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湯的距離”,看看揚城老人養老新體驗'

"
"
“一碗湯的距離”,看看揚城老人養老新體驗

在揚州市福利中心頤和養老院,護理站工作人員正在為老年人量血壓。資料圖片

“煲好鴿子湯送過來,一會兒就到了,不涼不燙,正好入口。”近日,家住江蘇揚州市西區和美第小區的王先生,在家中煲好一小鍋湯,步行送到位於綠楊新苑二期的邗江區新盛街道養老服務中心,給中風後在這裡康養的母親補身體,路上只用了10多分鐘。

從子女家裡到父母住處,做好一碗湯端過去後還沒有涼,被稱為“一碗湯的距離”,是養老的理想狀態。如今,在揚州頤養之城建設中,“一碗湯的距離”被賦予了新的含義。

“老人從家裡到公園、到醫院、到養老機構,都在逐步實現‘一碗湯的距離’。”揚州市民政局局長王振祥介紹,2019年以來,為有效滿足新時期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揚州市按照“公園+、醫療+、小區+”理念佈局養老服務設施,讓揚州的老年人在公園旁養老、在醫院邊養老、在小區裡養老,加快構建具有鮮明揚州特色的養老服務模式。

“小區+養老”,嵌入型養老機構就在家門口

“自從建設頤養社區以來,社區的服務越來越豐富,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幸福,如今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一條龍的養老服務。”在揚州市邗江區蔣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63歲的社區居民詹仁龍介紹,如今每天上午來日間照料中心已經成為他的習慣,身體理療、休閒娛樂、中午用餐、健康體檢等都可以在這裡解決,就連洗澡都有助浴服務。

在揚州,像詹仁龍這樣享受到“小區+養老”福利的老人還有很多。所謂“小區+養老”,即深入發展嵌入式、小規模、多功能、專業化的嵌入型社區養老服務機構,為老年人就近提供護理預防、居家安養、短期寄養、長期託養的社區養老服務。

“推進養老機構進社區,為老年人就近提供服務,以‘一碗湯的距離’方便兒女和親友探望,以就近、熟悉情境、專業服務和醫療護理為主要特色,可以持續提升老年居民的幸福感,同時促進社會養老機構健康發展。”揚州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副處長丁春利說。

據瞭解,目前揚州市已建成示範性頤養社區41個、標準化居家養老服務中心576個、街道日間照料中心9個、中心廚房11個、社區助餐點473個。今年計劃再建示範性頤養社區23個、標準化居家養老服務中心67個、街道日間照料中心5個、中心廚房4個。

“嵌入型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可以讓老年人在‘聽得見鄉音,遇得見熟人’熟悉而親切的環境中養老,減少他們在綜合性養老機構中產生的孤獨感和畏懼感。”王振祥說,2019年以來,揚州市累計引入和培育慧享福、安康通、九如城等社會養老服務組織17家,為5.3萬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助餐助浴、康復護理等14項養老服務,有效滿足了老年人養老需求。

“醫療+養老”,15分鐘健康服務圈基本建成

“您血壓有點高,可能是剛才走路走急了,先歇歇,一會兒再量一次。以後,還是等我上門吧,您腿腳不好就別來回跑了。”在雙橋街道社區照護中心,護理員小陳對61歲的老趙說。

“以前有個頭疼腦熱,坐公交車到醫院,掛號看病起碼半天時間,現在從家裡到照護中心只要5分鐘,不僅可以量血壓、測血糖、做理療,還可以預約上門服務,既方便又溫暖。”老趙說。

為讓老人享受“醫療+養老”服務,雙橋街道在武塘社區騰出300平方米的辦公用房,打造醫養結合的社區養老護理站。養老護理站的運營,採取政府買單、補貼和低償服務相結合的方式,4名全科醫生和康復醫生“坐堂”服務。

“‘醫療+養老’,即注重醫養融合,以滿足居家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養老護理需求為著眼點,全面優化縣(市、區)護理院(康復醫院)、街道護理室和社區康復場所等服務設施佈局。”丁春利說,揚州積極探索“醫養結合”新模式,創新整合醫療與養老資源,大力推進護理型養老床位建設,在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嵌入“健康衛生小屋”或開設全科醫生工作室,指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老年人家庭建立簽約服務關係,為行動不便的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

“在農村,2019年將新建廣陵區李典鎮敬老院、寶應縣安宜鎮敬老院等六家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王振祥說,揚州市居家養老服務正由單一的上門照料拓展為“照料+助餐”“照料+護理”“照料+關愛”等互為融合的供給模式,初步實現了由“送服務”向“選服務”的轉變。“‘15分鐘健康服務圈’基本建成,居家老年人步行15分鐘,就可享受到方便又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

“公園+養老”,老人收穫公園式養老新體驗

“小區緊臨綠意盎然的七里河公園,居住者在享受養老便利的同時,還能收穫公園式養老的新體驗,很適宜老年人頤養天年。”在剛剛閉幕的2019揚州綠色建築產業暨房地產展示交易會上,揚城首個嵌入式、自持型康養住宅項目——天瑞府讓不少看房客心動。在南京工作多年的洪阿姨是揚州人,打算退休後回揚州養老,在聽了置業顧問的詳細介紹後,她下了決心,“以後就在這兒過晚年了。”

新城“公園+”,老城“+公園”。

揚州市廣陵區東關街道新倉巷社區地處南河下歷史文化街區,轄區人口密度大,老年居民佔比達30%。該社區合理利用老街巷之間的零星空間,建起了4個口袋公園。“在公園,白天散散步、跳跳舞,晚上與老街坊相聚聊天,我們養老有了好去處。”提起家門口的口袋公園,原亞星客車廠老職工夏美鳳喜不自禁。

“‘公園+養老’,就是按照生態與養老結合、辦園與惠民結合的要求,全力規劃建設覆蓋城鄉、均衡分佈、藝術與養老相融合的生態公園,倡導城鄉公園式養老服務。”王振祥說,在城市發展中,揚州優先佈局公園體系,以大中小適宜的公園為中心,統籌佈局包括養老服務在內的城市公共服務。

數據顯示,近年來,揚州建成免費開放公園350多個,這些公園直接惠及500多個小區,市民步行5-10分鐘就能到達最近的公園。

“夕陽無限好,人間重晚晴。揚州堅持‘家庭盡責、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市場驅動’的原則,加快實施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推進、養老服務供給能力提升、養老服務質量提升三大工程,硬件軟件並舉,逐步形成高質量的頤養環境。”王振祥說,到2021年底,揚州市將建成116個頤養示範社區、714個標準化居家養老服務中心,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將達到70%以上。 (通訊員 曾漳龍 章咪 潘勤 記者 劉賀 姜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