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公婆的大飯盒

西紅柿 小吃 蔬菜 黃瓜 桐廬檢察 2018-12-16

來源:檢察日報

父母都已八九十歲,每次回家,妻子都攜帶一些釀皮子、山藥餅餅之類的小吃。回到家中,不嫌房屋土、灶火黑,立即動手到伙房做飯,讓父母和我們有滋有味地吃一頓好飯。

但父母勤儉節約習慣了,冬天爐子里舍不得放煤,一時半刻做不熟飯。有時候,拉我們的車來了,火還沒有旺,飯菜還沒熟,為了趕車只能不吃飯。一頓飯,我們在城裡還是在鄉下吃,都無所謂,但母親卻因為兒孫沒有在家吃飯而耿耿於懷,長時間念念不忘。

為了在鄉下與父母一起吃飯,回家時間緊張時,妻子就早早在城裡樓上做好飯菜,或者羊肉、或者雞肉、或者魚肉,乘車快去快回。但飯菜用鍋端著不保溫,也不方便,湯水又容易濺出來,怎樣既能盛放飯菜,又便於攜帶?妻子挖空心思,多方尋找,最終從商鋪買了一個碩大的塑料飯盒。盛的飯菜很多,飯菜放好後扣上蓋子,非常緊湊,外面還有把手,提上回家輕鬆方便。

有了這個大飯盒,每次回家前,妻子都購置新鮮食材,使用渾身功夫,將好飯好菜和一片孝心奉獻給父母雙親。母親看到妻子帶去的超大飯盒,莫名其妙,問她這是幹什麼的?妻子打開飯盒,盛上熱騰騰的飯菜請父母品嚐。母親笑逐顏開,總是逢人就講,李春榮用大飯盒給她帶來羊肉、雞肉、魚肉,給她拿的好吃的。

跟父母一起吃飯,給父母做頓好飯,其意義已經遠遠超過了吃飯、改善生活本身,讓我們闔家歡樂,共享天倫之樂。長此以往,感觸很深。我對妻子開玩笑說,她的孝敬飯盒功勞大,什麼時候寫篇文章。無巧不成書,看到甘肅省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等單位的“孝親敬老”作品徵稿啟事,就觸景生情,寫成本文。

女性的細心周到,讓妻子對父母的衣食住考慮得全面妥當。我則是個名副其實的書呆子,兩耳不聞家務事,許多事情都是經妻子提醒,我才想到、做到。知子莫如母,母親對此瞭如指掌。有什麼事情也直接和妻子說,婆媳二人一見面就喜笑顏開,說個不停。

每年夏天,妻子都早早買了蔬菜苗子,茄子、辣椒、芹菜、黃瓜、西紅柿,不一而足。栽植好了,父母親整個夏天就有了事幹。週末回家時,我們也搭搭西紅柿架,拾掇拾掇蔬菜。菜蔬長好了,不僅父母有新鮮環保的蔬菜吃,有了順車也帶給我們,還送給左鄰右舍。母親還自己動手製作西紅柿醬,能吃整個冬天。耄耋之年,父母老有所為,延年益壽,其樂融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