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燃油車駛入“禁售時間表”各國競相扶持新能源汽車上位(二)

傳統燃油車駛入“禁售時間表”各國競相扶持新能源汽車上位(二)

要想完全變革人們的出行工具,將縱橫世界百餘年的燃油汽車徹底逐出歷史舞臺,僅僅依靠強硬的政策規定,強制燃油汽車銷售以及設置燃油車上路門檻是遠遠不夠的。在傳統燃油車時代終結的同時,應該確保其替代品——新能源汽車足夠成熟,及時擔起歷史的重任,完美“接棒”燃油車,在充分保障人們出行質量的同時,實現由燃油車向新能源汽車的全面轉型,平穩過渡。

但在現階段,無論是產品的安全可靠性、核心技術的成熟度,還是配套基礎設施的覆蓋面,抑或是上下游產業鏈條的完整度,以及將來補貼逐步取消後的價格競爭力等等各個層面,新能源汽車都還有很大的上升及待完善空間。因此,各國政府在堅定“禁燃”的同時,還積極頒佈了各項鼓勵政策,從各個層面加大扶持力度,以大力培育新能源汽車市場,促進技術迭代創新及成本快速下降,最終實現新能源汽車的跨越式發展。

雖然同樣都是致力於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但各個國家和地區因各自國情不同,以及在新能源行業的前進步伐有異,各自出臺的政策側重點也大不相同。對於大多歐美國家而言,由於早期未能重視對電動汽車核心組件動力電池的研發和生產,而在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之際,逐漸對電池業發達的亞洲地區部分國家產生了嚴重的依賴。在清醒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後,許多國家(地區)開始投入大量資金,加大電池行業的佈局力度,以確保能夠把握住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命門”。

歐盟:斥巨資欲搶佔動力電池高地

多年來,歐盟一直沒有對當地電池生產能力不足的問題加以重視。但如今,歐盟宣佈成立一個由法國、德國發起的財團聯盟,加大對電動汽車產業的投資力度,資金總額將達到50億~6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92-471億元),其中12億歐元(約合人民幣94億元)將來自歐盟,其餘部分將來自私人公司。以促進汽車製造商、能源公司和其他有意在歐洲擴張電池生產能力的公司之間開展密切合作。

根據歐盟“Horizon 2020”科研規劃,將撥出2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5.7億元)研究基金用於動力電池項目;8億歐元(約合人民幣62.8億元)用於建設示範設施;希望推動行業發展的地區,可申請22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725億元)的地區資金;歐洲投資銀行提供的“歐洲戰略投資基金”將共同出資數十億歐元,建設類似特斯拉的電池“超級工廠”。

法國:斥資7億歐元欲實現電池業騰飛

為響應歐盟的號召,近期馬克龍政府也開始重視電動汽車的核心組件——動力電池產業的發展。今年2月,馬克龍表示,未來五年內法國將投資7億歐元(約合人民幣54億元),用於促進歐洲電動汽車及動力電池業的發展,減少本地區汽車製造商對於亞洲電池生產商的依賴。

另外,法國政府早在2008年就發佈了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之後分別於2014年、2016年上調補貼金額。

與此同時,法國還加大對公共充電設施的建設力度,截至2017年年底,法國的公共充電站數量為16426個,高於2015年的10339個,增長幅度較大;同時法國還設定了到2020年要達成每10個純電動或插電式汽車共享一個充電站的目標。

英國:計劃建立車載電池工廠,推動電動車產業發展

據外媒報道,今年3月,英國政府宣佈將建立一家業內領先的汽車電池工廠,旨在推動英國電動車產業的發展,提振英國汽車業。

今年5月,英國政府宣佈投入資金2800萬英鎊(約合人民幣2.4億元),用於研發電動車車載電池並建造業內領先的電池工廠。

英國商務、能源與工業戰略部於本週四在聲明中透露,該電池工業化中心將位於英格蘭中部的考文垂,本次投入的資金只是初步投資,該項目總投資額度將高達8000萬英鎊(約合人民幣6.96億元)。

