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專家:成也八旗,敗也八旗'

"

清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它曾經十分地輝煌過,一統中原,戰無不勝。但是同時它也有著非常落魄的時候,喪權辱國、落後捱打,短短兩百年的時間,清王朝怎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呢?

"

清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它曾經十分地輝煌過,一統中原,戰無不勝。但是同時它也有著非常落魄的時候,喪權辱國、落後捱打,短短兩百年的時間,清王朝怎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呢?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專家:成也八旗,敗也八旗

有專家總結了一句話叫做“成也八旗,敗也八旗”。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八旗制度是清朝非常有特色的一種軍事制度。那麼,它是怎麼樣幫助清朝在短時間內定鼎中原的?清王朝又是怎麼毀在八旗手上呢?

首先,應該瞭解一下這支軍隊的創始人,誰呢?他就是後金的開國皇帝,清朝的奠基者-努爾哈赤。我們知道努爾哈赤是女真族人,那麼女真族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民族呢?

它應該是起於東胡或者肅慎,是我國北方一個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這個民族在歷史上曾經有兩次建立了強大的軍事集團。一次就是金朝,當時由完顏阿骨打率領他的部族向南進軍,最後建立了金王朝。這個金王朝在當時就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文明程度。女真族雖然很厲害,但是它最終還是沒有幹過元朝,入關之後女真族有一部分直接就戰死了。還有一部分呢,慢慢融入到了中華民族的大家庭,留在了東北,成為了“留守兒童”。

"

清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它曾經十分地輝煌過,一統中原,戰無不勝。但是同時它也有著非常落魄的時候,喪權辱國、落後捱打,短短兩百年的時間,清王朝怎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呢?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專家:成也八旗,敗也八旗

有專家總結了一句話叫做“成也八旗,敗也八旗”。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八旗制度是清朝非常有特色的一種軍事制度。那麼,它是怎麼樣幫助清朝在短時間內定鼎中原的?清王朝又是怎麼毀在八旗手上呢?

首先,應該瞭解一下這支軍隊的創始人,誰呢?他就是後金的開國皇帝,清朝的奠基者-努爾哈赤。我們知道努爾哈赤是女真族人,那麼女真族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民族呢?

它應該是起於東胡或者肅慎,是我國北方一個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這個民族在歷史上曾經有兩次建立了強大的軍事集團。一次就是金朝,當時由完顏阿骨打率領他的部族向南進軍,最後建立了金王朝。這個金王朝在當時就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文明程度。女真族雖然很厲害,但是它最終還是沒有幹過元朝,入關之後女真族有一部分直接就戰死了。還有一部分呢,慢慢融入到了中華民族的大家庭,留在了東北,成為了“留守兒童”。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專家:成也八旗,敗也八旗

努爾哈赤的成長曆程

那麼努爾哈赤呢,他的童年是很悲慘的,額娘去世的又早,後媽又刻薄,努爾哈赤剛剛成年就被趕出了家門自力更生,艱難度日,到了二十來歲的時候自己的父親和爺爺也都被明軍給殺掉了,至親都沒有了。但是努爾哈赤還有乾親,一個很厲害的乾爹,那就是明朝大將李成樑。對於李成樑大家可能不瞭解,在當時有一句話:

“東南戚繼光,東北李成樑”

能與戚繼光並列,可想而知他的軍事實力,也是非常之強悍的,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李成樑縱橫北方邊塞四十餘年,是屢破豪強,力壓北方遊牧部落,拓疆近千里,可以說是戰功赫赫。

因為有這麼一個了不起的乾爹,努爾哈赤也就混上了一官半職,成為了建州指揮使。雖然說只是一個地方官,可是朝廷給他的權力可不小。但是明朝對他可以說是讓他高度自治,他自己管理下屬那些部落人員。儘管有乾爹罩著,又有權力在手。但是努爾哈赤心裡邊還是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個女真人,更沒有忘記自己的父親和祖父,都是慘死在明軍手上的。所以他一直想著要復仇,終於讓他等到了一個機會。

因為明朝進行了著名的抗倭援朝戰爭,利用這個機會努爾哈赤把力量發展起來了。按現在的講法,他就自己想另立一個山頭,另一個政權。在這種情況下他就建立了軍政合一的八旗制度。當時他的人還不是特別多,所以還沒有八旗,而是從“牛錄”開始的。

牛錄本身就起源於狩獵民族的一種生產小集體,大家會一起去狩獵,這樣收穫多一點就組成了一個牛錄。努爾哈赤很聰明,他把牛錄製度進行了巧妙的改編,讓它從一個狩獵的團隊演變成了一個獨立的生產、生活、作戰部隊。當時喊出的口號就是“兵民合一,全民皆兵”。意思是把一個人所有的生活和作戰都結合到一起,用我們現在的話講就等於說把人包了下來。個人如果戰死了,其妻子兒女,這個牛錄替你管,所以出去打仗的人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接下來還設置了“包衣”這樣的單位,他們不光做勤務,還要負責為軍人種地、捕魚,負責後勤供應。這個高度一體化的制度形成之後,藉助勇猛高效的優勢,很快就在明軍的作戰當中體現出來了。軍事上的不斷勝利,使得努爾哈赤的名聲是越傳越廣,不少人都來投奔他了。這個時候光靠牛錄這一編制已經不夠了。所以努爾哈赤又擴大了幾級編制。當時是這麼規定的;五牛錄是一甲喇,五甲喇是一固山,固山之上就是旗了,這個時候開始有旗的概念了。不過當時還是隻有四旗,黃、白、紅、藍。

"

清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它曾經十分地輝煌過,一統中原,戰無不勝。但是同時它也有著非常落魄的時候,喪權辱國、落後捱打,短短兩百年的時間,清王朝怎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呢?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專家:成也八旗,敗也八旗

有專家總結了一句話叫做“成也八旗,敗也八旗”。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八旗制度是清朝非常有特色的一種軍事制度。那麼,它是怎麼樣幫助清朝在短時間內定鼎中原的?清王朝又是怎麼毀在八旗手上呢?

首先,應該瞭解一下這支軍隊的創始人,誰呢?他就是後金的開國皇帝,清朝的奠基者-努爾哈赤。我們知道努爾哈赤是女真族人,那麼女真族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民族呢?

它應該是起於東胡或者肅慎,是我國北方一個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這個民族在歷史上曾經有兩次建立了強大的軍事集團。一次就是金朝,當時由完顏阿骨打率領他的部族向南進軍,最後建立了金王朝。這個金王朝在當時就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文明程度。女真族雖然很厲害,但是它最終還是沒有幹過元朝,入關之後女真族有一部分直接就戰死了。還有一部分呢,慢慢融入到了中華民族的大家庭,留在了東北,成為了“留守兒童”。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專家:成也八旗,敗也八旗

努爾哈赤的成長曆程

那麼努爾哈赤呢,他的童年是很悲慘的,額娘去世的又早,後媽又刻薄,努爾哈赤剛剛成年就被趕出了家門自力更生,艱難度日,到了二十來歲的時候自己的父親和爺爺也都被明軍給殺掉了,至親都沒有了。但是努爾哈赤還有乾親,一個很厲害的乾爹,那就是明朝大將李成樑。對於李成樑大家可能不瞭解,在當時有一句話:

“東南戚繼光,東北李成樑”

能與戚繼光並列,可想而知他的軍事實力,也是非常之強悍的,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李成樑縱橫北方邊塞四十餘年,是屢破豪強,力壓北方遊牧部落,拓疆近千里,可以說是戰功赫赫。

因為有這麼一個了不起的乾爹,努爾哈赤也就混上了一官半職,成為了建州指揮使。雖然說只是一個地方官,可是朝廷給他的權力可不小。但是明朝對他可以說是讓他高度自治,他自己管理下屬那些部落人員。儘管有乾爹罩著,又有權力在手。但是努爾哈赤心裡邊還是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個女真人,更沒有忘記自己的父親和祖父,都是慘死在明軍手上的。所以他一直想著要復仇,終於讓他等到了一個機會。

因為明朝進行了著名的抗倭援朝戰爭,利用這個機會努爾哈赤把力量發展起來了。按現在的講法,他就自己想另立一個山頭,另一個政權。在這種情況下他就建立了軍政合一的八旗制度。當時他的人還不是特別多,所以還沒有八旗,而是從“牛錄”開始的。

牛錄本身就起源於狩獵民族的一種生產小集體,大家會一起去狩獵,這樣收穫多一點就組成了一個牛錄。努爾哈赤很聰明,他把牛錄製度進行了巧妙的改編,讓它從一個狩獵的團隊演變成了一個獨立的生產、生活、作戰部隊。當時喊出的口號就是“兵民合一,全民皆兵”。意思是把一個人所有的生活和作戰都結合到一起,用我們現在的話講就等於說把人包了下來。個人如果戰死了,其妻子兒女,這個牛錄替你管,所以出去打仗的人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接下來還設置了“包衣”這樣的單位,他們不光做勤務,還要負責為軍人種地、捕魚,負責後勤供應。這個高度一體化的制度形成之後,藉助勇猛高效的優勢,很快就在明軍的作戰當中體現出來了。軍事上的不斷勝利,使得努爾哈赤的名聲是越傳越廣,不少人都來投奔他了。這個時候光靠牛錄這一編制已經不夠了。所以努爾哈赤又擴大了幾級編制。當時是這麼規定的;五牛錄是一甲喇,五甲喇是一固山,固山之上就是旗了,這個時候開始有旗的概念了。不過當時還是隻有四旗,黃、白、紅、藍。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專家:成也八旗,敗也八旗

努爾哈赤創建八旗軍

公元1615年,努爾哈赤的隊伍差不多已經壯大到六萬人了,這個時候才又增加了四個旗,鑲黃、鑲白、鑲紅、鑲藍。當時努爾哈赤是正黃旗和鑲黃旗的旗主、正紅旗和鑲紅旗的旗主是他的次子代善、他的第八個兒子也就是清朝的開國皇帝皇太極,是正白旗旗主、他的孫子杜度則是鑲白旗旗主、他的第五個兒子莽古爾泰則是正藍旗的旗主、鑲藍旗主是努爾哈赤的弟弟舒爾哈齊的次子阿敏。這就是滿洲八旗的起源,八旗之下還有三個分支,那就是滿洲八旗、漢八旗和蒙古八旗。

事實上努爾哈赤在發展自己勢力的過程當中,採取了非常開明包容的策略,只要是願意來投奔他的,無論什麼民族的,他都願意接納,並且還給出同等的地位。慢慢地,在努爾哈赤的旗下就有了三大族群,滿族、蒙古族、漢族,所以現在所謂的八旗實際上指的是滿族八旗、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另外有一點超乎我們大多數人的想象,我們一直覺得漢族在清朝地位那是很低的,至少比滿人低很多,但是漢軍八旗在八旗之中的地位是相當高的,作用也很大。真正掌握高技術兵種的那就是漢軍八旗,比如一些火器之類的。漢八旗的建立就是為了能夠使用火炮等等這些熱兵器,那麼它的部隊番號,當時叫做烏真哈超,實際上指精兵的意思,也指重型精兵。想想看,這樣的八旗兵能不強嗎?

滿八旗善騎射,漢八旗掌握著先進兵器,蒙古八旗那不用說驍勇善戰,標準的戰鬥民族,三者強強聯手,夢幻組合啊。當年流行一句話說,滿兵不過萬,過萬便無敵。當然了,八旗軍厲害,不僅因為他們的配置高,單兵作戰能力強,還跟努爾哈赤創立的利益獎勵機制有關係。總結起來有三點;

第一,工資高,哪怕是最基本的八旗兵,每個兵丁都能分到30畝地,個個都是小地主,你蓋房子也好,你種地也罷,反正都是能換來不少錢,過日子足夠了。

第二,家屬連同優待,一人當兵,全家光榮,只要是陣亡人員的家屬,小孩老婆生老病死,那都是負責到底。

第三,終身福利,沒有陣亡的,只是負了傷的,也不用擔心,回來之後,一輩子國家養著,而且還給各種待遇。一方面,自己可以獲得大量財富,也不用擔心養老問題。另外一方面,老婆孩子的問題一併解決,不愁吃穿,沒有後顧之憂。

八旗軍上了戰場,因為軍隊獎罰分明都將全力拼殺,所以除了讓戰士們奮勇向前的,除了獎還有罰。它的懲罰也非常嚴重,比如說,如果牛錄成員逃跑,負責人沒把他死了的話,最初是整個牛錄是全部殺掉的。如果上面的甲喇負責人陣亡的話,底下的五個牛錄的頭全部要殺掉的。那麼再往上,固山負責人陣亡的話,底下幾個甲喇的負責人都要殺掉,說白了,這就是一個連坐制度,為的是讓大家團結一致殺敵,不要退縮。正是這一獎一罰兩項制度,讓八旗軍隊成為了一支能征善戰,所向披靡的鐵騎之師。

"

清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它曾經十分地輝煌過,一統中原,戰無不勝。但是同時它也有著非常落魄的時候,喪權辱國、落後捱打,短短兩百年的時間,清王朝怎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呢?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專家:成也八旗,敗也八旗

有專家總結了一句話叫做“成也八旗,敗也八旗”。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八旗制度是清朝非常有特色的一種軍事制度。那麼,它是怎麼樣幫助清朝在短時間內定鼎中原的?清王朝又是怎麼毀在八旗手上呢?

