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滿清八旗騎兵的戰鬥能力在多爾袞領導後期呈現跳水式的下降?'

"

文/炒米視角

俗話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早期的建州女真的戰鬥力的確不是吹牛的。原因其實也非常簡單,就是因為他們都是光腳的。

"

文/炒米視角

俗話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早期的建州女真的戰鬥力的確不是吹牛的。原因其實也非常簡單,就是因為他們都是光腳的。

為何滿清八旗騎兵的戰鬥能力在多爾袞領導後期呈現跳水式的下降?

說早期的建州女真過的是茹毛飲血魚獵生活,生活水平極地,“半穴居”生活可以瞭解一下,就是挖個大窨子當房子,跟原始社會末期的生活方式差別不是特別大。

當年的努爾哈赤就是一個挖人蔘的馬販子,父祖給明朝當間諜,被誤殺後。得到的補償就是“敕書三十道,馬三十匹,封龍虎將軍,復給都督敕書”。

"

文/炒米視角

俗話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早期的建州女真的戰鬥力的確不是吹牛的。原因其實也非常簡單,就是因為他們都是光腳的。

為何滿清八旗騎兵的戰鬥能力在多爾袞領導後期呈現跳水式的下降?

說早期的建州女真過的是茹毛飲血魚獵生活,生活水平極地,“半穴居”生活可以瞭解一下,就是挖個大窨子當房子,跟原始社會末期的生活方式差別不是特別大。

當年的努爾哈赤就是一個挖人蔘的馬販子,父祖給明朝當間諜,被誤殺後。得到的補償就是“敕書三十道,馬三十匹,封龍虎將軍,復給都督敕書”。

為何滿清八旗騎兵的戰鬥能力在多爾袞領導後期呈現跳水式的下降?

比起其它虛的,這個敕書最值錢,因為敕書實際上就是允許他們進北京做生意的通行證。整個女真一共五十道,就給了努爾哈赤三十道,所以這實際上就是李成樑太明白努爾哈赤要什麼了,變相扶植他的,所以有了敕書,他就相當於有了一個穩定的賺錢渠道,所以聚攏勢力就特別容易,反正建州女真有的是窮怕了的光腳漢。

而反觀同時期的明朝,雖然朝廷總是財政赤字,但是官紳還是富得流油;而林丹汗死後,蒙古的寡婦們也是揹著金銀珠寶找前途;即便是海西女真的貴族們,也是過著相對安穩富足的小日子。

當時整個遼東唯一光腳的就是建州女真,所以那個場景就可以想象了。

"

文/炒米視角

俗話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早期的建州女真的戰鬥力的確不是吹牛的。原因其實也非常簡單,就是因為他們都是光腳的。

為何滿清八旗騎兵的戰鬥能力在多爾袞領導後期呈現跳水式的下降?

說早期的建州女真過的是茹毛飲血魚獵生活,生活水平極地,“半穴居”生活可以瞭解一下,就是挖個大窨子當房子,跟原始社會末期的生活方式差別不是特別大。

當年的努爾哈赤就是一個挖人蔘的馬販子,父祖給明朝當間諜,被誤殺後。得到的補償就是“敕書三十道,馬三十匹,封龍虎將軍,復給都督敕書”。

為何滿清八旗騎兵的戰鬥能力在多爾袞領導後期呈現跳水式的下降?

比起其它虛的,這個敕書最值錢,因為敕書實際上就是允許他們進北京做生意的通行證。整個女真一共五十道,就給了努爾哈赤三十道,所以這實際上就是李成樑太明白努爾哈赤要什麼了,變相扶植他的,所以有了敕書,他就相當於有了一個穩定的賺錢渠道,所以聚攏勢力就特別容易,反正建州女真有的是窮怕了的光腳漢。

而反觀同時期的明朝,雖然朝廷總是財政赤字,但是官紳還是富得流油;而林丹汗死後,蒙古的寡婦們也是揹著金銀珠寶找前途;即便是海西女真的貴族們,也是過著相對安穩富足的小日子。

當時整個遼東唯一光腳的就是建州女真,所以那個場景就可以想象了。

為何滿清八旗騎兵的戰鬥能力在多爾袞領導後期呈現跳水式的下降?

