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玄宗,一個將大唐帶向巔峰,卻又將大唐從極盛帶向戰亂。他並非無能之輩,因為他治下的開元時期堪稱盛世,歷史上被稱為盛世的不多。所以他是明君,但他又是昏君,因為他親手締造了安史之亂,將大唐從強盛帶向了衰敗,使百姓承受苦難。他到底都幹了什麼呢?為什麼會這樣呢?根源在哪裡?

很多古人對此進行反思,並且尋找原因以及根源,知常容斗膽也想來分析一二。

"

唐玄宗,一個將大唐帶向巔峰,卻又將大唐從極盛帶向戰亂。他並非無能之輩,因為他治下的開元時期堪稱盛世,歷史上被稱為盛世的不多。所以他是明君,但他又是昏君,因為他親手締造了安史之亂,將大唐從強盛帶向了衰敗,使百姓承受苦難。他到底都幹了什麼呢?為什麼會這樣呢?根源在哪裡?

很多古人對此進行反思,並且尋找原因以及根源,知常容斗膽也想來分析一二。

將開元盛世帶向戰亂的泥潭,唐玄宗做錯了什麼?犯錯根源又在哪裡?

因為女人?

南宋重臣鄭清之與宋理宗在交談之時,他認為唐玄宗將好牌打爛的主要原因:

唐玄宗手鋤太平、逆韋之難,而敗於女寵_——《續資治通鑑·宋紀·宋紀一百六十四》

女寵自然指的是武惠妃和楊貴妃了,在他看來唐玄宗清除太平公主,韋后這兩個女人之亂,最終還是敗在了女寵身上,這或許是一種天意和循環。當然提這個觀點與宋代理學開始興盛有關。此時鄭清提出這個觀點也有自己的目的,希望皇帝不要受後宮影響。

鄭清說的也有依據,因為武惠妃的關係,使得李林甫受寵,因為楊玉環的關係使得楊國忠受寵,此二人是大唐有名的奸相,楊國忠是李林甫的繼任者,論能力楊國忠比李林甫更弱。

李林甫為相,凡才望功業出己右及為上所厚、勢位將逼己者,必百計去之;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資治通鑑·唐紀·唐紀三十一》

李林甫用的是矮人政策,凡比自己弱的都重用,凡比自己強的都毀去,這種執相權者是大唐之重災難。李林甫就是《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林九郞的原型。

"

唐玄宗,一個將大唐帶向巔峰,卻又將大唐從極盛帶向戰亂。他並非無能之輩,因為他治下的開元時期堪稱盛世,歷史上被稱為盛世的不多。所以他是明君,但他又是昏君,因為他親手締造了安史之亂,將大唐從強盛帶向了衰敗,使百姓承受苦難。他到底都幹了什麼呢?為什麼會這樣呢?根源在哪裡?

很多古人對此進行反思,並且尋找原因以及根源,知常容斗膽也想來分析一二。

將開元盛世帶向戰亂的泥潭,唐玄宗做錯了什麼?犯錯根源又在哪裡?

因為女人?

南宋重臣鄭清之與宋理宗在交談之時,他認為唐玄宗將好牌打爛的主要原因:

唐玄宗手鋤太平、逆韋之難,而敗於女寵_——《續資治通鑑·宋紀·宋紀一百六十四》

女寵自然指的是武惠妃和楊貴妃了,在他看來唐玄宗清除太平公主,韋后這兩個女人之亂,最終還是敗在了女寵身上,這或許是一種天意和循環。當然提這個觀點與宋代理學開始興盛有關。此時鄭清提出這個觀點也有自己的目的,希望皇帝不要受後宮影響。

鄭清說的也有依據,因為武惠妃的關係,使得李林甫受寵,因為楊玉環的關係使得楊國忠受寵,此二人是大唐有名的奸相,楊國忠是李林甫的繼任者,論能力楊國忠比李林甫更弱。

李林甫為相,凡才望功業出己右及為上所厚、勢位將逼己者,必百計去之;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資治通鑑·唐紀·唐紀三十一》

李林甫用的是矮人政策,凡比自己弱的都重用,凡比自己強的都毀去,這種執相權者是大唐之重災難。李林甫就是《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林九郞的原型。

將開元盛世帶向戰亂的泥潭,唐玄宗做錯了什麼?犯錯根源又在哪裡?

罪在棄賢任奸?

唐憲宗是一位相對比較有作為的皇帝,有一次他問宰相崔群,為什麼唐玄宗治理天下會造成先盛世後亂世呢?

崔群他提出一個獨特的觀點,因為在崔群之前,所有人都認為唐的亂是從安史之亂開始,但崔群不這樣認為,他認為就是從李林甫開始。

臣獨以為開元二十四年罷張九齡相,專任李林甫,此理亂之所分也。願陛下以開元初為法,以天寶末為戒——《資治通鑑·唐紀·唐紀五十七》

前期重用的是姚崇、宋璟、盧懷慎、蘇頲、韓休、張九齡這些名相,所以才有了開元盛世。

為什麼先治後亂,宋仁宗也提出過這樣的疑問。殿中侍御史裡行吳中復也提出相同的觀點:

明皇初任姚崇、宋璟、張九齡為宰相,遂致太平。及李林甫用事,紀綱大壞,治亂於此分矣。雖威福在於人主,而治亂要在輔臣——《續資治通鑑·宋紀·宋紀五十四》

所以不管是唐代的自我反思,還是南宋北宋的經驗總結,都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唐玄宗用人錯誤,重用小人,才最終使得大唐從開元盛世走向戰亂。

"

唐玄宗,一個將大唐帶向巔峰,卻又將大唐從極盛帶向戰亂。他並非無能之輩,因為他治下的開元時期堪稱盛世,歷史上被稱為盛世的不多。所以他是明君,但他又是昏君,因為他親手締造了安史之亂,將大唐從強盛帶向了衰敗,使百姓承受苦難。他到底都幹了什麼呢?為什麼會這樣呢?根源在哪裡?

很多古人對此進行反思,並且尋找原因以及根源,知常容斗膽也想來分析一二。

將開元盛世帶向戰亂的泥潭,唐玄宗做錯了什麼?犯錯根源又在哪裡?

因為女人?

