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歷無數清宮劇耳濡目染,想必對“母后皇太后”和“聖母皇太后”這兩個稱謂,多數讀者都有大致瞭解。事實上,歷史上真正第一次同時使用這兩個稱謂、並尊為兩宮皇太后的,就是清朝同治年間,同治帝的嫡母慈安太后鈕祜祿氏,和生母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

"

經歷無數清宮劇耳濡目染,想必對“母后皇太后”和“聖母皇太后”這兩個稱謂,多數讀者都有大致瞭解。事實上,歷史上真正第一次同時使用這兩個稱謂、並尊為兩宮皇太后的,就是清朝同治年間,同治帝的嫡母慈安太后鈕祜祿氏,和生母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

妃嬪的兒子做了皇帝,當真就能和皇后平起平坐,同為太后?

如電視劇《孝莊祕史》,在清初順治年間,也給順治帝的嫡母博爾濟吉特氏哲哲(孝端文皇后),和生母博爾濟吉特氏布木布泰(孝莊文皇后),同時加上這兩個稱謂,只是電視劇的二次創作,並非真實史實。

以封建禮制尊卑而論,作為先帝正宮皇后的新君嫡母的地位,是肯定要高於原為妾室的新君生母的,也就是所謂的嫡庶有別

在明朝之前,歷朝歷代千年以降,當皇帝是庶子即位時,並沒有同時尊奉兩宮太后(嫡母、生母)的禮制。當嫡母、生母同時在世時,只可尊嫡母為皇太后,生母則為皇太妃,或“帝太后”。只有當生母死後,方可追封其為皇太后,以此明嫡庶。同樣,皇帝只有在嫡母已去世後,才能遵健在的生母為皇太后。

西漢哀帝時,哀帝作為成帝之侄入繼大統,尊成帝之母王政君為太皇太后,成帝皇后趙飛燕為皇太后;同時特別尊其祖母傅氏為帝太太后;生母丁氏為帝太后;但此事為特例,並未形成漢朝制度。

漢成帝皇后、漢哀帝太后:趙飛燕

"

經歷無數清宮劇耳濡目染,想必對“母后皇太后”和“聖母皇太后”這兩個稱謂,多數讀者都有大致瞭解。事實上,歷史上真正第一次同時使用這兩個稱謂、並尊為兩宮皇太后的,就是清朝同治年間,同治帝的嫡母慈安太后鈕祜祿氏,和生母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

妃嬪的兒子做了皇帝,當真就能和皇后平起平坐,同為太后?

如電視劇《孝莊祕史》,在清初順治年間,也給順治帝的嫡母博爾濟吉特氏哲哲(孝端文皇后),和生母博爾濟吉特氏布木布泰(孝莊文皇后),同時加上這兩個稱謂,只是電視劇的二次創作,並非真實史實。

以封建禮制尊卑而論,作為先帝正宮皇后的新君嫡母的地位,是肯定要高於原為妾室的新君生母的,也就是所謂的嫡庶有別

在明朝之前,歷朝歷代千年以降,當皇帝是庶子即位時,並沒有同時尊奉兩宮太后(嫡母、生母)的禮制。當嫡母、生母同時在世時,只可尊嫡母為皇太后,生母則為皇太妃,或“帝太后”。只有當生母死後,方可追封其為皇太后,以此明嫡庶。同樣,皇帝只有在嫡母已去世後,才能遵健在的生母為皇太后。

西漢哀帝時,哀帝作為成帝之侄入繼大統,尊成帝之母王政君為太皇太后,成帝皇后趙飛燕為皇太后;同時特別尊其祖母傅氏為帝太太后;生母丁氏為帝太后;但此事為特例,並未形成漢朝制度。

漢成帝皇后、漢哀帝太后:趙飛燕

妃嬪的兒子做了皇帝,當真就能和皇后平起平坐,同為太后?

