的政權。但血是會變涼的,理想也是要回歸現實的。到了蜀漢後期,只有姜維等寥寥幾個人還真正抱有光復漢室的想法,還一次次帶著“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勢主動對強大到絕望的曹魏發動進攻。朝堂上下瀰漫著守土偏安的反戰情緒。

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受著怎樣的重擔

在“段谷之戰”的巨大失敗,以及尚書令陳袛去世後,這種反戰情緒已經壓制不住,諸葛瞻作為諸葛亮的兒子,並沒有繼承諸葛亮的北伐精神,他也是反戰派中的重要人物。除此之外還有董厥、黃皓、閻宇,甚至姜維的老戰友廖化、張翼都是反戰派的人物,這些人並不是一個團體,反對北伐也不是為了一己私利,而是代表著整個蜀漢上層的風氣。可見姜維進行北伐時的阻力。

在景耀四年(即公元260年),諸葛誕拜中都護、衛將軍;董厥拜輔國大將軍,二人共同平尚書事。姜維名義上是大將軍錄尚書事,但由於常常領兵在外,在尚書檯中的權重並不高。姜維感受到真切的威脅,在景耀五年(公元261年)又一次對曹魏進行北伐,企圖以武功打開局面,但是失敗了。於是諸葛瞻、董厥、黃皓等人趁機上表剝奪姜維的軍權,以閻宇代替大將軍一職。姜維留在沓中不回成都,諸葛瞻等人的奪權計劃失敗,姜維也羈留在沓中屯田避禍。

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受著怎樣的重擔

“魏滅蜀之戰”

這個時候司馬氏早就綁架了曹魏的政權,實際上的實權人物是司馬昭。司馬氏歷經兩代人的經營,拔掉許多反抗的刺頭,形勢已經非常穩定,就等著消滅蜀漢和東吳,讓天下重歸一統。此時姜維羈留在沓中,正是伐蜀的好機會。於是司馬昭下令發動三路大軍,兩路牽制、消滅姜維,一路直攻漢中,不求一舉消滅蜀漢,也要侵吞掉漢中。

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受著怎樣的重擔

結果姜維成功脫圍,趕到劍閣阻擋住鍾會的十萬大軍。鍾會雖然已經得到漢中,但始終無法前進一步,糧草也慢慢成為問題,動了撤軍的打算。這是蜀漢苟延殘喘的一個機會,但是被鄧艾毀掉。鄧艾趁姜維主力與鍾會在劍閣相持的時候,選擇從西邊的陰平景谷道偷渡到四川平原,拉扯姜維的兵力,或者直接插進蜀漢的心臟——成都。

面對鄧艾這支奇兵,蜀漢必須要採取措施,防止鄧艾進入平原。這就是蜀漢的“生死存亡之際”,長期生活在諸葛亮的光環之下的諸葛瞻,也承擔了諸葛亮當初挑起的重擔,成為阻截鄧艾的主帥。此時能夠挽救蜀漢的只有諸葛瞻這個沒打過仗的“官二代”,一支少經戰事的中央軍,還有守衛四川平原的江油。

結果江油守將馬邈輕易投降,江油身後是德陽亭,德陽亭一過,基本上就進入了平原地帶,鄧艾這支軍隊就可以繼續向南深入,完成當時劉備消滅劉璋時的壯舉。也就是說,諸葛瞻身上的重擔又重了幾分。那麼諸葛瞻的表現是怎樣的呢?

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受著怎樣的重擔

諸葛瞻行軍到涪縣,開始徘徊不前。另一個“官二代”黃崇(黃權的兒子)反覆催促諸葛瞻迅速行軍,趕緊佔據險要地勢,防止鄧艾進入平原,以至於流淚。但是諸葛瞻不敢,他不敢確定鄧艾是否已經拿下江油;不敢帶著這支弱軍深入到山嶺之中,去面對可能已經列陣以待的曹魏精銳;不敢拿蜀漢最後的力量去賭。在這樣的重擔之下,任何人都不敢輕舉妄動,再瘋狂的人也會變得小心謹慎。於是諸葛瞻選擇相對穩妥的方式,大軍駐紮在涪城,派出前鋒支援江油。結果鄧艾成功進入平原地區,並且擊敗了諸葛瞻的前鋒。諸葛瞻後撤到綿竹。

鄧艾寫信勸降諸葛瞻,許給他優厚的待遇。想想看,諸葛亮的兒子如果投降了曹魏,那是一面多麼有利的旗幟啊。但反戰派和投降派有天壤之別。諸葛瞻的態度很堅決,斬殺鄧艾使者。或許是擔心鄧艾返身斷絕姜維的後路;或許是希望趁鄧艾立足未穩時徹底擊潰鄧艾;又或許是政治上、人心上的壓力,諸葛瞻沒有選擇死守綿竹,事實上江油失守,鄧艾已經可以盡情馳騁,諸葛瞻無險可守,他的選擇只有一個:與鄧艾決一死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受著怎樣的重擔

