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糖尿病,這6個治療常識你一定要知道

患者,李先生,53歲,於2019-1-4因“發現血糖升高十餘天”入我院門診就診,查空腹血糖13.7mmol/L,餐後2小時血糖:15.1mmol/L,糖化血紅蛋白:8.9%,完善血常規、肝腎功能、尿沉渣、胰島功能檢查後,被診斷為2型糖尿病。

作為一名初診糖尿病患者,除按醫囑用藥外,還需要了解哪些治療糖尿病的知識呢?

1.單純吃藥控制不好血糖

剛開始李先生服用二甲雙胍腸溶片 1片, 一天三次,格列吡嗪片 1片, 一天三次,半個月後門診複查空腹血糖:12.1mmol/L;餐後2小時血糖:14.3mmol/L。

追問李先生平素飲食及服藥情況後得知:李先生因工作原因長期在外應酬,飲食不太規律,常常將二甲雙胍和格列吡嗪在飯後服用,除工作及生活所需外,無額外運動。

瞭解患者這樣情況後,醫生對其進行飲食指導,囑飯後半小時適當運動,並將格列吡嗪調整至餐前30分鐘服用。

半個月後患者再次來門診複診,查空腹血糖:6.3mmol/L;餐後2小時血糖:8.7mmol/L,血糖情況較前明顯改善。

因此,糖尿病患者要得到血糖良好的控制,僅用藥是不夠的。

得了糖尿病,這6個治療常識你一定要知道


2.治療糖尿病必須控制飲食

糖尿病患者不僅要控制主食,還要控制1天的總熱量攝入,在控制總熱量的同時,平衡膳食,食物選擇多樣化。

穀類是基礎,多吃粗糧、蔬菜等高纖維食物,適量選擇優質蛋白,減少鹽的攝入,限制高脂防,高膽固醇攝入,戒菸限酒,堅持少量多餐或定時、定量、定餐,避免過度節食、全素食,防止低血糖和營養不良。

糖尿病患者不規律飲食不利於血糖控制,故糖尿病患者應儘量保證規律飲食,才能確保藥物的規律使用以達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糖尿病患者外出就餐時應注意葷素搭配,多選擇素菜、多選擇低脂少油的涼拌菜、儘量不要選擇吃自助餐或者套餐、主動先點一份主食。

請記住:在外就餐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巴。

每一道菜餚上來後先品嚐一口,不要一下子吃很多,當然飲食中間適當喝點水也有助於減少攝食量。

另外,提醒糖尿病患者在外吃飯前不要忘記常規的口服藥物或胰島素注射,當然也不要私自改變藥物劑量。

3.必須要運動

堅持有規律的適量運動有利於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抵抗,降低血糖,消耗多餘熱量,減輕體重。

首選的運動方式是步行,步行也是最簡單、最有效、最安全的體育運動,運動時間以飯後60~90分鐘開始最合適,每次30~40分鐘,步行的三、五、七概念“三”指1次走3公里30分鐘以上:“五”指1周至少活動5次;

“七”指運動適量,年齡+運動時的每分鐘心率之和為170,即最大安全運動心率=170-年齡。

運動時應隨身攜帶糖果、餅乾及糖尿病求助卡,防止低血糖的發生。

低血糖反應的處理:應立即停止活動,臥床休息,進食糖水或碳水化合物類食物,及時送往醫院就診。

4.不隨意更改用藥方法

因每種降糖藥物作用機理及起效時間不同,所以使用時間也不盡相同,故患者用藥前要關注藥物的正確使用時間,以確保藥物作用峰值與血糖升高峰值同步,使藥物發揮最大效應,也能避免血糖大幅度波動。

如果忘了一次降糖藥沒吃,下次服藥應按平常那樣服用,不要把上一次沒服的藥補上,否則會引起血糖過低而產生低血糖反應。

藥物的調整需遵循醫囑執行,切忌自行更改降糖方案。

5. 戒菸限酒

菸草中含有菸鹼,這種成分刺激血管收縮,會加重下肢組織缺血、缺氧;另外,也會加重病人的血脂異常,增加血液黏稠度,給血栓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機會。

血栓形成以後,又會影響紅細胞的攜氧能力。

若導致下肢組織缺血、缺氧,從而導致糖尿病足的發生。

若導致心肌、腦組織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則易誘發心、腦血管意外情況的發生,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有吸菸習慣的“糖友”最好戒掉這個愛好。

酒精會增加口服磺脲類藥物的糖尿病患者發生低血糖的風險,對於藥物治療的糖尿病患者應避免酗酒和空腹飲酒;酒精還可能掩蓋低血糖症狀,促酮體生成;過量飲酒還會增加肝損傷、痛風、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發生的風險,故糖尿病患者應節制飲酒,糖尿病患者各種酒量的日允許量為:30°白酒80毫升、啤酒400毫升、葡萄酒 200毫升或威士忌 70毫升,一週不超過2次。


6.監測血糖,定期查併發症

每週至少做1次空腹及餐後2小時血糖,2-3個月做1次糖化血紅蛋白測定。

由於糖尿病可引起多器官、血管及神經病變,因此患者應定期進行併發症篩查:定期測量血壓,監測血糖、尿常規、心電圖、血脂、腎功、尿酸、尿微量白蛋白、眼底及神經系統檢查。

為了便於糖尿病患者詳細掌握病情,應認真填寫糖尿病病情記錄表,做體重、血壓、飲食、用藥的情況記錄,利於調整治療方案。

你做到了嗎?

作者:劉敏婕湖南省吉首大學醫學院指導老師:陳莉莉湖南省吉首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湘西自治州人民醫院內分泌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