南宋重臣鄭清之與宋理宗在交談之時,他認為唐玄宗將好牌打爛的主要原因:

唐玄宗手鋤太平、逆韋之難,而敗於女寵_——《續資治通鑑·宋紀·宋紀一百六十四》

女寵自然指的是武惠妃和楊貴妃了,在他看來唐玄宗清除太平公主,韋后這兩個女人之亂,最終還是敗在了女寵身上,這或許是一種天意和循環。當然提這個觀點與宋代理學開始興盛有關。此時鄭清提出這個觀點也有自己的目的,希望皇帝不要受後宮影響。

鄭清說的也有依據,因為武惠妃的關係,使得李林甫受寵,因為楊玉環的關係使得楊國忠受寵,此二人是大唐有名的奸相,楊國忠是李林甫的繼任者,論能力楊國忠比李林甫更弱。

李林甫為相,凡才望功業出己右及為上所厚、勢位將逼己者,必百計去之;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資治通鑑·唐紀·唐紀三十一》

李林甫用的是矮人政策,凡比自己弱的都重用,凡比自己強的都毀去,這種執相權者是大唐之重災難。李林甫就是《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林九郞的原型。

將開元盛世帶向戰亂的泥潭,唐玄宗做錯了什麼?犯錯根源又在哪裡?

罪在棄賢任奸?

唐憲宗是一位相對比較有作為的皇帝,有一次他問宰相崔群,為什麼唐玄宗治理天下會造成先盛世後亂世呢?

崔群他提出一個獨特的觀點,因為在崔群之前,所有人都認為唐的亂是從安史之亂開始,但崔群不這樣認為,他認為就是從李林甫開始。

臣獨以為開元二十四年罷張九齡相,專任李林甫,此理亂之所分也。願陛下以開元初為法,以天寶末為戒——《資治通鑑·唐紀·唐紀五十七》

前期重用的是姚崇、宋璟、盧懷慎、蘇頲、韓休、張九齡這些名相,所以才有了開元盛世。

為什麼先治後亂,宋仁宗也提出過這樣的疑問。殿中侍御史裡行吳中復也提出相同的觀點:

明皇初任姚崇、宋璟、張九齡為宰相,遂致太平。及李林甫用事,紀綱大壞,治亂於此分矣。雖威福在於人主,而治亂要在輔臣——《續資治通鑑·宋紀·宋紀五十四》

所以不管是唐代的自我反思,還是南宋北宋的經驗總結,都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唐玄宗用人錯誤,重用小人,才最終使得大唐從開元盛世走向戰亂。

將開元盛世帶向戰亂的泥潭,唐玄宗做錯了什麼?犯錯根源又在哪裡?

為什麼會喜歡任用小人?

唐玄宗為什麼從開始喜歡用賢臣到最後喜歡用小人呢?

唐玄宗為什麼要棄張九齡呢?

這個要從唐玄宗廢太子李瑛開始,這個太子當了二十多年,從開元三年就被立為太子。但後來因為寵信武惠妃,武惠妃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被立為太子。唐玄宗因為想立武惠妃為後,但被大臣以她是武則天的族人而反對。

自己兒子立為太子,自己的地位就能保住,李林甫在這個關鍵的時候投靠武惠妃,說他有能力保壽王當上太子。

太子李瑛就在武惠妃的陷害之下被廢了。但張九齡作為執相者,提出反對意見。

陛下奈何以一日之間廢棄三子?伏 惟陛下思之。且太子國本,難於動搖。昔晉獻公惑寵嬖之言,太子申生憂死,國乃大亂。——《舊唐書.列傳·卷五十七》

這一段話很長,他還列舉了漢武帝,晉惠帝,隋文帝的教訓,同時指出太子沒有過失,不該如此。

"

唐玄宗,一個將大唐帶向巔峰,卻又將大唐從極盛帶向戰亂。他並非無能之輩,因為他治下的開元時期堪稱盛世,歷史上被稱為盛世的不多。所以他是明君,但他又是昏君,因為他親手締造了安史之亂,將大唐從強盛帶向了衰敗,使百姓承受苦難。他到底都幹了什麼呢?為什麼會這樣呢?根源在哪裡?

很多古人對此進行反思,並且尋找原因以及根源,知常容斗膽也想來分析一二。

將開元盛世帶向戰亂的泥潭,唐玄宗做錯了什麼?犯錯根源又在哪裡?

因為女人?

南宋重臣鄭清之與宋理宗在交談之時,他認為唐玄宗將好牌打爛的主要原因:

唐玄宗手鋤太平、逆韋之難,而敗於女寵_——《續資治通鑑·宋紀·宋紀一百六十四》

女寵自然指的是武惠妃和楊貴妃了,在他看來唐玄宗清除太平公主,韋后這兩個女人之亂,最終還是敗在了女寵身上,這或許是一種天意和循環。當然提這個觀點與宋代理學開始興盛有關。此時鄭清提出這個觀點也有自己的目的,希望皇帝不要受後宮影響。

鄭清說的也有依據,因為武惠妃的關係,使得李林甫受寵,因為楊玉環的關係使得楊國忠受寵,此二人是大唐有名的奸相,楊國忠是李林甫的繼任者,論能力楊國忠比李林甫更弱。

李林甫為相,凡才望功業出己右及為上所厚、勢位將逼己者,必百計去之;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資治通鑑·唐紀·唐紀三十一》

李林甫用的是矮人政策,凡比自己弱的都重用,凡比自己強的都毀去,這種執相權者是大唐之重災難。李林甫就是《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林九郞的原型。

將開元盛世帶向戰亂的泥潭,唐玄宗做錯了什麼?犯錯根源又在哪裡?

罪在棄賢任奸?

唐憲宗是一位相對比較有作為的皇帝,有一次他問宰相崔群,為什麼唐玄宗治理天下會造成先盛世後亂世呢?

崔群他提出一個獨特的觀點,因為在崔群之前,所有人都認為唐的亂是從安史之亂開始,但崔群不這樣認為,他認為就是從李林甫開始。

臣獨以為開元二十四年罷張九齡相,專任李林甫,此理亂之所分也。願陛下以開元初為法,以天寶末為戒——《資治通鑑·唐紀·唐紀五十七》

前期重用的是姚崇、宋璟、盧懷慎、蘇頲、韓休、張九齡這些名相,所以才有了開元盛世。

為什麼先治後亂,宋仁宗也提出過這樣的疑問。殿中侍御史裡行吳中復也提出相同的觀點:

明皇初任姚崇、宋璟、張九齡為宰相,遂致太平。及李林甫用事,紀綱大壞,治亂於此分矣。雖威福在於人主,而治亂要在輔臣——《續資治通鑑·宋紀·宋紀五十四》

所以不管是唐代的自我反思,還是南宋北宋的經驗總結,都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唐玄宗用人錯誤,重用小人,才最終使得大唐從開元盛世走向戰亂。

將開元盛世帶向戰亂的泥潭,唐玄宗做錯了什麼?犯錯根源又在哪裡?