建州女真家家等米下鍋,全靠家裡的漢子出門去搶。沒傷沒病躺家裡超過兩天,家裡的女人就要拿著棍子趕去出去打劫了。因此努爾哈赤的八旗騎兵從內驅力來講,都比同時期的其他軍隊更願意出去打仗。

都知道在八旗擅長弓馬,不喜歡用火器。那是因為在當時鳥銃彈藥裝填相對麻煩,且沒有膛線,射擊還不準。所以戰鬥效率遠遠沒有弓馬來得便捷。八旗選甲士的時候,拿鳥銃的都是弓馬不嫻熟的人。

所以在遼東能擋的住八旗的,也只有城牆和大炮,然而李成樑教的,努爾哈赤一個都沒拉下,間諜用得好,往往很多重鎮,城門都是從內部打開的。

後來那些會大炮的遼東軍投降後金之後,八旗入關就真的所向無敵了。但是進了關以後得了北京,八旗貴族們比起去打仗,自然更願意“跑馬圈地”。

"

文/炒米視角

俗話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早期的建州女真的戰鬥力的確不是吹牛的。原因其實也非常簡單,就是因為他們都是光腳的。

為何滿清八旗騎兵的戰鬥能力在多爾袞領導後期呈現跳水式的下降?

說早期的建州女真過的是茹毛飲血魚獵生活,生活水平極地,“半穴居”生活可以瞭解一下,就是挖個大窨子當房子,跟原始社會末期的生活方式差別不是特別大。

當年的努爾哈赤就是一個挖人蔘的馬販子,父祖給明朝當間諜,被誤殺後。得到的補償就是“敕書三十道,馬三十匹,封龍虎將軍,復給都督敕書”。

為何滿清八旗騎兵的戰鬥能力在多爾袞領導後期呈現跳水式的下降?

比起其它虛的,這個敕書最值錢,因為敕書實際上就是允許他們進北京做生意的通行證。整個女真一共五十道,就給了努爾哈赤三十道,所以這實際上就是李成樑太明白努爾哈赤要什麼了,變相扶植他的,所以有了敕書,他就相當於有了一個穩定的賺錢渠道,所以聚攏勢力就特別容易,反正建州女真有的是窮怕了的光腳漢。

而反觀同時期的明朝,雖然朝廷總是財政赤字,但是官紳還是富得流油;而林丹汗死後,蒙古的寡婦們也是揹著金銀珠寶找前途;即便是海西女真的貴族們,也是過著相對安穩富足的小日子。

當時整個遼東唯一光腳的就是建州女真,所以那個場景就可以想象了。

為何滿清八旗騎兵的戰鬥能力在多爾袞領導後期呈現跳水式的下降?

建州女真家家等米下鍋,全靠家裡的漢子出門去搶。沒傷沒病躺家裡超過兩天,家裡的女人就要拿著棍子趕去出去打劫了。因此努爾哈赤的八旗騎兵從內驅力來講,都比同時期的其他軍隊更願意出去打仗。

都知道在八旗擅長弓馬,不喜歡用火器。那是因為在當時鳥銃彈藥裝填相對麻煩,且沒有膛線,射擊還不準。所以戰鬥效率遠遠沒有弓馬來得便捷。八旗選甲士的時候,拿鳥銃的都是弓馬不嫻熟的人。

所以在遼東能擋的住八旗的,也只有城牆和大炮,然而李成樑教的,努爾哈赤一個都沒拉下,間諜用得好,往往很多重鎮,城門都是從內部打開的。

後來那些會大炮的遼東軍投降後金之後,八旗入關就真的所向無敵了。但是進了關以後得了北京,八旗貴族們比起去打仗,自然更願意“跑馬圈地”。

為何滿清八旗騎兵的戰鬥能力在多爾袞領導後期呈現跳水式的下降?

