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上了一道奏摺,將同治皇帝氣哭了:你欺負我'

"

清朝御史多奇葩,吳可讀是奇葩中的奇葩。

吳可讀,字柳堂,生於1812年,甘肅蘭州人。1835年,吳可讀考中舉人。此後,為了節省往返路費,他索性住在京城,參加會試。可不知道是功夫未到,還是運氣不佳,屢試不第。8年後,他不得不參加舉人大挑考試,分到甘肅做了一名訓導。後來,又做了朱圉書院山長。

1849年,吳可讀由學生們湊了一筆路費,再次進京參加會試,這次終於考中進士。他沒有點為翰林,也沒有外放知縣,僅是授為刑部主事,不久,晉升為刑部員外郎。歷任吏部郎中、河南道監察御史。

"

清朝御史多奇葩,吳可讀是奇葩中的奇葩。

吳可讀,字柳堂,生於1812年,甘肅蘭州人。1835年,吳可讀考中舉人。此後,為了節省往返路費,他索性住在京城,參加會試。可不知道是功夫未到,還是運氣不佳,屢試不第。8年後,他不得不參加舉人大挑考試,分到甘肅做了一名訓導。後來,又做了朱圉書院山長。

1849年,吳可讀由學生們湊了一筆路費,再次進京參加會試,這次終於考中進士。他沒有點為翰林,也沒有外放知縣,僅是授為刑部主事,不久,晉升為刑部員外郎。歷任吏部郎中、河南道監察御史。

他上了一道奏摺,將同治皇帝氣哭了:你欺負我

吳可讀作為一名御史,性格耿介,經常犯言直諫。

1873年,甘肅發生天災,糧食大面積減產。烏魯木齊提督成祿卻向甘肅民眾攤派苛捐雜稅,遭到民眾抵制。成祿“該出手時就出手”,汙衊老百姓聚眾謀反,並殺掉了200名老百姓。

不僅如此,成祿還恬不知恥地奏報朝廷,說打了一場大勝仗,給自己請功。

此事發生後,甘肅民眾群情洶湧。吳可讀一位甘肅同鄉給他寫了一封字字血淚的信件,告訴了這件事。吳可讀悲憤不已,立即上《陳烏魯木齊提督成祿罪狀疏》,彈劾成祿,說他“有可斬者十,有不可緩者五”,筆挾風霜,嚴於斧鉞。陝甘總督左宗棠也奏報朝廷,對成祿進行嚴劾。

"

清朝御史多奇葩,吳可讀是奇葩中的奇葩。

吳可讀,字柳堂,生於1812年,甘肅蘭州人。1835年,吳可讀考中舉人。此後,為了節省往返路費,他索性住在京城,參加會試。可不知道是功夫未到,還是運氣不佳,屢試不第。8年後,他不得不參加舉人大挑考試,分到甘肅做了一名訓導。後來,又做了朱圉書院山長。

1849年,吳可讀由學生們湊了一筆路費,再次進京參加會試,這次終於考中進士。他沒有點為翰林,也沒有外放知縣,僅是授為刑部主事,不久,晉升為刑部員外郎。歷任吏部郎中、河南道監察御史。

他上了一道奏摺,將同治皇帝氣哭了:你欺負我

吳可讀作為一名御史,性格耿介,經常犯言直諫。

1873年,甘肅發生天災,糧食大面積減產。烏魯木齊提督成祿卻向甘肅民眾攤派苛捐雜稅,遭到民眾抵制。成祿“該出手時就出手”,汙衊老百姓聚眾謀反,並殺掉了200名老百姓。

不僅如此,成祿還恬不知恥地奏報朝廷,說打了一場大勝仗,給自己請功。

此事發生後,甘肅民眾群情洶湧。吳可讀一位甘肅同鄉給他寫了一封字字血淚的信件,告訴了這件事。吳可讀悲憤不已,立即上《陳烏魯木齊提督成祿罪狀疏》,彈劾成祿,說他“有可斬者十,有不可緩者五”,筆挾風霜,嚴於斧鉞。陝甘總督左宗棠也奏報朝廷,對成祿進行嚴劾。

