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

天聰十年(公元1636年),也是崇禎九年。皇太極在瀋陽,也就是當時的盛京,祭告天地,建國號大清。在這場規模盛大的"開國大典"上,東北諸族、蒙古一些部落皆跪地俯首歡呼,只有兩個人拒不跪拜。這兩個人是朝鮮使臣羅德憲和李廓,面對皇太極的淫威,兩人將生死置之度外,淡然地說:"臣墮地之初, 只聞有大明天子耳……今乃服事胡虜, 偷安僅存, 縱延晷刻, 其於祖宗何, 其於天下何, 其於後世何?"這兩個頂天立地的朝鮮使者,堅定地認為,天下只有一個天子,就是大明天子。其實不僅朝鮮使臣這樣想,當時的大明億萬臣民,打死也想不到,東北一隅的滿清,能以二十幾萬的民力,奪取大明的天下,成為天下之主。滿清是怎樣一步步取得對明作戰的勝利,最終入關稱雄呢?且看下文,一起了滿清的東北征服史。

"

天聰十年(公元1636年),也是崇禎九年。皇太極在瀋陽,也就是當時的盛京,祭告天地,建國號大清。在這場規模盛大的"開國大典"上,東北諸族、蒙古一些部落皆跪地俯首歡呼,只有兩個人拒不跪拜。這兩個人是朝鮮使臣羅德憲和李廓,面對皇太極的淫威,兩人將生死置之度外,淡然地說:"臣墮地之初, 只聞有大明天子耳……今乃服事胡虜, 偷安僅存, 縱延晷刻, 其於祖宗何, 其於天下何, 其於後世何?"這兩個頂天立地的朝鮮使者,堅定地認為,天下只有一個天子,就是大明天子。其實不僅朝鮮使臣這樣想,當時的大明億萬臣民,打死也想不到,東北一隅的滿清,能以二十幾萬的民力,奪取大明的天下,成為天下之主。滿清是怎樣一步步取得對明作戰的勝利,最終入關稱雄呢?且看下文,一起了滿清的東北征服史。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一、從十三幅遺甲起兵到一統東北,滿清的東北征服史

明代的遼東,諸部並立,明廷奉行扶弱滅強的對策,有部族強大,就及時聯合小部族剿滅,努爾哈赤的父親和祖父,就是死在明軍的亂刀之下,努爾哈赤以此為由,憑藉家族遺留下的十三幅甲冑,起兵抗明。

"

天聰十年(公元1636年),也是崇禎九年。皇太極在瀋陽,也就是當時的盛京,祭告天地,建國號大清。在這場規模盛大的"開國大典"上,東北諸族、蒙古一些部落皆跪地俯首歡呼,只有兩個人拒不跪拜。這兩個人是朝鮮使臣羅德憲和李廓,面對皇太極的淫威,兩人將生死置之度外,淡然地說:"臣墮地之初, 只聞有大明天子耳……今乃服事胡虜, 偷安僅存, 縱延晷刻, 其於祖宗何, 其於天下何, 其於後世何?"這兩個頂天立地的朝鮮使者,堅定地認為,天下只有一個天子,就是大明天子。其實不僅朝鮮使臣這樣想,當時的大明億萬臣民,打死也想不到,東北一隅的滿清,能以二十幾萬的民力,奪取大明的天下,成為天下之主。滿清是怎樣一步步取得對明作戰的勝利,最終入關稱雄呢?且看下文,一起了滿清的東北征服史。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一、從十三幅遺甲起兵到一統東北,滿清的東北征服史

明代的遼東,諸部並立,明廷奉行扶弱滅強的對策,有部族強大,就及時聯合小部族剿滅,努爾哈赤的父親和祖父,就是死在明軍的亂刀之下,努爾哈赤以此為由,憑藉家族遺留下的十三幅甲冑,起兵抗明。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剛開始勢力尚小的努爾哈赤,還不敢正面與明軍對抗,於是就先近後遠,藉著為父報仇之名號,攻打周邊的部族,勢力逐漸強大,努爾哈赤憑藉天賦異稟的領導才能,開始了統一東北諸部的進程。

萬曆十一年(1583年),努爾哈赤踏上他起兵的第一步——攻打尼堪外蘭,為慘死的父親和祖父報仇。

經過五年的征戰,努爾哈赤已經將建州女真五個部收入麾下。之後,努爾哈赤將視野放大到整個東北,先後征服了哈達、輝發、烏拉、葉赫四部。

"

天聰十年(公元1636年),也是崇禎九年。皇太極在瀋陽,也就是當時的盛京,祭告天地,建國號大清。在這場規模盛大的"開國大典"上,東北諸族、蒙古一些部落皆跪地俯首歡呼,只有兩個人拒不跪拜。這兩個人是朝鮮使臣羅德憲和李廓,面對皇太極的淫威,兩人將生死置之度外,淡然地說:"臣墮地之初, 只聞有大明天子耳……今乃服事胡虜, 偷安僅存, 縱延晷刻, 其於祖宗何, 其於天下何, 其於後世何?"這兩個頂天立地的朝鮮使者,堅定地認為,天下只有一個天子,就是大明天子。其實不僅朝鮮使臣這樣想,當時的大明億萬臣民,打死也想不到,東北一隅的滿清,能以二十幾萬的民力,奪取大明的天下,成為天下之主。滿清是怎樣一步步取得對明作戰的勝利,最終入關稱雄呢?且看下文,一起了滿清的東北征服史。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一、從十三幅遺甲起兵到一統東北,滿清的東北征服史

明代的遼東,諸部並立,明廷奉行扶弱滅強的對策,有部族強大,就及時聯合小部族剿滅,努爾哈赤的父親和祖父,就是死在明軍的亂刀之下,努爾哈赤以此為由,憑藉家族遺留下的十三幅甲冑,起兵抗明。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剛開始勢力尚小的努爾哈赤,還不敢正面與明軍對抗,於是就先近後遠,藉著為父報仇之名號,攻打周邊的部族,勢力逐漸強大,努爾哈赤憑藉天賦異稟的領導才能,開始了統一東北諸部的進程。

萬曆十一年(1583年),努爾哈赤踏上他起兵的第一步——攻打尼堪外蘭,為慘死的父親和祖父報仇。

經過五年的征戰,努爾哈赤已經將建州女真五個部收入麾下。之後,努爾哈赤將視野放大到整個東北,先後征服了哈達、輝發、烏拉、葉赫四部。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努爾哈赤創立八旗制度,兵民合一,指揮靈便,同時賞罰分明,民皆樂戰。作為首領的努爾哈赤不僅善於領,同樣作戰勇敢,經常身先士卒,不避艱險。

"

天聰十年(公元1636年),也是崇禎九年。皇太極在瀋陽,也就是當時的盛京,祭告天地,建國號大清。在這場規模盛大的"開國大典"上,東北諸族、蒙古一些部落皆跪地俯首歡呼,只有兩個人拒不跪拜。這兩個人是朝鮮使臣羅德憲和李廓,面對皇太極的淫威,兩人將生死置之度外,淡然地說:"臣墮地之初, 只聞有大明天子耳……今乃服事胡虜, 偷安僅存, 縱延晷刻, 其於祖宗何, 其於天下何, 其於後世何?"這兩個頂天立地的朝鮮使者,堅定地認為,天下只有一個天子,就是大明天子。其實不僅朝鮮使臣這樣想,當時的大明億萬臣民,打死也想不到,東北一隅的滿清,能以二十幾萬的民力,奪取大明的天下,成為天下之主。滿清是怎樣一步步取得對明作戰的勝利,最終入關稱雄呢?且看下文,一起了滿清的東北征服史。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一、從十三幅遺甲起兵到一統東北,滿清的東北征服史

明代的遼東,諸部並立,明廷奉行扶弱滅強的對策,有部族強大,就及時聯合小部族剿滅,努爾哈赤的父親和祖父,就是死在明軍的亂刀之下,努爾哈赤以此為由,憑藉家族遺留下的十三幅甲冑,起兵抗明。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剛開始勢力尚小的努爾哈赤,還不敢正面與明軍對抗,於是就先近後遠,藉著為父報仇之名號,攻打周邊的部族,勢力逐漸強大,努爾哈赤憑藉天賦異稟的領導才能,開始了統一東北諸部的進程。

萬曆十一年(1583年),努爾哈赤踏上他起兵的第一步——攻打尼堪外蘭,為慘死的父親和祖父報仇。

經過五年的征戰,努爾哈赤已經將建州女真五個部收入麾下。之後,努爾哈赤將視野放大到整個東北,先後征服了哈達、輝發、烏拉、葉赫四部。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努爾哈赤創立八旗制度,兵民合一,指揮靈便,同時賞罰分明,民皆樂戰。作為首領的努爾哈赤不僅善於領,同樣作戰勇敢,經常身先士卒,不避艱險。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努爾哈赤像

《太祖高皇帝實錄》記載了這樣一個小片段:"太祖乘屋而射,敵兵鄂爾果尼射太祖,貫胄中首,拔箭反射,殪其一人。羅科射太祖,穿甲中項,拔箭鏃卷,血肉迸落,拄弓徐下。"

記載的是努爾哈赤在攻打翁科洛城時,親臨陣前射殺敵人。突然,努爾哈赤中了守城士兵鄂爾果尼射來的利箭,箭頭穿過頭盔,深入額頭半指之深,努爾哈赤毫不猶豫拔出箭,搭上弓箭就射出去,射中一個靠近的敵軍,中箭後血流不止,他依然奮勇殺敵,毫不退縮。守城的科羅又一箭射中了他,箭頭穿透了護頸的鎖子甲,深入脖頸,努爾哈赤咬牙將箭頭拔出,箭頭上的倒鉤,活生生將一塊皮肉帶下,當場血流如注,部眾前來營救,他還是揮手遣散了護衛,自己用弓當柺杖支撐著,鎮定離開前線。戰鬥勝利後,眾人活捉了射中努爾哈赤的鄂爾果尼和科羅,部下都氣憤的要處死這兩個人,努爾哈赤卻又勸說,兩軍作戰,各為其主,都是為了勝利,今天他們為主人射我,如果跟隨了我,難道就不能為我去射別人嗎?最終將這兩個壯士收入麾下,還任命二人當了管理三百戶的佐領。

"

天聰十年(公元1636年),也是崇禎九年。皇太極在瀋陽,也就是當時的盛京,祭告天地,建國號大清。在這場規模盛大的"開國大典"上,東北諸族、蒙古一些部落皆跪地俯首歡呼,只有兩個人拒不跪拜。這兩個人是朝鮮使臣羅德憲和李廓,面對皇太極的淫威,兩人將生死置之度外,淡然地說:"臣墮地之初, 只聞有大明天子耳……今乃服事胡虜, 偷安僅存, 縱延晷刻, 其於祖宗何, 其於天下何, 其於後世何?"這兩個頂天立地的朝鮮使者,堅定地認為,天下只有一個天子,就是大明天子。其實不僅朝鮮使臣這樣想,當時的大明億萬臣民,打死也想不到,東北一隅的滿清,能以二十幾萬的民力,奪取大明的天下,成為天下之主。滿清是怎樣一步步取得對明作戰的勝利,最終入關稱雄呢?且看下文,一起了滿清的東北征服史。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一、從十三幅遺甲起兵到一統東北,滿清的東北征服史

明代的遼東,諸部並立,明廷奉行扶弱滅強的對策,有部族強大,就及時聯合小部族剿滅,努爾哈赤的父親和祖父,就是死在明軍的亂刀之下,努爾哈赤以此為由,憑藉家族遺留下的十三幅甲冑,起兵抗明。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剛開始勢力尚小的努爾哈赤,還不敢正面與明軍對抗,於是就先近後遠,藉著為父報仇之名號,攻打周邊的部族,勢力逐漸強大,努爾哈赤憑藉天賦異稟的領導才能,開始了統一東北諸部的進程。

萬曆十一年(1583年),努爾哈赤踏上他起兵的第一步——攻打尼堪外蘭,為慘死的父親和祖父報仇。

經過五年的征戰,努爾哈赤已經將建州女真五個部收入麾下。之後,努爾哈赤將視野放大到整個東北,先後征服了哈達、輝發、烏拉、葉赫四部。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努爾哈赤創立八旗制度,兵民合一,指揮靈便,同時賞罰分明,民皆樂戰。作為首領的努爾哈赤不僅善於領,同樣作戰勇敢,經常身先士卒,不避艱險。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努爾哈赤像

《太祖高皇帝實錄》記載了這樣一個小片段:"太祖乘屋而射,敵兵鄂爾果尼射太祖,貫胄中首,拔箭反射,殪其一人。羅科射太祖,穿甲中項,拔箭鏃卷,血肉迸落,拄弓徐下。"

記載的是努爾哈赤在攻打翁科洛城時,親臨陣前射殺敵人。突然,努爾哈赤中了守城士兵鄂爾果尼射來的利箭,箭頭穿過頭盔,深入額頭半指之深,努爾哈赤毫不猶豫拔出箭,搭上弓箭就射出去,射中一個靠近的敵軍,中箭後血流不止,他依然奮勇殺敵,毫不退縮。守城的科羅又一箭射中了他,箭頭穿透了護頸的鎖子甲,深入脖頸,努爾哈赤咬牙將箭頭拔出,箭頭上的倒鉤,活生生將一塊皮肉帶下,當場血流如注,部眾前來營救,他還是揮手遣散了護衛,自己用弓當柺杖支撐著,鎮定離開前線。戰鬥勝利後,眾人活捉了射中努爾哈赤的鄂爾果尼和科羅,部下都氣憤的要處死這兩個人,努爾哈赤卻又勸說,兩軍作戰,各為其主,都是為了勝利,今天他們為主人射我,如果跟隨了我,難道就不能為我去射別人嗎?最終將這兩個壯士收入麾下,還任命二人當了管理三百戶的佐領。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由此可知努爾哈赤之用兵才能,不僅善於作戰,更善於攻心。