首先,應該瞭解一下這支軍隊的創始人,誰呢?他就是後金的開國皇帝,清朝的奠基者-努爾哈赤。我們知道努爾哈赤是女真族人,那麼女真族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民族呢?

它應該是起於東胡或者肅慎,是我國北方一個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這個民族在歷史上曾經有兩次建立了強大的軍事集團。一次就是金朝,當時由完顏阿骨打率領他的部族向南進軍,最後建立了金王朝。這個金王朝在當時就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文明程度。女真族雖然很厲害,但是它最終還是沒有幹過元朝,入關之後女真族有一部分直接就戰死了。還有一部分呢,慢慢融入到了中華民族的大家庭,留在了東北,成為了“留守兒童”。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專家:成也八旗,敗也八旗

努爾哈赤的成長曆程

那麼努爾哈赤呢,他的童年是很悲慘的,額娘去世的又早,後媽又刻薄,努爾哈赤剛剛成年就被趕出了家門自力更生,艱難度日,到了二十來歲的時候自己的父親和爺爺也都被明軍給殺掉了,至親都沒有了。但是努爾哈赤還有乾親,一個很厲害的乾爹,那就是明朝大將李成樑。對於李成樑大家可能不瞭解,在當時有一句話:

“東南戚繼光,東北李成樑”

能與戚繼光並列,可想而知他的軍事實力,也是非常之強悍的,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李成樑縱橫北方邊塞四十餘年,是屢破豪強,力壓北方遊牧部落,拓疆近千里,可以說是戰功赫赫。

因為有這麼一個了不起的乾爹,努爾哈赤也就混上了一官半職,成為了建州指揮使。雖然說只是一個地方官,可是朝廷給他的權力可不小。但是明朝對他可以說是讓他高度自治,他自己管理下屬那些部落人員。儘管有乾爹罩著,又有權力在手。但是努爾哈赤心裡邊還是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個女真人,更沒有忘記自己的父親和祖父,都是慘死在明軍手上的。所以他一直想著要復仇,終於讓他等到了一個機會。

因為明朝進行了著名的抗倭援朝戰爭,利用這個機會努爾哈赤把力量發展起來了。按現在的講法,他就自己想另立一個山頭,另一個政權。在這種情況下他就建立了軍政合一的八旗制度。當時他的人還不是特別多,所以還沒有八旗,而是從“牛錄”開始的。

牛錄本身就起源於狩獵民族的一種生產小集體,大家會一起去狩獵,這樣收穫多一點就組成了一個牛錄。努爾哈赤很聰明,他把牛錄製度進行了巧妙的改編,讓它從一個狩獵的團隊演變成了一個獨立的生產、生活、作戰部隊。當時喊出的口號就是“兵民合一,全民皆兵”。意思是把一個人所有的生活和作戰都結合到一起,用我們現在的話講就等於說把人包了下來。個人如果戰死了,其妻子兒女,這個牛錄替你管,所以出去打仗的人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接下來還設置了“包衣”這樣的單位,他們不光做勤務,還要負責為軍人種地、捕魚,負責後勤供應。這個高度一體化的制度形成之後,藉助勇猛高效的優勢,很快就在明軍的作戰當中體現出來了。軍事上的不斷勝利,使得努爾哈赤的名聲是越傳越廣,不少人都來投奔他了。這個時候光靠牛錄這一編制已經不夠了。所以努爾哈赤又擴大了幾級編制。當時是這麼規定的;五牛錄是一甲喇,五甲喇是一固山,固山之上就是旗了,這個時候開始有旗的概念了。不過當時還是隻有四旗,黃、白、紅、藍。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專家:成也八旗,敗也八旗

努爾哈赤創建八旗軍

公元1615年,努爾哈赤的隊伍差不多已經壯大到六萬人了,這個時候才又增加了四個旗,鑲黃、鑲白、鑲紅、鑲藍。當時努爾哈赤是正黃旗和鑲黃旗的旗主、正紅旗和鑲紅旗的旗主是他的次子代善、他的第八個兒子也就是清朝的開國皇帝皇太極,是正白旗旗主、他的孫子杜度則是鑲白旗旗主、他的第五個兒子莽古爾泰則是正藍旗的旗主、鑲藍旗主是努爾哈赤的弟弟舒爾哈齊的次子阿敏。這就是滿洲八旗的起源,八旗之下還有三個分支,那就是滿洲八旗、漢八旗和蒙古八旗。

事實上努爾哈赤在發展自己勢力的過程當中,採取了非常開明包容的策略,只要是願意來投奔他的,無論什麼民族的,他都願意接納,並且還給出同等的地位。慢慢地,在努爾哈赤的旗下就有了三大族群,滿族、蒙古族、漢族,所以現在所謂的八旗實際上指的是滿族八旗、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另外有一點超乎我們大多數人的想象,我們一直覺得漢族在清朝地位那是很低的,至少比滿人低很多,但是漢軍八旗在八旗之中的地位是相當高的,作用也很大。真正掌握高技術兵種的那就是漢軍八旗,比如一些火器之類的。漢八旗的建立就是為了能夠使用火炮等等這些熱兵器,那麼它的部隊番號,當時叫做烏真哈超,實際上指精兵的意思,也指重型精兵。想想看,這樣的八旗兵能不強嗎?

滿八旗善騎射,漢八旗掌握著先進兵器,蒙古八旗那不用說驍勇善戰,標準的戰鬥民族,三者強強聯手,夢幻組合啊。當年流行一句話說,滿兵不過萬,過萬便無敵。當然了,八旗軍厲害,不僅因為他們的配置高,單兵作戰能力強,還跟努爾哈赤創立的利益獎勵機制有關係。總結起來有三點;

第一,工資高,哪怕是最基本的八旗兵,每個兵丁都能分到30畝地,個個都是小地主,你蓋房子也好,你種地也罷,反正都是能換來不少錢,過日子足夠了。

第二,家屬連同優待,一人當兵,全家光榮,只要是陣亡人員的家屬,小孩老婆生老病死,那都是負責到底。

第三,終身福利,沒有陣亡的,只是負了傷的,也不用擔心,回來之後,一輩子國家養著,而且還給各種待遇。一方面,自己可以獲得大量財富,也不用擔心養老問題。另外一方面,老婆孩子的問題一併解決,不愁吃穿,沒有後顧之憂。

八旗軍上了戰場,因為軍隊獎罰分明都將全力拼殺,所以除了讓戰士們奮勇向前的,除了獎還有罰。它的懲罰也非常嚴重,比如說,如果牛錄成員逃跑,負責人沒把他死了的話,最初是整個牛錄是全部殺掉的。如果上面的甲喇負責人陣亡的話,底下的五個牛錄的頭全部要殺掉的。那麼再往上,固山負責人陣亡的話,底下幾個甲喇的負責人都要殺掉,說白了,這就是一個連坐制度,為的是讓大家團結一致殺敵,不要退縮。正是這一獎一罰兩項制度,讓八旗軍隊成為了一支能征善戰,所向披靡的鐵騎之師。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專家:成也八旗,敗也八旗

努爾哈赤征戰大明

公元1618年,努爾哈赤決定出手了。“吾意已決,今歲必徵大明國。”隨後就發佈了著名的討明檄文《告天七大恨》,歷說明朝的七大罪狀,具有強烈的煽動性。第二天,努爾哈赤揮軍西進,八旗軍登臺亮相,次日便拿下了大明遼東重鎮撫順。一週之後,率兵馳援撫順的廣寧總兵及其所部一萬餘人全軍覆沒。這個時候,大明王朝才意識到,戰爭開始了。

八個月之後,公元1619年2月,著名的薩爾滸之戰正式打響。這一戰明朝共出兵11萬之多,而努爾哈赤的八旗兵僅僅只有6萬人。兵力差不多隻有明軍的一半,然而人少不要緊,會打才是關鍵。在八旗軍鐵騎勇猛的攻擊之下,五天之內連破三路明軍,殲滅明軍五萬餘人,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明軍便鎩羽而歸。

薩爾滸之戰是決定性一戰,這個八旗兵付出的傷亡,尤其是陣亡的人員只有幾百人,而明軍當時精兵6萬,基本上損失殆盡了。後來八旗是橫掃遼東,再無敵手。這之後努爾哈赤決定乘勝追擊。

公元1622年,他出兵大明遼東總兵府所在地廣寧,以6萬對14萬。又是一次以少戰多的戰役。不過這次八旗鐵騎依然表現搶眼,這隻雄獅如狂飆一般橫掃遼東地區,攻下廣寧。也是這一戰,八旗鐵騎讓天下之人為之震撼。之後橫掃大順義軍、屢敗關寧鐵騎直至清軍入關問鼎中原,他們都極少嘗過敗績,可謂是所向披靡。

那麼這樣一支令人聞風喪膽的虎狼之師,怎麼後來演變成糜爛之師呢?它是怎麼一步一步走向糜爛的呢?

八旗軍的衰落,實際上並不是到清朝中後期才開始的,當八旗入關以後,清王朝定都北京以後,八旗整個生活和戰鬥的壞境不一樣了。當代企業,比如富士康在大陸腹地做市場競爭開疆拓土的過程中,都會在辦公室或廠房裡貼這樣一個充滿勵志的名言警句:

“戰鬥條件和生活條件一致者勝。”

換句話說就是當年產生八旗悍將雄兵的這個土壤已經不再存在了,這也就應了20世紀偉大的小說家弗蘭茨卡夫卡的那句話:

“戰爭中我流盡鮮血,和平中我寸步難行。”

"

清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它曾經十分地輝煌過,一統中原,戰無不勝。但是同時它也有著非常落魄的時候,喪權辱國、落後捱打,短短兩百年的時間,清王朝怎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呢?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專家:成也八旗,敗也八旗

有專家總結了一句話叫做“成也八旗,敗也八旗”。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八旗制度是清朝非常有特色的一種軍事制度。那麼,它是怎麼樣幫助清朝在短時間內定鼎中原的?清王朝又是怎麼毀在八旗手上呢?

首先,應該瞭解一下這支軍隊的創始人,誰呢?他就是後金的開國皇帝,清朝的奠基者-努爾哈赤。我們知道努爾哈赤是女真族人,那麼女真族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民族呢?

它應該是起於東胡或者肅慎,是我國北方一個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這個民族在歷史上曾經有兩次建立了強大的軍事集團。一次就是金朝,當時由完顏阿骨打率領他的部族向南進軍,最後建立了金王朝。這個金王朝在當時就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文明程度。女真族雖然很厲害,但是它最終還是沒有幹過元朝,入關之後女真族有一部分直接就戰死了。還有一部分呢,慢慢融入到了中華民族的大家庭,留在了東北,成為了“留守兒童”。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專家:成也八旗,敗也八旗

努爾哈赤的成長曆程

那麼努爾哈赤呢,他的童年是很悲慘的,額娘去世的又早,後媽又刻薄,努爾哈赤剛剛成年就被趕出了家門自力更生,艱難度日,到了二十來歲的時候自己的父親和爺爺也都被明軍給殺掉了,至親都沒有了。但是努爾哈赤還有乾親,一個很厲害的乾爹,那就是明朝大將李成樑。對於李成樑大家可能不瞭解,在當時有一句話:

“東南戚繼光,東北李成樑”

能與戚繼光並列,可想而知他的軍事實力,也是非常之強悍的,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李成樑縱橫北方邊塞四十餘年,是屢破豪強,力壓北方遊牧部落,拓疆近千里,可以說是戰功赫赫。

因為有這麼一個了不起的乾爹,努爾哈赤也就混上了一官半職,成為了建州指揮使。雖然說只是一個地方官,可是朝廷給他的權力可不小。但是明朝對他可以說是讓他高度自治,他自己管理下屬那些部落人員。儘管有乾爹罩著,又有權力在手。但是努爾哈赤心裡邊還是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個女真人,更沒有忘記自己的父親和祖父,都是慘死在明軍手上的。所以他一直想著要復仇,終於讓他等到了一個機會。

因為明朝進行了著名的抗倭援朝戰爭,利用這個機會努爾哈赤把力量發展起來了。按現在的講法,他就自己想另立一個山頭,另一個政權。在這種情況下他就建立了軍政合一的八旗制度。當時他的人還不是特別多,所以還沒有八旗,而是從“牛錄”開始的。