為什麼會喜歡任用小人?

唐玄宗為什麼從開始喜歡用賢臣到最後喜歡用小人呢?

唐玄宗為什麼要棄張九齡呢?

這個要從唐玄宗廢太子李瑛開始,這個太子當了二十多年,從開元三年就被立為太子。但後來因為寵信武惠妃,武惠妃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被立為太子。唐玄宗因為想立武惠妃為後,但被大臣以她是武則天的族人而反對。

自己兒子立為太子,自己的地位就能保住,李林甫在這個關鍵的時候投靠武惠妃,說他有能力保壽王當上太子。

太子李瑛就在武惠妃的陷害之下被廢了。但張九齡作為執相者,提出反對意見。

陛下奈何以一日之間廢棄三子?伏 惟陛下思之。且太子國本,難於動搖。昔晉獻公惑寵嬖之言,太子申生憂死,國乃大亂。——《舊唐書.列傳·卷五十七》

這一段話很長,他還列舉了漢武帝,晉惠帝,隋文帝的教訓,同時指出太子沒有過失,不該如此。

將開元盛世帶向戰亂的泥潭,唐玄宗做錯了什麼?犯錯根源又在哪裡?

玄宗當時的表情是默然,他在想什麼呢?沒有人知道,但看下面的行為,就可以猜想到他在想什麼。

同樣的問題問李林甫。

此蓋陛下家事,臣不合參知。——《舊唐書.列傳·卷五十七》

李林甫的回答得滿分,取代了張九齡,從此開啟了長達十數年的為相之路,大唐的敗落也由此開啟。

唐玄宗已經聽不得逆耳之言,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防太子。這個我在《太子越能幹,皇帝越害怕,這才是《長安十二時辰》中聖人真實想法》有詳細論述,就不展開了。

李林甫的特長是什麼?

柔佞多狡數,深結宦官及妃嬪家,侍候上動靜,無不知之。由是每奏對,常稱旨,上悅之。——《資治通鑑·唐紀·唐紀三十》

這就是唐玄宗喜歡李林甫的真正原因,因為李林甫能讓他開心,而且李林甫為相這麼多年,大唐的確看上去像個承平天下,當然他埋下很多禍亂的地雷也是屬實,這也要等到安史之亂暴發之後才看得出,那時李林甫已經死了。

"

唐玄宗,一個將大唐帶向巔峰,卻又將大唐從極盛帶向戰亂。他並非無能之輩,因為他治下的開元時期堪稱盛世,歷史上被稱為盛世的不多。所以他是明君,但他又是昏君,因為他親手締造了安史之亂,將大唐從強盛帶向了衰敗,使百姓承受苦難。他到底都幹了什麼呢?為什麼會這樣呢?根源在哪裡?

很多古人對此進行反思,並且尋找原因以及根源,知常容斗膽也想來分析一二。

將開元盛世帶向戰亂的泥潭,唐玄宗做錯了什麼?犯錯根源又在哪裡?

因為女人?

南宋重臣鄭清之與宋理宗在交談之時,他認為唐玄宗將好牌打爛的主要原因:

唐玄宗手鋤太平、逆韋之難,而敗於女寵_——《續資治通鑑·宋紀·宋紀一百六十四》

女寵自然指的是武惠妃和楊貴妃了,在他看來唐玄宗清除太平公主,韋后這兩個女人之亂,最終還是敗在了女寵身上,這或許是一種天意和循環。當然提這個觀點與宋代理學開始興盛有關。此時鄭清提出這個觀點也有自己的目的,希望皇帝不要受後宮影響。

鄭清說的也有依據,因為武惠妃的關係,使得李林甫受寵,因為楊玉環的關係使得楊國忠受寵,此二人是大唐有名的奸相,楊國忠是李林甫的繼任者,論能力楊國忠比李林甫更弱。

李林甫為相,凡才望功業出己右及為上所厚、勢位將逼己者,必百計去之;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資治通鑑·唐紀·唐紀三十一》

李林甫用的是矮人政策,凡比自己弱的都重用,凡比自己強的都毀去,這種執相權者是大唐之重災難。李林甫就是《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林九郞的原型。

將開元盛世帶向戰亂的泥潭,唐玄宗做錯了什麼?犯錯根源又在哪裡?

罪在棄賢任奸?

唐憲宗是一位相對比較有作為的皇帝,有一次他問宰相崔群,為什麼唐玄宗治理天下會造成先盛世後亂世呢?

崔群他提出一個獨特的觀點,因為在崔群之前,所有人都認為唐的亂是從安史之亂開始,但崔群不這樣認為,他認為就是從李林甫開始。

臣獨以為開元二十四年罷張九齡相,專任李林甫,此理亂之所分也。願陛下以開元初為法,以天寶末為戒——《資治通鑑·唐紀·唐紀五十七》

前期重用的是姚崇、宋璟、盧懷慎、蘇頲、韓休、張九齡這些名相,所以才有了開元盛世。

為什麼先治後亂,宋仁宗也提出過這樣的疑問。殿中侍御史裡行吳中復也提出相同的觀點:

明皇初任姚崇、宋璟、張九齡為宰相,遂致太平。及李林甫用事,紀綱大壞,治亂於此分矣。雖威福在於人主,而治亂要在輔臣——《續資治通鑑·宋紀·宋紀五十四》

所以不管是唐代的自我反思,還是南宋北宋的經驗總結,都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唐玄宗用人錯誤,重用小人,才最終使得大唐從開元盛世走向戰亂。

將開元盛世帶向戰亂的泥潭,唐玄宗做錯了什麼?犯錯根源又在哪裡?

為什麼會喜歡任用小人?

唐玄宗為什麼從開始喜歡用賢臣到最後喜歡用小人呢?

唐玄宗為什麼要棄張九齡呢?