要知道出關打仗是為了什麼?不就是為了富足安逸的生活嗎?原來沒鞋子,現在有鞋子了,性質就完全不一樣了,至少沒有以前不怕死了。

更加上順治朝的一個政策,可謂把八旗騎兵的武功就全廢了。

這個政策雖然和多爾袞有關,但是因為是順治朝,所以這個榮譽要算到順治頭上。這個就是給了所有八旗子弟一個鐵飯碗(世襲職位),有著旱澇保收的俸祿。這樣一來誰還去拼命打仗?都過上了提籠架鳥的悠閒日子了。

"

文/炒米視角

俗話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早期的建州女真的戰鬥力的確不是吹牛的。原因其實也非常簡單,就是因為他們都是光腳的。

為何滿清八旗騎兵的戰鬥能力在多爾袞領導後期呈現跳水式的下降?

說早期的建州女真過的是茹毛飲血魚獵生活,生活水平極地,“半穴居”生活可以瞭解一下,就是挖個大窨子當房子,跟原始社會末期的生活方式差別不是特別大。

當年的努爾哈赤就是一個挖人蔘的馬販子,父祖給明朝當間諜,被誤殺後。得到的補償就是“敕書三十道,馬三十匹,封龍虎將軍,復給都督敕書”。

為何滿清八旗騎兵的戰鬥能力在多爾袞領導後期呈現跳水式的下降?

比起其它虛的,這個敕書最值錢,因為敕書實際上就是允許他們進北京做生意的通行證。整個女真一共五十道,就給了努爾哈赤三十道,所以這實際上就是李成樑太明白努爾哈赤要什麼了,變相扶植他的,所以有了敕書,他就相當於有了一個穩定的賺錢渠道,所以聚攏勢力就特別容易,反正建州女真有的是窮怕了的光腳漢。

而反觀同時期的明朝,雖然朝廷總是財政赤字,但是官紳還是富得流油;而林丹汗死後,蒙古的寡婦們也是揹著金銀珠寶找前途;即便是海西女真的貴族們,也是過著相對安穩富足的小日子。

當時整個遼東唯一光腳的就是建州女真,所以那個場景就可以想象了。

為何滿清八旗騎兵的戰鬥能力在多爾袞領導後期呈現跳水式的下降?

建州女真家家等米下鍋,全靠家裡的漢子出門去搶。沒傷沒病躺家裡超過兩天,家裡的女人就要拿著棍子趕去出去打劫了。因此努爾哈赤的八旗騎兵從內驅力來講,都比同時期的其他軍隊更願意出去打仗。

都知道在八旗擅長弓馬,不喜歡用火器。那是因為在當時鳥銃彈藥裝填相對麻煩,且沒有膛線,射擊還不準。所以戰鬥效率遠遠沒有弓馬來得便捷。八旗選甲士的時候,拿鳥銃的都是弓馬不嫻熟的人。

所以在遼東能擋的住八旗的,也只有城牆和大炮,然而李成樑教的,努爾哈赤一個都沒拉下,間諜用得好,往往很多重鎮,城門都是從內部打開的。

後來那些會大炮的遼東軍投降後金之後,八旗入關就真的所向無敵了。但是進了關以後得了北京,八旗貴族們比起去打仗,自然更願意“跑馬圈地”。

為何滿清八旗騎兵的戰鬥能力在多爾袞領導後期呈現跳水式的下降?

要知道出關打仗是為了什麼?不就是為了富足安逸的生活嗎?原來沒鞋子,現在有鞋子了,性質就完全不一樣了,至少沒有以前不怕死了。

更加上順治朝的一個政策,可謂把八旗騎兵的武功就全廢了。

這個政策雖然和多爾袞有關,但是因為是順治朝,所以這個榮譽要算到順治頭上。這個就是給了所有八旗子弟一個鐵飯碗(世襲職位),有著旱澇保收的俸祿。這樣一來誰還去拼命打仗?都過上了提籠架鳥的悠閒日子了。

為何滿清八旗騎兵的戰鬥能力在多爾袞領導後期呈現跳水式的下降?

