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不肯定都關中,真的是目光短淺嗎?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自陳涉吳廣之後,各路諸侯紛紛舉起反秦的大旗,這其中,就有以“力拔山兮氣蓋世”著稱的西楚霸王項羽。

據《史記》記載,項羽進入咸陽後,曾有人建議項羽說:“關中沃野千里,地勢險要,可以用來建都成就霸業。”

項羽說:“富貴了不還鄉,就好像是穿著華麗的衣服在黑夜裡行走,又有誰知道呢。”後來項羽果然定都於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下同)。

提建議的人不服氣,背地裡跟別人說:“人們說楚人就像是猴子學人帶帽子,現在看來還真是這樣啊。”從而留下了沐猴而冠這個成語。

誠然,《史記》中說項羽定都彭城是想要“衣錦還鄉”,但歷史都是勝利者書寫的,項羽想要定都彭城除了《史記》中的原因外,是否還有其他深層次的原因呢?拋開歷史的迷霧,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項羽當初定都彭城究竟是基於怎樣的考慮吧。

項羽不肯定都關中,真的是目光短淺嗎?

一、根基不穩

縱觀項羽和秦軍的幾次交手中,項羽還真沒對秦軍客氣過。20萬秦卒是他坑殺的,咸陽城是他下令屠城的,還順手一把火燒了阿房宮,就連秦朝那個有名無實的秦三世子嬰都是他下令殺害的。

種種暴行早已讓項羽失盡關中人心,若是他真的聽了謀士的話在關中定都,那麼他將面臨一方面留下重兵鎮守關中,以免秦人不服引起事端;另一方面派遣重兵出關,以便與各路人馬爭奪天下。

在項羽兵力有限的情況下,這兩件事幾乎不可能同時完成。當初項羽坑殺的秦軍,大多數都是關中地區人氏,他們的親友組成了最堅固的反對項羽的力量,以至於直到項羽入關的最後一刻,秦人還死守著函谷關抗戰到底呢。

因此,若是項羽想要鎮壓秦人,使他們漸漸服從自己,這決不是一時三刻能夠辦成的事情,但出關爭奪天下卻是勢在必行,又決計不能拖延耽擱。

也就是說,如果項羽定都關中,那麼他要麼面臨奪取天下時大後方不穩的危險,要麼面臨重兵困守關中再難逐鹿天下的遺憾。

項羽不肯定都關中,真的是目光短淺嗎?

或許有人奇怪,為什麼劉邦定都關中後沒有這些麻煩呢?

那是因為,劉邦和項羽的戰鬥路線完全不一樣啊。劉邦進入咸陽後,並沒有燒燬秦宮,也沒有加害投降了的子嬰,史書裡也沒有劉邦屠咸陽的記載。

這樣的路線本來就已經比項羽溫和很多了。更何況劉邦是平民出身,還做過秦朝的亭長,比起貴族出身的項羽來,劉邦更懂老百姓的心思。在劉邦和秦人約法三章並且實質性的做了一些有利於民生的好事後,秦人幾乎是唯恐劉邦不願留下做秦王了。

二、懷楚合理

除了關中沒有民意支持外,項羽定都彭城的另一個原因是項羽需要穩固東南大後方以及籠絡舊部。

當初跟隨項羽起兵的八千將士,大多是江東子弟,這些人在外征戰多年,都十分思念故土。項羽作為軍中領袖,自然要體查下情,順應將士們的東歸之心,這樣才能有一支全心全意效忠自己的部隊。

此外,項羽在彭城的民意支持度比關中要好得多,在這裡建都一方面可以讓項羽得到足夠的支持,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由於長期在外導致自己的大後方不穩固的尷尬情況出現。

否則,若是項羽定都關中後導致東、南部的根據地與自己日漸疏離,甚至產生新的代理人,而自己又暫時無法在關中站穩腳跟,那麼試問天下之大,又哪有項羽的容身之處呢。

項羽並不傻,更何況還有范增輔佐。在當時的情況下,項羽實在是於公於私,於情於理,都不得不定都彭城了。

項羽不肯定都關中,真的是目光短淺嗎?

三、地理優勢

項羽定都彭城的第三個原因,是彭城優越的地理位置,是項羽當時能夠找到的最佳選擇。

我國古代有四條河流,被古人稱為四瀆,它們分別是黃河、濟水、淮河、長江。然而,這四條河流都是東西走向的,只能滿足局部的運輸條件,如果想要打通南北的運輸線,就需要人工開鑿河道。

在古代,這是一個浩大的工程,但同時也是一個收益巨大的工程。君不見,隋煬帝開鑿的京杭大運河,直到千年後還在造福後世。

然而,在項羽的封國裡,就有一個現成的水利運輸網——鴻溝(戰國魏惠王時期開鑿,又稱蒗蕩渠)。

這條鴻溝將黃淮平原上的濟水、汝水、泗水、淮水全部連通起來了,同時這些發達的水網又連通了彭城周邊的水道,這使項羽可以隨時轉移兵馬錢糧到鴻溝水網中,取得交通運輸上的巨大優勢。

項羽不肯定都關中,真的是目光短淺嗎?

而且,彭城還位於另一條人工開鑿的河道邗溝上面。這條原本由吳王夫差開鑿的河道,可以與長江相通,而長江又與贛江、漢水相通。這樣一來,只要項羽定都彭城,就憑空有了兩個發達的交通運輸水網,實在是一本萬利啊。

更重要的是,彭城除了擁有便利的運輸線,還擁有山川之險,這對於處於平原地區的項羽來說是十分難得的資源。蘇軾曾說:“徐州為南北襟帶要,京東諸郡邑安危所寄也。其地三面北山,獨其西平川數百里,西走樑宋,使楚人開關延敵,真若從屋上建甌水也。”

可見,項羽選擇了彭城來定都,決不僅僅是衣錦還鄉那麼簡單。後來的楚漢之爭中,項羽能夠與劉邦數年相持而不落下風,這或多或少都是得益於定都彭城後所獲得的各種便利呢。

參考資料:《史記》、《項羽定都彭城的原因及利弊》、《漢書》、《水經注》

棄筆從戎的文人築就不破堅城,為南宋延續國祚數十年

如果柴榮沒有死於征途,中國能否再現漢唐盛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