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沒去過廣州,可誰不知道粵菜?

傳統粵菜,經典的清淡魅力特別適合夏季

BY小企9999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粵港廚師挾“生猛海鮮”北上,席捲大江南北。“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粵菜在如今中餐飲食圈的地位毋庸置疑。只要條件尚可的美食愛好者,即使沒去過廣州,誰不知粵菜?

“無雞不成席”。既然是傳統粵菜,果然和我想象的一樣,白斬雞如期而遇。

在如今吃慣山珍海味的人們看來,這道菜似乎顯得平庸和落伍。實際上,要讓一隻白斬雞好吃,所費的心思可能遠超看起來更吸引眼球的很多意境菜。

即使沒去過廣州,可誰不知道粵菜?

且看上面那隻生命歷程最後坐了飛機的雞。雞皮光滑完整,目視都可以感受到獨特的脆感,圖右上雞翼部分露出的骨髓色呈棗紅,邊緣沒有血色牽連。懂行的美食家們看到這裡應該會有吞嚥口水的自然反應,那雞肉的“爽”度自然無需多言。

即使沒去過廣州,可誰不知道粵菜?

果醋元貝:從元貝的規格上看,還不是用上了頂級食材的傾力之作,但吃起來已很不錯。肌纖維平行分佈的元貝一不小心就偏老,這次吃的雖不算我嘗過最好,也已不錯啦。油橄欖,情人淚,西式元素的引入和酸甜口味的調和也顯合理。這道菜體現了粵菜數百年來不斷兼收幷蓄,洋為中用的胸懷和能力。

即使沒去過廣州,可誰不知道粵菜?

野米燕麥海蔘:南派的菜尤重湯羹。一碗滋味多重,內容豐富的即位湯羹菜率先登場。雞湯和南瓜泥充分交融後再經毋米粥水的融合,口感綿密悠遠,薏仁和野米的加盟給了這碗湯別樣的骨氣,配合刺蔘Q彈的活潑口感,一碗絕不簡單的湯讓人喝得一波三折,一詠三嘆。

即使沒去過廣州,可誰不知道粵菜?

炒杏鮑菇和牛粒(忘菜名,根據食材描述):雖然和牛肉舶來,但搭配和調味很傳統。雖然和牛粒稍顯老,整道菜還是中看又中吃。

即使沒去過廣州,可誰不知道粵菜?

雞湯灼螺片:螺片最考刀工火功,即使用雞湯灼,一不小心也會變老。這盤白灼,讓我隔壁的美女吃出滿意和刺激的嘆息。螺片嫩中帶脆,蔥油芥末的調味在中正平和之外有多了些許挑逗。這位廚師果然很好!

即使沒去過廣州,可誰不知道粵菜?

油泡蝦球:這是道有爭議的菜。有的朋友覺得蝦的口感因剝殼去線,再烹飪出來口感會變得偏老,口味也不突出。而我的想法卻是這樣:這樣的傳統做法首先要求對蝦的自身品質要求高,烹飪後自然捲曲成球,菜型美觀吃起來也方便。是一道對食材、刀工、火候都有綜合要求的菜。大蝦的脆嫩度當然比不上水晶蝦仁或龍井蝦仁,這個另有原因,但蝦肉緊緻的美感確是小蝦難比的。

即使沒去過廣州,可誰不知道粵菜?

桂花炒魚肚:看起來就是一盤松散炒法的雞蛋,吃起來感覺口感豐富許多,食客會發現有特別的咯吱咯吱跳脫口感。原來蛋裡還打進了油發後的細碎花膠,魚肚的味與皮肚的嚼頭結合巧妙。不得不佩服粵廚老前輩們對食材的開發和對烹飪技藝的貢獻,也很慶幸這樣的技藝能被傳承。

即使沒去過廣州,可誰不知道粵菜?

即使沒去過廣州,可誰不知道粵菜?

鵝肝醬炒飯,上湯白莧菜,以及其他壓桌小碟就不一一掰扯啦。

即使沒去過廣州,可誰不知道粵菜?

特式蒸老虎斑:人有失手,馬有漏蹄。世界上有些事情就是那麼蹊蹺,原本粵菜廚師特別擅長的蒸魚,在這次品鑑會上不能得高分。且看上圖片,雖然刀工,魚形都很好,可是細看不難發現裹粉過重,以至於吃起來魚片略顯黏膩和呆滯。

即使沒去過廣州,可誰不知道粵菜?

粵菜的清淡典雅的傳統路線所具有的獨特魅力,既是對食材本色的極大尊重,又特別適合時下炎熱的酷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