牛錄本身就起源於狩獵民族的一種生產小集體,大家會一起去狩獵,這樣收穫多一點就組成了一個牛錄。努爾哈赤很聰明,他把牛錄製度進行了巧妙的改編,讓它從一個狩獵的團隊演變成了一個獨立的生產、生活、作戰部隊。當時喊出的口號就是“兵民合一,全民皆兵”。意思是把一個人所有的生活和作戰都結合到一起,用我們現在的話講就等於說把人包了下來。個人如果戰死了,其妻子兒女,這個牛錄替你管,所以出去打仗的人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接下來還設置了“包衣”這樣的單位,他們不光做勤務,還要負責為軍人種地、捕魚,負責後勤供應。這個高度一體化的制度形成之後,藉助勇猛高效的優勢,很快就在明軍的作戰當中體現出來了。軍事上的不斷勝利,使得努爾哈赤的名聲是越傳越廣,不少人都來投奔他了。這個時候光靠牛錄這一編制已經不夠了。所以努爾哈赤又擴大了幾級編制。當時是這麼規定的;五牛錄是一甲喇,五甲喇是一固山,固山之上就是旗了,這個時候開始有旗的概念了。不過當時還是隻有四旗,黃、白、紅、藍。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專家:成也八旗,敗也八旗

努爾哈赤創建八旗軍

公元1615年,努爾哈赤的隊伍差不多已經壯大到六萬人了,這個時候才又增加了四個旗,鑲黃、鑲白、鑲紅、鑲藍。當時努爾哈赤是正黃旗和鑲黃旗的旗主、正紅旗和鑲紅旗的旗主是他的次子代善、他的第八個兒子也就是清朝的開國皇帝皇太極,是正白旗旗主、他的孫子杜度則是鑲白旗旗主、他的第五個兒子莽古爾泰則是正藍旗的旗主、鑲藍旗主是努爾哈赤的弟弟舒爾哈齊的次子阿敏。這就是滿洲八旗的起源,八旗之下還有三個分支,那就是滿洲八旗、漢八旗和蒙古八旗。

事實上努爾哈赤在發展自己勢力的過程當中,採取了非常開明包容的策略,只要是願意來投奔他的,無論什麼民族的,他都願意接納,並且還給出同等的地位。慢慢地,在努爾哈赤的旗下就有了三大族群,滿族、蒙古族、漢族,所以現在所謂的八旗實際上指的是滿族八旗、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另外有一點超乎我們大多數人的想象,我們一直覺得漢族在清朝地位那是很低的,至少比滿人低很多,但是漢軍八旗在八旗之中的地位是相當高的,作用也很大。真正掌握高技術兵種的那就是漢軍八旗,比如一些火器之類的。漢八旗的建立就是為了能夠使用火炮等等這些熱兵器,那麼它的部隊番號,當時叫做烏真哈超,實際上指精兵的意思,也指重型精兵。想想看,這樣的八旗兵能不強嗎?

滿八旗善騎射,漢八旗掌握著先進兵器,蒙古八旗那不用說驍勇善戰,標準的戰鬥民族,三者強強聯手,夢幻組合啊。當年流行一句話說,滿兵不過萬,過萬便無敵。當然了,八旗軍厲害,不僅因為他們的配置高,單兵作戰能力強,還跟努爾哈赤創立的利益獎勵機制有關係。總結起來有三點;

第一,工資高,哪怕是最基本的八旗兵,每個兵丁都能分到30畝地,個個都是小地主,你蓋房子也好,你種地也罷,反正都是能換來不少錢,過日子足夠了。

第二,家屬連同優待,一人當兵,全家光榮,只要是陣亡人員的家屬,小孩老婆生老病死,那都是負責到底。

第三,終身福利,沒有陣亡的,只是負了傷的,也不用擔心,回來之後,一輩子國家養著,而且還給各種待遇。一方面,自己可以獲得大量財富,也不用擔心養老問題。另外一方面,老婆孩子的問題一併解決,不愁吃穿,沒有後顧之憂。

八旗軍上了戰場,因為軍隊獎罰分明都將全力拼殺,所以除了讓戰士們奮勇向前的,除了獎還有罰。它的懲罰也非常嚴重,比如說,如果牛錄成員逃跑,負責人沒把他死了的話,最初是整個牛錄是全部殺掉的。如果上面的甲喇負責人陣亡的話,底下的五個牛錄的頭全部要殺掉的。那麼再往上,固山負責人陣亡的話,底下幾個甲喇的負責人都要殺掉,說白了,這就是一個連坐制度,為的是讓大家團結一致殺敵,不要退縮。正是這一獎一罰兩項制度,讓八旗軍隊成為了一支能征善戰,所向披靡的鐵騎之師。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專家:成也八旗,敗也八旗

努爾哈赤征戰大明

公元1618年,努爾哈赤決定出手了。“吾意已決,今歲必徵大明國。”隨後就發佈了著名的討明檄文《告天七大恨》,歷說明朝的七大罪狀,具有強烈的煽動性。第二天,努爾哈赤揮軍西進,八旗軍登臺亮相,次日便拿下了大明遼東重鎮撫順。一週之後,率兵馳援撫順的廣寧總兵及其所部一萬餘人全軍覆沒。這個時候,大明王朝才意識到,戰爭開始了。

八個月之後,公元1619年2月,著名的薩爾滸之戰正式打響。這一戰明朝共出兵11萬之多,而努爾哈赤的八旗兵僅僅只有6萬人。兵力差不多隻有明軍的一半,然而人少不要緊,會打才是關鍵。在八旗軍鐵騎勇猛的攻擊之下,五天之內連破三路明軍,殲滅明軍五萬餘人,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明軍便鎩羽而歸。

薩爾滸之戰是決定性一戰,這個八旗兵付出的傷亡,尤其是陣亡的人員只有幾百人,而明軍當時精兵6萬,基本上損失殆盡了。後來八旗是橫掃遼東,再無敵手。這之後努爾哈赤決定乘勝追擊。

公元1622年,他出兵大明遼東總兵府所在地廣寧,以6萬對14萬。又是一次以少戰多的戰役。不過這次八旗鐵騎依然表現搶眼,這隻雄獅如狂飆一般橫掃遼東地區,攻下廣寧。也是這一戰,八旗鐵騎讓天下之人為之震撼。之後橫掃大順義軍、屢敗關寧鐵騎直至清軍入關問鼎中原,他們都極少嘗過敗績,可謂是所向披靡。

那麼這樣一支令人聞風喪膽的虎狼之師,怎麼後來演變成糜爛之師呢?它是怎麼一步一步走向糜爛的呢?

八旗軍的衰落,實際上並不是到清朝中後期才開始的,當八旗入關以後,清王朝定都北京以後,八旗整個生活和戰鬥的壞境不一樣了。當代企業,比如富士康在大陸腹地做市場競爭開疆拓土的過程中,都會在辦公室或廠房裡貼這樣一個充滿勵志的名言警句:

“戰鬥條件和生活條件一致者勝。”

換句話說就是當年產生八旗悍將雄兵的這個土壤已經不再存在了,這也就應了20世紀偉大的小說家弗蘭茨卡夫卡的那句話:

“戰爭中我流盡鮮血,和平中我寸步難行。”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專家:成也八旗,敗也八旗

八旗軍的糜爛

八旗軍是為了戰爭而組建的,但是仗打完了,到了和平年代了,他們不適應了。所以這個環境變化對八旗軍來說是致命的,為什麼呢?八旗軍原來在他們的祖地,包括在入關征伐的過程中,騎射、戰鬥是他們生活的主旋律,結果到了北京城以後,包括到各地駐防的八旗也是這樣的。因為它的環境閉塞,又沒有具體的作戰任務了,在太平環境中當年讓他們成為優秀士兵、優秀軍官的那個環境,不再存在了,這樣相當於對八旗軍來說,是個釜底抽薪。

不打仗了,八旗軍也就沒事可做了,以前那是論功行賞,現在和平年代了,怎麼辦呢?當時清朝王室有這麼一條規定,八旗子弟只能當皇家的差兒,不允許從事其他職業。那麼,運氣好的當官的有俸祿,運氣不好的那就在家待業,但畢竟是有功之臣啊,不能虧待,沒有事情可做,國家照樣養著,給他們發薪水,這就叫做“鐵桿莊稼”,這個非常有名。那麼,他們的待遇到底怎麼樣呢?就是那些鐵桿莊稼到底怎麼樣呢?

八旗兵的鐵桿莊稼分為坐糧和行糧兩部分。

坐糧就是固定工資,高級兵丁每個月拿4兩銀子,餉米46斛;

馬兵領3兩銀子,餉米46斛;

步兵月工資則是1兩5錢,餉米22斛。

按照專家的考證,清朝的一兩白銀,相當於現在的750塊錢。如此算來的話,一個高級兵丁一個月工資4兩,相當於咱們現在的3000塊錢。看著也不高啊,但要是算上糧食錢,一斤皇糧按照現在每斤2塊錢計算,一斛稻穀大約是130斤左右,46斛就是3980斤,乘以2那就是11960塊錢。加起來一個月什麼都不幹,一萬五,擱現在也可以了。

當然了,還有行糧只是坐糧,這其實就相當於咱們現在的績效獎金,行糧只有在打仗的時候部隊出征才有發放的,每個人每個月可以多得2兩銀子。還有每個季度八旗軍還可以領一次獎金,自己家裡遇上紅白喜事還有固定的補貼,再碰上皇上大喜什麼的,那也有福利。每個兵丁能多領一個月的工資,要把這些都算起來,一個八旗兵什麼都不幹,一年那日子過得也挺不錯了。這個時候,他們的心態就開始發生變化了,慢慢地享樂主義的腐敗思想就在他們心裡邊開始滋生起來。

"

清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它曾經十分地輝煌過,一統中原,戰無不勝。但是同時它也有著非常落魄的時候,喪權辱國、落後捱打,短短兩百年的時間,清王朝怎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呢?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專家:成也八旗,敗也八旗

有專家總結了一句話叫做“成也八旗,敗也八旗”。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八旗制度是清朝非常有特色的一種軍事制度。那麼,它是怎麼樣幫助清朝在短時間內定鼎中原的?清王朝又是怎麼毀在八旗手上呢?

首先,應該瞭解一下這支軍隊的創始人,誰呢?他就是後金的開國皇帝,清朝的奠基者-努爾哈赤。我們知道努爾哈赤是女真族人,那麼女真族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民族呢?

它應該是起於東胡或者肅慎,是我國北方一個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這個民族在歷史上曾經有兩次建立了強大的軍事集團。一次就是金朝,當時由完顏阿骨打率領他的部族向南進軍,最後建立了金王朝。這個金王朝在當時就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文明程度。女真族雖然很厲害,但是它最終還是沒有幹過元朝,入關之後女真族有一部分直接就戰死了。還有一部分呢,慢慢融入到了中華民族的大家庭,留在了東北,成為了“留守兒童”。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專家:成也八旗,敗也八旗

努爾哈赤的成長曆程

那麼努爾哈赤呢,他的童年是很悲慘的,額娘去世的又早,後媽又刻薄,努爾哈赤剛剛成年就被趕出了家門自力更生,艱難度日,到了二十來歲的時候自己的父親和爺爺也都被明軍給殺掉了,至親都沒有了。但是努爾哈赤還有乾親,一個很厲害的乾爹,那就是明朝大將李成樑。對於李成樑大家可能不瞭解,在當時有一句話:

“東南戚繼光,東北李成樑”

能與戚繼光並列,可想而知他的軍事實力,也是非常之強悍的,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李成樑縱橫北方邊塞四十餘年,是屢破豪強,力壓北方遊牧部落,拓疆近千里,可以說是戰功赫赫。

因為有這麼一個了不起的乾爹,努爾哈赤也就混上了一官半職,成為了建州指揮使。雖然說只是一個地方官,可是朝廷給他的權力可不小。但是明朝對他可以說是讓他高度自治,他自己管理下屬那些部落人員。儘管有乾爹罩著,又有權力在手。但是努爾哈赤心裡邊還是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個女真人,更沒有忘記自己的父親和祖父,都是慘死在明軍手上的。所以他一直想著要復仇,終於讓他等到了一個機會。

因為明朝進行了著名的抗倭援朝戰爭,利用這個機會努爾哈赤把力量發展起來了。按現在的講法,他就自己想另立一個山頭,另一個政權。在這種情況下他就建立了軍政合一的八旗制度。當時他的人還不是特別多,所以還沒有八旗,而是從“牛錄”開始的。

牛錄本身就起源於狩獵民族的一種生產小集體,大家會一起去狩獵,這樣收穫多一點就組成了一個牛錄。努爾哈赤很聰明,他把牛錄製度進行了巧妙的改編,讓它從一個狩獵的團隊演變成了一個獨立的生產、生活、作戰部隊。當時喊出的口號就是“兵民合一,全民皆兵”。意思是把一個人所有的生活和作戰都結合到一起,用我們現在的話講就等於說把人包了下來。個人如果戰死了,其妻子兒女,這個牛錄替你管,所以出去打仗的人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接下來還設置了“包衣”這樣的單位,他們不光做勤務,還要負責為軍人種地、捕魚,負責後勤供應。這個高度一體化的制度形成之後,藉助勇猛高效的優勢,很快就在明軍的作戰當中體現出來了。軍事上的不斷勝利,使得努爾哈赤的名聲是越傳越廣,不少人都來投奔他了。這個時候光靠牛錄這一編制已經不夠了。所以努爾哈赤又擴大了幾級編制。當時是這麼規定的;五牛錄是一甲喇,五甲喇是一固山,固山之上就是旗了,這個時候開始有旗的概念了。不過當時還是隻有四旗,黃、白、紅、藍。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專家:成也八旗,敗也八旗

努爾哈赤創建八旗軍

公元1615年,努爾哈赤的隊伍差不多已經壯大到六萬人了,這個時候才又增加了四個旗,鑲黃、鑲白、鑲紅、鑲藍。當時努爾哈赤是正黃旗和鑲黃旗的旗主、正紅旗和鑲紅旗的旗主是他的次子代善、他的第八個兒子也就是清朝的開國皇帝皇太極,是正白旗旗主、他的孫子杜度則是鑲白旗旗主、他的第五個兒子莽古爾泰則是正藍旗的旗主、鑲藍旗主是努爾哈赤的弟弟舒爾哈齊的次子阿敏。這就是滿洲八旗的起源,八旗之下還有三個分支,那就是滿洲八旗、漢八旗和蒙古八旗。

事實上努爾哈赤在發展自己勢力的過程當中,採取了非常開明包容的策略,只要是願意來投奔他的,無論什麼民族的,他都願意接納,並且還給出同等的地位。慢慢地,在努爾哈赤的旗下就有了三大族群,滿族、蒙古族、漢族,所以現在所謂的八旗實際上指的是滿族八旗、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另外有一點超乎我們大多數人的想象,我們一直覺得漢族在清朝地位那是很低的,至少比滿人低很多,但是漢軍八旗在八旗之中的地位是相當高的,作用也很大。真正掌握高技術兵種的那就是漢軍八旗,比如一些火器之類的。漢八旗的建立就是為了能夠使用火炮等等這些熱兵器,那麼它的部隊番號,當時叫做烏真哈超,實際上指精兵的意思,也指重型精兵。想想看,這樣的八旗兵能不強嗎?

