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南宋狀元傳奇!

宋朝 南宋 中國古代史 中國歷史 行者知天下 2017-04-03

餘夢魁,字必元,行萬五,宗尹公長子,母汪氏感異夢而生,開化芳山人。生於南宋末年的他,自幼就天庭飽滿,地閣方圓,除了皮膚稍黑之外,五官端正,骨骼清奇,是屈指可數的一表人才。更難得的是,他聰明伶俐,善解人意,說話辦事有條不紊,誰見了都大拇指一蹺。鹹淳二年(1266),他參加三年一次的全國會試時,文星高照,輕而易舉地考了個五經魁首(進士第一名)。殿試時,他對答如流,文才口才俱佳,皇帝根據他的才華、外貌和穿著特徵,欽定為釋褐狀元——狀元前面加上“釋褐”二字,有兩種解釋:一是說窮孩子穿著短衣短袖,衣服和皮膚一般黑,稱釋褐;二是《幼學瓊林》上說的,“士人登科曰釋褐,又曰得雋”——不管怎麼說,貌不驚人才驚人,兩種含義兼一身,欽點的新科狀元總是貨真價實的。民間故事:南宋狀元傳奇!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喜訊傳來,家鄉人民歡呼雀躍,彈冠相慶。狀元及第立牌坊,乃是列朝慣例,不足為奇。奇的是,這個雄偉壯觀的狀元坊不是建在村前平坦的大道上,而是建在村莊左側高高的嶺背上。這裡左為鳳頭山,右為燈盞山,兩山夾峙,南北逶迤,林木蔭翳,山花爛漫,清泉叮咚,百鳥啾鳴,風景無比幽奇。離芳山村不足一公里,是進出芳山的重要通道。南來北往,居高臨下,又雄偉,又顯眼,遠近好幾裡都能看得見。相對來說,此嶺比較高,原來叫高嶺。自從遵奉誥命在此建了狀元坊之後,嶺以人貴,取其諧音,改名為誥嶺,以示不同凡響。

狀元公先天聰慧,後天發憤,才華橫溢,不負眾望。初任池州知府時,體察民情,替天行道,政績十分顯著,受到宋度宗的青睞,將自己心愛的第三個女兒許配於他,名正言順地招他為東床駙馬。後來在任浙江巡按使期間,餘夢魁秉公執法,匡扶正義,使險象叢生、搖搖欲墜的南宋王朝,在局部地區得到相對穩定。國難當頭,正是用人之際。宋度宗一高興,馬上破格提升了政績卓越的餘夢魁為兵部尚書,加授吏部尚書(管官的官),兼翰林院大學士,讓其掌管軍隊、掌管人事、掌管內閣機密文書,使之成為炙手可熱的朝廷重臣。

但是,南宋內憂外患,病入膏肓,單靠一兩個後起之秀,是無力迴天的,更何況皇權旁落,處處受人掣肘!民間故事:南宋狀元傳奇!

是時,正是老奸巨猾的宰相賈似道獨霸朝綱。他利用裙帶關係,從一個管倉庫的普通小吏爬上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位之後,賊性不改,貪汙腐化,作威作福,不但不替岌岌可危的朝廷分憂,反而招降納叛,與御使吳燧、蜀帥謝方叔、統制徐清叟結成死黨,殘害忠良,賣國求榮。千方百計捏造罪名害死主戰派首領餘玠父子之後,他又企圖借刀殺人,加害於竟敢與他分庭抗禮的新科狀元。

餘夢魁與三公主結婚後,琴瑟和鳴,很快就有了愛情結晶。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戰爭局勢的日益惡化,作為皇帝心腹的新任內閣大臣,他身兼數職,日理萬機,成天東奔西走忙於處理公務,難得回小家駙馬府一趟,常常讓公主夫人倚門盼望,甚至通宵達旦獨守空房,從而心懷不滿,怒形於色。賈似道便尋找機會在皇上和公主面前添油加醋說壞話,信口雌黃造謠言。說狀元公本是山野草民中的浪蕩子弟,家裡早有賢惠美貌的結髮妻子,現在雖已招為駙馬,依然與前妻藕斷絲連,只是身在官場,貪圖富貴不敢聲張,故意用甜言蜜語來搪塞矇騙公主,犯有不可饒恕的欺君之罪。皇上聽了半信半疑,沉吟良久,一時拿不定主意;三公主年輕氣盛,聽了醋勁大發,不依不饒,逼著父皇快快下旨嚴懲。詭計多端的賈似道見火候已到,乘機建言道:“此事關乎皇家威嚴,不宜對外聲張,應該祕密處置,越快越好,免得節外生枝。”於是,經皇上默許,便以餘夢魁母親的名義炮製了一封“汝母病危,速回探視”的假信,把他騙出京城臨安。

民間故事:南宋狀元傳奇!