這個要從唐玄宗廢太子李瑛開始,這個太子當了二十多年,從開元三年就被立為太子。但後來因為寵信武惠妃,武惠妃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被立為太子。唐玄宗因為想立武惠妃為後,但被大臣以她是武則天的族人而反對。

自己兒子立為太子,自己的地位就能保住,李林甫在這個關鍵的時候投靠武惠妃,說他有能力保壽王當上太子。

太子李瑛就在武惠妃的陷害之下被廢了。但張九齡作為執相者,提出反對意見。

陛下奈何以一日之間廢棄三子?伏 惟陛下思之。且太子國本,難於動搖。昔晉獻公惑寵嬖之言,太子申生憂死,國乃大亂。——《舊唐書.列傳·卷五十七》

這一段話很長,他還列舉了漢武帝,晉惠帝,隋文帝的教訓,同時指出太子沒有過失,不該如此。

將開元盛世帶向戰亂的泥潭,唐玄宗做錯了什麼?犯錯根源又在哪裡?

玄宗當時的表情是默然,他在想什麼呢?沒有人知道,但看下面的行為,就可以猜想到他在想什麼。

同樣的問題問李林甫。

此蓋陛下家事,臣不合參知。——《舊唐書.列傳·卷五十七》

李林甫的回答得滿分,取代了張九齡,從此開啟了長達十數年的為相之路,大唐的敗落也由此開啟。

唐玄宗已經聽不得逆耳之言,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防太子。這個我在《太子越能幹,皇帝越害怕,這才是《長安十二時辰》中聖人真實想法》有詳細論述,就不展開了。

李林甫的特長是什麼?

柔佞多狡數,深結宦官及妃嬪家,侍候上動靜,無不知之。由是每奏對,常稱旨,上悅之。——《資治通鑑·唐紀·唐紀三十》

這就是唐玄宗喜歡李林甫的真正原因,因為李林甫能讓他開心,而且李林甫為相這麼多年,大唐的確看上去像個承平天下,當然他埋下很多禍亂的地雷也是屬實,這也要等到安史之亂暴發之後才看得出,那時李林甫已經死了。

將開元盛世帶向戰亂的泥潭,唐玄宗做錯了什麼?犯錯根源又在哪裡?

這僅僅是開始,承平盛世久了,唐玄宗居然開始想偷懶,十年沒有出長安城了,民間到底怎麼樣了,唐玄宗已經不清楚了,不但不清楚,而且他還想將權力交給李林甫。《長安十二時辰》就是圍繞這個背景展開。

上從容謂高力士曰:“朕不出長安近十年,天下無事,朕欲高居無為,悉以政事委林甫,何如?——《資治通鑑·唐紀·唐紀三十一》

不是別人給他灌蜜湯,使得他不出長安,而是他自己懶得出去,現在更是想懶得管國家,當高力士說這個權力是天子的,天子應該巡視天下,唐玄宗馬上黑臉冷落高力士。

但有朋友可能會提出一個問題:懶得管國家,為什麼不把權力放給太子,而是給李林甫呢

這個問題擊中了要害,唐玄宗想把控權力,但又不想做事。李林甫搶不走他的權力,只是代理,但是太子能。所以抓權又懶得管事造成唐玄宗把盛唐帶入戰亂的又一重要原因

"

唐玄宗,一個將大唐帶向巔峰,卻又將大唐從極盛帶向戰亂。他並非無能之輩,因為他治下的開元時期堪稱盛世,歷史上被稱為盛世的不多。所以他是明君,但他又是昏君,因為他親手締造了安史之亂,將大唐從強盛帶向了衰敗,使百姓承受苦難。他到底都幹了什麼呢?為什麼會這樣呢?根源在哪裡?

很多古人對此進行反思,並且尋找原因以及根源,知常容斗膽也想來分析一二。

將開元盛世帶向戰亂的泥潭,唐玄宗做錯了什麼?犯錯根源又在哪裡?

因為女人?

南宋重臣鄭清之與宋理宗在交談之時,他認為唐玄宗將好牌打爛的主要原因:

唐玄宗手鋤太平、逆韋之難,而敗於女寵_——《續資治通鑑·宋紀·宋紀一百六十四》

女寵自然指的是武惠妃和楊貴妃了,在他看來唐玄宗清除太平公主,韋后這兩個女人之亂,最終還是敗在了女寵身上,這或許是一種天意和循環。當然提這個觀點與宋代理學開始興盛有關。此時鄭清提出這個觀點也有自己的目的,希望皇帝不要受後宮影響。

鄭清說的也有依據,因為武惠妃的關係,使得李林甫受寵,因為楊玉環的關係使得楊國忠受寵,此二人是大唐有名的奸相,楊國忠是李林甫的繼任者,論能力楊國忠比李林甫更弱。

李林甫為相,凡才望功業出己右及為上所厚、勢位將逼己者,必百計去之;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資治通鑑·唐紀·唐紀三十一》

李林甫用的是矮人政策,凡比自己弱的都重用,凡比自己強的都毀去,這種執相權者是大唐之重災難。李林甫就是《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林九郞的原型。

將開元盛世帶向戰亂的泥潭,唐玄宗做錯了什麼?犯錯根源又在哪裡?

罪在棄賢任奸?

唐憲宗是一位相對比較有作為的皇帝,有一次他問宰相崔群,為什麼唐玄宗治理天下會造成先盛世後亂世呢?

崔群他提出一個獨特的觀點,因為在崔群之前,所有人都認為唐的亂是從安史之亂開始,但崔群不這樣認為,他認為就是從李林甫開始。

臣獨以為開元二十四年罷張九齡相,專任李林甫,此理亂之所分也。願陛下以開元初為法,以天寶末為戒——《資治通鑑·唐紀·唐紀五十七》

前期重用的是姚崇、宋璟、盧懷慎、蘇頲、韓休、張九齡這些名相,所以才有了開元盛世。

為什麼先治後亂,宋仁宗也提出過這樣的疑問。殿中侍御史裡行吳中復也提出相同的觀點:

明皇初任姚崇、宋璟、張九齡為宰相,遂致太平。及李林甫用事,紀綱大壞,治亂於此分矣。雖威福在於人主,而治亂要在輔臣——《續資治通鑑·宋紀·宋紀五十四》

所以不管是唐代的自我反思,還是南宋北宋的經驗總結,都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唐玄宗用人錯誤,重用小人,才最終使得大唐從開元盛世走向戰亂。

將開元盛世帶向戰亂的泥潭,唐玄宗做錯了什麼?犯錯根源又在哪裡?