結果雙方第一次刀兵相接的時候,竟然是諸葛瞻獲得勝利。鄧忠、師纂分兩路鉗擊蜀漢軍隊,都被諸葛瞻打退。鄧忠、師纂希望暫緩進攻,被鄧艾以軍法威脅,又一次進攻諸葛瞻。在性命的壓力下,鄧忠、師纂成功擊潰諸葛瞻。諸葛瞻、諸葛尚(諸葛瞻的兒子)、張遵(張飛的孫子)、黃崇、李球(李恢的侄子)戰死,這些蜀漢“官二代”把鮮血澆在這片生長的土地上,劉禪得知鄧艾進逼成都,奉璽請降。

"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近乎完美的人物。不僅僅是因為卓越的政治、軍事才能,還有忠貞高潔的個人品德。“有一諸葛,已可使三國照耀後世,一如兩漢。”千百年來無數人傾心於諸葛亮的魅力之下,有關於諸葛亮的詩歌作品也是數不勝數。可以說諸葛亮已經成為一個人臣的終極榜樣。而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的評價就不怎麼樣了。不要說“虎父無犬子”了,諸葛瞻的評價還要低於普通人。諸葛亮的光環似乎成為諸葛瞻身上的重擔。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諸葛瞻的生平事蹟,以及抱著惶恐的心態為諸葛瞻稍作辯解。

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受著怎樣的重擔

少年喪父

諸葛瞻作為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兒子,家學雜學、社會地位、未來的仕途是有保證的。但我們不能說他的童年生活是幸福的。諸葛亮忙於治理蜀漢,還要外出打仗,陪伴諸葛瞻的時間想來不會太多。而且在建興十二年(即公元234年)八月,諸葛亮在與司馬懿相持的時候,勞于軍務,病逝於五丈原。這個時候的諸葛瞻只有八歲而已。

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受著怎樣的重擔

諸葛亮給諸葛瞻留下桑樹八百棵,田地十五頃,一筆豐厚的政治遺產,無法陪伴成長的父愛,還有一腔忠君報國的熱血。

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受著怎樣的重擔

光環之下

諸葛亮對諸葛瞻的評價並不高,認為他雖然少年聰慧,但未來不見得成為國之重器,但諸葛瞻畢竟是諸葛亮的兒子,在諸葛亮巨大的光環之下,他的人生必定是一條坦途。

諸葛瞻在十七歲的時候,成為騎都尉;後來又頻繁遷為羽林中郎將、射聲校尉、侍中、尚書僕射,加官軍師將軍。軍師將軍是當初劉備給諸葛亮的官職,劉禪任命諸葛瞻為軍師將軍,對他的希冀不言而喻。不僅是廟堂之上,在閭里之間諸葛瞻的聲望也非常高。如果朝廷制定並下達一條善政,哪怕不是諸葛瞻提出的,蜀漢人民也會歸功於他的頭上。原因無外乎他有一個光耀蜀漢的父親。所以說諸葛瞻從小到大,從學習到工作,一直生活在諸葛亮的光環之下。

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受著怎樣的重擔

陰欲奪權

蜀漢本來的立國之本是北伐曹魏,光復漢室;蜀漢前期也可以說是一個帶有一定理想主義色彩的政權。但血是會變涼的,理想也是要回歸現實的。到了蜀漢後期,只有姜維等寥寥幾個人還真正抱有光復漢室的想法,還一次次帶著“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勢主動對強大到絕望的曹魏發動進攻。朝堂上下瀰漫著守土偏安的反戰情緒。

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受著怎樣的重擔

在“段谷之戰”的巨大失敗,以及尚書令陳袛去世後,這種反戰情緒已經壓制不住,諸葛瞻作為諸葛亮的兒子,並沒有繼承諸葛亮的北伐精神,他也是反戰派中的重要人物。除此之外還有董厥、黃皓、閻宇,甚至姜維的老戰友廖化、張翼都是反戰派的人物,這些人並不是一個團體,反對北伐也不是為了一己私利,而是代表著整個蜀漢上層的風氣。可見姜維進行北伐時的阻力。

在景耀四年(即公元260年),諸葛誕拜中都護、衛將軍;董厥拜輔國大將軍,二人共同平尚書事。姜維名義上是大將軍錄尚書事,但由於常常領兵在外,在尚書檯中的權重並不高。姜維感受到真切的威脅,在景耀五年(公元261年)又一次對曹魏進行北伐,企圖以武功打開局面,但是失敗了。於是諸葛瞻、董厥、黃皓等人趁機上表剝奪姜維的軍權,以閻宇代替大將軍一職。姜維留在沓中不回成都,諸葛瞻等人的奪權計劃失敗,姜維也羈留在沓中屯田避禍。

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受著怎樣的重擔

“魏滅蜀之戰”

這個時候司馬氏早就綁架了曹魏的政權,實際上的實權人物是司馬昭。司馬氏歷經兩代人的經營,拔掉許多反抗的刺頭,形勢已經非常穩定,就等著消滅蜀漢和東吳,讓天下重歸一統。此時姜維羈留在沓中,正是伐蜀的好機會。於是司馬昭下令發動三路大軍,兩路牽制、消滅姜維,一路直攻漢中,不求一舉消滅蜀漢,也要侵吞掉漢中。