經統計,努爾哈赤通過一系列的對外戰爭,一共俘獲了周邊四五十萬人口,帶回遼東,編入戶籍,撥地種田,暗蓄力量。繼任的皇太極,在征服東北諸部的過程中,同樣是不斷匯聚人口,凝聚力量。

皇太極曾言:"金銀布帛雖多得不足喜,惟多得人為可喜耳。金銀幣帛用之有盡,如收得一二賢能之人,堪為國家之助,其利賴寧有窮也?"(《清太宗實錄》卷6)

由此可知,後金和之前的女真強部是不一樣的,不是僅妄圖掠奪大明之金銀寶物,然後回去過安穩日子,遇到天災人禍,過不下去了,就再次起兵南犯。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一開始,就心懷異志。

"

天聰十年(公元1636年),也是崇禎九年。皇太極在瀋陽,也就是當時的盛京,祭告天地,建國號大清。在這場規模盛大的"開國大典"上,東北諸族、蒙古一些部落皆跪地俯首歡呼,只有兩個人拒不跪拜。這兩個人是朝鮮使臣羅德憲和李廓,面對皇太極的淫威,兩人將生死置之度外,淡然地說:"臣墮地之初, 只聞有大明天子耳……今乃服事胡虜, 偷安僅存, 縱延晷刻, 其於祖宗何, 其於天下何, 其於後世何?"這兩個頂天立地的朝鮮使者,堅定地認為,天下只有一個天子,就是大明天子。其實不僅朝鮮使臣這樣想,當時的大明億萬臣民,打死也想不到,東北一隅的滿清,能以二十幾萬的民力,奪取大明的天下,成為天下之主。滿清是怎樣一步步取得對明作戰的勝利,最終入關稱雄呢?且看下文,一起了滿清的東北征服史。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一、從十三幅遺甲起兵到一統東北,滿清的東北征服史

明代的遼東,諸部並立,明廷奉行扶弱滅強的對策,有部族強大,就及時聯合小部族剿滅,努爾哈赤的父親和祖父,就是死在明軍的亂刀之下,努爾哈赤以此為由,憑藉家族遺留下的十三幅甲冑,起兵抗明。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剛開始勢力尚小的努爾哈赤,還不敢正面與明軍對抗,於是就先近後遠,藉著為父報仇之名號,攻打周邊的部族,勢力逐漸強大,努爾哈赤憑藉天賦異稟的領導才能,開始了統一東北諸部的進程。

萬曆十一年(1583年),努爾哈赤踏上他起兵的第一步——攻打尼堪外蘭,為慘死的父親和祖父報仇。

經過五年的征戰,努爾哈赤已經將建州女真五個部收入麾下。之後,努爾哈赤將視野放大到整個東北,先後征服了哈達、輝發、烏拉、葉赫四部。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努爾哈赤創立八旗制度,兵民合一,指揮靈便,同時賞罰分明,民皆樂戰。作為首領的努爾哈赤不僅善於領,同樣作戰勇敢,經常身先士卒,不避艱險。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努爾哈赤像

《太祖高皇帝實錄》記載了這樣一個小片段:"太祖乘屋而射,敵兵鄂爾果尼射太祖,貫胄中首,拔箭反射,殪其一人。羅科射太祖,穿甲中項,拔箭鏃卷,血肉迸落,拄弓徐下。"

記載的是努爾哈赤在攻打翁科洛城時,親臨陣前射殺敵人。突然,努爾哈赤中了守城士兵鄂爾果尼射來的利箭,箭頭穿過頭盔,深入額頭半指之深,努爾哈赤毫不猶豫拔出箭,搭上弓箭就射出去,射中一個靠近的敵軍,中箭後血流不止,他依然奮勇殺敵,毫不退縮。守城的科羅又一箭射中了他,箭頭穿透了護頸的鎖子甲,深入脖頸,努爾哈赤咬牙將箭頭拔出,箭頭上的倒鉤,活生生將一塊皮肉帶下,當場血流如注,部眾前來營救,他還是揮手遣散了護衛,自己用弓當柺杖支撐著,鎮定離開前線。戰鬥勝利後,眾人活捉了射中努爾哈赤的鄂爾果尼和科羅,部下都氣憤的要處死這兩個人,努爾哈赤卻又勸說,兩軍作戰,各為其主,都是為了勝利,今天他們為主人射我,如果跟隨了我,難道就不能為我去射別人嗎?最終將這兩個壯士收入麾下,還任命二人當了管理三百戶的佐領。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由此可知努爾哈赤之用兵才能,不僅善於作戰,更善於攻心。

經統計,努爾哈赤通過一系列的對外戰爭,一共俘獲了周邊四五十萬人口,帶回遼東,編入戶籍,撥地種田,暗蓄力量。繼任的皇太極,在征服東北諸部的過程中,同樣是不斷匯聚人口,凝聚力量。

皇太極曾言:"金銀布帛雖多得不足喜,惟多得人為可喜耳。金銀幣帛用之有盡,如收得一二賢能之人,堪為國家之助,其利賴寧有窮也?"(《清太宗實錄》卷6)

由此可知,後金和之前的女真強部是不一樣的,不是僅妄圖掠奪大明之金銀寶物,然後回去過安穩日子,遇到天災人禍,過不下去了,就再次起兵南犯。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一開始,就心懷異志。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萬曆皇帝像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建"大金"國,年號天命。僅過兩年後,也就是天命三年(1618年),努爾哈赤正式與明朝決裂,宣告"七大恨",起兵徵明。

這時候,東北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諸部,以及朝鮮北部、遼東地區的部分漢人,蒙東草原地區的部分蒙古人,都被收入大金的麾下。東北地區,就這樣逐漸成為大明的一個心腹大患。

二、流血的大明:遼東戰場上大明的步步潰敗

遼東"奴酋"崛起,將東北諸部統一旗下,甚至連大明的忠誠附屬國——朝鮮都不斷告急,讓大明清醒認識到這個來自遼東的巨大威脅。明廷匯聚人力物力,發兵討伐,卻屢屢失敗。崛起的滿清,不斷騷擾大明的遼東防線。天子守國門,站在大明的都城——北京來看,從大淩河到山海關一線,這條號稱遼西走廊的地帶,恰是京師的重要屏障,一旦失守,滿清鐵騎將馳騁華北……大明不得不徵遼餉,透支帝國的財政,來填補遼東這條流血的戰線。

天命三年,也是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努爾哈赤挑戰大明權威的第一站,就從撫順開始,努爾哈赤令奸細混入城中,裡應外合攻下了撫順,大明的總兵、副總兵均戰死,幾十萬人被俘。隨後努爾哈赤一鼓作氣,又攻下了清河堡,這一下遼東大震,萬曆皇帝也大吃一驚,一向安生的東北,怎麼突然冒出來了這麼厲害一個傢伙。

大明的將領發現,這一次起兵的女真人,和之前的散兵遊勇不同,他們的騎兵很厲害,還很有組織,攻守進退有度,戰鬥力不容小瞧。

就在這一年的冬天,大明的萬曆皇帝,準備對東北的"奴酋"進行一次毀滅性的打擊。於是調兵遣將,揮師遼東。這支龐大的軍隊,有來自浙江、福建、四川、陝甘等地的士兵近九萬人,加上海西女真葉赫部,也是努爾哈赤敵對方的兵力一萬人,加上比較聽話的朝鮮附屬國的一萬三千人,總共十一萬多人,對外號稱47萬,浩浩蕩蕩開出山海關,誓要將努爾哈赤粉身碎骨了。

"

天聰十年(公元1636年),也是崇禎九年。皇太極在瀋陽,也就是當時的盛京,祭告天地,建國號大清。在這場規模盛大的"開國大典"上,東北諸族、蒙古一些部落皆跪地俯首歡呼,只有兩個人拒不跪拜。這兩個人是朝鮮使臣羅德憲和李廓,面對皇太極的淫威,兩人將生死置之度外,淡然地說:"臣墮地之初, 只聞有大明天子耳……今乃服事胡虜, 偷安僅存, 縱延晷刻, 其於祖宗何, 其於天下何, 其於後世何?"這兩個頂天立地的朝鮮使者,堅定地認為,天下只有一個天子,就是大明天子。其實不僅朝鮮使臣這樣想,當時的大明億萬臣民,打死也想不到,東北一隅的滿清,能以二十幾萬的民力,奪取大明的天下,成為天下之主。滿清是怎樣一步步取得對明作戰的勝利,最終入關稱雄呢?且看下文,一起了滿清的東北征服史。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一、從十三幅遺甲起兵到一統東北,滿清的東北征服史

明代的遼東,諸部並立,明廷奉行扶弱滅強的對策,有部族強大,就及時聯合小部族剿滅,努爾哈赤的父親和祖父,就是死在明軍的亂刀之下,努爾哈赤以此為由,憑藉家族遺留下的十三幅甲冑,起兵抗明。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剛開始勢力尚小的努爾哈赤,還不敢正面與明軍對抗,於是就先近後遠,藉著為父報仇之名號,攻打周邊的部族,勢力逐漸強大,努爾哈赤憑藉天賦異稟的領導才能,開始了統一東北諸部的進程。

萬曆十一年(1583年),努爾哈赤踏上他起兵的第一步——攻打尼堪外蘭,為慘死的父親和祖父報仇。

經過五年的征戰,努爾哈赤已經將建州女真五個部收入麾下。之後,努爾哈赤將視野放大到整個東北,先後征服了哈達、輝發、烏拉、葉赫四部。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努爾哈赤創立八旗制度,兵民合一,指揮靈便,同時賞罰分明,民皆樂戰。作為首領的努爾哈赤不僅善於領,同樣作戰勇敢,經常身先士卒,不避艱險。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努爾哈赤像

《太祖高皇帝實錄》記載了這樣一個小片段:"太祖乘屋而射,敵兵鄂爾果尼射太祖,貫胄中首,拔箭反射,殪其一人。羅科射太祖,穿甲中項,拔箭鏃卷,血肉迸落,拄弓徐下。"

記載的是努爾哈赤在攻打翁科洛城時,親臨陣前射殺敵人。突然,努爾哈赤中了守城士兵鄂爾果尼射來的利箭,箭頭穿過頭盔,深入額頭半指之深,努爾哈赤毫不猶豫拔出箭,搭上弓箭就射出去,射中一個靠近的敵軍,中箭後血流不止,他依然奮勇殺敵,毫不退縮。守城的科羅又一箭射中了他,箭頭穿透了護頸的鎖子甲,深入脖頸,努爾哈赤咬牙將箭頭拔出,箭頭上的倒鉤,活生生將一塊皮肉帶下,當場血流如注,部眾前來營救,他還是揮手遣散了護衛,自己用弓當柺杖支撐著,鎮定離開前線。戰鬥勝利後,眾人活捉了射中努爾哈赤的鄂爾果尼和科羅,部下都氣憤的要處死這兩個人,努爾哈赤卻又勸說,兩軍作戰,各為其主,都是為了勝利,今天他們為主人射我,如果跟隨了我,難道就不能為我去射別人嗎?最終將這兩個壯士收入麾下,還任命二人當了管理三百戶的佐領。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由此可知努爾哈赤之用兵才能,不僅善於作戰,更善於攻心。

經統計,努爾哈赤通過一系列的對外戰爭,一共俘獲了周邊四五十萬人口,帶回遼東,編入戶籍,撥地種田,暗蓄力量。繼任的皇太極,在征服東北諸部的過程中,同樣是不斷匯聚人口,凝聚力量。

皇太極曾言:"金銀布帛雖多得不足喜,惟多得人為可喜耳。金銀幣帛用之有盡,如收得一二賢能之人,堪為國家之助,其利賴寧有窮也?"(《清太宗實錄》卷6)

由此可知,後金和之前的女真強部是不一樣的,不是僅妄圖掠奪大明之金銀寶物,然後回去過安穩日子,遇到天災人禍,過不下去了,就再次起兵南犯。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一開始,就心懷異志。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萬曆皇帝像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建"大金"國,年號天命。僅過兩年後,也就是天命三年(1618年),努爾哈赤正式與明朝決裂,宣告"七大恨",起兵徵明。

這時候,東北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諸部,以及朝鮮北部、遼東地區的部分漢人,蒙東草原地區的部分蒙古人,都被收入大金的麾下。東北地區,就這樣逐漸成為大明的一個心腹大患。

二、流血的大明:遼東戰場上大明的步步潰敗

遼東"奴酋"崛起,將東北諸部統一旗下,甚至連大明的忠誠附屬國——朝鮮都不斷告急,讓大明清醒認識到這個來自遼東的巨大威脅。明廷匯聚人力物力,發兵討伐,卻屢屢失敗。崛起的滿清,不斷騷擾大明的遼東防線。天子守國門,站在大明的都城——北京來看,從大淩河到山海關一線,這條號稱遼西走廊的地帶,恰是京師的重要屏障,一旦失守,滿清鐵騎將馳騁華北……大明不得不徵遼餉,透支帝國的財政,來填補遼東這條流血的戰線。

天命三年,也是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努爾哈赤挑戰大明權威的第一站,就從撫順開始,努爾哈赤令奸細混入城中,裡應外合攻下了撫順,大明的總兵、副總兵均戰死,幾十萬人被俘。隨後努爾哈赤一鼓作氣,又攻下了清河堡,這一下遼東大震,萬曆皇帝也大吃一驚,一向安生的東北,怎麼突然冒出來了這麼厲害一個傢伙。

大明的將領發現,這一次起兵的女真人,和之前的散兵遊勇不同,他們的騎兵很厲害,還很有組織,攻守進退有度,戰鬥力不容小瞧。

就在這一年的冬天,大明的萬曆皇帝,準備對東北的"奴酋"進行一次毀滅性的打擊。於是調兵遣將,揮師遼東。這支龐大的軍隊,有來自浙江、福建、四川、陝甘等地的士兵近九萬人,加上海西女真葉赫部,也是努爾哈赤敵對方的兵力一萬人,加上比較聽話的朝鮮附屬國的一萬三千人,總共十一萬多人,對外號稱47萬,浩浩蕩蕩開出山海關,誓要將努爾哈赤粉身碎骨了。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大軍分東、西、南、北四路,直指女真人的老窩——赫圖阿拉。