為什麼會喜歡任用小人?

唐玄宗為什麼從開始喜歡用賢臣到最後喜歡用小人呢?

唐玄宗為什麼要棄張九齡呢?

這個要從唐玄宗廢太子李瑛開始,這個太子當了二十多年,從開元三年就被立為太子。但後來因為寵信武惠妃,武惠妃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被立為太子。唐玄宗因為想立武惠妃為後,但被大臣以她是武則天的族人而反對。

自己兒子立為太子,自己的地位就能保住,李林甫在這個關鍵的時候投靠武惠妃,說他有能力保壽王當上太子。

太子李瑛就在武惠妃的陷害之下被廢了。但張九齡作為執相者,提出反對意見。

陛下奈何以一日之間廢棄三子?伏 惟陛下思之。且太子國本,難於動搖。昔晉獻公惑寵嬖之言,太子申生憂死,國乃大亂。——《舊唐書.列傳·卷五十七》

這一段話很長,他還列舉了漢武帝,晉惠帝,隋文帝的教訓,同時指出太子沒有過失,不該如此。

將開元盛世帶向戰亂的泥潭,唐玄宗做錯了什麼?犯錯根源又在哪裡?

玄宗當時的表情是默然,他在想什麼呢?沒有人知道,但看下面的行為,就可以猜想到他在想什麼。

同樣的問題問李林甫。

此蓋陛下家事,臣不合參知。——《舊唐書.列傳·卷五十七》

李林甫的回答得滿分,取代了張九齡,從此開啟了長達十數年的為相之路,大唐的敗落也由此開啟。

唐玄宗已經聽不得逆耳之言,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防太子。這個我在《太子越能幹,皇帝越害怕,這才是《長安十二時辰》中聖人真實想法》有詳細論述,就不展開了。

李林甫的特長是什麼?

柔佞多狡數,深結宦官及妃嬪家,侍候上動靜,無不知之。由是每奏對,常稱旨,上悅之。——《資治通鑑·唐紀·唐紀三十》

這就是唐玄宗喜歡李林甫的真正原因,因為李林甫能讓他開心,而且李林甫為相這麼多年,大唐的確看上去像個承平天下,當然他埋下很多禍亂的地雷也是屬實,這也要等到安史之亂暴發之後才看得出,那時李林甫已經死了。

將開元盛世帶向戰亂的泥潭,唐玄宗做錯了什麼?犯錯根源又在哪裡?

這僅僅是開始,承平盛世久了,唐玄宗居然開始想偷懶,十年沒有出長安城了,民間到底怎麼樣了,唐玄宗已經不清楚了,不但不清楚,而且他還想將權力交給李林甫。《長安十二時辰》就是圍繞這個背景展開。

上從容謂高力士曰:“朕不出長安近十年,天下無事,朕欲高居無為,悉以政事委林甫,何如?——《資治通鑑·唐紀·唐紀三十一》

不是別人給他灌蜜湯,使得他不出長安,而是他自己懶得出去,現在更是想懶得管國家,當高力士說這個權力是天子的,天子應該巡視天下,唐玄宗馬上黑臉冷落高力士。

但有朋友可能會提出一個問題:懶得管國家,為什麼不把權力放給太子,而是給李林甫呢

這個問題擊中了要害,唐玄宗想把控權力,但又不想做事。李林甫搶不走他的權力,只是代理,但是太子能。所以抓權又懶得管事造成唐玄宗把盛唐帶入戰亂的又一重要原因

將開元盛世帶向戰亂的泥潭,唐玄宗做錯了什麼?犯錯根源又在哪裡?

這群武將,如安祿山等人是怎麼得到唐玄宗的寵信的呢?

文臣為將,怯當矢石,不若用寒畯胡人;胡人則勇決習戰,寒族則孤立無黨,陛下誠心恩洽其心,彼必能為朝廷盡死。——《資治通鑑·唐紀·唐紀三十二》

這是李林甫告訴唐玄宗,任用寒族和胡人的好處。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孤立無黨,也就是說他們沒有力量能夠團結起來威脅到你的權力,而且你對他們好,他們會對你更忠心。

只忠於皇帝。這是唐玄宗的軟肋,他很擔心有人會忠於太子而分散甚至動搖到他的皇位。因為唐朝這樣的事情發生過很多次了。

後來駐守邊關的全是胡人將領,本來統帥邊關的大將是他的養子——大唐名將王忠嗣,也就是《長安十二時辰》中王韞秀的父親。僅僅因為李林甫告訴玄宗說他可能要擁立太子,然後就要被處死,幸好被當時胡人將領哥舒翰勸阻,才保住一命,貶官不久抑鬱而死。

細心的朋友會發現此時說話管用的就是胡人,原先跟唐玄宗親近的人說話都不管用了,唐玄宗變了。

"

唐玄宗,一個將大唐帶向巔峰,卻又將大唐從極盛帶向戰亂。他並非無能之輩,因為他治下的開元時期堪稱盛世,歷史上被稱為盛世的不多。所以他是明君,但他又是昏君,因為他親手締造了安史之亂,將大唐從強盛帶向了衰敗,使百姓承受苦難。他到底都幹了什麼呢?為什麼會這樣呢?根源在哪裡?

很多古人對此進行反思,並且尋找原因以及根源,知常容斗膽也想來分析一二。

將開元盛世帶向戰亂的泥潭,唐玄宗做錯了什麼?犯錯根源又在哪裡?

因為女人?

南宋重臣鄭清之與宋理宗在交談之時,他認為唐玄宗將好牌打爛的主要原因:

唐玄宗手鋤太平、逆韋之難,而敗於女寵_——《續資治通鑑·宋紀·宋紀一百六十四》

女寵自然指的是武惠妃和楊貴妃了,在他看來唐玄宗清除太平公主,韋后這兩個女人之亂,最終還是敗在了女寵身上,這或許是一種天意和循環。當然提這個觀點與宋代理學開始興盛有關。此時鄭清提出這個觀點也有自己的目的,希望皇帝不要受後宮影響。

鄭清說的也有依據,因為武惠妃的關係,使得李林甫受寵,因為楊玉環的關係使得楊國忠受寵,此二人是大唐有名的奸相,楊國忠是李林甫的繼任者,論能力楊國忠比李林甫更弱。

李林甫為相,凡才望功業出己右及為上所厚、勢位將逼己者,必百計去之;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資治通鑑·唐紀·唐紀三十一》

李林甫用的是矮人政策,凡比自己弱的都重用,凡比自己強的都毀去,這種執相權者是大唐之重災難。李林甫就是《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林九郞的原型。

將開元盛世帶向戰亂的泥潭,唐玄宗做錯了什麼?犯錯根源又在哪裡?

