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能健康團# #了不起的醫生# #清風計劃#

1957年9月,21歲的柳州青年吳日輝,乘火車到南寧,下了火車,步行1個多小時到廣西醫學院報到。

1985年9月,18歲的廣西女孩吳靜,懷揣著“像爸爸一樣,做一名偉大的醫生”的夢想,跨進湖南醫科大學的校門。

2016年9月,17歲的長沙妹子楊雋雅,跟隨祖輩的腳步,南下衡陽,成為南華大學的一名醫學生。

這是一場跨越半個多世紀的堅守與接力。傳承至今,吳家這個擁有黃埔血緣的家族,從吳日輝開始三代人全部學醫、從醫,正是:黃埔血脈,一生濟世情;衣缽傳承,三代醫者心。

"

#超能健康團# #了不起的醫生# #清風計劃#

1957年9月,21歲的柳州青年吳日輝,乘火車到南寧,下了火車,步行1個多小時到廣西醫學院報到。

1985年9月,18歲的廣西女孩吳靜,懷揣著“像爸爸一樣,做一名偉大的醫生”的夢想,跨進湖南醫科大學的校門。

2016年9月,17歲的長沙妹子楊雋雅,跟隨祖輩的腳步,南下衡陽,成為南華大學的一名醫學生。

這是一場跨越半個多世紀的堅守與接力。傳承至今,吳家這個擁有黃埔血緣的家族,從吳日輝開始三代人全部學醫、從醫,正是:黃埔血脈,一生濟世情;衣缽傳承,三代醫者心。

湖南:一家9口、三代行醫人,接力做優秀的醫生

薪火:具濟世情懷,方能從醫

三代從醫,非有濟世情懷不能為也。

吳家的濟世情懷,源於吳日輝的父親,系黃埔軍校第八期炮科畢業生,曾率部參加過抗日戰爭。

“戰爭年代從軍救國,和平年代從醫救人”,父輩的叮囑,也影響了吳日輝的人生選擇。1957年,21歲的吳日輝報考廣西醫學院。

學生時代的吳日輝,便以“敢向自己開刀”而聞名。大五在泌尿外科實習,看到有患者因包莖而導致陰莖癌最後下體全切,吳日輝便和同宿舍的幾個同學,從手術室借來消毒包和工具,兩人一組,互相做了包皮環切手術,“一是未雨綢繆,二來是進行外科手術練習”。

畢業後,吳日輝被分配到廣西融安縣人民醫院,同婦產科醫生趙麗玲結為伉儷。工作中的吳日輝,善於學習,肯動腦筋。

1966年,吳日輝改進了當地醫院胃大部分切除方法,手術時間由5小時縮短至2.5小時,患者術後第三天即可下床,第七天即可出院;1976年,吳日輝用杉樹皮自制小夾板固定,用於輔助整覆上肢骨折,比工廠生產的小夾板更經濟適用,大大降低了患者成本;1979年,吳日輝主動報名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他改裝成功可移動式X光機,大大提高了術前檢查效率,救治了無數戰士,自己也因此榮立三等功。

“父親是我的榜樣,他的外科手術做的很好,特別是在小兒麻痺矯形術領域有著自己獨特的造詣”,時至今日,吳靜還對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情景記憶猶新,“很多家長都來登門拜謝,感謝父親治療好了他們的孩子,家中掛滿了錦旗和感謝信”。

父親的模範效應,讓吳靜打小便立志學醫,“覺得醫生特別偉大,所以,當時的想法,就是一定要學醫”。

"

#超能健康團# #了不起的醫生# #清風計劃#

1957年9月,21歲的柳州青年吳日輝,乘火車到南寧,下了火車,步行1個多小時到廣西醫學院報到。

1985年9月,18歲的廣西女孩吳靜,懷揣著“像爸爸一樣,做一名偉大的醫生”的夢想,跨進湖南醫科大學的校門。

2016年9月,17歲的長沙妹子楊雋雅,跟隨祖輩的腳步,南下衡陽,成為南華大學的一名醫學生。

這是一場跨越半個多世紀的堅守與接力。傳承至今,吳家這個擁有黃埔血緣的家族,從吳日輝開始三代人全部學醫、從醫,正是:黃埔血脈,一生濟世情;衣缽傳承,三代醫者心。

湖南:一家9口、三代行醫人,接力做優秀的醫生

薪火:具濟世情懷,方能從醫

三代從醫,非有濟世情懷不能為也。

吳家的濟世情懷,源於吳日輝的父親,系黃埔軍校第八期炮科畢業生,曾率部參加過抗日戰爭。

“戰爭年代從軍救國,和平年代從醫救人”,父輩的叮囑,也影響了吳日輝的人生選擇。1957年,21歲的吳日輝報考廣西醫學院。

學生時代的吳日輝,便以“敢向自己開刀”而聞名。大五在泌尿外科實習,看到有患者因包莖而導致陰莖癌最後下體全切,吳日輝便和同宿舍的幾個同學,從手術室借來消毒包和工具,兩人一組,互相做了包皮環切手術,“一是未雨綢繆,二來是進行外科手術練習”。