德國:呼籲建立“歐洲電池聯盟”,助力老牌車企轉型

目前,德國大多數汽車電池均從亞洲採購,為了改變這個局面,德國政府早在2018年就宣佈補貼當地的鋰離子電池生產,以便跟上亞洲國家的產量。除了對鋰離子電池的補貼外,德國政府還撥出約1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78.5億元),用於資助固態電池技術的發展。以期最終達到既定目標——使歐盟及其成員國鋰離子電池的產量在全球市場份額中達到30%。

為此,德國政府一直呼籲建立“歐洲電池聯盟”,並聯合法國政府共同發表了《法德電池製造宣言》。今年3月,大眾宣佈與瑞典電池生產商Northvolt正式成立歐洲電池聯盟(EBU),該聯盟旨在資助電池技術的研究、開發和工業應用。大眾在聲明中表示,“歐洲電池聯盟的聯合研究活動將涵蓋從原材料、電池技術到電池的回收利用整個價值鏈,首要目標是積累更廣泛的電池生產技術。”

美國:動力電池上游礦產資源短缺,欲推動“礦產安全法案”

為了遏制中國在金屬和電池生產領域的主導地位,今年五月,美國兩黨參議員就《美國礦產安全法》舉行聽證會,這項懸而未決的立法將要求對美國的金屬儲量進行統計,並尋求簡化對電動汽車行業的許可流程。

在過去三年內,美國能源部為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旗下的ReCell Center投入資金累計達1500萬美元,該機構旨在研發更智能的方式,對鋰離子電池內的寶貴材料進行再循環利用。

近年來,特斯拉、大眾、松下等全球知名的電動汽車製造商和電池製造商,一直在持續擴張美國市場。與此同時,美國在上游礦產資源方面的緊缺情況卻日益凸顯,而美國國內在礦山開採和加工設施建設方面卻一直沒有積極的表現。美國參議員Lisa Murkowski與西弗吉尼亞州民主黨參議員Joe Manchin共同認為,為應對中國和日韓企業的強勢擴張,應加緊落實“礦產安全法案”,以確保動力電池所需關鍵礦產資源的供應,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

澳大利亞:主動減免稅收吸引電池企業投資

近日,澳大利亞政府在一份戰略報告中提出,將尋求投資發展電池產業的機會,以充分開發本國豐富的礦產資源,從而獲得更多價值。為此,澳大利亞計劃吸引投資,建立包括化學技術和電池製造在內的電池供應鏈,併為投資企業提供資金及免稅激勵政策。

據報告顯示,澳大利亞政府將為投資者每年提供高達20萬澳元(約合人民幣97.8萬元)的稅收減免支持,並且為期不少於一年的投資項目即可享受10年的資本利得稅減免支持。

印度:欲斥資32億大舉建設鋰電池廠

2019年3月,印度內閣批准了一項總額高達1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7億元)的計劃,用於補貼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根據該計劃,屆時將根據汽車的電池容量來發放補貼金額,補貼的車型包括公共汽車、轎車、三輪車以及摩托車。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補貼措施只適用於成本低於150萬印度盧比改為人民幣14.9萬元),且配備了鋰離子或其他先進電池的汽車。

2019年4月,據外媒報道,印度安得拉邦經濟發展局(Andhra Pradesh)就鋰離子電池和電池製造方面的項目簽署了兩份價值3400千萬盧比(約合32.6億人民幣)諒解備忘錄。這兩份投資合同分別是:Ojovati公司將在斯里蘭卡市建立一座鋰電池工廠,投資額約合人民幣15.32億元;Avanze Inventive提議在斯里蘭卡市投資約合人民幣17.24億元建立一座鋰電池工廠。

除了著重發展動力電池業,其他國家針對自己的國情,分別都出臺了哪些激勵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措施呢?本網系列報道《最後通牒!傳統燃油車駛入“禁售時間表” 各國競相扶持新能源汽車上位(三)》將為您一一揭曉,敬請期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