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湯是《傷寒論》中較為常用的經方之一。常用於消化與呼吸系統疾病,以及婦、兒、五官等科病證。

老中醫告訴你所不知道的小柴胡湯應用二十法

由於小柴胡湯獨有“和解”的功能,故歷代醫家對其頗多重視。有的經方醫家所用處方竟有二分之一是小柴胡湯類方。

結合自己三十餘年之臨床體驗,我總結出小柴胡湯應用指徵為:時發寒熱,胸脅痞滿,納呆嘔逆,月經失調,病發無序,苔白脈弦。

具體症狀為:容易感冒(婦女經期感冒尤宜),時發低熱,或胸脅痞滿,兩脅脹痛,或食慾減退,乾嘔噁心,或月經週期失序,或經量時多時少,或所患之病時有發作,難以捉摸,或病雖不重,但常年纏綿不愈,舌苔薄白,脈象弦細或弦滑等。

老中醫告訴你所不知道的小柴胡湯應用二十法

這些症狀常見於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慢性胃炎、慢性食管炎、慢性膽囊炎、慢性肝炎、過敏性鼻炎、口腔潰瘍、神經性耳聾(耳鳴)、神經症(頭痛、頭暈)、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圍絕經期綜合徵及亞健康狀態等。

小柴胡湯的作用機制是:和解表裡以平衡營衛,疏散膽熱以順和胃氣,攻補兼施以扶正祛邪,寒熱並用以除瘀滯。藥雖7味,總以柴胡為主藥;以黃芩、半夏為臣藥(在具體應用時,熱勢重者,以黃芩為臣藥;寒氣重者,以半夏為臣藥);人蔘、大棗為佐藥,以扶助正氣;甘草、生薑為使藥,以調和諸藥。

現將本人應用小柴胡湯的經驗總結如下,供同道參考。

1.小柴胡湯加藿香三味

藿香三味即藿香10克,佩蘭10克,砂仁6克(後下)。此三味有醒脾開胃、化溼和中之功效,合用之,主治膽胃不和,溼濁不化,症見脘腹痞滿,飲食不馨,口淡乏味,舌苔黏膩。慢性胃炎、慢性膽囊炎等,多見此證。藿香三味以後下為宜。

2.小柴胡湯合葶藶大棗瀉肺湯

葶藶大棗瀉肺湯見於《金匱要略·肺痿肺痛咳嗽上氣病脈證並治》,主治“喘不得臥”之肺癰,具有瀉肺利水之效,方取炒葶藶子10-15克,大棗10枚(擘)。兩方合用,對控制呼吸道炎症,如結核性胸腔積液、肺部感染等,起效迅速,若加入半枝蓮15克,魚腥草30克,效果更好。

3.小柴胡湯加玉屏風散

老中醫告訴你所不知道的小柴胡湯應用二十法

玉屏風散見於《世醫得效方》,由黃芪30克、防風10克、白朮15克三味組成,主治風邪久留不散,以及衛虛自汗不止,是常用的固表止汗、預防感冒的良藥。與小柴胡湯合用,增強了護衛御風的能力,對有慢性肝炎、慢性膽囊炎、慢性胰腺炎等疾病且常患感冒者,具有預防與治療的雙重作用。

4.小柴胡湯加四物湯即柴胡四物湯

見於劉河間《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由小柴胡湯與四物湯合成,取生地黃10克,白芍10克,川芎6克,當歸10克。原方主治月經期感冒,特別是虛勞日久、時發寒熱女性之月經期感冒,又可用於治療“熱入血室”證。經期服用可除寒熱,亦不會留滯經血,影響月經運行。

5.小柴胡湯加止癢三味

止癢三味為地膚子15克,白鮮皮15克,蛇床子15克,具有祛風燥溼、解毒止癢的功效。與小柴胡湯合用,對某些“發作有時”的皮膚瘙癢症,如蕁麻疹、風疹及過敏性皮炎等,具有和解表裡、調和營衛、祛風勝溼、快速止癢的作用。

6.小柴胡湯加苓桂術甘湯

苓桂術甘湯為健脾除溼之主方,取茯苓12克,白朮6克,桂枝9克,生、炙甘草各6克。兩方相合,具有和解表裡、健脾滲溼的功效。凡患慢性膽囊炎、慢性胃炎及婦女白帶較多者,可以考慮選用此類方治療。白帶多者,要加入生苡仁、黃柏、敗醬草等,以增強健脾祛溼的作用。

7.小柴胡湯加二仙湯

二仙湯組成為知母10克,黃柏6克,當歸10克,巴戟天10克,仙茅10克,淫羊藿(仙靈脾)10克,主治女子圍絕經期綜合徵之陰陽失調、陰虛火旺證。兩方合用,具有清解血熱、調節營衛、解鬱安神的作用,可治療女子在圍絕經期患月經先期,時時眩暈,經期伴有低熱者。

8.小柴胡湯加五苓散

俗名“柴苓湯”,出自清代《沈氏尊生書》,由小柴胡湯與五苓散(茯苓9克,豬苓9克,澤瀉15克,白朮9克,桂枝6克)組成。原方主治陽明經瘧疾,後世醫家用於普通感冒之小便不利、寒熱往來等症。用於小兒急性腎小球腎炎之水腫,亦有良好效果。如果加入玉米鬚、白茅根,效果更好。