罪在棄賢任奸?

唐憲宗是一位相對比較有作為的皇帝,有一次他問宰相崔群,為什麼唐玄宗治理天下會造成先盛世後亂世呢?

崔群他提出一個獨特的觀點,因為在崔群之前,所有人都認為唐的亂是從安史之亂開始,但崔群不這樣認為,他認為就是從李林甫開始。

臣獨以為開元二十四年罷張九齡相,專任李林甫,此理亂之所分也。願陛下以開元初為法,以天寶末為戒——《資治通鑑·唐紀·唐紀五十七》

前期重用的是姚崇、宋璟、盧懷慎、蘇頲、韓休、張九齡這些名相,所以才有了開元盛世。

為什麼先治後亂,宋仁宗也提出過這樣的疑問。殿中侍御史裡行吳中復也提出相同的觀點:

明皇初任姚崇、宋璟、張九齡為宰相,遂致太平。及李林甫用事,紀綱大壞,治亂於此分矣。雖威福在於人主,而治亂要在輔臣——《續資治通鑑·宋紀·宋紀五十四》

所以不管是唐代的自我反思,還是南宋北宋的經驗總結,都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唐玄宗用人錯誤,重用小人,才最終使得大唐從開元盛世走向戰亂。

將開元盛世帶向戰亂的泥潭,唐玄宗做錯了什麼?犯錯根源又在哪裡?

為什麼會喜歡任用小人?

唐玄宗為什麼從開始喜歡用賢臣到最後喜歡用小人呢?

唐玄宗為什麼要棄張九齡呢?

這個要從唐玄宗廢太子李瑛開始,這個太子當了二十多年,從開元三年就被立為太子。但後來因為寵信武惠妃,武惠妃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被立為太子。唐玄宗因為想立武惠妃為後,但被大臣以她是武則天的族人而反對。

自己兒子立為太子,自己的地位就能保住,李林甫在這個關鍵的時候投靠武惠妃,說他有能力保壽王當上太子。

太子李瑛就在武惠妃的陷害之下被廢了。但張九齡作為執相者,提出反對意見。

陛下奈何以一日之間廢棄三子?伏 惟陛下思之。且太子國本,難於動搖。昔晉獻公惑寵嬖之言,太子申生憂死,國乃大亂。——《舊唐書.列傳·卷五十七》

這一段話很長,他還列舉了漢武帝,晉惠帝,隋文帝的教訓,同時指出太子沒有過失,不該如此。

將開元盛世帶向戰亂的泥潭,唐玄宗做錯了什麼?犯錯根源又在哪裡?

玄宗當時的表情是默然,他在想什麼呢?沒有人知道,但看下面的行為,就可以猜想到他在想什麼。

同樣的問題問李林甫。

此蓋陛下家事,臣不合參知。——《舊唐書.列傳·卷五十七》

李林甫的回答得滿分,取代了張九齡,從此開啟了長達十數年的為相之路,大唐的敗落也由此開啟。

唐玄宗已經聽不得逆耳之言,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防太子。這個我在《太子越能幹,皇帝越害怕,這才是《長安十二時辰》中聖人真實想法》有詳細論述,就不展開了。

李林甫的特長是什麼?

柔佞多狡數,深結宦官及妃嬪家,侍候上動靜,無不知之。由是每奏對,常稱旨,上悅之。——《資治通鑑·唐紀·唐紀三十》

這就是唐玄宗喜歡李林甫的真正原因,因為李林甫能讓他開心,而且李林甫為相這麼多年,大唐的確看上去像個承平天下,當然他埋下很多禍亂的地雷也是屬實,這也要等到安史之亂暴發之後才看得出,那時李林甫已經死了。

將開元盛世帶向戰亂的泥潭,唐玄宗做錯了什麼?犯錯根源又在哪裡?

這僅僅是開始,承平盛世久了,唐玄宗居然開始想偷懶,十年沒有出長安城了,民間到底怎麼樣了,唐玄宗已經不清楚了,不但不清楚,而且他還想將權力交給李林甫。《長安十二時辰》就是圍繞這個背景展開。

上從容謂高力士曰:“朕不出長安近十年,天下無事,朕欲高居無為,悉以政事委林甫,何如?——《資治通鑑·唐紀·唐紀三十一》

不是別人給他灌蜜湯,使得他不出長安,而是他自己懶得出去,現在更是想懶得管國家,當高力士說這個權力是天子的,天子應該巡視天下,唐玄宗馬上黑臉冷落高力士。

但有朋友可能會提出一個問題:懶得管國家,為什麼不把權力放給太子,而是給李林甫呢

這個問題擊中了要害,唐玄宗想把控權力,但又不想做事。李林甫搶不走他的權力,只是代理,但是太子能。所以抓權又懶得管事造成唐玄宗把盛唐帶入戰亂的又一重要原因

將開元盛世帶向戰亂的泥潭,唐玄宗做錯了什麼?犯錯根源又在哪裡?

這群武將,如安祿山等人是怎麼得到唐玄宗的寵信的呢?

文臣為將,怯當矢石,不若用寒畯胡人;胡人則勇決習戰,寒族則孤立無黨,陛下誠心恩洽其心,彼必能為朝廷盡死。——《資治通鑑·唐紀·唐紀三十二》

這是李林甫告訴唐玄宗,任用寒族和胡人的好處。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孤立無黨,也就是說他們沒有力量能夠團結起來威脅到你的權力,而且你對他們好,他們會對你更忠心。

只忠於皇帝。這是唐玄宗的軟肋,他很擔心有人會忠於太子而分散甚至動搖到他的皇位。因為唐朝這樣的事情發生過很多次了。

後來駐守邊關的全是胡人將領,本來統帥邊關的大將是他的養子——大唐名將王忠嗣,也就是《長安十二時辰》中王韞秀的父親。僅僅因為李林甫告訴玄宗說他可能要擁立太子,然後就要被處死,幸好被當時胡人將領哥舒翰勸阻,才保住一命,貶官不久抑鬱而死。

細心的朋友會發現此時說話管用的就是胡人,原先跟唐玄宗親近的人說話都不管用了,唐玄宗變了。

將開元盛世帶向戰亂的泥潭,唐玄宗做錯了什麼?犯錯根源又在哪裡?