東漢制度,仍舊僅尊原皇后為太后,而皇帝生母僅有部分能在死後追封,如漢章帝、漢衝帝、漢質帝的生母,甚至在死後都能沒得到皇太后追封。

東晉以後一直到兩宋制度,則是尊嫡母為皇太后、生母為皇太妃,如劉宋後廢帝劉昱尊嫡母王氏為皇太后,尊生母陳氏為皇太妃;北魏孝明帝元詡尊嫡母高氏為皇太后,而尊奉生母胡氏為皇太妃(高太后死後,胡太妃方得晉位為皇太后);北宋哲宗即位後,尊嫡母向氏為皇太后,尊生母朱氏為皇太妃。

而胡族建立的匈奴漢國和北周,則沿用了漢哀帝時例子,尊生母為帝太后,如匈奴漢國劉聰即位,尊奉嫡母單氏為皇太后,生母張氏為帝太后;

北周宣帝即位,尊嫡母阿史那氏為皇太后,生母李氏為帝太后;北周靜帝即位,尊嫡母楊氏為皇太后,生母朱氏為帝太后。

當然,特殊情況下,一個後宮裡同時有兩名皇太后的例子還是有的,如唐敬宗即位後,嫡母已死,尊其生母王氏為皇太后;他死後唐文宗兄終弟及,因為王氏本身並非嫡妻,而是母以子貴,於是唐文宗又將生母蕭氏尊為皇太后,也是歷史上第一次在皇宮中出現兩位皇太后。兩位太后和太皇太后郭氏一起稱“三宮太后”,唐文宗每五日問安,供養甚敬。

唐文宗:李昂

"

經歷無數清宮劇耳濡目染,想必對“母后皇太后”和“聖母皇太后”這兩個稱謂,多數讀者都有大致瞭解。事實上,歷史上真正第一次同時使用這兩個稱謂、並尊為兩宮皇太后的,就是清朝同治年間,同治帝的嫡母慈安太后鈕祜祿氏,和生母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

妃嬪的兒子做了皇帝,當真就能和皇后平起平坐,同為太后?

如電視劇《孝莊祕史》,在清初順治年間,也給順治帝的嫡母博爾濟吉特氏哲哲(孝端文皇后),和生母博爾濟吉特氏布木布泰(孝莊文皇后),同時加上這兩個稱謂,只是電視劇的二次創作,並非真實史實。

以封建禮制尊卑而論,作為先帝正宮皇后的新君嫡母的地位,是肯定要高於原為妾室的新君生母的,也就是所謂的嫡庶有別

在明朝之前,歷朝歷代千年以降,當皇帝是庶子即位時,並沒有同時尊奉兩宮太后(嫡母、生母)的禮制。當嫡母、生母同時在世時,只可尊嫡母為皇太后,生母則為皇太妃,或“帝太后”。只有當生母死後,方可追封其為皇太后,以此明嫡庶。同樣,皇帝只有在嫡母已去世後,才能遵健在的生母為皇太后。

西漢哀帝時,哀帝作為成帝之侄入繼大統,尊成帝之母王政君為太皇太后,成帝皇后趙飛燕為皇太后;同時特別尊其祖母傅氏為帝太太后;生母丁氏為帝太后;但此事為特例,並未形成漢朝制度。

漢成帝皇后、漢哀帝太后:趙飛燕

妃嬪的兒子做了皇帝,當真就能和皇后平起平坐,同為太后?

東漢制度,仍舊僅尊原皇后為太后,而皇帝生母僅有部分能在死後追封,如漢章帝、漢衝帝、漢質帝的生母,甚至在死後都能沒得到皇太后追封。

東晉以後一直到兩宋制度,則是尊嫡母為皇太后、生母為皇太妃,如劉宋後廢帝劉昱尊嫡母王氏為皇太后,尊生母陳氏為皇太妃;北魏孝明帝元詡尊嫡母高氏為皇太后,而尊奉生母胡氏為皇太妃(高太后死後,胡太妃方得晉位為皇太后);北宋哲宗即位後,尊嫡母向氏為皇太后,尊生母朱氏為皇太妃。

而胡族建立的匈奴漢國和北周,則沿用了漢哀帝時例子,尊生母為帝太后,如匈奴漢國劉聰即位,尊奉嫡母單氏為皇太后,生母張氏為帝太后;

北周宣帝即位,尊嫡母阿史那氏為皇太后,生母李氏為帝太后;北周靜帝即位,尊嫡母楊氏為皇太后,生母朱氏為帝太后。

當然,特殊情況下,一個後宮裡同時有兩名皇太后的例子還是有的,如唐敬宗即位後,嫡母已死,尊其生母王氏為皇太后;他死後唐文宗兄終弟及,因為王氏本身並非嫡妻,而是母以子貴,於是唐文宗又將生母蕭氏尊為皇太后,也是歷史上第一次在皇宮中出現兩位皇太后。兩位太后和太皇太后郭氏一起稱“三宮太后”,唐文宗每五日問安,供養甚敬。

唐文宗:李昂

妃嬪的兒子做了皇帝,當真就能和皇后平起平坐,同為太后?