和朱元璋當初的想法一樣,八旗股東們套現成功以後,想的就是旱澇保收,萬世無憂。這種日子只要幾年不打仗,這些人騎不了馬,拉不開弓。

吳三桂起兵的時候感嘆到道:“滿兵向皆勇猛,今衰弱矣。”

文/炒米視角

原創首發,歡迎關注或吐槽

"

文/炒米視角

俗話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早期的建州女真的戰鬥力的確不是吹牛的。原因其實也非常簡單,就是因為他們都是光腳的。

為何滿清八旗騎兵的戰鬥能力在多爾袞領導後期呈現跳水式的下降?

說早期的建州女真過的是茹毛飲血魚獵生活,生活水平極地,“半穴居”生活可以瞭解一下,就是挖個大窨子當房子,跟原始社會末期的生活方式差別不是特別大。

當年的努爾哈赤就是一個挖人蔘的馬販子,父祖給明朝當間諜,被誤殺後。得到的補償就是“敕書三十道,馬三十匹,封龍虎將軍,復給都督敕書”。

為何滿清八旗騎兵的戰鬥能力在多爾袞領導後期呈現跳水式的下降?

比起其它虛的,這個敕書最值錢,因為敕書實際上就是允許他們進北京做生意的通行證。整個女真一共五十道,就給了努爾哈赤三十道,所以這實際上就是李成樑太明白努爾哈赤要什麼了,變相扶植他的,所以有了敕書,他就相當於有了一個穩定的賺錢渠道,所以聚攏勢力就特別容易,反正建州女真有的是窮怕了的光腳漢。

而反觀同時期的明朝,雖然朝廷總是財政赤字,但是官紳還是富得流油;而林丹汗死後,蒙古的寡婦們也是揹著金銀珠寶找前途;即便是海西女真的貴族們,也是過著相對安穩富足的小日子。

當時整個遼東唯一光腳的就是建州女真,所以那個場景就可以想象了。

為何滿清八旗騎兵的戰鬥能力在多爾袞領導後期呈現跳水式的下降?

建州女真家家等米下鍋,全靠家裡的漢子出門去搶。沒傷沒病躺家裡超過兩天,家裡的女人就要拿著棍子趕去出去打劫了。因此努爾哈赤的八旗騎兵從內驅力來講,都比同時期的其他軍隊更願意出去打仗。

都知道在八旗擅長弓馬,不喜歡用火器。那是因為在當時鳥銃彈藥裝填相對麻煩,且沒有膛線,射擊還不準。所以戰鬥效率遠遠沒有弓馬來得便捷。八旗選甲士的時候,拿鳥銃的都是弓馬不嫻熟的人。

所以在遼東能擋的住八旗的,也只有城牆和大炮,然而李成樑教的,努爾哈赤一個都沒拉下,間諜用得好,往往很多重鎮,城門都是從內部打開的。

後來那些會大炮的遼東軍投降後金之後,八旗入關就真的所向無敵了。但是進了關以後得了北京,八旗貴族們比起去打仗,自然更願意“跑馬圈地”。

為何滿清八旗騎兵的戰鬥能力在多爾袞領導後期呈現跳水式的下降?

要知道出關打仗是為了什麼?不就是為了富足安逸的生活嗎?原來沒鞋子,現在有鞋子了,性質就完全不一樣了,至少沒有以前不怕死了。

更加上順治朝的一個政策,可謂把八旗騎兵的武功就全廢了。

這個政策雖然和多爾袞有關,但是因為是順治朝,所以這個榮譽要算到順治頭上。這個就是給了所有八旗子弟一個鐵飯碗(世襲職位),有著旱澇保收的俸祿。這樣一來誰還去拼命打仗?都過上了提籠架鳥的悠閒日子了。

為何滿清八旗騎兵的戰鬥能力在多爾袞領導後期呈現跳水式的下降?

和朱元璋當初的想法一樣,八旗股東們套現成功以後,想的就是旱澇保收,萬世無憂。這種日子只要幾年不打仗,這些人騎不了馬,拉不開弓。

吳三桂起兵的時候感嘆到道:“滿兵向皆勇猛,今衰弱矣。”

文/炒米視角

原創首發,歡迎關注或吐槽

為何滿清八旗騎兵的戰鬥能力在多爾袞領導後期呈現跳水式的下降?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