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記憶:“鹹菜缸”

醃菜 農村 蔬菜 香油 秦始皇 大白菜 胡蘿蔔 隴州核桃之窗 2019-04-06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似乎已經厭倦了那些喧囂的鬧市,而是更喜歡那種獨賞雲捲雲舒,靜看花落花開的境界,讓久違的往事隨思緒慢慢打開,喚起那段塵封的記憶。

兒時記憶:“鹹菜缸”

記得小的時候,在我家院子的靠牆處有一口鹹菜缸。那時的農村幾乎家家都有,並不罕見,在當時也算是農村的一道獨特風景。

舊時的農村,大棚蔬菜這個概念基本沒有,冬日裡能吃的蔬菜大都是儲藏在地窖裡的大白菜和鹹菜缸裡的鹹菜,那時因為貧窮,鹹菜缸成了農村生活中的必備品,現在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農村也很少見了,而且曾經作為主菜的鹹菜,也成了飯菜中的附屬品,再也不是飯桌上的“主角”了。

兒時記憶:“鹹菜缸”

農村的鹹菜缸一般都會醃製一些蔬菜類的物品,如青蘿蔔、胡蘿蔔、辣椒、豆角等,甚至還有白菜疙瘩,可以說各式各樣、應有盡有。用缸醃製鹹菜其實工序並不複雜,主要是把要醃製的蔬菜清洗乾淨、晾乾,然後以粗鹽為主,一層一層的撒在上面,大約經過二十多天便可以食用了。

那時條件貧苦,每逢吃飯的時候,就會端上一盤用刀切的成條或者成絲的鹹菜,然後用筷子蘸點香油放在裡面,當時也是吃得津津有味。

兒時記憶:“鹹菜缸”

說到鹹菜,曾有人說是秦始皇首先發明的。相傳秦始皇在修築長城時,徵集了幾十萬民工,強迫他們日夜幹活,又多在人煙稀少的山中,為了解決長期吃蔬菜的問題,於是他就派人在蔬菜最多、最便宜的時候大量收取,然後運到海邊洗去菜上的泥土、晾乾。因為海水是鹹的,蔬菜晾乾後就掛有一層鹽霜,吃起來有鹹味,還不容易壞,青菜也就便成了鹹菜。這些不足為信,但是“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卻是千真萬確。

兒時記憶:“鹹菜缸”

鹹菜缸的上面蓋著一個木製的蓋子,防止雨水落進去。蓋子上面壓著幾塊磚頭,以防掉落。太陽好的時候,要把蓋移開,讓裡面的鹹菜也晒晒太陽。有時,我會用一根小木棍插到缸底,叉開兩腿,用盡全力把裡面的鹹菜攪動,目的是為了讓它們醃製得更加均勻。剛開始攪時很費力,漸漸地會越攪越快,使得各種鹹菜上下翻滾。兒時,這件事就是我的“工作”。有時,也會因為不小心把鹹菜水濺到眼裡,疼痛難忍,眼淚汪汪,瞬間把小木棍一扔,便會大聲喊“不管了”。

記得每當放學回家時,首先就是放下書包,掰塊窩頭拿著,然後便直奔鹹菜缸而去,俯下身子,面對著各式各樣的鹹菜,總是要挑挑揀揀,有時看見想要的便會興奮的大叫大喊。缸裡面的鹹菜有大的小的、長的短的,我也會隨著探索、發現、喜悅、茫然。也許在鹹菜缸中,我看到了人生的不同階段。

記得上中學時,由於住校的原因,過星期天返校時,我都會用瓶子裝上一些鹹菜,以備上學時的日常之用。現在想想,總有一種酸楚之情,讓心靈深處久久不能平靜。

兒時記憶:“鹹菜缸”

有時,兄妹之間也會因為鹹菜問題而發生爭執,甚至好幾天都不說話。現在想想這個畫面,真是特別的溫馨、特別的難忘。小的時候,記得爺爺喜歡喝酒,首先是把酒倒在酒壺裡,接著就會把它放在盛有熱水的碗裡。燙上酒後,便會到鹹菜缸裡面尋找著各種鹹菜,以作下酒菜。當然更少不了奶奶做的那道菜——糊鹽,就是用麵粉、食鹽和水摻和,然後用少許油炒制而成的一道菜。

那時候的生活條件和現在相比真是天壤之別,我們現在沒有理由不去好好工作,更沒有理由不去珍惜幸福生活。

鹹菜缸已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了抹不去的印記,它讓我銘記了那段清貧而快樂的童年。這也許是我對家鄉的一種眷戀,更有一種淡淡的鄉愁蘊含在裡面,瀰漫在心頭,久久不散。

作者: 劉苗甫,山東鄒平人,就業於魏橋創業集團,文學愛好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