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人身上有5種自然狀態,保持良好,就不用花錢養生

養生 黃帝內經 中醫 國學 健康 易瑾還 2018-12-07

我在解讀《黃帝內經》時,有不少讀者留言評論,說中醫養生是忽悠人的。只能說,現代社會,商家太精明,抓住了大眾怕老、怕病、怕死的心理弱點,以保健養生為旗號去賺錢,導致消費者真真假假分不清。

如果你讀懂《黃帝內經》,瞭解生命的本質,就會發現,愛護身體是在平時的一點一滴言語行為中,不需要特意養生。人身上有5種自然狀態,保持良好,就不用花錢養生。

黃帝內經:人身上有5種自然狀態,保持良好,就不用花錢養生

第1種自然狀態:保持心神安寧。

《黃帝內經》曰:“心者,生之本,神之處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為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

心藏神,喜傷心,恐勝喜。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對話:

A:“你最近的氣色看起來很不好,怎麼了?”

B:“我家裡出點事……”

可見,一個人的心裡有掛慮和煩惱,就會體現在氣色上,即使不懂醫學的人,也能看出來。生活中,起起伏伏,磕磕碰碰,都是難免的,如果想要保持身體好,就不要過度在乎,少計較得失,保持心神安寧,就是養生命之根

黃帝內經:人身上有5種自然狀態,保持良好,就不用花錢養生

第2種自然狀態:儘量少動肝火。

《黃帝內經》曰:“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其華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氣,其味酸,其色蒼,此為陰中之少陽,通於春氣。”

肝藏魂,怒傷肝,悲勝怒。

經常聽人說:“哎呀!氣得我肝疼。”

真有這麼回事,一個人憤怒,生氣,會傷肝。現實生活中,人和人之間的相處總會有些矛盾,完全不動肝火,也不可能。從養生的角度說,儘量少動肝火。怒火這種東西,是可以剋制的。只有自己放縱,才會越燒越大,傷人傷己。

黃帝內經:人身上有5種自然狀態,保持良好,就不用花錢養生

第3種自然狀態:不要想太多。

《黃帝內經》曰:“脾者,倉廩之本,營之居也;其華在脣四白,其充在肌,此至陰之類,通於土氣。”

脾藏意,思傷脾,怒勝思。

很多人,控制不住地思慮,甚至想到睡不著覺。想太多,則傷脾,這是很多人忽略的問題。

比如,我以前有個同事,她就思慮特別重。一會擔心領導怎麼想,一會擔心其他同事對她的看法,甚至走在路上,也擔心自己胖,想別人看自己的眼光。人,至少90%的思慮,都是無用的,只會耗費自己的能量

那些想太多的人,一定要自控,別人根本就沒那麼在意你,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

黃帝內經:人身上有5種自然狀態,保持良好,就不用花錢養生

第4種自然狀態:保持樂觀,減少憂愁。

《黃帝內經》曰:“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其華在毛,其充在皮,為陽中之太陰,通於秋氣。”

肺藏魄,憂傷肺,喜勝憂。

憂愁,是一種負能量,長期憂愁,則傷身體。每個有心智的人,都會有憂愁。孩子憂考試成績,年輕人憂工作和情感,中年人憂家庭和孩子,老年人憂身體和衰老病死。你瞧,一個人一輩子都有可以憂愁的事情,與其憂愁,不如放下,保持樂觀心態,儘自己的努力,然後要放下

黃帝內經:人身上有5種自然狀態,保持良好,就不用花錢養生

第5種自然狀態:戰勝恐懼心理。

《黃帝內經》曰:“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其充在骨,為陰中之太陰,通於冬氣。”

腎藏志,恐傷腎,思勝恐。

恐懼,應該是人的本能。有的人恐懼黑暗,有的人恐懼社交,有的人恐懼疾病和死亡,有的人恐懼壞人,有的人恐懼鬼……

心中有恐懼的人,則傷陽氣,久而久之,則傷身。如果你經歷過足夠多的事,會發現,恐懼,只是自己嚇自己。有一次我一個人乘坐電梯,從32樓突然失控下墜,我當時也沒恐懼,只是從高往低,迅速按亮每一層的電梯鍵,後來電梯在20層的地方,恢復正常。

人的恐懼,會傳染,比病毒還可怕。早些年,深圳發生一起電梯夾死人的命案,視頻在網上一傳播,從此很多人恐懼乘電梯。沒有必要的,這種概率非常低。

黃帝內經:人身上有5種自然狀態,保持良好,就不用花錢養生

最後,總結人的5種自然狀態:保持心神安寧;儘量少動肝火;不要想太多;保持樂觀,減少憂愁;戰勝恐懼心理。若能保持良好,就是最好的養生,就是愛惜自己。只要做到這5點,久而久之,你就會看起來比同齡人年輕。不信,你試試。

每天學一點國學,這是解讀國學的第9篇文章。為方便讀者連貫閱讀,我儘量堅持每天更新。

PS:本文由易先生原創,從一個全新的視野,解讀疑難國學,傳承古老文化。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