唐宣宗以皇叔身份即位時,尊生母鄭妃為皇太后,對原太皇太后郭氏“奉養禮稍薄”,並認定原太皇太后郭氏和穆宗母子,是數十年前謀殺唐憲宗的元凶。郭氏欲跳樓自盡被攔住,當晚即“暴崩”,別葬。

唐宣宗:李忱

"

經歷無數清宮劇耳濡目染,想必對“母后皇太后”和“聖母皇太后”這兩個稱謂,多數讀者都有大致瞭解。事實上,歷史上真正第一次同時使用這兩個稱謂、並尊為兩宮皇太后的,就是清朝同治年間,同治帝的嫡母慈安太后鈕祜祿氏,和生母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

妃嬪的兒子做了皇帝,當真就能和皇后平起平坐,同為太后?

如電視劇《孝莊祕史》,在清初順治年間,也給順治帝的嫡母博爾濟吉特氏哲哲(孝端文皇后),和生母博爾濟吉特氏布木布泰(孝莊文皇后),同時加上這兩個稱謂,只是電視劇的二次創作,並非真實史實。

以封建禮制尊卑而論,作為先帝正宮皇后的新君嫡母的地位,是肯定要高於原為妾室的新君生母的,也就是所謂的嫡庶有別

在明朝之前,歷朝歷代千年以降,當皇帝是庶子即位時,並沒有同時尊奉兩宮太后(嫡母、生母)的禮制。當嫡母、生母同時在世時,只可尊嫡母為皇太后,生母則為皇太妃,或“帝太后”。只有當生母死後,方可追封其為皇太后,以此明嫡庶。同樣,皇帝只有在嫡母已去世後,才能遵健在的生母為皇太后。

西漢哀帝時,哀帝作為成帝之侄入繼大統,尊成帝之母王政君為太皇太后,成帝皇后趙飛燕為皇太后;同時特別尊其祖母傅氏為帝太太后;生母丁氏為帝太后;但此事為特例,並未形成漢朝制度。

漢成帝皇后、漢哀帝太后:趙飛燕

妃嬪的兒子做了皇帝,當真就能和皇后平起平坐,同為太后?

東漢制度,仍舊僅尊原皇后為太后,而皇帝生母僅有部分能在死後追封,如漢章帝、漢衝帝、漢質帝的生母,甚至在死後都能沒得到皇太后追封。

東晉以後一直到兩宋制度,則是尊嫡母為皇太后、生母為皇太妃,如劉宋後廢帝劉昱尊嫡母王氏為皇太后,尊生母陳氏為皇太妃;北魏孝明帝元詡尊嫡母高氏為皇太后,而尊奉生母胡氏為皇太妃(高太后死後,胡太妃方得晉位為皇太后);北宋哲宗即位後,尊嫡母向氏為皇太后,尊生母朱氏為皇太妃。

而胡族建立的匈奴漢國和北周,則沿用了漢哀帝時例子,尊生母為帝太后,如匈奴漢國劉聰即位,尊奉嫡母單氏為皇太后,生母張氏為帝太后;

北周宣帝即位,尊嫡母阿史那氏為皇太后,生母李氏為帝太后;北周靜帝即位,尊嫡母楊氏為皇太后,生母朱氏為帝太后。

當然,特殊情況下,一個後宮裡同時有兩名皇太后的例子還是有的,如唐敬宗即位後,嫡母已死,尊其生母王氏為皇太后;他死後唐文宗兄終弟及,因為王氏本身並非嫡妻,而是母以子貴,於是唐文宗又將生母蕭氏尊為皇太后,也是歷史上第一次在皇宮中出現兩位皇太后。兩位太后和太皇太后郭氏一起稱“三宮太后”,唐文宗每五日問安,供養甚敬。

唐文宗:李昂

妃嬪的兒子做了皇帝,當真就能和皇后平起平坐,同為太后?