因為唐玄宗認為他們忠於自己,只要不忠於太子,這樣就足夠了,他後期主要就是防太子。所以安祿山做出很多出格的事情都沒有問題,包括當時宮中傳出他與楊貴妃的緋聞等等。

安祿山紅到什麼程度呢?

時安祿山恩寵特深,總握兵柄,國忠知其跋扈,終不出其下——《舊唐書·列傳·卷五十六》

楊國忠有楊貴妃作靠山都感覺到危機。很多人都說要將他殺掉

從最初的張九齡,到後來的太子也就是即位的唐肅宗,再到楊國忠等人。

安祿山來朝,太子識其有反相,請以罪誅之,玄宗不聽。——《新唐書·本紀·卷六·肅宗 代宗》

但唐玄宗根本不聽也不信,直到後來逃到蜀地,才回憶起最早張九齡勸說他殺掉安祿山來的話而掉淚。寵信的根本原因就是他覺得他是胡人,與朝中關係簡單,不會盤根錯節,不會忠於太子,不會對自己造成威脅,當時讀書人對他們並不親近,朝中重臣大多是讀書人。這樣利於他搞均衡,輕鬆控制局面,但他卻沒有想到這個受寵的安祿山居然想搶他的位置。

這些或許就是唐玄宗將開元盛世帶向戰亂泥潭的主要原因吧。

"

唐玄宗,一個將大唐帶向巔峰,卻又將大唐從極盛帶向戰亂。他並非無能之輩,因為他治下的開元時期堪稱盛世,歷史上被稱為盛世的不多。所以他是明君,但他又是昏君,因為他親手締造了安史之亂,將大唐從強盛帶向了衰敗,使百姓承受苦難。他到底都幹了什麼呢?為什麼會這樣呢?根源在哪裡?

很多古人對此進行反思,並且尋找原因以及根源,知常容斗膽也想來分析一二。

將開元盛世帶向戰亂的泥潭,唐玄宗做錯了什麼?犯錯根源又在哪裡?

因為女人?

南宋重臣鄭清之與宋理宗在交談之時,他認為唐玄宗將好牌打爛的主要原因:

唐玄宗手鋤太平、逆韋之難,而敗於女寵_——《續資治通鑑·宋紀·宋紀一百六十四》

女寵自然指的是武惠妃和楊貴妃了,在他看來唐玄宗清除太平公主,韋后這兩個女人之亂,最終還是敗在了女寵身上,這或許是一種天意和循環。當然提這個觀點與宋代理學開始興盛有關。此時鄭清提出這個觀點也有自己的目的,希望皇帝不要受後宮影響。

鄭清說的也有依據,因為武惠妃的關係,使得李林甫受寵,因為楊玉環的關係使得楊國忠受寵,此二人是大唐有名的奸相,楊國忠是李林甫的繼任者,論能力楊國忠比李林甫更弱。

李林甫為相,凡才望功業出己右及為上所厚、勢位將逼己者,必百計去之;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資治通鑑·唐紀·唐紀三十一》

李林甫用的是矮人政策,凡比自己弱的都重用,凡比自己強的都毀去,這種執相權者是大唐之重災難。李林甫就是《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林九郞的原型。

將開元盛世帶向戰亂的泥潭,唐玄宗做錯了什麼?犯錯根源又在哪裡?

罪在棄賢任奸?

唐憲宗是一位相對比較有作為的皇帝,有一次他問宰相崔群,為什麼唐玄宗治理天下會造成先盛世後亂世呢?

崔群他提出一個獨特的觀點,因為在崔群之前,所有人都認為唐的亂是從安史之亂開始,但崔群不這樣認為,他認為就是從李林甫開始。

臣獨以為開元二十四年罷張九齡相,專任李林甫,此理亂之所分也。願陛下以開元初為法,以天寶末為戒——《資治通鑑·唐紀·唐紀五十七》

前期重用的是姚崇、宋璟、盧懷慎、蘇頲、韓休、張九齡這些名相,所以才有了開元盛世。

為什麼先治後亂,宋仁宗也提出過這樣的疑問。殿中侍御史裡行吳中復也提出相同的觀點:

明皇初任姚崇、宋璟、張九齡為宰相,遂致太平。及李林甫用事,紀綱大壞,治亂於此分矣。雖威福在於人主,而治亂要在輔臣——《續資治通鑑·宋紀·宋紀五十四》

所以不管是唐代的自我反思,還是南宋北宋的經驗總結,都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唐玄宗用人錯誤,重用小人,才最終使得大唐從開元盛世走向戰亂。

將開元盛世帶向戰亂的泥潭,唐玄宗做錯了什麼?犯錯根源又在哪裡?

為什麼會喜歡任用小人?

唐玄宗為什麼從開始喜歡用賢臣到最後喜歡用小人呢?

唐玄宗為什麼要棄張九齡呢?

這個要從唐玄宗廢太子李瑛開始,這個太子當了二十多年,從開元三年就被立為太子。但後來因為寵信武惠妃,武惠妃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被立為太子。唐玄宗因為想立武惠妃為後,但被大臣以她是武則天的族人而反對。

自己兒子立為太子,自己的地位就能保住,李林甫在這個關鍵的時候投靠武惠妃,說他有能力保壽王當上太子。

太子李瑛就在武惠妃的陷害之下被廢了。但張九齡作為執相者,提出反對意見。

陛下奈何以一日之間廢棄三子?伏 惟陛下思之。且太子國本,難於動搖。昔晉獻公惑寵嬖之言,太子申生憂死,國乃大亂。——《舊唐書.列傳·卷五十七》

這一段話很長,他還列舉了漢武帝,晉惠帝,隋文帝的教訓,同時指出太子沒有過失,不該如此。

將開元盛世帶向戰亂的泥潭,唐玄宗做錯了什麼?犯錯根源又在哪裡?