努爾哈赤聽到大軍來襲的消息,有點興奮,他相信自己訓練有素的八旗兵,在統一東北各部的戰爭中,努爾哈赤已經是指揮有度,不畏大敵了。

針對這次明軍分路來襲的攻略,努爾哈赤制定了各個擊破的對應方法,也就是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的戰術。前進最快的西路軍,也是由山海關總兵官杜鬆率領的主力軍三萬人,被努爾哈赤率領的三萬騎兵分割消滅,北路軍主帥知道杜鬆三萬兵馬一天內被全殲的消息,嚇得不敢前進了,趕快轉攻為守,但是依然擋不住女真的鐵蹄,北路軍也很快被殲滅,之後努爾哈赤就這樣各個擊破,打敗了各路明軍。

"

天聰十年(公元1636年),也是崇禎九年。皇太極在瀋陽,也就是當時的盛京,祭告天地,建國號大清。在這場規模盛大的"開國大典"上,東北諸族、蒙古一些部落皆跪地俯首歡呼,只有兩個人拒不跪拜。這兩個人是朝鮮使臣羅德憲和李廓,面對皇太極的淫威,兩人將生死置之度外,淡然地說:"臣墮地之初, 只聞有大明天子耳……今乃服事胡虜, 偷安僅存, 縱延晷刻, 其於祖宗何, 其於天下何, 其於後世何?"這兩個頂天立地的朝鮮使者,堅定地認為,天下只有一個天子,就是大明天子。其實不僅朝鮮使臣這樣想,當時的大明億萬臣民,打死也想不到,東北一隅的滿清,能以二十幾萬的民力,奪取大明的天下,成為天下之主。滿清是怎樣一步步取得對明作戰的勝利,最終入關稱雄呢?且看下文,一起了滿清的東北征服史。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一、從十三幅遺甲起兵到一統東北,滿清的東北征服史

明代的遼東,諸部並立,明廷奉行扶弱滅強的對策,有部族強大,就及時聯合小部族剿滅,努爾哈赤的父親和祖父,就是死在明軍的亂刀之下,努爾哈赤以此為由,憑藉家族遺留下的十三幅甲冑,起兵抗明。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剛開始勢力尚小的努爾哈赤,還不敢正面與明軍對抗,於是就先近後遠,藉著為父報仇之名號,攻打周邊的部族,勢力逐漸強大,努爾哈赤憑藉天賦異稟的領導才能,開始了統一東北諸部的進程。

萬曆十一年(1583年),努爾哈赤踏上他起兵的第一步——攻打尼堪外蘭,為慘死的父親和祖父報仇。

經過五年的征戰,努爾哈赤已經將建州女真五個部收入麾下。之後,努爾哈赤將視野放大到整個東北,先後征服了哈達、輝發、烏拉、葉赫四部。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努爾哈赤創立八旗制度,兵民合一,指揮靈便,同時賞罰分明,民皆樂戰。作為首領的努爾哈赤不僅善於領,同樣作戰勇敢,經常身先士卒,不避艱險。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努爾哈赤像

《太祖高皇帝實錄》記載了這樣一個小片段:"太祖乘屋而射,敵兵鄂爾果尼射太祖,貫胄中首,拔箭反射,殪其一人。羅科射太祖,穿甲中項,拔箭鏃卷,血肉迸落,拄弓徐下。"

記載的是努爾哈赤在攻打翁科洛城時,親臨陣前射殺敵人。突然,努爾哈赤中了守城士兵鄂爾果尼射來的利箭,箭頭穿過頭盔,深入額頭半指之深,努爾哈赤毫不猶豫拔出箭,搭上弓箭就射出去,射中一個靠近的敵軍,中箭後血流不止,他依然奮勇殺敵,毫不退縮。守城的科羅又一箭射中了他,箭頭穿透了護頸的鎖子甲,深入脖頸,努爾哈赤咬牙將箭頭拔出,箭頭上的倒鉤,活生生將一塊皮肉帶下,當場血流如注,部眾前來營救,他還是揮手遣散了護衛,自己用弓當柺杖支撐著,鎮定離開前線。戰鬥勝利後,眾人活捉了射中努爾哈赤的鄂爾果尼和科羅,部下都氣憤的要處死這兩個人,努爾哈赤卻又勸說,兩軍作戰,各為其主,都是為了勝利,今天他們為主人射我,如果跟隨了我,難道就不能為我去射別人嗎?最終將這兩個壯士收入麾下,還任命二人當了管理三百戶的佐領。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由此可知努爾哈赤之用兵才能,不僅善於作戰,更善於攻心。

經統計,努爾哈赤通過一系列的對外戰爭,一共俘獲了周邊四五十萬人口,帶回遼東,編入戶籍,撥地種田,暗蓄力量。繼任的皇太極,在征服東北諸部的過程中,同樣是不斷匯聚人口,凝聚力量。

皇太極曾言:"金銀布帛雖多得不足喜,惟多得人為可喜耳。金銀幣帛用之有盡,如收得一二賢能之人,堪為國家之助,其利賴寧有窮也?"(《清太宗實錄》卷6)

由此可知,後金和之前的女真強部是不一樣的,不是僅妄圖掠奪大明之金銀寶物,然後回去過安穩日子,遇到天災人禍,過不下去了,就再次起兵南犯。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一開始,就心懷異志。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萬曆皇帝像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建"大金"國,年號天命。僅過兩年後,也就是天命三年(1618年),努爾哈赤正式與明朝決裂,宣告"七大恨",起兵徵明。

這時候,東北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諸部,以及朝鮮北部、遼東地區的部分漢人,蒙東草原地區的部分蒙古人,都被收入大金的麾下。東北地區,就這樣逐漸成為大明的一個心腹大患。

二、流血的大明:遼東戰場上大明的步步潰敗

遼東"奴酋"崛起,將東北諸部統一旗下,甚至連大明的忠誠附屬國——朝鮮都不斷告急,讓大明清醒認識到這個來自遼東的巨大威脅。明廷匯聚人力物力,發兵討伐,卻屢屢失敗。崛起的滿清,不斷騷擾大明的遼東防線。天子守國門,站在大明的都城——北京來看,從大淩河到山海關一線,這條號稱遼西走廊的地帶,恰是京師的重要屏障,一旦失守,滿清鐵騎將馳騁華北……大明不得不徵遼餉,透支帝國的財政,來填補遼東這條流血的戰線。

天命三年,也是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努爾哈赤挑戰大明權威的第一站,就從撫順開始,努爾哈赤令奸細混入城中,裡應外合攻下了撫順,大明的總兵、副總兵均戰死,幾十萬人被俘。隨後努爾哈赤一鼓作氣,又攻下了清河堡,這一下遼東大震,萬曆皇帝也大吃一驚,一向安生的東北,怎麼突然冒出來了這麼厲害一個傢伙。

大明的將領發現,這一次起兵的女真人,和之前的散兵遊勇不同,他們的騎兵很厲害,還很有組織,攻守進退有度,戰鬥力不容小瞧。

就在這一年的冬天,大明的萬曆皇帝,準備對東北的"奴酋"進行一次毀滅性的打擊。於是調兵遣將,揮師遼東。這支龐大的軍隊,有來自浙江、福建、四川、陝甘等地的士兵近九萬人,加上海西女真葉赫部,也是努爾哈赤敵對方的兵力一萬人,加上比較聽話的朝鮮附屬國的一萬三千人,總共十一萬多人,對外號稱47萬,浩浩蕩蕩開出山海關,誓要將努爾哈赤粉身碎骨了。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大軍分東、西、南、北四路,直指女真人的老窩——赫圖阿拉。

努爾哈赤聽到大軍來襲的消息,有點興奮,他相信自己訓練有素的八旗兵,在統一東北各部的戰爭中,努爾哈赤已經是指揮有度,不畏大敵了。

針對這次明軍分路來襲的攻略,努爾哈赤制定了各個擊破的對應方法,也就是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的戰術。前進最快的西路軍,也是由山海關總兵官杜鬆率領的主力軍三萬人,被努爾哈赤率領的三萬騎兵分割消滅,北路軍主帥知道杜鬆三萬兵馬一天內被全殲的消息,嚇得不敢前進了,趕快轉攻為守,但是依然擋不住女真的鐵蹄,北路軍也很快被殲滅,之後努爾哈赤就這樣各個擊破,打敗了各路明軍。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上文所言的朝鮮軍中,有一個主帥叫姜宏立,他在這次大敗後,成了後金軍的俘虜,他後來回憶這場駭人的戰爭:浙兵數千屯據山上……胡數百騎馳突而上,浙兵崩潰,須臾間廝殺無餘,目睹之慘,不可勝言……八旗軍以鐵騎奔馳,衝突蹂躪,無不潰敗……(《柵中日錄》)

"

天聰十年(公元1636年),也是崇禎九年。皇太極在瀋陽,也就是當時的盛京,祭告天地,建國號大清。在這場規模盛大的"開國大典"上,東北諸族、蒙古一些部落皆跪地俯首歡呼,只有兩個人拒不跪拜。這兩個人是朝鮮使臣羅德憲和李廓,面對皇太極的淫威,兩人將生死置之度外,淡然地說:"臣墮地之初, 只聞有大明天子耳……今乃服事胡虜, 偷安僅存, 縱延晷刻, 其於祖宗何, 其於天下何, 其於後世何?"這兩個頂天立地的朝鮮使者,堅定地認為,天下只有一個天子,就是大明天子。其實不僅朝鮮使臣這樣想,當時的大明億萬臣民,打死也想不到,東北一隅的滿清,能以二十幾萬的民力,奪取大明的天下,成為天下之主。滿清是怎樣一步步取得對明作戰的勝利,最終入關稱雄呢?且看下文,一起了滿清的東北征服史。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一、從十三幅遺甲起兵到一統東北,滿清的東北征服史

明代的遼東,諸部並立,明廷奉行扶弱滅強的對策,有部族強大,就及時聯合小部族剿滅,努爾哈赤的父親和祖父,就是死在明軍的亂刀之下,努爾哈赤以此為由,憑藉家族遺留下的十三幅甲冑,起兵抗明。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剛開始勢力尚小的努爾哈赤,還不敢正面與明軍對抗,於是就先近後遠,藉著為父報仇之名號,攻打周邊的部族,勢力逐漸強大,努爾哈赤憑藉天賦異稟的領導才能,開始了統一東北諸部的進程。

萬曆十一年(1583年),努爾哈赤踏上他起兵的第一步——攻打尼堪外蘭,為慘死的父親和祖父報仇。

經過五年的征戰,努爾哈赤已經將建州女真五個部收入麾下。之後,努爾哈赤將視野放大到整個東北,先後征服了哈達、輝發、烏拉、葉赫四部。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努爾哈赤創立八旗制度,兵民合一,指揮靈便,同時賞罰分明,民皆樂戰。作為首領的努爾哈赤不僅善於領,同樣作戰勇敢,經常身先士卒,不避艱險。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努爾哈赤像

《太祖高皇帝實錄》記載了這樣一個小片段:"太祖乘屋而射,敵兵鄂爾果尼射太祖,貫胄中首,拔箭反射,殪其一人。羅科射太祖,穿甲中項,拔箭鏃卷,血肉迸落,拄弓徐下。"

記載的是努爾哈赤在攻打翁科洛城時,親臨陣前射殺敵人。突然,努爾哈赤中了守城士兵鄂爾果尼射來的利箭,箭頭穿過頭盔,深入額頭半指之深,努爾哈赤毫不猶豫拔出箭,搭上弓箭就射出去,射中一個靠近的敵軍,中箭後血流不止,他依然奮勇殺敵,毫不退縮。守城的科羅又一箭射中了他,箭頭穿透了護頸的鎖子甲,深入脖頸,努爾哈赤咬牙將箭頭拔出,箭頭上的倒鉤,活生生將一塊皮肉帶下,當場血流如注,部眾前來營救,他還是揮手遣散了護衛,自己用弓當柺杖支撐著,鎮定離開前線。戰鬥勝利後,眾人活捉了射中努爾哈赤的鄂爾果尼和科羅,部下都氣憤的要處死這兩個人,努爾哈赤卻又勸說,兩軍作戰,各為其主,都是為了勝利,今天他們為主人射我,如果跟隨了我,難道就不能為我去射別人嗎?最終將這兩個壯士收入麾下,還任命二人當了管理三百戶的佐領。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由此可知努爾哈赤之用兵才能,不僅善於作戰,更善於攻心。

經統計,努爾哈赤通過一系列的對外戰爭,一共俘獲了周邊四五十萬人口,帶回遼東,編入戶籍,撥地種田,暗蓄力量。繼任的皇太極,在征服東北諸部的過程中,同樣是不斷匯聚人口,凝聚力量。

皇太極曾言:"金銀布帛雖多得不足喜,惟多得人為可喜耳。金銀幣帛用之有盡,如收得一二賢能之人,堪為國家之助,其利賴寧有窮也?"(《清太宗實錄》卷6)

由此可知,後金和之前的女真強部是不一樣的,不是僅妄圖掠奪大明之金銀寶物,然後回去過安穩日子,遇到天災人禍,過不下去了,就再次起兵南犯。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一開始,就心懷異志。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萬曆皇帝像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建"大金"國,年號天命。僅過兩年後,也就是天命三年(1618年),努爾哈赤正式與明朝決裂,宣告"七大恨",起兵徵明。

這時候,東北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諸部,以及朝鮮北部、遼東地區的部分漢人,蒙東草原地區的部分蒙古人,都被收入大金的麾下。東北地區,就這樣逐漸成為大明的一個心腹大患。