滿八旗善騎射,漢八旗掌握著先進兵器,蒙古八旗那不用說驍勇善戰,標準的戰鬥民族,三者強強聯手,夢幻組合啊。當年流行一句話說,滿兵不過萬,過萬便無敵。當然了,八旗軍厲害,不僅因為他們的配置高,單兵作戰能力強,還跟努爾哈赤創立的利益獎勵機制有關係。總結起來有三點;

第一,工資高,哪怕是最基本的八旗兵,每個兵丁都能分到30畝地,個個都是小地主,你蓋房子也好,你種地也罷,反正都是能換來不少錢,過日子足夠了。

第二,家屬連同優待,一人當兵,全家光榮,只要是陣亡人員的家屬,小孩老婆生老病死,那都是負責到底。

第三,終身福利,沒有陣亡的,只是負了傷的,也不用擔心,回來之後,一輩子國家養著,而且還給各種待遇。一方面,自己可以獲得大量財富,也不用擔心養老問題。另外一方面,老婆孩子的問題一併解決,不愁吃穿,沒有後顧之憂。

八旗軍上了戰場,因為軍隊獎罰分明都將全力拼殺,所以除了讓戰士們奮勇向前的,除了獎還有罰。它的懲罰也非常嚴重,比如說,如果牛錄成員逃跑,負責人沒把他死了的話,最初是整個牛錄是全部殺掉的。如果上面的甲喇負責人陣亡的話,底下的五個牛錄的頭全部要殺掉的。那麼再往上,固山負責人陣亡的話,底下幾個甲喇的負責人都要殺掉,說白了,這就是一個連坐制度,為的是讓大家團結一致殺敵,不要退縮。正是這一獎一罰兩項制度,讓八旗軍隊成為了一支能征善戰,所向披靡的鐵騎之師。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專家:成也八旗,敗也八旗

努爾哈赤征戰大明

公元1618年,努爾哈赤決定出手了。“吾意已決,今歲必徵大明國。”隨後就發佈了著名的討明檄文《告天七大恨》,歷說明朝的七大罪狀,具有強烈的煽動性。第二天,努爾哈赤揮軍西進,八旗軍登臺亮相,次日便拿下了大明遼東重鎮撫順。一週之後,率兵馳援撫順的廣寧總兵及其所部一萬餘人全軍覆沒。這個時候,大明王朝才意識到,戰爭開始了。

八個月之後,公元1619年2月,著名的薩爾滸之戰正式打響。這一戰明朝共出兵11萬之多,而努爾哈赤的八旗兵僅僅只有6萬人。兵力差不多隻有明軍的一半,然而人少不要緊,會打才是關鍵。在八旗軍鐵騎勇猛的攻擊之下,五天之內連破三路明軍,殲滅明軍五萬餘人,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明軍便鎩羽而歸。

薩爾滸之戰是決定性一戰,這個八旗兵付出的傷亡,尤其是陣亡的人員只有幾百人,而明軍當時精兵6萬,基本上損失殆盡了。後來八旗是橫掃遼東,再無敵手。這之後努爾哈赤決定乘勝追擊。

公元1622年,他出兵大明遼東總兵府所在地廣寧,以6萬對14萬。又是一次以少戰多的戰役。不過這次八旗鐵騎依然表現搶眼,這隻雄獅如狂飆一般橫掃遼東地區,攻下廣寧。也是這一戰,八旗鐵騎讓天下之人為之震撼。之後橫掃大順義軍、屢敗關寧鐵騎直至清軍入關問鼎中原,他們都極少嘗過敗績,可謂是所向披靡。

那麼這樣一支令人聞風喪膽的虎狼之師,怎麼後來演變成糜爛之師呢?它是怎麼一步一步走向糜爛的呢?

八旗軍的衰落,實際上並不是到清朝中後期才開始的,當八旗入關以後,清王朝定都北京以後,八旗整個生活和戰鬥的壞境不一樣了。當代企業,比如富士康在大陸腹地做市場競爭開疆拓土的過程中,都會在辦公室或廠房裡貼這樣一個充滿勵志的名言警句:

“戰鬥條件和生活條件一致者勝。”

換句話說就是當年產生八旗悍將雄兵的這個土壤已經不再存在了,這也就應了20世紀偉大的小說家弗蘭茨卡夫卡的那句話:

“戰爭中我流盡鮮血,和平中我寸步難行。”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專家:成也八旗,敗也八旗

八旗軍的糜爛

八旗軍是為了戰爭而組建的,但是仗打完了,到了和平年代了,他們不適應了。所以這個環境變化對八旗軍來說是致命的,為什麼呢?八旗軍原來在他們的祖地,包括在入關征伐的過程中,騎射、戰鬥是他們生活的主旋律,結果到了北京城以後,包括到各地駐防的八旗也是這樣的。因為它的環境閉塞,又沒有具體的作戰任務了,在太平環境中當年讓他們成為優秀士兵、優秀軍官的那個環境,不再存在了,這樣相當於對八旗軍來說,是個釜底抽薪。

不打仗了,八旗軍也就沒事可做了,以前那是論功行賞,現在和平年代了,怎麼辦呢?當時清朝王室有這麼一條規定,八旗子弟只能當皇家的差兒,不允許從事其他職業。那麼,運氣好的當官的有俸祿,運氣不好的那就在家待業,但畢竟是有功之臣啊,不能虧待,沒有事情可做,國家照樣養著,給他們發薪水,這就叫做“鐵桿莊稼”,這個非常有名。那麼,他們的待遇到底怎麼樣呢?就是那些鐵桿莊稼到底怎麼樣呢?

八旗兵的鐵桿莊稼分為坐糧和行糧兩部分。

坐糧就是固定工資,高級兵丁每個月拿4兩銀子,餉米46斛;

馬兵領3兩銀子,餉米46斛;

步兵月工資則是1兩5錢,餉米22斛。

按照專家的考證,清朝的一兩白銀,相當於現在的750塊錢。如此算來的話,一個高級兵丁一個月工資4兩,相當於咱們現在的3000塊錢。看著也不高啊,但要是算上糧食錢,一斤皇糧按照現在每斤2塊錢計算,一斛稻穀大約是130斤左右,46斛就是3980斤,乘以2那就是11960塊錢。加起來一個月什麼都不幹,一萬五,擱現在也可以了。

當然了,還有行糧只是坐糧,這其實就相當於咱們現在的績效獎金,行糧只有在打仗的時候部隊出征才有發放的,每個人每個月可以多得2兩銀子。還有每個季度八旗軍還可以領一次獎金,自己家裡遇上紅白喜事還有固定的補貼,再碰上皇上大喜什麼的,那也有福利。每個兵丁能多領一個月的工資,要把這些都算起來,一個八旗兵什麼都不幹,一年那日子過得也挺不錯了。這個時候,他們的心態就開始發生變化了,慢慢地享樂主義的腐敗思想就在他們心裡邊開始滋生起來。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專家:成也八旗,敗也八旗

八旗軍玩物喪志變紈絝子弟

不是有這麼一句話嗎?叫做“學好不容易,學壞一出溜。”這些驍勇善戰的八旗子弟很快就變成了貪圖享樂的紈絝子弟,以至於到後來產生了一個極其有意思的現象,什麼呢?

清朝初年,為了保持八旗的本色不變,國家就實行了一個政策,把北京內城的漢人全部給驅趕出去,使得真個內城,就成為了八旗自己的一個天下,只有到每天的早晨才會打開城門,放那些小商小販的漢人進城,賣東西也好,做買賣、從事服務行業也罷。等天一黑又把這些人再趕出去。按理來說,這些內城就沒有任何的娛樂設施了,因為那些從事娛樂行業的下等人都被趕到城外去了,那麼八旗子弟有錢也花不出去了,也不知道去哪玩。腐敗這個事情就可以杜絕了吧,但是人一旦有了慾望,想攔都攔不住。

一開始為了防止他們腐化朝廷也想了辦法,直接把所有的娛樂設施、服務人員趕出內城之外不讓他們接觸。但是這根本就攔不住他們,後來就發生了一個非常荒謬的情況,就是一到快天黑關城門的時候,這個城內的好多八旗兵丁就跟著小商小販一塊天黑之前就出城了,等到快天亮第一次開城門的時候,這些人叫倒回城。什麼叫倒回城呢?他們跟著這些小商小販或者是早朝入城這些官員回來了,等於說到晚間就不在內城過夜了。他們就拿著給他們這個俸祿、鐵桿莊稼,晚間就跑到外城去逍遙。

到了後來,玩,就成為了這些八旗子弟的主業,玩雞、遛鳥、鬥蛐蛐、喝茶、唱戲、聞鼻菸,長此以往的玩下去,可就是應了那個詞了,叫做玩物喪志。他們就成了社會的蛀蟲,紈絝子弟的代言人。那麼當時的他們離譜到什麼程度了呢?就是他們都在比誰對生活最講究?誰平時的消費最高?誰過得最有面子?已經完全失去了一種軍人子弟的本色了。

可想而知,已經沒有了軍魂的軍隊還談什麼戰鬥力呢?根本連仗都打不了。

乾隆第四次南巡的時候,在南通校閱,結果大吃一驚。那時候嘉慶也在邊上,那真是皇上來了,來檢閱部隊,那肯定把最精銳的部隊拉出來,好好的把武功呈現到皇上面前。結果一看,乾隆大吃一驚,射箭箭落地,連靶子都射不到,騎兵騎馬都會掉下來,可見這支部隊到了什麼樣的程度了。

"

清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它曾經十分地輝煌過,一統中原,戰無不勝。但是同時它也有著非常落魄的時候,喪權辱國、落後捱打,短短兩百年的時間,清王朝怎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呢?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專家:成也八旗,敗也八旗

有專家總結了一句話叫做“成也八旗,敗也八旗”。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八旗制度是清朝非常有特色的一種軍事制度。那麼,它是怎麼樣幫助清朝在短時間內定鼎中原的?清王朝又是怎麼毀在八旗手上呢?

首先,應該瞭解一下這支軍隊的創始人,誰呢?他就是後金的開國皇帝,清朝的奠基者-努爾哈赤。我們知道努爾哈赤是女真族人,那麼女真族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民族呢?