他上了一道奏摺,將同治皇帝氣哭了:你欺負我

於是,成祿被革職拿問。

《大清律例》規定:“誣告叛逆,被誣之人已決者,誣告之人逆斬立決。”然而,成祿是滿洲八旗貴族,又是醇親王的親信,在朝廷裡神通廣大。在對成祿議罪時,軍機處有意包庇他,同治皇帝也為他開脫,說他只是誤聽謠言,錯殺百姓。在同治皇帝和軍機處的庇護下,成祿被判處斬監侯。

斬監侯相當於現在的“死緩”。吳可讀多年在刑部任職,知道判處斬監侯後,一般都死不了。如果遇到皇帝大婚、大壽等節日,會加恩減刑,甚至釋放。到那時候,成祿再花點錢財,上下打點一番,候補一個職位,就可以東山再起,“我胡漢三回來了”。

"

清朝御史多奇葩,吳可讀是奇葩中的奇葩。

吳可讀,字柳堂,生於1812年,甘肅蘭州人。1835年,吳可讀考中舉人。此後,為了節省往返路費,他索性住在京城,參加會試。可不知道是功夫未到,還是運氣不佳,屢試不第。8年後,他不得不參加舉人大挑考試,分到甘肅做了一名訓導。後來,又做了朱圉書院山長。

1849年,吳可讀由學生們湊了一筆路費,再次進京參加會試,這次終於考中進士。他沒有點為翰林,也沒有外放知縣,僅是授為刑部主事,不久,晉升為刑部員外郎。歷任吏部郎中、河南道監察御史。

他上了一道奏摺,將同治皇帝氣哭了:你欺負我

吳可讀作為一名御史,性格耿介,經常犯言直諫。

1873年,甘肅發生天災,糧食大面積減產。烏魯木齊提督成祿卻向甘肅民眾攤派苛捐雜稅,遭到民眾抵制。成祿“該出手時就出手”,汙衊老百姓聚眾謀反,並殺掉了200名老百姓。

不僅如此,成祿還恬不知恥地奏報朝廷,說打了一場大勝仗,給自己請功。

此事發生後,甘肅民眾群情洶湧。吳可讀一位甘肅同鄉給他寫了一封字字血淚的信件,告訴了這件事。吳可讀悲憤不已,立即上《陳烏魯木齊提督成祿罪狀疏》,彈劾成祿,說他“有可斬者十,有不可緩者五”,筆挾風霜,嚴於斧鉞。陝甘總督左宗棠也奏報朝廷,對成祿進行嚴劾。

他上了一道奏摺,將同治皇帝氣哭了:你欺負我

於是,成祿被革職拿問。

《大清律例》規定:“誣告叛逆,被誣之人已決者,誣告之人逆斬立決。”然而,成祿是滿洲八旗貴族,又是醇親王的親信,在朝廷裡神通廣大。在對成祿議罪時,軍機處有意包庇他,同治皇帝也為他開脫,說他只是誤聽謠言,錯殺百姓。在同治皇帝和軍機處的庇護下,成祿被判處斬監侯。

斬監侯相當於現在的“死緩”。吳可讀多年在刑部任職,知道判處斬監侯後,一般都死不了。如果遇到皇帝大婚、大壽等節日,會加恩減刑,甚至釋放。到那時候,成祿再花點錢財,上下打點一番,候補一個職位,就可以東山再起,“我胡漢三回來了”。

他上了一道奏摺,將同治皇帝氣哭了:你欺負我

如果是其他御史,遇到這種情況也就知難而退。可吳可讀不是其他御史啊。

吳可讀氣憤至極,又寫了一道奏摺《請誅已經革提督成祿疏》,苦勸同治皇帝:“若姑息,成祿鬼蜮百端,將來生死用命正有不可知者,臣愚以為等此一斬,與其寬以死,使其狡猾者得復施其伎倆,何若速加戮使觀聽者鹹共懍。”

在摺子的末尾,吳可讀留下一段狠話:“請皇上先斬成祿之頭懸之藁街以謝甘肅百姓,然後再斬臣之頭懸之成氏之門以謝成祿。”

同治皇帝看到這段狠話,被氣哭了,連呼“吳可讀欺我”。他認為,吳可讀這是在欺負他年幼,所以才出言頂撞,因此要殺他的頭。

慈禧太后、慈安太后連忙阻止,認為殺言官是亡國之兆,不吉祥。這時候,醇親王親自過問此事,奏報朝廷,將吳可讀也革職拿問。

"