畢業後,吳日輝被分配到廣西融安縣人民醫院,同婦產科醫生趙麗玲結為伉儷。工作中的吳日輝,善於學習,肯動腦筋。

1966年,吳日輝改進了當地醫院胃大部分切除方法,手術時間由5小時縮短至2.5小時,患者術後第三天即可下床,第七天即可出院;1976年,吳日輝用杉樹皮自制小夾板固定,用於輔助整覆上肢骨折,比工廠生產的小夾板更經濟適用,大大降低了患者成本;1979年,吳日輝主動報名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他改裝成功可移動式X光機,大大提高了術前檢查效率,救治了無數戰士,自己也因此榮立三等功。

“父親是我的榜樣,他的外科手術做的很好,特別是在小兒麻痺矯形術領域有著自己獨特的造詣”,時至今日,吳靜還對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情景記憶猶新,“很多家長都來登門拜謝,感謝父親治療好了他們的孩子,家中掛滿了錦旗和感謝信”。

父親的模範效應,讓吳靜打小便立志學醫,“覺得醫生特別偉大,所以,當時的想法,就是一定要學醫”。

湖南:一家9口、三代行醫人,接力做優秀的醫生

接力:做一名優秀的醫生

1985年高考,18歲的吳靜,在自己的全部三個高考志願裡都寫上了醫學院校。“要像爸爸一樣,做一名優秀的醫生”,最終,她如願以償,夢圓湖南醫科大學。

從廣西到湖南,34年彈指一揮間。提及當年,吳靜說:“我為當初的選擇感到驕傲”。34年來,“做一名優秀的醫生”的初心始終在鞭策著、激勵著吳靜。

做一名優秀的醫生,除了要有精湛的醫療技術,還必須要有責任心,對生命負責;必須要有愛心,以人為本;必須要有同理心,懂得換位思考。

吳靜給筆者講了兩個故事。

內分泌科收治了一個糖尿病患者,入院指針平穩。次日清早,大家查房時也都沒太注意,但是吳靜察覺出了異樣,“患者當時冒冷汗,儘管沒有其他症狀,但根據他的實際病情,我判斷出他可能有消化道出血”。

事實證明了吳靜的判斷,患者做進一步檢查,發現是消化道大出血。由於診斷及時,為患者外科手術爭取了時間。

有位甲亢合併突眼的女性患者,被病痛折磨的幾乎要失明,情緒十分低落。看了幾次門診覺得沒什麼改觀,想要放棄治療,甚至一度有輕生傾向。

吳靜用以前治好的案例來耐心開導她、鼓勵她,讓她重拾信心。經過兩年多的藥物治療,該患者最終痊癒,視力恢復。

正是因為有了這種極端負責的態度,做好每一件小事的執著,才讓吳靜從一個普通醫生,成長為內科學教研室主任、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吳靜常說:有了目標和方向之後,腳踏實地去做,咬定青山不放鬆,認真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對得起自己的理想。

"

#超能健康團# #了不起的醫生# #清風計劃#

1957年9月,21歲的柳州青年吳日輝,乘火車到南寧,下了火車,步行1個多小時到廣西醫學院報到。

1985年9月,18歲的廣西女孩吳靜,懷揣著“像爸爸一樣,做一名偉大的醫生”的夢想,跨進湖南醫科大學的校門。

2016年9月,17歲的長沙妹子楊雋雅,跟隨祖輩的腳步,南下衡陽,成為南華大學的一名醫學生。

這是一場跨越半個多世紀的堅守與接力。傳承至今,吳家這個擁有黃埔血緣的家族,從吳日輝開始三代人全部學醫、從醫,正是:黃埔血脈,一生濟世情;衣缽傳承,三代醫者心。

湖南:一家9口、三代行醫人,接力做優秀的醫生

薪火:具濟世情懷,方能從醫

三代從醫,非有濟世情懷不能為也。

吳家的濟世情懷,源於吳日輝的父親,系黃埔軍校第八期炮科畢業生,曾率部參加過抗日戰爭。

“戰爭年代從軍救國,和平年代從醫救人”,父輩的叮囑,也影響了吳日輝的人生選擇。1957年,21歲的吳日輝報考廣西醫學院。

學生時代的吳日輝,便以“敢向自己開刀”而聞名。大五在泌尿外科實習,看到有患者因包莖而導致陰莖癌最後下體全切,吳日輝便和同宿舍的幾個同學,從手術室借來消毒包和工具,兩人一組,互相做了包皮環切手術,“一是未雨綢繆,二來是進行外科手術練習”。