二、流血的大明:遼東戰場上大明的步步潰敗

遼東"奴酋"崛起,將東北諸部統一旗下,甚至連大明的忠誠附屬國——朝鮮都不斷告急,讓大明清醒認識到這個來自遼東的巨大威脅。明廷匯聚人力物力,發兵討伐,卻屢屢失敗。崛起的滿清,不斷騷擾大明的遼東防線。天子守國門,站在大明的都城——北京來看,從大淩河到山海關一線,這條號稱遼西走廊的地帶,恰是京師的重要屏障,一旦失守,滿清鐵騎將馳騁華北……大明不得不徵遼餉,透支帝國的財政,來填補遼東這條流血的戰線。

天命三年,也是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努爾哈赤挑戰大明權威的第一站,就從撫順開始,努爾哈赤令奸細混入城中,裡應外合攻下了撫順,大明的總兵、副總兵均戰死,幾十萬人被俘。隨後努爾哈赤一鼓作氣,又攻下了清河堡,這一下遼東大震,萬曆皇帝也大吃一驚,一向安生的東北,怎麼突然冒出來了這麼厲害一個傢伙。

大明的將領發現,這一次起兵的女真人,和之前的散兵遊勇不同,他們的騎兵很厲害,還很有組織,攻守進退有度,戰鬥力不容小瞧。

就在這一年的冬天,大明的萬曆皇帝,準備對東北的"奴酋"進行一次毀滅性的打擊。於是調兵遣將,揮師遼東。這支龐大的軍隊,有來自浙江、福建、四川、陝甘等地的士兵近九萬人,加上海西女真葉赫部,也是努爾哈赤敵對方的兵力一萬人,加上比較聽話的朝鮮附屬國的一萬三千人,總共十一萬多人,對外號稱47萬,浩浩蕩蕩開出山海關,誓要將努爾哈赤粉身碎骨了。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大軍分東、西、南、北四路,直指女真人的老窩——赫圖阿拉。

努爾哈赤聽到大軍來襲的消息,有點興奮,他相信自己訓練有素的八旗兵,在統一東北各部的戰爭中,努爾哈赤已經是指揮有度,不畏大敵了。

針對這次明軍分路來襲的攻略,努爾哈赤制定了各個擊破的對應方法,也就是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的戰術。前進最快的西路軍,也是由山海關總兵官杜鬆率領的主力軍三萬人,被努爾哈赤率領的三萬騎兵分割消滅,北路軍主帥知道杜鬆三萬兵馬一天內被全殲的消息,嚇得不敢前進了,趕快轉攻為守,但是依然擋不住女真的鐵蹄,北路軍也很快被殲滅,之後努爾哈赤就這樣各個擊破,打敗了各路明軍。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上文所言的朝鮮軍中,有一個主帥叫姜宏立,他在這次大敗後,成了後金軍的俘虜,他後來回憶這場駭人的戰爭:浙兵數千屯據山上……胡數百騎馳突而上,浙兵崩潰,須臾間廝殺無餘,目睹之慘,不可勝言……八旗軍以鐵騎奔馳,衝突蹂躪,無不潰敗……(《柵中日錄》)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明軍與後金軍薩爾滸之戰概況圖

這就是歷史著名的薩爾滸之戰,這一戰也成為清軍的第一次大勝利。明軍不但沒有踏平赫圖阿拉,還損失了近五萬兵將,馬騾、火器、戰車無算,數百萬的兵餉,打了水漂。

薩爾滸之戰後,後金軍在努爾哈赤的率領下,勢如破竹,向西佔領了開原、鐵嶺,而後進攻瀋陽、遼陽。大明在遼東的首府遼陽失陷後,這塊地方就再也沒有回到明朝懷抱了。

遼瀋被佔後,廣寧成為大明在關外的最前線,明朝還是需要守住這條戰線,派遼東巡撫王化貞和遼東經略熊廷弼共商禦敵之策,但是由於經撫不和,指揮失當,明軍大敗,遼西地區也落入努爾哈赤之手。

"

天聰十年(公元1636年),也是崇禎九年。皇太極在瀋陽,也就是當時的盛京,祭告天地,建國號大清。在這場規模盛大的"開國大典"上,東北諸族、蒙古一些部落皆跪地俯首歡呼,只有兩個人拒不跪拜。這兩個人是朝鮮使臣羅德憲和李廓,面對皇太極的淫威,兩人將生死置之度外,淡然地說:"臣墮地之初, 只聞有大明天子耳……今乃服事胡虜, 偷安僅存, 縱延晷刻, 其於祖宗何, 其於天下何, 其於後世何?"這兩個頂天立地的朝鮮使者,堅定地認為,天下只有一個天子,就是大明天子。其實不僅朝鮮使臣這樣想,當時的大明億萬臣民,打死也想不到,東北一隅的滿清,能以二十幾萬的民力,奪取大明的天下,成為天下之主。滿清是怎樣一步步取得對明作戰的勝利,最終入關稱雄呢?且看下文,一起了滿清的東北征服史。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一、從十三幅遺甲起兵到一統東北,滿清的東北征服史

明代的遼東,諸部並立,明廷奉行扶弱滅強的對策,有部族強大,就及時聯合小部族剿滅,努爾哈赤的父親和祖父,就是死在明軍的亂刀之下,努爾哈赤以此為由,憑藉家族遺留下的十三幅甲冑,起兵抗明。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剛開始勢力尚小的努爾哈赤,還不敢正面與明軍對抗,於是就先近後遠,藉著為父報仇之名號,攻打周邊的部族,勢力逐漸強大,努爾哈赤憑藉天賦異稟的領導才能,開始了統一東北諸部的進程。

萬曆十一年(1583年),努爾哈赤踏上他起兵的第一步——攻打尼堪外蘭,為慘死的父親和祖父報仇。

經過五年的征戰,努爾哈赤已經將建州女真五個部收入麾下。之後,努爾哈赤將視野放大到整個東北,先後征服了哈達、輝發、烏拉、葉赫四部。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努爾哈赤創立八旗制度,兵民合一,指揮靈便,同時賞罰分明,民皆樂戰。作為首領的努爾哈赤不僅善於領,同樣作戰勇敢,經常身先士卒,不避艱險。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努爾哈赤像

《太祖高皇帝實錄》記載了這樣一個小片段:"太祖乘屋而射,敵兵鄂爾果尼射太祖,貫胄中首,拔箭反射,殪其一人。羅科射太祖,穿甲中項,拔箭鏃卷,血肉迸落,拄弓徐下。"

記載的是努爾哈赤在攻打翁科洛城時,親臨陣前射殺敵人。突然,努爾哈赤中了守城士兵鄂爾果尼射來的利箭,箭頭穿過頭盔,深入額頭半指之深,努爾哈赤毫不猶豫拔出箭,搭上弓箭就射出去,射中一個靠近的敵軍,中箭後血流不止,他依然奮勇殺敵,毫不退縮。守城的科羅又一箭射中了他,箭頭穿透了護頸的鎖子甲,深入脖頸,努爾哈赤咬牙將箭頭拔出,箭頭上的倒鉤,活生生將一塊皮肉帶下,當場血流如注,部眾前來營救,他還是揮手遣散了護衛,自己用弓當柺杖支撐著,鎮定離開前線。戰鬥勝利後,眾人活捉了射中努爾哈赤的鄂爾果尼和科羅,部下都氣憤的要處死這兩個人,努爾哈赤卻又勸說,兩軍作戰,各為其主,都是為了勝利,今天他們為主人射我,如果跟隨了我,難道就不能為我去射別人嗎?最終將這兩個壯士收入麾下,還任命二人當了管理三百戶的佐領。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由此可知努爾哈赤之用兵才能,不僅善於作戰,更善於攻心。

經統計,努爾哈赤通過一系列的對外戰爭,一共俘獲了周邊四五十萬人口,帶回遼東,編入戶籍,撥地種田,暗蓄力量。繼任的皇太極,在征服東北諸部的過程中,同樣是不斷匯聚人口,凝聚力量。

皇太極曾言:"金銀布帛雖多得不足喜,惟多得人為可喜耳。金銀幣帛用之有盡,如收得一二賢能之人,堪為國家之助,其利賴寧有窮也?"(《清太宗實錄》卷6)

由此可知,後金和之前的女真強部是不一樣的,不是僅妄圖掠奪大明之金銀寶物,然後回去過安穩日子,遇到天災人禍,過不下去了,就再次起兵南犯。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一開始,就心懷異志。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萬曆皇帝像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建"大金"國,年號天命。僅過兩年後,也就是天命三年(1618年),努爾哈赤正式與明朝決裂,宣告"七大恨",起兵徵明。

這時候,東北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諸部,以及朝鮮北部、遼東地區的部分漢人,蒙東草原地區的部分蒙古人,都被收入大金的麾下。東北地區,就這樣逐漸成為大明的一個心腹大患。

二、流血的大明:遼東戰場上大明的步步潰敗

遼東"奴酋"崛起,將東北諸部統一旗下,甚至連大明的忠誠附屬國——朝鮮都不斷告急,讓大明清醒認識到這個來自遼東的巨大威脅。明廷匯聚人力物力,發兵討伐,卻屢屢失敗。崛起的滿清,不斷騷擾大明的遼東防線。天子守國門,站在大明的都城——北京來看,從大淩河到山海關一線,這條號稱遼西走廊的地帶,恰是京師的重要屏障,一旦失守,滿清鐵騎將馳騁華北……大明不得不徵遼餉,透支帝國的財政,來填補遼東這條流血的戰線。

天命三年,也是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努爾哈赤挑戰大明權威的第一站,就從撫順開始,努爾哈赤令奸細混入城中,裡應外合攻下了撫順,大明的總兵、副總兵均戰死,幾十萬人被俘。隨後努爾哈赤一鼓作氣,又攻下了清河堡,這一下遼東大震,萬曆皇帝也大吃一驚,一向安生的東北,怎麼突然冒出來了這麼厲害一個傢伙。

大明的將領發現,這一次起兵的女真人,和之前的散兵遊勇不同,他們的騎兵很厲害,還很有組織,攻守進退有度,戰鬥力不容小瞧。

就在這一年的冬天,大明的萬曆皇帝,準備對東北的"奴酋"進行一次毀滅性的打擊。於是調兵遣將,揮師遼東。這支龐大的軍隊,有來自浙江、福建、四川、陝甘等地的士兵近九萬人,加上海西女真葉赫部,也是努爾哈赤敵對方的兵力一萬人,加上比較聽話的朝鮮附屬國的一萬三千人,總共十一萬多人,對外號稱47萬,浩浩蕩蕩開出山海關,誓要將努爾哈赤粉身碎骨了。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大軍分東、西、南、北四路,直指女真人的老窩——赫圖阿拉。

努爾哈赤聽到大軍來襲的消息,有點興奮,他相信自己訓練有素的八旗兵,在統一東北各部的戰爭中,努爾哈赤已經是指揮有度,不畏大敵了。

針對這次明軍分路來襲的攻略,努爾哈赤制定了各個擊破的對應方法,也就是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的戰術。前進最快的西路軍,也是由山海關總兵官杜鬆率領的主力軍三萬人,被努爾哈赤率領的三萬騎兵分割消滅,北路軍主帥知道杜鬆三萬兵馬一天內被全殲的消息,嚇得不敢前進了,趕快轉攻為守,但是依然擋不住女真的鐵蹄,北路軍也很快被殲滅,之後努爾哈赤就這樣各個擊破,打敗了各路明軍。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上文所言的朝鮮軍中,有一個主帥叫姜宏立,他在這次大敗後,成了後金軍的俘虜,他後來回憶這場駭人的戰爭:浙兵數千屯據山上……胡數百騎馳突而上,浙兵崩潰,須臾間廝殺無餘,目睹之慘,不可勝言……八旗軍以鐵騎奔馳,衝突蹂躪,無不潰敗……(《柵中日錄》)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明軍與後金軍薩爾滸之戰概況圖

這就是歷史著名的薩爾滸之戰,這一戰也成為清軍的第一次大勝利。明軍不但沒有踏平赫圖阿拉,還損失了近五萬兵將,馬騾、火器、戰車無算,數百萬的兵餉,打了水漂。

薩爾滸之戰後,後金軍在努爾哈赤的率領下,勢如破竹,向西佔領了開原、鐵嶺,而後進攻瀋陽、遼陽。大明在遼東的首府遼陽失陷後,這塊地方就再也沒有回到明朝懷抱了。

遼瀋被佔後,廣寧成為大明在關外的最前線,明朝還是需要守住這條戰線,派遼東巡撫王化貞和遼東經略熊廷弼共商禦敵之策,但是由於經撫不和,指揮失當,明軍大敗,遼西地區也落入努爾哈赤之手。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洪承疇像

寧遠大戰中,唯一的亮點,就是洪承疇孤守寧遠城,用進口的高科技火器——紅衣大炮,打的努爾哈赤不相信人生,八旗鐵蹄,終於遇到了最強的對手,被西洋開花大炮炸的人仰馬翻。是役,努爾哈赤被炮火擊傷,隨後死去。

"

天聰十年(公元1636年),也是崇禎九年。皇太極在瀋陽,也就是當時的盛京,祭告天地,建國號大清。在這場規模盛大的"開國大典"上,東北諸族、蒙古一些部落皆跪地俯首歡呼,只有兩個人拒不跪拜。這兩個人是朝鮮使臣羅德憲和李廓,面對皇太極的淫威,兩人將生死置之度外,淡然地說:"臣墮地之初, 只聞有大明天子耳……今乃服事胡虜, 偷安僅存, 縱延晷刻, 其於祖宗何, 其於天下何, 其於後世何?"這兩個頂天立地的朝鮮使者,堅定地認為,天下只有一個天子,就是大明天子。其實不僅朝鮮使臣這樣想,當時的大明億萬臣民,打死也想不到,東北一隅的滿清,能以二十幾萬的民力,奪取大明的天下,成為天下之主。滿清是怎樣一步步取得對明作戰的勝利,最終入關稱雄呢?且看下文,一起了滿清的東北征服史。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一、從十三幅遺甲起兵到一統東北,滿清的東北征服史