它應該是起於東胡或者肅慎,是我國北方一個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這個民族在歷史上曾經有兩次建立了強大的軍事集團。一次就是金朝,當時由完顏阿骨打率領他的部族向南進軍,最後建立了金王朝。這個金王朝在當時就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文明程度。女真族雖然很厲害,但是它最終還是沒有幹過元朝,入關之後女真族有一部分直接就戰死了。還有一部分呢,慢慢融入到了中華民族的大家庭,留在了東北,成為了“留守兒童”。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專家:成也八旗,敗也八旗

努爾哈赤的成長曆程

那麼努爾哈赤呢,他的童年是很悲慘的,額娘去世的又早,後媽又刻薄,努爾哈赤剛剛成年就被趕出了家門自力更生,艱難度日,到了二十來歲的時候自己的父親和爺爺也都被明軍給殺掉了,至親都沒有了。但是努爾哈赤還有乾親,一個很厲害的乾爹,那就是明朝大將李成樑。對於李成樑大家可能不瞭解,在當時有一句話:

“東南戚繼光,東北李成樑”

能與戚繼光並列,可想而知他的軍事實力,也是非常之強悍的,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李成樑縱橫北方邊塞四十餘年,是屢破豪強,力壓北方遊牧部落,拓疆近千里,可以說是戰功赫赫。

因為有這麼一個了不起的乾爹,努爾哈赤也就混上了一官半職,成為了建州指揮使。雖然說只是一個地方官,可是朝廷給他的權力可不小。但是明朝對他可以說是讓他高度自治,他自己管理下屬那些部落人員。儘管有乾爹罩著,又有權力在手。但是努爾哈赤心裡邊還是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個女真人,更沒有忘記自己的父親和祖父,都是慘死在明軍手上的。所以他一直想著要復仇,終於讓他等到了一個機會。

因為明朝進行了著名的抗倭援朝戰爭,利用這個機會努爾哈赤把力量發展起來了。按現在的講法,他就自己想另立一個山頭,另一個政權。在這種情況下他就建立了軍政合一的八旗制度。當時他的人還不是特別多,所以還沒有八旗,而是從“牛錄”開始的。

牛錄本身就起源於狩獵民族的一種生產小集體,大家會一起去狩獵,這樣收穫多一點就組成了一個牛錄。努爾哈赤很聰明,他把牛錄製度進行了巧妙的改編,讓它從一個狩獵的團隊演變成了一個獨立的生產、生活、作戰部隊。當時喊出的口號就是“兵民合一,全民皆兵”。意思是把一個人所有的生活和作戰都結合到一起,用我們現在的話講就等於說把人包了下來。個人如果戰死了,其妻子兒女,這個牛錄替你管,所以出去打仗的人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接下來還設置了“包衣”這樣的單位,他們不光做勤務,還要負責為軍人種地、捕魚,負責後勤供應。這個高度一體化的制度形成之後,藉助勇猛高效的優勢,很快就在明軍的作戰當中體現出來了。軍事上的不斷勝利,使得努爾哈赤的名聲是越傳越廣,不少人都來投奔他了。這個時候光靠牛錄這一編制已經不夠了。所以努爾哈赤又擴大了幾級編制。當時是這麼規定的;五牛錄是一甲喇,五甲喇是一固山,固山之上就是旗了,這個時候開始有旗的概念了。不過當時還是隻有四旗,黃、白、紅、藍。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專家:成也八旗,敗也八旗

努爾哈赤創建八旗軍

公元1615年,努爾哈赤的隊伍差不多已經壯大到六萬人了,這個時候才又增加了四個旗,鑲黃、鑲白、鑲紅、鑲藍。當時努爾哈赤是正黃旗和鑲黃旗的旗主、正紅旗和鑲紅旗的旗主是他的次子代善、他的第八個兒子也就是清朝的開國皇帝皇太極,是正白旗旗主、他的孫子杜度則是鑲白旗旗主、他的第五個兒子莽古爾泰則是正藍旗的旗主、鑲藍旗主是努爾哈赤的弟弟舒爾哈齊的次子阿敏。這就是滿洲八旗的起源,八旗之下還有三個分支,那就是滿洲八旗、漢八旗和蒙古八旗。

事實上努爾哈赤在發展自己勢力的過程當中,採取了非常開明包容的策略,只要是願意來投奔他的,無論什麼民族的,他都願意接納,並且還給出同等的地位。慢慢地,在努爾哈赤的旗下就有了三大族群,滿族、蒙古族、漢族,所以現在所謂的八旗實際上指的是滿族八旗、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另外有一點超乎我們大多數人的想象,我們一直覺得漢族在清朝地位那是很低的,至少比滿人低很多,但是漢軍八旗在八旗之中的地位是相當高的,作用也很大。真正掌握高技術兵種的那就是漢軍八旗,比如一些火器之類的。漢八旗的建立就是為了能夠使用火炮等等這些熱兵器,那麼它的部隊番號,當時叫做烏真哈超,實際上指精兵的意思,也指重型精兵。想想看,這樣的八旗兵能不強嗎?

滿八旗善騎射,漢八旗掌握著先進兵器,蒙古八旗那不用說驍勇善戰,標準的戰鬥民族,三者強強聯手,夢幻組合啊。當年流行一句話說,滿兵不過萬,過萬便無敵。當然了,八旗軍厲害,不僅因為他們的配置高,單兵作戰能力強,還跟努爾哈赤創立的利益獎勵機制有關係。總結起來有三點;

第一,工資高,哪怕是最基本的八旗兵,每個兵丁都能分到30畝地,個個都是小地主,你蓋房子也好,你種地也罷,反正都是能換來不少錢,過日子足夠了。

第二,家屬連同優待,一人當兵,全家光榮,只要是陣亡人員的家屬,小孩老婆生老病死,那都是負責到底。

第三,終身福利,沒有陣亡的,只是負了傷的,也不用擔心,回來之後,一輩子國家養著,而且還給各種待遇。一方面,自己可以獲得大量財富,也不用擔心養老問題。另外一方面,老婆孩子的問題一併解決,不愁吃穿,沒有後顧之憂。

八旗軍上了戰場,因為軍隊獎罰分明都將全力拼殺,所以除了讓戰士們奮勇向前的,除了獎還有罰。它的懲罰也非常嚴重,比如說,如果牛錄成員逃跑,負責人沒把他死了的話,最初是整個牛錄是全部殺掉的。如果上面的甲喇負責人陣亡的話,底下的五個牛錄的頭全部要殺掉的。那麼再往上,固山負責人陣亡的話,底下幾個甲喇的負責人都要殺掉,說白了,這就是一個連坐制度,為的是讓大家團結一致殺敵,不要退縮。正是這一獎一罰兩項制度,讓八旗軍隊成為了一支能征善戰,所向披靡的鐵騎之師。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專家:成也八旗,敗也八旗

努爾哈赤征戰大明

公元1618年,努爾哈赤決定出手了。“吾意已決,今歲必徵大明國。”隨後就發佈了著名的討明檄文《告天七大恨》,歷說明朝的七大罪狀,具有強烈的煽動性。第二天,努爾哈赤揮軍西進,八旗軍登臺亮相,次日便拿下了大明遼東重鎮撫順。一週之後,率兵馳援撫順的廣寧總兵及其所部一萬餘人全軍覆沒。這個時候,大明王朝才意識到,戰爭開始了。

八個月之後,公元1619年2月,著名的薩爾滸之戰正式打響。這一戰明朝共出兵11萬之多,而努爾哈赤的八旗兵僅僅只有6萬人。兵力差不多隻有明軍的一半,然而人少不要緊,會打才是關鍵。在八旗軍鐵騎勇猛的攻擊之下,五天之內連破三路明軍,殲滅明軍五萬餘人,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明軍便鎩羽而歸。

薩爾滸之戰是決定性一戰,這個八旗兵付出的傷亡,尤其是陣亡的人員只有幾百人,而明軍當時精兵6萬,基本上損失殆盡了。後來八旗是橫掃遼東,再無敵手。這之後努爾哈赤決定乘勝追擊。

公元1622年,他出兵大明遼東總兵府所在地廣寧,以6萬對14萬。又是一次以少戰多的戰役。不過這次八旗鐵騎依然表現搶眼,這隻雄獅如狂飆一般橫掃遼東地區,攻下廣寧。也是這一戰,八旗鐵騎讓天下之人為之震撼。之後橫掃大順義軍、屢敗關寧鐵騎直至清軍入關問鼎中原,他們都極少嘗過敗績,可謂是所向披靡。

那麼這樣一支令人聞風喪膽的虎狼之師,怎麼後來演變成糜爛之師呢?它是怎麼一步一步走向糜爛的呢?

八旗軍的衰落,實際上並不是到清朝中後期才開始的,當八旗入關以後,清王朝定都北京以後,八旗整個生活和戰鬥的壞境不一樣了。當代企業,比如富士康在大陸腹地做市場競爭開疆拓土的過程中,都會在辦公室或廠房裡貼這樣一個充滿勵志的名言警句:

“戰鬥條件和生活條件一致者勝。”

換句話說就是當年產生八旗悍將雄兵的這個土壤已經不再存在了,這也就應了20世紀偉大的小說家弗蘭茨卡夫卡的那句話:

“戰爭中我流盡鮮血,和平中我寸步難行。”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專家:成也八旗,敗也八旗

八旗軍的糜爛

八旗軍是為了戰爭而組建的,但是仗打完了,到了和平年代了,他們不適應了。所以這個環境變化對八旗軍來說是致命的,為什麼呢?八旗軍原來在他們的祖地,包括在入關征伐的過程中,騎射、戰鬥是他們生活的主旋律,結果到了北京城以後,包括到各地駐防的八旗也是這樣的。因為它的環境閉塞,又沒有具體的作戰任務了,在太平環境中當年讓他們成為優秀士兵、優秀軍官的那個環境,不再存在了,這樣相當於對八旗軍來說,是個釜底抽薪。

不打仗了,八旗軍也就沒事可做了,以前那是論功行賞,現在和平年代了,怎麼辦呢?當時清朝王室有這麼一條規定,八旗子弟只能當皇家的差兒,不允許從事其他職業。那麼,運氣好的當官的有俸祿,運氣不好的那就在家待業,但畢竟是有功之臣啊,不能虧待,沒有事情可做,國家照樣養著,給他們發薪水,這就叫做“鐵桿莊稼”,這個非常有名。那麼,他們的待遇到底怎麼樣呢?就是那些鐵桿莊稼到底怎麼樣呢?

八旗兵的鐵桿莊稼分為坐糧和行糧兩部分。

坐糧就是固定工資,高級兵丁每個月拿4兩銀子,餉米46斛;

馬兵領3兩銀子,餉米46斛;

步兵月工資則是1兩5錢,餉米22斛。

按照專家的考證,清朝的一兩白銀,相當於現在的750塊錢。如此算來的話,一個高級兵丁一個月工資4兩,相當於咱們現在的3000塊錢。看著也不高啊,但要是算上糧食錢,一斤皇糧按照現在每斤2塊錢計算,一斛稻穀大約是130斤左右,46斛就是3980斤,乘以2那就是11960塊錢。加起來一個月什麼都不幹,一萬五,擱現在也可以了。

當然了,還有行糧只是坐糧,這其實就相當於咱們現在的績效獎金,行糧只有在打仗的時候部隊出征才有發放的,每個人每個月可以多得2兩銀子。還有每個季度八旗軍還可以領一次獎金,自己家裡遇上紅白喜事還有固定的補貼,再碰上皇上大喜什麼的,那也有福利。每個兵丁能多領一個月的工資,要把這些都算起來,一個八旗兵什麼都不幹,一年那日子過得也挺不錯了。這個時候,他們的心態就開始發生變化了,慢慢地享樂主義的腐敗思想就在他們心裡邊開始滋生起來。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專家:成也八旗,敗也八旗

八旗軍玩物喪志變紈絝子弟

不是有這麼一句話嗎?叫做“學好不容易,學壞一出溜。”這些驍勇善戰的八旗子弟很快就變成了貪圖享樂的紈絝子弟,以至於到後來產生了一個極其有意思的現象,什麼呢?

清朝初年,為了保持八旗的本色不變,國家就實行了一個政策,把北京內城的漢人全部給驅趕出去,使得真個內城,就成為了八旗自己的一個天下,只有到每天的早晨才會打開城門,放那些小商小販的漢人進城,賣東西也好,做買賣、從事服務行業也罷。等天一黑又把這些人再趕出去。按理來說,這些內城就沒有任何的娛樂設施了,因為那些從事娛樂行業的下等人都被趕到城外去了,那麼八旗子弟有錢也花不出去了,也不知道去哪玩。腐敗這個事情就可以杜絕了吧,但是人一旦有了慾望,想攔都攔不住。

一開始為了防止他們腐化朝廷也想了辦法,直接把所有的娛樂設施、服務人員趕出內城之外不讓他們接觸。但是這根本就攔不住他們,後來就發生了一個非常荒謬的情況,就是一到快天黑關城門的時候,這個城內的好多八旗兵丁就跟著小商小販一塊天黑之前就出城了,等到快天亮第一次開城門的時候,這些人叫倒回城。什麼叫倒回城呢?他們跟著這些小商小販或者是早朝入城這些官員回來了,等於說到晚間就不在內城過夜了。他們就拿著給他們這個俸祿、鐵桿莊稼,晚間就跑到外城去逍遙。

到了後來,玩,就成為了這些八旗子弟的主業,玩雞、遛鳥、鬥蛐蛐、喝茶、唱戲、聞鼻菸,長此以往的玩下去,可就是應了那個詞了,叫做玩物喪志。他們就成了社會的蛀蟲,紈絝子弟的代言人。那麼當時的他們離譜到什麼程度了呢?就是他們都在比誰對生活最講究?誰平時的消費最高?誰過得最有面子?已經完全失去了一種軍人子弟的本色了。

可想而知,已經沒有了軍魂的軍隊還談什麼戰鬥力呢?根本連仗都打不了。

乾隆第四次南巡的時候,在南通校閱,結果大吃一驚。那時候嘉慶也在邊上,那真是皇上來了,來檢閱部隊,那肯定把最精銳的部隊拉出來,好好的把武功呈現到皇上面前。結果一看,乾隆大吃一驚,射箭箭落地,連靶子都射不到,騎兵騎馬都會掉下來,可見這支部隊到了什麼樣的程度了。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專家:成也八旗,敗也八旗

乾隆皇帝對八旗大失所望

眼見著曾經創造輝煌的八旗兵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清朝王室也很心痛啊。所以當時他們想盡了辦法,相繼出臺了不少政策,希望可以讓他們重振雄風。比方說,朝廷特意劃出了幾塊牧場,作為八旗子弟進行演習騎馬射箭的地方,用意雖然是好的,但是八旗子弟根本不領情啊,沒人響應。後來還有更加過分的事。

有些八旗子弟把自家的馬都賣了,你說馬都賣了,還談什麼騎馬射箭的事呢?那麼他們為什麼賣馬呢?倒不如說想逃避訓練。其實就是為了換錢,有了錢才可以繼續吃喝玩樂。長時間這麼搞下去,那就導致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後果;

滿洲八旗到了第二代基本上沒有多少騎兵了。後來徵蒙古,主要用蒙古八旗打先鋒,滿洲八旗炮兵或者是一些步兵是可以的,它已經沒有多少騎兵了。這麼看來,這個政策顯然是行不通的,所以到了乾隆年間,清王朝又想了個辦法,那就是動員這些人回東北老家,直接把他們趕回去,幹什麼呢?