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受著怎樣的重擔

結果姜維成功脫圍,趕到劍閣阻擋住鍾會的十萬大軍。鍾會雖然已經得到漢中,但始終無法前進一步,糧草也慢慢成為問題,動了撤軍的打算。這是蜀漢苟延殘喘的一個機會,但是被鄧艾毀掉。鄧艾趁姜維主力與鍾會在劍閣相持的時候,選擇從西邊的陰平景谷道偷渡到四川平原,拉扯姜維的兵力,或者直接插進蜀漢的心臟——成都。

面對鄧艾這支奇兵,蜀漢必須要採取措施,防止鄧艾進入平原。這就是蜀漢的“生死存亡之際”,長期生活在諸葛亮的光環之下的諸葛瞻,也承擔了諸葛亮當初挑起的重擔,成為阻截鄧艾的主帥。此時能夠挽救蜀漢的只有諸葛瞻這個沒打過仗的“官二代”,一支少經戰事的中央軍,還有守衛四川平原的江油。

結果江油守將馬邈輕易投降,江油身後是德陽亭,德陽亭一過,基本上就進入了平原地帶,鄧艾這支軍隊就可以繼續向南深入,完成當時劉備消滅劉璋時的壯舉。也就是說,諸葛瞻身上的重擔又重了幾分。那麼諸葛瞻的表現是怎樣的呢?

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受著怎樣的重擔

諸葛瞻行軍到涪縣,開始徘徊不前。另一個“官二代”黃崇(黃權的兒子)反覆催促諸葛瞻迅速行軍,趕緊佔據險要地勢,防止鄧艾進入平原,以至於流淚。但是諸葛瞻不敢,他不敢確定鄧艾是否已經拿下江油;不敢帶著這支弱軍深入到山嶺之中,去面對可能已經列陣以待的曹魏精銳;不敢拿蜀漢最後的力量去賭。在這樣的重擔之下,任何人都不敢輕舉妄動,再瘋狂的人也會變得小心謹慎。於是諸葛瞻選擇相對穩妥的方式,大軍駐紮在涪城,派出前鋒支援江油。結果鄧艾成功進入平原地區,並且擊敗了諸葛瞻的前鋒。諸葛瞻後撤到綿竹。

鄧艾寫信勸降諸葛瞻,許給他優厚的待遇。想想看,諸葛亮的兒子如果投降了曹魏,那是一面多麼有利的旗幟啊。但反戰派和投降派有天壤之別。諸葛瞻的態度很堅決,斬殺鄧艾使者。或許是擔心鄧艾返身斷絕姜維的後路;或許是希望趁鄧艾立足未穩時徹底擊潰鄧艾;又或許是政治上、人心上的壓力,諸葛瞻沒有選擇死守綿竹,事實上江油失守,鄧艾已經可以盡情馳騁,諸葛瞻無險可守,他的選擇只有一個:與鄧艾決一死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受著怎樣的重擔

結果雙方第一次刀兵相接的時候,竟然是諸葛瞻獲得勝利。鄧忠、師纂分兩路鉗擊蜀漢軍隊,都被諸葛瞻打退。鄧忠、師纂希望暫緩進攻,被鄧艾以軍法威脅,又一次進攻諸葛瞻。在性命的壓力下,鄧忠、師纂成功擊潰諸葛瞻。諸葛瞻、諸葛尚(諸葛瞻的兒子)、張遵(張飛的孫子)、黃崇、李球(李恢的侄子)戰死,這些蜀漢“官二代”把鮮血澆在這片生長的土地上,劉禪得知鄧艾進逼成都,奉璽請降。

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受著怎樣的重擔

餘論

陳壽在給諸葛瞻作傳的時候,對他的評價可以說非常低。按《晉書》記載,陳壽父子與諸葛亮父子之間有矛盾,尤其陳壽與諸葛瞻不合,所以在《三國志》中貶低諸葛瞻。這件事我們暫且不說,從“武侯之子”的角度上來說,諸葛瞻一生確實是失敗的。他作為朝臣沒有除掉黃皓;作為反戰派沒能壓制姜維;在鄧艾入侵的時候也沒有挽救蜀漢滅亡的命運。我們看《三國志》時會覺得諸葛瞻犯了好多錯誤,沒有搶佔江油、沒有固守綿竹,但當時蜀漢的環境已經相當惡劣,搶佔江油可能被鄧艾提前擊潰,無法順利後撤而被殲滅;固守綿竹又給鄧艾破壞姜維後方的機會。歷史沒有如果,誰也不能保證另一種做法就是能夠保存蜀漢的正確選擇。即便諸葛瞻有諸多失誤,但身為諸葛亮之子,為國家鬥戰而死,不丟人!

參考文獻:《三國志》、《晉書》、《華陽國志》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