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岸邊有我家!老家溫縣,新華社半月談雜誌社常務副總編輯王運才的家鄉情緣


黃河岸邊有我家!老家溫縣,新華社半月談雜誌社常務副總編輯王運才的家鄉情緣

王運才在接受採訪。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郭樹勳 攝


黃河岸邊有我家!老家溫縣,新華社半月談雜誌社常務副總編輯王運才的家鄉情緣

王運才寄語焦作日報。

人物檔案

王運才,1959年10月出生於河南溫縣。現任半月談雜誌社黨委副書記、常務副總編輯。1983年畢業於蘭州大學中文系,先後在新華社總社、青海分社、福建分社當記者。1995年11月任福建分社副總編輯;1998年8月任福建分社常務副總編輯;2003年3月任福建分社黨組成員、常務副總編輯;2003年12月任海南分社黨組成員、副社長兼總編輯;2007年7月任海南分社社長、黨組書記;2010年12月任江西分社社長、黨組書記;2014年8月任半月談雜誌社黨委副書記、常務副總編輯。1998年評為高級記者。當選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灘陸莊,地處黃河北岸,溫縣溫泉街道轄區的一個小村莊。60年前,三年自然災害剛剛開始,王運才就出生在這裡。

飢餓是王運才童年時期最深刻的記憶。當他一次又一次揹著乾糧去上學的時候,改變命運的內生動力一次又一次在他的心底升騰。

終於有一天,蘭州大學中文系成全了他的夢想,遙遠的大西北把他的思緒拉得很長很長……

北京——西寧——福州——海口——南昌——北京,36年的時間,王運才縱橫交錯地在祖國的廣袤大地上走過了一個輪迴。新華社,成了他一輩子為之奮鬥、為之自豪的品牌,從普通記者,到分社的副社長、社長,直到半月談雜誌社常務副總編輯,他的步伐,辛勞,堅實。

作為記者,王運才有資格驕傲。在海口,他遙望祖國海疆,思考良深,呼籲建議設立三沙市;在南昌,他走遍贛南蘇區,發出了實施振興蘇區戰略的呼喚。2015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人大江西代表團審議時,兩次親切地握住他的手,詢問他的工作、生活情況,並對代表們說:“我和運才很熟悉,我們當年都在福建工作。”

被譽為“中華第一刊”的半月談雜誌,為王運才提供了施展才華的廣闊天地。講解中央政策、緊盯執行層面、關注基層治理現代化,王運才有自己的態度:代表官方,不打官腔。他和他的同伴們,上接天線,下接地氣,根據受眾閱讀習慣的改變調整自己的傳播方式,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道路。半月談雜誌,嘴巴對著領袖的耳朵,雙腳站在人民群眾中間,曾經一年當中得到總書記批示8次,公開版期發行量達到128萬,實實在在成為這個領域的中華之最。

半月談雜誌從來不會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永遠不會停止創新的步伐。王運才和他的同伴們,面對新型媒體帶來的新機遇,主動變革,積極應對。在堅持內容為王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渠道作用。2016年以來,粉絲量年年翻番,贏利達到去年的500萬元。

走南闖北,功成名就。遙遠的家鄉,在王運才的征程上是不是有著不一樣的分量?黃河的濤聲,是不是一直在激勵著王運才奮力前行?男兒立志出鄉關,父老叮嚀響耳邊。王運才有著濃濃的故鄉情結,無論在哪裡工作,他都要儘可能創造機會回家鄉看一看。一來慰藉自己的思鄉之情,二來從生他養他的地方吸取營養。一直陪他走南闖北的賢惠的夫人,無怨無悔陪他走遍人生的每一個驛站,有滋有味陪他欣賞家鄉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

想念家鄉,報效家鄉。每到一地,王運才都會不遺餘力地宣傳家鄉。再一次回到北京工作後,他得以在更高的層次上審視家鄉、透析家鄉。情之所至,才思泉湧。他從來都是自己動手,寫出自己最真摯、最深切的情感。焦作的醫改樣本、溫縣的破解執行難、解放區的“334”社區自治模式、武陟縣的科技強警……一朵朵家鄉的花朵,盛開在半月談雜誌的字裡行間。

今年進入花甲之年的王運才,談起家鄉,充滿激情,充滿活力。他說,家鄉人文厚重,要打基礎、謀長遠,重視人的全面發展;家鄉風景秀麗,要加強規劃,城鄉統籌,公共設施配套。可愛的家鄉,一定會更加美好。

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呂正軍 報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