讓他們開荒漁獵,憶苦思甜,好好反省吧。那麼效果怎麼樣呢?

大多數人又待不住,乾脆就把地賣給那些漢族人民了,然後拿著錢再跑回北京。當然他們在北京已經是被除了籍的,等於說銷了戶口的,回來他們投親靠友,然後再運用各種關係,想辦法再給自個上個戶口,再在八旗裡登記。

所以說從乾隆開始到嘉慶年間,回到滿洲故地的政策是完全失敗的。這些人不幹,朝廷只能是繼續養著他們了。誰也沒想到,就這麼養著養著就養出了大問題了,到了乾隆年間以後,整個八旗軍已經沒有什麼戰鬥力了,一旦遇到國家危機的時候,它那種弊端立刻顯露無疑。

"

清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它曾經十分地輝煌過,一統中原,戰無不勝。但是同時它也有著非常落魄的時候,喪權辱國、落後捱打,短短兩百年的時間,清王朝怎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呢?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專家:成也八旗,敗也八旗

有專家總結了一句話叫做“成也八旗,敗也八旗”。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八旗制度是清朝非常有特色的一種軍事制度。那麼,它是怎麼樣幫助清朝在短時間內定鼎中原的?清王朝又是怎麼毀在八旗手上呢?

首先,應該瞭解一下這支軍隊的創始人,誰呢?他就是後金的開國皇帝,清朝的奠基者-努爾哈赤。我們知道努爾哈赤是女真族人,那麼女真族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民族呢?

它應該是起於東胡或者肅慎,是我國北方一個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這個民族在歷史上曾經有兩次建立了強大的軍事集團。一次就是金朝,當時由完顏阿骨打率領他的部族向南進軍,最後建立了金王朝。這個金王朝在當時就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文明程度。女真族雖然很厲害,但是它最終還是沒有幹過元朝,入關之後女真族有一部分直接就戰死了。還有一部分呢,慢慢融入到了中華民族的大家庭,留在了東北,成為了“留守兒童”。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專家:成也八旗,敗也八旗

努爾哈赤的成長曆程

那麼努爾哈赤呢,他的童年是很悲慘的,額娘去世的又早,後媽又刻薄,努爾哈赤剛剛成年就被趕出了家門自力更生,艱難度日,到了二十來歲的時候自己的父親和爺爺也都被明軍給殺掉了,至親都沒有了。但是努爾哈赤還有乾親,一個很厲害的乾爹,那就是明朝大將李成樑。對於李成樑大家可能不瞭解,在當時有一句話:

“東南戚繼光,東北李成樑”

能與戚繼光並列,可想而知他的軍事實力,也是非常之強悍的,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李成樑縱橫北方邊塞四十餘年,是屢破豪強,力壓北方遊牧部落,拓疆近千里,可以說是戰功赫赫。

因為有這麼一個了不起的乾爹,努爾哈赤也就混上了一官半職,成為了建州指揮使。雖然說只是一個地方官,可是朝廷給他的權力可不小。但是明朝對他可以說是讓他高度自治,他自己管理下屬那些部落人員。儘管有乾爹罩著,又有權力在手。但是努爾哈赤心裡邊還是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個女真人,更沒有忘記自己的父親和祖父,都是慘死在明軍手上的。所以他一直想著要復仇,終於讓他等到了一個機會。

因為明朝進行了著名的抗倭援朝戰爭,利用這個機會努爾哈赤把力量發展起來了。按現在的講法,他就自己想另立一個山頭,另一個政權。在這種情況下他就建立了軍政合一的八旗制度。當時他的人還不是特別多,所以還沒有八旗,而是從“牛錄”開始的。

牛錄本身就起源於狩獵民族的一種生產小集體,大家會一起去狩獵,這樣收穫多一點就組成了一個牛錄。努爾哈赤很聰明,他把牛錄製度進行了巧妙的改編,讓它從一個狩獵的團隊演變成了一個獨立的生產、生活、作戰部隊。當時喊出的口號就是“兵民合一,全民皆兵”。意思是把一個人所有的生活和作戰都結合到一起,用我們現在的話講就等於說把人包了下來。個人如果戰死了,其妻子兒女,這個牛錄替你管,所以出去打仗的人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接下來還設置了“包衣”這樣的單位,他們不光做勤務,還要負責為軍人種地、捕魚,負責後勤供應。這個高度一體化的制度形成之後,藉助勇猛高效的優勢,很快就在明軍的作戰當中體現出來了。軍事上的不斷勝利,使得努爾哈赤的名聲是越傳越廣,不少人都來投奔他了。這個時候光靠牛錄這一編制已經不夠了。所以努爾哈赤又擴大了幾級編制。當時是這麼規定的;五牛錄是一甲喇,五甲喇是一固山,固山之上就是旗了,這個時候開始有旗的概念了。不過當時還是隻有四旗,黃、白、紅、藍。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專家:成也八旗,敗也八旗

努爾哈赤創建八旗軍

公元1615年,努爾哈赤的隊伍差不多已經壯大到六萬人了,這個時候才又增加了四個旗,鑲黃、鑲白、鑲紅、鑲藍。當時努爾哈赤是正黃旗和鑲黃旗的旗主、正紅旗和鑲紅旗的旗主是他的次子代善、他的第八個兒子也就是清朝的開國皇帝皇太極,是正白旗旗主、他的孫子杜度則是鑲白旗旗主、他的第五個兒子莽古爾泰則是正藍旗的旗主、鑲藍旗主是努爾哈赤的弟弟舒爾哈齊的次子阿敏。這就是滿洲八旗的起源,八旗之下還有三個分支,那就是滿洲八旗、漢八旗和蒙古八旗。

事實上努爾哈赤在發展自己勢力的過程當中,採取了非常開明包容的策略,只要是願意來投奔他的,無論什麼民族的,他都願意接納,並且還給出同等的地位。慢慢地,在努爾哈赤的旗下就有了三大族群,滿族、蒙古族、漢族,所以現在所謂的八旗實際上指的是滿族八旗、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另外有一點超乎我們大多數人的想象,我們一直覺得漢族在清朝地位那是很低的,至少比滿人低很多,但是漢軍八旗在八旗之中的地位是相當高的,作用也很大。真正掌握高技術兵種的那就是漢軍八旗,比如一些火器之類的。漢八旗的建立就是為了能夠使用火炮等等這些熱兵器,那麼它的部隊番號,當時叫做烏真哈超,實際上指精兵的意思,也指重型精兵。想想看,這樣的八旗兵能不強嗎?

滿八旗善騎射,漢八旗掌握著先進兵器,蒙古八旗那不用說驍勇善戰,標準的戰鬥民族,三者強強聯手,夢幻組合啊。當年流行一句話說,滿兵不過萬,過萬便無敵。當然了,八旗軍厲害,不僅因為他們的配置高,單兵作戰能力強,還跟努爾哈赤創立的利益獎勵機制有關係。總結起來有三點;

第一,工資高,哪怕是最基本的八旗兵,每個兵丁都能分到30畝地,個個都是小地主,你蓋房子也好,你種地也罷,反正都是能換來不少錢,過日子足夠了。

第二,家屬連同優待,一人當兵,全家光榮,只要是陣亡人員的家屬,小孩老婆生老病死,那都是負責到底。

第三,終身福利,沒有陣亡的,只是負了傷的,也不用擔心,回來之後,一輩子國家養著,而且還給各種待遇。一方面,自己可以獲得大量財富,也不用擔心養老問題。另外一方面,老婆孩子的問題一併解決,不愁吃穿,沒有後顧之憂。

八旗軍上了戰場,因為軍隊獎罰分明都將全力拼殺,所以除了讓戰士們奮勇向前的,除了獎還有罰。它的懲罰也非常嚴重,比如說,如果牛錄成員逃跑,負責人沒把他死了的話,最初是整個牛錄是全部殺掉的。如果上面的甲喇負責人陣亡的話,底下的五個牛錄的頭全部要殺掉的。那麼再往上,固山負責人陣亡的話,底下幾個甲喇的負責人都要殺掉,說白了,這就是一個連坐制度,為的是讓大家團結一致殺敵,不要退縮。正是這一獎一罰兩項制度,讓八旗軍隊成為了一支能征善戰,所向披靡的鐵騎之師。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專家:成也八旗,敗也八旗

努爾哈赤征戰大明

公元1618年,努爾哈赤決定出手了。“吾意已決,今歲必徵大明國。”隨後就發佈了著名的討明檄文《告天七大恨》,歷說明朝的七大罪狀,具有強烈的煽動性。第二天,努爾哈赤揮軍西進,八旗軍登臺亮相,次日便拿下了大明遼東重鎮撫順。一週之後,率兵馳援撫順的廣寧總兵及其所部一萬餘人全軍覆沒。這個時候,大明王朝才意識到,戰爭開始了。

八個月之後,公元1619年2月,著名的薩爾滸之戰正式打響。這一戰明朝共出兵11萬之多,而努爾哈赤的八旗兵僅僅只有6萬人。兵力差不多隻有明軍的一半,然而人少不要緊,會打才是關鍵。在八旗軍鐵騎勇猛的攻擊之下,五天之內連破三路明軍,殲滅明軍五萬餘人,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明軍便鎩羽而歸。

薩爾滸之戰是決定性一戰,這個八旗兵付出的傷亡,尤其是陣亡的人員只有幾百人,而明軍當時精兵6萬,基本上損失殆盡了。後來八旗是橫掃遼東,再無敵手。這之後努爾哈赤決定乘勝追擊。

公元1622年,他出兵大明遼東總兵府所在地廣寧,以6萬對14萬。又是一次以少戰多的戰役。不過這次八旗鐵騎依然表現搶眼,這隻雄獅如狂飆一般橫掃遼東地區,攻下廣寧。也是這一戰,八旗鐵騎讓天下之人為之震撼。之後橫掃大順義軍、屢敗關寧鐵騎直至清軍入關問鼎中原,他們都極少嘗過敗績,可謂是所向披靡。

那麼這樣一支令人聞風喪膽的虎狼之師,怎麼後來演變成糜爛之師呢?它是怎麼一步一步走向糜爛的呢?

八旗軍的衰落,實際上並不是到清朝中後期才開始的,當八旗入關以後,清王朝定都北京以後,八旗整個生活和戰鬥的壞境不一樣了。當代企業,比如富士康在大陸腹地做市場競爭開疆拓土的過程中,都會在辦公室或廠房裡貼這樣一個充滿勵志的名言警句:

“戰鬥條件和生活條件一致者勝。”

換句話說就是當年產生八旗悍將雄兵的這個土壤已經不再存在了,這也就應了20世紀偉大的小說家弗蘭茨卡夫卡的那句話:

“戰爭中我流盡鮮血,和平中我寸步難行。”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專家:成也八旗,敗也八旗

八旗軍的糜爛

八旗軍是為了戰爭而組建的,但是仗打完了,到了和平年代了,他們不適應了。所以這個環境變化對八旗軍來說是致命的,為什麼呢?八旗軍原來在他們的祖地,包括在入關征伐的過程中,騎射、戰鬥是他們生活的主旋律,結果到了北京城以後,包括到各地駐防的八旗也是這樣的。因為它的環境閉塞,又沒有具體的作戰任務了,在太平環境中當年讓他們成為優秀士兵、優秀軍官的那個環境,不再存在了,這樣相當於對八旗軍來說,是個釜底抽薪。

不打仗了,八旗軍也就沒事可做了,以前那是論功行賞,現在和平年代了,怎麼辦呢?當時清朝王室有這麼一條規定,八旗子弟只能當皇家的差兒,不允許從事其他職業。那麼,運氣好的當官的有俸祿,運氣不好的那就在家待業,但畢竟是有功之臣啊,不能虧待,沒有事情可做,國家照樣養著,給他們發薪水,這就叫做“鐵桿莊稼”,這個非常有名。那麼,他們的待遇到底怎麼樣呢?就是那些鐵桿莊稼到底怎麼樣呢?