唐宣宗以皇叔身份即位時,尊生母鄭妃為皇太后,對原太皇太后郭氏“奉養禮稍薄”,並認定原太皇太后郭氏和穆宗母子,是數十年前謀殺唐憲宗的元凶。郭氏欲跳樓自盡被攔住,當晚即“暴崩”,別葬。

唐宣宗:李忱

妃嬪的兒子做了皇帝,當真就能和皇后平起平坐,同為太后?

唯一本末倒置的例外,是出身沙陀族的後唐莊宗李存勖,他滅樑稱帝,自以為開國英主,功莫大焉,於是將生母曹氏尊奉為了皇太后,迎往新都洛陽,又封嫡母劉氏為皇太妃,將她留在舊都晉陽。這兩名女子原本感情甚篤,“甚相愛”。曹氏面有慚色,向劉氏致歉,劉氏曰:「願吾兒享國無窮,使吾獲沒於地以從先君,幸矣,復何言哉!」欣然接受了皇太妃之稱。

劉太妃與曹太后涕泣而別後,竟因此思慕成疾,一病不起。曹太后聞知,要趕往晉陽探望,被李存勖勸止。同光三年五月,劉太妃在晉陽病逝。曹太后想去為她主持葬禮,又被李存勖和群臣苦苦攔住。曹太后哀傷過度,不再飲食,七月時也去世了。

這兩個驚世駭俗奇女子,原本可以相親相愛一世,卻偏生養了一隻不解風情的白眼狼,活該這位“伶人天子”短短几年後,身死位廢,丟了江山。而此事也被後世譏評為“冠履倒置,蓋胡虜不學使然,真貽笑千古!”

後唐莊宗:李存勖

"

經歷無數清宮劇耳濡目染,想必對“母后皇太后”和“聖母皇太后”這兩個稱謂,多數讀者都有大致瞭解。事實上,歷史上真正第一次同時使用這兩個稱謂、並尊為兩宮皇太后的,就是清朝同治年間,同治帝的嫡母慈安太后鈕祜祿氏,和生母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

妃嬪的兒子做了皇帝,當真就能和皇后平起平坐,同為太后?

如電視劇《孝莊祕史》,在清初順治年間,也給順治帝的嫡母博爾濟吉特氏哲哲(孝端文皇后),和生母博爾濟吉特氏布木布泰(孝莊文皇后),同時加上這兩個稱謂,只是電視劇的二次創作,並非真實史實。

以封建禮制尊卑而論,作為先帝正宮皇后的新君嫡母的地位,是肯定要高於原為妾室的新君生母的,也就是所謂的嫡庶有別

在明朝之前,歷朝歷代千年以降,當皇帝是庶子即位時,並沒有同時尊奉兩宮太后(嫡母、生母)的禮制。當嫡母、生母同時在世時,只可尊嫡母為皇太后,生母則為皇太妃,或“帝太后”。只有當生母死後,方可追封其為皇太后,以此明嫡庶。同樣,皇帝只有在嫡母已去世後,才能遵健在的生母為皇太后。

西漢哀帝時,哀帝作為成帝之侄入繼大統,尊成帝之母王政君為太皇太后,成帝皇后趙飛燕為皇太后;同時特別尊其祖母傅氏為帝太太后;生母丁氏為帝太后;但此事為特例,並未形成漢朝制度。

漢成帝皇后、漢哀帝太后:趙飛燕

妃嬪的兒子做了皇帝,當真就能和皇后平起平坐,同為太后?

東漢制度,仍舊僅尊原皇后為太后,而皇帝生母僅有部分能在死後追封,如漢章帝、漢衝帝、漢質帝的生母,甚至在死後都能沒得到皇太后追封。

東晉以後一直到兩宋制度,則是尊嫡母為皇太后、生母為皇太妃,如劉宋後廢帝劉昱尊嫡母王氏為皇太后,尊生母陳氏為皇太妃;北魏孝明帝元詡尊嫡母高氏為皇太后,而尊奉生母胡氏為皇太妃(高太后死後,胡太妃方得晉位為皇太后);北宋哲宗即位後,尊嫡母向氏為皇太后,尊生母朱氏為皇太妃。

而胡族建立的匈奴漢國和北周,則沿用了漢哀帝時例子,尊生母為帝太后,如匈奴漢國劉聰即位,尊奉嫡母單氏為皇太后,生母張氏為帝太后;

