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養生之攪海

養生 中醫 本草綱目 健康 夢一生 夢一生 2017-08-01

在中醫看來,心肝脾肺腎等五臟是人身之寶,也是養生之寶,它定壽命,決健康,澤精氣,是人體養生的根本所在。只有五臟六腑和諧平衡,才能身心健康,達到頤養天年的初衷。總之五臟出現小問題,反映在人身上便是大問題了,因此中醫養生,非常注重對五臟的保養,對於五臟的保養,有沒有一些既簡單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養生之法呢?下面我們即將介紹到的“攪海”功就是一種簡單易行,且可調理五臟的養生功。日常養生之攪海

關於攪海功的最早記載無從可考。相傳,三國時期有位叫皇甫隆的老者,他一百多歲了,仍舊精神矍鑠,耳聰目明,身康體健。當時叱吒風雲的曹操還向他請教過長生之術。他告訴曹操:“要想壽命延,朝朝服玉泉。”這裡的“玉泉”其實就是唾液。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在《養生銘》中說“晨興漱玉津”可以祛病益壽。他每天早上醒來時,都會活動舌頭,直至用舌攪出唾液,然後徐徐嚥下。這種咽津養生功,道教稱之為“玉液還丹”,並把它發揚光大,隋唐時期,非常流行,後世稱之為赤龍攪海。俗稱舌功,即用舌頭在口腔裡攪動,從而促進唾液的產生。

攪海的具體做法是這樣的:

首先要心平氣靜。然後,將舌在口中上下、左右依次輕輕地攪動各9次,先左後右,以舌攪津,通過攪動舌體,以促進唾液的產生,再將練功產生的這些唾液鼓漱十餘下,分作三口慢慢嚥下。注意用意念送入下丹田。咽津的時候,要汩汩有聲,但不宜太猛。

經常練習攪海功,可以固齒、健脾胃。使人頭腦清醒,精力充沛,皮膚細嫩,令人壽而不老。

這麼簡單的功法能調理五臟?很多人聽後都會瞪大眼睛,一臉的懷疑。這很正常,如果人們對一件事物不瞭解,就會產生懷疑,這是人之常情。但是隻要稍微瞭解點中醫的人都會知道,中醫看病講究望、聞、問、切。在望診環節裡,舌診,也就是看舌頭是最關鍵的環節。中醫理論裡,人的五官與五臟有著密切的聯繫。人的舌體與整個身體的健康息息相關。《靈樞·經脈》裡這樣說:“脣舌者,肌肉之本也。”足見舌頭的重要性。中醫裡,把舌頭分為四部分,分別是舌尖、舌中、舌根和舌邊。他們分別對應著不同的臟腑。舌尖屬心,反映心、肺病變;舌中屬脾,反映脾胃病變;舌根屬腎,反映腎、膀胱病變;舌邊屬肝膽,反映肝、膽病變。舌就像是人體健康的晴雨表,人體的臟腑、經絡、氣血、津液的變化,都能從舌的反映看出來。中醫常用它來判斷身體氣血的盛衰,疾病的虛實。歷來養生學家都認為,健運舌體可以使邪火不生、五臟平安、氣調血暢,有利於祛病強身。

那麼咽津又有何用呢?這裡所咽的津液,也就是唾液。這可是人體裡的“玉液瓊漿”,有“生命之水”的美稱。在出土的東漢文物《銅尚方規矩鏡》中銘文記載:“渴飲玉泉,飢食棗”,可見咽津養生由來已久。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唾液更是盛讚不已,說:“人舌下有四竅,二竅通心氣,二竅通腎液,心氣流入舌下為神水,腎液流入舌下為靈液,道家謂之金漿玉醴,溢為醴泉,聚為華池,散為津液,降為甘露,所以灌溉臟腑,潤澤肢體,故修養家咽津納氣,謂之清水灌靈根。”所以經常咽津納氣,還是調理心腎、溝通心腎的保健大法。日常養生之攪海

除了攪海的方法外,用舌抵上顎也具有調理五臟的功效。明代醫學家龔居中在《紅爐點雪》中記載的“卻病延年十六法”中,就有舌抵上顎這一動作,龔居中稱其為“水潮除後患”,所謂“水潮”也就是津液,每天早晨起來後凝神端坐,用舌抵住上顎,津液就會像水潮般湧出,常吞嚥津液能卻病強身。至於原因,用他的話來說叫:“津既嚥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養神,在肺助氣,在腎養精,自然百骸調暢。”

練習舌功,還有美容養顏的作用。宋代養生家蒲虔貫在《保生要錄·調肢體門》中說:“常以舌柱口齒,聚清津而咽之,潤五臟,悅肌膚,令人長壽不老。”如果身體裡的津液不足,就會導致皮膚乾燥,就會讓皮膚失去潤滑光澤,同時還會引起口乾、便祕等諸多症狀。唾液從口腔壁湧出後,經舌根、咽喉,肺轉肝臟,進腎經,貯于丹田,再化津還丹,遂成精氣,起到和脾健胃,濡潤孔竅,潤澤四肢五臟,強腎補元,滑利關節,補益腦髓的作用。五臟的功能調和了,自然人就看著精神,皮膚自然嫩滑漂亮。總之,常練舌功,能潤五臟,爽肌膚,對健康長壽益處多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