八旗兵的鐵桿莊稼分為坐糧和行糧兩部分。

坐糧就是固定工資,高級兵丁每個月拿4兩銀子,餉米46斛;

馬兵領3兩銀子,餉米46斛;

步兵月工資則是1兩5錢,餉米22斛。

按照專家的考證,清朝的一兩白銀,相當於現在的750塊錢。如此算來的話,一個高級兵丁一個月工資4兩,相當於咱們現在的3000塊錢。看著也不高啊,但要是算上糧食錢,一斤皇糧按照現在每斤2塊錢計算,一斛稻穀大約是130斤左右,46斛就是3980斤,乘以2那就是11960塊錢。加起來一個月什麼都不幹,一萬五,擱現在也可以了。

當然了,還有行糧只是坐糧,這其實就相當於咱們現在的績效獎金,行糧只有在打仗的時候部隊出征才有發放的,每個人每個月可以多得2兩銀子。還有每個季度八旗軍還可以領一次獎金,自己家裡遇上紅白喜事還有固定的補貼,再碰上皇上大喜什麼的,那也有福利。每個兵丁能多領一個月的工資,要把這些都算起來,一個八旗兵什麼都不幹,一年那日子過得也挺不錯了。這個時候,他們的心態就開始發生變化了,慢慢地享樂主義的腐敗思想就在他們心裡邊開始滋生起來。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專家:成也八旗,敗也八旗

八旗軍玩物喪志變紈絝子弟

不是有這麼一句話嗎?叫做“學好不容易,學壞一出溜。”這些驍勇善戰的八旗子弟很快就變成了貪圖享樂的紈絝子弟,以至於到後來產生了一個極其有意思的現象,什麼呢?

清朝初年,為了保持八旗的本色不變,國家就實行了一個政策,把北京內城的漢人全部給驅趕出去,使得真個內城,就成為了八旗自己的一個天下,只有到每天的早晨才會打開城門,放那些小商小販的漢人進城,賣東西也好,做買賣、從事服務行業也罷。等天一黑又把這些人再趕出去。按理來說,這些內城就沒有任何的娛樂設施了,因為那些從事娛樂行業的下等人都被趕到城外去了,那麼八旗子弟有錢也花不出去了,也不知道去哪玩。腐敗這個事情就可以杜絕了吧,但是人一旦有了慾望,想攔都攔不住。

一開始為了防止他們腐化朝廷也想了辦法,直接把所有的娛樂設施、服務人員趕出內城之外不讓他們接觸。但是這根本就攔不住他們,後來就發生了一個非常荒謬的情況,就是一到快天黑關城門的時候,這個城內的好多八旗兵丁就跟著小商小販一塊天黑之前就出城了,等到快天亮第一次開城門的時候,這些人叫倒回城。什麼叫倒回城呢?他們跟著這些小商小販或者是早朝入城這些官員回來了,等於說到晚間就不在內城過夜了。他們就拿著給他們這個俸祿、鐵桿莊稼,晚間就跑到外城去逍遙。

到了後來,玩,就成為了這些八旗子弟的主業,玩雞、遛鳥、鬥蛐蛐、喝茶、唱戲、聞鼻菸,長此以往的玩下去,可就是應了那個詞了,叫做玩物喪志。他們就成了社會的蛀蟲,紈絝子弟的代言人。那麼當時的他們離譜到什麼程度了呢?就是他們都在比誰對生活最講究?誰平時的消費最高?誰過得最有面子?已經完全失去了一種軍人子弟的本色了。

可想而知,已經沒有了軍魂的軍隊還談什麼戰鬥力呢?根本連仗都打不了。

乾隆第四次南巡的時候,在南通校閱,結果大吃一驚。那時候嘉慶也在邊上,那真是皇上來了,來檢閱部隊,那肯定把最精銳的部隊拉出來,好好的把武功呈現到皇上面前。結果一看,乾隆大吃一驚,射箭箭落地,連靶子都射不到,騎兵騎馬都會掉下來,可見這支部隊到了什麼樣的程度了。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專家:成也八旗,敗也八旗

乾隆皇帝對八旗大失所望

眼見著曾經創造輝煌的八旗兵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清朝王室也很心痛啊。所以當時他們想盡了辦法,相繼出臺了不少政策,希望可以讓他們重振雄風。比方說,朝廷特意劃出了幾塊牧場,作為八旗子弟進行演習騎馬射箭的地方,用意雖然是好的,但是八旗子弟根本不領情啊,沒人響應。後來還有更加過分的事。

有些八旗子弟把自家的馬都賣了,你說馬都賣了,還談什麼騎馬射箭的事呢?那麼他們為什麼賣馬呢?倒不如說想逃避訓練。其實就是為了換錢,有了錢才可以繼續吃喝玩樂。長時間這麼搞下去,那就導致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後果;

滿洲八旗到了第二代基本上沒有多少騎兵了。後來徵蒙古,主要用蒙古八旗打先鋒,滿洲八旗炮兵或者是一些步兵是可以的,它已經沒有多少騎兵了。這麼看來,這個政策顯然是行不通的,所以到了乾隆年間,清王朝又想了個辦法,那就是動員這些人回東北老家,直接把他們趕回去,幹什麼呢?

讓他們開荒漁獵,憶苦思甜,好好反省吧。那麼效果怎麼樣呢?

大多數人又待不住,乾脆就把地賣給那些漢族人民了,然後拿著錢再跑回北京。當然他們在北京已經是被除了籍的,等於說銷了戶口的,回來他們投親靠友,然後再運用各種關係,想辦法再給自個上個戶口,再在八旗裡登記。

所以說從乾隆開始到嘉慶年間,回到滿洲故地的政策是完全失敗的。這些人不幹,朝廷只能是繼續養著他們了。誰也沒想到,就這麼養著養著就養出了大問題了,到了乾隆年間以後,整個八旗軍已經沒有什麼戰鬥力了,一旦遇到國家危機的時候,它那種弊端立刻顯露無疑。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專家:成也八旗,敗也八旗

八旗軍上戰場逃跑並搶掠圓明園珍寶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當時駐防在廣州的八旗兵毫無戰鬥力,仗都沒打直接跑了。眼見著清軍節節敗退,道光皇帝急了。要求全國調兵,這其中包括京師八旗當中的一萬多人,結果怎麼樣呢?

天下奇景,八旗兵已經到了無法行軍的地步,但是皇上的命令不可違啊,怎麼辦呢?

沿路抓民夫,把老白姓家的門板卸下來,四個民夫抬一個門板,然後八旗兵躺在上頭,就這麼行軍。打仗的人還得靠著不打仗的老百姓給抬過去,真是滑天下之大稽。然後,更可笑的還在後面,最後戰績一統計,真正戰死的八旗兵一千人不到,逃跑的,按照逃兵處罰的超過一萬人,實在是可悲可嘆啊。

到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就出現了更加誇張的事,在抵抗外敵的作戰之中,八旗沒發揮什麼作用。反而是戰爭之後,當時內務府派人到處去抓這些旗兵,原因是什麼呢?

就是這些八旗兵在英法聯軍走了之後,又參加了對圓明園的搶掠。結果從他們家中搜出了十幾萬件圓明園的各種各樣珍寶。國家危難,八旗兵還在這趁火打劫,簡直是十惡不赦。說八旗軍毀了清王朝,這個也有道理。其實就是作,把清王朝給作死了。

"

清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它曾經十分地輝煌過,一統中原,戰無不勝。但是同時它也有著非常落魄的時候,喪權辱國、落後捱打,短短兩百年的時間,清王朝怎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呢?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專家:成也八旗,敗也八旗

有專家總結了一句話叫做“成也八旗,敗也八旗”。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八旗制度是清朝非常有特色的一種軍事制度。那麼,它是怎麼樣幫助清朝在短時間內定鼎中原的?清王朝又是怎麼毀在八旗手上呢?

首先,應該瞭解一下這支軍隊的創始人,誰呢?他就是後金的開國皇帝,清朝的奠基者-努爾哈赤。我們知道努爾哈赤是女真族人,那麼女真族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民族呢?

它應該是起於東胡或者肅慎,是我國北方一個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這個民族在歷史上曾經有兩次建立了強大的軍事集團。一次就是金朝,當時由完顏阿骨打率領他的部族向南進軍,最後建立了金王朝。這個金王朝在當時就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文明程度。女真族雖然很厲害,但是它最終還是沒有幹過元朝,入關之後女真族有一部分直接就戰死了。還有一部分呢,慢慢融入到了中華民族的大家庭,留在了東北,成為了“留守兒童”。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專家:成也八旗,敗也八旗

努爾哈赤的成長曆程

那麼努爾哈赤呢,他的童年是很悲慘的,額娘去世的又早,後媽又刻薄,努爾哈赤剛剛成年就被趕出了家門自力更生,艱難度日,到了二十來歲的時候自己的父親和爺爺也都被明軍給殺掉了,至親都沒有了。但是努爾哈赤還有乾親,一個很厲害的乾爹,那就是明朝大將李成樑。對於李成樑大家可能不瞭解,在當時有一句話:

“東南戚繼光,東北李成樑”

能與戚繼光並列,可想而知他的軍事實力,也是非常之強悍的,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李成樑縱橫北方邊塞四十餘年,是屢破豪強,力壓北方遊牧部落,拓疆近千里,可以說是戰功赫赫。

因為有這麼一個了不起的乾爹,努爾哈赤也就混上了一官半職,成為了建州指揮使。雖然說只是一個地方官,可是朝廷給他的權力可不小。但是明朝對他可以說是讓他高度自治,他自己管理下屬那些部落人員。儘管有乾爹罩著,又有權力在手。但是努爾哈赤心裡邊還是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個女真人,更沒有忘記自己的父親和祖父,都是慘死在明軍手上的。所以他一直想著要復仇,終於讓他等到了一個機會。

因為明朝進行了著名的抗倭援朝戰爭,利用這個機會努爾哈赤把力量發展起來了。按現在的講法,他就自己想另立一個山頭,另一個政權。在這種情況下他就建立了軍政合一的八旗制度。當時他的人還不是特別多,所以還沒有八旗,而是從“牛錄”開始的。

牛錄本身就起源於狩獵民族的一種生產小集體,大家會一起去狩獵,這樣收穫多一點就組成了一個牛錄。努爾哈赤很聰明,他把牛錄製度進行了巧妙的改編,讓它從一個狩獵的團隊演變成了一個獨立的生產、生活、作戰部隊。當時喊出的口號就是“兵民合一,全民皆兵”。意思是把一個人所有的生活和作戰都結合到一起,用我們現在的話講就等於說把人包了下來。個人如果戰死了,其妻子兒女,這個牛錄替你管,所以出去打仗的人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接下來還設置了“包衣”這樣的單位,他們不光做勤務,還要負責為軍人種地、捕魚,負責後勤供應。這個高度一體化的制度形成之後,藉助勇猛高效的優勢,很快就在明軍的作戰當中體現出來了。軍事上的不斷勝利,使得努爾哈赤的名聲是越傳越廣,不少人都來投奔他了。這個時候光靠牛錄這一編制已經不夠了。所以努爾哈赤又擴大了幾級編制。當時是這麼規定的;五牛錄是一甲喇,五甲喇是一固山,固山之上就是旗了,這個時候開始有旗的概念了。不過當時還是隻有四旗,黃、白、紅、藍。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專家:成也八旗,敗也八旗

努爾哈赤創建八旗軍

公元1615年,努爾哈赤的隊伍差不多已經壯大到六萬人了,這個時候才又增加了四個旗,鑲黃、鑲白、鑲紅、鑲藍。當時努爾哈赤是正黃旗和鑲黃旗的旗主、正紅旗和鑲紅旗的旗主是他的次子代善、他的第八個兒子也就是清朝的開國皇帝皇太極,是正白旗旗主、他的孫子杜度則是鑲白旗旗主、他的第五個兒子莽古爾泰則是正藍旗的旗主、鑲藍旗主是努爾哈赤的弟弟舒爾哈齊的次子阿敏。這就是滿洲八旗的起源,八旗之下還有三個分支,那就是滿洲八旗、漢八旗和蒙古八旗。

事實上努爾哈赤在發展自己勢力的過程當中,採取了非常開明包容的策略,只要是願意來投奔他的,無論什麼民族的,他都願意接納,並且還給出同等的地位。慢慢地,在努爾哈赤的旗下就有了三大族群,滿族、蒙古族、漢族,所以現在所謂的八旗實際上指的是滿族八旗、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另外有一點超乎我們大多數人的想象,我們一直覺得漢族在清朝地位那是很低的,至少比滿人低很多,但是漢軍八旗在八旗之中的地位是相當高的,作用也很大。真正掌握高技術兵種的那就是漢軍八旗,比如一些火器之類的。漢八旗的建立就是為了能夠使用火炮等等這些熱兵器,那麼它的部隊番號,當時叫做烏真哈超,實際上指精兵的意思,也指重型精兵。想想看,這樣的八旗兵能不強嗎?