北周宣帝即位,尊嫡母阿史那氏為皇太后,生母李氏為帝太后;北周靜帝即位,尊嫡母楊氏為皇太后,生母朱氏為帝太后。

當然,特殊情況下,一個後宮裡同時有兩名皇太后的例子還是有的,如唐敬宗即位後,嫡母已死,尊其生母王氏為皇太后;他死後唐文宗兄終弟及,因為王氏本身並非嫡妻,而是母以子貴,於是唐文宗又將生母蕭氏尊為皇太后,也是歷史上第一次在皇宮中出現兩位皇太后。兩位太后和太皇太后郭氏一起稱“三宮太后”,唐文宗每五日問安,供養甚敬。

唐文宗:李昂

妃嬪的兒子做了皇帝,當真就能和皇后平起平坐,同為太后?

唐宣宗以皇叔身份即位時,尊生母鄭妃為皇太后,對原太皇太后郭氏“奉養禮稍薄”,並認定原太皇太后郭氏和穆宗母子,是數十年前謀殺唐憲宗的元凶。郭氏欲跳樓自盡被攔住,當晚即“暴崩”,別葬。

唐宣宗:李忱

妃嬪的兒子做了皇帝,當真就能和皇后平起平坐,同為太后?

唯一本末倒置的例外,是出身沙陀族的後唐莊宗李存勖,他滅樑稱帝,自以為開國英主,功莫大焉,於是將生母曹氏尊奉為了皇太后,迎往新都洛陽,又封嫡母劉氏為皇太妃,將她留在舊都晉陽。這兩名女子原本感情甚篤,“甚相愛”。曹氏面有慚色,向劉氏致歉,劉氏曰:「願吾兒享國無窮,使吾獲沒於地以從先君,幸矣,復何言哉!」欣然接受了皇太妃之稱。

劉太妃與曹太后涕泣而別後,竟因此思慕成疾,一病不起。曹太后聞知,要趕往晉陽探望,被李存勖勸止。同光三年五月,劉太妃在晉陽病逝。曹太后想去為她主持葬禮,又被李存勖和群臣苦苦攔住。曹太后哀傷過度,不再飲食,七月時也去世了。

這兩個驚世駭俗奇女子,原本可以相親相愛一世,卻偏生養了一隻不解風情的白眼狼,活該這位“伶人天子”短短几年後,身死位廢,丟了江山。而此事也被後世譏評為“冠履倒置,蓋胡虜不學使然,真貽笑千古!”

後唐莊宗:李存勖

妃嬪的兒子做了皇帝,當真就能和皇后平起平坐,同為太后?

史上真正意義上第一次“兩宮皇太后並尊”,其實是土木堡之變後,明代宗朱祁鈺即位,尊嫡母孫太后為上聖皇太后,生母吳氏為皇太后,稍別等威,以明嫡庶,算是開了先例。

上聖皇太后孫氏和明景帝汪皇后

"

經歷無數清宮劇耳濡目染,想必對“母后皇太后”和“聖母皇太后”這兩個稱謂,多數讀者都有大致瞭解。事實上,歷史上真正第一次同時使用這兩個稱謂、並尊為兩宮皇太后的,就是清朝同治年間,同治帝的嫡母慈安太后鈕祜祿氏,和生母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

妃嬪的兒子做了皇帝,當真就能和皇后平起平坐,同為太后?

如電視劇《孝莊祕史》,在清初順治年間,也給順治帝的嫡母博爾濟吉特氏哲哲(孝端文皇后),和生母博爾濟吉特氏布木布泰(孝莊文皇后),同時加上這兩個稱謂,只是電視劇的二次創作,並非真實史實。

以封建禮制尊卑而論,作為先帝正宮皇后的新君嫡母的地位,是肯定要高於原為妾室的新君生母的,也就是所謂的嫡庶有別

在明朝之前,歷朝歷代千年以降,當皇帝是庶子即位時,並沒有同時尊奉兩宮太后(嫡母、生母)的禮制。當嫡母、生母同時在世時,只可尊嫡母為皇太后,生母則為皇太妃,或“帝太后”。只有當生母死後,方可追封其為皇太后,以此明嫡庶。同樣,皇帝只有在嫡母已去世後,才能遵健在的生母為皇太后。

西漢哀帝時,哀帝作為成帝之侄入繼大統,尊成帝之母王政君為太皇太后,成帝皇后趙飛燕為皇太后;同時特別尊其祖母傅氏為帝太太后;生母丁氏為帝太后;但此事為特例,並未形成漢朝制度。

漢成帝皇后、漢哀帝太后:趙飛燕

妃嬪的兒子做了皇帝,當真就能和皇后平起平坐,同為太后?