明代的遼東,諸部並立,明廷奉行扶弱滅強的對策,有部族強大,就及時聯合小部族剿滅,努爾哈赤的父親和祖父,就是死在明軍的亂刀之下,努爾哈赤以此為由,憑藉家族遺留下的十三幅甲冑,起兵抗明。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剛開始勢力尚小的努爾哈赤,還不敢正面與明軍對抗,於是就先近後遠,藉著為父報仇之名號,攻打周邊的部族,勢力逐漸強大,努爾哈赤憑藉天賦異稟的領導才能,開始了統一東北諸部的進程。

萬曆十一年(1583年),努爾哈赤踏上他起兵的第一步——攻打尼堪外蘭,為慘死的父親和祖父報仇。

經過五年的征戰,努爾哈赤已經將建州女真五個部收入麾下。之後,努爾哈赤將視野放大到整個東北,先後征服了哈達、輝發、烏拉、葉赫四部。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努爾哈赤創立八旗制度,兵民合一,指揮靈便,同時賞罰分明,民皆樂戰。作為首領的努爾哈赤不僅善於領,同樣作戰勇敢,經常身先士卒,不避艱險。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努爾哈赤像

《太祖高皇帝實錄》記載了這樣一個小片段:"太祖乘屋而射,敵兵鄂爾果尼射太祖,貫胄中首,拔箭反射,殪其一人。羅科射太祖,穿甲中項,拔箭鏃卷,血肉迸落,拄弓徐下。"

記載的是努爾哈赤在攻打翁科洛城時,親臨陣前射殺敵人。突然,努爾哈赤中了守城士兵鄂爾果尼射來的利箭,箭頭穿過頭盔,深入額頭半指之深,努爾哈赤毫不猶豫拔出箭,搭上弓箭就射出去,射中一個靠近的敵軍,中箭後血流不止,他依然奮勇殺敵,毫不退縮。守城的科羅又一箭射中了他,箭頭穿透了護頸的鎖子甲,深入脖頸,努爾哈赤咬牙將箭頭拔出,箭頭上的倒鉤,活生生將一塊皮肉帶下,當場血流如注,部眾前來營救,他還是揮手遣散了護衛,自己用弓當柺杖支撐著,鎮定離開前線。戰鬥勝利後,眾人活捉了射中努爾哈赤的鄂爾果尼和科羅,部下都氣憤的要處死這兩個人,努爾哈赤卻又勸說,兩軍作戰,各為其主,都是為了勝利,今天他們為主人射我,如果跟隨了我,難道就不能為我去射別人嗎?最終將這兩個壯士收入麾下,還任命二人當了管理三百戶的佐領。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由此可知努爾哈赤之用兵才能,不僅善於作戰,更善於攻心。

經統計,努爾哈赤通過一系列的對外戰爭,一共俘獲了周邊四五十萬人口,帶回遼東,編入戶籍,撥地種田,暗蓄力量。繼任的皇太極,在征服東北諸部的過程中,同樣是不斷匯聚人口,凝聚力量。

皇太極曾言:"金銀布帛雖多得不足喜,惟多得人為可喜耳。金銀幣帛用之有盡,如收得一二賢能之人,堪為國家之助,其利賴寧有窮也?"(《清太宗實錄》卷6)

由此可知,後金和之前的女真強部是不一樣的,不是僅妄圖掠奪大明之金銀寶物,然後回去過安穩日子,遇到天災人禍,過不下去了,就再次起兵南犯。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一開始,就心懷異志。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萬曆皇帝像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建"大金"國,年號天命。僅過兩年後,也就是天命三年(1618年),努爾哈赤正式與明朝決裂,宣告"七大恨",起兵徵明。

這時候,東北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諸部,以及朝鮮北部、遼東地區的部分漢人,蒙東草原地區的部分蒙古人,都被收入大金的麾下。東北地區,就這樣逐漸成為大明的一個心腹大患。

二、流血的大明:遼東戰場上大明的步步潰敗

遼東"奴酋"崛起,將東北諸部統一旗下,甚至連大明的忠誠附屬國——朝鮮都不斷告急,讓大明清醒認識到這個來自遼東的巨大威脅。明廷匯聚人力物力,發兵討伐,卻屢屢失敗。崛起的滿清,不斷騷擾大明的遼東防線。天子守國門,站在大明的都城——北京來看,從大淩河到山海關一線,這條號稱遼西走廊的地帶,恰是京師的重要屏障,一旦失守,滿清鐵騎將馳騁華北……大明不得不徵遼餉,透支帝國的財政,來填補遼東這條流血的戰線。

天命三年,也是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努爾哈赤挑戰大明權威的第一站,就從撫順開始,努爾哈赤令奸細混入城中,裡應外合攻下了撫順,大明的總兵、副總兵均戰死,幾十萬人被俘。隨後努爾哈赤一鼓作氣,又攻下了清河堡,這一下遼東大震,萬曆皇帝也大吃一驚,一向安生的東北,怎麼突然冒出來了這麼厲害一個傢伙。

大明的將領發現,這一次起兵的女真人,和之前的散兵遊勇不同,他們的騎兵很厲害,還很有組織,攻守進退有度,戰鬥力不容小瞧。

就在這一年的冬天,大明的萬曆皇帝,準備對東北的"奴酋"進行一次毀滅性的打擊。於是調兵遣將,揮師遼東。這支龐大的軍隊,有來自浙江、福建、四川、陝甘等地的士兵近九萬人,加上海西女真葉赫部,也是努爾哈赤敵對方的兵力一萬人,加上比較聽話的朝鮮附屬國的一萬三千人,總共十一萬多人,對外號稱47萬,浩浩蕩蕩開出山海關,誓要將努爾哈赤粉身碎骨了。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大軍分東、西、南、北四路,直指女真人的老窩——赫圖阿拉。

努爾哈赤聽到大軍來襲的消息,有點興奮,他相信自己訓練有素的八旗兵,在統一東北各部的戰爭中,努爾哈赤已經是指揮有度,不畏大敵了。

針對這次明軍分路來襲的攻略,努爾哈赤制定了各個擊破的對應方法,也就是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的戰術。前進最快的西路軍,也是由山海關總兵官杜鬆率領的主力軍三萬人,被努爾哈赤率領的三萬騎兵分割消滅,北路軍主帥知道杜鬆三萬兵馬一天內被全殲的消息,嚇得不敢前進了,趕快轉攻為守,但是依然擋不住女真的鐵蹄,北路軍也很快被殲滅,之後努爾哈赤就這樣各個擊破,打敗了各路明軍。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上文所言的朝鮮軍中,有一個主帥叫姜宏立,他在這次大敗後,成了後金軍的俘虜,他後來回憶這場駭人的戰爭:浙兵數千屯據山上……胡數百騎馳突而上,浙兵崩潰,須臾間廝殺無餘,目睹之慘,不可勝言……八旗軍以鐵騎奔馳,衝突蹂躪,無不潰敗……(《柵中日錄》)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明軍與後金軍薩爾滸之戰概況圖

這就是歷史著名的薩爾滸之戰,這一戰也成為清軍的第一次大勝利。明軍不但沒有踏平赫圖阿拉,還損失了近五萬兵將,馬騾、火器、戰車無算,數百萬的兵餉,打了水漂。

薩爾滸之戰後,後金軍在努爾哈赤的率領下,勢如破竹,向西佔領了開原、鐵嶺,而後進攻瀋陽、遼陽。大明在遼東的首府遼陽失陷後,這塊地方就再也沒有回到明朝懷抱了。

遼瀋被佔後,廣寧成為大明在關外的最前線,明朝還是需要守住這條戰線,派遼東巡撫王化貞和遼東經略熊廷弼共商禦敵之策,但是由於經撫不和,指揮失當,明軍大敗,遼西地區也落入努爾哈赤之手。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洪承疇像

寧遠大戰中,唯一的亮點,就是洪承疇孤守寧遠城,用進口的高科技火器——紅衣大炮,打的努爾哈赤不相信人生,八旗鐵蹄,終於遇到了最強的對手,被西洋開花大炮炸的人仰馬翻。是役,努爾哈赤被炮火擊傷,隨後死去。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皇太極上位後,遼東戰場經過了幾年的暫時平靜。皇太極即位後,面對的後金已經不是剛崛起時候的一隅之地了,不僅將女真諸部統一了,還將東北各部,包括蒙古一些部落以及朝鮮和一些漢人都收入麾下,實力大增,遼東腹地的人口也逐漸增多,顯示出一副欣欣向榮之景。

努爾哈赤在位時不斷征伐四方,這種擴張速度,對女真來說也已經是夠快的了,完全消化吸收這些得來的土地,還需要點時間。

另一方面,皇太極也並沒有父親努爾哈赤那樣的驍勇善戰,從之後的遼東戰爭就可以看出來,努爾哈赤主要是騎兵衝鋒,分割包圍,不畏強攻。而皇太極則善於圍點打援,避其鋒芒,減少自身的傷亡。

皇太極剛上位的這段時間,雖然也對明有徵伐,但是並沒有討到什麼好果子吃,雙方暫時維持一種穩定。

但是這種平靜,一般都是暴風雨前的寧靜。

"

天聰十年(公元1636年),也是崇禎九年。皇太極在瀋陽,也就是當時的盛京,祭告天地,建國號大清。在這場規模盛大的"開國大典"上,東北諸族、蒙古一些部落皆跪地俯首歡呼,只有兩個人拒不跪拜。這兩個人是朝鮮使臣羅德憲和李廓,面對皇太極的淫威,兩人將生死置之度外,淡然地說:"臣墮地之初, 只聞有大明天子耳……今乃服事胡虜, 偷安僅存, 縱延晷刻, 其於祖宗何, 其於天下何, 其於後世何?"這兩個頂天立地的朝鮮使者,堅定地認為,天下只有一個天子,就是大明天子。其實不僅朝鮮使臣這樣想,當時的大明億萬臣民,打死也想不到,東北一隅的滿清,能以二十幾萬的民力,奪取大明的天下,成為天下之主。滿清是怎樣一步步取得對明作戰的勝利,最終入關稱雄呢?且看下文,一起了滿清的東北征服史。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一、從十三幅遺甲起兵到一統東北,滿清的東北征服史

明代的遼東,諸部並立,明廷奉行扶弱滅強的對策,有部族強大,就及時聯合小部族剿滅,努爾哈赤的父親和祖父,就是死在明軍的亂刀之下,努爾哈赤以此為由,憑藉家族遺留下的十三幅甲冑,起兵抗明。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剛開始勢力尚小的努爾哈赤,還不敢正面與明軍對抗,於是就先近後遠,藉著為父報仇之名號,攻打周邊的部族,勢力逐漸強大,努爾哈赤憑藉天賦異稟的領導才能,開始了統一東北諸部的進程。

萬曆十一年(1583年),努爾哈赤踏上他起兵的第一步——攻打尼堪外蘭,為慘死的父親和祖父報仇。

經過五年的征戰,努爾哈赤已經將建州女真五個部收入麾下。之後,努爾哈赤將視野放大到整個東北,先後征服了哈達、輝發、烏拉、葉赫四部。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努爾哈赤創立八旗制度,兵民合一,指揮靈便,同時賞罰分明,民皆樂戰。作為首領的努爾哈赤不僅善於領,同樣作戰勇敢,經常身先士卒,不避艱險。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努爾哈赤像

《太祖高皇帝實錄》記載了這樣一個小片段:"太祖乘屋而射,敵兵鄂爾果尼射太祖,貫胄中首,拔箭反射,殪其一人。羅科射太祖,穿甲中項,拔箭鏃卷,血肉迸落,拄弓徐下。"

記載的是努爾哈赤在攻打翁科洛城時,親臨陣前射殺敵人。突然,努爾哈赤中了守城士兵鄂爾果尼射來的利箭,箭頭穿過頭盔,深入額頭半指之深,努爾哈赤毫不猶豫拔出箭,搭上弓箭就射出去,射中一個靠近的敵軍,中箭後血流不止,他依然奮勇殺敵,毫不退縮。守城的科羅又一箭射中了他,箭頭穿透了護頸的鎖子甲,深入脖頸,努爾哈赤咬牙將箭頭拔出,箭頭上的倒鉤,活生生將一塊皮肉帶下,當場血流如注,部眾前來營救,他還是揮手遣散了護衛,自己用弓當柺杖支撐著,鎮定離開前線。戰鬥勝利後,眾人活捉了射中努爾哈赤的鄂爾果尼和科羅,部下都氣憤的要處死這兩個人,努爾哈赤卻又勸說,兩軍作戰,各為其主,都是為了勝利,今天他們為主人射我,如果跟隨了我,難道就不能為我去射別人嗎?最終將這兩個壯士收入麾下,還任命二人當了管理三百戶的佐領。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由此可知努爾哈赤之用兵才能,不僅善於作戰,更善於攻心。

經統計,努爾哈赤通過一系列的對外戰爭,一共俘獲了周邊四五十萬人口,帶回遼東,編入戶籍,撥地種田,暗蓄力量。繼任的皇太極,在征服東北諸部的過程中,同樣是不斷匯聚人口,凝聚力量。

皇太極曾言:"金銀布帛雖多得不足喜,惟多得人為可喜耳。金銀幣帛用之有盡,如收得一二賢能之人,堪為國家之助,其利賴寧有窮也?"(《清太宗實錄》卷6)

由此可知,後金和之前的女真強部是不一樣的,不是僅妄圖掠奪大明之金銀寶物,然後回去過安穩日子,遇到天災人禍,過不下去了,就再次起兵南犯。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一開始,就心懷異志。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萬曆皇帝像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建"大金"國,年號天命。僅過兩年後,也就是天命三年(1618年),努爾哈赤正式與明朝決裂,宣告"七大恨",起兵徵明。

這時候,東北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諸部,以及朝鮮北部、遼東地區的部分漢人,蒙東草原地區的部分蒙古人,都被收入大金的麾下。東北地區,就這樣逐漸成為大明的一個心腹大患。