畢業後,吳日輝被分配到廣西融安縣人民醫院,同婦產科醫生趙麗玲結為伉儷。工作中的吳日輝,善於學習,肯動腦筋。

1966年,吳日輝改進了當地醫院胃大部分切除方法,手術時間由5小時縮短至2.5小時,患者術後第三天即可下床,第七天即可出院;1976年,吳日輝用杉樹皮自制小夾板固定,用於輔助整覆上肢骨折,比工廠生產的小夾板更經濟適用,大大降低了患者成本;1979年,吳日輝主動報名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他改裝成功可移動式X光機,大大提高了術前檢查效率,救治了無數戰士,自己也因此榮立三等功。

“父親是我的榜樣,他的外科手術做的很好,特別是在小兒麻痺矯形術領域有著自己獨特的造詣”,時至今日,吳靜還對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情景記憶猶新,“很多家長都來登門拜謝,感謝父親治療好了他們的孩子,家中掛滿了錦旗和感謝信”。

父親的模範效應,讓吳靜打小便立志學醫,“覺得醫生特別偉大,所以,當時的想法,就是一定要學醫”。

湖南:一家9口、三代行醫人,接力做優秀的醫生

接力:做一名優秀的醫生

1985年高考,18歲的吳靜,在自己的全部三個高考志願裡都寫上了醫學院校。“要像爸爸一樣,做一名優秀的醫生”,最終,她如願以償,夢圓湖南醫科大學。

從廣西到湖南,34年彈指一揮間。提及當年,吳靜說:“我為當初的選擇感到驕傲”。34年來,“做一名優秀的醫生”的初心始終在鞭策著、激勵著吳靜。

做一名優秀的醫生,除了要有精湛的醫療技術,還必須要有責任心,對生命負責;必須要有愛心,以人為本;必須要有同理心,懂得換位思考。

吳靜給筆者講了兩個故事。

內分泌科收治了一個糖尿病患者,入院指針平穩。次日清早,大家查房時也都沒太注意,但是吳靜察覺出了異樣,“患者當時冒冷汗,儘管沒有其他症狀,但根據他的實際病情,我判斷出他可能有消化道出血”。

事實證明了吳靜的判斷,患者做進一步檢查,發現是消化道大出血。由於診斷及時,為患者外科手術爭取了時間。

有位甲亢合併突眼的女性患者,被病痛折磨的幾乎要失明,情緒十分低落。看了幾次門診覺得沒什麼改觀,想要放棄治療,甚至一度有輕生傾向。

吳靜用以前治好的案例來耐心開導她、鼓勵她,讓她重拾信心。經過兩年多的藥物治療,該患者最終痊癒,視力恢復。

正是因為有了這種極端負責的態度,做好每一件小事的執著,才讓吳靜從一個普通醫生,成長為內科學教研室主任、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吳靜常說:有了目標和方向之後,腳踏實地去做,咬定青山不放鬆,認真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對得起自己的理想。

湖南:一家9口、三代行醫人,接力做優秀的醫生

傳承:一生濟世情,三代行醫人

獨行快,眾行遠。做一名優秀的醫生,還要有團隊思維,合作方能共贏。

吳靜深諳箇中道理。

2010年,吳靜被醫院任命為“總教官”,帶領師生備戰第三屆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最終勇奪全國特等獎,這也是湘雅代表隊首次獲得的特等獎。

2018年,作為技能中心主任的吳靜再次率領團隊獲得第九屆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特等獎。在湘雅代表隊取得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六冠王”的征程中,吳靜做出了重要貢獻,體會深刻。

“技能大賽不僅是鍛鍊了學生,更重要的是鍛鍊了老師。我們通過比賽,鍛鍊了全院的師資隊伍,樹立起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培養了一批未來的名醫名師和領導者。”吳靜看來,培養一個名醫名師不如鍛造一支優秀團隊。

組建起一支生生不息的師資團隊與教育管理隊伍,形成具有湘雅特色的、世界一流的醫學教育發展的新模式,為醫學教育事業做出新的貢獻,這是吳靜的期許。

儘管吳靜很忙,但是她從未鬆懈對家庭的責任,從未放鬆對孩子的教育。

“令人欣慰的是,女兒不僅很理解我們,還跟隨長輩的腳步,選擇了醫學”。算上父母、公公婆婆、丈夫、兩個弟弟、女兒,吳靜全家9口人全部學醫、從醫,無愧是“三代行醫人,一生濟世情”。

如今,在臨床醫學專業讀大三的女兒,經常和吳靜交流醫院、醫生那些事兒,正朝著自己的夢想一步步努力邁進,“希望她將來也能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

(編輯Eliza)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中南大學湘雅醫院 武海亮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為“三代行醫人,一生濟世情”點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