9.小柴胡湯加四消飲

四消飲為民間驗方,由神曲10克、山楂10克、麥芽15克、雞內金15克組成,加入小柴胡湯中,增強了消食化痰的作用。是治療小兒傷風感冒夾食夾痰證之良方。中嶽名醫耿彝齋先生生前曾指出,小兒痰飲多由傷食而致,消食是治療小兒咳痰之大法。此後,餘每遇小兒傷風夾食夾痰證,即用小柴胡湯合四消飲,多獲良效。

10.小柴胡湯加桂枝湯

即《傷寒論》之柴胡桂枝湯。小柴胡湯和解少陽之邪,桂枝湯解除肌表之邪,正如明代盧之頤所說:“小柴胡復桂枝湯各半,憑樞葉開,併力迴旋,外入者內出,上下者下上矣。”此方除常用於感冒之寒熱外,還用於小兒癲癇、小兒多動症。

11.小柴胡湯加升陷湯

升陷湯出自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方由黃芪15克、知母10克、柴胡6克、升麻6克、桔梗10克組成,主治氣短不足以息之大氣下陷證,常見於大病之後,元氣未復,或素體虛弱,尤以肺脾之氣虛候為主者。與小柴胡湯配伍,對於患有慢性消化系統疾病者,如慢性胃炎、慢性膽囊炎、慢性肝炎、慢性腸炎及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具有升清降濁、恢復元氣、理順氣機之功效。

12.小柴胡湯加二神丸

二神丸,即補骨脂10克,肉豆蔻10克,出自《普濟本事方》,主治脾腎虛寒之食後腹瀉或五更瀉,臨床上常常用於慢性腹瀉,中焦又有肝膽鬱滯證,如表現為脅肋脹滿,納呆欲嘔,腹痛隱隱等,必見舌苔滑膩,脈象弦細。

13.小柴胡湯加小建中湯

小建中湯出自《傷寒論》,由白芍18克、桂枝9克、炙甘草6克、生薑10克、大棗4枚(擘)、飴糖30克組成,主治虛勞腹痛。小建中湯與小柴胡湯合用,適於肝胃不和、虛勞裡急、腹部隱隱作痛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有明顯氣滯、寒凝者。有血虧之象者,可加入阿膠粉沖服。

14.小柴胡湯加良附丸

良附丸由高良薑、香附二味(各等份)組成,出自《良方集腋》,主治胃脘痛,氣滯者加倍香附,寒凝者加倍高良薑。小柴胡湯與之合用,對於肝鬱氣滯、寒凝胃腑之肝胃不和,表現為脘腹疼痛,脅肋脹滿,喜溫喜按,或痛經者,有疏肝和胃、散寒解鬱之效。

15.小柴胡湯加三金湯

三金湯即鬱金10克,金錢草10~30克,川楝子(金鈴子)10克。三金湯為中醫臨床家常用的清肝利膽止痛劑,加入小柴胡湯中,主要用於膽囊炎、膽結石等疾病。而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屬於虛寒證者,不宜用此組合方。

16.小柴胡湯加丹蔘飲

丹蔘飲(丹蔘30克,檀香5克,砂仁5克)出自陳修園《醫學三字經》,主治心腹諸痛,即臨床上常見的心胃並痛者(或叫作胃心綜合徵)。兩方合用,具有行氣解鬱、化瘀止痛之效,常用於患有冠心病合併慢性胃炎或慢性膽囊炎者,表現為胸脘隱隱作痛,食慾不振,呃逆,心下痞滿。

17.小柴胡湯加消瘰丸

消瘰丸出自《醫學心悟》,由玄蔘、貝母、生牡蠣等量製成,具有軟堅散結、清火解毒之效。而瘰癧又多生於少陽經,故取小柴胡湯合消瘰丸,消散少陽之熱結,軟化少陽之痰核,若加夏枯草一味,清火散結作用更為突出。

18.小柴胡湯加三白散

三白散即白附子6克,白殭蠶10克,白芷10克。三白散具有搜絡風、通絡脈、止痙攣的功效。與小柴胡湯配伍,具有搜風通絡、和解營衛、防止病邪深入的作用,用於面神經麻痺初期,面肌痙攣或拘急,或如蟻行,時發時止,或時重時輕。

19.小柴胡湯加當歸芍藥散又叫作“柴歸湯”

當歸芍藥散由當歸9克、芍藥15克、茯苓6克、白朮6克、澤瀉18克、川芎18克組成,具有和解營衛、養血祛溼、清熱養顏的作用。主要用於女性圍絕經期月經量少,皮膚乾燥,頭髮脫落,面色黃褐,精神疲憊,性冷淡,或用於女性慢性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橋本甲狀腺炎)等,可以說是女性圍絕經期的保健方藥。

20.小柴胡湯加黃連溫膽湯,又叫柴胡溫膽湯。

黃連溫膽湯(黃連9克,半夏9克,陳皮9克,茯苓12克,生甘草9克,生薑6克,枳實9克)具有清熱和胃、降逆止嘔、除煩安神之效。小柴胡湯與之合用,可以使肝膽舒利、脾胃安和、神志安寧。用於肝膽不舒、溼熱內擾之證,如慢性肝炎、慢性膽囊炎、慢性胃炎、圍絕經期綜合徵及抑鬱症,隨證加減,可以收到比較滿意的效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