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體內溼氣排不出,4個方面加以改善,不用半月身體一身輕'

"

在日常生活當中,有些人體內溼氣過盛,必須要進行及時的調理,因為如果體內溼氣過重的話,會給身體帶來很多的危害,另外還可能出現了一些皮膚問題,比如說暗瘡痘痘更容易長出來。那麼怎樣才能有效的排除體內的溼氣呢?如果運用以下提供的幾個方法,效果會不錯。

"

在日常生活當中,有些人體內溼氣過盛,必須要進行及時的調理,因為如果體內溼氣過重的話,會給身體帶來很多的危害,另外還可能出現了一些皮膚問題,比如說暗瘡痘痘更容易長出來。那麼怎樣才能有效的排除體內的溼氣呢?如果運用以下提供的幾個方法,效果會不錯。

中醫:體內溼氣排不出,4個方面加以改善,不用半月身體一身輕

盤點造成溼氣重的4個原因

1、飲食習慣

夏天為了圖一時的涼爽,而吃一些冷飲、喝一些冷啤酒,雖說當時是比較舒爽的,但是其實已經給自己造成了一些隱患,寒氣入體,但是沒能及時排出去,就會傷害自己的內臟,從而讓溼氣藏體內。

2、作息習慣

睡眠是健康的基礎,因為睡眠的時候是我們身體排毒的時候,如果在這個時候沒能及時的入睡休息的話,身體內的毒素沒能及時的排出去,就會導致內臟發生問題,造成“內溼”,後患無窮。

3、久坐不動

如果人沒有經常運動的話,身體當中的水分是沒有辦法得到較好清除的,長此以往,勢必會導致身體當中的溼氣變得越來越嚴重,所以,為了保證你身體的代謝能夠正常一些,建議大家一定要養成鍛鍊的好習慣,這樣才能夠讓身體當中的水分可以通過汗液來排洩出來,讓你擁有健康的身體。

4、氣血不足

如果你本身口味清淡,而且也喜歡運動,依舊有體內溼氣太重問題出現,那麼,這樣的情況下你就要看是不是自己存在血氣不足問題了,因為血氣不足的朋友在平時生活當中經脈運行往往也會不順暢,臟腑功能自然也會減弱,這樣就會讓器官代謝變慢,從而導致身體內的水分沒辦法正常排洩出去。

中醫:體內溼氣排不出,4個方面加以改善,不用半月身體一身輕!

1、食療祛溼

中醫認為,脾具有“土”的特性,土很容易吸水,所以溼氣進入體內最容易傷脾,兩者惡性循環。人體中的溼氣大多都和熱相結合,形成溼熱,溼的形成有氣虛生溼、溼盛成溼、淤阻生溼,要想祛除這些溼熱,可以配伍相應的食材,就可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溼容易影響脾胃的運化,形成溼氣,這時候可以用:赤豆薏米魔芋粉,由赤小豆、薏仁、魔芋、茯苓、山藥、糯米等多種食材打磨成粉製成,直接取適量用熱水衝調食用,沖泡簡單方便,營養均衡易吸收。每天喝一杯赤豆薏米魔芋粉,即可達到利水祛溼、健脾和胃、調整陰陽平衡的作用。

2、泡腳祛溼

泡腳是一個很常用的祛溼方法,泡腳,能夠加速體內的血液循環,促進皮膚的新陳代謝,這樣溼寒之氣也會隨之排出體外。在泡腳水中可以加入艾葉、花椒、生薑或者陳皮,可以更好的祛除體內溼氣。

3、運動祛溼

適當運動能排寒祛溼,因為運動出汗能加速體內溼氣排出。在日常生活中適當運動對身體非常有益,運動能排寒祛溼,而且還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溼氣排出體外,有助活化氣血循環的運動有慢跑、游泳、瑜珈、太極等,而且這些運動還可以增加水分代謝。但是,需要大家注意的是,這並意味著出汗越多對祛溼越有利,大汗反傷身。

4、按摩排溼

通過穴位按摩來排溼既是中醫祛溼的有效方法,也十分簡單易學,在家就能自己動手祛溼。身體五大祛溼穴位從頭到腳依次為:百會穴、大椎穴、神闕穴、陰陵泉穴、湧泉穴。

以百會穴舉例說明

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線與兩耳間聯線的交點處,大致在頭頂正中央處。手握成拳狀敲打或來回揉搓百會穴3-5分鐘,最好有發熱之感。此外還可以點燃艾柱,灸薰此穴位。

在日常生活當中,如果一個人氣血不足,或者是長期久坐不動,作息習慣不合理的話,往往會引起體內的溼氣過重。體內溼氣過重,會給身體帶來很多的危害,應該進行及時的調理。上面文章為大家介紹了祛除溼氣的幾個方法,這幾個方法一時得不到效果,必須要長期的堅持。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