餘夢魁自幼與母親相依為命,高中狀元后,總想把勞苦功高的母親從芳山老家接出來頤養天年,只是苦於公務繁忙,來不及付諸行動。這次看了家信,得知母親病重,如雷擊頂,恨不得馬上插翅飛到床前去探視。他心裡暗暗盤算,這次請假回去治好母親的疾病,無論如何要把她帶到身邊來,不能再耽擱了。皇上好像有先見之明,他剛一開口請假,便滿口答應了。愛妻有孕在身,不便同行,只是眼淚汪汪,囑咐他別戀舊家,早去早回。

臨行前,宋度宗祕密召見了護送駙馬回鄉的武裝衛士,如此這般地面授了機宜。

衛士們領了皇上口諭,又受了宰相夫人的重金賄賂,一路上陽奉陰違,暗暗觀察動靜,準備找機會下手。

那位心地善良被矇在鼓裡的狀元公,哪裡知道隱藏在背後的罪惡陰謀?一路上茶不思,飯不食,心急如焚,悶悶不樂,根本不想揣摩別人的臉色,也無心觀賞沿途的秀麗風光,只一門心思地曉行夜宿飛快趕路。那天,他來到了離芳山只有一箭之地的誥嶺,天氣突然起了變化:山風四起,濃雲密佈,眼看大雨就要來臨。狀元公正想找個地方休息片刻,抬頭仰望,發現嶺崗牌坊旁邊的涼亭裡端坐著一位拄著柺杖的老婦,趨前一看,正是自己朝思暮想急於看到的年邁母親。只見老太太衣著樸素,體貌端莊,容顏依舊,除了一頭稀疏的白髮,全身上下實在看不出有絲毫的病態。如此硬朗的身子骨,怎麼能說是“病危”了呢?一塊石頭落了地,餘夢魁心裡又驚又喜,正想邁開大步撲上前去叫一聲“媽媽”,然後再慢慢扶她回家問出一個究竟來,卻在這時被兩個武裝衛士蠻橫地攔住了去路,說:“別費事了。實話告訴你吧,我們是奉命行事,明年今日便是你的忌日。”說著,抽出寶刀,出其不意地向狀元公頸項猛砍過去。只聽得“咔嚓”一聲,人頭落地。衛士二話不說,麻利地將血淋淋的人頭裝進隨身帶來的牛皮口袋裡,便馬不停蹄地趕回京城交差領賞去了。

民間故事:南宋狀元傳奇!

這次母子相遇,純屬巧合,或是天意安排。據說汪氏母親是出門去走親戚的,路過涼亭時,發現變天了,就地坐下來避避風雨。可做夢也沒有想到竟會在這裡遇到自己的寶貝兒子。乍一見面,還不敢相認呢。更想不到的是,母子倆好不容易見上一面,還來不及搭上一句話,便慘遭不測,陰陽兩分,兒子先走一步去見閻王了。可憐這位風燭殘年的白髮老人,當場嚇得欲哭無淚,想喊無聲,身不由己地昏倒在地,再也沒有喘過氣來。

衛士回到京城臨安,呈上人頭,一五一十地向皇上作了詳細彙報。皇上一聽,糟糕,衛士領會錯了旨意。他說的是如果狀元公回到家鄉,看到自己的糟糠之妻便得意忘形、開懷大笑,或者與之眉來眼去旁若無人,說明他的心如鳥離樊籠,再也飛不回來了。如此目無君主的狀元公,如此忘恩負義的薄情郎,死有餘辜,該殺。回到家鄉,只看到自己健康的母親,而沒有發現什麼前妻後妾(如果真有,肯定會陪婆婆出來),說明他真實可靠,沒有對朕說謊。觸景生情,高興是應該的;在村外涼亭裡,偶然遇見久違了的母親,趨前喊媽,欲行孝心,更是天經地義無可厚非。彼情彼景,何錯之有?現在可好,一時不慎,恰得其反,錯殺了一個棟樑之材,冤枉了一位慈祥老母,連續草菅了兩條無辜人命。千錯萬錯,錯在朕輕信謠言,不該同意設此騙局;怪這怪那,都怪衛士魯莽行事,鑄成了大錯。三公主得知事情原委,更是捶胸頓足,痛不欲生,恨死了出壞主意的賈似道。為顧全皇家臉面,等到肚裡的嬰兒生下來後,馬上託付給可靠的奶媽,自己則揹著父皇偷偷跑到城外木棉庵去當尼姑了。
民間故事:南宋狀元傳奇!

至於賈似道,他雖然陰謀得逞了,終於拔掉了眼中釘、肉中刺,從此可以一手遮天了,卻終究多行不義必自斃。1271年,忽必烈揮戈南下,佔領了南宋都城臨安。元軍進城的當天,賈似道欲降不被接受,忽必烈更是指名要他的項上人頭。萬般無奈,他只好單槍匹馬倉皇外逃,竟鬼使神差地躲進城外木棉庵。仇人相見分外眼紅,三公主驗明正身之後,當夜就叫幾個人把他拉出去剁成了肉醬。

且說,當時皇帝一時糊塗,中了奸計,害死了乘龍快婿,連累了無辜老母,逼走了寶貝女兒,這宗彌天大案如何了結?他召集內臣一商量,決定對錯殺的狀元公,另請高明工匠鑄造一顆同樣大小的純金頭顱送回原籍去厚葬,對屈死的汪氏夫人,當然得加封了。

釋褐狀元餘夢魁及其那顆價值連城的金頭埋葬在哪裡?眾說紛紜。有人說葬在村莊後山上,有人說葬在六都正塢口,也有人說早被人調包了。當地老百姓卻認定金頭沒有動,就埋葬在芳塢與誥嶺之間的某一處。據說當初路邊那塊巨大的岩石上還留有一篇天書般的蝌蚪文,橫撇豎捺鉤,歪歪扭扭,誰也看不懂。據說它是天神所為,有意讓它留下尋找的線索,所以誰能破解它,誰就能按圖索驥得到那個無價之寶。千百年來,岩石風化,滄桑鉅變,詩文漸漸隱去,那顆金頭如石沉大海,始終沒有被人發現,而這個傳奇性的故事卻一直在民間廣泛地流傳著。

相關推薦

推薦中...