二、流血的大明:遼東戰場上大明的步步潰敗

遼東"奴酋"崛起,將東北諸部統一旗下,甚至連大明的忠誠附屬國——朝鮮都不斷告急,讓大明清醒認識到這個來自遼東的巨大威脅。明廷匯聚人力物力,發兵討伐,卻屢屢失敗。崛起的滿清,不斷騷擾大明的遼東防線。天子守國門,站在大明的都城——北京來看,從大淩河到山海關一線,這條號稱遼西走廊的地帶,恰是京師的重要屏障,一旦失守,滿清鐵騎將馳騁華北……大明不得不徵遼餉,透支帝國的財政,來填補遼東這條流血的戰線。

天命三年,也是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努爾哈赤挑戰大明權威的第一站,就從撫順開始,努爾哈赤令奸細混入城中,裡應外合攻下了撫順,大明的總兵、副總兵均戰死,幾十萬人被俘。隨後努爾哈赤一鼓作氣,又攻下了清河堡,這一下遼東大震,萬曆皇帝也大吃一驚,一向安生的東北,怎麼突然冒出來了這麼厲害一個傢伙。

大明的將領發現,這一次起兵的女真人,和之前的散兵遊勇不同,他們的騎兵很厲害,還很有組織,攻守進退有度,戰鬥力不容小瞧。

就在這一年的冬天,大明的萬曆皇帝,準備對東北的"奴酋"進行一次毀滅性的打擊。於是調兵遣將,揮師遼東。這支龐大的軍隊,有來自浙江、福建、四川、陝甘等地的士兵近九萬人,加上海西女真葉赫部,也是努爾哈赤敵對方的兵力一萬人,加上比較聽話的朝鮮附屬國的一萬三千人,總共十一萬多人,對外號稱47萬,浩浩蕩蕩開出山海關,誓要將努爾哈赤粉身碎骨了。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大軍分東、西、南、北四路,直指女真人的老窩——赫圖阿拉。

努爾哈赤聽到大軍來襲的消息,有點興奮,他相信自己訓練有素的八旗兵,在統一東北各部的戰爭中,努爾哈赤已經是指揮有度,不畏大敵了。

針對這次明軍分路來襲的攻略,努爾哈赤制定了各個擊破的對應方法,也就是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的戰術。前進最快的西路軍,也是由山海關總兵官杜鬆率領的主力軍三萬人,被努爾哈赤率領的三萬騎兵分割消滅,北路軍主帥知道杜鬆三萬兵馬一天內被全殲的消息,嚇得不敢前進了,趕快轉攻為守,但是依然擋不住女真的鐵蹄,北路軍也很快被殲滅,之後努爾哈赤就這樣各個擊破,打敗了各路明軍。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上文所言的朝鮮軍中,有一個主帥叫姜宏立,他在這次大敗後,成了後金軍的俘虜,他後來回憶這場駭人的戰爭:浙兵數千屯據山上……胡數百騎馳突而上,浙兵崩潰,須臾間廝殺無餘,目睹之慘,不可勝言……八旗軍以鐵騎奔馳,衝突蹂躪,無不潰敗……(《柵中日錄》)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明軍與後金軍薩爾滸之戰概況圖

這就是歷史著名的薩爾滸之戰,這一戰也成為清軍的第一次大勝利。明軍不但沒有踏平赫圖阿拉,還損失了近五萬兵將,馬騾、火器、戰車無算,數百萬的兵餉,打了水漂。

薩爾滸之戰後,後金軍在努爾哈赤的率領下,勢如破竹,向西佔領了開原、鐵嶺,而後進攻瀋陽、遼陽。大明在遼東的首府遼陽失陷後,這塊地方就再也沒有回到明朝懷抱了。

遼瀋被佔後,廣寧成為大明在關外的最前線,明朝還是需要守住這條戰線,派遼東巡撫王化貞和遼東經略熊廷弼共商禦敵之策,但是由於經撫不和,指揮失當,明軍大敗,遼西地區也落入努爾哈赤之手。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洪承疇像

寧遠大戰中,唯一的亮點,就是洪承疇孤守寧遠城,用進口的高科技火器——紅衣大炮,打的努爾哈赤不相信人生,八旗鐵蹄,終於遇到了最強的對手,被西洋開花大炮炸的人仰馬翻。是役,努爾哈赤被炮火擊傷,隨後死去。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皇太極上位後,遼東戰場經過了幾年的暫時平靜。皇太極即位後,面對的後金已經不是剛崛起時候的一隅之地了,不僅將女真諸部統一了,還將東北各部,包括蒙古一些部落以及朝鮮和一些漢人都收入麾下,實力大增,遼東腹地的人口也逐漸增多,顯示出一副欣欣向榮之景。

努爾哈赤在位時不斷征伐四方,這種擴張速度,對女真來說也已經是夠快的了,完全消化吸收這些得來的土地,還需要點時間。

另一方面,皇太極也並沒有父親努爾哈赤那樣的驍勇善戰,從之後的遼東戰爭就可以看出來,努爾哈赤主要是騎兵衝鋒,分割包圍,不畏強攻。而皇太極則善於圍點打援,避其鋒芒,減少自身的傷亡。

皇太極剛上位的這段時間,雖然也對明有徵伐,但是並沒有討到什麼好果子吃,雙方暫時維持一種穩定。

但是這種平靜,一般都是暴風雨前的寧靜。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崇禎皇帝像

大明依然沒有放棄遼東,正凝聚全國之力,發動一場驚天其泣鬼神的遼東收復戰。

崇禎十四年(1641年),這一年皇太極帥兵包圍了錦州城,錦州守將祖大壽嚮明廷求援,崇禎皇帝感覺一個機會到了,就命洪承疇率領諸將,集兵十三萬,出關迎敵,不僅要解錦州之圍,更要踏平滿清。洪承疇步步推進,剛開始還獲得了一些勝利,但是兵部尚書陳新甲以大兵糧餉艱難為由,屢催洪速進決戰,最終崇禎皇帝也下命令了,讓洪承疇"刻期進兵"。大軍出動,中了皇太極圍點打援之計,冒進的明軍被清軍斷了糧道,軍心大亂,終被清軍合圍殲滅。

"

天聰十年(公元1636年),也是崇禎九年。皇太極在瀋陽,也就是當時的盛京,祭告天地,建國號大清。在這場規模盛大的"開國大典"上,東北諸族、蒙古一些部落皆跪地俯首歡呼,只有兩個人拒不跪拜。這兩個人是朝鮮使臣羅德憲和李廓,面對皇太極的淫威,兩人將生死置之度外,淡然地說:"臣墮地之初, 只聞有大明天子耳……今乃服事胡虜, 偷安僅存, 縱延晷刻, 其於祖宗何, 其於天下何, 其於後世何?"這兩個頂天立地的朝鮮使者,堅定地認為,天下只有一個天子,就是大明天子。其實不僅朝鮮使臣這樣想,當時的大明億萬臣民,打死也想不到,東北一隅的滿清,能以二十幾萬的民力,奪取大明的天下,成為天下之主。滿清是怎樣一步步取得對明作戰的勝利,最終入關稱雄呢?且看下文,一起了滿清的東北征服史。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一、從十三幅遺甲起兵到一統東北,滿清的東北征服史

明代的遼東,諸部並立,明廷奉行扶弱滅強的對策,有部族強大,就及時聯合小部族剿滅,努爾哈赤的父親和祖父,就是死在明軍的亂刀之下,努爾哈赤以此為由,憑藉家族遺留下的十三幅甲冑,起兵抗明。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剛開始勢力尚小的努爾哈赤,還不敢正面與明軍對抗,於是就先近後遠,藉著為父報仇之名號,攻打周邊的部族,勢力逐漸強大,努爾哈赤憑藉天賦異稟的領導才能,開始了統一東北諸部的進程。

萬曆十一年(1583年),努爾哈赤踏上他起兵的第一步——攻打尼堪外蘭,為慘死的父親和祖父報仇。

經過五年的征戰,努爾哈赤已經將建州女真五個部收入麾下。之後,努爾哈赤將視野放大到整個東北,先後征服了哈達、輝發、烏拉、葉赫四部。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努爾哈赤創立八旗制度,兵民合一,指揮靈便,同時賞罰分明,民皆樂戰。作為首領的努爾哈赤不僅善於領,同樣作戰勇敢,經常身先士卒,不避艱險。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努爾哈赤像

《太祖高皇帝實錄》記載了這樣一個小片段:"太祖乘屋而射,敵兵鄂爾果尼射太祖,貫胄中首,拔箭反射,殪其一人。羅科射太祖,穿甲中項,拔箭鏃卷,血肉迸落,拄弓徐下。"

記載的是努爾哈赤在攻打翁科洛城時,親臨陣前射殺敵人。突然,努爾哈赤中了守城士兵鄂爾果尼射來的利箭,箭頭穿過頭盔,深入額頭半指之深,努爾哈赤毫不猶豫拔出箭,搭上弓箭就射出去,射中一個靠近的敵軍,中箭後血流不止,他依然奮勇殺敵,毫不退縮。守城的科羅又一箭射中了他,箭頭穿透了護頸的鎖子甲,深入脖頸,努爾哈赤咬牙將箭頭拔出,箭頭上的倒鉤,活生生將一塊皮肉帶下,當場血流如注,部眾前來營救,他還是揮手遣散了護衛,自己用弓當柺杖支撐著,鎮定離開前線。戰鬥勝利後,眾人活捉了射中努爾哈赤的鄂爾果尼和科羅,部下都氣憤的要處死這兩個人,努爾哈赤卻又勸說,兩軍作戰,各為其主,都是為了勝利,今天他們為主人射我,如果跟隨了我,難道就不能為我去射別人嗎?最終將這兩個壯士收入麾下,還任命二人當了管理三百戶的佐領。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由此可知努爾哈赤之用兵才能,不僅善於作戰,更善於攻心。

經統計,努爾哈赤通過一系列的對外戰爭,一共俘獲了周邊四五十萬人口,帶回遼東,編入戶籍,撥地種田,暗蓄力量。繼任的皇太極,在征服東北諸部的過程中,同樣是不斷匯聚人口,凝聚力量。

皇太極曾言:"金銀布帛雖多得不足喜,惟多得人為可喜耳。金銀幣帛用之有盡,如收得一二賢能之人,堪為國家之助,其利賴寧有窮也?"(《清太宗實錄》卷6)

由此可知,後金和之前的女真強部是不一樣的,不是僅妄圖掠奪大明之金銀寶物,然後回去過安穩日子,遇到天災人禍,過不下去了,就再次起兵南犯。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一開始,就心懷異志。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萬曆皇帝像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建"大金"國,年號天命。僅過兩年後,也就是天命三年(1618年),努爾哈赤正式與明朝決裂,宣告"七大恨",起兵徵明。

這時候,東北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諸部,以及朝鮮北部、遼東地區的部分漢人,蒙東草原地區的部分蒙古人,都被收入大金的麾下。東北地區,就這樣逐漸成為大明的一個心腹大患。

二、流血的大明:遼東戰場上大明的步步潰敗

遼東"奴酋"崛起,將東北諸部統一旗下,甚至連大明的忠誠附屬國——朝鮮都不斷告急,讓大明清醒認識到這個來自遼東的巨大威脅。明廷匯聚人力物力,發兵討伐,卻屢屢失敗。崛起的滿清,不斷騷擾大明的遼東防線。天子守國門,站在大明的都城——北京來看,從大淩河到山海關一線,這條號稱遼西走廊的地帶,恰是京師的重要屏障,一旦失守,滿清鐵騎將馳騁華北……大明不得不徵遼餉,透支帝國的財政,來填補遼東這條流血的戰線。

天命三年,也是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努爾哈赤挑戰大明權威的第一站,就從撫順開始,努爾哈赤令奸細混入城中,裡應外合攻下了撫順,大明的總兵、副總兵均戰死,幾十萬人被俘。隨後努爾哈赤一鼓作氣,又攻下了清河堡,這一下遼東大震,萬曆皇帝也大吃一驚,一向安生的東北,怎麼突然冒出來了這麼厲害一個傢伙。

大明的將領發現,這一次起兵的女真人,和之前的散兵遊勇不同,他們的騎兵很厲害,還很有組織,攻守進退有度,戰鬥力不容小瞧。

就在這一年的冬天,大明的萬曆皇帝,準備對東北的"奴酋"進行一次毀滅性的打擊。於是調兵遣將,揮師遼東。這支龐大的軍隊,有來自浙江、福建、四川、陝甘等地的士兵近九萬人,加上海西女真葉赫部,也是努爾哈赤敵對方的兵力一萬人,加上比較聽話的朝鮮附屬國的一萬三千人,總共十一萬多人,對外號稱47萬,浩浩蕩蕩開出山海關,誓要將努爾哈赤粉身碎骨了。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大軍分東、西、南、北四路,直指女真人的老窩——赫圖阿拉。

努爾哈赤聽到大軍來襲的消息,有點興奮,他相信自己訓練有素的八旗兵,在統一東北各部的戰爭中,努爾哈赤已經是指揮有度,不畏大敵了。

針對這次明軍分路來襲的攻略,努爾哈赤制定了各個擊破的對應方法,也就是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的戰術。前進最快的西路軍,也是由山海關總兵官杜鬆率領的主力軍三萬人,被努爾哈赤率領的三萬騎兵分割消滅,北路軍主帥知道杜鬆三萬兵馬一天內被全殲的消息,嚇得不敢前進了,趕快轉攻為守,但是依然擋不住女真的鐵蹄,北路軍也很快被殲滅,之後努爾哈赤就這樣各個擊破,打敗了各路明軍。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上文所言的朝鮮軍中,有一個主帥叫姜宏立,他在這次大敗後,成了後金軍的俘虜,他後來回憶這場駭人的戰爭:浙兵數千屯據山上……胡數百騎馳突而上,浙兵崩潰,須臾間廝殺無餘,目睹之慘,不可勝言……八旗軍以鐵騎奔馳,衝突蹂躪,無不潰敗……(《柵中日錄》)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明軍與後金軍薩爾滸之戰概況圖