東漢制度,仍舊僅尊原皇后為太后,而皇帝生母僅有部分能在死後追封,如漢章帝、漢衝帝、漢質帝的生母,甚至在死後都能沒得到皇太后追封。

東晉以後一直到兩宋制度,則是尊嫡母為皇太后、生母為皇太妃,如劉宋後廢帝劉昱尊嫡母王氏為皇太后,尊生母陳氏為皇太妃;北魏孝明帝元詡尊嫡母高氏為皇太后,而尊奉生母胡氏為皇太妃(高太后死後,胡太妃方得晉位為皇太后);北宋哲宗即位後,尊嫡母向氏為皇太后,尊生母朱氏為皇太妃。

而胡族建立的匈奴漢國和北周,則沿用了漢哀帝時例子,尊生母為帝太后,如匈奴漢國劉聰即位,尊奉嫡母單氏為皇太后,生母張氏為帝太后;

北周宣帝即位,尊嫡母阿史那氏為皇太后,生母李氏為帝太后;北周靜帝即位,尊嫡母楊氏為皇太后,生母朱氏為帝太后。

當然,特殊情況下,一個後宮裡同時有兩名皇太后的例子還是有的,如唐敬宗即位後,嫡母已死,尊其生母王氏為皇太后;他死後唐文宗兄終弟及,因為王氏本身並非嫡妻,而是母以子貴,於是唐文宗又將生母蕭氏尊為皇太后,也是歷史上第一次在皇宮中出現兩位皇太后。兩位太后和太皇太后郭氏一起稱“三宮太后”,唐文宗每五日問安,供養甚敬。

唐文宗:李昂

妃嬪的兒子做了皇帝,當真就能和皇后平起平坐,同為太后?

唐宣宗以皇叔身份即位時,尊生母鄭妃為皇太后,對原太皇太后郭氏“奉養禮稍薄”,並認定原太皇太后郭氏和穆宗母子,是數十年前謀殺唐憲宗的元凶。郭氏欲跳樓自盡被攔住,當晚即“暴崩”,別葬。

唐宣宗:李忱

妃嬪的兒子做了皇帝,當真就能和皇后平起平坐,同為太后?

唯一本末倒置的例外,是出身沙陀族的後唐莊宗李存勖,他滅樑稱帝,自以為開國英主,功莫大焉,於是將生母曹氏尊奉為了皇太后,迎往新都洛陽,又封嫡母劉氏為皇太妃,將她留在舊都晉陽。這兩名女子原本感情甚篤,“甚相愛”。曹氏面有慚色,向劉氏致歉,劉氏曰:「願吾兒享國無窮,使吾獲沒於地以從先君,幸矣,復何言哉!」欣然接受了皇太妃之稱。

劉太妃與曹太后涕泣而別後,竟因此思慕成疾,一病不起。曹太后聞知,要趕往晉陽探望,被李存勖勸止。同光三年五月,劉太妃在晉陽病逝。曹太后想去為她主持葬禮,又被李存勖和群臣苦苦攔住。曹太后哀傷過度,不再飲食,七月時也去世了。

這兩個驚世駭俗奇女子,原本可以相親相愛一世,卻偏生養了一隻不解風情的白眼狼,活該這位“伶人天子”短短几年後,身死位廢,丟了江山。而此事也被後世譏評為“冠履倒置,蓋胡虜不學使然,真貽笑千古!”

後唐莊宗:李存勖

妃嬪的兒子做了皇帝,當真就能和皇后平起平坐,同為太后?

史上真正意義上第一次“兩宮皇太后並尊”,其實是土木堡之變後,明代宗朱祁鈺即位,尊嫡母孫太后為上聖皇太后,生母吳氏為皇太后,稍別等威,以明嫡庶,算是開了先例。

上聖皇太后孫氏和明景帝汪皇后

妃嬪的兒子做了皇帝,當真就能和皇后平起平坐,同為太后?

