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冬初養生要點(上)

養生 中醫 睡眠 蜂蜜 好生之德 好生之德 2017-10-26

現如今,秋季將盡,冬季將來,傳統養生認為,這個時節也是養生最關鍵的時節之一,那麼,這個時候我們該如何養生呢?下面我們來共同探討一下。

1.天氣漸寒,保暖是首要關鍵;

天氣漸漸變冷,有些人比較粗心或是愛美人士為了展現自己的身材,穿的少,甚至不扣外套釦子,很容易導致腹部受寒。“尤其是一些脾胃虛寒的人,女性尤為多些,一旦遇到天冷,就會肚子疼、拉肚子,這就是腹部受涼的一種自然反應,最好最省事的辦法就是多穿衣服保暖,尤其腰腹。當天氣變冷,女性的腹部受寒後,會造成宮寒,並且手足怕冷,這是陽虛體質,有這樣體質的女性,冬天應注意腹部保暖,並補陽氣,可結合詢問醫師結合中醫理論適當調節。

中醫認為“寒性凝滯,寒性收引”,天氣寒冷,則關節痛、頸椎病甚至是心腦血管疾病都容易發病。寒冷季節,尤其是對肩頸部、腳部等易受涼的部位要倍加呵護。對於老人家,則在保暖的同時還要注意通風,密切防範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秋末冬初養生要點(上)

2、雙腳註意保暖

支撐人體生命大廈的雙腳,素有“第二心臟”之稱。但腳部皮下脂肪層薄,保溫性能差,又遠離心臟,若長時間下垂,易使血液循環不暢。腳一旦受寒冷侵襲,就會通過神經反射,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的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抗病能力下降,使人發生感冒。因此,要注意腳部保暖,防範“寒從腳下起”。穿的鞋襪宜保暖透氣、吸溼性好,鞋底要防滑,腳暖則一身皆暖和舒暢。每天晚睡前,用42℃左右的熱水泡腳20分鐘。然後按摩腳掌的湧泉穴,可起到滋陰補腎、調理臟腑、舒通經絡、促進新陳代謝的作用。

3.保證睡眠充足;

中醫理論認為,人與自然是一個整體,人應該順應自然的四時變化,合理安排起居休息。當太陽升起時,人體生物鐘就會發出指令,交感神經開始興奮,這就意味著你該起床了。

秋末冬初養生要點(上)

冬季白天縮短,夜晚增長,人也應順應“冬藏”原則,適當延長睡眠時間,將作息調整為“早睡晚起”,比其他季節早睡一兩個小時,再晚起一兩個小時。專家提醒,本就陽氣偏弱的老年人,最好等太陽出來再起床,以避寒邪。否則,很可能因受寒引發感冒、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甚至誘發心絞痛等意外。

4.結合自身體質,增加飲水

秋末冬初時節天氣較幹,不少人都會感覺口乾舌燥,風颳在臉上也總覺得皮膚很是乾燥。據瞭解,乾燥的秋冬季每天通過皮膚蒸發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因此補水必不可少。一個成年人每天喝水的最低限度為1500毫升,而在秋天喝2000毫升才能保證肺和呼吸道的潤滑。

秋末冬初養生要點(上)

正常情況下,每天至少飲用1.5L至2L水,而且每次的飲水量控制在1至2杯。很多人為了健康、減肥、美容等,會每天多多飲水,但是在不口渴的情況下,一次性飲用大量的水,違反生理需求,就會造成反效果,水分超越身體必要量,細胞中水分含量上升膨脹,最壞的結果會引起 “水中毒”,甚至危害生命。

5.早晨兩杯淡鹽水有助排宿便

入秋後會經常覺得口渴,光喝白開水,不能抵禦秋燥。水分會很快被蒸發或排出體外,所以,應該“朝朝鹽水,晚晚蜜湯”。就是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點蜜水,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祕。

鹽有清熱、涼血、解毒的作用,清晨起床後空腹喝一杯淡鹽水,有利於降火益腎,保持大便通暢,改善腸胃的消化吸收等。“淡鹽水有清腸、排便的功能,早晨5點30分至6店左右,依據個人口味在一杯溫開水內加入適當的鹽,喝完後在室內適當地活動一下,過上幾分鐘就會產生便意,到早晨7點左右重複喝一杯。”

秋末冬初養生要點(上)

而蜂蜜有補中、潤燥、止痛、解毒的作用。每天睡覺之前取蜂蜜10~20毫升,用溫開水調服,不僅可以健脾和胃、補益氣血,還有鎮靜、安神、除煩的作用。此外,鹽水和蜂蜜水還有防止血壓升高的效果。鹽中含有大量的鈉,可能會引起血壓升高,而蜂蜜中鉀含量較高,有助於排出體內多餘的鈉。

以上內容源於網絡資料收集整理而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