滿八旗善騎射,漢八旗掌握著先進兵器,蒙古八旗那不用說驍勇善戰,標準的戰鬥民族,三者強強聯手,夢幻組合啊。當年流行一句話說,滿兵不過萬,過萬便無敵。當然了,八旗軍厲害,不僅因為他們的配置高,單兵作戰能力強,還跟努爾哈赤創立的利益獎勵機制有關係。總結起來有三點;

第一,工資高,哪怕是最基本的八旗兵,每個兵丁都能分到30畝地,個個都是小地主,你蓋房子也好,你種地也罷,反正都是能換來不少錢,過日子足夠了。

第二,家屬連同優待,一人當兵,全家光榮,只要是陣亡人員的家屬,小孩老婆生老病死,那都是負責到底。

第三,終身福利,沒有陣亡的,只是負了傷的,也不用擔心,回來之後,一輩子國家養著,而且還給各種待遇。一方面,自己可以獲得大量財富,也不用擔心養老問題。另外一方面,老婆孩子的問題一併解決,不愁吃穿,沒有後顧之憂。

八旗軍上了戰場,因為軍隊獎罰分明都將全力拼殺,所以除了讓戰士們奮勇向前的,除了獎還有罰。它的懲罰也非常嚴重,比如說,如果牛錄成員逃跑,負責人沒把他死了的話,最初是整個牛錄是全部殺掉的。如果上面的甲喇負責人陣亡的話,底下的五個牛錄的頭全部要殺掉的。那麼再往上,固山負責人陣亡的話,底下幾個甲喇的負責人都要殺掉,說白了,這就是一個連坐制度,為的是讓大家團結一致殺敵,不要退縮。正是這一獎一罰兩項制度,讓八旗軍隊成為了一支能征善戰,所向披靡的鐵騎之師。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專家:成也八旗,敗也八旗

努爾哈赤征戰大明

公元1618年,努爾哈赤決定出手了。“吾意已決,今歲必徵大明國。”隨後就發佈了著名的討明檄文《告天七大恨》,歷說明朝的七大罪狀,具有強烈的煽動性。第二天,努爾哈赤揮軍西進,八旗軍登臺亮相,次日便拿下了大明遼東重鎮撫順。一週之後,率兵馳援撫順的廣寧總兵及其所部一萬餘人全軍覆沒。這個時候,大明王朝才意識到,戰爭開始了。

八個月之後,公元1619年2月,著名的薩爾滸之戰正式打響。這一戰明朝共出兵11萬之多,而努爾哈赤的八旗兵僅僅只有6萬人。兵力差不多隻有明軍的一半,然而人少不要緊,會打才是關鍵。在八旗軍鐵騎勇猛的攻擊之下,五天之內連破三路明軍,殲滅明軍五萬餘人,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明軍便鎩羽而歸。

薩爾滸之戰是決定性一戰,這個八旗兵付出的傷亡,尤其是陣亡的人員只有幾百人,而明軍當時精兵6萬,基本上損失殆盡了。後來八旗是橫掃遼東,再無敵手。這之後努爾哈赤決定乘勝追擊。

公元1622年,他出兵大明遼東總兵府所在地廣寧,以6萬對14萬。又是一次以少戰多的戰役。不過這次八旗鐵騎依然表現搶眼,這隻雄獅如狂飆一般橫掃遼東地區,攻下廣寧。也是這一戰,八旗鐵騎讓天下之人為之震撼。之後橫掃大順義軍、屢敗關寧鐵騎直至清軍入關問鼎中原,他們都極少嘗過敗績,可謂是所向披靡。

那麼這樣一支令人聞風喪膽的虎狼之師,怎麼後來演變成糜爛之師呢?它是怎麼一步一步走向糜爛的呢?

八旗軍的衰落,實際上並不是到清朝中後期才開始的,當八旗入關以後,清王朝定都北京以後,八旗整個生活和戰鬥的壞境不一樣了。當代企業,比如富士康在大陸腹地做市場競爭開疆拓土的過程中,都會在辦公室或廠房裡貼這樣一個充滿勵志的名言警句:

“戰鬥條件和生活條件一致者勝。”

換句話說就是當年產生八旗悍將雄兵的這個土壤已經不再存在了,這也就應了20世紀偉大的小說家弗蘭茨卡夫卡的那句話:

“戰爭中我流盡鮮血,和平中我寸步難行。”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專家:成也八旗,敗也八旗

八旗軍的糜爛

八旗軍是為了戰爭而組建的,但是仗打完了,到了和平年代了,他們不適應了。所以這個環境變化對八旗軍來說是致命的,為什麼呢?八旗軍原來在他們的祖地,包括在入關征伐的過程中,騎射、戰鬥是他們生活的主旋律,結果到了北京城以後,包括到各地駐防的八旗也是這樣的。因為它的環境閉塞,又沒有具體的作戰任務了,在太平環境中當年讓他們成為優秀士兵、優秀軍官的那個環境,不再存在了,這樣相當於對八旗軍來說,是個釜底抽薪。

不打仗了,八旗軍也就沒事可做了,以前那是論功行賞,現在和平年代了,怎麼辦呢?當時清朝王室有這麼一條規定,八旗子弟只能當皇家的差兒,不允許從事其他職業。那麼,運氣好的當官的有俸祿,運氣不好的那就在家待業,但畢竟是有功之臣啊,不能虧待,沒有事情可做,國家照樣養著,給他們發薪水,這就叫做“鐵桿莊稼”,這個非常有名。那麼,他們的待遇到底怎麼樣呢?就是那些鐵桿莊稼到底怎麼樣呢?

八旗兵的鐵桿莊稼分為坐糧和行糧兩部分。

坐糧就是固定工資,高級兵丁每個月拿4兩銀子,餉米46斛;

馬兵領3兩銀子,餉米46斛;

步兵月工資則是1兩5錢,餉米22斛。

按照專家的考證,清朝的一兩白銀,相當於現在的750塊錢。如此算來的話,一個高級兵丁一個月工資4兩,相當於咱們現在的3000塊錢。看著也不高啊,但要是算上糧食錢,一斤皇糧按照現在每斤2塊錢計算,一斛稻穀大約是130斤左右,46斛就是3980斤,乘以2那就是11960塊錢。加起來一個月什麼都不幹,一萬五,擱現在也可以了。

當然了,還有行糧只是坐糧,這其實就相當於咱們現在的績效獎金,行糧只有在打仗的時候部隊出征才有發放的,每個人每個月可以多得2兩銀子。還有每個季度八旗軍還可以領一次獎金,自己家裡遇上紅白喜事還有固定的補貼,再碰上皇上大喜什麼的,那也有福利。每個兵丁能多領一個月的工資,要把這些都算起來,一個八旗兵什麼都不幹,一年那日子過得也挺不錯了。這個時候,他們的心態就開始發生變化了,慢慢地享樂主義的腐敗思想就在他們心裡邊開始滋生起來。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專家:成也八旗,敗也八旗

八旗軍玩物喪志變紈絝子弟

不是有這麼一句話嗎?叫做“學好不容易,學壞一出溜。”這些驍勇善戰的八旗子弟很快就變成了貪圖享樂的紈絝子弟,以至於到後來產生了一個極其有意思的現象,什麼呢?

清朝初年,為了保持八旗的本色不變,國家就實行了一個政策,把北京內城的漢人全部給驅趕出去,使得真個內城,就成為了八旗自己的一個天下,只有到每天的早晨才會打開城門,放那些小商小販的漢人進城,賣東西也好,做買賣、從事服務行業也罷。等天一黑又把這些人再趕出去。按理來說,這些內城就沒有任何的娛樂設施了,因為那些從事娛樂行業的下等人都被趕到城外去了,那麼八旗子弟有錢也花不出去了,也不知道去哪玩。腐敗這個事情就可以杜絕了吧,但是人一旦有了慾望,想攔都攔不住。

一開始為了防止他們腐化朝廷也想了辦法,直接把所有的娛樂設施、服務人員趕出內城之外不讓他們接觸。但是這根本就攔不住他們,後來就發生了一個非常荒謬的情況,就是一到快天黑關城門的時候,這個城內的好多八旗兵丁就跟著小商小販一塊天黑之前就出城了,等到快天亮第一次開城門的時候,這些人叫倒回城。什麼叫倒回城呢?他們跟著這些小商小販或者是早朝入城這些官員回來了,等於說到晚間就不在內城過夜了。他們就拿著給他們這個俸祿、鐵桿莊稼,晚間就跑到外城去逍遙。

到了後來,玩,就成為了這些八旗子弟的主業,玩雞、遛鳥、鬥蛐蛐、喝茶、唱戲、聞鼻菸,長此以往的玩下去,可就是應了那個詞了,叫做玩物喪志。他們就成了社會的蛀蟲,紈絝子弟的代言人。那麼當時的他們離譜到什麼程度了呢?就是他們都在比誰對生活最講究?誰平時的消費最高?誰過得最有面子?已經完全失去了一種軍人子弟的本色了。

可想而知,已經沒有了軍魂的軍隊還談什麼戰鬥力呢?根本連仗都打不了。

乾隆第四次南巡的時候,在南通校閱,結果大吃一驚。那時候嘉慶也在邊上,那真是皇上來了,來檢閱部隊,那肯定把最精銳的部隊拉出來,好好的把武功呈現到皇上面前。結果一看,乾隆大吃一驚,射箭箭落地,連靶子都射不到,騎兵騎馬都會掉下來,可見這支部隊到了什麼樣的程度了。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專家:成也八旗,敗也八旗

乾隆皇帝對八旗大失所望

眼見著曾經創造輝煌的八旗兵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清朝王室也很心痛啊。所以當時他們想盡了辦法,相繼出臺了不少政策,希望可以讓他們重振雄風。比方說,朝廷特意劃出了幾塊牧場,作為八旗子弟進行演習騎馬射箭的地方,用意雖然是好的,但是八旗子弟根本不領情啊,沒人響應。後來還有更加過分的事。

有些八旗子弟把自家的馬都賣了,你說馬都賣了,還談什麼騎馬射箭的事呢?那麼他們為什麼賣馬呢?倒不如說想逃避訓練。其實就是為了換錢,有了錢才可以繼續吃喝玩樂。長時間這麼搞下去,那就導致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後果;

滿洲八旗到了第二代基本上沒有多少騎兵了。後來徵蒙古,主要用蒙古八旗打先鋒,滿洲八旗炮兵或者是一些步兵是可以的,它已經沒有多少騎兵了。這麼看來,這個政策顯然是行不通的,所以到了乾隆年間,清王朝又想了個辦法,那就是動員這些人回東北老家,直接把他們趕回去,幹什麼呢?

讓他們開荒漁獵,憶苦思甜,好好反省吧。那麼效果怎麼樣呢?

大多數人又待不住,乾脆就把地賣給那些漢族人民了,然後拿著錢再跑回北京。當然他們在北京已經是被除了籍的,等於說銷了戶口的,回來他們投親靠友,然後再運用各種關係,想辦法再給自個上個戶口,再在八旗裡登記。

所以說從乾隆開始到嘉慶年間,回到滿洲故地的政策是完全失敗的。這些人不幹,朝廷只能是繼續養著他們了。誰也沒想到,就這麼養著養著就養出了大問題了,到了乾隆年間以後,整個八旗軍已經沒有什麼戰鬥力了,一旦遇到國家危機的時候,它那種弊端立刻顯露無疑。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專家:成也八旗,敗也八旗

八旗軍上戰場逃跑並搶掠圓明園珍寶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當時駐防在廣州的八旗兵毫無戰鬥力,仗都沒打直接跑了。眼見著清軍節節敗退,道光皇帝急了。要求全國調兵,這其中包括京師八旗當中的一萬多人,結果怎麼樣呢?

天下奇景,八旗兵已經到了無法行軍的地步,但是皇上的命令不可違啊,怎麼辦呢?

沿路抓民夫,把老白姓家的門板卸下來,四個民夫抬一個門板,然後八旗兵躺在上頭,就這麼行軍。打仗的人還得靠著不打仗的老百姓給抬過去,真是滑天下之大稽。然後,更可笑的還在後面,最後戰績一統計,真正戰死的八旗兵一千人不到,逃跑的,按照逃兵處罰的超過一萬人,實在是可悲可嘆啊。

到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就出現了更加誇張的事,在抵抗外敵的作戰之中,八旗沒發揮什麼作用。反而是戰爭之後,當時內務府派人到處去抓這些旗兵,原因是什麼呢?

就是這些八旗兵在英法聯軍走了之後,又參加了對圓明園的搶掠。結果從他們家中搜出了十幾萬件圓明園的各種各樣珍寶。國家危難,八旗兵還在這趁火打劫,簡直是十惡不赦。說八旗軍毀了清王朝,這個也有道理。其實就是作,把清王朝給作死了。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專家:成也八旗,敗也八旗

當然八旗兵自己也沒有撈到什麼好處,最後清朝滅亡。到了北洋軍閥時期,這幫人徹底解散了,國家福利不可能再給他了,最後徹底的消亡在了歷史的舞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