玄宗當時的表情是默然,他在想什麼呢?沒有人知道,但看下面的行為,就可以猜想到他在想什麼。

同樣的問題問李林甫。

此蓋陛下家事,臣不合參知。——《舊唐書.列傳·卷五十七》

李林甫的回答得滿分,取代了張九齡,從此開啟了長達十數年的為相之路,大唐的敗落也由此開啟。

唐玄宗已經聽不得逆耳之言,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防太子。這個我在《太子越能幹,皇帝越害怕,這才是《長安十二時辰》中聖人真實想法》有詳細論述,就不展開了。

李林甫的特長是什麼?

柔佞多狡數,深結宦官及妃嬪家,侍候上動靜,無不知之。由是每奏對,常稱旨,上悅之。——《資治通鑑·唐紀·唐紀三十》

這就是唐玄宗喜歡李林甫的真正原因,因為李林甫能讓他開心,而且李林甫為相這麼多年,大唐的確看上去像個承平天下,當然他埋下很多禍亂的地雷也是屬實,這也要等到安史之亂暴發之後才看得出,那時李林甫已經死了。

將開元盛世帶向戰亂的泥潭,唐玄宗做錯了什麼?犯錯根源又在哪裡?

這僅僅是開始,承平盛世久了,唐玄宗居然開始想偷懶,十年沒有出長安城了,民間到底怎麼樣了,唐玄宗已經不清楚了,不但不清楚,而且他還想將權力交給李林甫。《長安十二時辰》就是圍繞這個背景展開。

上從容謂高力士曰:“朕不出長安近十年,天下無事,朕欲高居無為,悉以政事委林甫,何如?——《資治通鑑·唐紀·唐紀三十一》

不是別人給他灌蜜湯,使得他不出長安,而是他自己懶得出去,現在更是想懶得管國家,當高力士說這個權力是天子的,天子應該巡視天下,唐玄宗馬上黑臉冷落高力士。

但有朋友可能會提出一個問題:懶得管國家,為什麼不把權力放給太子,而是給李林甫呢

這個問題擊中了要害,唐玄宗想把控權力,但又不想做事。李林甫搶不走他的權力,只是代理,但是太子能。所以抓權又懶得管事造成唐玄宗把盛唐帶入戰亂的又一重要原因

將開元盛世帶向戰亂的泥潭,唐玄宗做錯了什麼?犯錯根源又在哪裡?

這群武將,如安祿山等人是怎麼得到唐玄宗的寵信的呢?

文臣為將,怯當矢石,不若用寒畯胡人;胡人則勇決習戰,寒族則孤立無黨,陛下誠心恩洽其心,彼必能為朝廷盡死。——《資治通鑑·唐紀·唐紀三十二》

這是李林甫告訴唐玄宗,任用寒族和胡人的好處。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孤立無黨,也就是說他們沒有力量能夠團結起來威脅到你的權力,而且你對他們好,他們會對你更忠心。

只忠於皇帝。這是唐玄宗的軟肋,他很擔心有人會忠於太子而分散甚至動搖到他的皇位。因為唐朝這樣的事情發生過很多次了。

後來駐守邊關的全是胡人將領,本來統帥邊關的大將是他的養子——大唐名將王忠嗣,也就是《長安十二時辰》中王韞秀的父親。僅僅因為李林甫告訴玄宗說他可能要擁立太子,然後就要被處死,幸好被當時胡人將領哥舒翰勸阻,才保住一命,貶官不久抑鬱而死。

細心的朋友會發現此時說話管用的就是胡人,原先跟唐玄宗親近的人說話都不管用了,唐玄宗變了。

將開元盛世帶向戰亂的泥潭,唐玄宗做錯了什麼?犯錯根源又在哪裡?

因為唐玄宗認為他們忠於自己,只要不忠於太子,這樣就足夠了,他後期主要就是防太子。所以安祿山做出很多出格的事情都沒有問題,包括當時宮中傳出他與楊貴妃的緋聞等等。

安祿山紅到什麼程度呢?

時安祿山恩寵特深,總握兵柄,國忠知其跋扈,終不出其下——《舊唐書·列傳·卷五十六》

楊國忠有楊貴妃作靠山都感覺到危機。很多人都說要將他殺掉

從最初的張九齡,到後來的太子也就是即位的唐肅宗,再到楊國忠等人。

安祿山來朝,太子識其有反相,請以罪誅之,玄宗不聽。——《新唐書·本紀·卷六·肅宗 代宗》

但唐玄宗根本不聽也不信,直到後來逃到蜀地,才回憶起最早張九齡勸說他殺掉安祿山來的話而掉淚。寵信的根本原因就是他覺得他是胡人,與朝中關係簡單,不會盤根錯節,不會忠於太子,不會對自己造成威脅,當時讀書人對他們並不親近,朝中重臣大多是讀書人。這樣利於他搞均衡,輕鬆控制局面,但他卻沒有想到這個受寵的安祿山居然想搶他的位置。

這些或許就是唐玄宗將開元盛世帶向戰亂泥潭的主要原因吧。

將開元盛世帶向戰亂的泥潭,唐玄宗做錯了什麼?犯錯根源又在哪裡?

結語及啟發

對比開創開元盛世的唐玄宗,給人的一種錯覺就是這完全是兩個人,因為那個時候的唐玄宗以百姓為重,願意聽到不同聲音,喜歡納諫。

或許這就是權力的魔力,任何人在權力上呆長了都會這樣,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等雄才大略之主到晚年都變得多疑好殺。唯一不同的是他們的晚年昏庸還有人能來彌補,但唐玄宗直接鑄成大錯。這樣的大錯在歷史上同樣不貶其人,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在沙丘宮變中活活餓死,春秋第一霸齊桓公死了幾月無人埋葬,樑朝開國皇帝蕭衍文武全才,三次出家,最終也是活活餓死。

權力會放大自我,當自我放大之時,那世界就會變少,呆的時間越久,受侵害越厲害,或許只有傳說中的上古聖王才能抗衡權力的誘惑吧。

《道德經》中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看似簡單,實則很難做到,因為稍一放鬆就會前功盡棄,這是一輩子的事情,唐玄宗就是例子,這例子也足以給我們借鑑與自醒。這才是知常容覺得分析唐玄宗的得失能得到的真正有價值的內容。

戰勝自己到底難不難,這個案例足以說明一切。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