清朝御史多奇葩,吳可讀是奇葩中的奇葩。

吳可讀,字柳堂,生於1812年,甘肅蘭州人。1835年,吳可讀考中舉人。此後,為了節省往返路費,他索性住在京城,參加會試。可不知道是功夫未到,還是運氣不佳,屢試不第。8年後,他不得不參加舉人大挑考試,分到甘肅做了一名訓導。後來,又做了朱圉書院山長。

1849年,吳可讀由學生們湊了一筆路費,再次進京參加會試,這次終於考中進士。他沒有點為翰林,也沒有外放知縣,僅是授為刑部主事,不久,晉升為刑部員外郎。歷任吏部郎中、河南道監察御史。

他上了一道奏摺,將同治皇帝氣哭了:你欺負我

吳可讀作為一名御史,性格耿介,經常犯言直諫。

1873年,甘肅發生天災,糧食大面積減產。烏魯木齊提督成祿卻向甘肅民眾攤派苛捐雜稅,遭到民眾抵制。成祿“該出手時就出手”,汙衊老百姓聚眾謀反,並殺掉了200名老百姓。

不僅如此,成祿還恬不知恥地奏報朝廷,說打了一場大勝仗,給自己請功。

此事發生後,甘肅民眾群情洶湧。吳可讀一位甘肅同鄉給他寫了一封字字血淚的信件,告訴了這件事。吳可讀悲憤不已,立即上《陳烏魯木齊提督成祿罪狀疏》,彈劾成祿,說他“有可斬者十,有不可緩者五”,筆挾風霜,嚴於斧鉞。陝甘總督左宗棠也奏報朝廷,對成祿進行嚴劾。

他上了一道奏摺,將同治皇帝氣哭了:你欺負我

於是,成祿被革職拿問。

《大清律例》規定:“誣告叛逆,被誣之人已決者,誣告之人逆斬立決。”然而,成祿是滿洲八旗貴族,又是醇親王的親信,在朝廷裡神通廣大。在對成祿議罪時,軍機處有意包庇他,同治皇帝也為他開脫,說他只是誤聽謠言,錯殺百姓。在同治皇帝和軍機處的庇護下,成祿被判處斬監侯。

斬監侯相當於現在的“死緩”。吳可讀多年在刑部任職,知道判處斬監侯後,一般都死不了。如果遇到皇帝大婚、大壽等節日,會加恩減刑,甚至釋放。到那時候,成祿再花點錢財,上下打點一番,候補一個職位,就可以東山再起,“我胡漢三回來了”。

他上了一道奏摺,將同治皇帝氣哭了:你欺負我

如果是其他御史,遇到這種情況也就知難而退。可吳可讀不是其他御史啊。

吳可讀氣憤至極,又寫了一道奏摺《請誅已經革提督成祿疏》,苦勸同治皇帝:“若姑息,成祿鬼蜮百端,將來生死用命正有不可知者,臣愚以為等此一斬,與其寬以死,使其狡猾者得復施其伎倆,何若速加戮使觀聽者鹹共懍。”

在摺子的末尾,吳可讀留下一段狠話:“請皇上先斬成祿之頭懸之藁街以謝甘肅百姓,然後再斬臣之頭懸之成氏之門以謝成祿。”

同治皇帝看到這段狠話,被氣哭了,連呼“吳可讀欺我”。他認為,吳可讀這是在欺負他年幼,所以才出言頂撞,因此要殺他的頭。

慈禧太后、慈安太后連忙阻止,認為殺言官是亡國之兆,不吉祥。這時候,醇親王親自過問此事,奏報朝廷,將吳可讀也革職拿問。

他上了一道奏摺,將同治皇帝氣哭了:你欺負我

在三法司會審中,刑部尚書桑春榮秉承醇親王的意思,給吳可讀判了斬立決,比成祿還狠。

按照《大清律例》,判處死刑,必須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的所有堂官在奏稿上簽字,缺一不可。當時,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13名堂官都簽字了,只有大理寺少卿王家璧,無論如何不肯下筆簽字——於是,吳可讀撿了一條命回來,被連降三級,趕出京城,回到老家。

就在吳可讀走投無路之際,陝甘總督左宗棠卻對他優禮有加,聘請他為蘭山書院山長。

1875年,同治皇帝死後,慈禧太后、慈安太后又將吳可讀召回京城,用為吏部主事。

【參考資料:《玉座珠簾》《大清律例》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