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食積了?試試小兒推拿,消食導滯效果好

推拿 小兒推拿 穴位 不完美媽媽 中醫 程氏鍼灸程凱 2019-07-13

食積是小兒常見的疾病,輸液、打針、吃藥倒是可以解決問題,但是寶寶肚子又脹又疼已經很痛苦了,再給孩子紮上幾針,這讓媽媽們看著十分心疼。

孩子有食積了?試試小兒推拿,消食導滯效果好

快試試小兒推拿吧,消食導滯的效果很不錯呢。

孩子有食積了?試試小兒推拿,消食導滯效果好

什麼是食積?

寶寶的各個器官還沒發育完全,尤其是脾胃消化功能比較弱,並且寶寶還沒發育完全,對於控制進食的量沒有概念,常常是碰到好吃的就使勁吃。這樣暴飲暴食,不知節制,不能消化,就會出現飲食積滯的情況,中醫稱“食積”,老百姓也叫做“吃頂”了。

既然食積是因為飲食引起的,媽媽們對孩子“進口”的問題可要提高警惕了。

孩子有食積了?試試小兒推拿,消食導滯效果好

1. 監督孩子定時定量地吃飯,糾正偏食、挑食和愛吃零食的毛病。

2. 秋季天氣開始轉涼,不要讓寶寶吃生冷和太油膩的食物。

3. 飲食結構要合理搭配,營養豐富,在保證孩子需要的同時,也保護好他們小小的腸胃。

4. 讓孩子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保持大便的通暢。

手把手教您學習推拿方法

第1步:推四橫紋(四縫)100次

孩子有食積了?試試小兒推拿,消食導滯效果好

位置:在掌麵食、中、環、小指的第1指間關節橫紋處。

手法:推法,以拇指側面或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線推動。

操作:四指併攏從食指橫紋處推向小指橫紋處,稱推四橫紋。推100~300次。

要領:用力宜柔和均勻,推動時要有節律,頻率為每分鐘200~300次。

第2步:揉板門100次

孩子有食積了?試試小兒推拿,消食導滯效果好

位置:手掌面大魚際平面。

手法:揉法,以手指指肚,吸定於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揉動。

操作:用拇指按揉板門,順時針、逆時針都可以,揉100~200次。

要領:操作時用力應輕柔而均勻,手指不要離開接觸的皮膚,應使該處的皮下組織隨手指的揉動而滑動,不要在皮膚上摩擦,頻率為每分鐘200~300次。

第3步:清大腸150次

孩子有食積了?試試小兒推拿,消食導滯效果好

位置:食指橈側(近拇指一側),自指尖至虎口(食指與拇指在手掌部銜接處)成一直線。

手法:推法,以拇指側面或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線推動。

操作:從虎口直推向食指尖為清,稱清大腸;反之為補,稱補大腸。補大腸和清大腸統稱推大腸。推100~300次。

要領:用力宜柔和均勻,推動時要有節律,頻率大約每分鐘200~300次,此處一定要注意推的方向是從虎口直推向食指尖,這與補瀉有關,方向弄錯了治療效果可就不一樣了,因此一定要看仔細哦!

第4步:清胃經150次

孩子有食積了?試試小兒推拿,消食導滯效果好

位置:拇指掌面近掌端第1節。

手法:推法,以拇指側面或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線推動。

操作:旋推為補,稱補胃經;向指根方向直推為清,稱清胃經。補胃經和清胃經統稱為推胃經,此處清胃經,推100~300次。

要領:用力宜柔和均勻,推動時要有節律,頻率大約每分鐘200~300次。

第5步:揉天樞100次

孩子有食積了?試試小兒推拿,消食導滯效果好

位置:肚臍旁2寸(約一指)的地方,左右各一個。

手法:揉法,以手指指肚,吸定於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揉動。

操作:用食指和中指分別點按在兩側的天樞穴,輕輕的按揉,揉50~100次。

要領:操作時用力應輕柔而均勻,手指不要離開接觸的皮膚,應使該處的皮下組織隨手指的揉動而滑動,不要在皮膚上摩擦,頻率為每分鐘200~300次。

第6步:摩腹5分鐘

孩子有食積了?試試小兒推拿,消食導滯效果好

位置:腹部中間,肚臍周圍。

手法:摩法,以手掌或食、中、環指指肚附著於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腕關節連同前臂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環形移動摩擦。以掌撫摩者稱掌摩法,以指撫摩者稱指摩法。

操作:用手掌或三指併攏按在腹部輕輕的摩動,順時針摩5分鐘。

要領:用力要輕柔適當,速度宜均勻協調,操作頻率為120~160次/分。指摩可稍輕快,掌摩可稍重緩。注意一定是順時針摩動!

第7步:揉足三裡100次

孩子有食積了?試試小兒推拿,消食導滯效果好

位置:膝蓋外側陷凹下行3寸,脛骨旁開1寸。膝關節外側間隙下3寸,脛骨前嵴外一橫指。

手法:揉法,以手指指肚,吸定於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揉動。

操作:用拇指按揉足三裡,揉50~100次。

要領:操作時用力應輕柔而均勻,手指不要離開接觸的皮膚,應使該處的皮下組織隨手指的揉動而滑動,不要在皮膚上摩擦,頻率為每分鐘200~300次。

第8步:捏脊5遍

孩子有食積了?試試小兒推拿,消食導滯效果好

位置:大椎至尾骨端成一直線。

手法:捏法,常用於脊背部,又稱捏脊法。拇指在後,食、中指在前,三指同時用力拿捏皮膚,雙手交替捻動,緩緩前移。

操作:在捏脊前先在背部輕輕按摩幾遍,使肌肉放鬆,解除孩子的緊張情緒。從尾骨端一直捏到頸部大椎穴,每交替捻動3次,便輕輕用力上提1次,有時可聽到“叭、叭”的響聲,捏3~5遍,至皮膚紅潤微充血而止。捏第一遍以及最後一遍的時候不用做上提的動作。

要領:操作時捏起皮膚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適當,而且不可擰轉,捏得太緊,不容易向前捻動推進,捏少了則不易捏起皮膚。捻動向前時,需做直線前進,不可歪斜。

感謝您的關注!您還想要了解哪方面的內容?歡迎在下方留言,或給我私信。如果本文對您有所幫助,歡迎轉發、收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