這就是歷史著名的薩爾滸之戰,這一戰也成為清軍的第一次大勝利。明軍不但沒有踏平赫圖阿拉,還損失了近五萬兵將,馬騾、火器、戰車無算,數百萬的兵餉,打了水漂。

薩爾滸之戰後,後金軍在努爾哈赤的率領下,勢如破竹,向西佔領了開原、鐵嶺,而後進攻瀋陽、遼陽。大明在遼東的首府遼陽失陷後,這塊地方就再也沒有回到明朝懷抱了。

遼瀋被佔後,廣寧成為大明在關外的最前線,明朝還是需要守住這條戰線,派遼東巡撫王化貞和遼東經略熊廷弼共商禦敵之策,但是由於經撫不和,指揮失當,明軍大敗,遼西地區也落入努爾哈赤之手。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洪承疇像

寧遠大戰中,唯一的亮點,就是洪承疇孤守寧遠城,用進口的高科技火器——紅衣大炮,打的努爾哈赤不相信人生,八旗鐵蹄,終於遇到了最強的對手,被西洋開花大炮炸的人仰馬翻。是役,努爾哈赤被炮火擊傷,隨後死去。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皇太極上位後,遼東戰場經過了幾年的暫時平靜。皇太極即位後,面對的後金已經不是剛崛起時候的一隅之地了,不僅將女真諸部統一了,還將東北各部,包括蒙古一些部落以及朝鮮和一些漢人都收入麾下,實力大增,遼東腹地的人口也逐漸增多,顯示出一副欣欣向榮之景。

努爾哈赤在位時不斷征伐四方,這種擴張速度,對女真來說也已經是夠快的了,完全消化吸收這些得來的土地,還需要點時間。

另一方面,皇太極也並沒有父親努爾哈赤那樣的驍勇善戰,從之後的遼東戰爭就可以看出來,努爾哈赤主要是騎兵衝鋒,分割包圍,不畏強攻。而皇太極則善於圍點打援,避其鋒芒,減少自身的傷亡。

皇太極剛上位的這段時間,雖然也對明有徵伐,但是並沒有討到什麼好果子吃,雙方暫時維持一種穩定。

但是這種平靜,一般都是暴風雨前的寧靜。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崇禎皇帝像

大明依然沒有放棄遼東,正凝聚全國之力,發動一場驚天其泣鬼神的遼東收復戰。

崇禎十四年(1641年),這一年皇太極帥兵包圍了錦州城,錦州守將祖大壽嚮明廷求援,崇禎皇帝感覺一個機會到了,就命洪承疇率領諸將,集兵十三萬,出關迎敵,不僅要解錦州之圍,更要踏平滿清。洪承疇步步推進,剛開始還獲得了一些勝利,但是兵部尚書陳新甲以大兵糧餉艱難為由,屢催洪速進決戰,最終崇禎皇帝也下命令了,讓洪承疇"刻期進兵"。大軍出動,中了皇太極圍點打援之計,冒進的明軍被清軍斷了糧道,軍心大亂,終被清軍合圍殲滅。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鬆錦之戰示意圖

這就是晚明遼東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也是註定大明失敗命運的一戰——鬆錦之戰。此戰的結果,正如談遷所言"九塞之精銳,中國之糧芻,盡付一擲,竟莫能續御,而廟社以墟矣!"(《國榷》)

明朝為了應對遼東的戰事,不得不徵收遼餉,又激起了陝西李自成等農民起義,外患未止,內憂漸起。

"

天聰十年(公元1636年),也是崇禎九年。皇太極在瀋陽,也就是當時的盛京,祭告天地,建國號大清。在這場規模盛大的"開國大典"上,東北諸族、蒙古一些部落皆跪地俯首歡呼,只有兩個人拒不跪拜。這兩個人是朝鮮使臣羅德憲和李廓,面對皇太極的淫威,兩人將生死置之度外,淡然地說:"臣墮地之初, 只聞有大明天子耳……今乃服事胡虜, 偷安僅存, 縱延晷刻, 其於祖宗何, 其於天下何, 其於後世何?"這兩個頂天立地的朝鮮使者,堅定地認為,天下只有一個天子,就是大明天子。其實不僅朝鮮使臣這樣想,當時的大明億萬臣民,打死也想不到,東北一隅的滿清,能以二十幾萬的民力,奪取大明的天下,成為天下之主。滿清是怎樣一步步取得對明作戰的勝利,最終入關稱雄呢?且看下文,一起了滿清的東北征服史。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一、從十三幅遺甲起兵到一統東北,滿清的東北征服史

明代的遼東,諸部並立,明廷奉行扶弱滅強的對策,有部族強大,就及時聯合小部族剿滅,努爾哈赤的父親和祖父,就是死在明軍的亂刀之下,努爾哈赤以此為由,憑藉家族遺留下的十三幅甲冑,起兵抗明。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剛開始勢力尚小的努爾哈赤,還不敢正面與明軍對抗,於是就先近後遠,藉著為父報仇之名號,攻打周邊的部族,勢力逐漸強大,努爾哈赤憑藉天賦異稟的領導才能,開始了統一東北諸部的進程。

萬曆十一年(1583年),努爾哈赤踏上他起兵的第一步——攻打尼堪外蘭,為慘死的父親和祖父報仇。

經過五年的征戰,努爾哈赤已經將建州女真五個部收入麾下。之後,努爾哈赤將視野放大到整個東北,先後征服了哈達、輝發、烏拉、葉赫四部。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努爾哈赤創立八旗制度,兵民合一,指揮靈便,同時賞罰分明,民皆樂戰。作為首領的努爾哈赤不僅善於領,同樣作戰勇敢,經常身先士卒,不避艱險。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努爾哈赤像

《太祖高皇帝實錄》記載了這樣一個小片段:"太祖乘屋而射,敵兵鄂爾果尼射太祖,貫胄中首,拔箭反射,殪其一人。羅科射太祖,穿甲中項,拔箭鏃卷,血肉迸落,拄弓徐下。"

記載的是努爾哈赤在攻打翁科洛城時,親臨陣前射殺敵人。突然,努爾哈赤中了守城士兵鄂爾果尼射來的利箭,箭頭穿過頭盔,深入額頭半指之深,努爾哈赤毫不猶豫拔出箭,搭上弓箭就射出去,射中一個靠近的敵軍,中箭後血流不止,他依然奮勇殺敵,毫不退縮。守城的科羅又一箭射中了他,箭頭穿透了護頸的鎖子甲,深入脖頸,努爾哈赤咬牙將箭頭拔出,箭頭上的倒鉤,活生生將一塊皮肉帶下,當場血流如注,部眾前來營救,他還是揮手遣散了護衛,自己用弓當柺杖支撐著,鎮定離開前線。戰鬥勝利後,眾人活捉了射中努爾哈赤的鄂爾果尼和科羅,部下都氣憤的要處死這兩個人,努爾哈赤卻又勸說,兩軍作戰,各為其主,都是為了勝利,今天他們為主人射我,如果跟隨了我,難道就不能為我去射別人嗎?最終將這兩個壯士收入麾下,還任命二人當了管理三百戶的佐領。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由此可知努爾哈赤之用兵才能,不僅善於作戰,更善於攻心。

經統計,努爾哈赤通過一系列的對外戰爭,一共俘獲了周邊四五十萬人口,帶回遼東,編入戶籍,撥地種田,暗蓄力量。繼任的皇太極,在征服東北諸部的過程中,同樣是不斷匯聚人口,凝聚力量。

皇太極曾言:"金銀布帛雖多得不足喜,惟多得人為可喜耳。金銀幣帛用之有盡,如收得一二賢能之人,堪為國家之助,其利賴寧有窮也?"(《清太宗實錄》卷6)

由此可知,後金和之前的女真強部是不一樣的,不是僅妄圖掠奪大明之金銀寶物,然後回去過安穩日子,遇到天災人禍,過不下去了,就再次起兵南犯。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一開始,就心懷異志。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萬曆皇帝像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建"大金"國,年號天命。僅過兩年後,也就是天命三年(1618年),努爾哈赤正式與明朝決裂,宣告"七大恨",起兵徵明。

這時候,東北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諸部,以及朝鮮北部、遼東地區的部分漢人,蒙東草原地區的部分蒙古人,都被收入大金的麾下。東北地區,就這樣逐漸成為大明的一個心腹大患。

二、流血的大明:遼東戰場上大明的步步潰敗

遼東"奴酋"崛起,將東北諸部統一旗下,甚至連大明的忠誠附屬國——朝鮮都不斷告急,讓大明清醒認識到這個來自遼東的巨大威脅。明廷匯聚人力物力,發兵討伐,卻屢屢失敗。崛起的滿清,不斷騷擾大明的遼東防線。天子守國門,站在大明的都城——北京來看,從大淩河到山海關一線,這條號稱遼西走廊的地帶,恰是京師的重要屏障,一旦失守,滿清鐵騎將馳騁華北……大明不得不徵遼餉,透支帝國的財政,來填補遼東這條流血的戰線。

天命三年,也是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努爾哈赤挑戰大明權威的第一站,就從撫順開始,努爾哈赤令奸細混入城中,裡應外合攻下了撫順,大明的總兵、副總兵均戰死,幾十萬人被俘。隨後努爾哈赤一鼓作氣,又攻下了清河堡,這一下遼東大震,萬曆皇帝也大吃一驚,一向安生的東北,怎麼突然冒出來了這麼厲害一個傢伙。

大明的將領發現,這一次起兵的女真人,和之前的散兵遊勇不同,他們的騎兵很厲害,還很有組織,攻守進退有度,戰鬥力不容小瞧。

就在這一年的冬天,大明的萬曆皇帝,準備對東北的"奴酋"進行一次毀滅性的打擊。於是調兵遣將,揮師遼東。這支龐大的軍隊,有來自浙江、福建、四川、陝甘等地的士兵近九萬人,加上海西女真葉赫部,也是努爾哈赤敵對方的兵力一萬人,加上比較聽話的朝鮮附屬國的一萬三千人,總共十一萬多人,對外號稱47萬,浩浩蕩蕩開出山海關,誓要將努爾哈赤粉身碎骨了。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大軍分東、西、南、北四路,直指女真人的老窩——赫圖阿拉。

努爾哈赤聽到大軍來襲的消息,有點興奮,他相信自己訓練有素的八旗兵,在統一東北各部的戰爭中,努爾哈赤已經是指揮有度,不畏大敵了。

針對這次明軍分路來襲的攻略,努爾哈赤制定了各個擊破的對應方法,也就是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的戰術。前進最快的西路軍,也是由山海關總兵官杜鬆率領的主力軍三萬人,被努爾哈赤率領的三萬騎兵分割消滅,北路軍主帥知道杜鬆三萬兵馬一天內被全殲的消息,嚇得不敢前進了,趕快轉攻為守,但是依然擋不住女真的鐵蹄,北路軍也很快被殲滅,之後努爾哈赤就這樣各個擊破,打敗了各路明軍。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上文所言的朝鮮軍中,有一個主帥叫姜宏立,他在這次大敗後,成了後金軍的俘虜,他後來回憶這場駭人的戰爭:浙兵數千屯據山上……胡數百騎馳突而上,浙兵崩潰,須臾間廝殺無餘,目睹之慘,不可勝言……八旗軍以鐵騎奔馳,衝突蹂躪,無不潰敗……(《柵中日錄》)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明軍與後金軍薩爾滸之戰概況圖

這就是歷史著名的薩爾滸之戰,這一戰也成為清軍的第一次大勝利。明軍不但沒有踏平赫圖阿拉,還損失了近五萬兵將,馬騾、火器、戰車無算,數百萬的兵餉,打了水漂。

薩爾滸之戰後,後金軍在努爾哈赤的率領下,勢如破竹,向西佔領了開原、鐵嶺,而後進攻瀋陽、遼陽。大明在遼東的首府遼陽失陷後,這塊地方就再也沒有回到明朝懷抱了。

遼瀋被佔後,廣寧成為大明在關外的最前線,明朝還是需要守住這條戰線,派遼東巡撫王化貞和遼東經略熊廷弼共商禦敵之策,但是由於經撫不和,指揮失當,明軍大敗,遼西地區也落入努爾哈赤之手。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洪承疇像

寧遠大戰中,唯一的亮點,就是洪承疇孤守寧遠城,用進口的高科技火器——紅衣大炮,打的努爾哈赤不相信人生,八旗鐵蹄,終於遇到了最強的對手,被西洋開花大炮炸的人仰馬翻。是役,努爾哈赤被炮火擊傷,隨後死去。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皇太極上位後,遼東戰場經過了幾年的暫時平靜。皇太極即位後,面對的後金已經不是剛崛起時候的一隅之地了,不僅將女真諸部統一了,還將東北各部,包括蒙古一些部落以及朝鮮和一些漢人都收入麾下,實力大增,遼東腹地的人口也逐漸增多,顯示出一副欣欣向榮之景。

努爾哈赤在位時不斷征伐四方,這種擴張速度,對女真來說也已經是夠快的了,完全消化吸收這些得來的土地,還需要點時間。

另一方面,皇太極也並沒有父親努爾哈赤那樣的驍勇善戰,從之後的遼東戰爭就可以看出來,努爾哈赤主要是騎兵衝鋒,分割包圍,不畏強攻。而皇太極則善於圍點打援,避其鋒芒,減少自身的傷亡。

皇太極剛上位的這段時間,雖然也對明有徵伐,但是並沒有討到什麼好果子吃,雙方暫時維持一種穩定。

但是這種平靜,一般都是暴風雨前的寧靜。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崇禎皇帝像

大明依然沒有放棄遼東,正凝聚全國之力,發動一場驚天其泣鬼神的遼東收復戰。

崇禎十四年(1641年),這一年皇太極帥兵包圍了錦州城,錦州守將祖大壽嚮明廷求援,崇禎皇帝感覺一個機會到了,就命洪承疇率領諸將,集兵十三萬,出關迎敵,不僅要解錦州之圍,更要踏平滿清。洪承疇步步推進,剛開始還獲得了一些勝利,但是兵部尚書陳新甲以大兵糧餉艱難為由,屢催洪速進決戰,最終崇禎皇帝也下命令了,讓洪承疇"刻期進兵"。大軍出動,中了皇太極圍點打援之計,冒進的明軍被清軍斷了糧道,軍心大亂,終被清軍合圍殲滅。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鬆錦之戰示意圖