英宗朱祁鎮復辟後,廢代宗帝號,同時吳太后也因此被廢,改成“宣廟賢妃”。朱祁鎮既對朱祁鈺恨之入骨,貶稱其“戾王”,假孫太后名義宣佈他“不孝、不悌、不仁、不義,穢往彰聞,神人共憤”,顯然是絕不會將他開的先例當做制度傳之後世的。因此按此時體制而論,皇太后還是隻能有一人。

當朱祁鎮死後,明憲宗朱見深的生母周貴妃,不甘心自己兒子即位後,而自己僅能為太妃,便一定要甘冒天下之大不韙,挑戰宗法嫡庶制度,三番兩次企圖奪嫡,以至於鬧出“夫死妾廢妻、父死子廢母”的大笑話,激起滿朝群臣眾怒。

朱見深事母至孝,同時也是並不昏庸明白人,便撿回叔父明代宗的制度,尊嫡母錢皇后為慈懿皇太后,生母周貴妃為皇太后,從而正式開啟了新帝嫡母和生母並尊為太后的“兩宮皇太后”制度,此後的明清各朝皇帝,都按此例並尊嫡母和生母。當然,此時原正宮皇后尚另加“上聖”“慈懿”徽號,以明嫡庶,顯尊卑。

明憲宗:朱見深

"

經歷無數清宮劇耳濡目染,想必對“母后皇太后”和“聖母皇太后”這兩個稱謂,多數讀者都有大致瞭解。事實上,歷史上真正第一次同時使用這兩個稱謂、並尊為兩宮皇太后的,就是清朝同治年間,同治帝的嫡母慈安太后鈕祜祿氏,和生母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

妃嬪的兒子做了皇帝,當真就能和皇后平起平坐,同為太后?

如電視劇《孝莊祕史》,在清初順治年間,也給順治帝的嫡母博爾濟吉特氏哲哲(孝端文皇后),和生母博爾濟吉特氏布木布泰(孝莊文皇后),同時加上這兩個稱謂,只是電視劇的二次創作,並非真實史實。

以封建禮制尊卑而論,作為先帝正宮皇后的新君嫡母的地位,是肯定要高於原為妾室的新君生母的,也就是所謂的嫡庶有別

在明朝之前,歷朝歷代千年以降,當皇帝是庶子即位時,並沒有同時尊奉兩宮太后(嫡母、生母)的禮制。當嫡母、生母同時在世時,只可尊嫡母為皇太后,生母則為皇太妃,或“帝太后”。只有當生母死後,方可追封其為皇太后,以此明嫡庶。同樣,皇帝只有在嫡母已去世後,才能遵健在的生母為皇太后。

西漢哀帝時,哀帝作為成帝之侄入繼大統,尊成帝之母王政君為太皇太后,成帝皇后趙飛燕為皇太后;同時特別尊其祖母傅氏為帝太太后;生母丁氏為帝太后;但此事為特例,並未形成漢朝制度。

漢成帝皇后、漢哀帝太后:趙飛燕

妃嬪的兒子做了皇帝,當真就能和皇后平起平坐,同為太后?

東漢制度,仍舊僅尊原皇后為太后,而皇帝生母僅有部分能在死後追封,如漢章帝、漢衝帝、漢質帝的生母,甚至在死後都能沒得到皇太后追封。

東晉以後一直到兩宋制度,則是尊嫡母為皇太后、生母為皇太妃,如劉宋後廢帝劉昱尊嫡母王氏為皇太后,尊生母陳氏為皇太妃;北魏孝明帝元詡尊嫡母高氏為皇太后,而尊奉生母胡氏為皇太妃(高太后死後,胡太妃方得晉位為皇太后);北宋哲宗即位後,尊嫡母向氏為皇太后,尊生母朱氏為皇太妃。

而胡族建立的匈奴漢國和北周,則沿用了漢哀帝時例子,尊生母為帝太后,如匈奴漢國劉聰即位,尊奉嫡母單氏為皇太后,生母張氏為帝太后;

北周宣帝即位,尊嫡母阿史那氏為皇太后,生母李氏為帝太后;北周靜帝即位,尊嫡母楊氏為皇太后,生母朱氏為帝太后。

當然,特殊情況下,一個後宮裡同時有兩名皇太后的例子還是有的,如唐敬宗即位後,嫡母已死,尊其生母王氏為皇太后;他死後唐文宗兄終弟及,因為王氏本身並非嫡妻,而是母以子貴,於是唐文宗又將生母蕭氏尊為皇太后,也是歷史上第一次在皇宮中出現兩位皇太后。兩位太后和太皇太后郭氏一起稱“三宮太后”,唐文宗每五日問安,供養甚敬。

唐文宗:李昂

妃嬪的兒子做了皇帝,當真就能和皇后平起平坐,同為太后?

