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的內容簡介及版本流傳

《黃帝內經》的內容簡介及版本流傳

《黃帝內經》又稱《內經》分為《靈樞》和《素問》兩部分,是現存最早的中醫基礎理論著作,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其餘三者為《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

《黃帝內經》的內容簡介及版本流傳

《黃帝內經》內容成於戰國至秦漢間,為時人總結舊說而成,具體編撰者難以稽考。但後世較為公認此書最終成型於西漢,作者亦非一人,而是由中國曆代黃老醫家傳承增補發展創作的一個論文集。正如《淮南子·修務訓》所指出的那樣,冠以“黃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藉以取重於世。藉以說明中國醫藥文化發祥之早,實非一 時之言,亦非一人之手。

《黃帝內經》的內容簡介及版本流傳

《素問》與《靈樞》歷來被認為是《黃帝內經》的兩個組成部分。《漢書·藝文志》著錄“《黃帝內經》十八卷。”東漢末年,醫家張仲景在所著《傷寒雜病論》序文中開列參考書目,其中有《素問》、《九卷》,後人一般認定此二書即《黃帝內經》。魏晉時,皇甫謐又提出:“今有《針經》九卷,《素問》九卷,二九十八卷,即 《內經》也。”

《黃帝內經》的內容簡介及版本流傳

《素問》九卷,八十一篇。內容廣博而深奧,具有比較完整之理論體系,為中醫理論之淵藪。舉凡養生氣功之理論;人與自然相參相應之學說;不治已病治未病之預防思想;陰陽五行及氣運對中醫理論之指導;髒象學說及臟腑經絡臨床辨證之規律;以脈學為主而又望聞問切全面論述之診斷;鍼砭灸摩、湯液醪醴之運用;治病求本統領下之標本緩急先後及因人因地因時制宜之治則;對咳、瘧、痺、風、厥、痿及熱病、奇病等具體疾病之認識等等均有較詳之論述。

《黃帝內經》的內容簡介及版本流傳

漢以後,《素問》單行,獨立成書。《隋書·經籍志》著錄“《黃帝素問》九卷”。《素問》一書的早期傳本已佚,流傳至今多為注本。最早作注者為南北朝人全元起,其時《素問》已經散佚一卷,故《新唐書·藝文志》著錄“《素問》全元起注八卷”。全氏注本南宋以後失傳。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年),王冰在全氏注本基礎上,重新整理、註釋、補綴、編次,歷時十二年而成書。王冰注本析為二十四卷,計八十一篇,流行於世。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間,校正醫書局林億、高保衡等人奉敕對王冰注本《素問》加以校勘,正謬誤六千餘字,增注二千餘條,並由政府刊印頒行,其規模之大、質量之優,前所未有,故為歷代醫家所珍重。該本亦成為後世《素問》各種版本之祖本。王注林校本在流傳過程中不斷演變,宋、金、元時期形成兩個版本系統,即二十四卷本和十二卷本。明、清之際, 又出現多種不同卷數的校注本,其所宗均未出王注林校本範圍。

《黃帝內經》的內容簡介及版本流傳

《素問》王冰本的流傳,現存最早的刻本為是金刻殘本,尚存11卷,元代胡氏古林書堂刻十二卷本。明代有幾個刻本:正統道藏五十卷本,熊宗立種德書堂仿元本重刻十二卷本,嘉靖二十九年顧從德影印宋刻本,嘉靖年間趙簡王朱厚煜居敬堂刻十二卷本。清代咸豐二年錢熙祚守山閣本。這其中以顧從德影印宋刻本最為精善。

《黃帝內經》的內容簡介及版本流傳

《靈樞》又稱《靈樞經》,最早稱《針經》。《素問》與《靈樞》同為《黃帝內經》之組成部分。《靈樞》第一篇《九針十二原》就有“先立《針經》”之語,相當於自我介紹。後來又稱為《九卷》 ,晉皇甫謐復又稱之為《針經》,再後又有《九虛》、《九靈》、《黃帝針經》等名。《靈樞》論述了臟腑、經絡、病因、病機、病證、診法等內容。還重點闡述了經絡腧穴,針具、刺法及治療原則等。《靈樞》早期為九卷,八十一篇。

《黃帝內經》的內容簡介及版本流傳

《靈樞》歷史上又曾被稱《針經》和《九卷》。《九卷》的名稱最早見於《傷寒論·自序》。《針經》的名稱,最早見於《素問·八正神明論第二十六》:“岐伯曰:法往古者,先知《針經》也。”明·馬蒔在《素問注證發微》注云:“此亦歷解《針經》之辭也。《針經》者,即《靈樞經》也。第一篇《九針十二原》中,有先立 《針經》一語,後世皇甫謐,易《靈樞》為《針經》之名,故王冰釋《素問》、宋·成無己釋《傷寒論》宗之,己各醫籍皆然。”

《黃帝內經》的內容簡介及版本流傳

《九卷》這一部書,晉代,皇甫謐稱之為《針經》;到了唐代,出現了一部內容與《針經》相類似的書,王冰稱之為《靈樞》。

《黃帝內經》的內容簡介及版本流傳

《針經》在北宋初年早已亡佚,當時只存有《靈樞》,所以高保衡、林億等校正醫書的時候,他們進書表中所列舉的書名只有《靈樞》而沒有《針經》。當他們校正醫書 的時候,即公元十一世紀中期,《靈樞》雖然存在,但業已殘缺了許多,並不是一部完整的書。《素問·調經論篇第六十二》“神氣乃平”句下的校正說道:“據今 《素問》注中引《針經》多稱《靈樞》之文,《靈樞》今不全,故未得盡知。”

《黃帝內經》的內容簡介及版本流傳

到了宋哲宗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高麗獻到醫書,裡面有一部九卷的《黃帝針經》,皇帝下詔頒佈天下,然後中國方才又有一部完整的《針經》(《宋史·卷 一十七·哲宗本紀》說道:“元祐八年正月庚子,詔頒高麗所獻《黃帝針經》於天下。”現今存在的《靈樞》即是高麗所獻《黃帝針經》的版本。

《黃帝內經》的內容簡介及版本流傳

《靈樞》的單行本最早南宋·史崧於紹興25年(公元1155年)刊刻的,他將其家藏舊本《靈樞》九卷,增修音釋,編為二十四卷,名為《靈樞》,成為了現存最早和唯一行世的《靈樞》版本,後人再未改動。

《黃帝內經》的內容簡介及版本流傳

元代主要有胡氏古林書堂《新刊黃帝內經靈樞》刻本(1339年),明代最有名的是成化八年(1472年) ,熊宗立種德堂以《黃帝素問靈樞集註》元本為底本重刻的版本,還有趙府版本中居敬堂刊本。這些版本中以“熊本”錯訛較少,流行較廣。(文/蓮萍)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