這就是晚明遼東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也是註定大明失敗命運的一戰——鬆錦之戰。此戰的結果,正如談遷所言"九塞之精銳,中國之糧芻,盡付一擲,竟莫能續御,而廟社以墟矣!"(《國榷》)

明朝為了應對遼東的戰事,不得不徵收遼餉,又激起了陝西李自成等農民起義,外患未止,內憂漸起。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遼東這個戰場,對大明來說就像一個傷口,止不住流血,還不斷加深,大明越是著急,越是找不到療傷之策,最終剜肉補瘡,依舊不能治,最終讓大明失血而亡。

大明經此連續失敗,已經對滿清沒有反抗之力,國內又有李自成起義軍肆虐,面對內憂外患,卻又天公不作美,崇禎末年,華北地區大旱,大明的國運,也在這些天災人禍中,走到了盡頭。

在皇位上輾轉憂慮十餘年的崇禎皇帝,"雞鳴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勞成疾",但是依然無法阻擋大明迅速敗亡,最後時刻,看著李自成起義軍逼近京師,勢不可擋,他並沒有選擇南逃,而是淡然下令後宮嬪妃自盡,親自揮劍砍死小公主,留下遺詔:"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明季北略》)而後自盡身亡。

"

天聰十年(公元1636年),也是崇禎九年。皇太極在瀋陽,也就是當時的盛京,祭告天地,建國號大清。在這場規模盛大的"開國大典"上,東北諸族、蒙古一些部落皆跪地俯首歡呼,只有兩個人拒不跪拜。這兩個人是朝鮮使臣羅德憲和李廓,面對皇太極的淫威,兩人將生死置之度外,淡然地說:"臣墮地之初, 只聞有大明天子耳……今乃服事胡虜, 偷安僅存, 縱延晷刻, 其於祖宗何, 其於天下何, 其於後世何?"這兩個頂天立地的朝鮮使者,堅定地認為,天下只有一個天子,就是大明天子。其實不僅朝鮮使臣這樣想,當時的大明億萬臣民,打死也想不到,東北一隅的滿清,能以二十幾萬的民力,奪取大明的天下,成為天下之主。滿清是怎樣一步步取得對明作戰的勝利,最終入關稱雄呢?且看下文,一起了滿清的東北征服史。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一、從十三幅遺甲起兵到一統東北,滿清的東北征服史

明代的遼東,諸部並立,明廷奉行扶弱滅強的對策,有部族強大,就及時聯合小部族剿滅,努爾哈赤的父親和祖父,就是死在明軍的亂刀之下,努爾哈赤以此為由,憑藉家族遺留下的十三幅甲冑,起兵抗明。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剛開始勢力尚小的努爾哈赤,還不敢正面與明軍對抗,於是就先近後遠,藉著為父報仇之名號,攻打周邊的部族,勢力逐漸強大,努爾哈赤憑藉天賦異稟的領導才能,開始了統一東北諸部的進程。

萬曆十一年(1583年),努爾哈赤踏上他起兵的第一步——攻打尼堪外蘭,為慘死的父親和祖父報仇。

經過五年的征戰,努爾哈赤已經將建州女真五個部收入麾下。之後,努爾哈赤將視野放大到整個東北,先後征服了哈達、輝發、烏拉、葉赫四部。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努爾哈赤創立八旗制度,兵民合一,指揮靈便,同時賞罰分明,民皆樂戰。作為首領的努爾哈赤不僅善於領,同樣作戰勇敢,經常身先士卒,不避艱險。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努爾哈赤像

《太祖高皇帝實錄》記載了這樣一個小片段:"太祖乘屋而射,敵兵鄂爾果尼射太祖,貫胄中首,拔箭反射,殪其一人。羅科射太祖,穿甲中項,拔箭鏃卷,血肉迸落,拄弓徐下。"

記載的是努爾哈赤在攻打翁科洛城時,親臨陣前射殺敵人。突然,努爾哈赤中了守城士兵鄂爾果尼射來的利箭,箭頭穿過頭盔,深入額頭半指之深,努爾哈赤毫不猶豫拔出箭,搭上弓箭就射出去,射中一個靠近的敵軍,中箭後血流不止,他依然奮勇殺敵,毫不退縮。守城的科羅又一箭射中了他,箭頭穿透了護頸的鎖子甲,深入脖頸,努爾哈赤咬牙將箭頭拔出,箭頭上的倒鉤,活生生將一塊皮肉帶下,當場血流如注,部眾前來營救,他還是揮手遣散了護衛,自己用弓當柺杖支撐著,鎮定離開前線。戰鬥勝利後,眾人活捉了射中努爾哈赤的鄂爾果尼和科羅,部下都氣憤的要處死這兩個人,努爾哈赤卻又勸說,兩軍作戰,各為其主,都是為了勝利,今天他們為主人射我,如果跟隨了我,難道就不能為我去射別人嗎?最終將這兩個壯士收入麾下,還任命二人當了管理三百戶的佐領。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由此可知努爾哈赤之用兵才能,不僅善於作戰,更善於攻心。

經統計,努爾哈赤通過一系列的對外戰爭,一共俘獲了周邊四五十萬人口,帶回遼東,編入戶籍,撥地種田,暗蓄力量。繼任的皇太極,在征服東北諸部的過程中,同樣是不斷匯聚人口,凝聚力量。

皇太極曾言:"金銀布帛雖多得不足喜,惟多得人為可喜耳。金銀幣帛用之有盡,如收得一二賢能之人,堪為國家之助,其利賴寧有窮也?"(《清太宗實錄》卷6)

由此可知,後金和之前的女真強部是不一樣的,不是僅妄圖掠奪大明之金銀寶物,然後回去過安穩日子,遇到天災人禍,過不下去了,就再次起兵南犯。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一開始,就心懷異志。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萬曆皇帝像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建"大金"國,年號天命。僅過兩年後,也就是天命三年(1618年),努爾哈赤正式與明朝決裂,宣告"七大恨",起兵徵明。

這時候,東北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諸部,以及朝鮮北部、遼東地區的部分漢人,蒙東草原地區的部分蒙古人,都被收入大金的麾下。東北地區,就這樣逐漸成為大明的一個心腹大患。

二、流血的大明:遼東戰場上大明的步步潰敗

遼東"奴酋"崛起,將東北諸部統一旗下,甚至連大明的忠誠附屬國——朝鮮都不斷告急,讓大明清醒認識到這個來自遼東的巨大威脅。明廷匯聚人力物力,發兵討伐,卻屢屢失敗。崛起的滿清,不斷騷擾大明的遼東防線。天子守國門,站在大明的都城——北京來看,從大淩河到山海關一線,這條號稱遼西走廊的地帶,恰是京師的重要屏障,一旦失守,滿清鐵騎將馳騁華北……大明不得不徵遼餉,透支帝國的財政,來填補遼東這條流血的戰線。

天命三年,也是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努爾哈赤挑戰大明權威的第一站,就從撫順開始,努爾哈赤令奸細混入城中,裡應外合攻下了撫順,大明的總兵、副總兵均戰死,幾十萬人被俘。隨後努爾哈赤一鼓作氣,又攻下了清河堡,這一下遼東大震,萬曆皇帝也大吃一驚,一向安生的東北,怎麼突然冒出來了這麼厲害一個傢伙。

大明的將領發現,這一次起兵的女真人,和之前的散兵遊勇不同,他們的騎兵很厲害,還很有組織,攻守進退有度,戰鬥力不容小瞧。

就在這一年的冬天,大明的萬曆皇帝,準備對東北的"奴酋"進行一次毀滅性的打擊。於是調兵遣將,揮師遼東。這支龐大的軍隊,有來自浙江、福建、四川、陝甘等地的士兵近九萬人,加上海西女真葉赫部,也是努爾哈赤敵對方的兵力一萬人,加上比較聽話的朝鮮附屬國的一萬三千人,總共十一萬多人,對外號稱47萬,浩浩蕩蕩開出山海關,誓要將努爾哈赤粉身碎骨了。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大軍分東、西、南、北四路,直指女真人的老窩——赫圖阿拉。

努爾哈赤聽到大軍來襲的消息,有點興奮,他相信自己訓練有素的八旗兵,在統一東北各部的戰爭中,努爾哈赤已經是指揮有度,不畏大敵了。

針對這次明軍分路來襲的攻略,努爾哈赤制定了各個擊破的對應方法,也就是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的戰術。前進最快的西路軍,也是由山海關總兵官杜鬆率領的主力軍三萬人,被努爾哈赤率領的三萬騎兵分割消滅,北路軍主帥知道杜鬆三萬兵馬一天內被全殲的消息,嚇得不敢前進了,趕快轉攻為守,但是依然擋不住女真的鐵蹄,北路軍也很快被殲滅,之後努爾哈赤就這樣各個擊破,打敗了各路明軍。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上文所言的朝鮮軍中,有一個主帥叫姜宏立,他在這次大敗後,成了後金軍的俘虜,他後來回憶這場駭人的戰爭:浙兵數千屯據山上……胡數百騎馳突而上,浙兵崩潰,須臾間廝殺無餘,目睹之慘,不可勝言……八旗軍以鐵騎奔馳,衝突蹂躪,無不潰敗……(《柵中日錄》)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明軍與後金軍薩爾滸之戰概況圖

這就是歷史著名的薩爾滸之戰,這一戰也成為清軍的第一次大勝利。明軍不但沒有踏平赫圖阿拉,還損失了近五萬兵將,馬騾、火器、戰車無算,數百萬的兵餉,打了水漂。

薩爾滸之戰後,後金軍在努爾哈赤的率領下,勢如破竹,向西佔領了開原、鐵嶺,而後進攻瀋陽、遼陽。大明在遼東的首府遼陽失陷後,這塊地方就再也沒有回到明朝懷抱了。

遼瀋被佔後,廣寧成為大明在關外的最前線,明朝還是需要守住這條戰線,派遼東巡撫王化貞和遼東經略熊廷弼共商禦敵之策,但是由於經撫不和,指揮失當,明軍大敗,遼西地區也落入努爾哈赤之手。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洪承疇像

寧遠大戰中,唯一的亮點,就是洪承疇孤守寧遠城,用進口的高科技火器——紅衣大炮,打的努爾哈赤不相信人生,八旗鐵蹄,終於遇到了最強的對手,被西洋開花大炮炸的人仰馬翻。是役,努爾哈赤被炮火擊傷,隨後死去。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皇太極上位後,遼東戰場經過了幾年的暫時平靜。皇太極即位後,面對的後金已經不是剛崛起時候的一隅之地了,不僅將女真諸部統一了,還將東北各部,包括蒙古一些部落以及朝鮮和一些漢人都收入麾下,實力大增,遼東腹地的人口也逐漸增多,顯示出一副欣欣向榮之景。

努爾哈赤在位時不斷征伐四方,這種擴張速度,對女真來說也已經是夠快的了,完全消化吸收這些得來的土地,還需要點時間。

另一方面,皇太極也並沒有父親努爾哈赤那樣的驍勇善戰,從之後的遼東戰爭就可以看出來,努爾哈赤主要是騎兵衝鋒,分割包圍,不畏強攻。而皇太極則善於圍點打援,避其鋒芒,減少自身的傷亡。

皇太極剛上位的這段時間,雖然也對明有徵伐,但是並沒有討到什麼好果子吃,雙方暫時維持一種穩定。

但是這種平靜,一般都是暴風雨前的寧靜。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崇禎皇帝像

大明依然沒有放棄遼東,正凝聚全國之力,發動一場驚天其泣鬼神的遼東收復戰。

崇禎十四年(1641年),這一年皇太極帥兵包圍了錦州城,錦州守將祖大壽嚮明廷求援,崇禎皇帝感覺一個機會到了,就命洪承疇率領諸將,集兵十三萬,出關迎敵,不僅要解錦州之圍,更要踏平滿清。洪承疇步步推進,剛開始還獲得了一些勝利,但是兵部尚書陳新甲以大兵糧餉艱難為由,屢催洪速進決戰,最終崇禎皇帝也下命令了,讓洪承疇"刻期進兵"。大軍出動,中了皇太極圍點打援之計,冒進的明軍被清軍斷了糧道,軍心大亂,終被清軍合圍殲滅。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鬆錦之戰示意圖

這就是晚明遼東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也是註定大明失敗命運的一戰——鬆錦之戰。此戰的結果,正如談遷所言"九塞之精銳,中國之糧芻,盡付一擲,竟莫能續御,而廟社以墟矣!"(《國榷》)

明朝為了應對遼東的戰事,不得不徵收遼餉,又激起了陝西李自成等農民起義,外患未止,內憂漸起。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遼東這個戰場,對大明來說就像一個傷口,止不住流血,還不斷加深,大明越是著急,越是找不到療傷之策,最終剜肉補瘡,依舊不能治,最終讓大明失血而亡。

大明經此連續失敗,已經對滿清沒有反抗之力,國內又有李自成起義軍肆虐,面對內憂外患,卻又天公不作美,崇禎末年,華北地區大旱,大明的國運,也在這些天災人禍中,走到了盡頭。

在皇位上輾轉憂慮十餘年的崇禎皇帝,"雞鳴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勞成疾",但是依然無法阻擋大明迅速敗亡,最後時刻,看著李自成起義軍逼近京師,勢不可擋,他並沒有選擇南逃,而是淡然下令後宮嬪妃自盡,親自揮劍砍死小公主,留下遺詔:"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明季北略》)而後自盡身亡。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崇禎皇帝的最後一天

無可奈何花落去。大明王朝,就這樣看著江山落入大清手中。


更多歷史類原創內容,歡飲關注@歷史寶藏。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