唐宣宗以皇叔身份即位時,尊生母鄭妃為皇太后,對原太皇太后郭氏“奉養禮稍薄”,並認定原太皇太后郭氏和穆宗母子,是數十年前謀殺唐憲宗的元凶。郭氏欲跳樓自盡被攔住,當晚即“暴崩”,別葬。

唐宣宗:李忱

妃嬪的兒子做了皇帝,當真就能和皇后平起平坐,同為太后?

唯一本末倒置的例外,是出身沙陀族的後唐莊宗李存勖,他滅樑稱帝,自以為開國英主,功莫大焉,於是將生母曹氏尊奉為了皇太后,迎往新都洛陽,又封嫡母劉氏為皇太妃,將她留在舊都晉陽。這兩名女子原本感情甚篤,“甚相愛”。曹氏面有慚色,向劉氏致歉,劉氏曰:「願吾兒享國無窮,使吾獲沒於地以從先君,幸矣,復何言哉!」欣然接受了皇太妃之稱。

劉太妃與曹太后涕泣而別後,竟因此思慕成疾,一病不起。曹太后聞知,要趕往晉陽探望,被李存勖勸止。同光三年五月,劉太妃在晉陽病逝。曹太后想去為她主持葬禮,又被李存勖和群臣苦苦攔住。曹太后哀傷過度,不再飲食,七月時也去世了。

這兩個驚世駭俗奇女子,原本可以相親相愛一世,卻偏生養了一隻不解風情的白眼狼,活該這位“伶人天子”短短几年後,身死位廢,丟了江山。而此事也被後世譏評為“冠履倒置,蓋胡虜不學使然,真貽笑千古!”

後唐莊宗:李存勖

妃嬪的兒子做了皇帝,當真就能和皇后平起平坐,同為太后?

史上真正意義上第一次“兩宮皇太后並尊”,其實是土木堡之變後,明代宗朱祁鈺即位,尊嫡母孫太后為上聖皇太后,生母吳氏為皇太后,稍別等威,以明嫡庶,算是開了先例。

上聖皇太后孫氏和明景帝汪皇后

妃嬪的兒子做了皇帝,當真就能和皇后平起平坐,同為太后?

英宗朱祁鎮復辟後,廢代宗帝號,同時吳太后也因此被廢,改成“宣廟賢妃”。朱祁鎮既對朱祁鈺恨之入骨,貶稱其“戾王”,假孫太后名義宣佈他“不孝、不悌、不仁、不義,穢往彰聞,神人共憤”,顯然是絕不會將他開的先例當做制度傳之後世的。因此按此時體制而論,皇太后還是隻能有一人。

當朱祁鎮死後,明憲宗朱見深的生母周貴妃,不甘心自己兒子即位後,而自己僅能為太妃,便一定要甘冒天下之大不韙,挑戰宗法嫡庶制度,三番兩次企圖奪嫡,以至於鬧出“夫死妾廢妻、父死子廢母”的大笑話,激起滿朝群臣眾怒。

朱見深事母至孝,同時也是並不昏庸明白人,便撿回叔父明代宗的制度,尊嫡母錢皇后為慈懿皇太后,生母周貴妃為皇太后,從而正式開啟了新帝嫡母和生母並尊為太后的“兩宮皇太后”制度,此後的明清各朝皇帝,都按此例並尊嫡母和生母。當然,此時原正宮皇后尚另加“上聖”“慈懿”徽號,以明嫡庶,顯尊卑。

明憲宗:朱見深

妃嬪的兒子做了皇帝,當真就能和皇后平起平坐,同為太后?

到了明神宗萬曆帝朱翊鈞即位時,年僅十歲,他的嫡母陳皇后為人懦弱,宮中事務都由他的生母李貴妃做主。執政的首輔張居正為了爭取李貴妃對其新政改革的支持,便同時尊陳皇后為仁聖皇太后,李貴妃為慈聖皇太后,兩宮太后同加徽號,此後的地位差別也就愈發不明顯了。

到了清朝同治年間,遂有慈安太后鈕祜祿氏和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這知名度最高的“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實際統治中國多年。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